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抢修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8: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讯抢修应急演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2年7月21日,一场61年不遇的暴雨侵袭京城。持续近16小时的强降雨,造成190万人受灾,30余万亩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道路桥梁多处受损,63处主要道路积水,3l处路面塌方,暴雨共造成215起电网故障。
2012年11月4日,延庆地区遭遇52年来最大暴雪,山区积雪最深的地区接近1米。恶劣天气致使线路结冰,覆冰导致电力设施倒杆断线受损严重,造成延庆县境内15条10千伏线路相继跳闸、断线,延庆境内造成7900户用户不能正常供电。由于交通道路不畅、路面积冰、雪大封山等原因,抢险救灾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在迎战暴雨和暴雪的过程中,北京电力应急指挥体系经受了考验,应急指挥体系也随着逐步完善。
第一时间响应
在“7·21”暴雨到来前,北京电力收到气象预警信息,立即安排抢修队伍按照既定布防图上岗到位,针对防讯重点部位提前布控值守,并梳理核对防汛物资,开展雨前检查工作。随着雨势的发展,北京市电力公司启动重大级别应急响应,调拨应急物资,连夜紧急支援抢险。21日当天,北京电力共出动298支应急抢修队伍、4300余人对防汛重点设施的供电线路进行看护。
公司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比度夏期间增加上岗人员30%,保证及时接听客户的咨询、报修来电,向一线抢修队传递故障信息,确保抢修工作及时展开。
房山区是“7·21”特大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灾害发生后,房山供电公司全体人员披挂上站,冲向一线。很多员工接到命令后,连夜赶往公司受命;一些人的车辆被水淹了,冒着生命危险弃车逃生,蹚水前行;夫妻俩儿值守在变电站,不离不弃,执行上级调度指令……仅用一天时间就恢复了磁家务变电站的供电,7月22日房山区主网就恢复正常运行。7月27日,房山区供电全线恢复,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全力保证灾区人民通电、通水、通路、通讯”的要求。
为尽快解决受灾群众安置问题,暴雨过后,北京电力组织440人,在短短9天内完成43处安置点、5731间安置房的供电任务。
“我们奋斗在抢险一线的员工们任劳任怨,冒着危险进行作业,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房山供电公司协助安全生产发策的副总工程师游良愚在忆及“7·21”抢修时仍感慨万千。
同样地,在延庆雪情发生后,延庆供电公司迅速行动,将应急预警提高至一级,公司领导、相关管理人员及运行人员全部到岗到位,迅速展开事故应急抢修工作。
皑皑白雪,电力员工们在冰天雪地里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不停歇,由于未佩戴墨镜,几个年长的老师傅都发生了瞬间“雪盲”情况,但这些并未影响抢修的进程。经过50个小时分秒必争的供电抢修,延庆地区大部分停电用户都恢复了供电。
北京电力面对灾情,迅速响应,有序组织,为抢险救灾和百姓生活第一时间提供电力保障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没有水可以空投,可如果断了电就中断了跟外界的联系。我们每天都在跟电接触,从来没觉得这么重要,这次深刻感受到电力就是生命线!”北京房山区宣传部长赵佳琛到北京电力答谢时表示。他代表房山区委、区政府及全区百万人民,向北京电力赠送了“‘三有’筑大爱‘四通’连民心”的锦旗和感谢信。
1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总结表彰大会,北京电力房山供电公司被评为先进集体。
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7·21”暴雨、“11·4”延庆暴雪,既是对北京电力的应急体系考验,也为北京电力提供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最好实战经验。据北京电力应急指挥处处长仇晋介绍,2012年,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北京电力采取了诸多措施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全力保障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需求。
技术支撑不断完善
2012年北京电力开发了应急指挥系统,把所有电网、生产、客户、抢修队伍的布点、物资布点等信息都汇总到一个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辅助应急抢修过程中的决策和指挥。
“技术手段上,还包括通讯手段,我们完善相应的视频,所有的变电站,重要的输电线路都有视频监控,图像可以回传。受灾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视频提前预判,如果输电线路覆冰覆雪,我们通过视频可以判断是否影响运行。这些都有助于决策。”仇晋说。
针对灾害天气修订相应专项预案
2012年,北京电力把“7·21”暴雨、“11·4”延庆暴雪中的应对过程总结出的经验和不足在预案中加以明确,所有的预案都下发到各公司。今年几次降雪发生后,北京电力和各下属公司按照预案进行救灾抢修,灾情应对较为顺利。
此外,北京电力还实行专项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无脚本演练,也就是事先不告诉演练题目,突然袭击。演练开始后,由领导定题,各单位开始应对,应急处考察其应对过程是否符合预案,是否符合流程的规定。通过这些专项演练,北京电力应急抢险能力大为提高。
成立应急抢修中心
为了有效提升应急抢修的速度,北京电力成立了应急抢修中心,由专业的抢修队伍组成。仇晋对本刊记者说,“7·21”暴雨中,“我们发现,某些特殊情况下,普通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必须操作特殊设备,特殊车辆才能进入。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应急队伍,是我们公司的先遣队,大灾大险的时候,其他人进不去,由他们先期通过驾驶冲锋舟、水陆两栖车、雪地摩托等这些特种装备进入灾区。先遣队及时到达现场,可以极大提高救灾的效率。”
篇2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社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二、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1、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
1)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安全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后勤救护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7)压力容器事故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
1)对压力容器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有条不紊的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
4、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
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
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
4)负责通信保障。
5、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
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
3)负责压力容器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
6、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
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
7、设备抢修组工作职责: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
三、应急设备:
1、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干粉灭火器、消防沙。
2、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
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
4、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急救箱等。
5、文件资料:压力容器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
四、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本公司压力容器,主要为车间生产提供压力的空气压缩机、干燥器、储气罐、油水分离器、液气分离器,压力容器事故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五、预警和预防机制:
依公司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
六、应急响应:
1、由压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接警人员或值班守卫人员听到或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总经理和区消防队报告:
(1)火警电话:119;
(2)讲清门牌号码、单位、着火的部位;
(3)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
(4)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5)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车。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安排行动计划,并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
3、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选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降温和阻隔火路,尽量避免火势蔓延。
4、如涉及液化气钢瓶泄漏必须谨慎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操作时要注意
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
5、火势较大,控制困难,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如有影响邻近单位时,应由安全保卫组立
即通知邻近企业和社区、行人。
6、各课长立即根据疏散指示将所有无关人员和车辆撤离至安全区域,各部门主管负责清点
本部门员工人数,如人数不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或安排进行搜救工作。所有救灾工作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7、安全保卫组应安排设置隔离区,将无关人员隔离至安全地带
8、安排专人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导救护车的到达,为增援救援的外来机构到
达,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协助救护人员的工作,随时报告伤者情况。
9、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将把火场周围的可燃物品、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
初期火灾时,把燃烧物移到空旷的地方。
10、利用一切设施进行回收泄漏的物料,控制外溢物料的蔓延扩大,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保持畅通。
11、对消防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清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防止造成污染。
12、若邻近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在判断清楚具体情况后,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避免其影响扩大到本公司。
13、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油类或电线起火时,应以砂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
(2)衣服着火时,应立即在地上打滚。
(3)必须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保护要则,先救人、后救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救帐册、凭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4)在救火时,应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
(5)如大火封住出口时,被困人员应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生。
(6)处于烟火包围中时,应俯身行走、贴地面匍匐前进。
(7)对于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须及时联系和救治。
七、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1、疏散、撤离程序
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安全时,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当事态发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
1.1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
(1)第一负责人:厂区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厂区安全管理员。
(2)厂区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
1.2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
(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
(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
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2.1一般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2.2一般抢修技术措施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3、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3.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3.2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3.3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
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2.1一般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2.2一般抢修技术措施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3、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3.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3.2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3.3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3.4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所有车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
3.5应对作业点进行易燃易爆介质检测。当易燃易爆介质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专人到位。
八、应急保障
1、通讯保障:公司采用移动电话联系及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在必要时由后勤救护组配备对讲机进行公司内部联系。内、外部联系方式见附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
2、后勤救护应急保障:
公司依各厂区、各部门选定义务消防人员,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依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应的人员及职责进行应急救援。其召集应急通讯方式依附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
3、公司成立后勤救护工作小组,包括公司现有客车、货车,在遇紧急情况时,无条件优先
安排应急工作。
3.1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及办公楼总台处随时准备急救药箱及并常备药品,以备应急使用。
3.2安环部对公司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进行日常维护、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设备完备可用并合理布局,确保消防通道通畅。公司守卫组应维护和保持厂区广场应急消防通道通畅。
3.3生产技术部设备抢修组应按设备管理要求,准备随时可用的工具、应急备件,以备应急时使用。
4、应急物资保障:公司常备应急保障物资,并保证最低数量保障应急使用
4.1应急药箱:
(1)外伤药:创可贴,橡皮膏、医用酒精、镊子、剪刀、灭菌纱布,脱脂棉球、双氧水,云南白药、红紫药水,止血带等
(2)解暑药、退热药。霍香正气水、去痛片、阿司匹林。
(3)胃肠道感染。泻立停、口腹抗生素。
(4)抗生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左氧弗沙星
(5)心脏病救急药:如速效救心丸、心得安(普奈洛尔)
4.2企业药箱由后勤专门负责,各车间备药箱由安全专责负责,各备一个药箱。外伤药、解暑退烧药及胃肠道感染药总务应备20人/份以备用。
4.3药箱保管人要经过初级救护训练,能够进行一般包扎和了解非处方药品的使用常识,紧急救护药品的使用方法。
4.4公司应保持至少10人的在职急救员,请具资质医院进行培训,最新急救资格人员名单见附件。
九、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1、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时,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
3、每次应急演练的程序安排及注意事项,必须列出详细演练计划,并采用公司管制文形式各部门。
4、公司应急演练记录,应现场拍摄演练过程照片,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求一周内在公司各分厂公告宣传栏上进行文宣,促进各部门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全面认知。
十、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
1、事故现场的保护
(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安全保卫组负责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
2、生产技术部负责事故调查。
3、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4、资料调查
生产技术部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4.1特种设备的生产档案资料。特种设备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特种设备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4.2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4.3安全责任制、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4.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5、现场调查
5.1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5.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调查。
5.3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5.4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5.5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篇3
1.1现场安全监督应具备的条件
(1)现场安全员熟悉人员、设备及作业流程。
(2)具备通讯工具(手机、报话机等)及有关通讯录。
(3)配置安全帽、防冻(滑)靴、登山杖等个人防护用品。备有安全监察设备(相机等),急救箱及药品,应急照明器具,充足的保暖设施及食物。
1.2安全监督处置程序
(1)指挥中心成立安全监督组,明确安全巡查组、现场安全员,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
(2)明确安全监督方案。明确与巡线组联系的安监人员,使二者保持信息畅通。抢修组在每个抢修作业点设置安全员,实施旁站监督,与抢险作业人员同进同出。安全巡查组实施网格化监督,巡查复杂、重点作业面。
(3)明确现场安全抢险要点及注意事项。
(4)《安全巡视、抢险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要求组织开展安全教育。
(5)根据具体情况携带安全、劳保、急救物品,现场安全员、安全巡查人员按照安排开展现场安全监督。
(6)监督方案落实,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及时消除隐患,制止违章和不符合规范的工艺。
(7)现场立即汇报安全事件,当日及时反馈安全监督信息。
(8)通报安全事故(事件)、违章信息,形成安全监督意见并督促落实。
(9)监督整改措施在各相关施工作业面的落实情况。
1.3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项处置措施
(1)协助迅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及灾害程度,并设立危险警戒区域,严禁与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进入。
(2)现场负责人发现有人员受伤或施救困难时,及时拨打120、110、122等报警电话,详细说明事发地点、灾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现场安全员即时将汇报信息上报给指挥中心安全监督组负责人。汇报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设备损坏的初步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报告后,若事故出现新情况,应当及时补报。
(4)发现方案、措施不落实,安全履责不到位,隐患、违章及工艺不规范等不符合项,应立即指正,并监督落实整改措施。
(5)发现工作班成员违章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发现负责人违章向安全巡查组联系人汇报。
(6)安全风险较大时,可依据实际情况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紧急措施并要求人员撤离。
(7)整改措施未落实或现场安全风险较大时,应汇报现场总指挥,由现场总指挥决定是否临时中断工作,经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复工作。
(8)对违章且拒不改正的工作人员应立即终止其工作。
2现场交通管理的主要做法与要点
在抗冰抢险期间,现场车辆的行车环境较为恶劣,通常会出现道路湿滑、结冰难行等困难,加之抢险车辆往来频繁,尤其需要注意安全。因此,需确定专人来承担抢修期间重点交通线路的现场交通指挥和安全保障工作。与此同时,现场指挥人员还需克服山间路线长、危险地段多、抢修时间紧、人员配备少、工作时间长、吃住条件差和天气寒冷、睡眠不足等困难,合理调度上山下山车辆,安全高效地开展车辆指挥协调工作,才能为抢修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2.1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手提电脑(用于车辆GPS定位)、对讲机等通讯工具及有关通讯录。
(2)具备应急照明器具、急救箱及药品、必要的干粮或食物等。
(3)具备安全帽、登山鞋、登山杖、防雨(保暖)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4)具备必要的麻袋、草包、石子等防滑材料。
(5)具备夜间闪光警示灯、反光警示围栏、彩旗、哨子等警示用品。
(6)具备“交通指挥”和“安全监督”字样的红袖标。
2.2现场交通管理要点
(1)应急响应机制启动后,可立即组织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赶赴抢修现场,随后根据实际需要分批增援、换班。迅速组建车辆指挥机构,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并协调抢修所在地的交警部门,制订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实施抢修现场交通统一管理。
(2)迅速组织人员勘查现场道路情况,确定交通管控路段是否要实行单向行驶或按时分批通行。设立两端往返点,查明中间危险地段、泥泞地段、特殊方式行驶地段等位置,确定中间协管位置及人员配置。
(3)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道路要口、危险地段、泥泞地段设专人把守,使每个点都有专人监护、24小时轮流值班,提醒并指导驾驶员安全行车、协助打滑车辆通过泥泞地段。严格控制车辆进出,要求所有车辆必须服从指挥,对违反规定或不听从指挥的驾驶员,应立即予以制止;对已造成交通拥堵等后果的车辆,必要时可强行拖离,并利用各种渠道予以通报批评。如有需要可设置车辆单行路段,以避免车辆拥堵。如出现不同单位车队交叉通行且道路狭窄的情况,则应实施上下山单向通行措施,以提高通行效率。要注意加强交通体系的统一协调,配置对讲机,以便于信息沟通。
(4)有效落实危险点防范措施。现场泥泞路段需及时进行处理,以加快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如在泥泞路段铺设草垫、碎石,以防止车辆打滑;在狭窄、急转等危险路段设置彩旗,予以警示;夜间则在危险路段设置反光警示围栏、道路指引牌、警示灯等,以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
(5)现场负责人发现有人员受伤或交通事故等情况自己又没法处理时,应及时拨打120、110、122等报警电话,详细说明事发地点、灾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以上举措在宁波地区抗冰抢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各方努力和配合,现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未发生拥堵现象和交通安全事件,有力地保证了施工人员、物资和工器具的及时、安全输送。
3抗冰抢险后的一些工作建议
3.1对已修复线路安排全面检查
开展登杆巡查,检查设备本体及通道遗留缺陷,重点关注杆塔螺丝紧固、导线压接、导线打绕及灯笼现象、附件销钉等情况,实施测温,关注压接质量,保留图像资料。尽早结合技改、大修工作安排改造或停电检修。
3.2开展覆冰断线专项分析,提高抗冰灾应急能力
(1)专题分析线路覆冰断线、倒塔、冰闪、地线覆冰闪络,逐条确定整改措施。
(2)进一步研究覆冰成因,排查类似风险线路,安装完善覆冰检测等监测装置,结合运行经验,提供设计及施工建议。研究无信号区域光缆接入与信号衰减的矛盾,提高监测装置的安装选择性及使用可靠性。
(3)在重点区段开展杆塔覆冰后不平衡张力计算,确定技改措施或建议,核定不平衡张力条件下的登杆条件。
(4)研究在断线情况下,为防止事故扩大,防倒塔拉线设置的基本原则及危塔放倒的可行方案。
3.3结合应急基干队伍建设,补充应急装备
(1)综合考虑各种应急状况下应急装备的补充和完善,明确仓库及管理要求,尤其是应急基干队伍的单兵装备,应尽早结合抗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配置。
(2)配备3G视频装置,满足反违章稽查及应急管理需求。
(3)完善车辆应急装备,按需要补充防滑链、照明、步话机、视频监控等装备。
(4)补充完善覆冰登杆防坠装置,如登杆防坠双钩、绳索式速差防坠器、普通速差防坠器等。对于部分电源不够充分的设备(含手机),补充移动充电设备、车载逆变器配充电头。
(5)考虑对应急基干人员、特巡人员配备GPS定位系统及海事卫星电话,以掌握人员的具置信息,及时进行通信联络。
3.4提高应急科技贮备及能力
开展输电线路防覆冰专题研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或参与地线震动除冰技术、移动式除冰装备、现场影视传输系统、透雾影像设备等先进课题的研究或技术应用。
3.5提高车队应急处置水平
篇4
【关键词】电力应急管理;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引言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电力系统的灾难也是全世界内很经常发生的。在我国,台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重视电力系统重大灾害,对各类灾害的分类实施,发现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运行的电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使得电力应急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电力应急管理对社会的稳定、电力部门的管理技术和居民的便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1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电力在今天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电力的依赖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对于城市来说,一旦出现大停电,它会失去动力而瘫痪,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想解决好突发电力事件,必须提高电力应急管理能力,消除障碍,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有利于提升电力部门的管理技术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动力源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电力应急管理是一项技术活,考验电力部门的能力。在电力部门应急电源的过程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改进电力应急管理技术本身,以便更好地处理和预测电力突发事件,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3有利于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电力事故最直接的影响是居民,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部门应对应急电源的能力,提高电力应急管理能力,全力保障居民用电安全,这是提高电力应急管理的最终目标。
2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的电力急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系统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急救管理能力。(1)对电力应急管理的认识不足。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的同时,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单位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应急管理系统完善建设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但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然而,一些单位的工作不够深入,特别是农村电力单位。工龄长的员工思想力量相对落后,就是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根据工作经验永远以自身的为主要根本;员工应对急救力量没有足够的经验,对基础知识的缺乏和电力设备;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居民没有足够的应对力,这将增加电力应急管理的负担。(2)应急预案不合实际。由于部分电力单位的认识不到位,在制定应急预案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充分调查,造成方案脱离实际,对于后续的实施非常不利。这主要体现在:①应急预案不切实际,纸上谈兵问题严重;②预警方案灵活性不足,只预防了某一种可能性,并没有广泛的可操作性;③不进行演练,预警方案的可行性不明确。(3)预警速度缓慢。预警系统的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电力恢复的程度。然而,现阶段我国预警系统仍然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健全的电力系统预警装置。特别是在山区更困难的条件下,一个预警设备严重缺乏,很难快速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缺少监控设备,监控设备因事故缺乏很难第一时间发现,才发现造成对居民生活严重的影响,从而大大延长时间来进行修复;通信设备还不是很完善,事故指挥缺乏通信设备是非常不利的。(4)应急系统不完整。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置体系,应对电力突发事件,协调各单位和各地区的工作,但现阶段,电力机组的理念还不成熟,使很多人暴露出来。预警意识薄弱,往往是灾害发生后开始进行修复工作,相应的预防工作的不足;监测人员不在电力设备检测做得不仔细,导致疏忽,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整体功率急救管理能力我国不是很强的缺乏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5)应急物资管理力度不足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资源储备是电力应急管理的保障和保障。然而,电力应急管理缺乏,应急救援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维修物资储备结构不合理,应急资源极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应急能力的增强能力。同时,我国公共财政应急保障储备资金不足,存在资金补偿范围单一、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使得我国在应急管理硬件上的经费资金投入较少,由电力急救管理技术水平造成的影响低,应急管理有序开展工作。此外,我国还没有完善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应急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资源供应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电力应急管理的改进建议
3.1重视电力突发事故预警机制建设
对事故的处理应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开展电力事故预防工作,根据电力突发时间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计划。2008年广西桂林的冰灾、2014年的超强台风“威马逊”,对电网的影响最为严重,雄壮的铁塔、耸立的电杆在它们面前不堪一击,所到之处一片狼籍……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以党员为先锋的突击队,奋战在抢修的一线,2008年桂林的冰灾,广西电网的兄弟单位都去支援桂林,自带抢修装备,为早一天复电的目标而奋斗,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兄弟情怀,那一年,回来的同事手脚都长满了冻疮;2014年的超强台风“威马逊”,对海南、北海、防城港的电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7月19日00时,肆虐的台风开始横扫,“威马逊”强台风所到之处满目苍夷,我所在的防城供电公司电网也受到严重摧残,“威马逊”台风造成防城辖区电网累计35kV线路累计跳闸13条,10kV线路累计跳闸50条。受停运变电站累计10座,停运台区612个,影响57600户。灾情告急、电网告急、群众告急!为尽快抢修复电,防城供电公司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组织了本单位人员8支抢修队伍共155人进行复电抢修,台风过后的第二天,得到了其他兄弟单位的抢修支援,为抢修复电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人员保障,在19日下午3时40分,经过全力抢修,该公司35kV线路全部恢复送电,打响了抢修快通电第一仗。在得知海南电网遭受到重创的消息,广西电网公司还调派了精兵强将去支援海南电网公司……。这其中,应急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的调配,为突发的应急电力事故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做到“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在台风来临前,从接到气象部门的台风预报,应急指挥中心就依据台风的级别研判启动应急预警的级别,按照应急预警的工作要求做好电力设备的防护工作,在台风来临后,密切关注台风的走势及汇总调度、营销、设备、安监部门上报的灾情数据,根据灾情,提前安排好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的调配,在台风过后,抓紧抢修,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电力预警是电力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和基础工作。只有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电力安全运输。全国各地电力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频繁的电力事故预警工作。
3.2加强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些地处边远山区的供电部门不能够正确认识到电力突发事件的严重后果,相关人员无法了解电力急救管理的深刻内涵,没有责任感,没有将国家利益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员工培训的力量,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公共安全和责任意识,利用高新技术应对电力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应急方案应包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调度指挥、急救任务,预警方法,电子的准备和培训评估体系,并提供人员,技术,如电源管理支持急救设施,协调不同部门积极开展电力急救管理。
3.3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在应对电力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城镇和小电力部门缺乏或没有一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没有应急方案,总是将工作集中在救援后,而不是排除事故的根源。对此,应急指挥中心应当建立多级相联的应急指挥平台,确保急救通讯设施完备,建立一个对于突发事件,信息共享的严格控制,实时通信和交流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做好多部门应急工作的协调。近年来,在整个南方电网,应急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从网公司到各个供电局,都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的下达更加准确,信息的上报更加快捷,数据处理更加强大,为应急处置及抢修复电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3.4国家从资金上支持电力应急管理
供电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多种设备和器材,应急通讯和预警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应该对此给扑必要的支持,确保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应拨付资金加强基础供电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换代,减少电力突发事件。每年各单位都要梳理上报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及所在地大型机械的情况等信息,并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大型机械的调配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4总结
电力应急管理需要电力职工从理论上理解其意义,具备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责任感。电力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电力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指挥中心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以最短的时间处置电力突发事件,真正发按电力管理的作用。做好电力应急管理对保证我国的电力安全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峰,沈沉,陈颖.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电网应急管理[J].供用电,2011(1).
[2]吴发旺.电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博弈[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3).
[3]李小峰.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科技研究,2014(03):23~24.
篇5
一、 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应急办公室:
以上岗位人员变动后,新补到岗人员履行相应职责。
二、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
组织制定并实施项目部的突发危机事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预案工作的日常管理。
1.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设置
突发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即在项目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基础上自动生成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全权负责应急援救工作,事故项目领导参加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设在生产管理部电话:
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职责: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全面负责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组织、协调、控制应急处置的全过程。
应急指挥部下设三个应急小组:
(1)现场指挥小组
组长、副组长;由应急总指挥临时指派
成员:现场生产、技术、安全等管理人员。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工作,组织对现场应急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的总体指挥、运作、收尾、总结等工作。负责向应急处置指挥部及时汇报现场信息,制定现场抢险方案,报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具有现场临时处置权力。
(2)应急协调小组
组长、副组长:由应急总指挥临时指派
成员:由现场其他管理人员和出险机组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调动项目部内外部资源,实施应急过程的总体协调工作。具体负责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处理,抢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组织应急处置物资、装备、抢险队伍、消防、医疗、后勤保障等及时到位,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络,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汇报情况。
(3)状态控制小组
组长:出险主要负责人
成员:项目技术、安全、消防、保卫等相关专业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突发危机事件的前期状态控制工作,在第一时间对应急现场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应急协调小组汇报现场状况,在现场指挥小组赶赴现场后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 项目部各部门、机组、队实施应急处置时的主要职责
(1)生产管理部:负责应急预案处置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工作;负责提供应急处理时所需相关的技术建议和事故险情处理方案的设计和技术指导;负责应急物资的组织、储备及管理工作;调动项目部内部资源,负责应急过程中应急物资的供应及保障;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负责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汇报情况,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理工作;组织事故调查,参与事故处理;
(2)质量技术安全部:负责组织应急现场及周围区域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环境污染调查和处理;参与应急预案处理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工作;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工作;负责指导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各类安全管理、监护监控,应急物资监督管理;组织事故调查,参与事故处理。
3.综合保障部:负责向地方政府、上级汇报和向相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收集有关资料。
4.HSE安全:负责应急处理中消防队伍、器材、设施管理;负责组织应急现场的警戒、设置警戒线、灭火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人员疏散、治安保卫、道路管制及车辆指挥工作;负责消防物资及消防队伍的调动;负责组织火灾、爆炸、化学危险品、放射物品等事故调查,与地方公安部门协调处理事故。组织安排参与抢险处置工作。
5.物资供应:负责应急物资的组织、储备及管理工作;负责应急过程中应急物资的供应及保障。
6.后勤:负责重大群伤群亡、中毒、突发疫情处理方案的制定,组织医疗卫生力量现场控制事态的扩大及蔓延,组织、协调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受伤人员的就近抢救,收集、汇报伤员救治情况。
凡属业务合并的部门和岗位,其职责随业务转移到新的部门和岗位。
三、 事故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事故险情由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由组长签发启动令(组长不在时,按照职能替代原则执行)。
2.事故险情报警程序:
发生突发危机事件后,第一发现人应按照以下程序报警:
(1)项目现场人员第一时间报警程序:
涉及三级以上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中毒、群伤群死事件报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外部报警电话:110、119、120
(2)项目现场人员第二时间报警程序:本项目现场负责人。
(3)项目部第一时间汇报程序: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
⑷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签署《应急状态启动令》(见附件1)后,四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应急处置指挥部通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向指挥部集中。
四、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特种设备事故的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五、应急响应
《应急状态启动令》签署后,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指挥、险情应急协调、险情应急状态控制等三个小组。险情应急协调小组立即通知各应急部门、项目进入应急状态,并按照掌握的现场资料制定应急组织方案报请应急处置指挥部批准,协调各类应急资源赶赴现场,通知出险相邻单位做好应急援救准备。
应急状态启动后,现场指挥小组立即出发赶赴现场,期间因路途通讯障碍,由应急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指挥。
现场指挥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分为三个组开展工作:
险情控制组:由现场指挥小组组长任组长,状态控制小组并入险情控制组,组织开展险情控制工作。负责危险区无关人员撤离、伤员抢救、警戒线设立、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上报和实施,组织实施控制方案,组织应急抢险处置行动,采取应急措施,并防止处置过程中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负责险情排除后的应急现场清理;并负责向指挥部汇报现场处置进展情况。 险情处置组:由现场指挥小组组长指定组长,与相关部门和出险项目组成险情处置组,在险情控制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险情处置组应从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抢险突击队等六个方面组织现场处置。
后勤保障组:由现场指挥小组组长指定组长,与相关部门和出险项目行政主管领导组成后勤保障组,在险情控制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物资调动和外协单位的紧急情况介绍、请求(要求)以及现场引导、受难者安置、生产及生活恢复等工作。
各应急小组要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协调小组安排任务的进展状况。
第八条 险情发生后,应急协调小组有权调动项目的所有人员、物资。
第九条 《应急状态启动令》后,进入四级应急状态,各应急小组要立即检查本项目资源状况,以备项目应急处置紧急调用。全体干部、职工都有义务为抢险处置献计献策、提供帮助。
第十条 灾害险情得到控制,险情区人员生命和财产脱离危险,危害完全解除,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由应急总指挥签署《应急状态解除令》(见附件2),下达四级事故险情应急解除命令。
第十一条 项目事故险情应急处置预案
项目事故险情预案启动后,可以请求局、公司、项目部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技术专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参与现场抢险。项目部应急办公室负责与项目请求支援事项的调派与协调。
第十二条 在具体预案执行过程中,需同时启动两个或两个以上预案的,以事故(事件)的本发状态预案为主预案,其它预案可作为从预案,但必须服从主预案的统一协调。
第十三条 各部门、各机组应确保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处置、通讯方式联络等装备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小组成员电话号码改变后,必须立即报应急中心登记)。
第十四条 相关部门、项目、岗位为确保本应急援救预案的有效实施,应根据应急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
第十六条 本应急处置预案由项目部制定,审报七分公司批准并实施。
篇6
关于学校预防台风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提高学院整体防汛防台和抗风险本事,确保迅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防汛防台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台风、暴雨、雷电、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危害,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和学院财产安全,保证教学、科研和生活正常秩序,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x市防汛条例》、《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x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x市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学院所辖校区、各部门应对台风、暴雨、雷电、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
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防汛防台工作要把最大程度地保障、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消除各类次生、衍生灾害,把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
2)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原则。防汛防台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各校区、各部门防汛防台工作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同时理解本区域防汛部门的统一领导。
3)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防汛防台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认真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不断完善组织体系,遇到突发事件要结合日常防范措施,科学组织、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4)坚持"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原则。学院防汛防台领导小组要加强协调指导,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紧急情景,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到位,职责明确,正确应对,协调一致,果断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最初,将损失减小到最低。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学院防汛防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由学校后保处、办公室、学生处、经济贸易系、健康安全系、公共管理系、人文艺术系等处室系部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各项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工作,各组负责人各司其职主动应对现场防汛防台的各种情景,做好各项防御和应急工作的管理、组织、沟通、布置、处置以及指导、部署下属进行防汛防台工作。
2、应急联动机制
按照"有效控制、快速解决"的原则,学院防汛防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与市、区各有关委、办、职能部门以及各校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各校区、各部门有职责配合学院进取参与防汛防台的应对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努力做好各项防范和应急工作,完成任务,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应急措施
1、防汛防台期间根据情景随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干部值班,相关人员到场,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和代岗,密切关注通讯、广播、上级部门的电话和传真,并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传达,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坚持上下各级各类通讯畅通;
2、后保处、物业公司、绿化、食堂等部门要将所有房屋和学校环境设施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要高度关注排水防涝、高空坠物、雷击、地陷倒塌、漏电触电等情景的出现,做好排查工作,掌握学校的防汛防台状况。
3、成立防汛防台抢险队,对突发事件进行紧急抢险救助。
4、紧急情景下停止一切施工操作、户外和学校活动,关掉危房,对水电气等重要设施设备进行重点安全保护,并进行人员紧急疏散转移避险。
5、出现险情或灾难时,各部门建立半小时通报制,及时将现场防范情景和防范动态报防汛防台领导小组;防台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必要时与有关抢险部门联系,请求援助。
6、紧急做好各类物资供应工作。后保处、办公室在汛期负责采购、储备各种防汛物资和师生的生活必需品。
7、把学生安全和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不组织学生参加抢险,遇险时首先抢救人员。
8、防汛防台警报解除后,立即补充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加固设备,以备随时之需。并及时总结汛期的经验教训,提高防变本事,完善措施,改善工作。
四、防汛防台不一样时期的应急预案资料
1、四级预案
按市防汛办的`蓝色预警信号的响应要求,我院防汛防台机构和各负责人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执行市教委的四级响应提示,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值班领导和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或灾情,及时下达临时紧急处置指令,并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好防汛值班记录,检查学院各部门防汛值班到岗到位情景。
2、三级预案
按市防汛办的黄色预警信号的响应要求,我院防汛防台工作领导组成员和防汛防台抢险队全部到位。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及时向全院师生通知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雷情。同时加强值班,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组织防汛抢险队伍紧急排查、快速处置,严格执行市教委的三级响应提示,并落实好抢险物资器材和生活必需品,严阵以待。各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及时汇报汛期最新动态。
3、二级预案
按市防汛办的橙色预警信号的响应要求,当遭受暴雨袭击或有关部门紧急警报时,我院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将立即召开防汛防台紧急会议进行紧急部署、快速行动。此时把防汛防台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将按防汛指挥网络构成指挥体系,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则按各自的职责进入工作岗位,高度戒备。严格执行市教委的二级响应提示,加强24小时值班,加强对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的看护防范,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助。强调"一个声音,统一行动".
4、一级预案
按市防汛办的红色(最高)预警信号的响应要求,遇特大暴风雨和突发性灾害天气时,学院将严格执行市教委的一级响应提示,一级战备,主要领导进入指挥岗位,全力投入抢险工作,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到排水畅通;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学院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景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监督有关人员紧急到位、到岗,确保学院排涝设施全过程、满负荷运转,必要时及时组织足够的临时排涝设施进行强排。并在任何情景下,以保护生命作为第一原则。当遇到暴风雨袭击发生险情时,学院将及时把师生疏散转移到安全地点,并紧急报告上级部门。如发生灾情,将根据情景,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救灾工作。
五、后期处置
汛期过后,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抢险物资补充工作。根据物资消耗情景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并整理整顿剩余物资,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
2、环境整治和损毁设施修复。结合常规维护维修工作,对在汛期中损毁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查、整治和维修,尽快修复。
3、保险工作。及时处理各类保险事务,鼓励和增加新的保险。
4、防汛防台经验总结工作。全面分析、评估和总结汛期的各项防范和应急工作,改善措施,提高防抢本事,成文上报,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5、培训和演练工作。进取组织参加各级防汛专业培训,定期举行各类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本事,改善应急响应,加强队伍建设。
6、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对汛期内各种工作的信息如实上报,同时向全院通报防汛防台工作情景。
关于学校预防台风的应急预案
一、防台救灾工作指导思想:
我校防台救灾工作,在鹿城区教育局统一领导下,以减轻国家财产损失和师生生命安全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本着预防为主、救助为辅的防台工作原则,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防台风应急预案。
二、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学校防台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组员:x
成员:全体教师
三、防汛重点:
1.教学楼、功能室、食堂、体育馆等建筑。
2.保证学校及周边的排水畅通。
3.加强台风、暴风雨、雷雨期间学生上、放学时的交通疏导。
4.提高师生对突发性天气变化(暴风雨、雷雨、雷电等)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台风前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通过各种宣传工具,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防汛抗灾抢险的重要意义。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和“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的观点,时刻准备,严阵以待。
2.组织准备:建立防台检查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做好台风前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要提出处理意见。高度重视防台救灾工作,加强防台值班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防台措施,保证通讯畅通,并建立监督机制。
3.工作准备:加强对各类防洪、防汛、防风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高度重视台风期间学校安全工作,认真排查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4.物资准备:根据可能发生的险情抢险要求,事先准备好抢险物资和器材,以备急用。加强对重点防台部位的检查监督,在台风期间必须要有足够的排险抢修力量,有效的预防防汛突发事件。
五、防台救灾应急反应:
1.学校接到上级政府做好紧急防台准备后,或根据台风情况即将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学校防台救灾系统,布置防灾工作,全面进入紧急状态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2.根据本校防台救灾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应急反应工作预案,按照防台救灾机构设定,开展本校防台救灾工作,并开展救援抢险行动。
3.台风来临的整个时段,由各校区校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在校值班,值班人员与值班领导应及时到位,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各校区校长及相关领导报告。
4.加强值班巡视,凡遇暴雨、久雨都必须密切关注学校周边地区,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师生的撤离。
5.加强台风期间学生上、放学时的交通疏导;确保学校及周边排水畅通。
6.对各建筑物如发现险情立即封闭停止使用,及时转移师生到安全住处,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7.在醒目处贴示安全警示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8.准备教室,用来安置周边地区的遇灾人员。
篇7
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1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实际,于20__年3月16日上午开展了抗洪救灾应急演练,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
此次演练由镇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镇应急抢险队伍、大青山村、派出所、卫生院等4个单位参加演练,整个演练分为:灾情报告、召开灾情分析会,下达命令、现场救援、群众安置、救援结束等五个过程,演练历时2个半小时,涉及人员75人。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本次抗洪救灾演练,做了充分的准备,专门制定了《__镇20__年抗洪救灾演练实施方案》,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组织部署。成立了防汛救灾指挥部、预警组、抢险组、保卫组、通讯保障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组、医疗卫生组等7个小组,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为使此次演练顺利进行,镇财政专门划拨了专项演练经费,在现场救援器材、后勤补给等方面,准备齐全,资源充备,为本次应急预案的演练,真正做到了保障有力。准备的装备器材主要有:潜水泵1台、排水管100米、铁丝1捆、编织袋100条、铁锹20把、手电30把、救生衣40件、民用船1艘等。
二、演练情况
演练于上午9时正式开始,由大青山村某村民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灾情,接到灾情报告后镇防汛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同时,集结镇民兵应急分队(40人),各工作组及相关车队在镇政府大院内集合待命,指挥部下达命令后,各小组立即赶扑现场展开救援,在救援现场,每位参演人员完全按照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挥进行。
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参演人员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怎么做,如何封堵决口、打桩固堤,如何撤离群众、抢救物资等都秩序井然。上午10时50分,安置好全部受灾群众,发放完应急食物后,清理现场,11时20分演练总指挥、镇长黄思甜同志宣布演练结束。
三、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此次演练中,全体参演人员积极参与,相互协调配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有序进行、安全撤离,做到人心不慌乱,实现了无任何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我镇应急队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群众应急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深干部责任感,提升了应急响应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反映在:
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科学施训的演练理念。这次演练贯彻实施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应急处置原则,参演人员齐全,场景逼真,对促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现了预定目的。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证可靠;三是过程公开透明。
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所有人员的忧患意识,普及了处置灾害中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重大突发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从总体上看此次演练是比较成功的,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演练,我们的预案在具体细节上还不够明确细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未能完全发挥指导作用;
二是群众意识还有待加强,在演练时,部分参演群众未按照预案设定的情况实施,在指挥长发号指令的时候很茫然,自我保护意识也还不强;
三是部分参演人员对预案不熟悉,在演练过程中一些参演人员对个人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不清楚,秩序紊乱。
四、下步打算
通过此次演练,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干部的责任心,下一步我们将:
1.加大值班力度,防范于未然;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自救能力;
3.加强应急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4.保障应急物质经费,确保应急物资充沛,为突发事件提供物资保障。
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220__年7月16日至20:30至7月17日凌晨3:00,__镇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mm,__街区积水达1.5米,河流、塘堰、稻田一片。全镇3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全部溢洪告急,松立矿业尾矿坝出现严重险情。全镇遭受巨大损失,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4400万元以上。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洪救灾。镇党委书记、镇长黎争光,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秦水平等领导亲临现场,日夜座阵指挥,镇国家干部组成7个抗洪小分队,分赴全镇39个村,全力抗洪抢险。
一、全镇主要受灾情况
__镇地处广水市西部,与先觉庙水库接壤,总人口7.2人,耕地面积45166亩,其中水田36661亩,旱地9505亩,小(一)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9座,大小机电泵站32座,塘堰4725口,河坝 83处。
(一)农业损失:全镇39个村的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受损面积14000多亩。其中水稻水打沙压,冲毁、绝收面积达8200余亩,棉花达3000余亩,芝麻、花生、玉米等2800余亩;冲倒猪舍72间,养鸡大棚1个,死亡牲猪121头,小鸡2000只,耕牛2头,淹没玉米饲料11吨,围垦冲断7处;处毁树苗7亩,农业经济损失达3510万元。
(二)基础设施损失:道路塌方,冲毁达58公里,其中通村水泥公路24.4公里。嵩山寺围墙倒塌、邓畈河堤漫水达2米高,造成__镇至松立矿业道路中断4个小时;损坏人行桥11个;冲毁河坝25处、塘堰386处;淹没机电泵站房7处;渠道溃口20余处;经济损失达516万余元。
(三)企业与民房损失;松立矿业抽水一级泵站淹没,200专变及160电机被毁,泵屋、配电房被冲,损失达50余万元,农户倒塌房屋363间,__街沿河住房全部进水,大部分商铺被淹,__中百仓储一楼全部被淹,经济损失达362万余元。
二、抗洪救灾工作情况
(一)沉着应对。面对灾情,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及时启动防讯救灾预案。2011年7月17日凌晨1:00,接到抗洪警报后,镇党委书记、镇长黎争光同志,连夜率人赶到发生险情的松立矿业,查看尾矿坝状况,并及时通知全镇干部,迅速组织抢险。当夜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投入编织袋4000余只,编织布10600立方米,出动力型机械16台,控土石方2万多方,对松立矿业尾坝进行抢险。投入编织袋1240条、编织布2026立方米对五一村回龙寺水库坝埂脱坡进行抢险,投入编织袋2160条、编织布3560立方米对马安大凉水沟水库进行抢险,经过干部一夜的奋战,松立矿业尾坝、回龙寺水库、大凉水沟水库险情排除,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面对与此同时,当日夜晚嵩山寺倒塌的围墙,造成的交通堵塞得以清理畅通。
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3市水务局、防汛指挥部关于认真搞好防汛防洪的通知下达后,我镇的防汛防洪工作在市水务局、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半年多来艰苦不懈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防汛防洪工作的各项任务。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通知下达后,我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将此事列入议事日程,并成立了_镇防汛防洪领导小组指挥部,由镇长亲自担任组长,对防汛防洪工作统筹安排,领导小组成员还包括防洪防汛工作的分管领导、水利站长等骨干。领导小组的建立,为开展防汛防洪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宣传为充分做好防洪防汛工作,我们非常注重提高全镇干部和群众的防洪防汛意识。通知下发以来,我们就加强了宣传《防洪法》的力度,从学好法、宣传好法、落实好法等几个方面来抓好《防洪法》的贯彻落实,加强防洪防汛宣传教育,把法律规范转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了全民的依法防洪意识,有力地推进了依法防洪、依法治水工作。
三、安全检查防汛防洪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迅速研究部署,成立了一支专门的队伍,负责全镇的安全检查。在市级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主要开展了对防洪排站,以及各厂、各村的危险房屋的全面检查活动,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在问题解决在洪涝灾害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物资落实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抓好物资储备。通知下发以后,我们迅速对全镇的防汛物料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点,对不足的部分及时补上,损坏变质的尽早更换。
五、河道检查我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防汛检查队伍,对全镇的河道逐条过堂,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水花生影响水流畅通,都明确责任单位,限期处理,及时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对解决难度较大但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问题,采取了临时保安措施。通过对全镇中小河流的全面整治活动,河流得到了畅通,为引洪泄洪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4近日来,我县出现了连续普降暴雨天气,周边乡镇发生了不同程度灾情,我镇也受到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镇党委政府启动了《平江镇防汛抗洪减灾救灾应急工作方案》,周密部署,认真开展防汛抗洪减灾救灾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指挥体系。为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镇长刘福广同志任组长;副镇长杨建刚、石仕玺同志任副组长;镇安监站、水利站、民政办、农服中心、国土所、道交办、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及各村委、安监员、地质灾害监测员为成员的平江镇防汛抗洪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利站。各村、各部门、学校、企业也相应成立了工作小组,负责汛期安全监测、研判、排查治理、调度、督查、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启动三级联动机制。以村寨、小组为单位,明确各组组长、鸣锣喊寨人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每天向村级报告情况,各村每天16时向镇值班室报告汛情、灾害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遇突发紧急情况及时上报。镇值班人员每天定时作好信息报送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应急值守。入汛以来,我镇每天明确带班领导(正科级)1人、值班领导(班子成员副科)1人、值班人员2人、值班驾驶员1人作好汛期应急值守工作。特别是6月11日以来,全体干部职工均驻岗值班,作好应急准备。
(二)明确观测排点。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观测排查责任。安监站张斌同志负责收集灾情信息,建立灾情台帐,每天汇总上报;水利站江正一同志负责开展水电站、水库、临水村寨的险情排查,重点监测乌懂水库、高鸟桥电站、山王库电站、溪口电站、平江电站、德腊寨、当鸠寨和当鸠牛打坪寨等;道交办潘辉亮同志负责开展道路水毁排查,重点监测平三公路德腊八角塘路段、308省道半岗路段、怀来高鸟桥电站库区路段、平江至田榜通村公路等;国土所杨成栋同志负责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监测中坝、亚聋、计洞、水溪寨、台子、固郎、田榜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寨。农服中心赵福润同志负责开展农田、水利沟渠水毁情况排查工作。
(三)认真开展排查治理工作。分两个工作组:一组由杨建刚副镇长带队开展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通过排查,巴鲁村、加会村水溪寨、归利村大寨、当鸠村、高鸟村等村部分农户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特别是加会村谭启加农户的屋基严重受损,已组织农户撤离受损房屋。另一组由石仕玺副镇长带队开展道路交通和水电站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通过排查,辖区内水电站、水库运行良好,落实值班人员和度汛措施,及时控制汛限水位;辖区内省道、县道及通村公路水毁较严重,其中:平三公路德腊八角塘处500米内出现三处大坍方,已联系县公路局落实进行清方;308省道121公里处出现近30米长的路基下沉,已联系县养护段进行抢修;308省道124公里附近出现大坍方,已落实清方;平江至田榜通村公路出现7处路基下沉3处坍方,已联系县交通局和施工单位组织抢修。
(四)认真作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因汛情损坏农田亩、房屋栋,无人员伤亡。
(五)强化应急抢险救援训练和演练。为强化应急抢险救援能力,6月13日,我乡组织10名干部群众参加县防办举办的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培训,并现场学习冲锋舟驾驶救援技能。6月14日上午,组织全体干部、村干、平江村应急分队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应急演练,模拟汛情引发洪涝、地质灾害后的应急救援场景,检验应急分队和基干民兵的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掌握和完善应急预案流程,发挥预案的预防、应急功能。
(六)作好应急物资保障。一是补配救生衣、雨衣、雨鞋、抛绳、电筒、发电机、棉衣棉被、大米、食油等救援物资,统一存放,明确专人管理。二是政府公务用车、卫生院120车和派出所警车随时作好应急准备,并调用单位职工私车、农机联组运输车8辆作为应急救援机动车辆。
(七)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对房屋受损的农户引导进行维修和重建,如:加会村谭启加户因屋基受损严重需择址重建,已协调落实宅基地,并整合危房改造资金补助重建。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截至目前,我镇所受灾情主要表现在房屋局部受损、农田水毁断收或绝收和公路水毁三个方面,其中:公路水毁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平三公路八角塘路段又为临水库路段,是我镇的两个村及三江乡的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出行。
2、群众的自我防汛减灾意识较差。
如:高坎的木房如果在瓦檐加上接水槽,可以减少屋檐水冲击屋坎的压力,有效防止屋基下沉的发生。再如:开山建房的屋后坎太陡,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易造成上坎坍方损毁房屋。
3、德腊寨位于梯级电站的水库淹没区内,上游不到1公里有山王庙电站,再上游约5公里有溪口电站,下游1.5公里有平江电站,存在极大的洪涝灾害隐患。
若上游的任何一个电站出现垮塌,德腊寨将受到灭顶之灾。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坚持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信息畅通。
2、加强观测、排查、治理工作,适时关注天气预报,作好雨情和地质监测,加强电站水库、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的排查,小隐患及时排除,大隐患及时会商治理,对不能治理的问题及时上报。
3、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制度,充分发挥应急联动作用,调动各种资源、力量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4、建议将德腊寨纳入整寨生态移民搬迁规划。
防汛抗洪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镇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应急值守,强化险情观测研判,完善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努力消除隐患,有效防止灾害,促进人民群众安全稳定发展,早日实现同步小康。
洪灾抗洪工作总结2021最新5随着20_年一号台风“_”影响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以及平阳县抗台防汛指挥部降低预警级别,墨城社区“尼伯特”抗台防汛工作结束,截止7月_号6点,辖区内一切正常,虽然9号晚上曾经短时出现过墨城溪西山闸门至校前路段出现洪水轻度漫出河堤情况,但在前期拆除小矮桥疏浚行洪通道的有力措施下,有效避免了往年漫出河堤1至2米的大险情,将百姓的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现将此次抗台防汛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为应对今年一号台风,曾经一度加强为超强台风的“_”,墨城社区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取消一切其他活动,召回所有工作人员,于7月7日上午9点召开“_”抗台防汛专题部署会,传达了上级政府抗台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细致划分了工作小组,分为指挥组、各村巡逻组、处置组、宣传组、后勤组,覆盖墨城全部辖区,完成了社区层面的组织架构;同时,通过驻村干部与村居对接,激活抗台防汛网格化功能,动员网格员参与,拓宽了抗台防汛战线。
部署会后,各工作人员马上投入工作,巡逻组到五个行政村巡逻,后勤组购买抗洪雨具、手电25人份,应急灯20盏,储备粮食300人份,草席毛毯各300床,并按要求每个时间节点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汇报工作进展。在7月8日晚,“尼伯特”预报登陆时间最最后几小时召开专题汇报会,了解总体情况,研究重点情况,并再次进行动员,要求大家努力战斗至警报解除。
在鳌江镇镇长金启浩亲临视察,分驻墨城社区领导党委委员陈荷叶、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林天象指导,和社区班子组成的指挥组指挥下,各小组通力合作,为及时落实各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和成功完成抗台防汛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宣传有力到位、及时疏散群众
墨城社区十分重视宣传的独特作用,因为抗台防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获得群众支持是顺利完成抗台防汛任务的重要保证。
本次宣传工作按“前后”、“左右”、“上下”三条主线进行。一是按危险性“前后”分批宣传动员,水上作业人员优先在前,陆上危险地带人员在后。接到防汛任务后,立刻疏散了墨城辖区内16艘渔船上32渔民,紧接着劝离、疏散了地址灾害点周边群众30人,根据台风发展情况陆续劝离、疏散危险地带人员20人。
二是动员左邻右舍共同宣传。社区印制了《温馨告示》150份,《温馨告示》中详细描述应对台风的各种措施,发放到村民手中,希望村民学习提高自我防范、求助技能,并鼓励识字村民帮忙到左邻右舍宣传。三是设置联络员,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联络员及时将上级防汛部门的指示传达到村民,并将社区内险情处置情况、损失报告及时上报。
篇8
【关键词】应急预案;缺陷;完善
【正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应急预案的内容尚存在缺陷,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也有待完善。
一、个案分析——2008年1月暴雪灾害天气及有关预案启动运转情况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自建国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灾害发生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传输、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7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此次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属历史罕见,也对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展应急活动。
电力方面,自2008年1月12日起,华中、华东电网多条线路跳闸,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月23日,国家电网启动了《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南方电网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抢修受损的电网设施。
通讯方面,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相关通讯部门密切关注雨雪情况及趋势,根据需要及时启动通讯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通讯畅通。至1月底,各电信、邮政运营部门已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打造抗灾通信保障线。中国移动已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通信方案;中国网通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国家邮政局要求各级邮政生产指挥调度部门24小时严密监视邮车运行情况。
气象方面,随着灾情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于1月24日组织召开国务院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安排。1月25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命令。27日上午,又上升为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区)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铁路运输方面,由于京广线南段地区地方供电中断和冰冻天气对铁路设备的影响,京广线南段部分旅客列车晚点。1月24日,铁路部门紧急启动预案,加强调度指挥,全力组织晚点列车赶点。
公路运输方面,受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的各地纷纷启动了公路春运应急预案。
民政方面,1月30日,民政部适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到灾区一线,帮助和指导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可以看到,2008年1月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在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信息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措施,维护灾区交通、治安秩序,组织恢复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开展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对暴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出做好雨雪天气交通保障、保证煤炭生产供应、加强电力需求测管等一系列通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预案联动机制要求,交通部、公安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跨区域公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电监会、铁道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铁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财政、民政部门及时下拨救灾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武警、解放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资装备,充分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通过这一个案,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用并不理想,应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临时的协调工作来保障。这就促使我们去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寻找完善应急预案的途径。
二、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截至2006年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已制定各类预案约135万多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1]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1.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
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尚不完整。在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中,有关铁路部门的应急预案共有8项:铁路防洪应急预案;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而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就明显暴露出铁路部门缺乏灾害天气应急预案这一事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预案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预见,或者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也没有将风险评估与预案的制定紧密结合。
2.预案的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而言属于“纲领性”、“宣言性”的文件。通过对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等。预案内容简单,篇幅较短,更多的是颇具原则性的语句,没有情景描述,不易操作。而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
3.缺乏合作协调。
综观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可以发现严重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以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通讯保障为例,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各方面的联络,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通讯保障显得相当重要。并且,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地震、核事故、气象灾害,通讯设备同时还会遭受破坏。关于通信保障,《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写道:“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国家核应急预案》写道:“……(2)应急响应时在事故现场的通信需要,由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组织和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保障。(3)核电厂之外的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故以及其他辐射紧急情况时,尽可能利用国家和当地已建成的通信手段进行联络。(4)应急响应通信能力不足时,根据有关方面提出的要求,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动用国家救灾通信保障系统。”可以看到,预案中的这些表述本身是非常原则的,且无法看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实践中,突发事件发生后,仍然是靠传统的会议方式商讨应对方案,这无疑会大大降低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正如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国务院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相应联动工作安排。但这种工作机制在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却没有反映。
4.预案的制定有待完善。
第一,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有待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但对于预案的制定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应急预案的制定遵循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国务院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后,省级政府的相应部门制定省一级的部门预案,之后再是市一级相应部门、基层相应部门制定预案。下级机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多数情况下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没有体现出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单位的预案制定程序,有关行政机关的编制规范或者指南一类的文件中倒是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较为简单、原则。
第二,缺乏联合制定预案。我国已有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几乎都是某一级政府或者某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少有几个关联部门联合制定预案的情况。以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例,如果电信、电力、铁路、公路、气象、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可能应急活动会开展得更有效率、更有秩序。
5.预案的修订程序欠缺。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有关应急预案的修订条件和程序,至今没有专门的规定。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原则性地规定:“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许多应急预案中仅有一句非常原则的规定。由于修订程序的欠缺,加之预案的修订工作尚未引起许多机关的重视,实践中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进行修订的情况较为少见。
三、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应急预案及其借鉴意义
英国于2004年制定了《国内紧急状态法》(Civil Contingencies Act 2004)。目前已经形成以该法为总纲,以《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和恢复》两个文件为具体指导,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结合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应急预案共有三类:总体预案(geneHc plan);专项预案(specific plan)以及单机构、多机构和多层级预案(single— agency,multi— agency and multi— level plan)。[2]美国的应急管理被分为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根据2002年《国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的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04年12月了《全国应急响应计划》(National Response Plan,NRP)。2006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Post Katr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Act of 2006)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联邦政府各部、州政府、各行政机关往往会根据单行法的规定制定针对各特殊地区或者专门事项的应急预案。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也制定了诸多的应急预案。有的州还了应急预案制定指南、地方政府示范应急预案。[3]
加拿大政府一直重视危机管理工作。加拿大《应急管理与民防法》(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avil Protection Act)于1990年生效,历经数次修改。《应急管理与民防法》中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该法要求省、市政府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规定。这些事项包括必要的设备、省或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方式。加拿大应急准备中心于2000年了《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模本。
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均是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的国家,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发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应急活动的核心,自然受到上述国家的重视。三国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其内容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预案制定程序的法定化。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均明确了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以英国为例,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危险描述;确定目的;确定任务与应对措施;搭建组织机构;确定各项义务。对于每一个步骤,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应当做什么有详细的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均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例如,在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要求各级政府负责对灾害和威胁进行评估。依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个级别。处置者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制定预案。
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尽可能详细,且符合逻辑。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对预案的目的、制定过程等内容的简单描述;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响应活动,包括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活动的开展等;灾后恢复与重建;预案的修订与演练。
第三,重视应急活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活动的主体与灵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非常重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往往包括现有机构体系中的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小组。预案中会非常明确且详细地写明各类组织机构在应急活动中的地位及其义务。此外,预案中会详细地列举应急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及其详细联系方式。例如,美国《全国应急响应计划》要求预案明确应急管理中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地方政府、部落、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市民的角色与义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的《应急预案指南》中要求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在应急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管理部门、新闻部门、军事部门、预算/行政部门等。
第四,注意合作与协调。合作主要是指各部门、各应急主体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合作既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也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活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的《应急预案指南》中明确要求预案写入各机构间的合作以保证资源的优先分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谓协调,是指预案之间的协调。一方面注意同一层级不同机构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注意不同层级政府和机构之间预案的协调。例如,英国的法律要求每个机关的总体预案应该与其他合作机关制定的预案相协调。
美国的《全国应急响应计划》要求重视联邦应急管理活动之间的协调合作、预案与其他各类预案的关系;提高不同级别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应急管理联络;促进联邦和州、地方政府以及部落之间的相互援助。
第五,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中均有关于应急预案的修订条款。这些国家均把应急预案看作是活的文件,认为由于机构重组、新的风险评估资料、新法的通过、演练的经验以及灾难的发生均可能导致应急预案的修订。法律一般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预案进行检查。例如,英国的有关规定要求每三个月就应当对预案中的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纠正,并应当阶段性地对预案进行重新审查;如果预案有修订,应当及时公布。
四、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议
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应急活动的一些缺陷会有所暴露,例如通讯不畅、应急救援物资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充足等;也可以发现尚未意识到的危险情况;还可以提高预案制定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1.改进应急预案的内容。
我国已有的突发事件预案存在的一个共通性问题即是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8条规定,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如前所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应急预案中应当有对风险的总体描述。例如,制定某一地区的总体预案时,应当对该地区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总体描述;制定部门预案时应当对部门预案所针对的某一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概括描述。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有情景描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必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充分吸取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设想出有可能发生的若干情况。第三,注意不同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部门单独完成,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因此,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体现出与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包括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政府制定的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政府部门制定的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之间的协调,以及同级部门或者单位之间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第四,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特别是应当列明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详细的联系方式。第五,详细规定预案的修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定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内容。通过演练使得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通过预案的修订使其获得时效性。
2.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
借鉴国外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笔者认为,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4]
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行政首长或其代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政府或应急机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须确定编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是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脆弱性分析要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危险事故,最容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地区或单位,以及最可能出现波动或激变的环节。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提供下列信息:受事故或灾害严重影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形、交通、风向等);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居民、职员、敏感人群——医院、学校、疗养院、托儿所);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输线路;可能的环境影响;可以标明最需要保护的地区、单位和人群。
风险评估是根据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严重的情况(顶级事件)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和环境异常的可能性,或同时发生多种紧急事故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类型(可恢复或永久的)。
应急能力评估是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与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能力评估还应注意发现应急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编制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有效的应急策略。
三是编写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参考应急资源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包括上级部门的应急预案、所在地区的总体预案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四是应急预案评审。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
五是应急预案的批准和。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批准后进行正式和备案。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的专项预案,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由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进行。部门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当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由单位领导批准,自行印发,并应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例如,某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中央驻陕企事业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全省区域内各高等学校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须按有关规定报该地震局备案;各设区市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该省地震局备案。
3.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修订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预案的制定。由于客观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只有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对应急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等问题没有再作进一步规定。
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修订预案:其一,发现了新的风险或者有情况显示一项预案已经过时。其二,从突发事件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暴露出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风险,或者表明需要更好的应急程序,或者应当将某些组织纳入预案中。其三,应急演练中获得经验教训。从应急演练中获取的经验教训与突发事件雷同。不同之处在于应急演练是人为控制的,特别设计以检验应急预案的程序,并且可以不断重复直到合理的安排产生为止。其四,组织机构及其程序、技术系统发生变动。其五,关键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应急预案或者其附则,必须不断地反映关键工作人员的变动,包括姓名、工作头衔以及联系方式。其六,有关的法律规定被修改,或者制定了新的法律规定,需要修订应急预案。
根据国外的经验,应急预案至少应当每年定期修订一次,如果在这一年中发生了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演练、组织机构变动等情况,还应当及时修订预案。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由当初制定的主体负责。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公布。
【注释】
[1]《2006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情况》,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7期。
[2]有关英国应急预案制度的内容,主要参考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2004年)、《国内紧急状态法执行规章草案》(2005年)、《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等法律和规章文件。
[3]有关美国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参考《国土安全法》(2002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的《应急预案指南》、《示范性城市预案》等资料。
篇9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秦淮区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__省安全生产条例》、《__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__区境内发生的一次死亡1-2人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含本数)的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1.4 应急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科学施救,合理避险。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统一负责指挥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专业机构,由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街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成,总指挥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人武部、区安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环保局、建设局、质监分局、药监局、财政局、民政局、发改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电信公司、供电公司、事故所在街道等。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作出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抢救决策;命令并可委托、授权其他部门、单位实施应急救援需要的所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应急信息平台;甄别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提出预警级别建议;配合街道做好善后和灾后重建工作。
2.2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安监局。办公室负责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区政府和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指令,建立专家库;负责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协调;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事故信息,及时向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负责组织事故调查,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负责制定事故应急演练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演练等。
2.3 现场指挥部
应急响应期间设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副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分析、判断事故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事故所在地按照预案开展紧急救援;与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保持不间断联络,随时报告救援情况,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援指示,涉及重大事项应先报告后处置,情况紧急时也可边处置边报告;组织、落实救援物资;开展事故现场的应急抢修和人员救护工作;撰写灾情评估报告。进入救援现场的所有救援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现场指挥部可下设前沿指挥,由安监局局长担任。
2.4 现场指挥部专业工作小组
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要求,下设若干专业工作小组,其组成及其职责分别如下:
安全警戒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主要负责事故现场道路 交通管制,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安全疏散组: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区公安分局及有关部门人员及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配合,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确保消防车、救援车及其他有关车辆能畅通进出事故现场;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居民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危险源控制组:由区消防大队牵头,区环保、安监、质监部门、应急救援专家及事故单位救援队伍配合,主要负责现场危险源的控制,防止事故的扩展;现场危险化学品性质的侦检和确定;危险化学品装载容器、管道及设施的抢险、抢修;泄漏出的危险化学品的收集和处置。
灭火救援组:由区消防大队牵头,有关专业和义务消防队伍配合,主要负责现场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现场伤员的搜救;事故现场设备容器的冷却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牵头,药监部门参加,主要负责在事故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及时抢救现场撤出的受伤人员(包括受伤抢救队员);与有关医疗单位联系抢救及现场急救药品的提供事宜。
环境监测组:由区环保局牵头,气象等有关部门参加,主要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即时监测,侦检事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危险化学品污染区域范围;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提供相关洗消药品并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洗消。
通信保障组:由电信公司牵头,相关单位参加,主要负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事故地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事故应急通信畅通,必要时,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物资供应组:由区发改局牵头,区公安分局、建设、财政、供电、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主要负责保证现场救援所需的各类生活物资和抢救物资及器材的供应;事故现场的照明;事故现场所需的物资、器材及车辆调度。
专家咨询组:由区安监局牵头,环保、质监部门和化学专家参加,主要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时给出是否有次生灾害可能的结论。
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安监和有关新闻单位组成,主要负责事故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灾情等有关信息,负责回答国内外有关灾情的询问。
善后处理组:由区民政局或街道办事处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及事故单位参加,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周围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及其他未尽事项。
综合协调组:由区安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当地街道办事处参加,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各救援小组间的联系协调;信息的传递及,事故单位与现场各职能组的联络;向现场指挥部提供相关职能组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联系电话、联系方式。
3 预警预防机制
3.1事故灾难监控与信息报告
区安监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辩识、评价、分级和督促整改。分区、街道、企业三级进行监控和监管,并定期上报隐患整改意见。如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上报当地主管部门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3.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支持系统以省安监局为一级信息网络,市安监局为二级信息网络,区安监局为三级信息网络,并充分发挥全体公民义务监督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事故应急网络。包括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实情速报系统。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全面负责,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必须按规定定期评价、及时整改、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 事故分级及
3.3.1 级别确定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预警等级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I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I级是指—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6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0人以上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20__万元以上的事故。
Ⅱ级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20~5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50~99人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事故。
Ⅲ级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10~1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20~49人的事故。
Ⅳ级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的事故。
3.3.2 确认
Ⅳ级一般由区安监局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确认,由区政府,区政府认为有必要也可提请市安监局进行确认,由市政府;Ⅲ级以上由省、市安监局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确认,由省、市政府。
4 应急响应
4.1 接警与通知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接警后,应及时记录报警人姓名、单位(部门)、联系电话;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物料、事故性质(毒物外溢、爆炸、燃烧)、危害波及范围、程度、对救援的要求;迅速发出事故通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程序调派救援队伍。
4.2 响应程序
一般(Ⅳ级)事故由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处置,较大(Ⅲ)、重大(Ⅱ)、特大(I)事故报请省、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处置。
当我区境内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本数)或一次急性中毒3人以上(含本数)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事故应急工作,及时将事故发展情况和应急工作情况报告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了解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报请区政府启动区级事故应急预案,并视事故情况上报市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救援支持。
对于跨区域、跨部门的危险化学品较大、重大、特大事故,通过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协调解决。
4.3 先期处置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无论事故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失轻重,事故发生单位都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开展自救。区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要尽快判明事故性质及危害程度,迅速调集力量,及时采 取相应处置措施控制现场事态,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4.4 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4.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4.2 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4.3 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4.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
(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4.4.5 现场工作区域划分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和事故源的位置把现场划分为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及事故可能影响区域,迅速组织各专业组实施有效应急救援。
事故中心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拌有爆炸、火灾产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专业组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消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事故波及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4.4.6 事态检测与评估
应急救援过程中,危险源控制组、环境检测组等专业组必须对事故的发展事态、现场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实时向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反馈,专家组应根据事故反馈情况,及时评估事故影响区域及伤害程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现场指挥部及应急中心。
4.4.7 人群疏散与安置
安全疏散组等应当及时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线路、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人员回迁等做出细致的安排。对已经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善后处理组要做好细致的安排。对已经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善后处理组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食品等基本生活条件。
4.4.8 医疗与卫生
医疗救护组应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检测等作好准备和安排。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行动,并及时将受伤人员合理地转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4.4.9 通讯
通信保障组应迅速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保障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单位)、新闻媒体、医疗卫生机构、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的通讯质量。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
4.4.10 警戒与治安
安全警戒组及时在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顺畅。此外,还应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等。
4.4.11 信息
事故发生后,宣传报道组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报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审核批准后,向媒体和公众统一。同时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会,准确事故信息。
4.4.12 应急结束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事故灾难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应急预案启动的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中心善后处理组会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 保险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发生后,保监机构负责督促有关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理赔,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必要时可预付理赔款。
5.3 总结评估
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中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
6 保障措施
6.1 应急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环保、医疗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本抢险救援队伍,必要时可商请武警部队参与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强化以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环保、医疗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
6.2 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交通保障,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交通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对事故现场或周边地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根据事故应急需要,及时开通水上和空中紧急运输通道,输送、疏散人员和物资;应急需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备装备。
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交通部门负责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公安部门负责道路交通管制;海事部门负责指挥其管辖水域紧急交通;相关街道协助做好紧急交通保障工作。
6.3 医疗卫生保障
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急救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援现场,对伤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运出危险区后,转入各医院抢救和治疗。
区卫生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4 治安保障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区公安部门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线,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对重要场所、目标和救灾设施加强警卫。
区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事故所在地的街道协助做好事故现场及周围治安保障工作。
6.5 物资保障
完善区级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增强区级调控能力。各街镇应根据本地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储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时所需物资。
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与其他地区建立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需要时,迅速从其他地区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区发改局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供应,区药监局负责药品的储存、供应。紧急处置工作中救灾物资的调用,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
6.6 紧急避难场所
按照“紧急撤离、就近疏散、避开危险”的要求选取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及时进行应急疏散,切实保护被疏散、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
6.7 经费保障
区、街道办事处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由财政予以保障。区应急处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项目以及用于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日常运作和保障、相关科研和成果转化、预案修订等;区财政部门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审计部门负责审查资金使用。
6.8 宣传、培训和演习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向社会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公布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电话,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速报系统;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及预防危险化学品各类事故的常用知识。
组织专家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工作;各教育培训机构应利用优势,对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人员、专业救援抢险队伍等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形势需要适时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各专业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习。
7 附则
7.1 奖励与责任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出色完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
(2)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3)及时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成绩显著的。
(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5)因事故情况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事故损失的。
(6)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7)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关部门或个人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组织实施救援或者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或者拖延、推诿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7.2 名词术语解释
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剧毒化学品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并公布。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篇10
关键词:公安消防;救援实战能力;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新形势下,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任重而道远,公安消防部门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任务。要认识到救援工作的挑战性、重要性,同时,也能不断地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组织培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业务素质,打造出一支精锐的消防救援队伍,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消防救援。
一、预编方案、依赖信息技术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最关键是要快速、及时,这是因为火灾具有危害性、迫切性、生死攸关,最理想的消防救援就是以快取胜达到预期的救援效果。当前,公安消防部门也对消防灭火救援速度做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救援工作极大地取决于救援速度和速率。所谓的“以快取胜”反复出现在消防救援责令文件系统,其意思是在纪律、有组织、有规范的前提下消防部队接到火险火灾通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出动奔赴火灾现场,从而达到以最快的速度、最规范的程序、最高的效率救援火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预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准备
科学、合理、完善的消防救援应急预案能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不同的火灾规模、危险等级、救援对象都需要不同的战略、战术、技术、方法和手段,要想从根本上达到灭火救援的目标,则有必要预先编制消防救援应急预案,以此来控制伤亡、减少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消防管理部门有必要根据消防救援的相关规程、规定、规章制度等,结合以往已经历的消防救援工作经验,针对火险等级来制定多套消防灭火救援方案,不同方案下设置不同救援队伍,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演练,救援演练要确保有组织、有纪律、有规范,同时,从救援演练中训练一支队伍的救援速度、素质、能力和水平等,只有真正地提升能力才能为救援实战做好准备。
从目前来看,一些消防部门忽视了对灭火救援预案重要性的认识,所制定的救援预案缺少针对性、先进性、实战性,而且由于更新不及时、完善不及时等导致所编定的方案不能满足实战需求,无法发挥对消防实战的指挥作用。
科学的灭火救援方案应该从火灾性质、危险等级与救援单位几大方面入手、分析并制定,然而,实际的灭火救援方案的制定却往往脱离实际,甚至存在纸上谈兵的缺陷,救援方案的执行力与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发挥方案指导功能。
针对救援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就要强化对方案的认识,加大对救援预案编制力度,根据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交通条件、救援对象,再通过调查、摸底、评估等方法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火灾、火险等级,并对应来制定救援预案,预案中应该具体包括:灭火救援责任分工、职位介绍、职责划分、危害等级、救援力量分配等。其中也要形成清晰的抢险流程:通信联系、技术设备配置与供应、抢修济源资料筹备等。
所编制的救援方案要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将人身安全置于各项工作之首,其次考虑财产安全等,要积极形成一套协调作战、高效指挥的救援方案,要根据火灾状况、火险等级等来进行实战性、规模性的演练。
2.创建机敏的救援预警系统,提高救援效率
一套健全、完善、合理的救援预警系统是高速、高效灭火救援的技术前提和系统保证。
第一,深入运用现代化科技。消防部门必须形成强烈的火灾预警意识,深入开发并引进先进的信息科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定位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结合、整合运用,最终打造出一套智能化灭火救援预警系统,依靠该系统及时发出火灾预警信号、高效地进行信息通讯传输、适时发出救援指挥命令等,该系统应该兼具火情监控、远程监督、电视会议、图像传输等多重作用、多项功能。在该系统的支持下,达到救援信息信号的紧急、高效传输。
第二,消防救援的信息化指导。在现代化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的指导下,消防部门则要坚持信息主导救援,根据探测技术、远程定位技术等来优先明确火险等级、火势、严重性等,依据科学精准的信息来指导各项救援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高速、高效、及时灭火的目的。
二、强化训练,提升救援软实力
有了科学先进的预编救援方案,有了现代化的预警救援技术,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实战能力、救援软实力等。对此,消防部门就要从救援队伍的训练、锤炼等方面做起,全面提升消防救援软实力。
1.技能训练,应用于实战
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型火灾事故,不仅危害等级高、破坏性强、社会危害度大,而且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这无疑对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组织能力、反应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对此,就需要通过日常训练、加紧强化训练等方式来塑造、培养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提高他们的软实力。
消防管理工作部门必须加大日常火灾救援训练力度,积极对实战训练进行创新、完善与发展,训练中借助高科技、信息系统等来辅助训练,提高火灾救援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例如:创建计算机网络训练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实行消防模拟演练,通过拟定真实的模拟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等来组织消防演练,以此来训练并提高消防队伍的心理素质、实战能力、技术素质等。根据模拟的消防实战演练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为消防灭火救援实战做好准备。
2.培养并提升消防人员心理素质
消防救援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挑战性,消防工作人员担负着巨大的工作任务、肩负神圣的使命,实战救援中消防队伍、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战能力、责任意识等都十分重要,消防队伍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救援工作效率和效果。对此,必须重视消防救援人员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防护意识,能够在安全理智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地应对各种困难、摆脱各种困境。
三、提高消防技术水平、培养技术人才
当前形势下,现代信息科技、网络科技、通信技术等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得益于这些先进技术、先进研究成果的利用,无论在工作效率、工程业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消防灭火救援应该已经依靠这些现代化的信息科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以科技应对险情,依靠科技力量、技术系统等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效率和效益。
1.引进并发展现代科技
现代化消防灭火救援工作要积极依赖于现代科技技术,常见的技术包括:远程监测技术、消防预警系统、现代化消防装备等。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要打好技术仗,积极利用并推广高端技术、现代科技、现代化装备,不断提升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技术水平、科技水平等,依靠现代科技来提升救援灭火工作效率、精准度,形成“科技救警、科技强警”的消防工作理念,并逐步推动从消防指挥、灭火救援、再到消防决策的信息化、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保证消防救援的科学性、合理性、精准性等,从而提高灭火救援工作水平。
2.提高救援人员技术水平
先进的现代科技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技术人员对现代科技的掌握与运用,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高端消防技术人才,通过培养、培训、组织学习、继续深造、实战演练等方式来培养一批先进的救援技术人才队伍,使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广泛而深入地利用现代科技,依托于技术力量来达到灭火救援、救灾的目的,重点要加大对一些先进、精良工具、器材等的运用,利用先进的技术人才队伍操作先进的技术与器具,再加上科学的组织、合理的调动与规划,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救援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此外,公安消防救援管理工作部门要形成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要根据以往的消防实战经验来总结出更多的消防工作方案,积极改进方案,提升消防救援工作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要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的消防科技,以此来全面提升消防工作实战经验。
结语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提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多方面考虑,既要注重硬件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运用,又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实战能力、救援软实力。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并提高救援工作队伍的实力,才能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海鹏,刘圣阳.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1(6):16-18.
- 上一篇:酒店防爆应急演练总结
- 下一篇:泄漏应急预案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