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5:1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

篇1

1.1高校收入分配比例不协调

大多数高等院校对那些收入较为客观的单位十分重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其发展,借助于创收单位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学校津贴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单位的分布状况,造成了学校数量的减少,其财政状况及其所承担的责任两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学校原本宏观调控能力也有所减弱,对于一些冷门的学科往往无暇顾及,危及到创收人员自身的利益,也造成收入与支出比例的失调。此外,学校分配功能也出现下降趋势,对财务管理绩效的优化形成阻碍。

1.2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加强

过去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往往都十分重视分配,常常忽视管理的作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形成了阻碍,学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往往是由学校财务部门来完成的,尤其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预算数,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不符合实际的发展需要。

1.3高校没有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存在两种,第一是领导、分级管理”第二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在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权力分工混乱,进而严重影响到其财务状况。此外,由于执行力不够,责任制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高校管理部门也没有第一时间追究责任,这些都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后果。

2.如何合理有效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2.1促进学校相关部门财务对管理绩效的认识能力

高等院校的管理阶层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上应当保持统一,有着科学、合理的认识,确保学校的发展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统一。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绩效的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从而提高学校各个部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这样就极大方便了高校工作的开展。此外,应该逐步提高校管理工作的高度,纳入到财务预算会计体系中去,规范财政行为,进行科学的定位,使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工作的开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面。

2.2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文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应该进行考虑的,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应当成为各项工作开展的目标,从而来不断优化高校作财务管理绩效,具体而言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选,学校领导阶层应当对学校的性质做到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懂得非盈利性的特点和内涵,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校的主要不应当放在盈利上来,而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组合素质;其次,要充分以现代会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下不断优化和提高,真实、全面反映教务的成本状况;第三,学校还应当实现岗位责任机制,做好工作的分工,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不断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我国资产有着良好的保障,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2.3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不断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进行优化

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能够提高财务的预算能力,减少财务风险。高校在对财务管理宏观的管理上应当收支平衡,尽最大努力做到以收定支,在突出管理重点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顾全大局,使预算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2.4构建一套科学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篇2

第一,会计基础对比。旧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高校会计制度更重注实质,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责任权责来确认本期的债券和债务、收入和费用。第二,会计科目内容对比。在资产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高校的各种财产、债权及其他权利。科目内容新增设了六个方面,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的概念及结算、国有资产出租、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要求等;增设了七个一级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等,从而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在负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高校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劳务或资产偿还的债务。新会计制度调整了借入款项、应缴款项等项目,充实了负债分类及具备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在收入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收入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新会计制度维持了这一收入分类,并修订了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强调财政补助收入中财政部门的同级,加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统一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在支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八条支出管理,明确支出的概念、内容和分类等。新会计制度删除了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增设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并对事业支出做出重点修订。第三,其他内容对比。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了总会计师的相关内容,修订财务机构的设置,强调高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管理权责;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规范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明确绩效评价,同时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编制,对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的监督职能。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启示

(一)高校应加强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高校新会计制度转变了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并调整高校内部会计核算方式,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做出更好的反映,更能促进高校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规范高校会计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高校新会计制度废除了一些旧科目,增设了部分新科目,为配合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务部门应积极跟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完成好清查学校各类资产的工作,为后续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减少或取消使用临时性的账户,统一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组织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让财务人员能熟练操作新系统、新软件、新科目,做好新旧衔接工作。另外,在转换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节点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面对巨大的挑战、机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好好把握契机,及时整理财务信息数据、规范财务制度,安排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好内部财务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多数高校目前并没有专门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只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编制预算,预算管理意识较弱。为切实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及预算执行力度,高校当务之急就是构建预算编制机构,从思想意识上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高校预算编制机构主要由校领导负责,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学校的资产部门、审计部门及二级学院派出的专人等共同组成。预算编制机构负责收集学校各个部门的预算资料、预算编制,并由各部门向预算编制机构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全程监控预算的全过程,最终有效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跟二级单位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效率。

2.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事业计划的货币体现,而规范学校预算编制、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计划能力和控制能力是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一,高校财务部门应坚持综合预算,将学校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其二,坚持把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并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干部人数、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准确定预算基数;其三,进一步细化经费的指标管理,严格以项目管理要求为依据,设立项目明细,实施刚性项目预算,防止任意挪用预算资金;其四,严格执行既定的预算,坚决防止超预算的现象、无预算就支出的现象,即使是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在调整预算之后才能处理。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不仅能强化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能确保高校的科研事业、教学事业等正常运转,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成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完善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应及时将各个二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等纳入到相应部门的年终考核系统中,从而把预算跟全体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针对执行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应定性、定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完成成本分析。针对严格执行预算文件的部门,可适当给予奖励;针对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警告;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对于高校的各个重大项目支出,务必要进行预算绩效考核,明确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克服一些领导的主观意识,避免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以提高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

1.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中,高校应实行集中核算、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直接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学校的后勤集团应实行二级核算,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统一管理高校的每一项财经工作。在高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之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争取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2.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有效缓解学校承担的资金压力,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高校应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高校在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多样化办学的方式创造学校收入的增长点;在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专套本、大专、电大、中专等办学,以切实提高学校收入;财务部门积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费收缴管理办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该收的学费、住宿费应收尽收,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缴费率。

3.加强财务监督,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要集中管理各类账号,各项合格的收费全部由财务人员收入账户,不留任何死角,坚决避免小金库的出现。在使用资金时,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审批、核算及监督等程序,确保统一调度学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高校应顺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如高校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及经济合同制度等,财务部门建立起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以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尽早走上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三、结语

篇3

1.基本核算,与企业的核算方法类似,可以将高校的各个院系比作各个生产车间。按照这种分派方法,主要核算步骤可以如下进行:

1.1教学费用的计入问题。

可以将所有的费用划分为教学费用和非教学费用,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有关的费用,非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无关的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福利和工资等,教学费用应当列入教学成本,非教学费用则应排除。

1.2教学费用的分类。

教学费用又可以根据用途分为直接教学费用和公共教学费用,主要划分标准为:能够明确是由于某院系学生来承担的费用就是直接教育费用,不能找出费用直接承担者的费用则是公共教学费用,对于公共教学费用应当归入公共费用项目中,之后可以根据有关的支出方法来分配支出费用。通过这种类似于企业核算的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核算汇总,条理清楚地反映各种教育成本的具体状况。

2.高校教育成本现状。

2.1教育成本升高。

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统计得出,大约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约是2万元人民币,对此,大家争论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教育成本的预算偏大,也可能是因为教育成本中包含了医疗、食宿等各种非教学费用,当然,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大学的消费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高等教学的教育成本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统一。在当今,各种物价飞涨,教育成本也毫无例外的在提高,不止我国的教育成本,世界各地的教育成本都在普遍的升高。对此社会有关专家并未发表反对意见,似乎教育成本的升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多数高校开始扩招学生,教育逐渐走向规模化,按照经济理论,教育成本应当降低的,教育成本升高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现象,其中原因等待我们探究。

2.2高校成本升高的原因。

高校成本升高已经时很普遍的现象了,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准确控制成本,高校结构复杂、除了必要的教师外有很多不必要的职工,另外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详细说来,高等学校并不是盈利性的学校,并不去为了计算盈利多少而核算成本。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误认为成本投入越多,教育质量就会越高,于是主动增加教育成本的投入量,最终造成高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很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教学内容不再单一,对于学校的配置也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也是高校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对会计计算基础的挑战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确认对象包括经营性收支和事业性收支,其中前者的确认以却则发生制为基础,后者的确认已现金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是现金收付实现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这种基础上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不高,会影响高校财务的真实情况。高校事业的收入和支出只有现金支付部分,表现不出学校的财务部门中应付未付和应收未收的部分,使这部分财务不能及时的得到反映,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虚假的资金现象。第二,年终的信息结余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结余。这种情况下的核算,虽然已经安排了预算,由于多种原因,当时不能支付而造成的结余,是实际上实施项目必要的资金,并不能真正当做事业结余,容易导致结余不实。学校收费都是一次性收取一年度的费用,收支因果可能无法走入正轨,结余也将出现不实。第三,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无法正确核算,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现金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入和记录时间不一致时,只能反映现流入的现金量。综上所述,现金收付实现制并不能保证高校的成本和运行结果,需要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采取有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会计计算基础,以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提出的多重要求。

三、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挑战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呈现出大众化与国际化特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例如,教育成本一直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及投资人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效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也面临挑战。教育成本实际上需要由会计提供,为此,高等学校基于成本核算需求需要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来准确、系统的计算、核实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参照各项支出进行详尽的划分或罗列,这便要求教育成本的结算需要真实、有可比性并具有系统、一贯性。鉴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与挑战,教育会计制度需要具有明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计算周期及成本核算范围等,这些细节方面的规定、设置与运用会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制度系统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面对新的发展需求与挑战,高等学校需要建立系统的教育成本约束机制,还需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核算制度,以为目标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参照性指标。

四、对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的挑战

高等学校是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区,充足的人才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换言之,人才在高等院校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不可估量。现阶段,高校中使用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仅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范畴,还对无形资产的购买、转让、转增、对外投资等环节进行了简单规定,原有制度并未对高等学校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进行明确规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与大众化,高等院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需要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本战略观,加强人才开发、管理与使用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并建立全面覆盖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体系,为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全面获取提供制度与体系保证,还可充分突出人力资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智力、知识与技术被视为生产第一要素,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源,其利用价值(于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明显超过劳力等有形资产。新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对在校老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教师培养已经成为院校投资的一大领域,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投入与核算工作效果。鉴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部分高等学校斥巨资培养、招募人才,甚至是抢夺人才。学校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效用,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部分学校为确保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尝试将人才取得的成本资本化为人才资本。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监督;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投资方式改变为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国家投资逐步转化为自筹资金,其规范管理尤为重要。高校基建面临着如何将有限的建设资金使用的更好的问题。应力求做到所投资的基建项目布局合理,使用功能完备,有利于保障教学、科研、实验、生活正常运行和开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基建财务的管理,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完整、准确的各类分析数据,以最少的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一、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是提高基建投资效益的切实保证

财务部门负责各工程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为了全面了解基建项目的建设和工程进度情况以及各专项资金、自筹资金的运用方向,还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①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概算投资额或工程项目合同投资额:②计划年度投资完成额;③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是否相符:④结余资金的数量构成情况:⑤工程建设的其他条件是否具备:⑥自筹资金安排的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妥当:⑦国家下达专项资金是否专户专存:⑧自筹资金安排的项目是否合理、可行。财务部门有必要参与基建计划管理,除了参与计划部门年度基建资金计划的制定,提出合理建议外。还应在计划部门下达基建资金计划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结合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计划部门调整、追加、减少投资和调整计划。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的监督和管理,投资控制是核心。合理的投资,是在满足使用单位所需功能条件下所付出的费用最小。无论人力、物力还是方法和环境,它们本身均存在费用的问题,都是工程建设投资构成的基本因素。这就是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对立统一,实质上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不搞投资控制,质量控制也难以搞好。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就能避免投资无计划,开支无控制,效益无人抓,质量不达标,工期无保证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主要抓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篇5

对新时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GROUP ECONOMY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用于基建的投入越来越大, 经济活动涉及面更为广泛、内容更为复杂,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诸多新特征、新问题。如何在新时期用好基建资金, 提高使用效益, 减少损失和浪费, 是摆在高校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一、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基建投资决策上存在缺陷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有待完善。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 缺乏细致的调研, 缺乏民主监督意识, 集体决策上存在缺陷。夸大求全、边建边改、建完后改变用途、资金不到位造成延工和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也可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广场、大门等形象工程, 不考虑配套和管理成本, 基建资金使用不合理。2、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缺乏监督力度。高校对基建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 但在制度的执行上有不足之处。如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工程上马仓促, 为了赶时间、赶季节、赶工期, 很多事情带有“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特点, 因此往往有跳过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和办理的现象。3、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学校监督重点往往放在50 万以上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上, 对一些配套工程或零星工程关注不够, 可能出现不按规定程序选择队伍的情况。另外对这些周遍工程的质量要求较松, 往往给工程建设留下隐患。4、“ 三超”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忽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概算质量不高, 甚至不要概算。有的设计技术和经济脱节, 预算执行力度差, 虚报工程造价导致三超现象严重。

二、强化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1、进一步提高对基建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高校领导要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观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 不能简单地把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为记帐报帐,或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 而要视为整个高校教学科研的保证, 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 是从源头上预防高校基本建设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更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全面掌握基建投资状况, 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完善基建财务管理体制基建财务管理不仅仅涉及财务部门, 还涉及基建、审计、监察、资产等诸多部门。体制不科学、不合理会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协调工作, 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各部门的管理结构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努力构建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管理体制, 使之能够互相紧密联系, 有效制约、相辅相成。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权限、经济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 一旦出现投资失误或资金流失, 都要依法追究。引入民主监督机制, 把校内和社会舆论变为动力以促进高校加强财务管理。3、实施全过程内部控制, 找准关键控制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 周期长,涉及单位和部门多。我们应当从建设项目的方案制定, 可行性论证、概算、勘察及设计、招标、监理、采购、财务结算等各个环节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并找准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实行重点控制。(1) 项目投资决策控制。对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确保决策科学合理。该阶段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 确定项目主要技术指标、方案、投资规模、筹资方式,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从而作出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人员应当参与确定工程投资的目标限额。(2)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设计要明确工程项目的建造风格、建材用量、工程量等具体内容, 是整个控制成本工作的关键。高校应该在项目设计任务书中把限额设计作为甲方的基本要求, 引入目标管理原理, 把投资成本的控制工作提前到设计阶段。(3) 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 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均需采取招标, 引入竞争机制, 不能指定施工单位或供货商等, 也不能小范围公告或邀请招标, 强化招标工作的规范性管理, 择优选用, 切实降低工程成本。(4) 强化合同管理。坚持合同制管理, 严格把好合同审签关, 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准确、完整, 降低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参与合同的谈判和签署, 了解合同订立的全过程, 并严格执行合同, 维护合同的真实性和严肃性。(5) 工程款项的支付。对工程款支付的条件、方式及核算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由施工企业按月提供工程价款结算单和已完工程月报表, 交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查签证, 做为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 对支出项目是否合法、数额是否合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要严格把关。(6) 强化概预算管理。对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做出明确规定, 确保概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审查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加强工程预算的执行力度, 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装修档次。对设计变更、施工预算的增加和工程变更签证要严格审查、审批。(7) 施工质量监督。基建施工阶段是投资成本实际发生的时期, 也是决定建筑质量的关键时期。只有坚持严格的施工管理, 才能真正按照设计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

总之, 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是一个全过程、多部门协调的控制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家对高校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有利推动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对基建财务管理也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 我们应该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 丰富和完善管理体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篇6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加深,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变得复杂,在社会管理的体系中工商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和政府主管市场的监督方面,工商管理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0)后,我国的经济贸易与世界经济接轨,来往更为密切,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综合职能,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稳定、持续、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环节。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学者都在重点研究新形势之下世界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深入探索工商管理的性质和制度创新,为提高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机关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不论是在夯实基础还是优化组织结构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形势复杂,在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一)工商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在市场监控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越来越大。客观形势上需要拓宽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围,使薄弱环节加强。不仅要管理好个体私营的经济,还要关注公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并且要把握好市场经济调节的活动管理,在对宏观调控计划上也要监督实现。这便要求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制度是按照行政区来管理,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之下的工商管理制度,这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二)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根据人才招聘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初级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是比较可观的,但是作为中级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部分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尤其是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十分紧缺。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新形态的经济体制,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上。但是它要求从事管理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金融、经济、贸易等思想,要有市场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一直以来,工商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于专业的传授和需要,偏重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工商管理培养的途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也很传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偏重理论知识,而与实际的工作不符,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其次,工商管理学习考核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也使得高校培养的发展停滞不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都是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这种评估模式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工商管理执法力度不强

工商管理机关是促进社会和谐、有效推动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工商管理人员在执行工商职责时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工商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并且还要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执法效能,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的主要基础。在现实的工商管理执法过程中,现代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工商管理部门遇到很多难题,并不能自如方便地应对,执法手段也不被社会大众认可。首先,《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结合使用,以至于工商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后却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利,这也就减弱了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威慑力;其次,工商行政的管理执法严重受到地方干预。地方政府一般都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持不支持态度,并且会私自决定工商管理部门在不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并处罚,从根本上大大增加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四)工商管理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中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部门的工商管理机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是存在的。首先,因为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部门很多,导致国家投资很多,而由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至于资产使用率较低,出现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构不健全。但目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以至于会出现影响内部会计的控制效果。

二、创新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一)满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创新工商茜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普及,工商管理的专业化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和挑战,并且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育理念创新。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应以创新教育为主要目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手段,培养出卓越的有市场经济意识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能力,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2.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市场竞争意识的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竞争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具备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思想。

3.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工商管理的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分析工作,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增强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而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形势之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这不仅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1.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宏观控制。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配合国家在各个时期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发挥职能作用。在建设工商管理体制的过程之中,可以应用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工商管理部门以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同时可应用综合监督和管理职能,促进市场制度的完善。

2.建立统一协调的工商管理制度。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新的体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加快对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的改革,可实行省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垂直领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