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22: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篇1

一些地区的政府资金无法保障小型农田水利的持续性建设。相对于大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多样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社会上融资显得十分困难。这是由于小型农田地理形势多变,产权也更加复杂,因此,社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投资企业和个人由于看不到小型农田水利投资能够产生的回报而对于投资缺乏信心和兴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想能够持续性发展,必须拓宽资金来源形式,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着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能够持续、稳定地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因此,要对当前农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进行适当调整,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积极筹措资金,合理配置投人。既要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水利投人政策,又要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础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辅助补充作用;既要在各类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间实现配置均衡,又要兼顾项目的轻重缓急和群众的现实需求。

2、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难点因素。由于小型农田产权模糊、地形复杂,因此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难度大,风险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直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大部分采取的都是由于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本身存在的困难,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管理上相对混乱,缺乏规划,直接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无序和混乱。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所以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制度也相对匿乏和落后,这更加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难度。相对于资金因素,管理因素更是当前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要瓶颈。再多的资金如果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调度,同样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田水利对于解决“三农”意义重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而加快相关制度建设重要而紧迫。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水法规体系,以法律的方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有法可依。要在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防洪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水利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其次要加大水的行政执法力度,即做到执法必严。严肃查处并打击相关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确保秩序井然。再次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即榜样示范。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调动各级大干水利的积极性。

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无论资金或者是管理都是需要人来进行操作和完成的。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资金缺乏是一方面原因,专业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护人才短缺更是其中之因。一是市、县专业技术人员老化、缺乏,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弱化。我国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水管站并人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水利工作人员太少,且业务不固定,有的乡镇甚至连懂水利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费也得不到保证,很难应对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尤其是防汛抗旱期间繁重的任务;二是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由群众投劳建成,大部分属村集体所有,由村或村小组使用,而工程管理、维修、安全度汛等则靠政府部门,权责不明;三是管理不力。

由于主体权责不明确,相当一部分已建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长期无人管理,致使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出现病险隐患。由于缺少专业的水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效率低下,很难形成有效的工作组织,并形成恶性循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缓慢,工程质量低,因而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和施工工人流向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从而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人才更加匿乏。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加大专业水利人员的培养力度,更需要从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形成良胜机制和良胜工作循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问题,需要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4、总结

篇2

关键词:基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面对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农耕灌溉要消耗大约70%的淡水资源,这就意味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有限,而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设工程,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工程复杂,虽然国家对于农村建设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会有建设管理问题的出现。这不但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一、基层农村水利工程现状

基层农村所建设的水电站,一般都属于是以农耕用水主的小型水电站。整个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除了国家扶持一部分资金之外,还是以农村自主投资为主,所以农村水电站建设的规模、质量与基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倡国家倡导的新农村建设,提高低碳环保意识,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农民出资建设的小型水电站数量越来越多,而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基层农村水利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的经济竞争意识也逐渐地增强。使农民对于农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敏感,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集体观念逐渐淡薄了。这就容易使农民对于与自己不存在直接关系的事物持以漠不关心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农田灌溉和水利工程的维护两个方面

1.农田灌溉

即便是利用水利工程可以实现节水灌溉,但是在实际操作用,由于管理混乱,导致各种水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有些农民利用水库周边水资源丰富的环境条件而为自己开辟了属于个人的领地,乱耕乱种的现象随处可见,又开辟了很多的鱼塘。而在农田灌溉区,用水没有统一指挥,也不按照有关的规定,随意防水用水。水利工程的作用因此而被大大地削减了。

2.水利工程维护

基层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农田灌溉利用为主,同时起到了排水和防洪涝的作用。那么,在这些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小型的水库为主,并利用各种的方便条件随处修建,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分布不具有科学性,形成了造成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混乱的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筹性,没有整体性的规划,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上,也容易形成很多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农村水电站还没有达到使用期限就因质量问题而无法运行,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还没有达到使用的寿命,就不得不报废了。

例如在某区域的农村地区,水利建设数量之多,本可以满足地方的农田灌溉需要了。但是,用于农村灌溉的机电提灌设施因为出现故障而无法运营的已经超过了60座之多,而且还有10多座已经报废了。能够正常使用的灌溉设施还不超过30座,并且分布散乱,很难于实现全部农田的均匀灌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导致了各种设施出现故障。因此而造成的输水损失已经超过了2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也因此而减少。

(二)基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在一些农村地区,水利工程还是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时代变迁,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应用技术还是修建质量,都无法与新型的水利工程相比。特别是防洪抗涝能力大大地减弱了。而农民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节水意识淡薄,为自己开辟了各种便利条件,随意地堵坝、截留、开沟放水,而且还任意地开采地下水。不但将水利工程的供水功能破坏了,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危机到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比如在某农村地区,出现渗漏现象的渠道已经超过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小部分已经基本报废,而正在运行使用的水利设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病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也要面临着报废的危险。这种状况,对于本地区的建立建设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从水利工程的生态角度来分析,水利设施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植被越来越少,加之清淤能力甚微,为洪灾埋下了隐患。

(三)农村基层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伴随着机构改革,一些基层的水利站被撤除,被合并到相关部门,而对于这些基层水利工程采取了间接管理的措施。因为缺少了直接责任人,也就不存在可以承担主要责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近些年来,随着水利设施建设越来越多,规模逐渐增大,而且工程设计不断复杂化,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无法再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基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农村水利工程,是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其不但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而且还为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条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要指导思想,将水资源建设结合到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中,以动态的方式来设计水利工程管理方向,并开辟各种途径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一)建立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的科学化管理模式

按照传统的观念,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往往是以建设为主,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没有从管理中体现出其经济性。为了使农村的水利建设管理到位,就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功能性采取切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措施,使水利工程在科学的管理之下,创造出经济效益。

(二)提高水利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建设在高端科技的推动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水利工程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工程技术本身,而是涉及到水文、气候生态、地质等等方方面面知识。那么,水利工作人员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还要将知识面扩展到更宽阔的领域,以适应要求越来越高的岗位需求。

另外,水管部门也要定期地组织一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接受培训,以将水利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新的技术知识普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水利职工的整体素质应实际的需要而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尽心尽责,并能够独当一面。

总结:

综上所述,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需要把握住农村发展的命脉。经济发展,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基础。而水利工程,正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管理,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义美.试析我国农村现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措[J].新农村,2010(04).

篇3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管理;对策措施

基层水利是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涉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防汛抗旱等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基层水利的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成果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现阶段我国的基层水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当前水利工程应用具有直接影响,严重制约着基层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探索基层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路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

1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基层水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面广量大,直接服务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及农村发展;二是业务综合性强,涉及多领域、多方面;三是工程类型多,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四是区域差异性大,问题各不相同。目前大部分的基层水利工程理念以及管理的方法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缓慢,不能够满足基层农业发展的需求[2]。除此之外,由于基层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其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尤为突出,给基层水利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1.2建设、管理资金短缺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仍旧存在较大的资金短缺,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相对偏少。基层管水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灌区返还的手续费或执行终端水价后在计量水价基础上每立方米加价进行提留。即使在丰水年份,基层管水组织经费仍然很难保证。

1.3行业管理薄弱,与自身建设需要不相适应

水利工作较其他业务工作有其特殊性,在水资源开发管理、水利工程兴建养护、区域性防洪和供水调度等方面往往按流域、水系进行,超出了单个乡镇(街道)区划,以块为主的管理弊端逐渐显现。一是与水行政主管部门脱节的机构设置,使得基层水利职能不明。现行体制下,基层水利站承担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涉水任务的分级管理职责,导致管理职能不明晰,加之水利人员偏少,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二是工程效益区域间分配不均衡,使得乡镇(街道)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跨乡镇(街道)的水利工程(如灌溉工程等),上游所在乡镇(街道)的受益面积和人数往往比中下游的乡镇(街道)要少。当前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造成同一工程在不同乡镇(街道)管辖的区段质量参差不齐,带来安全隐患。三是项目实施缺少流域全局观念,使得工程建设科学性不高。在项目争取上容易受乡镇(街道)行政管理影响,盲目向上申报,致使一些效益差、政策处理难、自筹资金多的项目仓促上马,最终导致项目推进难、验收难。

1.4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民间社会组织,其管理者从用水农户中选举产生,缺乏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协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已经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灌区改制经营者一部分为单位职工,但大多数农民经营者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水利工程与灌溉管理的业务知识掌握的很少,只是按照灌区确定的有关规程进行操作,在灌溉过程中,难以对水量调度做出灵活、及时、准确的决策,也难以对农民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出合理、合法和令人信服的解释,还不能完全适应灌溉管理的有关要求。

2强化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科学谋划,规范管理

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益,转变“重建轻管”的传统思想。在水利工程形成水利资产之后,应及时将工程交于个人或单位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向管理工程的个人或单位颁发工程使用权证书,可采用个人承包、拍卖经营以及专业管护等模式来帮助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做好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工程作用。水利工程具有水产养殖、农田灌溉以及村民生活供水、防洪涝等功能,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对建设成本进行合理计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并且要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按照“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总结、及时改进”的原则,积极推进灌区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和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用政策调动职工积极性,确保实现协调、稳定、高效、低耗运用,使灌区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3]。

2.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的投入需要由中央政府来明确,从而能够增加地方政府对工程的资金投入,对现有水利工程稍微进行修改。与此同时,可适当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以满足水利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指导,积极组织村民加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调动村民的投入积极性,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可正常运行。

2.3加强灌溉管理技术与服务体系建设

灌区基层管水组织逐步推行“水管单位+用水者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用水管水模式,灌溉主管部门将由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转向为农民和其他用水户供水提供服务及咨询等,职能的转换要求必须加强灌溉管理技术与服务体系建设,为用水户协会提供服务的部门,协作配合做好各自工作。

2.4改革用人制度,组建村级水务员队伍

基层站实行水利员资格准入制度,要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每年安排两三名基层水利员招聘名额,吸收水利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水利基层一线,改善人才结构。鉴于涉水事务管理和服务是基层水利工作的薄弱环节,可在水利任务相对繁重、改革意愿强烈的乡镇(街道)试行组建村级水务员,待条件成熟,逐步有序铺开。水务员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位,一村一员,主要负责村级涉水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村级水务员应与水文代办员、河道保洁员、农村饮用水管理员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良好的人才选取氛围。

2.5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当地政府可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建设的重点,从而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适当缩短建设的年限,适当提升建设补助力度,加强工程资金整合,加大种地产田的改造力度。加大小型农田的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其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通过合理的财政补贴以及农民议事等方法来正确引导以及鼓励农民能够保持生产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3结束语

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属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基层建设以及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对于农村饮水安全、保证农田灌溉、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力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基层水利工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从而确保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成.论基层农业水利的建设与管理[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5).

[2]张建贵.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珠江水运,2014,(19).

[3]李成会.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篇4

1.1优化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需要很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财务资金、技术等方面,施工方要按照一定的原创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并进行动态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是施工目标的已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分析施工要素的特点,对配置情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

1.2组织合同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是为项目目标进程服务的,这些协调不仅限于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同时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合同的组织管理,来实现对对项目的管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1.3总结项目管理

从项目的发展来说,就管理的循环原来而言,项目管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对项目管理的总结是对项目管理过程中计划、执行、检查等的升华,在总结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经验总结、教训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形式不合理

很多项目经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项目的实施,组织形势不合理导致机构负责、消耗大、效率低,一旦项目实施过于专业化、技术化,经理部门不能及时改善相关机构,阻碍了项目的运行。

2.2责任制不够明确

项目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合理必然导致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现实施工中,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是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规定做到位,然而利益的规定会非常模糊,导致了很多亏损现象。

2.3固化现象严重

动态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项目经理部门对项目的施工和生产基本实现了优化管理和动态管理以及分类管理,将施工方、项目等分离、清晰化。可是,很多施工单位存在固化现象,施工人员、设备都比较固定,不利于施工项目的完成。

2.4管理分工不明确

目前,管理层的分工存在很不不明朗的地方,主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以包代管,任务项目承包后就不存在管理的问题;二是对项目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干预,将项目经理部门看作是企业的下属。这些现象都造成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意义,将安全放在施工首位,只有保证项目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目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管理的前提,要在制度基础上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做到未雨绸缪,要加强演练,一旦遇到问题,冷静处理;落实安全检查,要对项目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将安全问题落到实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2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实施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施工单位要以市场为依据,要以成本最低化为原则,在保证项目进程、安全的基础上降低施工成本,但绝不能以次充好;要全面控制成本,在施工时做到全企业控制、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奖优罚劣。根据施工发展的变化,随时调整成本管理,确保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吻合。

3.3加强质量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施工项目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部组织建设,多多选聘专业技术强、素质道德高的人才,持证上岗,惩罚分明;要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施工前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做好准备工作,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施工后要及时总结;要加强材料、设备当面的管理,首先要确保材料质量,管理到位,还要注重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包养。

3.4加强进度管理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水利工程是发展水利事业与水利经济的重要硬件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资质就位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管理和劳务层的分离,专业承包队伍的规范,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将越来越普遍。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是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也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核心。

1.水利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是水利施工相关单位对水利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状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水利工程施工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重要阶段,施工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但很多水利施工管理单位没有能够掌握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度,从而导致工程建设安全与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施工条件要困难得多,但水利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却更为重要,水利施工安全与质量必须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 1、河流上修建的挡水建筑物,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和效益,而且关系着下游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水利工程施工常在河流上进行,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很大。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爆破作业、地下作业、水上水下作业和高空作业等,常常平行交叉进行,对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非常不利。

因此,必须了解影响我国当前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防止出现与安全和质量相关的事故发生。

2.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技能培训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质检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了在岗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必要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操作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和提高,确保安全施工,促进工程质量和进度,减少工程事故发生。

2.2 加强对设备、材料和机械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很大意义上要依赖于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基于此,要对本工程项目内的各种设备性能、标准和材料的有效情况做好质量管控,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只要是不符合水利工程质量规范和要求的材料、设备均不得带入施工现场,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原材料和设备的规格到位和施工安全。

在施工前也要有重点地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和新方式,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设备运用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要制定出相关的质量应对措施,以防由于设备和材料出现问题,而耽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尽量选用国际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及时淘汰掉陈旧的、落后的机械,使机械和材料能够经得起恶劣的环境、气候和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建设单位购买各种建材和设备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信誉、可靠性高的厂家,并出具合格证件,选派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前往采购,这样不但能降低购买成本,而且还会控制建材的质量。

2.3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制

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任的精神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贯彻相关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班子、项目责任人、项目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不管造成问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都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即“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2.4 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控管,提高法律意识

设计阶段是整个施工建设的基础,水利工程在设计环节需开展质量评估论证、保证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和预期质量效益,一个可行的、先进的设计方案是施工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在本方案中,要对编制出详尽的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对策,并对可能遇到的未知风险做出预警的能力和水平。响应节能的号召,方案要节约原材料的成本,降低能耗、物耗,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注重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序利用,提高建材的综合使用效率,把注重沿线地区生态和环境保护融入到实际施工任务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健全施工的法规和规章,促进各部门人员相互监督、制约,把各项制度和举措落实到位、制止违背施工方案和规范的一切行为,令行禁止,才能统一、高效、有序地完成施工作业任务。

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一个永恒的话题。生产安全,事关大局,其责任重于泰山。如何确保安全生产,重在抓好基础管理。而基层工作着重在于生产现场管理。强化生产现场的施工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1施工前讲究一个“细”字

我们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做细。任何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都有安全技术措施,工作计划要细,防范措施要细,人员分工要细,机械设备准备要细,施工工具安检要细等等,不能在准备工作上留有事故隐患。

3.2施工中讲究一个“实”字

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施工中,要对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实实在在地落实,对施工方案进行实实在在的实施和完成。首先在施工中要强化监控工作,落实专人监管,要全神贯注,精心施工,精心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侥幸麻痹,更容不得留下半点事故隐患。其次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后要充分发挥安全组织网络作用,扎扎实实落实安全责任制。提倡互相监督、互相关照、互相保护、团结友爱的精神,使项目部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领导者要经常深入现场,单位的领导者深入施工现场,是对职工劳动的一种肯定,这在相当程度上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3.3施工后讲究一个“善”字

每项分部工程后期,虽然施工的工作量在逐步减少,但是在安全管理上一点都不能放松。要善于做好和完善扫尾工作,把握好整个施工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善始善终。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因为施工后期职工往往在心理上放松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容易滋生麻痹松懈情绪;思想上的压力也没有开工时那么大,都以为工作快结束了,可以松口气了。往往此时此刻,最容易发生一些“低级”事故。其次要善于进行总结和提高,做好总结工作,对施工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进行表扬;对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奖励,同时要对施工过程出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未来的财富。要真正做到总结一次前进一步。

4.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是为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工作条件复杂,影响面广;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等特点。因为水利工程安危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其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切实抓好水利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火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20).

篇6

这其中,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方面,代表着整个施工企业的水平,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优化,使项目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最大的效益,并最有益于人类。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2.1建立管理组织。并选择人员组建项目部机构,并赋予该机构相应的权利,以及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章以及施工制度。2.2制定生产目标。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企业要根据合同设定施工计划,在相关工程师的核准基础上,对项目制定相应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和最后目标,内容涉及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等等,同时,施工现场还有发生各种各样情况的可能性,要做好组织协调和风险预估及管理,对项目施工的进展进行控制。2.3优化资源配置。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需要很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财务资金、技术等方面,施工方要按照一定的原创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并进行动态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是施工目标的已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分析施工要素的特点,对配置情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2.4组织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是为项目目标进程服务的,这些协调不仅限于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同时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合同的组织管理,来实现对对项目的管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2.5总结项目管理。从项目的发展来说,就管理的循环原来而言,项目管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对项目管理的总结是对项目管理过程中计划、执行、检查等的升华,在总结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经验总结、教训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组织形式不合理。很多项目经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项目的实施,组织形势不合理导致机构负责、消耗大、效率低,一旦项目实施过于专业化、技术化,经理部门不能及时改善相关机构,阻碍了项目的运行。3.2责任制不够明确。项目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合理必然导致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现实施工中,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是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规定做到位,然而利益的规定会非常模糊,导致了很多亏损现象。3.3固化现象严重。动态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项目经理部门对项目的施工和生产基本实现了优化管理和动态管理以及分类管理,将施工方、项目等分离、清晰化。可是,很多施工单位存在固化现象,施工人员、设备都比较固定,不利于施工项目的完成。3.4管理分工不明确。目前,管理层的分工存在很不不明朗的地方,主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以包代管,任务项目承包后就不存在管理的问题;二是对项目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干预,将项目经理部门看作是企业的下属。这些现象都造成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4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篇7

关键词:岁修工程;项目管理

一、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难点

1.编制及管理上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基层水管单位因体制原因,人员构成复杂,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往往重要的技术岗位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相关的编制和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导致管理分工落实不到位,这样一种状况就直接导致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不精细。同时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形成的“平均主义”,导致部分人员工作中缺少积极主动性,甚至相互推诿,这些都不利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细节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几年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目前正值技术人员断层,“青黄不接”的时候,单位新进大学毕业生,虽拥有科班出身的专业背景,但因缺少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刚刚接手管理工作难免理不清头绪,细节工作处理不到位。在不能完全领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的前提下,在维修工程实施过程中,难保不出现纰漏。轻则引起矛盾纠纷,重则影响工程质量,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造价控制中出现的问题。造价控制主要与预算单价及方案的完整性紧密相关。近3年来,材料及人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由于岁修工程是上一年上报方案,项目审批下发基本都在半年以后。在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适时地调整材料、人工单价,难以做出合理、合情的预算的单价。

方案的完整性同样重要,如果出现设计漏项,较大的设计变更,工程实际造价往往超出预算。由于岁修工程下拨金额固定,无法追加投资,而且不能由此降低施工标准,这种情况下比必然导致经费超支,从而变成单位的负担。

4.项目的特殊性。岁修工程投资规模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一般由政府采购,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因为投资规模小,达不到引进监理的门槛,同时还必须按照建设程序来进行实施。水管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者传统意义上的建设方业主,同时还要兼具监理单位所承担的作用。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扮演好双重角色,如何把项目管好,工程质量有保障,对基层水管单位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二、岁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与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必然没有质量。完善水管单位维修工程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水管单位应建立维修项目工程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中小型基建项目以及维修工程的合同管理、现场管理,明确工程特殊材料及点工的核定、工程质保、竣工验收、财务结算的程序和管理要求,明确因管理失职、监督不到位造成水管单位经济损失责任人的责任,并针对工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各关键控制环节的控制措施,不断优化水利工程维修管理制度环境。惩奖并施,才能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2.建立技术人员培养机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岁修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文件编制、工程造价编制、招标文件编制、工程招标、施工过程管理、工程量审核、工程验收及资料整理。在没有引入中介机构的情况下,技术人员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基层的情况更是需要一人身兼数职。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形成梯级的人员结构,做到“以老带青”,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人员培养机制。水管单位应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建设,有计划的安排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进修。

3.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工程造价是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水管单位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维修工程预算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益有目共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专门软件,比如造价软件,大大提高了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吓跑规避造价风险。管理软件的合理运用,在辅助管理人员设计、决策等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加强过程监督。由于岁修工程的特殊性,项目管理缺少中介的监督管理机构,这就要求水管单位要加强过程监督的投入,委派相关技术人员作为驻工代表,参与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变更、隐蔽工程验收等关键程序,纠正施工变更随意性大、隐蔽工程减低标准施工等问题。通过现场旁站、巡视、测量、实验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纠正,但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对现行规范充分领会的基础上来进行。

三、结束语

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几点个人意见与想法,同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希望能对基层水管单位能有所裨益吧。

参考文献:

[1]王玉艳.临沭县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01).

篇8

 

1 勘察(测)工作内容

 

勘察(测)工作属于设计阶段前期工作,为水利建设而进行的地质勘察(测)和测量。其任务是对拟定开发的江河流域或地区,就有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灌区土壤等条件开展调查与勘测,分析研究其性质、作用及内在规律,评价预测各项水利设施与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出现的各种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所需的防治措施与建议,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提供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运行安全、建设周期和工程造价。勘察(测)在设计工程中起到龙头作用,作为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重要因素。

 

2 现阶段水利工程勘察(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基本资料不够准确详细

 

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资料、地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流域概况是进行勘察(测)的基础依据,但有勘察(测)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采用以大范围内的资料代替实地勘察(测)工作所需资料,缺少调查收集及必要的考证。以面带点,以大范围代替小范围、以大流域代替小流域、缺少实质行资料。使勘察(测)工作与实际情况有不符。

 

2.2 勘察(测)人员素质不高

 

在现实当中,大多数勘察(测)单位人员不足,常把现场勘察(测)工作分包给个人或没有资质的小型勘探作业队,缺少专业人士。市场经济趋于,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少钻孔、浅钻孔、少取样、以点带面。钻孔深度不够不符合规范要求。人员较少,分工不明确,取样时确实专业人士,记录模糊不清,对试样的处理留存不专业标记不明确,给以后的试验数据分析带来很大困难为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勘探车体系庞大,操作笨重,缺少专业人士操作,安全隐患大,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大威胁。操作人员有无操作人员作业证,无人监管,缺少专门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勘察(测)人员资历、证件缺少监管。

 

3 勘察(测)监理制度的作用

 

主要对勘察(测)质量、进度、安全进行监督控制,其中最主要是质量控制,确保勘察(测)质量,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可使用性负责。按照工程勘察(测)标准、规范、遵循守法、诚信、公平、科学的原则,选派有勘察(测)经验的监理工程师监督实施。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不得进行下一孔的钻凿,取样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试验。监理工程采取现场旁站的方式,监督记录勘察(测)人员的作业活动。审查勘察(测)专项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技术措施。监督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对违规操作进行制止。对不合格的试样试件,进行重新取样。对勘察(测)标准、勘察勘察(测)文件勘察勘察(测)规程进行监督。监督勘察单位是否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勘察业务。勘察文件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等勘察深度要求,是否真实、准确。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因钻探、取土、取水、测量等活动,对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造物造成危害。

 

相比于施工监理,勘察(测)监理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勘察(测)出的结果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功能、投资效益以及安全运行。对勘察(测)设计加强管理,是完善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的一项有效措施,因而对勘察(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必要的。

 

实行勘察(测)监理制度的作用很大,其中主要的作用有几点:a、有利于提高勘察(测)质量,控制勘探进度,从而提高设计进度提高出图进度加快工程实施。b、提高安全性,保证作业操作人员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c、通过实施勘察(测)监理可以使勘察(测)成果更加符合施工地质实际情况,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变更。保证施工进度从而增加经济效益。d、杜绝无证无资质勘察(测)现象,及时清理小型勘探车、小型机器具、落后的仪器设备、淘汰的仪器设备、检验不合格的仪器设备,整顿勘察(测)市场,提高勘察(测)水平。

 

4 推行水利工程勘察(测)监理的对策

 

4.1 勘察(测)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操作人员、测量人员和岩土工程师

 

现场勘察(测)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取样不严格,给试验成果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主要是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缺少与试验人员必要的沟通,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如果在勘察(测)阶段就要专业的人事介入,监督指导操作、取样、留存,试验成果数据更加符合实际,使设计有更好的数据依据支撑。

 

4.2 主管部门应当制订相关规定

 

推行勘察(测)监理,有很多管理方面工作要做,有关主管部门应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并结合自身已有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经验,尽快制订出我国水利工程勘察(测)监理规范及管理办法。尽快制订勘察(测)监理取费标准。合理收取费用,应当能满足业主、勘察(测)各方的利益。

 

5 总结

 

勘察(测)成果是指导工程设计最直接的依据,勘察(测)成果是否符合地质实际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设计质量和出图进度。目前的勘察(测)市场往往存在着独断专行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理。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发勘察(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重视勘察(测)阶段的监理,使得近年来勘察(测)质量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水利建筑工程,关系着民生和安全问题,且具有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较大的特点,更应该有勘察(测)监理、从而保证设计成果更加合理。实行勘察(测)监理制度,通过对勘察(测)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将有利于控制勘察(测)质量,有利于节约工程总投资,同时勘察(测)单位也会自行提高自身勘察(测)质量以满足市场要求,使得我国总体勘察(测)水平又向前迈进。因此,在水利工程实行勘察(测)监理制度确有必要。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学;难点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水环境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树立并融入生态理念,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创新,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将原先的粗放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等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如何有效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活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个人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解决思路,丰富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可用于指导水利工程规划的工作实践。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须在传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生态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手段,并对河流水域当前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或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工程建设活动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并加以利用,起初人们兴建水利工程主要是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或者防洪的目的,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逐步为水力发电、蓄水养殖以及旅游观光等活动服务。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将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服务目标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备双重属性,其一自然是能够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功能型属性,其二则是能够提供生态修复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属性,利用生态水利相关技术进行生态改造或者对传统水利工程所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均属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范畴[1]。生态水利工程是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生态开发目标的明确为背景、以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逐步演化而来的,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考量是被排在首要位置上,在水利工程的选址、布局、项目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方面,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双赢。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2]。下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论述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服务目标的主要特性,即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开,并需要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态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趋于差异性,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相应地适应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当地在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态领域上的功能性需求[3]。要使生态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来予以明确。现阶段,我国虽然出台了针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但现行的方法指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域差异性明显且类型众多,但现行的设计方法较为单一且不合理,且并未针对具体的地理区域制定相应的明确评价标准,导致设计方法和标准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中难以发挥其指导及实践作用[4]。事实上,这一难点不仅只限于某一地区内的生态水利工程,国内有关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家政府、相关单位得不到足够的、有效的理论指导信息或实践参考经验。除了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所造成带来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即由于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配套的、明确的规范,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处于“无准可依”的困境。3.2规划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匮乏。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是制约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短期发展的一大难点。生态水利工程注重在传统水利工程活动中有机融入生态学领域的知识,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规划设计出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水利工程。这也就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在扎实掌握传统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熟练掌握生态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国内外众多生态工程实践也告诉我们,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活动的成效是与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生态学专业知识水平成正比的。然而,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鲜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生态学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实践经验,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活动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其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工程的生态开发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5]。例如,尽管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其规划设计阶段有考虑到生态系统问题,但在实际建成后,依然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周边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在工程建成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不少地方的防洪工程和水坝,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学方面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严重威胁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上述任意一种情况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并破坏所在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并且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再加之现行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都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在整体的设计水平上存在落后性问题[6]。3.3水利和生态二者的平衡协调复杂性高。社会发展也好、自然演变也好,都需要遵循各自的运行变化规律,同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也应遵循相关的自然规律。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势必会对自然演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协调水利工程活动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论是水利工程活动,还是生态环境变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都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更可谓是海量的。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而言,应充分考量相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某一地区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如水文条件、河道形态、生物群落等等,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反复的推演论证,最后方可形成一套有利于当地水域生态系统发展的设计规划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和生态二者之间平衡协调的复杂性给生态水利工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难点,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变量进行考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7]。

4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4.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是两者在辩证中统一,即水利工程活动的效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水利工程发挥优化治理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指导方针,重视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水域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方向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转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着手:第一、可定期组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可主要以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国内外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两种形式进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组织召开全市、全省范围的专题研讨会或者座谈会,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通过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进规划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8]。综上所述,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和同行交流,来改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思想观念以及技术能力上的不足,以克服相关的难点。4.2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程度。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用考虑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其建设服务目标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生态水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预期建设服务目标,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某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例,该水库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水库,由于是备用水库,因此具有用水频率低、换水周期常的特点,针对该水库的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考虑水库的规模设计以及水库水质维护方面的工作,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水库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情况,将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库水质、水量的变化关系,根据水库工程的服务目标,控制水库建成后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和程度,以确保该水库建成后,在不破坏水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水资源储存的要求。4.3高度重视并明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明确,是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有的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可以有效指导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今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不少水利工程的选址会位于城市的心城区或者开发区,这类区域是当地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大力投入的地区,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除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的考量之外,还应综合考量该工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协调、该工程的经济价值等等,这里就应充分重视、明确并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1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定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按图纸施工、竣工验收及后续服务等。施工项目管理内容包括: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并进行投标,中标后签定施工合同,选聘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组建项目经理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项目开工前的准备,施工期间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竣工结算,清理各种债权债务,移交施工资料,办理工程移交,做出项目管理总结报告并报送企业有关职能部门,企业管理层组织考核委员会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兑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奖惩承诺,项目经理部解体,在项目保修期满前企业有关部门根据工程质量保修书的约定组织实施项目回访保修。

2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与项目管理层职责不清。目前普遍存在有两种倾向,一是把项目管理理解为个人承包,导致“以包代管”,“各自为政”,“挂靠单干”等现象,企业只注重费用包干,对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对项目的一些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项目管理不善时,企业还要承担响应的责任,有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后果,这在中小型工程项目上表现较为突出。二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项目经理部理解为企业的下级,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干预项目经理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重视企业利益和项目经理的责任,忽视项目经理的相关权利,严重影响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企业职能部门没有服务意识,反而以上级自居,到项目上指手画脚,干涉项目正常工作,甚至谋取个人私利。

2、质量管理手段落后。有些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专门为通过工5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做文章,并没有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认证工作流于形式。项目部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健全,人员不能全部到位。有些项目部应有的试验手段不健全,有些质量管理数据不是靠严格的试验程序获得,而是为应付检查验收靠经验编造数据。为省钱,缺乏先进的试验设备。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一些好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得不到运用,如数理统计方法、图表法、优选法等。

3、施工进度计划形同虚设,没有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有些项目经理凭施工经验控制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只停留在纸上应付检查,往往只有总进度计划和月施工进度计划,没有旬计划和周计划,更没有日计划,在一些规模小、工期短、技术含量低、专业单一的小工程中,凭施工经验控制工期还可勉强应付,但对一些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综合性大工程,凭施工经验控制工期显然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4、成本责任目标考核流于形式,责、权、利不统一。虽然制定了项目成本责任目标,但对目标的考核却流于形式,在成本管理方面,责、权、利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互相推诱,绩效无法考核。干好了,功劳是大家的;干不好,谁也不担责任,项目的成本考核无法落实到人,相应指标也就难以实现。成本目标完成的好坏与项目经理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收益不直接挂钩,使得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化,得过且过,干完了事。甚至导致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高价购进建筑材料,技术人员不注重通过采用新工艺来降低成本,施工材料浪费严重等现象发生。

3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1、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是由法定代表人任命,并根据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期限和内容,履行管理职责,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的项目管理者,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心,从企业内部看,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总责任者,是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从对外关系看,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理,不直接对每个建设单位负责,而是由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对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经理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强化质量意识,夯实管理基础。一是要经常不断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以水工科教、工地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和质量简报等多种形式说明搞好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不断强化工程质量意识。二是对新进场的工人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后,要集中进行质量、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技术规范、质量要求,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要进行现场操作考试,合格的才能上岗,还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工程施工的需要。三是开展贯标工作,通过贯标使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为提高工程质量、搞好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前提。四是要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把工程质量的好坏,同责任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项目经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各级人员,都能自觉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感,切实把好质量关。

3、进度计划动态管理。进度计划的实施、检查、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批准的进度计划,应向执行者进行交底并落实责任,实施过程中应跟踪检查,收集实际进度数据,将实际数据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计划执行的情况,对产生的进度变化,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或调整计划。进度计划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工作时间的执行情况,资源使用及与进度的匹配情况,上次检查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进度计划调整后应编制新的进度计划,并及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

4、成本费用动态控制。成本控制的过程就是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进行监督的过程。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和成本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三者相辅相成。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限于定期的财务报表,只是一种事后检查考核,甚至只有到项目完工后才有关于项目盈亏的的数据,到这时,事成定局,无力弥补。没有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与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论相差深远。施工中,应定期或不定期统计某一时段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工程费用支付情况等信息,将实际费用与成本费用计划相比较,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若有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归属,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实现成本目标动态控制。

5、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建立分级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实施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伍三级教育机制,未经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尤其对分包单位的员工、农民工更应强化教育。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把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也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对分包单位的员工、农民工更应认真对待。应定期对项目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查,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及时纠正发现的违章指挥和作业行为,分析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行为与隐患存在的部位和危险程度,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武建成.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