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贸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7: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商贸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很多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对参考文献不那么用心,认为只要把论文写的新颖就可以了,却不知参考文献对于论文来说是多么重要,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来观察作者在写作当中阅读了哪些相关的资料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的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在大家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转玲.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现代商贸工业,2009(9)
[2]谭维庆.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现代商业,2008(4)
[3]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黄董良.税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5]王艳华.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415.
[6]王瑛.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218.
[7]李中锋.关于税务会计师作用分析[J].会计文苑,2012,(04):11-13.
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陈金英.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J].现代商业,2012-08
[2]卢向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与协调分析[J].当代经济,2010-01
[3]朱静.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商贸,2013-06
[4]史海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探究[J].时代金融,2015-10
[5]林翰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分析及协调路径[J].西部财会,2010-05
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萌.对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4:116-118.
[2]张惠群.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2:28-29.
[3]李娜.对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9:160.
[4]冷琳.构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9:23-24.
篇2
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当中,总是要阅读别人的学术资料,不然我们哪里来的想法和知识论点,我们查阅的资料就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指导。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巴曙松,陈华良.2005.以税收优惠推动年金市场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50826(A10).
[2]白晓峰.2013.商业健康保险税制问题探讨[J].保险研究(1):7886.
[3]陈滔.200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和发展战略[J].财经科学(3):2631.
[4]丁珏.2013.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5]龚贻生.2012.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
[6]顾昕.2009.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5057.
[7]韩丹.2006.利用财税政策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江才,叶小兰.2008.税收优惠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11):8688.
[9]刘嵘,马明哲.2004.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健康保障水平[N].中国保险报,20040311(01).
[10]吕鍠芹.2009.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11]万晴瑶.1998.购买保险享受税收优惠——大陆、台湾所得税法对个人购买保险的优惠措施比较[J].上海保险(7):4243.
[12]魏华林,李琼.2006.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J].保险研究(8):1214.
[13]魏迎宁.2003.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健康保险跨越式发展[J].保险研究(12):25.
[14]杨星.2009.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管理和服务的国际经验与思考[J].中国保险(11):5459.
[15]尹音频,姜鑫.2011.对优化我国保险税制的思考[J].税务研究(8):3538.
[16]张芳洁,徐颖.2007.国家的效用目标在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7377.
[17]张晶,黄本笑.2004.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最优选择——基于一般均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389.
[18]张颖,胡炳志.2014.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筹资关系探讨——基于七国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944.
[19]张仲芳.2012.制度定位、税收激励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4952.
[20]卓志,孙正成.2015.健康保险业务促进保公司经营绩效吗——兼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动力[J].财经科学(11):118126.
[21]朱铭来.2008.保险税收制度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2]朱铭来,丁继红.2008.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7783.
[23]朱铭来,奎潮.2009.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1):7076.
[24]朱铭来,孟朝霞.1996.寿险业税收优惠政策之国际比较[J].上海保险(11):2124.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华,董军.国外医疗救助政策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
[2]余臻峥.国外典型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及其借鉴[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DavidSawers.HealthInsuranceMarketIntelligence2013[R].London,HealthInsurance,2013.
[4]高连克,杨淑琴.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05(4).
[5]顾昕.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1(10).
[6]杨星.从英美经验看商业健康险如何参与医保[N].中国保险报,2009-11-10.
[7]吉宏颖.高福利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下,商业健康保险如何发展?[N].中国保险报,2013-04-08.
[8]张遥,张淑玲.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经验借鉴[J].保险研究,2010(2).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中国保险报,2010-01-27.
[2]孙铁,新华社,2012-08-30.
[3]李晓波,中国保险报,2013-01-08.
[4]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8.
篇3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1.供应链融资业务概述
供应链融资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对物流和金融领域业务的进一步提升与整合,是以企业的动产存货为担保,核心企业授信为基础的信贷业务,在此业务中,银行委托物流公司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中对上述货品实施监管,使物流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施供应链增值服务的新模式。这项业务由于融资门槛低、融资方式灵活,自开展以来短短几年即实现年超百亿的融资规模,物流监管服务也已遍布我国32个省市的数万个站点。而目前的从业人员多为临时拼凑、业务水平较低或经简单培训的工作人员,与所需求的职业素养差距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管理、营销及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
2.研究背景
根据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产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四点要求”和“九大重点工程”的精神,第一要点就是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而2010年、2011年的两会报告中也重点提出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创新。而推进和发展供应链融资及监管服务就是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以及银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最好途径。同时也是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创新物流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展物流行业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该行业起步晚、起点低,而供应链融资业务横跨物流服务业、银行金融业、外贸行业及生产制造业,专业人员培养内容体系复杂,使得物流企业面临着优秀的专项人才难寻找、难培训、难评估、难管理等重大难题。迄今为止,基于供应链融资的物流企业专项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体系、职业素养要求方面,以及培养方案等研究几乎为零,这也是本论文重点研究,力求突破的关键。
3.供应链融资业务岗位群及职业技能标准
3.1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类型
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类(如表1)。
3.1.1基于货权的融资。这类融资产品多以对动产存货进行质押授信为基础进行融资,是从以往的融通仓演变而来,包括静态和动态质押授信以及仓单质押授信等方式获得融资。
3.1.2基于核心企业授信的融资。这类融资产品是以核心企业为风险责任主体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此模式最早以中外运的保兑仓为模板,包括预付款或担保后提货、信用证以及保函承兑汇票授信等方式获得融资。
3.1.3基于债权的融资。这类融资产品主要是针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包括保理业务和对应收账款的短期票据授信进行融资。
3.2金融领域岗位技能
金融领域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融资服务当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为供应链财务管理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解决方案。金融领域的岗位主要是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的信贷部门的从业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协助贷前调查、手续操作、贷后检查。因此,此类从业人员在通晓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同时,还应掌握财务管理、银行学、统计学等学科的重要原理和运作方法,掌握金融票据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方法,掌握信贷产品的贷前调查、贷中操作和贷后检查的重要方法。
3.3物流领域岗位技能
在银行与其供应链客户的关系中,第三方物流扮演了银行人的关键角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获得授信额度;对于银行来说,它代表银行管理和控制质物,对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当授信企业面临困境时,为银行提供预警信号,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银行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风险。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和银行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本、规模、技术、信用、人员等方面应具备相当的实力。
该领域主要包括融资物流岗位和融资监管岗位,前者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放贷银行及有关物流业务单元,有效实施质押货物监管,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此类人才需熟悉经济合同法、海关法、国际运输经济、货物学、港口装卸;知晓财务、银行学、统计学、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懂得船舶、国际货运业务知识、外贸知识。后者具体负责客户提供给银行质押货物的监管工作,确保监管质押物数量、质量和价值符合放贷银行的要求。此类人才需具有理货、统计、货物学常识。
同时,从事供应链融资的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特别是融资监管人员,其职业道德素养也非常重要,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着信贷安全。
3.4商贸领域岗位技能
商贸领域主要涉及核心企业的商务岗位、商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项目负责人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营销人员、供应链融资商务平台运营管理的人员等。此类人才需全程负责跟踪、分析、挖掘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结合公司现有业务策略进行需求评估、融资项目的协同、协调并不断创新产品、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提品分析结论和展望,并将研究的发现转变为可执行和可实现的项目。因此这类人才在通晓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同时,应有很好的商务沟通和交往能力,是整个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动和剂。
4.供应链融资业务下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
4.1专项人才培养内容和体系
根据以上论述的内容可以总结供应链融资业务下专项人才培养的内容涉及金融、物流、商贸、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同时应培养和塑造其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熏陶,因此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型培养。其培养内容应体现“一个基础、四个支柱、两个屋顶”的特点(如图l所示)。
(1)一个基础是指通晓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各种融资模式、操作流程和方法,这是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关键。
(2)四个支柱是指要掌握与供应链融资业务相关的四大学科包括:银行学、统计学、国际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学科,共同构成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坚实砥柱。同时4个关键学科还应融会贯通复合应用。
(3)两个屋顶是指能够推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增值的技能,之所以说两个屋顶,因为创新和增值是从金融和物流两个领域发生,依靠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和物流增值服务来实现。
因此,供应链融资专项人才技能培养体系也应如图1的外形,像建造房屋一样培养该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其培养方案和岗位群的对应体系如图2所示。
4.2培养模式
4.2.1针对从业人员
按目前的从业人员结构状况,从事供应链融资的银行、信贷和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金融专业,其对物流和商贸知识相对匮乏。而从事融资物流监管的人员多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其对金融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相对匮乏,从事融资监管系统开发和管理和从事融资产品营销的人员也大多是单一
学科教育背景的从业者。而供应链融资业务横跨金融、物流、工业产品生产和信息等多个领域,其从业者应具有复合领域的学科知识。因此,针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应属于“补充性质”的培训培养,即在原有的学科技能基础上,将其他学科进行补充培训。这类补充性培养可以是短期的、阶段性的、按需安排的。
4.2.2针对学生
目前有很多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供应链融资业务专项人才,如中远物流、中远货运等企业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建立共同培养和用人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从业前的一个学期开设选修课,为有志从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学生实施岗前培训,这类课程就可以系统、全面地教授与供应链融资业务有关的“一个基础、四个支柱、两个屋顶”的课程,使学生的培养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4.3评估标准和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4.3.1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即是通过对从业人员开展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和利润进行评估,该类评估可以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进行鼓励和激励。这类评估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一是绩效量的评估标准,通过对业务额和业务利润额的多少进行量化考核;第二是供应链业务拓展的评估标准,通过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拓展或服务范围的拓展进行质量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暂时没有利润甚至需付出经济代价,但出于对未来业务空间拓展的考量,也可以给予正向激励的方式。
4.3.2风险评估
尽管物流金融业务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但也要面临诸多风险。当前阻碍物流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银行与物流企业两者在业务操作中如何建立科学规范、适用的风险管理体系的问题。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和工作行为的风险评估是非常关键的。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基本包括5个方面:内部管理风险,物流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因此应针对上述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并对高风险行为实施“负向激励”措施。
篇4
关键词:西宁客商;区域市场;历史贡献
近代以来,外来客商的商贸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西宁经济的发展,增进了青海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
1 客商在西宁发展的简要脉络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南连河套,西接青海,北倚祁连”,[4] “逼介青海,环拱诸番,径通准夷,南达三藏,自古为用武之地”,久为边陲军事重镇,因兵而兴城。“秦汉期间,为西戎地,属凉州;汉武帝遂开诸羌,筑令居塞;宣帝时赵充国伐先零羌,开湟中,驻军屯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1]北宋中后期,由于西夏阻断河西走廊,西宁(当时叫青唐城)渐成东西贸易中心,由高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沿青海湖东来的各族商人,多集中在此交易。这是外来客商在西宁的初起。
明代,西宁是西番入关之门户,内地客商(主要是山陕商人)与蒙、藏商人多来此贸易,渐成西北重要的商业中心,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中期,清朝屡屡用兵西北,随军在这一带贸易的商人显著增多。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取消“茶马制度”。后来,又相继取消民间贸易的种种限制,外地商人逐渐成为西宁商贸的主力军。光绪年间,在西宁活动的客商队伍进一步壮大,其贸易总额和商业实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商业资本不断积累。清末民初,西宁城内最大的四家商号泰源涌、世诚和、德合生、德兴旺皆为山陕商人所有,表明山陕商人当时在西宁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8]
次于山陕商帮的是河北、河南、四川、山东、甘肃籍商人,而行商则以宁夏回族商人较为活跃。据《青海省志·商业志》载,期间,西宁较大的四五十家商号如三义和、同昌玉、永盛恒、隆兴泰、天昌正、万顺源、庆泰西、忠信福、晋和祥等皆为山陕商人所经营。民国时期,西宁市30多家中药铺,大部分为陕西华阴县商人所开。[9]“山陕商邦在西宁区域市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各地的大、中商号多数为山陕商人经营。” [10]民国时期,青海籍商人队伍逐渐壮大,但客商的优势地位仍未动摇。1929年青海建省后,本省籍商人人数虽然超过外省籍商人,但从经济实力看,外省籍商人仍占绝对优势。[12]可见,近代以来,西宁区域市场中的客商不论其经营的商号规模,还是资本势力的雄厚程度都比本地商人要强得多,因而始终处于西宁经济的统治地位。
2 近代西宁客商的贸易活动
西宁客商传统活动大致不出皮毛贸易和药材、茶叶、百货之贩运。清末以来,由内地输入青海的商品出现了一些新的项目,不仅有中原地区、江南地区、沿海地区所产的工业用品,而且外国“洋货”输入青海的也日渐增多。民国初年,西宁市场上的外地商品主要有湖北的宽面土幅布梭布、湖南茯茶、四川丝绸、宁夏大米等。民国八、九年以后,随着客商人数的增多,天津、北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商品运入量也逐步增加,商品日益多种多样,如人马弓斜布、九龙洋布、采石机德国缎、斜纹缎、卡机布、洋袜子、毛巾以及香皂、牙膏、纸烟等。[11]与此同时,西宁市场上的土特产品如砂金、皮毛、药材、牛黄、麝香等,通过客商尤其是山陕商人运往全国各地。西宁的药材受到中亚和欧洲的注意,山陕商人将其收购并运往天津等地,再由天津运往欧洲各地。客商的这些贸易活动有力地刺激了西宁本地商人的经商热情,大大推动了西宁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皮毛贸易丰厚利润的推动下,除山陕商人外,云集西宁区域市场的其他各省的客籍商人数量也相当客观。据《丹噶尔厅志》载,“马皮,自蒙番运来售于本境或本境倒毙所剥牛皮,由湖北商贩收买至汉口销售…野牛皮,自蒙番运来售于本境,由湖北商贩收买运至汉口销售…杂货,如书籍、图画、笔墨、香表…皆自北京、陕西、四川、秦州、兰州各地运来。”[12]由此可见,在西宁这一区域市场上其他客籍商人的活动,弥补了“茶马贸易”制度取消后西宁市场贸易的空白,也为西宁商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随着商人人数的增多,商人同业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商会、同行公会等形式。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山陕商人在西宁设立山陕会馆,是青海最早的工商会馆。[13]山陕会馆作为山陕商人的自发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在西宁的山西和陕西商人解决衣食住行和死后的安葬问题,并证明他们商务往来的身份,组织“聚会”等。会馆的会长由各大商号的掌柜轮流担当,并聘请“主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以山陕会馆为代表的客商行会组织,逐步发展为具有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商业团体,长期发挥着作用,成为晚清民国时期西宁客商“互通商品、交换行情、商定合同的重要场所。”[14]创建于光绪年间的“山陕会馆 ”民国时期仍在延续并有所发展。民国后期,西宁等地的部分河南、河北、山东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加入了山陕会馆。这种商业团体对内减轻相互竞争的压力和减少倾轧,对外保护入馆商人和商号的利益。他们在西宁的商业贸易活动无疑刺激了西宁地方工商业经济的兴起,带动了西宁区域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甚至促进了整个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换和物资贸易。
3 客商对西宁开发的主要贡献
西宁地处西北边陲,消息闭塞、交通不便,贸易活动基本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近代是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以山陕商人为代表的客商的大量到来,对西宁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表现为:
首先,客商在西宁区域市场的商业活动带动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资流通,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晚清民国时期来宁贸易的客商,为了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形成竞争优势,积极顺应贸易形势,成立了自己的商贸组织,从而保证了商贸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客商的活动,促进了西宁经商之风的形成和边地与内地文化的交流。西宁区域市场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周边地区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连接青海东部与西部,农业经济文化区域与牧业经济文化区域”[15],形成一个以西宁成为中心的巨大的商业网。清人梁份在《秦边纪略》中用“举袂成云,挥汗成雨”来形容西宁市场贸易的繁荣局面。
其次,客商入宁经商,带动了本省商人和贸易集团的兴起。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宁区域市场皮毛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民众的商品观念渐强,在以山陕商人为代表的来宁贸易的客商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海本地商人开始走上“发财致富、兴家立业”[16]的经商之路。土生土长的本地商人中,藏商和回商在西宁商贸市场中居多数,当然也不乏汉族商人。伴随着本地商人的积极参与,一大批商贸集团开始兴起。如民国时期,“西宁的裕丰昶、福顺昌、永和祥、德生隆、昌顺德、洪丰店、福盛店、恒庆栈”[17],都是当地商人开设的商贸集团。公元1900年以后,马麒家族在今甘肃省临夏市先后开设德义恒、步云祥等商号,开始到青海地区经营皮毛贸易。[18]公元1912年马麒任西宁总兵后,更利用权势,指使德义恒商号扩大抢购青海羊毛,运至天津售给英商兴隆、利济、安利等洋行,换取枪支、军火、布匹、百货等。[19]公元1915年以后,马麒又在西宁东关德顺昌商号,由其军需处长任经理,大量贩运羊毛、皮张出省,购进大批布匹、百货、茶叶。[20]公元1930年8月,马麒死,德兴店由其弟马麟与马麒之子马步瀛共同经营,初直接经营羊毛、皮张、布匹、百货、茶叶等贸易外,所有入省货物统由其经理批发。由此可以看出,客商入宁不但带动了当地与外界的商品贸易,而且激发了当地人的观念,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中,并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一批较有规模的贸易集团。
最后,客商在西宁区域市场的商贸活动,加快了西宁城市化发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民间“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说法足证西宁城市的发展与客商活动的紧密关系。而西宁的城市化又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商行出现,满足了农牧民的日常用品。综上所述,晚清民国时期,客商在西宁的一系列商贸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的生活内容,加强了青海边地与外界的联系,形成了西宁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2](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 弁言[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4.
[3]张庭武.丹噶尔厅志[M].甘肃官报书铅印本,清宣统二年。
[4](清)梁芬著,赵盛世等校注.秦边纪略,卷一,西宁卫[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50.
[5](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卷三,地理·疆域,附形势[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22.
[6](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凡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64.
[7]廖霭庭.解放前西宁的商业和金融业[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232.
[8]钟银梅.近代甘宁青地区的皮毛贸易[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9]崔永红,张得祖,杜长顺主编.青海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青海地方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商业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2.
[11]廖霭庭.解放前西宁的商业和金融业[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234~235.
[12](清)张廷武修,杨景升纂.丹噶尔厅志,卷五,商务出产类[G]∥苗普生主编.西北稀见方志文献[Z].2006:821~833.
[13][14]任斌.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4(3).
[15]勉卫忠.近代(1895—1949)青海民间贸易与社会经济的扩展[D].中央民族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106.
[16]天顺.廖氏兄弟与裕丰昶[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163.
[17]杨景福主编.青海商业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18][19][20]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18.
篇5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9期
篇6
李刚 1952年3月生,江苏邳县人,2001年任徐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为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外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
华桂宏 1966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博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个人专著《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等2部,发表《论金融现代化的性质》等学术论文50余篇。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一所培养商贸领域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占地1460亩,校舍总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25个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先进的试验室100余个。学院现有教职工780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院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立足商业,突出职业,强化创业,服务就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三条“大学生创业教育街”,建有江苏教育超市、无锡精工装饰公司、梦之岛信息技术公司等多家“教学公司”,并与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
张立今 1954年5月出生,安徽淮北人,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份至今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先后获得淮北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多个荣誉称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安徽省首批被教育部批准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占地55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48人,各类在校生13815人。学院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列前茅,连续四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篇7
论文摘要: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金融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数学的研究目标是利用数学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围绕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模拟为实际金融部门提供较深入的技术分析咨询,从而解决金融行业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数学相关理论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解决金融实践中的问题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金融数学的相关理论及现实应用进行论述。
一、金融数学的定义
金融数学或数学金融学亦或数理金融学都是由mathematicalfinance翻译而来,可以理解为是以数学为工具解决金融问题的学科。金融数学是通过建立适合金融行业具体实情的数学模型,编写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仿真计算,对实际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金融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量应用现代数学工具,特别是伴随着控制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研究成果在金融领域中的创造性应用,金融数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国际上也称数理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金融数学起源于金融问题的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学越来越与数学紧密相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广义来说,金融数学是指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金融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狭义的来讲,金融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关于在不确定多期条件下的证券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理论,而套利、最优和均衡则是这一理论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
金融数学从一些金融或者经济假设出发,用抽象的数学方法,建立金融机理的数学横型。金融数学的范围包括数学概念和方法(或者其他自然科学方法)在金融学、特别足在金融理论中的各种应用,应用的目的是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推理和论证金融学原理。金融数学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因此金融数学首先以金融理论为背景和基础,这倒并不意味着从事金融数学一定要受过金融方面的正规的学术性训练(这确实大有益处)。尽管金融学由于具有自己充足的特征而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但它毕竟是作为经济学的应用分支学科发展起来的,因此金融数学也以经济原理和技术为基础和背景。由于金融还同会计学、财务学、税务理论等有密切的联系,金融数学还需要以会计原理、财务技术、税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
金融数学的理论基础当然还包括现代数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其首要环节是数学或统计建模,也就是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筛选出关键因素以分辨出相关因素与无关因素,然后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出发,推导出各种关系,最后得到结论对作出对结论的解释。这种建模活动不仅非常有用而且极为重要,因为在金融中,假设中一个小的失误、一个错误的推导、一个有误的结论、或者一个对结论的错误解释甚至都会导致一次金融的灾难。此外,在金融数学的研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综上可见,金融数学是金融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科学层次。金融数学也是金融学继定性描述阶段以后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数量化的分析性学科。
二、现代金融数学理论的发展
1 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一个更值得重视的应用领域是解决带有随机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最优控制是控制理论中在相当晚时期得到发展的。应用贝尔曼最优化原理,并用测度理论和泛函分析方法,是数学家们在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对于这一新的数学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金融学家们对于随机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的吸收是十分迅速的。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几篇经济学论文,其中有默顿(Merton)使用连续时间方法论述消费和资产组合的问题,有布罗克(Brock)和米尔曼(Mirman)在不确定情况下使用离散时间方法进行的经济最优增长问题。从此以后,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应用到大多数的金融领域,在国内以彭实戈为代表的中青年学者对此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2 鞅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是鞅理论的引入。在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假定F,证券的价格可以等价于一个鞅随机过程。由Karatzas和Shreve等人倡导的鞅方法直接把鞅理论引入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利用等价鞅测度的概念研究衍生证券的定价问题,得到的结果不仅能深刻揭示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而且可以提供一套有效的算法,求解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问题。利用鞅理论研究金融理论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市场不完备时的衍生证券定价问题,从而使现代金融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基于鞅方法的衍生证券定价理论在现代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但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
3 脉冲最优控制理论
在证券投资决策问题中,大部分的研究假设交易速率是有界的和连续变化的,而实际上投资者的交易速率不是有界的,也不是频繁改变的。因此,用连续时间随机控制理论来研究,仅仅是一种近似,使得问题变得更容易处理,但是事实上往往与实际问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若用脉冲最优控制方法研究证券投资决策问题看似更为合适。
4 微分对策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动向是运用微分对策方法研究期权定价问题和投资决策问题,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金融市场不满足稳态假定或出现异常波动时,证券价格往往不服从几何布朗运动,这时用随机动态模型研究证券投资决策问题的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都存在着较大偏差。用微分对策方法研究金融决策问题可以放松这一假设,把不确定扰动假想成敌对的一方。针对最差情况加以优化,可以得到“鲁棒性”很强的投资策略。另外,求解微分对策的贝尔曼方程是一阶偏微分方程,比求解随机控制问题的二阶偏微分方程要简单得多。因此,运用微分对策方法研究金融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重复对策、随机对策、多人对策理论在证券投资决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更加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三、金融数学理论的应用
金融数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验什么类型的数学理论适合于运用在金融理论中以及预算新的数学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可能性。金融系统的本质特性与经济系统是一致的,即经济利益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实体的行为。能够描述或者表征着本质特征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就会得到充分的应用,而不能描述或表征着本质特征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将逐渐被“扬弃”或者淘汰;如果数学武器库中尚没有这类武器的话,数学家们就会同金融学家一道去发展这类武器以满足金融领域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用以描述金融经济的数学模型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两类:一类是牛顿(Newton)的决定论模型,即给定初始条件或者状态,则金融经济系统的行为完全确定,第二类是爱因斯坦(Einstein)的随机游动模型或者布朗(Bro~vn)g:动模型。 简单地说,即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确定性状态和随机性状态也被认为是两种对称的状态。
同时,所用模型的数学形式也基本上是线性的,或者存在非线性也是假设金融系统运行在线性稳定而加以一阶线性化处理,这些似乎成了一种传统和定式。尤其是近30多年来,金融界已分成两派。一派是技术分析学者,相信市场遵从有规律的周期性循环;而另一派即定量分析学者则认为市场不存在周期性循环。最近的研究利用物理学中开发出的方法来分析非线性系统,认为真实情况介于两者之间。这样,金融数学至少面临下列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对金融经济现象的变与动的直觉三性(随机性,模糊性,混沌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已确定从此到彼得过渡条件、转换机理、演变过程、本质特征、产生结果以及人们所采取的相应的金融对策,尤其是货币政策。
其次,对以信用货币为核心的三量:货币需求量、货币共给量、金融资金流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合理界定提供正确的金融理论以及数学模型,为改善社会总量平衡关系将对财政、金融、物质、外汇四大平衡提供依据。
再次,对支撑现代金融大厦的三大支柱即三率(利率、汇率、保率、扩至经济领域还包含税率、物价综合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三(五)率体系提供符合实际的金融数学模型支撑。最后,对分别以生产力要素选择、地区或部门资源配置、综合金融经济指标为研究对象的三观(微观、中观、宏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便将其成果更充分地更广泛地更方便地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会有更新的更复杂的金融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参考文献:
[1]Fama E.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empirical work[J].
Journal of Financial,May,1970,25(2):384-417
[2]王金平,李治.金融数学研究前景展望[J]1.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篇8
论文关键词:沪港 服务贸易 比较
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贸易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服务贸易的发展实质就是一国或者一个城市服务业国际化过程,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以一国或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其核心是信息、金融、电信等高附加值行业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逐渐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国际发达地区以及城市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此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海和香港的服务贸易发展也逐渐开始引人注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服务贸易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行业领域不断拓展,经济总量有所提高。面临国际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上海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为指导方针,在加快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不断提升上海的竞争力和辐射力。香港作为国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不仅货物贸易发达,而且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量较大。CEPA 的实施也将为上海发展服务贸易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趋势下,很多人提出要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其实比较分析沪港两地的发展模式之后,上海与香港在服务贸易的延展上各有千秋,产业布局上也是既有梯度,又能互补。本文通过比较沪港两地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以香港有益的经验为借鉴,提出上海与香港服务贸易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战略构思。 区位经济特征及城市定位比较
(一)港——对外依附,非独立的经济结构 香港土地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700万。香港位于太平洋地区海、空交通要冲,北依内地珠江三角洲,是个典型的港口城市。香港是亚太航运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香港交通发达,京九铁路、广九铁路直达九龙车站,将香港和内地直接连通;区内地铁、轻铁贯穿南北,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成一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港构成香港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是我国通向世界的重要枢纽。但由于自然资源缺乏,香港一直以来都以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而良好的区位优势则使香港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的集聚地。 从近几年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来看,主要是离岸贸易发展增值商贸服务模式。在香港服务输出各主要服务组别当中,“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组别最为重要。2003年,该组别中的89.5%是与离岸贸易(即“商贸服务”及“与离岸交易有关的商品服务”)有关。香港这种以离岸买卖货品的形式对外输出服务的方式,将各类商贸支持服务进行整合,促使提供高增值服务的贸易商发展。基于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强大的服务业与低税率自由贸易政策,加上法律制度健全,熟悉内地和海外市场的香港贸易商可以在服务贸易中提供包括授权、、认证、设计、技术支持、融资等一系列商贸活动。这种转变单纯的以货物运输传统的港口服务贸易模式,为基于离岸贸易提供更具增值性商贸服务的服务贸易模式,使香港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采购中心。
(二)沪——对外辐射,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经贸中心,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取代广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和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我国的工业重镇,门类最齐全,工业总产值最高;而且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研发中心也设在上海,目前,上海正处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仍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地理位置优越,上海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海岸线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龙头”,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支撑腹地广阔,上海拥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广阔支撑腹地,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也可视作其腹地,这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国际区位优势突出,从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亚太地区正在形成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经济长廊,上海正好位于其中心部位,而且在该经济长廊的诸大城市之中,上海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科技教育,市场容量最大,商业机会最多。 产业结构形成轨迹比较
(一)港——顺势而为 从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香港产业结构的演进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不但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不明确,各个时期各类产业各个行业调整的主线也不清晰,处于自发的变动状态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掀起了发展高科技的浪潮,但香港却显得“漫不经心”或“力不从心”。香港政府仍然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无论对于主导产业或发展产业,还是衰退产业,都一律实行平等的财税政策,对那些急需扶植的高技术行业,也仍然以“量入为出”的原则行事,乃至于1997 年之前,香港政府甚至从没有动用财政拨款去支持科技开发。
(二)沪——政府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制定了“三二一”的发展战略,即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在经济份额中的比重像很多国际大都市一样提到70%以上。但在10多年的实践之后,上海发觉自己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于是,上海决定将产业重心向第二产业回归。过去“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排序已转变为目前的“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发展战略。 2011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公布《2011年上海产业发展报告》,将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战略观点、战略重点、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公布于众,目的为引导投资和企业决策。其中“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电气行业和船舶行业重组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装备集团”的发展思路赫然列在其中。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社会投资总量为1.5万亿至2万亿,而投资的三个重点之一就是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被定位为上海新经济增长点。
进入2005年以来,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变化:上半年服务业增长率上升到9.6%;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超过制造业利用外资,说明经济驱动发生变化,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上海经济亮点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很大一块可归入生产者服务业;从服务业产业结构来看,出现了多个新亮点,如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也开始形成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服务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产业聚集区、聚集带,一些市郊的经济开发区也开始向服务业转变;服务贸易势头不错,上海的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18.2%。这些变化清晰地表明上海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架构、新增长点和发展趋势,大力并且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 从一系列上海政府官方文件可以看出,上海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从一开始的“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排序一度转变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发展战略,再转变为目前的“大力并且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期以来政府实施政策导向,而非企业自主、自发的要求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所以上海在发展了一圈之后,又重新提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来拉动上海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因此,上海在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上,还有一个认识、摸索和调整的过程。 服务贸易发展制约因素比较
(一)港——基础薄弱 香港服务业相对膨胀,其它产业相对萎缩,使香港经济结构出现了某些失衡状态。1997年金融危机后,香港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的衰退,使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急剧下滑,由1998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位下降为2011年的14位。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陷入衰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可归结为: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香港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中国内地南部以降低成本和开拓 国内市场,在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结果使当时在香港的制造业工人,由90万人减少到25万人,而香港企业在内地雇用人员则多达500万。 制造业的北移,虽然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却造成两种负面结果:一是使香港经济在90年代出现了产业空洞化,不仅损害了过度依赖金融服务业和地产业的经济增长潜力 ,也因香港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缺乏根基而 危害了服务业本身。二是内地制造业丰厚的经营利润使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同时香港又奉行对经济的“不干涉”政策以及不重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使香港制造业升级和经济调整缓慢,整个经济更加依赖服务业,尤其是地产业和金融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应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和前提,一旦服务业失去了服务对象,就会变成无本之末,表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而以提供境外服务为主的服务业更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
(二)沪——体制、人才制约 上海部分服务贸易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虽有一定浮动但基本在国家行政管理控制之下。部分行业的准入限制较多, 通信、铁路和航空运输等,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提升自身竞争力。另外,相对制造业而言,上海服务贸易的开放时间较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不足。但随着我国相继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的实施,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服务贸易部门逐渐开放,将有助于我国的服务贸易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打破部分行业垄断局面,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潜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法律法规不尽完善也制约上海服务贸易的规范化发展。中国大陆没有制定涉及服务贸易的一般性法律,部分领域的法律法规仍是空白,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规章和文件来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规范。这些规章和文件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影响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制约了服务贸易的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民用航空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在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有所改观,但总体来看仍有待完善,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专业人才缺乏是上海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近年来,沪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较快,但会计师、精算师、律师等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仍然比较缺乏,这也直接导致上海在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而这些行业是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领域。上海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附加值,首先要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 服务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比较 对于一个城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都具有相当的外部性,而产业驱动机制则具有内生性,这其实也是沪港两个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表明,如果要寻求上海和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最根本的不同点,研究驱动机制的不同点是最主要的。
(一)港——知识驱动 知识型服务业是香港竞争力的核心。知识型服务业是指主要依赖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公司和组织,为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主要由生产型知识服务业和消费型知识服务业所构成。其中生产型知识服务业主要包括会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研发服务、通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技术工程服务、物流服务等;消费型知识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出版和媒体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环境服务等。 香港近期以来走的就是知识经济驱动型的服务贸易体系。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兴起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香港的主要功能已开始转到“知识引进”和“知识传播”上来,而知识型服务业正是实现这些功能的载体。香港早就明确提出了以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建立“知识型城市”城市发展战略。截止2002年,香港服务业已占GDP的86%,并同时提出了要把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的构想。可以说,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是当前衡量香港经济活力和竞争力高低的主要指标。
(二)沪——生产驱动 上海具备生产业驱动型的服务贸易体系。上海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中,本身就蕴含着对发展生产业的要求。上海确立的建设国际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其中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均属于生产业的领域,主体是为生产发展服务的。与香港相比,上海发展生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以生产业为主的驱动模式,是由上海特有的产业基础所决定的,国际产业的全球转移又为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这些优势和机遇在前文所述整合效应的作用下,共同形成了上海区别于香港服务贸易战略发展模式。 沪港服务贸易合作的动力和意义 通过对沪港各自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地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各具特点、优劣并存。总体而言,香港服 务贸易更发达、服务水平更高、市场制度更健全、更符合国际标准,在金融、银行、保险、法律、会展、影视、广告、物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水平;但是香港目前却面临着服务市场窄小、发展空间有限、且营运成本高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服务贸易的发展必须依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较大的经济规模。上海经济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具有区域性金融、贸易、制造中心的功能,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项目的实施,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而这些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乘数效应将带动现代服务业中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为香港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可带动香港经济发展。上海服务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2年已达到50.95%,但其服务层次、服务范围以及服务品种都处于较低水平,所以,上海可借助香港在现代金融、商业、物流以及服务中心的优势,加快整体软件建设,以促进发展。
由此可见,沪港合作的动力和意义很大。由于两地经济特征具有互补性,可通过合作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两地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合作(如金融、贸易),有助于两地优势领域总体水平的提高,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巩固和提高其作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龙头城市的核心地位,成为两大三角洲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放程度的加深,上海与香港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摒弃传统的“零和”竞争模式,吸收新的“双赢”模式,通过加强合作,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通常,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都不可能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都有优势,也不可能都处于劣势。服务贸易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权衡考虑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保留和控制自己处于优势的环节,对处于劣势的环节则可以通过联合、合作等形式发散出去,这样有利于利润最大化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按照上述观点来看,沪港两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服务价值链不同环节中具有的优势,并通过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1.范纯增,于光.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兼论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国际贸易问题研究,2005(2)
2.殷凤,陈宪.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上海改革, 2004(11)
3.王艳杰.香港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评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7)
篇9
一、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探索
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是广西首家面向现代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领域的职业教育集团,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目前已有50多家职业院校、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成员参与,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职业培训办公室、校企合作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合作中心等工作机构。集团成立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求发展,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为途径,走出了一条“政行企校联动、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政行企校联动,服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产业带动与引领教育发展,教育支撑与服务产业振兴,这是集团化办学的宗旨和方向。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对接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为宗旨,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广西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联合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等成员单位,构建了政行企校联动的合作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连接与融合。
集团坚持“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办学思路,全力服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牵头院校主动对接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性国家新战略带动的以商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和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了财会金融、现代流通、信息化建设、旅游与餐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核心专业群,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3年,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建设专项资金。2014年,营销与策划专业等6个专业获批成为2014—2017年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重点建设专业。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对接,以牵头院校为核心,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第一个独创性提出把集团建设成为“桂商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示范基地,振兴以商贸流通产业为核心的“桂商文化”,打造集团文化内涵。2014年,以“桂商文化”为背景的《桂味公厨》项目获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
(二)适应发展需求,服务行业企业改革振兴
服务合作,服务需求,服务发展,服务共赢,这是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展的依托。集团化办学中,行业、企业也是集团的组成主体,而且是集团的资源主体,更应该是集团的服务主体。集团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人才链与企业利益链的有机融合,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集团依托学校成立的广西首家“农村现代流通研究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积极服务供销社改革振兴和当地农村现代流通发展。与广西巴马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多个地方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承担和完成了《供销社改革总体方案》《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项目建设一次性规划》等项目的研究与编制任务,为广西供销合作社编制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区乡镇供销社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前,集团农村流通管理咨询服务水平代表了广西区域的最高水平,在广西供销合作社和广西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成为集团发展的品牌和名片。
集团充分发挥学校场地和师资优势,专门成立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如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装备水平与行业标准相对接,2013年获批成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会[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计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中心,是中国—东盟商贸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急需人才培训基地。近两年来,面向企事业单位举办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等职业培训,参培人员达5万余人次,为全区职业培训和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交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助力集团人才培养。集团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集团工作的首位,依托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突出特色办学,将商贸流通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到产业链中,全力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如集团针对“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流通难上难”的中国农村“老大难”问题,与广西特产网(农村流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其中,以建设“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重点,改革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通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紧密互动,把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品牌开发等与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有机融合起来,把实践教学、学生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过程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流通、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集团化办学中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产教融合、互利双赢的“校中企”建设典范,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获得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2014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特产网也因此获得极大发展,规模和效益迅速扩大,加盟店由10家发展到4 0多家,年销售达到5000多万元。
(四)中职高职衔接,服务职业培养体系建设
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系统培养,这是集团化办学的使命。集团成立以来,坚持把集团作为沟通中职和高职的桥梁,作为探索职业教育系统培养的载体,促进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衔接,推进中职高职“一体化”育人。
集团借助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与集团成员单位广西工贸职业学校、广西梧州商贸学校等供销合作社系统的7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了“3+2”、“2+3”形式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集团成立招生就业合作中心,专门负责中职高职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建立中职高职联合培养对话互动机制,每年由一所院校承办定期对话研讨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共订教学实施过程,共担教学管理职责,推进中职高职有效衔接,在集团内部初步实现中职高职“一体化”育人。此外,集团还与广西区外2所本科院校开展了应用型本科专业试点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贯通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具有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实践成效明显。从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的实践经验来看,新时期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关键工作。
(一)对接产业发展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来看,首先要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集团化办学必须扎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对接,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调整、优化和升级的能力,真正发挥集团化办学对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集团化办学只有坚持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形成产业引领教育发展、教育服务产业振兴的良性互动,才能思路明确、方向正确,具有广阔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二)服务企业需求
集团化办学必须树立服务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促合作,以服务创共赢,以服务求发展。企业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集团化办学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企业发展需要,在服务中促进学校人才链和企业利益链有机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联合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凝聚企业、激发企业广泛深入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各项活动,才能进一步推动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合作向紧密合作方向发展。
(三)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产教融合的根本要求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途径是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产业规律,真正探索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四)融入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中职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集团化办学在促进中职高职衔接方面,优势和作用明显。在集团化办学中,要深入推进中职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创新衔接培养模式,主动融入和服务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创新体制机制
集团化办学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机制,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3]。集团化办学要发挥体制创新的驱动作用,只有政府、行业和企业形成联动,共同关心和支持集团化办学,给予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职业教育集团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持续发展。要发挥机制创新的带动作用,只有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运行工作机制,通过项目纽带,开展单项或多项合作,才能加强成员单位的联系,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9],2009-02.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3]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职成,2014-06.
篇10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制约因素 对策
河北进出口总额多年在全国排第十位,但传统贸易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进出口总额419.3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8.25%,尚不足一成。随着国家大力压缩落后产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钢铁等资源性生产产品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将成为由贸易大省迈向贸易强省的必由之路。
1. 河北省服务贸易优势
河北省服务贸易年进出口总额在2011年34.6亿美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几个优势服务产业的收入在持续增长。
1.1旅游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使国际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看, 1978年-2005年,旅游外汇收入从2.6亿美元增长到近26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成为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国。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7000亿元,占GDP的5%以上,大大加快了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步伐。近几年发展势头更加良好,成为河北的支柱产业。
1.2运输服务
河北省拥有秦皇岛港、秦市新港、秦山港、京唐港、黄骅港、神华港6个港口,运输量吞吐量大,承载了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大量运输业务。此外,河北省为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多样化、层次化需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长,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的运输模式。在目前国内所有行业中,对外港口是与国际接轨最为密切的。在所有外贸货物运输中,水运承担了大约85%,因此港口服务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1.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河北省根据本省人口密集的特点,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二十多年来,河北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截止到“十一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010年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
2. 河北省服务贸易业存在问题
“十五”以来,河北省服务贸易在利用外资、扩大开放、基地建设和境外投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以说,服务贸易有力地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但总体而言,服务贸易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变时期,对服务业中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同时,第一、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对服务业中生产需求增长迅速。但是,河北省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再加上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等原因,使得全省服务贸易水平近年来出现下滑。
2.2服务贸易产业缺乏特色项目
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河北省的服务贸易总额主要依靠其三大支柱服务贸易产业,即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和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而对于一些特色的服务贸易如金融、保险、咨询、教育等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这就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服务业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影响了服务贸易总额。
2.3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河北省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2.4 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服务行业大多都是通过人的智力完成服务的过程, 有的行业还需要专门的科学技术和专有知识,所以,在服务贸易领域里需要大量业务素质高的人才。虽说近些年来,河北省高校在大量培养服务贸易人才,但高素质和有经验的人才,如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大量缺乏,这也是造成服务贸易总体服务水平较低的关键因素所在。
2.5 地区发展不平衡
河北省在发展服务贸易上,主要凭借的是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这对于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远远落后优势地区,造成河北贫富不均的现状。
3. 提高河北省服务贸易的对策
未来5年,河北省服务贸易将按照“两区一带”规划布局,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突破,带动服务贸易全面发展。为此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提出以下措施。
3.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河北省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自身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重点扶持以下几类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教育、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
3.2 调整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提升和优化服务业结构
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有关部门和企业应从我国经济和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国家要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鼓励、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不同的发展重点。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使之成为我国服务产品主要输出地区。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交通、商贸、旅游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行业。
3.3充分实行“练好内功”和“走出去”战略
“练好内功”这是任何一个产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首先应该做好的事情。从内部整顿开始,不断深化、调整。从内部管理做起,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机制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对外省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重视对外服务提供者尤其是非国有服务提供者的开放,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同时运用“走出去”战略,优先抢占国外服务业市场,将优势资源向更广阔的市场传播,以带来更丰厚的利润。抢先占据市场的制高点,大力开拓拥有资源优势的国外服务业市场。
3.4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河北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中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学习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经验,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打破条块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服务贸易市场。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3.5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对于如何发挥人才优势,河北省应该建立一些优惠措施,来最大程度上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于此同时,不断对省内具有良好资质的人才加以利用,有条件的可以送往国外进行培训,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3.6创建“服务贸易微生态产业共生链”,形成服务贸易产业规模
省政府应该大力引进、培育大中型骨干企业;培育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区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县(县级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及培训基地各6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促进本省服务贸易更上一层楼。
3.7成立河北省服务贸易协会
服务贸易协会应该在省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发展战略,为全省服务贸易和商贸业界服务,协助政府部门积极开展行业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统计分析、行业规范、产业预警、品牌宣传和相关认定、评定等工作,促进全省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跨越式发展,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积极贡献。
总体来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重心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成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蔡茂森,谭荣.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2).
[2]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保罗.克鲁格曼.克芦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叶全良,王世春.国际商务与服务贸易[M].人民出版社,2005.
[5] 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EB/OL].http:
///index.shtml.
[6] 马春梅.河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期刊导航,2005,(16).
[7] 曲海东,齐金升.谈在国际竞争力影响下的中国服务贸易人力资本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8] 2007年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R].
2008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9] 李芳.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思考[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5).
[10] 徐步.新形势下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