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情况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16:0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实践情况分析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实践情况分析总结

篇1

关键字:应用型本科;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郑庆秋(1979—),男,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团委,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简介:金陵科技学院2012年度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金陵科技学院视角》(JIT-XSGL-201204)、《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IT-XSGL-20120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核心环节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对社会实践进行科学分析、考核、评价,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良性发展。因此,高校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应制定更为全面、公正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做到量化与评比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制定怎样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呢?这实质上是评估学生实践能力高低标准的本体论问题。对此,学者们进行了诸多理论探讨。有学者勾勒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实践内容、实施途径和成效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学者从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出发,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学者认为从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及正确处理和利用考核结果四个方面来贯穿整个社会实践的考核过程。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以期能够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提高及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运用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制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重要度》调查问卷。

(二)第二阶段,进行问卷调查法,请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学生三类人对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打分,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因素的重要度打分平均值。

(三)第三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因素的权重,从而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结果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影响因素的确定

通过文献阅读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近三年社会实践资料的查阅,就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和社会实践主要形式进行信息收集,制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见表1。

评价体系依据社会实践的开展规律,从前期准备、中期活动、后期总结等方面分别设立了三个阶段的评价指标,分阶段的评价指标沿着社会实践活动的行程安排,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构造判断矩阵,计算不同调研对象得出指标权重

本研究首先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得到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学生对于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意见;然后根据得分情况进行两两因素之间的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

带队教师、学生关于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与教育专家相似,此处省略,不再重复叙述。

(2) 由不同调查对象得出的指标权重汇总及层次总排序,我们把上面得到的各指标权重进行汇总,得到如下表格: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表中的总排序是由第一层的指标权重分别乘以其下层的各个分指标权重得来的。

那么该运算结果是否准确、科学?可以运用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分别进行验证,计算其一致性比率,公式为:

四、分析讨论

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既能够保证所确立的标准能反映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又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学生三类群体,他们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在考虑问题时所关注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影响因素,各类调查对象的意见有时比较一致,有时又大相径庭。因此,为了科学的得出评价体系的最后结果,本研究参考了各方面文献和资料,在综合考虑了各类调查对象意见和背景的基础上,确定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一)各类调查对象意见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三类调查对象都认为后期实践总结应该在社会实践评价体系中占最大比重,其次是前期实践准备,最后是中期实践活动。实践总结最能反映出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但其成效与前期准备和中期活动密不可分,是两者的最终体现。

前期实践准备,教育专家认为指导教师参与情况最为重要,带队老师和学生认为与实践基地(单位)联系情况最为重要;中期实践活动,教育专家认为与实践基地(单位)配合情况最为重要,带队老师认为与专业技能结合程度最为重要,学生认为活动报道情况最为重要;后期实践总结,教育专家和学生都认为服务地方发展情况最为重要,而带队老师认为实践报告的科学性最为重要。

(二)各类调查对象背景分析

教育专家是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的,他们对教育和应用型本科相关的理论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探讨。带队教师是亲身参与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中,对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活动开展的优缺点等有着深切的体会与认识。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策划者,对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晰,对活动的效果有着切身的感受,其对于评价体系的意见更多地是从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得出的。

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三类调查对象的意见代表三类群体的意见,都具有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教育专家没有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带队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者,更多的从自身或实践团队当时的具体情况考虑,陷于繁琐事务之中,难以从长远、全面的角度看待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因而在评价意见具有片面性。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并参阅相关资料,本研究设计了一个评价体系加权方案,即教育专家的意见权重占50%,带队教师的意见权重占30%,学生的意见权重占20%。结合表3,通过教育专家意见总排序×50%+带队教师意见总排序×30%+学生意见总排序×20%的计算,得到最终的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见表4:

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一级指标中,后期实践总结所占的比重最高,对社会实践评价的影响最大。在二级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实践报告的科学性,排在第三位的是与实践基地(单位)联系情况,这几项是对整个社会实践评价影响最大的二级指标。

五、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涵盖了实践基地(单位)、学校、学生等多方面评价,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提高认识,制定相关制度和保障,从而完备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高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洪学银,李亚娟,李善艳.应用型本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0(08).

[5]曹雪亚,葛雪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2011(03).

篇2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二、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年7月10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年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BR>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年9月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篇3

关键词 高校 暑期 实践 社会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nets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Organizational

Model Innovation in Summer

MENG Xiangping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ercis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nter the society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but also a bridge to connect classroom theory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nowballs, must be requested at the same college with deep expertise,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overall quality. In the new era,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build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novativ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ays and means to broaden the social practice, rich forms of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activities, the need for in-depth research. Comb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or social practice problems raised in line with the school social practice innovative mechanisms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ummer; practice;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0 引言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积极的与社会接触,了解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树立、提升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工作存在盲区

当前,学校把社会实践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表演、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还带较强的政治任务色彩,导致学生不积极参与,甚至有时还是被迫参加的。比如:各学院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要严格重视安全,加强联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与组队和分散开展活动的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健全保障措施。各学院团委要及时与校团委联系,及时上报个人分散社会实践进展情况,开学后将本学院的社会实践总结报校团委。学校组织工作的凌乱必然造成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漏洞,导致这类活动实质上没有很好地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择业就业、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没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2 专业指导力度不够

1.2.1 学校重视不够

尽管教育部门制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要求和规范,很多高校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严重影响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进行,其最直接后果是重形式、轻效果。

1.2.2 缺乏专业的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指导

从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军是各高校的在校优秀生和学生党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另外,部分高校老师也没有从根本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加以重视,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他们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从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的老师指导。

1.3 实践体系亟需完善

1.3.1 一是协调机制不顺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校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以实现服务社会和增强才干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但在实际中,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间由于缺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漏洞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问题进行有效灵活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最终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效顺利开展的严重障碍。

1.3.2 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安排和评价体系之中,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档案,对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参与者的现实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都没有在评比三好学生、表彰先进集体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体现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的高校只注重宣传发动,但缺乏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和后期总结影响了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

2 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高校组织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提交实效”的有关精神,以及能否有效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内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为案例,分析其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2.1 活动概况

2012年5月19日,在中国好人网成立4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宣布将中国好人网建设成为大学生校外德育基地,并且为中国好人网授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德育基地”牌。这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好人网合作的首个项目,该校于近期正式启动了“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

2.2 组织工作架构

(1)领导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仲仁、副校长韩占生任正副领导组长,校办、教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管理机构。

(2)教务处拨出专款设立专项,从资金上大力支持。

(3)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配合。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思政中心联合发文,制定了学生活动参与证明放入学生档案,学生参与情况纳入评优、入党、就业、助困等学生评价体系等规定,并为所有参与学生购买了保险,还制定了学生活动经费报销标准,统一定做了志愿者服装。

(4)专业指导和讲解。从先后召开了项目情况说明会和志愿者培训会,该校思政教育中心主任陈运辉等老师两次亲自上台讲解,并耐心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承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还精心制作了涵盖通讯录、安全注意事项、写作模版、宜携带物品等内容的活动手册。

(5)实践成果。该校上下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了有关学生的积极反应。尽管临近期末,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辞退了已找好的兼职、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旅游计划,最终经过选拔和考查,胡斌、湛小翠等来自南方相关省份的38位同学成为“帮好人万里行”志愿者,赴湖南、贵州等9个省份开展志愿服务。

3 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方法

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平台,也是团总支开展团学工作,深化团的职能建设,树立团的形象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使一大批同学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自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

3.1 推进“三化一体”建设

3.1.1 “机制化”保障

(1)思想上加强重视。校领导必须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实践队队长及队员的培训,从中评选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各实践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联系专业,并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各小队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和总结。(2)充分准备,完善政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注意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力求让广大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从组织指导到考核认定等方面的一套适应活动开展的量化体系。但要使各项制度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许多配套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3.1.2 “项目化”运作

(1)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项目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可以是社会服务类项目、社会调研类项目,也可以是素质拓展类项目。鼓励将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调查研究,按需组队。在组队参与社会实践之前,院领导要求今年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合作单位的联系,进一步确保实践活动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1.3 “基地化”建设

在大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大力发掘和整合这类资源,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社区街道、挂钩县市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和巩固好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展,在各实践小分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与各实践接收地方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在实践结束后,与各实践接收单位通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表现,以便在总结表彰时增强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与分团委、宣传部门、媒体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院地合作、及时沟通,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极大方便,以便确保了实践成果。

3.2 实现“三个转变”

3.2.1 实践形式转变

(1)大力宣传,激发热情。学生会负责同学在我院领导的要求下对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励各班级、各团支部、各学生会部门积极参与,鼓励各实践小队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勇于创新。通过设立项目,使得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的活动更加具体务实。(2)深入基层,扩大范围。实践需更加务实、深入,深入基层的程度也需不断提高,不仅关注周围社区,还可深入到周边县、乡,展开深层调研和服务,保证社会实践充分接触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中可锻炼队员们高度的积极性和团结一致、不怕吃苦的精神。

3.2.2 运行模式转变

要求各实践小队由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队长,以确保各实践活动项目的学术性和安全系数。此外,在出发前,团总支要专门召集所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37页)学组织培训会,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同学们对于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保证活动质量。

3.2.3 实践成果转变

联系专业,提高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内容及就业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做表面文章,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主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与国家政策及社会影响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坤.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4):43.

篇4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5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社会实践的开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实践的过程策划(P)。“过程策划”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首要环节,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以及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主要包括:实践方案设计,主题确定的依据、原则、方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的地点、时间和日程安排,参加人员及经费预算等。在“过程策划”中,尤其要注重选题,在选题过程中,要注重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一个好的选题直接决定了实践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社会实践的过程实施(D)。“过程实施”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实施环节应包括前期宣传、动员与培训;临行准备,涉及思想、知识技能、物资、身体承受力、经费等方面;资料收集;结束事项;返校总结;成果交流等。在“过程实施”环节,首先要顺利进入实践“场域”并取得队友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研究方法,如参与观察法、结构化访谈或非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将自己“先融进去”“再跳出来”,处理好角色转化,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3.社会实践的过程监测(C)。作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第三个环节的“过程监测”,由于调研范围广泛、调研地区分散、团队独立性强等特点,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地区划片或者团队性质分类,进行垂直管理,对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指导、帮助。作为实践团队,则应及时、主动、有效地与学校的垂直管理团队沟通,以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践团队的负责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提前建立相关预案,首先要保障团队成员的安全,规避实践过程中由于气候、风俗、语言等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其次要及时与团队导师沟通并向学校管理者汇报实践进程,保证实践研究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

4.社会实践的过程总结和评估(A)。“过程总结和评估”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应及时总结有益且先进的经验,并根据具体的开展状况与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强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形评价。在考核和评价中,尤其要区分实践研究的类型,针对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学术型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考核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水平,使社会实践能够长期高质量地开展下去。

二、加强社会实践过程管理的启思

1.尊重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过程管理强调重视人的因素,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要对象。重视个人的因素,就是要注重学生个人的社会性,对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需求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团队目标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为研究做出贡献。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为实现实践任务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2.充分重视实践团队“非正式组织”作用。社会实践团队是学生围绕一定的实践任务而组成的临时性的非正式组织,会随着社会实践任务的完成自动消失。这种非正式组织中的实践团成员是以任务和感情为基础临时聚集在一起的。大家有共同的任务目标,彼此之间有合作意愿与开展合作行动的基础。因此,要围绕实践团的总体任务目标,认真分解子目标,通过任务分解,使每个成员明确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和作用,重视彼此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要制定团队行动准则,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规范,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围绕统一的任务目标做出一致努力并提高实践效率。

3.加强实践过程的信息动态监测。加强社会实践的信息动态监控对于及时把握实践进展、矫正实践团队偏离目标的行为、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化管理社会强调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社会实践信息动态监控也应强调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学校需要及时和全过程地实现对所有实践团队的信息反馈,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应保持24小时信息渠道的畅通,以实现对所有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信息监测的全覆盖。

4.创建社会实践导师团队,加强专业指导。高质量的导师团队将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践目标,更好地设计实践方案,督促和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策划,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践任务。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实践导师团队,由学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他们的参与,将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指导计入工作量,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内容。此外,在社会实践开展之前进行专题讲座指导之外,还需要导师对所负责实践团队提供跟踪指导。

篇6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7

一、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社会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将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有与其相应的活动要求。

1、大一学生以家庭角色体验和回访母校为主展开。在实施过程鼓励大一的同学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1)、“相约山大·励志启航”回访母校活动(主要针对山东省省外的同学们)。同学可以跨院、跨校组建社会实践队伍,在寒假期间,开展以“相约山大·励志启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将组织开展以感恩母校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情况汇报会、以魅力山大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介绍宣讲会、以励志启航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以相约山大为主要内容的招生政策座谈会为基本形式,各分队可在此基础上,创新和丰富内容、方式、渠道等。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中学生对山东大学的了解与认同,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接近了解山东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展现山大的优良校风与山大学子的风采,每个团队5-8名队员,并选拔推选出1名队长,拟走访中学数不少于6所,以全国百强中学、学校生源基地为重点。

(2)、家庭角色体验活动(主要针对于山东省省内的同学们)。为了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使活动成员真正意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和自己所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将进行家庭角色体验活动,为将来承担家庭、事业的重任奠定基础。

2、二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应加强对专业的实践认知,学院要求大家利用寒假期间采访一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个人或是相关企业代表进行采访,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心得,然后制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表。心得不少于2000字,最后会参照心得进行本学年社会实践考核评比。

3、三年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要求大家参与岗位体验与就业岗位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学习态度,开拓视野,培养 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期间要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心得,参与社会实践考核评比。

4、四年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大家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积极参与就业实习、科技项目合作,已签约的同学可以到签约单位进行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可以撰写实践心得。

二、工作要求及总结考核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2017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xx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各队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扎实推进该活动的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并留下照片、视频资料;活动结束后,各个成员需要撰写2000字的心得体会,填写《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表》;各分队要认真进行活动总结,撰写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等。

对于大一年级的学生,开学后需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2000字的个人心得,需认真撰写《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表》(2018年9月份开学与暑假社会实践白皮书一起上交)。此外,进行回访母校活动的队长需上交团队结题书,以及活动的照片或视频资料。对于大二年级学生,开学后需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2000字的个人心得;对于大三年级学生,开学后需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2000字的实习心得。学院会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举办评比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评选出优秀的心得感悟。

各类纸质版与电子版材料由团支书汇总收齐,具体的上交方式和时间另行通知。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社会实践 教学法

案例是基于特定目的,对某项具体的、实际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件所做出的客观而准确的记叙。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针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摒弃传统教学法的机械记忆和被动学习,带给学生广大的自主学习的实用空间。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常规案例教学通常是让学生根据已经编好的现成案例(包括国外翻译的及国内编写的)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缺乏亲身实践,不能得到整体能力素质(调研、协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不能使学生领悟到自己所学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与成就感。

一、目前常规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2]。在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有足够丰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案例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以我所任教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为例,首先,缺乏适合本土化特色的案例。目前,国内可以找到的行政管理学案例并不是很多,有很多教师选用已经翻译过来的国外且主要是美国公共管理学的案例教材。这些教材一个最大问题是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次,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纵观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多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案例也往往缺乏鲜活性和现实性,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情感不足

案例教学的情感元素非常重要,包括案例选用的兴趣与动机、案例情境重现、案例情感兴奋点和缓冲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营造和谐而又紧张的讨论氛围等等。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采用案例教学,就一定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深得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并非如此,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与情感需求,没有引发学生的共鸣,没有真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冷漠,出现无法展开讨论与分析的尴尬局面,更不要说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这就偏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

(三)案例教学方法简单

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与技巧,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抽象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总结汇报”等环节,把以学生为中心变为对学生的放羊式管理,任由学生随意发挥,无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推进,无法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探索

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探索,就是由传统从课本与教材中选用案例的学习模式到采用学生亲自实践调研收集案例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到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学习,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采集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的源泉――社会实践调研

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是以社会为基点,以学校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应时应地实践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弥补原来案例教学所缺乏的“本土性”和“时代性”问题。首先,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某一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确定调研场所,列好调研提纲等等。其次,培训学生调研知识。即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指导他们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学习搜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再次,组织社会实践调研。在做了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调研小组深入调研场所开始社会实践活动。在调研实践中可以采用笔录、照相、录音、录像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与资料,以形成对社会现实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案例分析是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首先,安排课堂教学精讲,使学生掌握与调研主题相关的基本概论和理论原理,这是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传统案例教学所缺乏的环节。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把实践活动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完整、条理地总结和展示出来。小组长以文字或多媒体课件形式代表本组陈述调查方案,阐释本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此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教师对实践案例报告和发言的优缺点进行评析,综合课堂上的不同意见,教给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延伸――课后案例编写

国内外高校都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库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前进,案例资料应该不断发展更新,让那些内容典型鲜明、研究价值大的案例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在进行实践调查、小组交流、全班讲演以及教师点评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个案,进行去粗取精,进一步润色加工,编写成规范的教学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学会对案例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培养和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可以收到师生互动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入实际,挖掘调研案例内在影响的本质问题,做好现实案例的引申分析,不断充实案例教学的资料库,以进一步指导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由于学生要进行实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演讲讨论以及案例编写等一系列实践锻炼,可以让学生从常规案例教学单项能力的训练,扩展到调研、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大学的教学方法应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明显区别,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以及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模式训练。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的构建。他认为“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3]。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建立这种学习的认知结构。在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研究,然后从案例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思考探索多角度的答案,而不是教科书上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发散性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中,自己系统地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展示师生互动的应用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是教师唱“独角戏”般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单向传授。教师的威严建立在考试上,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敌对关系。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则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合作的平等师生关系。在社会实践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更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调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等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频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有效的教学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融。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搭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中介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仅强调知识的吸收,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导致许多“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构建发生于学生与情境间的互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活学活用,以适应社会、解决问题。”[4]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搭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中介,使学生亲自与真实复杂的客观世界相接触,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行动方案、检验理论或原则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中国台湾)张民杰.案例教学发[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9.

[2]唐世纲.论案例教学的实施与功用[J].教学与管理,2005(5).

[3]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向光富.情境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作者简介:

篇9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避免与社会实践总结混淆,特为同学们从网络上搜索到有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资料,仅供参考:

一、实践报告的封面、扉页和目录

1.封面内容: 实践报告题目、团队名称;

2.扉页:成员组成(姓名、班级、)、实践单位、实践时间等;

3.目录:正文的各章节、团员感言、附件等。

二、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调研报告的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用5号微软雅黑字。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摘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说明调查的原因;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

(c)关键词。

4、前言

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5.正文

篇10

关键词:教师;金融;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3-0079-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3.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并“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教育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试验、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二是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在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上,联合课题组向社会了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选拔人才,大多提出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要求,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也直接询问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可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金融业为基本方向,培养面向金融界,面向社会的应用型高等金融人才。金融专业毕业生必须适应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金融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指导金融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了解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把握金融业的发展动向和脉络,增强学生的金融实际应用能力。

一、教师加强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业要求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但有些学校只注重金融专业大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不重视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或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到位、不得力,社会实践收到的实效不大。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实际工作能力差,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很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在这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强调:“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

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是师生受益、教学相长的。一方面,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由教师指导,提高了社会实践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接触金融行业企事业单位,了解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的动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实践促进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社会实际,开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在科研方面也有所体会和收获,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对大学生提高理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金融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都有重大的作用。

二、教师在指导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够

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队伍涣散,组织性不强,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未纳入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上未安排第二课堂。有些高校主管部门、各院系监督检查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不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心程度不够,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弱化,社会实践的效果不好。由于金融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专业性比较强,需要金融专业教师指导,但有些专业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不愿意担任指导教师,就算勉为其难担任了,也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把握不够

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把握还不够,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不够重视。有些学校采取分散实习为主,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可有可无,往往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到相关单位拿总结报告以敷衍了事;有的学生在家上网搜索或找来报刊杂志将资料堆积、拼凑草草应付。这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无实效。

(三)教师指导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结合不够

有些教师不注重加强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结合,社会实践与金融行业结合不紧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紧密,致使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生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有的金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出于经济利益、保守秘密等原因,对于社会实践团队不能很好地提供便利条件,学生难以了解实际情况。有的单位把学生搞社会实践看成包袱、负担,不少学生只能通过个人关系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这些导致社会实践不能很好地与金融行业结合。

(四)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不够

教师对于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具体指导不到位、不细致,致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有些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不充分,不注重对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具体、动态指导,不注重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全面总结,不注重社会实践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三、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对策

(一)加强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1.组建好指导教师队伍。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让那些有意愿并热心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金融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担任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建立“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人才库”。即选拔对学生思政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也选拔那些特别熟悉金融业运作、金融专业应用技能等较为突出的专业教师,确保指导教师队伍里既有善于组织管理学生的政工老师,也有善于专业指导的专业老师。将定位导师的优势指导方向,1名导师主攻1个方向。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方案的时候就能根据实践的主题及专业需要,尽快地从导师库中选择合适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好导师与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之间的双向选择,结合专业方向、个性、特长等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实践团队配备导师,可以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善于管理的政工教师,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实施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2.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要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对其工作量的考评计算体系之中,把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成效如何作为其晋升职称、评选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动员及培训,使教师提前掌握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实践的技巧和方法,充分认识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些在学科基础理论方面比较扎实的教师,需要加强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让教师认识到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在金融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得到更多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成长为理论知识扎实、金融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指导

1.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动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等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的方式方法、实践的总结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优势,使金融专业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消除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加速其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促进其实践人生价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心理承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及信心都很有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2.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容易波动,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掌控并妥善解决。指导教师要及时与大学生沟通,帮助大学生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及抗干扰的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的结合指导

1.建立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与金融行业结合。有关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从事银行业占金融毕业生总人数的34%,从事证基金业占21%,从事保险业占15%,从事企业财会类占22%[2]。关于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调查显示,金融类企业选择有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总数的30.2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选择有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总数比例很大。因此,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与金融类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与金融专业工作紧密结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加强校行、校企关系,通过给基地领导发聘书的方式,即聘任某些行长或厂长、经理来担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让在校大学生到金融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树立起现代金融观念。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选题上与合作单位的工作更紧密地契合,可以实施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合作单位的工作,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工具、资料进行数据统计、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增强与金融业单位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规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从制度上确保开展社会实践的力度,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加强对实践活动的动态具体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准备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主管部门牵头,以院系为单位,由高校专门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要编制实践指导大纲,帮助学生制订实践任务书,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必要预防措施。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无疑是放在首位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2.指导大学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思想敏锐、思维活跃,很容易发现实践单位在管理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常常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这时,就很需要指导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等优势,指导大学生们与实践单位的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一起,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有效解决单位在管理或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金融专业大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指导总结交流,推广和转化实践成果。实践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应继续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整理实践日记,及时上交。指导教师可根据实践中学生的表现以及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完成的质量进行评比,按照比例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汇报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做准备,同时推荐优秀实践学生参加学校或上级的社会实践先进评比活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推广和转化实践成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总之,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极其必要、意义重大。要培养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即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金融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重视教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通过建设好指导教师队伍,促进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指导,注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具体指导等,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增长社会适应能力和金融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养,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