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5: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政府审计,应用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方法。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的一种旧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除了继承吸收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优势外,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体现出:重点在于对风险的评价和防范;重心前移至计划阶段;内外环境相结合,以实际审计结果作为调整重点;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等特点。

二、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有的责任机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审计风险也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政府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政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引入以风险控制和方法为主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要求进行改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来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内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己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势在必行毕业论文格式。但将其应用在政府审计之前,必须明确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准确地了解其差异,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政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政府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一)现代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规范的缺失

首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被审单位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确定期望审计风险。而期望审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其次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千差万别,而大部分审计人员熟悉的只是审计、会计的业务,而对其他专业方面了解很少。还有,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范围被扩展,会计师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决定了专业能力范围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审计人员在风险判断上出现方向性错误,会导致其搜集不到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审计结论,就极有可能导致审计无效率或审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合理科学的衡量审计风险水平。

另外,对法律风险的预期影响审计人员道德风险。一般来说,当审计人员认为法律风险较高而可能引起较大审计风险损失时,可能会执行尽可能详细的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而当其对法律风险的预期较小而不会引起明显损失时,则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降低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足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可量化的风险做出主观判断,因而对独立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地方上,审计机关被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视同为一般行政机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和罚没收入返还两个部分,在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基层审计机关有时连正常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都得不到保证,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政府审计机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有时审计机关为了保证占总预算经费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资金,势必与被审单位形成某种变相的利益纽带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迁就被审单位,避重就轻,甚至互相串通,从而严重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另外,审计人员方面,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地方行政首长对审计人员有巨大的影响力,依法审计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

四、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要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政府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可以简化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的过程主要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政府应根据各种风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运用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决定控制程度和策略。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以分为5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风险意识是风险导向审计得以有效使用的重要前提,只有意识的提升,才能加快工作的效率和提高工作的稳健性。

(二)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能否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决定性条件,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因而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吸收的办法,打造一支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审计队伍毕业论文格式。审计机关能否拥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审计人员,对能否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起决定作用。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激励审计人员自主提升,从社会上吸收各类专业人才。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要推动社会建立完整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协会及审计机构等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审计机构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审计对象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为政府审计完善管理的信息依据。

(四)完善审计制度以保障审计独立性

要保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经济上断绝与被审单位的联系,就必须解决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对此,政府必须要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审计机关的经费进行垂直管理,这样不仅切断了同被审单位的经济联系,而且切断了与同级政府的经济联系,审计独立性明显增强;其次是提高审计机关经费的优先级,使之得到地方财政的优先保障,经济落后地区地方财政实在不能完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由上级财政直接拨付;还有是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情况定期进行行政性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明确政府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

针对政府审计人员责任轻,法律规范弱化的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对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让审计人员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同时做到有所担当。理性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明确合理的权责范围下,审计人员自然会主动的履行审计职能,规避审计风险。权力方面,宏观上,应当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明确界定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范围,在审计法中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规定必须进行政府审计的单位和项目,通过法律适当地加强审计权力。责任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如果出具虚假的审计信息,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利益损害,就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对此可以在法律和行政制度上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的权责范围下,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个人而言才具备其应有的意义,能够得到审计人员主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伟.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4)

[3]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会计研究.2004,(12)

[4]陈茂芬,张奏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94-96页

[5]陈强,杨智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2005,(6):96-97页

[6]赵煜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审计.2005,(5):43-44页

[7]乔瑞红.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经济师.2005,(3):213

[8]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审计研究,2005,2

[9]许莉,透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研究,2005,5

[10]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6

篇2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篇3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我国开始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截至2013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达到40.3%,其中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于2010年首次接收应届生并开始颁发“双证”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招录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自2004年MPAcc设立以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是全国各培养单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各培养单位还积极配合教育部、MPAcc教指委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MPAcc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MPAc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在招生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招生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录取办法。在招生工作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渠道包括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为考生在选取院校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由于MPAcc入学考试在2011年进行了改革,初试科目调整为两科并且不涉及专业科目的考试,所以吸引了大量跨专业考生。因此,对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录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国家统一专业线与学校自身报考考生初试情况划定学校的初试线,并按照最终预计录取总数的1.2至1.5倍之间来确定进入复试阶段的人数。在复试中根据教指委文件的指导着重考察专业知识。同时MPAcc培养单位可以预留少量招生名额来接收保送于211、985或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也要注意两者的录取比例,通过分开划线的方式可以保证一部分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优秀会计实务工作者进入复试阶段。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一)重视全面控制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按照原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构建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五个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MPAcc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结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分配,以上所述内容均关系到内部控制成败。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培养单位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该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更多的是对相关培养过程的细化分析。同时它也是实施具体控制活动的依据与指引,并且它也需要得到相关信息沟通与监督措施的支持。为此,为了保证该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当在相应的MPAcc教育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办公室来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应当依据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风险控制预案,对具体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以内。该部分主要对招生、培养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细节、程序和方法。它们决定了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信息与沟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所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校内外导师与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在MPAcc教育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记录并统计MPAcc学员对教师不尽职行为的举报信息,并汇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实现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保障其他四个保障体系间能较好的衔接,使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监督质量保障体系中应以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预警与缺陷改进,这将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对象与其本身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全面控制的理念使得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活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对其进行控制将使控制活动更加高效。

(二)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首先,整合现有的监督资源,按MPAcc培养流程来引入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以MPAcc教育中心为主导,同时接受校外相关监督部门和学校研究生处、学院管理部门配合监督管理的模式。其中MPAcc教育中心下还要设立相关部门来分别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实习实践就业质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在研究生处应独立设置一个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为了增强其独立性,其聘请的监督人员应与MPAcc教育中心没有关联。该委员会将在外部对MPAcc教育中心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将日常监督所做记录与MPAcc教育中心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对MPAcc教育中心各监督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进行奖惩。其次,各培养单位应积极配合接受教指委的监督,通过参与相关部门的MPAcc教育认证来客观了解自身的MPAcc培养质量情况,并依据相关文件内容来完善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这种评估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声誉,通过这种外部监督方式培养单位将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华宝玉,刘思文,周丹.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28-32.

篇4

经贸观察

(1)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探析——引入美国经济表现对比 夏晓雪

(4)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稀土贸易被俘获的问题研究——基于稀土国际市场需求的角度 杨梦佳

(5)建立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经济发展方向概述 郭家炜

(6)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杜德

(7)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陈天明 徐群 李君芳

(8)安徽纺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 芮昊

(9)出口商品结构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策 赵星

(10)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小玲

(12)基于swot分析嘉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李爱香 李春暖 王蕾

管理创新

(14)从企业经营看环境信息披露 郭品 李勇勋

(15)eva的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李乐童

(17)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初探 赖娇娇

(18)eva企业价值评估在兵工研究所的应用探讨 王爱武

(19)从三鹿事件看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赵肖瑞

(20)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周亭

(21)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杨锦宏

(22)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研究 孙其兰

(2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研究 张翠霞

(24)后危机时代企业成本控制法宝——多维成本管理 刘彩霞 马鑫 李冬悦

(2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张防修

(2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影响因素探析 巫毅

(27)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初探 陈迎春 韩瑞英 彭向阳

(28)mc公司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 郭莉莉 郑小凤

(29)基于不对称信息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融资管理策略探究 张宇丁

(30)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刘凯 董萌萌

(31)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文化意识——打造成本文化核心竞争力 张瑞

(32)浅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马鑫 李冬悦 刘彩霞

(33)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 周勇

(3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李宁

(35)erp系统实施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及业绩影响文献综述 童素娟

(36)创新管理 破解瓶颈 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湖南省凤凰县总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纪实 裴晓凤

经营有道

(37)对当前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成因剖析 宋科进

(39)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卢伟

(40)审计师独立性、信誉以及业

务——以德勤(中国)为例 汪洁

(41)雇主品牌推广策略 冯利敏

(4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分析 刘燕

(43)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 周燕飞

(44)浅谈品牌“回声”作用与多品牌的“共振”作用——由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引发的思考 岳晓雯

(45)我国零售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史博

(46)汽车后市场保险服务的特点以及对策分析 鲍艳萍

(47)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徐正虹 陈晓华 孙一闻 郑莉莉 葛洁蓉 陆兆蕾

(49)企业并购目的:追求协同效应还是产生共谋——基于百胜收购小肥羊的案例研究 许世杰

(50)对镇江宗教旅游开发的调研及建议 朱庆贤

(51)小议娃哈哈启力的市场定位 曾艳

(52)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研究 方柯 柏海花 陈聪宵 颜佳杰

(53)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形式——以滨州沾化旅游观光农业为例 范慧敏

(54)美容设备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 万志军

金融天地

(5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玉洁

(57)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魏亚丹

(58)跨期羊群行为实证分析——以我国公募基金为例 杜婷婷 陈媛媛 韩剑飞 陈久盈

(60)我国发展金融bpo的建议 刘一博 邱焕喜

(61)基于央行实行逆回购操作——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葛慧侠 吴非

(6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冯舒婷

(6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及发展研究 王迪

(65)浅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解决途径 郝阳

(66)基于信号传递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 蔡再兴

(67)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陈晓青

(68)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苏鸿龙

(69)经济人“趋利动机”与股权融资偏好 周云 汝莹

(70)浙江外贸经济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 翁星星 樊振华

(71)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实施路径探析 朱英 陈万江 王小芳

(73)东京、香港、上海三地股市联动效应的探究 张传昌

(75)上市公司披露不实信息影响因素研究 李良

(76)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袁啸

(77)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进展 杨宝元

(78)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资决策评价 徐哲

(79)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研究 刘畅

(8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许艳阳

(8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彭中云 翟万里

 

; (83)政治联系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建蕾 梁娟

财会研究

(84)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杨华华

(85)浅谈监狱企业内管领导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雷新民

(87)基于直联模式的代收学费业务系统建设的探讨 赵敏刚

(88)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甘泉

(89)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娜

(90)山东省地方公路建投资情况研究与对策 韩冲

(9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浅议 郑国芳 张勇

(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分析 谈荣霞

(93)会计教学中的“做”与“学” 杨如梅

(94)论如何促进公益类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陈芳

(95)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徐媛媛

(96)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会计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陈思蓉 王积田

(97)实施动态会计监管的方法研究 贺美玲

(98)层次分析法在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周婧璇

(99)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张丽敏

(101)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 辛薇

(102)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与实证分析 张虎成 孙艳霞 陈文浩

(103)我国大企业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通用电气为例 王绪

(104)我国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从包容性增长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 刘彦君

(105)注册会计师行业商业贿赂行为分析 宋丽 王晓娜

(106)食品、饮料零售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 李洁

(107)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分析 朱希斐

(108)新疆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唐梁凤 贾亚男

(109)多角度探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张菊华 朱胜

(110)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韩潇

(112)我国税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张菊华 朱胜

(113)浅析山西省税收收入结构变化 耿变华

(114)浅议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胡成江

人力资源

(116)创办教师养老年金,实现最优薪酬分配 宋莉芳

(118)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程蔚

(119)浅议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何静

(120)eva业绩评价方法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 马珂艳

(121)我国包容性增长战略下社会保障税实践的现实性探析 马冉冉

(122)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选择维度视角 杜蔚

(123)文化比较视角下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

理新模式 宗娜

(124)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英 李华

(125)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周静娅

(127)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 周鹏飞

(128)浅析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 赵海涛

(129)四川省各市州人口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许学珍

(131)利用微博资源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性 江静 邱道欣

学术交流

(133)浅谈学好《基础会计学》的技巧 史可

(135)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 林凤平

(136)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包小妹 孙昊 戴竹青

(137)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评方式探析 李迪

理论探讨

(138)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翠波 张琳琳

(140)“五型”班组创建初探 谷荣宽

(141)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璐 于?

(144)台湾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周英英

(145)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研究电网物资需求预测问题 宋斌

(146)发展工业旅游促进河南“两型社会”建设探析 冯小伟

(147)浅析管乐教育在当代中国主要城市的普及发展状况 朱光

(148)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浅谈 方小英

(149)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蒋萍

(150)乐山融入成都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何瑞

(151)从文化差异看国际广告在中国的本土化 曾俊秀

(152)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张克 杨悦

(153)大学教师如何重视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 朱伟伟

(154)基于科技带动与支撑的咸阳食品工业发展研究 薛汉莉 朱文莉

(155)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姚香

(156)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推动发展——阿尔山市党的建设工作调研 徐东华

(157)河南省政治中心东移对郑州经济的影响 张霞

(158)中专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讨 朱良 赵建峰

(15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入手 王翠敏 刘毅 李炜

(160)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叶柳凤

(161)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小想

(16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 李波

(163)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王松江

 

; (165)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杜叶婷

(167)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于晓燕

(168)“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袁建明 郭思炜 王大伟

(171)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李海云

(172)山区、半山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障碍性因素分析——以曲靖市麒麟区为例 彭琳 张洪

(174)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中失地农民的统筹发展 王楚 王苗

(175)贵州产业承接对工业化进程影响实证分析 潘飞 李锦宏

(177)企业文化dna遗传机制分析 袁建明 邹晓雪 潘伟伟

(179)社区经济理论模型研究 杨朝继 马海英

(181)浅谈桩基检测方法与发展 梁潇文

(182)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林蓉

(184)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李婧 王菁华

(185)sop范式下r&d投入与产业集中度关系研究——基于我国37个行业分析 韦巍

(186)意识形态一元与社会价值多元下高校德育解构 陈佳

(188)基于共生视角的“产品质量年”文化建设研究 张娟

(189)中美物价对比分析及思考 齐飞

(190)北京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常宏 吴思影 鲍丽珠 陈桂玲

(192)加快花垣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滕飞

(193)上海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杜鹃 辛馨 王竹宁 陈桂玲

(194)灰色模型在青海省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俞新昀 吴艳

(196)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97)江苏省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类型研究 汪敏 孟小会 黄挺

(199)在高中新课标下高职高专数学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策略 毛大会

(20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分析 赵静静

(202)中国与美国民主基础研究——《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窦诚松

(203)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为例 侯蓓

(205)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李静

篇5

关键词:稽核;财务稽核;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56-02

关于“稽核”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稽核,稽就是考察、稽查,核就是审核、核实,核查,稽核就是稽查和复核的简称,合成解释为稽查成数而审核其实在。具体的说,稽核或是财务稽核就是指在集团型企业的财务部门设置稽核岗位,依照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而编制的内控流程,用以系统地检查、复核各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并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

《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亦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

稽核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各项财务收支的事前、事中审查和对其他会计资料的事后复核。在中国几经修订的《会计法》中,始终强调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但是具体如何开展稽核工作,《会计法》并未作出规定。具体而言,应按照稽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以下的企业内部稽核工作:

1.组建财务稽核队伍。稽核工作本身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要求具备企业管理、财务、投资、法律等综合知识,对企业经营有深刻的了解和实际经验,通晓企业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精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业务流程,有较强的领导、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强烈的事业心。稽核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财务法规和制度,必须熟练掌握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及流程,能够严格自律、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并且必须保证稽核部门和稽核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必须与所要稽核的日常工作严格分离,避免出现自作自核的情况。一定要树立“哪里有业务,哪里有流程,哪里就要有稽核”的理念。这就要求稽核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超前防范意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

2.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和明确的工作职责。由于稽核涉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许会很难保证稽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审计抽样的基本原则,进行样本设计,合理设定工作频率及抽查原则。在制定统一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还应将稽核人员的工作职能予以明确,分清责任,量化工作内容,以便分清管理与监督的不同职责。这一点在稽核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稽核人员具备了各方面的整体素质,但是没有良好的工作方法,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稽核团队一盘散沙、一团乱麻,那么稽核团队的工作就不会切实有效,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样就会使稽核队伍的建设成为空谈。

3.及时地整改、复查是稽核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稽核就是一个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的、循环往复的、不停歇、不间断的过程。因此,稽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且有效的整改是检验稽核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开展稽核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复查工作。

目前,很多公司按照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在财务部门内部专门成立了财务系统稽核中心。也可在核算中心专设财务核算稽核岗以便对日常财务工作进行及时且必要的稽查审核工作。在设置上述稽核岗位的基础上,还需要不定期地对稽核人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严格规定、明确稽核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时间,工作流程等具体操作规定。这些设置必将会为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稽核岗位进行财务稽核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财务稽核。没有管理制度,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也就不会有有效的监督。有了管理制度才有“法”可依。除了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外,财务管理的另一项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制度的执行,并确保这些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稽核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财务稽核制度是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舞弊,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财务稽核制度是查错纠弊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必要保证,是加强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

2.财务稽核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务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同时又规定,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因此财务稽核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基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企业要统一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反映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在财务稽核、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较为完整的监督网络。

3.财务稽核可以促使财务人员提高素质。从事财务稽核工作的人员通过不断开展进行的稽核工作,可以随着工作程序不断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升华;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觉悟等等。通过财务稽核,不但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等等。

按照企业内部稽核的不同特征,企业内部财务稽核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1.根据财务稽核工作实施地点的不同,可以将财务稽核分为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现场稽核是指到经营现场进行财务稽核,是财务稽核工作采取的主要方式。比如公司本部的稽核人员到各分公司财务现场进行稽核即属于现场稽核。非现场稽核则由被稽核单位或部门报送有关财务资料,稽核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审查报送的资料,从中找出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并与被稽核单位沟通、核实后拟出稽核报告。比如各分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将财务资料报送公司本部,由公司本部财务稽核人员进行稽核即属于非现场稽核。上述稽核方式各有利弊,现场稽核可以随时询问、及时发现,会避免被稽核人员临时修改稽核材料等,但是这种稽核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2.根据财务稽核项目实施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财务稽核分为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顾名思义,日常稽核是指每天随时对财务稽核项目进行的常规性稽核。如核算中心稽核岗位职员对相关责任会计每日做出的会计凭证进行稽核即属于日常稽核。日常稽核的工作面广,工作强度大,几乎是需要稽核日常所有财务事项。专项稽核是指针对一段时间财务稽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问题发生的频率、问题的严重程度、风险的等级确定专项检查项目,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专项财务稽核。

3.根据财务稽核项目实施范围的不同,可将财务稽核分为抽样稽核和详细稽核。抽样稽核是指稽核人员运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测试,并用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稽核对象总体特征的稽核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财务稽核项目,采取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的方式,根据财务稽核项目选取某一业务流程进行稽核,从而推断经营者财务稽核项目中某一流程的执行情况。抽样稽核主要适用于专项的财务稽核。详细稽核是指稽核人员对某一特定稽核对象总体进行全面审查的稽核方法,具体地讲,就是针对某一财务稽核项目,进行全面审查的方法,例如对往来账项的全面审查。一般情况下,日常稽核采取的均为详细稽核方法。

除上述不同的稽核分类外,在稽核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稽核方法,如实地盘点、现场观察、现场调查、现场测试、核对账务、复算数据、往来函询、审阅记录、合同等等。实地盘点主要针对资产类的存在性进行确认;现场观察主要是针对实际业务流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和分析;现场调查多为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形式以发现稽核线索为主;现场测试多用来测试程序设置和执行的有效性等;核对账务基本采用详查的方法对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复核确认;复算数据主要是针对数据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复核;往来函证主要是对往来款项的存在性和准确性做出判断;审阅记录、合同主要是针对会计事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经济事项的合法性等做出合理判断。

在实际财务稽核中,上述稽核方法均视具体情况选用,有时选其一、有时则为多种方法并用。

财务稽核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为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良好手段和方法。目前,国内大部分现代化企业均处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优秀的企业家熟知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内部财务稽核工作势必会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齐峰.论稽核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2] 李芳.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稽核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7,(26).

[3] 史津生.企业如何通过财务稽核来加强内部控制[J].天津经济,2005,(9).

篇6

市场经济是以承认社会个体的自利行为为基础的,并且以“个人的自利行为会刺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和创造,从而会使每个人的境况更好”这一判断为其理论和制度前提。而自利行为又决定了在缺少一

种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会为了群体未来的利益着想而去主动约束自己。在债务人的财产不

能够满足所有债权人的清偿要求时,现实社会便必然产生对一套新的财产分配规则的需求。破产作为

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重新组

合要求做到公正、有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破产企业的出现已不可避免,

我国的破产制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之中。但是,由于我国的《破产法》是

早在1986年颁布实施的,所以它受计划经济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较大,无论是立法理念、制度设计方面

,还是适用范围或与其他法律之间的相互协调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疏漏和不成熟。本文通过分

析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在具体操作和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和

惩治破产犯罪方面存在的缺陷,从强化债权人会议的职能、完善债权债务“抵消”的规定、破产企业

职工的安置费用以及改善立法和执法环境等七个方面指出了该法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方法和建

议。

关键词:破产制度缺陷危害完善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代表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大量的

技术陈旧、管理落后、产品滞销的企业被市场抛弃,走入了破产或半破产的泥潭。因此,出现了一大

批有关债权债务方面的案件,引用原有的法律法规来审理这些企业的债权债务案件,会使许多问题无

法解决或不可操作,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98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的颁布,对于促进当时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等都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审理企业破产方面的有关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破产案件大量涌

现,在审理这些破产案件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现行的《破产法》已不能完

全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破产法》已经不能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

日渐暴露出其诸多缺陷。

本文试图从现行的《破产法》在具体操作和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

面存在的缺陷,指出该法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给我国的立法者提供一些借鉴

和帮助。

1企业破产与破产立法

1.1企业破产的含义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经营性活动并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组织。它是社会经济生活的

基本单位。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的,就叫国有企业。[1]

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满足债务人正当的清偿要求,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之下,就

债务人的总财产实行的以分配为目的的清算程序。

破产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出现之后信用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产物。而作为一个法律范畴,则

是指对这种信用关系的特殊调节制度,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产生危机时,为贯彻债权人平等

的原则,在体现对债务人救济的同时而设定的一种司法上的债务清理和概括性的财产执行程序。[2]

1.2破产法的含义

破产法是关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宣告其破产,并由法院对其全部财产进行清理、分配或由

其进行和解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通过调节和规范破产程序进行中各案件参与人如债权人、债

务人、破产管理人(清算组)、第三人,甚至法院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来达到调节债权债务关系的目的

。破产法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前者仅指单行的破产法典;后者除包括破产法典外,还包括民

法、商法、刑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部门中有关破产关系的法律规范。[3]

1.3破产制度的产生

破产制度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它是基于商品经济社会内

在的经济规律而诞生的。[4]它的产生首先源于

债权人公正分配要求的满足,此可谓破产立法的首要目的。因为债权债务关系不是恒久而无期限的法

律关系,它是一个从发生到消灭的过程,加之债务内容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复杂,因而,债的

消灭过程必然伴随大量的债务履行争执。这些争执通常可以通过当事人间私下和解或以诉讼方式实施

个别执行来解决,同时,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资本亏空,大多能于交易前设置财产担保,使一般交易

取得物权法上的有力保障。然而,当债务人出现破产原因尤其是资不抵债时,必将在对债务人财产的

先后诉讼和先后执行上产生失衡和偏颇,更何况有些债务无法于事前设置担保(如侵权行为之债),

这就必然使正常的债权保护效应减弱或失灵。基于此,“为维持多数相互竟合的债权人间公平清偿起

见,不能不特别考虑债权之实现方法,为此需要而产生的制度,则为破产制度。”[5]

1.4实行破产制度的意义

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调整体系中,破产法具有无可置疑、不容替代的地位。破产法为最终解

决债务清偿、终止拖延提供了有效途径。虽然我国破产法的实施环境还不够完善,但各项基本条件已

经具备。

如果不实行破产制度,企业在基本建设、商品交换中大举借债,欠债不还,便毫无后顾之忧。如果没

有破产法,国家对债的保护就始终存在体系缺陷,永远不可能完备,其他法律、政策的调整效力与作

用也将削弱、丧失,甚至产生相反的副作用。

而实施破产法后,就像在那些欠债不还的企业头上悬上了一把利剑,再不还债就要强制执行,乃至宣

告破产,并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这样不仅使企业不敢任意拖欠债务,而且使其在借债时也不得不

量力而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便有了约束机制,甚至经济纠纷也会随之减少。

2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程序基本框架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企业破产案件的破产程序一般应依据下列程序进行:

2.1破产案件的申请

破产案件首先应由申请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申请破产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提出。

国有企业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应当提交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破产的文件;其他企业应当提供其开

办人或者股东会议决定企业破产的文件。

2.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的工作

人民法院收到破产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决定受理企业破产案件的,应当制

作案件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债务人。人民法院决定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并

将合议庭组成人员情况书面通知破产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并在法院公告栏张贴企业破产受理公告,在

债务人企业公告,要求保护好企业财产,通知债务人的开户银行停止债务人的结算活动等,并于

30日内在国家、地方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公告。

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提出的企业破产案件后,应当通知债务人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有关会计报

表、债权债务清册、企业资产清册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资料。

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除可以随即进行破产宣告成立清算组的外,在企业原管理组织不能正

常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企业监管组。企业监管组成员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股东会议

代表、企业原管理人员、主要债权人中产生,也可以聘请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参加。

2.3债权申报及债权人会议

债权人应在法院公告后3个月内向法院申报债权。

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在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第一次

债权人会议应当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公告三个月期满后,由人民法院召集并主持。

2.4破产和解与破产企业整顿

人民法院受

理企业破产案件后,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人民法院做出

破产宣告裁定前,债权人会议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由人民法院公告

,中止破产程序。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系国有企业,依照《破产法》第四章的规定,其上级主管部门可

以申请对该企业进行整顿。整顿工作由股东会议指定人员负责。整顿期不超过两年。整顿期满,企业

可以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宣告终结对该企业的破产程序。整顿期满,企业不能按照

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由人民法院宣告该企业破产。

2.5关于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如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在整顿期满,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或者因出现法定事由终结

整顿的,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宣告债务人破产应当公开进行。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债务人破产后应当

公告。

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成员可以从破产企业上级主管

部门、清算中介机构以及会计、律师中产生,也可以从政府财政、工商管理、计委、经委、审计、税

务、物价、劳动、社会保险、土地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事等部门中指定。人民银行分(支)行可

以按照有关规定派人参加清算组。清算组经人民法院同意可以聘请破产清算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

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一定的破产清算工作。中介机构就清算工作向清算组负责。

2.6关于破产财产

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

1、债务人在破产宣告时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2、债务人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

3、应当由债务人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下列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

1、债务人基于仓储、保管、加工承揽、委托交易、代销、借用、寄存、租赁等法律关系占有、使用的

他人财产;

2、抵押物、留置物、出质物,但权利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或者优先偿付被担保债权剩余的部分除外;

3、担保物灭失后产生的保险金、补偿金、赔偿金等代位物;

4、依照法律规定存在优先权的财产,但权利人放弃优先受偿权或者优先偿付特定债权剩余的部分除外

5、特定物买卖中,尚未转移占有但相对人已完全支付对价的特定物;

6、尚未办理产权证或者产权过户手续但已向买方交付的财产;

7、债务人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尚未取得所有权的财产;

8、所有权专属于国家且不得转让的财产;

9、破产企业工会所有的财产。

此外,债务人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益福利性设施,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作为破产财产分配

破产财产的变现应当以拍卖方式进行。由清算组负责委托有拍卖资格的拍卖机构进行拍卖。

2.7关于破产财产的分配

破产财产按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2.8关于破产终结

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由清算组向人民法院报告分配情况,并申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在

收到清算组的报告和终结破产程序申请后,认为符合破产程序终结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终结破

产程序。破产程序终结后,由清算组向破产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企业注销登记。

3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制度的缺陷及危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现行的《破产法》的内容已不

能完全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在实际操作和实践当中日渐暴露出其诸多缺陷。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债权人会议职能弱化,债权人自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债权人会议是表达债权人共同意思,参与破产程序

的决议和监督机构。[6]对于破产清算组的组成,人

民法院应当征求债权人会议的意见,但我国《破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清算组对人民法院负责并

报告工作”。这就使得债权人会议实际上无权过问清算事宜。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会议主

席不是由债权人会议推选,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使债权人会议缺乏相应独立性和实质性职权。

3.2对债务人财产管理的安排程序上有漏洞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破产程序即告开始,经债务人申请和解,而开始破产整顿,破产程序并没

有完结,而只是中止。《破产法》在破产宣告前的破产程序进行中,以及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清算组

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债务人的财产由谁监督或管理,没有做出规定,因而为恶意破产人转移财产以

可乘之机,这不仅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也给人民法院处理破产案件形成障碍。

3.3对于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问题未作规定

近些年来,随着贸易和投资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跨界破产案件的发生与日俱增。但由于《破产法

》对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未规定而不能把破产企业的境外财产纳入破产财产,对债权人利益不能不是

一个重大的损失。比如,1999年1月16日,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宣告破产,这一事件至今也没有

审结,其中原因之一与我国《破产法》对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问题未作规定有关,因而使该公司在境

外的财产是否属于破产财产成为争议的问题。

3.4对抵消权未作限制性规定

我国《破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消。”根据

这一权利,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时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到偿还期限,无论债务标的、

给付种类是否相同,均可不依破产程序在破产清算前相互抵消。这一规定显然过于简单,在何种情况

下不得行使抵消权未作限制性规定,结果发生了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境外债务人低价收购破产

债权,通过不当抵消非法牟利,从而损害了其他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3.5逾期未申报债权视为放弃的规定剥夺了债权人的正当权力

《破产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逾期申报债权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这一规定过于严厉

,很不合理,是对债权人权力的不当剥夺。因为从法理上看,债权人逾期未申报债权,不产生形成或

消灭实体权利的效果。国外许多国家的破产法中虽然都有债权申报期限的规定,但逾期未申报并不视

为放弃债权,也并非因此而不予清偿,在破产财产分配完毕之前仍可补报,只是该债权人就已进行的

破产程序与事项无权再提出异议,须自行承担对其债权的调查确认费用,而且只能参加补充申报时尚

未分配财产的清偿。

3.6债权人不应承担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国有企业破产时,企业依法

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拍卖或者招标方式为主依法转让。转让所得属于破产财产,应用于对破产

债权人分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应先交纳土地使用出让金)。但国务院《通知》及《补充通知

》都规定,在试点城市和地区,为妥善安置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不再交纳土地使

用出让金,首先用于支付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费用,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方列入

破产财产,用于分配。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为抵押物的,其转让所得也应首先用于安置职工,不足

以支付的,不足部分从处置无抵押财产、抵押财产所得中依次支付。破产企业财产拍卖所得安置职工

仍不足的,才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上述规定,使破产企业本应列为破产财产作为

破产财产清偿分配而要划出相当部分用于职工安置,使破产

企业债权人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安置

费用,从而减少了债权人应当受偿的份额,使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失。

3.7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法律空间

《破产法》第五条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破产法》

实施意见中规定,破产案件由当地法院一审终结裁定,不得上诉。这种一审裁定的形式,很难保证不

被地方保护主义利用,为企业破产逃债提供机会。根据《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可以无

条件免除破产人或债权人未依破产程序清偿的债务的继续清偿责任,这样往往会诱使企业利用破产来

逃避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债务而骗取利益。

另外,我国《破产法》对清算组的组成人员未作明确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清

算组的成员由人民法院协同同级人民政府从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计

委、审计、税务、物价、劳动、人事等部门和专业人员中用公函指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弊端较多

,除了组建困难,组织松懈,易于扯皮和效率不高外,这种主要从当地政府部门选任清算组成员的做

法在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与方式未根本扭转的情况下,在地方财政单列以及未完全打破条块封锁

的格局下,难免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方法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债权人利益能切实得到保护,使企业的破产更加规范,使我国的企业破

产制度更加完善。笔者认为,对我国的《破产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4.1强化债权人会议的职能,并设立破产监查委员会

在债权人会议的组成方面,应取消人民法院对债权人会议主席的指定,规定债权认会议主席由没有担

保债权的最大债权人自然担任。在债权人会议职权中应增加“有权了解破产清算事宜”和“讨论通过

人民法院初选的清算组负责人”的规定,使债权人对破产清算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清楚明了,并能够

随时监督清算组的一切工作进程,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债权人自治是破产程序的基本制度,这个制度包括债权人会议和监查委员会两种形式。监查委员会委

员一般由债权人会议推选产生,代表债权人对破产程序和破产案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进一步完

善债权人自治制度,形成清算组、债权人会议、人民法院和破产监查委员会四家制约机制。

4.2增加临时财产管理人的法律规定

为防止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在破产宣告前的破产程序进行中和在宣告债务人破产后成立破产清算组

之前,应设立破产企业临时财产管理人。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就应指定临时财务管理人接管债务人

的财产,统一管理债务人的财产和经营事务,直到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后成立清算组。

4.3增加破产宣告域外效力的内容

应当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与完善的经验,规定凡属破产企业的财产,当企业被宣告破产时,其境内外

的财产均应纳入破产财产的范围,不得以任何理由转移或拒绝交出该境外财产,应与境内财产一起进

行清算分配。否则,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刑事责任。其条文内容要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要求

,对解决跨界破产的困难问题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规则。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深化经济改革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那么破产立法应当处于改革的前沿,变革中国

跨界破产立法也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中国必须在管制经济活动的需要和创造积极环境便利国

际投资和贸易活动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否则,一部现代的破产法可能只是有名无实,在实践中并不

能得到很好地运作。

4.4完善债权债务“抵消”的规定

在债权债务的“抵消”方面重点应规定什么情况下不能抵消,以防止有人钻可以“抵消

”的空子谋取

不当利益。为防止这一权利被当事人滥用,损害他人利益,应规定只有企业破产前形成的债权债务才

有资格申请“抵消”,凡不是破产企业与债权人直接形成的债权债务或企业破产宣告后有人通过不正

当关系形成的债权债务不能进行抵消。

4.5逾期未申报债权不应视为债权人自动放弃债权

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申报债权的,立法应给债权人提供在程序上可资补救的机会。

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对未按时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不视为放弃债权,在破产财产分配完毕之前

并且不影响破产程序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均可向清算组追补申报债权并履行必要的程序,只是该债权人

就已进行的破产程序与事项无权再提出异议,而且只能参加补充申报时尚未分配财产的清偿,并应承

担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

4.6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应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物的转让所得的处理上,国务院两个通知的规定虽然本

意是好的,目的是为破产企业职工着想,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但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破

产企业职工安置应是政府承担的责任,现要求由债权人来承担,不合情理。二是与我国现行的《担保

法》、《破产法》关于抵押的规定产生立法冲突,会造成行政法规否定法律的后果。建议废除这方面

的规定,使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物的转让所得的全部用于破产清算与分配,破

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4.7改善立法和执法环境,尽量减小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首先,应加强立法工作,加快我国的法制进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

制定法律时,要将部门法置于整个法律体系中,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既要考虑到小系统的效力,又

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协调,使部门法发挥出它的最大效力。

其次,要制定出相关的约束机制,使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认真对待破产企业债务的落实问题,加强破产程序的监督监管。如果出现有违法违纪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及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

或刑事责任。

第三,要强化企业的商业道德意识,使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对商业道德的破坏,就是对市场的破坏,

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本身。因为市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最终影响

到整个市场的运作,对于个体来讲,逃避了债务对自己确实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每一个个体都丧失信

誉,任意逃避债务,那么交易便无法进行,每一市场主体也都将无法存在。

第四,应废除一审终结裁定不得上诉的规定。如果出现某些地方政府干预审判,一审裁定不公时,使

债权人拥有上诉及再审的权利。

第五,在清算组的人员组成方面,按市场化要求由专业人士组成,只能允许少量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

人员参加。清算组组长的选定应由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共同讨论确定,由中介机构中的专家担任。

清算组不能只对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和负责,而应对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报告工作,对两者负责。

结语

破产制度是为了清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务人的财产,通过破产程序使得债权人获得公平清偿的法

律制度。企业在必要时实行破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

我国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这些法律多是粗线条的,法律本身的可操作性以及实际

被遵守的程度均与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出现

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些混乱现象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败坏了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

,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

常发展,也给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造成了损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

以及自然人的破产问题都急需立法规制。尤其是原有的破产法仅从国有企业的角度规定破产,既缺乏

完善的破产程序的规定,也对重组等制度缺乏规定,因此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笔者认为,当前完善

破产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实践来看,假破产和利用破产逃债的问题相当突出。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整治混乱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交易安全,不仅关系到党

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由于自己对法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全面,加之时间比较仓促和笔者水平所限,有关企业担保

方面的问题、企业破产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监督问题以及企业破产中的暗箱操作等许多企业破产方面

的相关问题,在文章当中没有被涵盖或没有进行展开讨论,本文的论述可能还很不全面、不成熟,有

些论点可能会存在争议,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对《经济法》等法律课程的艰苦学习,使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水平得到了很大的

提高。在即将完成毕业论文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XXXX的XXX老师,感谢他对我精心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我就要毕业了,但我对法学知识的学习永远也不会停止。我深知,在我国建立法制国家的进程中

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活动就是在法律

的框架下运行的,这样各行各业就会急需大量的专业法律人才,并且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化,

法律工作者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提高。所以说,对法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将会是我今后

永远的渴望和追求。

我能顺利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是与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关心和帮助分不开

的。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注释

[1]杨紫烜.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2]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

[3]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页

[4]王欣新.试论破产法的调整机制与实施问题.http//law-/,2003年4月30日

[5]陈荣宗.破产法.台湾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1页

[6]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9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12月2日颁布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颁布施行

[3]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杨紫烜.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张卫平.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7]柯善芳.破产法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王欣新.谈破产案件受理后被申请破产企业所涉诉讼的处理.法学家,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