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专业技术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3: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研员专业技术年度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研员专业技术年度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 研训教师 专业发展 规划

研训教师是指研训机构中履行教研、科研和培训职责的复合型专业人员,一般是市、区进修院(校)和教研室的教师,他们承担培训教师、指导和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使命。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研训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中,不仅面临着生涯规划的调整,其专业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关注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杨澜的四次人生规划: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可以说“个人能力”和“规划意识”就像杨澜的两只翅膀,最终给她带来四次超越和成功。

规划第一阶:从金牌主持到留学生(1990年~1994年);

规划第二阶:从娱乐主持转向复合型人才(1994年~1997年);

规划第三阶:凤凰电视新平台大展拳脚+学习做个管理者(1997年~1999年);

规划第四阶:创办阳光卫视,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功的传媒人(1999年底至今)。

阳光文化的诞生,杨澜最后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或许也是因为她发现自己还是应该做擅长的事。收放之间,看得出她清晰地人生规划。

四次人生规划使杨澜成就卓著、事业辉煌、享誉全国。可见,人生规划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研训教师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我们对本学院10余名特级教师和研究员成长过程进行个案分析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个人努力”和“规划意识”,最终给他们带来超越和成功。

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研训教师进入研训机构研训教师行业时,为适应教(科)研、培训工作要求,并准确扮演研训教师工作角色,通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逐步实现专业价值和生命价值而做的计划书。是对研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研训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岗位的选择,对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制定与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对研训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增强了对过去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现在发展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意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

二、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策略

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该从研训教师进入教研机构开始,伴随着研训教师一生的从教生涯。如何进行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1.全面审视自身现有专业水平。研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大方面。研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研训实践进行反思,可以向领导、专家及同行咨询,获取有关信息及建议。

客观分析学院环境。研训教师在进行发展规划之前,必须对学院发展环境做一个客观的分析,考虑学院能为自己提供哪些发展机会,哪些因素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研训教师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研训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经过不断地努力,可以成为教育专家,也可以成为教育管理精英。因此,研训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研训教师做到对自己的心中有数。

3.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线。由于学院为每个员工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的差异和个人所能获得的发展机会差异,都直按影响到研训教师专业路线的选择,所以,研训教师可以选择走本专业发展路线而成为专家型人才,也可以选择走行政管理路线而成为管理精英……路线选择的差异,对研训教师整个发展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研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现有水平及学校可提供的发展机会,合理地选择发展路线。

4.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科学的行动方案要有自己的目标、发展路径及可供采取的措施。要积极参加研训工作、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教育科学的最新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

5.在实践中灵活调整。学院工作总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研训教师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当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之后,研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祝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最后,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学院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学院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形成学院和研训教师的和谐发展。

三、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教师在具体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按照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策略进行把握,具体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内容上要求:

例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

2.从阶段上划分。有几个层次: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一种是短安排。为了让研训教师的个人发展处在能动而不是盲目的地位,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研训教师都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规划分为近期(当年)、中期(3~5年)、长期(5~10年)三部分。

3.从自身实际出发。我们在对研训教师的成长过程进行了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分为五个基本阶段:适应阶段、练就教研基本功阶段、形成教研经验和技巧阶段、总结提升教研艺术和研训教师“成名”阶段、形成教研思想和教研特色“成家”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研训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研训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能力处于高原缺氧状态,缺少发展感和成就感。为了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现象,充分激励研训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要求研训教师制定的个人发展规划中,有个人基本情况分析,有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设想,还有本学年度的实施计划;“发展目标”分为“学职成长目标”和“专业发展目标”两部分。

我院研训教师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时,结合自己的个体情况,考虑自己在不同阶段中的努力方向。如自身条件较好的研训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向‘首席教研员’奋斗”、“向‘名师’奋斗”、“向‘研究员’奋斗”的不同阶段的学职成长目标;在专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发表两篇专业论文”、“出版一部专业论著”、“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等与学职成长目标相适应的奋斗方向;一些初出茅庐的研训教师则相应提出“申报评选小学高级研训教师、将地方本科学历转为国家本科学历”、“成为区级骨干研训教师、深造研究生”、“成为市级骨干研训教师、完成研究生的进修”等为自己的年度目标、3~5年发展目标和5~10年发展目标;其专业发展目标为“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自己的科研组织和研究能力,通过新研训教师和骨干研训教师的培训提高研训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通过主持各种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具备较强的区级教研指导能力和课程改革指导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指导水平,具有较强的市级教研指导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研训教师在制定各自的个人发展规划时是做到了量体裁衣。

关注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丰富研训教师的职业生命历程,让研训教师的职业生活充满活力,是当前研训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基于国家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研训教师素质建设研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我们愿意对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研训机构研训教师素质建设提供更加鲜活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时曦.论教研员的生涯规划和专业成长.广西教育,2006.

[2]朱开梅,顾生玖.试论研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

[3]程振响.研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一、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的组建是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导师制”背景下的县级教师培训者团队的建设,成为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建设高素质导师团队的重点在于遴选出好的导师,导师是保证“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开展和良好运行的核心人员。在导师的遴选上,四个项目县共同遵循一个遴选原则:依据本县义务制教育阶段学校及幼儿园的数量与分布情况,专兼结合,整合全县最优质的教师资源,采取学校或个人推荐申报、县项目办考核选拔的方式,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善于沟通、对该项工作有热情的学科骨干教师及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遴选进入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

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的成员由来自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师培和中小学一线各学科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省市县三级学科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组成,对符合上述条件和要求的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让其优先进入团队。县级导师培训者队伍人数一般在20~50人。例如,四川省苍溪县根据导师遴选条件,在全县通过层层推荐、条件审核和领导审批,项目启动之初确定25名教师成为正式导师,其中学科类导师21人,学校管理类导师

2人,教育科研类导师2人。这25名导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中专高级讲师、中学高级教师8人,省市骨干教师10人,在全县均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

项目县在组建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后,会根据工作需要,相继遴选和组建乡级导师培训者团队和校级导师培训者团队。例如,甘肃省崆峒县将政府督学遴选进入区级导师培训者团队,将培训、指导与督导三项职能纳入区级导师团队。该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推进情况,再次发文建立乡级及校级导师团队,形成紧密相连的县(区)、乡、校三级导师培训者团队,共同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是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证

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四个项目县分别成立以县教育局局长担任小组长、副局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由教育局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教研室、项目执行办公室、项目学校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同时,设立由项目领导小组直接管理的项目执行办公室,一般由本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直接管理和处理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的日常事务与考核评估工作。

2. 建立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县级导师团队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制定有关政策支持文件,如《青川县导师工作职责》《青川县导师考核制度》《西和县导师基本要求》等。例如,四川省苍溪县制定8条县级导师制度:一是县教育人事股统一掌握导师使用权,导师所在单位服从人事股的派调;二是制定导师职责,明确工作要求;三是县项目办提早规划导师下校计划;四是导师小组定时交流研讨制度;五是建立导师团队学习培训制度;六是推荐导师成员参与各种工作室活动;七是适当提高导师津贴,用师培费予以补贴;八是实施导师工作激励制度。

3. 统筹规划项目推进实施进度

县项目办根据本县项目学校数量和分布区域特点、导师数量、项目启动时间和结束时间,对导师在全县范围项目学校的指导推进工作实施统筹安排,合理划分。例如,四川省青川县从该县县域特点出发,根据全县37所中心校(含九年制学校)、

7所村小、4所幼儿园分布在八个行政片区的情况,将全县的县级导师按学科比例均衡搭配,24位县级导师被分成几个导师小组,以行政片区的中心校为“原点”支持学校,逐个向中心校周围的村小辐射,采取“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方式,充分发挥中心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校本研修等方面的引领示范职能,突出片区中心校的“中心”职能。在时间规划上,采取一年时间打基础,两年时间全覆盖,再用一年时间实施导师制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第一年,在全县行政片区项目学校中,选择20所项目学校进行支持;第二年,在兼顾指导第一批学校的基础上,重点走访6所项目学校,同时走访支持第二批24所项目学校。又如,甘肃省崆峒县,有县级(区级)导师团队成员20人,还遴选出乡级、校级导师团队成员11人。该县通过导师团队支持崆峒区16个乡镇的中心校,以中心校为活动支点,向周边学校辐射。按照崆峒区的地理状况和服务区域划片,建立2~4个活动基地集中指导,对活动辐射片区内的171所学校,坚持“送培、送法、送研、送督”到校的做法,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分级分层培训是确保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成功的重要条件

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要有适应这个职责的专项能力。如果导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者不能使用这些理念、方法和手段指导和帮助教师,很难为基层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1. 导师角色认识的培训

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促进遴选出来的准导师逐渐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全方位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教师。第一,通过培训认识并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导师的多重角色:需求评估者,能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诊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分析教师需求和制订指导计划。第二,通过培训,成为能给乡村教师提供适切的通识性培训、专题培训和个别指导的新型培训者;能在教师中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学校教师之间互动交流;成为能给乡村教师提供和推荐相关资源的资源提供者;善于发现乡村学校人力资源,调动学校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和学科引领;善于发现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和调动教师进行优秀教学案例的模仿教学和案例的加工改造。

2. 导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补充培训

导师应掌握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全纳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导师制基本理论等,明确导师的职责及任务。此外,也要对导师进行专业实践知识的补充培训,包括了解参与式培训的特点、教师需求调研工具的开发、教师需求分析技能、课堂观察与课堂评价能力、演示和讲解能力、培训能力、教育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及协助学校和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的能力等。

国家级培训重在引领省级专家、县级导师认识项目特点,明确项目目标,理清省、县两级工作思路,学习并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四川和甘肃两省的省级培训,按照国家级培训的要求,瞄准项目目标,紧扣县级导师需求,采取集中培训与后续跟踪指导相结合、项目规范性培训与当地需要灵活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搭建项目现场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和县级导师工作经验交流平台,进行典型示范和典型引路的培训,让省级专家团队成为项目有力的直接推动者。

此外,形成有效的分级分层培训模式:国家级专家培训省级专家和县级导师―省级专家依据本省实际再培训县级导师―县级导师培训本县域内乡、校导师及一线优秀骨干教师。与此同时,国家级、省级专家巡回跟踪指导县级导师,县、乡、校导师采取三条途径直接支持服务于乡村学校的师生。第一,为乡村学校教师提供即时的、现场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第二,提供适合儿童需要的图书、体育器材和教具。第三,举行学校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

四、分组包片包乡,定点定人定内容,定时定期到校,是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保障

1. 分组包片包乡

四川和甘肃两省的县项目办将导师团队成员进行分组包片(或分组包乡),每组负责3~4个片区或学区内所辖的学校。导师小组在每学年年初,统筹做好到每所学校开展工作的计划,报县项目办,由县项目办发文至每所学校。一方面,提醒导师所在学校提前调整好导师在本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项目学校提前将校内校本教研活动等与导师到校开展工作相衔接,达到与项目学校的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基本同步。同时,县级导师结合导师小组分组分片包乡区开展项目工作特点,搭建联片校本教研平台,指导乡村学校教师开展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式。

2. 定点定人定时到校

除导师小组定点到校外,四川省苍溪县的导师个人定点负责1~2所学校开展工作,这些导师能适时引领其他学科的导师来校共同解决教师需求问题。项目县还要求导师所在单位,须每周给出导师两天时间保证到项目学校开展工作。

3. 定点到校定内容

第一,导师团队每次到项目学校,须借助随行车辆载上图书包、教具包、音乐包、体育包、游戏包和上网本等教育资源到校,导师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包带领项目学校师生开展相关活动。第二,导师要背上培训资源包,包括教师需求菜单包、导师专题讲座包、教材分析包、教学设计包和课例视频包。第三,导师到校工作基本流程为:与校长教师沟通、现场听课、课堂示范、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观察学校校园环境及师生精神面貌、巡查安全卫生、巡查学生读书活动和文艺活动等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活动。第四,填写好开展工作的各项记录,撰写当日反思笔记,做好收集信息数据的整理、分析与研究。

各省项目县县级导师团队在这一环节中,分别形成自己的工作流程。例如,甘肃省西和县导师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计划安排―目标设计―进校指导―进班听课―观察记录―交流反馈;甘肃省崆峒县导师工作的基本流程为: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现场观察―问卷与档案分析,深度访谈,现场听课―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调研真实需求―认真研究,商量对策―返校解决问题―跟踪调查,检测解决效果;四川省苍溪县导师工作的基本流程是“三个一”行动:一次到多校解决同一问题,一次下校导师进行一次小结,一次下校带回一个问题;四川省青川县导师工作的基本流程为“七个一”规定动作:每到一校,同该校校长或中层管理干部座谈交流,相互沟通信息;看教师一份教案;听教师一堂课;评教师一堂课;上一堂示范课;评一张试卷;结对帮扶1~2名本学科教师。

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模式,是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

通过导师5年时间持续地跟进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各地县级导师团队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探索和形成本土化的、操作性强和实效性高的工作模式,形成苍溪县导师团队支持模式、青川县导师团队支持模式、西和县导师团队支持模式、崆峒县导师团队支持模式和导师制背景下的行动研究模式等。

1. 苍溪县导师培训者团队支持模式

苍溪县导师培训者团队在工作中探索创新总结的“教师培训四大策略”“导师‘五环节’问题诊断模式”“教师专业成长五步提升目标”“四途径”培训工作模式,在导师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是操作性强且支持有效的工作模式。本文重点介绍苍溪县导师培训者团队的“‘五环节’问题诊断模式”。苍溪县导师通过入校指导实践、经验交流和总结提炼,逐步形成苍溪县导师团队“‘五环节’问题诊断模式”:第一环节导师门诊,第二环节团队会诊,第三环节导师引领,第四环节实践提升及第五环节持续跟踪。

在第一环节,导师到校后,首先是门诊导师的角色,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通过“观察”“听”“问”“查”“访谈”等方式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归因分析,确定解决方案。在第二环节,门诊导师对教师和学校的重难点问题,采取导师团队会诊制度,即小组门诊导师向导师团队介绍本组成员发现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拟解决方案,经导师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分析和发表建议后,团队最后提出几种最佳解决方案。实行团队会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可得到准确诊治,防止门诊导师误诊,让解决问题不走或少走弯路。在第三环节,导师引领。门诊导师带着具体实施会诊方案再次深入学校,采取讲座、示范、互动研讨和提供资源等各种不同方法,使重难点问题得以解决。导师下校引领的过程,是对门诊方案和会诊方案的运用与检验,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在第四环节,教师按照导师的会诊方案,在导师的引领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最终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让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第五环节,持续跟踪。门诊导师持续跟踪学校教师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运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对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正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教师调整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同时导师也应调整下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最后,导师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情况形成报告,及时反馈到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育局,作为新一轮诊断式培训的起点和依据。

苍溪县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五环节’问题诊断模式”,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是“循环―提高―再循环―再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在螺旋式循环中逐渐提升,会有效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2. 甘肃省西和县县级导师培训者团队支持模式

西和县采取“1+2>3”的示范引领方式,即一名导师带领、培养两名学区骨干教师,两名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在学区和学校之间进行课堂比赛或教学经验现场交流活动,扩大项目活动的覆盖面。此外,该县建立学科沙龙,由县级导师、学区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三级导师分别组织一线教师,开展不同主题的学科沙龙活动,探讨教学心得、教法设计、案例收集,并总结经验。此种方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各学科和各层级教师交流学习的空间,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还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至今,西和县全县已形成百花奇放、各具特色的学科沙龙链。

3. 导师制背景下的行动研究模式

项目县的县级导师在经过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对行动研究方法与操作流程的培训后,分别指导项目学校组建行动研究小组,同时适时引导教师以行动研究为抓手,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活动。例如,四川省苍溪县元坝小学立足于有效课堂的“七步法”校本教研模式,已在村级小学推广。“七步法”校本教研模式包括:反思教学,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设计预案―初次上课,实验预案―说课评课,修改预案―再次上课,验证方案―归纳总结,完成方案,通过行动研究实践,参与研究小组的教师共同认为,行动研究对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有效,同时促进教师养成研究反思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