手机对大学生利弊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23: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机对大学生利弊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机对大学生利弊总结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股票投资 利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强势发展必然引致金融市场的兴盛,股票投资作为金融投资与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现代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当前股票市场持续走高的趋势下社会的炒股热情高涨。而大学生作为新知识、新事物的优先接触者,对股票的投资热情也随之膨胀,许多大学生被吸引投入到股市之中,形成校园“炒股一族”。大学生炒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大学生炒股一方面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思考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这一实践过程也显露出了一定的弊端。

一、大学生炒股的利

(一)大学生炒股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于经管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投资与理财、证券投资等专业的学生而言,炒股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投入到股市成为股民,在切身体验社会实践的同时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这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

(二)大学生炒股可增强对资金分析判断和使用能力

大学生在炒股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并主动同一些有经验的股民前辈的交流、请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股票和证券投资的认识。在对自己拥有的资金资源使用方面,懂得如何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怎样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投资理财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增殖。从而提升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感知能力和对资金的运营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会理财、懂投资的人。

(三)大学生炒股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中大多数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他人利益,对待感情懈怠、散漫,缺乏诚信等等。在面对变化莫测的股市和众多的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股票,选择什么股票、采用何种策略,都需要自己定夺,做出的决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自身拥有资金的盈亏,尤其是导致亏损后,会波及身边的人。对于有些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来说,炒股获益了也许会为家庭带来一小笔额外收益,亏损则很可能直接加重家庭的负担。“炒股”使大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实实在在的懂得自身肩负的责任的重大,懂得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

(四)大学生炒股有利于提升自身对风险意识防范的途径

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炒股投入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家长给的生活费,自己兼职、打工所得或者获得的学校奖学金等),投入的资金数量也较少,如果遭遇股市亏损,其损失的资金也不算很大,较之投资数额巨大的社会股民而言,并不会因此而造成过大的心里压力。同时,大学生在变化莫测的股市行情中学会提前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好防范准备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经济生活。

(五)大学生炒股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信息为大学生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及价值观的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使得他们重燃了对那些原本不太关注到的譬如国家政策变迁,国内外重大时事,社会财经等消息的兴趣。投资股票对知识、能力、技能还是经验和心理的要求均是全方位的、高标准的,那么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得到的锻炼和促进也是全方位的,不仅能使在校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兼顾实践训练,又能在实践的磨砺中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二、大学生炒股的弊端

(一)可能影响到学业和正常生活

大学生炒股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来研究股市行情。目标不明确、自制力差的学生一旦涉足股市,会不惜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炒股,扰乱了正常的学业秩序,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加之现今手机的发展和普及之快,为随时关注股市行情动态信息,不少大学生股民有时会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IPAD等时时关注大盘走势,有的甚至投入了全部空闲时间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未能正确的分配学习与炒股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学业。

(二)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生炒股的钱大多都是从生活费里省下来的,一旦他们炒股赚了钱,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劳而获的,花钱无度、大吃大喝,更甚者可能将炒股赚得的额外收益用于一些非法的渠道。对于心理不够健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炒股的动机在于投机,而非单纯地为了拓展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这类学生渴望成功,又畏惧失败。如果投机得利,他们会变本加厉,欲壑难填;一旦遭遇失败,他们会破釜沉舟,一赌定江山,极易培养变相的赌博心理。这将给本不够健全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创伤,终会恶性循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有可能使个别在校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价值观

就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有些人当中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此时如果培养出他们金钱第一的拜金主义价值观,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及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部分大学生在炒股中赚了钱,片面地认为金钱来得的如此容易,使他们喜欢上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想法一旦在在校大学生中形成,将会对我们延续多年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如何进行因势利导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炒股现象的客观的分析,虽然大学生炒股有利有弊,但我们不可片面的否认任何一方的作用及影响的存在,只要在现实中家长、学校、社会能够给予在校大学生一定的正确引导,相信在大学生在“炒股”这个问题上会将许多不利于学习成长的弊端转化成学业路上的助力。据此,笔者尝试性的提出相关的引导对策与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炒股与学习的关系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其首要目的就是学习,现阶段应该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学习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去。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认清现实,准确定位自己,才能以正确的观念塑造自己。学校与家长也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分配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投资,真正实现学习实践两不误。

(二)注重理财教育的同时加强风险教育

众所周知,股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基于此,应加强学生投资理财教育和风险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宣传引导,提升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运用反面案例教学讨论方式,并以此为警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股市风险,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风险预测习惯和能力,使大学正视股市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避免盲目交易和投资。同时,对于非金融投资专业学生,使学生在拓展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摄入量,切实的解决在炒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及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骆海燕(1989―),女,甘肃武威人,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读硕士。]

参考文献

[1] 彭鹏.对在校大学生炒股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

[2] 关永志.大学生炒股的利弊分析[J].文化经济.

篇2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源紧、学生基础差、教材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兴起为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又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创包含主题学习、任务、互动、监控与测试四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的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新模式。

本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本科教育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差别。在教学中应通过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实现高职英语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高职生进行外语自主学习的指导尤为重要。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快,势头之迅猛,一时间使刚刚兴起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资金、场地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显得尤为紧缺。英语课,尤其是公共英语课,每个教学班的学生由原来40人增至50-60人,甚至达到80人以上。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大量的操练与辅导,对学生们的笔头练习也无法及时加以批改。

此外,公共英语课教师劳动强度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单调乏味等问题也严重影响课堂数学的效果。要解决上述问题,只靠增加课时及师资力量,目前看来是不现实的。因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除去新生进校适应环境加入学教育一个学期,毕业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培训的一个学期,剩余的也就没有多少在校学习时间了),而英语师资的增加又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现代化建设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使学生们既能适应引进技术的岗位也能适应输出项目的工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就更显得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使他们能以外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和交流,走传统英语教学的老路是行不通的。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大学英语向自主学习,向个性化、需求化发展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己在外语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原则和基础,而网络化学习又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其适应性突出地表现在自主学习、情境学习、问题解决三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个体如何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始构建知识和技能。与结构主义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通过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所强调的正是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网络以超时空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便利,需要学生以高度的学习动机、自律性去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又给予学习者高度的灵活性去选择学习的时间,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即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建构的,而且不能与情境分离。因此,学习需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或情景,才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和技能进行理解、分析与建构,而且有效的学习过程也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一定要适应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状态,符合学习者求知的心理要求[1]。网络化学习不但给学生提供选择时间、空间、学习内容的极大便利,让学生在适合自己需要的条件下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网络还以本身的优势给学习者提供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情境。而且网络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塑造出的这种生动的学习情景,是能够提供视、听、说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的情景,能高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获取和长时记忆,这方面的优势特别对有着高强度、大量记忆特点的外语学习非常有利。

(三)问题解决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强调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出发去发现和生成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习者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比较独立地与他人协作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学习的本质问题。网络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库,与外界商讨的便捷和互动的条件为学习者探讨、解决问题营造了理想的环境。解决问题是学习知识的高级过程和目标,涉及知识的实际运用、反思与交流,非常有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特别有利于外语学习中的技能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学习者能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也可视作高职英语学习的目标。利用网络可以有效地设计外语学习任务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两种形式。前一种是学习项目和语言技能型训练,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独立或协作地理解新知识,提高技能,解决在意义理解和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后一种是研究式地解决问题,在网上选取有关的资料来分析、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此过程中积极、有效地使用外语。

三、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始终占主导地位,一支粉笔、一张嘴占据了整个课堂。忽视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环境单一。教室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根本不可能为学生们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也局限了教师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的可能性[2]。

现在外语学习的环境相对于十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使外语学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合理构建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要求、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起着一种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通过网络使教学资源共享,打破课堂学习的限制,展开开放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时空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地变被动的课堂学习为主动的课外学习[3]。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使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4]。在此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认真地研究了网络教学的特点,调查了现阶段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软、硬件条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客观状况,认为在现阶段,网络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两者还有必要相互结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卓有成效地开展。

四、对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

根据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现状和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我们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的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与指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一)主题学习环节

教师在单元教学之前,首先确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通过网络将该主题及相关阅读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网上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在上课之前将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发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安排在课堂进行评讲,解答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在每单元的参考资料中补充足够的相关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其次,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英语教学网上链接了几个热点新闻网站,如21st Century和中国英语学习网等相关英语学习网站。此外,我们在英语教学网上还开辟了一个英语资料库,供学生查找资料。例如,我们在“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这个主题单元中,就要求学生给我们介绍美国和中国的相关节日,这些节日的起源、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环节

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般都已掌握了英语的基础语音、基础语法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常用基础词汇量。在采用任务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词汇,重点语言现象,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可以在网上查看教师的教案及电子课件,练习发音、学习朗读。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词汇题、翻译题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以提交任务的形式向老师提交作业。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本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讲,给学生记分,对单元中的难点加以强调和讲解。

(三)互动环节

在执行主题环节和任务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教师信箱、网上答疑室、网上聊天室以及论坛等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同学,或向老师请教。教与学可以因时因地更加灵活地加以调整,不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可以在答疑室里得到老师的解答,甚至可以在答疑室里指名要求某位老师给予辅导,这充分发挥了名师效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受益学生的人数,避免了师资资源的浪费,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例如,我们在“Communication by Cell Phone”这个主题单元中,要求学生就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在我们英语教学网的学生聊天室里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们的讨论异常热烈,有些学生在讨论结束后,还就自己的观点给我们的教师信箱发来了邮件,要求老师就某个观点回答他的问题。这种网上互动的活动所产生的效力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连那些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避开了面对面的紧张和拘谨以后也成了网络互动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每单元的互动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对互动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监控、测试环节

在每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设计一套单元自测题,供学生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对该单元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在我们教学网上进行下一个单元的预习;还存有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我们英语教学网还开设了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分“听力测试”、“词汇与结构”、“阅读测试”。所有这些测试都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级别进行编排,学生在进入测试环节后,可将测试结果以提交任务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便可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从而实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适时检查与监控。

结束语

通过近年对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师生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彻底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仅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和模拟交际互动的工作,而且师生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渡过程。在对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较好地体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