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师德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1:1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师德考核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情感教学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优先目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述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是指一个人对科学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有兴趣、喜欢、兴奋、满意呢,还是讨厌、没兴趣、不高兴,这是形成其科学态度的前提。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科学素养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又是他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科学的最基本信念有:物质是第一性的,必须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认识自然有其局限性,要知道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科学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独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科学对人类具有两重性,要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要防止与克服它的负面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1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里有不少内容是对数量关系抽象的产物,抽象方法是数学活动的一般方法。
3.2在数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中进行培养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应组织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培养和提高数学能力,在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从而激感,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上,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科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
教师要适时地用好教材上能够作为情感教育的点滴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有利因素出发,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要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促进情感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全体参与列举生活中所见的圆的实例,然后再师生共同给出圆的几何定义,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的道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和创造数学的意志和信心。
3.3在教师的言行引导下进行培养
要注重教师的自我形象,用真情去关爱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优良的师德来感化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之情;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总结、勤于反思,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就会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特别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4在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上进行培养
篇2
关键词:小规模;校本培训;实效;发展
一、背景呈现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有调研资料表明,部分学校校本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涌现出许多亮点。然而,培训中一些怪圈频频出现:
1.“门面工程”,不少学校和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于学校的深层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完全是一种行政行为,只要把表面文章做足,能应付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就算完成任务。
2.“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关注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说到底就是教研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只开展业务学习、公开教学等这样的教研活动。
3.“临时工作”,培训始终没有“预设”,也没有“生成”,教师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学校就马上组织短暂的、随机式的学习,试图来解决这些问题。
4.“大手笔”,开展校本培训是一“大手笔”,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施、聘请优秀的师资、配备相应的场地、编写培训教材等等,学校根本无力承担,于是把这作为不开展、少开展或随意开展校本培训堂而皇之的理由。
5.“请进来,走出去”,讲座是精彩的,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听了也很激动,但回去却一点也不动,教学水平依然是原来的水平。
对于这种种怪圈,究其原因虽然很多,然而这些怪圈的出现与学校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实际操作偏离了方向、冲淡了主题不无关系。规模小、班级数少、学科教师少、外界交流单一的薄弱小学校要走出这些怪圈更为困难。如何在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进行校本培训,并且能够挖掘最大的容量和发挥最高的效能显得尤为必要。
二、知己知彼,有效确立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它“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培训的起点是学校中出现的问题,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换句话说,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与需求,由学校发起且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在职培训形式。
1.“小”学校的优势
人们普遍认为规模较大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很多不同的班级,并且通过细化分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来源的多样化使学校更可能拥有更多元化的教师。然而,西方有关实证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工作更加投入,帮助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更强,学校规模和成本效益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规模小的中学,有利于课程的授予方式,课程少且明确。综上所述,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教师行为、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规模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
2.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对新世纪办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规划的形成就是一个理清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过程,规划的重点在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由于历史积淀的差异,学校文化的差异,资源与条件的差异,办好学校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办出特色是当今学校生存与发展之本。以我校为例:创办于1989年,从1996年第一届40%初中毕业生至2010年90%毕业生进入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附中,在温州市范围内为各附中输送美术专业基础生源是学校的办学原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教育背景下,遵循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坚持“小”而“精”的规模和质量,秉承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普通中小学教学体系,用专业和文化“两条腿”走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美术基础人才。这样的学校发展定位决定学校招收的生源规划、教师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的规划。
3.教师现状分析
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校的十年发展。然而,好教师是学科骨干教师,但全部的骨干教师不一定能组成一个好教师队伍。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全校教师进行现状分析。目前,我校教职工人数22人,从年龄和职称骨干组成的结构看:中学在职教师16人,小学在职教师4人,外聘2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35至42岁的占70%。中学高级7个,中学一级11个,中学二级2个。区骨干4个人,市骨干1人。邀请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研训员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在校学生和家长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教师每年填写《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学校评价考核组综合各方的评价反馈教师的年度发展目标。小规模学校更有利于对教师个案进行分析,教师自己和学校也更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三、扬长避短,有效整合培训资源
一切能够利用和对学校发展具有潜在作用的因素,均是培训和开发的资源。
1.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介于学校规划和教师现状分析,学校管理层面更清晰: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头人是谁,中坚是谁,后续是谁,未来几年能否培养出骨干教师,有多大的可能性,怎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是培养骨干教师集体还是“精英”型的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师除上课之外,有很多的精力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窝里斗和内耗”是小规模学校发展最大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学校领导者应当主导学校建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领导与教师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群体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良好的家校关系。校长包容、大度,不与教师争东抢西,多给教师机会,必要时为教师承担责任。“老年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一人参赛,相关人员出动”,建设激励性的发展体制,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一个具有幸福感的教师团体本身就是具有无限潜能的校本资源。
2.有针对性地“请进来,走出去”
一个小规模的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后,很多的教师均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几乎每个教师承担了行政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等角色。又由于专业学校专业课程的缘故,学科全,但同类学科教师人数少,定时定点定专题的教研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作为单独的一个区直属初中,既不能有集团校内校际间的交流培训,又由于受教师工作量饱和与经费的影响,不适合长期进行外出学习,除一学期每个人外出学习一次以外,其余培训更多地为随时随地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
学校20位在职教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专业综合学科等五组,每个组一个办公室,教师均在学校用午餐,每个办公室有一个小黑板用于记录教师每周的疑难课例或问题,若有课时空档,组长带领全体组员进行讨论、沟通和解决,并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归类,定期邀请区教研员到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若市区教研部门有相关课例研讨,学校指定相关教师外出参与研讨,回校后在本组内汇报并讨论。
3.学科渗透,开发课程资源
组织和指导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专业教研组编制的《素描风景》《素描静物》《人物速写》相继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专业组与科学、数学、语文组合作的《科学与漫画》《数与美》《美术与作文渗透教学》等校本课程的相继开发,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避免造成内容的重复、课时的浪费。
以美术与作文合作教学活动为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民族传承下来的瑰宝,需要后辈发扬光大。多元文化的兴盛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缺氧”的文化氛围里,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温情,甚至产生鄙视和无视。从认知的心理角度,作品为我们熟悉、足迹离学生较近的文化名人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以作品和踪迹为切入点寻找文化名人,循着文化踪迹亲近传统文化。学生利用假期到瑞安仙岩写生并写游记——语文教师指导阅读“绿”、“月朦胧,鸟朦胧”——到朱自清故居参观——听老房东和马公愚后人马亦钊先生介绍“朱自清与温州情缘”——学生搜寻整理资料:朱自清其人其文——集体到梅雨潭写生——作品(国画、作文)展示。将大自然搬进课堂,以文化浸润画笔,用悲天悯人的心灵说话,利用一切机会和途径教会学生优雅地生活和学习。
在开发任务驱使和渗透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同程度地发现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并学会在自己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借助另一学科的长处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去伪存真,有效统筹培训方法
1.中小衔接,同伴互助
由于小学三个班级只有4位教师,半数课程由初中部教师兼顾,小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入初中部继续学习。因此,在小学时期夯实该掌握的知识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初中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小学教师的建议以及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初中课程要求的了解,对中小学衔接的教学起了关键的链接作用。例如:小学数学开课班为五年级和六年级,五年级为小学数学教师,六年级为初中数学教师,听课者为另一初中教师和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和学校教研室负责人,听课和评课以及教学反思的时候不啻为一次教学方式上的大碰撞,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小学教学和站在这样的高度教初中的教学便省却更多的教学浪费。小学部教师教得更明确,初中部教学更明白,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思维和方式使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立教学目标更清晰大胆。
2.利用网络,效仿创新
周四下午为理科,周五下午为文科组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主持,下载省市级最新的优质课评比现场和名师课堂实录,教师看、听、做好听课笔记并讨论,一学期一次与名师同课异构,在实践中效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态势。几年下来,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收获不少。当然,如何研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和艺术?他们的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秘密到底在哪里?不在于过程的流畅与完美,而在于一种无痕的状态,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及其范式,摒弃演练和造假,使自己的课堂“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趣犹存”,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弥补教师外出带来的不便和培训经费的不足,避免教师直接下载教学课件而不经过消化的拿来主义的弊病。
3.多元指导,弥补缺陷
本校教师除学校的区级师徒结对、同伴辅助外,学校鼓励教师拜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牵线搭桥。语文组邀请温州市文联的古文研究专家陈胜武为编外指导,专业组直接聘请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附中教授每年一次来校指导等,数学组、科学组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为教学指导师,直接聘请小学英语教研员到我校兼任一个班级的课程。相比较听一次专家讲座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更喜欢身边的专家根据自身教学环境的实践教学指导,目睹理论演化成实践的过程并深究其中的原因和奥妙,这比纸上谈兵更有实效。
4.骨干示范,注重个人研修
目前,我校有市骨干教师一名,市教坛新秀1名,区教坛新秀3名,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4名。学校根据市、区有关教师的考核要求,对这些教师制定相关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和实效的细则,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绑定考核。一年来,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评比人均100%获奖,一人参加比赛,全校相关的教师鼎力帮助,以今年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为例:小学部唯一的数学老师岳淑静参加,由初中部数学教师合作备课研磨,由美术专业组教师指导课件,由语文教师指导课堂语言,由教务处指定人员陪同外出试课。这样,教师的研修水平都提高了,更可贵的是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一人获得成功,便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与全校教师交流,其他相关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经验。
5.教师沙龙,渗透学校文化
正因为学校特殊的教师结构,学校一直以来开展教师沙龙专题活动,隔周三下午15:50开始,一次一位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共享快乐。例如:基础学校做的是打桩的事情而不是建高楼;我们培养的是“又绿又青的苹果”而非“又红又小的苹果”的教学观;宁可摒弃个别高分,也要让每个学生“跳跃”的评价观;没有名师,但我们都是“好”老师的教师价值观,这样的探讨让每位教师摆脱了分数的枷锁,脱离了僵硬的管理条框,点燃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愿意教,愿意无条件投入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出现无法估量的热情和效能。
五、与时俱进,有效推进培训评价
1.常规常态管理
制定《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明确规定对备课、授课、听课、评课、改作认真、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不遵守教学常规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处罚和整改,导向低负高效的教学理念,教务处随时以课堂抽查和作业抽查的形式定期进行反馈。以考核细则规范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明确可操作。以课堂教学为例,每个教师每学期一节常态课展示,展示后进行说课、教学反思和教师评课(听课的教师全部参与),邀请区教研员参加指导点评,解决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为评价要求,衡量课堂教学要求,拒绝花哨和做作,拒绝无效的45分钟。建立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档案,对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偏差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备课、上课纠偏指导,直至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符合常态课的标准。
2.班级个案,集体会诊
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九年级均只有一个班级,每班20~24人,每学期开学初,科任教师结合期末检测和课堂表现对班级学生学习的状况和能力进行语言描述,教研组针对每个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讨,结合课程标准学科阶段目标,确定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后续的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学生原有的学业水平成为评价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3.规划的阶段性总结反思
实践中的反思是教师和学校提高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使隐藏在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学年度的教师规划反思,学校发展规划反思。从在校学生的视角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已毕业学生的视角反思学校的教学办学规划,从教师的视角反思学校的发展规划,通过家长对学生的发展的反馈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为下一轮的发展规划提出更多的问题。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共性化而又个性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较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发展。“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在实践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首先,由于没有切合评价标准,因此自主性强,同时随意性也大,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就形不成合力;其次,教师培训的后续成效怎么管理;第三,校本培训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组织负责人的教育理念意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是极大的考验。
走出目前的怪圈,“敢问路在何方”依然是“小”学校学校校本培训良性发展面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01.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10.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01.
篇3
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而在实施当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哪是重点,哪是一般,也应该明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二数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教研组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总结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按时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2.写够教案节数,数学组每人要写54节。
3.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
5.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要听课12节以上,组长要听15节以上。
全教研组要集中评课三次以上(每个年级集中评一次),各备课组上完公开课后自行评课,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
6.积极参加校内优质课比赛,争取在县获得名次,推荐王英红老师代表本组参赛。
7.严格落实数学教学常规,力争今年本组中考成绩进入六校联赛期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8.力争本学期评上“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抓好教学常规的实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
要求每位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别要了解所教阶段的全部知识、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杜绝无教案上课,杜绝准备不充分,仓
促上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6.在期末前两周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七、八年级数学期考模拟考,七年级由覃拥华老师命题,八年级由刘薇薇老师命题。
7.每位教师要积极观看教学录像,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研组工作计划(二)一、情况分析
我校中学部共有7位数学教师,分别是邵艳老师任教七年级一班二班、吕泽锋老师七年级三班五班、周琳娜老师七年级四班、胡良进老师七年级六班、欧阳光辉老师八年级一班四班、潘明老师八年级二班三班、冯学刚老师八年级五班六班。七年级共有学生323人其中七三班为实验班。八年级共有学生369人其中八三、八五为实验班。对于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七年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还没养成,八年级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基本养成,但少数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年级整体显露出两极化的趋势,一些同学已经在学习上缺失了兴趣,对自己更是没有了信心。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综合我们数学组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我们在工作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整个教研组年轻教师居多,在教学经验和方法上肯定存在着一些不足,故制定以下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能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2、严把教学质量关,以教研主题活动来促进教学研究,以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使教学为学生在成绩、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为具体目标。
3、加强集体备课力度,落实课时抽测的考核,扎扎实实地把教
学工作落到实每一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4、开展教研组主题教研的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帮互学之风。
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三、主要措施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水”“无源之水”。
教研组落实校本教研,狠抓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教育教改信息。使“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
2、聚焦教学,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结合为主,每周确定的时间(B2课外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教师要加强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
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相互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反思进行认真讨论。
5、真正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摒弃三个形式和两个未能:活动流于形式,教案流于形式,评价流于形式。
未能准确把握新课,未能面向全体学生。
教研组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将以“四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配合教导处工作,督促常规教学
1、经常组织学习教导处的各项常规制度,杜绝上课迟到,私自调课、挪课、占课等行为,保持良好的状态,不体罚几变相体罚学生,教学公正公平。
2、课前一定做到有计划、有备课、课后有反思、作业布置合理、批改及时、更正到位、认真细致完成好各项常规工作。
组内不定期进行相互检查和学习。
3、做好课堂知识提升工作,要不断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
同时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力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及时反馈总结各种情况并正确做出改进,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从作业、练习的合理安排和批改反馈等各方面着手,认真落实班级补差情况。
2、组内组织教师全面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讲究活动实效性,为提升“质量”服务。
3、进行有效的单元检测并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各项知识内容,以求每单元都有小结。
4、组织各类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研讨安排
(一)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安排的每次大型教研活动,参加的教师做到有记载,有点评,会后在组内分享活动过程,交流想法,总结经验。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实效性的研讨活动。
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有新意,有意义的各种学习探讨活动,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3、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改的情况检查。
(二)坚持传统特色,师徒、同伴同研究、互学习,提升工作质量。
继续组织开展师徒结队工作,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同年级,同办公室的教师多交流、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及时的与同伴研究教学方案,探讨重难点的突破,课后沟通学生掌握情况,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及时的总结经验与开拓创新。
教研组工作计划(四)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我校数学教学、教研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组风建设,狠抓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5、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三、重点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把数学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
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⑷、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本学期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试验学年重点放在七年级、八年级。
⑸、继续协助班主任搞好学习方法讲座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并建立以班级单位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和“手拉手”活动。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数学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数学是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师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记录,分析,通过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生比例大的现状,可加强对他们的日常测试分析、改错和分类辅导分类测试,允许部分学生进行补测,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自我激励,改进学习现状。
4、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
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教师积极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提倡教师深入班级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
5、认真,负责的准备数学会考、中考工作。
6、加强与上级教研部门及同类兄弟学校的联系。
要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县镇公开课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四、工作具体安排:
第一,二周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讨论制订教研组计划。
第三,四周组内研讨如何开展本学期集体备课,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及教案的开展情况。
第五,六周组织观摩课优秀课件,讨论、小结。
第五,六周学习、讨论新课标的有关教育理念,学习教改经验,教改课堂试行。
第七,八周组织开展七年级数学竞赛。
第九,十周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九年级中考备考交流,提出下一阶段的中考备考计划。
第十一,十二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学反思,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
第十三,十四周高爱萍老师初二数学教学。
第十五,十六周汪艳红老鼠初三数学教学。
第十七,十八周教学常规检查,各项指标验收量化计分统计。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考试及试卷分析,总结本学期工作,进行学期教学工作分析,找准薄弱环节,提整改意见,学期结束。
教研组工作计划(五)一、工作的重点和特色
1、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好学的优秀备课组。
2、建立初二数学备课组的资源库。
3、努力探索初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
4、加强“讲学稿”教学,力争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结晶。
5、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运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如尽量尝试几何画板的运用)。
6、积极开展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以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为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效能,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积极开展新课程教材实验,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3.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力争数学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在各级调研抽测中有好的成绩。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使备课组活动有序性、系列化,认真落实“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反思”常态化,争取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内容、定主讲;
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全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具体的工作措施
1.在教师方面:
(1)积极开展备课制度
①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
②地点:八年级备课室。
③要求:每位主审核人要认真钻研新材,阐述教材分析和教学理念,努力提出有份量的见解,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各种情况,全体组员要认真参与。
④“随时集体备课战略”:要多到办公室钻研教材,发挥集体优势、集体的智慧。加强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考的研究,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
(2)教学基本功和艺术
①从教学常规入手,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采用帮助的互助式,让全备课组的所有老师都能立足课堂,进而成一方名师。
②“内强外引”措施,努力提高初三的课堂教学效益,了解难度要求等有什么不同,从而指导我们设计课堂教学(难度、类型、思想渗透、课堂模式等),努力用好我校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借鉴外地名师资源,努力提升本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③大兴学习之风,增强集体实力,整个备课组要多学习校其它各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艺术,同时尽量多互相听课,特别是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要达到人均听课节数十五节以上。
(3)抓科研,走教学探究模式的研究和反思性教学。
科研是最重要的,备课组本学期努力开展教学科研和反思性教学活动。
(4)加强"讲学稿”教学,仔细研究习题课、复习课的教学。备课组本学期每人都要进行专题公开课。
(5)认真学习新理论,全面提升教师基本功。
2.在学生方面
(1)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课下抓紧订正,课余适量练习”,任课老师在本学期要反复习这四点。要做到落实到位不放松。
②课堂做笔记,课外做错题集。鼓励学生巩固发扬这一良好的习惯。
③“量变到质变”:训练量的积累以求实现质的飞跃。小题训练,分层作业要常抓不懈。
(2)认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利用午休时间,大力开展薄弱生辅导。老师要多关心薄弱生,通过分层作业,让薄弱生激发兴趣,多投入时间到学习中。
3.加强信息的搜集,使中考复习少走弯路。
- 上一篇:师风师德自查自纠个人总结
- 下一篇:大学个人年度师德师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