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9:2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1991年8月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学历,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工作期间又继续参加第二专业教育学习,于1996年1月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同年9月被浙江省乡镇企业局职称改革办公室审定为助理工程师,2002年12月晋升为工程师,2007年被浙江省建设厅审定为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专业)。从事建筑技术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过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主管、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技术负责人、建筑幕墙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建筑工程技术部副经理、建筑幕墙及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总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建筑幕墙、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总监等职务。现任浙江华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设计总监。由于本人工作认真负责,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工程技术骨干及工程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年度考核优秀18次。现将20多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本人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在浙江省城乡综合设计院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5年,参与完成建筑工程设计项目3个,分别是浙江省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办公楼建筑设计,杭州自来水厂职工宿舍建筑设计,杭州之江度假村规划及建筑设计(设计建筑面积约31000㎡),独立完成建筑工程设计项目3个,分别是浙江省警察学校办公楼建筑设计(建筑面积约4100㎡),杭州毛巾被单厂职工宿舍建筑设计(建筑面积约5300㎡),德清水泥厂整条生产线及办公楼建筑及总图设计(建筑面积约2900㎡),主持完成建筑工程设计项目2个,即:奉化刀剪厂办公大楼建筑设计(建筑面积约3600㎡),桐乡水泥厂整条生产线及办公楼建筑及总图设计(建筑面积约2600㎡)。其中:德清水泥厂整条生产线及办公楼设计,为部分框架结构、桩基。由于地基回填土,淤泥土层深有8至9米,采用大开挖,则工期要拉长,决定改用大孔径灌注桩基,既可缩短工期,又可节省造价。考虑到大孔径灌注桩基当时在德清还是刚开始应用,缺乏实际经验,本人通过学习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成功地完成了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 桐乡水泥厂整条生产线厂房,它包含重力设备,材料堆放等功能,荷载较大,决定采用全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结构计算,认真仔细地绘制施工图,得到了院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建筑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投资方仅注重投标与标底价的差距,未深刻意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方案的优化无从谈起,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迫、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等。针对这样的情况,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1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设计。
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1.2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1.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2.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2.1重视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
2.2关注文化、功能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在功能方面,由于招投标之前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2.3加强质量设计与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还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使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2.4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
“倒三角工作法”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总部办公大楼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
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 建立法人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
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
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 问题 分析
1建筑工程设计的常见问题
1.1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再如一些钢筋砼构件的设计,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而加大构件尺寸,增加了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加密设计,钢筋排放过紧,最小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致使现场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振捣无法到位,出现空洞,使得钢筋砼构件强度降低,质量不合格。设计师“思想保守”不应该,但不顾现场条件的“开放”也是错误的。它体现在:有些设计师在建筑创作中大量的搞“怪异造型”和“仿制抄袭”,认为谁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某种震撼,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哪怕是从国外直接搬过来的东西,就会受到决策者和建设方等首选。实际上这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反而降低了设计品位,徒增造价。
解决方法:设计人员的“保守”与“开放”都是建筑设计的误区,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一则可引用竞争机制,开展一些方案的竞赛,促使设计人员在建筑内在结构、外型、使用功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等方面动脑筋。二则设计人员平时要全面培养自己广泛地艺术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对国内外好的设计作品要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作原则。
1.2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例如设计图纸前后矛盾、尺寸不符合实际情况、漏项等现象。据统计,由于漏项与设计变更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预算的各种因素中名列前茅。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
解决方法:设计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从设计室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要很好的把握等。
1.3知识单一
有些设计人员只精通本专业知识,认为自己是作设计的,于是只关心“设计”的事,只看“设计”书,所有的活动和知识均局限在这个圈子内,以为这样很“专业”,而不去钻研以外的学科,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例如他不懂经济,做的设计就不能有效的节省建设资金。
解决方法:设计师应该加强多学科的学习与掌握,才能使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才能够设计出富有内涵的建筑体系。例如要设计一个实验室建筑,就要了解很多与实验方面相关的知识,如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等有害物质如何有效处理,重型实验设备的吨位与运转速度等内容。了解多种知识,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1.4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专业之间的配合不到位,比如说暖通空调专业在方案确定后,没有给结构专业提供所有的设备的质量及基础荷载、位置、尺寸等,致使结构专业设计的剪力墙中没有设预留孔洞,给施工带来了困难,也延误了工期。
解决方法: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是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设计人员有必要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合作,以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综合水平。
1.5技术处理措施不当
有些建筑物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如:一栋长约90米的学生公寓楼,对建筑变形的问题,按规范应该设置变形缝,或者采用后浇带。但如果把变形缝的位置设置在房间的中部,既不便于清扫垃圾,也不美观,很不妥当。又如东西走向的办公楼,存在西晒的问题,没有运用遮阳等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解决方法:平时多实践,多与使用者沟通,总结经验,设计时考虑周全,重视细部处理并提高设计自查水平。
1.6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很多建筑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设计得层高越来越低,有的甚至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大多数层高都在3米以下。因为浑浊的空气随热空气上升,下层空气较为清新,层高过低,会影响人体健康。还有窗户的设计尺寸过小,目前窗户的设计由传统的敞开式被推拉式替代,使得窗户的实际通风面积只有以前的一半,达不到通风的要求。
解决方法: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设计时合理地选择建筑的平、剖面形式,利于自然通风;合理地设计楼高,将层高设计在3 米以上,尽量把梁作扁,以抬高空间,增加通风、采光性能等方法。
1.7忽视建筑节能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世界40% 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所以,建筑设计注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方面却我们的设计却做得并不到位,如:对于大跨度结构工程设计,总希望将跨度做得越大越好,而结构的高度与材料消耗量、跨度是按照指数关系增加的。跨度增加一倍,结构使用的材料用量增加就远远大于一倍,因此不利于建筑节能。
解决方法:重视节能意识,设计时应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遵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管理规定设计,以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2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进度等之问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效。因此,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必须有效地进行综合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质量体系管理――要求标准[R].
篇5
关键词:建筑业;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80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面临着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要素。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居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在国家人设部、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部门重视之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查遗补缺、更新知识或者拓宽知识面,使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一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按模块讲授的方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课程,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功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称之为“模块式教学”,采用后者的比较普遍。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讲解起来枯燥,而且难度、深度过大,不易理解。因为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来自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课程开设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队伍的扩大,鉴于培训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有些培训机构只设定一套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的单位性质、专业差异以及职称的层次,比如土建类和安装类,初、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未做区分。
1.2专业面不广
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崛起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缺乏这类反映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前沿性的专题课程。
1.3重技术,轻管理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应用型人才居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因此目前建筑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工程技术为主,但是存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管理类课程需求在不断加大。
1.4系统性不强
建筑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中,既熟悉技术又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主流的“模块式教学”存在学习单元较零碎,知识不系统等缺陷,缺乏系统性。
2课程设置原则
针对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缺陷,课程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前沿性
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课程设置应当反映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广应用,新的规范标准的宣贯等。
2.2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有实用性,与高校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2.3针对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来说,需求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灵活的设置课程,使教育对象不断的拾遗补缺,完善知识。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课程设置要针对成年人身心特点,使之较容易接受所学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
2.4系统性
考虑到继续教育对象的整体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当处理好原有知识和补缺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等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使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3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
笔者依照课程设置原则,并结合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陕西省二十一家从事建筑施工、装饰、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的做了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项目经理及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可分为行业发展趋势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3.1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前沿类的课程
继续教育制度目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应当反映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反映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业前沿的课程有:
(1)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市场疲软、政策收紧、管理欠账”三座大山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数据和感受已经说明,行业衰退已成事实,行业处于一个旧业态转向新业态的中间态时期。如何以比较高的层面和新的角度看待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如何变革,如何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找到发展机会,都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
(2)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建筑工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这些方面是国家目前力推鼓励扶持行业,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这种课程很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
(3)BIM技术发展与应用。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目前BIM技术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培训上,针对目前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应课程,通过总结科研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途径。另外课程可将BIM和智能建筑相结合,BIM和建筑工业化的衔接也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BIM技术应用会更加丰富。
3.2工程管理类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类课程需求较大,已有超越技术类课程的趋势,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的开始逐步进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管理类课程在学历教育阶段偏重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已具备了一定管理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问卷的整理,这方面课程需求主要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职业风险防范等。这类课程也符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管理实务为主,辅助一定的理论知识。
3.3工程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设置也应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于初级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操作技能提升方面的技术性课程,如测量新技术、安全技术规程、BIM软件应用等基础操作性课程。针对部分中级职称及高级职称人员,一般对基础性的知识培训缺陷不大,通过调研问卷整理分析,课程的需求主要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绿色施工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新材料等。同时,由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区域性竞争的大趋势,全国范围,甚至是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地标性建筑,未来数年内将成为超高层的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施工的知识,可设置钢结构与混凝土施工相结合的课程。
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探析
引 言
建设部2000 年批准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同时开始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对杜绝建筑工程事故隐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事故发生,本文以长丰园小区15B#综合楼施工图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例,首先对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总结,最后介绍了我自已从事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工程概况
长丰园小区15B#综合楼位于西安市南郊电视塔东三爻长丰园小区内,总占地面积4.6亩,建筑总面积26288.62平方米(地上20908.62平方米、地下5380平方米),是一栋对称的公寓式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综合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建筑总高度79.950米。地下一层是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二层是人防兼地下车库,其中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三至二十六层为公寓。工程设计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防污染为Ⅱ类,属于大型民用公共建筑。
二.建筑施工图设计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图是表示拟建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作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施工图具有图纸齐全、表达准确、要求具体的特点。是进行工程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也是进行技术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以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也可将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施工图合在一起统称设备施工图。 建筑设计专业是整个建筑物设计的龙头,没有建筑设计其他专业也就谈不上设计,所以建筑施工图就显得格外重要。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预算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前期预算的时候就要考虑很多图纸中提到的内容,并考虑自身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会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从而做出最终的预算结果。如果前期施工图绘制有误或漏项会导致预算的不准确。施工中会因为工程造价问题而省略部分施工过程或步骤,最终会影响部分工程施工质量。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施工图中的说明及详图中均提及建筑材料的做法及设备选型。施工图中有大量的工程做法都是选用的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无论是设计出的还是选择的图集做法都要因地制宜选择正确。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施工图主要是指导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能用此图进行正常施工的依据。无论是画法还是表达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工地上的技术员或工人能看的懂,能把建筑物的每个细节完成。从土建工程到安装工程环环紧扣,有可能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施工图是非常关键的前期工作。随后根据现场要求或甲方的方案变化,带来的变更通知都要管理妥善。这样最后才能建成一个适用、经济的建筑物。4.能据以进行工程审查及验收。施工图审查直接涉及到公共
利益、公众安全、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等国公众安全、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等国计民生的大事,审查机构社会责任很大。施工图审图人员要确保施工图审查的质量,首先要确保审图人员的素质。审查机构必须模范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和队伍建设,依法依规从事审查工作。现在的审查单位或个别审查人员已经非常的放松了对施工图的审查要求,仅仅只是做到没违反强规便可以通过。工程全部建成,具备投产运行(业主使用)条件,正式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时进行的工程验收。只要所有的要求得到满足,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这个建筑就可以正式的投入使用了。所以说建筑施工图是控制建筑的每个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的土建及安装的验收都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着施工图对建筑的每个细节的一次考察。本项目施工图纸较为细致,预算完全没有问题,一此很简单的施工图交底会就解决了预算方面的问题,水、电及通风与土建配合较为完善,都是有非常多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及施工。
三。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总平面图存在的问题占总数的90%以上,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一般是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2. 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3. 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 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却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 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而审查中发现未采用防火墙隔开的项目仍然很多。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在工程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点,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如此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构造节点设计还时常出现。上述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3%。4. 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 条和第4.2.5 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 条为准),但在建筑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对此计算概念不清,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而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 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 内的墙上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了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 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 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问题建筑设计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否则,上述两项净高难以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四。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建筑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他们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2.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3. 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五.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 建筑设计研究院要有核心竞争力。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设计院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抓设计质量与抓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设计质量抓好了,就会有进一步拓宽市场经营的渠道,相反设计质量没有抓好,也就达不到市场经营的目的。2. 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不要一味地抓“效益”,要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3. 建立健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建筑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它专业方案的优劣,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 遵守法规,科学合理的安排设计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持原则,切不可再有“重经营、轻质量”的思想。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排除干扰,克服随意性,如果一味迁就业主,盲目许诺,最终将会丢掉信誉,丢掉市场。5.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勘察设计单位改企转制,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社会环境,构筑一个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换证工作,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努力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建筑设计师绘制施工图的具体作法1.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筑设计师工作量大、繁琐、文件多,有好的习惯会提升效率,方便自己,也便于别人,所以文件夹分类要合理规范。首先说下目录情况。例如本项目是一个商住综合楼,以日期与项目名称命名文件内容,取名《长丰园小区15B#楼2008.3》。在新建的这个文件夹的子文件中分别是《装饰施工图》《效果图》《土建图纸》《现场照片》《文字资料》《备份》《其它》等。2.文件保存与软件版本的选用。建议使用CAD 2009或更高的版本,低于此版本的如2004有些不足。例如:进行COPY命令的时候,如果想连续复制,需要追加M命令,多了一步操作。虽然只是一步,但成批制图时,加在一起时间就多了。文件保存时,建议存成CAD2000(T3)版本便于文件传输,以便他人使用。3.最好用图纸空间方式制图。在模型空间画线,在图纸空间套图框,用隐藏、显示图层方式来控制。画立面,同样在模型空间画线条,在图纸空间标材质、文字,标尺寸。这样所有的字大小都一样,就不会出现打印出来的图纸字有大有小了。标注用1:1的标注样式,也在图纸空间进行标注(标出来的都是实际尺寸)。4.图层的合理划分。由于图纸空间方式制图,对图层要求很高,所以准确的图层命名就显得很重要了。5.可错与不可错的重要性。画施工图,无论是高手还是新手,都会出现错误。当然错误越少越好。作者认为只要不错在强条上就可以,防火、防水等要格外注意,对建筑安全会产生危害的部分一定要做足保护措施。可以错的地方一般是错、碰、漏现象。一些尺寸漏标或是二个设备的留洞相碰。6.建立一个完整的团队是画好施工图的基础。这个团队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大些的项目都是由团队来完成。所以对配合协调上就要求更高了。团队画图,一定要严格按详细的制图规范绘制。对文字的大小、字体、宽度比例;线型的图层,线宽等都有详细的要求。要严格分清楚谁画那个部分,平面要从某个轴线分开,最好是变形缝或防火分界处。从上到下画图要从某个楼层标高处分开,最好是高低分区处。要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负责人来协调,在做图的过成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具体如何解决,主要由设计总负责人发出,各个专业在相互协调。
总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后,勘察设计市场的竞争,将是质量和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勘察设计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筑设计就必须要有创新。我们只有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发挥建筑设计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龙头作用。因此,施工图设计人员要严格自律,从绘制施工图步骤到管理上都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每个在建设中会遇到问题的地方在图纸中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让施工人员能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因此,建筑施工图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建筑施工图示例图集(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武六元房屋建筑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制图与识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10.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11. 陈小荣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3)
篇7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管理概述
建筑设计管理主要是对工作中计划、组织、财务管理和技术的总称,对于建筑产品的用途、功能、造型、结构、造价以及使用寿命等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把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做好,就会对整个建筑生产系统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活动是一种群体行为,在此项工作中,只有将每一位参与者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够将设计的功效实现最大化,所以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很重要的。从设计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来讲,建筑设计管理包含着很广泛的内容,因为它是把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互相交叉才形成的新型科学。并且建筑设计中包括着很广泛的观赏功能、文化内涵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建筑设计可以利用它自身的内涵,使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建筑设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把正在进行的力量和总量进行平衡,使工作进度加快,使各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调做到最好,并且要最大限度利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最后达到设计质量进度快、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同时,建筑工程设计的最高标准就是营造一个舒适、安逸、休闲的活动空间为人们服务。
二、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界面管理问题有: 对于系统设备的尺寸、具置、施工设计图中预留的孔、洞、沟、槽等存在漏洞,预埋位置及尺寸误差较大,遭横初步设计建筑规模确定受到影响; 对于线路、管线等汇总协调管理不善,进而干扰建筑安装调试施工; 设计单位对于工艺设备、结构方案未进行系统论证,造成设计文件无法通过审查,因工作深化导致工期延误; 施工设计阶段图纸不配套,出现常规性错误,造成设备与施工难以顺利安装,进而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二)设计质量评价缺陷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 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 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
1、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 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 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设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三)优化设计管理意识不足
1、业主因专业知识制约,很难从优化角度对设计方案提出疑义或可行性建议; 部分业主经济实力较高,项目工程追求新颖,未考虑优化要求;
2、设计单位选择不佳,部分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方案概算相对粗略,细化水平较低,难以开展综合评定;
3、未深刻认识设计对工程投资的重要性,仅关注工程招投标环节,忽视设计方案优化对工程造价的节省;
4、部分业主对于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和设施配置不明确,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构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1、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
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各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
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
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由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促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
(二)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及相关勘查数据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方案大纲制定; 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调查资料分析为前提,进行综合讨论编制; 随后将编好的大纲交由业主进行审核,最后按照审核通过的大纲开展具体方案设计;
2、设计方案前期审查; 对设计方案的前期审查主要是核查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与设计要求大纲的比较分析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概算设计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
3、核查施工图: 施工图审核检查是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关键点,在具体审核中应加强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标准检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应包含给排水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
4、做好设计项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馈: 项目主管应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技术交底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 对于施工会审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修改意见等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核查,并考虑相应修复或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竣工时,专业设计人员应共同参与质量验收。
(三)做好设计成本与进度控制
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项目投资控制的核心在于设计。设计概算便是只在项目获得可行性研究审核后,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时开展的概括性初始预算。其是一种综合考虑项目运行可能形成的成本费用及投资方投入资金量而具体编制的预算。通常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要占到项目总投资成本的75%左右。所以设计概算是施工图预算的造价上限,施工图预算应控制在设计概算的前期工程造价范围内。工程设计管理中需对项目进度控制的要求有: 对主设计单位同分包设计单位间的关系,主设计与特殊专业设计、装修设计等领域的关系进行协调,调整施工图进度以保证其符合材料、招投标、设备采购、施工进度等标准; 对审计进度计划及出图计划进行核查,并监督执行,防止出现因设计单位进度延迟而导致施工单位需求索赔的问题; 进行设计阶段进度计划编制并控制其具体执行; 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对进度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各阶段进度控制报告及报表; 制定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总结报表。
(四)实行系统化管理
采用由美国系统工程学专家霍尔提出的设计管理三维系统结构,从时间、组织、知识三方面开展建筑设计管理,克服管理中存在的集成问题。设计管路可具体分为设计准备、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配合等阶段过程,不同阶段按照先后顺序组成了设计管理的整体过程,不同过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加强不同阶段关键节点和设计任务管理的基本质量目标、概预算成本目标的控制,是确保工程最终目标有效完成的基本手段。
结束语
建筑设计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功能使用,因此,相关技术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总结建筑设计管理常见问题及重要防控措施,以逐步改善建筑设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付维. 浅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
篇8
推陈出新,确保3项优势
目前,国内的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国内医院建设新一轮高峰,作为服务性行业的设计院,浙江现代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的发展,并且积累了3方面的优势――
一是品牌优势。依托多年来医院设计积累的经验并不断中和大量业主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在建设周期各个环节上独创了标准化的共性设计模块,这对项目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是团队优势。浙江现代有一支勤奋努力、刻苦攻坚、不断进取、充满活力的设计队伍。专业设计团队依托研究院平台,在不同项目上做到量身定做和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服务。
三是区域优势。杭州地处东部,与周围地区联系密切,浙江现代在很多省份均有建设项目,对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把握得非常准确。
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浙江现代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医院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案例。从1996年至2006年建设期间,整个院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该案例相对成功的原因有3点,一是始终坚持既定的规划思路;二是新设计理念不断地得到实践和更新;三是对运营过程中各方面评价进行了分析和采纳。
积极探索,打造以人为本的设计精品
鉴于中西方国情不同和文化上的差异,国内外医院建设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国内医院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发展,无论是建设方还是设计方,在结合国情的同时,引入和完善了西方的整体设计理念。在基本同国际接轨的同时,最大的差异在于国内医院建设更侧重于建筑外观形象,甚至有些迁建医院还承担着该区域标志性建筑的要求。而国外医院建设比较重视细节的处理,对于室内空间的塑造、人性化尺度的把握都比较到位,因此国内建筑内涵略显粗糙。
回顾以往的作品,浙江现代作为设计方,希望在今后医院建筑设计总包的前提下,更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打造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精品。
这就要求建设方在设计前期阶段能与设计方充分沟通;在设计周期上,尤其在设计关键节点上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双方慎重思考,反复比对。
在这些方面,浙江现代正在积极探索中。
未来发展,描绘宏伟蓝图
做精品工程,出优秀人才,建规模实体,这是浙江现代的一贯目标。
在医院建筑标准上,浙江现代首先强调的是基本性,即满足建筑的共性要求,经济、适用、美观是一个好的医院建筑的基本定义;其次是时间性,建筑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有弹性变化的空间;最后是唯一性,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将地形地势、区域人文、医院文脉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本身成为一个人文色彩浓郁厚重的作品。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优秀人才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浙江现代始终坚持通过思想意识的不断革新来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态度,最终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对人才进行持续性、贯穿性、全方位的培养,尽量立足制高点,培养一批长久为医疗建筑事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浙江现代努力为优秀设计师创造更多成长的空间,为其展示个性作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最终目标是通过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踏实、能力过硬的设计师队伍。
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35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档案管理员要按照归档制度的规定及时收集应归档的资料,做到即收即归,保持其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中对其已归档的档案应该进行再次开发,最大化挖掘这些成果的内在价值,并对已归档的档案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即按用户要求及时准确的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笔者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将其中有价值的科技资料充分提供给所需用户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潜在效能,使其体现出更多的价值,并逐步实现了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1.建筑设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是按照基本建筑程序逐渐形成的,有着以下特点:
1.1工程设计形成的文件材料和载体是多样化的,档案资料内容主要为设计过程中的文字、图片、电子数据,文件材料有手抄件、打印件、复印传真件。建筑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工程过程,这个过程产生全部档案资料是与建筑工程设计密不可分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是与专业技术直接相关的,是专业活动的记录,文件资料具有本专业特点又相互紧密相联。
1.2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所整编的设计档案,如在设计前期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设计条件及要求、自然条件勘察报告;设计过程有阶段性图纸:规划设计图纸、方案设计图纸、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设计图纸、竣工图图纸,资料有:结构计算书、工程概预算书、各个阶段报审的上级单位批文、图纸审查意见及回复、设计质量记录等档案。建筑设计项目的建设过程,受工程性质,重要程度,工程规模大小,建筑设计技术复杂程度,经济状况,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周期长短不同。
2. 建筑设计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技档案的管理是指对科学技术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留,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多项内容。
2.1 项目档案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项目档案直接记录着该企业相关项目的具体设计过程,也是设计人员具体研究活动和实际探索过程的真实记载,从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等多方面的技术资料,如图纸、图表、文件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以及各种录音、录像、光盘等进行管理,具有专业性、成套性、阶段性、更改性和纪实性。
2.2 项目文书管理
建筑设计企业的项目文书主要涉及该企业的科研活动记录,这部分科技档案主要记录和存储建筑设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及相关经验,涵盖了一个项目的立项、阶段性总结、以及课题、成果管理等技术资料信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资料。
2.3 项目成果管理
项目成果指的是建筑设计部门成果的汇总、成果的相关统计查询、设计人员的获奖专利以及技术转让协议等。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向设计人员提供档案的再次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3.1 重收集,轻归档
对于建筑设计类企业而言,科技档案资源的价值不但包括了其凭证作用,而且还有着不能忽视的再次利用价值。在传统管理中,档案的凭证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管理者出于归档要求的考虑,丢弃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例如,由于只收集归档材料的原件,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文件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3.2 重管理,轻建设
库存的科技档案是建筑设计企业的主要信息库,其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是巨大的。只有保障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及系统性,才能为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便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档案管理理念,导致难以保障归档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尤其是一些体现了设计项目来龙去脉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由于技术类文件的不齐备容易造成该科技档案难以从全局反映该项目的技术过程。不能更好地发挥再次利用的作用。
3.3 重保存,轻选择
由于建筑设计企业行业的特殊性,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并无机会亲身参与建筑项目的实际管理,其职责仅为对接收的档案资源进行管理。而当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该项目没有整体观念,无法选择应该入库保存的档案资源及归档成果的最终性。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重要科技档案没能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一些应该归档保存的技术资料未能及时入库,有的甚至出现丢失。或者同一阶段的成果出现多个版本,不能保障再档案利用的准确性。
4.加强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4.1 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
建筑设计部门项目档案的产生是与一个具体项目的执行流程息息相关的,随着一个项目的进行,在不同的阶段会生成不同的文件,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跟踪该项目的全部过程,才能够把项目从立项到验收过程中获得研究活动的情况收集完整。建筑设计部门的项目档案是设计的软成果,在项目竣工之后,项目档案是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所以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应该将项目档案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设置专门的专职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提升其科学文化水平。应该将项目档案的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管理中引入科学而高效的方法,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才能最终保证项目整体的综合效益。
4.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实现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适应科技档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领导者应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一方面,积极建立学习型团队,结合实际通过各类培训方式提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适应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组织科技档案人员不定期到外面参加本专业的技术学习、多与同行企业就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进行技术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把培训与自学的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4.3 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
为使档案管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就必须通过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来持续提升档案的管理质量水平。客观地讲,当前不少部门的档案管理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还远远没有构建起来,难以形成对档案管理者的严格约束,容易导致科学化管理水平下降,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合理调节。首先应抓住人的要素,通过构建档案管理责任制,使档案管理部门所有人员的岗位责任得到明确。其次应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并组织监督其实施。为了尽可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对档案形成和开发利用的全周期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其有效使用率。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及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档案管理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该企业的科技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升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逐步构建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技术文档与数据资源;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建筑设计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还能够促进和发挥该企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使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与开发利用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秘相涛.建筑工程档案现状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9)
[2]郭美孝.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8(1).
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措施
0.引言
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理念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5.结语
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结算,做到了拨款有度,心中有数,并随时检查进度款运用情况,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如期按约正常进行,使竣工结算有了根据。其次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当然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詹玉玲.浅谈如何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石河子科技,2006,(1):89-90.
- 上一篇:专业技术考核工作总结
- 下一篇: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