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6:1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博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解同业存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定价中参考Shibor的程度,判断Shibor对同业存款、贴现和贷款等银行主要金融产品定价的市场基准性。本文拟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述利率与Shibor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
(一)变量的选取本文分别选取了我国金融机构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加权平均利率、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我国同业存款利率、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代表性指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分别选取了1个月期Shibor、3个月期Shibor和一年期Shibor的月度平均报价作为Shibor的代表性指标。期限的选择主要基于金融机构定价时参考相应期限档次Shibor的实际操作考虑,Shibor相关数据由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www.Shibor.org)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到。选取了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各指标的月度数据。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尚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本文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以进行比较分析,指标选取情况见表1。
(二)趋势图分析由每组变量的线性趋势图可以看到,同业存款利率与Shibor走势基本一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Shibor对同业存款利率的基准性明显增强,利率走势呈现高度一致性;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走势基本一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两者利率走势呈现高度一致性,但2011年下半年贴现利率出现飙升的现象,主要受资金供求影响;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Shibor走势大体相似,但一致性较差,长期均衡关系不明显,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走势的一致性强于同一年期Shibor的走势。
(三)单位根检验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将时间序列作回归分析,则可能造成“伪回归”。为避免伪回归,需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以及协整性检验,本文利用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目的在于确定序列是否差分平稳。由表2可知,各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中,ADF统计量的值均大于各检验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再对各变量序列的一次差分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OYSHIBOR的一次差分序列ADF统计量的值小于临界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其余各序列的一次差分序列ADF统计量的值均小于临界值,从而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表明各变量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且各序列均为I(1)。
(四)协整检验如果两个非稳定的时间序列X和Y,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变量X与Y是协整的(cointegrated),两变量序列有协整关系存在。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变量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两变量是协整的,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有当两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根据前面的ADF检验,各指标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所以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在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若迹统计量(Tracestatistic)的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表明原假设不成立,即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显示,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利率与1个月期Shibor存在协整关系,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存在协整关系,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Shibor不存在协整关系,而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的同业存款利率、贴现利率、贷款利率和Shibor利率进行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五年多的培育,Shibor在货币市场利率中的基准性已经确立,我国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贴现业务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同业存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同Shibor走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描述。而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一年期Shibor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Shibor对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性不明显。实际上,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但存贷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贷款利率更多的是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而不是Shibor。
(五)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利率形成机制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路是,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在两变量存在静态长期均衡关系时,误差修正模型可以通过E-G两步法进行估计,若数据生成过程是动态的,则最好通过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得出估计参数,再变换成误差修正模型形式的方法,进行变量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的分析。误差项Yt-1-α0-α1Xt-1表示Y上期对均衡值的偏离,β1表示X当期的变化对Y当期变化的影响程度;λ为误差修正系数,表示本期对上期偏离的修正程度。本文主要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误差修正模型,以考察我国主要金融产品利率与shibor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亦即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形成机制。1.以Shibor为基准的同业存款利率形成机制首先构建TYCKLL同MSHIBOR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可以看出,模型的R2=0.979,拟合程度良好,DW值为2.225,不存在自相关问题,除常数项外,各变量的系数都很显著,说明模型设定比较理想。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同业存款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当期1个月期Shibor的变化,1个月期Shibor每提高一个基点,同业存款利率提高0.8927个基点;第二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4294,即上期偏差的42.94%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利率与1个月期Shibor利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业存款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基本在20个基点以内。2012年5月,1个月期Shibor月度平均报价为3.3712%,利用上述误差修正模型预测出当月我国金融机构1个月期同业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2%,与实际值3.17%仅差5个基点。进一步证实同业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2.以Shibor为基准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考虑到2011年下半年为应对CPI的持续高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度从紧,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紧张,企业贷款难度增大,票据融资需求大幅增加,贴现利率出现攀升,为剔除特殊因素影响,本文仅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样本数据估计模型,最后通过预测的方式,判断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4月贴现利率偏离均衡值的程度。模型的R2=0.975,拟合程度很高,DW值为1.924,不存在自相关,各变量的系数都很显著,模型较为理想。由误差修正模型看以看出,贴现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当期3个月期Shibor的变化,3个月期Shibor每提高一个基点,贴现利率提高1.02个基点;第二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2,即上期偏差的20%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利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贴现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图7是实际值与利用上述模型做出的拟合值之间的偏差,可以看出,2011年下半年明显超出了正常波动范围,最高达到三个百分点,又于2011年底返回正常波动范围,这也说明,在两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时,实际值与均衡值的大幅度偏离不可持续。3.Shibor对贷款利率形成机制的影响分析考虑到贷款利率与Shibor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仅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贷款利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和Shibor对其影响的大小,而不作ECM模型变换。4.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根据协整检验结果,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同样构建两变量的ADL(1,1)模型,由于常数项不显著,故将常数项剔除后,再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估计结果。由误差修正模型看以看出,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当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化,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每提高一个基点,贷款利率提高1.213个基点;另一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5062,即上期偏差的50.62%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一年贷款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贷款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2012年6月8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但尚有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8倍上下限利率管制,虽然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定价自不断增强,定价能力逐步提升,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对基准利率的依赖性,商业银行仍将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利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基本上都是在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每笔贷款的具体情况,确定浮动水平,浮动水平根据贷款行业、客户信用、抵押担保方式、金额大小、期限长短、客户贡献度、市场情况等因素确定。
二、结论及建议
篇2
拿反腐来说,德国前总统伍尔夫的经历最典型。2010年走进望景宫的“帅哥”伍尔夫曾是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当了不到两年就被指靠关系获得优惠房贷而黯然辞职,成为德国战后任期最短的总统。这还不算,不久伍尔夫被第二任妻子赶出家门。去年11月14日,因涉嫌受贿753.9欧元(宾馆房费),伍尔夫在汉诺威地方法院接受审判,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坐到被告席的前总统。
做官先做人,品行是德国做官的“硬杠杠”。典型的案例是3年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抄袭而辞职一事。古滕贝格仅仅因为博士论文“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而被迫放弃博士头衔。古滕贝格时年39岁,风度翩翩,人气极高,被誉为“政治超级新星”,很有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但面对一边倒的民意压力,他不得不辞职,搭上的可能还有其政治生命。
德国人对官员有着近乎“洁癖”式的要求,与整体社会风气有关。无事还要生非的媒体对官员的一举一动步步紧盯,民众更是“同仇敌忾”。伍尔夫涉嫌违规爆出后,德国媒体穷追猛打,一些民众甚至到总统府前“举鞋”抗议。抄袭案中,古滕贝格被送上“谷歌贝格”之绰号,民众还顺势掀起揭官员学术老底的热潮,时任欧洲议会副议长西尔瓦娜・科赫-梅林就因此“中招”而辞职。
有德还要有才。在德国,官员应对稍有不力,舆论监督的“唾沫星”马上飞起来。记得总理默克尔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曾按兵不动,结果“不作为”的说法马上铺天盖地,逼得“铁娘子”不得不高调开会宣布新举措。
篇3
曾当选1998年“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2001年“湖南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曾获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入选湖南省首批10名“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一
走进中南大学商学院,院训“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作为院长,陈晓红教授对“天道酬勤”的涵义有着自己的感悟:“勤就是不允许偷懒。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繁重的任务,责无旁贷。每个人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收获,就能够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成功会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天分、机遇等等,但是勤奋、执着、锲而不舍是排在第一位的。”
陈晓红的这份“勤”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正是这份“勤”,使她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同事们的尊重、领导们的信任;也正是这份“勤”,才能使她继续创新之路。
近年来,陈晓红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0篇,其中被El、SCI等检索机构检索30余篇,CSSCl和CSCD检索40余篇。主持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软科学课题、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和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1项。她所主持的科研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
陈晓红曾被评为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是2001年高校青年教师奖、1998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研究类)奖获得者,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2002年湖南省首批10名“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之一。
二
1994年9月,已晋升为教授的陈晓红,经中南大学的推荐,被国家教育部派往日本,到东京工业大学深造。
来到东京,陈晓红无暇去京都、奈良、横滨、名古屋等地游览参观,她想,倘若不抓住机遇,奋发努力,就难以捕捉它那丰富多变和发展迅速的信息,科研工作就可能赶不上形势,落在人家的后面。为此,她告诫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掌握现代科技前沿知识,才是这次访学的目的。
东京工业大学是一所老牌的著名理工大学,理工科排名全日本高校之首。它成立于1881年,至今有120余年历史。陈晓红每天早出晚归,在宿舍和研究所之间的两点一线来回奔跑。为节约时间,她去研究所时带上几个面包;晚上回到宿舍.又是草草煮一碗面条。她无暇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的学习、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以上。1.66米身高的她,因营养不足,精力紧张,竟消瘦得体重只有40多公斤。
陈晓红这种拼命精神,使导师和同事都很感动。研究所的高原康彦教授,在日本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当时日本信息管理学会主席,他特别喜欢这位中国学生,邀请她和自己一起共同研究通用系统理论。他们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学术杂志上20余篇,并出版了英文著作。他们共同提出了通用系统理论的DSS研究方法――多层次模型集成理论方法,并由此开发出DSS生成器,改变了传统的DSS三单元、四单元结构,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留日期间,陈晓红发表了DSS方面的论文14篇,在国际DSS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她所进行的研究,主要在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她把通用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开发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全新的DSS开发的理论――即层次模型理论。这种理论不仅定义了DSS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应用层、任务层、功能层和物理层的概念,并详尽分析了各个层次的组成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层次在开发中的实现问题;而且定义了DSS的功能结构,突破了传统的DSS的三单元、四单元等仅从功能上定义其结构的局限性。因此它不仅奠定了构成DSS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同时又在理论上为方便快捷地开发DSS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途径。国际系统科学和控制论协会主席乔治桑・雷斯科(Georse E.Lasker)教授称此为高质量的研究。通用系统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信息系统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梅萨罗维克(M.D.Mesarovic)教授以及日本信息管理学会主席,东京工业大学的高原康彦教授称陈晓红的研究成果是“对通用系统理论(GST)的创新”,“是对DSS理论的贡献”。
在日本,陈晓红一面攻读博士学位,一面广泛接触和深入了解日本的企业。尽管她的学习很忙,研究任务繁重,但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去企业作调查,同时也帮助企业做信息化、决策、系统设计等工作。此外,她还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拿到企业中去推广,像决策支持系统就应用到了日冷集团等一些大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陈晓红在日本企业界赢得了赞誉,有的企业甚至还执意邀请她加盟。
陈晓红在日本访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使日本人感到惊讶,并被吸收为日本办公自动化(OA)学会理事。她的导师高原康彦教授说:“我一生最佩服两个人,一是我的导师、美国人梅萨罗维克教授;另一个就是我的中国学生、同事陈晓红。”
谈起高原康彦教授,陈晓红说:“说实话,我挺感激他的培养。高原康彦教授是一位不带偏见的日本人。他热爱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友好。他很看重我,邀请我这个学生参加他的课题组,与他共同从事学术研究。他知道我当时的经济状况,曾资助我去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开阔我的眼界,拓展我的视野。在我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时,他详细交待了有关问题,叮嘱我准备好有关材料。当我坐地铁回住所时,我先下站,他发现车架上有我忘记带走的材料,立即跳下火车跑来追赶我,并多次听我的答辨预演,提出很多建议,使我得以顺利通过答辩会。”
经过4年拼搏,陈晓红于1999年3月获得了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即管理学)博士学位。在这所著名的理工大学,日本人的博士论文答辩一般都要进行三四次,而陈晓红的博士论文答辩一次就通过了,日本人取得博士学位,一般都要读七八年,而陈晓红却只用了4年,并且还是这几年中经营工学专业拿到博士学位的惟一的一位女性。
三
作为中南大学管理科学首席教授,陈晓红通过不断创新,在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战略、金融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陈晓红为核心的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研究团队,在经历数年艰辛之后,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得了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湖南省近年来在管理科学领域获得的国家最高奖项。
陈晓红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性研究又让学术同仁对这位年轻秀丽的女学者刮目相看。她结合多年来对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察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和创业板市场的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独特见解。她系统地提出发展中小企业的四大策略,即建立完备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构建以政府为支撑、以金融机构为后盾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供金融优惠政策;发展风险投资;利用和创建创业板市场等。陈晓红的理论成果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篇4
院(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阅表学生姓名李娜学号071651006题 目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选题类型理论型选题来源自选项目一、选题意义和背景计算机的普及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显得有点逊色了,所以正确运用ERP全方位的控制企业,使得企业的可利用资源合理高效的运用起来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ERP并不陌生,并且有很多企业在运用它,然而效果却有些不尽人意。其中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去解决它,才会收到实施ERP真正的效果。由于去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冲击很大,由此我想到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要改变思路,摒弃旧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正确合理的运用ERP,找到自己企业适合的ERP。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高管理信息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企业人员共同的努力,肯定会开创出适合我们自己的ERP。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必将带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通过写这篇文章,让我自己对ERP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同时我相信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ERP,让我国的企业在浴火中重生,在未来能更好的发展。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本文准备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企业与ERP的关系,从而引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存在的一些大众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建议如何正确实施ERP。希望能通过写这篇文章能够让自己对ERP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给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带来一些帮助。五、研究方法初步打算采用因果论证和理论论证,并采用实证和规范分析对文章进行构思,在资源和效益追求最优化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论述。学生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论文出处(作者):
动人的博士论文致谢词
学位论文:一次智力探索之旅
篇5
第1章 绪 论 1
略………
第2章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14
略………
第3章 服务业的性质地位及国际比较 36
略………
第4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现状、发展目标及基本原则 47
略………
第5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62
略………
第6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组织优化模式 100
略………
第7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地区布局合理化模式 128
略………
第8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市场绩效分析与评价 156
略………
第9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71
略………
结
论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1章 绪 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服务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加快了社会生活质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和社会控制程度的提高。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门类越来越全,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也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现象,是劳动人口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移。产业革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金融、运输和通信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相对地位的提升只能放在与经济增长同时发生的结构变化中去考察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并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服务业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支撑。到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为34.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8%,中等收入国家为45%--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45%(见表1.1)。
略………
结
论
本文对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服务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发展目标、结构优化、重点产业选择、组织模式、企业运行机制、区位布局诸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的新体系,研究表明,改善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黑龙江省服务业的竞争力,对于黑龙江省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服务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我省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略…………
:136000多字的经济学博士论文
有目录、表、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一、背景分析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更是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从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利率市场化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最高上浮到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从之前的最多下浮到0.9倍变为0.8倍,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开始。近年来,国内各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传统电商从支付宝开始进入金融领域,直接与银行的核心业务展开竞争。互联网金融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扩大货币乘数,提高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同时增强支付功能、提高资产流动性,推动利率市场化。谁也没能想到一个“宝宝”正带来的一场蝴蝶效应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存款竞争。
二、国外经验借鉴
美国和日本的虽然进行不同种形式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之后,利率的变化趋势却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基于竞争的压力先升高,各大银行抢占市场份额,随着资金成本的不断提高,利率又直线下降,造成了资金脱媒的现象,市场继续自动调节,利率回升,最后趋进于0。
通过对美国、日本的市场分析,可以总结出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1)改革初期,利率波动特别大,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力增加,促使其开发不同品种的货币基金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小型银行的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利率市场化使市场有了资金定价的自,提高了银行业和小型融资机构的竞争力,增加了商业贷款定价的灵活性。
三、中国互联网产品具体运作
互联网正在革命性地改变着传统金融的面貌。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传统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依赖技术和平台开始渗透到金融领域。自从利率市场化这扇大门打开之后,互联网的各类“宝宝”们层出不穷,这些类宝宝虽然不属于活期存款,但其大部分拥有活期存款的性质且利率要高出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十余倍。接下来,就简单分别介绍一下互联网产品余额宝和银行产品薪金煲。
3.1余额宝
余额宝是由天弘基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其本质就是一款T+0的货币基金产品,此产品依靠支付宝强大又广泛的平台资源,快速归依短期、小额的支付宝支付类资金,使用户不但能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同时这些资金可以用来随时支付用户网上消费的金额。余额宝的优势分析:
(1)T+0支付功能融入用户消费领域:传统的货币基金赎回需要T+1或T+2日,作为现金管理工具不够便捷。而余额宝通过基金公司垫资实现客户赎回时资金可以当天到账的T+0功能,并将其融入到客户消费领域,进一步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并实现了增值。
(2)以支付宝为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平台宽广:我国居民活期存款余额约16万亿,其中有部分对收益较敏感,而且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全年交易额达到1.6万亿,占到我国2012年居民消费额的8.6%。
(3)理财门槛低:从支付宝的网站数据上显示,21岁至30岁的人群占58%,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没有一定的存款且缺乏投资理财经验,所以余额宝不限投资金额、不限投资期限、随时可用的特点,降低了理财门槛,使更多的闲散资金聚集,更多的用户参与理财。
3.2薪金煲
谁也没能想到,今天的“余额宝”们掀起的是一场金融革命。从起初的“抢存款”,到现金规模上冲2500亿,余额宝以一个代表的身份为互联网金融正了名。因此,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中信银行率先回击推出薪金煲业务,第一天利率高达9.4%,吸引了中小客户的眼光,下面就介绍一下中信薪金煲:2014年5月,中信银行与信诚基金合作推出“薪金煲”业务,对接信诚薪金宝货币基金。客户资金可自助转换为货币基金份额,通过银行垫资,实现货币基金的ATM机直接取现以及直接刷卡消费功能。“薪金煲”在5月中旬信诚薪金宝封闭期结束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相对于其他宝宝类产品,它的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申购和赎回采用“全自动”模式,顾客只需一次性签署中信银行“薪金煲”业务开通协议,设定一个不低于1000元的账户保底余额,无需客户主动购买,账上保底余额之外的活期资金将每日自动申购货币基金,而当客户需要使用资金时,也无需再发出赎回指令,中信银行的后台会自动实现倾向基金的快速赎回。薪金宝的推出,是银行业的一个突围。这种类似活期货币基金的模式会导致银行自身损失部分活期储蓄的利润,但也可以聚集其他闲散资金。银行业推出的此类基金相比于互联网的基金有很大的优势:
(1)支付功能的拓展,尤其是供实时取款以及实时转账功能的产品,在货币基金流动性上已经与现金趋同,是打通了宝宝类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2)安全性更高,相对于互联网环境的不稳定性,实体商业银行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虽然方便简单,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3)信用性更高,余额宝中虽然每户平均2600元,但基本都是尝试的态度,大额资金存放更多会考虑“安全”,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这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
四、本文小结
本文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背景、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国内相关货币基金产品的兴起、具体运作来探析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未来的趋势。结合国外经验和中国现阶段状况,我认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未来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1)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美日长达16年的改革经历告诉我们,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2)金融创新是利率市场化的有力推进者。余额宝虽然作为货币基金出现,但是却给传统银行业的活期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进而推动了银行业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
(3)金融脱媒是不可避免的过程。银行脱媒的浪潮不会因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上升而改变。应通过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使之与银行脱媒节奏相匹配,减轻银行存款及信贷压力,防范银行为了弥补利息损失而从事高风险信贷业务。
目前,不论是互联网还是商业银行都在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竞争,毫无例外,这些产品都是利率市场化的最有利推动。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国家监管当局的有效完善制度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会渐近式稳步前进发展的。(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学城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劲松,《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博士论文
[2]李程,《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博士论文
[3]刘晖,《基于T+0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研究》,生产力研究,2014.2
[4]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11.6
[5]尹继志,《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2011.3
[6]陆晓明,边卫红,《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2012.15
[7]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2011.1
[8]王会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选择》,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商业银行简介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主要目的是获取利润,商业银行属于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主要有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这四个基本职能。
二、金融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对金融服务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对金融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说法。将保险,银行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看作金融服务统一提供者进行的定义。包括所有银行服务,所有保险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金融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工具的服务界定。
金融服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是效益和资源。与有形商品的市场营销相比,金融服务营销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般情况下采取契约文书和账簿登记等形式,不容易被感知;人是金融服务的对象与主体,服务品质的差异性既由服务人员素质的差异所决定,也受顾客本身的个性特色的影响;在金融企业中,一线员工是营销活动的主体,所以,顾客的满意程度直接受这些员工的素质的影响,可见内部销售与外部销售都属不容忽视的。商业银行要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忠诚度的客户。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培育顾客忠诚,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服务的服务人员方面,金融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在我国, 各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整体素质虽有所提高,但从跨行与行内看来,服务人员的素质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服务质量也受到了影响;柜面服务人员的奖罚不到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服务时难免显得态度不好,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和形象;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理财意识,服务技能的欠缺和服务技巧的低下也给公司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在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方面,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大都停留于表面,没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客户金融意识,金融产品的利用率和客户的金融意识都非常的低下,致使新推出的产品无法走向市场,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成本,效益又很低;在金融服务中间业务的收费方面,一些不知名的中间业务费用使消费者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消费者不明不白地就发现自己存款金额减少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代收这方面还是有待改善的。
在金融服务手续方面,如今金融服务的手续效率比较低下,过程比较烦琐,银行员工办理业务速度也比较慢,使顾客心生厌倦,此外,虽然现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话银行和网络银行几乎已经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电话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也给等柜台造成了压力。
四、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创新的对策
在金融服务的服务人员方面,需要注重对金融服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抓优质文明服务规范,为服务创新打好基础,负责人作为部门服务第一责任人,更加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带头工作,加强新业务的培训学习,加强服务文化培训,督促员工做好规范服务;对服务人员奖惩分明,做到责任到人,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努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增强理财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
在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方面,首先要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创新,每个地方由于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客户构成也不相同,所以应该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界定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创新,确保创新的质量和创新的效果。
在金融服务方面,加强网点人力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行综合柜员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网点营销力量减少操作岗位,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和电话银行为主体的电子银行分销渠道,建立一个客户界面一致,业务渠道多样,技术平台统一,前台系统互动和后台系统共享的电子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电子银行业务一体化发展;对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提出问题的,要及时给予解决,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率。
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员工学习与相互交流,强化客户服务理念,使得员工有自觉服务的意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失真率降低,增加对员工的授权,让员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中断与服务延迟;通过借助文化的力量使服务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精神中,使优质服务行位在每一个工作细节和每一个岗位中都得到体现;提高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提供给员工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加强内部营销。
参考文献:
[1]孟辉,田晓林.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中推进金融创新[N].中国证券报,2007-ll-02(A19).
[2]宋村杰,张金兰.金融创新下的银行监管实践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05):100-101.
[3]徐柏熹,潘文波,赖志坚.创新成效显著深度仍需提升[J].深蜘I金融,2007(02):32-35.
[4]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
[5]唐宏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营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02):3-6.
[6]何剑,冯宇彤.金融服务营销的特征与策略运用[J].商业时论,2005(24):52-53.
[7]章晔.金融服务利润链中的顾客满意度研究——个浙江省银行业顾客实例[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11):12-13,52-56.
篇8
关键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
贷款业务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激烈竞争下,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流动性管理、盈利性管理。通过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审查审批环节的制度建设、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1]。最后通过差异化信贷定价策略、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人员等措施来提高贷款的盈利性,以此抵御市场新生力量的竞争,保护银行的传统业务——信贷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审慎控制风险,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通过其信用中介的职能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债权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2]。因此在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管理中,安全性原则尤为重要,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重点强调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因此在贷款业务过程中,贷前、贷中、贷后都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二)流动性原则。在银行负债中,存款业务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既要满足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随时提存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定期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在规定日期提现的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提存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防止挤兑的产生。同时为了满足资产的流动性,银行需贯彻信贷配给原则,审慎信贷风险,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提高贷款流动性,使贷款能在银行需要时具有及时变现的能力。(三)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作为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银行最终效益和经营能力的体现。其盈利性目标地实现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实银行资本、扩大银行经营规模、提高银行的信誉,从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衡量其盈利性程度的指标主要有盈利率、盈利资产收益率、收入盈利率等。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是最主要的盈利资产,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3]。近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花呗、京东白条、民营银行等新生力量开始抢占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尤其是小额信贷领域。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商业银行贷款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其目前发展面临双重困境。
二、“三性”原则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
(一)贷款业务与安全性原则。第一,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信用体系的健全和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的确定对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降低坏账率、发展小额信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4],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借款人或者投资人的行为模式、消费习惯、诚信记录等纳入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贷款人的资信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借鉴信用分评分模式,加快全民征信体系的建设。第二,完善审查审批环节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制度核心是相互制衡与自我约束,但自我约束的实现需辅以制度制衡,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建设培养,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应辅以恰当的奖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制将考核人员的收入与银行效益挂钩,实行收付实现制,加大信贷风险责任考核力度。第三,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多方主体参与。首先,企业信贷人员要实时监控企业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宏观环境[5],充分调查企业信贷能力和管理状况。其次,商业银行向政府寻求帮助,在必要时借助行政力量充分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要求企业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再次,商业银行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发挥银行同业间的作用,共同防范信贷风险[5]。最后,建立动态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数据、录入数据,建立完善的风险等级评估,充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二)贷款业务与流动性原则。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6]。贷款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缺乏流动性,贷款与存款之间存在期限不匹配的矛盾,这是贷款流动性管理的核心。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来缺乏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贷款通过重组转化为可流通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制造业、冶炼矿业等传统产业的非优质贷款移出资产负债表,将资金再投放于服务业、新兴产业等行业,以此完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整体质量,解决贷款与存款期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银行流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通过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将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以获得流动资金,并且利用这些资金去进行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业务,这样容易降低银行的流动性水平[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信贷证券化产品单一、二级市场流动性缺乏、信息披露不规范、金融监管和相关法律不完善、风控和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更加需要商业银行谨慎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手段。第二,适当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目前,全球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下行趋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在此特殊背景下,易发生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贷款风险进行充分保障,增加一级资产、二级资产的比重。同时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将会安抚社会大众,避免疫情当下产生恐慌心理发生挤兑危机。但资本充足率提高的幅度应视商业银行实际情况而定。大型商业银行信誉好且有较多优质信贷资产,不易产生流动性危机,这时可提高较小幅度或不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流动性原则适当让位于盈利性原则。小型商业银行信誉较差、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在经济下行时更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此应较大幅度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三)贷款业务与盈利性原则。第一,差异化信贷定价策略。面对中底层客户,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中底层客户有着对利率变动敏感、小额信贷、追求快捷低成本服务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要结合底层客户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开发低利率、低贷款金额、放贷快捷、手续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时商业银行的重点是降低成本,即需从放贷各个环节入手控制贷款成本,以期用低利率来扩大市场份额,拉拢客户资源,与花呗、京东白条、民营银行、P2P借贷在小额信贷领域进行竞争。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居民信用档案,减少审贷放贷时间,提高服务水平。面对上层客户,可采用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考虑与客户的整体关系、双边关系,加强对大额贷款风险的审查,贯彻落实信贷配给原则。对于低质量大额的贷款,应予以拒绝。对于高质量大额贷款,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还应根据客户具体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优惠利率,进行个性化定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发展与客户的双边关系,在存款上采用上层客户定价法,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忠诚顾客,并获得较高收益来弥补提供贷款的潜在损失。第二,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人员。5G技术的产生、新基建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转型机会。商业银行需充分利用这些科技、互联网的力量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业务,加快推进业务线上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化,使人工智能逐渐替代传统人工,智能化、科技化逐渐渗透商业银行贷款程序各环节,这也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信贷业务的智能化、科技化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更重要的是,节约商业银行工资支出、培训费用的同时进行科学化审贷,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信贷质量,这些都将提高信贷业务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芳琦.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9.
[2]邵琴.商业银行抵押信贷业务风险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232-233.
[3]卢毅.北京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博士论文,2019.
[4]刘宇杰,周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20(36):30-32.
[5]徐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
篇9
【关键词】VaR CVaR 黑天鹅 股灾
仅仅两年,上证综指从998点涨到6124点;弹指一挥间,又从6124点跌至1664点,A股跌幅超过70%,20多万亿市值灰飞烟灭;也是仅仅一年时间,财富象征的华尔街由欣欣向荣变成悲惨世界,昔日呼风唤雨的各大投行纷纷倒下或转型。金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管理活动,一次次的灾难性事件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并一次次提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风险管理带来很大难题。因此,如何识别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监测黑天鹅的慧眼――CVaR模型
破坏性极强的小概率事件对我们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们就是“黑天鹅”。因为概率小,存在或然性,所以预测难度大,又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因为破坏性强、冲击性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们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警惕。本文所述的CVaR模型对极端风险的监测优于VaR,它能够及时觉察“黑天鹅”的来临,让我们迅速逃离。
VaR模型可以直观刻画大概率下的是最大损失。例如,假定一个投资组合,2008年11月3日的置信度为95%的日VaR值为100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的投资组合以95%的可能性保证,08年11月3日,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带来的损失不会超过100万元。VaR模型缺陷在于,虽然模型能以较大的概率保证损失不超过VaR,但不能告诉我们损失一旦超过VaR这种极端情况发生时,组合的潜在损失会有多大,它使人们忽略了类似金融危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巨额损失,而这恰恰是风险管理所必须特别关注的,否则我们将在“黑天鹅”到来时浑然不觉,在意识到重大损失不可避免时手足无措。
为了克服VaR模型的缺陷,Rockafeller和Uryasev在1999年提出了CVaR这一新的风险测度。CVaR即条件VaR(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其含义为: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损失超过VaR的条件均值,反映了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较之VaR更能体现投资组合的潜在风险。简而言之,也就是小概率事件下的平均损失。
CVaR?琢=E[f(x,r)│f(x,r)≥VaR?琢]
r是资产向量,x为对应的权重向量,f(x,r)是损失函数,α是置信水平。
仍然以上面的例子说明,假定我们之前的组合在2008年11月3日的置信水平95%下的日CVaR是1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5%的小概率事件即损失超过VaR(100万)的情况发生了,那么我们的潜在损失是150万元。
简单比较一下,VaR模型假设小概率事件不发生,也就是95%概率可能下投资组合的最大损失是100万,因此没有考虑到损失发生时会坏到什么程度;而CVaR的前提是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在最坏的5%的情况(损失超过100万了)下,我们组合的潜在损失是150万。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CVaR模型的优点――即能够对尾部风险进行良好控制。VaR对极端事件的发生缺乏预料与控制,不能度量市场因素异常罕见的极端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无法预知结果如何。而CVaR是指损失超过VaR的条件均值,反映了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较之VaR更能体现投资组合的潜在风险,能够对尾部风险进行良好控制。因此,CVaR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VaR的缺陷,不仅考虑了超过VaR值的概率,而且考虑了超过VaR值损失的条件期望,明确告诉我们“黑天鹅”来袭时也就是极端情况下的潜在损失。
二、用CVaR模型来捕捉A股的“黑天鹅”
我们选择A股1996年12月16日之后,至2009年2月9日共3946天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日收盘价为样本,取置信度为95%,样本期数为500天,来计算从1999年1月4日至2009年2月9日的日VaR和日CVaR。
我们将CVaR 与VaR和股市波动率指标进行比较(深证成指与上证综指情况类似,因此我们以上证综指为例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两点特征。
1、VaR与CVaR指标对极端情况有更好的指示作用,而波动率指标对股市的日常波动较为敏感。我们看到,当上证综指从2006年末大幅拉升时,波动率虽然也迅速增加,但对比2000年和2002年的高点,增幅并不大,特别是100日波动率在沪指6124点新高之后甚至还有所下探,至2008年3月之后才达到前期高点,不能引起投资者的足够警惕,因此波动率指标并不能及时明确地向投资者提示风险。而VaR与CVaR指标,在2007年之前虽然有所波动,但幅度很小;然而从2007年初开始,尽管大盘涨势迅猛,但这两个指标却都有非常明显的下行,似乎是在提醒投资者享受牛市盛宴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自己面临亏损时的潜在损失在迅速增加。
2、CVaR对极端事件的反映比VaR更敏感,警示作用更强。对比VaR和CVaR的走势,我们发现,1999年末至2006年末,VaR变动幅度很小,基本维持在-2%到-2.5%之间,2004年之前,CVaR与VaR变动极为一致,在2004至2005年末的阴跌时期,CVaR较前一阶段有1个百分点的上升,VaR与CVaR之间的距离也明显缩窄,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的潜在损失接近大概率情况下的最大损失,这是近八年来,投资者的安全边际最高的一段时期。从2006年开始,VaR虽没有明显变化,但CVaR却逐步下行,渐渐远离VaR;2007年初,VaR虽也开始下降,但是CVaR下探更为明显,两者缺口逐渐拉大。在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的历史性高点前后半年,是CVaR与VaR之间距离最大的时期,此时,虽然投资者在95%的概率下,日最大损失不超过-3%,但这正是极端事件(5%的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CVaR显示,投资者的日潜在损失已经高达-5%!也就是说,CVaR已经敏锐地监测到了“黑天鹅”的踪迹。
我们也注意到,自2008年下半年起,CVaR和VaR下降趋势减缓,11月之后,两个指标渐渐走平,也就是说,大概率事件下的最大损失和小概率事件下的平均损失没有再继续恶化;另外,CVaR与VaR的缺口开始缩小,也显示出安全边际有提升的迹象。
在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应用上,CVaR模型的用途并非单单计算一个数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几种CVaR工具,对整个组合的风险构成进行分解分析。这些工具主要是边际CVaR、增量CVaR、成分CVaR等。简单来讲,边际CVaR用来衡量当组合的某种资产增加一元时,引起投资组合CVaR的变化;增量CVaR用于评价一项新资产对组合CVaR的影响;成分CVaR是指单项资产对组合整体CVaR的贡献,也可以标准化为该成分CVaR的贡献百分比。
三、投资策略建议
1、建议投资者建立CVaR模型,监测极端事件发生时的潜在损失。目前,很多机构投资者使用VaR模型,CVaR的使用还不广泛(这一概念在2002年才被学术界引入我国),从VaR到CVaR的转换可操作性很强,建议投资者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CVaR模型,以更有效地应对极端事件的发生。
2、建议将CVaR模型与VaR模型综合使用,并特别关注两者缺口。这个缺口很能反映金融资产左侧尾部厚度,而左侧的厚尾正是黑天鹅滋生的温床,也是风险管理的大敌。
3、对于投资组合,建议投资者建立比较完整的CVaR系统。如同VaR系统,投资者可以利用均值-CVaR模型进行投资组合优化管理,比如建立股票池中各个资产的动态CVaR数据库,监测现有组合的边际CVaR、增量CVaR、成分CVaR等指标,来进行收益-风险的权衡和匹配。
4、CVaR和VaR模型更多的作用在于提示,而不是预测。数量化模型不是万能的,不管CVaR还是VaR,更多的作用在于提示,而不是预测,毕竟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所能接受的CVaR下限也不同,投资者可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但必须对自己正在承受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须知,“黑天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随时可能飞来;而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和警惕,才能盯住那只“黑天鹅”。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乔瑞:风险价值VaR(第二版)[M].中信出版社,2005.
[2] 刘俊山:基于风险测度理论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3] 陈晓红、周颖、佘坚:考虑在险价值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基于沪深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J].南开管理评论,2008(4).
[4] 陈浩武: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
篇10
【关键词】 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产融结合; 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010-05
从形式上来看,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从实质上来说,产融结合是金融和制度的双重创新。它的出现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产业格局的优化、金融资产的监管、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产融结合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对其予以简要的综述。
一、产融结合的动因
产融结合现象的出现有着多种原因,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经济形态、不同的产融结合模式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动因也各不相同。
(一)理论分析
许天信、沈小波(2003)认为产融结合的动因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消除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资本的逐利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以及密切银企关系等。李玉兰、王振山(2006)把产融结合分为初级、深度和战略融合三种形式,指出初级融合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深度融合是为了拓宽利润来源,延伸企业价值链;战略融合则是为了产业转型。尹国平(2011)总结了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的特点,认为产融结合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以及实现财务和经营的协同。支燕、吴河北(2011)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视角,把企业资源、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对竞争优势理论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外生资源内部化可以实现成本领先,能力整合可以延伸价值链,突破路径依赖可以提升动态能力,因此外取资源、整合能力和打破路径依赖是产融结合的三个主要动因。孙源(2012)回顾了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主要是为了追求多元化经营、实现产融的协同效应、缓解融资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最终是为了增加利润,提升企业价值。
(二)实证研究
蔺元(2010)选取我国2001―2007年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进行产融结合的1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指出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主要在于构建融资平台、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协同效应以及获取超额利润。人行石家庄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2010)以河北省产融结合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我国产融结合的动因在于金融行业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产融双方可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有大量闲置资金,银行有引进产业资本优化股权、完善法人治理、满足监管等需求。周文凯(2011)对温州民营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指出民营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主要是因为金融行业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获得融资便利、有闲置资金以及实现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同时银行也有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满足监管要求等需求。何敏(2013)采用江苏省产融结合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产融结合有三个层面的动因:一是政府对地方金融资源管理和整合的宏观需要;二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多元化发展和分散风险及融资的微观需要;三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和获利需要。
综上可知,我国对于产融结合动因的研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为了满足资本逐利、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发展等。此外也出现了一些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比如支燕、吴河北(2011)动态竞争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内生论视角,是对产融结合动因的一种新的诠释。
但目前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实证研究不够深入,多数实证研究仅仅是对研究样本做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缺乏定量研究的模型,而且样本数据较为陈旧,说服力不够;二是主要集中在对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动因的研究,缺乏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动因的研究。
二、产融结合的模式
产融结合模式是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转化与融合的方式。模式不同,产融结合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但选择何种产融结合模式,会受到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产业成熟度和企业自身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国际产融结合模式的比较和借鉴,另一类是对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归纳和设计。
(一)国际产融结合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
李扬、王国刚等(1997)把发达国家的产融结合划分为自由融合、金融分业管理为主以及新发展时期,比较分析了美、英、日、德、法、意等国产融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提出了充实企业资本金、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等优化产融结合的政策建议。黄明(1999)根据产融结合经济主体在金融交易关系和作用中的不同,把国际产融结合模式归纳为四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并指出影响产融结合模式变迁主要有路径依赖和反路径依赖两个因素。王继权(2004)比较了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德国的全能银行制、日本的主办银行制、韩国的政府主导型四种主要的产融结合模式,结合我国产融结合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我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应是依托资本市场的产融资本双向渗透模式。王少立(2008)分析了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的变迁历程,指出在工业经济时代产融结合以银行和主板市场为核心的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形成了风险投资和创业板两种模式,并建议在我国扶植风险投资机构,稳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加大政府在知识经济中的投资,率先推进知识经济中的产融结合。王巍(2012)通过对国外产融结合实践的分析,发现成功的产融结合具有内生性、基础性、特色性和阶段性四个基本特征,提出我国应有序推进金融准入、重点发展财务公司、加强产业特色融合、提升产融结合门槛。
(二)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归纳和设计
郑文平、苟文均(2000)提出了新的产融结合观,认为我国的产融结合必须是以信贷联系和资产证券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为纽带的市场模式,并构建了产融结合主体、中介机构、场所和监管机构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许天信、沈小波(2003)对我国产融结合的实践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四种模式,即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参股工商企业、集团自办财务公司或银行以及准金融控股集团。傅艳(2004)认为我国的产融结合主要以国家计划和银行信贷为主,在实践中会产生有效、无效和负效三种结果,为了提高产融结合的有效性,需要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结合机制,提出应以信用型产融结合为基础,以股权型产融结合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的作用。杨涛(2012)考察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形式和特点,总结出三种主要的模式:一是金融资本融入产业,二是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三是大型企业内部的金融资源整合。
对于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目前取得了基本一致的共识,即国外主要有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含全能银行制和主办银行制)和政府主导型三种,国内则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细化为产业资本融入金融企业、金融资本融入工商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准)金融控股公司四种模式,且提倡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主导型模式。现有的研究缺陷在于:对国际模式的比较和借鉴研究得多,对国内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较少;对国内模式总结归纳得多,对各种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得少;提倡市场主导模式的多,对如何设计和改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主导模式研究得少;特别是缺乏适合中小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
三、产融结合的效应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结合,它对国民经济、实体产业、金融领域以及个体企业均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产融结合有着多种动因,但这些动因是否能够实现?实施产融结合的效果如何?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很多,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一)产融结合的理论效应
徐波、白永秀(2000)在探讨产融结合实现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产融结合的收益,指出其有助于增加利润,有助于银企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许天信、沈小波(2003)分析归纳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动因和方式,对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产融结合可以增强资本积累能力,提高投资的生产效率,并有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但同时也有可能产生泡沫经济。凌文(2004)认为大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可以产生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两方面的效应,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辰华(2004)认为我国产融结合存在一些负效应,具体表现为产融结合中的泡沫经济、金融异化、资金放大和风险扩散效应。万良勇、饶静(2005)认为我国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应对国际竞争,有利于缓解资金困境,也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这是其正面的经济效应;与此同时,产融结合还会产生一些功能变异、放大风险等负面经济效应。
(二)产融结合效应的实证检验:产融结合是否有效
张庆亮、孙景同(2007)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并选取我国2000年实施产融结合的11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产融结合实施前后1999―2005年七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产融结合总体有效性不显著,但随着结合程度的增长,其有效性在不断提高。程宏伟、常勇(2008)选取我国1999―2005年间751家实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和投资收益在产融结合实施前后的变化来度量产融结合的直接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与财务公司融合对经济绩效的提升较为显著,与银行、证券公司的融合对经济绩效影响不大,而与信托公司的融合则严重削弱了其业绩。吴越(2010)认为产融结合的有效性应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来衡量,并选取我国2000年实施产融结合的11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1999―2008年的财务指标数据,实证研究了产融结合实施前后的经营业绩变化,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产融结合并没有提升企业的绩效,因此是无效的。姚德权、王帅等(2011)引入风险因素,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效率评价体系,并采用我国2001―2009年间28家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产融结合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不高,风险防范水平较低,并且参股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效率也显著不同。宁宇新、李静(2012)选取1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施产融结合前后一年的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非主营业务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以及利润变化率等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产融结合绩效不高,未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三)产融结合效应的影响因素
李革森(2004)选用2001年899家沪市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作为绩效的衡量指标,实证研究了金融企业参股上市公司的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参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向相关,并且相关程度会随着参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强,当超过临界值10%的时候,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随参股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王之君(2010)选取我国2008年实施产融结合的95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作为绩效度量指标,运用横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参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金融参股比例以10%为临界值,低于10%对经营绩效没有什么影响,大于10%则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周莉、韩霞(2010)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视角,提出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四个因素,即融资约束的缓解、监督的有效性、双层及利益掠夺,并探讨了产融结合对这四个因素的影响,认为产融结合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但同时加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难度,并加剧了双层和利益掠夺问题。支燕、吴河北(2010)采用我国2000―2008年间产融结合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产融结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对产融结合有效性的影响较为显著,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业绩、产融结合程度及产融结合持续时间是影响产融结合效率的主要因素。
关于产融结合效应,我国早期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在肯定其有着诸多正面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经济效应;近年来则以实证检验为主,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产融结合是否有效的看法并不统一,这与其研究的视角、选择的样本、采用的指标、评价的标准不同均有关系,但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目前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不高。
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产融结合有效的评价标准不相统一,实证研究往往只考察企业层面,即以是否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作为判断标准。实际上如前所言,产融结合对经济、产业和企业均有影响,产融结合是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实证检验。此外,各种影响产融结合效应的因素除参股比例有确定的临界值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还没有量化的研究。
四、产融结合的风险及其防范
随着我国产融结合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产融结合风险及其防范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陈燕玲(2005)认为产融结合存在着多种风险,其主要形式有投资组合风险、内部交易风险、财务杠杆风险、利益冲突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并且产融结合风险具有隐蔽性、系统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并提出产融结合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外部监管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王之君(2010)认为我国的产融结合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种风险,内部风险包含股权转让风险、资本市场投机风险、股票投机风险、融资风险和产融资本发展失衡风险等,而外部风险则表现为监管不足和政策风险等,并构建了产融结合风险集成管理指标评价体系,来对产融结合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和处置,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内外部风险防范对策。徐汉洲(2011)认为我国目前产融结合主要面临着财务杠杆、资本整合、内部交易以及泡沫等风险,并提出审慎推进、有效整合、合理制定战略、平衡收益和风险、创新管理机制等防范对策。孙源(2012)指出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产融无法有效协同、利用金融优势盲目扩张、对金融机构风险估计不足、相关法律和监管缺失以及由产融结合带来的风险强扩散性和道德风险等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何敏(2013)认为我国的产融结合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大,降低了产融结合有效性,而且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金融监管规则不统一,提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明确和统一监管主体等相关建议。
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产融结合的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内外部、宏微观、正负性等角度提出了各种可能的风险,基本可以归纳成三类:从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政府主导降低有效性,相关法律和监管缺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等风险;从产业层面来说,主要是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对金融企业造成影响和冲击,放大产业和金融业的风险;对于微观层面,则主要是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本身的产融整合、内部交易、财务杠杆等风险。但目前的研究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对于产融结合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具体的评估和控制方法上的研究还不多见,尤其是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成效还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五、产融结合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虽然我国的产融结合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但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金融监管法律和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的产融结合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孟建、刘志新(2010)从资本循环的视角论证了产融结合的资本外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产生虚拟经济泡沫,指出我国应改革产业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培育人力资源,才能为产融资本的循环创造有利的环境。杨红、杨柏(2011)基于国有产业资本和国有金融资本相融合的角度,认为我国的产融结合实践存在着风险、产权、内控制度等制约因素,提出要建立大股东风险监测制度、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产权制度等发展对策。王新宇(2011)分析了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产融结合存在着识别和控制风险能力低、产融结合协同不够好、相关法律不完善、对金融企业形成冲击等问题,建议要注重产融结合的风险防范,要加强产融结合的企业经营监管,要避免盲目结合,金融企业要积极合理应对冲击和挑战等。
以上文献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大量研究了我国产融结合面临的宏观问题,对产业和企业层面的中微观问题研究得较少;二是发展对策理论性较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产融结合虽然有着大量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产融结合模式的创新和适应性、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产融结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防范机制、产融结合的具体可操作对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实施产融结合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产融结合的深化,以及有效的产融结合市场机制的形成,产融结合的研究将会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和优化我国的产融结合实践,提升国民经济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天信,沈小波.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7-112.
[2] 李玉兰,王振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国际趋势及现实意义[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9-81.
[3] 尹国平.我国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61-65.
[4] 支燕,吴河北.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产融结合动因[J].会计研究,2011(11):72-77.
[5] 孙源.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
[6] 蔺元.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0(5):153-160.
[7] 人行石家庄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地方金融机构产融结合问题研究[J].河北金融,2010(8):3-5.
[8] 周文凯.温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产融结合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1(4):50-53.
[9] 何敏.产融结合的风险与挑战[J].中国金融,2013(2):77-78.
[10] 李扬,王国刚,王军,等.产融结合:发达国家的历史和对我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1997(9):3-10.
[11] 黄明.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J].学习与探索,1999(2):38-45.
[12] 王继权.现代产融结合论[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4.
[13] 王少立.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变迁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8(9):104-106.
[14] 王巍.企业集团产融结合[J].中国金融,2012(10):86-87.
[15] 郑文平,苟文均.中国产融结合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00(3):47-51.
[16] 傅艳.产融结合简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69-71.
[17] 杨涛.产融结合的突破口[J].中国金融,2012(8):96.
[18] 徐波,白永秀.产融结合实现的条件及收益分析[J].经济管理,2002(12):77-80.
[19] 凌文.大型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37-41.
[20] 王辰华.我国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8):6-8.
[21] 万良勇,饶静.关于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10):48-49.
[22] 张庆亮,孙景同.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7):96-102.
[23] 程宏伟,常勇.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9):35-41.
[24]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0.
[25] 姚德权,王帅.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5):81-86.
[26] 宁宇新,李静.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资和收益的影响研究[J].开发研究,2012(5):98-100.
[27] 李革森.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检验[J].开放导报,2004(4):101-103.
[28] 王之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及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0.
[29] 周莉,韩霞.产融结合资本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65-69.
[30] 支燕,吴河北.我国高技术产业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127-131.
[31] 陈燕玲.产融结合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5):130-133.
[32] 徐汉洲.产融结合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1(11):55.
[33] 孟建,刘志新.基于基本循环视角的产融结合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7-4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