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7:1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金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政金融论文

篇1

财政金融论文3900字(一):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数字创意产业属于一种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的新兴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资本上对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很是依赖,并需要在投融资市场的帮助下加快自身的发展进程。文章在分析了历年来数字创意产业的数据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财政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在参考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以帮助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创意;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研究

引言

从2019年查询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8.5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1.2%。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高达8.47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常用工具。人群的基数造就了一个数字产业巨大的市场,为数字游戏、数字电影等数字产品带来了大规模的潜在消费者。从近年来数字创意产品的增长趋势中也可以看出,数字创意产业在大环境各个产业都放缓增长的同时,以每年增速20%的速度,爆发式逆势增长,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的驱动产业。

一、数字创意产业的含义和类别

1、数字创意产业的含义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数字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这个概念在2007年就已经在学术界出现了。陈刚、宋玉玉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基础,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创造价值,帮助人们生活和生产领域的结合,以推动数字产业的发展。臧志彭和陈洪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技术和生活互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一种围绕着创意和依靠数字技术才可以实现的新形文化形态。王博等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建立在创意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传媒科技,来进行文化传播的新形产业。本文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建立在互联网科技、数字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基础之上,把创意当作产业核心思想,以电影和游戏等作品形式当为载体,提供娱乐产品的新型文化产业。

2、数字创意产业的类别

根据数字创业产业的含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包括了影视产业、音乐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共同点是,在互联网技术存在之前就产生了。在科技发展后,这些产业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向数字化转型,之后就出现了数字电影和数字音乐等新形式的出现。新兴产业包括了文学小说产业、游戏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等,这些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产业形态。新兴产业在产品的体验上,更加吸引消费者,可以说,新兴产业代表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最新技术和未来发展的方向。[1]

二、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的原因

1、数字创意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产业,对于国家的财政政策很是依赖,需要在税收及融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来帮助企业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处于这个阶段的产业,企业的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差,产品的技术不完善,产品的推广已经花费了企业大量的宣传费用,而国内的消费者群体,主要来源于支持国产技术的消费者。这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数字创意产业的企业来讲,急需政府的财政支持,帮助企业的初期发展。[2]

2、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本要求

数字创意产业有以下几个特征:高投资、高风险、高科技、重知识产权、高回报等特征,是文化产业中最具风险的行业之一。数字创意产业的这个特征,造成了它发展需要的初期资本投入较大,风险也大,如果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担保和支撑,就会造成民间资本不敢投入到这个行业。除此之外,数字创意企业生产的核心在于创新,但是创新有时候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文化创意的企业面临着高投入、高风险的境地。所以,数字文化产业的资本风险率过高,预期回报率不明确,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对文化创意行业的企业投资。[3]

三、我国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的现存问题

现在中国在财政方面,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资金,主要有两个类型,分别是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是指,从2009年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文件以来,国家成立了帮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专项资金,会对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和出版发行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帮助。同时设立项目补助、绩效奖励、贷款贴息等相关项目,促进帮助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善产业的资源分配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意思是,财政部会通过出资的方式来代表国家向文化企业购买其股份,主要是通过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种方式,来促进文化、科技和数字的创新。另外,在财政扶持的方面,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九个部门,一起了一个《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提出了针对文化市场的信贷、保险、融资、评估、检测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在2014年,财政部、文化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一起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了要开始重视创新文化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自身条件过关的文化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的融资形式,去吸引社会上闲余资金的投资。虽然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财政和金融市场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视不断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出台的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促进不足

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往往比较大,但是因为现在我国对于数字创意产业投入的财政资金较少,投入的资金数量完全不能满足数字创意产业对于资金的发展需要。而且当下有关的金融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融资限制比较多,文化投资的资金数量没有办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资本市场没有在这里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现在我国的金融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比较频繁,但是数字创意企业在其中的占比却很小。在银行贷款的总体资金里,因为数字创意企业的资产是一种无形化的,这就没办法给银行提供大额贷款所需要的有关担保,这让大量的数字创意企业没办法获得银行的贷款。而在银行的风险投资中,因为数字创意的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银行通常会对这种投资项目采取一种保守的投资态度。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数字创意企业保持着一个低资本经营的生存状态,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從而开发不出来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2、对于数字创意产业支持的失衡

现在的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有着明显的失衡问题存在。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共信息的平台建设,对于文化产业跨国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财政政策的偏向不平衡,比如在不同的地区,投入的结构失衡,财政政策的自身内容不合理,对于投入太过看重,而忽视了考核的重要性。在数字创意产业的内部,金融资金的支持上也存在着不平衡。政策主要偏向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排斥。在企业的所有制上,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在制度上,对于兼并重组的数字创意企业重视不足。

3、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帮助机制不完善

现在我国财政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等基础建设的政策支持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这样不利于产业资产的增值,也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培养发展。除此之外,没有帮助数字创意企业筹集资金和上市的服务的平台和咨询机构,但是数字创意创作团队大多是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的创业组织,因为现在缺少了解金融和数字创意的复合技术人才,造成了企业在争取投资和运营上市等方面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处境,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来解决企业需要资金的问题。

四、对于财政方面相关的策略建议

1、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

让市场在资源的分配里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本进入,调整资本的结构,把政策完善成相关体制和法律。例如英国,对于电影和动漫,这类数字创意产品就是实行的零增值税,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而法国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对数字创意类的产品实行财政的补助,但是同时限制了外来的数字创意产品。

2、改善相关投资体系

资本是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向数字创意的相关企业流动,来促进数字创意行业的发展进程。第一个方面要通过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的推动,来創建数字创意产业资金的担保体制,为数字创意的相关企业提供信用的担保,来减少对产业的相关资金风险,让企业可以顺利的获取贷款和投资。第二个方面是加强相关的指导咨询服务,增加数字创意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促进企业把上市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改善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和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组织架构,促进企业引入投资来帮助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增加无形资本在数字创意产业里的融资能力。数字创意产业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这些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的资本中比例中很高,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去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企业的总价值,来达到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引导资本市场偏向数字创意产业,完善资本市场秩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担保制度,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改善相关政策的方法内容,全面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让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尽早的成熟起来。

财政金融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一直以政府财政拨款作为资金支撑,但是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下,对农业建设的投入的资金较少,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部门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金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当前,在我国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农产业与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对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热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在此背景下,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进行,需要以财政金融作为支撑,通过提升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意义

(一)缓解环境压力

我国农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粗放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给予重视,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农药以及化肥,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农业趋于绿化型和生态型方向发展,缓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对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优化产品质量

当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农产品质量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吃的好,还要吃的健康。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转变农户固化的生产理念,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当前市场的需求,进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三)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转型,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者以及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主体中,其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结构性改革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

二、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途径分析

(一)整合金融机构职能

在开展结构性改革中,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重要职能和关键任务,想要发挥其职能,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改变以往的职能缺位问题。首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规范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发挥各大银行的核心力量;其次,鼓励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最后,建立农村区域金融组织,与国有银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鼓励更加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环境改善与优化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尤其对于结构性改革而言,更是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因此,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金融环境。首先,优化征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全面建立征信体系,完善相关业务、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为征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其次,政府、企业以及银行要构建合作关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平台,政府要起到牵头以及引导作用,与企业和银行机构进行有效对话,根据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服务;最后,利用重大节日、农村赶集等途径,普及以及宣传金融知识,尤其对于金融犯罪要重点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突出金融犯罪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为了帮助农村居民更好的接受知识,还可以利用土话歌谣或者趣味手册的方式进行宣传,促使其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建立完善保险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众多保险企业中,尚未有一家专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阻碍,因此,国家要鼓励保险企业推出各种农业保险服务,并且从国家层面建立保险企业,落实和贯彻国家出台的各项保护政策。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服务,可以帮助农户分摊经营风险,例转移农业生产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并且通过自愿自主的形式参保;其次,保险企业要积极落实和相應国家相关政策,并且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推出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加大在农民群体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户认识到农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最后,鼓励各种证券公司、信托租赁以及保险企业向农村转移,与农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保险组织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与活力。

(四)财政支持创新模式

财政支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驱动力,但是以往的财政支持模式较为固化陈旧,当地政府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引入财政支持创新模式。首先,制定普惠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价值,政策要向农业主体倾斜,提升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强化信贷产出和投入效率;其次,对于部分贷款以适当给予政策贴息,并且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住房财产权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朱红,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最后,对于偏远山区要极大贷款服务力度,并且开展各种保险工作,为当地农户提供保费补贴,转变农户对保险的错误认识。

篇2

过去十几年来,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采用赤字财政政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赤字增幅巨大。2014年国外专业机构统计显示,我国总体债务已经占GDP的251%,已经开始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债务水平。其中,国债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增加很快。地方债务更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定时炸弹。2014年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是我国地方债务集中还款期,总额将会达到2.4万亿元。实际上据业内专家人士分析,地方债务还债总额可能会远高于这个数字。因此,2014年,财政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虽然我国债务大多是内债,总体上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如果不重视这一问题,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也会存在。由于我国财政赤字大多借助于金融行业来实现,这就造成商业银行等金融结构坏账、呆账、烂账的增加,不利于金融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财政金融行业存在的风险已经开始暴露,这些风险因素的累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开始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国内学术界这几年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风险的严重性,并积极呼吁相关部门正视这一问题。但是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逐渐化解这一财政金融潜在的风险。

2市场经济下我国财政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

2.1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累积的财政赤字和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我国过去十年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采用政府投资为主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在今天的弊端已经开始出现。正如上面数据分析,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累积的债务总额已经成为一颗潜在的炸弹。如果不采用正确的应对策略,这颗炸弹也有引爆的可能。虽然在今天看来有点夸张,甚至耸人听闻。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过去的财政悬崖等债务危机证明,即使再强大、再发达的经济体,如果无视财政金融风险问题,也会带来重大灾难。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随着过去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拓展,利润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种违约产生的呆账、坏账、烂账问题已经开始出现。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已经上升到36%,达到7670亿元,比十年前增加了三倍以上。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政府制定的15%的红线。据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我国金融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还会出现上升态势。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是伴行的两个主体,前者如果出现问题会深刻影响后者的发展,而后者如果出现问题,也会深刻影响前者。

2.2财政债务支出的压力增大,商业银行收回贷款的难度增加

增加的财政赤字需要在每一年度的国家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的财政支出。但是随着财政赤字累积总额的增加,国家财政还债的压力也在逐年加大。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的压力更加明显,个别地方债台高筑,政府债务已经超过地方GDP的100%,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地方债务违约的现象。商业银行的贷款回收难度也在逐渐加大。由于我国近两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企业开工不足,总体经济发展放缓。这些造成部分企业的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加大。防范不良贷款,加大贷款资金回笼,已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工作。不少不良贷款的产生,与财政行业紧密相连。部分地方政府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让很多参与企业为了工程的开展,纷纷加大了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的力度。因此,政府债务支出压力加大与商业银行贷款回收难度增加之间本质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地方,这两个潜在的风险问题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风险因素还具有一定的蔓延性,如果不采取及时有力的解决措施,很可能会逐渐波及其他地方。

2.3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具体风险隐患对金融财政的影响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盲目滞后等弊端还是存在。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防范这些潜在的问题。但是部分行业的风险因素在累积,并开始深刻影响我国金融财政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影响我国金融财政行业最具体的现实市场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问题。房地产泡沫是首推的最大隐患问题。我国房地产商业化以来,房地产价格涨幅惊人,以北京为例,十年前三环以内的房价不过一平米几千元,但是现在大多在三万元以上。很多地方政府过去十几年靠征地,开发房地产项目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说中国房地产价格和政府的一些房地产开发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目前已经成为明显的泡沫,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房价竟然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高。一旦这一泡沫破灭,不但给购房者带来灾难,也给政府财政的运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灾难。影子银行问题更是近几年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不容小视的重要问题。影子银行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会给整个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带来很多系统性的风险,同时也会波及财政行业领域。影子银行扰乱财政金融秩序的危害,在近几年已经开始逐渐显现。虽然目前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不大,还没有大规模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正视这一潜在的风险,时间久了会给我国财政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3应对财政金融行业潜在风险的有效措施

3.1削减财政赤字,降低不良贷款率

面对日益高企的政府债务,唯一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削减财政赤字。虽然削减赤字,在短期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角度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赤字财政的做法不是一无是处,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财政有序运行的双赢。但是,过度的财政赤字却会深刻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未来。削减财政赤字,不能够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因此,应当制订正确的赤字削减计划,逐步稳健地减少财政赤字,把政府债务水平降到完全可控的范围之内。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债务规模降低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最好。从金融领域看,虽然不良贷款率总体上较少,但增加幅度明显。因此,也要引起重视,尽量采取措施把不良贷款率降低到1以下。

3.2政府应当适当地多安排债务支出的份额,并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回笼贷款

我国过去几十年,财政支出中经济发展支出一直占据大头。在保障一定的经济发展支出的前提下,要适当增加债务支出的份额,尽快减少目前高企的债务。尤其是在地方债务的管理中,中央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条例,把地方政府目前杂乱的债务理顺,并收回地方政府的部分举债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应当经过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才能够实行。各地政府还要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回笼贷款,制定更加严厉的贷款回收制度。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从内部出发,完善改革现有的行业规范。总之,减少政府财政债务规模,帮助金融行业的贷款能够及时回笼,是未来财政金融行业的重要工作。

3.3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行为

篇3

【关键词】财政政策;政府投资;税收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疲软、外需不振,中国的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承受巨大压力,加上投资萎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中国经济在经过7年加速上涨后,增长势头在2008年发生逆转。为此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目前这些政策措施效果已开始显现,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一、宏观经济走势

1.消费增长速度趋弱化

以2008年1至10月为例,虽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但是CPI涨幅就达到6.7%,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实际增长并不快。以重庆市为例,1至10月居民食品类消费价格上涨46.1%,需求弹性小的粮油类和肉禽蛋类上涨高达57.3%、6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5%,表面上看消费形式喜人,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物价上涨较高直接影响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即期消费和生活质量。作为居民生活首选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多数家庭无奈之下只能缩压其他消费品开支。即便如此,部分地区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仍趋弱化。

2.投资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

2008年期间,总体而言既有刺激投资增长的因素,这与地方新一届政府开始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等相联系,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房市股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规模、速度等相联系。此外,资源环境工作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对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的约束。

3.出口增量明显回落

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出口10741亿美元,增长22.3%,比07年同期回落4.8%。对美国的出口比07年同期回落4.6%。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服装和玩具前三季度出口分别比07年同期回落21.2%和6.3%。08年前8个月,我国家电业累计出口250亿美元,增幅比07年同期回落10.7%,其他行业的情形也不容乐观。

二、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

面对经济下滑,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它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

(一)财政支出与投资政策

1.“三农”支出

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

2.保障性住房和灾后恢复重建投资

在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位列之首。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75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当于过去10年总投资的5倍。理论上,以定金式或基金式启动的、由中央财政投资带动的项目,能够撬动6至10倍的资金,那么未来三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总额将可能达到9000亿元。如果再考虑其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平均每年3000亿元的投资额还可能会翻一番,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表示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投资总额8.5万亿。比照“十五”期间,交通基建平均每年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这一轮的交通基建投资的贡献率也应该会与上一轮相当。铁道部估计,仅2009年计划的6000亿元铁路投资,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达1.5%。

4.地方和民间投资

在中央投资项目的带动下,1到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上升势头。但地方和民间投资还没出现大规模复苏迹象。1到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6.5%,相对去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考虑投资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实际增速大幅上升至30.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12.8%,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之外的内资企业,在1到2月份的投资总额为457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6.2%,增速较去年全年增速放慢6个百分点,该类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五个月放缓,创出历史新低。民间投资尚未被积极拉动,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但在中央项目投资的带动下,后期地方项目的投资会逐渐跟上,使得后期总的投资增长形势比较可观。

(二)税收和减费政策

1.增值税转型

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据测算这项措施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减轻企业税负约1233亿元,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释放生产力,促进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但其实施效果往往有滞后性。作为制度性改革,其实施效果的显现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出口退税政策

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能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我国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有利于缓解外贸企业资金链紧张,并有望进一步减轻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压力。此次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税率的调低有利于降低原材料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轻库存积压。

3.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同时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支持服务业发展。中国还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4.减费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举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190亿元,连同自2008年9月1日起停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约170亿元,合计2008年以来国家采取的减费措施可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360亿元。此次强有力的减费措施,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发挥与减税政策相同的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

三、财政政策的实践效应

虽然财政政策的运用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更多的是瞄准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偏重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

1.有效拉动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国民收入不均造成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整体消费更是呈现不足。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可以使国民收入向普通劳动者倾斜,同时配合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保障的覆盖,从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08年上半年,全国有近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随着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及信贷控制的放宽,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3.带动地方经济积极响应

中央财政投入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积极响应,如北京市政府今后两年将投资1200亿至1500亿,用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路网、保障性住房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广东省政府以重大项目带动社会投资,5年内计划投资2.3万亿元;江苏省政府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总额22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

4.有利于社会公平

政府财政支出对分配可以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对政府支出的公共保障功能的强化;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补助政策,关注低收入者群体。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5.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深度调节产业结构方面,财政政策有着其他政策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对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调节,如利用税收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扶持“三农”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等。

6.降低对外依存度

受国际经济环境制约,我国政府通过降低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并且进一步完善企业税负负担,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符合国内消费需求的产行业中,从而减轻了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增长、流动性膨胀等的压力。

四、结束语

全球金融背景下,我国政府对未来进行了积极的预期,重拳出击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实施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但是,无疑这些举措对我国经济颓势的扭转,远期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我国的财政处于转轨阶段,由原来的投资性财政向公共财政、服务财政转移。所以,财政刺激方案取向也是财政改革的实践取向。相信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世界经济下滑带给我国的冲击,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是我国政府运用政策应对危机能力的一次有益体验。

参考文献

[1]马洪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9(7)

篇4

论文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在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总体判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并针对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研究和探讨了运用财政政策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通过全球化的资本流动以蝴蝶效应方式向其他国家蔓延,发展成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使各国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退。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也难以幸免。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

1引言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这场危机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如何通过经济复苏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压力的冲击已成为当务之急。财政政策是应对当下就业问题的重要的政策手段,如何针对金融危机作用于就业的特殊途径以及就业现状来选择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

2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1金融危机凸显我国就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就业总量来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异常庞大,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数量构成了庞大的就业规模,新增劳动力仍在持续增加。中央提出2009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8%左右,按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计算,只能提供900-12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由此来看,大量新增就业人口将无法就业。

(2)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就面临着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总体上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与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即供给比需求低一个档次。因此呈现出“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而在大量失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情况更多的表现为在东部沿海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就业的大批农民工返乡以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2.2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

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这导致发达国家进一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度回落。而且,金融危机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等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这种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使对欧盟和英国等国的出口下降。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由于资金限制和投资预期的减少无法或减少对中国进行投资。另外,在出口减少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下,很多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和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

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很大,而且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上这些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的领域。所以,在企业被迫裁员时,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比较低的农民工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3应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反经济衰退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按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财政政策主要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根据当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以及我国就业的现状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取向,进而对采取具体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

应该说,在外需疲软,无法拉动经济增长而引起就业问题的背景下,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以化解当前的就业困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目前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比如“4万亿投资方案”、对农村居民购买家电进行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还有一些由地方政府进行的直接消费补贴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在刺激内需、扩大就业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笔者认为,面对依旧严峻的就业形势,财政政策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实施消费型财政政策的力度。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投资型的,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且造成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居民消费。一是在财政支出上,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对粮食等实施保护价格收购来加强对低收入者的帮扶,降低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趋势,提高总体消费倾向;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刺激消费;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对教育、医疗、住房支出等个人所得税扣除,适当提高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应适当降低居民生活消费品的增值税税率,增加人们税后收入,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是制约他们就业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应把就业培训计划与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服务。

(3)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政策。近年来,中小企业和小群体创业在解决自我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空间。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对他们进行积极扶持,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从而广泛吸收社会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李伟宁,蓝常高.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5,(2).

[3]孙胜利.我国就业问题对财政的影响与压力[J].经济学动态,2003,(1).

篇5

金融市场营销论文

财政金融市场经济论文

一、市场经济下发挥财政与金融政策调控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调控的滞后性

政府采用财政和金融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滞后性的现象。即市场经济变化速度很快,很多问题潜藏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只有在一定条件刺激下才会爆发出来。此时政府在采用相应的调控手段,付出的代价大,有亡羊补牢之嫌。市场经济发展虽有规律可循,但我们在把我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总会出现失真现象。就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最为完备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有效克服之中市场调控的滞后性。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政府制定财政和金融政策无法协调统一

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是最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二者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政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二者无法协调统一的问题。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一开始提出的主要是从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出发,采用了4万亿的赤字刺激财政手段,的确在当年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一年后发现只是凭借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发展,还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2009年才开始连续十几次的货币信贷降息手段,通过银行整合社会资金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然,在此之前,也采用了降息手段,但是幅度较小,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不管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外政府在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现象。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等金融部门整合效率差、侧重于政府财政手段忽视金融手段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下做好财政与金融有机的整合工作。

二、加强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整合的建议

1.深入考察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做出前瞻性的财政与金融整合调控策略

实现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有机整合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对市场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从宏观和微观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深入探究每一个细微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把握相关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够为政府制定前瞻性的财政与金融整合政策提供现实的依据,进而预见到市场运行可能存在的潜在重大隐患,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改变财政与金融手段对市场调节滞后性的现状。

篇6

论文关键词:增值税出口退税,贵州省,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算法

贵州省应承担增值税出口退税份额的模型和算法

唐登山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FinancialResearchCenterofWuhanUniversity;

唐登山:男,(1970.3-),汉族,湖北公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实务。

详细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

邮编:430072

电话:,

电子信箱:dstang@126.com

贵州省应承担增值税出口退税份额的模型和算法

【摘要】自从2004年实行新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府分担机制以来,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分担机制不合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地方保护主义,但如何确定贵州省应承担多少增值税出口退税份额却研究甚少。通过借鉴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贵州省应承担的公正份额的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增值税出口退税贵州省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算法

TheModelandAlgorithmfortheAmountofVATExportRebatePartakenbyGuizhouProvince

一、引言

2003年中国政府对增值税出口退税的政府间分担机制进行了调整。调整的内容大致为:1994—2003年期间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但从2004年开始,地方政府也要从以2003年底的执行数为“基数”的“增量”基础上承担25%的份额,此后该办法只运行了一年。从2005年开始,又对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地方政府仅承担“增量”部分的7.5%。这一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学者们大量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在于:第一,政策变化前后对某个省区经济运行的影响,一般的结论都是认为该项改革对地方经济运行存在诸如诱发地方保护主义等弊端。第二,如何确定各个地区之间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分担份额或解决方案。

贵州省作为西南区域的省份,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份额?

本文试图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说明和理论模型构建。第三部分利用贵州省2002数据,测算其应承担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份额。第四部分是结论和研究展望。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算法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法)是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如各部门、行业、产品)之间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并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计划制定和经济控制等的数量分析方法。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是在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跨地区性的投入产出模型。有了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就能清楚地了解地区间产品生产与使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更好地将部门间与地区间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1]本文的研究方法介绍、理论模型构建、算法步骤描述如下:

1.贵州省出口货物的价值量计算问题

(1)改进的价值型地区投入产出分析表式。

本文借鉴国家信息中心的张亚雄、赵坤等[2]的表式,对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式稍微进行一点变形(见表1)。变形的要点是将贵州省看成是一个地区,除贵州省之外的中国大陆省市同样也看成是一个地区,境外也看成是一个地区。

表1改进的价值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投 出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贵州省

除贵州之外的中国大陆省市

境外

其中:出口量

中间投入

贵州省

除贵州之外的中国大陆省市

境外

最初投入合计

 

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1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1、1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历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起步较早,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如GCRS,CRI:’G软件等);

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是步入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如增值税稽核、协查系统等);

第三阶段从2004年开始,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实现并创造税收价值的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阶段,即电子税务建设阶段。

1.2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就

国家税务总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降低征纳税成本,改善税收环境,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加快了依法治税过程;二是有效地遏止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骗税活动,保障税收收入及时入库;三是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保护了广大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保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五是进一步增强了税务机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识,实现了税收管理手段的根本转变;六是显著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税收征管质量;七是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由于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主要由政府提出并组织实施。用户主要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受用户使用数限制,网络的建设很难以用户驱动来发展,网络建成后也很难实行企业化经营,因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来解决,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当前税收信息化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资金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扩大,庞大的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在硬件购置、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建设以及各项运行保障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2、2信息安全问题

影响税务信息安全的因素相当广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滞后,原始信息的可利用性存在安全隐患;手工录入导致的信息失真,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由纳税人提供的涉税信息的安全保障缺乏法律性的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有所偏差,多注重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的投资,而轻视对应用系统的经常性维护;计算机病毒对涉税信息安全的冲击;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等。

2.3信息孤岛问题

多年来税务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因素大多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业务的应急需求,缺少统一的规划,因此,各地信息应用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开发、功能交叉,而且普遍存在“信息孤岛”。

2.4信息共享问题

数据集中度明显低,信息共享困难,数据很难进行综合利用。到目前为止,国家税务总局征管数据2,3在征管的区县,l,3数据库建在地市一级。软件功能也是功能交叉,带来数据重复采集,一个税种一套表,很多共享表格要填多次。系统软件不统一,造成运行环境不兼容。操作系统、数据库,包括中间件,各种公司的产品都有。CTAIS与金税工程二期各自独立,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3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对策

3.1优化税收征管流程以形成高效电子税务格局

若要优化税收征管流程以形成高效电子税务格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适合电子税务、科学规范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征管机构调整后,必须对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既符合专业化管理要求,又适合计算机管理、便于操作的税收业务流程。要以简化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将内部管理所用表、证、单、书简化、合并或部分取消。按照税收管理的认定、申报、管理、评估、稽查、执行等环节,确定最小化的指标体系。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优化纳税人服务管理,应体现在征收管理流程各个方面,包括渠道管理、内容管理、纳税分析、税务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税务机关应在建立税收管理信息传递机制后,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的、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并加强对纳税人的状态监控。纳税服务人性化应包含:简化税款征收程序;税收管理环节准确、高效;建立良好的纳税环境。并建立上述各环节状态的信息库,以纳税人客户关系管理和状态管理为原则,整合税收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以纳税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新体系。

三是改革审批制度,提升电子税务效率。重点是将现有征管分类.对不存在审批实质、流于形式的部分征管业务,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例如税务登记,税收登记人员只需查验资料齐全、证件合法,即可当场核准税务登记,发放税务登记证,免于审批。

3、2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以强化税收数据的开发利用

科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仅要搞好技术平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搞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加强对数据的采集,按应用需求对数据采集内容进行整合,加强数据审核,尽可能从源头保证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定期进行数据的清理和校验,进一步把垃圾数据清理出系统之外,确保在此基础之上加工的数据产品真实有效且能对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其三,应在数据加工和分析上下工夫,把各种历史数据、各类财务信息、申报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抽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并且把数据转化为信息,进而使信息转化为知识,最终将其输送到决策者和用户手中,发挥出信息化的应有效用。

为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在省一级建立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安全畅通的网络,保障各级税务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在内网平台基础上实现包括工商、海关、银行、财政、统计等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建立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层体系结构的数据库技术,对所有涉税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联合分析处理,通过数据抽取、加工、比对、合并、分析等功能,整合异源、异构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的有效信息,利用科学的分析预测模型进行目标、过程和行为的管理决策支持,利用纳税人电子档案、报表、征管质量分析等数据产品,提供信息服务,使数据真正向管理信息转化,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综合、快捷、高效的功能。

3-3建设一个系统及三大体系以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服务

3.3.1税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最高层次的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我国税务预测和决策水平的现实需要,是我国税务工作从操作型管理走向数量型、分析型、智能型管理的标志。在指导思想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应着眼于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税务行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构建一个集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安全性于一体的高效、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在功能上以面向决策层服务为主导,兼顾管理层的需要。同时,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应遵循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共享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按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可以将决策支持系统分为四类:一是基于模型库和数据库的“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二是基于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三是基于数据仓库、OLAP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新决策支持系统”;四是将上述三种类型决策支持系统所使用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新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税务系统发展决策支持的重要方向,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框架设计是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设计的核心所在,它决定了决策者进行决策的范围和最终的信息来源。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

一是税收业务子系统。二是行政管理子系统,三是组织文化子系统,四是技术监督子系统。从功能上看,应该包括报表浏览、即席查询、多维分析、模型分析等四大功能。

3.3.2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目标是构建网络环境下经济与税收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建设以总局为核心,有效地减少信息冗余的、垂直的税务门户网站。这可能需要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和及税务服务企业联合运作,采取有生命力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

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业、个人。还是学术机构、教育单位,均可在该网站或映射网站上得到相应服务。在强调客户群体。即纳税人的广泛性的同时,注重对高端客户的细分,根据最重要的客户群设置栏目和内容;网站内容要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一个具有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有特色的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网站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一是法律法规检索指引功能;二是综合财经新闻、财政金融信息动态服务功能;三是财政金融专家在线咨询功能、疑难自动解答功能;四是税收征纳业务网上电子处理功能;五是财政金融基本知识、前沿理论的介绍与讨论功能;六是网上财政金融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功能;七是网上出版物及相关资料的发行功能。

3、3、3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首要保障就是需要制定极其严格的标准体系。它的重要意义是,在无数形态各异、标准不一的硬件、软件、网络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语言”,从而能够把现实中的一个个税务应用系统连成整体。为此,需要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税务信息化的业务规范。

篇8

关键词:金融支持 临沂市 旅游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63-02

金融业与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两大战略性重要产业,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发展与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带动产业,吸纳就业和扩大消费、投资的能力强,产业链条长,从而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产业空间和市场发展潜力。金融支持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财政金融、银行信贷、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业务服务等。而山东省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收到应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应,究其原因,是因为临沂市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大量的、好的旅游区硬件设施做支撑,更没有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而这些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一、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方式分析

财政支出中用于发展和支持旅游业方面的开支,不应完全以是否具有竞争性为标准,而应以其社会公共需要和其他经济主体是否愿意投资为标准。有些旅游项目(如主题公园等)尽管是公共需要,但如果其他经济主体愿意投资,则它就不再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是公共需要,而其他经济主体不愿或没能力投资的项目(如旅游景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等),则它仍然是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二、信贷规模对旅游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1.检验方法及使用软件。本文从信贷规模角度出发,运用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临沂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ADF平稳性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因为只有变量在满足一阶平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协整分析。其次,为了确定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和信贷规模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所谓协整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第三,用格兰杰(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样本区间内临沂市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和信贷规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本文使用的软件是Eviews5.0。

2.数据来源说明。用于检验的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临沂市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是经过整理加工而得到的。本检验的数据截取范围是1997年至2009年。

3.变量指标选取。信贷规模指标X。鉴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集行、游、住、吃、购、娱等于一身,与多种行业紧密相关,本文采用信贷规模指标来衡量临沂市银行金融机构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即:X=贷款总额/6DP。

旅游总收入增长率Y。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最显著的指标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包括景区景点门票收入以及与旅游相关行业的收入总和(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

4.数据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ADF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5.0,选取X、Y值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得到X的t统计值大于1%的临界值,说明变量X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对X、Y经过一阶差分后(D(X)表示X的一阶差分序列;D(Y)表示Y的一阶差分序列),D(X)的t检验值为-2.87267,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2.79215,表明至少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D(X)不存在单位根,D(Y)的t检验值为-6.47906,小于l%显著水平的临界值-4.20006,也表明至少在99%的置信水平拒绝原假设,认为D(Y)不存在单位根,从而在一阶差分后,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收入增长率指标达到了平稳状态。

协整检验:表2的检验结果显示,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协整向量个数为O和协整向量个数为1时的原假设,这说明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表3得出协整方程:

X-0.11085Y=0(1)

(0.0679)

即:X=0.11085Y(2)

(0.0679)

(1)式和(2)式表示的是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各个协整系数估计值的渐进标差。从上述方程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越充足,则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收入增长越快。

格兰杰因果检验:临沂市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这种协整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下面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的滞后期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分别对不同的滞后期进行检验,由表4可知,在滞后期为2的情况下,原假设“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0.02730

三、检验结论

以上运用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法对临沂市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可以看出变量X的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因此进行了一阶差分处理,通过协整检验可以得出从长期来看,信贷规模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金融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这些说明目前临沂市旅游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经济,而投资规模主要是受资金的约束,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的扩大可以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较强助推力之一。但是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具有资金投入长期性和效益回收缓慢性特点,因此短期来看,信贷支持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根据以上结论,结合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旅游发展方面的景点公共设施建设、景点宣传促销等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制定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入,从而保证临沂市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正常的运作。

2.不断创新,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由上文银行信贷规模对临沂市旅游总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可知,银行信贷规模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由于多数旅游产业的贷款金额大、回收期长,因而短期内对银行的效益影响不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旅游总收入增长同样是银行信贷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从长期考虑,临沂市银行机构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投入。

3.培育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临沂市政府及地方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和倡导适度超前消费观念,使人们在有闲暇、闲情,但是没有闲钱之时,选择贷款方式,将旅游提前列入个人的消费计划。这些同时需要银行简化借贷手续;鼓励旅游部门与银行相结合,不断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来支持旅游业,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这种机制不仅能够促进临沂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临沂市稳定的财政收入和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金融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临沂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临沂市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临沂市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并充分发挥临沂市旅游业对金融业的反作用,从而促进临沂市金融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张立,李俊.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遭遇尴尬[J].资本市场,2010(2):71-73

2.张雳.对我国旅游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思考[J].旅游管理,2009(1):88-89

3.黄海林.关于金融支持泰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旅游经济,2009(24):86-88

4.李琼花,徐勇.关于海南省旅游业金融扶持问题的探讨[J].海南金融,2003(7):24-27

5.成吟,毛有碧,任磊,王梅.贵州省旅游业投融资方式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3):116-119

6.胡斌.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8(7):87-88

7.人民银行广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广安个案[J].区域经济金融,2006(2):43-44

8.葛晓华.对克拉玛依旅游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l0(1):58-59

9.杨晨光,鄢斗.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探讨[J].海南金融,2006(4):18-21

10.李孝辉.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5.11

篇9

关键词:税收;超额负担;GTAP;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5-02

作者简介:刘振亚(1964-),男,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财政学、金融学;陈宇 (1981-),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金融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09JJD790050。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连续20余年增长率超过20%,该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多区域CGE模型GTAP及其数据库GTAP V7,在统一的模型设定和框架下对中国及其他4个国家的税收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并做分析和比较。

一、 模型的设定

回顾历史,Debreu(1951)讨论非最优(Pareto意义上)环境下无谓损失(dead loss)的数值分析,并引入资源利用系数来计量经济效率。Alfred Harberger(1964)最早提出税收带来的效率损失的直观表示“Harberger三角区”(Harberge triangers),并推导出计算公式。Edgar Browning(1976)提出税收“边际”负担的概念,他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测量了美国税收的超额负担,计算出美国劳动税的超额负担在0.32-0.47之间。Charles Ballard,John Shoven和John Whalley(1985)开创性地构造了一个递归动态CGE模型,根据1973年的数据库全面分析了美国税收系统,并测算出其超额负担。Jorgenson和Yun(1990)使用动态跨期CGE模型,对美国1985年的税收超额负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Devarajan、Thierfelder和Suthiwart-Narueput(2001)用类似的CGE方法分析了孟加拉、喀麦隆等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资金边际成本,他们的研究引起了特别关注。

根据现有研究对税收超额负担的测算,各国的税收超额负担值变化很大,在-0.52-1.29①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的测算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各国税制结构相差较大,税种设置、征收方式及影响机制等不尽相同,难以对各类税收进行横向比较。此外,各学者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年份跨度也较大,不宜根据现有的测算值对同一时期的各国税收超额负担进行横向比较。而GTAP数据库拥有基期年份统一规范的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的税收、产出、投资、贸易等各项经济数据,运用GTAP模型又能在同一理论框架和模型假设下进行分析,很适合进行税收超额负担的国际比较。

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模型是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多国家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是以Warlas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比较静态模型,模型首先构建单国家多部门一般均衡子模型,再通过国际贸易关系将各个子模型连结成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假定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规模报酬不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成本最小化,所有产品和投入要素出清。劳动力在国内自由流动,土地在部门间不完全流动。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不同质,服从Armington假设。

模型中的区域部门行为表述区域产出在私人部门支出、政府部门支出及储蓄之间的分配,采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即这三类当期消费的比例固定。其中,私人部门支出首先用CES函数将国产品与进口品组成综合商品,然后采用CDE效用函数决定产品组合,即家庭对个别产品的消费量既受所有产品价格相对变化的影响,也受私人支出总金额变化的影响,其影响幅度取决于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各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及收入弹性。

厂商的产出采用Leontief函数,在此假设下厂商的综合要素投入与中间投入呈固定比例关系。合成要素投入由原始要素经CES函数组合而成,中间投入由不同来源的进口品和国产品经CES函数两层嵌套综合而成。模型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国际运输部门用以处理国际间的运输活动及其费用,用各国进出口货品的到岸价(CIF)与离岸价(FOB)的差值反映运输需求,其生产函数假定为C-D函数。在均衡状态下,世界总综合运输供给等于世界总运输需求。

由于政府的税收或补贴的干预,模型中有两类价格: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或消费者等行为主体面对的价格。本国生产者的供给价格加上生产税即为“国内市场价格”,再加上国内货物税就是本国消费者面对的“国产品需求价格”。对于出口产品,市场价格加上出口税即得“本国出口品的FOB价格”,再加上单位运输成本得到“进口国进口货品的CIF价格”,加上进口税即为“进口国进口品的市场价格”;若进口国再对进口品征收货物税,则是“进口国消费者的进口品需求价格”。 国产品与进口品可用CES函数组合成综合商品,该综合商品的价格即为消费者面对的综合商品需求价格。

二、 实证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及税制结构的不同,本文选取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韩国的相关变量进行测算及比较。由于税制结构及税种设置差异较大,且各国税收体系的征收方式及影响机制等不尽相同,不易也不宜对具体税种的超额负担进行比较。本文将税收按间接税、直接税分类进行国际比较,所用的GTAP数据库为第7版,包含113个国家(地区),基期为2004年。为测试边际福利负担,设定模型的外部冲击为将全部税收提高1%。

(一) 对各国GDP及构成的影响

税率提高将导致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经济主体的反应,进而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产生变化,从而GDP也随之变动。在GTAP模型中,经过外部冲击即税率变化后得到各国的GDP及其构成变动如表1。由表1可知美国由于其经济总量最大,GDP的变动值也最大。从变动率来看,变动最大的为中国0.89%,其次为韩国0.86%,美国0.82%,澳大利亚0.66%及巴西0.48%。从GDP构成量的变化值来看,各国的消费、政府支出及出口都随税率提高而增加,而投资和出口都随之减少。从变化的比率来看,投资(最大为-7.08%)和进口(最大为-3.92%)的减少比率较大,出口的增加比率较大,而消费和政府投资的增加比率较小。从各国比较来看,中国的消费和政府投资的变化最大,分别为0.93%和0.91%;巴西的投资和进口变化最大,分别为-7.08%和-3.92%;美国的出口变化最大,为6.13%。

(二)各国福利变化及税收超额负担测算

根据上述方法,冲击后各国的福利及其分解变动如表2。其中总福利变动由分配效率、贸易条件和投资储蓄平衡三部分组成,超额负担为总福利变动和税收差额的比值。从配置效率看,中国和韩国有小幅增加,其他几国为减少,从而增加1%的税率对中国和韩国的配置效率有较小的提高作用,对其他几国为降低作用,从而以间接税为主体或双主体国家的配置效率,将会随税率提高而增加(巴西例外由于其间接税的扭曲太大,由表3可知)。从贸易条件看,各国都有较大的减少,税率增加会降低该国出口品竞争力,对各国贸易条件都有较大的损失。从投资储蓄平衡来看,美国、澳大利亚为增加,其他各国为减少,从而增加税率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储蓄平衡,而其他几国则相反。从总福利变动值来看,税率增加均导致各国福利减少,美国约为106.7亿美元居首,其次是中国约25亿美元、巴西16.1亿美元、澳大利亚13.4亿美元及韩国9.5亿美元。

从税收超额负担来看,巴西最大为0.44,接下来分别为澳大利亚0.27,中国0.24,韩国0.19及美国0.09。在本文的测算结果中,中国的税收边际负担为0.24,居于5国的中间水平。这说明如果通过征税为公共项目筹资,则须公共项目的边际收益大于1单位税收,加上0.24单位的税收额外福利成本时,该项目才能被接受。此外,从各国的测算结果比较来看,并不能简单得出发展中国家税收超额负担大,或是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税收边际超额负担大的结论。税收超额负担是由具体的国家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税制结构,以及匹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三)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超额负担

由于各国税制存在较大差异,而按直接税和间接税分类是进行税制比较时常用的分类方法。本文按直接税和间接税分类对分配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从直接税税率提高1%对福利的影响看,间接税占主体的中国和巴西整体福利分别增加约4.6亿美元和1.1亿美元;间接税直接税双主体的韩国整体福利增加约4.4亿美元;直接税占主体的美国和澳大利亚整体福利分别减少约8亿美元和0.4亿美元。从间接税税率提高1%对福利的影响看,各国福利均减少,美国减少最大约为31亿美元,韩国减少最小约为2亿美元。由此可见间接税占主体或直接税间接税双主体的国家,适量提高直接税税率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调整间接税和直接税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其配置效率。

(四) 敏感性分析

本文对要素替代弹性做敏感性分析,限于篇幅只分析中国的情况。本模型中中国的要素替代弹性取GTAP的默认值,农业部门为0.214,工业部门为1.24,服务业部门为1.37。其他参数不变,将要素替代弹性在0到2倍的默认值间取值,得到总福利变动值范围为2 135-2 904百万美元,从而计算出税收边际福利负担值为0.2-0.28,变化较小,测算结果对要素替代弹性不敏感。三、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税收连年高速增长,从而税收负担轻重的问题引起广泛争议。本文从税收对经济扭曲程度的角度,基于GTAP模型对中美等5国的税收福利负担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增加税率各国的总体福利都将降低,即文中5国的税收都存在超额负担;从本文测算结果看,我国的税收超额负担处于中等水平。(2)从税率增加造成的福利变化的构成来看,各国的贸易条件都将恶化,而配置效率由于税制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看对于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适度增加直接税的税率,有助于配置效率的提高。(3)不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增加直接税税率将带来福利增加,而增加间接税税率将造成福利减少。因此,对于我国等不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适度调整直接税、间接税比重,有助于减小税收对经济的扭曲程度,提高总体福利。

注释:

①税收边际福利负担为负值表示税收能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对经济存在促进而非扭曲作用。

参考文献:

[1]Debreu, Gerard.The Coeffici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J].Econometrica, 1951,19(3):273-292.

[2]Harberger Arnold.The Measurement of Wast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4,54(3):58-76.

[3]Browning Edgar K.The Marginal Cost of Public Fund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84(2):283-298.

[4]Ballard, C. L., Shoven, J. B. & Whalley, J. General equilibrium computations of the marginal welfare costs of taxes in the United Stat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1):128-138.

[5]Jorgenson, Dale W. and Kun-Young Yun, The Excess Burden of Taxation in the U.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1991,6(4):487-508.

[6]Devarajan, Thierfelder, K. and Sethaput.The marginal cost of public fu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Policy Evaluations with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New York:Routledge Press,2001.

[7]陈波.中国税收超额负担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1999.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交往也日益增加。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一种更隐蔽,更高级的形式来代替,绿色壁垒就产生了。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的含义、表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揭示了绿色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实质。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是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或环境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实施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1)缩小出口产品市场范围;(2)增加出口产品成本;(3)引发出口贸易摩擦;(4)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三、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发展较早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措施远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形成了歧视性,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1.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要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一个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着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一面,也有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一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也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3.实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出口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发展环保产业,推行绿色管理

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N].经济研究,2004,(7).

[2]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晋阳学刊,2002,(6).

[3]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4]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黄立新.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外向经济,2000,(1).

[6]胡蓉.试论GATT/WTO贸易与环境保护条款[J].当代法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