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21:4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篇1

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八年了,我品尝过不同学段不同岗位的教学工作的酸甜苦辣。从最初的高中教育到后来的中职教育,再到现在的初中教育;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到协管教学工作的教导主任,从教导主任再到中心学校主管面上工作的副校长,如今则是xx最偏远乡村中学的校长。随着教龄的增长,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显著的教育成绩,本人也从多年前的一名中学二级教师成长为中学一级教师,如今则即将成为中学高级教师。回首近三十年来的教育生涯,我真正是百感交集。我能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离不开领导、同事及家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怀着感恩的心作如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业绩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所带的班级学生英语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个人在公开课比赛中屡获佳绩;撰写的论文也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年度考核中我多次被评为优秀等级,XX年我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校长,我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拼搏,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三年间,考取三个黄高生,近六十个一中生。学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绿化先进学校”,并破天荒获县中考进步奖。我个人也因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用清贫和无私诠释廉洁

当科任教师,我从未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更没有通过补课获其他方式收取学生费用等违纪行为。当校长后,我更是严于律己,从未通过职权谋取过一己私利。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我的原则。学校的大型建设,均通过县招投标中心运作,全程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学校财经,凡开支超过伍佰元即要三个以上的教师签字,学期结束后所有账务均经职代会审查,坚决杜绝不良开支。

我和妻子都有正当的工资收入,我的女儿也有一份工作,但我的家庭并不富裕。虽然清贫,但我从未向学校伸手,保持“干净工作“的本质,对困难的教职工我还多次伸出援助之手。我深知,贪念是侵害灵魂的毒药,而廉洁则让师魂更纯洁。

三.用赤诚和奉献铸造师魂

1.  做人真诚,有良好的人格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人格修养应是师魂的核心,而“真”字则是人格修养的基石。因为“善、美”也只有在“真”的基石上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我把“真”字视为我做人的准则。对领导,我说真话,哪怕逆耳;对同事,我讲真情,哪怕曾有隔阂;对学生,我授真知,若自己知识有限,我会虚心向他人请教。

2 .思想纯正,将教育事业视为个人的第二生命。

我生长在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一个解放初从私塾走出来的能激情吟诵“巍巍乎昆仑”的老先生。父亲为他挚爱的教书生涯奔波了一生,虽然父亲现在去世了,但他教育生命依然在我血液中流淌。我的弟弟是中学一名语文教师,如今我的女儿也走上了讲台。教育不仅是我个人的第二生命,也是我们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二生命。作为一名党员,我对党忠诚;作为教师,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我思想纯正,从未参加过任何不良组织,从未干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

3.追求卓越,有坚定的教育理想。

我所工作的学校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之处,十分偏僻。我的教育理想是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虽然这一理想的实现充满坎坷,甚至终其一生也许难以实现,但我坚定不移。我愿为此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四.用勤奋和创新彰显能力。

1.勤奋学习以增长才干。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我努力让自己拥有知识的河流。我自费订阅了《英语周报》等报刊,购买了李阳疯狂英语磁带,勤写读书笔记。在教学上,我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且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在教学教研的同时,我十分注重从理论的高度审视个人的教学实践,研读教育理论,撰写教学论文。

我又是一名校长,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角色的转变催逼我要不断学习,尤其是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我一方面向书本请教,《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书籍从此摆上了我的案头;我一方面向同行求教,就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寻求解决之道;我更是注重向教育专家学习,各种校长培训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

2.创新工作以革新面貌。

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有限的教育资源

农村初中教师编制紧并且师资良莠不齐,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我任职的学校大胆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全体教师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竞争然后上岗的教师再由班主任自由组阁,落岗的教师则由乡中心学校安排到小学任教。

管理思想改革——凝聚人心

一些学校是以刚性管理为主,教职工有抵触情绪。我在我任职的学校尝试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教职工关系十分融洽。像制度的制定与修改,一定让教师代表参加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像考勤工作,较之过去更为宽松;像教职工个人生病及家中婚丧之事,我都会去看望或慰问。  1  

与本篇 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工作个人总结 内容有关的: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平面整治——创造育人环境

任职几年来,我带领我的团队先后兴建了学生食堂、学生厕所、排球及乒乓球运动场,扩建了连接教学区与生活区的石桥,水塘边栽种了垂柳。为彻底解决垃圾存放问题,我们购买了几十只垃圾桶,并与校外村民协议了垃圾运放一事,垃圾历史难题终于解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教学——凸显特色

德育工作突出以活动育人,改变过去以堵为主的管理模式;教学工作我强调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近年,我正在教师中推行“教学练”这一教学模式。

五.用执着和坚守感受辛勤

距离没有让懒惰成为理由。我现在所工作的学校距离我镇上的家有三十里地,我从未因这三十里地而迟过一次到,也从未缺勤过。我在中心学校工作期间,每天早晨七点半一定准时到岗,风雨无阻。担任中学校长之后,我把家搬到了学校,妻子也只得跟我一起从镇上迁下来过清苦的日子。在老人生病及去世的日子里,我让妻子去照料,为不耽误工作我只请假三天。

贫瘠没有让坚守成为虚言。我所工作的学校在物质条件方面不是很好,但我从未有过放弃与逃避的念头,虽然我有过多次能离开的选择,但我没有,因为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灿烂的教育之花是我的执着追求。

对过去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做的总结,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后,我将更加努力,以无愧于高级教师这一神圣称谓。在思想上,我将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更加热爱教书育人的工作;在业务上,我将更加勤奋,努力把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在为人上,我将更加谦逊,更加真诚,更加热情;在业绩上,我将力争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新的起色。评为高级教师,并不是我教育生命的终极目标,我要不断奋进,为实现我的教育理想而奉献终生!

二十八年的工作历程,回想起来,谁都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二十八年的工作如一日,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要做好的,曾经的我也是满怀理想,要在教育工作上奋斗终身,如今我已经工作了近三十年了,我可以说,我青年时的梦想一直在慢慢的实现,我的教育工作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是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的,我相信自己会在不断的前进中走好这一段路程的!

  2  

与本篇 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工作个人总结 内容有关的:

监督股2010年药监岗位个人总结

2010年公司员工年终个人总结

公司试用员工转正工作个人总结

7月信息培训工作个人总结

2010—2011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新聘员工培训个人总结

公司新员工工作个人总结范例

篇2

一、指导思想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注重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原则,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科学评价,向一线教师倾斜的要求,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范围

1.取得中小学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聘任的在编在职人员。

2.在编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已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过渡,符合《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规定的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人员。

三、竞聘条件

参加竞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

3.现聘任期内各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4.身体健康,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基本程序和方法

这次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做好宣传发动。各单位要召开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动员大会,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让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充分了解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推荐政策,积极支持参与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

2.成立工作组织。各单位要成立竞聘推荐委员会,负责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推荐的组织实施工作。竞聘推荐委员会主任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要有广泛代表性,总人数不少于7人,其中在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竞聘推荐委员会成员要由全体教职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同时,成立监督委员会(或设立监督员),负责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的全程监督。竞聘监督委员会成员(或竞聘监督员)不能与竞聘推荐委员会成员交叉兼任。竞聘推荐委员会和竞聘监督委员会实行回避制度。

(二)实施阶段

1.制定竞聘方案。各单位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推荐范围、竞争推荐岗位、岗位条件、竞争推荐程序及办法、时间安排等有关事项。实施方案须经教职工全体大会表决通过,且通过率必须在85%以上。报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经批准后由单位组织实施。

2.公布竞聘方案。

3.个人报名。各单位按照竞争推荐工作实施方案,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

4.资格审查。竞聘推荐委员会依据竞争推荐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公示。

5.民主测评。组织单位全体教职工对参加竞争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推荐并打分。对于群众基础差,威信低,赞成票不过半数者,取消竞争资格。

6.考核评分。由竞聘推荐委员会参照《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计分指导标准》(附件1),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参加竞聘人员的工作业绩、学识水平、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情况进行量化计分。

7.拟定人选。由竞聘推荐委员会根据考核评分情况,按岗位排出名次,依名次从高到底确定人选。

8.公示和聘任备案。各单位对计分结果及确定人选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对竞争推荐结果公示无异议的,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填写聘任备案表,经教育局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照《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填报相关申报评审材料,经教育、人事部门审核后,报相应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进行评审。

公示期间,凡被举报在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违规行为且核查属实的,取消当事人的竞聘资格,并追究相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

9.签订合同,颁发聘书。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由校长与被聘任的教师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书,聘期为3年。签订合同后,各单位应持有关聘任备案表,经教育局审核后,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受聘人员办理相应工资待遇的审批手续。其他待遇由各单位负责落实。

(三)总结阶段

各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结束后,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对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及工作情况等作出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育、人社部门。

五、聘期管理

1.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实行聘期管理。聘期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需要、专业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五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每个聘期为3年,四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5年。聘用时间一般应满一个聘期。

2.有下列情形之一,聘用单位竞聘推荐委员会确认并研究同意,经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1)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层次上被连续聘用满10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申明不再晋升高一级职务和不再竞聘高一等级岗位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2)合同期满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申明不再晋升高一级职务和不再竞聘高一等级岗位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3.加强聘期和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各单位应根据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一个聘期结束后,单位应结合考核结果并依据本意见规定及时组织重新竞聘、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共同成立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工作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决。专业技术岗位竞争推荐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咨询解释等工作。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切实做好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在专业技术岗位竞争推荐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3

1)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要。一是缺少针对性,测绘行业专业众多,各专业特性又十分明显,用同样的内容来对待不同的专业对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二是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培训与现实生产需要脱节。2)培训形式不够创新。目前培训大都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还很少。3)部分从事培训的教师跟不上形势发展,缺乏对行业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不能紧密结合实际,更谈不上有前瞻性的培训内容;还有教师缺乏教学能力,不能有效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人。4)缺乏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价考核。部分培训部门满足于办班的次数和受训的人数,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培训的实际效果,只要内容讲完课时达到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学员是否掌握不清楚也不重视。效果不显1)参加培训的人员面不广。通常只是少部分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重复参加,而其他技术人员机会相对较少。2)不重视培训效果。接受培训的人员回单位后未对培训效果作严格要求,既没在工作中产生明显效率,也未组织在单位内部的广泛宣讲,学与用有些脱节。3)部分培训本身质量不高,导致无法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参加培训的单位觉得不值得。

2改进的措施

2.1提高思想认识

1)充分认识到培训是一项事关测绘事业全局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实施“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战略,必须抓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训工作。2)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专业技术人才承担着技术创新、生产研发等主要技术工作,必须不断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武装头脑,提高其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拓展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新领域。3)建立“抓培训就是抓事业发展后劲”的认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面临难得的黄金战略机遇期,社会对地理信息产业不断提出新的服务需求,只有强大的人才支撑,才能实现事业的兴旺和长远发展。

2.2建立长效机制

1)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完善培训工作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把培训工作同测绘资质管理、个人任职资格注册、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联系起来,使得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真正重视培训工作。2)加大投入力度。①各级主管部门加大对培训基地、继续教育中心软硬件的投入,努力建立起适合各地实际需要的继续教育体系;②尽可能地将部分基础性强、涉及面广的技术培训项目纳入年度预算,减少参加培训单位的经济负担;③各单位要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并努力随着单位财力的增长不断提高。3)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将培训纳入个人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中去,促使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地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2.3重视培训质量

1)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首先要从培训内容上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结合具体生产实际,弄清学习需求,改变过去那种先定下主题、设置好内容,再要求大家来培训的模式,例如,注册测绘师考前辅导,必须紧扣考试大纲,仔细分析近2a的考试题型,努力提供最佳的辅导答疑;其次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注意分清层次,如“数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工作重点,培训需依照基础资料收集、建库数据生产、系统功能开发、使用维护更新等不同岗位要求来统筹安排培训,避免有的听不懂、有的不愿听;最后将专业技术人员普遍需要学习培训更新的知识,如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CORS数据使用等,尽可能地制作成培训课件,建立课件库,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人员选学。2)改进培训方式。教师需紧密结合实际生产项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式讲解,努力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改变教师台上讲、学员下面听的接受性、灌输式模式,同时也尽可能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演示、现场考察学习等活动,将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3)探索建立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施视听教学和网上教学,开发利用国内、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扩大受训面,拓展培训空间。4)整合教师资源。在提升现有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基础上,更要注重建立外聘教师库,聘任一批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如生产单位的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等,将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探索出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大家;努力建立综合素质高、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培训师资库。5)重视培训评估工作。主要从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的反映和感受、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来评价培训的效果,以利于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增强培训效果。学员学习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影响改变和对实际工作产生积极效果等行为结果层面的信息,属于培训评估更高要求,也有必要跟踪掌握,建立起动态、立体、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摸清教学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共同搞好培训工作。

3结语

篇4

一、调整组建评委会,完善授权评审体制

(一)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组建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继续授权市教育局、市经贸委、市建设局等部门(单位)组建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等系列(专业)中级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市所属的相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撤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技术职务初、中级评审委员会,授权市汇才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组建*市药品技术职务初、中级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市药品技术初、中级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的调整、授权情况见附件1。

(二)各级评审委员会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系列(专业)范围、标准、条件和授权评审的要求组织评审,不得超越权限跨系列(专业)受理申报材料和进行评审。

(三)从今年起,山东省工程技术高级评审委员会只负责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资格的评审,不再负责高级工程师资格的评审。省各专业工程技术高级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审范围,分别负责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的评审。我市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的材料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呈报。

二、严格标准条件

(一)严格依据国家和省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标准条件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各级评审委员会要认真贯彻公正、公平和综合评价原则,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要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使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优先得到培养和重用。

(二)严格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标准条件。对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由人事部门会同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测试或答辩后,单独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申报中级职务资格的,业绩不十分突出、无特殊贡献的,一般不予破格申报。

(三)硬件要求。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以上学历必须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凡是不相同或不相近的不能作为晋升的依据。取得第二学历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并在取得学历后继续从事该专业工作3年以上。“专业证书”不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学历。晋升中级的任初级职务满4年;晋升高级的任中级职务满5年。任职时间截止到20*年12月31日,事业单位的以聘书或聘文为准。因工作岗位变动,拟改系列的人员,应在变动后的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并具有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历。对不具备晋升条件的申报材料,各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不予受理。

(四)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19号)和《关于20*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98号)规定,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全国通用标准为60分。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外语考试成绩有效期至评审通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为止。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外语考试成绩应达到全国通用标准。职称外语考试成绩的全省当年有效使用标准为55分。达到全省当年有效使用标准成绩要求的,当年可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全省当年有效使用标准放宽至45分,当年可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资格时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单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符合免于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

(五)认真执行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规定。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须应按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临人发[20*]3号)和《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扩充科目有关问题的通知》(临人发[20*]33号)的规定,考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科目(模块)的合格证。符合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临人发[20*]3号)和省人事厅《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20*]7号)中暂不参加考试或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应办理免于考试审批手续,申报资格时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批表》。

(六)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须符合《教师法》对学历方面的规定(小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须符合中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申报推荐。

(七)凡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尚未解除处分者,一律不能申报或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八)根据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市人事局《关于做好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临人办发[20*]25号)有关规定,申报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在任职年限内,继续教育学分平均每年达到或超过20学分。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凡未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或达不到规定学分要求的,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九)省直驻临单位委托我市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应符合山东省的有关规定。

三、认真做好申报和呈报工作

(一)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进行申报,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再推荐上报。受组织派遣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条件大体相当情况下可优先申报推荐。

(二)对企业人员申报中级职务资格的要单独填写花名册。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在受理中级申报材料时要按企事业分类。各级各部门在组织事业单位申报推荐时,要认真研究该系列(专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情况,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组织申报。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超过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应设置的相应岗位数15%的,要从严掌握,一般不再推荐申报。其中,高等院校应在核准的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空缺数量内组织推荐申报和评聘。

(三)推荐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呈报;市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市共管的高等院校由市人事局审核呈报。申报中级的,县区的由县区人事局负责呈报,市直单位的由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单位)呈报。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原则上应由企业所在地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推荐呈报。

(四)继续推行网络化申报和评审。申报高级的,各系列(专业)可根据拟推荐人数向省业务主管部门申请申报序列号。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仍使用20*年省人事厅印制的统一规范表格(式样见http://www.sdrs.gov.cn的“职称专家”栏)。报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的要求,仍按市人事局《关于报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通知》(临人办发[20*]115号)的规定办理。

(五)专业技术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并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四、严格评审组织程序

(一)各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查、整理、分析汇总工作,拟定《各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方案》,并于评审会议召开前20日,中级(包括市直初级)的报市人事局审定,高级的报省人事厅审定。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职称评聘方案,须经市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接受其监督指导。《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申报材料受理情况、评聘委员会组建意见、评聘工作安排、评聘工作程序、保证评聘质量的措施、破格晋升人员测评办法及工作安排、测评、考试成绩的使用意见以及监督措施等。

(二)严格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的规定,调整组建各级评审委员会。各评委会办事机构上报评审委员会调整组建意见时,同时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备选人员情况表》(附件2)。

(三)严格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组织评审。各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查把关,全面客观地向评审委员会汇报情况,提供材料;评审期间,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要认真细致地审阅评审材料,充分发表意见,根据申报材料和考试、答辩、考核、评议和量化赋分等情况,对评审对象进行综合评价,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评审条件进行评审。

(四)继续实行异议期公示制度。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将评审通过的人员名单、异议期公示通知及时通知呈报部门,逐级反馈到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并同时在办事机构所在部门(单位)的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人事部门核准后行文公布。卫生副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名单,须报省人事厅备案同意,赋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统一编号后,按规定权限行文公布。

(五)报送材料的要求。报送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的材料,仍按市人事局《关于报送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审核材料的通知》(临人办发[20*)116号)的规定办理。卫生副高级上报核准或备案材料,仍按《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和《关于报送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有关材料的通知》(鲁人办发[2001]74号)的规定办理。

五、精心组织实施

(一)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级人事部门、各级评审委员会及办事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有序进行。各级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级评审委员会及办事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核准的评审工作方案,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不得另行制定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各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下发涉及职称工作安排的文件,须经同级人事部门联署或会签同意。

(二)各级人事部门及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办理事项,按照山东省人事厅《关于规范职称举报事项调查核实情况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对事项逐级调查核实。认真填写《山东省职称举报事项调查核实情况表》,同时形成书面核实材料,提出明确意见,由调查人、有关单位负责人签名后,一同上报。

(三)严肃评审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对违反规定程序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鲁人职[1994]9号)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严肃查处。各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上报核准或备案材料时,要将本年度违纪违规人员名单同时上报,并通知所在单位按规定进行处理。各级人事部门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对评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级人事部门和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要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市人事局举报电话:8316997

篇5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评审办法》)。

第二条 评审原则: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作为评审依据,确保评审质量。

第三条 评审的范围和对象: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在职、在岗教师。

第四条 评审职级: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第二章 评审组织

第六条 组织机构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按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职能分工组织实施。

二、省、市、县(区)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委员库。评委库成员由政治思想过硬、教育教学水平高、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和专家组成;评委库组成人员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

三、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由教育行政部门从评委库中推荐产生,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批准,其中评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门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提名,并经本届执行评委选举产生。正高级教师评委会应由教育领域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担任,中小学领域的专家不少于1/4。

四、评委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评委会根据工作任务可下设专业(学科)评审组,成员3至7人,设组长1名。

五、各市、县(区)、学校(单位)根据需要可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领导小组。

第七条 职能划分

一、学校评审推荐领导小组负责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申报人是否具备评审条件进行评议并写出综合考评意见,报县(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进行审查。

二、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一级、高级、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高级、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

三、各级评审委员会下设专业(学科)评审组,负责对本专业(学科)参评教师进行评议,并将评议意见送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表决。召开评审委员会议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执行评委出席。评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得与会执行评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负责当年评审工作的安排布置,评委库、执行评委的审批,评审工作的监督指导,评审结果的审核、审批等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完成当年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评委库、执行评委的推荐,评审对象评审材料的收取和审核;评审结果的审核汇总报送等工作。

五、三级、二级、一级、高级教师评审结果,按照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审批。正高级教师由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提出推荐意见,报陕西省正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人员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提出推荐意见,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第八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及本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写出申请,提交能够反映本人政治表现、品德修养、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材料,填写《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表》,经学校初审合格后,在全校范围内集中进行公示。

二、对公示无异议人员,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推荐、评审、审批。对不符合职称(职务)申报规定程序、有弄虚作假行为及群众意见较大的人员,取消参加职称(职务)评审资格。

第九条 评审程序

评审工作由各级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同行专家评议、评审表决等环节。

一、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申报一级、高级、正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达到良好及以上人员方可参加本年度职称(职务)评审。

二、成立评审委员会。按程序组成本届评审委员会。

三、业务培训。组织全体执行评委学习评审条件、有关政策和评审工作规则等,明确评审纪律和要求。

四、专家评议。专业(学科)组成员根据申报人提供的评审材料,对申报人的业绩、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情况和评议意见送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表决。

五、评审表决。评委在独立思考、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结果经确认后,由主任委员宣布评审表决结果。评审表决结果一经宣布,未通过人员一律不得进行复议。

六、总结评价。评审工作结束后,主任委员要对评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应对评委会执行政策、履行职责和遵守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将评审结果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3年内不能申报评审:

一、拒绝承担教育教学、教科研任务、班主任工作;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严重失职的;

二、弄虚作假,虚报工作业绩,谎报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的;

三、受党纪、政纪处分的。

第十二条 非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它职称系列的评审或考试。

第十三条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依照《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规则》执行。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参照本《评审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评审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职称评审的作用意义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

篇6

关键词:企业顶岗实践;高职;“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71-03

笔者有幸在2012年7月2日到8月24日参加了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由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国家级培训。丰富、先进的理论讲座,前沿实效的实操培训,让笔者受益匪浅。笔者现结合此次为期8周培训的体会,就企业顶岗实践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展开讨论,并着重对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资格认证

“双师型”教师也称“双证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师型”在高职院校中,既指院、系各专业专兼职任课教师的专业和技能方面的人员构成比例,也指教师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能力体系结构。笔者此次暑假下企业顶岗,也正是因为需优化“双师”结构,提升企业岗位技能,才被安排参加的。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论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的附件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客观而言,以上“双师型”资格认证条件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过于苛刻。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国家已大力开展了“国培”等师资培养行动,正用多种途径逐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常用且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有以下几种。

拓宽“双师型”人才的引进渠道 教师的引进可以不再局限于各大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在重视学历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专业技术实践技能水平,应拓宽“双师型”人才引进的渠道。从一些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引进的优秀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在企业一般能熟练驾驭各种先进的专业技术实操,并已经取得各种“工程师”、“会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有这些坚实的基础,可以很大程度缩短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的周期。

做细做大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双赢点,整合双方资源,优劣互补,互惠双赢。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引企入校,或建立产学研合作校外教育基地;从合作企业聘请多位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高层领导、资深专家,成立产学研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报告、讲座、集体培训学习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指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产学研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实习基地或企业的生产一线聘请工程技术尖子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研讨教学计划、开发课程;面向地区产业、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走出校门,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内容上紧扣专业能力培养和社会科技生产,形式上则可以多式多样,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开展科技下乡下企业活动,主动承担一些科技项目或工作任务,(如客户管理、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其理论知识,还可以强化其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培养其专业情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实操技能齐头并进,从而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分派到企业顶岗实操 精选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分派到企业进行企业顶岗实操,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新型实操技术等,达到学有所成,“传帮带”青年教师,激活整个专业师资团队学习与研发氛围,带动课程开发,盘活学科研究,重视职称评定,强化技能实践,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更多更精的“双师型”教师。

这次培训,笔者所在学院一共有两个专业共8位教师参与,这两个专业都是省级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文秘专业),参与的教师也都是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示范专业中,选出优秀教师先下企业顶岗,然后再“传帮带”青年教师,辐射其他专业,这种“以点带面,逐步开花”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效果非常好。

高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作用与意义

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是一种较有效的师资培养方式,其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结构优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先进专业技能,在顶岗中见“真知” 企业与院校不一样,其应用的专业技术往往是最先进的,也是最适合社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实际企业和行业的经历与经验,其拥有的通常是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先进的专业技术欠缺较多。通过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可将理论与企业工作中的先进专业技术联系起来,做到相互融通,剔除陈旧的理论,吸收先进的专业技能,在顶岗中见“真知”。

深入企业工作岗位,“角色”改变教学思维 深入企业工作岗位,顶岗承担实际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繁忙的流水线生产、轰鸣的机械运转、灰霾的车间烟尘、刺眼的焊接弧光、往来穿梭的物料车以及团结协作齐心进取的办公室氛围等,所有这些,不再是院校的安静与井然,也不再是院校的为师之尊。在先进的生产理念和人性化管理下,企业间残酷的竞争,使市场成为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好坏的最终判官,“角色”的改变,无形中培养了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赋予其知识与技能的时代眼界,提升和改变其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思维。

挖掘行业与专业共性,校企合作到深处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校企合作要做到全面发展,必然要协调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每个专业都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协调先上示范专业;不能所有教师都进企业顶岗,可以协调先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教师下企业顶岗,员工进院校兼教,行业与专业的共性与异性,在不断的学术深入探讨与技能广泛实操中逐渐体现,企业岗位的设定、项目专业的更改、教学计划的修改、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等,都应在持续合作中走向深入,并有凭有据。

高职教师企业顶岗管理机制的建立

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涉及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教师员工和学生等,必须根据目前我国实际国情,结合现阶段教育体制,制定出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院校发展的、科学的和具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让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规范化、持续性。

领导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企业顶岗实践的相关政策、法规、方法和机制等都不够完善。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高层领导,还是院校与企业层面的高层领导,必须首先重视,结合国情、校情和厂情,充分调研,去旧推新,找准校企双赢点,以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为本,以行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终极目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政策法规,做好顶层设计。

教师响应,理解顶岗的本质 千百年来,教师内心一直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自我优越感让教师很难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去到企业与一线工人在车间“打成一片”,教师内心深处对于下企业顶岗实践是排斥的。院校主管部门,如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和系部必须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向教师讲解企业顶岗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读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企业顶岗的有关政策与管理机制,消除教师离开院校孤身一人到企业长期实践的内心不快,解开其放弃教学深入企业顶岗受院校和企业双向管理、监督与考核的疑惑,让教师明白高职教育不能脱离企业、远离市场自成一派地发展,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企业顶岗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让教师真正理解企业顶岗的本质,从而积极参与,做到主动顶岗,而不是“被”顶岗。

专业对口,合作逐层深入 我国的校企合作虽有相关政策支持,但其实目前依然没有真正配套法律保障,这使得很多地方的校企合作都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政府的实际支持与引导,也没有经费的保障,企业的利益点很难寻找,就会造成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一边热一边冷的局面,合作办学缺失内在动力。合作尚难,寻求对口的专业就更不容易了,若要持续深入地合作,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为校企合作提供健全的利益保障,使院校的专业与企业行业互相对口,将合作逐层引向深入。

以点带面,培养有序分段 选派教师去企业,在目前实际情况下,只能以点带面。应先考虑专业课的专职教师,衡量其专业与企业岗位是否吻合,同时做好筛选,优选工作认真负责、发展潜力较大,具有一定带头作用的教师先下企业顶岗,如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并根据上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考核的要求,5年一个周期,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争取让更多教师在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的时间累积达到2年。至于顶岗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形式等可以校企双方协商,可选择寒暑假挂职顶岗,也可在学期中申请兼职顶岗。一个周期下来,院系各专业师资“双师型”结构能得到大大优化,使更多教师获得企业实践经验,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奖惩分明,监督考核全程化 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地考虑问题,既要了解教师下企业需要克服很多思想上的和实际生活上的困难,又要对事不对人,凡事客观务实;既要公开公平优择优选,又要严格监督,公正奖惩。教务处、督导室、校企合作办、系部和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商,达成一致,并制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兼备的、可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做到监督有内容、考核有依据,如此才可以让合作进一步深入、持续开展。

总结吸收,改革循序渐进 将校企双方对顶岗教师考核的结果载入师资培养档案中,同时组织顶岗教师进行专项实践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享心得,对顶岗教师收集到的有关最新专业前沿技术、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一线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技术改造与应用、项目应用与开发等,充分研讨与吸收,并组织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学习,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逐步改革,即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完成教学改革,也缩短校企间、专业与行业间的距离,为企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的优秀人才。

毫无疑问,企业顶岗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但由于作为一种较新型师资培训形式,政府、院校、企业、院校领导、企业高层、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等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管理机制等也都还不够健全,这虽是一条正确的路,同时也是一条需要不断开辟、总结和完善的漫长道路,衷心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宽,让我们的高职教育、高职师生与企业、行业都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向平.“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难点及其改进对策[J].大众科技,2012(6).

[2]刘丽,张晗,关曼苓.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方珍,唐敏.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8).

[4]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王晓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6]王升平.高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科教导刊,2011(8).

[7]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8]张翠明.高职教师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8).

[9]程雅菊,周鹏鹏.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5).

篇7

1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意义

技工院校、企业和教师作为顶岗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各方在顶岗实践活动中就推动力度、施行质量和执行效果如何考评和管理是落实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关键环,科学、合理的考评管理体系反过来又会成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的指挥棒。为此,做好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技工院校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将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必将进一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1.2 是推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具有一体化教师的素质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是根据客观的考评管理体系,运用全面、系统、规范的技术手段,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情况和成果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考核和评判。因此,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参与生产、服务、管理活动,并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考评,是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

技工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是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技工元宵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专业知识培训、科技攻关、产品研发,能有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动态,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通过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能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现状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都能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但是,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监管却不太规范,顶岗实践的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估还存在很大漏洞,譬如,前往企业、工厂的教师,是迫于形式下去挂职,还是真正地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否有提高,对于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帮助等等。由于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使得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顶岗实践的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流于形式,一些学院仅简单地以实践日记、单位评价等来验收,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为了防止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这一工作流于形式,规范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整个过程,有必要构建一套针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顶岗实践评价机制,对顶岗实践教师进行跟踪管理评价,并对后续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导向作用,真正实现以企业顶岗实践来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技工院校的师资水平。

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的制定和构建

3.1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顶岗实践情况,应当真实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及成果。为此,考评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时主要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建立考评管理体系,要保证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真实情况,考评管理指标要客观公正,要排除个人因素和个人情感对指标的影响。一套公正和科学的考评管理指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评管理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3.1.2 激励性原则

一套公正、科学的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通过考评管理,使教师在顶岗实践时明确考评管理标准、奖惩标准,最大程度的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顶岗实践,充分发挥考评管理体系的激励功能,提高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3.1.3 导向性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要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能够切实引导教师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活动。

3.1.4 可行性原则

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指标在制定时,要清晰明确,层次简明,评价标准易于教师把握和度量。对于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但又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

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范围面较广,因而对其成效的考评管理要依据不同的环节建立不同的指标,并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构建考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并征集考评管理指标内容,在讨论征集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教师顶岗实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指标内容应尽量广泛、全面。其次,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对所征集的指标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和筛选,以保证评价指标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这两个阶段得到的评价指标内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践检验,以确定考评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3.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要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三级一体化教师,主要通过考察观摩、岗位操作、技术演练,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中、高级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教学班级管理和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典型任务。二级一体化教师,主要开展规划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和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等任务。一级一体化教师,主要担任企业顾问,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产品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企业技术咨询指导等工作,并参与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学习任务设计、三级及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等任务。

考评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指标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后的能力要求,主要指标内容包括: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本人对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每一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结束后,都要按时上交顶岗实践工作日志,撰写顶岗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开展专题报告会汇报实践心得,同时填写《顶岗实践总结表》。

2)顶岗实践单位评价:在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间,由企业负责教师顶岗实践期间的具体工作,协助教师制定并完善顶岗实践工作计划,对教师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其顶岗实践过程进行考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顶岗考勤、顶岗态度、生产任务考核、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提升情况等方面。

3)同行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教研活动中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实训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否提高和是否能带动教学团队共同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4)学生评价: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评价主要从顶岗实践后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课堂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实训教学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评价。

5)校内督导组评价:主要包括顶岗考勤、顶岗实践总结、顶岗实践专题报告会、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企业调研报告等方面。

篇8

[关键词]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监控监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37-02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已经开展了数期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集中面授教学。在面授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来自施工一线的学员反映,面授教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但是就是集中面授可能要耽误一周的施工现场的工作,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所以,学员提出能不能够开发网络远程教育,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对网络课程进行开发。网络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由于没有教师的面对面监控,学习者很难保证学习质量。网络课程学习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学习,要想得到良好的学习质量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自控能力。但是,学习者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网络学习,外界的约束相对比较低,网络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实施学习监控,还要保证学习者学习质量,成为我们在设计络课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

一、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特点

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都已经结束了在学校的脱产学习,和还在学校的学习者相比较,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而且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广,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很容易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大,他们在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较差,学习方法策略比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更重要的是建筑类专业从业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可能很多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都在加班,所以在网络学习中他们可能就比较随意,不是特别重视,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面对建筑1类专业的从业者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授课的设计和监控中都要充分进行考虑,以使从业人员能够真正的从继续教育中学到良好的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继续教育实施监控的重要性

一些专业的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在对这些网络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学习过程存在很多问题:1.学习者在电脑前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的时间很短。很多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繁重,可能在打开学习内容界面后就去做其他工作了。2.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完整的进行学习,导致需要提交的作业不能及时提交,一些需要讨论的学习内容也没有能进行。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缺少教师面对面的教学和监督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需要学生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另外,很多学习者,特别是像建筑类的学习者工作环境本身比较宽松,约束力不强,他们希望在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时候设置一定的监控监督,以此来帮助他们约束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良好的监控机制。[2][3]

三、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监控策略

我们从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入手,借鉴其他专业远程教育的一些经验,提出了适合建筑类专业的一些监控策略。

(一)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整个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控能力。

面授教学时,我们的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来约束学生,提高学生主动性。网络学习就是通过教务管理程序来实现的。学习者登录到我们设计的学习平台,从学习者登录到该网络开始,网络会记录其学习时间、登录次数、学习内容等,以此来实施监控,提高学习者自我约束能力。

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对学习内容有不是很理解的地方。我们要求学员在学完每一章节后必须要向教师和同组学生提出问题,也要参与解决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者提出的问题数量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为了真实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督促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每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之后及时地进行网上测试,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二)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中教师对学习者的监控

在面对面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来辨别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醒,让学生从其他方面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中,学生不可能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督促。网络失去了课堂教学那种严肃环境,学生失去了课堂纪律的约束感,从而导致思想散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我们仍然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利用网络手段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监督作用。这个手段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实现。教师评价可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掌握学习者一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来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些数据包括学习者学习的进度,学习者学习某一章内容的时间,学习者观看内容视频的时间,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者做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并及时存入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这些评价都会影响到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直接反馈给学习者,教师要监督学习者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另外,教师通过在论坛、答疑区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对学习者的总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作业和测试方面。平时的作业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的考试当然更加能够体现学习者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应通过作业和测试找到学习者学习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监控

在传统的课堂中,分组学习也能带来良好的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学习者分成组,让他们相互监督。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让我们在网络上实现学员相互督促成为可能。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BBS、Email、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工具来促进学习者的交流。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比如,我们可以统计学习者在课程论坛中发起的学习内容探讨的帖子数,还可以统计学习者参加的学习内容讨论的帖子数,通过网络技术时时给出同一小组中学习者的发帖和参与的数量。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参与的程度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量的最后考核分数奖励。

(四)运用新技术对学习者进行外部监控

现在远程录像和拍照也已经不是难事。为了保证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电脑前面,我们要求学员的电脑都有摄像头,网络程序会随机拍摄三张照片传到学员个人的储存空间内。如果我们的教务人员发现照片中没有学员,要进行网络邮件警告和考核成绩扣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控制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教育学习者没有树立良好的网络自我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这严重影响了建筑类专业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学习质量。因此,在网络继续教育中,对建筑类专业学习者进行监控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学习者自我监控的特点,能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的监督,以及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外部的监控能够使建筑类继续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明华.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J]基础教育,2010(3).

[2]许金普,张海青.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监控策略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

[3]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技工学校;焊接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素养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工业仍然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伴随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深化,焊接技术人才需求也将不断攀升,对于焊接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技工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保证,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对于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

一、技工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适龄学生是技工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凸显的问题制约着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在技工学校进行技术学习的适龄学生多为’90后的青少年,很多家庭的家长对于学生的成长过于放纵和溺爱,学生面对辛苦和困难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而进行焊接技术的学习又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学生内在品质的欠缺使其难以长时间坚持进行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也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要求进行学习活动,对于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存在抵触情绪。也有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理念引导,对于就业及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过高,严重脱离岗位实际情况。在专业实践或者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术,自信心受挫,进而无法坚持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面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严峻挑战,学校需要结合专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技工院校焊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

很多学生对于焊接专业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焊接只是进行两种材料的拼接工作,没有过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不具备高层次的职业发展空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焊接专业,以促进其树立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其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焊接技术的应用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应用层次较高的焊接技术要求专业人员对于材料、力学、工程结构及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技术都要有所掌握,同时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用焊接技术实现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的提升。理想是引导学生不断向上的驱动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便是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引用马云先生的一句话:“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学生要正确看待焊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空间,积极完善自身,为自身的职业发展付出努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我国在过去的西气东输、载人航天,现在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建设项目、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等世界瞩目的发展成果中都应用到了焊接技术,并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无数的焊接技术工人和其他领域技术工人不断进取的过程。进行技术学习必然面对苦和累,但是如果在能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将是技术工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职业发展理念的强化,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学习,提升职业素养[2]。

(二)重视实训教学环节,完善实训教学形式

焊接专业的学习重点是对焊接技术的掌握,技术应用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而学校需要重视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比如,学校可以扩大实训教学的范围,根据社会实际的技术应用情况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先进设备,并能够自主开展技术应用;学校还可以将自身的专业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资源相结合,实行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满足社会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建立针对性的实训内容,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拓展自身的技术应用范围,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工作领域。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氩弧焊的应用特点对学生进行技术实训教学。传统的氩弧焊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较广,现在很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道焊接关节,也采用氩弧焊进行打底处理,进而再应用其他焊接技术进行表面处理。这种复合式的应用方法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焊接方式的综合应用实训,能够使学生更娴熟地运用焊接技能,也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拓展更多的空间。同时,在这种操作环节训练中,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调动,促进学生实现动手和动脑的结合训练,有助于其对焊接技术不断进行应用探索,在日后的工作环节中,进行多种焊接技术的灵活应用。技术操作应用的可行性都是在实践工作中摸索进行的,只有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才能够实现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

(三)丰富专业技术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的提高,教师应当丰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实现技术知识与实践技巧的结合,进而转化为个人技术能力。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等过程。学生在参与技术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对优秀学生的技术技巧进行学习,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自我完善。掌握过硬技术的学生能够利用竞赛教学活动满足自我表现欲,提升学习成就感,进而提升专业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专业能力的提升[3]。教师还可以利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设立完整的教学操作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项目的操作。教师则对学生的技术操作流程、规范程度、学习展示成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给予学生积极且客观的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要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技术进行纠正引导,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扎实的技术操作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够实现能力的高层次发展。

三、结语

技工院校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在进行焊接技术的专业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重视实训教学环节完善实训教学形式以及丰富专业技术教学模式等途径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迎合社会岗位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帮助学生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促进自身综合办学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南辉,杨德云,吴奔,等.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焊接人才[J].国网技术学院报,2016,19(1):62-65.

[2]石南辉,杨德云,郝亮,等.“产教融合”创新型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20(1):77-80.

篇10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具备三种特征: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2有效教学培训与传统继续教育培训

传统的农业继续教育培训一般采用直接的教授式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有着课堂上的绝对权威性,属于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培训一般采用构建问题情境、学员自我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学员学习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相对传统而发言较轻松活泼,属于知识建构型的培训方式。

2有效教学理念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期筹备

2.1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

农业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应根据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培训目标,细化到各个知识点,培训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适度性和实用性。包括创设情境模式、学员自主探索、协同学习、评价效果等。例如:《番茄无土栽培技术》课程讲授中,分组创设栽培中各个环节的情境,利用道具让学员自己参与模拟栽培全过程;《果树的修剪技巧》课程讲授中,在理论知识讲授结束之后,开设田间实践,让学员通过理论教学内容自己做枝条修剪,相互检查和评价,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后做课堂效果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2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农业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有以下3个原则需要遵循:一是注重人际关系与教学环境的融洽性。大家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若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欲望和创新才能。同时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情、学生信任,可以导致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易酿成消极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二是教学的要素要适应学员需求。教学要素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即: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影响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教学目的反应的是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环境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条件。我们做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员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合学员需求的老师,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课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员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三是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是继续教育培训教学中的学习主体,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继续教育基地等培训机构在设计各项教学活动时,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学员参与平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有效教学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分析

2.3.1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情分析

包括学习的起点状态和潜在状态两个部分的分析。起点状态分析包括3个方面。①知识上:学员的认知基础。如:预防兽医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针对上课对象是否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②技能上:学员已有的学习能力程度,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③素质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专业技术人员均为成人,一般地学习态度较为端正,教学工作重点要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潜在状态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和可能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适宜于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完成学习。如:学员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应,教师应该怎样应对。

2.3.2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般地技术人员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学习中带有指向明确的动机,同时其对过往的经验有很强的信心和依赖,有着很强的速成学习心理。

2.3.3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特性分析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一般是在全年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插曲式、问题式、即用性、结果式等学习形式。

2.4教学素材使用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压缩、实践内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介,一般地倾向于充分调动学员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其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如在《蔬菜嫁接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中添加操作技术视频,在实践课程中设置嫁接手操课程,增强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5教学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主要分正规教学模式、非正规教学模式和高适应性教学模式3种。正规教学模式主要有课堂讲授模式、开放课堂模式和模拟教学模式;非正规教学模式包括实训式模式、研修式的培训模式;高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专题讲座模式,讨论交流模式,互助学习模式,活动学习模式,竞争比赛模式,才艺展示模式等。一般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应多采用高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从近年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发现,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活动学习/互助学习”或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显著。

3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后期实施

3.1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作为培训方要构建一种和谐、轻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讲解式、对话式、讨论式、发现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2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中一般分为学员评价和教师评价。

4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不同于一般性学校的师资队伍,在构成上较为复杂,有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又有农业行业的技术专家;有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也有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各不相同,师范类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能更好地让教师队伍掌握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更好的开展各项培训工作,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应该启动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地智力支撑。第一,提高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有计划地选送系统内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等院校接受再教育,加速知识更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第二,邀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活动,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第三,发挥乡镇涉农干部、农机农业大户、农民科技能手等基层人员的实践技术优势,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达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教学,作为培训机构,需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开展学情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构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选择高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学员自动学习,进行适时的教学效果评价,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李闻珠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农广校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倪才培,高阿惠.浅谈农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39.

[3]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