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5: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
此次“交通安全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是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蓬勃志愿者协会以一个学生志愿者团体的形式申报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新胜村、服装城、哈平路等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小分队。协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利用暑假进行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摸索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经验,为以后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打下理论基础,另外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准确的交通管制数据,为我们学习交通知识提供实验数据。
(一)社会实践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篇2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动员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要求,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关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校园大学生暑假活动策划书汇总(共8篇))
三、活动主题:志愿与社会同行
四、活动口号: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六、活动地点:安徽省蒙城县
七、活动人员
八、活动内容
1、开展“走进校园,服务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热情,走进校园面对面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针对性格孤僻和有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捐资助学、对缺乏运动的学生进行游戏互动,对孤儿院的孩子们进行义演义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2、开展“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接受能力强、沟通能力较好的特色优势,到基层社区开展生动活泼、结合实际的实践服务活动。根据社区和居民的需求,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烈军属、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扶贫帮困、文化教育、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生活家政等多种志愿服务。
3、开展“走进农村,服务农民”活动。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组织文化、科技、法律“三下乡”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有专长的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成专业服务队,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做到文化下乡家家乐,科技下乡家家富,法律下乡家家安。重点开展送文化下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等活动。
九、活动要求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拓展、全面参与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对此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搞好这次实践活动。
1、各个成员应高度重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实践小组,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协调各方面密切配合,确保这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2、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接受能力强、沟通能力较好的特色优势,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结合实际的实践服务活动。
3、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注重活动典型、活动图片资料的发掘和收集工作,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十、活动目的和意义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中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力的工作品牌,让头戴小帽的志愿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十一、注意事项
1、队员必须统一服装,配带相关证件,按照作息时间工作和休息,在活动期间要时刻注意安全,遵纪守法,合法有序的开展活动,维护学校形象,不做有损校容之事。
2、队员之间要互相告知联系方式,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外出时不得单独离队,以免发生危险和不测。
3、每天晚上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和相关问题的讨论,并且落实好次日的工作行程,各队员向队长汇报日常活动情况。
策划书附录
前期准备
条幅、队旗、宣传材料、服装、相机、电脑、礼品、当地相关部门及各大媒体取得联系。
经费预算
1、条幅200元
2、队旗50元
3、宣传材料300元
4、服装300元
5、路费1500元
6、食宿费3500元
7、礼品费500元
8、其他费用150元
各项合计6500元
条幅主题
1、 志愿服务你我他
2、 奉献、友爱、团结、互助
3、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篇3
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学以致用,将问题给解决掉。写活动总结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1我校十分重视关于向“__志愿服务队”学习的号召。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立足校园、奉献社会”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校内,开展“爱心”服务大行动
为宏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切实解决我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上学困难等实际,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亲情等方面的帮助和关爱,为我校留守儿童,倾情关爱,播撒爱心,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留守儿童亲情聊天”等活动。为了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学校成立了男教师护校志愿小队,学校男教师分组进行早上、傍晚两个重要时段的校门口的站岗值勤任务,安护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安安全全地回。
二、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义工”服务大行动
一是以教育进家庭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针对学生家庭教育引发的一些问题,学校审时度势,组建了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小队,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科学施爱,艺术施教。我校开展了“志愿者们走村入户宣传控挫保学法律法规活动”教师的付出并没有白费,通过他们的培训,各位家长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__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他们终于明白了孩子受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体,明确了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使他们认识到上学受教育的重要性,受教育是公正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是目光短浅,不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二是组织学校与村组共建,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志愿队在x校长组织带领下,给村里的老年人赠送了粮油慰问品,和老人们聊天谈心,活动受到了村民的高度好评。在这一次的慰问中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从小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中埋下了服务他人的种子。另外,志愿者们还走村入户分发“创文倡议书”,呼吁人民“从小处做起,从自我做起,争做文明示范村”。志愿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创文工作添砖加瓦。
三、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村民大行动
一方面我校开展了“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向雷锋叔叔一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通过活动深入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我校少先队员学习雷锋,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服务热情。12月x日,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师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进行卫生大扫除,在劳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不怕脏、不怕累。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但同学们志愿服务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即使雷锋已成为历史,但雷锋精神依然在我校的每个角落绽放光芒。
另一方面又组织教师志愿队加入进村入户公路的修筑。一缕缕寒风从他们的脸上吹过,一股股热气从他们的口里呼出,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脸上流下。但是他们没有说一声冷,没叫一声累。这就是我校一个个志愿服务者脚踏实地,服务他人的形象。
志愿者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为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沟通的桥梁;因此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得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2暑期中经历了将近一周的大学生志愿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大学的生活真的是那么的幸福。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大学生志愿社会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大学生志愿社会实践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运用我所学到的财会技术,并且也了解到家乡的一些维医药材用途。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认识到脚踏实地的重要性,谦虚学习,将课本与行动联系起来。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的主业实习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3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工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公共场所少吸一支烟,你就为净化环境出了一份力;办公室内少开一次空调,你就为节约能源献出了一份力;多一句劝慰和祝福,你就为社会和谐出了一份力,如此尔尔。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一点。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惟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出一个成功的自己。还有不到二年的时间,你就要踏进社会,从事工作。从每一次的志愿者工作中逐渐地积累起今后所必须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你现在所需要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如何控制自己的惰性,调整自己,克服自己的困难,是今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志愿者工作就如同你今后的工作,如果你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志愿者服务时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成功的喜悦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我们是一个团体,需要每个志愿者辛勤的努力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我每次在那里工作时,时刻都把工作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无论如何都尽一切努力做的更好。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已做好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好。其实,活也不是很累,就是累心里总是觉得很知足了。
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
作为志愿者,辛苦之余,颇有感想:志愿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尽忠人民为职责;勤于行动、善于关爱、乐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立足身边、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人之于社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同时也在于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在付出爱心、奉献社会的同时,人生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彰显。
每位志愿者之于社会,无异于沧海一粟,而正是这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构成了波澜壮阔。社会需要志愿者,人类的发展需要志愿者。
最后,真心的感谢系志愿者给予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意义深远的志愿者机会,在期间,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只是,同样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永远所学不到宝贵人生财富,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所能给社会一点回报。
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4我是大学生志愿者,我时时刻刻为我是大学生志愿团中的一员而自豪。
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
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大学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5不知不觉我们的田园使者进入了中期审查,我也将我在这几个月的田园使者志愿者活动中的收获做一个总结。因为专业的原因,我们平时的知识都是与园艺产品有关的,而杨凌周边又是有很多农业合作社,据了解他们也大都种植着园艺产品。当初抱着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和几个同学有了参加田园使者的活动。经过前期的策划我们也顺利地得到了这次机会,被分到了绿肥合作社。
活动于20__年x月份开始开展,我们第一次去进行活动通过合作社负责人交谈了解到,主要对合作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该合作社大部分都种植着西红柿,少部分间隔种植商品瓜。种植方式都采用日光温室。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每次分批,然后对合作社进行一定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对西红柿的出现的问题,如长势不好、病害的发生进行解决。有时也帮助做一些农活,减轻了一少部分合作社的工作量。
通过这段时间的活动,我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生产中是很有作用的,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让知识更加牢固,对于课堂上的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篇4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51)
摘要: 伴随我国高教规模扩大,大学生不再被看做天之骄子。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也提高了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些都导致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以为康复医院脑瘫患儿开展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深入阐述了活动开展过程和活动取得的成效,引发对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探究,为如何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勇于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培育感恩品质和社会责任心提供依据。
关键词 : 体验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59-02
作者简介:彭文(1974-),女,湖南长沙人,政工师,现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等。
0 引言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有些自私、任性,又过分依赖、心灵易受伤害。而对高校大一学生的“我的大学目的”抽样调查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诧,从图1、2数据分析看,他们还学习目标不明确,人生没有目标,不太懂得珍惜生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都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彷徨和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是精心呵护莘莘学子的心灵,改善他们个性弱点,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1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应意义深远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在实践参与中完全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鼓励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经过多方探讨,一致认同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XX康复医院为脑瘫患儿及患儿家庭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帮扶活动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意义。
2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应层层深化
2.1 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走进XX康复医院。在学院心理中心的指导下,在心理健康老师的带领下,在XX康复医院的协助下,组织由28名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者组成的团队成功召开了42位患儿的家长会与专业知识讲座,向家长传递了专业的心理知识,开展了适合他们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播放了心理题材励志影片等。
2.2 “天生我才必有用”特长培养与展示。在前期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了患儿个性与特点,并根据患儿的兴趣,学院团委又组织了具有文艺特长的志愿服务团队为患儿定期进行特长训练,如画画、唱歌、益智游戏等。并通过开展画展、文娱联欢等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患儿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重塑他们的自信心。
2.3 “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本环节以“感恩月”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号召全院师生为患儿捐建一个适合患儿和家长阅读的图书屋。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陪读活动,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进行认知康复和心理世界康复。
2.4 “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为了引导教育全院学生,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已经由当初的28名成员扩展到了全院五个系部,他们分阶段组织雷锋班级、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中。比如在特定的时候帮助家长看护和陪同患儿,协助家长做家务,为家长的生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通过生活的点滴,走进患儿的家庭,切身体验他们的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其提供心理的支持和生活服务,缓解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也为患儿康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参与者的层层深化,“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由单个团队扩展到全院学生,服务对象由脑瘫患儿延伸到患儿家人,服务地点由医院辐射到每个患者家庭,活动的意义由单纯的锻炼志愿者自身升华到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全院师生和社会的共鸣,吸引了不少老师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行列,更有社会人士也参与到捐助和志愿服务当中。这样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全院师生都受到了教育,既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培育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3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应全面评估
大学生参加这类“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专业性比较强,选择的服务对象相对比较特殊,开展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应对活动开展的各环节进行深入评估,以便更有效的为活动受众者服务,激发活动实施者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活动成效和意义。
3.1 活动开始前期的可行性评估 在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时应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对活动的对象、活动的目标以及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可行性评估。例如以上开展的XX康复医院实践活动,我们前期就对医院的医疗情况、医生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技术和疗程、众多患儿的年龄和家庭情况、患儿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对学院志愿者团队成员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等也进行评估,同时与院方进行多次协商,并得到患儿家庭的认可,最后在学院、医院、患儿家属、学生志愿者四方都乐意实施这项实践活动时,隆重的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
3.2 活动开始中期的必要性评估 由于是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与社会接轨,又要与实际需求相吻合,所以在“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各环节中都要适时总结,评估活动开展的成效,依据活动执行的反馈情况对下一步活动开展的方案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例如XX康复医院实践活动的第三阶段“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活动原本没在活动计划中,因为在进行第二阶段活动时发现这些患儿家庭基本没有关注到孩子智力和知识的发展,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期待孩子早日康复。但康复的时间很长,治疗的闲暇时间患儿和家长都很茫然,因此就依据这一实际情况增加了“书香满屋”全院捐书和儿童课外陪读活动,收到了超预期的效果。
3.3 活动结束后的效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深入挖掘活动亮点,对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成果进行推广。如以上“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得到了XX康复医院和患儿家庭的一致认同和感谢;第二阶段:“天生我才必有用”特长培养与展示,志愿者们在患儿身上收获了希望和信心;第三阶段:“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患儿学到了知识,志愿者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第四阶段:“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全院参与,患儿家庭收获了人间真情,志愿者收获了面对生活压力的勇气,面对社会的责任,学校达到了活动的教育目标。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后做的“大学生是否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调查数据与前期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对比,不难看出,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的爱心、同情心、社会责任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4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应有保障
4.1 院系两级活动平台要畅通 场地设施平台有保障。学生在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在学校开展相对应的知识培训、活动训练或演练,在特殊情况时,还有可能要将服务对象请到学校进行更有效的服务或咨询测试等,如果场地不达标,设施设备不齐全,将极大地影响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志愿者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校声誉。
搭建多元网络服务平台。志愿者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不能提供24小时的周到服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QQ、E-Mail、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线上平台提供随时、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紧急状态下可以调动人员给予及时上门服务,同时还能通过网络的宣传强化活动效果和影响力。
4.2 与学校主题教育平台相结合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独立于学校主题活动之外,应与学校主题教育平台相结合,集中优质资源做好工作。如以上博爱医院“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与学校“感恩”主题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总之,“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引导在迷茫、抱怨、空虚、无聊中虚度自己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他人生活艰难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并将这种感受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如何努力成长成才,懂得如何珍惜生活,更懂得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他们的大学梦想和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李可亭.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05).
[3]吴建龙,杜文东,沈永健.心理健康教育十八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篇5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引言
目前社会对于自闭症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自闭症儿童因为生理原因,在情绪表达、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十分欠缺,普通教育机构往往不愿意接收,这些孩子由于社会对此类群体的帮扶政策不健全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着人们歧视和自身发展等诸多困难。比如无法接受专门的教育、治疗周期长花费高、身体恢复慢等问题。在这些儿童成年后,由于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志愿者服务队2012年2月至11月以来在杭州下城区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活动,描述了志愿者的活动情况以及影响志愿服务质量的因素,并基于在康复中心的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主张和完善志愿服务的策划、组织、实施以及鼓励机制,从而推动艺术类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中的作用。
一、服务对象与内容
杭州市下城区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是浙江省第一家为自闭症、阿斯伯格症、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各类儿童提供教育康复的机构,是经杭州市江干区残联批准,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2012年2月艺术与传播学院正式与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基地,我院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广告三个系学生用专业技能为康复中心提供志愿服务。工业设计的同学根据孩子们的使用需求提出概念,将设计的产品拿给孩子们试用了解用户体验,根据体验意见再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专业技能。艺术设计的同学为康复中心绘制外墙、做美术代课老师教孩子画画与孩子做手工互动游戏。广告学的同学可以做调研,汇总调研数据,提供数据分析和做活动策划。
回顾整个志愿服务走过的道路,分析这一过程的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服务机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服务情况与思考
(一)服务情况
1、建立信任阶段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愿意轻易与陌生人接触,我们通过艺术类学生为康复中心绘制外墙的机会逐渐接近这些孩子,让他们产生对这些头戴“小红帽”的信任。2012年2月至5月组织第一批志愿者艺术设计专业30人,前往康乃馨康复中心为校舍绘制外墙。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康复中心1000平方米的校舍绘制墙绘,他们用刷子在院子的外墙上涂抹着各种图案,在下课的时候孩子们有时候会一起来到他们身边,拿着刷子在墙上也涂抹起来,慢慢的产生了简单的交流,并且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2、实质调研阶段
第一个阶段培养建立了自闭症儿童和志愿者们的信任感,2012年5月至8月我们接着进行了第二个阶段的调研活动。工业设计、广告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组成“让设计打开心扉”自闭症儿童玩具调研小分队继续到康复中心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老师进行了调研,并观察8名自闭症儿童在使用玩具的个人习惯和使用特点,并通过整理得出初步设计构思。整个调研活动历时35天,累计发放问卷150张,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18张。调研的数据为研究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他们喜欢的玩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产品研发阶段
前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文字图片材料,在2012年9月初,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听取了志愿者服务情况汇报,及时掌握了团队调研情况,对于总结的设计方向提出修改意见,提出两个研发方向:1、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清洁情趣化产品2、益智类互动玩具设计。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所构思的产品进行草图绘制、三维建模和模型制作。11月初拿着模型到儿童康复中心请自闭症儿童使用,在使用后发现问题再次进行修改。11月下旬已经开发出儿童情趣化香皂、六面木块拼图、发音魔毯等六款产品。目前,学院正在对这六款产品进行专利申请。
(二)主要问题
在这三个阶段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诸多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意志力不足。学院号召参加志愿行动被征集来的学生往往具有很高的主动性,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缺乏对于困难的认识,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因为交通不便、天气寒冷,墙面湿滑等原因很多同学只去了一次,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二, 洞察力不足。由于征集的志愿者是低年级的,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上稍显腼腆,不够主动,不能敏感的发现孩子的特质和使用需求。
第三,学习能力不足。在专业技能上还有欠缺,在活动的前期没有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到现场后往往手足无措,影响活动质量。
三、服务效果与分析
第一, 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此次志愿服务采取设置阶段性目标,用系列化的活动有目标有针对性,让学生接触社会弱势群体,让他们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 活动影响力深远。整个活动得到了杭州众多媒体的关注。浙江教育在线、新蓝网、浙江教育频道都对志愿服务进行了文字、视频方面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第三,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行动中检验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让无形的设计想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第四,志愿者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工业设计学生将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产品申请了浙江省新苗科研课题并成功立项。
四、长效机制的思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具体问题有: 所有同学对于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活动中存在着不理解、不认同和不支持的声音,认为志愿活动没有为他人或社会真正提供帮助,是在走形式、做秀。
在奖励制度上, 尚未能够形成完善的奖励办法。在以后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应陆续推出适合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奖励措施。
尚没有调动专业老师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如果能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对志愿服务进行指导这样会大大加强学生对于活动的认可和参与热情。
各项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志愿者活动的指导、评审、总结的过程中各项措施还需要逐步加强,避免志愿服务“表面化”“一阵风”的现象,以增加对于志愿服务行动的指导效力。
五、结语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这次系列志愿服务, 拓宽了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在社会生活中检验知识的应用。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学习实践,专业能力通过完整的课题得到明显提升。用所知所学服务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实现了自身价值。
艺术类学生拥有出色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充分挖掘大学生这一族群的特点,号召更多的人才资源加入到志愿活动中去,组织开展专业性强、社会反响好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基层共青团的发动,使艺术类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中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国计民生,自觉投入到科技文化服务这一跨世纪的伟大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8.
[2]田斌,汤慧杰.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活动—志愿者对志愿组织的期待与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对策
志愿服务,是指青年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志愿者自愿、无偿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促进社会文明与发展的志愿服务行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奥运会、世博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功利化,社会认同度低、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激励反馈机制。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向正确的轨道发展。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意义
1、锻炼自我,促进自身能力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再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锻炼自己坚强意志的过程;最后,志愿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
2、展示自我,促进校园文化形成
志愿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特长,专业来发挥才能。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因而促成同学们建立互助互爱的理念,同时也能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建设的积极性。
3、奉献自我,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给志愿者回信: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人际关系功利化、世俗化的今天,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促进互助互爱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自1993年12月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一直成为这项活动的重要力量。总的来说,我国志愿者活动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大学生志愿者的总体参与度高。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调查显示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高达81.93%;第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地域范围广。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从广袤的中国到遥远的非洲,都有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足迹;第三,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第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果大。如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我国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奥运会、世博会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存在的问题
1、存在功利性心理
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道德素质普遍是健康的,但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志愿者的动机存在功利性。例如:有些大学生就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以获得奖学金,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有些学生热衷于参加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活动,如奥运会、残奥运等,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只是为了近距离接触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或是为了拿到纪念品。以上列举的例子都是大学生参与自愿活动存在功利性心理的体现,必须引起警惕。
2、缺少社会化认同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者随处可见,社会上很多人也对大学生的志愿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广大群众对志愿者、志愿组织的认识还不够,有的甚至存在误解。一方面,部分人本身对大学生志愿者认识不到位。有些人没有看到志愿者活动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宣传不到位。由于社会、媒体等对于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宣传不够,这样不利于激发志愿者的志愿活动热情。
3、欠缺专业化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对志愿者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大学生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着非专业性、低层次性、成效性低的问题,使得志愿者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众对于志愿活动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大学生志愿者应该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4、亟需激励反馈机制
由于社会普遍认为志愿活动本来就是无偿性的,不应该要求回报,因此高校、社会也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如较少对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给予表彰;再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松散,有些志愿群体是通过自己组织的,因此大部分没有建立志愿者反馈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缺乏完整计划,也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降低了志愿服务的成效。
四、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志愿精神
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志愿者端正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更加真诚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高校可以借助思想道德课或形势政策教育课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使大学生树立志愿服务的自豪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如华南农业大学在进行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志愿者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使志愿者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认真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改变对大学生的加分奖励政策,重点奖励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好评的志愿者,这样,不仅可以树立大学生志愿者的楷模作用,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志愿者摆正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志愿活动动机。
2、加大社会化宣传,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应当走品牌化的道路,这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化宣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宣传。通过“建立一套志愿服务的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包括服装、胸卡、队旗、手册、地图、海报等硬件,也要包括口号、歌曲等软件,形成理性共识与情感冲击力的结合”,同时还可以在平时的志愿活动中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人士的认同;第二,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宣传,大力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如:微博、微信、论坛、手机app等网络媒体,这种方式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宣传。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通过海报、网络等传播途径,在2014年11月1日至12月14日每周六、日,64个城市、117个高校公益社团组织了超过50000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公益体验站开展活动。
3、与大学生专业衔接,完善志愿培训体系
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质量,应建立完善志愿培训体系,大学生志愿者的重要优势就是其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应该把大学生专业与志愿活动衔接,使大学生志愿者在热情参与,奉献自我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获得更大的志愿满足感。西部计划是一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服务的重点项目。自2003年在新疆正式实施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822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新疆从事支教、支医、支农、法律援助等14类志愿服务项目,以实际行动和骄人业绩赢得了基层各族群众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应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体系。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华南农业大学连续七年积极参与广州客运段的列车乘务工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每年春运开始之前都会对志愿者进行列车乘务员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操作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列车乘务员志愿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这一点值得各高校借鉴。
4、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反馈机制
为增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应该建立激励和反馈机制。一方面,要根据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真实反馈情况,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杰出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可以走访大学生志愿者,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关怀;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情感激励反馈法,通过组织志愿者进行交流和学习,记录志愿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让志愿者们一起讨论,交流经验,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华南农业大学春运列车员志愿者通过新年游园、观看新年节目以及撰写列车乘务员工作心得体会的形式,促进勤工助学中心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勤工助学中心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高效地帮助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排忧解难。
五、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也为推进中国志愿者服务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服务条例.2005.3.
[2] .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http:///content/2013-12/06/content_9412488.htm.
[3] 王敏.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崛起与发展[J].理论学刊,2008(12).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问题;构建对策
志愿精神是大众自愿的、不为报酬而参与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被人们赞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用自己的关心和付出,将关爱和温暖带给需要的人们。目前,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公益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高校的广大青年学生纷纷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增长才干、认识国情、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而他们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而且为全社会树立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质量受到制约。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人员流动快、整体能力不强
高校里热衷于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大多数为低年级学生,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骨干一到三、四年级,因为考研和就业的原因,不断退出,使工作出现断层。因此,志愿组织人员不断更新,流动性大,影响了组织的长期规模化发展。而且,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精神缺乏理解,有些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新鲜过后便逐渐远离,还有些志愿者动机不纯,功利性强,再加上志愿服务不重视培养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技能提高、经验积累不重视,导致服务效果欠佳。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缺少人际沟通的能力,从服务工作中总结、提高的效果并不理想。
2、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有限,重形式轻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在学校各级团委的领导下开展服务的,在校内,主要组织校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校内的重大仪式和活动,如校庆服务、校园环境清理、会议服务、迎新、文明督查等。在搞好校内服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扶残助困、法律咨询、义务家教、家电维修、经济调查等,但总体来说,服务领域有限。而且由于志愿者组织活动大多停留在表面,场面大,时间短,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默默无闻的项目则不愿去组织和参加,有人说:“如今社会上,“学雷锋”日这一天,街上到处是雷锋,3月6号雷锋就悄悄地走了,不留下一片云彩。” 由于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参加志愿服务是来走过场,或者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服务后需要盖章鉴定。这种走形式的志愿服务,让被服务单位忙于接待,服务内容大打折扣,活动效果不理想。
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缺乏保障机制
由于国家在政策保障方面的缺失,使志愿者在服务时,自身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志愿者被当成提升形象的“招牌”,有的被当作廉价劳动力,有的人身安全被侵犯,严重地影响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会受到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的积极支持。由于国内民间团体规模和实力有限,支持乏力,而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政策也不愿意支持志愿服务,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政策、资金、场地、安全等方面困难重重。再者,志愿活动与就业不挂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没有要求,不像四、六级证书等已成为就业中很重要的条件,学校在考核学生干部和选拔优秀学生中也没有把志愿服务经历做为重要参考,影响了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同感。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形成长期化、基地化、品牌化的管理格局。在志愿者招募培训中,应结合志愿服务工作的需求制定招募标准和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招募,对已招募人员开展集中系统培训。在志愿服务/p>作者:贾哲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 2013年10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2、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志愿者的需求层次已经脱离了完全的物质层面,对他们的激励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构建全方位的激励体系。日常可对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荣誉奖励,以学年为周期,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为主要参考。此外,还可将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评优、入党、就业相挂钩等,可将志愿服务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中,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推免研究生的重要指标;把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入党培养的重要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量化指标。在公务员、村官录取时,用人单位应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一定要求,同等条件下,对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优先录用。此外,还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为志愿者们提供各种关爱服务。比如,达到一定服务时间后,可以获得一些免费参观、免费体检服务、更低折扣的机票等等。
3、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相关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权益保障法规,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体系,大学生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时也会面临安全、资金等方面的担忧,成为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首先,高校应该在日常工作应把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必须课。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体系,为志愿者服务提供法律保障。资金来源有限、数量有限也是影响志愿者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增加投入,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活动经费,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财物和其他条件,加快建立稳定有效的保障机制。志愿者组织应积极与合法民间慈善组织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推动和发展民间机构的进行募捐,获得民间组织的人力、财力支持,吸引和争取更多企业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推动和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
【参考文献】
[1] 常锐,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2.
篇8
关键词:服务学习;志愿服务;培养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而今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更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性与需求、志愿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失、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足发展,如何更好地引导高校志愿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服务学习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服务学习的定义及发展
(一)服务学习的定义
服务学习一词,人们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较直观的理解是,1993年美国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的定义:服务学习指的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简而言之,服务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服务与学习的结合,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果性的反思过程,在服务中学习,促进服务者进步,并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二)服务学习的发展
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学习理论(即"从做中学"的体验原则)。该理论主张学校要提供"做"的环境,为课堂的理论提供实践平台,反对"静听"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同时倡导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根植于实践需要和个体经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连接起来。②1967年,在长期社区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了服务学习的概念,这正好与杜威的理论相契合。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育者和研究者研究发现,服务学习在改造当代青少年与社会疏远、对社区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服务学习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美国的各级学校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无偿服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服务有需要的社会群体为宗旨。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动机上,前者可以是自愿参加的,也可以是课程要求或学校组织的,后者完全是自愿的;在目的上,前者是基于互惠的原则,即学校培养学生、学生自我成长、社区实现发展等方面的互惠共赢,后者的目标主要是志愿者参与并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的需求;在与知识学习的相关性上,前者是以满足社区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同等重要,将知识学习延伸到社区发展中,共同促进,实现互惠的,后者是将取得预期服务成果作为首要目的。总之,志愿服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服务学习则是将学习贯彻于服务的每个环节,以期服务提供者能够在价值、知识和技能上实现成长。
鉴于此,服务学习更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有机结合,即服务者应该在充分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组织策划既满足社区需求,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活动;更重视服务与学习的有效整合,服务与学习并举是服务学习的最重要特征,应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过程;更强调反思与分享,反思应贯穿于服务前、中、后所有的过程,而分享则是在服务结束后,学生通过反思与分享,能不断地改进服务成效,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有利于改善活动,结果评价有利于全面地认识该项目的教育价值,为以后项目开展提供借鉴。
三、服务学习在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中的运用
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应从前期准备、服务实践、反思分享、项目评估等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确定服务对象及需求、开展服务前的培训、制定服务计划等三个部分。项目开展前,学校或导师帮助学生联系合作社区,在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服务课题。根据不同的服务课题,为学生提供理论及技能培训,一般培训内容可包括服务与访谈技巧、公益项目设计与计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及报告撰写、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意识的培养等。随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社区需求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制定服务计划。导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与开拓更多的服务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服务计划的设计和制定中来。
(二)学习服务阶段
基于前期的实地调研和课程培训后,学生根据服务计划,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有计划地赴服务社区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在开展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更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通过自学与寻求导师帮助等方式丰富服务所需的知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成效。在服务过程中,导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三)反思分享阶段
反思和分享是服务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之一。其中反思是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的全过程。服务前,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会议等形式,以反思服务计划更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使服务计划更具现实性;服务中,主要是通过会议、撰写心得等方式,以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思维模式,通过深入地观察去开展更有效的服务,反思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在服务后,主要是通过撰写报告、心得、备忘录等方式,反思整个服务实施成效及自身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找出存在的不足,思考未来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持续、更有意义的服务。
总结分享则是在服务结束后,通过社区联欢晚会、项目分享会、报告会、活动图文展等方式让学生享受服务后的喜悦,对学生的服务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帮助学生了解彼此的服务体验及他人对自己服务的评价。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服务项目,深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学生的公益奉献精神。
(四)项目评估阶段
对服务学习的服务过程及服务结果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的评估有利于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成效;结果的评估有利于对项目整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为以后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服务学习的评估可以是正式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访谈或调查评估,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方式,主要取决于服务项目的目标及要求。服务学习评估一般应包括服务对象及社区对服务学习活动的评估、导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对导师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介于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之间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既做到了服务社区,也使自身知识和素质能力得到深化和提升,从而提升了志愿服务在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的贡献程度。目前,服务学习已被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所重视而广泛应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服务学习也将被国内更多高校所重视,并在高校志愿服务学生培养模式中加以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当代青年 公益活动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人心,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其基本内核是以人为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以青年公益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在公益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当代青年公益实践活动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我国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社会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如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外来务工子弟的社会救助、社区老年人医疗知识普及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此,为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当代大量掌握社工理论、法律等专业理论和知识的青年加入公益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对于缓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类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有序,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升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同时,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发展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为了满足公众需求的功能,在这一宏观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实现了部分政府功能的让渡,由有能力承接社会责任的人与组织来提供部分公共服务,从而催生了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的成长。
在此背景下,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体拥有较强的生命力,社会对于公益实践具有了深切的现实需要。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益精神都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诞生的,属于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观念。作为一种公益实践活动,当代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青年在行动层面对自身道德做出的探索与实践,是源自精神意志层面的活动。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青年志愿活动中,通常更多地关注于活动主体的成长进步和愉悦满足,而针对志愿者活动的培训指导较为缺失,对于活动受众及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的关注度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公益精神的理解,才能满足青年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统一协调的指导,活动呈现出浅表化倾向。缺乏高层次指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重叠、功能相近,容易造成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叠交叉,活动层次也很难提升。此外,青年志愿者服务缺乏崇高的思想引领,没有建立有效对接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志愿者行动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年公益实践活动,为当代青年指明了行动方向
首先,能够引领社会风清气正,弘扬文化传统。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作为一种公益实践活动,青年公益实践活动的完成需要通过服务组织内部的密切协调和高度配合,积极筹措社会各方资源,才能达成服务目标,其本身就需要与社会发生密切的接触。这不仅是当前促进当代青年全面了解社会现实需求,而且是当代青年开展社会实践、密切接触实践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青年公益实践活动必须要通过引领社会的风清气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平等友爱和互助奉献精神,反映出我国传统的“义利观”。
其次,能够形成社会共识,凝聚民族精神。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总结能够充分凝聚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它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持久的、深层次的力量。”因此,需要凝聚社会个体的共同意识,通过个体的努力奉献,才能实现国家层面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们是汇集民族力量,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培养当代青年的民族精神,需要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当代青年要遵纪守法,热爱学习,无私奉献;在涉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时,要求当代青年要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最后,能够完善价值标准,紧随主流思潮。在践行主流思想与社会主体思想方面,当代青年是最富有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的群体。而在个人价值标准方面,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爱国、敬业、平等和友善。近些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个人接受信息来源的复杂化,导致在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上,存在着中性化和模糊化等现象。如果一个民族、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则整个民族、国家行无依归,青年行为更容易偏激和错乱。不仅会对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人的前途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阻碍国家的发展和前进。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年公益实践活动中,为当代青年指明了行动方向。
在青年公益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引导青年学习理解传统公益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益理念同根同源,它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系统化提炼总结。开展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利他”精神的折射与体现,如“与人为善”“扶贫济困”等理念。这些公益理念延续到今天,还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原始而朴素的道德精神。其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思想中,就体现为“奉献”意识公益理念。在当代青年的公益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青年对外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了指导思想。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能够引导当代青年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益精神理念。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创造性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公益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活动载体,为了使公益实践活动具有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益实践活动的顺畅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我们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理顺公益实践活动的组织架构,形成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公益人才,提升公益实践活动的水平与实施效果。
社会实践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公益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青年增长才干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向社会培育更多公益力量,在当代青年公益实践活动中,对于承担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社团组织,应当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需要,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在实践育人体系中承担起优秀传统道德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公益活动实践育人功能,从而促进当代青年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杨军:《志愿者活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突破口》,《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0期。
篇10
一、以服务型学习理念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
服务型学习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程中添加“服务性学习”的内容,学生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将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服务中学习实践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的机会。针对我国高校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一)把服务性学习纳入到研究生课程中,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的衔接。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系统分析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的负面障碍和根源,并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氛围,使研究生在服务性学习中促进其自身的专业领域发展,将研究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解决。
(二)结对式的实践方式。研究生通过学校相关方面的引导,选择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服务对象,形成有组织、紧密型的对等服务关系的实践方式。其核心并不是志愿服务,而是强调自身的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开展结对式实践要遵循双向选择,双方有共同利益契合点,自主确定服务内容与形式,并在阶段结束之后,对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有老师指导、结对双方共同参与的效果评价机制。
(三)突显服务性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应注重研究生的主体和创造性,将学生的需要、专业领域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高校听取研究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意向,采纳合理观点,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接轨,将所能够提供的社会实践项目列出供地方与企业任意选择,地方与企业根据列出的项目结合自身的需求,与校方确定项目方案。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模式中学校安排什么,地方接受什么,学生也就实践什么的传统,增强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提高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二、产学研联合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创新
产学研联合的目的在于学校与产业密切配合,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开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同时企业也能通过人才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科技管理进步。产学研联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主要是以产学研联合为依托,以社会、工厂、农村为基地,把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以及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以产学研联合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主要模式有:
(一)企业参与模式。企业人员在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引进企业任意在高校兼任导师是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常用方式,企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在校教授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聘请他们到学校兼任导师,能拓宽研究生的专业视野,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二)依托项目模式。以项目、科研课题为载体,连接大学和企业,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使研究生有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委托高校研究,另一种是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企业委托高校研究生形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将科研课题和项目委托高校教授和研究生进行研究开发,这种形式较灵活,合作周期没有固定要求。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是指针对科研课题,高校和企业各自派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共同研究开发,这一形式可以使高校和企业的研发团队得到充分锻炼,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强化体验式教育,建立对接模式
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是通过与农户家庭对接,让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农民生产的劳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这一形式突破以往实践队入住宾馆、宿舍集中住宿的模式,以农户家庭为活动基点,实践队员入住相应对接家庭,将基层实践的情景体验转化为育人实效,切实增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效。
(一)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今年西南大学选派志愿者服务团队奔赴重庆各地农村,甚至进入滇东北最偏远的田坝乡凉山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锻炼活动。队员们与山民们一起挑水、做饭、施肥、挖洋芋、凿石头、放羊放马,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真正的农村生活,锻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品质。
- 上一篇:高一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 下一篇: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志愿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