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问题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5:1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安全问题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安全问题总结

篇1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八月份出现大批女大学生失踪案件,这说明现在的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这危机四起对的情况下,我班积极的开展这团日活动

活动主题: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

活动时间:XX年6月23日

活动地点:教二305教室

活动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也为了达到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意识,共同建立平安校园的目标,响应校团委的号召

艺术系13级视传二班36人

活动要求:1、各团支部应确保教育的普遍性,做好考勤纪录。

2、活动结束后各团支部组织委员应认真总结填写好团日活动记录本。

3、活动期间,各团支部其他团支部委员应全面协助组织委员圆满完成此次团日活动。

4、活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

活动形式与流程:以开团会的形式和大家一起研讨这话题

各团支部组织委员于9月23日组织开展此次团日活动。届时由团工部进行巡查。

2、活动结束后,各团支部组织委员于9月24号之前将活动总结上交至团工部,统一由团工部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团工部公示。

总结

活动情况:本次活动能顺利进行离不开班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体班委的精心筹备,兄弟班级的不懈支持,离不开活动筹备同学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化学工程系团总支的支持与鼓励。

活动中的问题: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未完善,导致主持人与选手间的配合不够融洽,虽然在最后的环节中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食品安全意识 购买行为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意识不仅影响自身消费,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推动。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观和购买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未来社会食品消费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食品安全更应该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食品购买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的食堂,另一个是校外的小店以及流动摊贩。而现在高校后勤普遍实行“集团化”和“外包化”,导致了严重的垄断性和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情况给了无证无照的小摊小贩以可乘之机。如何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大学生食品安全现状及购买行为

1.1 大学生食品购买的主要来源 ①学校食堂。学校食堂是在校大学生摄取食品的主要来源。食堂的食品安全情况相对较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食品原料来源可靠,厨房工作人员有健康证。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后勤目前普遍采取“集团化”和“外包化”,存在着严重的垄断性。这就造成了食堂在自身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高校食堂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目前有些食堂为了达到更好的盈利目的,采取了“零散包租制”,即将食堂分割成若干个零散区块,由不同的承包商进行承包,其承包后可根据学生口味设立特色小吃,如小笼包、煎饼、沙县小吃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品种和特色的需求,但是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涉及到多个承包商,对于食堂整体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就不能贯彻得很到位,出现一些学生关于其食品卫生安全的投诉和反映,而且学校也未能做出迅速的反馈和整改。②校外小吃店及流动摊贩。学校食堂的垄断性导致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下课高峰期,食堂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常会抱怨去晚了就吃不到饭菜,这就给学校外的小店和流动摊贩以可乘之机。这点可以在高校附近普遍存在的“小吃一条街”的繁华程度就能看的出来这些小吃店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这些店分流了一部分的学生,能提供学校食堂没有的花色和品种,尤其是流动摊贩,出售的都是一些特色小吃,烹调时间短,种类丰富,价格优惠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是它们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堪忧。小吃店虽然有营业执照,但是店主对于食品卫生的监管意识欠缺,对菜品原料采购、饭店人员的监管、饭店卫生管理等方面均容易出现漏洞。而流动摊贩暴露出的问题则更多,没有经营许可证,食品原料来源不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等,由于其流动性大,相应的政府监管也较为薄弱。

1.2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但对于食品安全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如何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如何选购正规安全的食品以及购买了不安全的食品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和维权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可以说大学生有很高的食品安全意识,但是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却少之又少。

2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食品安全及购买行为现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2.1 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 学校食堂是大学生获得食品的主要来源,一旦出了问题,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差,因此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应从严从紧。食堂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若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能追根溯源环环追查到具体负责人和出问题环节;同时增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在食品采购、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注意各项卫生环节。

2.2 加强对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 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应定期对小吃店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对食品原料、加工、厨房和餐厅环境、从业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并在社会尤其是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让学生知晓其食品安全情况。对于无证经营的流动摊贩,可设法开辟出经营专区,并要求其在相关部门备案,经营时需悬挂备案经营执照,接受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

2.3 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和媒体,学校在食品安全宣传中地位并不突出,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播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的知识。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在学校宣传栏辟出一块专栏,每周介绍些食品安全的小知识以及目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宣传面广,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设立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官方微博,一来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通报食堂每天运行的情况,二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是监督员,遇到食堂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直接在微博上进行投诉和反映,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和解决,其影响力也是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有效约束。

3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购买环境,需要通过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其健康的购买行为,有助于改进学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构建良好的社会食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包敏.武汉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2011(5).

篇3

关键词:大学生;食品安全;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百姓最关心的话题。然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由于食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事件却屡见不鲜,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固然和问题食品生产商缺乏社会公德、唯利是图密切相关,但是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生人群,对这方面的意识更为薄弱。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金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调研,了解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认知情况。找出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途径。也为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供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一个角色,大学时期是学生走上社会的过度时期,因此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能折射出现代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一个概况。调研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学生食品消费习惯;2.了解大学生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3.了解大学生形成食品安全意识的时期;4.了解大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情况;5.了解大学生形成的食品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三、基本问题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的基本情况是本次调查获取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金华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

(一)大学生选择食品的依据

1.就餐地点的选择数据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主要就餐地点为学校食堂,去街边就餐的占14.9%,只占总数的少部分。与女生相比,男生去街边餐馆就餐的却占到了25.3%,比女生多了十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女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比之男生还是稍强一些。但从总体数据来看,去学校食堂就餐的仍然达到了77.2%,也表明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去学校食堂就餐比较方便安全。

2.购买食品的根据的数据如图一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根据营养和安全去选择食品的占总体一半都不到。而且女生中光因为好吃而去选择食物的就占到女生总体的将近一半。可想而知,学生们对怎么去选择有营养有价值的食品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也说明了现代大学生追逐时尚,注重口感的一种风格。这也与现代家庭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现今的家庭在各个方面都为孩子包办,包括孩子的饮食。从而使得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不知道如何注重;更有的家庭一切依着孩子,有的孩子只凭借口感好选择食品,而家长只知一味的溺爱,使得孩子对食品安全营养方面的意识薄弱。

3. 购买食品时最看重的因素的数据如图二所示

数据显示选择有机安全的同学大概占所有人数的大半,说明了现今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这一点,都希望能在饮食方面追求健康,饮食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选择价格的学生都为158人,说明还有较多一部分人在选择食品上以价格为主,而不考虑其他安全营养因素。一小部分的同学选择了外观包装,往往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其实包装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食品的包装在运到商店的途中会出现破损,而包装出现破损的食品大多数不可食用。

(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1.购买食品是否会看上面的信息介绍的数据如图三所示

该题目中,选择每次都看的只有44人,一般都看的229人,偶尔看的有312人,从来不看的有44人。从数据中看出每次购买食物都会很谨慎去看产品上面的信息的人非常少。而选择偶尔看的人比较多,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看产品上的信息还是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虽然现在社会在大力提倡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倡人们在购买食品前一定要仔细看食品包装上的一些介绍信息,但是购买产品必定查看产品信息这种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上还没有根深蒂固。

2.对现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数据如图四所示

如图四显示,在所有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中,有136人选择了从不关注,452人选择了关注度一般,而只有44的人选择经常关注。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接触的知识面很广,但是实际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十分匮乏。

3.大学生鉴别食品是否安全会依据哪些信息如表1所示(本题为多选)

从以上数据来看对于鉴定食品安全从保质期入手,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挑选食品时主要看保质期,因为大家心里过期食品不能食用的概念早已稳固。但社会上的多数食品安全事件,不是因为人们吃了过期的食品,而是由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发生了问题,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食品原料的重要性,而仅认为它不过期就好。另外从数据中还发现了SQ认证对于调研的同学来看认知度还不是很高,SQ认证是国家对食品认可的一个标准,是一个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所以说有标明保质期与生产日期,是没有过期的食品,但是没有SQ认证,也很难保证其质量,因为该食品没有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部门的审核。由此可见我们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程度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程度,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三)维权情况

1.购买食品时会遇到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如表2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 这这题中,选择购买的食品没标明生产日期、生产地与保质期的415人,过期的421人,假冒产品399人,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频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一问题上还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要不然食品从生产到卖到消费者手中经过这么多道检验的关卡还是会出现这么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厂家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和缺失诚信的经营。

2.大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情况的数据如图五所示

与厂家直接联系,找媒体曝光,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三项中,选择的人非常少。而选择扔掉,自认倒霉,找商家退换的相对较多,分别为425人,416人。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待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都选择了自认倒霉,就算是找商家退换,能退则退,不给退估计就只能自认倒霉。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薄弱的维权意识。现今,在很多人都怕麻烦,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下,很多时候,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渐渐习惯了默不作声。使得不法商法愈加猖狂。

(四)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意识的途径

1.当前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你最需要的是那一方面的知识的数据如图六所示

在该题中,比起儿童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存放知识等,选择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律的和鉴别食品安全质量知识占较大比重,分别有439人和421人。说明了大学生对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及鉴别方法方面的知识极其欠缺,这也是造成他们买到变质或假冒食品时敢怒不敢言的原因。

2.提高产品和食品安全水平所需要做的事情的数据如图七所示

选择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有520人,加强检验检疫的有365人,说明大学生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相当不满意,希望其能狠抓猛抓。事实也是如此,近期报道的有关食品安全事件中,有关部门都把管理与处理的问题推来推去,没有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择商家需诚信经营的有418人,选择行业自律的有277人,这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经营者的失望。现在媒体已曝光的例子中,许多经营者为了谋求暴利,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甚至出现用有毒物质当生产原料,根本没有顾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选择普及科学消费知识的有321人,选择曝光典型例子的有254人,大学生们希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知识能被所有消费者所广泛知晓及学习。在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下,在厂家和经营者的诚信经营下,在消费者掌握食品相关法律和拥有较强维权意识情况下,才能真正杜绝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出现。

3.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的途径的数据如表4所示

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说明如今信息社会网络对学生的重要性。但让“无”这个选项能占到34%的比例还是非常让我们震惊的,还有这么多的人没有获取食品安知识的来源;而选择从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也是极少,说明学校在食品安全教育上比较匮乏。所以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及鉴别的知识教育,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提供讲座,让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及维权的法律知识,这些做法都是可行的,这样,在校大学生才有机会准确系统地掌握安全食品的鉴别方法,并且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相关的维权法律知识。

四、大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金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弱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一些数据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金华市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总结之后,得出以下几点因素:

(1)学生本身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社会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但是当今现状并非如此,很多大学生并不太关注自己的饮食地点、所食用的食品成分,反而更加注重食品的口感和个人喜好。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愿主动的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只有当在被动所需的情况下才会了解,这样的心理导致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

(2)社会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

现在社会的现状,只是一味的高呼要注重食品安全,但是却没有真正地 实行起来,在广大消费人群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等到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又大张旗鼓的食品安全重要性。这样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事态。教育大学生,使其形成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其安全食用食品和有效维权的关键,但大多高校并没意识到这点。

(3)家庭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都有了少生优生的思想。所以现今大学生很多人都是家中的独身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只顾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疏忽除学习外的教育,也包括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改善措施

在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参考了一些网上资料的情况下,我们组商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从以下做起: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良好的运作离不开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 法规体系是有效监管的基础。也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增加媒体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网上、电视台、报纸等,应有针对性有效地报导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有必要的时候对相关厂家生产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不合格甚至劣质食品进行暴光,让相关部门来依法处置。多方面、全方位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3.学生应该有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观念

大学生们也应该自己意识到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不该只是去注重食品的口感,而忽略了食物的成分等问题,而且在就餐地点也要注意,应该去选择安全有保障的就餐地点。

4.提倡广大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加强该方面的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深,很多事实也证明了,孩子在没有上学前很多事情都是在模仿的着父母。对于父母的话,家中的孩子也是非常相信的。如果从家庭教育这一关就开始把关的话,那对于加强大学生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人的食品安全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5.加强学校教育

人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学校中所得到的。老师说的话同常会成为学生 做一些事的依据。但是现今这一系列的教育,学校在培养食品安全意识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还是很不到位。如果在学校中开展有关食品鉴定方法及维权的讲座,或者组织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将会对学生培养食品安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张文超.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03).

[2]杨华.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3]田芸.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改善对策[J]. 今日国土, 2011,(09).

[4]胡云腾. 加强道德建设要多管齐下[J]. 红旗文稿, 2012,(01) .

篇4

`

银行理财专家会说办理一张母子信用卡就都可以解决了。其实也未必,信用卡对大学生而言,虽然方便,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使用和安全问题。主要不是携带信用卡不安全,而是信用卡的使用环境还不能尽善尽美。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其使用方法,才能减少更多的风险因素。

国内外信用卡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使用上的“内外有别”。

首先从国内信用卡的使用问题谈起。在国内,因为普及性还不是很高,使用的方便性问题比安全性可能更严重。很多到异地上学的大学生,通常是通过银行汇款来获得每月的生活费。这种方式,相对于现在的金融环境和消费环境,都是比较传统的。信用卡似乎更受大学生青睐,其便捷的支付方式、时尚的支付感觉、辅助理财的特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较高的服务质量等因素,吸引着大学生的信用理财。万事达在国内信用卡的校园调查活动中发现,有超过80%的受访大学生拥有信用卡或认为有必要申请自己的个人信用卡。

很多学生开始使用母子信用卡,家长还可以就此通过“远程遥控”,监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但是学校的信用卡使用环境也让人担忧,诸如商户安全意识薄弱,“很少检查签名”、商户对于刷卡消费制造的障碍,以及实际操作不便等。

其次,在国外信用卡的普及率比较高,安全问题要远大于方便易用的问题。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信用卡泄密事件让人们非常担忧信用卡使用的安全。更多的注意点应集中在防止“盗刷”。“盗刷”,是指个人为达到非法获利目的而采取的有意欺骗或窃取信息行为,这属于信用卡欺诈风险。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信用卡被盗刷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总之,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重要的大事,对于国内用卡环境的不完善,应合理计划每月消费,并延期付款,可以尽量去稍大一些的商场消费。

* 持卡人在办理之初,应该在表格和背面签一个比较特殊的名字字体,最好做到难以模仿。

* 通过网上支付时,应选择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网站进行交易,并注意识别冒牌网站。

* 要时刻记住发卡行紧急服务电话,如果发现丢失,能够在第一时间挂失。

* 出国旅游时,最好开通手机跨国接收短信或电话漫游服务,以便银行能够及时将交易信息发送给持卡人知悉。

篇5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锻炼大学生体格的重要途径。由于体育运动自身易造成一定伤害的现实,所以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依托高校体育活动环境的复杂性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深入研究了高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现状,对高校存在的体育安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出原因,从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技体育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出了一套高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活动 安全保障机制

一、高校体育活动现状

高校体育活动的安全包括在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的身体、心理以及财产安全,具体地讲就是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处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所用的体育器械、设备不被破坏和损失,学生的身体不受危害,并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以及避免遇到危险的情况。在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频频发生,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与国家倡导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根据高校环境的复杂性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把高校体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为学校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物资因素和环境因素四类。

调查后发现,高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型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少,容易发生损伤的项目一般都是运动激烈、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的活动。从发生频率来看主要发生在体育赛事和课余体育训练上,而从受伤类型上来讲以扭伤、擦伤和拉伤为主,从项目分类来说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和田径上。

二、制定高校体育活动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是指调动各方面因素,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问题提前预防,对安全问题进行控制、救援与处理的功能系统。构建这一系统的主要依据有现实需求、法律法规和系统理论。它是针对高校体育安全影响因素采取的所有控制手段的有机结合,是针对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任何范围内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建立的。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控制性,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系统。

(一)基础管理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是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基础,所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均离不开组织的支持。从组织管理、法规管理方面入手,根据上级单位对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首先,必须有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该校长要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制度,体育活动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要督促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并在校例会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决定;要组织全校力量进行体育安全活动的宣传工作,在思想上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安全的危害性和重要性。

其次,要有法律法规来规范:从法律层面来说,体育安全法律、法规是高校各项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制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对体育安全问题处理的主要依据。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

(二)体育教师安全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保障机制是指保障人员安全的所有措施,包括提高高校师生及其他人员的体育安全素质和加强高校师生的体育安全管理两部分。

随着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高校开始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自身医疗知识和急救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确保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对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后能进行正确判断,采取合理措施来处理事故;同时学校通过不同途径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一些显而易见的体育安全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冷静的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

(三)体育活动物资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物资保障机制是高校体育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各项体育活动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包括高校体育安全资金保障和高校体育设施安全保障两个方面。

高校体育安全必须有相应专用的体育经费。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资金用来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和消除隐患而采取的从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的措施,包括对体育教师人员前期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建造、运动器材的购置、进行保障;另一部分用于发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后,为处理体育安全问题所支出的资金,如:体育场馆日常维护的成本、体育教师值班补贴、受伤人员损失赔偿费、医疗费等,是体育安全问题产生后的紧急处理和事后赔偿的资金保障。

三、结论

关于高校体育活动安全的研究国内外的专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就体育安全事故进行了报道,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给出了建议,但并没有有从源头出发,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对于减少与避免安全事故做出预防,因此,构建一套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迫在眉睫。这样不仅可以预防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出现,就算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为合理地处理安全事故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14SY12。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初步构建[D].湖南大学.2011.6.1.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

我国现在大学生人数增长十分迅速,给高等院校带来教育契机的同时,安全管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大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安全方面的教育内容极少,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已经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提供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

一、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通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并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与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各个高等院校的法定义务教育活动,促进学校保卫部门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型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影响,缺乏自我道德规范,甚至一些学生缺乏知法、守法意识而走上犯罪道路,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最后,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为社会治安提供基础保障。现在的信息传递十分方便、迅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沉迷于网络,缺乏进取精神。开展安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到社会治安的形势,提高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避免各种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侵害。

二、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重视不足

现在各高等院校已经广泛开展了法制教育,并且加入了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之中,但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却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比如预防火灾、盗窃等事件都没有具体的指导与教学,如何提高警觉意识,避免受到人身伤害,这些都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内容,法律教育是知识教育,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具体的法律规范,而安全教育是技能教育,可以教会学生面临灾害事故时如何逃生,面对危险时如何应对,是实用性较强的安全防范知识。现在一些高等院校很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措施比较全面,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消除安全隐患,但在安全教育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流于表面形式,虽然设立了安全教育课程,但没有给予合理的课程安排与监督,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2]。

2.安全教育理论性不强

我国现在还没有出行正式的安全教育教材,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大多高等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安全教育理论性不强,学校的保卫部门只是针对一些案例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对学校的治安与学生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与辅导作用,但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具体概念没有较深的认识,缺乏实践性,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案例作为学习参考。而学校的保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缺乏理论依据。对于安全事件的处理办法通常是事后总结与处理,不具备预警能力与应急措施,缺乏安全教育经验。

3.安全教育内容存在误区

在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中,由于对安全教育缺乏研究,使安全教育不能得到彻底的落实,在教育内容上只是针对法律常识与遵纪守法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却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预防措施。学生身边如果发生被盗、被抢或者人身受到侵害时,不能仅限于律己教育,知法守法是教育基础,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与防卫,如何帮助别人,通常学生在面临各种危险事件时,都不知如何处理,不具备冷静的头脑,不会采取对策,失去了救援机会。另外,在安全教育内容中缺乏实践性。学校中的安全教育通常是讲解与宣传,而学生也缺乏安全意识,认为不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学习态度也不认真、不积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开民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重视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高等院校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规范学校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要落实安全措施,维护学生安全,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且落实到个人,把学生安全放到第一位,定期进行安全考核,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彻底落实。同时,学校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构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把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落实到学校的各个班级,用法律与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实现安全管理,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发生违法行为或者安全事故。另外,学校还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日常的小事进行宣传教育,现在的新闻媒体比较发达,传播途径也比较广泛,可以利用这一点向学生积极宣传常发或者新出的案件,为学生敲响警钟,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还要建立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处理应急事故能力,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现在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工作比较迟滞是由于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教育的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只要加强对理论方面的研究,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具有实践性与针对性。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符合时代需求,对社会当前的具体形势进行预测,展开预见性研究,结合现代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教育工作形式化,开展主动式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要从发展的眼光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思路上不断拓宽,根据目前的安全形势,加强研究安全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与方法,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第三,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点,尤其是信息安全与学生心理安全方面的研究。针对现在一些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比如:预防网络失德、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引导如何安全使用,保证大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3]。

3.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

高等院校要把安全教育放到学校教学日程上,制定适用性较强的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内容,实现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整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加强安全知识传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技能。在教学内容上要开展针对性教育,比如:人身伤害、财物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并且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紧密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面对现在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要加强人身伤害、网络成瘾、心理危机等预防教育,让大学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具有自我人身保护的技能,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

安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需要重视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与素质,防范安全事故是教学的关键,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治安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刘晓杰,石绍成.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篇7

关键词: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01-03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多起在校女大学生遭到不法侵害的事实,令人感到痛心和震惊。女大学生被害案件的增多表明两点:一是女大学生在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二是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严重的漏洞。

因此,女大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增强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学习防范技能,掌握保护自己的本领。高校也应当重视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一、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现状

(一)女大学生失联案件的启示

2014年8月份以来,各大媒体、报纸所报道的女大学生遇害的案件较多:2014年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瑜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2014年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四天,并惨遭殴打、;2014年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杀害等等。

从上述案件中可以总结出女大学生遭受侵害的共同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受害原因上看:因诱惑受害,女大学生在衣物穿着上过于艳丽性感,从而引起了犯罪嫌疑人的关注,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其次,言行轻佻也是受害原因之一,往往这种行为会给犯罪嫌疑人制造一种错觉;因自信、侥幸心理受害,有的女大学生过分相信社会关系,认为治安形势良好,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而缺乏足够的防范心理。

2.从时间上看:多发生在晚上,夜晚灯光昏暗,人流量较少,犯罪分子容易作案。

3.从对象上看:多针对孤身一人的女大学生,认为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势单力薄。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女大学生在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自护理念明显不足。

(二)关于女大学生防范意识现状的调查

针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仙林大学城周围学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就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此反映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现状。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认知程度及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策略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女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能力。

2.调查对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女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网上问卷150份,实地调查问卷50份。

3.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涉及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以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选项“出行时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及“出行的同伴”为例,调查显示,有78%的女生偶尔会选择非正规营业的交通工具出行,12%的女生会经常乘坐;在问及为什么会乘坐非正规运营的出租车时,70%的女大学生因时间紧急而选坐黑车;而且也存在少数女生选择独自一人出行;92%的女大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不会下意识地记下车牌号,这一点在调查结果中尤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交通安全隐患和人身安全隐患不够重视,没有关注自己身边可能存在危险的一些细节。

以选项“如何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和“如何回应陌生人的帮助”为例,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女大学生涉世浅,容易被花言巧语欺骗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中,安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不容乐观。由于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女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较差。调查中有45%的女生在不了解对方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不加考虑地给予陌生人帮助,有22%的女生会视情况而定选择接受陌生人的“雪中送炭”。

以“回家或返校是否把自己的行程动态告知朋友家人”为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认识还不够,对社会危险性因素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被问及女大学生失联事件背后的原因时,69%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与此相对应,56%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女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涉及女大学生财产方面,以选项“如何放置身份证和银行卡”及“出门前是否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为例,调查显示,有60%的女生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放在一起,而有55%的女生不会在出门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反映出女大学生对自身财务的保管意识不强。调查中也存在少数女生会轻信中奖信息,将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告诉对方,以至于银行卡金额的泄露。

二、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从女大学生自身角度而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近期,南京市交管部门曾对大学城周围的女大学生做过测试,采用问路、搭讪、乔装成黑车司机的方式试探女大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女大学生疏忽了对陌生人安全防范的意识,不加思索地坐上了陌生人的车。女大学生的经历是从家到学校,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对社会的阴暗面及复杂性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1.思想麻痹,对财物保管不严。实践证明,不少女大学生在出门前都忘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锁好衣柜,以至于宿舍失窃案件频繁发生。例如调查中有55%的女生不会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匆匆忙忙离开宿舍。近来交通场所失窃现象也比较严重,一些女大学生经常在公交车上被盗手机,原因是洞察力不强,疏忽了对财物的保管。

2.行为单纯,轻易被骗。例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女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谎称自己钱财被偷或者找不到目的地让带路等理由欺骗女大学生。还有部分人轻信手机上收到的中奖信息向犯罪嫌疑人透露身份证号码等,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也涉及这个问题,36%的同学会落入这种电信诈骗的圈套之中。

3.自我防范意识弱,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女大学生们从上小学到大学,从家到学校,始终生活在家、校园这两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警惕意识松懈,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相信不法侵害人的花言巧语而上当受骗。例如问卷中有31%的女大学生轻信陌生人的话,接受莫名而来的帮助。还有一些女大学生经常出入酒吧、KTV或僻静的地方,现在的女大学生沉浸在自我构筑的一种生活享受中,现实的安逸使她们忘记了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社会经验的严重欠缺,在面对危险时,常常表现得过于软弱,不敢反抗。

(二)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忽视了从小对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薄弱、滞后现象,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在强有力的升学率面前,大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成绩,防范教育则显得微不足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从小家长们一贯注重的就是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在提高孩子成绩方面下功夫,而对自我安全防范教育方面往往做得不到位,遇事仅仅是简单提一下,久而久之,孩子在自我安全方面的知识储备失衡,尤其是女生。我们在调查中也涉及家庭教育的问题,67%的家长都只关注到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对其进行教育和强化。然而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使得大部分中小学疏于对女学生的安全教育,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强调的频率则较高。

宣传教育部门单一化是高校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缺失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主要落在保卫部门及学生工作部门,其他部门参与比较少,但现在学生工作部门或由于工作忙,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着重强调学生的成绩、就业方面,而参与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有时不到位;保卫部门通常是管理整个校园的安全状况,针对女大学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少之又少。虽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中心任务之一,但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参与,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从社会舆论的角度而言:未加强宣传和打击力度

社会上相关执法部门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打击力度不够,使得她们疏于对陌生人的防范,同时公安机关对遭受违法犯罪侵害活动的打击力度也不够,虽然现今频频出现女大学生遭受人身侵害的事实,但相关执法部门并未有所作为,采取的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并没有综合类似案件从源头上加以铲除。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形成的途径与对策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这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玻璃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进而危害社会管理。

“破窗效应”也可以应用到个人,如果女大学生作为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性,那么容易吸引罪犯,成为犯罪目标。所以女大学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减少可控的致害因素。具体而言就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减少乃至消灭自身存在的可被犯罪侵害的潜在威胁,实现被害预防。同时也应加强社会的外部力量,做到里应外合,全面夹击。

(一)女大学生应从思想和行为上予以修缮

1.提高自身修养,协调好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言行得体,举止端庄。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准。道德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说道德水准是人生成败的路标,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会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具体要做到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知错就改,持之以恒。二是加强心理健康修养,维护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因此女大学生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提升一定的高度,塑造有气质的自己。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作为新时代的女青年,可以积极地追求美,不仅要追求外表上的美丽,更要注重心灵上的美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未来规划。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人为地提高违背自己意志的靠近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自尊、自重、自爱。

3.结交品德高尚、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不能与社会上的低俗之风同流合污。社会人际关系是一张关系大网,错综复杂,有着形形的人群。作为女大学生,我们要具备一双慧眼,学会辨识别人的意图。虽说广际交友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开拓,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慎重,谨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求志同道合。此外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对待网恋。

4.掌握一些自身防卫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像我们警校的女生在这一方面要比其他综合类学校略占优势,我们平时都有接触到一些安全技能的培训,在面对突发性危险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其他大学的女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为自己求得保护符。

(二)学校和家庭应通力合作,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1.强化女大学生的法制观教育,加强学校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普法讲座等形式扩大学生的法制参与性。要使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安全概念转化为能动的安全防护意识,还须在各种应急演练活动中加以锻炼,增强女大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促进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应急演练中深刻体会到安全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女大学生对安全问题的推测力和判断力。

2.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中的主要渠道作用,严格监控互联网入口,对进入校园网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和筛选,保证信息的质量。提高网络中心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把好信息网络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应从计算机专业中挑选那些政治觉悟高、思想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从事校园网络管理。

3.以校保卫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齐抓共管。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仅靠学校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其他部门如后勤、宣传、团委等部门的参与配合。保卫部门可在公共信息场所定期或不定期向全体师生通报涉及女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案情,扩大宣传面,阶段性地开展校园女生座谈会,交流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在全校女大学生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氛围。

4.改变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与社会接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针对校园治安案件的特殊性和社会女大学生频频遇害的高发性,学生家长应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抓好学习的同时兼顾安全防范能力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女学生家长更应关注这方面问题。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在校园的思想动态,提高安全防范的前瞻性,把有可能发生的女大学生遇害案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上海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研究委员会.大学生安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华荣.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3]蒋良才.高校保卫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假期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志愿者授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75-01

一、研究背景

安全教育是搭建小学生安全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更是学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小学20万所,在校生人数约为9451万人。小学生的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由于在校学生密度大,校内安全问题日益多发,安全教育已被很多小学都提上了日程。小学生虽然已有较强的安全教育接受能力,学生假期安全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有所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但由于投入资源有限,加之儿童家长、学校普遍心存侥幸,缺乏假期安全自护教育意识,学生的假期安全仍被大部分学校所忽视。此外,由于放假期间学生离校,与学校没有直接的安全责任关系,导致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只是在放假前下发安全教育宣传单,并向学生口头讲述注意事项。这样的方式往往只能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各类假期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

二、小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特点

(一)低龄性。在授课内容上,小学生安全教育应以指导小学生预防事故、逃生、避险、紧急自救和日常安全常识为主;在授课内容上则需注重实用、通俗、易懂、易掌握。

(二)差异性。假期安全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从客观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家庭中,小学生放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外出频率、家中是否有防护措施、是否有人陪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而家长作为主要监管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假期安全教育的落实效果。

(三)趣味性。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限制因素之一就是课堂缺乏趣味性。安全知识往往由老师在放假前对学生临时口头讲述,或统一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等。教育过程短暂、枯燥,学生很难对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和运用。老师也无法对上课效果进行检验。

三、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了一个学校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然而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落实却差强人意。假期安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中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一部分学校甚至尚未开展。相关机构对学校的监察力度也相对较弱。

(二)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都集中于各类文化课上,往往在安全教育上投入较少。一个学校一般只有几名教师进行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在放假前对对全校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假期安全教育。

(三)教学形式枯燥。大部分学校的方法是向家长下发假期安全宣传单,学生假期安全的重任完全压到了家长身上。一部分学校愿意开展假期安全教育,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系统教学内容、时间紧迫等原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进行授课方式上的创新。老师往往只是临时性对学生口头讲述,课程单调。

四、构建“志愿授课、一校一课”体系

(一)制度体系。在“志愿者授课、一校一课”体系中,各高校在临近学期期末时,选拔、培训一些教学志愿者,接受假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培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小学放假前进行巡讲,减缓学校在课时安排上的压力。

(二)反馈体系。为了确保假期安全教育的质量,使之不流于形式,并能够建立教学反馈体系,及时对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检验,做出评估并加以改进。

(三)内容体系。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假期安全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室内安全、户外安全、社会安全为主,涵盖了常见安全问题及其简单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小学生面对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能力,提升小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五、体验式教学法的引进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特征。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综合优势。将体验运用到教学方式中,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假期安全教育的意义。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法在交往互动、亲身体验、思考总结中传授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具体安全问题情景的举例强化了安全知识的应用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适用于侧重于实践的安全知识。

(三)实施程序。以武汉市为例,我们首先在武汉市各高校招募志愿者团队,并邀请有体验式教学经验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培训之后,组织志愿者关于假期频发的安全隐患,如用电安全、防火安全、自救自护等知识编写体验式教学教案。志愿者首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安全教育课程的试讲,试讲成功后,可认为其在课堂中使用了体验式教学法。

六、体验式教学模式实验

组织小学教师关于体验式授课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将接受过培训的大学生所教授的班级,作为实验组。让未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大学生教授同年级另外一个班级假期安全教育课,即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作为对照组。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在上课时邀请家长旁听。在课后对老师和家长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对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作为授课效果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亮点为气氛活跃、志愿者亲和力强、教学形式新颖。这种模式优势鲜明,能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将亲和力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缓解大学生志愿者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冷场、课堂节奏难以把控等现象,同时也能提高一定的课堂吸收率、加深知识理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授课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自发的、可持续的假期安全教育体系,希望能减少学校开展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阻力、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人民教育,2007.

篇9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篇10

【关键词】余额宝;大学生理财

一、引言

近30年来,互联网技术深度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引发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而2013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为民间投资注入一股新生力量,其中“余额宝“作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金融产品,给年轻一代的理财习惯带来新的影响。大学是人们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关键时期。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一般演练,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理财习惯,而不是看重结果的比赛。因而在大学阶段的理财训练包括培养良好的心态、成熟的心智;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收获人生以及工作的经验、学习职业技能;制定明确的目标等等。系统的理财训练,将让大学生受用终生。因而,在大学时代,学生应树立主动理财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必需的理财常识。对于小额理财工具“余额宝”,大学生是否能够理智对待,是否会改变自身理财习惯,都是与大学生财商培养紧密相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在华中七校(理工科院校华科、综合性大学武大、财经类院校中南财大)的本科生中进行,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包括网络问卷)。共设有问卷372份,有效问卷350份。被调查的学生中男女比列为4∶6。本次问卷调查共设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笔者同时进行了随机访谈,学生还可就自己理财习惯进行描述。

三、调查数据分析

从图1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每月结余集中在0~200元的阶段,超过600元结余的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极少。由于大学生基本为零收入者,所有的开销来自品具有起点低的明显特点,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面向的受众不将大学生含括在内。

在此次受访的大学生中,有40%以上的表示会将每月结余的钱存入银行,在今年牛市的背景下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会将资金用于如炒股等投资。这个结果很符合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的心态,且每月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少,银行是最为安全稳定的资金存储手段。投资理财既有较大的风险,门槛也相对较高,所以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参与。

从图2可以看出,“余额宝”为大学生所知,其主要的途径是网上新闻的大量宣传。另外,大学生对于淘宝的使用很普遍,因此,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是在购物时看到了“余额宝”的广告。“余额宝”在支付宝的手机平台的植入,对于“余额宝”的宣传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将余额宝和支付宝相互捆绑,使得“余额宝”影响力极为明显。

大学生对于“余额宝”的担忧有很多方面,主要的两种担忧为:担心被盗号;被盗号后能否追回。这反映出“余额宝”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大多数大学生所担心的,毕竟“余额宝”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金形式,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否保障收益及本金的安全是最主要的考量标准。除了安全问题,还有不少学生担心,在“余额宝”所说的高收益之下,是否“暗流汹涌”,看似是理财产品,实际为被迫投资,亏损难以问责。

四、“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习惯的影响总结及相关建议

余额宝所面对的客户大都是被戏称为“潘俊笨突АS幸行业人士对其的评价是: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看,余额宝既谈不上技术创新,也谈不上多大价值。这就好比快餐,可乐,尽管喜欢者众多,企业受益,但谈不上营养。但是,大约余额宝本来卖的就是快餐、可乐这样的快餐,而不是银行所看重的那些“满汉全席”。

银行其实也并非没有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多家银行推出了“活期宝”类产品,这些产品在风险性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这些产品都有起始金额的限制,让大学生们敬而远之。

余额宝的推出看起来顺风顺水,但背后凝聚了相当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客户使用习惯的培养。抛开技术层面的积累,在客户使用习惯培养层面上,阿里巴巴花费了将近10年,沉淀了海量的客户群体,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才推出了一个合适的产品,总量看起来还不错,但跟银行的客户规模跟利润规模相比,相差甚远。

然而,大学生理财习惯的变更,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较大的效应。国内的银行由于分业经营的管制与利率市场化进度的迟缓,靠现在的客户就能挣的体满钵满,完全没有去争取平民客户,发展小额投资者理财的动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余额宝”这样的理财方式,需要理性冷静的应对,毕竟这是一款投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存款行为。大学生应该在理财与学业中找到平衡,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但不要过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对整个业务运营思路重新定位。要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做金融,不要用金融的框架来限定互联网;要用互联网的逻辑来看待银行的优势,不要用传统金融业的逻辑来认定银行的资本。这种思路和定位是银行最欠缺的。

参考文献:

[1]刘英.互联网金融监管:守旧不如改良[N].金融时报2014403

[2]陈霞.“余额宝2期”疯狂吸金8.8亿限额6分钟被抢光.人民网,2014

[3]朱小群.“余额宝”搅局银行业.中国经济报告,20130801

[4]蒋琦伟,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