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6:2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

篇1

   XX年9月2日,我背上陌生的行李,告别从未离开过的家乡,带着一颗有些无奈与不情愿的心,在亲人的陪同下,踏上了我的大学之路。

在那看似短暂却又漫长的路途上,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坐在车里,欣赏着沿途中两侧的风景,不禁回想起自己的过去。从学前班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手里攥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幕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成长中的美好计划与梦想,都仿佛印在抬头望见的那一片片云彩上,一座座山岭间。它们好似依然伴随着我,却又如同过电影般一闪而过。在回味一番过后,它们与我擦肩而过……我低下头,眼睛有些湿润,下意识的紧紧握着爸妈的手,又抬头看了看他们当时的神态。我知道,他们也是复杂着的。天下哪有父母不知儿?!他们知道我本是不愿意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可是,我们都必须接受,接受生活中的小意外。我,必将面对这段新人生,开始奏响我的大学三步曲。

在失望与希望交织的情绪下,我迈出了第一步。

初次离开家的我,好似搬家般,锅碗瓢盆带了个全。当推开寝室的门,看到八张床铺,八个小柜子时,我才知道,父母在家时为什么那么担心我的个人物品安置问题了。回想当初,从报到注册领卧具,寻找宿舍,到几天后严厉刻苦的军训,高亢激昂的拉歌和一死不苟的会操表演,以及接下来面对新同学,新老师和新学习方式的那些种种场景。轻叹一声,还好一切我已开始适应,我慢慢适应了大学生该有的独立、适应了人与人之间难免该有的距离、适应了没有老师时刻看管,完全凭借自身约束力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在那些初入大学的日子里,我时而会抬起头,仰望一下高处的天空,深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时间终会流逝,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渡过……

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生会有不平凡的辉煌。”我可以选择平凡,但永远不可以选择平庸!

当新环境渐渐熟悉,新生活慢慢安定。我也有了新的思想。有些东西已经无法改变,我只有“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在校园里,校园的一切几乎尽收眼底。我不禁问自己,四年的时光究竟该如何渡过?纵然学校是那么不如当初的愿,可我自己难道就这样甘心安逸下去?消沉下去?那不应该是我!横是死,竖也是死,为什么不让自己死的轰轰烈烈?!好是过,坏也是过,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日子过的风风火火?!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斗志,我努力着,奋斗着……为了文艺汇演,我每天排练三个小时;为了珍惜时间,真正的学到有意义的东西,我“忍痛割爱”,在众多感兴趣的社团里,只选了一个加入;为了更多的体验大学,了解大学,我积极表现,成为系学生会的一名见习生;为了能多方面的锻炼自己,我尝试当学委,做一名广播站的记者。我还参加各类比赛,做见习主播……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回想至此,依然还能感受到当时的忙碌和疲惫,但我更感到欣慰,因为我过得很丰富。当回首往事,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不忘使命,我要乘风破浪,扬起胜利的风帆!

“使命”另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精忠报国。可对于我而言,我还没有那样的雄图大略。作为一个孩子,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父母。他们就是我的使命,我的责任。因为,就算有一天我输的一败涂地,至少,我还有父母。他们依然会拥抱我,抚摸我,疼爱着我。他们给予我的爱将会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的使命就是回报他们的爱,这种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回想二十多年,父母把我培养成一个大学生所付出的辛劳,我要在毕业时带走同等价值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起码对得起“大学生”这个称谓。

篇2

从7月2号离开大学校园,正式奔向工作岗位已经近400天了,我也应该总结一下毕业后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发现自己有哪些成长、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应该想那个方向努力。

蓦然回首,清闲而略带无聊的工作。7月2号离开校园,经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后7月29号工业新区管委会党工部组织科暂时落脚,8月1号到党工部劳动保障科入职,10月中下旬调到经济发展局,经过3周的经发局综合科静坐,11月中旬到统计中心入职至今。每天8:30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周末由以前的单休变成现在的双休。长的空闲时间没有,零碎的空闲时间有一大把,除了工作就是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工作虽然有些无聊,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没用硬性工作任务,大部分靠自我约束工作,忙的时候偶尔加班,空闲的时候上班时间也可以整天网上闲逛,一半的时间处在边工作边玩的状态。一起来的十多个小伙伴相处非常融洽,新认识的同事也各有特点,诙谐幽默的晓庆“姐姐”、不时来个冷幽默的隋大记者,一心想赶紧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的老黄同志等等,保留一个玩心的科长,工作认真负责体并且贴下属的几个局长,轻松地工作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生活似乎让我过的有点糟。工作慢慢上手,业务慢慢练。空闲时间多了,每天晚上6点到11点、周末时间,除了在网上闲逛就是闲逛,看电视剧、看新闻,聊天、刷微信,整天抱怨自己过着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活,期盼着充实有、有激情的生活,但是至今还未找到应该如何才能过得有意义,也许人就是这样,清闲的时候就希望折腾,折腾的时候又期盼着清闲。

毕业一年多了,你们过得怎么样呢?有的抱怨着工作,待遇低、工作累,准备随时跳槽,有的在继续坚守着工作岗位;有的“我勒个去”一星期只上七天班,有的清闲的学学吉他,计划着向理想的工作迈进,有的干着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有的过着宿舍-办公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工作范围可以用半径5公里的圆圈覆盖,有的天南海北,已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有的还在象牙塔里攻读更高的学历,倘佯在知识的海洋,有的却在抱怨大学学的知识跟现在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正处在热恋之中,有的尚且单身;有的月薪已经过万,有的月薪只有两千。

篇3

通过联系,我有幸来到了市园林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市植物园是以园林风景区建设为主体,具有植物科研科普、旅游服务、园林工程和绿化苗木生产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以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植物学现场教学的理想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

植物园已建成的专类园(区)有13个,较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类园(区)是:沙生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藤本植物区、三角梅(市花)园、南洋杉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雨林植物区等。实习一开始,在植物园一位见多识广的分类专家带领下,我与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生一同参观了每一个专类园,在这个汇集了6000多种形态各异植物的植物王国里,我们边走边认,一天下来,便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植物,有以观赏为目的的:如观花的美蕊花、紫蝉、蔷薇等;观叶的旅人蕉、变叶木、花叶良姜等;观果的吊瓜树、腊肠树等;还有松杉园中姿态各异的金钱松、雪松、落羽杉、活化石银杏等裸子植物;竹径中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毛竹、斑竹、佛肚竹等竹类植物;棕榈岛中充满南国风情的大王椰子、短叶鱼尾葵、加纳里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百花厅中清新美丽的王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保护和展示为目的的辣木、苦楝等乡土树种;以及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的如糖棕、油棕、伊拉克蜜枣等植物……种类多到令我的眼睛目不暇接,感觉就像是好好地上了一堂观赏植物认种课,真可谓获益良多。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我们都对市植物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徜徉其中,秀丽的自然景观;荟萃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区位交通均兼而有之,所以在福建省及海内外都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可雇佣性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04-02

由于高校扩招和经济衰退等因素,2012年有680万大学生毕业,是2000年毕业生人数的6倍。《经济学人》杂志曾报道,中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与宗旨。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已经成为高校甚至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可雇佣性理论

可雇佣性这一说法首先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正式作为一种概念出现于1955年,但国际上许多学者和权威机构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可雇佣性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最突出的国家是英国、加拿大和美国。

从翻阅各种文献材料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可雇佣性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因此,可雇佣性的论述因视角的不同造成了各自定义的差异。英国的可雇佣性研究专家Lee Harvey认为,可雇佣性就是一个人的潜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得到和维持工作的一种能力,特别是懂得如何学习。Lee Harvey理解的可雇用性不仅仅是为得到一份工作、获得一种结果,而是一种伴随终身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由此得出,Lee Harvey将学习能力看作是可雇佣性的一项重要能力发展指标。Hillage和Pollard则认为可雇佣性是指获得工作、维持工作和获取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并指出可雇佣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资本;运用和调度这些资本的方法;对雇主表现拥有资本的方法等。由此看出,Hillage和Pollard把可雇佣性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包含毕业学生本人,还涉及高等教育机构、雇佣者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Little又从受雇者本人特点的角度出发,认为可雇佣性是指促进个人获得一系列的成功的选择职业和更有把握获得就业的本领和能力。Little认为,可雇佣性建设与如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教育宗旨等方面的传统的学术价值观能够保持一致,但也许会引起对社会高等教育的其他价值观的挑战。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从准备获得就业岗位,到确立具体岗位目标,到有效获取就业岗位这一完整过程,涉及个人的知识、技能、就业态度,雇主认可等。同时大学生为了获得某一个岗位,必须具备这一岗位的相关技能。因此,大学生的这种可雇佣性技能是可雇佣性中的关键因素。从大学生本身角度上来说,可雇佣性是个人素质的综合表现;从个人品质的角度看,包括职业目的、职业价值观、个人的责任感、尊严、自我约束等;从知识储备的角度看,包含个人所累积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社会交往知识等,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相互运作和支持。从个人技能转换角度看,包括交流技能、替换技能、综合技能、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等。

二、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低的原因总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发展结构略为滞后,表现在各高校设置规划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学校原有的就业指导体制相对落后,就业指导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不具备竞争力;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三是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或摸索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尚显单一,专业性体现不够。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探寻一些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具体应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从学生自身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切勿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希望招来的是有“用”人才,而不是半成品。因此,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外,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分配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参加学校举办的社团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获得有利的社会信息,以便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为成功铺平道路。

(2)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有些高校规定,在刚入学时,各系部都要对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由辅导员讲授。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个体与组织相结合,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以及个体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的综合分析和权衡,根据自身职业倾向,确定的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当代大学生从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开始,就应该结合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因素,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利用多种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这个目标。与此同时在实施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

(3)学习求职方法,掌握求职技巧。掌握相关的技巧,在就业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个人简历的投放和面试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各高校对个人简历的制作和面试技巧等相关方面可以进行必要的训练。大学生可在自己的班集体里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求职的模拟,在模拟训练中,提高自己的现场应变能力。

2.从学校自身

(1)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者应以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为宗旨,有目标性地拓展开发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可雇佣性技能培训与指导。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多设置一些开放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加专业技能和创业课程。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授课方式上,教师要摆脱以前的传统的授课方法——仅仅教学生纯理论的东西,应多教一些思维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高校应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明确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以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为关键的是高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可雇佣性开发的机会,深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等教育机构还必须了解大学生成长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无限可能性等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潜力、爱好、意愿,设置多层面的、多维的、具有选择性的教学课程与方案,优化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与途径,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养机制。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改变就业指导模式,培养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在学校单独开设一个就业指导部门,可设为“就业指导中心”。同时为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社会人才的供需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可以每年派送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参加就业指导等相关专题的培训,或到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训。高校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创建“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应建构出具有科学性、条理性、可操作性的辅助体系:对大一新生要针对所选专业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现在的专业与将来的职业的关系,了解国家、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大二、大三学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确定就业发展方向,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班的学生要进行就业心理、就业理念、政策法规、就业信息、择业方法与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3)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提高学生的可雇用技能。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国外许多高校采取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的方法:企业或雇主向大学生提供了实习、短期工作和企业参观等机会,让大学毕业生尽早进入就业准备的状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或者长时间的实习实践岗位,大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社会实践来验证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恰当地实践到工作中,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此外,企业可与学校签订就业契约,实施“订单式教育”,把学校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并解决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总之,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能否在毕业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由大学生是否具备可雇佣性来决定的。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小兵,邹鑫.基于可雇佣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7).

[2]卫静芬.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J].教育学,2009,(1).

[3]宋国学.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学,2009,(3).

[4]代锦.就业指导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3).

篇5

摘 要:近年我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取得的荣誉肯定了我们以前的努力,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本文针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结合我校的经验,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231-02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校也千方百计的拓宽就业途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与就业相关的知识,拓展综合素质,大力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近年我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取得的荣誉肯定了我们以前的努力,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

我校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努力做到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备到位、经费投入充足、设施设备齐全、工作制度健全、构建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而且,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奖励条例。要求每个辅导员从一开学就指导每个同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学分。每有专场招聘会或双选会期间,都要求辅导员全程陪同指导。学校每年都评选热心支持就业工作的先进人员,提高大家参加就业工作的积极性。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给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最好的条件。

2、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我校的行业特点,结合学院实施的国家示范高职项目建设,我们不断研究行业最新需求,坚持“学为了做,做促进学”的理念,购进大量实验实训设备,每学期都安排实验实训课程,为学生配备了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学院通过多种机制,引入行业企业资源,新建、改建实训室49个,其中施工性实训室43个,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5077万元;依托合作企业,新建成472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681个。学校努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学院在就业工作的思路上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实施创品牌、建示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品牌战略”,制定了“四步法”开发就业市场的“营销策略”,构建了完善的“营销体系”,建立起了3500名毕业生的就业平台。我校每年的就业率都高达98%以上,有些专业由于已经毕业的校友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口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4.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是强化落实“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同时通过科研引路深入探究,提高就业工作水平;研发就业管理系统,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强化“三方”跟踪调查,做好就业后续服务。

学校大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政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巨大提升。此外,学校从学生大一下学期开始就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并不定时的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改变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规划。我认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需要从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本身着手,更需要就业服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努力形成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得到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更新择业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意识。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和职业发展意识对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有些大学毕业生总是感到就业难,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心里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他们普遍希望能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或者是能到收入高、待遇好、轻松舒适省心的岗位工作。这样一种就业观念与严峻的就业形势明显会形成强烈的落差,于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与提供的岗位有限便成了很多大学生择业的“拦路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所以,大学生应该改变自己的择业价值观,更新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应该把自己的就业目光多多投向基层、投向农村、投向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同时要克服择业时的浮躁心理,要有服务基层、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决心和耐心。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对愿意到农村和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因此,高校应抓住机遇,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观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要让他们相信基层和广大农村同样是创业的大舞台,在那里就业同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就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象以及对就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是人们对职业的一种个人价值取向,受职业意识的支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使他们学会在职场生存的法则。我所在院校是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向同学们灌输一种意识,即树立强烈的就业意识。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工作机会相对较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方能“百战不殆”。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而选择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强烈的就业意识。“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时期,加强就业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另,还要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加强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主动搜寻相关就业信息。

3、加强面试技巧指导

面试是求职是否成功的关键,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1).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背熟自己的求职履历。二是准备好得体的服饰。一个人的衣着能反映出求职者对所申请职位的理解程度。所以面试时一定要衣着得体,女生要化淡妆。 三是准备好合适的语言。面试中每句话都应有所挑选,否则可能会引起反感。如不谙世面的求职者参加面试时说“你们公司”,肯定不如说“贵公司” 给面试考官的感觉舒服。 四是准备好面试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面试时的细小行为最能说明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2).在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面试过程中要诚恳、谦恭,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时勿以“我”为中心,过于“自我”表现;观点不同时,语气要平和,可发表不同观点,但切忌争论;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唠叨、游离主题。最好不要单刀直入地询问关于薪资的问题。可委婉地说,如:“请问,贵公司的薪金制度与其他公司有何不同呢?”当主考官询问薪金要求时,可模糊回答。面试结束,要首先感谢主考官及公司给自己机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关门前鞠躬,再次表示感谢。随手关门。

4、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制机制,指导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该正视和面对,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旨在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就业指导体制机制。

健全的就业指导体制机制应该包括:第一,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组织机构。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适当投入。并要确立各级领导带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第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高校要发挥一切力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让大学毕业生能及时了解到国家就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就业信息资源,明了就业供求信息。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资讯交流网络,让外出求职的毕业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时知晓就业需求变化。高校还要建立与市场职业中介的联系,充分发挥其服务和咨询的功能,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加或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为大学生就业提高多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第三,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队伍,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第四,形成有特色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既要形成对就业指导对象的常抓不懈,也要做到就业指导内容的“长常更新”。从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做到就业指导全程化与个性化,建立大学生就业档案制度,进行全程跟踪。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则要做到“常常更新”,要特别注重大学生就业技能与求职技巧的培训,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求职前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活自学实践自身修养招聘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How to Spend College Life

TAN Hanho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In university lif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following five items: develop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the basics, practicing through, improving self-cultivation and personal charm, concerning about the jobs.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paper have a good supporting role for student to better plan their college life and have a good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Key wordscollege life; self-learning; practice; self-cultivation; job

0 引言

有人说,大学四年就好像鲁讯先生的四部本,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那宝贵的四年大学时间应该怎样度过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光,在此期间我们能够为未来的学术成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这段时光。

1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

1.1 培养自学的能力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总之,培养自学能力,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里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上课时,要用笔去写、去记。老师平时讲的重点是一个个的知识点,如果自己不看书,知识很难记、容易忘,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学这,学这有什么用,而自己看书,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融会贯通。所以,要自主地学习,要自己看书。把书从头到尾看下来,自己边看边总结,做笔记,看到后面章节的内容不懂再翻回前面的章节找答案,看一遍会发现很多问题还不懂,感觉书越看越厚,越看问题越多,看完一遍后,再看第二遍,再看第三遍,同样也是边看边整理资料,看书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书越看越薄,讲得就是这点内容,那这时候就说明你对这本书掌握得差不多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到图书馆找参考书、查资料。现在电脑很普及,同学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例如用google、baidu等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

1.2 学习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在软件行业里(例如AutoCAD, 电子线路设计软件Protel 99 SE),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例如微机原理、单片机用的汇编语言、C语言),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尤其一些同学背字典中的单词,更不可取,事倍功半。同学们可以看书亚历山大主编的《新概念英语》(1-4册)、胡编的《读故事记单词》(系列),看英文文章,看不懂的时候看翻文,通过中英文对译,转换中英文思维。通过看文章,很容易记住单词。这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这条件在这不容易实现。那你可以听读《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李阳的《疯狂英语900句》等,在读的时候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去听其录音,仅靠耳朵去听。反复练习,熟识英文发音。英语学习网站很多,例如:/english/ (在线英语听力室),网站很多资料免费下载,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网站。考试前一两个月做十套历年真题,错的地方反复记、理解,保证下次做不再错。要是按这样的方法认真地学习,想通过CET-4、CET-6并不难。一定要定下心来、花时间用心去看书,这是学习的必由之路。

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例如可报考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考试前认真地学习,用考试来推动自己学习,用考试的结果来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

1.3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建议同学们多去实践。例如: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工厂做暑期工;利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4 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多读些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多读书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这里包括知识面、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素质和人生观等。

励志类有: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口才艺术》;丁远峙《方与圆》;刘墉《莹窗小语》、《点一盏心灯》、《我不是教你诈》;《心灵鸡汤》系列;李宗吾《厚黑学》;布兰佳、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陈安之所写的一些成功学书籍。文学类:路遥《平凡的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余华《活着》;钱钟书《围城》;傅雷《傅雷家书》;宿春礼《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传记类:《》、《牛虻》、《坡》、《甘地自传》等。

建议好好利用学校图书馆。觉得值得收藏、值得多次翻看的书也可在网上购买。

1.5 关注招聘网站

要想知道自己这个专业真正需要学的是哪些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还不是毕业生,也可以经常看看前程无忧网或中华英才网等人才招聘网站,看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针对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以下是2011年4月中华英才网上刊登的“职位”关键词为“电气/电子”、“工作地点”为“广东省 广州市+东莞市”的两条招聘信息的内容(见表1)。

表1

2 小结

天道酬勤,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有耕耘不一定就会有收获,但不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所以,我们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通过我自身的切身体验和建议对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衷心祝愿大学生们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丁远峙.方与圆[M].广州出版社,2003.3.

[2]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1版) [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3.

篇7

[关键词]课堂;行为失范;原因;对策

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环节中一个恼人的问题,它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其难以完成相应的课业任务。对课堂失范现象原因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从根本上找到该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纠正学生各种失范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艺术类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表现

行为失范,即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因思想与心理的适应不良而表现出烦躁、压抑、挫败感、违反纪律等越轨的行为;课堂行为失范则是学生因不适应课堂而做出的各种违反课堂纪律的逆反行为。课堂行为失范现象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更显突出,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心思涣散、违反课堂纪律、与教师冲突、不能完成课堂任务等。通过对某艺术学院四个年级10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得到如下数据:其中有40%的学生有过迟到、早退,10%的学生发生过无故旷课,60%的学生曾有过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的情况,2%的学生发生过不能完成课业任务的情况,还有极少数同学曾经与教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摩擦,由此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发生过课堂行为失范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大学生的课堂失范情况有所不同,其失范情况由高到低排序为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专业必修课最为重视,而对于其他素质类课程则不能给予足够重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短板,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对这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以便考察其行为失范的原因。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迟到、旷课多因为就寝较晚,导致早上不能按时起床;极少的同学因沉迷打游戏,不参加教学;课上心思涣散多因为自控能力弱,面对相对自由的艺术类课程,不能良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完成课业任务多因为自身惰性或自身能力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还有极少的同学性格较为急躁,因学习情况较差受到老师批评而导致小摩擦,而对于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差异则很大程度取决于任课教师是否严格。

二、课堂行为失范原因探析

学生课堂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社会变迁、思潮泛滥、学校的各项管理、教学制度、家庭背景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和心理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1、社会发展与思潮变迁

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多元的同时也带来社会规范失控、道德精神沦陷、价值观下滑、泛商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直接冲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改变其学习目的与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明显,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说:“上学根本没用,就是为了混个证”、“学习成绩再好能挣几个钱啊,不挂科就行了”、“青春就是为了享受和挥霍的”、“干什么都行,给钱就行”…….如此话语在90后的大学生中并不罕见,再加上艺术生自身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比其他专业类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长、范围广,有些艺术类大学生身上沾满社会习气,用他本不成熟的社会思想驾驭学习和生活,造成某种程度的适应不良。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缺漏

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适用于绝大部分学生,但在面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艺术类课程的特性时,不免有所疏漏。还是以某学院的1000名艺术类大学生为例,该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只对公共必修课和部分公共选修课考试,即英语、政治,其他年级和课程基本不考试。当然,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但因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缺乏严格的标准,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最后马马虎虎的把作业糊弄完就算考过了。同时,部分高校管理体系中缺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的认证,这将影响大学生对社会活动、比赛的参与积极性。与此相应,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空间方面存在很大制约,部分高校中不能提供足够的艺术类专业发挥空间,前沿信息获取途径的滞涩,专业领域发展前景的分析不清,导致许多艺术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存在质疑,甚至许多艺术生在毕业之时主动放弃自己所学专业。

3、家庭生活背景与自我身心经历的影响

家庭的生活背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的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多为乐观、积极、健康、向上;反之,则为消极、阴暗、颓废、懈怠。经对某艺术学院获得学位警告的学生的调查发现,66%的学生家庭关系不融洽,或单亲(父、母一方去世)、或离异、或父母经常吵架,可见融洽家庭关系的维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之深;16%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对学业产生足够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自身的惰性心理或沉迷游戏、网络而耽误学业。家庭生活背景是促成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一环,外在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内在心理,而学生的某一负面心理一经形成,则会带入到其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将内心的怨愤反映在日常思想与行为中,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父母的离异产生报复心理,以不学习为报复方式,造成自身的学业危机。

三、课堂行为失范解决对策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面对繁多的社会思潮,面对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大学生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现象与文化变迁更为敏感,他们在思潮文化的裂隙中捕捉艺术灵感,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他们的情绪化更为明显,这就凸显出理想信念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重要性。

2、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授质量。教师要主动强化艺术类课程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参与有意义的教学过程为最终目的。同时,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外部保障。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多样的校园活动成为大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创造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有力途径。

3、探索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与学校的“面对面”可以促进家与校之间的“互通有无”,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学生成为家与校的核心结合点,也成为家、校联合教育的最终获益者。学校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向学校提供学生的成长背景,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更为全面的学习计划,减少学生内在心理负担与迷茫感,矫正学生各种课堂失范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化解内心茅盾与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保证其以健康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到勤沟通、多了解,获得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心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本文就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失范现象进行了探讨,从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到其原因的挖掘,再到解决办法的探索,形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现象分析。艺术类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且解决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调查结果,总结如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由于青春期学生正处于转型期,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问题出现时教师应如何面对是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2008―200年度第二学期,我班一名学生出现厌学甚至行为异常的情况。本文以该生为个案,讨析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基本状况

该学生来自天津农村,家中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父母务农,父亲偶尔打零工。据她父亲说该生高中时学习不错,但是到了高三就开始厌学了,爱瞎想。该生心理出现问题表现为两个阶段。前期(隐藏期),内向自闭、不愿与人沟通,有辍学的想法;后期(爆发期),行为异于常人,整晚不睡觉,无缘无故辱骂同学等。

大一第二学期刚刚开始,该生好几天没来上课,经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个学生因厌学,整天胡思乱想抑郁成病,后由家长送回学校上课。这个学生本来就内向,不跟别人沟通,回校后就更显得游离于群体之外了。我多次找她谈心掌握她的思想动态,还让班委和她宿舍的人多找她聊天。可是刚好转了一个星期,周末放假她回家以后却又没回来。我再次做她的工作,她答应返回学校,但基本不学习,也更内向了,而且同学们也害怕她,视她为异类。她经常一晚上一晚上的不睡觉、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自己和衣躺在床上,总怀疑有人要害她。自己在宿舍忽而笑忽而骂人,故意发短信吓唬同学,宿舍里没有人敢和她独处。宿舍人关心她帮她打饭、陪她出去玩,换来的只有一句国骂。她除了生活中行为反常,上课也不听讲,有时甚至不上课,已经不适合上学,最后她母亲为她办了休学手续。

二、原因分析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该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性格内向,这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

2.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该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她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而她宿舍同学又都是性格外向的类型。她找不到性格类似的伙伴,长期处于心灵的孤岛当中。

3.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和迷茫的择业心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她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之父母期望值过高,总时不时灌输让她挣大钱的思想,而学生对本身家庭状况的不满和失望,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心理负担,由爱生恨,动辄就辱骂自己的母亲。

4.对于恋爱的渴望与不能实现的矛盾。在最初与她长时间的谈话中,她流露出“看到学校有人谈恋爱而自己没谈,觉得自卑,觉得背后人人都嘲笑她”的思想。到了后期更杜撰出自己有男朋友,有人总搔扰她等事情。她从最初对爱情的渴望到后来的妄想,这是由于少男少女的体内积蓄了大量的能量,情绪容易不平衡,又很难控制和调节,想得到恋情又得不到,所以才会出现杜撰自己有朋友这样的行为。

三、对策

回想跟她接触的全过程,给我的印象是她内心长期压抑的负面能量像一座休眠火山一样蓄势待发。初期(隐藏期)一直在压抑自己内心的负面能量,表面让人觉得很正常;后期(爆发期)压抑不住也不想压抑了,就尽情释放出来。所以针对她的两个时期,我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

初期,该生只是表现为不想上课,性格内向,很难沟通。这个时候学生更需要爱心的滋润。对她要不抛弃不放弃,如果当学生放弃自己的时候,老师也放弃她,那学生更觉得被社会抛弃了。而且作为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好的,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也不能是一时的。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往往会引起畏缩或敌对的情绪,如不及时给予帮助,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化解他们的敌对情绪。

最后,要和学生多谈心,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学生。不但在课堂上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下也要关注他们的动向,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

后期,学生已经表现为狂躁,对自己和他人都可能造成伤害,这时候重点就转移到怎么说服家长,让学生回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1.了解家庭情况。在和家长沟通时应该了解其家庭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学生以前是否受过刺激或精神压力过大、是否有家族精神病史等,这都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正确判断,找出对策。

2.做家长工作要有理有据。往往家长疼爱孩子,不能正视孩子的病情。或者是,家长明知学生心理有问题,但是怕带回家以后没办法照顾,觉得把学生放在学校最放心,就装作不知道病情。这时候需要老师充分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3.尽可能提供帮助,不要浇灭希望之火。刚开始她心理出现问题时,我们建议家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她们县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门诊医生说她只是太累,再加之她父母本身没有太多心理学知识,就耽误了治疗。我们应该主动帮家长介绍正规心理门诊,让家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至于一片茫然。而且要让家长安心,等学生病治好了还是可以回校上学,毕竟农村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这时候更要多体谅家长的心情。

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大多只是个案,但是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极耗时间和精力。如何解决好还需要我们更多地摸索和总结。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隐藏期和爆发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化南.抗挫折教育不可少.家庭中医药,2007.5,(5):75-76.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蒋光清.五年制高职生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

篇9

Practic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Education in Taiwan

ZHOU Shum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Lida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anghai 201609)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to a high standard, with accompanying educational career has also been rapid developed into a mature stage. Career education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aiwan has some inspiration for mainl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 practice; Taiwan

1 台湾地区高校生涯教育的引入与发展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自1998年将职业生涯的概念引入基础教育领域以来,台湾学者对生涯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很好地指导了教育实践。台湾高校的生涯教育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影响,又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进行了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在台湾地区,职业生涯教育被称之为“生涯发展教育”,赋予以其 “终身发展”的内涵,使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围绕满足生存需要而开展的“生计教育”,而是注重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当前,台湾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生,内容是将教育与工作世界(即一个人实际其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相结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均引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

早期,父母是孩子职业生涯的启蒙者,他们要引导孩子自我觉察,探索职业群。当孩子进入到学校,职业生涯指导由学校来完成,学校要在教授学生获是有意义的工作及符合需要的工作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工作世界;在毕业后,还要具备提升技能与知识,获得想要的新工作。由此,台湾已经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生各学习阶段的核心目标,并将生涯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总体而言,台湾职业生涯教育受到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影响,注重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强调以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模式来教育培养和评价学生。从本质上讲,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涯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是以个人的发展为中心。

2 台湾地区高职院校生涯教育的实践

台湾的技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得以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体构成的体系,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与之相应的,技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形成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较为成熟的体系。台湾各技职院校都设立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全面指导学生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发展。笔者根据对台湾技职院校的考察,对台湾技职院校生涯教育的特点做如下归纳:

2.1 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

生涯发展中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即在职业教育阶段以“适性就业”为核心价值,努力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增加竞争力、加强适应力。生涯发展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生涯顾问咨询制度;引导并协助学生收集就业相关信息,提高求职巧,做好就业或者创业的准备;倡导学生多元学习、终身学习;凝聚学生情感,使之感受学校关怀与照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教育设定了完善的、具有连续性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某校职业生涯课程设计为例):

大一年级:以职业生涯关注辅导为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和“认识工作”,前者主要是职业生涯性向测验、职业生涯性向咨询等测评,后者主要是生涯规划与热门行业分析讲座。

大二年级:主要开展自我管理能力辅导:通过职场礼仪与态度、校友职业生涯分析、职业生涯分析、校友生涯座谈、生活礼仪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对职场有初步的了解,称为“职场初探”;通过思考逻辑训练、个人EQ管理讲座等,增强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称为“增强能力”。

大三年级:以职业生涯辅导为主。包括咨询会、职场体验学习营、产业市况分析、企业导师请益、英文履历学习等丰富的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场;通过工读实习进行“职场体验”。

大四年级:由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根据他们毕业后的去向,职业生涯课程设计也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面向就业的准备辅导,二是面向升学、留学的辅导。

此外,还有帮助大学生求职或留学的内容,如校园征才、企业说明会、校园面试、留学咨询顾问、1对1履历指导、生活礼仪教室等详尽内容。

由上可见,技职院校生涯教育伴随着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其内容从生涯教育的认知到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职业生涯学习到就业或者留学深造,循序渐进地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整体设计极为细致地照顾到大学生的成长需要。

2.2 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实际效用

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出发点是从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展开的。其课程设计针对三个方面,根据每一方面包括多个相关的主题,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都是以实际效用为出发点的。

在自我觉察方面,采取了通过学生对自我总结的个人性格、兴趣、特长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同时,借助生涯测评量表、价值观拍卖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的兴趣、性向、人格特质、价值观的机会,以此评估个人职业生涯适合的方向。

在生涯觉察方面,以实践为主,安排学生参观访问就业单位或机关,了解职业和职业的分类;安排学生访问自己的亲友,了解他们所担任的工作角色;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作角色的特性,并体验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生涯觉察的同时,对工作世界有更深的认识。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着重针对学生个人生涯的性向及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设计生涯相关技巧演练和讨论,养成学生在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良好能力,以及养成他们妥善运用与规划时间的能力等。

另外,运用相关活动,如举办生涯博览会、结合户外教学等学校重大活动、请家长到班级做工作的介绍、参观工厂、举办生涯辅导讲座、校友返校经验传承,以及生涯档案制作等也是台湾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3 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

不同于就业指导,生涯教育是要从关注学生如何从学校毕业找到工作,扩展到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最终要解决的是将学校进行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化进行融合统一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在其生命过程中的生存质量问题。台湾技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以职业教育为基础,通过系统的有序的职业生育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并逐步完成社会化,为学生走上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做好积累与准备。

生涯教育实质上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在选择符合个人能力、兴趣和意愿的职业,同时形成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生涯发展过程。生涯教育所产生的现实效益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它同时具有社会性,能够对解决社会稳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篇10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然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既给莘莘学子带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又带来了生源质量下滑、学风不正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与弊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专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制约,加上外部就业环境的恶化,导致今年成为我国“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2012年净增19万人,达到史无前例的699万人。就业难进一步加剧了学风不正,学风不正又反过来影响了就业,从而形成了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当前,如何进一步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制定出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从而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改善学习作风,就成为了广大理论和实践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不良学风的集中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当前我国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不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作风不严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功利性严重等问题和弊端。总的说来,以下这些不良学风在部分大学生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具体表现。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前,个别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的观念影响,普遍存在“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把金钱、权力和物质当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救命稻草,喜欢走捷径,搞投机取巧。甚至个别学生抱着“人生在世,享乐为主,潇洒度人生”的思想观念,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关”,毕业时“混张文凭”而已。虽然有的学生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将其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手段。因此,他们在学习上避实就虚,急功近利,重学位轻学识、不讲究真才实学,只有能够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和好处时,他们才会争取,否则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切。

(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散。

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生认为上了大学自己就进入了“保险箱”,到了“终点站”,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缺乏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变为只争朝夕的学习心态。“60分万岁”、“文凭到手万万岁”是满足现状的“混学”心态的集中表现。学习动力的匮乏,导致部分学生整天沉湎于网络聊天、打游戏、谈情说爱和看小说,把学业当副业,把玩耍当正事,白天昏昏沉沉睡大觉,晚上精神抖擞上通宵,这必然导致部分学生迟到、早退、逃课、旷课等现象频频出现。即使有的学生出勤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纪律松弛,作风散漫,萎靡不振,把上课作为一种应付的“苦差”。

(三)缺乏探索精神,学习风气不正。

根据教育过程的规律和理论,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缺乏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作风,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问题。有的学生对待学习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散漫、浮躁、疲沓。有的学生听课嫌累、作业嫌多、实验嫌繁、考试嫌难、希望学习没有要求、没有难度、没有约束。甚至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乏,投机心理严重,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实验报告,而面对考试只能采用夹带、替考、手机短信等手段作弊。由于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必然会助长投机取巧、浮夸虚假的不良学风。

(四)专业思想不稳定,厌学情绪严重。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产业政策和行业调整步伐的加快,不可能存在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行业和专业。但不少学生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于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过于强调个人爱好。一旦专业不够“热”,或者不是自己喜欢的,就没有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或者朝三暮四、心浮气躁,今天想学经济,明天想学管理,后天想学计算机,结果什么也没学好。于是乎,很多学生上自己专业课程时却在看其他专业的书籍,思考其他问题,结果是没有学好任何一门专业。这种完全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将来社会发展对专业需求的变化的做法,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良好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诺斯威尔(William J.Rothwell)把它定义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具体说来就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安排”。[2]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在部分高校逐渐掀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热潮,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已经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到正常教学环节之中。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困境,仅仅靠国家政策的扶持、高校就业课程的开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激发起大学生主体内在的个人发展观念和职业意识,使他们形成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从而才能化目标为动力,努力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形成终生学习和教育的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推动良好学风建设的积极开展,必然要求各方面多管齐下,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学风意识。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优良的学风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当前,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学风心态不端正都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但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创建优良学风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摒弃急功近利的狭隘目标。为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就要始终遵循“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个别交流思想、学生自我教育、建立学习园地、典型事例或反面教材剖析等多种方式,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地做好教育引导,解决大学生的一些现实思想问题,才能为良好的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班风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班级管理,以班风促学风,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优良的班风能够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带动班级成员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班级风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充分地发挥以班风促学风的积极作用,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更是学风建设的核心。为此,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相关的工作。首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增强学习动力。其次,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总之,只有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供积极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和公正。当前,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开设的时间短,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高校尚未将该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也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只是在学生大四时才匆忙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而忽视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此,各个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的重眼前、轻长远的做法,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组织和实施,制定出符合本校客观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配备相关的专职教师,并定期做好外出培训的各项工作,最终把各项措施上升到具体的制度规定。另外,还必须规定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从制度上保证该课程的学习伴随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

(四)注重过程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第一天就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的一种规划和设计,它伴随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然而,一些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认识并不清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其他课程一样,课程结束了职业指导也就结束了。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主体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贯穿主体一生的全过程。为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从大一到大四都应该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错误做法,要及时收集相关教学活动信息,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需求,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成绩就完事。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应该逐步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综合能力。

总之,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育人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必然会为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诺斯威尔,著.陈壁辉,译.生涯规划理论述评[M].商务印书馆.2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