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7:2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提高中职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纳入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情况作为衡量中职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系统谋划实践方案,完善制度,丰窜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提髙实践育人的成效。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职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知识之外,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髙的职业素养。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适应性差及能力不足是困扰中职生毕业以后就业的主要因素。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提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主动投入到实践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化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成为有用的技术型人才奠基。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
二、形成中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框架体系
近年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重点研究财经商贸类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起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开展实践活动为载体,尝试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举措。学校在“清荷”文化引领下,以培养学生的财经品质(诚信的特质、规范的作风、专注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为目标,不断寻找实践育人的有力抓手,逐渐形成了“三种形式、三个阶段、三类实践活动”的“三三三”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社会实践课程,以信息化手段完善评价方式,将社会实践表现纳入学分系统,整体推进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达到了“时间覆盖全年,人员覆盖全校”的目标。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和实质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其基础条件是进行资源拓展与整合,其导向和动力在于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各要素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整体架构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并形成相应的框架体系,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是落实责任,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社会实践是系统化的课程,学校需要不断地寻找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实践内容、实践形式的最佳契合点,需要与学科专业教学、德育工作、生涯规划等有机结合,形成实践育人的最大合力,提升育人成效。在推进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一是成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其成员由学生处、团委、各教学部主任等组成,各条线部门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和完善指挥有力、分工明确、措施得力的组织体系。三是着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络。另一方面是建章立制,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清荷文化”育人体系的总体规划中,并扎实有效地落实,保证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实施推进、监督考核等过程有据可依、有序进行。
三、实施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具体举措
(一)拓展常态化的实践育人基地
积极拓展常态化的实践育人基地,是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基础条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稳定的实践基地能够促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加规范化和持续化,有利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积累,更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在保留原有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共享共建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并注重发挥典型基地的模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基地网络。目前,学校已与上海市民政博物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等20多个'单位签订实践育人协议,建立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学校基于长远规划,印制了《学生假期主题自由行活动菜单》,为学生在假期进行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提供相关信息。
(二)构建“三三三模式”
构建“三三三模式”,丰富和完善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核心和实质。为了达到“时间覆盖全年,人员覆盖全校”的目标,学校系统化设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实践胄人的“三三三模式”,即三种形式、三个阶段、三类实践。1?三种实践形式,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覆盖面通过调研,我们发现62%的中职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内容是参与社区服务,多呈现出自发的无组织状态。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类,按照“一周集中性实践”、“课余经常性实践”和“假期主题性实践”为基本形式,进行社会实践的长期化和规范化建设。其中,“一周集中性实践”是以校内实践岗位、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为主要场所,在学生处、教学部统一调配和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岗位,如礼仪示范、校园环境保洁、啄木鸟行动、图书资料整理等。“课余经常性实践”以上海市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以主题志愿者团队为单位统一组织活动。如,双语志愿者团队、“美丽心灵”志愿者团队开展辅读学校“爱心献社会”活动、交通执勤实践等。“假期主题性实践”是以全国各地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由学校统一组织活动,如井冈山红色社会实践、贵州黎平公益行等。其中,部分“课余经常性实践”和“假期主题性实践”是以团队为主体,打造实践精品团队。同时,学校还将个人自主实践作为一项有益补充,实现社会实践的个性化发展。2.三个实践阶段,确保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在活动准备阶段,学校统一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规划和#筹安排,包括组建队伍(或分组)、培训动员、准备安全预案和必要的资料与设施等。在活动实施阶段,学校按照活动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鼓励各队学生创造性完成活动计划,建立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和部署。在总结交流阶段,社会实践结束后,学校全面组织开展服务时间计算、成绩评定、汇报演讲、宣传报道、总结表彰、成果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发挥活动的示范和辐射作用。3.三种实践类型,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性学校根据内容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分为“红色实践”、“绿色实践”和“蓝色实践”三类。“红色实践”是指组织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带着团旗看上海”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励志向上的正能量,激励中职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绿色实践”是指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环保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爱飞翔——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和实际行动来呼吁全社会关注乡村教育、乡村孩子和乡村教师。“蓝色实践”是指组织开展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如金融知识进社区、互联网知识大普及等活动。金融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进入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普及金融常识和假币识别技巧等公益性实践活动,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沟通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又向居民普及了金融常识,服务社区,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考核机制
篇2
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将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师培训途径当中,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此举对于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职教师而言,进入企业实践大有裨益:其一,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意识产生新的认识;其二,更新教育观念。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中职学校必须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其三,提升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通过深入工作岗位第一线,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其四,丰富教学案例,为教学增加许多新的内容和案例,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因此,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
但是,从当前的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无论是职教管理部门和企业,还是学校和教师自身,面对教师进企业实践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加强管理,探索长效机制,才能促进学校、教师、企业的多方共赢。
摘要: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通过对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形式、内容、管理办法和实施步骤,以及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鼓励措施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其目的在于探讨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更趋合理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技能水平;实践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19-02
一、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
1. 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当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职称评审的一项重要指标。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增加了教师到社会实践方面的考评内容和权重,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掌握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对于创新和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许多教师从师范院校来到职业学校,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普教观念浓,动手能力不强,致使师资队伍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师?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教师在企业的实际岗位锻炼一段时间,让他们了解企业,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同时,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形式及内容
学校可根据各教学科室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年度计划,结合教学、教研、教改和学生管理等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或脱产进行。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教师到企业一线亲自操作。实践内容包括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或者在企业的生产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其二,带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参与管理。学校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到企业,教师在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①带队教师负责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思想、实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完成社会实践的相关工作;②配合实践单位,加强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实习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并提高职业道德,帮助实习学生完成实习任务;③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考勤,开展学生实践考评工作,督促学生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周志》、《学生社会实践总结鉴定》等资料,总结后上报学校相关部门。
三、管理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管理方法。
(1)学校各教学科室应在每年年末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教研教改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实践计划,包括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地点、具体的实践目标和考核办法等相关事宜。
(2)采用部门推荐和个人申请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拟安排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应填写《教师企业实践申请表》,根据实践要求详细填写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计划和预期成果。
(3)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实践单位的有关制度和纪律,如违反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或因个人原因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者,由个人承担相应责任。
(4)实践结束后,由学校的考核小组对教师提交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分别存入教师档案。
(5)各教学科室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到企业实践教师的过程管理,如实地或电话查访、组织阶段汇报等。相关部门对实践教师进行不定期抽查,以确保实践效果和实践目标的完成。
2. 实施步骤。首先,学校针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定相关文件。如《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学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管理办法》等,指导思想是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标,结合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的需要,使学校对带队教师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才观和质量观;其次,按照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在学期末,要求各教学科室的教师填写《教师从事教学及其他相关活动意愿调查表》,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师因工作量不足而造成收入减少的情况。另外,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加大专任教师参与教研教改、企业实践、行业联系力度,加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意愿调查表的选项内容应包括:服从学校教学安排,参与社会培训等相关工作;参与协助招办招生和毕业生安置工作;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实习学生管理等,由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此项工作的汇总统计。然后,各教学科室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和学校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结合教师填写意愿表,上报富余教师名单到相关科室进行汇总。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与企业沟通好实践的形式、内容、时间、地点,做好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选派和管理指导工作。
四、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鼓励措施
激发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帮助专业教师制订实践方案,提高实践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中职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与职称挂钩,必将大大激发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1. 选派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学校正常发工资并享受相关待遇,每月给予一定生活补助。
2. 对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评定职称时累计学时,实践情况将作为职务聘任、考核、晋级和评优的重要指标。
五、探索长效机制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中职学校要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的实践制度,按照《意见》要求,专业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到对口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新的专业教师上岗前必须安排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专业实践锻炼,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聘任上岗。学校要积极为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提供帮助,为其联系企业,提供对口实训场所,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组织等,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强本职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要制订并不断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实践计划。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组织实施专业教师的实践活动,制订并具体落实其学年(学期)轮训计划,保障实践的时间和质量。
除此以外,还应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方案,让教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目的性。由于教师亲自参与实践方案的制订过程,所有问题均来自教学一线,切合教师需求,因而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自我培养;道德培养;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都超过90%,远远高于普通高校,许多热门专业的中职生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就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设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不喜欢学习或学不进去,这是所有中职教师的共识。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少数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言行不一致,喜欢说谎;做事虎头蛇尾、缺乏毅力;没有远大理想,得过且过;自制能力差,不会自我管理等等。因此,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关系着三年中职学习生活的质量,也将对中职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就是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最终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多年来我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分析、掌握中职生的情感及行为习惯特点,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的教育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榜样,注重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就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约束我们的言行举止。只有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别人所尊重。孔子的“一日三省”,古人倡导的“修身养性”等,强调的都是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认识真实的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逐步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修养善加引导,号召向职业道德先进人物学习,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二、持之以恒,坚持从小事做起
古人说:“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小者大之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件看似很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日臻完善。从小事做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督促学生珍惜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修养。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它让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日有所进,才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它要求学生严于律己,于细节处下工夫,在细节处奠定成功的基石。
作为德育教师,我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三、加强课堂教学,坚守道德培养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课堂,才抓准了中职职业道德培养的命脉,才抓住了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高尚的师德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灵魂,平等轻松的课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把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首先,要创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其次,充分发掘教材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学做结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培养学生的最好舞台,是检验知识最好,也是最终的场所。平时,我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做结合,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阶段对中职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学生可以把在校园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地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去。中职生应珍惜实习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观察,多学习,逐步了解和适应社会,养成踏实认真、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品质。
总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重视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严加约束与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就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 应用
正 文: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但是就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情况看,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影响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行动导向法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势在必行。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法
心动导向教学方法也可称为行为导向或实践导向,其来源于德语的Handlungsor ientierung,指的是为了完成某项职业工作活动需要而进行的相应行动,从业者通过内在调节机制来评价、实施和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在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基础上,创造一种师生互动、学教相长的社会交往情境,进而使中职院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还能够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最终实现学用一致的教学方法。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结果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学生的学习,行动导向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成效主要在于学生行为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包括由内化而至外显的行为,不仅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第三,行动导向教学以“知行并进”为原则。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行动为导向,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造一种师生互动、学教相长的社会交往情境,进而使中职院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还能够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最终实现学用一致。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迎合了中职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要真正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行动教学,必须以行动为导向,充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设计,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了“行动”作为导向,就能够鼓励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对老师布置的学习和预习任务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扩充知识面,并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指引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水平的理解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计算机任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布实施,给学生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比如说,在学习C语言章节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讲解,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积极参与制定部分操作计划并对部分计划进行课程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项目的完成;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汇报,对自己完成的项目进行讲解,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项目评估,评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评估和他人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归纳总结,及时对知识和技巧发散延伸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重要的,但是基于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少、能力差、经验少,对计算机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不到位,单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计算机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课程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强化实践,扩展计算机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加强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首先,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挖掘和应用,在实践中强化课堂理论学习,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平台和机会,大大扩展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面;其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准确性,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强化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耀光.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2] 乔爱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篇5
一、借助体验式教学,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渗透的意义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1]。职业素养既是企事业单位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又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一些中职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非专业能力欠缺、行为习惯偏差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应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才”的训练,即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训练;二是“德”的培养,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具体体现为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法纪观念、正确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教育。
中职德育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体验、感悟、实践和逐步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中职德育课培养职业素养的最有效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生活或社会热点作为体验来源,采用各种方法诱发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活动,强化感受和反思,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运用,有利于中职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有助于德育知识内化为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体验方法,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的渗透
中职德育课借助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是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德育教材中职业素养的教育元素,结合中职生生活实际,创设体验情境、职业场景,引导学生看、听、做、想,最后用心去感悟。德育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体验方法,避免方法的僵化和单一。教师可将生动幽默的语言、鲜活典型的事例,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将枯燥、沉闷的德育课堂变成职业训练的舞台,切实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
1.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指在培养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德育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素材,有目的、科学地创设生动具体的职业场景,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便于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标,同时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指德育教师根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创设一定的职业情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性格、阅历和认知水平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职业环境,体察角色的经历,体会角色的情感,收获自己的感悟、道德认知和职业能力等。
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好就业准备”这一课时,笔者开展了一场招聘服装设计师的面试活动,让不同学生扮演公司副总、设计部经理、人事部经理、应聘者等角色,学生兴趣浓厚,踊跃参与,之后师生畅谈看法和感悟。在体验中,学生掌握了面试技巧和技能,并深切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3.辩论体验。
辩论体验指德育教师根据中职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结合德育教材中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选择适宜的辩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材料,在辩论中有理有据地为自己支持的观点辩护。双方思想碰撞、智慧交锋、情感激荡,在针锋相对中深化职业认知,丰富生活经验,拓展技能素养,培养多种综合能力。
4.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指为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德育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或实践活动中学习,在亲历中有所知、有所悟,内化为信念,从而促其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过程是由行到知,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过程。同时,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了职业素养。
笔者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劳动奉献与人生价值”这部分内容时,指导学生设计“关于职业幸福感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不同的人对职业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并总结出一般性结论,在课堂上交流。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总结、交流分享,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正确职业价值取向在体验中自然形成,同时沟通、应变、实践等职业能力得到训练。
三、实施体验教学,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的渗透
德育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无论借助何种体验方法都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体验情境、问题为机制,以学生亲历、感受、反思为核心,以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完善为目的,配之以适时引导、探究分析和实践验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贴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唤醒职业意识。
德育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所学专业和对应职业群的特点,挖掘教材中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并收集身边有价值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教学资料,创造性地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参与,主动置身于可感知的职业环境中,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唤醒职业意识。
在导游班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这一课时,笔者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创设情境,先用生动的语言简单介绍吴斌平凡的一生,并配以悲情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情境,引生入境。接着播放吴斌生命最后的76秒视频,在遭遇飞来横祸、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他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岗位职责,呵护乘客安全,用生命践行了“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体现出过硬的职业素养。之后笔者展示了一组导游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有偿服务、强制消费等行为的图片或视频,他们为一己私利,严重损害游客的利益,背离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求。在音乐、视频、图片的渲染下,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对比,学生的情绪完全被感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同时增强敬业奉献、诚信从职的职业意识。
2.探究问题,参与体验互动,获取职业技能。
体验式教学应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中职德育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结合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德育教材所要传递的信息,在有目的地创设职业情境的前提下,向学生提出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主题宣讲、角色扮演、竞赛活动、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参与体验互动,发挥其主体作用,寓教于乐,在体验中获得职业知识技能。
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自主创业,选择成功”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或访问本校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创业史,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分享,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接着笔者提出几个有针对性、开放性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发现市场需求、并准确把握商机的?他们具备哪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假如你选择自主创业,应考虑哪些因素?自身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每组代表发言。通过这一体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职业知识,而且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得到了训练。
3.分享感受,完善体验经验,内化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它是隐性的。体验是个人的,它虽然生动具体,富有个性,但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因此,在学生实践或经历活动获得感悟后,德育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与教师双向交流,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在不断反思中完善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所获得的职业知识内化为职业信念。
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理想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了两个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体验活动,学生获取了职业理想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由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题为“理想开启美好人生”的演讲比赛,分享自己对职业理想的感悟,展望符合本人实际的梦想,畅谈如何追梦、圆梦,促使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认知内化为执著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念。
4.延伸应用,回归体验实践,完善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情境体验获得认知,但这些要内化为主体的自觉性,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德育课教师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和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切感受职业气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升华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自身已形成的职业认知和经验交互,反思自己,才能发现问题,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回归实践。
篇6
关键词:中职生;实践;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57
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体能素质是基础,决定能否工作;德育素质是关键,决定着工作态度;文化和专业素质是核心,决定着工作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中职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检验过程,职教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中职生各种素质进行引导、养成教育。我校从1997年即开始从事中职生实习工作,在顶岗实习和各个不同环节适时地对中职生进行不同内容的素质教育,对中职生的成长十分有益。
以顶岗实习为例,全部实习过程可分为出发前、行程中、面视、实习(前、中、后)、回程几个环节,不同环节应进行不同的素质教育。
出发前教育。其一,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约守时,时间观念强,工作作风才会干练利落,不拖拉,工作效率高。有一位同学在规定出发时间到达时,尚在路途,我们就取消了其实习资格,对同一批实习的其他同学产生了很好的儆尤作用。
其二,要有很强的纪律观念。校有校纪,厂有厂规,违纪违规必受处分。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管理上人性化。违纪后教育为主,多有回旋余地。企业的制度则是刚性的,违规者如覆水难收,没有回旋余地,一定让学生铭记这一点,认真遵守厂规厂纪。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是纪律中的高压线,要坚决摒弃。
其三,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仪态。大方得体的仪容仪表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不戴耳钉,常剪指甲。女生不留怪异发型,不卷发,不穿奇装异服,着装不过薄、过露、过透,要自尊自爱。与人交往自尊自爱。与人交往,站、立、坐、行姿式规范,要克服各种禁忌,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仪态端庄、稳重、大方。实习出发前,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面检,凡违犯要求者,不得实习。
其四,注意自身安全。安全无小事,实习期间安全是第一要务。教育学生保护自己,尤其女生更要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单独外出,不与陌生人交往,要按时作息。日常要注意交通、饮食、用电安全,增强防水、防火、防盗意识,决不在陌生水域游泳。有病及时医治,及时向带队教师反应。
其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手乱丢垃圾,乱放物品,几乎是每个学生的通病。要强制性要求学生改掉这一垢病。把垃圾分类丢到垃圾箱内。衣服常换常洗,被褥起床即叠,居室内鞋子、背包摆放整齐,窗户常开,地面常扫。人到哪里,哪里干净,而非人到哪里,哪里脏。
其六,吃苦教育。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迥然不同。学生实习是一种有偿劳动,即有偿,在管理上和企业员工标准是一样的。企业和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要自食其力。学生要有吃得了苦(常常加班工作),受得了气(组长、拉长批评话语粗放)的思想准备。实习是一种有偿工作体验,不是随心所欲地生活享受。吃不了苦,注定要半途而废。
行程中教育。学生实习主要在珠三角,我们统一坐过火车,后来统一坐大巴。行程中加强三方面教育。一是安全教育。坐火车时,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两名组长,夜里休息时,有人轮换值班,主要防止财物丢失,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提醒同伴,同时报告带队老师或乘警。坐大巴时,要求座位固定,进服务区休息上车时,注意身边同伴到齐否,每辆车上随行1—2名带队老师,负责本车辆同学们的一切事务,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二是团结协作教育。外出实习,远离故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彼此关照,要团结协作,加强理解沟通,学会包容,宽宏大量。不能因鸡毛蒜皮事报怨、出言不逊,甚至拳脚相向。男生要照顾女生,对晕车的学生要特别关照。
三是注意车厢内卫生。几十个人同乘一辆车几十个小时,更应注意不随丢乱丢垃圾,到服务区休息时,及时打扫车厢内卫生,通风透气。
面视时的教育。面视由企业人事部门负责。需要填写个人履历表,检查证件是否齐全及真实性,个别企业还要体检身体。填写履历表是对个人文化程度的初评,学生要工笔正楷认真填写,避免填写错误或信手涂鸭。学生要听从企业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安排,排好队,不喧哗,不乱走动,不玩手机,不接电话。排好队和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反映出学生整体素质,面视时要特别注意。
实习中的教育:实习的前10—15天(前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适应期。学生由刚出校门的新奇,刚到企业的好奇,转而厌倦由坐在教室里听课到在流水线上机械简单的重复操作的转换。一些企业岗位要求学生站立工作,有的学生因长期站立出现小腿肿胀,要经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带队教师要关爱学生,抽较多的时间与学生共处,找学生谈心,精神上鼓励,个别须调岗的要积极和人事部、生产部联系,努力设法解决学生的困难。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坚强、坚持、坚定,努力减少思想波动,减少学生辞工。对极个别不能坚持者,应遂其心愿,妥善办理辞工手续,把学生安全护送到回程的车辆,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确保学生安全回到家。
适应期过后,学生就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期)。这期间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节俭教育。外出时不要单独行动,不要轻信于人,尤其是首次发薪取款时,要警惕被诈骗。要注意生产安全,严格操作规范,防触电,防机械损伤,防过敏性刺激引发皮炎(帮学生调岗)。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贡称赞孔子的美德是“温、良、恭、俭、让”,足见俭的重要性,由俭可知礼,亦可知其它。墨子曾说:“俭节则昌,逸则亡。”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节俭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美德。实习中的中职生,首次由消费者转换成生产者,并获得相应的报酬,有些报酬还比较多,甚至超出了学生的预料,倘不加以正确引导、限制,任其挥霍消费,就会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贻误终生。所以,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篇7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一)适合中职学校教学的特点
基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其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而有效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中职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要具备,尤其一些对技能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更是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教学。具体说来,中职学校教学具备三大特点:职业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通过中职教学的有效的开展,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在当前的时代中,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并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现今,各行各业工作的开展均已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每个专业都设置了基础的计算机教学,尽管属于基础性学科,但是其实践性、综合性等都是比较强,通过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及知识。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基础,保证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项目制作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动力能力,这与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特点是相吻合的。
(三)项目制定的可行性
经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项目教学法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具备比较高的可行性。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一)教学实施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来做一个完整的“项目”,去完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其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互助和沟通。
设计步骤: 确定项目 分析项目 实施项目检查评估
在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复杂程度比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转换自身的教学思想与角色,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进行教学实施时,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制定教学实施的策略。在制定实施策略时,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计算机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随后,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目的,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对自身及学生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确立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设计教学步骤。其次,教学实施的步骤。实验步骤包含六步:选择项目,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对后续步骤实施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选择项目主题时,需要具备真实性、挑战性、趣味性,同时,还需要与课程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相符合;制定计划,教师将项目的计划制定出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搜集资料,将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全部收集齐,这个步骤需要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资料,收集完成之后,对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寻出有用的材料;制作作品,前面的步骤均属于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制作项目,形成项目成果;展示评价,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可以肯定学生的工作,并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比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Word知识的应用有一个项目为“制作电子小报”,教师首先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随后导入项目内容,并为学生讲解制作的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最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最后由老师来总结)。
(二)效果评价
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计算机教学之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可以通过师评、学生分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价、赏识激励,学生的反思感悟、巩固提高,进行知识反馈。既起到了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其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事物的能力。进而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与完善,以便于真正的提升计算机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评价的开展,还可以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态度等,进而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最终提升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现今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正处于从身心转型期,思想尚未真正成熟,学识学历又相对较低的青少年中职毕业生,多数尚未作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其就业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虽然各职业学校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思想意识上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对他们职业观的建立起定向导航的作用。但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除了必要的定向导航外,还必须针对他们的学科专业和个人特点,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不失时机的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现就这方面问题简要阐述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职业定向的明确
中职新生入学时,绝大多数同学是从普通中学初中毕业而应届升学的,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了解很少,对自己日后的学习乃至今后从事的工作概念模糊。拿汽车专业的新生来讲,虽然知道他们今后的工作内容是维修汽车或制造汽车,但对维修或制造的工作状况,以及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却知之甚少。尤其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或山区来的学生及其家长,由于当地较薄弱的工业基础还使他们混淆了汽车维修和汽车制造工作状况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他们职业定向不明确。因此在新生的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安排必要的专业教育,说明本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工作过程和生产组织形态;讲解中职毕业生在本行业中的扮演角色、工作任务和贡献份额及未来的展望;介绍本专业的思维方式、知识技能和要学习的课程及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在入学之初很快确立一个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并较为清晰地规划出一条该方向的发展路径。
二、就业的心理准备
新入学的中职学生,年龄基本都只有十五六岁,回顾其成长历程,多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职一路接触的都是学校的情景,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对职场的了解全都来源于家长、亲友和老师的只言片语,更别提亲身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主动形成完整清晰的职业想象和合理正确的择业规划,这就要求班主任及其他老师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就业心理辅导:
1.对工作压力的理解
工作是有压力的,它包括工作的劳累、难度等许多方面,但对于工作压力的感受和含义,却各有各的体验和理解。作为过来人的老师,要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用通俗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们做出清晰的解释。可以告诉他们虽然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赚钱盈利的机会的确很多,但获得这个机会的竞争也很激烈,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不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是很难如愿的。这就是为什么私人老板要辛勤打拼、企业员工被要求努力工作……否则机会将失之交臂,盈利和发展也成为空谈。正是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存在,才能转化为动力,才能使得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脚踏实地的愿望。
2.面对加班的心态
企业或者个人实体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其生存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它们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赢得机会,获取利润,就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当然努力的方式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整改,提高效率,品质管控等,但这些方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效果;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也无太多的潜力可挖。多数企业除了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外,总是还采取一项急功近利的措施,那就是加班。这种现象在我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加班,都将在目前及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作为员工本身来讲,必须换位思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我们应该庆幸有班可加的日子,加班至少说明目前企业的生产任务紧,正在抓机会,正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收入也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前进。如果无班可加,则可能预示着企业生命力的消弱,也将深刻地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经济收入。
3.沟通与协作的意识
现代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其产品的销售要经过订单的取得、材料的供应、生产的组织、成品的储运等一系列环节的分工协作才能转化为利润。即使企业中的蓝领工人,也工作在理解主管意图,表达自己想法,协同周围工友共同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境中。在这过程中,企业自身必须像一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军队,各个职能部门就像完成各自战术意图的兵种,各级主管就像带领士兵作战的军官,每一位员工就像这支部队的士兵,只有兵种之间协同配合,官兵之间令行禁止,士兵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为此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便利条件,带领学生多参观有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例如学习汽车制造的学生要多参观了解汽车生产线的运行状况或其他工业生产的情况,学习外贸仓储的学生要多参观了解集装箱码头的工作流程和外轮运输的相关情况等等。随后利用主题班会、德育导训等机会适时阐明沟通与协作对于现代职场的重要性。在加深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体育比赛、劳动郊游等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和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沟通的效果,感受协作的威力,揣摩求大同存小异达成总体目标的处事艺术。
4.对竞争与发展空间认识
现代社会中,竞争无所不在。就是企业内部,员工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有意无意间展开各种竞争。如果竞争的结果是促进进步和发展的,就是良性的竞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希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形成良性竞争,因为这样不仅使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后的能力和素质反作用于本职工作后,也将带动企业的利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同时企业的各级后备管理者也最容易从竞争优胜者中间产生,因为从岗位中提拔的人才,比聘请或引进外来人才更加适应本岗位的需要,并能大大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因此,要教育在校学生特别是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学生提高竞争意识,今天的同窗,将可能成为明天单位中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对手,即使并非同窗,虽然享有同等或相近的教育资源,但日后的学习和钻研以及进取的意识将造就出不同的个体,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将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优胜者。
三、就业的物质准备
中职毕业生普遍年纪偏小,在其人生的旅途中首次就业,此前还没有经历过企业面试甚至笔试等选择过程,不了解这些过程的具体细节,更不知到考官在这些过程中最希望得到哪些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在平日里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同学们做好有关就业应聘的物质准备。
1.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层出不穷,即使是传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的应用也无所不在。因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教诲学生在校学习不用功,没有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将很难胜任现今的工作岗位,也就无法通过应聘单位的选择,即使以特殊情况个别入聘的,也只是哪些容易被替代的简单低级的岗位,晋升和收入必将收到严重的限制。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班级管理工作既累又烦。一个班级就像一个成分复杂的小社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意愿和需求。学生干部就要配合班主任协调同学们的意愿,共同实现班级总体目标。良性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领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平衡统筹的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一个企业以及其下的各个部门、车间,其实也像复杂的小社会,需要管理和协调,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正是企业的各级主管在保证生产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因此在招聘员工时,招聘人员则总是希望发现一些具有这些素质的人才,通过必要的磨练后可以充实企业管理的储备队伍。所以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使管理才能得到良好锻炼的学生干部,应聘时自然有更多的入选的机会,入选后也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体格的锻炼和视力的保护
当今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势必一方面减少用工,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工作节奏,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这就要求其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较快的生产节拍和较大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像汽车制造等以流水线为生产方式的工业企业,生产的零件数量多、体积大、分量重。较大的劳动强度如果造成少数人员的病假,就将使整条生产线停线,全厂工人被迫停工的重大事故。而大中型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每停产一个小时将导致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利润损失。这是生产管理上要全力避免的事件。另外,企业中不少重要岗位对员工的视力和色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今后企业车间准工人的在校中职生,现在就要开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壮体魄。同时还要非常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视力。这样才能在应聘时顺利通过企业的面试和体检等挑选环节。
3.社会实践的参加
回想几年前我从事某一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常常招聘应届毕业生。在开始确定面试入围名单前,需预审许多应聘者提交的简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简历中的有关社会实践的内容,而对在校期间各门课程的成绩及操行鉴定只作为判断该生在校总体表现的参考依据。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应聘者是否具有适合本企业的工作经历,也从这些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初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适用的综合素质和可以被挖掘的工作潜质,以供在笔试、面试等环节中进一步证实和确定。所以社会实践的有关经历就成为毕业生能否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因此老师必须想在学生之前,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寻找企业打工、兼职,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对工作内容的选择尽量靠拢所学专业,或者选择其他可以锻炼能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不必过于在乎报酬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否给自己带来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准备在对手之前,在就业应聘时占得先机。
4.面试环节的模拟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年纪小、履历浅,当身处应聘面试的特殊环境和严肃气氛中,必然会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恐慌,影响思维活动的顺畅。因此建议于第二学年开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适当进行应聘面试的模拟演练。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请同学轮流上台扮演应聘者,先进行一分钟有特色的自我介绍,然后分享社会实践的经历;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则作为面试官,评价其言谈举止是否有礼有节并且踏实干练(对于应聘蓝领工人,踏实干练更加重要),社会实践经历的陈述是否条理清晰,有助入聘。还可根据他的陈述提出某些尖锐的问题来锻炼其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几次演练,同学们逐渐熟悉了面试的基本程序。见多识广了,紧张的心理也平稳了许多。此后的演练就可以由学生干部组织,同学们自行展开。既适应了面试气氛,又锻炼了组织能力。
5.应聘前的功课
对于“2+1”式的中职学生,第二学年下学期的期中以后,就进入寻找企业顶岗实习的应聘阶段,有了此前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和面试的模拟,面对真正到来的招聘,还要完成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功课。
(1)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往往是通过招聘单位海选,使自己从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的第一张“通行证”。虽然现在常因学校推荐就业而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但简历中的有关内容仍然对面试后考官的进行人选确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制作简历时要把文字笔墨的重点首先放在社会实践的部分,特别要重点说明与应聘企业有关的实践内容,若受篇幅所限,可用自荐信的形式附于简历之后。若实践内容与工作无关,则应体现吃苦耐劳或沟通协作等品质。其次要清楚说明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并附上详实的奖状证书等佐证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要妥善保存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状证书)。不必在华而不实的简历封面和版式上下太多功夫(平面制作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除外)。
(2)面试前的功课
要使同学们明白面试的目的就是让用人单位在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对应聘者的教育背景、能力经验、思想意识等方面做出基本的了解,从而判断能否为本单位所用。而应聘者要做的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从上述几个方面尽可能地将自己的与该单位要求相符合的特点、亮点展现出来。
为此,面试前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报纸等相关媒体对将要应聘的企业进行必要的了解,熟悉其企业文化的基本实质,做足功课。面试时灵活根据现场的情况,从企业文化的角度阐述对该企业的向往,以及对日后工作的想法和给自身能力带来的发展等问题,将对自己的顺利入聘增添重量级的砝码。
另外,面试开始时有一个略施技巧的环节,那就是自我介绍。我们知道,大型企业总是成批的招聘员工,参加面试的人数之多,以至于往往需历经数个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面试工作,最后在汇总情况,确定人选的时候,难免发生面试情况与人名混淆脱节的现象。如果介绍自己的姓名时,能结合名字或自身的特点取个朗朗上口的别称写入简历。便可大大加深考官的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在面试一开始就可能“掉链”的不利局面。
篇9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财会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 培养策略
1.引言
从中职校的性质看,中职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普遍中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和一些中考落榜的学生,且财会专业需要较强的数学技能,因此,他们在首次接触并学会财会技能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和接受。需要相当专业和富有经验的中职院校老师才能胜任,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学生就会在将来的学习中丧失学习信息,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生都在加强财会基础技能训练,但是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教学盲点。笔者通过自身实践和总结,对目前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看法。
2.改变教学观念
由于社会经济市场不断发展,教材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要根据当前形势下中职财会人员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实际出发,本着基础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教学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时要避免太过,合理拿捏尺度,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注重结合理论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财会专业教学现状并非如此,多数中职院校的改革尚未跟上时代的要求,不符合企业对财会人员的技能要求,导致财会人员紧缺,影响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因此,迅速扭转这种违背社会要求的不良局面,关键在于培训机构要迅速出台应对机制,促使财会专业的教师积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突出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综合操作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社会紧缺型人才。当出现新的行业政策和法规时,要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局面。
3.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条件,创造以会计模拟试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强化财会专业技能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仿真教学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技术条件,充分体现现代中职财会专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利用能力、账务处理的综合能力、报表编制能力和基本成本核算能力,以及当前的财务政策等相关技能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报税能力、财务审计能力和财会政策的运用能力等,努力提高学生财务职业能力的实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门设置会计核算、税务会计、出纳、审计等相关会计岗位,让学生轮流担任相关岗位,并进行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换岗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解决岗位认识模糊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及相关岗位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合理安排实操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某些中职院校财会专业老师仍用传统的文字表述的方式描述发生的业务,既然是实践课程,那么所准备的教学资料就要用实际工作用用到的,或者更接近实际的操作道具,包括在模拟业务中汇用到的标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报表、账簿等。由于中职学生具有特定的特点,例如中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不强,社会接触也较少等特点,对财会业务的认识较薄弱,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述进行业务描述,或者实践不到位,与实际需要脱轨,就会导致学生对财会业务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未来的职业能力中无法正确地处理业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道具,校外找一些实际资料,通过模拟道具替代传统单一的文字表达,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联系实际,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进而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技能处理业务。
5.结语
中职院校是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笔者从改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仿真教学、合理安排实践操作课程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增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环节中以“岗位技能实训为基础,强化实践模块教学”,根据社会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除了在内训方面进行基本的珠算操作技能、点钞炒作技能、财务软件使用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学会填写各类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将手工化和电算化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尹清芝.英国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2]王一中.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1.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学;师资队伍;社会实践
中职学校和一般性的学校有一定的区别,中职学校通常都是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主,因此,在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学相对较少。而德育工作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法律道德知识的传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
一、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的现状
德育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中职院校通常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面向社会进行相关技能的教学,忽视德育;而且德育并不是中职学校的必考科目,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予以重视;再加上学生在中职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专业技能上的问题,而并非是德育上的问题,因此,对这方面的学习就比较放松,不仅学生不重视,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意义也没有充分认识,从而导致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学校总体上对德育教学不重视,德育教学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忽略了德育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学习的指导作用;
(2)学校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没有从德育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教学;
(3)在中职的教学体系中,大多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德育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课程设置比较困难;
(4)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大多都是建立在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急于求成,没有安排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而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中职学生又极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1.优化中职师资队伍,提高德育教师素质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对于德育来说,还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德育教师进行引导。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教师本身做起,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应充分掌握相关的政治法律以及道德知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同时,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和教育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自身的德育涵养,利用专业的知识和现代教育的理论,结合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严谨教学,为人师表。
2.树立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
良好的德育素养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学习目标,规范自己的为人态度和行为规范,在社会中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说,教育的成功与良好的德育教学工作是分不开的。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承认并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并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同时,对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要从德育的角度积极解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是多么重要,进而在学习中、生活中用德育思想引导学生。
3.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根本意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比如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这些社会活动都能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冲击,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又向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以社会的价值观作为自己成长的价值导向,才能提升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有效性是中职德育教学的当务之急。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这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大胆创新,让德育思想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使中职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妙君.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世界教育信息,2009(12):64-66.
[2]邓雪英.对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空,2012(0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