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6:3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职称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版权所有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版权所有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称评审 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30
Ou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itle
Accreditation System Changes and Reflections
CHEN Niuze, PENG Yang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teacher engagement system several changes, particularly the forthcoming deepening of refor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additional titles being senior leve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not only broke the original title review Schoolteachers "dual "and even more so to the village school teachers job classification and weak school tilted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changing the focus on teacher qualifications, the tendency papers published, emphasizing the Ethics and work performance, prompting school teachers job classification more reasonable.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itle accreditation; system changes
1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变迁过程分析
1.1 初创施行:中学与小学两个序列且副高封顶
1986年3月,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签发《中学教师职务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条例》条例,主要针对教师职务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由事业编制转为聘任制度,且中学和小学两类学校分别开展职称序列。2000年,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于山东潍坊市等地区开始添设,该职称与副高级同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版第三十条规定,国内将会建立起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①
1.2 改革试点:变副高封顶为正高封顶
教育不断发展,为建立起相匹配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选为试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深化改革。②
2011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人社部发〔2011〕98号、人社厅发〔2011〕96号两份文件。该系列文件决定选取深圳、广州、佛山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③
2012年8月,《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总结了近两年教师职称制度深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再花费一年时间,于全国部分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深化改革扩大试点。④
1.3 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常态化评审
为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使中小学教师也能评上对应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的正高级职称,人社部、教育部于2015年9月7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旨在针对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工作部署,确定在2015年12月之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审批,并在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两年左右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⑤
新制度彰显几大亮点:增设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打破原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二元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同时,改变过分强调论文与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推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确保乡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的优先地位;创新评审标准,确定评审衔接制度,将评聘分开改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全面实施“评聘结合”,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2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变迁效应分析
2.1 积极效应
(1)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那些具有将强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这一制度的确立,对激发众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显著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这一制度中获得由自己能力所带来的利益,比如职位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等一系列相关福利;另一方面,职称制度也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目的在于以等级形式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每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性发展,一方面这是对大时代背景下新型教师诉求的呼应,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3)有利于提高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首要评定条件与标准是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便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以获得更高的教师职称,以及相关的职业认可感。
2.2 消极效应
(1)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存在制度。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于1986年制定的,该制度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单独的序列:中学教师职称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中学高级教师以及中学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小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学高级教师和小学一、二级教师。按规定,小学高级教师是小学教师级别中的最高等级,但也仅相当于为中级,中学高级教师是中学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等级,但也仅等同于为副高级。故此,教师工作积极性较低,进取心不强,职称评定受限;同时也不利于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教师职称指标少,晋升竞争激烈。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其职称评定指标分配主要根据各学校核定的岗位比例宏观规划而确定,由于准用岗位少,大量薄弱学校并没有职称晋升指标。故此,具备参评资格的待聘人员数量逐年累积,出现“论资排辈”、“熬年头”等现实问题,这不仅严重挫伤了众多教师评职称的积极性,不利于部分优秀教师得到相应的职称称号,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长远发展。
(3)教师职称评定重定量考核轻定性。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人事部门制定,较注重教师的学历、教学成绩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定量考核,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表现以及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实绩等方面的定性考核甚少,导致了部分教师为职称评定而重科研水平即,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即教学尚有忽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4)教师职称评定重城市教师轻乡村教师。虽然一直强调乡村与城市、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育相对公平,从教育资源上彰显公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但仅在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这个点上,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就已经被区别对待:城市高职称教师的数量明显高于乡村教师的数量,但其评定难度却小于后者,在源头上就已经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3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深化改革的启示
3.1 破除中小学教师职称“二元化”樊篱,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2015年9月7日,由人社部、教育部召开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提出中小学职称经过改革后的结构体系共分为五个等级,即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最大的特点即提升了职称的最高层次,设置了相当于高校、科研单位中的教授级别的正高级职称,使相关的教师职称制度更加适合当下环境。改革打破了原有中小学教师职称“二元化”樊篱,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选拔出教育综合能力强、教学技术精、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
3.2改变过分强调论文与学历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
为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适应新视野下新型教师的时代诉求,我们应该确立新型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不仅要体现出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征,还要从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予以科学的评价,其最终目的在于改变过于重视学历、论文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的考核。
3.3适当提高评定比例,扩大评定范围
中小学教师制评审制度的确立,其首要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因此,我们只有在评价标准上严格把关,才能体现出该制度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情况中,“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评审的名额少、范围窄,再加上评审过程复杂冗长,使众多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心有余悸”。因此,为了使众多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拥有更多的评审机会,应该适当地提高评定比例。
3.4向乡村薄弱地区倾斜,推动教师的合理流动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强调了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也从大范围内观察到了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教师占整个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比例的严重不足。因此,在新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中,要求将评审的天平适当地向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倾斜,以实现教育在地区分布上的相对公平。此外,新增加了城镇教师晋升为高级职称的硬性标准:有乡村或薄弱地区任教经验,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师资力量合理地流动。
3.5创新评价机制,实施评价衔接制度
为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得到更加科学的评定与考核,一方面要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采用试讲与面试答辩一体化且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使评价人员更加专业化,建立以教学专家、一线教学工作者等组成的业内评审委员会,提高评审委员的总体专业水平。另外,为全面实现评聘结合,使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得到有效衔接,需要将原来的评聘分开改革成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同时,为推进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不同职称之间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评聘矛盾与竞争力,建立并逐步实施中小学教师跨校、跨地区评聘制度。
注释
① 张泽芳.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7):26-29.
② 潍坊教育信息港.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三省市试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9:73.
③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6):84.
篇3
为了统一填表请求,使申报者正确控制填表方法,根据区教育厅职改办的有关规定,联合历年填表中遇到的问题,对评审表的填写做出以下说明: 一、填表时要注意表格下方的“备注”说明,相关表格按照“备注”说明及本填表说明请求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具体、真实。 二、表格从网站下载填写后用16开纸(封面和封底在)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原表式样。 三、评审表封面拟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栏填写这次拟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名称。 四、本说明以高级评审表为例,中级评审表参照说明填写。 2、表二:重要经历 (1)“重要经历”栏:从初中起按时间次序填写。 (2)在同一单位,但岗位(部门)不同的,或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的,应分段填写。 (3)“任何职”栏:重要填写专业技术职务。3、表三:国内外学习、培训、进修经历 填写本人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学习、培训、进修情况。并提交相应证件原件给学院职改办验印后复印。
4、表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该表是评审表的主体内容,是基层单位推荐和评委会评审的重要根据,请根据评审条件请求来写,请求全面、真实地反应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实绩,表述详略得当,并兼顾与提交的其他材料的呼应关系。在结尾要写上诚信保证,如“本人慎重逞能,所申报材料完整属实,否则愿接收处分。”若经核实,有弄虚作假者,两年内不得申报职称(含当年)。5、表五:任现职以来重6、表六: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工作情况 (1)本表仅限评审教师职务资格的人员填写。 (2)一般填写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如任现职年限较长,已超出提升职务资格所必备的资格年限,报高级可填写近五年(2002.01——2006.12)中级可填近四年(2003.01——2006.12)的教学工作情况。 (3)讲解课程和学时数是指在国家计划内招生的班级所授课程及授课干学时数,不包含计划外班级(如助教班、培训班、短训班等)授课和社会兼课。授课班级须在第二栏内注明。 (4)不需将课时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只填实际课时。带实习或指导毕业设计,填写带(指导)学生人数和时间(天或周数)即可。教学研究、监考、批改作业之类不要填入表中。 (5)要把任现职以来的总学时数和年均学时数计算出来并填上。计算年均学时数时,经组织批准或工作需要参加脱产学习、支教、扶贫等,该段时间不均分课时,以实际在岗教学时间计算。 (6)完成教学工作*情况必须经过学院教务处审核并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7)“指导研究生情况”和“指导教师进修进步情况”栏:要写明白指导研究生、进修人员的人数,讲解课程名称、学时数、时间,指导其完成科研及其他任务的情况和成绩等。 (8)“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贡献”栏:填写包含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学生教育工作方面的成绩。8、表八:测验成绩及答辩情况 (1)“测验种类”栏:指专业进修测验、职称外语测验、职称计算机测验等。 (2)“测验科目”栏:填写具体的测验科目,职称外语须写明测验语种。 (3)“测验成绩”栏:填写分数。职称外语测验、职称计算机测验填写合格。 (4)“组织测验单位”栏:填写举办单位名称。职称外语测验、职称计算机测验组织单位填写“百色市职改办”。 11、表十一:自我鉴定 应按照《试行条例》中的政治和业务条件的请求填写,落款处须亲笔签名。
篇4
关键词:高校职称档案,建设,管理
高校职称档案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学校知人和用人提供重要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愈频繁的人才流动,更需要各高校大力加强职称档案的建设。
一、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1.1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高校职称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职称评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历史记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1.1各类职称文件: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省教育厅及人事厅等部门下发的有关职称管理的文件和各种资格审批通知,高校内部职称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如高校内部职称评审管理条例,评审、聘任和考核条例,职称评审通过人员获得资格名单和聘任文件,申报晋升职称人员公示、答辩记录,各级评委会会议记录和投票结果,前人对职称工作的认识、建议和经验总结,兄弟院校之间参观、交流的经验材料等。
1.1.2个人申报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科研业绩。科研业绩包括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送审代表作评价意见,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数量和到位经费,专利申报,成果推广和所获奖项。教学业绩包括教学科目、教学课时,学校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评价意见,教学获奖情况。另外还有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任书、年度考核表、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证,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
1.1.3各类申报表格: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家对晋升人员代表作的评价意见、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专业技术任职考核表等。
1.2、高校职称档案特点
1.2.1真实性:申请晋升职称人员提供的所有学历、资历、教学、科研等材料需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公示七个工作日,然后由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核实,最后递交给学校各学科专家、各级评委,再一次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审核和评议。如果申报者获得申请资格,高校还必须利用网络或张贴通知公示七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因此,这些原始材料具有真实性。
1.2.2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专业人才资源的信息库,具有信息集中、系统、准确、全面的特点,不仅能为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提供依据,还能为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和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学校年鉴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历史资料的宝贵材料,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1.2.3保密性:职称评审材料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如单位评价意见,专家对申请人代表作的鉴定意见,各学科组、各级评审委员会评价意见及投票结果,评议过程中评委对申请者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的综合性和结论性的评价意见都需要严格保密,不宜随意外泄。
1.2.4多样性:高校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涉及的职称系列复杂多样,有教师、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实验技术员、工程技术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图书专业人员等,由于申请不同系列职称有不同的学历、资历、业绩水平的要求,所以提交的材料也因人而异,复杂多样。
二、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
2.1相同点: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都是以个人为立档单位,二者间存在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关系,并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复和雷同,而且,材料的形成都是以原始、真实、精确和浓缩的方式记载。
2.2不同点: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政治历史、工作业务能力、学识及专业特长、职称及职务、政治面貌、奖惩、工资、离休和退休等情况,全面展示和概括个人各阶段、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而高校职称档案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以及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一切业务情况的记载材料,较多材料和内容都来自教学和科研档案,可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动态、实力和水平。
三、高校职称档案的作用
从微观上讲,高校职称档案主要反映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从宏观上讲,主要反映了学校师资状况、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3.1信息源作用。一份高校职称档案是一位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多个或全部教师职称档案,就构成了学校完整的或重要的人才信息库,即可为学校正确评估教师队伍,严格教学管理,寻找办学路子,明确办学方向提供能力和教学水平信息支持。同时,目前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也需要这些档案提供可靠信息。
3.2评价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学校领导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由于高校职称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因此,依据完整的高校职称档案材料就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出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大小、学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
3.3凭证作用。教师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档案,职称材料是教师合理流动的“通行证”和“身份证”。办理工作调动、申请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工资调整、晋升职务、医疗保险、退休等手续时都离不开职称证明。
3.4服务决策作用。高校职称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调阅教师的职称档案,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而为领导决策服务。
四、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措施
4.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从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机制人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高校职称的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高校职称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单位宣传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校(院)范围内形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4.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职称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职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要掌握较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高校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另外,无论是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4.3加强规范化管理
4.3.1注重材料收集工作。人事档案中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上级部门和学校下发的职称文件,以及各种各级职称会议记录,学院、学科组、高评委投票统计表等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时应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归档材料有所遗漏,应及时寻找,以确保档案完整。
4.3.2注重整理工作。按专业或科目分类、整理、归档,力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去粗取精。
4.3.3加强保管工作。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教师数量迅速增长,人事档案等各类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对档案的借阅、调档等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严格履行手续,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4.4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开发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将学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年龄、学历、工作业绩等诸方面进行结构比例分析,作出表格或图表,为学校搞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利用做准备,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业务考绩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准备。
4.5重视开发利用工作。职称档案作为高校的人才信息资源,是高校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它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的凭证作用。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深入整理加工,创造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积极开发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将不属于保密范围的部分内容向个人公开,积极主动提供社会服务,使职称档案直接服务于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并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培养和提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21-02
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nglas T 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且能综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高校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就是根据高校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高校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由组织和个人共同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
高校对教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同时兼顾高校目标与教师目标。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给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目标,并为教师提供机会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目标,又要在制定管理制度、给予教师帮助与指导、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得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和高校发展目标的统一,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与教师的双赢。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和自我实现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了解。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与实践。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有从低级到高级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获得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敬的需求,人们更是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发挥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教师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迈向成功。
2.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凝聚力,增加教师的归属感
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帮助教职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制定相应政策予以帮助和扶持,可以使教职工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必然会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3.有助于增强教师面对职业生涯所受社会冲击的力量
教育变革增加了职业中的不确定因素:学生发展水平提升,教师权威重新认识,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来源多渠道化,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和教师个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过详细的阐述,在此笔者以五阶段理论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时间纬度加以分析。
1.角色确认期
第一阶段角色确认期是指教师工作1年左右。这时新教师角色跨度很大,身份从学习者向教育者发生了转变。教师此时较多地认识自己,了解学校的环境,与其他职业进行比较,同时也和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确定自己工作环境和薪酬是否合理。对于这个阶段的大学教师来说,积极参加入职教育,尽快地认识现实中教育工作的性质,在以前所接受的理想主义教育观念和现实教育情境中遇到的困难与矛盾之间,找到平衡点,加以自我调整接受现实状况,寻找自己的定位,是这个阶段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
2.角色适应期
第二阶段角色适应期大约工作3年。经过了第一阶段的适应和调整,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与职业有关的福利、发展机会、政策等,同时对责任的预期加强,开始正确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此时期教师的责任心还不是很稳固,常会受外界干扰,如单位无法承诺对教师的保障、福利等基本要求,那么这阶段的教师会发生离职、工作效率低下、满意度低等反应。
3.角色成熟期
第三阶段角色成熟期为工作3―10年,这是大部分教师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对自己、对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形成自我独立的职业价值理念。但此期间教师往往面临工作、家庭、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压力。教师在此阶段确定自己专业技术发展道路和方向,为长远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角色发展高原期
第四阶段角色发展高原期为工作10―20年不等。此时教师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难有明显突破,且家庭和工作冲突依然存在,因此,教师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多处于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整状态;相对成就和发展的期望减弱,而维持已有地位和成就的愿望增强。如果单位在此阶段无法提供良好的心理预期保障,教师的满意度和效率将降低。
5.发展高原期到退休
这一阶段大学教师的经验更加丰富,但体能和热情逐渐下降,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动力降低,对工作的期望是求稳,开始趋向平静和保守。50岁后,进入人生事业的衰退期。开始在职业道路上走下坡路,对职业发展的渴求减弱,并逐渐准备适应人生的转折点。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组织角度划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评估
大学教师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确切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以切合实际的要求。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佳的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等。
2.环境分析
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所处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自己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对于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可以确定为教学管理型,向教师――教研室主任――院系主任――校级领导方向发展。
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可以向教学科研型发展,从见习助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可以向科研教学型发展,从见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对于不太适合从事教学科研,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可向行政管理型发展,从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
因此,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差异,具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4.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做好以上几步后,行动便成了关键。教师要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比如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高校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施
学校要想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培训进修制度、薪酬晋升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公告制度等。
1.建立系统的培训进修制度
系统有效的培训是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培训是个复杂的整体,其中,人员、培训需求、组织、计划、实施、评价等要素缺一不可。要注重培训需求的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并做好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
教师培训要注重教师自我知识的更新,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决策能力、拓宽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视野,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可采用校内培训、国内进修与国际研修多层次结合的培训方式。
2.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晋升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也有利于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科学的薪酬管理首先是要公平,要注重教师的工作质量与数量,注重实际贡献,注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职称是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方面,所以,为教师岗位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职称职业通道和相关的任职标准也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点内容。
3.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评估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实现优胜劣汰,保证与提高学校的整体运作效率。教师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判断自己职业发展状况,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调整。学校则可根据教师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定职业生涯管理方向。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此外,高校还需建立高校教师个人信息库,及时掌握、更新每个教师的发展动态,并通过各种方式给教师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促使高校教师制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地调整以保证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 吴冬梅.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与方法[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19-21.
[2] 雷五明.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在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2007,(9):22-24.
[3] 袁雯. 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涵、本质与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2007,(8):122-123.
篇6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其相关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紧缺。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超过了21∶1。二是类型结构比例失调。专任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仅占5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不足25%,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不足10%。三是培养培训能力不足。在培养培训的规范化、专业化方面,有待加强。四是管理评价有待完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用人机制不灵活,必须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为此,教育部于2011年8月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里又一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1)来源结构:途径单一,“校门到校门”的尴尬。
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绝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不仅缺乏任教经验,很少有作为预备教师任教的经历,尤其是在职业学校实习的经历;而且缺乏社会生活的经历,尤其是职业工作的经历。
(2)年龄结构:青年为主,经验与经历的欠缺。
目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特别是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这批教师年轻有为,接受新鲜事物、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一是教学经验不足;二是企业经历很少,导致教育与职业的视野“双重”缺失。
(3)学历结构:本科为主,深度与广度的缺失。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级以上学历的占74.28%,较2004年提高了5.21%,较2005年提高了2.44%;但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任教师比例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更低,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4)职称结构:中级为主,标准和平衡的缺失。
目前,中等和高等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基本上都能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正常进行,所以教师职称晋升及其结构比较合理,但技术职称(包括基于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职称)的晋升则不尽如人意,它将导致学校教育的教师职称与其职业的技术职称的不对称,对“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的培养陷入困境。
(5)师生结构:比例偏高,无为与有为的两难。
目前,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还是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生师比(学生∶教师)都偏高,对提高教学效率不利。尤其是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班教学无法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结果教师只能穷于应付教学任务,进行大量的“纸上谈兵”的演示,以致出现“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的窘境。尽管教师有心去做,而无奈学生太多,无法实现“小班”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及其习得过程难做到一体化。
(6)组分结构:类型失调,主导与辅导的失位。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特别关注专任教师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专业教师,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以补充专业教师技能的不足;而文化课程教师在关注人文教育的同时,更要为专业课服务。但目前,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较大的“失位”现象。
三、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
(1)准确确立“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定位,避免针对性缺失。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职业属性的基础之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双理论知识”(专业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学理论知识),“双实践能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实践能力和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支撑这四个方面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2)认真做好“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评价,避免激励性缺失。
“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师评价,为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所以,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应从激励而非管理的视角出发,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利于判定“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和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3)灵活实施“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管理,避免开放性缺失。
一要出台兼职教师准入制度以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责任、资格以及任用、待遇等事项,颁发兼职教师聘书;二要建立区域兼职教师资源库或兼职教师协会,加强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学经验交流;三要建立业务档案,及时对兼职教师进行考评,通过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将其具有的相关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即教师应具有“如何教”的知识。“双师型”教师,一要强化其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进行职业教育论的学习;二要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了解相关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强化职业实践的训练。
(5)教师的职业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篇7
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激励;教师;工作满意度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内一流,世界水准”高职院校和“提高办学层次”步伐的加快,办学模式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拓宽,学院决心改善目前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满足学院对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从教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院教师出现的问题有:
学院对专任教师提出了“35岁以下教师必须在2015年底前取得硕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必须报考博士学位”的硬性要求。而专任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授课工作、下企业实践锻炼、、申报科研课题、教育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基本上满负荷运转,教师工作压力大。
自2011年以来,学院实行岗位设置。每个二级分院都有核定的岗位数额,不得突破。一些分院的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出现阶梯状的断层,相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集中取得,部分教师取得任职资格却无法兑现待遇,加之学院目前大力引进教授,正高级岗位职数即将满员,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影响。
2012年分院津贴结算完成后,专任教师人均津贴只有经济贸易分院和体育教学部达到教师津贴标准额。其中,体育教学部的津贴还包括早操、训练、全院学生体能测试、集训与校外竞赛、德育课。按照全院的平均水平看,专任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要达到近600节课,才能拿到教师的津贴标准额度。很多教师开始纵向与学院领导、中层干部、科级干部、辅导员、教学秘书比,横向与无行政级别的行政人员比较,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
分院教师对自身的投入和收入等期望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很多教师对现有工作岗位的不满强烈,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分院领导在对教师提出课程、教改和学历进修及其他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时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认为现有收入水平既不具备外部竞争性、内部分配又未能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个人投入的回报率低等不公平的感知,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降低。
2 课题研究必要性
教师作为学院教育的一线人员,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并拟定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为保证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可谓迫在眉睫。
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集中在本科院校,大都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并且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可供直接借鉴的素材很少。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疆内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在学院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两级管理体制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走在其他高校前列。其他院校现有的政策部分可供借鉴,但全面提高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激励政策只能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才能制定。
4 研究意义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各方面的态度和评价,即喜爱自己职业的程度。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评指标可以概括为七个层面:工作本身、工作条件、工作回报、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管理制度、工作压力。
激励正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运用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对目前导致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借助物质和精神上的刺激,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为实现学院目标做出卓越贡献。
对学院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决定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与范围以及学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能否有效调动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管理中的盲区和失误,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5 研究内容和方法
5.1 研究目标
①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激励理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
②将测评结果分析、归纳,为院领导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决策提供依据;
③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规章制度,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面推广。
5.2 研究内容
课题组对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分析。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对疆内其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调研,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降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合激励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和制度。
5.3 研究方法
①样本:本研究调查选择在学院的教学部门和有工作联系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这几所高职院校都实行了两级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与学院相近。
②调查研究法:利用有效途径,调查了解区内外相关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施以及教师培训、进修、福利待遇开展情况,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
③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昌吉州图书馆、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利用方便、快捷的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整理、归纳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
④理论分析法:对目前提高工作满意度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拓展分析思路。
6 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2013年3月对经济贸易分院、农业工程分院等5各分院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集中对收入分配制度、外出培训进修时的补助、工作量大等问题不满意。针对教师反映的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召开多次座谈会,先后出台了以下制度,解决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部分影响因素。
①《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岗位津贴核算分配办法(2013)版》。提出分院管理人员按分院领导正职、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每年需完成60、120、150学时教学工作量,以上工作量+80学时按50%计酬。当年教学部门的普通行政人员津贴普遍降低,与一线教师收入几乎平行。
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实施细则(2013、2014)版》。明确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构成,将科研、监考、阅卷、编写教学文件等纳入教学工作量中,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挂钩,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部门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015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辅导、监考、补考阅卷,以及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核算数额,将体育教师IDE管理早操和组织竞赛、训练计划、总结、假期集训等纳入工作量核算。多年以来,体育教师对此类工作的质疑及不满得到解决。
④关于印发《的通知》。鼓励学院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明确教师在外出读博、进修学习时的补贴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年轻教师学习和生活的矛盾。
⑤《关于印发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规章制度,将学院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脱产学习并给予补助的时间,由一年增加至第二、三年分别给予3、4个月的脱产补贴学习时间。教师攻读博士的积极性大增,当年脱产读博人数增加至13人。
⑥《关于印发的通知》对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完成的标准课时有了明确规定。提高了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投入到一线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⑦《关于印发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了分院行政人员、辅导员和学院党政部门、教辅、科研机构中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方可享受全额岗位津贴,未完成的部门从个人行政津贴中扣除。同比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收入。
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7 存在的问题
受到岗位设置功能工作的影响,部分分院教师集中申报某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一部分教师取得职称后没有空缺岗位,而得不到聘任,从取得任职资格到学院聘任,最长的等待时间达到三年,这就直接影响了这部分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从而面临再一次取得职称没有岗位,甚至是因为没有空岗而无法申报。这一部分教师的矛盾暂时还无解决办法,影响了其职业生涯发展,整体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余瑜,吴丹.浅析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2]周丽超.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激励举措[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12).
[3]周文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J].文教资料,2008(30).
[4]童乃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期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
篇8
【关键词】雷达图 职业院校 年度职业能力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99-0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常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由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过渡到深度的内涵建设阶段,作为深度内涵建设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目的的实施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深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公平、公正、正确地考核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关系到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全国高等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和自身师资队伍选拔、考核、激励、培训和建设需要,以年作为时间单位开展年度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评价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顺利地完成职业教育岗位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具体包括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教学开发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这些综合能力都比较抽象,在日常职业教育活动中为了能够公平地评价各位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将各种抽象化地职业能力转变成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表现维度和指标。为了使这些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表现维度和指标能够形象地展现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的状态,本文吸收和引进北京地铁公司利用雷达图原理对员工职业能力定期进行评价的成果,将雷达图原理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定量地显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的状态。
一、雷达图原理
雷达图原理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形如导航雷达显示屏上的图形而构建的多变量对比分析技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直观。雷达图综合分析法引入雷达图和特征向量、面积和周长,不仅能进行直观对比分析,还能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将雷达图分成多个扇形区,分别表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的各项因素指标经过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用某一数值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该项职业能力越好。其中各指标用从原点射出的轴表示,轴的截距表示各指标的值,各指标从原点射出的角度可根据评价经验确定,将相邻轴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折线闭环,从而得出雷达图。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绘出一级指标的雷达分析图已足以满足分析决策的需要,但也可以按研究需要进一步绘出二级甚至三级指标的雷达分析图。目前,我国北京地铁公司等大型公司已利用雷达图对员工职业能力定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其效果良好,已在国内各大地铁公司推广应用。将雷达图原理引入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中,主要根据雷达图原理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的各级评价指标和维度,并用雷达图形象、直观地表达出评价的结果,可以公平、公正、形象、直观、具体地将教师个体年度职业能力体现出来,使每位教师明白自身在本年度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应当提高、哪些方面应当改进,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成长、提升和发展等,从而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专业和学院综合竞争力。
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及指标
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符合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在规定时间段内定量反映、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的、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合理、公正、可操作性的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指标是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的基础。课题组根据近年本部门教师岗位能力和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类、分析、归类,同时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等职业学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区内同类院校教师岗位职责和区外相关研究成果,遵循整体性、规范性、可测性、激励性、评价性和导向性等原则初步建立基于雷达图原理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指标。该评价体系包括10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和事故扣分项,具体见表1。
表1 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工作态度 系领导的评价 1.系部领导对教工本年度工作态度评定
2.参加院系政治学习会议和政治活动
教研室的评价 1.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工年度工作态度评定
2.年度教工相互工作态度评定
教学工作 理论教学 1.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
2.每年担任主讲课程数
3.年度教学总结
实践教学 1.完成课内实训项目
2.完成顶岗实训指导工作量
3.年度实践教学总结
教学质量 教学资料 1.按时按量提交教学资料
2.完成每年各类数据平台采集个人资料材料采集
教学评价 1.每年学评教
2.每年完成听课量
3.职能部门和系领导听课评价
专业与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 1.每年参与专业人才方案修订或新专业开发
2.每年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与跟踪
3.参与每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自评报告撰写
课程建设 1.每年参与课程标准修订
2.每年提供一段课堂教学视频或提供5套标准试题
3.参与或更新各级课程建设项目内容
4.参与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或验收
实训基地工作 实训基地建设 1.参与各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申报或建设2.参与新专业实训室的筹划或论证3.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发4.参与完成各分项实训室年度报告
实训项目开发 1.开发新的实训项目
2.每年提供一段施工或操作教学视频
技能竞赛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1.参加各级教学竞赛
2.按时上交参加相应比赛完整资料
学生专业技能竞赛 1.指导参加各级学生竞赛
2.按时上交学生参赛相关完整资料
专业技能学习 技能发展计划 1.年度岗位技能发展计划
2.年度岗位技能发展总结
专业交流学习 1.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讲座或研讨交流
2.开展或专业新知识讲座或研讨交流
专业团队建设 1.参与各级专业或科研团队申报或建设
2.参与完成各级专业或科研团队的年度工作报告
3.按时上交团队申报或建设成果相关资料
教研工作 项目申报 1.参与各类教研课题或获得教学成果奖
2.按时上交获准立项或验收或获奖课题成果资料
1.公开发表教育教研论文
科研工作 项目申报 1.参与各类科研课题或获得科技奖或专利申报
2.按时上交获准立项或验收或获奖资料
1.公开发表专业论文
社会服务 技术与人才服务 提供就业信息
2.参与就业基地建设
3.获得或拥有全国或行业注册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证书
4.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或参与相关评审
咨询交流服务 到企业或工地进行交流或走访
2.参加各种级别的交流活动
事故扣分项:本年度每有一次Ⅱ教学事故总分扣5分、每有一次Ⅰ教学事故总分扣10分;本年指导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每发生一次Ⅱ安全事故总分扣5分、每发生一次Ⅰ安全事故总分扣10分。
三、雷达图原理评价年度教师职业能力
(一)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雷达图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
通过基于雷达图原理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赋予指标一定的维度,就可以按照指标维度根据教师年度内完成的指标维度大小逐级打分,最终可以根据总分体现出其年度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为了使每位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本年自身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情况、存在问题和需要提升方向,基于雷达图原理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将以图形表现各一级指标状态和总体状态,图1、图2、图3是A教师2012~2014年三年各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4是A教师2012~2014年三年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对比图。
图1 2012年A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2 2013年A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3 2014年A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4 A教师2012-201三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由图1到图4可知:第一,由各指标维度连线围成的面积(即阴影部分)为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围成的面积越大说明其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越优,反之越差。第二,A教师2012-2014年三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的面积逐年扩展变大,说明A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状态逐年提升和发展。第三,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能够直接、形象地反应本年度教师的职业能力状态,极大触动教师的内心,促进教师各项职业能力的提升。如自2012年开始开展相关研究,A教师以自身为例试点对自己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极大地触动自己,虽然2012年自身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评价总分为64分达到合格水平,但按北京地铁有限公司利用雷达图对员工职业能力定期评价结论(即总分达标,各雷达图指标维度都要大于5),自身是需要换岗或停岗学习人员。第四,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能正确反应教师各项职业能力变化情况,便于教师发现和寻找原因。如A教师2012、2013年度的教研工作、科研工作指标状态都为满值,到了2014年度降为90,主要是由于A教师在2013年获得了副教授职称,2014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评价采用副教授指标维度,副教授的指标维度在教学工作量上比讲师有所降低,但教研工作、科研工作指标维度有所提高,教研工作、科研工作二级指标中的项目申报具有一定的继承和连续性,所以A教师在2014年教研工作、科研工作略有下降。
(二)通过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雷达图能够反映教师特长
通过2012-2014年三年30多位普通教师100多张年度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采集、汇总、分析和归类,发现基于雷达图原理绘制的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能够正确、直观、形象反映教师的特长、类型和贡献,图5到图8是各类特长和类型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评价结果较为典型水平状态图。
图5 教学研型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6 社会服务型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7 教科研型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图8 综合性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
由图5到图8可知:第一,图5为教学型的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该类型教师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其他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表现一般,其年度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围成的年度职业能力综合水平状态图的面积在同职称层次教师中面积最小。该类型教师大多数是教龄都在15年以上,女性教师偏多。第二,图6为社会服务型的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该类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强,实践能力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力也较强,其他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表现一般,其年度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围成的年度职业能力综合水平状态图的面积在同职称层次教师中面积排在第三。该类型教师大多数是从企业引进或常年与行业、企业有业务来往教龄较长的男性教师居多,并且这类教师都拥有工程系列高级职称和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第三,图7为教科研型的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该类型教师教科研能力强,承担了部门80%的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结题、验收等任务,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表现也较为突出,其年度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围成的年度职业能力综合水平状态图的面积在同职称层次教师中面积排在第二。该类型教师大多数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教龄在7~10年的男性年轻教师居多。同时,该类型教师学习能力强、职称晋升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提升速度较快,是部门的骨干力量。第四,图8为综合型的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该类型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常年表现较高,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常年表现的良好,其年度各项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围成的年度职业能力综合水平状态图的面积在同职称层次教师中面积最大。该类型教师大多数属于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或教学团队负责人,承担了各专业日常的管理和发展的任务,是部门的中坚力量。第五,从图5到图8各类型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年度职业能力综合水平状态图(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01页)的面积大小可知,各类教师对部门年度工作的贡献大小和各类型教师职称晋升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提升的规律。
四、结束语
基于雷达图原理建立的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评价体系和指标,通过转化为职业院校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不仅可以公正、公平、正确地反映教师年度综合职业能力状态,而且能够直观、形象、清晰地反映教师各项具体职业能力水平缺陷,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了解自身职业能力水平变化情况,清楚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状态,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部门可以通过各位教师年度职业能力水平状态图的归类、分析了解部门师资职业能力水平状态,为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永成,崔琳,等.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韩天思.“绩效雷达图”的设计及其在员工绩效能力考评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3(2)
[3]付S,方德英.雷达图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7(24)
[4]郭鹏军,等.雷达图分析法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2009(8)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B086);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201316033)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生涯管理;骨干教师;职业生涯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64-02
民办高校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正面临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高教学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契机。骨干教师已成为民办高校战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民办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民办高校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忽视教师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对教师资源进行战略性和开放性研究,未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对策。本文认为,加强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能提高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忠诚度。
一、骨干教师的界定与职业生涯管理内涵
(一)骨干教师的界定
帕累托的80/20原理认为,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它的骨干教师。目前,人们主要从素质、作用及作用的范围等方面对骨干教师进行界定,如骨干教师是指一个学校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1]。本文认为,民办高校骨干教师包括业务能力较高,在教学活动中起支撑、表率、指导作用的教师;学术水平较高,在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等等。骨干教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和骨干教师的流动性,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范围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职业生涯管理内涵
职业生涯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贯穿人的一生,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2]。美国著名职业学家施恩依据职业生涯目标性质的不同,将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我国职业指导专家程社明认为,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地点、时间、内容、职务、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3]。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础的。不关注内职业生涯发展,只追逐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往往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4]。传道授业,塑造学生灵魂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获得不断的提高,势必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没有成就感和发燕尾服感,最终在不知所措、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和知识的枯竭感感中产生职业倦怠。这对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民办高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几种路径
(一)某民办高校目前教师队伍现状
某民办高校依托母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由社会力量捐办而成,在校生以本科生为主。目前,教师队伍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来自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在职继续攻读专业学位的教师等。经过不遗余力地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某民办高校逐渐拥有一批校内骨干教师,打破建校初以校外兼职教师为主的尴尬局面。
在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某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情况,本文采用民办高校骨干教师满意度调查、访谈法等途径,了解骨干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的期望,并总结出民办高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几种路径。
(二)学历式教育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尤其是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因此骨干教师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他人,无法适应教学变革。为解决这一现状,骨干教师可以通过学历教育获取知识,创新知识。
学历式教育是指在个人接受教育方面,追求最高学历学位,即以获得博士学历学位为最终目标。通过这种途径,骨干教师可以在深度方面增进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学科前沿知识,避免出现知识的枯竭感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这些对今后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三)进修式途径
进修式是指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深造。如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频频涌现等,这些都要求骨干教师应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并将其运用至教学活动中。骨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以改善教学方法,预防教学水平和能力处于高原状态。
(四)职称途径
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教研、科研的开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研、科研论文又是申报职称的关键。因此,骨干教师可以通过走职称路线,提高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的竞争力。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三、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保障措施
做好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坚强保证。骨干教师高度的价值性,要求民办高校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骨干教师在实现内职业生涯目标时带动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优秀民办高校文化
优秀的高校文化有利于塑造骨干教师的品质、创新精神和归属感。民办高校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要按大学教学规律开展工作,努力为骨干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工会,为骨干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性的文体活动,让骨干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能感到身心舒畅,让骨干教师有“家”的感觉。
(二)民办高校要扮演好“教练”角色
学校在生涯规划管理中的角色只是“教练”,职责是指导教师[5]。因此,民办高校要建立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机构,积极引导骨干教师确立内职业生涯目标,同时为骨干教师内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组织保障。
(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评价机制需要五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即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科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晋升管理,为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内职业生涯目标为根本,有利于缓解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实现骨干教师的职业成功。它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充分开发骨干教师潜能和赢得骨干教师的忠诚,而且关系到骨干教师的自我发展及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本文在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和内职业生涯规划与民办高校的目标规划相结合,优化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路径,在实现骨干教师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促进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丽.城市小学女骨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 程社明,冯燕.职业生涯的成功秘诀――处理好内外职业生涯的关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3).
[4] 王双喜,赵妹萍.教师职业倦怠与内职业生涯目标的缺失[J].教育与职业,2009,(27).
[5] 孙丽华,吴大同.“内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4).
Analysis of the key teachers'career path in civil colleges
WU Li-ling
(Huashang school,Guangdong commerce college,Guangzhou 511300,China)
篇10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技能培训 开阔眼界 减缓压力 职称晋升
中图分类号:G717.38
1.引言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1],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原动力。同时,教师也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因此,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死存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2]。
2.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限制了教师队伍的成长、成熟。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才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战斗力,打造一支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有教师自身的问题、传统的问题、也有制度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问题
2.1.1眼界有限
职业学校的老师每天以上课为主,一开学就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制定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循环中,长期工作在学校的小天地中[3]。面对越来越难教的学生,老师们也在天天想着怎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老师们交流的范围往往仅限于一个教研室的教师之间或者一个系的教师之间,思想和范围都相对较封闭和受限制的;同时,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也在组织着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也要求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这些工作绝大部分是用来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者是应对某些项目的验收,等检查和验收一过,一切就又恢复了从前。可以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做过的工作并不是真正理解,什么是情景教学法?什么是行为导向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他们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到底怎样做才好?恐怕没有几个教师心中真正明白,所以,工作起来就会流于形式。其实,老师们也很想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面对着自己心中还不很理解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信心,往往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
2.1.3实践能力不足,需要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来自于其他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来在学生时代接受的就是传统式的教育方法并重于理论研究型学习,他们从一个高校毕业就来到职业院校成为教师。面对职业院校既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的要求,显得不太自信。要实现培养应用型技能性人才的培B目标,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敢动手、能动手,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技能培训。
2.1.2职业倦怠、动力不足
一般年轻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觉得上课已经得心应手,不是什么难事,就觉得工作平平淡淡,不知道怎么更上一层楼;还有些教师,评上了高级、特级教师,认为到顶了,缺乏进一步提高的动力,形成了职业倦态、动力不足的现象。
2.2制度的问题
2.2.1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过于严苛,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压力过大,持续疲劳,科研能力下降。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多人都身兼多职,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
作为任课教师要承担教学任务,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参加每周教学例会、参与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实训、按要求按时整理好各项教学资料(由于要应对各项检查,格式上要求严格,因此,此项工作尤其繁琐,要占用很多时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费时费力)等工作;同时,要考试拿证、做好科研工作、参与科研项目等等。
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更加琐碎、繁多。这是一名班主任每天的工作:负责全班学生的常规检查和各项事务。组织学生早自习、白天检查上课迟到、保证学生到课率、学生请假、联系学生家长、教室宿舍卫生检查、晚自习学生情况检查、学生思想状况排查、学生就寝情况检查解决学生纠纷、学生心理辅导、解决学生与某些任课老师间的矛盾、班主任日志记录,每周召开班会、参加每周的班主任会议等,另外还有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生病就医、学生评优评先、学生违纪处分、学生书费收缴、书费退还、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学生出现任何问题,班主任要第一个到场(作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半夜到学校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到医院照顾生病学生都是常有的事)。同时,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家里也有自己的角色,也承担着应有的家庭责任,也会有些家庭琐事需要在下班后处理。
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如此繁琐杂乱众多的事情压在身上,身体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即使有多么崇高的教育理想,也会逐渐变得麻木、倦怠、力不从心,激情减退,合作、和谐、奋进更无从谈起,也就根本无心投入科研。久而久之,也就基本失去了科研能力。
2.2.2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困难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困难,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教师科研成果产量很少;而职业院校教师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果,很多不能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2)职称晋升名额非常有限,特别是高级职称,学校每退休一名高级职称的教师,才能有一个评审名额。在这种情况下,既是教师经过努力达到了评审条件,因为名额的限制在学校里还是要排队。(3)年轻教师的职称晋升之路更是障碍多多,为了解决前面已经有很多人员排队的压力,有的学校将晋升职称设置了更多的条件限制,使很多年轻教师望而生畏,失去动力。
2.2.3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
那些省级、厅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条件,第一条往往要求项目申报人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业院校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往往年龄较大,要么是没什么心思申报项目了,要么是科研能力有限,所以不想申报项目;而年轻教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职称级别较低,没有资格申报项目。所以,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就很少。
3.加强就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增加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开阔眼界,转变观念。
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动力。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使教师不断汲取新鲜养料,从而使课堂教学新颖、有趣,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比如我校曾组织教师到清华大学学习,我校教师们无不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知识、高尚师德、新颖理念所折服。课程结束了,老师们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讲课中例子信手拈来,将抽象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我们知道了,为学生储备知识是教师的师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差距,紧迫感油然而生,思想观念主动转变过来,效果很好。大家一致认为,每个教师都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的概念,同时,也都跃跃欲试,心里想着要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将新的理念和新学到的知识运用进来。一次外出学习,就反响这么热烈,所以学校还是应该多给教师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只有使教师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动力。学校可以建立学习激励制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讲究实效,使教师的学习落到实处,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3.2政府能多组织一些真正操作性的,并持续深入的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
每年政府有很多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师的国培或省培项目,学校派教师到政府制定的培训点进行培训,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整个暑假都没闲着,可是培训回来后不管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基本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是说政府投入了不少资金,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可是培训效果甚微。因为,培训点教师讲的理论知识,职业院校的教师本来也知道,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的技能培训、实操培训却很少安排。所以,尽管每年⒓庸培、省培,职业院校教师所欠缺的技能仍然欠缺,使培训流于形式,也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只有真正操作的、能够持续深入的技能培训,才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所需要的。
3.3学校能适当减轻压力,激发教师激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负担过重导致肤浅。教师压力过大,也能使人缺乏激情。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过于琐碎、繁杂,什么都要做,什么也做不精。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很难获得对教师评职称有用的成果。职业院校可以考虑采用专职班主任制度。
3.4为教师职称晋升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荣誉感和精神追求,职称评定不仅是对教师价值和业务水平的肯定,也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建议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机制,满足教师成熟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鼓励教师创新、成长。为每个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教师能够看到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希望,使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4]。教师队伍的成长,必定会带来学校科研成果的丰收,促进学校实力的增强。
4.总结
对教师队伍的规范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使用和使其得到良好发展。让人有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有追求的乐趣,能实现自我价值。只有管理、使用、建设好这支队伍,形成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形成体现人才价值的有效大环境,才能极大可能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教师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红.从专业教学质量思考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J] 中国市场,2014,(17):143-144.
[2]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J]课程教材教法,2015,(3):3-16
[3]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6-38.
- 上一篇: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 下一篇: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