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22:5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

篇1

关键词: 专业化巡视;设备运维;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original, network equipment safety and reliable oper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measures and the company introduced, expounds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 the current stag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随着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自2010年全面实施无人值班,330kV及以上变电站实行少人值班管理,尤其是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以来,使原有沿袭多年的生产运维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现场操作及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由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的“运维一体化”管理,由此对我们的输变电设备运维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且随着相关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化,电网设备运维工作也面临新形势、同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问题分析

“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新管理模式下的无人值班变电站,虽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五遥”技术保障及一次设备全面实现无油化和安装了部分设备状况量在线监测等硬件装备技术保障措施,但仍有许多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无法转换成信息、信号实现遥测和远传,如:设备联接部分的温升、一次设备的油位、二次设备压板投退的准确性、设备固定连接的牢靠程度、各种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及机械性能等等。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变电站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巡视、远方监控和监视等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谈到的输变配电设备巡视工作,就是纯粹的设备运行工况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巡视,理解和认识较为单一,所以巡视基本上都习惯于单靠运维人员最基本、本能的“眼看、耳听、鼻嗅”,对新型带电检测、监测仪器仪表的应用较缺乏,致使原本通过运维人员巡视能发现缺陷、异常不能及时发现。

在设备运维管理中目前广泛采用的定人、定范围包干承包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相关设备运维人员易养成“只扫自家门前雪”的本位主义思维,从管理体制本身就造成了设备运维人员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另外,运维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短板”,所造成的设备巡视工作中对缺陷、异常、隐患的认知判断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的巡视质量的不高,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甚至是工作中的失误。

2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的提出

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引起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运行维护业务的融合,尤其是设备巡视工作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的改进和调整,对确保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无疑是一副“良药”。专业巡视相对于正常巡视所带来的明显成效是正常巡视及其它运维工作所无法替代的,这一举措的推动和实施,明显提高了发现、诊断缺陷的能力和水平。从2012年起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在输电、配电专业全面推行,公司出台了设备专业巡视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巡视工作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和规范,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相关人员组成及巡视前的准备工作,巡视中的要求标准及巡视后的汇总点评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既有设备专业巡视又有管理专业巡视、故障(异常)专业巡视,以此来提升设备运维专业质量和水平。

3专业化巡视工作在设备运维中的作用

由于我们对专业巡视工作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因此专业巡视工作同一般意义上的巡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每年专业巡视按要求进行两次,主要是针对季节性特点对电网设备带来的影响,做到提前预判和防范,落实相应的运维和技术管理措施,严防季节性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每次巡视前要求必须要编制相应的巡视实施方案和巡视工作细则,使得每次专业巡视都有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其次,对专业巡视工作总结及报告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工作更具全面和细致,同时每次专业巡视后专题组织召开点评会议,使该项工作得以实现闭环和持续改进。通过近年的定期专业巡视实践体会还有如下优点和作用:

3.1能直接有效发现隐蔽性设备不良工况。

在近两年的变电专业巡视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设备专业巡视,及时发现了6处变电站保护压板漏、错投问题,3处二次接线错、漏接等隐患,4处设备油位过低和严重漏油等严重缺陷,而没有使上述隐患和缺陷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设备故障和事故,专业巡视使得上述重大设备隐患和严重缺陷得以及时消除和整治,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3.2对现有的运维工作盲点是有效的技术弥补。

目前由于变电站都实现了无人值班管理,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全部要依靠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对各变电站后台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运维站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巡视后各种缺陷、异常信息的反馈两种途径,但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往往这方面的某一漏洞和盲点,就有可能引起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甚至是后果的严重化、扩大化。如:压板的漏、错投退,二次接线的漏、错接,运维人员对设备缺陷、异常的误判别等。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于设备装置设置工况等工序的查看,针对设备、装置异常现象测试性检查,上述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得以立即解决。

3.3是各级专业人员交流和沟通的工作载体和平台。

通过组织和亲身参与实施专业巡视工作,使得参加专业巡视的各级人员就本专业设备运维管理、技术管理进行良性、动态、全面的交流,达到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在输电、配电专业巡视工作更为明显,如:在今年的配电专业巡视中,通过大家的沟通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协助,解决了2011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新安装的线路柱上断路器“拒动”的技术问题。同时对各县公司及三新业务部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及其它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专业巡视进行了全面交流、学习,参与专业巡视的人员大家都有收获很大的感慨。

3.4对专业管理提供了集体会诊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管理型、典型故障及设备定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巡视,就可以对相关单位设备运维、检修以及设备工况等方面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且可以量化的评估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运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工具,对专业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更加确切“会诊”,查找出设备运维专业管理中的“短板”对症下药,再通过一定范围和一定形式的通报、点评,形成一种有序的、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营造一种良性的设备运维工作氛围,有利于管理措施和指令的和落实,从而切实将设备运维管理和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专业化巡视的推行从管理上提供保证。

4结语

现阶段专业化巡视对确保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必须且是十分有效的,但随着“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4.1加强装备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巡检设备仪器和先进个人装备,不断提升状态诊断分析应用深度,提高发现设备缺陷、设备状态诊断和处理缺陷的能力。

4.2落实各项关键机制保障,尽快实现运行维护业务高度融合。一是继续推进设备巡视操作、日常维护与检测等业务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二是促进运检人员从日常维护型向检测诊断型转变,提高运检人员效率。

篇2

关键词 电网变电 运维风险 技术检修

一、变电运维风险研究与技术检修的重要性

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但因为电力系统本身的危险性使得变电运维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对电网变电运维风险进行研究极其重要。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网建设的发展,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也不断增长,在这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稳定可靠的供电就必须进行电网的优化升级和变电技术检修。通过对电网变电设备的技术检修,可以真正提高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全网全年的供电量,有效的检修工作还可以在保证供电提高的同时减小工作风险和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另外,进行电网技术检修工作还可以提高电网规划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所以进行电网变电技术检修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电网变电运维风险分析

(一)变压器的操作

变压器是电网变电中应用得较广的电力设备,也是其操作运行中重要的变电运维风险。变电站能否正常的运行,以及相关人员能否正确操作,直接就决定着运维风险的发生与否。变电站操作风险一般包括空载电压增加导致绝缘损坏、切合空载变压器造成变压器绝缘损坏等。

(二)直流回路操作

在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中直流回路是常见的操作方式,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风险较高,如果相关人员操作不慎就会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会导致变电站的停运,所以必须重视直流回路操作。

(三)母线的倒闸操作

母线倒闸操作是常见的运维风险,也是变电站运行中最难以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相关电力职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导致母线倒闸运维风险。母线倒闸运维风险主要包括串联谐振、带负荷拉闸刀等,所以必须重视母线倒闸操作引起的运维风险。

(四)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变电运维的重要影响因素,天气等自然因素一般是变电运维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例如,冬天温度低下致使充油导线紧、夏天温度过高致使充油导线松、大风天气使得杂物缠绕引线等,这些都是运维风险,所以必须重视自然因素对变电运维工作的影响。

三、电网变电运维风险预防策略

要想有效地预防变电运维风险就必须进行运维管理工作。电网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电网变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供电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重视运维管理工作。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质量主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电网变电运维管理体系

要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的水平,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不断对变电运维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健全的制度来对运维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同时也给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也要根据运维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进行,要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运维管理体系优化人员配置,并提高工作职能划分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权限和责任的统一,同时也能保证电网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

(二)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运维管理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要提高变电运维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人员素质,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运维管理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运维管理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运维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将具体的管理操作细则、管理制度规范以及运维管理专业技术传输到员工的大脑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考试问答,根据相关要求对员工进行考核。第二,要强化对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管理,总结常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以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第三,要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创建并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来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奖惩机制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水平。

四、电网变电技术检修研究

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修,是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首先要在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检修工作,要加大检修技术开发力度等。

(一)变电运维技术检修的重要前提

变电运维检修工作是建立在电力系统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检修工作前必须做好变电设备的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技术检修工作是否进行。另外,在进行电网变电设备技术检修工作时一般都是将电闸关闭的,这时检修范围地区一般都会出现停电情况,所以在进行检修工作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有很多单位未做宣传就进行线路检修使得其社会评价较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必要的保障措施,对变电设备技术检修工作进行分析,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并做好防范。

(二)加大检修技术的开发力度

要有效解决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变电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大检修技术的开发,通过对新电力检修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存在的检修安全隐患和其他问题。电力企业要想提高变电设备技术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其的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供电企业应该加强扶持技术开发,通过于高效、研究院等的合作,开发出与现代电网运行相适应的自动化技术和相应的检修技术,从而推动电网变电运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对技术检修人员的管理

要想有效地解决因检修人员自身素质而带来的变电技术检修问题,就必须对检修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另外,要有效地避免技术检修的安全问题,也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激励性的制度与措施,有效地吸引专业人才。运用各种培训措施,使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应该尊重人才,给工作人员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得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兼具高效性以及稳定性。

五、结语

电网变电运维工作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为电力系统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所以变电运维工作也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危险性,要想保证运维安全性、减少运维风险、提高变电运维质量,就必须对变电运维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强运维管理和技术检修工作的研究,这样才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孙蕾(1991―),本科,变电站值班员,主要从电站运维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海涛.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9):118-119.

篇3

关键词:检修 网络化管理 数据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015-02

1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或策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下,结合集团公司“规范化”“网络化”和“集中化”的要求,构建起以提高检修试验质量为目标,以计划管理为导向,以流程控制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流程控制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变电站设备检修试验的全过程, 开展基础资料和信息收集管理、试验工作评价管理,建立起网络化检修试验工作评价辅助系统,指导和规范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开展,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试验数据失真,实现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系统化管理。

1.2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范围和目标

1.2.1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范围

(1)检修试验数据系统管理。

(2)继电保护装置试验数据管理。

(3)自动化装置试验数据管理。

(4)变压器试验数据管理。

(5)其它设备试验数据管理。

(6)变电站内无线网络管理。

1.2.2 目标描述

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以智能化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为载体,主要包含生产计划管理、检修试验全过程管理和绩效民主管理三大部分。以生产计划管理为主线,将工区从计划制订到现场执行再到业绩考核统一规划到一个体系中。不但实现了信息共享,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统计和录入,更重要的是将初始计划、检修试验全过程、试验数据时时录入、历史数据现场调阅、后期考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闭环管理,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检修管理工作的环节纰漏问题。其中,计划管理主要完成检修计划的生成及统计,生产全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检修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管,并对安全生产进行风险管控,绩效民主管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流程说明

流程说明: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实行班组、车间和运维检修部(检修公司)三级管理体系,基本流程主要包括计划期、实施期和总结期及其下属的各个环节。

2.1.1 节点说明

节点1:由运维检修部组织讨论并最终确定并编制检修试验计划。

节点2:变电检修室根据运维部制定的试验计划,编制车间的月度工作计划,并于每月25号之前组织各班组进行计划讨论,将计划分解到车间各班组。

节点3:各班组根据车间计划向调度中心、变电运维工区提交停电申请、确定工作负责人及工作班成员、办理工作票。

节点4:临时性缺陷,无法列入停电计划处理的,由各班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修试验工作。例如突发性设备故障。

节点5:由检修试验工作负责人确定检修试验项目,根据具体检修设备和相关试验设备生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修试验作业现场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作业。

节点6:严格执行车间管理人员到位监督制度,车间管理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开工,并以拍照、录音等形式进行确认。

节点7:依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试验工作。

节点8:根据工作得出相关试验项目的结果。

节点9:工作班成员通过网络现场查阅历史检修记录和试验数据,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确定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车间管理人员进行车间级验收,并将现场试验记录和数据通过网络时时上传。

节点10:由运维检修部进行验收。如通过则由班组终结工作票,进行工作总结。如未通过,刚返回班组,对检修试验项目进行重新修改,并履行其下流程。

节点11:由班组提交工作总结之后,车间进行质量考评,分别从工作的安全、质、量、期进行考评并打分,存档。

节点12:由运维检修部存档。

2.1.2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6、节点8、节点9及节点12是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关键节点,在此有必要做详细的说明。

节点6: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执行车间管理人员到位监督制度,做到车间管理人员不到位、不开工,车间到位管理人员以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确认,并上传至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中。在工作完成后,车间管理人员进行车间级现场验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节点8、节点9:创新提出现场化、网络化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与检修试验记录与数据在线存储理念。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了变电站CAD版一、二次图纸及具体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和数据记录的网络,方便了工作记录和试验数据的现场调阅,便于不同工作人员的查找,并且相关工作记录的试验数据直接根据工作计划和相关设备生成,避免了人工后期录入,节省检修工作后期维护成本,确保了数据可靠、准确、来源唯一,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料手工管理的弊端。提高变电检修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

节点12: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了检修工作和绩效工作的统一、融合,保证了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真实性,减少了绩效管理的工作量,实现了员工绩效考评成绩由网络系统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绩效评价自动统计计算。

2.2 确保管理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2.1 组织机构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组织机构由生产副总经理直接管理,主管部室部门为运维检修部,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变电检修室的二次检修班、变电检修一班、变电检修二班、电气试验班负责具体工作。

2.2.2 岗位设置及说明

运维检修部(检修公司):熟悉国家电力生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安全生产监督规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集团公司《反事故斗争二十五条重点措施实施细则》、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以及与电力安全有关的其他规程制度,熟悉供电专业技术,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熟悉该车间的生产流程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标准、规程、制度;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熟悉检修工作项目化安全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执行措施,具备必要的信息化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负责检修工作项目化安全管理培训及现场安全指导、监督。

各班组成员:各班组成员:熟练掌握检修工作具体流程,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信息化应用基础,熟悉变电站内所负责的相关设备。

2.3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2.3.1 绩效考核的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运维检修部、人力资源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小组,对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进行考评。

2.3.2 绩效考核细则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细则由车间自查和运维检修部专业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公司的月度绩效考核。

2.3.3 绩效评价方法

依据日照供电公司的检修工作专项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法,由运维检修部牵头组织,运维检修部运行专工、继电保护专工、高压监督专工负责实施,对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主要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对各班组的自查结果进行考评,将检查和考评结果汇结成考核意见,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

2.3.4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通过运维检修部(检修公司)对检修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对检修试验工作数据网络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最终与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及各班组一线生产人员效益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业绩目标和个人能力水平。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调整,促进持续提升个人、班组和工区的绩效,形成工区和员工个人的“双赢”局面。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的工作,运维检修部、车间和各班组根据变电站内不同的设备类型进行分类评估。

一是公司内部评估,根据设备类型、电压等级不同进行关键指标评估。二是借助兄弟单位优秀的典型经验、同业对标等活动,交流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检修试验数据管理水平,以优秀的管理理念引导现场作业,提高检修质量。

3.2 管理存在的问题

(1)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目前并未实现所有变电站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覆盖,诸如更改二次设备定值、保护压板投退等二种票工作。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宽。

(2)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老员工,工作现场对网络数据化应用知识匮乏,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技能培训,提高网络化应用业务素质,以更便捷的管理理念提升现场作业工质量。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

3.3.1重视现场检修试验纪录的积累与网络化应用

以智能化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为载体,不断深化检修试验记录积累和网络化的应用,提高变电站设备的检修试验记录网络化应用覆盖率。

3.3.2努力培养高素质检修人员

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对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工作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加强检修试验纪录网络化管理培训,注重网络化应用的便捷性管理理念与数字化管理方法的理解,提升检修技能,提高检修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令,封孝成,王冶宇,等.基于试验检修的电力设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J].天津冶金,2013(2):28-32.

篇4

关键词:中船重工;运营管理;提升;策略;研究综述

一、研究意义

新能源发电单位的运行特点是机组地域分布广、数量庞大、机型繁多,加上项目的快速扩张,使得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复杂,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开展运行分析及故障处理的难度逐步增加。目前,运维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现场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查找故障、排除故障,运维人员的经验与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数据分析能力、故障快速诊断和排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生产单位大多地处偏远,气候环境较为恶劣,信息沟通受到限制,现场人员的运维工作受到相对孤立的工作环境的制约,缺少深入的数据分析支持和及时的技术支持。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生产运行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首先,是运营管理的问题。生产单位的建设较为分散,不同生产单位的设备配置和所处环境不同,因此,当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掌握各生产单位的运行情况,并对不同生产单位的运行情况作相互比较,以便掌握全局时,现有的各生产单位当地的监视与控制系统就难以满足此项要求。其次,是运行维护的问题。因为各生产单位相距较远,而每个生产单位内设备数量很多,各种设备供应商也不尽相同,给维护检修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如果生产管理部门不能提前分析到设备的劣化状况,或及时发现到设备异常、故障,就无法统筹安排、督促检修人员快速修复故障设备,从而降低人员利用效率,延长故障的时间,影响发电量,造成经济损失。再次,是人员管理的问题。风电场比较偏僻,地理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工作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其工作、生活都很不方便,因此,很难吸引人才和稳定人员。

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提升运营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科学管理模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升个生产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本研究针对公司下属生产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场址分散的特点,为了能在乌鲁木齐市公司本部对个生产单位实现集中监视控制、综合数据分析和统一运维管理,为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科学化管理平台,逐步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解决管理主体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增长受限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许多新能源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管控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以风力发电场为例,总体来说管控模式形成了多元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于集中开发且装机规模较大的风场,实行运检分开的管控模式;对于风场规模一般且位置偏远的风场采用运检合一的管控模式;对于位置比较偏远同时装机规模较小,则采用整体委托经营的管控模式。风电场的管控模式虽然很多,但在管控模式的选用上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采用哪种管控模式要根据风场规模、变电所及风场岗位定员、外委队伍素质、当地工资收入水平、风场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管控模式,在运营管控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重视生产指标统计与分析,总结经验,形成结论,超前控制。细化“两票三制”等基础管理工作,推行标准化作业。深入践行“三讲一落实”工作,做细做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安装生产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风电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规模将日益扩大,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信息越来越庞大和繁杂,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在各风场应实现网络通畅,通过网络实现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同时也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按照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管理模式落实技术监控制度,做好技术监控日常工作。探索“集中管控”新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合理调配运行方式,做到经济运行。

许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建立多个风场,形成“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为此成立风电场集控和调度中心,将多个风厂运行工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做到了风电场的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运行。合理调整各输电设备潮流分布,做到经济运行。推行风力发电场“定期工作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加强运维人员队伍建设。

(二)国内研究综述

华为集团在光伏发电领域提出了“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监测与远程监测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关的专业技术,建立起的一套高效、稳定的光伏专业监测、分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情况、统计分析电站历史运行数据、实现电站日常工作和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为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并且能够将集团下属的分散在各个区域的电站统一接入到集团智能营维云中心。

山路集团电站分布在全国各地,集团总部需要实时了解各个电站的运行状况,以评估集团电站整体经营状况。为了进一步提高集团下属电站的运维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让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光伏电站信息,并能够快速、方便了解各光伏电站生产运营情况,并对生产运营进行分析优化,持续提升电站收益,迫切需要一套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

集中运维云中心设在山路公司总部,集中监测中心能够对下辖管理的所有光伏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实现光伏设备运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光伏设备本地站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光伏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能够将所有获得的数据传送到集团运维云中心。运维云中心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效益,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来源;防范措施

1、变电运行中安全隐患的来源

1.1 电气更新过慢导致的隐患

好的电气设备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起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电力企业需要选择合格优质的电气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的完备,运行人员应生设备投入运行前加强设备的验收,防止由于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对于变电站内运行时间较长的设备,均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如果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发现,就会给变电运行的安全运行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1.2、运维人员操作导致的隐患

运维人员操作错误也是变电运行隐患的主要来源,很多运维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技术水平偏低,在引入新设备与新技术后,部分运维人员未及时掌握好设备性能和操作注意事项,这就会给变电运行造成较大的隐患。除了技术水平的影响之外,运维人员的误动、误碰也会导致变电运行不正确动作,造成停电事故。

1.3、管理人员失误导致的安全隐患

要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电力企业的管理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层安全意识不足,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严格,未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会导致变电运行出现事故。

1.4 突发事故隐患

变电运行设备大部分安装在室外,因而变电工作经常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暴雨、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将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这些恶劣的天气将会影响整个电力网络。由于突发事件的损害不可预测性,如果变电站在恶劣天气状况到来之前未做充分准备,将极有可能发生故障,对整个变电运行都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 变电运行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变电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名合格的变电工作操作员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时时刻刻都将安全章程牢记于心,变电工作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最直接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变电工作操作人员应该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同时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接收必要的安全培训、技术培训的权利,将个人学习和单位培训按照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员工逐步锻炼出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能力。激发激励员工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电所领导应通过对职工进行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时刻保持压力感和紧迫感。要让职工真正意识到电力企业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够长久发展,个人的才能才能够在企业的平台上得到充分发挥,要培养员工“我为企业安全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变电运行人员要时刻牢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并用它来规范个人在工作中的操作行为,提高自身变电运行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操作失误、错误的可能,提高事故处理效率,确保变电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2.2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消除变电运行的隐患是变电安全运行的根本。

2.2.1 制定详尽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全体员工的参与下制定详尽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还应做到制度的与时俱进,变电所领导应参考行业内同类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变电所实际情况和国家最新的电力生产安全要求,对制度进行实时更新,对与相关安全规定相悖、不符合变电实际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修订、更新。其次强化班组管理制度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班组和操作员,通过将工作量化、责任细化,确保每项工作都是实际可行的、每项工作都是有人负责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违章必究,不放过变电丁作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节,激发出运行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

2.2.2 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机制

要使变电能够安全运行,防止安全监督制度失去对员工安全工作的约束力,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给变电站各级人员都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指标,并按照安全生产的具体指标对员丁的安全生产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按高要求、严标准确保各级人员牢记自己的安全生产任务并将其按指标或超标完成,为激发激励有意愿走上领导岗位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心,优先任用、提拔完成安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作为班组长。

2.2.3 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变电运行单位应该定期开办相应的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变电运行规程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变电领域的专家给员工做技术讲座,使变电运行人员了解变电工作相关的设备在工作现场是怎样布置的、电力系统各设备之间是如何联接的,熟练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及其作用,并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对设备进行基本的维护和保养。

2.3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故障产生事故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因设备本身故障而引发整个电力系统范围内的事故。

2.3.1 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在建造新变电所或对原有变电设备进行升级换代时,在确定所选设备前,进行广泛的探讨、调研,根据变电运行对参数的要求,慎重选择性能优良、型号合适的设备。此外对设备生产厂家也要严格选择,尽量选择规模大、可靠性高的厂家生产的设备。重视设备的出厂试验和安装过程中的调试试验,防止由于出厂试验不完备和接线方式不规范引起的事故;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达到变电运行的要求。

2.3.2 加强设备运行中的巡视、检查和维护

设备巡视、检查工作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变电工作人员应认真分析和监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况,对出现的任何细微的异常现象都要追究到底;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处在故障运行状态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异常状况(声音、颜色、震动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合理安排设备的巡视次数和巡视路线,用电高峰期和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时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对重要设备也应加强巡视。设备发出故障报警后应立即启动保护工作确保变电安全并组织评估工作,掌握、控制设备故障发展趋势,防止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对同类设备的监视,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同类故障。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根据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的程度,制定修试计划,及早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2.3.3 定期安排设备的运行评估工作

为变电所内的每个设备进行建档管理工作,对于变压器等重要设备进行定期“体检”,以达到隐患早发现,早排除的目的,在事故发生前就排除隐患。对于评估不合格或者不适合继续运行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替换。

2.4 建立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措施

因为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性涉及面广,一旦发生故障将产生严重后果,变电单位应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反事故演练的方法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应对能力,加强员工自我保护的意识,确保变电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突发事故的应对措施,事故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切除故障电路并立即派出检修人员进行故障电路恢复工作,确保正常电网不受故障元件、线路影响,保证电力用户用电可靠性。

3、结语

变电运行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其重要、特殊的地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颁布的安全章程,加强个人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总结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安全责任心,定期巡视设备,一旦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做好应急管理方案的制定,保证电气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许倩.解析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及解决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篇6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 数据管理 应用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管理是进行可靠性工作的基础保证,是可靠性统计的基础。可靠性数据主要分为两类: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基础数据是指在所辖范围内从变电站出线处开始到用户用电端之间的所有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配电变压器及所带用户名称、数量、容量等详细信息;运行数据是可靠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可靠性指标统计的核心,是线路、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它可以反映在统计区间内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包括检修计划、故障停电、限电、调电等信息。

一、配网供电可靠性数据管理要求

配网供电可靠性数据要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1.完整性:配网供电可靠性运行数据主要分为两种,即计划检修停电和故障抢修停电。计划检修停电事件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检修停电计划、变电站操作记录、工作票、操作票、停电时间及地点等详细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针对故障抢修停电时间的完整性就是要把95598故障报修记录、配电故障抢修记录、调度线路跳闸记录等资料进行收集归档。[1]做到“多途径收集、多环节对应”实现停电事件的计划、开始、检修、送电、结束等全过程管控和闭环管理。在统计数据时,应该结合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配电网接线图等基础信息,全面了解停电事件的详细过程。

2.准确性:配电网运行数据是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核心,要求配网运行数据必须保证准确无误。配电网的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主要包括停电事件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停电线路、停电范围、停电设备、停电技术原因分析、停电责任原因分析、备注、停电用户及用户详细信息。准确性是开展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基础,要加强可靠性数据的规范管理。

3.及时性:配网供电可靠性运行数据应该在停电设备及用户恢复供电后及时录入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以保证运行事件的及时性分析及对可靠性指标的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要求在可靠性运行数据开始后的24小时之内对停电事件进行确认维护,如果超出24小时后填报数据,则认为数据迟报,要进行相关的责任追究。[2]

二、配网供电可靠性数据收集录入

配网供电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时依靠相关业务部门来提供,主要的配合部门有运检部(提供变电站操作记录、检修停电计划、检修工作票、操作票、配网修记录等资料)、调度(主要提供调度运行记录、配网运行方式图、配网接线图、停电时间及原因等基础资料)、营销部(主要提供95598配网故障报修记录)。

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录入采取自动采集为主,手工录入为辅的方式。随着智能表科技的发展,可靠性数据采集录入实现了自动化。基于营销系统的智能表网架,通过GPS系统进行定位,建立了数据采集终端。其自动采集数据的原理如下:智能表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发送信号SIM卡,由后台机进行程序设定,对每台智能终端每隔5-10分钟对通过智能表的电压数据进行一次传输,后台机将会对采集回的电压频率、电压大小与系统中预设的标准电压质量进行比较,如果采集回的数据与默认数据偏差超过设定值,则向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发送一个停电时间信号,当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接收到采集系统传输的信号后,就会从基础数据库中选取相应的基础数据,生成一条停电事件,当接收到事件跳出信号时,可靠性专责就需要和相关部门联系,确认线路及用户是否停电,然后对数据进行确认。

三、配网供电可靠性数据分析及应用

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量化数值,供电可靠率和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指标,是对供电企业和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综合评价指标。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反映处在指标统计区间内,供电企业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发生的频次,通过对这项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统计区间内,计划工作是否安排的合理、故障停电次数过多的原因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少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供电可靠性故障停电数据的应用

在可靠性数据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就是故障停运数据,故障停运数据反映了统计期间内供电企业发生故障停电的次数和由于故障停电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的影响。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是供电设施健康水平、外部因素影响和供电运维水平的直接体现;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反映了停电影响的范围,是配网结构是否合理的直观体现;故障停电时间是对供电企业恢复能力的体现,直接反映供电企业应急预案、故障查找、故障处理和抢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3]

通过对故障停电的电力设施进行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构成电网的各个部分故障对用户停电的影响,对于影响较大的电气设备,要加强巡视、重点分析,向设备运维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强化电网设施的专项管理。

通过对故障技术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明确配网设备故障高发的原因。可以指导电力修造、电力设计、电力施工、运行维护、设备检修、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供电可靠率。[4]

(二)供电可靠性预安排停电数据的应用

预安排停电数据直观的反映出供电企业年度预安排停电计划管理水平、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对预安排停电事件责任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对用户影响较大的责任原因,应加强相关管理,将减少避免重复不必要的计划停电安排工作。

四、总结

通过不断加强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管理和深化分析及应用,可靠性管理工作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基.电力系统计电力设备的可靠性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17):53-56.

[2]张蔼蔷.故障树分析在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华东电力,2005,33(2):14-17.

篇7

[关键词]仿真;状态检修;理论;可行性

1、设备状态检修

1.1现实状态检修

设备状态检修的目标:是增强设备检修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设备可用率、供电可靠率及企业综合效益。状态检修是企业以安全、环境、成本为基础,通过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

状态检修,也称作预知检修或主动检修。它在普遍掌握设备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判断设备的好坏,在设备结构和性能接近损坏前夕或对设备的安全性能有怀疑时,才实施检修。状态检修相对于传统检修,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设备的过、欠检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由于各种监测、诊断和预测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取得很大的进展。

1.2仿真状态检修

仿真模拟设备状态检修是在真实设备状态检修实际工作中,应用仿真技术而发展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模拟状态检修就是利用仿真变电站和仿真模拟管理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类似于真实环境下的各种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达到真实体验的目的。同时为设备状态检修人员提供演练和实战的机会。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和国外还是一项空白。作者基于以上思想,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仿真模拟设备状态检修的深入研究,摸索出仿真系统设备状态检修的理论实施的可行性,大胆提出了仿真设备状态检修理论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如果这一理论能实施将填补仿真设备状态检修的空白。

2、全仿真状态检修基本思想

在设备状态标准化作业中采用仿真系统理论管理方法是一个围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课题建立起来的、用于解决实际设备检修、缺陷管理和巡检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标准化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仿真理论培训和演练,使真实设备状态检修趋于合理化和规范化,它的基本理念是:

(1)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真实状态检修现场;

(2)仿真变电站的设备状态变化灵活。可以重复停电进行各种状态检修演练。为检修人员提供练习和实战的机会,达到培训的目的;

(3)仿真状态检修能有效地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成本问题;

(4)设备的大、小修,低谷消缺,设备停运等检修工艺及作业标准对设备解体以判断设备部件可能发生的劣化倾向状态明显提高;

(5)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状态库和缺陷库,作为监测设备状态的标准尺度;

(5)以规程的手段、标准化的技术加速现场缺陷信息的采集;

(7)以对现存缺陷处理的全面过程控制,作为确保设备可靠运行的动态基础;

(8)仿真系统以详细而规范的原始数据积累,作为变电设备质量管理的可靠依据;

(9)通过对设备运行规律摸索和掌握,为实现设备维修体制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全仿真状态检修工作的基本条件

开展仿真状态检修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仿真变电站和仿真机满足状态检修条件;建立仿真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

(2)仿真设备基础资料齐全;运行检测、试验、检修等数据的积累不得少于连续两个试验周期(投运不足2个预试周期的设备按实际年限);

(3)所有仿真人员应具备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具有完善、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

(4)仿真变电站和仿真机,必须具备对输变电设备进行状态评价的基本技术条件。

(5)具备有效的状态检修信息交换机制,设备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6)实施仿真标准化作业,必须严格执行输变电设备检修规程、工艺导则,标准化作业执行率大于90%;

(7)兼有培训和多媒体教育功能。

4、全仿真状态检修理论要求

由中南民族大学计科院提出的仿真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凡仿真状态检修系统的生产和使用,必须满足实际状态检修的需求,设计上使用动态数学模型和三维技术。生产的仿真系统能实时。动态地反映设备状态检修和电网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分布变化情况,并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一次设备仿真。且直观、逼真,学员可亲自上机进行停电倒闸操作、检修维护、事故处理等仿真演示;可在短时间内增强运行、检修人员对变电运行技术和现场安全技术的认识,积累状态检修工作和运行经验。

5、全方位仿真三维整体概念强

该理论的另一个研究成果综述是,要求仿真系统能实时模拟所在电力系统各种电气量和工作量,反映电气量相互变化的关系,系统概念完整。能模拟变电站各种状态检修的工作任务。能模拟各种倒闸操作、工作票许可、总结、危险点控制。能模拟标准典型变电站的各种主接线及站内交直流供电系统。能全面模拟各种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如常规保护、横差、平衡、四统一保护中的零序、距离、高频、三段过流、后加速、母差、故障录波器、失灵、带有打印装置的微机保护、主变差动、瓦斯、一次复合电压闭锁过流、小电流系统接地保护、系统周波、综合重合闸、同期装置等。各种装置动作逻辑关系完全按定值进行,各级保护范围相互配合,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实现了变电站全仿真。

6、仿真功能齐全完备

该仿真系统还应该有事故应急处理功能:

(1)能模拟大电流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异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各种中央信号、音响,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各种指示灯、光字牌、指示仪表等随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性质等正确反映,对应变化。

(2)能模拟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直流系统的各种故障。并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像达到层次分明,全面准确显示事故状态。

(3)模拟事故种类多。可以组合几千种故障和异常运行状态,如单相接地、二相及三相短路、设备瓷瓶(套)闪络、内部绝缘击穿、主变温度升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异常误动、拒动等状态。不但能模拟单一故障,而且还能模拟2种以上站内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同时或相继发生的多种复合型故障,符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

(4)模拟事故处理。运行人员可根据本站二次设备所反映的故障现象,分析判断事故范围、类型、性质,可利用多媒体对一次设备进行检查,区分站内或站外故障,确定故障设备。并根据有关规程,在仿真系统一、 二次设备上连续进行事故处理。还能对误处理所产生的扩大事故进行显示。

7、仿真状态检修的应用前景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目前在国内外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被纳入状态监测的范畴,随着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功能、多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将得到发展。智能状态监测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会解决常规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神经网络技术知识系统、模糊逻辑技术以及小波变换等数学工具的应用、专家经验的积累将会推进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状态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网和集成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研究。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将是设备维护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远程设备诊断信息中心在其中将发挥主要作用。结合最优成本评估的高可靠性的状态检修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过渡状态检修来总结状态检修经验,最终由仿真设备状态检修过渡到全面状态检修。未来仿真状态检修的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

7.1模拟状态检修工作量

仿真模拟设备状态检修,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未来变电站操作管理的真实性,在确保操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符合现场实际工作,最大满足实际检修时间和优质服务的需要。其理论方面的仿真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1)检修内容和时间核准

仿真模拟各检修单位应对所报检修申请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准确性负责,设备停修申请上报前应对停修设备的整体缺陷情况作全面了解,停修申请时间应适当留有余度且应包含停/复役操作时间。时间由电脑核准以上数据的真实性。估算实际操作时间。

(2)检修准备工作核准

仿真机模仿编排各检修单位在检修申请批复前应提前做好检修方案,仿真编制批准、施工人员、材料、工器具等准备工作,电脑程序合理安排,不得发生因检修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检修延期。

(3)工作票提前传达至现场时间核准

仿真检修工作票,按照实际工作,应在工作前一天或前半个工作日传达至现场,以便值班员进行审核和填票,尽可能缩短现场办票时间。估算和分析出模拟票的办票时间。

(4)核准模拟操作工作量

在仿真模拟操作中,设备的停、送电操作,无特殊原因(如下雨),各级调度员和变电值班员必须严格按照仿真调度批准的时间按时进行操作并按时完成,不得无故延迟下调令、延迟操作;对于母线、主变及多个间隔停电等大型操作,工区应有技术员或安全员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协调操作,各项操作的准备工作如安全工器具等应提前做好;检修人员应在操作完毕前到达现场并准备好现场工作票。以上的全部工作量全部在仿真上完成。

7.2仿真两票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仿真微机管理两票,可以估算开票时间,测算实际状态检修过程的作业时间、成本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给出一定的数据,通过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手段提出某个状态检修的工作标准。

7.3模拟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

仿真系统逐步模仿出各种设备缺陷和各种检修任务,来配合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用实践来检验仿真系统理论应用的真实性。如模拟设备发热,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又如,模拟仿真2008年负荷高峰和天气炎热时期,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设备进行了测量,仿真发现设备过热点12处,均及时得到了处理。尽管是虚拟的模拟设备状态检修,但通过仿真演练对提高实战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4仿真调度停电

围绕供电可靠性目标,仿真理论对调度的要求是,从模拟生产计划、设备运行方式、计划停电制度上按最佳方案控制对用户的停电时数,按照能带电干的,决不停电;能倒运行方式少停电的,决不多停和坚持对停电计划实行“先算后报”、“先算后停”、“先算后干”的原则,从组织技术管理措施上来减少对用户的停电。对不能倒负荷的,就研究采取临时供电的技术措施。

7.5模拟停电方案

根据供电可靠性承包方案,仿真机模拟承包方案,要求停电期间的工作票准备和停送电操作所占用的时间,为变电站值班人员的承包时间。对计划内或非计划内的停送电工作,运行人员积极与施工部门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由于操作或办理工作票所占用的时间。以上时间的核定待电脑核准。

7.5.1加强仿真两票准备工作

为提高仿真机在两票办理方面的效率,缩短填写操作票时间和保证在操作完成后10min内办理完许可工作手续,变电站在停电工作前一天接到调度下达停电工作计划命令后,所长或当值值班长在18:00以前要与施工单位调度联系,由签发人签发好第二天的工作票,前一天晚上当班运行人员必须准备好第二天停、送电全部操作票及许可工作票。保证设备停电以后10min内,具备工作许可的条件。每一次操作前30min,当班要将安全工具、标示牌等放置在准备使用的地点,以备待用。当调度下令后即可立刻执行操作任务,这样既加快了速度,也缩短了许可工作时间。整个过程由电脑自动记录。

7.5.2模拟仿真了解现场工作进度

值班人员应随时了解现场模拟工作进度情况,提前做好送电准备工作,一旦现场工作提前结束,应做到随时能恢复送电操作。工作票、操作票处理工作除交接班时间以外,能在本班完成的尽量完成,不能无故推延到下一班。接班人员接班后根据接班情况,及时安排本班的工作任务,发现问题要以现场工作为主,及时解决,不得推逶。

7.5.3实行双监护制,安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安全监督,仿真机所派的监护人的核定,足够为保证既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能保证安全,对各变电站实行“站长或值长与监护人双监护制”。即操作时,站长或值长与操作监护人(正值)共同监督其操作,操作结束后,站长或值长与监护人分工布置现场安全措施和向调度报告。采用这种管理办法后,有效地压缩了操作时间,也缩短了工作票许可时间。这种虚拟监护的可行性待确认。

7.6仿真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和考核

仿真模拟设备状态检修的可靠性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虚拟的反映了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根据现场实际,通过仿真模拟系统制定了仿真设备状态检修的理论上可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模糊考核办法。满足以下仿真功能。

(1)技术指标考核管理功能。

(2)状态检修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库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理论支持。

(3)将状态检修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定性定量,根据年计划工作量和每年变电站实际工作情况,将上面下达的总承包时间分解至各单元(班组),各变电站仿真值班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潜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项工作。

(4)认真及时、准确地进行可靠性统计工作,按要求上报。

(5)定期检查分析设备状态检修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写出可靠性分析总结,及时向上级反映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7.7仿真技术培训

在仿真机上培训。通过仿真变电站的现场仿真设备、仿真机网络和局域网的仿真系统,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的仿真培训,掌握仿真变电站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仿真学习人员和模拟仿真状态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锻炼仿真人员的异常情况和事故处理能力。

7.8仿真机的危险点数据库管理

在仿真机上,形成各专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库,对各种危险点和危险源进行管理。仿真机模拟集控站各种状态检修各种,就是以集控站为单位,用集控化管理模式,以班组为单位,组成危险点查找活动模拟小组;开展各种危险点的查找,并形成各级危险点数据库。

7.9仿真设备信息收集

仿真设备信息收集是开展状态检修的基础,要在设备制造、投运、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全过程中,通过对投运前基础信息、运行信息、试验检测数据、历次检修报告和记录、同类型设备参考信息等特征参量进行收集、汇总,为设备状态评价奠定基础。

7.10仿真设备技术

(1)模拟新产品,达到仿真设备运行真实性

采用仿真设备,来提高设备状态检修的可靠性。事实证明,目前仿真变电站等供电企业的仿真设备可以以假乱真,仿真变电站采用优质的设备大大通过了设备状态检修的水平,有效地提高了仿真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仿真设备故障

电力系统的各种仿真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以及保护和自动装置,在人为的仿真假设故障时,都有可能因发生故障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仿真事故处理也是设备状态检修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篇8

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检修模式主要包括故障检修和预防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变电设备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但它们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带给电力部门一定的困扰。

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是以电力系统发生功能性故障无法正常运转作为判断依据。这种检修方式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检修,处理时间不及时,会延误用电部门的正常运转,对变电设备造成较大损耗,同时还会增加维修费用,检修效果不甚理想,给电力部门带来资金压力以及一系列麻烦。

预防检修

预防检修,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功能性故障无法正常运转的事故前对变电设备进行有效检测及维修,尽量把潜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检修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但它只能有效检测一般性的电力系统故障,面对大规模、大问题的电力系统就无法一一顾及,无法确保电力系统的绝对安全,而且大规模的预防检修,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检修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容易出现维修资金短缺的现象,而维修频率过多会造成变电设备的损耗,减少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代检修模式――状态检修的应用

传统检修模式已适应不了当前的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检测人员针对故障检修和预防检修的优缺点,研究出一套新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技术主要依靠在线检测,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分析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以及故障设备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具体的故障设备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这样也避免了检修的重复性,有效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问题。该检修模式合理科学,在降低检修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检修效率,可以减少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在更大范围内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

状态检修的主要技术

状态检修的主要技术支持包括可靠性评估、传感技术、抗干扰技术以及寿命估计。可靠性评估是状态检修的基础技术手段,它依据变电设备的可靠性结构,观察变电设备的寿命模型,研究变电设备的试验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变电设备可靠性的评估结果,在可靠性评估过程中常使用贝叶斯方法进行数学分析。传感技术可以为状态检修获取大量的有用数据,为后面的数据处理提供原始信息,为诊断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是实现预测性维修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抗干扰技术多用来过滤无效的噪声信号,从而提取有效信号,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在使用抗干扰技术时多采取小波变换技术、数学形态学滤波技术、分形学等手段,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利用概率的方法来对变电设备进行寿命估计,以此作为变电设备的更新依据。

状态检修的广泛应用

目前,在电力行业各电网运行工作中已广泛应用状态检修技术。例如,变压器状态检修项目主要包括油中气体测量、局部放电的测量与分析、开关触头的磨损程度以及电气回路与机械的完整度检测等内容,常用的监测办法主要有:一是气体分析法,主要用于设备绝缘诊断,通过分析油中气体的成分,对比气体含量和百分比来完成;二是局部放电法,包含声学、化学、光学以及电气测量等几种,主要用于设备绝缘系统老化诊断;三是效率响应法,主要用于变压器绕组形变诊断。断路器主要出现断路器拒动、过热、灭弧、绝缘以及爆炸等故障,其中断路器拒动故障是最常见的一种故障,其他故障发生几率很小。造成断路器拒动的原因很多,比如直流电压过低或过高,合闸保险及合闸回路元件接触不良或断线等等。隔离开关主要有隔离开关的载流接触面过热和接触不良这两种故障,这些都需要变电检修人员对其进行状态监测,而GIS主要集中在气体、SF6断路器电寿命、断路器机械特性以及局部放电等方面进行监测。

状态检修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要明确检修目的,让变电检修人员能够按照详细的检修任务布置进行检修操作,进而保证变电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检修。二是要求变电检修人员要选择适合的绝缘工具,他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绝缘材料,一定要性能优质,规格稳定,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要按规定在使用前进行绝缘测试。三是要求担任变电检修的人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带电作业时要有专人监护,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要立即阻止其施工作业。四是要求变电检修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正确操作,比如安全帽要戴好,安全距离也要保证,除以上提及的之外,还要准确判断天气情况,不能带电工作的天气坚决不可以带电工作,以确保变电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五是变电检修人员要注意对相关检修结果的全面、详细记录,保证每次的记录结果都是真实有效的,这样的记录才可以为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安排提供有效数据信息。六是要做好变电设备故障分析,尤其是要分析是否是因为操作不当还是现场管理失误造成的,由此总结经验,以此为鉴,尽量杜绝由操作不当或现场管理失误造成的变电设备故障,减少由变电设备本身原因造成的故障频率。

电力系统变电检修的管理措施

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变电检修的形式和方法

要求变电检修人员在工作中不要拘束于原有的检修技术,从多角度尝试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对变电检修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创新。比如可对状态检修进行技术探索,结合操作实际修正其不足之处,以求状态检修技术更适合于变电检修工作;还可根据故障检修和预防检修两大技术的特点,尝试将它们与状态检修相结合,扬“三大技术”之长,避“三大技术”之短,形成一种新的混合式检修手段。

明确职责,构建科学有效的变电检修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变电检修管理机制,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要有专人领导、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分清,人员落实。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对变电检修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有科学的操作流程,让变电检修人员可以按章办事。要对电力系统检修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和科学调整,明确每个检修团队的检修范围、检修主题,避免出现重复调动人员、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要对检修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可采取平时考核、随机考核、年中考核和年末考核等方式,也可将这几种考核方式结合起来应用。只有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才有可能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变电检修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提高变电检修的管理水平和检修效率。

加强培训,实现变电检修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首先,要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其职业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确保变电检修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变电检修工作,全心全意为电力事业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变电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专业技术结构,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经验广泛传授不藏私,问题限时整改要及时。最后,要加强对变电检修人员的关心爱护,增加变电检修人员的集体凝聚力,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自身技术水平的巨大动力。

有的放矢,抓好变电检修的每一环节

篇9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电力系统;供电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电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这种用电需求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大力改进国家电网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而智能化电网体系的构建是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并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发达国家电力的应用情况,来构思并建设我国的高压电网。而在智能化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俗称是电网中的“卫士”,它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并将电网发生的故障与系统有效地隔离开,从而有效避免了电力系统大面积的损坏,并有效防止了用电区域大面积停电情况的发生。所以,在随着国家智能化电网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应加大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关注,并不断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1 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特点

智能电网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构建的以自动化、计算机化及互动化为主要特点的特高压电网,并具有向各级电网发送电力的能力,同时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跳闸保护电力系统,并具有在停电后的较短时间内恢复用电能力的特点。因此,智能电网具有经济高效、友好互动、坚强可靠等特点,不仅具有将强大电力输送到各个电网应用的能力,而且还具有灵活调整、连接使用的效果,所以对智能电网中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电子式互感器及交直流灵活输电和广域测量技术等的要求也就大大提高,并对其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在智能电网中,对其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等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密切监控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来达到对各个电气设备监控的目的,并实现其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和修正。而继电保护装置不仅可以保护其需要保护的对象,而且还可以对其相关的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保护,但需要将其保护装置的功能进行共享。而继电保护设备具有迅速隔离故障并具有自我自行恢复的功能,从而减少了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在其进行保护运行工作时,不仅要对其需要保护的对象进行跳闸保护,偶尔也需要发出连跳指令进行跳闸,来保护其他共享、需要保护的设备。

3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它就像一个计算机一样,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和分析,而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则可作为一个智能的终端进行控制。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得电力系统运行及其发生故障的数据和信息的或者是通过网络信息先获得被保护原件的数据或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终端中。所以,人们可以看见继电保护装置是一个自行传输及运行的装置,并且它实现了自动获取测量和控制通信数据的自动化过程,而且将测量、控制和保护功能转为一体化进行运作,真正体现了自动化应用的效果。并通过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应用,可以良好地解决变电站对客户机保护信息的搜集和传输,并能有效地读取终端服务器EMS共享的数据信息,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困难的计算问题。因此电力部门应该加强做好对其设备的保护工作,使其能够顺利的应用。

3.2 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的应用包括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等,并且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且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技术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它可以有效地解决非线性问题,并具有分布式储存信息和自组织等特点。当遇到输电线的两端系统在摆开的情况下,发生过电电阻短路时,它可以通过距离保护的方法将很难找到的故障原因给排除,使工作人员有效地解决并完成较为复杂的电力系统问题。所以,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便可帮助工作人员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3.3 继电保护技术的数字化应用

随着互感器发生故障概率的减少和互感器传输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继电保护出现二次回路断线、电流互感器饱和及二次回路接地等常见问题的情况也逐渐减少。且电气量气息传输的真实性能够增加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怎样能够更加简化继电保护装置的辅助功能,是目前电力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数字化传感器可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性能,所以其是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并研究的问题。

3.4 继电保护技术广域化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和生产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用电网区域的不断扩大,并增加了电压的负荷,因此造成了供电不稳、发生用电故障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在对供电电网信息化的使用中,对继电保护使用广域测量技术,并通过WAMS网络提供的广域信息来提高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以此来减少并防止电力供电停电情况的发生。

4 不断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说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着重大的责任。因此,电力系统对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要求必须严格,才能确保继电保护工作的安全进行。而近年来,电力行业也开展了各种竞赛项目,包括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的比赛,用这种方法来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素质,使其加快跟随国家电网发展的步伐和要求,并大力推行“两个转变”的力度,来强化电力人才的培养。随着电力企业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不断增加,加强对新员工的知识培训及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采取一些相关技能的考试和比赛等来加强员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员工上岗前进行培训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要求其必须持证上岗。以此来加强电力工作人员对继电保护技术工作的重视及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推进,并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电力系统对其保护装置的设定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设立了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智能化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会不断加快其网络化、智能化及信息数据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并不断增强其保护技术、控制技术和测量技术,同时通过工作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来逐步加强电力保护工作的高度和难度,从而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林泽源.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4,(5).

[2] 黄伟进,单卫东,祝刚.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各界文论,2007,(4).

[3] 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

[4] 江舰,张云华.智能继电保护对现代电网的影响[J].科技创业家,2012,(21).

篇10

近年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性创新载体,有效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公司通过设立“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和技术领军人物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公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发展壮大,在职工中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全面推动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

笔者在襄阳公司实地调研和分析中,总结了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实践探索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效应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探索与实践情况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创建工作。2011年,襄阳公司对所属各单位的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一批长期扎根工作一线,围绕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的人才由此脱颖而出。其中,以娄先义同志为代表的检修分公司配电运维三班,长期坚持开展Qc小组创新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并获得了1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襄阳公司对娄先义的创新事迹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广泛宣传,并引起了襄阳市各级政府和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关注。

2012年8月14日,湖北省总工会、省电力公司、襄阳市总工会为“娄先义创新工作室”命名揭牌,诞生了省电力公司系统第一个以职工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娄先义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先后被省总工会授予全省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在“娄先义创新工作室”效应的带动下,襄阳公司先后成立了“检修公司变电专业创新工作室”、“检修公司输电带电作业创新工作室”,老河口市供电公司“治国创新工作室”和“超人创新工作室”。至今,襄阳公司已挂牌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达到22个。

群策群力,管理机制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襄阳供电公司工会牵头,党群工作部、运检部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二级单位具体组织,相关班组具体创建,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制订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工作室管理办法、业绩考评制度、成果管理及制度、成果转化及应用制度等。襄阳公司成立了以各专业专家队伍为主的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权威性评估。制定了从独创性、实用性、应用效果、技术水平和推广前景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成果评审标准,保证评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襄阳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申报的创新工作室进行严格审批,内容主要包括:领头人、团队成员组成、活动场地、制度建设等。对已通过的创新工作室,开展年度监督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通过评审和监督检查,推动了职工创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比肩共进,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同步发展。“娄先义创新工作室”有专门的活动场地,面积大约300多平方米,具备研发室、制作室、展示厅、多媒体厅、文化走廊等功能区,能够满足创新工作的研讨、交流、制作、展示等需求。领军人物娄先义初中文化,1988年从军队转业,至今已从事lOkV外线维护20余年。工作室成员主要来自检修分公司配电专业的三个班组和部分技术专责,共21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5人。创新主要方向是减少配电设备故障、提高配电故障抢修速度、改进配电施工工艺等,重点开展的项目较为集中在安全工器具和施工工器具的改造创新。目前,已有电动负压泵、带电搭拆保护环等创新成果30余项,其中,已经和获得表彰的有17项,其中获全国质协奖项2项次,获省质协奖项4项次,获得国家专利的有11项,另有2项成果正在专利申报中,正在改进和研制的成果有7项。

“变电修、试、校专业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王全胜,大专文化,技师,主要技能特长是直流、继电保护,曾荣获省电力公司直流专业技能比武个人第三名。工作室成员主要来自检修公司变电各修试班组,共21人,其中高级技师6人、技师13人,工程师2人,高级工2人。该工作室主攻变电修、试、校环节技术、技能的创新研究。近3年,共产生创新成果10项,其中3项获得省质协特等或一等奖。

“输电带电作业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15人,领军人物黄忠,大学文化,工程师,从事输电安全生产工作25年。成员为输电带电班全体工作人员,其中高级技师3人、高级教师1人,技师1人,工程师1人,均为从事带电作业多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和近两年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该工作室主攻带电作业技术、技能的创新研究,同时也兼顾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技能的创新研究。目前已有创新成果23项。其中2项获得湖北省质协质量管理一等奖。

繁花满园,创新活动创造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职工群众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襄阳公司所有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得到广泛发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创效活动全面开展。企业所需、职工所能、质量较高、富有效益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便携式lOkV高低压接地线、多功能组合式低压接地线、提高更换液压型耐张单串绝缘子效率等众多创新成果切实解决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效率,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导师带徒,培优育苗强健团队。工作中,该公司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劳模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资源,请劳模亲自参与到培养青年职工的工作中,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能手,打造更专业更优秀的创新团队。娄先义与所在单位的5名青年职工确定了师徒关系,并签订了“师带徒”协议。5名青年都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他们的加入使娄先义团队开展创新如虎添翼,不仅有了实践经验的基础,更增加了理论要素的支撑。直接跟着劳模学习生产实际中的操作技能,获取一线劳模从实践中积累的深刻的工作经验,对年青人的成长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更为企业创新团队后续的强大积攒了后劲。目前,娄先义的徒弟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项目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强强联手,校企合作比翼同飞。2013年,襄阳公司主动与本科级大学襄阳文理学院联系,探索与高校开展校企共建的工作。娄先义到襄阳文理学院进行创新研发及实用技术讲座.学院组织学生们到娄先义工作室实地参观展开问答和交流。企业职工的实践知识与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相互碰撞、印证,双方都深感获益匪浅。于是,双方发起校企共建工作协议,学校的人才、学科、研发平台对接企业创新工作的需求,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高等学院的教育培养优势相结合,共同实现双方扩大创新研发规模和产品提档升级及培养优秀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的需求。该举措经过半年时间的实施,对进一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确实起到了添砖加瓦、加油助力的良性作用,为下一步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思路。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从目前情况看,对创新工作室的运作,各部门、各单位还没有形成有机合力。创新工作室的核心工作是研发,不论是前期的项目论证、研发中期的技术支撑、后期的成果鉴定及转化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诸如生技、发策、营销、安全等相关专业技术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但现阶段各专业口的参与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亟待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管理支撑机制和机构。

创新人员不足。创新工作室要进入良性运行,需要形成一个创新的团队,聚集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目前的情况,一是具有高技术、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创新领军人物数量不足;二是班组成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投入研究新技能、新技术的时间相对较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常态教学培训计划受较难开展,导致人才梯队无法形成。

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需要场地建设费用、日常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设计、制作加工、成果维护、转化等各类费用,目前公司还没有设立明确的开支渠道,大部分研发资金都是基层单位、班组、甚至是个人自行想办法解决。

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不够。目前完成的创新成果除“舒适型全保护安全带”形成批量产品,在全省推广应用外,大多成果只在本班组、本单位使用。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创新工作室研发工作的组织还较多地停留在班组甚至是劳模个人的层面,成果产出后,没有相应的机制去完成诸如安全性能检测、实用化论证、寻找生产企业、市场分析、推动运用等实用转化所需的一系列工作,致使许多成果仍然停留在试用、展示阶段。二是省公司及以上公司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地市公司没有生产设备及备品备件的采购权,因此也无法自行开展创新产品的大规模实地推广应用,创新成果的实用化转化成为较难突破的瓶颈。

关于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准确定位,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是群众性的创新组织,是在以劳动模范为领军人物的这个平台上,集合起一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层职工,利用工作之余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一个优秀的平台;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经营管理、操作方法、技术技能以及施工工器具改进的创新,以解决本岗位、本专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其目的是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创新研发,整合创新力量,形成技术攻关合力,围绕解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使创新人才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实现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由个体型向团队型、由单一型向联合型的提升。同时,使广大职工在通过参与创新的过程,深入关心企业中心工作,解决提高劳动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生产风险,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等。

规范模式,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要求。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必须达到“六有”,即: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有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工作室命名,有一名领军人物和基本的创新团队,有用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有完善的管理和工作制度,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对还不具备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可先从设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着手,按照省公司设立1-2个示范创新工作室,地公司设立1个示范创新工作室,县公司设立1-2个示范创新工作室的规模,将基本体系建立起来,依托这一体系,逐步挖掘、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和队伍,使创新工作逐步发扬光大。

健全机制,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体系。从省公司、地市公司至县市公司,明确由各级工会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级创新工作室的申报、审批、命名、建设及日常管理;明确生技、营销、发策、安全等专业部室为创新工作室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落实工作室的设备配备、资金来源及研发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明确人资、财务等部室为创新工作室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工作室人员聘用考核、创新奖励、教育培训、资金落实等各项工作。

通过健全机制,充分调动各部室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切实保障每一个获建的创新工作室确实有能力和条件持续开展研发工作。

建章立制,形成严谨细致地工作模式。应分别建立相关日常管理制度、研发工作制度、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制度、奖励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新闻宣传制度等,通过系列工作制度形成日常管理有序、宣传造势有方、创新成果不断、成果转化有力的良好工作模式。

完善平台,打造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制度。对创新成员采用有期限的聘任制,并签订“创新工作绩效协议书”;开展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师带徒”等活动形式,有效促进青工的技能提升和岗位成才;开展“校企共建创新基地”活动。校企共建创新基地是探索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可有效促进企业创新人才与高校人才的技术实践与理论知识有力结合,加快培养企业发展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明确来源,保障创新工作室研发费用。创新工作室的资金来源基本有两大部分。一是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二是从创新成果转化运用获利中按比例抽取创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