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4: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篇1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设的《工程测量》课程,大多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由于实训教学仪器的短缺,或者是学校重视实训程度低于理论教学等多种原因,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很难落实到实处。学生不能真正的在学校中掌握到测量仪器操作能力,而理论知识又在今后的的企业工作中应用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总结院校的多年教学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采取了“2+4+1”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充分结合,圆满顺利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下面就该教学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理论教学“2+4+1”教学模式中的“2”代表理论教学为2学时。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如可将工程测量中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场地应用测量内容详细讲解,略讲或者不讲测量误差等章节,可以将这类内容列为兴趣资料,由学生课后独立学习。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以往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造及操作过程时,可采用播放DVD视频录像与实物现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了视觉记忆,也可以使学生直观观察并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令学生很快熟悉测量仪器,还有利于学生对仪器操作的掌握;讲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采用PPT技术,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践教学 “2+4+1”教学模式中的“4”代表实践教学为4学时。《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工程测量的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工程测量》实践课程采用“练习——任务——竞赛”模式进行教学。练习是针对学生初步掌握仪器操作和测量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做简单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为下一步的任务环节做准备;根据《工程测量实训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不同的测量小组分派不同的测量任务,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测量实习,可以做到合理分工,统一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竞赛,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下发的所有任务,并且牢固的掌握了工程测量的实践技能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好技能,还要将技能学精。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就一项难度系数高的实训任务发放给所有的小组,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内,小组以最快、最好、最准完成这项任务。“练习——任务——竞赛”模式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

三、内业管理

“2+4+1”教学模式中的“1”代表内业管理为1学时。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相对于外业工作同样作用,是保证外业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措施。从目前大多数的工程测量实践来看,其工程外业测量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处理,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的测量工程来说,其测量数据的内业进行不仅仅是简单地采用人手就可以进行计算以及处理,对这些测量数据处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处理的准确性,会误导工程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施工工期,给工程项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处理。

学生对所有工程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做到任务完成后交指导教师检查。测量小组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测量差错,小组人员必须对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实行两人一组复核,工程测量数据资料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测量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好姓名和日期,最后汇总交指导教师。

四、考核方式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践测试双重机制考核,其中包括理论考试(40%)、平时成绩(10%)、课堂实训(30%)和综合实训(20%)。课程侧重实训技能的考核,以技能训练促进知识的掌握。

《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职业院校均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无固定法则,而是在于开拓和优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拼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将《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参考文献:

[1]唐传平.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

[2]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 工程测量课程 教学做一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45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eagerly needs to be reform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gram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from eight aspects, i.e., course destination and course system design, in engineering survey curriculum.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in socie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与及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于施工企业对程测量岗位需要,在邀请企业专家对工程测量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职业岗位技能组成,基于以施工生产过程顺序对测量工作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做一体,强化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按照“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及创新

2.1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开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发展新貌、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使学生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自豪感,引导学生如何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

2.2 演练教学法

在仪器操作教学中,采用对测量仪器师生同时动手操作的演练教学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由教师带一台仪器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的既费劲,学生听的又一知半解。实习实训时,教师又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重复讲解4~5遍,费时费力,没有充足的时间解答学生的提问的弊端。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创新模式: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教学经验,创建了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积极探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细化为理论知识讲解―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求,归纳整合教学资源,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密结合各专业岗位生产实践需求,细化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理清各项任务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点,理清各项分支任务之间的关系及顺序,实行学习理论知识―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从而为完成相关综合项目的实训奠定扎实的基础,达到完成综合实训的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掌握。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3.1 网络资源平台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利用仿真动画、模型、现场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组织课程教学。学院网络中心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师生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工学结合

通过由测量实习实训中心演练室的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到自建、签约等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施工现场实际操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技能考核

在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的六步法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动态掌握教学效果。技能考核采用工作项目考核、阶段考核、技能大赛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3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篇4

1.引言

随着城镇化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建筑学与测量学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测量实验为主,实验数量较多,数据处理较难,基础性较强等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此对其工学一体化进行探索。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在“半工半读”中更加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工学一体化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1。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有时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案例教学、多媒体、实操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实践要求相结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3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实践性教学比重偏低

在《建筑工程测量》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但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

3.2实践内容与现实工程脱节

这门课程理论比重较大,教材内容陈旧,这样就导致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工程施工相脱节,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同时,如何将目前施工中的测量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工学一体化教改中的关键问题。

3.3实训场地有限

目前,我校没有有固定的的实训场地,都是在校园内随意实训,这些实训场地都是任课教师根据实训计划自己在校园内随意布置的,不能满足2个班级同时实训。而且场地的面积大小上和专业程度上仍无法满足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工学一体化教改面临的最大硬件问题之一[6]。

3.4实验器材短缺

工学院工程测量技术教研室每年要承担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道路桥梁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园林专业等测量仪器使用。14个班级,700多人的测量实训。而测量仪器及其短缺,磨损老化严重,现已很难满足实训的需求。

3.5师资力量有限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我院采用的是上理论的老师也要负责实训,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无法将现有的工程项目与测量实训相结合,无法达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大部分教师都要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分担了大部分的精力[7]。

3.6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其中还有一部分政府订单生,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其中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实训时,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一部分学生的纪律较差,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

4.关于工学一体化的教改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采取以下几点教改措施:

4.1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8]。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呢?利益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但是,我更希望我们学校建立自己的企业,借鉴吸收企业的职工的培养体系,将这套体系引入到教学中,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校创收,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4.2加大硬件投入和软实力的提升

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训的投入,尤其是对器材购买和场地建设方面,同时老师之间应加强学习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改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法[9-10]。

4.3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训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观摩和学习,把学到的应用型知识带进课堂,逐步达到“双师”标准。同时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改中,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篇5

关键词:风电场建设;工程测量;技术管理

在工程建设期间,测量工作操作性、技术性、科学性较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程开展进度和工程质量。强化对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进而提高实践水平,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效用,形成严格、仔细、可行的工作作风,才可以推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当前的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是提高当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强化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时,要完善基础配置,它是推动工程质量建设的整个建设质量水平提高的主要目标。

1风电场测量概况

风电场测量内容一般有风电机组设备、集电线路和道路勘测。因为风电机组一般是位于山脊地带,地形起伏、植被覆盖率高、视线基础弱、人员行走不易,风电机组设置领域大[1]。一般测量技术会因支点、地形和视线情况有所改变。难以实现精准度和工期的要求,而对于适宜的动态测量技术,一般有着测量精准、时期长、实时监控位置等优势,为满足风电场地形进一步准备。

2风电场建设前期测绘工作程序

1)数据资料的准备。明确坐标位置和新型系统。要保证土地报批等行政材料和部门采用的坐标系统相适应,那么坐标要求,就要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坐标。2)地形图测绘和验收。称作的地形图测绘是指在测算项目操作进程中,结合风电场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形状、地形和地面结构等制作测算绘图。地形图测绘工作的内容关键是按照地形环境的不同给出一定的标准,同时要严格按照绘图比例对尚已竣工的工作量采取核查,避免失误。地质测绘是进行探测测算的基础,所以规范测绘形式显得尤为关键[2]。规范测绘形式最初要求设计师较好的掌握项目具体情况,在设计师完成测绘后要求监理工程师对其采取进一步的核查,就能够促进测绘标准的规范化以达到目标要求。在风电场地形测算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操作量过多而导致错误,特别是在项目完成时期会根据项目结算的要求,就会重复用到之前的项目计量结果,假如在之前风电场地形测试操作中由于失误就会导致反复计算,将会因此导致风电场地形测算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要对风电场地形测算操作中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的情况更加限制风电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3]。

3实际施工期间

1)风电场工程建设中,对于其基础操作技术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地域广阔人员较多,导致了一些很难以勘测的地质基础和混合地质特性的区域[4]。中国这些地质也极易受到地震侵害,对于风电场工程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2)风电场工程测量技术的不完善。在工程建设以来,基础操作和前期规划,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工程建筑出现变形、裂缝甚至是坍塌的情况,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些情况总是会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风电场工程建设期间的材料物资的浪费[5]。3)目前的风电场工程测量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在风电场工程建设期间,通过主体操作技术来看,基础建设有着自带的难度,通常是1个环节覆盖1个环节的情况,每个环节之间都有着建设隐蔽性,因此要加大力度的验收监管风电场工程的施工,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标准明确执行,在验收期间,要注意进程间的隐蔽性,较好的解决这一情况,用时把验收结果明确的记录在案,好好保管存储,便于精确的验收。4)增强设施设计的可靠性。要实现风电场工程设施的稳定性要求,一定要从设计期间准备。在设施的设计环节,就要对风电场工程控制设施的相关特点采取详尽的分析,同时要深入研究产品使用性能标准和操作基础,接着对产品的设计规格进行探讨,因而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6]。对于设备的结构设计要结合产品的特点和运行空间进行整体分析,产品的规格和形式既和生产效益有联系,还和产品的经济价值有关。在对设施产品设计时,就要对以上原因全面分析,既能够减少成本经费,又可以增强产品利用率,推动风电场工程设施的运行可靠。

4工程测量技术的实际运用

4.1工程开展前的测量工作。1)工程开展之前对提供的基准控制信息准确核对,以确保提出科学的控制点保障措施[7]。2)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在工程前对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型号和完好性,防止工程期间出现误差,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对测量人员进行审核,确保测量人员具有专业技能[8]。3)在测量基准点验收结果以后,要确认工程单位按照标准要求搭建和审核了控制网。4)全面分析施工方的策划书,要符合实际需求,要明确方案资料和图纸的同步性,要明确工程资料的合理性。4.2工程期间的测量任务。1)要仔细测量控制网,建筑控制坐标要用到基准控制桩,对于其他控制点的安置就需要设计图的坐标,准确测算以后获得控制网信息。这就需要监察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管,监督承包单位对基准点这些必要的环节进行核查[9]。2)在工程施工期间尤其是为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工程测量,这些测量就是将工程引上点的测量操作进行完善。3)在建筑工程结束后还需实施测量,对整个项目采取全面测量,在这一期间既要对建筑的垂直度进行评估,还要对建筑工程的总高和设计误差进行准确测算,一项一项的采取核查,对最终测量结果记录的数据进行全面排查。综上所述,工程测量任务既要对于建筑内部,又要对保证施工部门的监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高质量的竣工,工程测量需要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环节采取监督管理,全面进行检查。4.3零部件的选择。因为风电场工程设施本身有着各种复杂的零部件,零部件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所以,在对零部件的选用时,要尽可能的选用少量的类型和参数,对那种专业性较强的、通用性较好的零部件是最佳选择,既可以提高零部件的精确性,又可以增强设施的使用性能,对后期的设施维护替换零部件时更加便捷。4.4定期调整电气设施。因为风电场工程设施通常是无人控制的,就容易出现忽略设施的养护的情况,对于经验不足的员工操作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设施有损失。所以要设置专业机构人员对电力设施的养护,要完成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检验,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5工程测量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案

5.1工程测量单位对资源配置不均、质量水平低。新型科技的日益发展,测量技术在随之进步。新型的测量技术能够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然而还是有企业忽视对技术的投入,不想过多的把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使得测量技术的资源配置较低,还有就是单位内部管理和监察部门权责不均,体系不健全,使得风电场工程测量质量得不到保障,形式主义过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电场工程的发展。5.2测量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测量技术不足。要使得测量技术较好的发挥作用,就需要专业素质高的测量人员,然而我国当前绝大多数风电场企业缺乏专业人才,无法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就导致了测量误差,因此测量人员要对GPS、GIS等专业技术较好的掌握,才能为风电场工程的测量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基础。5.3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当前社会是知识覆盖性社会,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发展经济。企业都开始知道技术的影响力,所以开始重视技术设备的配置。而很多风电场工程测量人员不能准确运用测量设备,就需要强化对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推广新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企业和技术的协调发展。风电场工程测量技术是提高当代风电场操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强化风电场工程的地基处理时,要完善基础配置,它是推动工程质量建设的整个建设质量水平提高的主要目标。

6结语

在进行风电场建设工程时,总结不同勘察测量方式准确检查,最大程度的维护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篇文章对风电场建设的相关测量技术和管理方案做了一些探讨,从当前情况来看,工程测量技术工作还可以再进一步的发展。相信在以后的项目中,风电场建设工程必定可以完美的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劲.风电场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门窗.2015(07):223-224.

[2]张长存.风电场建设中的勘测设计工作及其优化方法分析[J].风能.2014(01):45-47.

[3]韩晓东.关于风电场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07):37-37.

[4]纪志国.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07):37-38.

[5]本刊编辑部.六鳌风电场建设工程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J].华北电力技术.2012(01):43-45.

[6]洪波.风电场建设管理初探[J].风能.2012(04):61-64.

[7]关晓慧.国内风电场建设情况概述[J].变频器世界.2012(05):48-51.

[8]张长存,马思娟.利用采空塌陷区进行光伏发电工程设计的方法[J].太阳能.2015(02):31-34.

篇6

摘要:基于土建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是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形成各学习情境学习阶段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过程,构建了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综合技能训练环节。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1前言

随着高职土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深入,工程测量员岗位调研报告已经完成,可以得出测量工作是贯穿于任何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项工序化工作,只要是建筑物位置、形状的定位或变形观测就必须需要测量工作去完成,依照工程测量放置好的的点位或线形进行施工或观测,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基础工作。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具有独立完成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任务能力的学生,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高超的就业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着重锻炼学生具有测量员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按照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量身定做测量放样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产品,这就需要我们校企联合研讨确立高职土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试验,包括以前进行的任务驱动教学及项目教学,并在教学实践和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得到行业校企联合单位的认可,培训高职测量技术人才,输出的产品能很大限度的满足施工、监理单位工作的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我们改革创新的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提高高职院校测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才能使我们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的测量技术人才。

2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2.1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涵义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土建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来完成,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演示教学、讨论教学及现场教学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其涵义是师生共同解决模拟学习情境中一个个任务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逐步在模拟项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自己或借助团队讨论或借助教师指导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的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2.2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基于土建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是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形成各学习情境学习阶段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过程,构建了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综合技能训练环节。理论教学环节是基于项目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设置和传授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选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利用现代沟通的手段进行教学指导、教师在课内组织重点讲解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测量的相关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是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的,根据课程特点,将课堂与实训室、实训场地合二为一,教师边讲课,边示范,边指导,边提问,同时学生边学习,思考,边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单项技能培训;在综合技能训练环节,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锻炼学生对于工作项目整体的设计、分工、协作、组织等,突出团队作业的合作精神,强调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效果。

“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的设计如下:

3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要素

3.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

课程结构在总体上进一步完善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以“行业先进性”为指导,加强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的实用性,体现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性,课程标准的编制必须注重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把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做为一项单独的重点,以适应社会企业、行业竞争发展的需要。

3.2加强测量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

加强测量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双师型”和“专家型”测量师资队伍。聘请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2~3名,力争在年内建设一支8人左右,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的工程测量教学团队。

3.3加强校企合作,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保持一致

高职教育不能脱离企业,应该是和企业联系更为紧密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教学始终瞄准生产第一线,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实时与企业沟通及企业参与教学进行监督,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保持一致。

3.4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保障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5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推进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演示教学、讨论教学及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网络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探究;测量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环节测绘是最为基本的工作,并且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选址、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会涉及到交通、建筑和水利等广泛的领域,然而测绘新技术则主要是涵盖了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更高水平的技术更新出现,要切实加强对测绘新技术的探究,以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效的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人员要对测绘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操作技巧做到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在进行实际测量时才能提升测绘技术运用的水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化绘图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是当前我国应用必要广泛的测绘新技术,接下来将着重介绍一下几种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并展望一下未来测绘技术:

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GPS,主要以全球定位技术作为基础,进而发展了工程测量技术,它不但在工程测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用于城市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涵盖了空间科学、测绘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等一系列科学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但其却在我国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测量方面,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促使了工程测量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已经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对来自自然因素,例如天气、时间等的干扰进行排除,还能起到防止数据丢失和被盗用的作用,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建筑施工的方案做到切实的优化,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

二、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又名RS测绘技术,其主要是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借助卫星观测地面以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同步的对大面积范围进行观测,在工程测绘方面该技术的运用能够获得更加综合的数据。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信息既能保证其时效性还有效的促进了数据信息综合性和经济性的实现,通过遥感技术我们能够得到城市各种比例的地形图。这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科学的利用了卫星的广域视角对大面积范围内的信息实现了同步观测,其优势在工程绘测技术的发展领域是十分突出的。

三、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数字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现,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不断的向着数字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绘图技术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如今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数字化绘图技术。在绘图时,作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等都是传统的绘图技术无法弥补的弊端。而在建筑工程测绘中如果运用数字化绘图就能够很好的对手工绘图的弊端进行弥补并能对传统绘图技术的局限性做到有效克服。当前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及数据生成繁琐等弊端都是更加高质量的工程急待要克服的问题,而应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测绘时间的缩短,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测绘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这些都对测绘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

四、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当今是信息化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摄影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摄影测量技术对信息的采集是借助摄影方式来实现的,它能很好的进行高密度的精确测量,尤其是面对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和大面积建筑群,它具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见摄影测量技术既能有效的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成本和测量成本。除此之外,摄影测量技术还有效的提高了测绘速度,实际进行建筑工程应用中,摄影测量技术能够有效的对资源进行配置,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成本,结合了各种专业性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知识,能够在技术上很好的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证。

五、GIS测绘技术的应用

GIS测绘技术是一种对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众多科学的优点进行了融合的新兴的地理信息技术,它建立起了一个能够对地理数据信息实现采集、存储、管理与分析的强大的数据库。它的运用促进了测绘成图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有些建筑工程的设计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GIS测绘技术具有很好的便捷性,并且其效率很高,既能很好的提供空间提示和预测报告给测绘人员,还能发挥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GIS测绘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针对数据库的庞大数据信息给出合理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推动建筑设计的进度,并促进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

六、对未来测绘技术的展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及将会更广泛的应用测绘新技术。为了更快实现提高我国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的目的,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展开科学有效的研究,并且要对测绘数据进行不断的更新,为了推动我国工程测绘技术的更好发展,只有争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上得到突破才有助于我国工程测绘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七、总结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完善,随着其快速的发展更好的推动了测绘新技术的进步,现在测绘技术在不断的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建筑工程的实施,自动化的数据获取、智能化的系统行为及一体化的内外作业提供了更好的媒介来推动信息的共享和广泛传播。当今是大数据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测量工程发展时间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保证测量新技术能够实现广泛的应用,向国外的测量新技术进行借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进行提高,培养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的科研精神,以更好的支持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波.论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02)

[2]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1(06)

[3]王超,雷成威,郑伟.浅论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0(26)

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能力;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岗位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且自2009年以来连续6年担任《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其中有两年自己也参加了教师组的比赛,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充分体会到专业知识、团队精神、临场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历次指导技能大赛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阐述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愿意上实训课程,所以,专业理论课程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程的比例。原因是,有的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更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极高,它最能反映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动态。大赛项目的内容范围广、难度大,超出了正常的教学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江苏省或全国《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中,有许多内容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比如理论考试中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误差的知识,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正常测量课程中介绍得非常简单,而在比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求我们指导教师紧扣比赛的大纲和规则搜集资料,不断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比赛成绩往往也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校学生技能大赛其实也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较量。要想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自身就要掌握娴熟的技能操作,而不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要带领学生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这一点我们学校就有好的做法,把专业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各项评比的优选条件,这对教师是个促动。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得到提升。经过多次的校、县、市、省技能大赛的锻炼,学校成长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和金牌教练,这些榜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沙龙中推广成功教学经验和成果,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充实教师的教学资源,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衡量技能大赛的水平,是岗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例如,近几年工程测量大赛中最终评价成绩和名次,是保证精度的要求下比时间,时间越短者排名靠前,这样评价学生的综合实力。有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这样比,因为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没有必要这么精准,速度也没有必要这么快。我认为,大赛比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比学生的一种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过程的积累。这就促使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发生根本转变,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

另外,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都可以提前察看现场。各学校在建实习室时,也模拟技能大赛的情境,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赛前的实践实训指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生动的教学案例、视频、动画等,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行业企业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加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横向联系,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进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近几年的工程测量竞赛项目是团队赛,考核内容全面。特别是全站仪的考核,量大、面广,每个环节之间又是关联的,包括导线测量、导线计算、坐标放样、坐标测量,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注重团队合作、安全操作、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每个考核环节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和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岗位职业活动流程,评分标准符合职业标准规范。技能大赛为教师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边做边研究,把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来要求和训练,这样可以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纵观近几年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参赛、团体项目和校内教师与校外技能培训师的双重指导逐年增多。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领域对职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要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团队的合作,岗位任务就难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能让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不管是参赛方案的制定,还是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本人连续几年带技能大赛,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的优势和盲点、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都了如指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在训练或赛前有针对性辅导。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不是很多;而技能大赛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协作,默契配合完成比赛项目。这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提升。师生的和谐相处,直接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的研究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就包括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这是企业特别关注的。

四、改变教师的育人理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赛是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的最好平台,他们能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娴熟、高超的技艺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力。这一切都会让教师产生观念上的转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技能大赛让有才华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于教师也是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契机。《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在室外进行,场外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观摩。在观摩其他代表队的比赛情况和为自己的代表队加油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大赛的氛围会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审视自己的工作,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等职业情感,会因大赛的激励而勃发。技能大赛是一个精细活,要求指导老师知识要全面,技能要扎实,心细、周到、临场应变能力强等。技能大赛结束后的反思总结,更能使教师坚信经过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会获得更好发展,从而会振奋精神,更加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并在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收获职业的幸福,增强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蒋红枫.论技能大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2]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22).

[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

教论坛,2011(1).

篇9

关键词:实例分析;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某房屋建筑大楼场地面积1761㎡,首层面积1809㎡,总建筑面积29052㎡,分主楼和裙房,主楼地下2层,地上16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59.65m,总高度为 65.40m ;室内外高差 450mm,±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51.70m。主 楼 :基 础 为 平 板 筏 基 ,埋 深 -10.75m,C15 砼 垫 层100mm 厚 ,底板 1 500mm 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4 层~16 层外轴线尺寸为 41.16×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 I=9.12%,旋转外墙外半径 10.46m,内墙内半径为5.74m,底板厚 250mm,顶板厚 250mm,墙厚 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

1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 10m 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

1.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1.3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 1、6轴,B(A 轴用于地下)、F 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

1.4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 BM1、BM2(西侧)及 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 ,距离基坑至少 5m,

且埋于冻土层 0.5m 以下。

1.5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1.6 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2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 2″级电子经纬仪 DJD2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红外测距仪 DM-A5 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2.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

2.2 基础施工(即±0.000 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

2.3 ±0.000 以上施工 ,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

2.4 ±0.000 以上高程传递 ,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 ,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 ,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

2.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2.6 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费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 50 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 ,左右对称一致;

2.7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 50 标高线,要求制校核 ;

2.8 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

3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3.1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

3.1.1 控制轴线 ,轴线间互差大于 20m,1/7 000 ( 相对误差 ) ;小于等于 20m,±3 对于轴线小于 ±3mm。

3.1.2 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 ±3mm。

3.1.3 标高小于 ±5mm。

3.1.4 垂直度层高≤ 8mm,全高 1/1 000 且不大于 3mm。

3.2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2.1 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仪器限差要求。

3.2.2 钢尺量距时 ,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2.3 标高抄测时 ,采取独立施测两次去 ,其限差为 ±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3.2.4 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 ,如有风而不昨不采取吊垂球时 ,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4 施工时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

4.1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4.1.1 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 ;

4.1.2 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

4.1.3 沉降观测点设置 :在主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4.1.4 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闰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4.1.5 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地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 ;

4.1.6 直到 ±0.000 时按平面布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

4.1.7 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

4.2 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4.2.1 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 10m 左右)并在所坡桩基坑一侧 500mm 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 ,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

4.2.2 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 ,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 0.5m ;

4.2.3 变形点观浊频率为每月 3 次 ,雨雪后加测一次 ,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 ;

4.2.4 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 ,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5 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5.1 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5.2 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

5.3 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红外测距仪校核,达到准确无误;

5.4 所有测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

6 结束语

测量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这就要求测量人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对整个测量工作的程序、内容有很好的把握,将所测的点或线及精确的数据向施工单位呈现清楚,做到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

参考文献:

[1] 祁立柱,赵卫国.测量技术在质量指导和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11).

[2] 沙文军.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6).

[3] 林志婉.论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0,(27).

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1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基地人才培养要求

水运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行业,是“一带一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近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勘测企业逐步拓展海外工程市场,承接国外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由于当地工作条件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勘测工作影响较大,国内外项目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勘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能经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勘测行业人才除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以下能力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

(2 具有良好的国际准则、国际惯例、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4)具有坚定的政治、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素质要求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应具有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教育质量保证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和丰富的工程勘测实践经验;

(2)具有扎实的外语应用水平;

(3)具有一定的国际工程背景,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项目运作规则;

(4)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规范和标准;

(5)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合同相关知识。

3 开拓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不但要求师资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国际视野,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教师队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

(1)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遣学生和教师

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学校可向沿线国家派遣学生与教师,通过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或工程项目部生活和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风土人情,积累境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通过交流,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等教育优点,实现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教师队伍国际意识、开放精神和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合作、竞争和实践所必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与沿线国家相关的各类国际交流会议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同类高等院校的校际沟通与协作,增加学生和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国际项目实习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和青年教师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组织和运作规则,熟悉国际合同,政府层面则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教师参与海外实践的支持力度,提供长短期相结合的留学和实习资助计划。

(3)通过教学科研合作,强化教师队伍国际意识与能力

政府、学校及行业企业有关组织应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学和科研合作,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工程知识和经验渗透到课程教学和科研过程之中,通过参与和合作,提升基地教师的国际意识和合作能力。

3.2探索开展多层次海外办学

政府、高校或行业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勘测专业人才。

4 培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国际工程经验

4.1 探索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

政府或高校可探索与沿线国家或中资企业海外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高校以此为主要平台,通过专项财政资金、企业基金或学校自筹资金支持,结合课程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派遣在读的学生和老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企业和境外工程项目部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4.2 加强引进和培养国际工程管理的专业教师

(1)适当引进沿线国家优秀教师,充实教学基地师资队伍

提升基地教师素质应更多致力于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培养,同时也可通过专兼职等多种形式,适当引进沿线国家优秀教师,通过授课、讲座、教学科研合作等方式,改善师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带动基地教师素质的提升。

(2)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

学校和企业应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或技术骨干到高校或企业学习培训国际工程相关课程或参与国际工程实践,如广东地区院校可安排教师到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等大型水运工程企业学习交流,近年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在多哈、沙特、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承接了大量港口海洋工程施工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境外工地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国际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5 强化基地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

推进“一带一路”的教师队伍建设,应提高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和优化课程内容

在传统中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合作机制、规则标准等教学内容,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宗教、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通识内容。

(2)适当修订课程标准,将国际规范和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3)在部分骨干课程中探索实施双语教学,提高老师双语教学能力;

(4)提高教师对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能力。

教师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人才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多视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6 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双导师制”是将实训项目细分单元,一部分由校内教师讲授,一部分由企业教师讲授。如《工程测量》课程,基本技能部分由校内老师负责,水深测量及多波束等仪器设备应用则可由企业工程师通过现场教学指导完成。

(1)要求教师适应勘测仪器设备更新步伐和教学要求,

工程勘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更新很快,高等院校应支持教师到生产单位兼职,掌握最新的行业工程新技术、新技能和国内外现代仪器设备的最新动态、操作方法,组织教师参加企业仪器勘测新产品展示会,参与企业产品培训,并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如广州航海学院鼓励教师开设《现代测绘技术》公选课,介绍国内外最新勘测设备和技术进展,弥补工程测量必修课课时不足问题。

(2)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工程实践。

建议政府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法规,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督促政府加大对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履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义务,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

同时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勘测单位锻炼,尽可能安排老师参与协同单位的境外项目实践,实行教学与生产并轨,将教师“产学研”工作与学生实习实训深度融合,教师既是生产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实践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

(3)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应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共享的勘测基地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指导教师对学生勘测实训过程实行远程管理,要求学生在线提交实习小结和总结报告,教师则可在线进行回复和解答指导;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7 培养基地教师的“双师”素质

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基地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应采取措施培养基地教师的“双师”素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1,学校与勘测企业充分发掘优势,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平台

学校可定期将专业教师派送到勘测企业,深入勘测一线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勘测技术、服务技能、经营管理,让教师把勘测领域的最新问题及科技成果引入课堂。

7.2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协会,提高教师产学研能力。

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同时利用行会平台最大限度协调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企业文化的多样性满足高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在行会引领下,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产学研能力。

7.3 立足基地,以项目为导向,培养教师国际型综合素质

如广州航海学院与协同单位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联合勘测网”为平台开展活动,学校和企业依托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申报港口海洋工程勘测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将海外工程项目有机地融入教学,人才综合素质在深度合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4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对高学历教师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外,同时对参加专业实践或取得相关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的教师也应给予相关待遇,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通过考试或认证取得注册工程师或测量考评员等资格

(2)鼓励老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测绘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提高老师教学水平。

7.5 拓宽引进“双师型”专业师资的渠道

从勘测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境外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将他们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璋璋 贾翠娟等 “一带一路”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9月 总第225期

[2] 方胜强 陈超 李进金 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思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 2 月 第36卷 第1期

[3]钱乃余 等 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期

[4]余景良 邓汝侃 港口海洋工程类专业工程勘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1月

[5]周谷平 阚阅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 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总第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