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1: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结业论文

篇1

一、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的金融资本主要以有价证券为表现方式,如股票、债券等,也可以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种类的合约,如期货合约等。它是与企业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就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经营活动。它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厂房、原材料、设备等具体实物运作。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经营活动时,自身并没有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是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或者期货合约等来进行资本的运作。所以,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活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以及其本身的固定报酬所形成的收获。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资本的买卖活动为手段和途径,通过一定的运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种类型的金融资本升值,从而达到资本增值。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与实业资本运营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经营所需的资本额较少

实业资本运营,尤其是项目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活动,往往都要求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对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只需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或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即可从事金融资本的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量相对实业资本来说较少,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承受。所以,金融资本经营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企业进行的资本运作方式。

2.资本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

金融资本投资经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所持有的各类有价证券上,而这些证券又都是可以随时变现、随时充当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业的金融资本在经营活动中,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也就使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运作时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决策空间。换言之,一旦企业察觉到形势有变或者有了新的经营意图,它可以较方便地将资产变现或者转移出来,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响巨大

社会心理因素对各种资本经营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经营行为和经营效果的偏差,而这些影响一般都具有间歇性和偶性发的特点。但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心理因素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当证券投资者预感到一种证券价格将要发生变动时,他就会依据自己的心理判断抢先做出行动。当这种意识为多数人所共有时,则会形成集体的“抢先”意识。这种共有的意识构成了证券市场每时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会由此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心理动荡。

4.经营收益的不稳定性

金融资本经营是一项既涉及企业自身条件,又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干扰的活动。企业的自身条件有:企业的资金实力、决策人员的能力、企业所具有的金融资本经营的经验和技巧等;而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诸多,如国家的经济形势,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收入等。这样就使企业金融资本的经营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其收益的不稳定性。另外,金融资本经营的收益主要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的变动来获取的,由于证券交易市场上价格的频繁变化,企业收益发生波动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资本经营的技术操作原则

1.经营目标明确,制定投资计划

要使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取得成效,应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以避免投资经营的盲目性,保证预期投资效果的实现。企业在拟定投资经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2)投资收益的获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资经营为主,还是以债券投资经营为主。(3)处理好可获得的信息,把握机会。

2.组合投资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在金融资本经营过程中,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在风险已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投资报酬最高,或在报酬已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风险最小,这是金融资本经营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进程中,要实行组合投资经营,即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合理搭配起来,以分散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一般是将企业的金融资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安全性高的债券或优先股;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具有成长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应作为准备金,以待更好的投资机会或用来弥补意外损失。

3.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的潜能最大,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本要素。金融资本运作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性劳动的复杂工作。因而,投资决策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经营能力,能够把握住金融资本经营的有利时机,做出成熟的决策。

4.机会成本最小原则

在金融资本经营交易市场上,资本的经营方向是可变的。资本要不断地从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门退出,进入盈利性较高的领域,以使金融资本运营的机会成本最小。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应该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对各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做认真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动作对象和方式。

三、如何选择金融资本经营对象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最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即股票交易、债券交易、期货和期权交易。金融资本经营对象的选择,主要是指企业选择何种金融资本经营方式的过程,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风险因素

在金融资本经营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风险适度的投资经营对象。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例关系,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但也不排除会有低风险高收益和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企业在选择投资经营对象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经营对象的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保证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有相应的收益相匹配。超级秘书网

2.变现因素

由于证券构成企业金融资本的主体,所以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证券的变现能力上。在没有二级市场的情况下,证券的流动性取决于证券的偿还期限,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如果存在二级市场,证券的流动性则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某种证券的热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最终目的,但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价格、手续费、现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则下,选择出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对象。

4.便利因素

篇2

关键词:产融结合;投资动机;监管制度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国有资本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各种类型的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并且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一、产业资本金融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

产业资本频频涉足金融领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复杂的动机,需要我们认真、客观、全面地加以分析和认识,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对策。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产业资本积极寻求产融结合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参股或者控股金融机构,为自身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虽然我们十分不愿意将这一条列为产业资本投身金融业的主要动机,但是不可否认,在内地市场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尚处于表面的原始阶段,缓解资金流压力,争取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依然是目前不少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最主要因素。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信贷支持,这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毋庸置疑,而且对积极实现大规模扩张、投资多元化和资金流量大的集团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典型。如以饲料为主业的新希望集团,在围绕主业开展的并购和进军房地产业的过程中,也成功地利用其参与金融业的背景获得了巨额融资,实现了多元化投资。但是,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却仅仅把目光放在了缓解“融资饥渴”上,以商业银行大股东的地位轻易获取银行巨额贷款和授信;以上市公司股权抵押贷款,拿金融机构的资金来充实自己的现金流;以投资证券公司为名义拿钱给证券公司炒股……,类似于这样的手法并不少见,图的是眼前的利益,冒的是极大的风险。在不久前发生的“上海周正毅事件”里,多家金融机构深陷其中并且损失惨重。以周正毅农凯集团为核心的“农凯系”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向来以热衷于投资证券公司而闻名,曾成功控股了“大通证券”和“泰达富友证券”。同时,农凯集团以2.33%的持股比例位居兴业银行第六大股东,并利用这一优势轻松从兴业银行获得20亿元的综合贷款。目前,伴随“周正毅事件”调查的逐步深入,贷款风险已经开始凸现。

(二)投资金融业良好的利润回报是产业资本涉足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因素。金融业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垄断保护行业,行业利润一直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但完全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内金融业还不会失去即有的“垄断利润”。因此,对产业资本来说,目前只要挤进这个行业就能享受到超出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的回报,金融业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并且,从其他国家或其他行业的市场开放进程来看,许多垄断行业逐渐放开时,往往会产生类似爆米花爆炸的效应,市场放开会带来市场的巨大膨胀和活跃,而且会带来超额的利润,谁进入得早、谁渗透得深,谁就可以在市场利润的分配上占得先机。尤其是一些实行投资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投资制造业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其他可选择行业也不多,而金融业的垄断利润和市场空间自然就显示出特别的吸引力。以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新希望集团为例,该集团早就从“资本与金融的结合”中得到了真金白银。据统计,2000年,新希望从参股民生银行得到的收益就达到3020万元,占同期公司利润的54.7%。

(三)中国金融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产业资本的另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据统计,截至2003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0.7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5.9万亿元,保险市场保费收入达2154亿元,保险市场资产总额7782亿元,上市公司1250家,市值总额41629.53亿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不论是市场规模和结构,还是运行质量和效率都远远落后。加入WTO,中国金融业面临着真正意义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将席卷而来。从世界上许多已经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伴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大规模进入,金融自由化将对本国金融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金融资产快速扩展,市场主体迅速增加,金融工具日益多样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而金融业国有资本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市场结构也会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将上述影响称为“金融大爆炸”,并预言中国金融结构正在进入大爆炸阶段的前期,不用很长时期,金融大爆炸将在中国出现。无疑,中国金融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外资金融机构的蜂拥而入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许多产业资本才积极介入金融领域,从而为今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打下基础。

(四)投资金融业也是产业资本实现长期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参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内在需要。产业资本通过向金融业的渗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的集约化管理,如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企业集团都成立了财务公司,就是为了将企业内部庞大的资金流进行合理调度,并通过专业理财进行适度投资,从而发挥资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其次,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发展寻求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跨行业协同效应。以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例,许多大型汽车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而完善的汽车融资服务不仅直接带动了汽车生产和销售主业,而且大大增加了公司盈利。2000年,美国通用汽车信贷公司为全球800万客户提供了汽车信贷支持,其当年净利润占通用公司总利润的36%。而福特公司2000年汽车信贷业务的税前盈余则高达30亿美元,已经接近其汽车制造主业的水平。还有,产融结合也是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运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实体经济全球化是催发金融全球化的基础和动力,而金融全球化又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跨国公司的资金结算,还是跨国资本的兼并重组,都离不开国际金融市场这个舞台。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话来说:“产融结合不一定能保证跨国集团的成功,但跨国公司则一定要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

二、产融结合对中国金融业的积极意义

从世界上不少知名大公司的发展历程看,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世界500强中有80%以上都是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的运作。以通用电气公司(GE)为例,通用电气以电气照明行业起家,历史悠久,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惟一仍在工业指数榜上的公司。但是,目前的通用电气早已不再是一家纯粹的工业公司,2000年,通用电气销售收入1299亿美元,净收益127亿美元,这其中,GE金融服务集团的销售收入为662亿美元,净收益为52亿美元,分别占到总额的5l%和41%。GE金融服务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包括信用卡业务、保险业务、商业贷款、租赁等诸多金融领域。在发达国家,产融结合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它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瓶颈,有力地推动了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推动金融创新,完善社会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目前而言,金融业整体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经营规模偏小,金融体制不健全,市场结构不完善,金融资产质量较差,金融产品营销方式落后,这些问题极大削弱了国内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业面临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据业内专家预计,入世5-10年后,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的外币存款份额将占到15%,人民币存款将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在20%-30%,人民币贷款将达到15%。另外,在外资银行最具有竞争力的中间业务市场上,其市场份额将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其中包括贸易融资、信用卡交易和现金管理。与此相同,证券、保险业放开后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面对挑战,中国金融业急需壮大规模,提升实力。金融企业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对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上市至少在短期内还不太现实,而引进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则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可行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引进产业资本,国内金融企业一方面可以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并且,通过增资扩股实现股权多元化,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善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企业不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其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资本的积极介入,目前金融市场上还存在的不少空白领域能够得到迅速填补,比如专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融资服务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以及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的人寿保险公司等等,这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完善,而且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产业资本金融投资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虽然还仅仅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产业资本大量进入金融业已经给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了新的课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产融结合方面的监管法规和政策还很不完善,加之产业资本的金融投资行为动机十分复杂、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实现有效监管困难很大。笔者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监管当局引起重视。

(一)强化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在传统金融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在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股权监管意义不大,这也导致监管当局一直忽视了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事实上,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以建国以来国内最大的一宗非法吸储案为例,由于完全受控于大股东,广州市商业银行穗丰、汇商两家支行沦为大股东予取予求的“提款机”,四年内账外经营非法高息吸收了超过150亿元的资金,使广州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全行性的支付风险。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始实行增资扩股和国有股权退出,一些产业资本迅速填补空缺跻身大股东行列,其中不少企业把目光盯在了金融机构的控股权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1999年6月20日)第十五条:“单个股东投资金额超过金融机构资本金10%以上的,必须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虽然对不少银行来说,仅有10%是肯定控不了股的,但是规定中并没有对关联企业、关联股东的参股做出更明确限定,因此,这并不妨碍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同时参股一家金融企业,通过拥有较多的表决权从而实现事实上的控股,这对一些股本规模较小、股权又相对集中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一方面要严格把好审核关,在积极引进优质资本的同时,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参股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适当分散股权,努力实现股权平衡。

(二)强化对商业银行关系人贷款的监管。所谓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属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现有的监管法规中虽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严格控制关系人贷款,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控制要求和相应的监管措施,并且,许多商业银行自身内部也对关系人贷款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有不少企业通过参股商业银行,掌握投票权,很容易就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信贷支持,而目前一些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给股东企业的贷款也远远超过了人民银行规定的单户贷款管理的比例,并已经陷入股东贷款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困境之中。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尽快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进行审批时,制订一些限制股东向所投资金融企业进行融资的政策规定,如若干年内不得向参股银行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等等,从而将一些“劣质投资人”挡在门外;二是监管当局要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关系人贷款的监管和检查,对单户超比例的关系人贷款要坚决督促其压缩贷款规模,降低单户贷款比例,否则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三是要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关系人的授信管理,严禁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的问责制和贷后评价制度,不给违规发放关系人贷款有可乘之机。

(三)积极推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混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向金融机构参股,使得金融机构本身的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监管当局单方面的力量,显然难以对金融机构施以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管,必须积极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力量来完善和补充金融监管。当前尤其要重视推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将金融机构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在充分了解银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避免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道德风险。通过信息披露,金融机构的股权变动、关联交易(贷款)等重要信息可以及时、充分、准确地被市场和监管当局所掌握,从而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但在目前国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非上市金融企业目前还没有信息公开披露的义务。对此,监管当局应积极按照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思路进行探索,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尽快实施信息披露;同时,加大对社会公众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性地看待金融机构披露的信息。

(四)强化对大股东企业的风险监测。一般而言,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下,能够参股金融机构的企业都是一些自身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优质企业。但是,以产业资本自身的资金实力来看,对资金链的管理也同样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以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东方集团为例,2001年7月26日该公司公告,以公司所持有民生银行1.69亿法人股为质押物,为公司控股的锦州港向中信实业银行申请4亿元贷款提供质押担保,一则公告涉及了三家上市公司,两家商业银行和多个监管主体。这一方面显示大企业集团可以有效调集内部资源向某方面倾斜,快速抓住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旦资金链或某些运营环节出问题,将动摇整个集团的实力,甚至有可能给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带来风险。因此,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的各方当局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涉足较深、影响较大的产业资本实行风险监测,共同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风险监测数据库,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为更好地掌握金融监管的主动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篇4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年-2010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10-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2010-2013年:攻读研究生学位。

2013年-2018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

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六、最后:

篇5

[摘 要] 本文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指标以及行业等级差异评价指标对杭州市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行业协调性作了分析。从产业方面看,杭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从行业等级位差分析来看,金融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严重紧缺。研究结论对杭州市人员引进、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就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 行业等级位差

近几年,杭州市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89.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13.1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9.0%和1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50.2∶45.8调整为3.7∶50.0∶46.3。合理的从业人员结构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我们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关等级指标来考察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协调性。

一、就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及对杭州市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的应用

从业人员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合理的从业人员结构能实现技术、物质和资本的高效率使用,并由人力资源要素合理利用引起各种投入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从业人员的调整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

1.从业人员结构偏离度指标的构建

根据“塞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家,其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超出这一比例的程度称为就业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偏离度=(GDP产业构成比/从业人员产业构成比)-1

根据偏离度系数计算的公式,如果两者是完全协调的,则它们的比值应该是1,根据公式计算的偏离度就为0。若偏离系数变化趋向于0,说明两个指标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是相互促进的。反之,偏离度系数偏离0越远,即正值越大,负值越小,说明两个指标间的协调程度越差,即两者的结构不能互相匹配,不能满足相互的需求。

2.杭州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利用杭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数据,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

表1中计算出了三大产业各自的结业结构偏离度系数、总偏离度系数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系数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其中:

总偏离度系数=第一产业偏离度+第二产业偏离度+第三产业偏离度

表1结果显示杭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偏离度系数均没有出现较大数值。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过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略有不足。从对偏离度的贡献来看,第一产业占的比重最大。2000年~2007年间,第一产业偏离度系数没有太大变化,总体上保持第二产业偏离度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偏离度系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不足情况逐步得到改善,到2007年偏离度系数只有0.09015;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2004年增加较大,之后逐年减少,这与杭州市在2003年后包括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杭州市在打造休闲之都过程中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的成效也是导致2004年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偏离度逐步减小的原因。

二、相关等级指标及对杭州市从业人员结构分析的应用

1.等级差异评价指标的构建

不同行业部门在经济结构中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其真实就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根据求C.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的思想,采用“等级差异评定法”,采用等级位差对行业人员结构协调程度进一步分析。

行业等级位差=行业产值在GDP中的贡献排名 - 行业人才结构中人才数量排名

在排位过程中,两个等级排位位差越大,说明它们的不协调性越大,亦即该行业从业人员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不适当程度更高,人才资源在该行业中的配置更加不合理。我们的划分标准如下:若某行业等级位差≤2,说明该行业就业人员供给与需求协调;若20,说明该行业人才供大于求;若等级位差

2.杭州市行业等级位差分析

表2数据是根据杭州市各行业产值及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得到的排位结果。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部分行业的数据是通过合并、拆分加以估算得到的。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

根据划分标准,对杭州市2007年行业等级位差分析结果可以分为三类:

(1)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行业

这类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人才供给与需求基本协调的行业

这类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其中农林牧渔等级位差为4,行业就业人员略有过剩;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级位差为3,略有过剩;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级位差为3,略微供大于求。

(3)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协调的行业

这类行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级位差分别为-9和-7,反映了这两个行业从业人员严重供不应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等级位差为9,反映了该行业从业人员的严重过剩。

从产业结构来看,杭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略有过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略有不足。2000年到2007年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不足情况逐步得到改善,到2007年偏离度系数接近0,已基本没有不足。第三产业在2004年从业人员不足情况较为明显,之后逐年改善。从行业等级位差分析来看,第三产业中的金融和房地产业严重紧缺。由于杭州市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来自在杭高校,今后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可考虑向这两个行业倾斜。

参考文献:

[1]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张其春: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机构调整的关系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篇6

摘 要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寻求更加健康、时尚的健身方法,因此水中健身操这一项目在中国得以广泛推广。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蓝宇杯”第六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的培训学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我国水中健身操项目在培训学员方面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水中健身操项目培训学员方面进一步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中健身操 教员培训

一、前言

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蓝宇杯”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中教员所填写的问卷,针对全国水中健身操项目中教员的现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较为详细、科学的结论。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此研究了解我国水中健身操项目中教员方面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求更进一步推动水中健身操项目的普及与发展。为我国水中健身操项目的发展不断提供良机,让我国水中健身操项目可以持续发展和前进,并早日与世界接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书籍,查阅了关于难美类竞技体育项目近几年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在现有的研究和调研成果上结合本项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运教员问卷。问卷发放地点是“蓝宇杯”第六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现场。教员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所示。

(三)逻辑分析法

采用逻辑学中的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四)数理统计法

用WP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为论文提供论据。

(五)专家访谈法

咨询水中健身操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为本文撰写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结果

(一)教员基本情况分析

1.性别与年龄。由调查得知参加本届比赛教员的男女比例为1:1.2,女性居多。参加本次比赛的教员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53岁年龄跨度很大,说明水中健身操运动可以在大多数年龄段进行,适合大众健身需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年龄大多集中在19―25岁,占总人数的79%,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参加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的人员中年轻人比较多。

2职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可根据职业类别将人群划分为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学生群体占总人数的74%,社会群体占总数的26%,说明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在学校有广泛推广,但社会认知度低。在社会人群中,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和IT/通信技术等职业领域无一人参加,由此可知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并没有被所有人熟知。

3.文化层次。此次参与调查的水中健身操教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94.8%,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5.2%,反映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学历水平比较高,这也与教员中学生群体占绝大部分对应。

(二)培训现状

1.培训动机。问卷中利用赋值方法(最高5分,最低1分)让被调查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得出表2数据。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助于未来发展这一指标得分最高,为3.91分,说明水中健身操培训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被学员潜意识认为会有助于自己未来工作;学校或单位组织这一指标得分次之,为3.84分,而个人爱好却位列第三,这与本届参赛人员多为在校学生有关,本届比赛学生群体占绝大多数,学生参赛基本为学校组织。

第四届水中健身操比赛调查中显示个人爱好指标分值最高,有助于未来发展次之。与第四届相比,本届水中健身操的结果可以说明:水中健身操项目有所发展,学员不单纯为了兴趣爱好参加培训,更多为了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多一条出路、多一份技能。

2.培训效果。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此次教员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不高。学员们对10个水中健身操规定动作掌握比较熟练,对水中健身操的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水中健身操技术理论知识、水中健身操教学实践知识、基本训练原则与方法、组织编排原则以及运动训练监控等方面的内容掌握一般。10个规定动作是实践课程内容,北京体育大学的史欣老师和龙俐君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讲解生动形象,10个规定动作简单易学,所以学员容易掌握。在规定动作基础上,还进行了板操、棒操等器械操内容的讲解,学员在水中实践练习,理解更透彻,获益匪浅。培训的内容安排在今后的完善中要考虑到参与人群的自身素质,进行分级,不能只有一套培训内容。

结业证书与往届相比,本届比赛的培训证书只有一纸凭证,显得不够专业,且不容易保管,给人感觉不正规。

(三)对培训的需求与期望

在被调查的人员中71人希望在其所在的城市开展水中健身操项目,占总人数的92.2%,由此可以说明水中健身操是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项目;73人希望将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认定系统中,占总人数的94.8%;并且42人认为每年进行一次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是比较合理的,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有62人认为应该将水中健身操教员资格证按等级划分。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员主要群体集中在高校,其它年龄组略显薄弱。大部分教员有过从事运动训练的经历且以游泳和健美操从事者居多。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对被培训者的运动经历及运动技能要求不高,所以对于水中健身操的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

2.第六届“蓝宇杯”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教员依然女性居多,年龄多集中在19-25岁之间,水中健身操比赛必须以队伍为单位参赛的局限性导致了本次参与培训的学员人数较少。

3.水中健身操项目越来越受到教员的重视,已经将其视为有助于未来发展的路径之一;但是参加本次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或单位组织,可见水中健身操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4.第六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教员的结业证书规范性略有欠缺,给人含金量不高的印象。

5.已经开展六届的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均无奖金设置,从另一方面减少了本次教员的人数。

(二)建议

1.在具备场馆设施和师资的高校和游泳场馆、俱乐部、运动学校等体育运动爱好者较多的地方推广水中健身操运动。在高校可以开设课程的形式,在社会上也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展。

2.可以将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借助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在多地区开展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教员培训。

3.为了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内容,应在培训课程安排上,增加实践课的比例,理论课增加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扩大培训的规模,规范结业证书,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4.改革水中健身操比赛体制,继续发扬双人操等小团体项目,取消把队伍人数作为评分标准的规定,让水中健身操比赛更适宜每个人。

5.在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中设置一定数额的奖金,鼓励更多的人参加水中健身操比赛。

参考文献:

[1] 于洋,王荣波.水中健身[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

[2] 朱迪,温宇红.水中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1):1.

[3] 高绪秀等.对水中有氧健身操动作编排的分析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19):110-112.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人才基地,在双语教学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4号文件,特别指出在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要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高新领域的专业,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其他专业根据条件分步实施到位。

从2004年开始,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专业开展了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在《植物生理》课程的部分章节上试点双语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转变观念,重燃学习英语的热情

由于扩招层层筛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普遍较差,还有些学生是直接从中专、技校升入高职院校的。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英语底子薄。以2008年为例,园林专业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最高76分,最低15分;(2)词汇不足、语法知识不系统;(3)阅读量极少、语音语调差、听说能力极低;(4)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也没有心理上和实践上的准备;(5)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将来就是一个高级技工,不用掌握外语一样可以胜任工作等。对此,笔者在第一次《生物化学》课上,从进门开始的打招呼到自我介绍、专业介绍、上课的具体要求,全部用英语陈述。学生认为是拿错了教材,以为我是上英语课的。然后我改用汉语,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做法,让学生觉得,除了英语老师外,专业课老师也可以把外语说得很好,这样就打消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特点是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是历届学生反映最难的一门课程。故在教学中,对于在以后的《植物生理》课中所用到的词汇、知识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而英语口语的应用,则用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例如日常用语表达,活跃课堂气氛时讲一个英文小故事,或就每天的新闻热点给出一些热点词汇,结合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给出一些英语的俚语等,这样让学生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快乐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即使是当一个高级技工,懂得外语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在这样一个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外语是求得一个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个多月后,60%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日常对话,用中式英语来提问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

二、逐步过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从新课开始,对于一些专业词汇,学生知道的,引导他们说出来,例如:biotechnology,genetic,cloning,technology等;学生不知道的,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出,但每一课给出的新词不要超过20个,通过学生分组,奖励、激励机制共享的方法,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单词。记得最多的、最准确的一组,全组成员加分或奖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另外,在每一次下课前3分钟,可以拿出一些从网上下载无关课程内容的一些有趣PPT,或是一些小笑话,或是一些生活小提示、忠告等,由于PPT放得很快,他们一下子很难看明白,很多学生就要求复制后他们课后再看,这样就等于又留下了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自觉地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不断扩大了词汇量。

三、网络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第一步是通过E-mail,就一些有兴趣的、生词又不多的小文章发邮件给个别学生,并请他们认真阅读,下次课的时候借助于大屏幕在规定时间内给大家讲解。对于收到邮件的学生,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成就感,他们每一个人都极为认真地完成了任务。第二步是开始每周给两个学生发邮件,并且写上“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很好了,老师相信你能完成这个小任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可增强学生的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赢得老师的关注,避免了英语好的学生占上风,其他想提高的学生没有机会,体现教学的公平性。第三步是时常找出诸如工作忙、写论文、给别人帮忙等各种各样的借口,请学生帮忙去查、读一些有关生化方面的前沿文章,比如人类基因计划、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对于难度稍大、篇幅较长的一些文章,可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读一部分,随时通过E-mail、QQ、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四、书面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借助于作业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例如笔者习惯于每一章节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SUMMARY,无论学生写得如何,都会用英语做一个批注。写得好的学生,会写上YOU HAVE DONE A GREAT JOB(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或是EXCELLETN,FATASTICN等,尽力西化、本化这些表扬用语。对于存在小问题的学生,也会在肯定的前提下,写出我的意见。鼓励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和我交流,提出他们想法、意见、建议等,也可以谈学习外的事情。但一定是英语,有2/3的学生都有与我的英语书面交流,对于他们写作中的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句子结构都会一一批改。在学生的英语考试中,这些曾有过英语写作交流、有意识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学生,写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五、考核多样,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考核多样化在双语教学中极为重要,如果还是以往的卷面考试加上实践考核,不能反映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双语教学就是失败的。笔者的考核方式为:(1)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完成作业质量占考核总成绩的10%;(2)团结协作成绩,完成小组合作、网络作业及讲解过程中的补充讲解的占20%;(3)面试成绩,设计不同类型、专业性不太强的问题,由学生随机抽题,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测重于英语的口语表达和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根据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给出分值,占考试的20%;(4)实践成绩占10%,包括实验、实验报告等;(5)试卷考核,有两道题是中英文出题的,如果学生能运用英语回答问题、或是能用50%的英文回答问题,我会给一个加权分值。以上五项的成绩综合,记为学生的结业成绩。这样做的优势是淡化了传统笔试的考试,体现双语教学中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强调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基础英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伟.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4-15.

篇8

论文摘要: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正面临新的考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市场需要,寻求合理科学的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迫在眉睫,本文就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方法以及师生的评价方式做了阐述。

1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面临崭新的形式

1.1 政策和形势分析 电子信息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低碳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有薪金高、工作环境优雅的特点。2009.4.16国务院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规划》具体来说,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展开: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要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2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从战略层面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环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开拓工业软件市场,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1.2 人才需求分析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攻坚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是我省面临的主要任务。平板显示项目推进半导体照明向通用照明、背光源、汽车照明等新的应用领域发展,重点开发白光、高亮度及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城市照明及景观光源、铁路和公路信号显示系统以及高档、智能、大型美化装饰显示系统;推进应用电子,支持网络、医疗、安防、汽车、电力等领域应用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培育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智能测控设备仪表的开发和产业化。

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电子行业人气旺盛,职位有电子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电子维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等。电子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产品的电路设计等,必须熟悉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精通常用单片机的应用。企业招聘时通常要求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现代化的企业和新型的电子行业,如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和技术服务型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调试、操作、维护、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

2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 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编排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序列。德国马格德堡技术应用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共14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系统组成、综合技能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①机电系统设置“机电系统、电子系统、电气液组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系统”6个学习领域课程;②综合技能设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制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3个学习领域课程;③技能拓展设置“工作计划组织与结果评估、质量管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客户信息交流、机电系统交付使用”5个学习领域课程。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立如下的课程体系较为合理:

2.1.1 知识目标 ①掌握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②能独立完成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③掌握电动机的安装方法。④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维修和检修方法。⑤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方法。⑥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常用电子仪表。⑦能正确安装、调试和维修基本电子电路。⑧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⑨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⑩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了解PLC的基本构成和工作特点。■熟悉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了解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编程技巧。

2.1.2 能力结构及要求 ①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②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④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⑥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⑦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⑧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⑨具有初级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开发。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全程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3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①校内实验实训室。②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③送往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实习中心。④社会各类企业。

3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3.1 评价与考核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评价与考核的原则:开放式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 ①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④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

3.3 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德国,不举行结业考试,只有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期中考试一般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包括理论和实训考试。毕业考试则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由德国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考试。我认为我们国家也该努力建立健全各专业各工种考核机制和考试体系,如果就目前只由各个学校自己考核,标准很难统一,考核过程很难做出合理、客观评价。基于此点我国重新出台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并实质性落实就尤为重要。

3.4 以虚拟、模拟及仿真的实训条件建设 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大型机械设备设施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让这个专业能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9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117-03

Research on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ZHANG L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our city is not to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posed the government to play a guiding role,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system environment,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aff training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jointly committed 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olutions.

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党的十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意味着我国在政策、法律层面上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加快了步伐。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提供了有力的平台。然而农民工要真正在城市扎根落脚,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其在城市的稳定就业。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调查统计,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占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将近一半,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高、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因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是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的障碍

(一)观念障碍

对大多数农民工而言,通过学习技能掌握扎实技术,逐渐向技术人员、高技术人员的转变以达到在城市的安居乐业,是最有可能也较稳妥的出路。中国当前现状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进行得轰轰烈烈,无数人为了职称费尽心力读研考博,论文抄袭、造假事件不断涌现。而与之相对应技术工人的等级认定却门庭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观念层面上有这样几点:(1)上千年的科举制度所形成的中国人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明明中国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但在实际中却对从事此类行业的人较为轻视。(2)企业经营理念尚未转变,仍然停留在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旧思维模式上。不注重科技的创新,企业文化理念的塑造。据调查获得技术证书的农民工与没有获得证书的农民工相比,收入差异不大。现实的残酷毫无疑问影响农民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二)资金障碍

(1)新生代农民工的支付能力有限。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属于弱势群体,工资微薄,没有相应的各种社会保障作为支撑,扣除房租后所剩无几,无力支付较高的培训费用。(2)企业缺乏投资动力。根据北京和宁波两地对农民工的培训情况调查显示:经常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企业仅占2%,10%,从未培训的占71.7%。[1]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农民工工作变换频繁、流动性强的因素。据统计,南方和沿海很多企业每年新招员工占到20%,有的甚至占到40%,而且大部分公司常年招工。西安情况也与之相类似,笔者对西高新某厂调研发现,该厂全部在职员工1000余名,近五年平均每年人员流动量为三四百名左右,其中有不少人是二次进厂。流动频繁使得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愿出资用于员工培训,反过来影响农民工自身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3),政府的教育资金拨付相对有限。近几年,我国才开始关注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为2,626亿元,其中直接安排的农民工培训预算为2.5亿元,不足1%。2004年至2006年,中央政府投入农民工培训工程12.5亿元;近两年,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约12亿元。[2] 这些投入对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而言,往往是杯水车薪,覆盖率极低。

(三)制度障碍

(1)传统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模式下,国家对城镇教育的投资力度远远大于农村。一方面导致在农村接受基础教育的农民工无论是师资力量配备还是对教育的普遍认识明显弱于城市,这是农民工较早辍学走上社会的原因之一。进城后由于身份的限制又被排除在城镇居民培训之外。(2)政府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对职业学校教育实施宏观领导规划的是教育部,而负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部门则是农业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因此,在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就形成了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效益低下的局面。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是农民工素质提升难以形成合力。[3]

(四)培训供给与需求存在不足

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有这样几种方式:(1)企业组织培训;(2)职业教育院校培训;(3)行政指令方式成立的临时培训班;(4)私人培训机构。现实中只有大型企业或从事电梯修理等特种行业能组织有效的培训,绝大多数企业重用轻养。私人培训机构由于较高的培训费用令农民工望而生畏。我国的职业院校教学形式与内容难以满足农民工的真正需求。职业院校通常以学历教育为主,教师往往理论知识过硬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教学中侧重理论化的教学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用性、兴趣性的需求脱节。政府组织的培训机构以完成培训任务甚至赚取财政补贴经费为导向,很难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而言,培训的预期收益不明朗,接受职业培训不一定能带来近期收入的提升,加之工作、居住的不稳定性等是影响他们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五)社会组织角色缺位

农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是简单地学习一门甚至几门职业技能就能达到目标,他们更需要适应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内化城市的文化价值理念,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获得归宿。[4]然而实际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工的边缘化状态,包括工作性质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心态边缘化等等。破除边缘化、全面提升农民工全面素质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组织的民间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它能够全面真实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并提供一定服务,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当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两大类:社区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我国对社区的管理,依然以党政管理为主,社区福利提供也强调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进行。街道和居委会承担着上传下达的行政功能,很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引导、开展文化教育等内容,少有的一些福利服务,通常以是否为常住户口为设限原则,外来人口基本被排除在福利服务的范围之外。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工会、各种民办职业技能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各种文化娱乐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妇联、共青团等组织。2003年8月,全国总工会宣布将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短短一个多月的实践,便有3400多万农民工加入了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打工地城镇工会组织。[5] 然而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会在维护自身权益、个人素质提升方面作用不大,仅停留在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野外旅游等内容上。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使得其在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法律需求方面力不从心。如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愿望强烈但与创业有关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国家在创业问题上的金融扶持制度等农民工渴望掌握的相关知识,如何通过网络媒介获得有效的法律信息、解读媒介信息背后深层次法律内涵进而提升法律素质等内容,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法律智力资源以提高农民工法律素质。现实社会存在大量的法律智力资源,如大学生免费法律咨询、创业志愿者专家团等,有一定的支持意愿,但缺乏合理性、统一性指导与供给。因此,需要职业技能学校、农民工维权中心、志愿者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好资源配置,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除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外,也和目前我国没有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基金组织和慈善组织,很多辅工作开展乏力相关。如何通过社会组织的介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农民工问题,促进其素质的提升,是当前工作的新视点。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对策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具体而言,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中要找准定位,发挥应有作用。(1)转变观念,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各级政府要采取激励措施,支持企业举办参与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同时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崇尚和争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2)从基础做起,打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农村教育与城市的差距,从根本上逐渐消除农民工先天不足的现象。加大中小城市扶植力度,促进其产业结构转变,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使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构建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使农民工和城市市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就业、生活、获得服务的权利,从而保证农民工在素质提升问题上免受制度层面的负面影响。参照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立法工作建设。当务之急是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广泛动员农业、教育、劳动、建设和科技等部门的丰富资源,发动数量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办学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6] (4)创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政府应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平台,使农民工摆脱初级社会网络的影响,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让农民工在有效信息氛围中自由驰骋、选择自我人生目标并确立事业发展方向。

(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励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工作

当前,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培训农民工一是企业负担较重,导致员工培训、养老、医疗等支出尽可能挤压。二是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表现为简单、机械、重复性劳动,以廉价劳动力作掠夺式用工为工厂的主要收益。三是不愿为他人做嫁衣。针对这些问题,(1)适度减少企业的税负,鼓励企业设定实用有效的培训制度。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奖励制度的设置督促企业做好培训工作。(2)加快产业结构改革,以此淘汰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技术在生产收益中的效用。(3)注重运用企业文化管理员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要以企业文化熏陶人,以人文关怀安抚人,让农民工的职业愿望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根本上培养农民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真诚地服务于企业,与企业实现双赢。

(三)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农民工有序培训环境

当前,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社会组织之间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零散状态。以农民工居住地所在社区为依托,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的形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工作绩效。2013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重点是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会议强调,抓紧制定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的方案。简化社区组织的登记制度,意味着我国政府扶持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会方面的决心和勇气。在城市社区中建立以街道、居委会、专业机构(心理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婚姻辅导等)、企业、工会组织、职业院校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救助网站。以技能提升为例,当前在用工问题上出现了这样的怪圈: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工种人才短缺,大量的农民工学习技能苦无出路,难以寻找突破口,同时继续教育院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难。其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信息匮乏,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因而,加强企业、院校、社会组织之间密切合作,改革现有的职业院校培养模式,通过培训、教育、市场服务三方面密切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可以参考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TAFE)模式的特点,在各地结合社区人员状况建立多所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帮助培训机构(企业或公司,职业院校)和劳动者双方达成培训协议,获得政府的财政资助。服务中心可通过社区网站的形式定期向居民用工动态及职业院校情况,为居民提供拟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的相关资料,帮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协助其填写必备的表格,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时间和活动,签订培训合同等。

(四)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特色

就目前现状而言,最能集中力量对农民工展开培训的是职业院校。改革以学历为主的培训方式,设立多层次、多样化教学。(1)面向社会,增强课堂内容实用性。根据行业技能特点、岗位需求等,设置模块化、项目化培训内容,将教育培训与就业市场、产业升级及企业需求相挂钩,动态性、科学性地安排培训课程。[7] (2)师资配置规范化。可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兼职教师由高级技术工人、创业能手、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设置以突出实用性为特点的专职教师招聘标准,专职教师应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实践经验,尽量避免直接从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3)建立灵活的学分制与学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分制允许学习弹性进行,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短期培训发给学习证明等。

参考文献:

[1]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培训研究课题组.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2]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1).

[3]代振华,周杏梅.农民工素质提升的困境与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0,(4).

[4孙学敏.从“返乡潮”到“用工荒”看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缺失[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2).

[5]舒迪.农民工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J].金融信息参考,2004,(9).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模式;素质培养。

一、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热潮正汹涌澎湃,推动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对各种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国际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滞后,教学与考试模式落后、陈旧,跟不上时展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数量到质量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严重脱节。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转型。《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数量,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方式与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推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近年来,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纷纷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但至今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与考试模式,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深入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考试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是未来影响和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高职院校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试观念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亟待突破。

当前,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与手段依然主要拘泥于传统的闭卷考试,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成绩,“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状况依然严重。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习目的与方式显得急功近利。因此,现有的考核观念陈旧、落后,考核方式与手段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指导,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背离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学观与质量观要求不相适应。

(二)考试形式与手段单一,不利于引导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无法实现教考互动与互促。

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以培养技能应用水平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计划。但由于目前高职考试方式仍以传统的闭卷笔试为主,因此其考核内容多强调理论内容,而忽略技能、实务操作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且多以一次考试定成绩,多次多手段考核与综合评价应用少,不利于真实、全面地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时,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际技能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发挥和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不能有效推动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考试的综合鉴定与测评功能失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我们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且偏重于理论知识结构中的原理性、记忆性知识,导致考试与学习脱节,与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脱节,这些都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与拓展。同时,很多课程考试流于形式,划重点、定范围,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惰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十分功利,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虽然通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很多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但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机制。实践考核走过场,实施程序不严密,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突出,致使很多实践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流于形式。

(四)考试的逆向反馈与激励导向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技能应用、执业资格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为此,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教学考核模式。同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求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特别注重理论与专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强调高超的职业技能培养,并强调学生基本从业素质如踏实、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与合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等素质的锤炼,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也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路。而目前的教学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考试改革做为教学内容改革的先导与保障,没能起到积极促进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推行多元化、多维度、多方位的考试考核方式的实现。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以考试改革为支点,以加强实践技能应用、执业资格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为目标的教学考核模式,是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一)总体改革思路与指导思想。

转贴于

1、更新考试观念。

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与管理学、教育评价与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构建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以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为手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模式,大力激发学生探索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培养、自我锤炼、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总体技能并真实地考核学生的能力,要重视平时形成性考核,强化实践考核,完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依据现代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大力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如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综合采用闭卷、半开卷、开卷、实践操作、课题答辩、论文写作、专业作品制作、情景模拟、任务表演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考核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平时形成性考核的认识,一门课程可综合提供多次考试机会,采用分类分项、分层次、分内容的多种形式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最终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3、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积极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在推行多元化、开放性考核模式的同时,注重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积极促进授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综合开放性考核模式涉及理论、技能、应用等多层次、多侧面宽泛的知识体系,要求相关授课教师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广博的知识。因此,综合开放性考核会有效促进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更新知识,推动教学相长,保持和实现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4、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工作。

努力将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接轨,按照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与大纲,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和锤炼,同时,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评价,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取得实效。

(二)依据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考核体系与方法。

传统的闭卷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熟练程度。根据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我们需要在突破传统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综合培养、全面塑造,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原则,结合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新特征,探讨相关各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模式。

1、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

改变纯理论考试方式,加大和强化实践操作和技能的课程内容考核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课程传统上一直采用以教师面授为主,期末一次性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学生们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少实践体验,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如经管类会计专业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金融专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虽然近几年做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增加了实践项目教学内容,但期末很多院校仍然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为主,忽略了实践课程、项目模拟在教学与考核中的重要意义,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无法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因此,应当积极尝试考试改革。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当整合闭卷、实操(如会计账簿模拟、银行点钞业务实操等)、案例解析、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业务学习的考核。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相应配合进行模块教学或项目教学,将会计的凭证、记账,填列会计报,以及金融专业的点钞业务、信贷业务模拟演训与案例分析等,以一个较完整的项目教学过程作为分期、分项结业成绩,实现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办法。同时,为加强平时形成性考核,我们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课程学习与准备情况随时申请考试。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大力推行题库项目建设,允许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单次或分次随时申请考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要努力打破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努力把那些原来认为不宜进行操作考试的一些课程,进行改良设计,贴近专业发展实际,加强与实践接轨,围绕大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一核心,尝试进行多元化的考试改革。

2、结合各高职学院特点,多元化设计考核方式。

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多元化设计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形式与手段。如高职院校的有些课程宜采取提供有限资料的考试方法;有些课程的部分教学项目宜采用口试或答辩考试方法;有些课程内容则适宜采用课题式考试方法等。西方一些国家的高职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学项目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等,往往采取强调应用,忽略记忆的教学手段,在考试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半开卷形式,给出公式内容,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比如,统计基础课、计量经济学课等,这类课程公式繁多,而现在多以计算机计算为主,学生只要懂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即可,不需要死记公式去浪费时间。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试或答辩考试法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考试题目,由学生抽题以口头回答的方式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种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度等多方面的情况。如财经英语等一些课程,其优点是可以广泛应用、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题目。考题形式与内容都较丰富且灵活,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考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与程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考核方式。另外,课题式考核方式也是一种创新型考试方法。这种考核方式适合于项目教学中以团队合作创作或制作类教学项目为主课程的考试。它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以课题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工协作,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最终完成课题任务。课题式考核方式的测评方式是每名小组成员都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表现、特点和主要业绩,老师依据小组各成员的评价结果及最终项目成果完成情况进行终评。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测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考核方式适用于电脑动画制作、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项目制作等课程。

这种考核方式在国外被方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不断开发与创新出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教学与考核模式。

3、教学考核环节增强开放性。

增强校企合作意识,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开设校外实习教学项目,创新实习单位考核的方法,多层次推进考试改革。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完备的实习工作环境、具体的实习任务、完善的实习工具和设备。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学习成果评价。这种考试方法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重点考核和测评学生是否有能力达到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素养。如一些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数控机床专业等均可尝试此种考核方法。

4、尝试将高职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

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与教学成果鉴定互认的考核方法。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相关专业从业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密切结合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切实地反映了各类专业工作所需的实际工作规范和标准,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从事此种职业所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当前,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全社会各行业从业就业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此,高职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革我们的教学考核模式,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真正将能力培养本位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以此来强化学生岗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职业资格考试具有考核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应提倡在推行一定程度的课程考核成果互认的考核方法。有些教学项目的考试,可以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结合,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可制,对于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上认可其考试成果,对于相关课程准予免考。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为他们走上社会早日成才奠定基础。如金融专业的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从业资格考试等,都可以尝试采用上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昌荣。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8(2):186-18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