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21:4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

篇1

一、特色工作——重视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嘉定一中认真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具体做法、措施及成效:

1、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到位

年初,利用班主任工作年会,讨论学习《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上海市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教育指导大纲》的有关精神,并征集班主任关于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意见及建议。

在4月的班主任会议上,学校分管领导作了《嘉定一中社会实践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培训,并布置了有关工作要求。

5月出台了《嘉定一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鉴定表》设计了嘉定一中的《学生社会实践手册》。

6月底,具体落实“一班一基地”有关工作。

9月,布置新高一“一班一基地”工作。并于10月,对各班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指导意见。

9月,成立《南京社会实践校本教材》的课题开发小组,10月校本教材完成。

此外,在暑期中整理了原有的社会实践的资料,整理编写了《青年党校》、《校园讲解员》、《学生检查队》等社会实践校本教材。

2、校内实践可操作性好,达成度高

(1)高一的始业教育与军训、与校内教育有机结合。内容包括校史教育、学校精神教育(分别由校长、校友主讲)、行为规范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五大内容。

(2)落实“班级岗位责任制”、“寝室岗位责任制”、“班级、寝室值周制度”“学生检查队检查制度”、“清校检查制度”等,一刻钟劳动排入课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具体岗位并落实相关的责任。做到班级、寝室事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完成承诺”,“自我尽责”作为行规教育起步教育,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3)保证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学生还可选择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如接待新西兰的外宾来访时,进行校园讲解;运动会上作为志愿者,维持运动会场的秩序,打扫运动会场的卫生;青年党校、新疆班志愿者、高三入党积极分子分别承包了校内的空教室的卫生;校内的优秀学生还报名参加了学生检查队、国旗班的选拔。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奔着社会大课堂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特色和学校现状,坚持以实践资源开发为载体,实践创新为指导,长效发展机制为保障,完善管理方式为手段,逐步构建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社会大课堂实施的模式和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加深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

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能力。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

8、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9、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使其身心健康地良性发展。

10、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活动形式

各班学生以中队、小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各中队辅导员指导各小组制定好活动计划后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上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四、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博物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市政工程、工厂、机关、社会福利单位等,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①绿色环保宣传;②水质污染情况调查;③白色污染调查研究;④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⑤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⑥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⑦公交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⑧我县旅游资源状况调查;⑨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⑩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等。

3、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

4、感恩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了解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并清楚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近十几年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做出的付出;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献上一份新年礼物,学会感恩父母。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盘点多年来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教师,学会感恩教师;回顾你曾收到的关心和帮助,学会感恩周围的人;了解我们的生活变迁,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学会感恩社会。

5、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为自己创收,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体现自己的价值。

6、学科拓展研究。结合所学的学科内容,进行实验、调查、实践和研究,如:科学学科的实验探究;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历史文化研究;数学、艺术、体育、健康等学科的实践研究等。

六、活动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首先要确保安全,每次活动时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并指定专人负责。其次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活动小组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活动。

3、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4、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5、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6、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七、保障措施

1、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部今年五月下发的《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以及《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组织实施。

2、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构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周超为组长,彭书青(副校长)为副组长,卢毅(主任)、彭远渊(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在教育教学中统筹安排,积极、主动联合社会各方面,因地制宜,构建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使之成为教育常态。

3、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的正常开展。走出校门,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等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确保实践活动正常开展。

八、活动总结

1、撰写研究报告。各活动小组要按照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填写社会实践活动表,并形成以活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图文并茂。

篇3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很多同学仅仅限于暑假打工,赚取生活费,或者认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过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而已,而不是学以致用,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二、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要让大学生参与到融入专业元素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服务社会,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认识所学的专业,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实际生产技术有感性的认识,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印证、巩固、深化,有利于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同时,意识到自身水平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赢

暑期社会实践是架起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实现了高校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通过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优化高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学生将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学校,作为研究课题,寻求解决方案并反馈给企业,为企业提供有一定适用性的项目策划方案和专业化的模式、机制,共同促进双方和谐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三)有助于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促进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人际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和同学关系,而是直接接触到各个级别、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社会人,这就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较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自我,摆正自身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和他人的关系。

三、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一)注重与实践单位的合作,使实践基地阵地化

高校应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习、培训、就业、科研等方面开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和打造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高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将优先满足学生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每年暑假接纳学生开展科技、文化等服务活动。同时,学校根据单位的要求培养符合规定的人才,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并为企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单位得人才的三赢局面。

(二)加强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为确保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指导队伍,邀请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博

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参与,使社会实践与他们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三)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社会实践教学的很多内容可以利用实验室来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实验室资源,对专业实践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同时,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改革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以一些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形式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发挥新闻媒体的媒介作用,树立社会实践典型

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篇5

一、语文教学的追求

语文教学应着力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等基本理念。

1.着力凸显“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实践性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此外还要注意不断开发、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并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2.努力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尤其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教学中应大力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就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课外的沟通,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着力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因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个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

失去语文品位或语文品位不高的社会实践课程,会使参加活动的学生留下强烈的文化反差印象,并由此萌发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呢?

1.设计及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方法在课内,可是课内效率不高;功夫在课外,然而课外缺乏指导。如此种种,都造成了语文教育裹足不前的窘迫现状。把课程延伸到社会上去,不是简单的事,牵涉到很多方面。因此,社会实践要重视活动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环节的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方案不同于一般学科课堂教案,社会的信息远远多于校内课堂,它对学生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适当运用语文技巧并注意适时的补充、主旨的强调与相机的调整。如在宿迁市工业科普进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参观蒙牛乳业生产基地,参观访问时,组织者相机给以了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组织者的插话适时、得体,与活动中心合拍,并帮助学生发挥好实践和体验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活动的语文品位,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回顾和总结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活动过后的回顾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者应对学生作总结内容提示和总结技法指导。如果是写调查报告一类,除按文体要求进行外,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如果作交流发言,也应按语文训练中“口头作文”要求进行,还可以组织专题演讲。这一环节写也好,说也好,都要尽量提高语文品位。

3.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境界,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教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决不能离开生活。”同时,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非常庞杂,有的看似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终归是生活的反映,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藕断丝连的因素,让它与现实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趣,包括对听读和说写两个方面的情趣就会大大增加。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文时,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金融危机、环境保护、西部开发、农民工子女的上学、贫富悬殊的加剧、亚太乃至全球的风云变幻等等,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道德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等块面,要求学生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对关注的问题素材作全面搜集、深入分析和细致整理,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的写作素材的丰富。同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对某一范围素材掌握多停留在常规的层次上,如果有的学生能深入地对某一领域作一些关注和研究,掌握到他人没有掌握的材料,作文时就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从学生是接受社会教育的主体这一角度来说,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语文品位是必要的;从社会是接纳学生实践的主体这一角度来说,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是必要的。中高年级学生一般都已具有相当的语文基础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他们的日常学习活动,即使是非语文学科的活动,也都具有一定的语文品位。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社会,也是对社会施加积极的文化影响,因而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就具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促进社会文化水准进一步提高的双重效应,这方面更应值得我们重视并作较多的投入。

语文教学一经联系生活实践,就能使远的变得近了,空的变得实了,死的变得活了,还能使教学过程,由沉闷变得流畅,由冷漠变得热烈,由苦成乐事,这是皆大欢喜的大好事。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深化 社会实践 意义 方法

社会实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的由学校走入社会。

一、深化高校社会实践的意义

1、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当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多数学生的自觉行动。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2、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社会实践通过使学生了解国情,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使学生接触人民群众,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通过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通过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3、促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

4、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才与发展,甚至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态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他们消除心理误区,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5、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郑州工作的新路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校深入了解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动推行改革,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寻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突破。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

6、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另一方面,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地方和活动接受单位做贡献,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作用,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实践进行科学的评估。我们应当以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否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作为衡量社会实践成效的主要尺度。

二、深化高校社会实践的方法

1、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学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号召学生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使广大学生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更加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队伍。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灵活应变,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3、要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

社会实践要发挥他的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阵地建设是很重要的。要广泛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逐渐建立一系列稳定的德育教育基地、生产实习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和社会活动基地,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领域。

篇7

一、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每年组织大一新生参观定远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识事物思考事情的能力,通过走进社区、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参加劳动,服务他人。他们接触社会,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文明礼貌、提高道德修养,锻炼了组织交流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学生到农村种子站,了解当地农民种粮情况,从家庭收入构成、农产品增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到幼儿园支教,帮助儿童学习英语,照顾他们生活,到敬老院做义工等等。

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90后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好高骛远;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实际生活经验。所以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在超市、电子厂、旅行社等勤工俭学,虽然过程辛苦,却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更多了解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在与同事、顾客等的交往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社会阅历,增加了社会经验,更多的了解社会,获得工作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对于专业知识和个人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专业准备和生活准备。

二、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学院系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性不高

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有些学生觉得参与社会实践浪费时间,没有实际效果;有些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勉强应付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认为实习学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工作缺乏长期性而拒绝学生去实习;有些企业不能给予安全、劳资方面的保障使学生不愿意去参加实习。

2.活动组织不规范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院和系部层面共同组织开展。从学院来看,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指导和宏观统筹安排,对于各类资源整合不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作为系部活动,大部分以学生干部牵头,学生自愿参加,缺少对参与者的选拔、培训。同时在活动中,缺乏对参与人员的安全保障等。

3.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通常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单位证明材料,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但是对于社会实践是否真的开展,效果如何仅凭实践报告等材料是无法全面衡量的。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非常重要。

4.活动缺乏创新

一提到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就会想到在校内捡垃圾、主题宣传签名活动、帮助整理图书馆书籍等校内活动,中小学支教、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校外活动。活动形式的单一以及内容的不丰富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缺乏良好的活动平台以及优秀活动项目的可持续进行,都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创新。

三、完善社会实践体制,更好发挥育人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层面可以加强与各系部之间的沟通联系,整合活动资源,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对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和安全保障。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包括专职辅导员、任课教师、社会外聘教师等,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能力。

2.整合资源平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离不开学院和社会的紧密协作,要加强高校间的沟通联系,拓宽就业实践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类型社会实践基地平台,争取企业、社区等各种社会支持。同时也要多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作用,达成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

3.健全评价机制

在活动前注重参与者的选拔和培训,活动中要进行指导和监控,活动后要奖励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并大力宣传,发挥正能量作用。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成绩作为贫困生认定、发放奖助学金、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重要依据。

4.创新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专业特长,了解社会需求,把社会实践日常化、长期化、多样化。同时把社会实践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校园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多措并举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各类实践活动。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问题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根据自身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了解并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总书记2009年5月2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成才,肯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以及各大高校都认识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尚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脱节,活动效果不明显。

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纳入教学计划作长远规划,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总体规划。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缺乏这样比较实际的长远规划,以至于实践活动大多是做些简单的参观、走访,调查后便草草收场,实践项目空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远离社会需要,难以真正深入基层,活动效果不明显。

2.指导老师队伍不够稳定和专业。

部分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有的高校虽然有社会实践的课程计划,但是对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缺乏配套管理制度。例如对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缺乏客观评价和认可制度,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足[2];另外指导老师不稳定、不专业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3.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正如任何一项教育行为的落实要以制度机制保障一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也应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前提,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是由团委负责具体落实实施的,但这种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该项目必须有学校职能部门的参加,而且必须制定一套管理运行机制,与社会联合机制,指导老师培养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使社会实践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二、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

我国发展重心是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江浙一带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本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围绕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展开。

1.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从构建管理运行机制着手。健全的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一方面,建立校地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织体系。校内可以建立由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校外,可以聘请地方领导、企业单位负责人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让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经费上、师资上有保障,以此达到活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的。

(2)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程序规范化建设,形成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活动成果一整套的规范化程序。在活动准备阶段,对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从内容、形式、时间上做统筹安排;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检查,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活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成绩评定、成果展览、总结交流、宣传表彰等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2.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的联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从学校的一方行为转化为与社会互动的双方行为,打通高校与地方联系畅通渠道,建立一种更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已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接轨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的关键是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阵地。地方要积极配合高校,主动提供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基地;高校则要主动与地方联系,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要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让地方、学校、学生三方面都能受益。要巩固社会实践基地,在赢得社会支持的前提下,还必须遵循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问题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

3.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高校应该积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专兼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要精心挑选工作责任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员,共同实施实践计划,提高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

要加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给指导老师提供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便于他们钻研开发有价值的实践课题,积累丰富的经验和调研材料,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孵化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质量的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调动专业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对其工作量的考评计算体系之中,解决其物质待遇,要把专业老师是否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成效如何作为其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4.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评价还停留在依靠实践单位的一个章、一句话,缺乏可比性和客观性。

要实行学校、实践单位的双向考核,建立起“全程督导、双向考核”的过程化评价机制。此类评价机制具体阐述即为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对实践团队进行项目论证,确立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并对不同类别的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所负责的实践团队进行跟踪指导,依托社会实践网、电子邮箱、QQ、博客等网络平台,与参加实践的学生交流、沟通;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采取实践单位评价、学校评价等评定最终成绩,并对优秀实践团队进行宣传表彰。这种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校地双向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规范社会实践的组织,保障社会实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总之,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与社会的联合机制、指导教师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最终成长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3]的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

[2]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篇9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0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