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师德考核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21:3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师德考核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殊教育学校师德考核总结

篇1

一、改善办学条件,力求在设施资源上求优

1.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2010年10月学生生活综合楼开工建设,2012年6月投入使用。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标志着我校硬件设施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操场回填硬化绿化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操场低于四周环境一米多,直接影响污水的排放和校园整体的美观。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2011年暑假学校对操场进行回填,2012年6月又对校园进行硬化、绿化、围墙新修及塑胶操场的改造工程,一个崭新漂亮干净整洁的校园现已展现在广大师生的面前。

3.水暖改造工程。学校及家属区的暖气是学校最头痛的一件事情,由于诸多原因暖气一直不太热,学生和家属叫苦连天。为彻底解决供热问题,2011年在市委政府、教育局、建设局、民政局、财政局以及瑞阳供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解决了学校和家属的供热问题。另外,在改造暖气同时,市教育局和学校又合计投资7万多元改造了校园及家属区的上下水,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住宿、办公和学习条件。

4.内部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内部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教学楼全面粉刷,增添了理化实验仪器室,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新购了学生高低床、食堂天然气灶具、学生餐桌餐柜、大型空气源热水器、舞台灯光音响及会议桌椅等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力求在办学品位上求高

强化管理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因此,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强化管理、科学管理、全面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做到有情管理,无情考核

1.严格教学常规。学校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以量化考评为手段,不断加大常规管理力度,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考勤、教案、作业、教研教改、评教评学、教学成绩、业务考试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全过程管理,做到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晋级评模挂钩。

2.落实绩效工资。学校领导认真研读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文件,严格按照市局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出台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细则)》。考核方案公开透明、人人皆知,把教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部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中,既坚持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3.量化班级考核。为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化整为零,分级管理,学校修改和完善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和《养成教育考核方案》,对班级从常规工作、班风建设、体育卫生、宿舍管理、养成教育、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做到日日有记载、月月有总结,并把考核结果同班主任的绩效、评模、晋级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有了明显改观,为学生将来全面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4.细化安全管理。安全工作做到知责在心,履责在行,问责在严。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无死角,24小时内均有校领导、生活老师值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的行为始终处于学校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活动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提升服务内涵,力求在教学质量上求实

教育科研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增添了有力的双翼,给教师带来自信和勇气,带来力量和智慧。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引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发展教育生产力,努力提高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制定特教课程计划。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2010年9月,学校制定出台并开始使用《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填补了国家没有特教学校课程标准的空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的前列。

2.全面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学校永恒的追求,作为特教学校,更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充分考察、研究和借鉴普校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问题导学、学生自学、交流展示、点拨解惑、当堂训练为教学环节的五步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由最初的徘徊观望到逐步接受和主动参与,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使得五步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工作已全面展开,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效开展特教教研活动。学校坚持不懈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业务考试四种模式进行创新性教研教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 专业发展 研究综述

分类号:G760

1 引言

特殊教育教师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包括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一线教师,还包括培养从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师;狭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指前者,即在各类特殊学校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在普通学校中承担附设的各类特殊班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承担随班就读辅导的教师及相关训练员。本文所提的特殊教育教师是广义上的。特殊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他们承担着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特教特办”,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9月20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规划目标,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期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些要求给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在内的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绘制出了美好的未来发展蓝图。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迅速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教师专业结构层面看,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我国内地引进范宁编译的《霍姆斯协会报告:明天的教师(1986)》之后,很快掀起了一股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潮。受此研究热潮的影响,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学者也开始涉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本文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总结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内容极其广泛,研究范围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发展阶段和途径、发展内容、影响因素及评价等诸多方面。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检索发现,我国专门针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具体的检索方法是: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项”栏中选择“主题”,在“检索词”中分别输入“专业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师”,关系栏中选择“并含”,时间选择“1986-2012”,匹配选择“模糊”,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共检索到492篇期刊论文。运用同种方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共检索到学位论文773篇。通过对所检索的文献进一步整理后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策略三方面人手。

2.1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受全纳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我们只需要一种教师,没有必要把教师细分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教师。故主张打通传统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分隔,突破二者在教师专业素质“线性”排序或“面上”并列的局限,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智能、专业情怀和专业规范四大子系统,其中专业理念起统帅作用,其余三者是基础,四个系统内部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工作复杂程度非普通教育工作所能相比,专业性更强。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除要具备普教教师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崇高的专业道德和人道主义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信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型能力结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品质等特殊的专业发展内涵。

2.2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个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该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继续教育情况。赵巧云(2009)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北省15所特殊学校教师从专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个性特征、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7个维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良好,但整体素质内在构成因素间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重视,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与特殊教育训练能力急需扩充与加强,专业发展意识与工作需要及学校要求有关。陈芳(2011)也以此问卷为蓝本,对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查。郭启华(2012)基于对安徽省56所特殊教育学校1498名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得出结论,目前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专业修养不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欠缺和专业认同感不足等现象。田寅生(2011)对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就继续教育的认识、培训课程和教育模式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培训课程、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或策略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外部环境、文化、制度等“外因”和教师自主学习等“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外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职前培养、入职标准、职后培训和构建保障制度等方面人手。有关“内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强调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2.3.1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外因”的研究

(1)关于职前培养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特师班和由此类学校转型的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其师资培养目标跟不上国内外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存在培养目标滞后、课程结构不合理(如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工作一般是由康复教育、基础文化课教育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三大部分组成,但师资培养的课程中并没有体现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课程整合性、综合化的水平较低等现象。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应完善培养目标、实行课程分层和分流、增强课程的综合化和实用性。申仁洪(2004)提出,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特殊教师教育体系,做到培养目标定向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同时要注意教育培养实践性和养成方法多样性。

(2)关于提高教师入职标准方面。有学者通过国际比较认为,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职前)的做法来体现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证,我国也应顺应形势,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和地区需要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有效地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准。

(3)关于教师职后培训方面。有学者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但存在培训工作不够规范、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死板、参培人员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对一线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不够和培训管理部门不够协调等问题。因此,要改变培训模式,倡导校本培训、交互式培训、研究型培训、远程培训和短期培训相互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也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是当前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多采用“以学代训”、“以研代训”等校本培训形式。

(4)关于构建保障制度方面。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制度。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执行力度较差。因此,政府要争取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法规,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要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精心规划,给予制度、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如保障进修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完成学业者奖励制、年终考核专项加分措施等,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继续教育环境。

2.3.2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内因”的研究

受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成果的影响,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学者们主要强调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科学研究。有学者指出,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要懂得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的同行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也有学者强调,科研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利器,要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科研活动的规范性,逐渐引领教师走向科研的“幸福之道”。

3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现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特殊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对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显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3.1 研究视角比较开阔

综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的视角越来越开阔,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角度进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不同学科层面探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较为详实

目前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策略等方面。尤其是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或策略方面,研究者不仅从基本原理、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剖析,而且还从教师个人教学经验、职后培训等多层面探索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3.3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我们知道,教育研究从方法论层面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三类,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从目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情况上看,研究者比较注重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实证方法,研究成果显得比较真实、可靠,这对于探索出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路径意义较大。

3.4 研究队伍逐渐壮大

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的主力军还是高校教师,但已有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涉入这一研究领域。另外,已有较多研究生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硕士(博士)论文选题开始选择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样一支多元化的研究队伍无疑会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水平越来越高。

4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特殊教育改革与建设的科学化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其研究与实践毕竟还处于初始阶段,与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比,存在研究成果相对太少、研究内容比较零散、研究范式模仿痕迹明显和基础特殊教育研究多、高等特殊教育研究少等问题。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4.1 创新研究方法。彰显特教特色

从我国目前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范式模仿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范式痕迹明显,有些甚至是套用。例如,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三种策略,基本上就是参照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办法而来的。当然,我们可以模仿和借鉴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成果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但不能完全模仿或者套用研究模式、方法,还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寻求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融入特殊教育特色元素,这样才能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4.2 拓展研究视野,加深研究深度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既有教师职业的特性,又有特殊教育和任教学科的特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更关注后两者特性的研究。从目前研究情况看,特殊教育体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更多,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者应该拓展研究视野,加大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力度。另外,或许是研究者过于重视实证研究方法的缘故,研究成果中高水平理论并不多见,这将会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研究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造诣,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理论研究深度,扩大研究影响力。

篇3

书记和县长对这次会议非常关心和重视,今年的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要求我一定要把这次会议开好。年前,县委对教育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因为工作需要,东峰同志调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同志从粮食局调教育局任职,应该说,局长工作期间,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二小立项、寄宿制学校建设、对上争取资金等方面工作业绩突出,效果斐然。同志政治素养好,思路清晰,有较强的统带能力,工作很务实,想事干事,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强。任职一个月以来,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想法,非常有见地,可以说同志是下了很大的心血的刚才,兆东同志的演讲客观总结了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效果和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演讲》要求,对我县年教育工作进行了科学安排和部署,符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完全赞同。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亮点频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三所学校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今年我县高考重本、普本入线率位居“五县联合体”之首,实现了17年来的新突破;推行联合办学模式,县职教中心与黑龙江信息技术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设IT产业教育培训课程,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突破。这些成果的取得,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结果,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也向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就今年全县教育工作交流以下几点想法:

一、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正视形势。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进步很快,可以说。但仍有差别和机遇,差别主要表示:一是教育内部管理方式仍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队伍人际关系的复杂和若隐若现的矛盾仍然不时影响着工作。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缺乏问题,职业教育基础单薄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三是停学问题、低学历就业问题(就是高中率低,初中就走向社会)仍然局部存在四是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尽管我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教育经费的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五是行风建设亟待加强。极少数教师教育思想不够端正,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学校和课堂;乱收费、乱办班、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还时有发生,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与我县的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异,还需要我下大力气解决。

也是驱动进步的压力和动力。充分认识自身存在差异的同时,差异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要看到教育事业还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和省市重视民生,关注教育事业,给我带来了政策上的机遇;二是国家教育的投入机遇坚挺,给我带来了资金上的机遇;三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谋划、加大投入,给我带来了更快发展的机遇;四是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群众的广泛热盼,给我带来了社会的支持机遇。今年,县“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教育工作非常关注,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问题,个别还非常尖锐,值得我思考、学习和借鉴。所以,面对缺乏和机遇,面对当前的形势,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省市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即将思想统一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努力争先创优,扎实做好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加自觉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积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好事办好。

让改革发展效果惠及更多百姓,推进教育公平。县委、县政府实施惠民行动的举措,也是对教育工作的期望,更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一要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要结合教育资源整合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依照全县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将重点推进3个农村乡镇的网点调整工作,撤并7所微型学校,缓解农村学校点多、生少和质差问题。加大城镇单薄学校和农村学校改造力度,加快3所中小学校“功能室”装备步伐,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同时,要全力以赴推进实验小学移址新建项目,这个项目去年已经提出,因为国家土地政策趋紧,没有完成。今年,再次列入全年重点工作,领导重视,群众关注。要认真研究,下大力气,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尽快启动项目,将实验小学建成规范化学校。二要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克服一切困难,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全部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免费进入高中学习,率先在哈尔滨市普及高中教育。这是全市乃至全省开创性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一个创举,得到省、市的支持。这项工作在社会上应该是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理解的认为公共财政加大倾斜力度,增加我县学生高中普及率,政府的惠民之举;有异议的也是出于教育发展的考虑,赞同政府的前提下,站在教育继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充分调研,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但是县委县政府决心已下,必需依照全会的要求和政府工作演讲的意见,认真推进执行。教育局要科学制定方案,做好各种预案,稳步推进,努力把好事办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三要保证困难群体受教育权。保证贫困、特殊家庭子女有同样机会、接受同等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基本责任。要继续完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资助、教育资助、基金资助、社会资助等助学保证机制,多方筹集资金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

三、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抓住单薄环节。

必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效果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关注特殊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县当前比较单薄的环节,尤其是今年县政府提出普及高中教育目标后,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将对我县职业教育造成一定冲击。综合高中要创新思路,抓住与黑龙江信息技术学校联合办学的契机,组织精干力量向黑龙江信息技术学校学习取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根据经济社会对岗位的需求,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调整专业设置,改进学校管理,加大招生和就业力度,将综合高中打造废品牌特色突出、社会竞争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二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在2000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之后,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2月22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3年内全省将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2011年改扩建450所公办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教育局要立即行动,主动与省市教育部门对接,汇报情况,积极争取支持,谋划好县幼儿园移址新建项目。同时,要加大对幼教工作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保教行为,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形成以公办园为主导,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三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对象特殊,特教老师即要当老师也要当保姆,即要管教学也要管生活,工作量大,但这个团队积极乐观向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工作效果得到广泛认可。要加强对上争取力度,做好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力争学校年内投入使用,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特教初高中段教育,使残疾儿童在德、智、体、美、职业技能和残疾康复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新形势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要探索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一支队伍如果缺少竞争和激励,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人才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学校就办不好。从今年起,县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教育系统要把教育改革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一项重点,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认真钻研政策规定,注重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改革,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导向,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在校长。教育部门要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公开招考选拔校长的方法,大胆启用师德高尚,形象良好,热爱教育,精通教学,遵纪守法的优秀教师空虚到校长岗位。局党组要抓好基层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校长队伍稳定,要放权他发挥他发明力,释放他智慧,发挥他能力,把学校办好。三要强化教师的责任。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建议学为人师的职业精神,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县教育局要以师德教育为重点,教育、引导和管理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促进师德水平提高。同时,要严肃工作纪律,严禁教师随意订阅资料,有偿办班现象发生。

篇4

(一)以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为标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544.8亿元,增长45.7%,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3%,超过了中央规定的15%的目标,教育投入总量和比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

(二)以回应民生关切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46 %,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顺利。校安工程全面收官,3年共投入89.2亿元,建设和加固校舍744万平方米。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争取国家发改委投入1.6亿元,重点支持16所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我省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比原有翻一番(全国排名第10 位)。五是加强民族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高中改造,全面启动了首批少数民族文化基地学校建设工作,加大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教育援疆各项工作。六是保证学生吃上健康餐。收回了除个别合同未到期的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外承包食堂,省财政给农村食堂补贴资金7 000万元。七是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起草了《黑龙江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进入立法审批程序。八是进一步加强了助学工作。落实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全部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采购资金3.1亿元,农村寄宿生补助资金1.02亿元,高校各类国家奖助学金、伙食补贴及兵役资助6亿元,普通高中各类助学金1.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资金1.6亿元,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三)以重大改革试点项目为牵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

9个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试点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推进了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41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涉及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师资保障机制改革诸方面,对于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推进了省内边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涉及13个试点县区、267所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学校245所,标准化达标率91.8%,有6个县区达到100%。三是推进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四是启动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五是推进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与农业部共建东北农业大学、与教育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并分别签署了协议。六是扩大了教育对外开放。启动了黑龙江省教育对俄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启动了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招收了来自138个国家的留学生8 964人,学历生总数创历史新高。获教育部大学校长境外培训项目支持,派出大学校长12人,占全国派出总数10.9%,派出留学研修人员650人。全国第一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落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揭牌。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聚焦民生关切,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的全部工作都与民生相关。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决抓好教育民生实事的落实。

第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确保完成新建、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研究论证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全面总结校安工程,研究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完成标准化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大力推动各地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深入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下发指导意见,办好乡村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

第三,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推动我省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各项政策落实,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切实深化“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努力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年内完成20所特教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继续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改经验,增加10所实验学校。在国家支持下,积极实施绥化学院残疾人高等特教院校建设项目。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起草我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加强宏观设计,明确努力目标,细化工作要求,创造新鲜经验。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建设10个改革试点县,建成21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省级实训基地”的任务。

第五,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全面实施高教综合改革,推进“1161”工程,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扎实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抓好绩效检查评估。加大实施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力度,依托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科,与省内同类学科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优势学科投入力度,争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评选中,取得更好成绩。加强省级重点学科群建设,开展“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对俄合作相关的专业建设,重点建设300个本科专业、2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对俄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和培养创新工程。

第六,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省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12年指派专人对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供暖情况进行了调研,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把全省1 800所学校的“小火炉”全部改成暖气供热。各地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抓紧行动,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务必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

第七,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争取中央幼儿资助奖补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建立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第八,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以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重点,提高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依托优势学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整合省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各种资源,面向我省在农、林、矿、药等方面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组建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拿出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成果。继续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计划。

(二)提高保障能力,为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强基固本。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要全面加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第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工作。一是继续筹好经费。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巩固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5%成果,各地市要把此项工作当作年度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与财政搞好沟通,向主要领导做好汇报,确保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在政府加大投入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民间资源、市场资源、国际资源支持学校办好教育。适时启动高中化债工作。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协调物价财政部门,适时调整普通公办高中收费标准。积极对上争取义务教育取暖费补贴,增强经费保障能力。二是用好经费。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合理确定经费投入比例。要用好专项经费,明确支持方向,确定支持重点,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保证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进一步规范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做好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省属高校、厅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评价,对高校国有资产处置工作进行专项审计。三是管好经费。抓好新颁布的高校和中小学财务制度培训与落实工作。倡导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要做好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高校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监督,加大对专项经费、大型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第二,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要树立师德典型,推选教书育人楷模,深化对张丽莉等重大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二是抓好培养培训。要积极贯彻落实省人才规划纲要,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抓好“龙江学者”等专项人才计划实施和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推进“国培”、“省培”计划,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三是加强科学管理。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相关职业标准,研制实施办法,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试点,深入实行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制度。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第三,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一是抓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高等教育要继续实行和完善质量年报制度;着手制订有关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试点;继续配合做好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工作,继续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二是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适应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测评要求,建立完善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实行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公开制度。要将各地、各高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订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继续健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以“龙学网”建设为依托,加快我省“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认真做好我省28个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推进工作。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实现全省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篇5

这次全州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分析全州教育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今天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州民族小学、*民族中学建设现场、清江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市、*县四个县市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各县市相互借鉴学习。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年全州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强化各项工作措*,全州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两基”目标全面实现。19*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后,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20*年5月,我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二是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20*年,全州乡镇教育站实质性撤销,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20*年初,我州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州、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的经费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今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三是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20*年以来,州、县市政府连续为教育工作办实事,解决了584所农村中小学如厕难、227所农村中小学饮水难问题,在319所农村中小学实*污水净化处理及沼气池建设工程,消除、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35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舍79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初中100所,全州农村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

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通过对教师全员培训,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年的96.52%、*.78%和68.15%提高到现在的98.48%、94.23%和91.38%,全州民办教师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五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达到9364人,比20*年增加6608人。

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等条件制约,教育工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两基”成果巩固难度大。虽然我州在20*年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但在验收以后,抓“普九”的力度有削弱的倾向,措*没有验收以前过硬了,特别是初中学生辍学流失比较严重。

二是城镇教育资源短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区初中、小学“超级大班”现象较为普遍。20*年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全州城镇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945个,占城镇小学教学班总数的*.9%,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294和418个,分别占城镇小学教学班总数的27%和38.4%。全州城镇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922个,占城镇初中教学班总数的96.6%,其中56—65人的“超级大班”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331和465个,分别占城镇初中教学班总数的34.7%和48.7%。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20*-2008学年,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8.57%,远低于湖北省78%的水平,也低于全国66%的水平。20*年,我州人口391万,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学生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学生3.4万人。20*年,咸宁市人口只有268万,普通高中30所,在校学生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学生6万人;十堰市人口348万,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9万人。

四是学校条件依然较差。我州大多数中小学校条件依然较差,影响了全州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全州初中生均校舍面积8.17平方米,与国家标准相差1.33平方米,城镇中小学教学用房更加紧张。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宿舍十分拥挤,生均宿舍建筑面积小学2.01平方米,初中2.18平方米,与国家标准分别相差0.39平方米、0.52平方米。50%的寄宿制初中无餐厅,90%的学生宿舍无洗漱间和卫生间,95%以上的寄宿制学校无活动场所及设*。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不能满足需要,体育和艺术教学设*设备较差,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

五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配备不均衡,语文、数学两大学科教师超编,外语、生物、历史、地理、艺体等学科教师缺乏。全州小学教师超编,初别是高中缺编较多,初中缺编268人,高中缺编1727人。小学教师严重老化,全州小学教师35岁以下的只占25.3%,51岁至60岁的占29.4%。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者还占一定比例,还有近5000名“民转公”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们既要看到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看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加快推进州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质性认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州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各级政府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先规划、优先部署、优先投入、优先检查、优先落实。优先就是要超前一点、偏爱一点、更加重视一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新阶段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我州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教育发展,以科学方法抓好教育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化解突出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发展与稳定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提出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和谐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原则。推进教育和谐发展,首先,要夯实公平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从教育资源配置入手,从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做起,逐步实现社会成员均等受教育,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前,最应该关注公平的是政府,如果以前的不均衡是当时的政策问题和认识问题,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实*后,再不按法律规定大力推进均衡发展,便是违法。其次,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确保每一个孩子不管生在哪里、迁居到何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地接受教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13年,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州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1.6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龄前儿童接受入学前一年教育的人数达到95%以上;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在校生达到10%左右。到建州30周年,初步建成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发展协调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巩固“两基”教育成果。我州“两基”工作虽然通过了国家验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能有松懈思想,还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巩固“两基”成果。一是要大力控制学生流失。控制中小学生流失是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成果的关键性的工作。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对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因贫失学现象已是极少数,造成学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升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初中生辍学情况,要把控制学生流失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分析“控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学生流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控流”作为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和长远大计抓实抓好。二是要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落实力度。要增强家长、监护人和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使广大家长认识到,不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价值取向,自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要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救助活动,让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公安、工商、文化、劳动等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控流”。教育部门要认真搞好调查,把中小学生流失的情况摸清,对症下药,下决心把中小学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切实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生逐步转移到城区读书,城区教育资源短缺、“超级大班”现象突出。“超级大班”不仅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而且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城区“超级大班”现象,采取得力措*加以解决。一是要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市为缓解城区小学超级大班问题,市委、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州民族小学,从动工到建成招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此举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市委、市政府还决定在六角亭新修一所初中学校,缓解城区初中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各县市要像*市一样,筹措一定的资金,在城区分别新建或改扩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切实缓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校建设上,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学校建设质量敲响了警钟,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积极实*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从机制上解决“择校”、“择班”和“超级大班”现象。坚持按照“硬件坚持标准,软件突出特色”的要求,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三是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高中要积极探索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农村中学,调动农村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农村学校读书也能看到升入优质高中学习的希望。

(三)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湖北省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0%,我州提出了70%的指标要求,到2013年达到80%。按照当时的人口数测算,届时将有11.6万人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普高和职中在校学生分别达到近6万人,普高将增加1万人,职高将增加2万人以上,相当于要新建3000人规模的普高3所,中职学校7所。我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一是要新建高中阶段学校。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要加快*民族中学建设,*民族中学是州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向全州人民作出的承诺,并将其列为20*年向全州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首,州委、州政府将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平民化”的要求,加快*民族中学建设步伐,尽快建成招生。要抓紧抓好巴东一中搬迁、来凤二中的新建,高中资源短缺的县市也要根据需要新建或改扩建1—2所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今年州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就是各县市要启动改扩建一所高中或职业高中,但部分县市还未启动,希望未启动的县市好好研究一下,确保实事全面完成。二是扩大现有普高、职高招生规模。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普高、职高的内部潜力,不断实现外延扩张,增加招生容量。

(四)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全州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教育比较薄弱,办学条件简陋。只有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才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县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做出具体规划,到2013年把所有的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都建成班额合理、校舍配套、安全卫生的标准化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不仅仅是盖一两栋房子的问题,要统筹解决寄宿学生就餐难、就寝难、洗澡难、行路难、新鲜蔬菜供应难等问题。鹤峰县最近推出了寄宿制学校“十有”、“六配套”的标准值得各县市借鉴。“十有”就是有标准的床铺,有学生用品壁柜或多功能摆放架,有设在室内或楼层内的厕所,有设*完备的洗漱、洗澡间,有开水供应设*,有餐厅、餐桌凳及餐具消毒设备,有洗衣机、晾晒架,有勤工助学发展项目,有常用应急药品,有蔬菜基地等。“六配套”是指食堂和餐厅配套,锅炉和浴室配套,宿舍和厕所配套,洗衣房和晾晒场所配套,学习和娱乐配套,生活和医护配套等,这是一个基本标准,州教育局要制定一个寄宿制学校通用标准,各县市按照这个标准来建设,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抓好。

(五)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一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扶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和招生就业形势较好的机遇,对职教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界限,统筹全州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使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招生就业两旺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使职业教育向市场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各县市新建或改扩建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一所办学条件较好、设*设备条件基本配套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县域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阵地。二是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建设10所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4所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学校。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示范院校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全州重点建设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实训基地,分别进入国家1000个和省100个重点实训基地。四是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按照“产业兴州”的要求,结合州内外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建设重点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学科设置、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六)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要以发展非义务教育和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一批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强、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有特色的民办学校,重点支持民办高中和民办职校发展,提高我州民办教育的整体水平。民办教育,不管是民办高中、初中、小学,还是职业技术学校、民办幼儿园,都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规模问题。现在总量还不够,我们要解决约3万初三毕业生读书的问题,怎么办,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办民办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政很难在短期内拿出很多钱来扩充高中,财政的钱还只能更多地集中投入到义务教育中去。所以我们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办民办高中,使民办高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质量问题。民办教育要严格加强管理,不能把民办学校办成了一个薄弱的学校,办成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学校,有教室没有宿舍,有教室没有运动场,有教室没有实验室。政府部门不干涉民办学校办学,但要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用行业的门槛、标准把民办学校规范好,使其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公平问题。要不分所有制,尽可能为公办和民办学校提供平等发展、平等竞争的平台。

(七)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责任。各县市都要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可利用小学布局调整的闲置资源,办好一所骨干幼儿园,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要积极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办好特教学校,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20*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计划在中西部的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建设特教学校,缓解中西部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求矛盾。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规模,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八)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质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要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继续做好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工作,新进人员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一定要合理。对部分边远、艰苦学校试行定向招录,统一考试考核,单独划线,录取后签定5年以上的基层任教服务协议。对于紧缺学科的教师,在招录时可以不受1:3报名人数的限制。凡师范专业二本(一)及以上的毕业生可以不经过笔试环节,经人事、教育部门考核可直接录用。2009年,重点解决好初中学校教师缺编问题,为初中学校解决200名学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由州人事局、教育局具体落实到县市。二是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制定和全面落实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支持和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各级政府要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头,依法落实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安教工程”建设。要从政治上、感情上、工作上、生活上、待遇上关心爱护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安于从教,乐于从教。四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学生评老师,家长、社会评学校”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重视师德档案建设和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对那些业务不精、工作不勤、品行不端、教风不好的少数人要清理出教师队伍。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加大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

各级政府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经济社会整体布局之中,各级领导要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亲自抓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投入保障、教育政策落实和教育质量提高,努力成为熟悉教育、情系教育、善于指导教育、推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导者。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市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州政府将继续把教育工作作为各县市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年为教育事业办几件实事,解决一批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对公共教育的责任和对公共财政投入的要求,想方设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稳定持久的经费投入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特别是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性收入增长幅度。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落实之后,县市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能上进下退,搞“挤出”效应,要确保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减少。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必须依率计征,全部拨付教育使用。公用经费按国家、省、州标准落实到学校。农村税费改革后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统计监测公告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杜绝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和挪用的现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精打细算,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切实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篇6

一、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

1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抓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和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将学习实践活动与谋划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在国家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适时启动《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对未来12年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部署。启动《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研究制定《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全省中小学发展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2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做好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的调整补充工作,指导有关高校做好党委和纪委换届工作。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加大高校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工作力度,加快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制定2009-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继续做好在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健全高校教代会制度,做好民主推进校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工作,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工会组织,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3 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教材出版、校办企业、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 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开展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学习、宣传、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加大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依法行政,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做好行政审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委厅机关法律事务办理工作。

5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从2009年开始,每2年对全省中小学校进行1轮督导评估,市、县(区)两级每年共督导评估6000所学校,监督指导学校规范办学。创建3个“双高普九”县(区),评估验收4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督导评估与考核7个县(区)的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督导评估10所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创建1~2个教育强县和一批教育强乡镇、复查4个教育强县。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

6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国际间高水平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加大教育领域引智工作力度,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来陕工作或以各种方式为陕西服务。认真执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做好因公出访团组派出工作,全面实施“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海外培养及教师出国培训计划”。做好外国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全省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抓好我省4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建设。做好邵逸夫、朱英龙、王永庆先生赠款建校项目的各项工作。加强我省高校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7 加强委厅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虚心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水平。统筹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综合协调、公文审核、会议管理和督查督办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开通机关办公内网,进一步整合优化全省教育网络资源,努力办好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积极推动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做好教育和保密工作。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文明机关、学习型机关和节约型机关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改善机关办公条件。

二、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抓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加快我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统筹管理职能和作用,建设好、管理好中央和省级立项建设的74所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深入开展第6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培养德育工作典型,创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品牌。

9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努力使全省中小学都能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调研视导和网络研修活动。做好2009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基础教育重大课题研究,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积极推动教科书循环使用。加强基础教育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1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00人。举办四期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举办两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继续加强5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世情、国情、社情教育。在全省高校积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5所学校。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站点击率。继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滚动调查。

11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骨干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机制,推进重点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抓好科学营养和预防近视工作。推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办好陕西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组织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开展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推动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2 推进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及中考分析反馈指导初中教学工作,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继续落实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改革措施。落实《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抓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操作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在高考自主命题中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2009年度我省各类招生计划及生源计划编制工作,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办法和高考短信服务平台功能,做好省级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为考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高考移民”。

(二)以实施民生八人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13 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受灾中小学一期新建校舍建设项目缺,资金,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秋季开学前完成建设任务,把项目学校建成功能完善、质量可靠的放,G工程。做好后续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

14 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前一年实现新机制改革目标,使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350元、初中每生每年550元,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配合财政部门研究提出城市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15 抓好民生工程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积极实施中、省重大教育投入项目,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选择1~2个县进行完善学校设施“整县推进”建设模式试点。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

16 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城市幼儿园管理。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做好特殊教育学校与启智学校建设工作,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2008年度特殊教育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协调指导项目建设的实施:会同省发改委积极争取2009年度特殊教育项目。继续做好民族教育与教育工作。开展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评估,促进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

17 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建工作。扩大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覆盖面,继续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开展市、县级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深化远程教育培训和应用研究,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研究引领工作。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水平,创建和复查一批普及实验教学县。

18 抓好教育对,支援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对,支援领域,推动高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校;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组织对重点支持吴起、平利教育发展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督导,总结和推广经验。

(三)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19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把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完成招生33万人的任务,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行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管理,建立并完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注册制度。

20 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其六个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短期技能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全年完成短期技能培训16万人。重点支持各市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公共平台)建设;每个市重点支持2~3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创建若干所国家优秀和10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8个专业性、10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48个示范专业、12个精品专业。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创建3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0个高职重点专业、5~6个高职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建设工程的示范作用,引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1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研究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动员企业广泛参与,联合各县级职教中心,建立10个区域性(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以行业为依托,组建一

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举办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完善大赛相应制度建设。

22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市级政府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继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全省新建7所县级职教中心,加强3所县级职教中心。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着力加强资源、政策、资金、培训“四统筹”。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主阵地作用,新建100所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22 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加强对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督导评估工作,确定一批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支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自学考试等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24 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建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教学名师50名、教学团队50个、特色专业5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0个,引导高校积极争取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加强对高等教育实践经验与成果的总结,做好教学成果评选工作。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促进高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施“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我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动高等学校图书资料文献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

25 深入推进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按照《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做好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开展2009年度省高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大力培育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骨干学科。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26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办好西部大讲堂和博士生论坛,培育、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展研究生英语课程质量检测,抓好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水平。加强学位管理,积极推进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和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工作。

(五)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27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组织高校申报“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专项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养资金项目、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重点资助与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联度密切的、有可能产生标志性成果并能够实施转化的项目,遴选100项科研成果和可转化项目组团参加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

28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全省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调研编写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指南,推进重点实验室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组织全省高校申报省“13日”工程研究中心。组织高校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继续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第三批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考察立项工作。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管理,完成2009年省教育厅到期项目验收结题工作,自然科学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奖工作以及省科技成果奖励的推荐工作。推动高校企业改制,推进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

(六)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组织师德宣讲团,深入市、县和学校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我省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30 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学习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省、市、县、校及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责,指导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继续实施“阳光师训”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50000名。完成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省级培训1500名,培训者研修1000名,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1000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4000名,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提高培训600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100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培训400名。启动陕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完成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120人、提高培训250人、高级研修培训250人、“送培下乡”培训200人、培训者培训60人。认真组织职称评审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织评选陕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继续做好特设岗位教师和教育硕士的聘用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3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开发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包。制定《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省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师资培训基地考核管理办法。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启动实施中职骨干教师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制定《高校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管理暂行办法》。

32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有关学校的岗位设工作的指导。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开展全省中小学编制工作调研,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建立全省中小学校及教师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

建设和管理。

三、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33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做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指导学校建立与就业状况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预警机制。做好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34 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指导高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依法提高教师待遇。

35 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制定全省独立学院过渡期方案。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引导民办学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规定,加大对民办高校的督查力度,严格民办高校办学条件,规范民办高校招生工作,引导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36 积极帮助高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加强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健全高校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省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帮助高校调整优化融资贷款结构,减轻还贷压力;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化解高校经费难题;适应高校资产快速增长趋势,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实施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篇7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在于总结经验,谋划未来,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刚才,张局长对去年教育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对今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任务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后面,县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了一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在此,我代表县上四大家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不断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县的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来,全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陇上教育强县”这一目标,始终坚持“发挥优势、寻找差距、狠抓落实、提升质量”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学校科学管理,锐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县上拨付教育经费1338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配套和实验室、仪器室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两基”顺利通过国检。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面推进。共撤并学校57所,成立了县七中,学校总数减少到256所,学校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共补充教师94名,有效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全县1936名县聘教师工资待遇全部解决,化解了近年来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难题。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我县考生本科录取2790人,专科以上录取5490人,上线人数较往年有了较大提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成绩鼓舞人心,使命任重道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中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几乎没有。全县普遍存在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紧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农村学校表现尤为明显,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另一方面,教师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很多学校及时补充不到新鲜的血液。据统计,在全县6378名专任教师中,年龄在41岁以上的2376人,占总人数27.3%,老教师日常工作压力大、身体健康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教育欠债较多。按照目前经费保障水平,200人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还基本能维持学校运转,200人以下的学校就很难维持。由于两基国检任务,各学校粉刷校园、维修校舍及购置图书、仪器等设备造成经费严重超支,给学校形成了新的债务,据初步统计,全县“两基”欠账达1000余万元。同时,由于国家对高中教育几乎没有项目投入,近年来,几所高中为了促进学校发展,负债办学,教育欠账高达6000多万元。

三是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校舍D级危房改造任务艰巨,安全隐患短时期难以消除。个别学校附属工程跟不上,很多教师至今还是两个人一个宿舍。城区几所中学发展缓慢,一中、二中两栋教学楼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虽鉴定为C级危房,实为D级危房。五中至今还没有学校操场,学生正常的体育运动无法开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高考情况,虽然我县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与兄弟县区相比,应届生升学率和二本上线率还是不高,各科平均分、中考全科合格率、部分科目单科及格率及高分学生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的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层次。

五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全县教育差异性非常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管理与教学水平偏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高中教育阶段普职教比例还不够协调,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突出,严重制约着全县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同志们,问题很突出,形势还很严峻,做好当前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了。希望在座的各位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脚踏实地,认清形势、既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又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负重加压、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抓教育,努力开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真正实现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实施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以各项改革举措为抓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优先发展、和谐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突出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发展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今年,我们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在全县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品位、营造育人环境的一项长效工作来抓,要着力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示范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各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全面规划,从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美化、绿化、硬化、净化校园环境,通过创办校刊、建设文化长廊、悬挂励志名言、打造园林小品等形式,搞好校园环境布置,使学校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要以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为载体,培植和挖掘学校传统和特色文化,总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凝练学校办学精神,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突出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抓住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加快幼儿教育发展意见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新园建设步伐。要按照服务群众、就近入园、便于管理的要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科学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大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

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着力加强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大农村学校校舍、实验室、图书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眼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推进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全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构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的发展模式。

三要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实施名校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高中学校办学自,在用人制度、经费投入、组织保障等相关政策上对高中学校给与支持和倾斜,推动高中学校快速发展。各高中学校要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力争单科名次及整体水平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中要做好省示范性高中复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通过复检。

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规划实施好县职专实训基地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做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招生宣传、教育教学、实习重点环节的管理。抓好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不断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专业教师,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突出教育创新,坚定不移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要探索教育投入新机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主抓手、突破口,积极争取资金,搞好项目论证和策划,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要抢抓“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六盘山贫困区”建设等国家投资机遇,认真研究政策,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房改造等方面凝练谋划项目、上报争取项目、实施推进项目。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我县教育的支持,拓宽其教育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渠道。

二要深化教育课程改革。今年市教育局要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各学校在教学工作中,要以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评课活动、课堂教学研讨和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同时,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虚心借鉴学习杜郎口、杨思等模式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校情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要创新教育评价方式。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加强督导力量,把强化督导作为促进后进学校转化的重要手段。每学期要精心安排几次教育督导活动,通过抓示范学校、督促后进学校,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要科学确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学校、教师、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推动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各学校要对教育督导通报中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限期整改。

(四)突出教育公平,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坦然地讲,我县当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很大,部分农村学校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个别学校师风学风有待加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的比重太小,有些老百姓宁可荒废田地也要陪孩子到城里读书,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这种不公平,严重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着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经费保障、项目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各学校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从严治教,力争在群众关注的教育收费、治理有偿家教等热点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要积极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各项工程建设进度,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八中、明德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要尽快建成实现秋季招生,满足城区人口增多而带来的对教育需求日益扩大的要求,努力形成全县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高效运行、均衡发展的格局,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五)突出师德师能,坚定不移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管理一流的校长队伍。刚才张局长对校长队伍建设已经作了强调,并提出了六点要求,讲的很到位,我很赞同。在这里,我想对在座的各位校长再提四点要求:一是校长必须是师德的典范,是教学的能手,这是校长的标准;二是校长必须从优秀教师中选拔,这是校长的任用条件和途径;三是校长必须亲临一线带课、听课,这是对校长的基本要求;四是校长必须把抓师德师风的建设、抓教学业务作为第一职责,这是校长职责的界定。我认为,只有达到这“四个必须”的校长,才能称为合格的校长。今后,我们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要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甘于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专家型校长。

二是重点锻造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首先,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全县广大教师坚定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培养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形成率先垂范、淡泊名利的思想操守,树立执着追求、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精神风范。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大力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通过邀请教育专家和名师对新任教师进行基础理论和教学常规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带动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第三,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激励作用,对教育教学效果好、师德师风好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要关心教师生活,热心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突出安全教育,坚定不移地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组织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要重点开展学生饮食卫生、学生住宿、校园消防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的整治活动,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保障广大师生安全。要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培训、演练,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要建立学校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整治和巩固并进的方针,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断研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学生用餐安全,有效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各乡镇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使用校车的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后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三、强化管理,转变作风,进一步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其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安排部署2011年的教育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省、地、县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威宁教育发展实际,按照我县“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以迎“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小学校(点)471所(个),在校生259636人,中学61所,初中在校生81490人,高中在校生13721人;小学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2% ;有幼儿园4所(民办3所),在园幼儿5103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5人;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968名,学历合格率为97.2%,初中专任教师3659名,学历合格率为98.7%;现有小学校舍面积650621平方米,生均2.51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32596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积90624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小学图书2199569册,生均8.5册,仪器468套,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仪器69套;88所学校开通了宽带,远程教育模式ii学校379所,模式iii学校38所,49所学校装备了计算机网络室。

二、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进“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

今年10月份,我县接受地区复查评估团对“两基”工作的复查及“普实”验收。11月份,接受省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我局紧紧抓住提高普及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扎实推进“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各项工作。一是为确保省、地“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全县启动实施2011年学校建设项目132个,建筑面积15.1027万平方米。同时,2011年第一、二、三批校安工程332个项目学校工程建设按上级要求相继启动,新建校舍面积13.68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36.3992万平方米;二是先期投入经费2499.6万元,建成小学实验室326间,中学实验室198间,多媒体教室146间,购置仪器柜1580个;三是填平补齐小学成套仪器476套,初中成套仪器69套,小学音体美器械482套,初中音体美器械61套;四是投入大量经费补充图书1151126册,使小学图书达2199669册,生均8.5册,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高中图书472599册,生均33册;五是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开展工作,职校现有在册学生1513人,有“同心智力工程”招生学生461名,学校还开办电大教育,现有在读本专科学员1600余人;六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2.96%。以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省地对我县的“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1月29日至12月3日,省人民政府组团对我县“两基”及“普实”工作进行复查验收达双合格,并评出了七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威宁四中、羊街中学、哲觉中学、金钟中学、玉龙中学、威宁一小、白马小学)。2011年12月中旬,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考察学习。

(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强化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工作,优化教师队伍,使全县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日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效益日趋明显,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成绩喜人。今年,全县参加普通高考3858人,一本上线212人,二本上线1132人,三本上线1240人,本科共计上线2572人,上线率66.67%,专科上线1184人,本专科共计上线3768人,上线率97.67%,高考成绩综合评比居全区第一。中考全区700分以上4人,4人均在威宁,全县660分以上考生除毕节外居全区第一。

(三)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在国家、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实施薄改工程、大班额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各类教育工程,大量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使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校办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合格师资

通过不断整顿,补充、招考、培训、扩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新招录特岗教师1789名(其中国家级特岗895名,县级特岗894名),高中教师110名,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完成了360名小学教师的招考工作,全县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充实。同时,加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一年来,共培训中小学校长、站长15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教师16000人次。“国培计划”全县3227名教师参加培训,参培率、合格率、有效学时率均达100%,优秀人数3189人,优秀率达98.82%,名次居全区第一。积极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过关和优质课评比大练兵活动。通过各类培训,大幅度提高站校长、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全县“十一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11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并受到省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五)站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站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局严格执行《威宁县站校管理实施细则》、《威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各种工作措施,使站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教师从教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加强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使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是出台了《威宁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见》、《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学校财务报销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校财局管工作效果明显,受到省教育厅计财处组织的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地区的反馈会上,作典型经验向全区推;二是认真配合县财政局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三是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编制经费预算工作,管好用好经费,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学校乱收费;四是配合县财政局按省教育厅在5月份对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建立长效机制,重抓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局和各站(校)都成立了以局长、站(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年终考评和绩效工资挂钩,把任务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印发了威教字[2011]41号、42号、51号文件,大力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十个不”的承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和“六风”建设活动。由于各级领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站(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得到根本转变。

(八)、进一步抓好各项综合工作

1、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德育工作。根据省、地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职责,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妥协教育等活动,认真组织好“祖国好、家乡美”诗文大赛、“颂歌献给实验区”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狠抓德育工作,师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养成,文明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2、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教育系统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廉洁教育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县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建立健全学校收费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对35个乡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教育人事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成功推荐副科级以上干部11名;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除公开、公平、民主推荐选拔任用所缺站校长外,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公开组织教师进行笔试、面试,建立“站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一批掌握一定管理理论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进入人才库,并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站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完成1324人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聘任要求,完成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完成初级2420人,中级385人,高级59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及推荐工作;筹备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庆典活动,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名。

4、维稳工作。坚持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做好全县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认真查找分析不稳定因素的起因,积极排查化解,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今年共受理举报件75件,其中县委宣传部网络舆情信息转办3件,互联网信息3件,县“三级联动”领导接访转办3件,地区局交办4件,县委局转办8件,县人大室转办3件,县纪委室转办6件,上级领导签转督办信件7件,当事人亲自送达和通过邮寄方式来信38件次,举报电话5件次。现已办结73件,其余2件正在办理中。四是对来自各乡镇各校、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的问题逐个加以分析研究,积极调查处理,对重点举报单位进行督办,对重点人进行帮助和教育,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全面完成了1999年整顿在册的1800名代课人员的调查清理核实工作。并以威教字[2011]185、186、187号文件对959名原代课人员作辞退处理,对58名原代课人员作一次性补偿处理,继续聘用了404名代课人员。最终为县委、政府解决代课人员待遇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基本稳定了代课教师队伍,为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招生考试工作。以严肃考纪考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措施,以人为本,依法治考,全面加强教育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今年有效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完成初中招生32796人,基本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高招生任务。认真组织完成1462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工作。

6、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到“应贷尽贷”。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28人次,办理贷款1275.8万元。同时,办理“招商局集团助学助教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45名,资助贫困优秀高中生150名;办理“深圳---贵州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60名;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7494人次,金额1309万元。

7、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优质课评比、校本教研、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等为重点,促使全县教育教学强根固本,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初高中政治、初高中化学、高中生物等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93人给予表彰。高度重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荐上报优质课23节,评选上报优质课件、优秀论文省级353件(篇),地级25件(篇),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开发。2011年3月2日,赫章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交流学习。

8、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师生安全,我局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我局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明确职责,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局机关各职能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三是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综治、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各站校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安全防控水平。

9、工会工作。认真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教代会为载体,抓好学校民主管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工委留守儿童组织机构,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0、教育督导工作。遵循“督政为主、督学为重”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帮助学校指出问题,帮助学校认真整改,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认真督促各乡镇抓好迎“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各项工作;积极督促各学校认真抓好“整脏治乱”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1、结合威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威宁县2011---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威宁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规划》,明确了威宁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并编制了《威宁自治县“两年提速”发展教育规划》、《民办教育实施意见》等。

12、积极推动威宁民族中学西校区建设和威宁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相关工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11月22日,威宁民族中学“申示”已通过初评;积极和省教育厅对接,协调相关部门,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幼儿园建设、威宁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等相关工作。

13、积极组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人员,对全县教师档案进行整理归档,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省委组织部于10月23日组织专家验收,达到一级标准。黔西县教育局2011年2月27日至28日到我县考察学习。

14、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原则,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一年来,认真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化建设,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有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涉教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是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努力的结果,总结成绩的目的是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更好地抓好以后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近年我县教育从各个方面发展较快,但各项指标与全国、全省、全区的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甚至差距较大,按我县提出“两年提速”发展要求,问题多,困难大。

(二)教育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县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只达1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接近4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三)部分站校的管理,部分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我县城镇、农村初、高中学生住宿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分散,初高中学生入住率需达80%以上。全县现有学生宿舍10余万平方米。到2012年,初中在校生大幅度增加,现有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要。按生均2平方米计算,还需新建宿舍面积10.43万平方米,需建设资金12516万元,由此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

(五)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多且分散,师生数量大,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安全、、维稳问题是教育系统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

(六)普通高中改扩建、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职教基地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威中西校区建设协调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很多工作亟待推进。

(七)、特岗教师接转后工资财政压力过大、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等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二0一一年工作安排

(一)按照县委提出的“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好各项制度,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威宁教育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高)等各类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三)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考核管理。积极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配合省教育厅,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试点县”、“校本研修基地县”教改和培训工作的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高中(特别是职高)考试及招生宣传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高中招生任务。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五)深化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编写好以“五心”教育为载体的乡土德育教材,唱好“五心”歌。按照“六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推动思想解放;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健全管理机制,形成良好氛围。力争使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拓展以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抓好现有职校及“同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科、教”统筹发展的路子,搭建“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平台”,优化办学机制,增加职教投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七)继续补充整合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威中西校区建设,确保二评顺利通过,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八)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科研兴校,加大教研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在威中、二中、三中、四中建立远程教研系统,建立一支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教育科研队伍。

(九)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学校管理与“整脏治乱”、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村中小学精品校园。

(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教师补充和培训计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建设一支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十一)认真做好大学生贷款和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贫困生资助面,构建和谐教育发展格局。

(十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环境秩序的和谐稳定,解决好代课人员的稳定问题。

(十三)加大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好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统一组织全县性的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积极向省、地各级推荐优秀课件和优秀选手,加大交流力度。继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依托已建成的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十四)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强对各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财务管理系统,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以及其它教育经费,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

(十五)认真落实好“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篇9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名市”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名校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三批*市名校评选活动。现对第三批名校评选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评选活动的组织

名校评选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申报学校的预查、资格确认、初评、择优推荐和材料选送等工作(市直学校的预查等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进行)。各县(市、区)要按市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名校评选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质量。

二、评选标准

申报学校必须具备衢政发〔20*〕42号文件规定的四项基本条件。评审以各级各类省示范性学校评估标准为主要依据,即高中段学校须达省等级重点高中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小学须达相应的省示范学校标准,幼儿园须达到省一级幼儿园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参照相关标准评定。已经被命名为各类省等级重点高中或示范学校的,以组织评估验收时上级部门提供的评估报告为基本依据,着重考核评估时尚未达标项目的达标情况和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未经省等级重点高中评估或各类示范学校(幼儿园)认定的学校,要认真对照标准,做好自查自评工作。

为体现“坚持标准、注重实绩、尊重民意、好中择优”的原则,名校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办学历史10年以上,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抽测中,后20%学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近三年,学生在教育部门组织(或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德智体美等各项竞赛中至少有获市集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以上的项目。

3、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于全市同类学校平均水平。小学(幼儿园)专科学历以上专任教师,城区学校达95%以上、农村学校达75%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城市学校达90%以上、农村学校达72%以上。高中段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10%以上。

4、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教师。普通高中拥有在职全国优秀教师、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市名师、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等5人以上,其它学校3人以上。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列入评选范围:

1、在评选活动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在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

3、违章招生、违规收费,社会反映强烈的;

4、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经主管部门认定为学校应负主要责任的。

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第三批*市名校的评选继续向农村初中学校倾斜,以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申报名校的农村初中,在硬件建设、教科研成果获奖档次、拥有名师数量等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鲜明办学特色、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作为重要条件。

三、准备工作和评选办法

名校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学校申报、县(市、区)推荐和全市联评相结合的办法。评选工作重在过程,重在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创优、创特、创新的积极性,重在发挥名校的示范导向作用和品牌效应,重在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

申报学校要在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以争创名校为动力,动员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争创活动。通过争创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性窗口学校。

2、全面回顾学校发展的历史,认真总结近几年来(以近三年为主)学校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特别要注意总结办学特色和教育创新方面的经验,对照相应标准,实事求是地做好自查自评工作,找出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强化优势,弥补不足,认真做好整改工作。

3、在广泛发动、全员参与、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自查自评报告,填写《第三批*市名校申报表》(见附件),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市政府提出正式申报要求(有关申报材料送市名校评选办公室)。学校的自查自评报告应包括学校历史沿革和概况,对照相应标准的自查自评情况,近几年主要工作和办学实绩,学校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等内容。在“主要工作和办学实绩”中,要求陈述申报名校的理由,重点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和成效,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在学校管理、事业发展、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较新较突出的成就。农村初中还要着重介绍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名校评选的申报程序和实施办法:

1、资格确认。学校经自查自评后认为符合申报名校基本条件的,可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并由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预查及初评。预查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申报指导思想是否端正,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陈述的申报理由是否客观真实;学校在当地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得如何等。经县(市、区)初评确认具有申报资格的,由县(市、区)教育局向市教育局上报学校的自查自评报告、《第三批*市名校申报表》和学校情况简介。

2、专家组考评。在接到学校的正式申请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综合、动态的考评。考评的重点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特色,队伍建设,办学水平和示范辐射作用等内容。在深入考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考评组对学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如实地将考评结果报市名校评选领导小组。

3、社会公认度测评。对县(市、区)推荐的名校候选对象,由名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社会公认度测评。在*教育网上介绍候选学校情况,以投票的方式接受公众测评,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民意测评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测评结果作为名校评选的参考依据。学校情况简介由各校提供,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

4、组织联评。在学校自评、县(市、区)推荐、专家组考评、公众测评的基础上,由市名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评委会进行联评,评选出第三批*市名校若干所。

5、社会公示。对通过联评确定的第三批名校通过有关媒体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市教育局组织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按市政府文件精神,作出相应的处理。

6、命名表彰。第三批“*市名校”由市人民政府命名公布,授予奖牌并予表彰。表彰时间定于2009年教师节。

四、评选工作日程安排

1、7月15日前为学校申报,县(市、区)初评、推荐阶段。由申报学校根据申报条件和评选标准,进行自查自评。符合条件的,向县(市、区)提出申报,经当地县(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初评后,由县(市、区)教育局从中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并同时上报被推荐学校的自查自评报告、《第三批*市名校申报表》和学校情况简介。各项书面材料的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2、8月10日前为专家组考评和社会公认度测评阶段。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综合考评,分别写出考评报告,提交市名校评选领导小组。同时通过有关媒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申报学校进行社会公认度测评,广泛收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3、8月20日前为组织联评、社会公示和结果审定阶段。由市名校评选领导小组召开评委会进行联评,确定第三批名校的初选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而后,由名校评选领导小组将评选结果报市政府审定。

4、9月10日,由市人民政府命名第三批“*市名校”,授予奖牌并予表彰。

篇10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进程。接下来,曹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安排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省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政府教育发展先进县称号,全县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教育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面启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申报农村省级示范园4所,谋划新建设标准化幼儿园4所,幼儿园入学率达到89 %,在规范化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8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分别为99%、98.5%,小寺沟中学、洼子店中学、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等农村初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一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各种指标居全市领先位次。河北蒙中民族交换生由过去的40人增加到80人,交换范围由只与交换扩大到与新疆、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一本高校交换,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职教中心由校校联合向校企联办、产教结合方向发展,就业率达到 98 %,对口升学率达到97.5 %。乡镇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9期,培训11358人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年续建和新建项目19个,总投资7651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8220平方米。谋划项目8个,争取专项资金3165万元。职教中心综合楼建设如期开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局机关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确认和核定。成立学校安全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审计股,强化了管理职能。实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一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双桥小学“四位一体综合评价”模式在全县推广,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单位。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应届考生2894人,高考一本上线273人;二本上线465人;三本上线人数1170人。分别比去年增加60人、83人、88人,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均创我县高考成绩新纪录。职教中心参加河北省中职技能大赛,获得各类奖项位居全市第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新的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学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教育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有的学校管理还比较粗犷,部分校长的管理能力还不强;学前教育还很薄弱,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全县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做强做优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

第一,落实**教育发展理念。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切实抓好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

学前教育抓启蒙。我县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从现在起,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求,关爱生命、以育为主、呵护天性、维护个性、奠基健康人生”的启蒙教育理念,围绕快乐成长、幸福童年的目标, 抓好情感教育,在孩子幼年期播撒诚实、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种子,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抓好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安排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儿童主动、快乐、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抓好启智教育,调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审美教育,创设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热爱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小学教育抓养成。小学教育要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条主线,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养成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得到督促和强化;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最后一节特色课,从根本上扭转小学教育重成绩轻养成的倾向。

初中教育抓规范。围绕巩固养成教育成果,规范学生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实践锻炼,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榜样示范,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科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学生, 感化、教育学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引领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决扭转初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高中教育抓内涵。用内涵成就每一所学校,用内涵造就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是高中教育必须追求的目标。**一中要以优质教育对接公众需求,加强“扁平化”管理,以高效课堂赢取质量效益, 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争取全省上游名次。河北蒙中要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要丰富发展内涵,推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紧贴市场需求推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实训专业设备,切实提升教师产学研、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完善技能竞赛制度,安排技能竞赛和奖励专项经费,主动承接省市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比赛任务,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通道,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客观要求。从现在开始,全县将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评估工作。

要把握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一是体现办学风格的独特性,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二是保持创建过程的稳定性,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三是突出创建经验的示范性,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认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注重创建策略的整体性,特色学校创建离不开特色项目建设,但特色项目不等于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从办学理念构建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要搞好创建特色学校的典型带动。一是打造小寺沟中学的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双带工程”德育亮点,带动创建一批德育特色学校。二是做大做强河北蒙中木球、旋转秋千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带动创建一批体育特色学校。三是发挥城西小学、城东小学艺术教育优势,带动创建一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是围绕南城区航空城建设、食用菌、设施菜等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小寺沟中心小学、榆树林子中心小学的科技特色,带动创建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五是总结推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创建一批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六是培育双桥小学的国学特色,带动创建一批文化特色学校。

要加强对创建特色学校的领导。局里将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督导室,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创建学校评审认定工作。各校要充分认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意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要根据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尽快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充满活力的育人机制。同时,局里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创建工作经费,鼓励和支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第三,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着力加强校风建设,严格执行工作巡查制度、月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年度工作述职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效能。学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执行力,强化进位意识,做到挑战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弯腰,不达目的不罢休,牢固树立敢于承担、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执行意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认识,求得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结构合理、调优调强”原则,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以身立教、以德治校”主题教育活动,认真执行“十条禁令”,增强教师政策、责任、质量意识。持续开展“优秀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以校为本的教学设计竞赛等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和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

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常规管理。落实《**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纲要》,切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广“扁平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抓好教学管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行“讲学稿”、“学案教学”、“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先做后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教研在基层,学科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着力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落实校长是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义保经费管理和使用,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大对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切实规范学校财务行为。

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持续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切实提升物防、技防水平。积极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完善局校安办、学校安保处、班级安全委员的纵向管理和县综治委、公安、交警、消防、地震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横向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校园交通、消防、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设施设备管理等制度。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切实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

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利用迎接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有利时机,对照我省装备标准,坚持“先进、高效、实用”的原则,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及各学科功能教室标准化建设,积极做好中小学图书、体音美及电教器材配备工作,全面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提高全县中小学校生机比、联网率。加快城域网建设步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教育管理资源信息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正确处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的关系,坚决反对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重尖子生、轻学困生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搞题海战术,重复作业等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尊重儿童天性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忽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压缩体育、音乐、美术课时等做法,做好各学段教育教学的衔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第四,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首要任务。

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均衡发展。按照“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装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八个方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和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公民和人生全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突出改造薄弱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健全配强专业教室,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日趋均衡。今年,谋划**一中迁址新建项目,北城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北五十家子、白池沟、茅兰沟、七家岱、金杖子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二中操场改造,小寺沟、黄土梁子、卧龙镇、七沟中心幼儿园,职教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

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建立经费公平投入并适度倾斜、补充教师优先农村和偏远学校、贫困生应助尽助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机制,让薄弱学校备受关怀,困难学生备受关爱,县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均衡发展。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探索建立目标考核与督导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构建具有**特色的督导评估体系,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出台《**县教育督导评估办法》,通过督导评估定位学校发展层次,持续开展进档升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