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职称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8: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技术职称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于年7月毕业于学校,并于同年在建筑公司任技术员,分配至县长广煤矿公司长广水泥厂工地实习,由于该项目为一扩建工地,单位工程多,施工难度也较大,重点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单位工程之间轴线精确度要求特别高,首先是因为各单位工程有输送带相连,校正就位设备要求高;二是预埋件体量 年开始,自己已开始独立施工,并从工程的质量、进度、资料三大块来控制整个单位工程。本人主持参加了当时属于省重点工程之一的火电厂的部分工程,并与当时被称为是火电大哥的省五建技术骨干们一起并肩战斗在施工一线。工程质量:首先从原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及外观质量三方面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及收集资料的完整性,避免工程竣工时给工程资料的交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是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做到当天的活当天验收,并于七天一小评,一个月一大评;同时抓好各班组、各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接验收,谁的施工质量交验不过关谁就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积极抓好成品的保护工作,这样既节省了班组的劳动力,同时也节约了工程的原材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材料,同时也提高观感质量。工程进度方面: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切合实际的进度计划以及切合实际的施工场地布置,有了一个明确目标的进度计划,对总体进度的落实就起到了指导作用;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场地布置,就可放置足够的原材料,同时也节约了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其次是人员按排,班组长和职工都是长期跟随本项目的老工人,这样工程质量比较稳定,安全意识较强,便于管理;另外,要抓好后勤工作,给职工提供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生活,这样利于团结,也才能充分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操作技能,才能最终保证工程质量,按时按量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资料方面:首先要全面收集资料,施工过程中要收集各项原始的工程技术资料,工程中间验收或竣
工前,更要全面整理资料,作为总包单位更要收集各分包单位的各项技术资料,要保证各批次进场材料均要合格,也要保证各试块(件)检测应合格,同时又要求工程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资料务必使别人看得懂也理得清,资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竣工验收能否顺利进行。
年开始,调离到上海区域工作,时任上海京剧院综合楼项目总施工,工程管理向高、大、难方向接触,同时新型材料施用多,管理人员多,质量要求更高更严,并要在施工中保证安全第一,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在施工中要解决高、大、难问题,高:一是要保证工程垂直度,二是要保证工程层高。高给放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平面放线采用楼板留设预留洞吊线法和铅垂仪法施工,或同时在房屋四角纵横方向弹垂直线。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复核内吊线的准确度,二是可以复核外墙面的垂直度。只要工作做到位,复核仔细一般外墙面结构垂直度可以控制在5mm以内,批荡层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水平控制点采用双控点法,一个作为引测点,一个作为复核点,用以避免人为的误差。大:一是分工要细化,二是管理人员和班组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团结,这样就要求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素质,知识要全面,协调能力要强,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难:一是要预先分析,二是攻关,关键的技术难题采用“pdca”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质量通病的发生。对于新型材料及新工艺的运用,可以采用样板间,样板层来积累经验,避免决策失误。安全方面从三点来抓:一是针对本工程实际列出各项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安全措施,工程开工前编制各专项施工的安全施工方案,并交公司和甲方审批。二是配备足数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班组长必须配备兼职安全员监督本班组的日常施工安全生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力争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及各生产职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让整个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平安是福。
95年~96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第一项目经营管理部长江口仓储中心工地任职施工员,项目经理张8(在中天新生派人物中已具很大影响),在他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们项目班子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仓储中心这一大型现浇柱梁结构,预制大型槽型板装配安装的施工任务。
97~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卡博特工地任职预算员,该工地为一外资企业扩建项目,第一次和老外打交道,才真正认识到合同是多么地重要,双方的
信函来往都对工程的索赔和签证直接相关。该项目总包单位为一美国的国际承包公司:福陆丹尼尔公司。其下分包单位特多,各分包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老外的眼里,安全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安全在先,一点在国人看来是小小的问题,在老外的眼里都可认为是天塌大事,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我慢慢学会也适应了老外的这一套管理,并在施工
中能得心应手,和总包单位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为项目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年底,随着集团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提升,本人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不远千里,不辞艰辛,由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转至广东即现在的中天七建中山第二项目部工作至今,先后完成了中山雅居乐花园九期、十一期、十二期、十三期、十四期工程共10多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其中第十一期和第十二其分别获得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此外,在本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由我项目部参与竞标的中山市汇景酒店工程、中山市丽城乐意居一标段商住楼等多项工程一举中标,中标造价为6600多万,为我公司在广东立足生跟,拓宽建筑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奉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篇2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
人事部门是每个单位的一个重要部门,人事工作是每一个单位的重要工作。人事工作做的好与坏,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着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从大的方面来讲则关系着整个单位能否不断向前发展。如果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把握不准,就会给职工利益造成损害,就会阻碍整个单位进步。因此,学习好、掌握好国家和地方相关人事工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尤其重要。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事工作的性质、任务,持续不断地加强国家和地方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各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学习,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基层单位人事干部的业务培训,加强各单位人事干部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针对各单位人事干部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相关的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我们既注重加强对他们平时的业务指导,同时又组织他们参加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学习班。12月上旬我们组织了一期全局人事干部的劳资业务培训班,邀请市人事局、劳动局等部门的相关领导讲解关于工资政策、职称申报、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做到学政策、懂政策、按政策办事,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工资调整、福利待遇、职称申报、离退休等各项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我们始终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指导思想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基层单位和全局职工服务。一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及时为职工办理工资、福利、离退休等各项工作。一是完成了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工作。对今年全局范围内职务晋升的同志的工资进行了调整和审批,共计16人次;为9名职工办理了转正定级手续;为7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上编增资、社保等手续,二是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我们根据相关政策,为符合规定的干部职工办理各类职称申报工作。今年,我们共组织3名符合条件的职工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4名符合条件的职工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同时认真组织了全局初级技术职称评聘会,对36名符合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条件的职工和22名已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申请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按工作程序予以张贴公示。三是认真搞好退休人员的工作。今年我们为24名已达退休年龄的职工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为死亡职工家属发放遗属生活补助费。四是搞好劳保用品的发放工作。为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我们共为职工发放劳保用品650套。
三、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全局人事人才工作全面发展。
人才问题是一个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人才强局”这个发展战略,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认真做好我局人事人才工作,努力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良好环境。一是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今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我们特制定了《**市公路管理局职工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有计划地培养人才,进一步规范全局职工学历教育管理,不断提高职工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二是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战略和《**市公路管理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办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单位引进急需人才。今年我们共引进了7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为我局事业发展积累了人才。三是用好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为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和总工办一起制定了《**市公路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针对全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管理、考核考试、继续教育、流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的管理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根据岗位设置和考核情况,从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中择优聘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打破专业技术职务 终身制。同时,根据形势发展,从我局实际出发,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进行了相应的提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局的人才工作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基本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搞好内业管理,做到各项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
科学的管理是单位形成整体优势、发挥最大效率的重要手段。一年来,人事科把工作计划纳入科学管理之中,做到工作月月有计划,事事有安排,现任目标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来开展,使人事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一是按照市人事局的要求,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全局各单位的职工花名册、劳动工资台帐、人员编制手册、工资基金手册和社保手册等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工作核查,工资实行微机化管理,月报、季报都做到上报及时、准确,组织各基层单位完成了xx年度的劳动年审工作和社保缴费工资基数的申报。二是为切实掌握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今年我们组织基层单位劳资员对全局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将摸底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其他基础性工作也做到认真办理,及时解决。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今年我们完成了人事档案的再清理。主要是做到各单位一般干部和职工的个人档案按单位进行分类存放,做到归属清晰,内容完善,同时建立好档案目录,做到查阅迅速、便捷高效。对不纳入个人档案的其他人事资料,按年度进行整理存放,编写好目录。建立起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制度化。
xx年是我国“xx”规划的开局之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我局人事人才发展,xx年人事科将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照市局领导和上级要求,完成好xx年的各项工作;
2、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干部的管理工作,建立规范准确的人事基础资料信息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工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3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今年我局及时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了领导,充实了气力。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雷云、县人才办副主任杜红松、县仲裁办副主任吕世军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负责人,吕世军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联系人。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把综合治理工作列进全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纳进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做到了季度分析研究,半年总结检查。
二、明确任务,落实职责
(一)明确任务
一是根据《*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我局印发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综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二是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综治办把综合治理工作纳进了干部考核内容,与职务任免、政治名誉、级别升降挂钩;三是要求各股、室、中心做好了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职员的治理与教育培训,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加强了对社会各类人才的同一治理,并提供了优质服务;四是及时调整健全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规范程序,加强了对单位用人的监视检查,切实维护了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正当权益。
(二)落实责任
一是重新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职责,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亲身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个人实行目标治理责任制;二是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将领导责任、具体目标、赏罚措施层层落实到各股、室、中心和个人,把综合治理工作纳进单位目标考核、职工政绩考核以及全县人事系统“争先创优”活动范围,并与津补贴、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逗硬赏罚。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加强了内部执法监视检查。由于机构健全,职员落实,措施到位,防范有力,全局未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三、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加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是预防各种违法违游记为的发生,减少社会治安题目的有效措施,为此,我局切实加强了以道德、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法律法规培训为主的教育工作:一是抓好了局干部职工的教育,做到了学习资料、学习经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考核五落实;二是通过工作会议等形式,注重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抓好了机关、事业单位政工人事干部的培训教育;三是抓好了学习法律、法规的考试工作,制定了20*年全县公务员培训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积极筹备了全县公务员培训工作。
广泛深进地进行法律宣传,增强广大干部职工遵法、*的自觉性。在今年3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活动中,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灯箱、组织职工收(看)听法制节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有文,得到了县综治委的肯定。
四、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我局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章立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预防了事故苗头,减少了社会治安题目。
(一)建章立制
健全了局机关内部治理制度;加强人事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人事局部分执法责任制建设;充实完善了内部治理的各种机制,大力推行人事机构编制工作政务公然,着力完善机关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实行阳光下作业,把行政事务纳进了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的有序轨道。
(二)依法行政
第一,做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加强机构编制治理。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治理和职称制度改革有效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治理和各类专业技术职员任职前公示制全面实施,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新机制。二是事业单位工资收进分配制度日趋完善,对专业技术职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会同组织、财政等相关部分做好事业单位津补贴规范工作,确保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按标准足额及时地发放。三是机关事业单位公然考调职员工作做到宣传发动广泛,社会知晓度高、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效开展;程序严谨有序,社会公信力高。上半年,全县各机关单位公然考调职员11人。四是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逐步完善续聘、解聘、辞聘等聘后治理制度,指导新设立事业单位科学、公道设置事业单位岗位,规范了事业单位职员岗位聘任制。上半年,共评聘专业技术职称19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低级专业技术职称129人。五是机构编制治理工作严密有序,及时进行了2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登记治理工作;着力推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治理,继续实行职员编制治理卡、增人增资卡等制度,并按规定进行了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视;办理完结各部分上报的调编、更名、增设内设机等编办日常事务,为构建*、平安*奠定了基础。
第二,做好安置及维稳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部分企业干部安置及解困维稳工作。通过把解决实际题目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认真落实了“五包”责任制。按政策规定,上半年落实了全县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救助、医疗保险、再就业、节日慰问和个案解决特殊困难等优惠政策的兑现工作。每月发给补助、救助费30000元,累计发放补助、救助和慰问金达540000元,建立起解困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稳妥做好来信来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办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案、提案和议案2件;积极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理书记“百姓网上通”群众件2件;办理“县长民情信箱”件3件;办理其它来信来访15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覆信”,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大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从4月8日起至5月底,我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了以认真学习进步、认真查摆题目、认真剖析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为中心的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作风效能建设暨保先创优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关干部职工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进步,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局干部职工的廉洁性、纪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度和认可度大大进步。
五、加强防范,健全机制
充分利用调解机构,加强疏导调解,指导单位、乡镇建立健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对人事纠纷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发现纠纷做好“三不原则”,即受理不过期,调解不过夜,处理不过度,特别是在处理集体上访时作好疏导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篇4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私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的企业、事业单位。
本细则所称的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系指依照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同时受聘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和高校、中专、中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人员。
第四条各级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本细则的实施。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根据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个部门为管理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并由专人具体负责。
第六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组织施行;
(二)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选题;
(三)组织安排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情况;
(四)评估继续教育质量,总结继续教育经验,宣传、表彰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受理有关继续教育的投诉,并进行调解。
第七条各级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要兼管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部门要把实施本细则列入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目标,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继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重点相结合的方针,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
第九条继续教育的目的:
(一)补充、更新、拓宽科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
(二)调整和完善科学技术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三)培养中青年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
第十条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人员所从事专业或学科的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方法。
继续教育的选题应根据国内外市场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本市、本系统、本单位科研、生产、教育和工作需要,以及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业务水平确定。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办各类培训、学习和研修班;
(二)参加学术讲座、交流和考察;
(三)外派对口单位短期工作或进修;
(四)参加函授(刊授)、电大、职大、业大和夜大学习;
(五)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脱产自学。
第十二条接受继续教育是科学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科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业和所在工作岗位的需要,向本单位提出学习的要求;
(二)学习时间由本单位根据本细则的要求作出计划安排,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脱产12天,脱产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同一个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内累计使用;
(三)经所在单位批准脱产学习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四)经所在单位同意派出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费及旅差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第十三条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学习活动;
(二)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所在单位服务。
第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在国内连续半脱产学习一年以上、脱产学习半年以上或派出国外境外留学、进修三个月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事先签订接受继续教育后的专业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五条本市实行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证书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证书由各区、县级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府各委(办)、各局(总公司)和市直属各单位颁发。由科学技术人员本人持有,实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登记,并按高、中、初级的档次,由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验证一次。
第十七条继续教育证书是系统记录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具体情况的有效凭证,是科学技术人员晋升、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及考核的必备证明。
第十八条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作市继续教育专项调控经费,其数额应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应增加。
各区、县级市财政每年也应拨出专款作为当地继续教育专项经费。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为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的继续教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额度不低于科学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
企业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从如下途径解决:
(一)培训费用摊入成本;
(二)投入基本设施的费用在利润留成、包干节余、税后留利中开支;
(三)直接为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用,在项目资金中开支。
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在包干节余和预算外收入等自有资金中开支。
第二十条*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查认定可成为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也可以直接与企业、事业单位订立协议,承担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一条被认定为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其继续教育业务范围由认定部门确定,并接受认定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市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市继续教育基地按审定的专业范围和方向,对本市有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及中级科学技术人员的骨干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其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列入市继续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定期表彰和奖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执行本细则,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表彰和奖励一次对继续教育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6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6-0039-03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实践证明,善于引进和留住人才的企业往往是思维活跃、创新不断、发展持续的基地。传统国有企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国企维稳、行业特性以及员工知识、年龄结构等诸多方面都烙有浓重的时代印记。因此,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怎样发挥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是传统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维继生存和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是由上海虹口区国资委下属的9家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商业企业留存合并而成,历经5次重组,产权关系和人员成份都较为复杂。集团重组之初,领导层就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年来,集团就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当前,集团正处在发展和上升的关键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对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正视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提炼传统国有企业人才吸引、培养和激励方面的有益经验,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从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看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旨在探讨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与方法,从而为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人才队伍情况
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目前在编员工总数1979人,其中:离岗1494人,占员工总数的75.5%;在岗485人,占员工总数的24.5%。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岗不在编的其他从业人员为321人,其中:退休返聘78人。
排除离岗人员的因素,对集团在岗人员的分析可以看出,集团人才队伍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工作性质上来说,管理人员总数与一线员工总数大体相当,但是在各个单位的具体分布不平衡。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集团本部、财务管理中心、合作联社等,而一线员工主要分布在菜市场管理公司,且该公司的一线员工数占到总一线员工数的近60%。
从年龄分布上来说,50岁以上的员工数占到在岗员工总数的64%以上,40-50岁之间的员工占23%以上,两者合计占在岗员工总数的87%以上,40岁以下的中青年员工较为缺乏;从单个单位来说,菜市场管理公司50岁以上的员工数就占到在岗员工总数的82%以上,集团本部、大祥商城的50岁员工数也占到在岗员工数的60%以上,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严重。
从技术职称上来说,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到在岗人员总数的18%左右,具有职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到在岗人员总数的8%左右,两者合计占到在岗人员总数的26%左右,具有技术职称的员工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从总体分布上来看,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主要分布在集团本部、财务管理中心、合作联社等,其中,44%以上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分布在集团本部;具有职业技术职称的员工主要分布在群利床品公司和菜市场管理公司,两者合计占具有职业技术职称员工总数的近80%。
二、从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看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的人才队伍结构上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普通操作人员、普通管理人员过剩,而行业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又紧缺;二是下岗待业职工及退休困难职工安置负担沉重,而集团后备人才在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又存在严重断层。
目前,影响和制约传统国有企业人才发展的主要有四种机制:一是牵引机制,即拉力;二是激励机制,即推力;三是评价约束机制,即控制力;四是竞争淘汰机制,即压力。参照以上四个指标,对集团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集团目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拉力不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吸引人才的直接动力是薪酬和待遇标准。作为上海市虹口区国有性质的区属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参照了社会薪资平均水平,设计了16层级的定薪薪资发放体系,但是该薪资标准与上海市其它区县国企的薪酬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集团提供的薪酬成为引进优秀人才的制约和限制条件。另外,集团可提供的有限待遇仅集中在体检、节假日礼包等物质福利方面,而在工作时间、进修培训、评比表彰等其它方面缺乏相应的福利保障。
(二)推力不够,对优秀人才的成长激励有待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是让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推动力。良好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让员工有饱满的进取精神。在对集团人才队伍的研究中发现,集团员工的工作动力不足,并非完全缺乏岗位的工作能力,而是缺少相对完善且执行到位的激励制度。集团在成立初期,沿用的是针对传统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就是从维护企业稳定的角度出发采取单一奖励措施,而无相应惩罚机制,这样的结果就是显失公平,从而导致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其后遗症就是员工们惯常地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挫伤了优秀人才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三)控制力不稳,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着对企业的衡量指标既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社会效益。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着在考核依据中很难全面量化指标,从而使很多定性的指标无法分解到位。因此,对于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缺乏明确的指标体系成为制约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此外,集团尚未设立明确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开展类似员工入职培训、人才座谈、专业技能辅导等人性关怀活动,缺乏明确的人才激励机制,而人员的退出通道又非常狭窄,这些都造成了一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
(四)压力不强,对不合格人才的淘汰退出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从员工角度来看,部分员工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其意识当中就有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思想,从而产生了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的现象,虽然这类人在公司里面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显然是起着负作用的。从集团角度来看,公司绩效考评工作仅考核到部门正副职领导,没有进行全员工覆盖,给少部分人留下了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机会,而国企在升职方面的“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传统方式也让很多人缺乏压力下的积极进取心。
三、从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看加强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应把重点放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评价标准、舆论氛围等环节,通过建立以目标和业绩考核为主体的人才管理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强化传统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在选拔任用上要量体裁衣,知人善用。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不乏具有留学经历和名校背景的各类高端人才。对传统国有企业来说,对科技性和学术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因此,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强、执行力到位的人才。上海市虹口商业集团着眼于企业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人才选拔制度,着力打破人才招录壁垒,不惟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对集团年长人才的使用,不再搞“一刀切”,而是做到少考虑一些年龄,多考虑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在人才的使用上,适才适所,用当其位。善于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把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放在技术岗位上;把有组织才能的人才放到管理岗位上;把善于应变又有营销才能的人才放到销售服务岗位上;把技术熟练、责任心强但文化程度低的人放到一线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在一线岗位的员工中发现优秀人才,并进行选调,委以重任;注重在一线的关键岗位用活人才。
在人才激励上,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多措并举。此外,尝试探索项目化的操作手段,成立项目工作小组,按照项目完成时效和承担工作量的多少发放项目专项奖金,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建立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职位晋升相结合的制度,对于3年考核优秀的员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专门为工作实绩优秀而有待进一步考察和培养的员工增设了“见习经理”、“经理助理”等多个岗位,让其列席集团各重大会议,享受与中层管理层同等的政治待遇。通过以上选拔任用的措施,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二)在培养锻炼上,完善制度,搭建平台。试点推行人才培养孵化计划。上海虹口商业集团领导层考虑到下属企业三角地公司一线管理人员紧缺的现状,特别选取三角地公司作为试点单位,招录、选拔了一批素质合格的复员军人作为人才培养对象。公司设立专项的基金,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并由集团分管领导和三角地公司领导分别在“人才基地”中进行授课。此外,三角地各菜市场分场场长作为带教老师,对人才基地储备人员也进行一对一的岗位指导。通过三个月的岗位培训、轮岗锻炼和定岗考核,集团对表现突出的给予担任管理岗位助理机会,对其工资奖金也给予适当提高。通过以上的人才基地建设,对全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另外,集团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统一思想,用制度规范行为,形成全集团依制度用权、按制度管人、照制度办事的工作环境。集团成立以来,逐步完善与优化了人才发展机制,健全了《绩效考评制度》和《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制度》等,配套以岗位定责、以能力定职、以贡献定薪的相关制度。
(三)在评价标准上,突出业绩,敢于创新。在标准确立方面,听取多方意见,把人才置于推动集团发展的大局中去考察,构建以业绩为重点,由德、识、能、绩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职称等,制定出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序列;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敢于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人才集聚到集团长远发展的事业中去。
在人才评价方面,增加人才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和员工的参与度,考虑听取不同层次的意见,增加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同时,把现有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内化到公司每一名员工的心中。
在绩效考核方面,将范围扩大到全体员工,敢动真格,奖惩并举。在实践操作中,依照中层管理人员由集团考评小组按照指标述职打分考评,一般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由部门按照权重进行员工互评和负责人评定结合的方式,对其分别进行考核。将16层级薪酬体系,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划定,7分为基础薪酬,即平时工资发放,3分为绩效考核,实行全员共享,奖优罚劣,整体平衡。在公布考核结果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典型宣传和嘉奖表彰,而对表现不佳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对其扣发奖金的同时,组织进行分层级的个别谈话,在了解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后,有针对性的给予一定的业务指导,并积极做好相关的思想疏导工作。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管好用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对象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选派的高级访问学者、普通访问学者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出国进修、国际合作、攻读学位等留学连续一年及一年以上并有留学院校、科研院所、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正式证明者。
第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具有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前景广阔,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项目;服务于农业、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超前课题。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人必须符合第二条规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者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五条申请项目符合第三条规定。
第六条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人员参加研究:
(一)现在国外学习未回国的留学人员;
(二)准备再次出国留学半年以上的留学人员;
(三)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尚未结题者;
(四)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虽已结题,但未做出突出成绩的;
(五)年龄超过55周岁者。
对确因课题需要,本人身体健康的博士生导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术职称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每年一次,时间为4月1日至5月31日。
第八条申请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人员,到*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留学生办)申领《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申请表》、《资助回国留学人员项目推荐书》,认真填写后报本单位学术组织。
申请表(推荐书)必须由项目组成人员(推荐者)亲自签名,不得冒签或代签。
第九条单位学术组织应对申报资助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签署意见,并经单位审核盖章后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等归口主管部门。
归口主管部门应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资助项目材料进行初审后,提出预选方案报省留学生办。
第十条省留学生办对申报资助的项目进行核实、汇总后,对需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评审;对需资助的一般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最后综合各方意见,拟出预选项目,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四章经费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由省留学生办、省财政厅负责监督,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管理,项目负责人具体使用。
第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经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省财政厅直接将科研经费下达到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将经费转拨项目单位,并保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四条项目负责人应在所批科研经费额度内认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十五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置科研所需专用设备、配件、试剂、资料、调研费用等项开支,不得用于购置交通、通讯工具、音响、录摄设备及用于出国和参加国外举行的学术活动。
如发现所拨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将追回已拨科研费用,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科研经费批准用途,合理安排使用。年终将所有项目(包括结题和未结题)的经费决算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各主管部门将所属单位决算审核、汇总后,按规定时间向省财政厅报送年度决算报表。
第五章项目管理和实施
第十七条对资助数额较大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接到省筹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批准通知后,需根据批准通知规定的年限和资助经费签订《*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合同书》。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按规定的时间报省留学生办,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省留学生办上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办理撤销手续,科研经费退回省财政厅,重新安排新的科研项目。
第十八条科研经费到位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实施。
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有较大变动的,以及需延期实施或中止实施等情况,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审批。
第十九条项目单位必须保证项目资助期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稳定。
如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项目负责人可在原所在单位继续完成项目研究;或由原所在单位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留学人员)。
第二十条研究项目不能按计划执行的,所在单位和归口主管部门可建议予以中止、撤销,并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办理中止手续,经费(余额)退回。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每年须对本单位的留学人员科研经费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填写《*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报归口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二十二条省留学生办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资助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第六章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的结题与验收由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一经完成,均应对其进行结题验收。
项目负责人应做出结题总结报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全套技术资料,签署结题意见。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结题验收组。
结题验收组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写出结论。验收结论应科学、严密、实事求是
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应在省留学生办参与下进行结题验收。
第二十五条聘请的结题验收组成员应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十六条凡已结题的项目资料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全部资料应立卷x/刁档,并报IJ王口管理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七章成果归属和推广应用
第二十七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成果归国家所有,项目单位有权使用和有偿转让转化,并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成果奖励和专利。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字样。
篇7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能和任务要求,其依法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必须科学、真实、准确,而决定实验室检测/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设备、测量的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等各个方面,其中第一要素为人员的科学管理,要求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全面、能快速应对食品药品突发安全事件的精英队伍。如何科学管理和规范建设这支队伍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人员技术档案是全面反映人力资源整体情况,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基础,现就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作以探讨。
一、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
1.满足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的状况,为合理使用、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急需人才,提高专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专业人员快速应对和处理各种饮食用药安全突发事件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满足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人才管理要求。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够完整地记载各类专业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并运用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为各项科技工作招聘、人才交流、推荐科技人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人力资源储备提供详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3.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各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按照相关准则和法规,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管理,确保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服务社会的需求。
4.满足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的要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这些信息应易于获取。”所以,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也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要求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与技术档案材料分类
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食品、药学(含中药学)专业人员为主,同时应有医疗、生物、药物制剂、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档案管理、图书情报、会计、法律等各类专业人员,以确保各学科互为补充,合理配置。
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应全面、客观、真实,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履历表、学历和学业证书(含毕业、结业、修业、肄业)及后继学历证书;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资格证;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专业技术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能反映专业人员个人资历和技能水平的各种材料。
2.任职资格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历次任职资格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任职聘书及检定员证、操作员证、上岗证、上机证、内审员证、监督员证、审核员证、评审员证等相关的任职证书。
3.科研技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反映专业人员业绩的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主持或参与各项科研课题鉴定证书、获奖证明、证书及完成者证书;发明创造专利证书及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4.考核材料。主要指每年度对专业人员进行考核的考核登记表。内容包括: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情况;工作失误、失职情况等。
5.其他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学术团体的聘书、聘任证及各类荣誉证书等。每一卷技术档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有:档案号、姓名、科室、最高学历、毕业时间、第一学历、毕业时间、第二学历、毕业时间、工作时间、职称、任职时间。论文信息管理:档案号、题名、出版时间、责任者、级别、(标有ISSN或CN)收录、数量、归档时间。论著信息管理:档案号、书名、出版项、出版时间、科室、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者一、编者二、编者三、数量、归档时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项目名称、合同编号、课题来源、类别、经费、研究起止时间、承担单位、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科研课题完成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课题名称、研究起止时间、鉴定时间、鉴定单位、证书编号、科室、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获奖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获奖名称(科技成果、医疗成果、优秀论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授奖单位、授奖时间、级别(国家、省、部、市)、证书号、归档时间。学术会议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会议内容、参加地点、会议时间、主办单位、科室、参加者、归档时间。培训、进修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起止时间、专业内容、进修单位、参加者、培训鉴定归档时间。学术职务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学术团体、职务、任职时间、聘任单位、科室、受聘者、归档时间等。
三、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1.实施“一人一档”。为便于档案管理,了解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背景及岗位变动情况,需要建立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每人一套的技术档案。
2.将文件的收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业务报告、年终工作总结,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或会议交流的论文等材料,医学科技成果,都属于收集的范围,应该随时注意收集;还可以制定规章制度,规定外出人员学习结束后及时向培训管理部门上交培训资料,由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再向人员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等。
3.把好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材料关。技术人员档案大部分是技术职称评聘过程中形成的,评聘工作为个人技术能力和业绩的集中展示提供了机会,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中的经历、品德、业务专长、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所以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定和技术职务聘任时同步收集材料,大量的专业技术证明材料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来收集。
4.在完整收集各类资料的基础上,档案管理人员逐人、逐项进行整理、编目、著录,整理完毕的技术档案材料,存放档案盒归档。有条件的机构,在保存文本技术档案的同时,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采用电子表格录入,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的全部信息建立关联,集中表达在一个窗中的各页面内,直观地展示个人的基本信息、技g信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点击查阅本人的技术档案材料,最终达到技术档案管理自动化的目标。
5.对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收集的论文、成果等个人技术材料,要建立严格的登记手续,同时,对散失在外没有登记的文件材料,各有关科室要集中收到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遗漏,定期收集。要做好这方面的收集工作,还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部门 专业技术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45-02
Reflec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s
Feng Tao
(Liaoning Provincial Envirnmental Momitoring & Experiment Center,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s are in urgent need of standardized and digital management.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based on practical instances and problems, that is, the scope of archiving, standardizing the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filing of documents, and carrying out digital work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and role of archiv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g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保存人员的资格、技能和经历等档案”。为了符合实验室评审要求,提高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笔者单位于2003年建立了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档案。专业技术档案基本满足了监测工作的需要,在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评审考核、监督检查、执法、验收监测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必须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
1 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意识不强,领导重视不够
从2003至今,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由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人员频繁更换,先后有6位同志负责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中5名同志是兼职。由于他们不懂档案专业知识、没有管理经验,档案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在每年收集、整理专业技术档案过程中,部分同志档案意识不强,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不认真整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
1.2 案卷整理不规范,档案管理水平落后
专业技术档案是人事档案的一部分,是对人事档案的补充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档案收集难、卷内材料没有系统鉴别和整理、案卷质量不规范等问题。部分同志对专业技术档案的作用缺乏认识和重视,不及时归档、归档材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分类不准确、各类别之间无标识、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材料排列混乱、装订不整齐、未填写备考表等问题。档案工作缺乏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1.3 档案利用率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档案管理人员服务观念守旧,服务手段落后,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档案利用率低。每年借阅专业技术档案的人较少,利用档案的目的主要是工作查考,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检查工作、执法监测等工作,而真正查阅用于人才选拔、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档案材料几乎没有。由于利用档案的人数少,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服务意识,只重视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疏于档案的开发利用及信息化建设,致使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未充分发挥出来。
2 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路
2.1 制定专业技术档案归档范围,确保案卷齐全、完整
(1)建档范围。凡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建立专业技术档案,包括干部和从事监测工作的工人。
(2)归档范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专业技术档案文件材料大致可分为11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干部简历表、干部履历表等。
第二类,学历材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结业证书、继续教育证书等。
第三类,专业技术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推荐表、评定表、资格证书、外语考试合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等材料。
第四类,科技成果材料:课题技术报告、课题鉴定材料、科研成果登记表、课题成果验收证书、课题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材料;
第五类,材料:发表学术论文、论著、书籍及获奖论文证书等材料。
第六类,年度考核材料: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评价表、年度个人总结、述职报告等材料。
第七类,奖惩材料: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先进事迹表彰、嘉奖、通报表扬及荣誉称号等材料。纪检、监察等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个人检查、受处分方面材料。
第八类,任免材料:干部人事任免文件、关键岗位任命文件、授权文件等材料。
第九类,人员能力确认材料:培训证书、持证上岗资格证书、国内(国外)学习鉴定材料、培训资料、培训报告、研修报告等材料。
第十类,人员监督记录材料:质量监督员在日常工作的各项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一类,其他材料:职务竞聘演讲材料、演讲比赛材料等。
2.2 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保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档案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档案的宣传、培训工作,各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要重视档案工作,要认真配合档案人员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工作,确保专业技术档案的内容不断更新、完善。
2.2.1 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
根据专业技术档案的特点和来源渠道,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收集方法。
(1)集中收集。
围绕单位的例行工作进行集中收集。根据单位工作安排,办公室等部门每年都在固定时间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先进评优秀、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年度工作总结等工作,人事劳资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收集上述档案材料。人事劳资部门需对档案材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合格后在材料上加盖公章,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将材料移交档案室归档。
(2)随时收集。
针对某项工作任务和活动进行随时收集。为了及时补充档案材料,凡已结束的工作任务随时收集随时归档。如课题结题材料、培训证书、持证上岗考核证书、出差报告、干部任免文件、奖惩文件、新进人员档案等材料。专业技术人员、人事劳资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需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加盖公章后,由专业技术人员移交档案室归档。
2.2.2 专业技术档案的整理
专业技术档案参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实行一人一档,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人员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将收集齐全的材料进行分类、排序、编目、装订,文件材料经过系统整理后立卷归档。具体整理方法如下。
(1)卷内文件的排序。
卷内文件材料要按类别进行排序。每一类中的档案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列顺序。新补充的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放入相应的类别后排列。
(2)类号和页码的编写。
卷内文件材料排列好后,应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编写类号和顺序号,如第三类第一份文件在材料右上角写三-1。每份材料的右下角编写页数,以件为单位编写页数。
(3)卷内目录的编写。
文件材料整理好后,要对每类文件材料编制卷内目录,放在卷首方便查找。卷内目录包括:类号、材料名称、材料形成时间、份数、页数、备注等栏目。
(4)案卷号的编写。
为了迅速、准确地查找档案,要对专业技术档案案卷进行科学的排列和编号。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内设机构、职称排序。按单位内设机构排列,将同一部门的专业技术档案,按其职称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2.3 开展专业技术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大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适应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开发利用专业技术档案,运用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专业技术档案数字化信息库。兼职档案员可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档案,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实现专业技术档案网络化、动态化管理。
专业技术档案能够全面、翔实地记录一个人的德、能、勤、绩等信息,档案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要利用专业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如论文汇编、科研课题汇编、花名缘缺嘌泄ぷ鳎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以及监测工作提供服务,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及实验室认可评审等工作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
当前,中央决定对省级以下环保监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各级监测部门应充分认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的档案意识,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人员做好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为环境监测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服务。
3 结语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环境监测队伍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各个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众多,管理好、利用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尤为重要。档案人员要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服务观念,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水平,在监测工作多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参考文献
[1] 宋炳政.检测机构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实践[J].兰台世界,2016(S1):128.
[2] 刘蓓,王笑玲,谢萍,等.试论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和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75-576.
篇9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1196978465@qq.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 作 单 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 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 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19年7 月—2019年 3 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 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9年11月
2
2019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20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 章:
篇10
关键词: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28-05
1.引言
2007年被甘肃省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就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了重要批示:“装备制造业是我省有一定潜力的产业,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我省有基础、有优势的制造业壮大起来。”2007年年初,甘肃省政府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发展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与提高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之间所处的位置并不靠前,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而且,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分布极不均衡,区域差异很大。
针对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省内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科技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由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向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科技人员发调查表,了解相关信息,力求能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尽绵薄之力。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7份。
2.调查取样的基本情况
2.1 抽样调查人员所在单位分布情况
此次抽样调查的人员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行业。
样本分布情况:高等院校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科研院所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7%,企业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80%,其他行业占全部被调查者的2%。人员分布模式属于企业主导型。
依问卷设计,我们大致将被调查的科技人员所属的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占59%)、集体企业(占2%)、民营企业(占12%)、三资企业(占1%)、转制院所(占18%)和其他(占8%)6类。
2.2 抽样调查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
参与抽样调查的科技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49岁以下。其中29岁及以下占21%,30至39岁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45%,40~49岁占26%,50~59岁占7%,60岁以上占1%。
2.3抽样调查人员的学历职称分布情况
参与调查人员的学历与专业职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本科的人员是最多的,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3%;其次是大专的人数,仅次于大本,占总人数的39%;这两类人群占据被调查人群的绝大部分,高达92%。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取得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群统称高学历人群,取得大本和大专学历人群统称中等学历人群,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统称一般学历人群。根据以上的分布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取得高学历和一般学历的人员比较稀少,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和1%。在高学历的10名人员中,分别有博士研究生2人和硕士研究生8人,各占本次调查人数的1%和2%。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10名高学历人员中,仅有的2名博士研究生并没有如我们所想,取得相应较高的的专业技术职称,而是和1名硕士研究生一并列入了“无职称”的行列;占到高学历人群的30%。余下的7人中有1人为正高级职称,6人为副高级职称。
接下来的就是占据绝大部分人员的中等学历人群。其中,大本学历取得正高级职称4人,是高学历取得该职称人数的4倍;大专学历取得正高级职称人数是高学历获该职称人数的2倍。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大本学历人员24名,是高学历的4倍;大专学历获该职称5人,仅比该职称的硕士学历少1人。其余的中级、初级职称中,大本、大专学历人员是主要组成部分。
2.4总结分析
首先,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甘肃省,国有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拥有科技工作者人数占调查总人数将近60%;在其余的企业中,转制院所和民营企业中科技工作者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较之其余企业来讲要大些,以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最差。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在甘肃省占主要地位;较之其他类型企业,具有更加稳固的科技创新的人力基础,更有利于科技进步战略的实施。因此,国有企业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进行科技创新,作为先行者去带领其他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提高甘肃省企业科技工作者整体的能力,促进科技发展的顺利进行。
其次,从年龄分布上来看,92%的科技人员年龄在49岁以下,其中30~39岁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45%。这说明中青年的科技工作者是省内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说明甘肃省的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和潜力。所以在加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中青年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
另外,从学历与职称分布情况不难看出,获得高职称的往往是那些取得了中等学历的人群,高学历在专业技术职称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被中等学历的人员远远超越了。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所在:可能是缺少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也可能缺乏任其发挥才能的空间。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这部分高学历人员对所处的工作环境的不满,情况进一步恶化就会造成人员的严重流失,这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没有了这些高学历人才的支持,就是失去了人力资源的基础,科技创新发展就难以实现。
3.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及科技创新的环境分析
3.1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
从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上看,我们抽样调查的数据是可喜的。如图2至图5所示:
从上面几幅图可以看出: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创新是否感兴趣的议题中,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占42%,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46%;在是否经常有发现并尝试创新的意愿议题中,有42%的人选择经常有,50%的人有时会有;而在是否愿意为科技创新冒险的议题中,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3%;这些数据反映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工作者对科技创新的意愿是好的,并没有因为要冒险而选择放弃这个想法,而是愿意尝试,勇于创新。
3.2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分析
对于企业科技工作者而言,所处的工作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中,科技人员对于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自我评价如图6-8所示:
据统计结果,约1/3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属单位的软、硬环境比较适于科技创新;还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属单位的软、硬环境一般。51%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34%的人感觉一般,15%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
3.3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上看,我们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说是比较乐观的,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造成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局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科技工作者自己认为主要、次要的个人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如图9所示:
横坐标的含义:1、缺乏冒险精神,2、不愿意独立思考、过分相信权威,3、缺乏必要的好奇心,4、个人能力不足,5、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和3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人数。
由图9可知,5个所列因素中最可能发生的并且是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冒险精神”和“不愿意独立思考”;而“个人能力不足”这一因素较之次要些,但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是科技工作者认为影响其科技创新能力的个人因素,那么具体到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呢?如图10所示:
横坐标含义:1、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2、组织内部没有创新战略与规划,3、缺乏技术带头人,4、技术创新信息不足,5、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6、没有晋升的空间,7、不能形成大的研发团队,8、组织内部的相关培训不够,9、物质激励跟不上,10、单位内部的创新评价体系不完善,11、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和3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人数。
从图10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认为是影响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是“组织内部没有创新战略与规划”,其次“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信息不足”三项也是影响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认为“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是第二大影响因素。另外,单位内部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培训、相应体系等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除了这两方面以外,文化因素对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图11所示为影响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文化因素: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2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的人数。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在相当一部分调查者看来,论资排辈的现象对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主要的;其次,官本位思想,枪打出头鸟和过度尊重权威也是大多调查者看来较为明显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在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去思考和研究的。
3.4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体制
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影响着整个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调查中,科技人员对于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体制有下述想法,如图12~15所示:
横坐标含义:1、国家对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2、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很好落实,3、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4、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5、国家对于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很好落实,6、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完善,7、创新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不完善,8、国家科技部门间缺乏沟通机制,政策之间缺少协调,9、设备与信息共享的机制很不完善,10、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3、4、5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
三、四、五位的人数。
从图12~15可以看出,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科技评奖制度对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很一般,甚至有负面的影响。而且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直接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也比较小。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也很一般。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图16所示:可以看出突出的一个因素是“国家对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其次评价体系、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不容忽视的因素。
3.5 总结分析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创新的主观意愿程度是比较高的,对于工作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实际的创新能力并不强,其中的原因有个人的,有单位的,有文化方面的,也有科技政策和体制方面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针对个人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培训、讲座、继续教育等方法向科技工作者灌输科技创新的思想,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针对单位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做好本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通过选拔技术带头人等来提升整个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
对于科技政策和机制方面的因素,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要完善或改进科技政策和机制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加强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体制平台和环境。
4.结束语
科技创新工作者在该省科技进步战略实施的进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因此,营造一个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创业环境,对这些具备高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公平完善的业绩评估体系,让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促进战略实施加速进行的重点要素。
因此,甘肃省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国家加大投入、政策优惠的同时,努力改变全省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能够在每年的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基金用于重点、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同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发展西部”的契机,不断完善甘肃省科技创新体制,加快经济发展,搭乘着“西部大开发”顺风车在科技进步战略的道路上驰骋。
最后,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本次调查未必能涵盖问题的方方面面,只能力求反映科技工作者的一些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作者简介]程维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人事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韩新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总干事、研究员;
- 上一篇:高级讲师专业技术总结
- 下一篇:专业技术考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