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个人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6: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一个人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一个人社会实践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代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校期间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与交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也需要与他人打交道。有调查表明,当下高职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因过度的娇宠而形成或多或少的自私和依赖心理,他们比较喜欢自由独处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交往有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曾有在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评测显示:86%的学生社交能力较差,12%的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只有2%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社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的不是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而是缺社交力。而加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顺利就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和对话技巧,主动参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面临着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问题。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已不再停留在具有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取而代之就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所招聘的人才,是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推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欢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有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协作。高职学生在走入社会大舞台后要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自觉迎接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要善于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高职学生依照社会需求塑造自身形象,不断提高社交能力,最终顺利走向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高职学生不善于交际,缺乏社交能力,则很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摩擦,既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又防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学好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考职业证书,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2.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德育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其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教育、舆论导向等形式把服务公众的意识、思想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并形成个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确立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然而,最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是在社会交往实践中,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克服个人主义观念。社会交往,既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途径。德育通常要通过交往来实现双方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才能使德育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研究表明,社会技能与绝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相关显着,具体表现为:除睡眠之外,高职生的社会技能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相关性,其中,对方的面子、社交性、利他行为与躯体化、自尊、目标感、孤独、焦虑、强迫相关显着;对方的面子还与抑郁、疲劳相关显着;关系主义与疲劳相关显着。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生将更早地步入社会,他们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自身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较好交往能力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社会交往能力差的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作用下将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事实表明,近年来,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复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高职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人际关系恐惧、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培养高职学生的交往能力,能拓宽高职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

    1.自我意识的培养

    培养高职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目前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高职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小班模式的体制影响,许多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一时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倘若高职院校辅导员能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开设相关的社交概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给予积极的社交指导,使其在学习和团体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矛盾,这样他们的社交能力就在无形中大大提高。

    2.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个层次。表达能力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增进相互了解的能力。口语表达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如果拥有恰当的表达能力,对个体获得他人的信任、认同将有很大帮助。

    高职学生对在公共场合开口讲话,要注意社交技巧,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然而事实上,高职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他们不愿也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部分学生干部愿意发言,却因为语言表达缺乏系统训练,导致言不成文。他们主观上想要发表对某件事物的看法,表达自己观点,但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流畅性,使得思维混乱,话语不通,没有条理,不知所云。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社交礼仪的培养

    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社交形象的名片。俗话说,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在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则,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礼仪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才会沟通相互间的感情,才会达成交际的愿望。因此,社交礼仪规范是学习社交的重要内容,它包容社交的方方面面,从社交主体的个人形象到各种场合的社交礼节,不同场合、不通交往对象都有不同的社交礼仪。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公众交往过程中做到从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欣赏,自如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三、高校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

    1.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落实社会实践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准绳,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代高职学生更多利用网络的发展加强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之间的联系,这样无形当中就造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了,因此,高校组织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高职学生社交形式单一化现象,对扩大学生的社交面很有益处。

    高职院校在落实社会实践内容时应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做好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骨干学生的培养中强调责任意识,多从方法上进行指导,通过放手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会议总结、观摩学习、专项讲座等方式加快其成长。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学生活动开展着眼于承袭优良传统,注重品牌特色,在活动选材、举办、总结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等个人意识。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向校外,接触社会。毕竟认知社会、锻炼才能、培养品格的更大舞台在校园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锻炼自我发现、自我补救、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真正意义上让高职学生确实感受到参加社会实践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自身发展和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

    2.高校教师应在社会实践中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为使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快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社交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篇2

(一)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紧迫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增长点,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独立学院将在我国人才培养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从总体上讲,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严格自律,不断缩小自身差距,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迎接社会的挑选。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宽进”政策,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沉迷网吧和歌厅,长此下去,难保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独立学院当前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年轻的独立学院来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乃是发展与否的关键,而这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学风建设来保障。学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独立学院能否在短时间内提高培养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更关系到独立学院能否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良好的学风是长期沉淀的结果,学风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独立学院应该在发展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当前独立学院必须正确面对并想办法解决的现实问题,绝不能够等闲视之。

(二)学风建设问题的研究思路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它科学地提出并论证了许多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等,其中,它根据学生的学习年限对大学教育教学的进程作了如下规定:“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段精辟的论述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同时,整个教育教学的进程体现了循序渐进、德智并重的特点,认识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治学风尚,它由领导治校、教师治教、学生治学的风气等几个方面构成,所以学校的学风建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本文主要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这个角度来研究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重要途径,在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的阶段性原则,本文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措施。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独立学院的学生从进人大学到最终完成学业,一般有三至四年的学习时间,其间,不同年级的学生各有特点。笔者把学生的这一成长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在对学生进行树立良好学风的教育和引导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立志教育

“夫志当存高远”[2l。立志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了解自身特点及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确立个人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学记》中提出“一年视离经辨志”,其中“辨志”就是考查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是否确立高尚的志向”[3]。朱熹认为,志是心之所向,为学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日: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能‘一味向前,何患不进’。”[’]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大多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更缺乏远大的志向。进人大学,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扭转学生思想和学业上的不利局面,使他们学有所成,关键在大学一年级。好的习惯和风气应首先从大一开始培养,因此,从学生人校的第一天起就应教育他们珍惜大学生活,立志图强,树立大学乃至人生的整体奋斗目标。

1.抓好入学教育关,引导学生确立高尚的发展志向大学生是社会较高层次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纪观念尤为重要。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道德存在三大特点:一是重个人理想而轻社会理想;二是重自我价值而轻社会价值;三是重对金钱的崇拜而轻对事业的追求。大学新生人校伊始,就要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好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成才观,确立高尚的发展志向;花大力气向他们宣讲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等,使他们的言行有章可循,做到知法、守法,严格自律,不做违反法律和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另外,为树立对民办独立学院的正确认识,克服思想偏见,增强爱校意识,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培养学生尊重母校,理解母校和热爱母校的情感。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学习既要有长期的远大目标,更要有近期的具体目标,“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实验都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划分成每节课的目标和单元目标后,才对学生有激励作用”f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早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拟订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使之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独立学院的一些学生人学后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负面情绪,这时候如能及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面对成长过程中暂时遇到的困难,正确对待现实与将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成才充满信心,就能把他们的学习及时导向正轨。

3.加强督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未来”。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学院学生也不例外,睡懒觉,无节制上网,用学习时间逛街、游玩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应建立早晚自习制度,要求学生至少在早上7点半之前到教室开始早自习,这既能保证一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又能保证上课的出勤,同时避免学生因来不及吃早饭空腹上课,影响身体健康;提倡学生上晚自习,安排固定的教室和教师督促。晚自习方式应适当放宽,允许学生到图书馆看书、自习或参加课外活动,不能因此而使学生在无课的晚上处于失控状态而浪费时间。

4.加强班级和夜室建设,营造良好的班风、室风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我们把每一个学生教育好了,一个班级也就教育好了,但这样是很难办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班级教育好了,那么这个班级反过来又能教育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大学生从五湖四海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开始大学生活,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不安全感,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需要,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很难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而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班级和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应通过严肃班风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制歪风邪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应积极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和评比工作,引导学生保持寝室卫生和养成文明习惯。有了良好的班级和寝室环境,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

5.加强优秀典型学生的宣传教育.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在自己身上会产生间接的强化作用,并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面对困难时更具有坚韧的意志和昂扬的斗志,情绪上更加热情开朗,富有自信心。如果某个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同学取得学业的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我们通过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加学习动力。例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优秀学生经验讲座、座谈会等,不仅使同学们有机会与师兄师姐沟通,更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今后在大学生活中应如何定位自己,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能自觉、勤奋地学习。

(二)敬业教育

敬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的基础之上,树立专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脚踏实地地把目标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去。《学记》中提出“视敬业乐群”,是指考查学生“对学业的态度是否专心致志和与同学相处能否团结友爱’,〔’]。通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进入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定位,而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全面展开,专业课程增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试迫在眉睫。据调查,独立学院虽不乏贫困学生,但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富裕,家庭各方面条件优越,学生渴望成功,对未来也有较高的期待,但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锻炼,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特点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1.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志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s]。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0]。兴趣由低到高的发展要经历“有趣一乐趣一志趣”三个阶段,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结合而产生的,具有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兴趣只有上升到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独立学院的招生相对比较宽松,学生一般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但不乏一些学生听从父母意愿或囿于考分的限制而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对此,可以通过多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把相关专业的社会知名人士或已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请到学校,为在校学生现身说法,指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对专业由不喜欢转化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

2.磨砺意志,把远大的理想和艰苦的学习结合起来马克思曾有这样一段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光靠远大的抱负和一时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并付出艰苦的劳动。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基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但不少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上网吧、谈恋爱、无所事事的学生逐渐冒出来。因此,这个阶段一方面要引导自觉、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堂考勤,召开自觉性不强、学习困难的学生座谈会,加强平时的督促指导,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诱惑,把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落实到艰苦的学习中去。

3.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二年级的学生对班级、寝室同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志同道合、兴趣相同的学生容易经常在一起上课、自习、玩耍,如不加强引导,极易形成小集团;个别寝室成员间的新鲜感逐渐消失,由于生活习惯和一些琐碎小事而引发的寝室矛盾不断产生,如不能有效遏制,将影响寝室的团结,进而影响班级的正常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团结友爱教育,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可以多组织班级有益的集体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加强彼此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们通过敬业教育,使学生能爱其所学,学其所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和睦,整个学校形成人人上进,人人专心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博习教育

博习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多闻多见,“博学于文”;朱熹认为既要懂得“天地万物之理”,又要掌握“修己治人之方”,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广阔而坚实的基础。《学记》中提出“视博习亲师”,其中的“博习”是指“考查学识的广博程度”〔‘0]。可见,掌握宽广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掌握,已能自觉、认真地学习,但是也会有部分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生活之后,觉得大学里的考试只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过关,学习上没有更大的动力。加之独立学院建校时间一般较短,缺乏公办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难以对学生形成潜在的人文熏陶,学生视野较为狭窄。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期。

1.以学科活动为支撑,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应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广的专业方向发展。可以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文化沙龙、读书交友会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风气和宽广的学术视野。

2不同学生分类指导,全面成才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现实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有必要引导三年级的学生尽早关注社会的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不足,并将这种不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指导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例如,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多数学生今后可能会走上教育岗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必备能力。所以,应多指导他们进行师范生技能的训练,可以开展一些模拟课堂的活动,发动学生讲课、评课,提高上课的质量;而有一些师范生会选择到公司、企事业单位跨行业就业,对于这一类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要多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和掌握相关行业知识,扩展视野,把自己打造为专业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应鼓励他们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教师可以在学生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能做到量体裁衣,各尽其才。

3.积极组织杜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才干独立学院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其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指数都较高。学生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且多有特长,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均有较大的潜力,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因此,可以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特别是通过假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还可了解到社会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状况,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提供动力。我们通过博习教育,使进人大学高年级的学生能主动开阔视野,苦练内功,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的提高夯实基础,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四)通达教育

通达教育就是在学生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和具备一定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要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学记》中提出“视论学取友”,其中“论学”是指“考查学术见解”,又提出“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意思是“考查学术上的融会贯通和志向上的坚守不移”tll]。通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和积淀,多数学生已具有较为深人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基本技能还很欠缺。据《中国青年报》11月13日消息:2(X)4年7月,重庆市北部新区的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应届毕业生,短短四个月便陆续开除了其中20名本科大学生,最后仅留下一名踏实用心的中专毕业生,其原因竟是在公司随地吐痰、上班时间化妆、外出度假、与其他员工抢房间等与学生个人素养有关的问题,这反映出大学生在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严重缺陷。这一点同样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