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2: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应急演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应急演练总结

篇1

【关键词】浅析预案演练注意问题

1.前言

某些企业在安全检查中发现,几个不同的基层生产单位,组织开展的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科目完全相同,都是点上几个火盆,组织部分人员用灭火器将火盆中的火熄灭,然后进行简单小结,把演练情况记录到安全活动本上“交差了事”;生产单位所处的环境不同,生产性质不同,安全防范的重点也不相同,而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的科目却完全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预案演练中图省事,满足于活动开展了,安全记录本上有内容记载了,可以通过上级检查了,是一种“为了演练而演练”的应付行为。

事实上,应急预案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科普宣教,确实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加强各部门在应急状态下的协同配合,还可以以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项目部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为维护施工安全、构建和谐工地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不同性质的单位所进行的应急预案演练的项目和侧重点也不应该是一样的。

2.应急预案演练的有关常识

2.1应急演练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2.2应急演练目的

2.2.1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2完善准备。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对应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2.3锻炼队伍。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2.2.4磨合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2.2.5科普宣教。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2.3应急演练原则

2.3.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3.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2.3.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2.3.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2.4应急演练分类

2.4.1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2.4.1.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4.1.2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2.4.2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4.2.1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4.2.2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2.4.3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2.4.3.1检验性演练。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4.3.2示范性演练。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2.4.3.3研究性演练。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2.5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准备工作

3.1风险辨识与评价

3.1.1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把在办公、采购、施工和服务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充分考虑员工及相关方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收集、整理,建立本单位的危险源台账。

3.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

3.1.2.1直接判断法,其依据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

•直接觉察到的风险等。

3.1.2.2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即LEC法)。

主要是以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的乘积来评价危险源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值:将L值最小定为0.1、最大定为10,在0.1~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具体如表1: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L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E值:将E值最小定为0.5、最大定为10,在0.5~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具体如表2: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E值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每周暴露一次

2每月暴露一次

1每年暴露几次

0.5非常罕见的暴露

•C值:将需救护的轻微伤害的C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C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值为1—100之间,具体如表3: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C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值:根据经验,把风险性分值分为5个等级,具体如表4: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D值发生事故年产生的后果

320以上极其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以下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通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计算D值,当D≥160时,为不可接受风险。

3.1.3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确定及预案编制

3.1.3.1根据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综合分析、确定本单位所辖范围内的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

3.1.3.2对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来说,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包括:物体打击,机械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架桥机倾覆、溜车、掉梁等。

3.1.3.2预案编制

各单位结合已确定的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了解当地政府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调查处理规定,查阅国家、行业、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掌握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调查处理的步骤和方式,判定出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可能涉及的范围、破坏、伤害和风险程度的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明确发生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场所、类别、性质和后果;分析可能发生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人;可能发生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场所应配备的器材;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及信息传递。

3.2演练准备工作

3.2.1制定演练计划及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目的,主要是组织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事件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确定演练事件的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安排演练计划。按照演练活动的整体构想,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概算演练经费,提出经费筹措渠道。

3.2.2落实演练保障

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场地、物资器材和安全方面的保障。

这里着重强调预案的人员保障问题,提倡全员参加预案演练。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中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安全工作,因此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上自领导,下至班组工人,人人关心安全,全体参加安全管理。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应急预案的实施

4.1演练的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参加演练活动的最高行政首长或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4.1.2演练过程控制

4.1.2.1桌面演练(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的架桥机倾覆应急预案、大型龙门吊断绳应急预案、大型龙门吊倾覆应急预案、溜车事件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就是以桌面演练的形式开展的)

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4.1.2.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的5防汛预案、火灾预案演练就是以该种形式开展的)

在实战演练中,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和指令,控制人员及时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1.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或专业播音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应急知识宣传等。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1.4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内容全部完成后,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参演人员撤离演练现场,保障部负责演练场地的清理和恢复。

4.1.5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4.1.5.1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比照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4.1.5.2演练总结

现场总结。在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事后总结。在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4.1.5.3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储备等。

4.1.5.4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4.1.5.5考核与奖惩

演练组织单位要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给予通报批评。

5.结束语

铁路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建筑安装产品多是处于野外、露天、高空或是地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作业劳动密集、环境多变、受地质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与一般企业相比,危险作业和不安全因素更多,也不易控制。通过应急预案演练能有效地控制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职工危害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何能金.全员安全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篇2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编制 问题 解决办法

一、前言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我国目前的应急预案体系按责任主体分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临时应急预案,本文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进行探索分析。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开展现状

我国在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面的起步较晚,原来所的针对性文件很少,且都是纲领性文件,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没有对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要素、方法提出具体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导则、规范等。直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才有了一部真正意义的预案编制指导文件。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与其他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性不够。目前编制的很多应急预案仅关注于企业自身,在自说自话;虽然在编制依据里面写到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但没有进行认真研究领会,未做到预案间的有效衔接。

2、环境风险源识别不清。1)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相混淆;2)业主单位与编制单位的沟通不够,导致调查不全面;3)风险源辨识专业性不够。

3、预防措施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1)处置措施不具体;2)响应情况不明确。

4、应急组织机构分组不明确、职责不全面。由于报告编制的模式化,对于具体企业的事故分级及其响应、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不够明确,很多都泛泛而谈。

5、未落实应急培训、演练制度。现在很多业主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就是应付任务,预案编制完成后往往束之高阁,失去了预案编制的意义。

四、如何更好的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注重应急预案的衔接,加强应急预案的公开。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急预案是区域应急预案的基础,要注意与周边企业联动,预案风险评价中影响范围涉及周边企业的要将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告知对方,同时要针对附近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在预案的编制、评审过程中,邀请周边企事业单位、公众参加,根据其反馈意见不断改善预案。

2、加强业主单位与编制单位的互动,强化编制人员的培训。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和业主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联合工作小组,编制工作小组组长最好由企业有关负责人担任,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生产工艺等多专业、高素质人员组成。预案编制小组组长必须亲自把关,调动各专业、部门的力量及积极性,杜绝讨论会流于形式。2)强化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编制水平。环保主管部门有必要定期举办预案编制培训班,请相关专家讲解预案编制的专业知识;预案编制单位也应组织员工进行内部学习,对预案编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学习,预案编制人员也应加强自学,提高专业水平。

3、统一事件分级、预警级别、响应分级。应急预案应在事故分析基础上确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对应确定各类事故的预警级别,确定响应分级、机构及人员,制定不同响应分级下的响应措施。

4、定期进行培训及演练。除了理论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实际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分为部门演练、单位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演练结束后应急总指挥对此次演练过程进行总结,主要是指出演练过程中衔接程度、熟悉程度、程序执行程度等问题,并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结论:目前,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提高应急预案的完善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对于加强环境管理、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文件[Z].

[2] 边归国.我国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3,5(4): 35-42.

篇3

关键词 危险品 安全管理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1针对极端危机情境的应急演练常态化

1.1 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应急物质保障、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应急标准体系以及运输、现场通讯保障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测井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测井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特大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测井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促进测井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测井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和山东省、东营市相关管理规定、应急预案等文件制定了综合应急预案。

发生测井公司级发生放射性、爆炸物品、火灾爆炸、人员重伤死亡以及公众关注容易引发舆情的事件立即上报,时限20分钟以内,每半小时一次持续报告。其他突发事件不得超过40分钟,境外事件不得超过5个小时。

1.2应急演练演练内容

包括测井公司在内的油田各单位应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桌面推演与现场实战相结合、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安排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内容、时间、地点以及责任人等。

公司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演练,三级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或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成建制四级单位每月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各单位应急演练应以相关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程序为基础,编制应急演练脚本。演练脚本应体现和执行应急预案所有环节,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

应急演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桌面演练: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发现和解决预案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此演练是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桌面演练通常在会议室举行,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应急行动。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主要特点是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

(2)功能演练: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现场演习并形成书面报告,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

(3)全面演练:全面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

1.3演练资料总结归档

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要对演练的组织过程、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形成演练总结报告,存档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

(1)参加演练的单位、部门、人员和演练的地点;

(2)起止时间;演练过程和各相应时间节点;

(3)演练项目和内容;

(4)演练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5)演练动用设备、物资;

(6)演练效果;

(7)持续改进的建议;

(8)演练过程记录的文字、音像资料等。

2提升对危险品可能引起的社会安全危机的认知

测井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有放射性源、爆炸物品,公司的人员聚集场所多,存在发生工业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风险。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源分析,排查公司生产、生活、大型活动中,易发、高发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各类施工、活动场所,做好各类事件的危害预测,分析突发事件与各类次生灾害、次生事件的关系、紧密程度,为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公司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各单位应将应急培训纳入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年底前编制完成下年度应急培训计划,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同时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从业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特别是新入厂、转岗员工的应急培训。

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1)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分析。

(2)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个人防护、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

(3)应急职责、应急响应及实施程序。

(4)应急设施、设备、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5)应急对策与防护措施。

(6)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

(7)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

测井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会同组织、宣传和培训等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员工和各单位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普及安全生产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组织测井公司应急培训,内容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人员、培训效果、培训考核记录等。

3加大危险品管理信息化等安全投入

首先进一步完善危险品动态监管数据库、库区数字化监控系统、生产运行监控指挥系统三大与危险品有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更新,同时由异地数据定时更新保存变为异地数据实时更新保存。其次打造危险品数据采集、数据使用、数据管理三个方面的坚固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危险品管理信息化工作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应用安全三个方面的信息安全考核,确保危险品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篇4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

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川环办发[XX]123号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局立即成立了由樊晓鹏局长为组长的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并制定下发了《绵竹市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竹环发[XX]126号),提出工作目标,明确排查范围及重点,落实工作责任,迅速对辖区内辖区内沿江沿河企业认真开展检查,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迅速排摸

按照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局迅速抽调各科室、站、大队人员组织两个专项检查组,对我市辖区内绵远河、石亭江流域的排污企业进行集中摸排检查。检查组重点查看了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制度情况、应急预案及演练、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等相关材料,并对企业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污情况、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应急池容量、应急储备物资、应急设施、应急措施的落实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手续完备,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危险废物能规范处置,环境应急预案都已制定,建立了应急池、应急阀门,配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并落实了分管领导与部门负责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三)成效显着

本次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我局出动执法检查人员70余人次,检查辖区内沿江沿河企业16家,发现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2家,危险废物未规范处置的企业1家,在线监控存在问题的企业2家,个别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不全或未建立环境应急预案等问题。现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明确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对7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截止目前,检查中存在问题的11家企业已基本按照整改要求完成整改。通过全面细致的开展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有效消除了环境隐患,保障了我市区域环境安全。

二、存在问题

(一)环境应急预案演练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应急演练过于简单,实战性、针对性不强。

(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充分。现场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应急物质匮乏,并且有些应急物资和设备过期失效。

(三)危险废物标识标牌设置不全。部分企业未按危险废物规范化要求设置危险废物标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未有效落实。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检查工作。结合此次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成果,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进一步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消除环境隐患。

(二)进一步控制源头,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沿江沿河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的新建项目,对于未来新建的化工项目,要严格审查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

篇5

关键词: 突发;监测;环境;

1江阴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现状

江阴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居前,经济总量大,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仓储和物流发达,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保护饮用水源的压力显而易见。自2004年以来,江阴市环境监测站参与的应急监测类别涉及水、气、声、固废、辐射等;形式包括爆炸、火灾、泄漏、翻车、放射源丢失等,2008年以后,应急监测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表明:我市正处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高发阶段。

2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现状[1] [2]

2.1制度、人员和响应时间

环境监测站制订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方案》,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同时由自动监测室为主、其他科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的应急监测工作小组。目前响应时间为工作时间15分钟,休息时间30分钟,能够满足大部分应急监测的要求。

2.2应急物资和设备

2.3应急培训和演练

我站积极派员外出学习,请专家举行讲座,内容涵盖了应急监测全方位,不断提高应急监测业务能力。注重有机废气能力的扩展和储备,完成了臭气浓度、固废及空气中乙酸乙酯等项目的扩项工作,不断拓展监测领域。针对本市特点的演练成为应急监测演练的必修课。

2.4应急监测技术储备

在应急监测技术储备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4.1关注国内外应急技术发展趋势,有选择参加新知识的培训。

2.4.2逐年开设室内分析新项目。

2.4.3针对性添购便携式现场速测设备。

2.4.4重点做好挖掘便携式傅立叶红外、便携式水质分析实验室等现有大型仪器的潜力。

2.4.5针对应急监测定性、半定量的特色,做好了一批非常见项目非标方法的应急监测准备,如溴素、乙酸正丁酯等不仅在多次应急监测实战中经受了检验,也为纠纷处理,污染调查等提供了补充。

2.5应急科研开始起步

随着监测科研的发展,应急监测方面的科研开始起步,2010年初,《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现状调查及改进方向研究》作为站内课题得到立项,着眼于本地化防范的应急监测科研得以系统的进行。

2.6自动监测系统对应急监测的补充和完善

2.6.1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基本覆盖全市,在应急事件的处置中利用连续监测的特点,作为应急监测的补充,在日常监控、事后跟踪回顾中逐渐发挥出作用。

2.6.2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起着事前预警、事中补充、事后跟踪的作用。一方面及时的预警使污染事件的控制更方便;另一方面自动监测大大降低了应急监测中人员和工作量的压力。缺点是现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为常规项目,有机物、金属离子的现场监测基本空白。

3环境应急监测几点特色

3.1以自动监测室为主体的应急体系使应急和预警有机的结合,自动监测对应急监测的支持得到体现。

3.2完善的应急制度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应急响应时间,保证了应急监测的及时性。

3.3针对应急监测定性、半定量的特点,非常见项目的应急监测储备,在事发后,项目的开设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

3.4一事一评估的报告制度使我市的应急监测处于一个动态的改进过程中。

3.5环境监测站监测科研的发展,带动了应急监测科研开始起步。

3.6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并重,重视总结经验,着手编制中的《应急监测指南》,积极参与到应急管理中。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近年来的应急事件和相关研究表明:江阴市正处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高发期。

4.1.2基于定性、半定量为主的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中基本做到了准确、及时。

4.1.3气监测较为充分、水监测尚不完善;事前准备和事中监测较为充分、事后危害和修复相对薄弱。

4.1.4自动监测在应急预警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监测领域尚需要拓展。

4.2建议

4.2.1加强以本地化防范为目的的应急监测科研完善环境应急体系。

篇6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为此下发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6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突出今年的宣传主题,突出了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了学生安全防范,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现将学校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管理。

学校在5月初,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了《关于做好2016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应急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1.5月9日,学校召开班主任专题会议,宣传布置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安排,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2.5月12日,学校“应急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对校内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治(线路老化、周边拆迁造成的不稳定因素)。

3.5月12日,每班发放一份《安全知识教育》,配合5月13日的防震安全演练,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防震自救自护的培训,重点加强学生的逃生意识和技能训练。

4.5月13日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广播室突然发出警报声,在学校校长的统一指挥下,教导处迅速组织教师到位,后勤保障人员立即开展营救活动,模拟学校教学楼内感受到震感,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组织下迅速撤离班级。整个过程,师生有序地从楼梯应急口逃生,迅速到达操场集合。此次防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在应急事件中自救、自护的能力,提高了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5.以校信通形式面向全校家长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学习宣传。

三、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效果

1.拓宽了教师和学生安全知识面,增强了安全意识。

2.通过对各种灾害避险知识的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3.学校安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篇7

关键词: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作业卡;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TM247文献标识码:A

截至目前,河北南网投入运行的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共计三千多公里,随着运维输电线路长度的不断增长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线路的安全运行保障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长,输电线路经常发生异物跳闸、导地线断股、外力破坏、基础冲刷等应急事件,线路在发生严重、危急缺陷时,怎样快速有效的进行应对,是关系到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电能能否快速回复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班组级应急预案是各级应急预案的关键。

1班组应急预案起源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过程主要是应急预防和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应急恢复及改进等工作,对于生产一线人员,班组的应急预案重点应是熟练掌握本岗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急预案内容要简单、好操作, 不要讲为什么这么做,直接说怎么做,预案一定要制定流程,响应步骤要清晰,预案的重点是响应和救援的实际操作步骤,简而言之,班组应急预案应具备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2班组应急预案创建过程

根据运行经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班组对易发生或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突发事件,展开事故预想,进行应急事故演习,总结工作流程、编制标准化应急作业指导书,最后应用到实际应急工作中,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制定本班组范围内的应急预案,建立了预案清单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每次培训和演练都详细记录,对预案可操作性和完善程度有评价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跟踪记录。我们对输电线路15项运维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程序卡》。(见表1)

表1 班组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程序卡

3班组《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作业卡》的优点

3.1流程化指导,使应急处理过程更明晰

应急预案的成功的关键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它是一系列行为流程的描述。而文字对行为和动作的描述并不是强项,这一点我们在计算机软件说明等学习中都有所体会,如果没有图示,一个简单的行为都要很长一段文字才能说明。最初的班组应急预案也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编制的,没有针对具体的应急处理作业进行编制,在现场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的指导现场的应急抢修作业。《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作业卡》采用图、表形式,正是及于这种考虑一个改进,形式一目了然、填写简单。恰恰满足了现场的需要,规范了班组应急处理的执行。便于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发生遗漏,为应急处理作业提供了依据,为应急处理赢得了时间(见图1)。

图1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

3.2标准化作业,使应急处理过程更安全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常规作业的一种现场指导措施,它的重点是作业步骤和安全控制。而突发事件是非常规事件,应急处理强调的是紧急和快速,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危急缺陷及重大隐患进行处理,规范优化流程、做好预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结合输电专业以及近15年运维经验我们把典型应急事件进行总结,细化步骤,详细分工,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引进应急抢险作业中,标准化应急处理作业卡分为:接到通知、通知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材料、车辆准备、办理开工手续、开工前准备、处理步骤、工作终结10个方面的内容,程序清晰,每项应急作业都有全面的危险点和安全措施,便于班组安全进行应急响应及救援工作(见图2)。

图2标准化应急处理作业卡

3.3系统化选择,使应急处理过程更科学

在15个典型《标准化应急处理流程图、作业卡》中对每个应急项目的10个流程内容都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并细化,要求所有可能使用的备品备件、材料都要列出;所有常规作业方法均分别进行分解细化;所有作业中的危险点都要对应全面的安全措施。应急处理中工作负责人针对应急事件实际情况依照中心公司明确的处理方法有选择的进行:通知应急人员的人数?备品备件、工器具、材料型号及数量?所需车型和数量?办理哪种工作票或应急抢修单?到达现场勘察后有选择进行开工前准备,确定个是停电还是带电作业,带电时选择是采取等电位、地电位、中间电位中的那种带电方式?然后按选定方式的处理步骤进行操作直至工作终结,每个环节都有相应处理方法的可选择项目。把应急处理的各种方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有选择、灵活的指导应急抢修工作。

3.4实效化培训,使应急处理过程更合理

应急演练是实际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的最好办法,没有经过演练的应急预案是没有用的。演练的目的是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提高各级生产一线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班组的应急预案更应注重实效,联系生产实际、检验应急能力,提高职工风险意识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4应急处理流程步骤

4.1当接到线路悬挂异物的通知时,如果是班员在巡线过程中发现线路异物,在第一时间通知班组负责人,并重点扼要的描述情况。班组负责人迅速则将情况通报中心,提出处理意见,等待中心的批准。如果班组负责人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直接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处理过程中,则由本人协调中心,最终指定一名班组负责人代为处理。

4.2如果是群众在线路旁发现有异物悬挂,那么将会按照装在铁塔上的警告牌上所流电话通知检修公司,并进一步通知中心。

4.3中心在接到班组负责人或者超高压调度的情况通知后,是否启动线路预案根据异物的种类和长度,须由有经验的人员判断。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工作组立刻批准。并将必要情况下达到班组负责人手中。并准备协助做好办理工作票的各种手续。

4.4当班组负责人接到应急预案启动的命令后,根据已经收到的讯息,立刻通知班组人员车辆迅速集合,通知仓库管理员准备领取工具,同时办理带电作业工作票。

4.5如果情况有变化,或者班组人员不能全部到达现场时,班组负责人报告中心,并迅速协调处理,保证人员车辆完备。

4.6中心紧急调拨人员,临时由应急领导小统一指挥。

4.7人员集合完毕,按照工具及材料清单领取所需物品。如果应急领导小组有指示,也可由其他人代领工具以缩短准备时间。

4.8到达现场,按照工作票所列步骤进行带电作业。

4.9完成,检查,向调度交令,向中心汇报。应急预案终结。

篇8

关键词:虚拟地理环境;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警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B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被广大研究人员所接受,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明确界定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内容与边界,部分研究人员对虚拟地理环境的定义及其理论与方法展开了讨论。

本文认为,虚拟地理环境不仅仅是三维GIS系统或虚拟现实的代名词,也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的扩展。通过分析研究虚拟地理环境的含义、研究内容、主要特征及其分类,本文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定义为:以目标地理环境为原形,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抽象化的地理环境。它既可以是现实地理环境的表达、模拟、延伸与超越,也可以是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个虚拟社会(社区)世界。在虚拟地理环境应用中,在我国公安领域将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说明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虚拟地理环境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绝大部分的公安工作都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相关,因此,虚拟地理环境在公安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科技强警,进一步提升公安战斗力的有效手段。随着“金盾工程”项目的逐步开展和深化,公安部门科技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正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公安部的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也逐步开展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建设,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开始尝试将基于计算机手段的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应用到日常的警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通过对现实地理环境的虚拟,公安民警可以足不出户,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熟悉自己所管理的片区及侦办的案件,分析各种线索,实现对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多尺度的感知。另外,虚拟地理环境也使得对非现实的对象及环境的构建与认知研究成为可能,如反恐与灾难救援的演练等。

公安业务工作中所需的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环境数据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重点人口的分布、案件的分布、警用基础设施管理、重点单位、报警地点、娱乐场所、道路交通等等。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管理社会的工作职责以及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人工熟悉地理环境或依靠普通地图指挥作战已远不能适应当今实战的要求,而使用虚拟地理环境技术来辅助决策、指挥作战等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安机关作战指挥和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在公安领域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挥调度

对于警务指挥决策人员来说,他们不仅关心犯罪问题本身,同时,他们必须能够处理那些涉及资源调配、执法影响、以及社会公共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棘手问题,虚拟地理环境的引入可以辅助警务指挥决策人员迅速地对所发生的问题做出判断,分析预测趋势,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通过虚拟地理环境与真实环境的交互,民警可以参与到其中,指挥人员可以看到当前警力的实时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可以根据当前案情的进展,灵活的调配警力资源。同时,还可以根据警用专题数据和出事地点信息快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社保、安防、交通、建筑分布和居民分布等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地理环境状况,以提供多种决策支持信息,辅助指挥决策。

二、应急管理与处置

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公安应急管理与处置工作的各个阶段。首先,在应急事件未发生之前,可以真实地理环境为参照,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开展应急事件处置的方预案制作,并可以通过植入的方式,在虚拟地理环境中模拟应急事件的发生,开展应急处置预案的虚拟演练。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虚拟地理环境可在与现实地理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和互动交互的基础上,反映事件的实时发展态势,并与环境中其它要素进行交互分析,提供应急支持数据,以辅助现场指挥,制定战术方案;可以根据事故蔓延趋势进行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划定,制定疏散路线,指挥受难者迅速撤离;可以定位紧急避难所,根据避难所的接受能力、距离和到达时间分配受难者,并进行紧急救援物资的合理配给;可以将救援计划和战术布置以图形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迅速传达到每一支救援/警备力量,从而迅速准确地执行紧急任务。在应急事件发生后,虚拟地理环境还可以辅助开展事后评估及善后处理工作。

三、犯罪分析

很多犯罪行为是与空间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模式。而传统的犯罪分析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很难在大范围的空间地理环境中去分析,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值或区域统计分析。在虚拟地理环境的帮助下,警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并进行基于各种目标的专题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犯罪活动的统计分析,得出犯罪趋势分析结果,有助于制定战略性计划和决策,如:人口分布,犯罪发生地点,人口年龄分布,火灾多发区,火灾多发季等。可以详细了解犯罪区域分布情况,更有助于警力的规划和分布,通过对犯罪高发区的地形、街区和道路分析,战略性地设置路障和关卡;可以通过路径分析和模拟,用图形方式精确而直观地表示出在多种交通状态下,多个出警方案到达出事地点的时间。对于系列犯罪行为,虚拟地理环境也可以开展预测分析,分析犯罪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犯罪行为的地理模式,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四、犯罪现场模拟与还原

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可以用于对重大案发现场的模拟与还原,目前应用比较广的是基于全景图技术的现场模拟与还原,也有基于3D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现场模拟与还原。通过向案件现场的虚拟地理环境中添加相应的案件现场的平面图、照片、录像、录音、文档、指纹、足迹、DNA、重要物证等信息,根据案情来模拟案件的全部发生过程,可以用于辅助案情分析,以及结案汇报总结,也可以用于案件存档,以备后期的深入分析及审计核查使用。

篇9

一、演练目的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用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磨合应急救援队伍,促进各应急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熟练配合,提升干部职工工作动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背景

县地处盆地与高原交界之处,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是全市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11余处,其中年度市级挂牌隐患点3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雷雨汛期。县半边街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街道社区和文昌宫社区、210国道旁,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6°39′02″,北纬29°01′20″。斜坡中上部多为陡坎,其上分布危岩10余处,已出现明显滑坡和多处土体溜滑。若遇大到暴雨,可能造成突发山体滑坡、崩塌,预计约有超过2000立方米的山石踏滑,直接威胁山脚80户2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为较大级。

三、应急演练组织

(一)组织领导

县突发地质滑坡灾害应急演练由市应急办和县政府统一领导,整个演练活动由县政府组织指挥,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具体负责,各应急队伍牵头单位以及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民防办、县电子政务办、县财政局、县市政园林局、县城乡建委、县新闻传媒中心、县机关事务局、街道、文龙街道等有关单位协作。

(二)参演队伍

1.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

2.专业应急救援队2支: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

3.应急保障队9支:县卫生应急保障队、县通信应急保障队、县电力应急保障队、县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保障队、县物资应急保障队、县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应急保障队、县气象应急保障队、县燃气应急保障队、县供水应急保障队。

(三)现场指挥部

指挥长:人民政府县长

副指挥长:

主要职责:

1.全面指挥应急演练;

2.决定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3.各种命令;

4.负责对外宣传报道。

(四)演练筹备及实施工作组

1.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

主任:

副主任:

成员:县应急办全体人员和从县国土、气象、民政、交委、水务、公安、消防等单位抽调的人员。

工作职责:组织制定演练方案、脚本、流程,指导前期视频拍摄,负责参演领导及嘉宾联络,布置演练现场,协调掌握现场演练进程,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其他组的相关事宜。

2.导演及现场筹备组

组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成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应急办全体成员、县公安消防大队政委及参谋、县国土房管局地环站站长、县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筹划、组织指挥训练,以及演练现场各参演应急队伍的指挥和规划,指导现场板房、泡沫石头(砖)、指挥部、观摩台的搭建。负责演练现场的布置(宣传标语、展板)及参演人员的装配配置、服装分配等。分别准备三枚红色、绿色信号弹,用于启动和结束演练的信号。

3.地质专家组

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气象局局长)

成员: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有关专家,并邀请市208地质队专家。

工作职责:负责调查了解灾情、险情,根据灾情监测组提供的天气情况和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向指挥部提供相关建议。

4.宣传报道及资料组

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成员:从县政府办公室、县应急办、县新闻传媒中心、县国土房管局、县新闻传媒中心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撰写领导讲话稿,编辑新闻通稿供媒体参考使用;在导演组的协同下,负责编撰解说词,安排现场解说人员(男女各1名),演练专题片及范本资料的制作以及涉及演练相关文件资料草拟、收集、整理、打印、发放、归档和工作总结编写。

5.应急抢险组

组长:(县公安消防大队政委)

副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县民政局局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参谋)

成员: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紧急救援、转移灾民,转移物资。

6.灾民安置组

组长:(县民政局局长)

副组长:古相国(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县物资应急保障队,并从县民政局、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街道办事处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筹备、供应、发放,布置灾民转移安置场地,搭建安置帐篷等。

7.医疗卫生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县卫生应急保障队。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医疗卫生实施方案》,准备医疗救助器具及药品;灾民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等工作。

8.交通运输道路保畅组

组长:

成员:县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应急保障队(县交委)。

工作职责:对水上交通实施临时管制,管制通告;负责联系轮式挖掘机和推土机紧急疏通道路。

9.安全保卫及交通指挥组

组长:

成员:县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保障队(县公安局)。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秩序的维护、管制;规划演练场地车辆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线设置;灾民安置点的治安巡逻等工作。

时间要求:按演练方案总体时间规定进行。

10.技术会商视频传输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从县新闻传媒中心和有关通讯公司抽调专业人员。

工作职责:制作前期音视频片段;协调在观摩台旁搭建LED音视频屏幕;落实与观摩台LED大屏幕相连的现场同步传输系统分别布置在现场指挥部和灾情现场;安装现场摄像机,完成演练现场拍摄,与前期制作的音视频对接,按演练脚本传输到大屏幕;保障信息报告、命令传达和各点通讯信号畅通。

11.演练指导组

组长:

四、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县街道半边街

五、演练内容和参演单位职责

(一)演练内容

1.灾情设想。县街道半边街后山坡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发下,山体变形发展加剧,逐渐发生崩塌。县政府接到报告后,进入抢险救灾准备,在接到街道、国土房管局要求支援的报告和专家提出的启动县级预案建议后,决定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各应急队伍和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组织地灾点群众撤离,解救、安置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疏通滑坡中断的210国道,救援受滑坡影响的綦河边作业船只。

2.演练内容。模拟突发性地质灾害即将发生,按照《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监测预警、迅速动员,在灾害发生后,实施紧急和有序救助、灾后群众生活安排的全过程,具体程序为:

(1)地灾预警

(2)巡查监测

(3)灾情上报

(4)应急响应

(5)启动预案

(6)应急避险

(7)应急处置

(8)人员安置

(9)演练结束

(二)演练单位

(三)参演单位职责分工

1.县应急办。负责演练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编制演练脚本、布置演练现场、搭建观摩台(包括观摩台座次安排、音响准备、LED显示屏搭建等),营造现场氛围(包括制作背景布、标语、空飘以及会同新闻传媒准备中心现场背景音乐等)。

2.县国土房管局。协助编制演练脚本;制作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展板3块、半边街地灾点基本情况展板1块,编制含有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地灾防治工作宣传册并印制150本;牵头组织实施地灾预警、信息上报、现场核查、专家调查等环节项目,联系208地质队专家;准备现场预警和专业监测设备及车辆(铜锣、口哨、大型专业设备、各类图纸等)。

3.县公安消防大队(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牵头组织实施演练活动中涉及应急救援的全部工作内容(房屋垮塌现场搜救、路段的清理和交通恢复、水上施救项目);确定演练前相关队伍的集结地点,并指挥组织各队伍集结待命;统筹确定演练时各相关队伍的行进路线、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做到定点、定内容、定时间);参与紧急转移视频拍摄;准备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登高救援、烟雾弹、红绿信号弹等装备。

4.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与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活动;向公安消防大队提供1艘冲锋舟。

5.县公安局。对指定路段实行交通管制;提供对讲机30部;负责演练现场的治安控制、秩序维护;派员参与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制作交通指示标识,准备搜救犬参演。

6.县交委。组织实施相应路段排障复畅项目(包括设置障碍体、调度排障车辆、展开排障施工、恢复道路交通等环节);派员参与水上施救项目;准备2辆大客车贴上应急救援标识,二次转移受灾群众。准备轮式挖掘机和推土机各1辆。

7.县城乡建委。协调相关单位搭建活动板房(包括确定搭建地点、设置垮塌场景等)、观摩台等。

8.县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卫生紧急施救项目(包括医疗帐篷的布置、2辆配置齐全的120急救车、卫生防疫消杀和灾民伤病紧急救护、带离伤员等内容)。

9.县气象局。牵头组织实施气象趋势分析,发出气象灾害预警;参与灾情会商并全程提供气象预测技术支撑。

10.县市政园林局。负责演练路段的市政环境保障(包括演练路段影响观摩设施的临时拆除和恢复、演练结束后相应地域的环境卫生清扫);协助搭建观摩台、设置标语及LED;安排一艘作业船只在半边街处模拟作业。

11.县民政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疏散群众的紧急安置(重点采取在演练现场搭建救灾帐篷临时安置,辅助采取通过县交委准备的大巴车转运安置);布置安置区域场景(提供床、棉被、饮用水、食品等物资)。

12.县经信委。负责协调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组织3辆应急通信车参与演练。

13.县安监局。负责提供应急指挥车辆;参与灾情会商。

14.县财政局。安排相应经费保障演练活动经费需求。

15.新闻传媒中心。牵头制作视频;设置2组无线直播系统与观摩台大屏幕连接;负责按照剧本现场拍摄场景并实现与已制作视频的穿插衔接、有序播放;负责安排2名(男女各1人)主持全程解说;负责宣传报道。

16.县商务局。提供灾民安置所需的物资供给,会同县民政局组织灾民安置工作。

17.县办。负责演练活动群众维稳工作。

18.綦南供电局。保障演练当天正常供电;安排着装员工和电力抢险工程车参与演练。

19.港华燃气公司。安排着装员工和燃气应急抢险工程车参与演练。

20.渝綦水务公司。安排着装员工和应急供水工程车参与演练(包括救援排危的用水保障、疏散安置点的用水保障等)。

21.县机关事务局。协助完成演练活动的后勤接待。

22.街道办事处。协助完成演练前期各板块视频拍摄工作;负责参演群众的动员工作;组织足够村居干部、群众参演;负责演练期间本区域内的稳定工作。

(四)参演要求

1.各参演单位具备制式服装的需着训练制服,其它单位统一着迷彩服,街道干部、群众按要求着装。

2.各参演单位按要求自备车辆、器械、物资,参加预演及演练,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3.各单位固定2名负责人带领队伍开展演练活动。

六、训练、演练阶段划分

(一)准备阶段

5月23日前,编写演练脚本,规划及策划演练场地,组织参演单位现场勘察。5月30日安装设备并调试完毕。

(二)分块训练阶段

5月24日—27日,制作前期视频,各参演单位完成各自承担的演练训练。

(三)协同训练阶段

5月28日—30日开展协同训练;5月31日正式演练。

(四)正式演练

1.演练流程

9:00时前:各参演单位进入指定位置。

9:10时:参加演练领导、嘉宾就座。播放展示的宣传片或者介绍地灾防治工作情况或大屏幕显示静态图像,播放迎宾曲。

9:20时:介绍来宾和致辞。

9:30时:指挥长下达演练命令。

演练正式开始,各单位按职责分工实施演练。

11:20时:演练完毕。队伍集中、收集装备。

11:30时:指挥部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各单位有序收队,恢复演练前状况。

2.撤离路线安排:

统一向彩虹桥方向撤离。

篇10

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工具,是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武器,是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必要条件。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不同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它更注重仪器测量的快速、便携、现场定性半定量。为保证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仪器设备的选择上必须选择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操作简单易掌握、反应快速、直读方式的现场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以适应应急监测的突发、快速的特点。在仪器的选用上还考虑到应急监测实施过程中,事故刚发生时污染浓度较高,随后由于扩散和稀释作用污染物浓度会逐渐下降,短时间内变化较大,在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检出限的范围,才能满足对整个事故过程的监测要求。为了保证应急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监测或取样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量器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性检,对现场测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使其处在最佳状态。对所有的应急监测仪器严格实施标识管理,明确标识,用于现场的仪器要随放随取,保证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用得上。

2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培训与演练

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应急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的必然要求。环境应急监测既是一项体力劳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脑力劳动的工作,而且还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而对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素质的要求就较之其它工作有更高的标准。应急监测的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同时还要使用许多专项仪器和分析方法,这些都需要由检测人员来判断、处理和掌握,因此要加强应急监测知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为了增长应急监测人员现场处置经验,应定期的安排有一定人员规模参加针对化工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演习。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的覆盖性、实用性,让人员经常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采取接近实战的演习,全程序的操作,出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弱点,要心中有数,将来一旦遇到真的事故发生,才能应对处理。

3现场采样与监测

现场采样与监测是应急监测工作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监测数据能否准确反映化工企业突发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应急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应急监测预案内容迅速开展应急监测工作。首先,在调查的基础上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环境应急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在监测点位的布设上考虑事故现场的地理、气象及污染物扩散的途径、方式和去向等基本因素,以反映事故现场的环境背景和污染物扩散、削减情况作为布点的依据,如现场事故附近有居民区、村庄等敏感区域,也应考虑布设点位的设定。各监测人员要分工明确,协作有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现场监测。现场采样后需送回实验室分析的样品,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样品在运输的全过程中都处于受控状态,防止样品受到玷污和样品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实验室在接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分析,分析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实施做平行样、加标回收、未知样等质控手段,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