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6: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社会实践总结

篇1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来学校的第一天,心情很是激动,第一天我们先去找教导主任,他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安排我们分别和自己的指导老师见面,在激动的等待中,我见到了我的指导老师朱老师,他热情的为我介绍了他所教的班级情况,并给我交代了相关的一些工作。

然后,我们参观了了茂名市第十中学,大致的了解了这所学校的大体情况。茂名市第十中学是一所美丽的校园,有着浓郁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我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的社会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也就是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既要做班主任工作,又要切实抓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下面我将从这两方面来总结我的社会实践经历。

二、班主任工作。

由于高一(13)的班主任请婚假,所以我就替代他做了两周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两周的时间里面。我严格以班主任的原则来要求自己。虽然每天都要很早起床看早读,晚上还要看自修。但我的社会实践生活过的十分充实。并在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1、通过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组织了多个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分别有“三人四足”、“篮球比赛”、“叶脉书签制作”等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也让我知道,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要多加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为你做好班主任工作埋下伏笔。

2、对待班里的同学一定要遵循“民主、公平”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好的学生在某个方面反而不及其他同学。如果你总是看重成绩好的同学,那么其他的同学肯定会有意见,严重的话会导致他越来越不听你的话。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不利。所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都是以“民主、公平”的原则来对待班里的同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班上的同学的班集体意识加强了,每个同学和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三、教学工作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是对其的基本要求。我先听了一周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好的教学经验。由于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较差。所以在备课时我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在听课时,我会注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讲课时如何讲解重难点,以及给学生布置习题的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在上课前,我都会先备好课,学好教案。交给朱老师看过通过后,才上讲台上课。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朱老师还会指出我的优缺点,让我更好的改进。在上课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仅仅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会让整个课堂显得呆板无趣,所以上课时我都会保持一种幽默感,让学生的思想由“讨厌上课”转变为“爱上课”。而我的教学技能也在上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总之,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无法学习到的知识。在课堂社会实践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教学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在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时刻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个学生,也要言出必行。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

篇3

1.高中生对财富的认知现状。本文从财富的概念、财富的支配以及财富的创造三个方面探讨高中生对财富的认知现状。①对财富概念的认知。财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你认为财富是什么时,7.5%的学生认为财富就是物质财富,14.8%的学生认为财富就是精神财富,77.3%的学生认为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种。由此看来,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对财富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依然有部分学生概念不清。②对使用财富的认知。当前富有公民的财富积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富有的公民在使用和处置手中的财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社会影响,具有价值导向和资源配置作用。在问及——你是否赞同富人的超常规消费时,2.1%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赞同,10%的学生表示比较赞同,19.6%的学生表示不大同意,60.3%的表示不同意,8.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此看来,依然存在部分高中生对财富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③对获得财富的认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获得财富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资本、技能、劳动和管理等都可以成为创造财富的因素。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人采用非法手段获得财富,形成了事实的不公平。针对这个问题对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你认为当今的富人有多少人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财富时,56.3%的学生认为很多富人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财富的,28.3%的学生认为比较多的富人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财富,9.2%的学生认为比较少的富人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财富,6.2%的学生认为他们基本上都不是以合法手段获得财富。由此看来,绝大部分高中生清楚必须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财富,这表明高中生对当前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的认知是正确的。

2.高中生对物质财富与人生价值的认知现状。物质财富是人生价值以及劳动的外在表现,但是它不是衡量人生价值标准以及贡献大小的唯一标准和手段。人作为价值的创造者的同时,还是价值的享受者,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体。我们可以这样讲,人生价值的重点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包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两个方面。

当被问及——是否认同“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观点时,9.6%的学生表示完全同意,79.7%的学生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由此看来,大部分的高中生否定了用物质财富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方式,知道物质财富并不完全代表人生价值。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财富观教育的方法

1.榜样示范方法。该方法就是采用别人的高尚行为、优秀品德以及思想等来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使得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财富观。榜样示范教育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与形象性。教育学家洛克认为:“没有任何其他的事务能够像榜样这样温柔而深刻地嵌入到人们的心里。”榜样示范方法是要将榜样的感染性、形象性、权威性以及可实现性等对学生构成影响。这些榜样包括了学生榜样、英雄楷模榜样、家长榜样以及名人榜样,等等。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来自本校、本社区的优秀榜样,通过大家都认同、熟知以及敬佩的榜样来起到示范作用。

2.价值讨论方法。价值讨论属于精神范畴之内的交流,该方法以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体验与理解,形成了一个价值共识与互动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其一是价值对话。这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其二是价值体验和共鸣,通过体验能够实现个体对财富观的主观感受,而共鸣则属于一个公共体验,是实现公共交往主体情感的途径;其三是个体领悟与群体共悟。通过个体自我领悟,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群体共悟,通过个体差异激发更高级领悟;其四是自我价值的构建。通过价值讨论形成对其他个体的理解和认识,在相互尊重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选择和判断,最终实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3.社会实践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社会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学校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能力,同时还提高了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财富观教育的目标。要利用社会实践来达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与价值理念;其次,对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及时指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予以疏导;其三,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与教育,通过总结对理论进行澄清,在思想上予以提高,在道德上予以拔高。

篇4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在《病起书怀》中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后人的爱国情怀;范仲淹老先生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诠释了无数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在顾炎武先生的人生态度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谭嗣同先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正气里,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因为这些仁人志士、知识分子对国家、对社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才名垂青史、激励后人。

一、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及其意义

1. 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对于普高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则是指高中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的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感,并承担起国家发展、民族崛起应负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平时“孝顺父母、尊师爱友、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努力成才”等优秀品质。

2. 社会责任感的意义。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对于普高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其健康成人成才,实现个人价值,造福自身、家庭、国家,乃至社会。

二、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 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有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教育、人格教育、人文主义情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校大多通过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升国旗、唱国歌、了解国家历史等教育活动,使大多数学生到高中阶段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立志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但少数高中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他们不愿付出,只愿享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更多的是抗拒、被动,没有集体荣誉感,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国家、社会所应尽的责任或义务。这样的高中生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能力突出,也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2. 部分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生,这些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对于尚处在青春期、思想意志薄弱的高中生来说容易冲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不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学校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让教师学生都只重分数、轻素质。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学生的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学校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学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明显不足。

(3)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大多数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溺爱致使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责任感。同时,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往往导致其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4)学生自身的不足。现今,高中生的生活都比较单纯,与社会接触的较少,没有足够了解社会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他们缺乏分析选择能力,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一来,他们很难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因而缺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是提升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可以让高中生走出校园生活,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进对社会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实践对于提升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1. 社会实践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责任认知。一定要让高中生走出校园,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高中生了解国情民情,关注社会热点,让其明白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

2. 社会实践能够丰富高中生的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情感往往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感染性。”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所体会到的不同人们的疾苦,容易使其产生相似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丰富他们的责任情感。

3. 社会实践能够锻炼高中生的责任意志。“责任意志是指个体从思想到实际实现的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行为。”通过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磨炼,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会不断增强,对责任感的信念会越来越坚定,最终会转换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四、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普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提升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运用好这一途径则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这些方面中运用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营造社会精神氛围。社会精神氛围的形成有待多方面的参与,而媒体和企业在这其中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将其于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呢?首先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报道宣传正能量事迹,同时通过校园媒体加以转播,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加以讨论写下观后感等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可通过校企结合,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社会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2. 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借助多种多样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身心。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参与校园语境设计,如学校的标语、橱窗、升旗仪式、校报(刊)、广播、网站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践行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并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3. 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把孩子的道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首先,家长要树立好的榜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其次,可以多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丰富孩子的校外生活。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再者,家长应多于学校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同时,学校也应多重视引导家长,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为契机,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让孩子体会社会责任感。

4. 营造自主锻炼氛围。一个人成才受多方面的影响,但最终最为重要的是自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好的教育者必然是教给学生好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而不是教条主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充足的自由和空间,适时予以提示和总结。想必这样的锻炼比在课堂上本本主义来得更为生动、深刻。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锻炼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都是有益的。

五、结语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责任心或者说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其健康成人成才的关键。社会实践是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最好的途径,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都应对其引起重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兰萍.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1(6):60-62.

[2]朱尚华.论责任感的形成与教育机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5(5):69-71.

[3]郑旭东.变革时代的教育技术创新和发展:唐纳德.伊利教育技术学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2).

[4]蒋明和.从“电子书包”到数字化学习[J].中国教育报,2012,12,7.

[5]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和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6]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206.

篇5

语文课改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具有实践性特点,不仅帮助学生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且还需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对此,不少高中语文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认为语文人文性要求太高,识记字词句,分析段篇支离破碎,而工具性又表现单一,理想化,太枯燥了,无法唤起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可见,要让语文教学“活”起来,必须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与社会生活真正融合。因此,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对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社会实践的粗浅看法,供同事交流参考。

一、正确认清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二者关系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文又是这一多变社会的及时反映。语文教学融入社会实践,就可使课本教育内容动态而鲜活地呈现,让枯燥的课堂在结合社会生活实践中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把学生从一味追求成绩的“书呆子”,变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人”。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发挥着共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目的统一性,都是为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而采用不同方式拓展课本内容实现的过程;主体的差别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与教材同为客体,而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师只是协调指点;获取知识层次与环境的不同,课堂教学以固定传授理论为主,相对学生来讲抽象、间接,而社会实践完全开放,以感性知识为主,学生可亲历有亲为感,印象深刻,适用可靠。

二、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社会实践的具体措施

既然社会实践是语文课本教学的重要补充,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后得到印证,进一步巩固学习结果,提升整个语文综合知识结构,那么采取何种措施具体融入呢?以下展开了简单地阐述。

(一)借助课内的情境模式,实现语文教学贴近时代气息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一部分可在课内进行,教师要围绕课本所授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创设特定情境,要求需联系时下的生活实际和热点问题,组织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然后通过提出或者讨论,让学生准确领悟以及学会用所学观点去分析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不但让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文章中,省去教师繁琐地讲解,而且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加深和巩固了学习效果,同时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思维创新能力等,一举多得。比如在《雷雨》授课中,可创设让现实中的学生来出演剧中人物的条件,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有兴趣积极思考,整堂课才有气氛,也有目的地训练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技巧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二)确立丰富的活动主题,挖掘语文学习创造生活潜能

语文包罗万象涵盖方方面面知识,阅读会让人发现如同走进了生活的“万花筒”。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到全面知识的,而实践的活动主题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包括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确立出不同实践的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融入社会,真切体验生活,通过语文学习挖掘出学生更多的生活潜能。比如:就高中作文这一块,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可针对不同写作体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家长的融入。如,写建筑类的说明文时,家长可带学生参观标志性建筑物;写游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到山水秀美的地方游玩;写记叙文写人物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观察受访者的言行举止等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总之,通过全程体验,获取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也体现出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三)围绕教学的效果评价,激活语文实践活动开花结果

语文教学中的社会实践,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有计划的安排组织实施,通过不断地探索反复尝试,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内外活动又是相互交叉的,参杂了情感、兴趣、创造等成分的心理内部活动,也体验、感受、经历了外部的不同收获。因此,也要重点围绕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点评,点评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需要套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从而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的社会实践,能真正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开花结果。如:在讲《短新闻两篇》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写出新闻,完成后及时总结点评,促使学生能获取实践中的新闻写作经验。

(四)推广课本的课题研究,促进语文教育贴近现实改革

通常来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如果教师能以语文课本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去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的小课题,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可激起学生就有关民居、建筑方面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到一些基本知识。将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探究能力主动延伸到语文学习中去,发掘他们在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潜能,如学习课文《胡同文化》,就可以去开展一些语文方面的课题研究,不但丰富语文教学内涵,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 思想政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29-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体现了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实践教学法能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的同时,还提供足够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践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点

社会实践教学是理论讲授的延伸与拓展。社会实践教学需要与理论讲授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中的文本只是抽象的概念,只有在实践运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意义。在素质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要给学生犯错的空间,学生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可以提升。

例如在讲解《文化与生活》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当地乡镇上去“考察”,感受当地过节的文化。学生在走访后惊奇的发现:同一个城镇,庆祝同一个节日时居然有不同的习俗。而不同的习俗,也就体现了不同文化与生活方式,通过走访活动,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差异。

(二)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和收音机,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各类信息。但网络对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知识,但网络也让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高中生尚未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需教导学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出淤泥而不染”,提升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方案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可利用实践教学法辅助课堂教学,例如课堂讨论、学生辩论赛等实践教学方式。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与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需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好活动流程,一个好的实践方案往往能够让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适宜的实践活动方案。

例如教师在讲解“纸币的含义”一节内容时,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纸币对经济市场的作用及存在的风险。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个国家中,若每位公民都突然获得了 500 万当地的流通货币,会对整个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纸币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这样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既然中国的人民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那加印人民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师可以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点,也提升了思维活跃度。

(二)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实践体验

明确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模拟操作,实地访谈等。学生在以上这些活动中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积攒社会生存经验。

例如在教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教师可用好本地的活动案例,如“九江动车票价听证会”,采用模拟会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小组 A 扮演铁路运营商,小组 B 扮演经济专家,小组 C 扮演物价部人员,小组 D 扮演市民代表,小组 E 扮演记者、主持人等角色,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前期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确每一个角色的任务(例如:铁路运营商要增加自己的利益,提高票价。市民要求降低票价、提升服务质量等);学生还要熟悉会议流程、规则。各部门的代表人物针对此次会议事件说出自己的看法,阐明自身的观点,并由记录员进行记录,最终完成会议。在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发表观点,每一位代表都需要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后,会议将在各方可接受的条件中达成协议,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民众是如何参与政策制定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也将会有新理解,该类活动的形式活跃了课堂夥眨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三)总结评价反思,强化体验效果。实践活动后,要让学生对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反思实践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谈谈学生自己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相互评价的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评价自己的表现。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提升学生自信与成就感,教师的肯定是学生的一大动力。教师在平时可以多表扬学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你完成的很好!”等。

例如在教授《多彩的消费》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调查身边亲朋好友的消费情况,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学生通过统计表格,可尝试分析出当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现状与消费心理。并让学生对当下消费热点进行评价,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和海外产品代购火爆等消费现象。

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须要求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由小组代表来总结小组观点,也可以点评其他小组的表现;接着,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某些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原因……最后由教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消费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实践教学法能够趣化课堂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实践教学法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运用实践教学法时要注意掌控时间。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杰.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性活动开展路径[J].教育,2016(12)

[2]王 莉.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7)

篇7

实践目的:

社会实践是一项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旨在为社会培养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环境的“应变型”人才,更是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秉承着这样的时代主义信念,我如实地将之付诸行动。这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更是为了更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以致用,我如实地深入社会,给了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

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我选择在我县城的一户平民家庭里,我的工作是负责他们家孩子的各科的学习辅导,我是在高中同学的介绍下得到这份工作的,本来我已经准备到我舅舅那儿找工作的,由于同学已经找上了,就勉力为之了,即使这工资也不高,还挺累的,但在于别人的相处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在教别人功课的时候,我才从中体会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是时我才明白,老师不是那么好当的,没有十足的耐性和知识功底,想要干好这项工作还真是不可能的。

每天从早上八点一直感到下午六点,中午休息一小时,其实不是很累,因为当我想到我是在做一件有益于别人,还能得到些许回报的事情时,我就不会感觉累了。

本次的社会实践一共进行了十天,说实话,时间不长,但受益不浅。

实践结果:

我从本次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最多的不是在物质上,而是精神上的,我之所以把实践对象选在中学生上,是因为,我完全能够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是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或者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理解方式,我作为刚结束高中生活不久的大一学生,说明白点,我是这方面的过来人,我完全能够体会到高三学生在这一年是在想什么。

在我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也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是良苦的,我突然发现,其实当时在上高中的时候最不喜欢的那位老师其实是对我们最好的人。

实践体会:

我们每一次做的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我们人生的一步,甚至这每一步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就像《蝴蝶效应》里面展示的那样,改变了你人生的任何一小步都会引起后续的诸多变迁。而这次的社会实践就是我人生中的一段不可或缺的小插曲,至于唱得好与坏,当由我们以后的千万步来共同做决定了。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是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也是不得不正眼看待的,不进步就会后退,而后退的结果就是望背兴叹,直至湮沉于这个强手如云的世界中,显然的是,没有一个“准社会人”能让自己就这样陷落,社会给我们多少期望,我们是看得到的,社会给我们多少挑战,我们也是需要勇气的。我看到了,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在摩拳擦掌,我要成为最后能把能量用在好处的人,每一天我都是在进步着的,成功在向我走来(相对的),我当满怀拥抱!

可以说,社会实践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我还有许多许多的工作要做,不只是深入社会,对于自己自身的素质修养同样是很有必要进行的,我也是不能容许有任何可能将我的努力付之一炬的隐性元素存在的,在这个纷乱复杂的社会中,光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我们就自然地成为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世界人了,那么人与人就不可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各样地纽带给链接起来,这儿不仅有人事的连接,更多的是利益的连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能明白这些将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如果没有给自己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成功和进步预备”体系,在挑战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很难为自己找到一个应对的良策,也就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场景。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场成功的战役是在无准备的条件下打起来的,也没有一个将军会让他的士兵赤膊上阵。

现实的社会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只会想到要利用强者,弱者永远是用来被淘汰的,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强者生存,弱者罹弃。

社会实践给了一个起点,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这个平台不是学校给的,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不要说社会太现实,请看看在这个所谓现实的社会里,在我们从社会中攫取资源的时候,我们还能想到自己能为这个“现实的社会”做些什么呢?也许不久之后,我们也会变成一个现实的人,其实这不是社会的病,这只是社会在其演变过程中不得不产生与面对的阶段,在这么一个复杂的网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社会的弊病,就像人这个复杂的生命在其运行中也会产生一些病变一样,社会不会要求我们能够在求得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能往已经产生了老化现象的细胞中注入新鲜的营养。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和谐教育 环境 行走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省教育厅2008年颁布的《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中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分别在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开设。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更有效的实施,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的意识而设置的。其目标有:

1.培养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

包括:关心、参与和进取。关心,主要是使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自觉地给予注意;参与,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参加者;进取,是关心和参与的延伸。

2.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

包括: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和被领导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指经亲身体验、亲自尝试而来的经验总结,是淡化了学科界限的综合知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是其主要组织形式。各研究小组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并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为指导教师。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军、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2)学校传统活动,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读书节、辩论赛、主题教育活动等等。(3)学校社团活动。(4)外出参观、考察、调查、访问或学生干部培训、生存训练、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5)家庭活动,如孝敬父母、外出旅游等。 转贴于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参加城市、街道、社区、学校内部等志愿性的义工服务。内容包括:(1)社区科技文化活动,如敬老爱幼服务、社区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社区文体活动。(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等。(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捐钱物给灾区或难民及身边的不幸者,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取得的成果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过研究和摸索,我逐渐形成了开题课、方法指导课、结题课、展示课等几种成功的课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教师在进步,学生也提高了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为学生在大学以后的发展潜力做好了衔接。整个课程的开设实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校领导尽一切可能满足了新课程上马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为激励学生用心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校的天柱文学社,将学生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结集出版,目前已出版了3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用心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课题研究、项目活动设计的质量越来越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对其进行探索和思考,只能说是一个开始,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门课程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与新世纪教育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相一致的不争事实,使我看到了我们学校和谐教育环境下教育改革的希望,为我们的学生感到高兴。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意见》,2008。

2.刘启迪 论综合课程的绝对性与相对性[J].课程·教材·教法,1999,(6)。

篇9

正文:

暑假的社会实践时候我盼望已久的事情了,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计划着合适才能到社会上实践呢,不过这个愿望不会等太久,很快就快实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我已经做好的心理准备了,那就是实践的时候一定是很累的,要吃很多在学校吃不到的 苦,但是我既然能从高中那样艰苦的学习中杀出重围,考上大学,那在实践中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盼啊盼,终于盼来了结束我的实践生活的时候,不是因为我怕苦怕累,而是盼着回到学校见我的老师,见我的同学,盼着向他们述说我那刻骨铭心的实践经历,而今天我终于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坐下来诉说我的那些酸甜苦辣的经历了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而室内依然是那么凉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与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那天终于来了,通过招聘网站,我来到香格里拉小区,从此我的实践工作就拉开了序幕。接待我们是老板娘,他跟我根据网上的信息谈好了薪金,并为我介绍了我的工作内容,第一天上班并不是周末,人很少。我在隔间里看电视看了好久就下班了。

上班时我都是中午到店里,先打扫了各个包间,把里面的餐具收拾好并擦了桌子,随后等待客人的到来,这里的人总的来说不算多,来了客人我把茶泡好,走了我立马收拾好。周末店里很忙,老板不在我一个人看店时有些忙不过来,又一次我同时照顾店里的客人还要处理外面的订单,如果客人要的东西没有了我还得到超市去买,水不够我要去楼上打,周末下班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老板人很好,晚餐他跟老板娘同我一起吃,会点隔壁饭店的东西,吃的还不错。

篇10

关键词:民族农村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我校位于甘肃西南境内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所民族地区的农村高中,州内居住着回、东乡、保安、撒拉、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高中生18136人,占高中生总数的47.99%(2016年数据),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经济文化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人们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外出打工者居多,对子女监管力度不够,普遍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形成以升学为主的家庭教育核心,很多家长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完全推给学校。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化、模式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若无老师的指导管理和约束,学生就失去自律能力,德育并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德育工作缺乏长效性,百年树人是一个长期重复的工作,很多时候老师在几次说教之后就失去耐心,没有长期帮扶教化的措施,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在实处。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原因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不仅重要,还有特殊性,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德育”的办学思路,依据“崇德砺志,笃学尚行”的校训,将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经探索尝试,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四季文化活动育人

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举办校园四季文化活动,将四季变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季校园文化活动。

1.“春之潮”师生运动会,每年春季举行的运动会有多种竞技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增进了各民族同学间的感情,加强了团结友爱合作协作的精神。

2.“夏之彩”师生摄影展,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将家乡的山水草木,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用摄影作品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也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

3.“秋之韵”文艺汇演,国庆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民族舞蹈和歌曲、武术相声等节目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班级凝聚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4.“冬之美”师生书画展,展出传统的书法绘画作品外,也有少数民族同学的阿文、藏文书法作品,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如刺绣荷包、鞋垫、泥塑等,锻炼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潜心专注的品质,也能提高文化素养。

二、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针对现在的学生意志薄弱、吃苦精神不足的情况,学校组织“野外拉练,走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挑战极限、勇往直前的信念。同时了解沿途民俗风景,学生感受多民族聚居和谐安宁的景象,增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感情。春季带领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让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

三、勞动锻炼育人

学校定期轮流给各班安排劳动课,在校园内翻地、种花、拔草、修剪树木、清扫积雪,给校园内树木制作介绍牌等一系列劳动。美化了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创造美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法制育人

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做懂法守法的公民,学校定期举行法制报告会,联系民警做说法教育,让学生能自我约束、自尊自爱;国际禁毒日宣传的危害,开展“拒绝,珍爱生命”签名活动,牢记绝不能沾染的警诫;还召开防综治大会,进行防震消防等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生活。

五、心理辅导、励志演讲等活动育人

我校多次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翟召博对师生做心理辅导报告,对有需求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调整心态,健康成长。同时也请来励志演说家罗帅磊、邢梁对学生和家长做感恩励志报告,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奋斗目标。在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认识到对父母给予的爱要感恩回馈。

六、常规活动育人

每周一师生列队升国旗仪式,安排学生在国旗下演讲;每周更新黑板报;每天的校园之声广播;每学期编辑印发校刊《星河》;每学期评选“最美班级和最美宿舍”;每年秋季的高一新生军训等一系列活动,弘扬爱国精神,传递正能量,全方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活动为主体的育人方式是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成长,这是一条值得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梁坤.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