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0:0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

篇1

关键词:美的问题;;审美尺度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里,记载了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据这则神话所述.英雄阿基琉斯的父亲结婚时,邀请众神参加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这位女神生气了,有意引起一场纠纷。当婚礼举行时,她在宴会桌上投下一个金苹果,上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当场就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的争夺.大家决定让特洛伊王子宣判,那么特洛伊王子的金苹果该给谁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审美尺度的问题。

一、美的问题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要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 [1],将审美对象提到哲学上加以探讨。童庆炳在《“美在关系”说新探》的讲座里总结到,美的问题一般有三个对象层次:

美的对象,如北京很美,西施很美;美的素质,如美是对称,美是平衡,美是多样化的统一;美的本质,这是美的根源,涉及到了哲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美学问题大讨论思潮中,出现了以下“美的五说”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美是主观的,”尔未看此花时,花与尔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体感受与对象的客观存在才构成了美;美是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美是评价,只有在评价者和评价客体之间产生价值性之后,美才出现。

西方对于美的观念主要有三种。狄德罗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康德认为,“审美不涉存在,只涉形式,因而不涉厉害”;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些美的观念,包含着个体的价值判断,很难说孰对孰错。朱光潜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可以说代表着一代知识分子们的美学观念。

二、的审美尺度

马克思的审美尺度认为,审美是在实践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审美有赖于主体审美能力的形成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冯友兰在《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一文中指出:“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审美的主体积极的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促进审美活动的不断发生。同样面对着醉翁亭的山水之景,宴会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的只有欧阳修,说明游人和欧阳修的主体审美能力间存在差异.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同理。

(二)审美有赖于客体存在的差异性

首先,要承认客观世界的差异性也是一种美的表现.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事物仍会引起人的共鸣,表现出整体性的风格差异。俄罗斯地大物博,作家视野开阔,多有《战争与和平》这种史诗.而日本身处小岛,更多的关注人,《四月物语》这类短小充满人文气息的作品层出不穷。另外,主体在面对不同的客体时也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苏轼在面对奔腾的长江时,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词,而面对皎洁的月亮时,则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婉句。

(三)审美有赖于具体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说:“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这里的实践包括时空心境中介和历史文化积淀两部分。

同样处在寒冷的冬天里,岑参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白居易的《卖炭翁》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马克思的巨大贡献之一就在于指出,“人首先要吃饭、穿衣、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然后才能够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高尚活动。” [3]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进一步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实现了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天寒地冻快被死神带走的时候即使出现幻影,也是先看到能让自己暖和起来的火炉,再看见自己最亲爱的奶奶。你能要求这时候的她想到的是雪花很美吗?显然不科学。

结合的审美尺度,本文认为,审美活动应该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并不断提高审美主体自身的审美能力,开辟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角度,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获得审美的愉悦。

回到题目上来,特洛伊王子应该把金苹果给哪位女神呢?是赫拉、雅典娜还是阿佛洛狄忒呢?这个答案,我们必须审慎考虑,否则极有可能会像特洛伊王子一样,引发一场特洛伊战争来。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著作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班级是德育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则是德育、智育的主渠道。学校将“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品行修养教育点,以两条线切入品行修养教育:心理品质以“勤”、“恒”等为一线;道德品质以“孝”、“敬”等为另一线。通过五个层面深入实施,实现班会主题化、课程化。

一、分主题编写心德课程校本教材

作为学校德育主任,我牵头与24位班主任教师一起参与“心德课程”教材编写工作。班主任分别承担了“八心八德”德育教育培养目标之一进行拓展外延,以理解核心词、小故事明理、联系实际导行三大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教育点。同时,学校把德育主题活动课与学校的品德课相结合,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国学经典诵读校本必修课相结合,与学校五修五养校本选修课相结合。大家都在动脑、思考,创意中完善心德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并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引导学生参与补充、发表建议、合作改进。通过师生的思考、策划、设计,共同编写了一整套的心德课程教材内容。教材形成后以主题班会活动课为渠道,低年级教师主导学生参与;高年级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实施。在编写教材中将班主任由“育人角色”转变为育人课程的真正引导者、操作者和实践者,提高班主任课程的执行能力,增强班主任课程的主体性理念。

二、指导、辅助学生实施心德课程内容

每月一节心德课程,实现入心导行。每位班主任按照已经编写成稿的心德课程教材,指导或参与辅助学生落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课,老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拓展调整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涵,落实教育目标。如:有的通过知识竞赛、演讲等,创设激烈的竞争对抗,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表达、应变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通过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诵等生动活波、富有感染力的各种文体活动,赞美某人某事,或鞭挞某一不良思想行为,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还有的通过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搭设学生广泛参与、互相切磋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抒己见中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主题活动课实现了育养良好品行,并将其理明其心,做到了入心、明理、导行、实践。

三、值周全面监测评价行为规范

心德课程班会课的成果通过值周检查落实,每天值周生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总结反馈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情况。如:观察学生是否能维护集体利益,愿意自我表现、乐于助人,相互团结等品质。并通过红领巾广播宣传班级学生的的小事迹、小故事,发挥传帮带、激励作用。还帮助寻找学生在语、数、外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活动中的闪光点,寻找榜样人物。引导学生观察课前、课中、课外的表现,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够以“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生活、学习等表现,逐渐成为好习惯。

四、心德班会课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与完善

修养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品德,修养又是一种习惯。在教育、培养、实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修身养心、修心健体,逐渐使每一种德育课程目标深入人心,将习惯培养变成自然。因此,学校设定了“我勤我记录”、“我学我做”、“我学我知”、“我学我说”、“我学我感”、“我学我行”六种主题践行策略进行跟踪研究、观察、记录,让每个孩子在“心德”课程的指引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路前行!

篇3

配合学校教学制度,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工作。力争早日溶入社会实践工作。

二、实践内容。

室内设计、室内效果图、cad平面和立面施工布置图、风水学、资料学、工程结构学、价格学、平面设计等内容。

三、实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风水学、人力学的地方把我难住了。

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在网上收集的过程中,增加室内知识,积累了好多先人的经验。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四、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望海潮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段时间 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我的实习是从大三刚开学,被一位老师推荐到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实习了!真庆幸自己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学到那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大二暑假到那家设计公司实习啊!要不是这些,我想现在就由学校安排到厂工里当普工。但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将所学的adobe软件用于实践,并且通 过实践检验了自己关于设计方面的假设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推荐我进入室内设计公司之前老板已经让我先了解有和室内装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实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咯!所以工作还忙顺利的,实习期间也学到不少东西,现在才知道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我开始在公司老板的指导后,慢慢的溶入室内装饰的各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地方把我难住了。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其实除了上面的收获外,我平时还不断的学3dmax、还有其它室内设计的软件。在业余上还帮公司和其它朋友做些平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如画册、logo工作服、vi、简介封面、包装袋等。

现在自己对以后从事的行业和志向还是比较清晰的啦,自己在设计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兴趣和潜力的,现在已经习惯了实习的公司,公司方也让我继续留在公司工作。而我个人觉得如果单位还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有个和谐的工作环境那就不要到处跑啦,待遇方面不要太坎坷就可以啦!!满足常乐就是这个意思咯!!呵呵。。。努力啦!!

在实习间看到不少同学,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换。相对比起来,本人的心态还算可以的啦,给自己定位好的东西,就不要乱改啦。现在工资高低并不能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是能学到属于自己的手艺。去到哪都不怕饿死!!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去工作,去看问题。。。。自己会觉得有安全感咯!!

篇4

1000字工作实践报告(一)

通过这次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我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家教的实践让我受益匪浅,自己的实践结果还是不错的。

从事教学工作一定要认真地备课。虽说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初中的知识是轻而易举, 但自己会和能把他人教会完全是两码事情。我还是找齐了教材、资料和笔记专心背课,力求做到知识上准确无误。

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忽然有种错觉,可能就是代沟吧。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生活富足,他们张扬、自我,而这种特点与其说是个性,我倒觉得是任性吧。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很聪明的,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她说是因为上课不专心,经过那么多天的相处,我却认为是懒惰,总是找理由逃避学习。她听课时,时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可是除了耐心也别无他法。每当她走神时,我都会提醒她,耐着性子给她讲下去;她做题时,总是口头上说会了却懒于动手。我清楚地知道:懒惰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经常告诫她,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把成绩提高。我尽量把讲课的气氛营造的轻松愉快,但要掌握好尺度,不够严肃更容易造成她的懈怠。课余时间我给她讲了很多我在她这个年纪时学习上的事情,这种朋友式的交流让她的学习态度有了一些改观。

在家教的过程中,我做了这样一些总结:

一、在讲课方面,要分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是重点的可以一带而过,毕竟学生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没听,针对重点拿分的章节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她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二、在讲的过程中,我应该尽量耐心点,慢慢的给学生讲,我认为很简单的对她并不是那样,切记不能烦躁,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的讲解。

三、在习题布置与讲解上,要细心挑选,一定要挑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要重质量而不要一味图数量,并监督她对错题的整理和回顾。另外这个学生基础比较弱,要先强化了基础才能够去提高层次。

四、要和学生处好关系,要让她把我当朋友,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这个女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平时要多加鼓励,让她能重拾自信心,相信她自己是能学好的。

五、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一方面能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十几天的辅导生活过得很快,虽然我不敢以老师自居,但真的希望这二十几天的家教对她有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大有收获,可能体会最大的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而这将是我以后完全在踏入社会后需要铭记的。耐心,宽容,关心,责任,友善。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年冬日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

1000字工作实践报告(二)

校园的时光是美好的,犹如在和煦的春风里下静静的回味阳光的味道。校园的安宁让我轻轻的翻阅着手中的书卷,让思绪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校园犹如宁静的温室,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充裕的保障,但要想感受最真实的风景,还需要我们到社会上去闯荡闯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我们有经验的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经历过才具有发言权。为了能看到最真实的风景,为了能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了给自己一个历练的机会让自己更具发言权,我们组建了“知行求索调研团队”开启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曾几何时还以大学生的身份自居,却从没有意料到自己原来真的一文不名。作为一名食品专业大二的学生,对于检测中心的一些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都不知如何使用;原以为大学生是那么的了不起,询问之后才知道检测中心的员工大都拥有硕士学历;自认为自己平时彬彬有礼,走出校门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交往礼节上还做得远远不够。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们体验到了真切的社会的生活,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真正位置不再好高骛远,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才明白古代先贤提出的“知行合一”为什么能指导人类生产实践几千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社会实践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对我们心理打击很大,但我们却没有灰心丧气,

资料共享平台《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都知道实践调研长路漫漫,前面还会有更多的艰难坎坷,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依然信念坚定的践行、求索。因为我们是做“农副产品残留量调研”所以很多人都躲避相应问题,我们在一次次尝试摸索中学会了旁敲侧击,降低问题的针对性,通过侧面询问掌握了农产品农药的使用情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通过实践,我们学会了将书本上学到的辩证法思想,应用于解决调研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上。

知行求索,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的道路上不畏困难上下求索,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知行合一”,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上下求索”,在实践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实践才会磨砺我们的品格。正是因为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才会将本次的实践活动进行的如此成功。

1000字工作实践报告(三)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喜爱,我参加了这次以“千村万户大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磨练。平日里我们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践的并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次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民生民情、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为主题,走进村庄,走进各户进行调研。

通过这次农村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几年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政府投资统一建设新农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大力拥护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将走上康庄大道。

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有价值的事,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xx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餐厅实践

在这次餐厅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在餐厅工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同其他部门产生联系。这样,我就在不断的联系中和在正式员工的介绍下,对餐厅的客房、前厅、销售、财务和工程等部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还主义积攒一些餐厅管理的资料,时刻充实自己对餐厅知识的储备。

餐厅作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效果的好坏,并进一步影响服务收益。因此,应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以人力资源部为核心,为员工量身订制生涯发展规划。餐厅向来把客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目前在业内,也有人士指出,应提升员工利益的地位。因为员工直接对客服务,只有员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这样立足于员工,服务于客人,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前提下,为酒店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样,因为餐厅是服务业,因为现在追求想客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所以,我们餐厅内部管理中,也应该实施人性化管理。因为我们的基层员工是直接面向客人的,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我们餐厅的整体形象。而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又影响员工上班的工作效率。所以,有一个人性化的内部管理,有一个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更能提升员工的素质。让总经理,总监走近员工,走入员工的生活,不是一件坏事。

世界一个必经步骤。每一项操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我们都能应该给出一个依据。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员工的服务水准的提高和餐厅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化的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我们在接待vip之前,总监总是三番四次的跑我们餐厅。一次,我对总监说,您是不是不放心我们,干吗非得重复的看?回答是:不是不放心,是确保万无一失!小到室温的多少,背景音乐的大小,墙角的卫生,植物的摆放、颜色的搭配,及其灯光的完好和安全通道的顺畅,这不光是营业区域的检查,其范围要涉及到周围几个营业区域。

在这里还应该提下投诉的问题。我在餐厅实习时,我们经理经常说,这段时间我们没有投诉,非常好。我感觉这个观点不好。许多客人在对服务不满意时,都不投诉的。并不是说我们的服务没有缺点。有投诉才有进步,我们应主动向客人了解我们的服务效果。认真虚心介绍客人的意见,我们接受投诉的目的不是处罚员工,而是对我们的经营管理敲响警钟。

篇5

德育工作总结汇报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德育处以认真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本学期除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外,在新生的培训,学生的素质教育,班主任的工作指导得到加强,使校风建设更趋良性,现对一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抓好新生的培训。按照上级下达的工作计划及指标,我校今年高一招收10个班,初一招收3个班,而高一所招收的近一半学生的入学分数不高。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熟悉我校校规,在开学的前一个星期我校组织高一近500名学生进行了军训,内容有队列训练、枪械知识、国防法学习、歌咏比赛等,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同学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等困难,较出色地完成了军训任务,在会操表演中,同学们整齐的步伐,良好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到会领导的高度表扬,通过这次军训,培养了同学们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助的团体精神。之后,学校组织了高一和初一的700多名学生进行校规学习,并进行了考试,为日后对新生的管 理打下了基础。

2、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 体系,制度内容包括了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如考勤、学生仪表、上课纪律、晚修管理、午休管理、量化管理、奖惩制度等等。一个学期以来,我们主要抓落实,一方面,通过升旗仪式后的每周总结,指出不足,布置措施;另一方面,加强抽查和督促,学校通过值周班的例行检查,门卫的检查,午休、晚休行政的检查,德育处在各个方面的抽查,使到学校的的制度能落到实处,此外,对学生的校外违纪,如打游戏机、吸烟等行为,德育处经常进行突击检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校学生不仅在校内能遵纪守法,在校外也能遵纪守法。

3、继续抓好学生、班级的量化管理。学生的量化工作以《沙滘中学德育量化评分细则》为准则,对月德育分不及格的学生与学校处分制度挂钩,这增加了它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班级的量化工作以《沙滘中学文明班评比方案》和配套制度为依据,通过学生、值周班、德育处的多方面的班级打分对各班进行评价,评出月文明班、学期文明班,评出了十五个文明班,九个先进班集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学校在第十至十四周开展了第三届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有棋类、电脑、摄影、演讲、朗诵、英语讲故事、演讲、物理小发明、书法、插花、剪纸、泥塑、政史地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了对家访的要求,学校对家访进行统计,并纳入到文明班的评比中,加强了对家访工作的力度,据统计的数字表明,每个班都完成了学校给的任务。加强了警校挂钩,乐从派出所的黄武艺指导员针对性的给全校的学生上了三次法制教育课,乐从交警中队岑洁英同志对学生常出现的交通安全情况上了课,乐从交警中队与我校共同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图片的宣传。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学生消防安全演习,大大提高了师生的消防意识。每一次的长假期,如,国庆、寒假等,学校统一印制假期须知,规范学生的假期活动,以减少违纪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出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予以监督,除此,学校还收集一些校外的教训性的资料,如,顺德一中的堕楼事件等,在学生面前敲醒警钟,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6、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差生的转化。学校在加强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对差生侵注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通过对差生在学习加强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开办德育学习班,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并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依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有的是吸烟的,有的是打游戏机的,有的是对老师不尊敬的,有的是上课违纪屡教不改的,等等,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的措施得力,本学期的处分学生明显减少,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给这些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校会依据一定的程序撤消处分。为了弘扬正气,加大正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升旗仪式或颁奖大会对各类考试、各类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的颁奖,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等。

7、加强学校的宣传文体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学校除了对出好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外,对各班板报加强指导和监控,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在儿童公园展出了20xx年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乐从镇广播站的支持下,对我校的各项活动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进行及时的新闻报道,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度。支持学校的文艺和体育工作,我校的舞蹈节目《 国风 》参加顺德市中小学文艺汇演获得了二等奖,田径队获得了镇的全体总分第一名。继续充分利用学生会和团委积极协助学校进行班级管理,参与了宿舍、卫生、眼保健操、早操、课室容貌、集会、保卫等管理工作,并且经常反映有关情况,是学校的得力助手。

此外,加强对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让新教师详细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一个学期的十二个新班主任的工作来看,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由于我校在德育管理上作了大量工作,德育优良率达91.7%,后进生转化率为90.9%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继续保障了我校良好的校风,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我们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德育工作总结汇报

时光荏苒,仿佛节日燃放的烟花,转忽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得有失,有欣喜也有不足,为裨补缺漏,为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开学初的工作非常多,班主任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仍有不少班主任能提前布置落实,推陈出新,精心打造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班级文化墙。

首先是整体低年级的班主任,每次检查都能让我感觉到他们的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以及浓浓的班主任工作氛围。在班级布置,特别是黑板报上,一(5)班进步是最明显的。三(1)、三(4)、六(5)、六(6)班级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四(3),班级布置内容丰富,别具一格。五(1)、六(1)、六(2)、六(3)这些中老年班主任个个老当益壮,在班级文化布置中精益求精。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1、开展新生入学仪式活动。本学期开学,在德育处的组织下学校开展了新生入学仪式,各班级利用本次活动积极做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特别是一年级的新生入学前的各项准备都积极落实,如新生的常规要求、新生代表发言等,并将欢迎新教师融入整个活动,使得本次活动气氛特别的温馨、愉快,最后德育处将活动过程拍摄成视频,上报区级评比,目前结果还未公布。

2、纪念抗战70周年歌曲展演活动。由于大家都比较重视,前期在阶梯教室的比赛还是非常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却出现了一些教育问题: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净利和时间在这项活动上,但是最后展演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场景:学生有大声讲话的、随意离场不断奔跑的,作为老师,我们暂时无法改变学校那不给力的音响效果,但我们可以控制这糟糕的场面;我们无法听清悠扬的歌声,我们却可以给表演者一些鼓励的掌声,我们可以给他们最起码应有的尊重。有些中高年级班级在活动还未结束的时候就离开了活动场地,希望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不要发生类似的现象。

3、第四届体育节开幕式。本届体育节开幕式从师生响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等方面上,使人眼前一亮。与往届体育节相比更加有序、规范,更加隆重、热烈。而在这背后戴主任、陈庆伟老师以及各位班主任是吃了不少苦的,从连续一周的队列训练、道具的制作每一个细节上都花了心思,花了时间,使得本次体育节开幕式能够精彩的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

4、举行了一、三年级家长学校学校。本次家长家长学校除了举行常规性的开学典礼,还组织开展了亲子体验活动。此项活动收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这次亲子体验活动,让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家长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比较满意。家长亲子体验活动值得推广。

5、组织了三六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每次社会实践,都需上报一系列的报表,送交有关部门审核之后,方可组织进行。由于,活动之前,各项工作准备充分,在活动中,组织有序。虽说玩得比较惊险刺激,但学生还是非常开心的。引用学生的话来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玩得是最尽兴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6、举行了片德育现场会。这次片德育现场会,我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提供了两节班队会,魏小青老师进行了班主任经验介绍。德育处汇报了我们家的德育活动开展情况。整个活动过程给领导和所有参加活动的班主任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了区领导的好评。

7、本学期,德育征文比较多。有美丽家乡主题征文、家风伴成文等。现在的征文都要求上报电子稿,所以工作量比较大。为了确保质量,我们每次还要组织专人进行修改。本学期,我们共有8篇征文在区级获奖。

8、开展了文明行走 有序排队主题教育活动。针对校园奔跑、追逐打闹引发的系列意外伤害事故,以及食堂就餐吵闹等现象,德育处11月份着重开展了该活动,力图对以上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改,这是德育处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常有反复。高年级虽然没有进行专门的常规训练,部分班级表现非常好,五(4)、五(5)、六(1)、六(5)这些班级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可以真正做到食不语。中年级学生难管理,毕竟孩子较小,所班主任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多,赵珍、张杨、李兆庆、夏玮等老师对学生的常规关注较多。这项活动11月份只是开始,不是结束,应纳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常抓不懈,每天都要管理。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正常召开班主任例会。德育处每月都正常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例会前德育处都能根据上月的活动做好总结,并对下月的工作进行布置,针对本月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整改方案。并利用例会时间进行微型沙龙探讨、讲座,对一些年轻班主任进行培训等。

2、校级班会赛课。开展本次班会课竞赛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近两年,学校班主任更换了将近一半,而这一半的班主任绝大部分是刚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促进年轻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给广大班主任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研的方式,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班会课程化是现在全区德育工作重点推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上至下对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重视,认真落实,不断完善我校琢玉校本班会课程自然成为德育处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三是使班会课程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实现班会课程资源共享,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为此,德育处经过近1个多月的策划,于9月30日公布我校首届班主任赛课活动方案。本次大赛原则上是35周岁以下老师参加,鼓励超过35周岁的老师积极报名。本次大赛报名及参赛情况如下:学校35周岁以下年轻的班主任共有22人,参加赛课的有19人。超过35周岁以上班主任有1人参加,他就是六(1)班班主任赵林喜老师,一位年龄超过50岁的班主任。

3、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德育处按照区级要求,成立了铜井小学班主任工作室,聘请了区德育研究室姜主任为顾问。我们班主任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团队与活动阵地。希望相关班主任要树立榜样,开拓进取,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不断开创我校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再上新台阶。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倪筛琴、陈卫、王亚晖、张杨四位班主任全部晋级区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第二轮并分获二三等奖。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珍惜点滴时间,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四、获得的成绩

1、上学期社会实践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2、我校陈卫老师被评为南京市最美辅导员。

3、我校定向越野再获佳绩。

4、我校区级班会得到区教育局的充分认可,上周严付桃副校长代表学校在天景山小学做交流汇报。

5、赵林喜等四位老师所带班级获得区特色把集体荣誉称号。

6、陈卫、张杨所带雏鹰假日小队区级获奖,王小珺所带雏鹰假日小队市级获奖,张杨、王小珺两位老师的班队课获得区级二等奖。

篇6

一、实践美学的秘密和后实践美学的误读

实践美学是依据马克思实践观建立起来的一种美学体系,长期以来在中国美学界处于主流地位。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美学体系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评,从而有了所谓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实践美学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杨春时列举了实践美学10个方面的缺陷②同时相应地列举了他的“超越美学”的10个方面的优越性。杨春时的批判模式是这样的:实践美学强调A,而忽略了B;超越美学虽然承认A,但更强调要超越A而认同B。这里的A和B基本上是对立的。比如,实践美学强调理性,而忽略了非理性;超越美学虽然承认理性,但更强调超越理性而认同非理性。如此等等。然而,杨春时的这种批判并没有击中实践美学的要害,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读。因为实践美学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忽略B甚至也强调B。因此,朱立元拒绝接受杨春时的指责,因为他在实践美学中实在发现了太多如果说实践美学并没有忽略什么,那么后实践美学的指责就完全落空了;但后实践美学的指责又的确不是空穴来风,这里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让我们以李泽厚的美学为例,来分析实践美学的“巧妙”之处。李泽厚美学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对美作了不同层次的区分:第一层含义是审美对象,第二层含义是审美性质(素质)第三层含义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李泽厚明确承认,在审美对象上同朱光潜没有分歧,承认“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即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产生美。②尽管李泽厚没有明确承认在美的素质上同蔡仪没有分歧,但所谓审美素质其实讲的就是蔡仪所谓客观实在的美。这样一种层次划分使得李泽厚在美学论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李泽厚的这种美的层次区分被实践美学的鼓吹者所普遍接受并视为论争中的看家法宝。因此,当后实践美学攻击实践美学忽略了非理性、精神性、个体性等等的时候,实践美学完全可以在审美对象的层次上予以否认。

实践美学的真正问题,不是在它强调什么、忽略什么的问题,而是在它同时认可的那些互相矛盾的不同层次的美究竟怎样才能完善地统一起来的问题。

二、对非实践的现代性美学的共同坚持

尽管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似乎互为水火,但它们对审美现象的描述却基本一致,即都认为审美是一种自由的、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尽管实践美学主张从社会实践中去找美的根源,但在美的对象层次上,仍然同意朱光潜的主张,从而出现了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相应的困难。后实践美学要做的工作是,试图运用当代西方的美学理论克服实践美学的困难,使美的本质与现象重新变得一致起来。可以这么说,从朱光潜、李泽厚到后实践美学,他们对美的现象的描述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都把西方现代性美学关于审美经验的描述不加怀疑地全盘接受下来。

什么是西方现代性美学?简要地说,所谓现代性美学,就是美学的自律,即将美学从其他知识体系和实践行为中严格地区分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学科体系。这是西方学术现代性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根据韦伯和其他人的理解,现代性是与西方合理化、世俗化和区分的整个工程连在一起,不再对传统宗教世界观着迷,将它的统一整体切割为三个分离和自主的世俗文化圈:科学、艺术和道德,每个文化圈由它自己理论的、审美的或道德一实践的判断的内在逻辑所管制美学就是在这种现代性过程中独立出来的,并成为西方现代性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美学为了获得它的独立自主性,势必要将它的研究对象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于是,审美、艺术等美学所讨论的中心对象,就被视为与普通的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东西,成为一种完全不依赖社会生活的、具有独立自主的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无利害性”和“为艺术而艺术”成了这种现代性美学的两个核心观念。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朱光潜的早期美学,就是这种现代性美学的典型代表。朱光潜借用克罗齐的直觉、康德的无利害观赏、布洛的心理距离和立普斯(T.Lipps)的移情作用等概念,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现代性美学体系这个以审美的无利害关系和为艺术而艺术观念为核心的美学,长期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正统,朱光潜因此也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

实践美学并不反对朱光潜对审美经验的描述,它所反对的是朱光潜关于美的本质的说明。朱光潜的美在主客观统一的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现代性美学视野中的审美经验现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由这种审美经验现象总结出来的。实践美学要从一种跟这种审美经验现象相矛盾的哲学立场出发来解释它,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只有在美的本质的层次上才有效。因为后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和朱光潜美学在对审美经验现象的描述上是基本一致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后实践美学充其量只是在做回到朱光潜早期美学的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审美经验现象的描述是否真的毋容置疑?

三、当代西方美学的“实践转向”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乎在与中国美学界大张旗鼓地运用当代西方美学理论批判实践美学的同时西方美学却正在发生美学的“实践转向'当代一些西方美学家认为,现代性美学关于审美经验现象的描述,并不是不可动摇酿理。只要对美学的历史稍有知识就会知道,现代性美学有关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的看法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只占有很短的一个阶段。在现代性之前和之后,审美更多地是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在已经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西方思想家看来是非常清楚的。

西方美学的“实践转向”发生在分析美学的最后阶段。根据分析哲学进入美学的路径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对艺术批评的语言分析阶段对艺术作品的语言分析阶段和对艺术定义的分析阶段②。正是在分析美学的第三阶段,艮P对艺术定义的分析的最后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实践转向'究竟什么是艺术?这是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当代西方艺术实践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两个看起来完全同样的东西,一个可以是艺术作品,另一个则不是。这就给艺术定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将两个同样的东西中的一个界定为艺术作品,将另一个排除为非艺术作品,当代西方美学家可谓费尽心机。简要地描述当代西方美学家在解决艺术定义难题上的发展轨迹,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实践的。

著名美学家丹图所处理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沃霍尔的布瑞勒盒子。沃霍尔的布瑞勒盒子是艺术作品,而另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盒子则不是。对这种现象究竟如何解释?为此丹图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界理论。丹图认为,决定一个东西究竟是不是艺术作品,不能只看作品本身,而要看关于作品的解释,因此解释是艺术作品存在的至关紧要的因素。而解释本身总是根据“艺术理论的氛围、艺术史的知识”作出的®,这种环绕着作品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批评的氛围,就是丹图所说的“艺术界”。尽管丹图这种“艺术界”理论已经十分宽泛,几乎可以将所有的东西解释为艺术作品,但这种带有浓郁的艺术学院气息的定义仍然令人不满。因此,迪基在丹图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推进,将他的“艺术界”从一个由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等组成的抽象世界,改造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体制,从而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制度理论”。由此,迪基给艺术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一个艺术作品在它的分类意义上是(1)一个人造物品;(2)某人或某些人代表某个社会制度(艺术界)的行为所已经授予它欣赏候选资格的一组特征。”从迪基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一个艺术作品究竟是否是艺术作品,关键不在艺术作品本身,而在一种外在于艺术的社会体制。由此,迪基将定义艺术的特权从丹图那种充满学院气息的鉴赏权威那里解放出来,让更切近社会实践的制度来扮演定义艺术的主要角色。

最近,当代西方美学家更喜欢通过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实践,其中以沃尔特斯托夫和卡若尔最为著名。在他们看来,将艺术定义为实践比将艺术定义为艺术作品具有更大的覆盖面,因为它不仅覆盖了作为实践产品的艺术作品,而且覆盖了作为实践主体的作者和欣赏者,覆盖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活动形式和特殊情景。

在卡若尔看来,将艺术定义为实践,不仅具有覆盖面大的优势,而且具有不容易被公式化的优势。根据卡若尔的理解,实践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活动复合体它要求经过训练得到的技巧和知识,旨在实现某些内在于实践的目的。正因为实践受内在目的指引,因此它们受自己结果的内在原因和标准支配,而不容易被公式化。艺术作为一个在历史中发展和变化的实践的“实践复合体”,它不应该由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来定义,而应该根据一个复杂的连贯的历史叙述来定义,这种叙述既解释又帮助维持它的一致和完整。艺术的定义叙述的精确形式必须是开放的和可修订的,不仅因为要考虑到未来的作品,而且因为叙述工作自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和竞争的实践,即艺术的历史和批评的实践。但是,并不能将叙述完成和因而定义终结的不可能性当作一个有害的缺点。因为叙述定义的开放性,对把捉艺术的开放性是必要的。因此,按照卡若尔的这种实践理论,至少在原则上我们总能给出一个到目前为止的完满的叙述,它可以将“艺术实践”定义为“我们知道的那种”。至于将来发生的变化和叙述,可以因未来的展现而完成。

沃尔特斯托夫则反对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康德一黑格尔主义,而采取一种现实主义立场,主张有一种外在于我们的实在存在。不过这种实在不只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且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艺术作品的世界建立在那种实在的基础上,是那种实在世界的投射。“世界投射不是一种世界制作。然而,它也不是像旧观念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模仿。如果我们反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从它的社会实践方面来考虑艺术的话,如果我们因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哲学拒斥康德一黑格尔式的逻辑论证转而采取一种现实主义的倾向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艺术的社会实践视为不仅涉及事实而且涉及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不仅涉及个别的事物而且涉及性质、作用和类型。小说家既不制作一个世界,也不模仿一个世界,而是从广大的可能和不可能的领域中挑选出它的一个片段一我们以为的一个‘世界’。作为一种现实主义的艺术哲学的众多好处之一是,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和强有力的方式,去解释什么是艺术要投射的世界。

无论是卡若尔将艺术定义为文化实践还是沃尔特斯托夫将艺术定义为社会实践,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都试图将审美、艺术从浪漫主义和现代性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使之重新融入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与实践美学羞羞答答地将实践视为审美和艺术的根源不同,当代西方美学中的这种“实践转向”直接将艺术和审美等同于实践。由此,实践美学中现象和本质或根源之间的矛盾就被消解了。不过这种消解不是将实践美学中实践本体换成所谓的解释本体,而是将实践美学中的非实践的审美现象换成实践的审美现象。

四、现实的全面审美化进程

在当代西方美学的视域中,审美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审美的实践化上,而且还体现在实践的审美化上。当今活跃的德国美学家沃尔什(WolfgangWelsch)指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一种全面的审美化进程。从表面的装饰、享乐主义的文化系统、运用美学手段的经济策略,到深层的以新材料技术改变的物质结构、通过大众传媒的虚拟化的现实以及更深层的科学和认识论的审美化,整个社会生活从外到里、从软件到硬件,被全面审美化了。美学或者审美策略,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美学不再是极少数知识分子的研究领域,而是普通大众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生活策略。

基于这样的认识,沃尔什进一步提出了所谓的“美学转向”、“第一美学”、“美学作为第一哲学”等观念。他说:我们的第一哲学’在相当的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审美的。‘第一哲学’一这是对这个学科中对现实作最一般描述的部分的经典称谓。在古代曾经是由存在得出的,在现代起源于意识,在现代性阶段则由来于语言;而今天向审美的范型转变似乎是非常临近了。我们越往后追问,越基础地分析,我们就越遭遇到审美的因素和审美性质的结构。在论证的基础和对现实的基本描述中,我们一再发现审美选择。在今天的语境中一在无基础的语境中—‘基础’大体上显现出一种审美的面貌。

显然,沃尔什是通过对现实的重新解释,发现了审美与实践之间的新的关系,从而将美学从对美的艺术的狭隘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更一般的理解现实的方法。沃尔什说:“美学已经失去作为一门仅仅关于艺术的学科的特征,而成为一种更宽泛更一般的理解现实的方法。这对今天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般的意义,并导致了美学学科结构的改变,它使美学变成了超越传统美学,包含在日常生活、科学、政治、艺术和伦理等之中的全部感性认识的学科。……美学不得不将自己的范围从艺术问题扩展到日常生活、认识态度、媒介文化和审美一反审美并存的经验。无论对传统美学所研究的问题,还是对当代美学研究的新范围来说,这些都是今天最紧迫的研究领域。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将美学开放到超越艺术之外的做法,对每一个有关艺术的适当分析来说,也证明是富有成效的。

如果沃尔什的观点正确的话,这样一种美学就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更具有实践的意义。

五、从知识美学到身体美学

当代美国美学家殊斯特曼尤其强调美学的实践特征。美学的实践意义至少可以体现为这样两个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它不仅是对已经存在的艺术现象的总结,而且是对未来发生的艺术现象的理论规范;作为一种感性学,它不仅要求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关感性的训练,尤其是身体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所谓的“身体美学”。

殊斯特曼尤其强调身体训练应该是美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对鲍姆嘉通美学的重新解读中,发现了其中从逻辑上来讲必然具有但事实上遭到忽视的身体训练的主题①主张在鲍姆嘉通美学的基础上从下面三个方面对身体美学进行新的重构:(1)复兴鲍姆嘉通将美学当作一个超出美和美的艺术问题之上,既包含理论也包含实践练习的改善生命的认知学科的观念;

(2)终结鲍姆嘉通灾难性地带进美学中的对身体的否定;(3)提议一个扩大的、身体中心的领域即身体美学,它能对许多至关重要的哲学关怀作出重要的贡献,因而使哲学能够更成功地恢复它最初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角色②。殊斯特曼不仅这样主张,而且身体力行,他在担任费城天普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同时,还在纽约的一家身体训练中心任指导。

篇7

〔关键词〕思品 教学 创新意识

1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1.1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先导,是迸发创造思维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需求,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辅之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解释,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 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勇敢质疑。行成于思,学习亦是如此。而思起于疑,只有会质疑了才会去思考,会思考才能学好政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对“标准答案”说“不”。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初中生的质疑持以积极保护的态度,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去释疑,这样学生才更有学习的动力。

1.3 初中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他们的需要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满足自身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思维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创造需求和创造欲望。

2 初中思品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1 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贯彻创新教育思想。“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2.1.1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1.2 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1.3 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③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用自己独到的创新思想影响教育学生。

2.2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去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盛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成了不断吞吐知识的机器,学生则机械地做笔记、背笔记。学生没有自由表达思想的余地,其创新潜能不受重视,更谈不上发挥。久而久之,无异于拆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2.2.1 为学生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作用也应当积极转变。学校不应该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孩子智力发展的学园和乐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创造能力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各种小发明、小制作等。总之,要让学生手脑并用,学以致用,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多重目的。

2.2.2 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准备好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提问、回答,必要时也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这样,既避免了政治课上的枯燥无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篇8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200*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树人大学。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研究。

转眼间1年实习期即将结束,回想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网络将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

大二即将结束的前几天晚上老师帮我介绍到电脑城做全兼,第一天感觉实习是很开心的,离开学习也就是给自己放假的想法,做了不到一个月我感觉我的想法是错误,是很幼稚的。第一个月经理给我发了700百块,此时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天真,这是我从学校出来的第一次收获,比比其他同学我还是感觉差得很远,所以我还是要很努力和工作。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以认真负责的心理做事。在这里我每天不是给客房修电脑就是给客房介绍产品等!有做不完的事。七月天气很热,一到公司外面就是一身湿,唉!没有办法我毕竟是出来实习不管在什么情况一下都要比别人努力。客户就是上帝要是我们那里做得不好,那他就有可能选择其他产品,这对我们一个小电脑公司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在那段时间里公司业务不是很好经理经常像我发火,叫我做这做那的心理非常不爽!过了几天吧!经理叫我帮一位客户做一个网站,当时我很开心终于可以发挥我的专长了,我很直爽就答应下来了,客户要求其实也不高主要有三个部分:图片浏览,在线播放,在线留言。其整体来说这个网站不难的,要用动态效果来做这个网站。给我时间一个月期限。刚开始觉不难的去网上找一点资料就能很快搞定的,没有想到是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网站,让在公司地下室也整整做了半个月才把网站主体做好,唉!这时我感到不简单了,虽然小那要求不少,又要要求网站美观,浏览速度,网站安全等等到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想想还是没有办法打个电话问一下老师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让我失望的是老师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呢!时间就没有几天了。要不按时交那就意味我的失败了,也关系到公司诚信。不行我一定要完成。这时我想到的曹老师一句话,”我们要利用网络,它是一个无限极宝库。”我用了两天时间我查了很问题出来也解决也不少的问题,在第29天下午我如期完成我这项任务。到发工资那天经理又给我加了两百,此时我的工资900元了,离我理想目标又进了一步。

十月份因资金紧张将公司搬到解放路那边去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在那里的地理位置很不好,是一个居民区那会有什么生意可做,经理否认了我们的想法,虽然那里位置不好那于老店只有一百米的路程,只要在老店做一下说明就可以我们生意还是可以做的。新店装修还不错,比知前的那间店要大三倍多呢,重新开张的那天人不是很少,我和同事们你看我,我看你怎么回事,我们必然要做出决策,不然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得想个办法,如何那更多的客户到我们里来这是主要。利用神舟电脑品牌效益我决定将定期到外面去宣传,每天一次都要发200多份才可以,不久我的做法得到经理的认可。以后每买一台神舟电脑从利润的百分二十给我,我充满信心一个月销售了近二十台。可以我还是做比较那,从中我懂了很多人道和事道,这个月我比前一个月多了几百吧!

没有几个月时间我们神舟电脑出货也不段的在增加,经理在也没有以前那种眼光看我了,对我不一般的好。在瑞和我整整做了半年到年底时,经理给我发六百奖金,感觉多少还是不够满足吧!

实习下半年也就是2006年的上半年我到金华那边发展了,同学帮我介绍到一家电脑公司里上班,开始一个月给我八百工资吧!来到一个新天地和新面貌我该如何去发展自己的道路,这成我的一道难题。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叫我去送货了,我想是技术员不是搬运工啊!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叫我去送货就一定有目的,我按大姐意思送去了。这也是我第一天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吧!在公司里很少看到经理听同事说他在成立另一家网络公司(也就是我现在做的公司)是一家IDC公司专做服务器托管,出租,网站建设,广告传媒为一体综合性公司。心想要是我能去那里做我一定要好好做,做一个样来真得没有过几天经理看我会linux就把调到新的公司,做技术员我的工作很简单,服务器上加和维修。其他的就不用我管了,心想这一定很轻松的事,没有做几天问题来了,不是那里出问题就是这里出问题,因为我当时技术水平有限也是一问三不知道所以我为了学习到更多的技能我每天都做零点才回去休息。我原来有好几个同事他们因做这个很累都辞职不干了,两个月下来我都是一个人在做同样的事!不是维修服务器就是上新的服务器,反正一天到晚就是不停的干嘛!有时在机房里维修的时候都忘记吃饭,不知道外面是怎么样,一做就是五六个小时,每天回公司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想自己现在很年青一定要多做一点多学习一点,在此期间我也认识不好人,他从们技术水平都不错我一有问题就问他们,当然我也很快也就是得到解决,就这样我一直干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升了,现在是技术部主管,从中也有不少苦和累。我工资也是涨的很高到六月我发了1600,而且还是住在公司的,差不多也是吃在公司的。此时我心里也得到一点安慰,必进是多劳多得嘛!在此我总结以下三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9

关键词:袜宏;华严;净土;圆融思想;《阿弥陀经疏钞》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4-0058-07

袜宏(1535-1615),字佛慧,别号莲池,被拥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清四大师。莲池早年参访过华严宗匠真圆遍融,深受其以华严融会禅净的思想影响。莲池弟子吴应宾在《塔铭》中说:“华严之祖,马鸣逮圭峰而七,莲宗之祖,匡山逮永明而七,师皆设像供焉。”可见,除了净土,莲池对华严学也是十分推崇的。事实上,在其弘法生涯中,他便是以华严学作为理论宗依的,后观佛教之弊,专弘净土,强调持名念佛,以华严义理诠释净土念佛,博综诸教,重开戒律之风,援儒入佛,发聩社会道德,别开贤净圆融之始,推参究念佛以缓禅、净之争,被尊为一代高僧。学界关于袜宏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其净土思想、戒律改革等宏观上的探讨,从微观上对其净土思想的理论构架的研究则较为薄弱。而莲池以华严十玄、判教等理论对净土思想进行会通,可以说是明末佛教转型这个特殊背景下,不同宗派思想之间相入、相即、相摄的范例,对其展开研究既有助于考察华严与净土在历史上的具体关系,又可以丰富莲池及华严研究的系列成果,同时对当下思考和实践传统佛教的现代转型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恰如荒木见悟所言:“株宏的信仰和行履,不仅是探究万历佛教的核心秘键,也是确认他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关键,和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课颢。”

一、贤、净圆融背景与莲池佛学倾向

明末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说它特殊,是因为在这短短几十年问,“一方面是从宋明道学转向清代朴学的枢纽,另一方面又是中西两方文化接触的开端。其内容则先之以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继之以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错综交织于其问。”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发生变化,社会也处于一种近于沉闷的调试状态中。这一时期的佛教诸宗除净土外,均因不适应社会转型的变化而逐渐式微呈衰败之相,如方立天先生所说:“在宋、元、明、清时代,虽然佛教的各个宗派、佛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变化并不平衡,但是总的趋势是花开花落,每况愈下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禅宗虽有影响,却不免于狂禅之嫌,弊病丛生,除此之外,西方天主教明末再次传入中国且伴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其规模和影响上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况下,佛教自身不得不进行自救。面对这一情况,莲池应运而起,力挽颓风,以华严教理弘扬净土法门,开贤净圆融之风。方立天先生指出:“净土宗,成为各宗的共同指归,佛教各宗派也趋向于融合,这与佛教本身的衰微以及儒家的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华严会通净土由来已久,北宋时期就有省常曾将《华严经·净行品》纳入净土经典当中,并吸收了华严宗的佛菩萨来弘扬净土。南宋义和则广搜华严经、疏中念佛法门汇集而著《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今已佚)。但是这些毕竟都不是建立在华严教义基础上的自觉行为。

此外,华严融通念佛也是有根据的,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中,从初参德云比丘教以“忆念诸佛三味”即是《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第五参解脱长者教以“唯心念佛门”,强调欲见佛则净自心,这便是净土宗念佛强调的“净念相续”;第三十二参普德净光夜神教以观想佛形像,这便是净土宗四种念佛之一的观想念佛。其实,《华严经》中也多有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等与净土宗类似的思想。尤其是后译出的四十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作为整部《华严经》内容的总结部分,更被称为整部经之浓缩,因末后普贤导归善财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极乐,莲池也首次将此品勘定为净土经典,作为华严与净土思想交汇的主要经典依据。另据《佛祖统纪》记载从华严初祖杜顺开始就有提倡念佛、称赞净土的传统,“……师每游历郡国劝念阿弥陀佛,著《五悔文》,赞咏净土”。四祖澄观对此继续秉持和发扬,作《观经疏》就是很好的证明(今已佚),足可见二宗渊源之深。

莲池之所以将华严思想与净土思想进行汇通,一方面是基于佛教当时所处的现状急需改革而融合诸宗的趋势考虑,另一方面则是本身对华严就情有独钟,如在疏钞中说:“夫华严具无量门,求生净土,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就时之机,益由此一门而入华严。”因此即便其后专弘净土,自然也极力融合二宗,《法汇》说到:“今人但知华严广于极乐,而不知弥陀即是遮那也。又龙树于龙宫而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近代名僧太虚说:“由贤教修净土,须至云栖莲池袜宏始卓然为一代大师,《云栖法汇》百余卷皆教宗贤首,行专净土而融通禅律及各家教义之至文。”

明末佛教以“复兴”的形式,完成了由宋明佛教向近代佛教过渡的历史使命。之所以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晚明佛教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因此各宗派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构,与之前比较相互融合、彼此会通的发展趋势体现的更加明显,从而促成了延续至今的融合型中国汉传佛教体系的最终确立。这一状况与当下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诸多的共通性,而莲池作为这场复兴运动中的中流砥柱,独树清修化世、慈悲济生之宗风,以云栖寺为弘法中心,为明末佛教的振兴做出了种种努力,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他的思想不仅在明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近世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颇为重大的影响。考察其思想的内容和特质,不仅于佛教史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对当代佛教的改革和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故对此进行个案研究,发掘其中的有效经验,可以为传统佛教向现代转型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二、以华严思想判释净土

华严宗之判教,其纲目分为“五教十宗”,所谓“五教”指小、始、终、顿、圆。莲池在《弥陀疏钞》中认为“今此经者,顿教所摄”。所谓顿教也是华严判教中较为特别的,也就是人们透过顿然的方式去把握真理,而超越一般世俗的文字、概念等所附带的相对性和种种约定性的惯性思维模式。钞中解说“正属顿义者,以博地凡夫,欲登圣地,其事甚难,其道甚远。今但持名,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不退。可谓弹指圆成,一生取办。如将宝位直授凡庸,不历阶级,非渐教迂回屈曲之比,故属顿义”。莲池认为通过念佛发掘自性本自具足弥陀光明藏海,开显真理之门,顿超十地,不历阶级而往生极乐,一生成佛,乃顿教,依照净土宗修行即生(当生)就可去往净土,不经历一般渐教的长劫的、反复的进修次第,可以称做“顿”。但是华严判教中的顿教并非“一生成办”的意思,而是“一念不生,即名为佛”的意思。考虑到或有人以此发难,便自设问:“顿教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今持名念佛,是为有念,云何名顿?”这种问法颇具禅门的味道,类似于《维摩诘经》中维摩诘以“无言”回答文殊的“何为不二法门”之例。提出念佛仍执“有念”,“有念”则还落于“有相”,并未达到顿然的真理正观。

就此问,莲池大师紧接答:“以一心不乱,正谓无念。若有念者,不名一心。但得一心,何法不寂。五法者,谓一名、二相、三妄想、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者,名、相、是妄计性。妄想,是缘起性。正智,如如。是圆成性。八识者、赖耶、末那、及眼等六,合之成八。二无我者,人无我、法无我,以上亦皆入五法中。详见入楞伽诸经,悉空悉遣。所谓佛身无为,不堕诸数。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者,顿教之旨也。今言念佛,则所称佛号属名,所对佛身属相,忆念彼佛属妄想,纵使净念相继,入三摩地,亦属正智如如。而复分别是佛,属识情;能念所念,属人法。尚未遣有我,况无我亦遣耶?彼教所空所遣,此皆有之,以其有念,故难非顿,正谓无念者。”莲池大师将净土经典中的“一心不乱”作为巧妙调摄两种矛盾的枢机,以和“一念不生”相对应,认为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即设“一念不生”。他进一步分析说:“良繇一心不乱,则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离此四句,更有何念?虽名念佛,盖无念之念也。念而无念,是名一心。如是之心,心无其心,强名曰一,尚无一相,安求所谓五者、三者、八者、二者?然则一心不乱,不异一念不生,焉得非顿!”有“念”则产生“见”,由“见”进而对境界生善、恶诸缘,而起言、行之造作,使众生因妄想起“无明”,使八识染尘造业而流转生死,使八识染尘造业流转而生死,故“无念”即是出三界顿教之妙法。而所谓的“一念不生”,其实并不是一点思虑的念头都没有,正如《永嘉证道歌》所言:“不除妄想不求真”,是说剔除了包含贪、嗔、痴的无明妄念后所剩下的清净之念,念念与佛之觉性无异,而莲池认为念佛正是通过念诵佛号、观想,久而久之,达身、口、意三业清净圆满之果地佛来克制、转变自心本体之无明妄念,进而达“无念”,入真如门,所谓的“净念相继”实际上就是“一心不乱”之“无念”。另还明确指出佛乃超越三界之清净本体,所以持佛名、观想佛像纵算妄想、着相,也能够念念佛界而不落九界,证入念佛三味后达全佛是念,佛我不二之境。莲池认为“不以有心念”,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不以无心念”,则能念之心惺惺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不以亦有亦无心念”,则有处全空,空处全有,互夺两亡,故非双亦;“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则因有念显无念,因无念显有念,互成双立,故非双非。虽念佛,实乃无念之念(由体起用),念而无念(摄用归体),是名一心。故这样看来,莲池认为判净土为顿教诚为恰当。

除了正诠顿教,又兼统终教与圆教:“通前终教,以一切众生念佛,定当成佛。即定性阐提皆作佛故,通后圆教者。”大乘终教开显中道妙有,说真如具生灭、不生灭二义,随缘生万法,森罗万象,三性同一际,多谈法性,少及法相差别,纵说法相,亦会归性,定性阐提皆当作佛,称合大乘至极之说。莲池认为净土法门以一切众生(蠕动蜗飞乃至阿鼻众生)念佛,定当往生成佛,即是终教定性一阐提皆当做佛义。对于圆教,《钞》中说:“已知此经摄于顿教,少分属圆”,“圆全摄此,此分摄圆,得圆少分,分属圆故”。也就是将《阿弥陀经》判为圆教,将其提升到与《华严经》与《法华经》一样的圆教地位上。莲池还通过《华严经》中的象征圆满的“十”及经中内容列举了十点来证明其“圆”的特性:今谓分摄乎圆者,以华严全圆,今得少分。略说有十:一、华严器界尘毛,形无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此则水鸟树林,成宣根力觉道诸法门故。二、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大本云,于宝树中见十方佛刹,犹如镜像故。三、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大本云,阿弥陀佛常在西方,而亦遍十方故。四、华严喻药王树,若有见者,眼得清净,乃至耳鼻六根无不清净。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见圆觉佛,闻普门法,神力乃尔。此则阿弥陀佛道场宝树,见者闻者,六根清净故。五、华严八难超十地之阶,此则地狱鬼畜但念佛者,悉往生故。六、华严一即一切故,如来能于一身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出尔所舌,一一舌出尔所音声,乃至文字句义,充满法界。此则如大本云,彼国无量宝华,一一华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佛,普为十方说一切法故。七、华严舍那、释迦双垂两相,此则如《观经》云,阿弥陀佛现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甸之身,而又见文六之身于池水上故。八、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九、华严名大不思议,《净名》诸经名小不思议,此则亦名不可思议功德故。十、华严为教,即凡夫心便成诸佛不动智。此则不越称名,佛现前故。是则齐等《净名》诸经,同为华严流类。圆教全摄此经,此经分摄圆教,以少分义,故名分圆也。

所谓圆教,即是释迦牟尼佛圆满的教法,圆满乃圆满无缺之谓。此教依《华严经》义,说性海圆融,相即相入,缘起无尽法界。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于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即一位,事事无碍之十玄缘起,为一乘最圆之教。莲池将净土经典与《华严经》进行创造地梳理归类,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十项:“无情说法同”“一含无量同”“不动周遍同”“见闻获益同”“八难顿超同”“出生无尽同”“两垂两相同”“教主法身同”“不可思议同”“顿齐佛境同”。按华严宗之判教,莲池将《阿弥陀经》与《华严经》圆融会通,拈出二经十种相同之处,用以佐证《华严》全圆、《弥陀经》分圆之判教,这对宋明以来宗门教下轻贱净土的强势偏见,不啻当头一棒。伊时有位精研《华严》的曹鲁川居士反对此种说法,便致书莲池:“佛《华严》乃无上一乘圆教,如来称性之极谈,非教非宗,而即宗即教;不空不有,而无垢无净。是在《法华》,犹较一筹,若余乘似难与之较长比短也者。尊者乃与《弥陀经》并称,已似未妥。”莲池也对此类见解,予以慈悲而严正的辩驳:“又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居士将提唱《华严》以风四方,而与文殊、普贤、龙树违背,此又不肖之所未解也。况方山列十种净土,极乐虽日是权,而华严权实融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故房、杀地无非清净道场,而况七宝庄严之极乐乎!婆须无厌皆是古佛作用,而况万德具足之弥陀乎!居士游戏于华严无碍门中,而碍净土,此又不肖之所未解也。”按华严宗之判教,莲池将净土经典提升到分圆的地位,而通于华严圆教,大大提高了净土宗的地位。以此作为铺垫,就可以圆义为支柱,广泛采用华严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继续开拓新义理的诠释和修行的构建,不得不说是十分巧妙的。按华严教法中认为:《华严经》乃释尊成佛之初,于海印三味的甚深境界中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的大不可思议妙典。华严独具的事事无碍法界能够具摄十玄门,彰显圆教秘密精髓,而《华严》十玄门亦体现在净土经典《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中。莲池以上的十点正是基于此而对比列举出,故《华严经》全圆,《弥陀经》分属圆教也确实有其理论根据。

莲池在力弘净土之前也曾专精华严思想,所以对华严思想自然青睐有加,不时地加以赞咏和推崇,他说:“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候封也。诸小乘经,候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实际上,佛教诸宗中普遍认可为释迦牟尼讲的最圆满高深的经典也莫过于《华严经》。再由于净土宗缺少如华严宗丰富的理论构架体系,因此,援华严入净土、引华严诠净土,贤净圆融,既是莲池袜宏对于时代命题所做的积极响应,又是他自己学术历程的必然归趣。受他的影响,贤净合流也蔚然成风,如之后的袁宏道著《西方合论》、彭际清著《华严念佛三昧论》、为霖道霈著《续净土生无生论》等,均从华严圆义出发,阐发一真法界,主心佛众生同体无别,直到近代的杨仁山、印光等人,亦受莲池影响,对华严、净土十分推崇,如杨仁山说:“菩萨行门,不出二种:一者上求佛道,二者下化众生……见佛闻法……是上求功极……,二观想九品往生,是下化之行,前之观法,全以自心投入弥陀愿海;后之观法,全摄弥陀愿海归入自心,如是重重涉入,周遍含容,谁得谓华严极乐有二致?”

三、引华严理事圆融会通净土念佛

唐宋以来,禅宗盛行,不屑西方净土之士大有人在,甚者净土宗内部也出现高唱“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声音。明末受禅门影响兴起的阳明心学,促使此风愈盛,莲池大师欲救此执理废事之偏,为顺宗门体悟、参究之义,借用华严思想中理(本质)、事(现象)圆融的思想将净土持名念佛所要求达到的“一心不乱”的境界分为“事一心”与“理一心”二种,来诠释净土的一心念佛之义,调和禅、净纷争,开禅宗“参究念佛”之风,别显净土念佛之义。“一心不乱”是念佛行者要追求的境界,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认为:“华严重重法界,不出一心”,认为华严重重无尽的法界,乃不出四法界,而四法界不出一真法界,而一真法界即当人妙明真心。故由自性发起的念佛亦是由心所念,故众生因无明缠绕故,念念堕九法界,唯佛证一乘;故一心即造作十法界,心起佛号之时即住佛法界:“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梁,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一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该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理一心则深,即事即理,则即浅即深,所以持名彻前彻后,直贯四种念佛,故将“一心”分“事一心”和“理一心”:“一心系念,正所谓一心不乱也,而事理各别。专事一心者,过前亿念,念念相续,无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属定门摄,未有慧故理一心者,如前体究,获自本心,故名一心。于中又二,一者了知能念所念,更非二物,唯一心故;二者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离四句,唯一心故。”又以“归命”义,而显事理一心:“一者归投义,执持名号,一心向往,即事一心。二者归元义,执持名号,还归一心,即理一心。”

此二义,似二实一。以“一心向往”,自能“还归一心”,净土唯心故,钞中解释为:“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若山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是故当知净土唯心,更无外境。”极乐即真如的事相境界,乃一真法界之本体,此“唯心义”也就是所谓的“因往生而入无生,籍有念而入无念”。即钞中所说:“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寂而照,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此纯理观,不专事相,观力成就,名理一心。”“事一心”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念佛。此一念佛较理念者为简易,层次较浅。如莲池自己所言:“念念念佛,更无杂念,是名一心。一心念佛,又一心修余种种法门,是二心也。夫无杂念者,止得事之一心。”事一心还未彻见理体,亦即未明心见道。“理一心”在事一心不乱的基础上自然深入到理一心而了明心性的阶段。通过这种“体察究审”进而“极其根源”时,于自本心契合,亦即始觉与本觉的契合,这便是明心见道,亦即念佛三味。

虽然莲池将其分事持、理持,却又常言“理事无二”的说法,如:“著事而念能相继,不入虚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宁知理无分限,事有差殊。理随,则无取舍处。取舍宛然,事得理融,则正取舍时了无取舍,故菩萨虽知一切法平等不二,而示苦乐境,开取舍门,权实双行,理事无碍。”

莲池认为讲“理一心(理法界)”时要联系“事”,讲“事一心”(事法界)时要联系“理”,这种体(理)、用(事)圆融的思维模式,其实与华严宗“理事无碍法界”表达现象界与真理相即不离、圆融无碍关系时所采用的致思模式并无二异。强调持名念佛有专事者,有专理者,“机亦互通,不必阻碍”。仅能事念者不必自疑理性不明,所为无益。事实上事亦能通理,纯一念去,自然由所悟处,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唯勤理念者亦不必自疑称佛名号少而致落空,事实上理亦能通事,念念理一即是念念弥陀。莲池认为无论事持、理持,执持至极,即可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莲池将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描绘成既是本体世界又是现象世界,认为净土宗成佛可能性内化于自心的同时也就是由本体开展到现象的过程,“因而在不离世问的同时又超越世问、超越个体之自身,二者是相即不二的”。《疏钞》中还认为“理一心”不乱即是实相,并与华严诸经进行了会通,认为《华严经》中的一行念佛及一时念佛、乃至《华严经》之十心,无不具此“理一心”之中。另《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德云比丘所开示的二十一种念佛门,亦不出此“理一心”之外。从中不难发现,莲池还在这其中加入了“法界缘起”理论的特质,所谓“法界缘起”就是把把“一真法界”看成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体和本源。莲池大师认为众生此“一心”既囊括世间、出世间一切,从生死到涅粲,都在自性圆满具足的内在而无须外求,念佛即以果地功德之名转因地凡夫之心,即修即果。当然莲池这种说法是针对一部份特定的人群而言,然后他自己也在论述中认为通过专心的念佛,而“至于一心”,自然可以达到“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进一步达到“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也,故云一体”,显然这种观念和表述就是对于《华严经》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思想的继承。此则不修理观,唯凭信力具足则也可达到一心,虽然还是事持,却等同于理持,无论现象的性质相同还是不同,由于他们都包含着相同的理,所以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融通,都存在互入的关系,这与华严宗“事事无碍法界”所说的撇开真理的层面,纯粹就现象界来论,事物之间仍可以达到一种圆融无碍的思想如出一辙。我们知道华严思想中的四法界说,“事法界、理法界、事理无碍法界”都属其它各宗各教所共有,“事事无碍法界”独属《华严经》。由于净土本身理论层面的欠缺,加之持名念佛、礼佛之功课多数据“事”之范畴,故莲池认为念佛可通于此,从事一心方面修持能够渐渐契入理一心的境界,而理一心的证入又不碍事一心,就净土宗而言,事一心上的修持可为往生净土的资粮,理一心的修持可囊括读诵大乘。这种将华严理、事圆融无碍的思想运用于净土思想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净土本身的理论特色,也为净土之后的兴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莲池继承了华严这种圆融的思想,坚持禅净双修,念佛不碍参禅,在称名的基础上作深层的返观参究,进而明见心性,使事融于理,理融于事,理事相即无碍。从事一心之有念到理一心之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种“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的思想,也从侧面反映出莲池大师思想中华严思想的印记。

此外,《华严经》帝释的因陀罗网珠圆融无碍、相摄相入的思想也被莲池大师用于阐发净土念佛,如《疏钞》中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则弥陀即诸佛,诸佛即弥陀,故不日弥陀而日诸佛盖该弥陀在诸佛中,下言诸佛,亦弥陀与诸佛同赞释迦也。”莲池认为弥陀即是诸佛,即是法界藏身,故念弥陀即是念遮那,这显然是受华严经中“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摄千珠”思想的影响。莲池运用华严思想中“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可谓有其独到之处。而这种一即一切的思想则被净土宗加以吸收演变为“一修一切证”的理论构架,强调通过修习佛教的一种法门可以代替其它的一切法门,也就是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门处出,而就净土宗而言即指念佛行,这种思维倾向和径路模式也成为近代以来净土宗修行实践中很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疏钞》中说到:“华严二十二,经云:一切诸佛庄严清净,莫不皆以一切智故,则知阿弥陀佛亦以此智成就净土功德。而诸众生修净土者,以智生信,则为正信;以智发愿,则为弘愿;以智起行,则为妙行,乃至成佛。”又说到:“准华严宗,表三法门,日信、行、智。妙首者,信也。信为万行万德之头首故。”净土宗倡导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意思即是无量光、无量寿,为法界藏身,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所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毗卢遮那佛,也即是念十方诸佛。以《华严》这种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提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通过含佛摄菩萨六度万行,含摄一切功德,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由此,莲池认为净土宗念佛是即修即果,从果起修,并运用“一切智”来论证净土宗“信、愿、行”三资粮的重要性及成佛的可能性,念佛即依佛之微妙功德圆满的三密(三无漏业)而流入诸佛圆满自性功德海中,故不主张阅藏,应一心念佛,不仅将阅藏这一行门统摄进去,而且将一切行门之共基的“戒、定、慧”三学囊括其中,进一步体现了净土宗受华严经思想中“一修一切修”思想的印记,如《示藏要语》云:“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言……,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戒、定、慧也,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莲池对华严学的纯熟运用,以华严理论构建自己的学说体系,弘扬净土,在明末实际上起到了振兴华严学的良好效果。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便将莲池和雪浪洪恩(1545~1607)同列为明末复兴华严宗的重要人物清代守一的《宗教律诸宗演派》中,又奉莲池为华严圭峰下第二十二世。

篇10

汉代儒家的代表董仲舒总结先秦时各家人性理论,试图调和孟荀对立的人性理论,并从神学目的论出发,首倡性三品说,把性归本于天,人副天数,人性只是天性的表现。认为天把贪与仁赋予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性。一种是纯善无恶的“圣人之性”,一种是可善可恶的“中民之性”,还有一种是有恶无善的“斗筲之性”。据此,董仲舒提出了由绝对至善的圣人制礼作乐,教化可善可恶的中民,以引导他们向善,而对有恶无善的斗筲之民则以刑赏制裁的模式。与董仲舒观点极相近的是王充,他认为“性本自然,善恶有质”(《论衡·本性篇》),人之善恶是由于所禀受的元气的精粗厚薄不同所致“,禀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也”(《论衡·率性篇》)。根据禀气的不同,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等,其上者为极善之性,其中者为可善可恶之性,其下者为极恶之性。虽然王充也承认上下之性非复习所能移,却又认为极恶之性也可以进行教化。董仲舒和王充的人性论观点否定了先秦人性平等的学说,在人的本性中设定等级差别,以此为新的社会等级制度提供人性论依据,以论证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它们在人的本质上制造人的分裂与对立,并否定一部分人具有道德完善的可能性,但在理论上还是论证了道德修养的可为性,毕竟社会中具有“圣人之性”和“中民之性”的大有人在,这种人性论虽然与元典儒学所提倡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相矛盾,也不利于人的道德修养能动性的弘扬,但确实为道德修养在善化“中民”上的可为性提供了理论根源。

此外,宋明时代,理学家们在保持孟子性善论的前提下,论述了人性的双重性。如张载首先把人性划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他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太虚之气化生而成的,宇宙间只有一气流行,但气有“散写作论文”与“和”两种状态:散则为万物阴阳二气,和则是作为本来状态的太虚。人性就是气的两种状态的统一。人的气质之性由阴阳二气凝成,这阴阳二气有清浊,它凝成详细的人的形质后,其性有善有恶。程颢、程颐则以“理”为核心,把“天地之性”上升为“理”,以“理”定性,把人的天地之性规定为义理之性,而以气质之性为人欲,提出“性即理,所谓理,性是也”(《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义理之性是天地本体道德精神的表现,纯粹至善;而气质之性则是人的自然属性,善恶相杂,是人性恶的渊薮。朱熹以“理一分殊”的理论论证了人之性同具一理,但又各有不同。朱熹认为人性本于天理,是人对天理的禀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以为天,地得之以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文公文集》卷70)在程朱看来,宇宙万物都是理的现实表现形式,并以理为自己的本质,人性就本于天理。性是理,性之善本于理之善:“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孟子集注》卷11)。

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也是首先关注人性问题的思想家,他“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命题开启了中国儒家人性论的先河。继孔子之后,孟子明确地主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之性就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本质规定性,即“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为性,只有道德才是人所独具而动植物所没有的本质属性。所以,在孟子这里,人性就是人的道德性。其次,孟子还从孔子的仁学出发,肯定人具有善良的本质,这种善良的本质,就是植根于每一个人心中的仁义礼智,即“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人的道德并非由外部灌输、植入人们的观念之中,而是人们内心先天就具有的,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故称之为“良知良能”。当然,他认识到人们天生具有的并非现成的道德观念,而是这些道德观念的萌芽,孟子称之为“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也就是说,这些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和是非心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善端”。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肯定每个人都具有现实的善,而是强调每个人具有一种可能为善的本性,或者说,天赋的人性是一种可能的善,是善的本原。正是由于每个人的人性是一种可能的善,因此,通过认识主体的道德修养达到人性的至善,完全是可能的。这就为道德修养提供了可能性根源。

荀子的性恶论,其逻辑起点是对性的解说。荀子指出,人性并非人的道德性,而是人的自然本性,把人性规定为人的自然本质,“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集解·正名》),“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荀子集解·性恶》),也就是把人的自然欲望视为人性,并且认为这种欲望不加约束,任其发展就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所以他认为人性本恶,其善是后天社会教化的结果。此即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荀子看来,人的自然本性是求得自己的生存与舒适,其发展的倾向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冲突,故具有恶的道德价值,不能任其发展,而应施之以礼乐教化,引导其向善。荀子也对“化性起伪”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他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荀子·儒效》)可见,荀子的“人之性恶”并不是否定善,而恰恰是强调通过道德主体的修养克服、改造人自然本性中的“恶”,“化性起伪”以巩固人道德本性中的“善”的必要性。一言以蔽之,荀子的性恶论为社会道德提供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根源。

理善而欲恶,即人性中的理欲对立成为宋明理学道德修养论的又一个理论根源。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将善与恶同时植根于人性之中,强化了道德主体自身的紧张,这种紧张并非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的压迫感,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是主体自我的理欲交战。这就在传统道德的范围之内最终确定了人的道德完善的内在超越之路。二、以躬行实践为本质规定所谓道德修养,也就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和民族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自觉地通过学习、磨练和自我涵育、修正,确立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水平,从而成就完善其德性的道德活动过程。道德作为是一种社会规范行为,不能离开社会实践。道德修养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实践性是道德修养的本质性规定。“儒家工夫虽然包括精神上的追求甚至是形而上的超越,但是,这种精神追求与形上超越总是要落实在日用常行的实践之中。儒家的精神追求与形上超越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而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要求虽高,但并非海市蜃楼,“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要害是要笃实躬行。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不能凭其言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是否做到言行一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弟、信、仁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把履行这些道德看得比学习文化知识更加重要,足见他对道德实践的重视。孔子以后,孟子强调行就是养气、寡欲。养气即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指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达到的一种境界,有了这种境界,不仅贫富贵贱不动于心,生死祸福也能置之度外。而妨碍养气的是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压抑了人善的本心,要保存仁义之心而不丧失,必须克制、减损欲望,即“养心莫善于寡欲”。仅此还不够,还要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荀子也极为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也就在于行,《荀子·儒效》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荀子将行作为学习这一与道德修养相关的道德活动的最高阶段,认为行高于知,因为通过行,使所知的东西更加明确,此即所谓“行之,明也”,“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同时,荀子认为道德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只要有恒心,一点一滴地积累善行,便可达到圣人的境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而且,荀子把是否“行之”作为区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标准之一。荀子认为,所谓“君子之学”就是“入乎耳,出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而“小人之学”则是“同样入乎耳,出乎口”。[2]宋明时期,不论是主张“知先行后”的,还是“行先知后”抑或是“知行合一”的,都强调行的重要。王廷相第一次提出“实践”这一范畴,指出“实践”就是“力行”。王夫之提出“行可以兼知,知不可以兼行”,认为道德修养中行比知更具积极性、主动性。程颢说:“人只是一个习。今观儒臣自有一般气象,武臣自有一般气象,党戚自有一般气象,不成生来便是如此?只是习也。”(《遗书》卷18)朱熹“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朱子语类·答曹元可》)他还反复对学生说“:讲学固不可无,须是更去自己身上做工夫。若只管说,不过一两日都说尽了。只是工夫难。”(《朱子语类》卷13)“小立课程,大作工夫”(《朱子语类》卷8)“自早至暮,无非是做工夫时节。”(《朱子语类》卷8)可见,朱熹所说的“工夫”不是纯粹的知识形态的研究、学习,而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实践性活动。另外,朱熹还把种种工夫归结到“知”与“行”的问题,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格物致知”、“道问学”、“穷理”、“进学”均可以归结为“知”的工夫,而“正心诚意”、“尊德性”、“居敬”、“操存”则可以归结为“行”的工夫。他认为工夫论“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朱子语类》卷9)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朱熹强调“行”才是它们的“本原”,从而保持了实践工夫的“第一义”的本原意义。他总是说:“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体。”而这个“一体”显然就是他所强调的力行,“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卷13)

陆九渊虽然在修养方法上倡导采用“发明本心”,但他并不是将道德修养的工夫看作是完全的闭门修养,反身内求。他同样重视道德践履在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道德修养要在“日用处开端”,要引导人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对“本心”之理的体证,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他说:“圣人教人,只是就人日用处开端。如孟子言徐行后长,可为尧舜。不成在长者后行,便是尧舜?怎生做得尧舜事,须是就上面功夫。”(《陆九渊集·语录下》)这里,陆九渊认为,人的道德观念、道德修养的提高,均需要在日用生活中开始,作为理想道德人格的圣贤,也均是通过日用生活中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可见,陆九渊关于“就人日用处开端”的修养方法也具有重视道德践履的特点,这与儒家一贯强调的道德修养须躬行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三、以慎独自省为修养方法

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学非常强调道德修养中的克己自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荀子继承了儒家的这一修养方法,并作了独特的发挥。荀子提出:“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荀子·劝学》)人要不断地学习广博的知识,而且要运用这些知识常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恶从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只有常常地运用这些知识常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保存和发扬长处与美德,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达到理想的人格。

孔子最先提出内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使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向“存心养性”、“求放心”、“养浩然正气”的“内在工夫”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脱离外在实践的、封闭的自我反省的道德修养学说。[3]尽管孟子的道德修养论脱离了外在实践走向封闭的自我反省之道,有其偏颇之处,但他重视道德修养的内在工夫却是丝毫不为过的。因为道德实践很少依赖于外在约束,而是主要取决于内在的自律自觉。儒家学者深明于此,因此对慎独与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非凡重视。《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然后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人独处,往往是放纵自我的好时机。儒家却提醒人们在此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慎独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实践。

自省是指自我反省和剖析。孔子说:“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要做到自省是很不容易的。孔子曾感叹万分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自省尽管很不容易,但并非无法实践。曾参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孟子也提出了“自反”“、反诸己”的思想。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岂宜至哉?其自反而仁也,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己矣。“”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

陆九渊以“明心”、“立心”为道德目标,肯定“心即理”,故而在道德修养上,倡导“自存本心”的“简易工夫”,即通过反省内求的方式,发明自我本心的内在之善,以实现自我的道德精神人格。他认为,道德修养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不需要繁琐的程序,道德修养的要害在于主体的“自觉”。他教导学生说:“汝身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悌,本无少缺,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陆九渊集》卷34,《语录》上)二程提出:“一身之上,百理具备,甚物是没底?”(《遗书》卷15)“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遗书》卷3)“人皆可以成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遗书》卷25)认为每个人成为圣人都是可能的,而最切近、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做起,即“近取诸身”,“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4]

四、以圣贤君子为人格目标

儒学的道德理想人格的设计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系统,有:君子人格、豪杰人格和圣人人格三种。[5]这三种人格代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君子、贤人与圣人。尽管这些理想人格在本性上都是与普通人同类的,即“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孟子·公孙丑》),但像圣人一样能做到道德完善的却廖若晨星。在孔子的思想观念中,圣人全备天德、博施济众、行仁安民,具有与天一样崇高而伟大的美德和功业。首先,圣人法天立道。圣人德合于天,故能法天之意建人极、立人道。“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春秋瀪露·天道施》)圣人能知“天命成败”之本,与天合一故能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弊,能化天道为人道。其次,圣人是“人伦之至”“、百世之师”。圣人是道德的化身,是道德极致完善的人格典范。圣人的一切行为,无论是有意无意,都是其内在道德本质的自然流露,都可以达到“与天地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再次,内圣外王。儒家的内圣与外王是内在关联、一体并存的。儒家思想认为,完善自己虽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从内向外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出发点,治国平天下是终点,是归宿。圣人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须有博大的胸怀,能博施济众、行仁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