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班级管理总结

篇1

一、明确职责,保障各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学校确立了以陶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刘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开学初,大队委组织大队委员开展竞争上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档案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快报制,完善德育先进班集体,个人评比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班主任建设,促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班级配置了配班老师,并为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通过每周的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中队活动、晨会课教育,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特殊学生的帮扶,作好成长记录。通过班主任沙龙,交流身边的育人故事,总结良好的德育经验,挖掘树立优秀的德育典型。在每期的家长学校中,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师德师风的评比过程中,填写好反馈表和问卷调查表。

篇2

一.班级管理。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班级管理理念,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所以在开学之初,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预习过关制度、值日过关制度、早读制度。还公布了班级的纪律考评细则和卫生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比如:邹安和郑修亮带队的值日小组早晨值日不彻底、不到位,在卫生委员齐媛的监督下,多次重新做了值日,提醒他们应该把值日做好。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全班同学在卫生的行为习惯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早上到校后,都能很自觉的拿起卫生工具,打扫卫生,教室收拾的非常干净,明亮,并且很少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督导。有几个小朋友早读课一到学校就喜欢往小卖部跑,而且早读课不认真的人也很多,在学习委员的监督下,记下了那些没有认真早读学生的名单及他们所浪费的时间,在下课的时候拿起书本补回早上的时间。通过这种措施,班上小朋友一到学校都能很自觉的呆在教室里,听从学习委员的提醒好好早读。

二.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3

1、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做指导

综观XX年高三教学工作,我们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方方面面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有着统一的、明确的思想指导。而这种思想指导,就来自于我们学校以吕校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一年来,我们时时刻刻能够聆听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精辟指示,感受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关心,体会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温暖。校领导一旦发现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商讨,加以解决。领导的率先行为,使我们身上干劲十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精神风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努力做好高三班级各项工作。今天,当我们在庆祝胜利并深刻总结之时,我想,今年我们学校高考辉煌成绩的取得,这一因素就是我们班级开展工作,包括高三6班工作的强有力支柱。

2、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动力

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不仅油然而生敬意。高三6班骄人成绩的取得,不但凝聚着各位任课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更是我们各位老师密切协调的结果。一年来,他们为了一班的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付出了太多太多。协调会上,我们六人畅所欲言,毫无避讳,话题所及,不拉下一个学生。我们六个,谁也不只为自己的一科着想,有时甚至主动让出作业时间给某一学科,只是为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均衡发展。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6班的学生更好。作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懂得: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密切协作,对班级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人的因素相当重要。我经常和任课老师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同时,我也教育我的学生要好好尊敬自己的老师。我经常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学着讨老师的欢心。为什么呢?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喜欢你,喜欢咱们班,他就会多给咱讲个题,他也愿意往咱们班跑,而最终受益的就是你们。在这种朴素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生确实让老师喜欢了,而每一位老师也都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3、卓有成效的谈心工作和精彩的班会保证

回想我的班级工作,三年来,尤其是高三一年中,我付出心血最多的、收效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工作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我充分开展了成效卓着的谈心工作,并有效利用了家长会和班会这一特殊教育阵地。

做班主任,我始终认为,天下很难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而教育学生,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真正抓住学生的薄弱点,脆弱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只要班主任出发点是好的,学生的嘴上即使不说,甚至还和你顶嘴,但他的心里还是感激你的。

到了高三,我的谈心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学习而展开。每一次考试,我都分期分批分类找学生谈心,或者鼓励他们,或者帮他们分析原因,每次在结束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信心的对他们说:你没问题,高考你一定会胜利的,朱老师我教过8届高考学生教学,难道你不相信我吗?开玩笑!也真怪,我的学生也确实相信我,每次谈完话,他们总是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们班能够迅速稳定情绪,学生按部就班复习,班级纪律严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每一次考试一结束,我班的学生就说,朱老师又要开始谈心了。他们都在热切的等待着我与他们的交流。谈心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一个学生也不拉。关于这一点,从教师角度而言,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热情去呵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否认,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万一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你打破头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也许有很多工作就很好做了。爱心的汇报不必强求一时,有时它可能延续一生。谈心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我始终重视班会和家长会这块教育阵地。每一届学生只要谈起我,都说我的班会比上课好的多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自豪。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听到家长的赞誉,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更自豪。在高三一年中,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班会和家长会,每一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4

一、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就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是保证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小学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看,主要存在好动、易情绪化、好奇心重等特征。就这些特征来说,虽然有利于小学生心智的自由发展,但是如果不进行干预和管理任其自由发展的话,轻则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重则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手段过硬或是过于直接,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厌恶情绪,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去直接的阻碍作用。激励机制的构建指的是在充分掌握小学生阶段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引导式的给予学生信心的对学生行为进行肯定的方式进行班级的管理。这样一种模式,不仅不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带去负面的影响和作用,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的思想观念,走上健康全面发展的道路。

二、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所述,我们已经对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开展爱的教育

小学四、五、六年级已经是小学高阶阶段了,学生的观念及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阶段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建议应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立场,加强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隐私进行尊重和保护;除了情感关系的良好维持外,教师还应重复利用思想教育,对学生灌输一些积极上进的思想观及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认可这些具有价值的理念,,做足功夫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维护良好的师生交流,为激励机制的构建奠定思想和情感准备。

(二)创造表现机会

奠定情感及思想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展开进一步的行动了,即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表现机会。小学阶段学生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对教师始终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因此,在激励机制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低调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赢得学习和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活动或是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模式克服难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挖掘学生身上一些独特的闪光点。比如在班级大扫除的时候,一般是由特定的小组进行打扫,但是难免遇到学校卫生检查,清扫任务艰巨,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在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将公开表扬与私下肯定结合起来,公开表扬讲究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采用一些肯定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及表现进行认可,并鼓励其他学生朝着那个方向发展;私底下,为了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的产生,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式的谈话,帮助学生戒骄戒躁,健康发展。

(三)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除上述措施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教师还应以身作则,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策略的应用,看似是一种中性的应对状态,但是如果能够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其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完全可以匹敌语言性的鼓励和肯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认知,教师如果要进行鞭策性的教育,可能存在一些难度,但是如果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可以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如果教师想教会学生爱护好公共卫生,在教学过程中或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必刻意提出来,遇到纸屑或是垃圾的时候,能够随手捡起来,就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较大冲击,对学生的行为机制能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应着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约束自己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以改变学生立场,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为契机,发挥另一种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比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例会上,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总结式与评价式的模式和途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对班级管理工作以及一周、一季班级活动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每个讨论小组中选取一个代表发言人,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发言的内容应涉及到班级活动中一些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地方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活跃度。

篇5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7-01

小学生思想可塑性较高,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加强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学生情感、心理两个方面的教育指导。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整体的教学效率、进度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进入小学后,学生由于学习、家庭、伙伴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等,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信心,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下。

2.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控制力差。由于小学生智力发育尚弱,年龄尚小,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班级生活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相对于自我调节来说,其更愿意模仿别人,难免会和周围的同学发生冲突,继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如果这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会对其今后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第二,学习压力^大。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进行了多次减负,但相对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小学生本身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较差,加上家长"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浮躁、焦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与上辅导班的语气效果适得其反。

第三,对自我了解不深。小学生处于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人的模仿性较高,还没有形成对自我的完全认识,包括自我督促、自我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出现自负、自卑、小团体意识等心理现象,这对于即将到来的青春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习惯。

3.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笔者基于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作为小学班主任,有效的班级管理是衡量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建立有效的心理档案,是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档案记录的相关资料,能够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总结某一段时间学生的心理走向,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把控。班主任应该在接手班级时,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从学生人格、智力、心理健康检查结果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定期进行辅导,尤其是一对一的辅导,配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在学校、家庭双管齐下,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采用更加灵活的班级管理方式。针对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该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学习压力与教师课后作业太多,没有娱乐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与各个任课老师的沟通,各个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表演法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自然就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加强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德育相互渗透,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树立榜样,通过典型、榜样指引学生,切忌让学生盲目的进行模仿。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预防小学生形成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预防为主,优化班级管理环境,为小学生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崇伟,刘静.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14(2):77-78.

篇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界日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交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秩序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班级管理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从当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现在中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来自与城市生活有着较大地区的农村地区,他们或许家庭背景有别,生活方式不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一般性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步推进,班级管理的内容开始逐步延伸,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习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到对学生的体育、卫生以及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和具体化,而当下的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群体性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显著的干扰,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活动、班集体等组织形式,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共荣共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就是指班主任要切实以抓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未能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行为管控而忽视心理疏导,其结果只能是班级管理工作效率长期低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努力提高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认识论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正是源自于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界事物以及正确看待自我而形成的心理问题所致,进而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入手,切实改进班级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二)积极利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心理学上有着大量的关于激励机制在促进学生进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著名的“教师期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努力利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赏罚激励办法,扩大期中期末讲评中关于班级日常表现等内容,及时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保持健康的身心的目的。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活动引导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组织是中小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阵地,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班级体的建设,积极组织相应的活动,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团结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分享意识等,扎实通过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集体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总结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相互依存,协调推进。

作者:谢静静 英玉杰 刘晓晨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启明完小

参考文献:

[1]靳丽华.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0):50-51.

篇7

【关键词】 爱心;融入;小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将爱心融入到班级管理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的感化。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爱心充分的表现出来,并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正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中融入爱心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比较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这就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态度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情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利用爱心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生活,增强对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消极心理,从而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教师应该适当的在管理中融入爱心,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沟通中融入爱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加强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只有洞悉学生成长中的细节,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要想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道德水平,教师在深入研究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掌握其他科目的知识,学生在提出各种问题时,教师都能够灵活的应对,通过正确的指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乐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付出和爱心;其次,教师应该善于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再次,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下,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后进生”,教师应该多给予关注,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多给予“后进生”发言的机会,并帮助“后进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弥补“后进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这样才能让班级所有成员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在关注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物,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教师的爱心。

三、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管理中融入爱心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位班级成员的发展,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严格要求他们,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时刻督促他们,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意见,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在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在管理中应该充分融入爱心,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从而使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四、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形式中融入爱心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文化活动,能够使班级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并带动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自我管理。在举行班级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创造出团结、积极、文明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意义的班级文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彼此间的知识,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这种形式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含量,也能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身的情感,增强对家长和教师的感恩之心,并了解教师的爱心,这样就能使教师的班级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五、总结

对小学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汗水和爱心,“爱心”是管理的动力,爱心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爱心融入到管理当中,以身作则,才能真正的做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拥有爱心的班级管理,会给班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获得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荣珍.如何把爱心有效的融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

篇8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一、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沟通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班级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班级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然而班级管理仅仅依靠书面文字,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有效沟通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各种状况,对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简单论述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沟通的具体原因,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时间。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除了必要的授课之外,还需要承担管理班级的责任、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具体状况等,以此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与此同时,班主任需要与其他班主任或者是管理人员交流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管理经验,为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奠定夯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班主任除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之外,还需要照顾家庭,如此一来,班主任在时间方面,自然有所紧迫,从而造成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严重缺乏。其次,与学生沟通尚未做到平等对待。在全班学生面前,班主任往往更加关注一种学霸类型、一种贪玩型的学生。学霸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优秀,对于班主任而言,这种学生就是班级的宝贝,是争夺班级荣誉的重要保障。贪玩型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远远不如学霸,但是在扰乱班级秩序,影响班级各项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往往是影响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这就会引起班主任的关注。对于班级那些成绩中等,同时学习过程中,表现文静的学生,往往会被班主任忽视。如此一来,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尚未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班级管理工作是否有效果,与家长的思想交流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就目前家校联系,主要存在于家长会上。通常情况下,家长会持续时间在二个小时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半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班主任需要与全班家长进行交流,所分配到每一个学生家长身上的沟通时间,自然有限,从而无法掌握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进而不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与有效的沟通语言,这将影响到班级管理水平地提升。

篇9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小学班主任;新教师;班主任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不论是新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何管理好班级、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小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其发展受到了家长、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因素影响,及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小学班级管理更为复杂。

一、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这些年轻教师大多尚无班主任工作经验,因此在带班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以我短暂的带班经历来说,就曾有调皮的学生会捉一些毛毛虫之类的小动物来试探新老师;也有学生把一只死龙虾带到教室,结果臭了满教室,正常上课都没法继续进行;还有学生和高年级同学发生矛盾而打架的;有受委屈哭鼻子而告状的,诸如此类问题虽不是天天都有,但是也令我难以招架。另外,低年级段班主任工作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不仅要担负学科教学工作,还担负着班级管理的重责。

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角色冲突:班主任,既是科任教师,又是学生的看护人,不仅要扮演者多种角色,并担负着家长们的殷切期望。新教师在初入岗位时缺乏班级管理经验,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新晋班主任来说并非易事,由此带来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些身份成为新晋班主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偏心”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但是老师较为喜欢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又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在面对学生时,班主任要尽可能保持中立的态度去积极发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平衡感、阶级感,要做到这点,还需班主任付出更多努力;

3、职业倦怠:新教师虽然在岗位上是新生力量,但处理班级工作的经验欠缺,繁杂的班主任工作很容易是新晋教师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对学科教学的懈怠,和对学生管理的松懈,所以如何去合理地安排这些工作,也就成为了班主任的又一问题。

因此,新教师要做好一名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从自身的认知能力水平着手,还要学习班级管理的艺术。

二、应对班主任工作问题的策略

(一)班主任的自我提高

鉴于小学生可塑性高和模仿力强的特点,小学班主任应树立自身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班主任的形象和行为将直接影响一个班的学习风格和学生们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老师对其影响尤为巨大,所以班主任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1、树立权威。今天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一桶水”对“一滴水”的供给,教师的内在要求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进步的空间,促使学生达到“自来水”的学习成果。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知识,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通过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2、提供榜样。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人格的体现,教师的个性品质是其领导的班集体的核心。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新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敢于创新,乐于服务,对学生真诚以待、尊重学生、关心、信任、理解学生,不断地总结、思考、取长补短,以提升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3、形成特色。学校在安排班主任时应该考虑到每位教师的特点和特长,新教师班级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尝试和可塑性转变,是形成特色管理的有力保障。另外还应结合各班级的要求配备班主任,并给予班主任相应的培训课程,让新教师更好地胜任班主任的角色,掌握担任班主任的技巧,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二)班级管理的艺术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良好的班集体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班主任对班级组织和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艺术也就成为新晋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捷径。

1、读懂学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读懂每个学生背后的故事,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对班上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如何做到“了如指掌”,首先应当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位学生;其次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位学生得到成长。

关爱学生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和顺利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关键所在。热爱学生是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前提,只有积极关注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也热爱,从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建立情感交流,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并良好的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依赖相较之下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建立信任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待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并及时的做出表扬和肯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培养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任务不仅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还要为班级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建设优秀班级的重要力量,班干部的选择将影响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班干部的作用在于其榜样鼓励作用。因此,在选择班干部的过程中,要坚持班干部选择的标准,同时要坚持公平、民主的原则,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培养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在确立班干部团队之后,班主任应当帮助班干部学习如何管理班级,鼓励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要求班干部对自身严格要求,培训班干部之间的团结精神,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团结班集体,使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优秀班级做奉献。

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之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唯恐“大权旁落”,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习惯的基础。新晋班主任不仅要学习一定的手段和防范措施,同时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遵循相应的要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自我锻炼,还应培养同学之间友好共处、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达到良好活动效果。另外,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监督者身份鼓励学生团结奋进,为班级活动创造良好氛围。

总结:班主任引领着一个班级的发展方向,担负着学生的成长重任,承载着家长的殷切期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在全面了解班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时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途径。尤其是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的新晋老师应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顺利完成班主任的角色适应。

参考文献

[1]李潞燕.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沟通艺术[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3,(2)

[2]曹英粉.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教育科学,2013,(3)

[3]齐秀堂.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现代阅读,2013,(3)

[4]武桂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思考[J].现代阅读,2013,(3)

[5]秦海梅.论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2,(11)

[6]陆桂枝.对小学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认知与思考[J].新课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