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0:4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量化金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量化金融论文

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小波离散后可以构成L2(R)空间的规范正交基,并用之表示或逼近信号,而且用较少的小波系数就可得到许多不同图像的精确逼近。S.Mallat 于1988 年提出了小波多分辨分析算法

【关键词】 小波离散后 可以构成L2(R)空间的规范正交基

【本页关键词】双刊号CN期刊 论文写作

【正文】

在整个图像压缩过程中,对小波系数进行矢量量化编码满足容许性条件,即的函数Ψ (t)为原形小波或母小波函数,其中Ψ (w)=

【文章来源】/article/64/4390.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2

在BGI的主动投资领域中, “市场中性”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黎海威开发的香港、新加坡市场的量化模型正是运用到此类市场中性基金,它们采用的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基本面量化投资方法。简要地说,基本面量化投资即借助一系列基本面因子构建的量化模型筛选股票,以融资融券的方式实现多空对冲,从市场中获得绝对收益。除此以外,相关模型也运用到指数增强和130/30基金。

在黎海威看来,投资是个概率问题,通过基本面分析,提高找出好股票从而跑赢市场的概率,即赢面。如果挑选的每只股票的赢面在55%,而投资组合由100只这样的股票构成,整个投资组合战胜市场的概率就会接近100%。

量化投资的核心在于维持一个稳定的赢面,而在比较大的范围(即投资的宽度)内运用它。挑选出好股票,需要从合适的维度来筛选,比如估值、盈利质量、情绪等等。这些因子都不是随意挑选的,它们一般有金融理论背景(价值投资、行为金融等)支持, 并结合了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基本面量化投资并非像人们想象的只是靠跑系统选股和交易,事实上,它的本质是主动投资。这样的投资方法,关注基本面和市场演变,需要基金经理的经验、判断和对市场的理解。黎海威认为,关键在对市场黎海威在量化投资的世界里,华人迄今掌管的最成功基金之一是巴克莱亚洲(除日本)市场中性股票投资基金。2012年8月,曾在巴克莱工作时间最长的华人基金经理黎海威,回国进入景顺长城基金,担任景顺长城基金的量化及ETF投资总监。他即将启动其在国内的第一个量化投资产品——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的理解, 在把量化框架和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强调纪律性的前提下, 坚持以量化模型为依托, 不断地将新出现的现象和发现的规律抽象出来,添加到模型中。

与此同时,对于特殊事件,比如数据错误、 收购兼并等量化模型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 需要基金经理在投资组合中控制相关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因子的研究和权重的调整要有前瞻性。例如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价值股没有任何兴趣,但随着违约风险逐步降低,价值股在2010年迎来了相当强劲的行情。当时,由黎海威担任基金经理的亚洲(除日本)市场中性股票投资基金及时调整了价值股权重,获得很好的业绩。

当然,基本面量化投资有着量化的纪律性,这是业绩稳定性的保障。黎海威认为,量化投资的纪律性首先表现在量化研究的严谨性上。做量化投资并非像大家想象中的多空对决的精彩,反而有点像做金融的博士论文,整个研究过程从课题的提出到研究、回测都是在严密的框架下进行的,是可重复验证的。

篇3

一、金融学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全面掌握经济金融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进行市场运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是金融学教学担负的主要任务。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教学通常能够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走入岗位后,所学知识无处可用,业绩不理想,创新意识不强,无法满足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学科建设不完善,课程设置不科学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开设金融专业的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并进行专业细分,实际上很多细分出来的新专业都是出于包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的金融学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专业过度细分反而打破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简单的细化与分割,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变窄,一些专业基础理论在很多课程中都有涉及,却都讲的不透。金融学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划定及学科体系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偏重宏观经济理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核心课程,对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视不够,比如像经济数学、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等能够辅助学生进阶的课程并未广泛开设;而公司理财、证券投资、财务分析、金融工程、基金管理、资产定价等与时展联系紧密的课程也未能实现知识与应用的互动。此外,金融学教学对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动态追踪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教材陈旧、内容良莠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金融体系一直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新问题的出现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国际上新兴资本市场的崛起、金融危机的爆发、跨国并购、资产证券化等问题,以及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影子银行等问题,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教学中不能跟随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跟不上时代变化,如此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不达标的。

(三)教学方法单调,对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在教授金融专业课程时,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这种培养方法下,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为应对考试而强行记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布置课程论文,由学生个人完成或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撰写课程论文确实是锻炼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实际效果却参差不齐,难免流于形式。在学生独立撰写论文时,如果缺乏指导,且不存在严格的外部监督,学生可能会在网络上直接抄袭他人已有观点,这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滋长了不诚信的学术之风。而在以小组形式开展学术研究时,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单纯的分工再拼凑也严重损害了研究的完整性。在教学改革中,高校也在积极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模拟等,然而从长期禁锢的思维向发散创新的思维转变仍需要多年的教学摸索,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需逐步完善。

(四)教师队伍素质仍需提高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金融学博士培养的跟进与海归博士的引进为高校的教学队伍补充了一大批高学历人才,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然而,高校教师队伍在学术研究、工作经历、教学经验等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分工与协调也存在脱节。针对教师个人而言,不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还会对其教学任务与研究任务的分配造成负面影响。

二、学术研究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一)学术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主要表现在:1.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学术研究活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分析现实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大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2.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既要留心观察经济社会运行,发现问题,又要大量地阅读与思考,从实例中归纳分析出一般性结论,检验已有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对金融市场已经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国外课堂常采用的小组讨论方式,近年来也备受国内老师追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根据班级的规模,每组可由4~8人组成。挑选经济热点展开讨论,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辩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问题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适时引导、简单评论来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分析。这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学术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时,教师需要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收集、更新、整理数据及案例,这就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想讲好金融学的课程,与同学形成良好互动,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业务的实际操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和理论研究前沿。另外,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素材也可用于编写教学案例,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见,提高学术研究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重视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

三、在金融学教学中推动学术研究的途径

为了推进金融学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纠正师生“重应试轻学术”的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术思想的讨论与学习;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善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建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抓住课堂互动、课外实践和评价反馈几个主要环节,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进程。

(一)试验研究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单向传授课堂不同,所谓研究型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研究理论形成过程为主的教学方式。金融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与现实联系紧密,很多理论都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得出,或者放入现实社会进行验证。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理论知识的产生,还原经济学家们的思维活动,并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已有理论,发表独立见解。研究型的教学课堂有很多种实现方式,比如案例探讨,头脑风暴,问题情境,正反方辩论,小组讨论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师们通过掌握新型教育理念,就可以不拘于已有模式,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开展研究型教学试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善金融学学术研究方法在传统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定性分析往往占主导地位,定量分析比重则十分有限。如果没有精确的数量分析,质的规范性就难以把握;但无视定性分析,单纯定量研究也会失去经济学意义。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更好地揭示资金运作的内在规律。现代金融学的量化特征日益显现。定量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理论模型化,即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某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另一种是实证研究定量化,即运用统计数据来验证理论的适用范围与正确性。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金融领域研究多数都是通过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国内的量化分析仍处在起步阶段,可以在借鉴国外成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研发,但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强调数量分析而忽视了经济含义。

(三)推动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进程网络通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模式,使得高等教育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对于金融学专业教学而言,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实验室教学、市场模拟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市场运作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信息化不仅是对新技术与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根本的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在信息化环境下,现代通讯手段实现了信息与知识的瞬时传递,彻底改变了信息获取、知识传递的路径,使得老师和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市场动态。当代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挖掘、运用、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运用科学方法从复杂的金融市场捕捉有效信息。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考试考核方式、论文式、阶梯综合法、实操加笔试法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old exam assessment methods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actual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ne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change, and how to test more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of assessment, this is we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is considered more effective way of examination of some of the exam.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essay, ladder synthesis, solid exercise and written examin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教学和考试方式不同于以往,这种差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愈发明显,且不断深化。为此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工作,几乎是每个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与行为上的不成熟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一方面又要强调自己的个性;一方面希望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厌学情绪较高,不懂的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些矛盾,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启发才可能解决。

于是,忽略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传统的考试方式,根本无法于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及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相契合,无法真实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综合能力,获得技能和心理提升的平台,反倒成为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或绝望情绪的诱因,尤其对那些后进生更是如此。其直接的结果,便是令学生或者在学校自暴自弃混日子,或者干脆退学步入社会。

作为以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和简单的技能考核,即不能真正反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更不能符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为此,我们试用了一些新式考试方法,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论文式考核方法

目前,全国高校中课程论文考核方式很少被采用,主要原因在于论文考核的标准难以量化,因此难以实现教育部的考核要求。在职业院校中,论文考核法更加不被重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越来越低,不但影响了学习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未来的社会生活。为此,我们采取了论文考核方式。

具体方法是:

选择专业课的理论部分,且内容比较繁杂的内容;

在教师进行重点知识提示之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

论文字数、格式不限,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干净美观,又不乏个性”。

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现象,比如:

由于考核要求中突出个性的内容,促使学生们比平时更专注于独立设计和完成考核,从而杜绝了抄袭现象。

考核结束后,学生们最期待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关心论文整体的效果,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受到认可的强烈愿望。

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优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论文式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把握和记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阶梯综合法

此方法针对纪律相对散漫的低年级

具体方法是:

记录每位学生的每月的表现,包括出勤、课堂纪律、作业、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等,并根据上述各项表现的优劣,进行相应的加分或减分;

每月月底进行月考,并将月考卷面成绩和本月学生表现分记录在案;

期末考试结束后,结合本学期各个月份的表现分和月考分数,最终评定每位学生的期末最终分数。

由于加大了平时纪律表现所占分数的比例,并结合年终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奖励机制,促使学生将平时表现与自身利益挂钩,从而改善了班级面貌,提高了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学习热情。

三、实操加笔试法

这个方法适合针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具体方法是:

在考试题目设定上,实际操作题和笔试题分数比为60:40,必要时可以增加到70:30;

制定权威监督机制,避免考核分数误差过大现象出现;

对于标准化较高的专业考试,可以采用表演赛或分组赛的形式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针对会计专业的点钞、出单入单、账务处理等课程进行了实操加笔试的方法。

对于会计专业的考试,标准化相对较高,因此进行了分组竞赛等形式更加活泼的考试方式。而对于俄语口语和旅游俄语的考试,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外语才能。

通过对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自信心,也促使教师们勇于尝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会继往开来,不懈努力地摸索出更科学,更有效的考试方式,为职业教育事业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徐善登大学课程论文考试形式双刃剑作用的应对 《科教文汇》2008年第10期

篇5

1、货泉国际化的含意

货泉国际化是指能够逾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贮备货泉的进程。对于于货泉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泉功能划分可以提供1个相对于完美的框架。依据Kenen的定义,货泉国际化是指1种货泉的使用超越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者非本国居民使用以及持有。咱们下面通过1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泉的功能清单(见表一)来直观的阐释。

表一国际化货泉功能

货泉功能官方用处私人用处

价值蕴藏国际贮备货泉替换(私人美元化)以及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泉贸易以及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泉贸易以及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依据ChinnandFrankel(二00五)以及Kenen(一九八三)收拾。

依据这份清单咱们可以看出,1种国际化货泉能为居民或者非居民提供价值蕴藏、交易媒介以及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说,它可用于私人用处的货泉替换、投资计价和贸易以及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贮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泉和钉住汇率的锚货泉。

2、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中国1直踊跃介入树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定的资金供给者之1,同时也踊跃介入区域多边政策对于话以及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必定规模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定的支付货泉。截至二00七年七月,在清迈倡议(见表二)框架之下,中国已经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定,总额达二三五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定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定也可以使用美元支付。

表二中国以及其他“东盟一0+三”国家之间的双边互换协定(截至二00七年七月)

BSA单向/双向货币协定总额状态

中国—泰国单向美元/泰铢二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一⑴二-0六

终止日期:二00四⑴二-0五

中国—日本双向人民币/日元

日元/人民币六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0三⑵八

中国—韩国双向人民币/韩元

韩元/人民币八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0六⑵四

中国—马来西亚单向美元/林吉特一五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⑴0-0九

中国—菲律宾单向人民币/比索二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三-0八⑵九

正日期:二00七-0四⑶0

中国—印尼单向人民币/卢比四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三⑴二⑶0

修正日期:二00六⑴0⑴七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二00八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泉金融会

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力,才能有效抵抗以及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进了包含货泉互换在内的东亚货泉合作的深化。二00八年以来,东亚货泉互换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前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和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泉互换协定,总额达六五00亿人民币。另外,货泉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贮备基金的筹集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范围从原定的八00亿美元扩展至一二00亿美元。

货泉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泉互换协定,增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流动中采取人民币作为结算货泉,可以晋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份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以及贮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泉的过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以及平台,坚持从区域货泉到国际货泉的发展路径是1种现实的选择。

文章举荐:

一.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四.物流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五.邮电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六.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七.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八.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00八年一二月二四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抉择“对

于广东以及长江3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以及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1方面必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本钱有益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更将有益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动。时隔三个半月,二00九年四月八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抉择在上海以及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泉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1步。 但整体上看,人民币依然处于国际化的低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活动。真实的国际货泉应当融入物流以及资金流中去。此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1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依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3、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咱们可以将货泉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情势分为两个部份:1是通过相干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2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和超越经济规模的利益,货泉国际化总利益即为2者之以及。

一.可以计量的货泉国际化收益

(一)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internationalseigniorage)是指当1国货泉国际化后,货泉当局凭仗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取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本钱之间的差额。货泉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本钱却微乎其微,国际铸币税收入至关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二00二年年底美国取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九五三0亿美元。目前我国具有数额巨大的外汇贮备,这实际至关于对于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当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1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但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酿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取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依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时间维持不乱,并且逐渐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那末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维持年均二五亿美元摆布。

(二)从境外贮备资产的出产本钱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于铸币税的钻研表明,货泉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令人们持有货泉或者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象征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贮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者国债等情势存在的时候,国际货泉发行国必需为之提供1个正利息补偿,这类非零的出产本钱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1步来说,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泉可供选择,或者是持有贮备资产的情势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由于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贮备资产,不管是以存款情势仍是以国债情势存在,都象征着为国际货泉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份资金势必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泉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以及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干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二.其它类型的货泉国际化收益

货泉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以及运用境外贮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泉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泉之后,对于外贸易流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活动也会因交易本钱降低而更为顺畅,从而使患上实体经济以及金融经济的运作效力有所提高。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以及对于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泉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以及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泉来介入的。因而国际货泉成了1种紧缺的资源。而要患上到这类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需与国际货泉发行国进行贸易来往,展开经济合作。在对于外经济来往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10分快捷,有益于其对于外经济来往的扩展。1国货泉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良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规模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于进出口商来讲,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1,规避它的最佳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1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于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本钱支出;另1方面便于对于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1步晋升出口竞争力,扩展对于外贸易以及经济来往,货泉国际化势必给发行国居民以及企业的对于外贸易创造便利前提,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份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防止频繁的货泉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本钱。依据欧盟委员会估量,欧洲货泉统1每一年节省的货泉兑换本钱在四00亿美元摆布。由此可患上,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泉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固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游览将更为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赞助时,也能够提供人民币信贷。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于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应用手中的人民币对于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因为汇率变动而致使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1步的保证。有益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增进我国对于外经贸流动以及国家交换的发展,特别是推进我国对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的经济贸易以及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晋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政治威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因为不存在世界政府以及世界中央银行,1些国家的货泉同时担负着国际货泉的角色。树立在1国或者几国“国内货泉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泉本位轨制,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轨制的不同等性。当前的国际货泉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1种不对于称的货泉体系,发达国家因为掌握了货泉话语权,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因为具体历史的缘由,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处于被安排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泉体制的不完美对于我国的影响,1旦人民币完整国际化后,中国就具有了1种世界货泉的发行以及调理权,对于全世界经济流动的影响以及发言权也将随之增添;1旦成为国际货泉体系的首要组成部份,其对于全世界经济的不乱以及增长也会做出首要的贡献。

货泉的国际化常常象征着该货泉发行国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泉及金融政策调和中作用的加强,有益于增强1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1种国际货泉的发行权以及调理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必定程度上构成对于中国经济的必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以及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于那些国家发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肠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延续增长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晋升。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泉结构,支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

国际结算的货泉之1,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来往中对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泉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以及抵抗“货泉入侵”的能力。 文章举荐:

一.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四.物流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五.邮电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六.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七.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八.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货泉国际化其实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于货泉的追赶,表面上是对于货泉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确定,实际上则是对于暗藏在货泉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轨制甚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而货泉国际化对于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泉发行国所带来的益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三)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国际融资

因为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没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乃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以及取得长时间借款。(Eichengreen以及Hausmann,一九九九年)。具体来讲,就是没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致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泉错配以及期限错配的主要缘由。对于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讲,他们没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泉敞口风险,因此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能不面对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泉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泉后,时常项目呈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时常项目赤字的相干度将降落,美国在多年呈现财政以及时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依然维持高速增长,1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泉地位。固然,对于于时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然而这类国际货泉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因为时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加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贮备水平,分流部份外汇贮备资源以进行钻研以及开发投资。

(四)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减缓高额外汇贮备压力

中国外汇贮备延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三万亿美元。外汇贮备的增添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于我国贸易及加工业发生不利影响,而汇率不乱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重。解决这1两难窘境的有效法子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尽管说高额的外汇贮备有益于保护国家的对于外信用,但本国货泉在国际货泉体系中的地位其实不会由于外汇贮备的增添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本钱增添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了债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于外汇贮备的需求,也有益于减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4、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本钱

人民币国际化是1把“双刃剑”。从上面的阐述中咱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富收益,对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计功效。然而中国在取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必定的代价以及本钱。

(一)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泉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泉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规模以外取得货泉发行收益。在国际货泉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活动的前提下,货泉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象征着货泉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当者着巨大的风险。信誉货泉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于该货泉的信念与预期,终究取决于这类货泉的运行效能。信念与预期拥有“双向强化”特征。对于货泉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展;对于货泉国际交易信念的不足致使对于该货泉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泉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泉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活动效力足量,能够支撑货泉迅速转换的前提下,当1种国际货泉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泉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者货泉市场在不同患上贮备货泉之间迅速转换。这类国家货泉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者货泉市场上的可选择性抉择了货泉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1种货泉,也能够抛却它而转向另外一种预期乐观的货泉作为国际了债手腕。国际货泉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发的货泉与资本套利行动是国际货泉可逆转性的最好诠释。

此外,国际货泉的选择,会因为货泉替换问题,带来货泉政策施行效果的不对于称乃至货泉政策的作用方向完整相反。这1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至关于美元化国家抛却了货泉而达成为了暂时的货泉统1,但因为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抉择了货泉1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1致。货泉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应美元化国家的利益,乃至所制订的货泉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泉接受国与货泉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1体化状况,这类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泉区域内呈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本钱分配不公时,货泉合作收益就难以填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本钱,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1种新的合作情势(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具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从新选择货泉,货泉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防止了。国际货泉的逆转必然给不管货泉发行国仍是货泉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于货泉发行国而言,货泉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1例的,而对于于接受国而言,抛却1种货泉作为了债货泉或者媒介货泉,理性选择的结果多是取得更大的收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锁经济前提下,1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泉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于国内经济发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患上资本国际间活动变患上更为容易,流通本钱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活动将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利率发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添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在维持货泉政策不乱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一样,资本的活动也会引发外汇贮备的变动,进而引发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1种情况下,政府的货泉政策将遭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答国内产生的通货膨胀而施行压缩性的货泉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利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知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实施宽松的货泉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发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泉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三)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泉需乞降汇率波动

1国货泉成为国际货泉后,其货泉将被许多国家贮存以及使用。1旦国外货泉需求的偏好产生变化,将会致使国内货泉供需产生波动。另外,因为1国货泉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取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致使本国货泉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范围流通可能在必定前提下对于人民币汇率发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不乱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构成后,将对于国内的人民币汇率构成首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构成机制将更加繁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祥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时间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难题。

(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泉政策的效果减弱乃至失效

1国货泉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泉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泉当局节制基础货泉、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泉作为本国的货泉以及作为国际货泉的职能有时候会产生冲突。货泉国际化以后,本国货泉与国际金融之间的1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泉政策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泉政策的调剂与施行将遭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泉政策的制定,不能仅斟酌国内经济发展状态,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不乱本国货泉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泉,货泉政策的传导机制会产生相应变化,货泉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添,中央银行很难肯定货泉政策调剂的适量时机。

篇6

论文摘要: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管理水平上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阐述了当今世界银行业所采用的主流的风险管理技术,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现代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众多环节所构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在前两个要素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技术进步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环节,都具有相应适用的技术工具,但通常谈到的风险管理技术是指风险度量技术,尤其是用于风险测度,的各种建模方法。事实上,风险计量模型也正是商业银行推行量化风险管理所关注的重中之重,从而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方法论工具。

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

1.信用风险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法和信用评分方法。近二十年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利润率持续下降和表外业务风险不断增大,促使银行采用更经济的方法度量和控制信用风险,而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新的信用工具的创新,给开发新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供了可能。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1)CreditMetrics信贷组合模型,运用VaR框架,用于对诸如贷款和私募债券等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2)KMVEDFs信贷组合模型,利用期权定价理论评估企业的预期违约率;(3)CSFPCreditRisk+信贷组合模型,应用保险经济学中的保险糟算方法来计算债券或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4)麦肯锡CPV信贷组合模型,在CreditMetrics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克服了CreditMetrics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

2.市场风险模型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度量模型绝大部分是基于VaR方法。计算VaR主要的方法有三大类:一是方差一协方差方法(参数化方法),二是历史模拟法(经验法),三是结构性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除此之外,极值方法和压力测试也是常用的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

方差一协方差法假定风险因子收益的变化服从特定的分布(通常是正态分布),然后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估计该风险因子收益分布的参数值,如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而得出整个投资组合收益分布的特征值。方差一协方差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有组合正态法、资产正态法、Delta正态法和Delta-Gamma正态。历史模拟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经验的方法.它不需要对市场因子的统计分布做出假设,而是直接根据VaR的定义进行计算,即根据收集到的市场因子的历史数据对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进行模拟,在给定置信水平下计算潜在损失。

蒙特卡罗模拟法是基于历史数据,模拟出投资组合中不同资产可能的价格变化。并由此推算出投资组合价值的变化,进而求取其投资组合回报。将每一个模拟的投资回报进行分布处理,可以得出投资组合回报分布,从而按照一定的置信水平要求,求出VaR的大小。

极值理论是通过极限值理论或情景分析,研究小概率事件,估计损失规模,计算风险值。极值理论的优势在于它直接处理损失分布的尾部,且没有对损失数据预先假设任何的分布,而是利用数据本身说话。主要的极值理论模型有传统极值理论、分块样本极值(Block-maxima)模型、POT(PeakOverThreshold)模型和C()PULA一极值理论方法。

压力测试被用于测量极端情况下的操作风险情况。压力试验包括情景分析和系统化压力试验,其中情景分析是最常用的压力测试方法,包括两大步骤:情景构造和情景评估。情景构造描绘出某些极端情景。包括银行极端损失的大小、风险因子波动的极端范围等。情景构造的主要方法包括历史模拟情景方法、典型情景方法和假设特殊事件方法。

3.操作风险模型

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的监管框架中。将操作风险正式单列为除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的第三种主要风险,首次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一起纳入最低资本监管要求并强调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分别提供了从简单到高级的一系列操作风险衡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是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一种最为初级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它将单一风险暴露指标的一个固定比例作为资本准备要求,即操作风险资本准备,为基本指标法所计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准备;El是机构的风险暴露指标;a为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常数比例指标为银行某年的最低监管资本要求,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加权风险资本8%的比例来计算;GI为银行同期用于规范资本的总收入。是采用平滑方法计算得出的最近三年总收入的均值;1Z%是巴塞尔委员会给定的调整系数。

标准化方法对操作风险的度量要求银行将总收入与业务线进行匹配,对每个业务种类都设定·个风险暴露指标EI以反映银行在此业务领域的规模和业务量,从而对整体操作风险的资本金要求为 ,其中Ks为标准化方法下的资本分配;El。为每条业务线的风险暴露指标;为每条业务线的系数值,其计算公式与基本指标法相似S为银行分配给第种业务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份额,MRC为银行的最低监管资本要求,Ej为银行第i种业务的指标值,12%是给定的调整系数;是对特定业务种类下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与相应概括性指标间关系的衡量。不同业务种类的口值不同,均由巴塞尔委员会给定。

高级衡量法是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所推出的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计量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极值理论模型三种,它们均建立在对损失数据的分布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进行测算:(1)内部衡量法类似于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内部评级法,是指银行基于对预期操作风险损失的度量来估计风险资本要求的水平,即假定预期损失(损失分布的均值)和非预期损失(损失分布的尾部)之间具有稳固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利用内部度量法计算风险资本要求是基于这样一个框架:将银行的操作风险暴露分解成8大业务种类(与基本指标法相同)和7大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对于每个业务类别/损失事件组合(共有7×8—56个组合),银行可使用自身的损失数据来计算该组合的预期损失EL。监管资本则由预期损失(亦即损失分布的均值)和非预期损失(损失分布的尾部)的关系来确定;(2)损失分布法(LDA)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操作风险量化方法,它使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历史数据库来计算操作风险资本金数量。在对损失事件频率和损失强度的有关假设基础上。对每一业务线/损失事件类型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进行估计。损失分布法依赖于银行的内部数据来把握其特有的风险特征。每一个银行中的每一种业务都具有自己的风险特征。这些特征是基于该业务的内在风险(如产品类型、复杂性和法律环境)和控制机制(如文化、系统、内控和政策等)。由于每个银行都是独特的,量化其风险特征的唯一途径就是检查分析其实际的损失数据;(3)极值理论近年来被引入到操作风险的量化管理领域。具体方法与市场风险的极值理论模型相似。 4.一体化风险模型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对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成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银行开始寻求新的解决之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诞生了一批风险管理专业化公司,以及基于全面管理理念而建立的新一代风险管理模型——一体化风险度量模型。这些一体化模型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风险和其他风险进行整合管理,为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提供了技术基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1)由AIgorithmics(简称Algo)公司设计的风险观察(RiskWatch)模型,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未来定价(MarktoFuture)”方法来为资产组合定价;(2)由AXIOM软件公司建立的风险监测(RiskMonitor)模型,将方差一协方差,蒙特卡罗模拟,历史模拟及多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整合,对所有市场,业务线及金融工具的风险提供一种可以持续、一致测量的方法;(3)由Askari公司开发的风险账本(RiskBook)模型,用一种一致的分析提供多种风险的视角;(4)由IQFinancialSystems公司创立的RiskIQ模型,基于RAROC的风险综合管理模型;(5)金融工程公司(FinancialEngineeringAssociates,Inc.)风险管理模型,在风险矩阵RiskMetrk的基础之上改进了VaR技术,可以使用户确定新的交易将如何影响整个资产组合的VaR,并提供了VaR成份分析;(6)网际测险公司(Measurisk.Conr)风险管理模型,基于监管者的规定,对客户的基金在总体水平上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估。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的不足

(1)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落后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的量化管理方面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外商业银行通常会大量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资产保值的风险转移策略,这主要得力于国外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目前除了一些地方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和正在筹建的金融期货交易所,尚无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由此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运用金融衍生品对以市场风险为主的银行风险进行控制;其次,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大量风险量化模型,如VaR等,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风险管理人员对模型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第三,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起同时为监管者、市场和银行所接受的数据甄别标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无法建立完善的、整合的历史损失数据库,而没有数据就意味着基于数据统计分布的量化模型根本无法建立。

由于风险量化管理的不足,使得银行在日常管理中更多地使用定性分析和人为直接控制,主要依靠缺口管理和指标分析法进行风险管理。如信用风险管理,大多依据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及安全性;又如经济资本的计算,由于无法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量化标准,还只能采取标准法进行衡量。

(2)数据库的缺乏

数据库是构建整个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储存着大量内外部共享性分类信息。通常而言,这些信息分别与特定业务、损失事件或风险目标相对应.这些存储的数据包括前台交易记录信息、各种风险头寸、金融工具的信息、极端损失事件、外部损失事件等等。数据结构由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的复杂程度而定,通常可以分为动态数据和参考数据(静态数据)两大类。前者包括与具体业务相联系的交易数据以及内外部损失数据,后者则主要包括产品数据和风险管理模型数据等。

巴塞尔委员会对风险管理模型,尤其是风险度量模型的损失数据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数据的累积性、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等等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大集中数据库用于搜集内外部损失数据,然而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并且体制方面的原因也导致外部损失数据尤其是低频高危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搜集具有较大难度,这使得目前的数据库一方面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更新较慢,限制了量化管理模型的应用。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着重点

篇7

论文摘要: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商业银行德健运行的重要前提。本丈从和Basle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的内洒,并且从童化和定性角度评价了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所创造的信用和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创造信用货币,创造存款,扩张信用,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银行的各种业务也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引进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和中间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也带来了大量的风险,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管理重心。巴塞尔委员会指出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包括利率、操作、法律风险等)。

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我们应该把内部控制作为核心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切实有效,日益为银行监管部门密切关注。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根据美国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OSO)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的一个过程,内部控制的设计为以下类别的目标得以实现提供了合理的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系统包含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测。

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F3asle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有了扩充,进一步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要求组织中所有的各级人员必须参加内控过程,对内控的过程产生影响。巴塞尔委员会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

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在控制环境中强调的管理的督促和控制文化;在风险评估方面将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评估并举;在控制活动方面又突出了职责分离的重要性;该委员会还特别对信息和沟通作了更多的解释;除了监测活动外,还把缺陷的纠正也列人了内部控制活动的范围。

2001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的第二稿,经过吸收多方意见和三年的过渡,该协议将于2004年全面实施。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的诞生是西方各国银行开始重视防范与管理金融风险的产物,而新的巴塞尔条约将成为在新的金融环境下世界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为了适应更为灵活的银行风险状况,巴塞尔委员会试图促使银行不断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使用对于风险状况反应更为灵敏的衡量方式,进而更为准确测定一定风险状况下所需要的资本金水平,而且更多的强调银行要建立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健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需要明确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采取一系列具有组织、制约、协调功能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以提高银行管理质量和效率,保证银行财产安全和完整。

二、商业银行风险测且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我们必须量化风险。当然,将风险量化不能作为判断银行风险的绝对标准。因为,首先,量化风险要作一些假设,这会低估风险;其次,除了风险量化外,还需要进行定性判断,甚至连最简单的借款申请也要对贷款人的管理能力、行业背景、违约行为、股权结构等进行判断,而这些因素是难以量化的。所以风险管理过程应该既包括风险量化,又包括风险估计判断。

风险的量化指标有三个,分别为敏感性(Sensitivity)均方差(Volatility)和受险价值(VAR)。

敏感性是利息边际收益与导致该收益变化的某些基本参数变化的比率,基本参数一般包括利率、汇率等。其计算公式为:

S二个别参数的变化/市场参数的变化

S( 96 )=〔个别参数的变化参数/市场参数的变化

均方差是为围绕目标变量上下波动产生的偏离的统计平均值,它常常用于计算市场参数、收益或者市值上下波动而发生的偏差的统计平均数据。假设随机变量为X,平均值为E(X),观测值出现的概率为Pi,则对于n个观测值有:

下面重点介绍受险价值、BAR ( Value at Risk) o VE1R值就是在一定的容忍度(或置信度,置信度=1一容忍度)内,某金融组合或工具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区间所面临的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受险价值实际包括两部分:可能的损失和发生的概率。因为概率难以测量,所以一般根据历史数据,测算不确定变量的概率分布。受险价值最大的优点是将所有风险融合成一个值。vAR的计算在某种程度上含有银行偏好的主观因素。容忍度的选择是根据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目前各商业银行用不同的容忍度报告其VfR。数据观察频率的选择,比如每月或每天,也是主观的。

根据收益分布曲线,可以得到不超过某一概率(即容忍度)的最大收益偏离值,就为VAR。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均方差越大,则正态分布曲线越扁平,在给定的容忍度下的损失越大。在实际应用中,VAR的计算经常与分布曲线的均方差联系在一起,简单表示为均方差的某个倍数,从而使VI1R的计算大大简化。

三、具体业务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从定性和定量上进行全面实施的。在量化风险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采取具体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下,将就银行的结算业务进行具体的阐述。

银行结算业务,是指以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接受收款人或付款人委托,办理业务往来发生的资金收付的结。目前,作为商业银行来说,为客户提供的结算手段主要包括:支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方式,以及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

篇8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4-0048-06

收稿日期:2009-12-15

20世纪中期以来,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委托内部或外部企业,从而使自身能够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以便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rueker,1999)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预言:“在10到15年之内,任何企业都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委托出去给外单位去做。”这里所说的“委托出去”就是本文所讲的“外包”(outsourcing),外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C・K・普拉哈尔德(C.K.Praharad)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包的迅速发展证实了大师们的预言,外包已成为当前企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

如今,外包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中去,并且日益散发着它强大的吸引力,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而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德勤fDeloitte)公司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美国将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服务要外包给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服务成本支出的15%(王铁山等,2007)。麦肯锡公司研究发现,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9月,全球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大约100份,而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等,2009)。

面对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外包的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业务外包会对外包双方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度量、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这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类方面的研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主导的“联合论坛”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魏欣等,2005)分析了金融业务外包存在的10项风险,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标准。吴更仁(2007)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为六个类别。王铁山等(2007)将常见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与其风险表现形式相结合加以研究。卢锋(2007)在其《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中将金融机构外包操作所面临的风险分成5类: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缺乏适当的退出战略风险、信息风险。刘浏(2005)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论述,指出业务外包的五大风险,分别是削弱控制权、操作风险、增强依赖性、不确定性风险和加大监管难度。

(二)有关风险识别方面的研究

王瀛、赵鹏大(2008)认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一般来源于机构本身、外包服务商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IT服务外包中服务商的风险有三个来源:服务商自身,客户和交易。吴更仁(2007)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一文中提出了如何识别风险因素以及分析了风险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有关风险度量方面的研究

刘继承(2005)运用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及风险控制经行研究。刘倩(2007)为了度量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而利用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量化。Wullenweber,K.,Jahner,S.,Krcmar,H(2008)在其《关系风险缓和:业务流程外包缓和风险的关系方法》一文中,调研了335企业的业务流程外包,通过计量分析,发现通过关系因素可以缓和风险,可以将操作的、履行的方法和财务驱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过程,特殊冲突解决方案,对控制性能风险是最重要;而固有关系属性,例如信任最适用于管理财务风险。最后,建议在各自的风险和利益度量方面,进行一项更加完整的和具体的契约关系机制建立。Wullenweber.K,Weitzel,T.(2007)在其《根据经验探索研究标准化操作如何减少外包风险》一文中,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BPO风险模型,研究显示,较少标准化流程的风险要高于较多标准化流程的风险。并通过对126家德国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和执行风险在高低标准化业务流程之间是不同的,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会有持续的高风险。

(四)有关风险防范和规避方面的研究

《金融服务外包文件》提出规避风险的基本方法,并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外包业务监管提出了九项指导性的建议,并对各国监管当局对外包业务的监管进行了比较。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合同中的服务水平协议条款对部分外包风险的规避是有一定作用的。曾康霖、余保福(2006),针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业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实施业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加强外包业务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出现等。王庆喜(2005)认为,在选定外包业务后,银行必须制定标准来评价服务商有效、可靠并高标准完成外包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以及某一特定服务商的潜在风险。提出对于服务商的审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有资质并有充分的资源完成外包工作的服务供应商;(2)确保服务供应商在该活动中理解并能实现银行的目标;(3)落实服务商履行义务的财务能力。杨大楷(2008)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包的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好合同的设计、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制定应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开发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金融企业的外包实践提供了决策依据。但同时,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深层次、多角度、定量化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对外包风险做理论上的解

释,其中有少数理论推理和演绎,也有采用案例分析和市场调查的研究方法,也有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研究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对该问题的研究计量模型研究相对欠缺,应该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系统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而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在研究视角上,对发包商和发包国的研究比较多,从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视角来系统的研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相关问题比较少。对外包风险的系统研究明显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基于案例研究基础上的风险识别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对外包风险的产生、风险评估方法、外包中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的研究尚欠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因此缺乏对企业外包风险管理的普遍指导意义。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现代经济学明确地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以及由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不利后果。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和汉斯(C.Arthuz William Jr.and Richartet M.Heins)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简单的说,风险是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我们可以归纳出金融风险与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关系:即:R=(fP・C)。其中,R指金融风险程度,P为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C为金融风险造成的可能损失。在多种风险因素并发的情况下,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述为:R=f(P1・C1+P2・C2+…+PnCn)。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指出了10种主要风险,包括:(1)战略风险(StrategicRisk)是指承包商依自己的利益自行处理业务而不符合发包方的总体战略和利益,发包方未对承包商实施有效监督,发包方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承包商进行监督。(2)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是指承包商服务质量低劣,对客户不能提供达到发包方要求标准的服务,或承包商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发包方的规定做法。(3)法律风险(Compliance Risk)是指承包商不遵守有关隐私的法律,或未能充分遵守保护客户资料以及审慎监管的相关法律,或没有充分遵从监管和制度。(4)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是指出现技术故障,或承包商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完成承包的业务并无力采取补救措施,欺骗或过失或发包方难以对外包项目进行检查或检查成本过高。(5)退出风险(Exit Strategy Risk)是指发包方过度依赖某一承包商,或自身缺乏对有关制度的熟悉而没有能力在必要时收回外包业务,或快速终止外包合同和更换承包商的成本过高。(6)信用风险(counterparty Risk)是指保险或信用评估不当、应收账款质量下降。(7)国家风险(country Risk)。包括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造成的风险,或商业可持续性规划更加复杂。(8)履约风险(contractual Risk)是指承包商不能履约完成合同规定任务的风险。(9)沟通风险(Aeeess Risk)是指外包业务阻碍了发包方及时向监管当局提供数据和其他信息,监管当局理解承包商业务活动有额外的困难。(10)集中和系统风险(cion and Systemic Risk)是指承包商给行业整体带来的风险较大,包括个别企业对承包商缺乏控制,以及行业整体面临系统性风险。

(一)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影响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可以导致外包风险。因此,较为准确的判定哪些外包风险是需要控制的,而哪些外包风险则是可以规避的,就成为了外包风险识别的重要内容。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金融机构作为委托方实施金融服务外包战略,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外包商,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依赖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愿景。资源和竞争能力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要素,资源和竞争能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除了直接对战略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彼此的改变而间接影响战略;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产生影响,并导致资源以及竞争能力的变化;战略本身也暗藏着风险因素,委托方和承包商的战略之间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不论是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是双方当事人的潜在风险,它们中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打破平衡,导致风险的出现,因此,外包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环境、资源、能力、战略之间的动态平衡(万鹏飞,2008)。

具体来说,影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第一,外包合同履行的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商务需求和环境可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外包合同履行的基础不确定性连接起来,最终导致了法律上的风险。第二,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实践过程中,外包总是不可避免的被改变,这就导致了运行上的风险。第三,机密资料的泄露、服务提供商的雇员可能会违反保密条例从而导致了运行上、法律上和声誉上的风险。第四,缺乏完善的缓解运行风险的管理机构。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要有效地规避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仅仅识别其影响因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追根溯源,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源可以分为三个,即客户、服务商和交易。具体来说,源自客户的风险一般是客户由于接触不到较为前沿的技术而缺乏创新,或是客户与所外包的服务脱节而不能使得其他相关业务与之相衔接,或是由于客户临时性的需求变动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很好地随之更新。源自服务商的风险一般是由于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使最终的顾客满意而对委托外包的客户造成各方面的损失,或者是由于相关操作的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所引起的缺陷,或者是由于服务商疏于掌握新的技术而引起的服务质量及竞争力问题,或者是由于某些服务提供人员将客户资料外泄而造成了法律问题。源自交易的风险一般是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隐藏成本,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引起的纠纷和冲突,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的矛盾,这些往往成为了容易忽视却又影响重大的风险。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度量

J・P・Morgan的风险值测定法的计算方式为:风险度=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V=C×P(1),其中:V是风险大小的变量,c指风险带来的损失,P指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公式(1)中,如何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比较随机的过程,不同的研究人员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从而导致整体评估误差过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

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并提供了风险发生概率的解释性说明(见表1)。

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测评过程中,可以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外包专家进行定量化调查,然后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在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公式将概率和损失大小相乘即可以得出该项目风险的大小。如果再不能确定风险概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表1对应出大致的风险概率以及风险带来的损失。

若能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和排序,便能够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法,其基本思路是找出外包中的风险事件,然后评价外包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见表1),再通过对照表给出的标准来确定风险等级(见表2)。

对于测定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来说,可以先根据经验或是理论找出风险事件,然后对照表1中数据得出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之后再对照风险级别对照表即表2中的数据来确定出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等级,最终就可以掌握确定的某些风险事件其中的风险级别。

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以通过签订详细的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

第一,通过对服务的描述,将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义务加以确定,并且使得双方都对此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了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隐藏,或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一方的不理解或不知晓。除此之外,由于对发包方的需求进行了量化估计,也就避免了将来在外包执行过程中因为需求过于抽象或是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一定的风险。

第二,通过对服务质量的描述,发包商将最能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服务水平指标明确地规定在服务水平协议中,就使得服务提供商务必按照这些指标的标准来提供服务,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就可以确保发包商可以避免所获得的服务无法达到需求的水准。

第三,通过对服务质量的度量以及报告机制的规定,可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测试,也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对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测评,为后续提供的服务有个良好的参考价值。另外,服务提供商定期提供的报告可以保障发包商及时地了解到所提供服务的最新情况,而不至于将错误犯到无法弥补的境地,酿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第四,通过惩罚和奖励机制的制定,可以适时地针对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质量优劣奖惩有别,这样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或是鞭策服务提供商更好地提供服务。避免了服务商或是懒于创新,而使得服务不能领先于竞争对手;或是偷工减料,而使得服务质量不过关最终影响了发包商的信誉等。

第五,通过争议解决和合作结束机制的存在,将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原则确定下来,以此避免在发生诸如此类事件的时候,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另外,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通过以上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同时,加强源于客户、服务商以及交易风险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规避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

(一)源于客户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客户自身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没有新的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所外包出去的业务资源与核心业务紧密相关,并且客户与服务提供商及技术人员之间有可能会缺乏交流。所以,应该在服务外包合同中规定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客户保持沟通状态。并且列出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时服务提供商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由客户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性,客户可能在签完外包合同之后改变需求,这就需要服务提供商的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具备更新换代的积极适应能力。当然这样的变化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产生损失,但是站在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同样,可以合同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予以规定,以期能够为将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准备好充分的缓冲机会。

(二)源于服务商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客户来说由服务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服务商疏于掌握新技术,客户过于依赖服务提供商而对自己的相关业务逐渐生疏最终在必要时无力收回,由于服务商恶劣的服务会对客户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及由于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可能将顾客的资料外泄而产生法律风险。面对此类情况,可以为客户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帮助建立客户的合同管理团队。在外包合同中将服务商可能违反的条例条规进行量化,从而有依据地给予适应的惩罚和监管。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服务提供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得不到客户的满意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增加。因此,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之前就应该通过合同条款中的规定,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量化,这不仅可以为客户保证服务质量,也可以为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确立一个可以度量的标准,使得双方的沟通以及相处关系可以更加有利于双方的利益。

(三)源于交易的风险规避

在交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交易的过程可能会削弱客户对外包项目的管理以及发生多项隐藏的成本,例如客户选择服务提供商时的交易成本,将业务转交给服务提供商的转接成本,在交易过程中服务未能达到标准而产生的损失成本等。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可能因为商业上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纠纷和冲突,还包括可能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矛盾。这就要求实施金融服务外包的双方不仅在交易之前需要充分地评估对方,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应该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定期的项目评估来达到跟踪服务进程的目的,从而及时地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在合同的相关条款中对外包的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详细的规定及量化来确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标准化。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广西中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新模式

2007年,中国银行与战略投资者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合作,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究开发出“中银信贷工厂”服务模式。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信贷工厂”模式是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若干流程,集中在同一个部门,信贷作业如同在“一个工厂”一样进行批量操作和风险管理,采取流水线作业的形式,以求在效率、质量、规模、服务、成本等关键指标实现最优,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十一五”期间,广西中小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有中小企业户数(含个体工商户)128.7万户,比05年增加30.6万户,从业人员384.8万人,比05年增加159.3万人。广西中小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涉及33个行业大类,多数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制造业行业占全区中小企业的大多数。广西中小企业呈“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分布状态。以工业为例,广西的中小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桂林市和柳州市,这三个城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3个、672个、610个,三者占全广西的51.06%;其次是玉林市、梧州市,分别为417个、345个,三者占全广西的20.47%。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广西区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也是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一、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的特点

在中小企业授信新模式开展以前,所有的公司业务,无论授信规模,全部按照一种模式来进行,同样的客户经理,同样的审批流程,同样的风险防控管理思路。与原来的传统授信方式相比,更精细化了授信全流程管理的实施细则,设计各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关键的风险管控点,权责更加明确。

1.授信流程优化

新模式下中小企业授信审批垂直集中管理机制,打破分项上报、逐项审批的繁琐环节。通过审批层级的扁平化,整个环节都在中小企业业务中心即可完成,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开发、授信审批、审核放款、售后管理、预警等多个子项流程,每个程序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流水线批量操作设计和限时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时效。

2.贯穿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体系

(1)风险窗口前置化:新模式更强调做好业务开发前期的国家政策研究、行业分析,纳税情况等情景分析。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目标行业和目标客户的筛选,重视批量化的客户对接,增强对客户端的营销导向,减少后期评审环节的分歧,提高审批效率。(2)设定风险容忍度:根据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理念,把握好授信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以资产组合管理的思想,考虑批量中小企业业务的综合资产质量和回报,而非对单一资产的问责。推进信用等级、担保条件及结构、目标行业信贷余额结构、产品风险限额结构等组合管理,从而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3)在授后主动实施风险防控:进行风险预警,主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追踪是管理,并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分析和预警,同时增加软回收模式。

3.标准化的产品开发和灵活的担保形式

针对中小企业的新模式,是在对目标市场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基于客户不同行业,区域,集群性以及客户不同成长阶段进行标准化的开发,进行同质化产品的设计。比如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企保通”、“快易贷”、“货押通”等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特色产品,然后进行营销。由原来面对大型企业的以“销”定“产”转变成批量化的以“产”定“销”。同时还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担保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存贷融资、机器设备按揭贷款、供应链融资等。

4.主动营销和“宽渠道”营销

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客户市场的议价能力提升。“信贷工厂”模式下,银行不是被动等待中小企业上门,而是主动向企业营销,提前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传统营销方式的盲目性。同时,采用依靠网点发掘客户的 “下沉式”营销,拓展了网点服务的触点,发挥了网点渠道更易于掌握小企业信息的优势,完善中小企业的授信业务发起功能。此外,还通过与担保公司、税务部门、工信委以及存量大客户的合作,开发其推荐的资信情况较好,发展潜力较强的中小客户。

5.信用管理机制的转变

新模式注重客户品质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管理,在客户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再信用机制上有所创新,对客户接触的节点进行详细规范,建立了“忠诚度”机制,培育客户忠诚度,巩固良好的客户关系。与此同时,对遇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对基本没有出现恶化的中小企业不予收贷、追加贷款,全力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恢复生产经营,重新走向正轨。

6.注重全面服务和长久合作

中小企业新模式意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品质管理和客户满意度,以“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中小企业客户标准化的服务和高品质的体验,比如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及政府部门的合作,扩充客户来源,充分挖掘暂无融资需求的客户,为其提供结算、理财、咨询、电子商务等全面的服务。同时,可以捆绑销售,建立中小企业员工个人工资账户,家庭成员账户,信用卡账户等综合性的银行服务,巩固与客户的关系的同时提升综合效益。

7.专业化的授信队伍

新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授信设立了专业化的队伍,成立中小企业业务中心。设置审批人员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业务授信,对授信业务的决策质量负责并保证授信审批的效率。同时对中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相关从业人员设计了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我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特点,运用平衡积分卡等方法进行考核指标设计,每个岗位设计了关键绩效指标,比如对客户经理设定了客户拜访数量、客户业务量、有效信贷提案数量等指标。同时,为了提升一线客户经理业务拓展的积极性,建立了免责制度。强调“尽职责免责,失职者问责”的责任理念。

8.细化专项统计制度

从月报统计上更加重视了中小企业的划分,之前只有《小企业金融服务情况月度统计表》,在新模式实施以后,增加了《渠道拓展带动批量化营销统计表》、《中小企业新模式存款(含核心客户及关联客户)统计表》、《新模式全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中小企业新模式中介业务收入统计表》、《节点情况反馈表》等,更好的反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

二、中行广西分行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后的授信情况

1.中小企业业务完成情况

截至到2012年4月末,广西区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共收集客户名单1650个,筛选优质客户1050个,上门拜访客户810个,叙做提案379个,共批复授信252笔209,224万元,其中:贷款205,239万元,承兑汇票4005万元。已批复并放款客户存款18548万元,承兑汇票保证金924.41万元。已经放款客户平均利率定价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37.46%。中小企业授信模式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580万元,贷款合同利率为记住利率上浮17.5%,已放款客户中小企业综合收益率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37.27%,综合收益良好。

2.新模式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组合和质量情况

截止2011年末,我行新模式授信下完成授信项目进行客户分类和占比统计如下,其中I类和II类客户占比93%,客户质量较好,新模式下正常类贷款余额99,831万元,占比98.32%;关注类贷款余额1700万元,占比1.67%;没有逾期和不良贷款。

三类客户授信情况统计(单位:万元、%)

客户类别 信用评级 客户数量 客户占比 授信余额 授信占比

I类客户 AAA /AA/A/B 95 45% 60220 50

II类客户 BB(含BB+/BB-)/B+ 113 48% 54198 45

III类客户 B-/CCC 17 7% 6022 5

其他

新模式下客户结构与总行要求的对比表可以看出,我行中小企业客户分类占比符合总行的相关要求,客户质量良好:

项目 I类客户 II类客户 III类客户

广西实际值 45% 48% 7%

总行标准值 ≧25% ≦50% ≦25%

三、广西区分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机制

新的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下,有严格的准入规则和明确的授信条件,广西分行所属地区经济总量低,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数总量小,信用等级与资产实力无法满足授信条件,实际上能通过新模式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仍较小。尽管战略层面要大力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但是在执行层面的付出与预想的授信模式仍存在差距。

内部的层级制度也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变革,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信贷办理程序繁琐,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机构的自主能力,使得其在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中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小企业融资频率高、金额小、期限短、时效快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2.人员

人力投入还不够多,缺乏行业分析专业人员。目前广西区分行中小管理团队只有7个客户经理,二级分行一般只有三、四个客户经理,而且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偏低,从业时间均不足一年,缺乏经验,业务还不够熟练,客户资源较为狭窄。网点的综合客户经理在业务知识、客户拓展能力及客户资源方面都处于学习阶段,原有的工作经验在新模式下有不相匹配的地方。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信贷考评机制,信贷人员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和责任,却未得到相应的收益和报酬,权责利不匹配,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

3.方法

虽然效率有了提升,在授信发起的动作环节,任然是以手工或半手工的状态。并且报送区分行进行审批,这些人员远离企业,很难完成现场调研的动作,在制定出利率政策后,小企业逆向选择了别的商业银行,给银行造成一些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新模式运行开展以来,使用“联保通”、“企保通”、“货押通”的信贷品种贷到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并不多,没有形成批量化,和原来的大型客户的授信模式没有显著的区别。与此同时,诸多中小企业没有在银行发生过贷款行为,信贷需求缺乏计划性,通常要求低利率和高速度,现行产品的设计速度还是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

4.资源

与当地同业竞争中缺乏优势。主要反映在:1)授信额度及期限的严格限制。2)对项目的审查条件统一,无差异化,业务提案所需上报的材料仍较为繁琐,部分优质客户出于自身考虑不愿提供;同时要求综合收益率不低于40%,对优质客户没有议价空间。3)我行中小企业业务开展时间晚,而审查及批复条件与其他行相比并无优势甚至更加严格,企业有可能对比各行授信条件,选择与他行合作。

5.技术

全新的风险识别技术还需适应性。新模式存在本地化的适应过程,中国各地区生态环境差异性大,在销售人员人均拜访客户数量、提案上报率、授信审批率、授信审批时间等指标看还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新模式也会造成潜在的风险,每个企业的资产规模、信贷需求都不尽相同,而信贷工厂模式下则要求是批量化管理,追求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效率。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一类企业,对批量化的风险管理也存在巨大的挑战。

6.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也离不开其他机构的合作与支持。虽然我行加强了与税务局、工信委等机构的联动,但行政部门的有效信息未能实现联网共享,如水费、电费、缴税行为、环保情况、工商年检等。此外社会征信体系、社会担保体系上不健全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会存在一定的投机心理导致资金存在较大挪用风险,也会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四、信贷工厂模式推进的思考

目前中银信贷工厂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操作规程,逐步扩大“信贷工厂”的辐射面。在中银信贷工厂复制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授信全流程,按照企业需求设计特色产品,细化业务各环节流程,建立对中小企业风险防控的有效平台,才能助推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上的发展。

在短期推进思路上,(1)加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预测,应对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经营不善所导致的风险。(2) 制定配套的中小企业业务团队绩效考核机制。信贷工厂模式是基于组织事业部制基础的中小企业授信思路改进,其良性的发展运作需要坚持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独立的信贷管理、独立的人员配套设置与绩效考核。(3)加大中小企业业务中心的人才投入,借助网点改革的机遇,游侠利用网点营销渠道,挖掘中小企业优质客户。(4)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授信效率,可借鉴国际先进银行借鉴零售产品申请评分卡和行为评分卡,采用评分卡为基础(scorecard-based)的人工审批和自动审批相结合的模式,根据中小企业在提交授信申请时获取的信息,对其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价。(5)加强信息支持,目前征信系统中“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执行内容是授权查询制度,没有企业书面授权,商业银行无法看到企业的信用档案。建议对信用档案中的信息实施分级管理,部分非私密信息对金融机构开放,以便于银行主动筛选和考察中小企业客户。(6)精细化贷前贷后的风险控制,根据客户特点改进贷前调查指标和贷后预警指标,在批量化和规模化的同时,要降低违约风险的概率。

从长远思路考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紧靠银行的力量肯定不能实现。必须形成自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面的合力,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比如(1)要建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在企业信息数据库基础上融入法人信息数据库,从多种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的平台。(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创新担保模式和反担保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搭建银企担保合作桥梁;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政策,加大风险补偿力度。(3)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顾问制度。中小企业对金融业务方面的需求不明确,需要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设计经济有效的融资计划以及投资理财、兼并收购等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林春山.“信贷工厂”模式的运作机理研究.新金融,2009(10).

[2]广西中小企业网:http://.

[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管理实施细则(2010版).内部资料.

篇10

关键词:金融专业;模拟操作;教学效果;评价

本论文为武昌工学院课题项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如何适应金融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课题编号:2014KY10

要培养从事金融市场业务的有用人才,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一直以来,金融专业教学,基本沿着“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路径,进行课堂教学。重视了金融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实践教学重要性。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已迫在眉睫。模拟实训课成为必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水平。金融模拟实验课程成为金融专业必修的社会实践课程。基于网络平台软件的“金融模拟交易”形式,通过模拟学习,让学生真正接触课本以外的实践实战经验,减少了学生融入社会经济活动的障碍。

社会对应用实践型的实践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实践类人才的动力。目前,金融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比以往更多的采用了模拟平台操作这一形式,如银行柜台业务,银行信贷业务、金融证券交易业务等,对实现从传统类型人才培养到创新型、实践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跨度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更多的是重视平台内容,业务流程,较少关注教师实践运用手段及学生应用结果,评价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造成了高等学校在金融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评价管理方面的诸多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高质量的优秀金融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建立金融专业模拟操作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金融专业模拟操作实践教学,是在任课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认真探究专业知识,通过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但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模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导致了模拟交易教学系统未能体现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费朗德认为: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成效的教育。

实践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金融模拟平台教学形式,作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多的采用。开展对模拟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根据金融学科的,具体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内容。

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提高对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步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然包括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因此,构建一套全面、客观的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建立金融模拟操作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实践教学的实际状态,促进教学的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建构的金融模拟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大学教育规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金融模拟实验课程方案,明确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学时数。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律,安排实验内容。构建金融模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符合课程教学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必须体现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无论是评价指标的设立,还是考核的指标权重,都应该有科学的依据和严格的论证。同时,对设定的项评价指标提系,要保证其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并使之制度化。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进行定量评定。

2.2 综合性原则

在推进金融模拟实践教学改革时必须完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实践教学评价是一个体系,它必须全面地考核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并将它们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包括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还要注重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把效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更趋全面、客观、公正。

金融实践教学管理可以强化金融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安排金融实践教学时要对相关环节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细则,确保教学评价的完整、全面。

2.3 可操作性原则

当代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是“强调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指标应尽可能定量化,便于准确描述实践教学环节的客观状态,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评价方法要合理,应客观真实地反映教育质量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真实可靠,可信度高。

3 模拟操作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模拟操作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含影响教育教学的各项因子,覆盖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教学的实施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其归属。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它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进程做出判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

3.1 构建科学的模拟操作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金融模拟操作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对实践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进行评价,首先是对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可行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由每一次课堂教学链接而成的。模拟操作实践教学设置的评价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评价;课程应用体系评价。

课程结构体系评价主要在于评价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金融模拟操作有公司金融、专业金融和金融综合操作。可根据金融业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金融等)流程的需要,建立模拟商业银行、模拟证券公司,模拟保险公司等校内实践基地,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初步了解掌握金融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

课程应用体系评价即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与学生的专业方向是否匹配,与金融业务发展的方向是否匹配,从而评价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契合,使教学实际与学生现实的需求相一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力。

3.2 制订科学合理的模拟操作实践教学评价标体系

实践教学活动的完成,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效果息息相关。对模拟操作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操作实践场地的安排使用、实践教师的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等教学情况,都会制约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稳定的教学秩序、优良的教学质量,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教学评价一是教师结构的评价。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模拟,也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异。要想提高金融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证券投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具有金融实战经验的人士参与。因此,教师的资质是否足够,来源是否多员,技能是否专业都是评价教学水平的因素。二是教学质量控制的评价。即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考核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可通过制度性机制对教学行为进行监督与检测;也可学生反馈来进行检测。通过多来源、全方位考查,借以促进教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教学方式的评价。即教学实施的方式、教学结果评价方式等的评价。

3.3 构建多元教学成果评价体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成果的承担着,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是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多种途径与方法。如教学评价,即以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有社会评价,即学生以参与企业实习的形式,由企业评价考核;或“资格证推动型”评价方式,以实际工作效果评定学习的效果。

4 结语

金融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专业模拟操作实验教学,是利用金融实训教学平台,通过模仿真实金融环境,通过贴近现实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至为重要。因此,金融专业模拟操作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了金融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磊;;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杨林;吴云勇;;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建设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3]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