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2:1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知识收获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谓突发猛进,发生了质的变化,各地的建设工程数量多,规模大,不仅缩短了人人之间的距离,更夯实了国家的基础实力,提高了群众出行、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用于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和一座座美丽的桥梁拔地而起,成绩显著;‘“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对于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道路与桥梁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通过为期年的学习,我系统的学习了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主要学习了道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基础、水力与水文、公路建筑材料、工程地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道桥工程计量与计价、道桥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勘测技术等课程,并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
二、学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的系统学习,我收获颇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收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约激励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上获得生存,就必须努力提高自我的素质和自我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促进自我的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才能使自己掌握技术,实现自我内涵素质的提升,所以,要注重学习,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立足于社会,才能促进自己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总体来说,通过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使得自我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改变,自己更加明白世理、理性的认识社会,促进自己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方面的提升。
2、理论收获。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我逐步对道路与桥梁专业相关理论专业知识有了较深的认识和收获,并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认真学习,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建设行业。随着我国大建设、大发展,工程建设越来越成熟和规范,使我认识了行业发展的潜力很大,我暗暗下定决心,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挥的游刃有余,实现自身价值。
3、技术收获。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技术方面也收获很多。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认真进行各项实践,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逐步熟炼掌握,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目的。此外,由于很多学习任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我的使用计算机的技术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运用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我要深深感谢我的母校。
三、在工作中的运用
目前,我在有限公司工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工地试验的各项检测性工作,在工作中,我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并和同事们共同研究各种难题,在以往,没有系统性的学习前对于一些问题只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通过专业学习逐渐掌握其原理,现在对于一些工作中的问题,不仅知道其所然,更知道为何其所然。因此,通过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并上升为工作能力,成功运用到工作中,解决工作中难题和问题,这些让我觉得工作很开心,很有价值和成就感。
四、工作总结
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也给了我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但自己知道要想把工作做好,还要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总停留在以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上,要经常观注行业动态,了解行业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满足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需要。因此,除了熟练掌握现在专业知识,还要在行业领域里不断的提高和突破自己,不仅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技术上也要做到自我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立于行业不败之地,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
五、下步的设想
下步学习主要方向是经常了解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如国家政策,大型工程项目,要多看,多想,多实践并且要常到书店买些本专业的书籍来读,使自己在专业理论上得到更高的提升,扩大知识面和视野。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撑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下步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我将积极加强专业和实践的结合力度。虽然在学校学习
篇2
在道路工程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路基和路面的设计。第一,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充分考虑厂区现有生产设施布置及厂区发展规划,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平面线形布设,并对道路中出现的局部扭曲进行通直设计;第二,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始终按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将其与建筑物改造进行有效的衔接;第三,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主要采取两种横断面的形式,其中一条道路采取5米的断面形式,而剩下的道路断面均采用的断面宽度为7米;第四,在进行路基路面设计时,由于厂区的道路人员较少,而车辆较多,而且承载较重,因而对其承载性能要求较高,结合气候、施工条件等因素,采取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的原则对其进行设计[2]。
2管网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管网工程设计中,主要是需要对给排水工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计。考虑到工程实际建设的需要,例如绿化灌溉和后期的管理维护的便利性,在排水工程设计,其设计技术要点如下:(1)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将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排出,而在道路的两侧由于主要的树木和绿地为主,且道路的宽度在5~7米之间,所以路面范围内的雨水量较小,加上工程所在地的蒸发量较大,但是降水量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根据不同路段采取路边排水沟或者雨水篦子收集雨水,汇集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循环利用,且考虑到厂区基础设施、未来建设的需要,还在道路的两侧预留了一定的宽度,并设置绿地,同时也提高了其空间和景观上的效果;(2)将低洼地带的雨水排出与排污措施相结合,尤其是在局部地区由于雨水汇集而难以将其排除时,采取雨水和污水排放相结合的方式将积水排除;(3)在设计污水管道时,主要是结合现有建筑物对未来新建的建筑物的排污预留一定的空间。
3照明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厂区道路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所以在选择灯具时,不仅要考虑到风格和意境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维修的便利性等方面,最后才能从成本上进行考虑。本道路工程采取高杆灯,灯的纵向间距是30米,能有效的满足照明对亮度、眩光度和均应度的需要。高杆灯主要在道路的单侧进行布置,并灵活利用道路边的厂房、管架等设施架设灯具,可有效减少灯杆数量。而在供电线路方面,对于照度要求较高的区域,则采取敷设电缆的方式为其提供电源,且每隔30米设置一个电缆检查井。
4环境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工程道路设计中,往往会忽视对环境工程的设计,但是环境工程又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不仅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与其它的土建工程之间相比而言,其具有的弹性较大,所以为了加强对其厂区环境的保护,致力于环境工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设计时,应在细节之处着力体现环境设计,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理念,从多方面将人文关怀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彰显环境设计的成效。例如在进行线路设计时,应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厂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从而更好地突出反映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3]。
5结语
篇3
我叫xxx,是在今年的时候加入xx公司,在大学的时候我是在机械工程学院学习的内燃机制造及维修专业,一直想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x司是我们本专业的龙头老大,能来这里工作,我非常荣幸。还记得刚来公司的时候,会遇到好些问题不太明白,领导及同事都细心的为我解答,通过领导的帮助及自身的努力,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现在将我这段的时间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一、书山有路,技海无涯。
到维修制造中心后,我深知:作为一名技术工人,若看不懂图纸资料,搞不清设备原理,钻不透车辆构造,不但十分尴尬难堪,而且不是合格工人。我克服实践经验不足等不利因素,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牛劲”,努力为自己“加油充电”。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钻研,我进步很快,但是我没有丝毫的自满,我深知,自己虽是一名大学生,但是维修制造中心很多师傅经验十分丰富,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钻研专业技术的道路上,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懈怠,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企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勇于攻坚,破解难题。
我用自己聪明才干和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师傅们一道为维修制造中心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三、爱岗敬业,热情服务。
“站着做人,跪着服务”是运输公司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见到很多车辆在行驶时出现制动不灵的故障,我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造成车辆行驶制动不灵的故障有以下几个原因:制动系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足。车辆由于储气筒不能储存足够的压缩空气,制动阀的供气量不足;制动阀管路漏气、气路堵塞都会造成制动时制动系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足;制动鼓与制动蹄片间隙不合适;制动蹄接触面积太小。根据以上原因,围绕着制动不灵的问题,我反复查阅、研究了有关维修保养资料,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对逐个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检查分析,对可能会发生故障的部位,采取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拆检。
篇4
机电安装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任职以来一直从事机电安装工作,在工作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的这么多年来能够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并能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一切工作安排,在机电安装工作管理当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绝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能圆满的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2012年2月参加工作,入职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安装分公司到2013年7月,在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1、2号楼担任电气工长及安装项目副经理,负责电气专业技术、材料计划并组织劳务施工;期间通过二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该项目配合土建取得“陕西省级文明工地”和“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称号;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负责西安雁塔监狱拆迁及西安雁塔监狱配电室、水泵房改迁项目安装工程,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3年7月到2019年4月,负责皇甫庄二期改造工程(兴庆御园)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银川河东机场扩建项目担任总工长,协调各专业工长并分配各专业工程施工任务;期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负责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6号楼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被评为工程三部优秀团员;期间QC《提高明装消防箱安装一次合格率》获全国二等奖;QC《提高暗装配电箱预埋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二等奖;2018年7月至今,负责陕西省崔家沟监狱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通过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被评为工程三部2019年度先进个人;期间QC《提高明薄壁不锈钢环压连接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三等奖;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配合土建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工地”验收及“省级文明工地”验收;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从管理角度安全、质量、进度方面的管控都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一直认可和好评。
除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外本人还不忘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还不断接受关于建筑业的新事物比如:BIM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参观学习及应用,智慧工地的学习与应用;在工作当中时刻不忘学习在取得专业资格的同时与2014年报考专升本并于2016年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自2015年通过助理工程师评审后一直积极参与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从2016年到2020年共完成继续教育学习400课时圆满完成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在计算机模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先后完成4个计算机模块的学习并通过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并于2018年5月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刊物上发表《建筑机电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在2019年7月经同行两位专家评审论文《室外综合管网雨季施工要点论述》;在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后一直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聘任至今,且在被聘任期间年度考核一直为“优秀”;其实在现实工作当中不仅要做好自身方面的学习与巩固还要对同行及先进事物的学习,抽空多到同类行业的示范工地学习,多于同行业内专家交流,多查阅国内外关于建筑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运用到相应的专业领域;在任职期间一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的考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奖励。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本人始终不忘记自己所担任的使命及承担的责任,一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尽管担任助理工程师已有几年但我始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并以一名工程师的职责履行义务,这些年学习了也成长了但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抛弃不放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始终还积极探索用于进取为工程行业奋斗终身。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协调管理
很多市政道路,就其各专业本身,如道路的规划、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项目的指挥者,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
一、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交通设施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再者,由于市政工程牵涉的有关单位及专业范围广,每一项道路工程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且每一条管线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作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1.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3.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HTtP//:
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3.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工作从图纸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在雅瑶中路工程中,通过对路基、路床、排水管基础、排水管吊装铺设、道路水稳层、混凝土路面等分部工序的质量检验评定,杜绝了质量隐患问题,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埋地管线与市政排水管的协调;周边建筑物与在建道路工程的协调;道路的使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施工工序、班组之间的协调等。
5.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篇6
论文关键词:双导师制;新员工;培训;供电企业
为了适应电网的高速发展,加快人才强企战略实施进程,国内各供电企业根据每年人才需求计划招聘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企,优化调整企业的青年人才队伍结构,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势智力资源。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网新技术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每年引进的新员工数量也不断攀升,如何快速有效提升新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一直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探讨的课题。
阳江供电局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人才开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实践经验。下面以阳江供电局为例,探讨双导师制在供电企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并为双导师制在供电企业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一、国内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问题现状
近年来,各供电企业非常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相关计划不断加大培训师资建设和资金投入,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和技能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体系方面
现有培训体系中新员工培训部分欠缺统筹的规划性、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浅泛、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模糊。培训项目繁杂且项目之间衔接性较小,也缺乏对培训质量的有效监督措施,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2.培养模式方面
为了让新员工熟悉企业各部门业务运作,供电企业一般会采取定期轮岗制的粗放新员工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靠新员工的主动性学习为主,过于开放自由,缺乏具体目标。短暂的轮岗周期使得新员工未能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技能难以得到持续的锻炼,进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小,技能提高水平期望值降低。此外,生产一线的新员工因未具上岗操作资格,加之缺乏实操培训基地,整个实习过程局限于以理论学习为主,观摩技能实操演示为辅的形式,较少通过亲自操作深刻体会设备结构原理、运行和操作要领,技能水平提高较为缓慢。
3.师资条件方面
目前,各供电企业已经建立内训师体制,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内训师,满足了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和技能方面一般性培训需求,但是部分中小型供电企业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覆盖面窄,直接面向新员工的授课较少、调动实践引导性不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员虽覆盖面广,也存在个别基层班组缺乏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资格人员的情况。总体来说,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师者与学徒一对一的紧密关系。
4.新员工自身方面
新员工在经过统一的入职培训后分配至各实习岗位,由于对所在岗位专业、技能人才晋升渠道不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也没有得到所在部门个性化培养和引导,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产生困惑,出现迷惘甚至焦虑的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导师帮助新员工树立科学、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二、双导师制概念及其优势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它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这种差异化的导学关系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并被逐渐推广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展成为企业导师制,即将企业内部有丰富生产经验和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年轻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支持性关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导师制是企业快速有效培养技术人才的途径之一。
本文提及的双导师制是以南方电网公司人才晋升渠道为依据,实行“专业技术导师”和“技能导师”制度,分别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建立导师与新员工的“导学”关系。目的是调动企业的资深技术管理者或技能专家、新员工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签订师徒关系合同建立新员工培养新模式,以快速有效提升新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清晰员工职业发展道路,帮助新员工树立正确职业生涯目标。该制度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结合本局实际情况提供专业技术和技能两条职业发展道路,对正处于职业初期的新员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改进新员工培养方式,实行差异化、一对一的精细化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整合和调动供电企业自身的优势师资参与人才培养,构建学习型组织平台,通过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传承,能更快更好地培养新员工成为专业技能人员。同时,通过不脱产培训达到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目的,节约外出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3)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导师制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导师本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优秀管理者队伍,实现双赢,具有较大的人才开发意义。
三、双导师制的创新实践应用
阳江供电局在新员工培养体制探究过程中,积极推进双导师制的创新实践应用,2011年4月制定了《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制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带徒合同书(专业技术导师使用)》、《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带徒合同书(技能导师使用)》,以及《员工辅导记录表》,建立起有特色的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并首次实施。指定人力资源部作为新员工实习期间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度落实、过程监控、效果评估、考核和反馈等重要环节的管控,角色履行的主要工作如下。
1.建立专业技术导师库和技能导师库
导师对新员工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技术或业务方面,还需要能够有效地激励新员工,解决新员工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和与人沟通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导师具有责任心和充裕时间。在过往导师制实践中,由部门指定人选作为新员工导师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选定人员通常因工作繁忙无暇对新员工进行悉心指导,往往委派部门的技术或业务骨干来代替自己指导新员工,而替代者由于并没有导师的责任制,对于指导新员工不一定会尽心尽力,致使导师制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首先根据细则要求筛选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建立初步的双导师库。然后分发至各部门负责人及导师本人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初选人员的讲授能力和工作时间,保证导师有能力、有时间胜任新员工的培养工作。可接受并严格审核由部门或班组人员三人以上联名推荐工龄达到一定年限,技能水平达到一定要求的员工入选技能导师库,做到每一班组都有技能导师,构建全面的技能培训网。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并双导师库以供新员工自主选择,并每年根据人员变化和考核结果进行动态管理。
2.签订双导师带徒合同书
新员工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需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去熟悉岗位业务规范和技能要求,充分了解部门班组文化,建立起与人沟通的关系。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新员工按照《细则》要求自主分别选择与岗位、工种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导师和技能导师签订双导师带徒合同书。导师则分析新员工特点和学习领悟能力,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具体目标,交给所在部门初审后由人力资源部最终审核确认备案。
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双导师制定的培训计划中应有具体化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分别从专业技术管理和技能方面加以侧重,设立适当的培养目标,作为导师成果考核内容之一。如设立生产一线本科学历新员工可实习期满后通过助理工程师资格认定、技术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高级工技能鉴定水平的目标;非生产一线岗位的本科新员工实习期满后通过助理工程师资格认定,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的岗位任职资格的目标;硕士学历新员工期满转正后,技能水平通过本专业高级工技能鉴定目标,再经过一年时间,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水平的目标。
此外,《细则》规定不允许一师带三徒或以上情况出现,不允许跨岗位、跨工种建立师徒关系。同时,要求导师做好实习过程辅导记录,客观反映各新员工的技能水平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好针对性专项培训,弥补短板,使新员工技能得以全面发展。
3.实施监督机制
新员工签订双导师合同后,培养工作进入实践阶段,也是决定培养成效的关键过程。因此,我们采取了多样化、容易操作、施行有效的措施对培养工作进行全程管控,保证制度落地和培养效果,具体如下。
(1)实行随访制度。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即时随访和短期随访制度,以面谈、电话访谈等方式与新员工、导师及归口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新员工的学习近况。双导师制首次实施过程中,教育培训专责在双导师合同签订两个星期后,对制度落实情况分别对导师和新员工进行首次随访,结果显示各导师都能按照细则要求履行导师职责,通过专项岗前知识培训磨合师徒关系,增强交流效果。新员工表示自实行双导师制度后,有了经验丰富的前辈作为专门老师作为督导,平时羞于问怯于主动学习的情况得以较大改善,避免了形成松散的工作习惯,日常工作的目标性更强并能够在符合自身实际条件下设立短期专业技能提升目标。
(2)定期回顾,形成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每3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检查培训计划的实际落实情况和目标兑现情况,收集实施意见并加以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计划和制度,实行PDCA闭环管理。
(3)实施导师考核和人才激励。在合同期满后,组织专家委员会根据合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对双导师的工作进行评审,对于完成目标兑现的导师,实行绩效奖励并作为岗位竞岗选聘的优选考虑人选。另外,如期间新员工在导师指导下取得技能竞赛成绩、通过专业职业考试,则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未完成培训计划的新员工或未能兑现既定目标的导师则采取新员工延期转正和延长师徒合同期限的惩罚性措施,直至计划完成和目标兑现,不断激发广大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习型企业。
篇7
“工人也能当‘教授’,这是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助于改变工人的社会地位,培养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李万君由衷地说。
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这项职称改革,不仅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也让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师资保障。
工人评“教授”,打破晋升“天花板”
以往,工人并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试来衡量。从低到高,可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高级技师享受副高待遇。
李万君此次获评正高职称,正是得益于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一项职称改革。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规定‘既在本职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于淼告诉记者,这项改革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也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
入企30年来,李万君就了超一流的转向架焊接技艺,先后牵头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24项,在2011年荣膺“中华技能大奖”,同时,他也是长春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职教师。而作为工会组织命名的“劳模高技能传承师”,他也在积极帮助省内外企业培训技工,近4年培训焊工超过1.1万人次。
“2003年获评高级技师后,以为职业评级就此走到了头,没想到,借职称改革的‘东风’,竟获得了正高职称。”李万君兴奋地说。
那么,通过职称评审对于高技能人才究竟意味着什么?
“职称与升职、干部的培养使用直接挂钩。比如,工人获得职称后,可以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还可向干部身份转变。”
于淼告诉记者,过去,一些知识型、创新型工人虽有能力搞科研发明,但因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受限于工人身份,无法申请国家科研资金、无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捅破了技术工人的职业“天花板”,能引导和激励该群体更多开展研究与创造。
“在我看来,高级技师的责任是凭借过硬技术完成好生产任务;而当‘教授’,则要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更深更广的领域有所建树,这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李万君对记者说,他又有了新的“小目标”。
限定“双师型”,旨在据升职教质量
按照吉林省的职称改革政策,只有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方有资格参评高教系列职称。这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目前,职业院校的老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缺少生产实践经验,教学常常照本宣科,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通过职称评定改革引导技术工人兼职任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解决职校实践型师资稀缺的矛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水平。”于淼介绍。
对此,李万君深有体会,他向记者举例说:“2005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大幕后,长客急需近千名焊工充实到生产一线,虽然报名应聘的人很多,却无一人能通过考核。当时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就直言,如果要招1000名大学生,一周内便能到位,但要招1000名能适应高铁生产的技术工人,根本不可能实现。”
面对高铁焊接工人的巨大缺口,李万君带头与企业的9位焊接师傅分赴长春5所技术学校兼职任教,在他们悉心指导下,大批学生经过半年在校学习和半年进企实习,最终顺利通过长客的考核,成为中国高铁制造的生力军。据悉,这些三尺讲台上的技术明星,不仅提升了兼职校的声誉,也带动了生源扩充,甚至吸引了一些大学生走进职校。
“高水平技工的很多技能技巧、绝技绝活,都是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最接地气,不仅可以基于企业实际指导学生实操,还能借助所在平台,组织学生进车间参观、到企业实习,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助推职校生就业。”于淼说。
“近两年,我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过程中,直接参与了焊接教材的编制,希望能让更多学生受益,使他们毕业后更适应市场需求。”李万君告诉记者,其实,兼职任教、教学相长,有助于技工向更高的理论研究领域延伸,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而这也正是跨系列职称改革的另一积极作用。
引爆申报热情,助推教育观念转变
“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证书,而是向所有技术工人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李万君认为,“工人也能当教授”一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超过他此前所获的许多重磅荣誉。
记者从吉林省人社厅获悉,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实施以来,该省已有60余名技术工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而李万君作为获评正高的第一人,更是引爆了技术工人申报职称的热情。
“连日来,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咨询电话,马上开始的下一轮职称评定,预计有100余人参评,其中申评副高职称的较多。同时,能明显感觉到青工积极性最高,有些青工虽然还未达到要求,但也能基于此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于淼对记者说。
据悉,吉林省约有48万名高技能人才,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进行“高调宣传”,让更多技术工人了解政策,逐步扩大职称改革的受益范围。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焊工丁照民,多年来在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去年成功参评高级讲师,他对记者说:“过去,一问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答案多是‘教师’‘科学家’这些高大上的职业,但当工人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技工被评为‘教授’后,相信有一天会有人说,‘长大后要当一名好工人’。”
篇8
关键词: 城市道路 设计 体会
1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 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 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 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 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2 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2.1协调沟通能力
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 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局。设计人员对图纸质量负责,在各个部门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各个阶段都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设计文件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工程跨越河的处理方案,需要与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沟通河道的规划位置、水下净空要求、跨径要求、标高等, 确定设计参数, 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
2.2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应着重培养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
2.3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
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这种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 要做忙而不乱,同时培养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
3 设计中的体会
3.1 总体设计
3.1.1 关于设计车速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依据,道路等级、设计车速与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有关。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 但在包含道路、桥梁、隧道的项目中取值要灵活,因为坡度、半径和行车条件不同, 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级取值为60km/ h 时,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 视距难以满足60km/ h 的标准,以及保证主线汇人段的交通安全,设计车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选择。
3.1.2关于平面设计指标
条件许可时,平面设计指标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利于行车安全和保证视距。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 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应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 即平面设计指标应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选取。
3.1.3 交通组织设计
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有利于道路设计满通功能的需求, 内容包括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公交车站间距、道路开口间距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 ~300m。城市中的人流量大, 道路的建设阻断了两旁的人行通行,适当的人行道间距有利于行车且保证行人安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宜≥300m。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交通需求大, 要正确引导, 盲目地开口不仅增加交通事故概率, 而且降低交通效率。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公交车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600m,合理的公交站间距为出行提供便利,使人车分离的交通设计更容易实现, 真正做到各行其道, 提高交通效率。调头车道间距一般为1km,与沿线的交叉口左转交通相辅相承,减少交叉口位置的交通压力和交叉口时间延误,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
3.2 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规范提出了平纵曲线的组合关系及各种设计指标, 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 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3.2.1交叉口纵坡
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 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 困难情况下应≤3%。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 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 内侧会大一些, 内侧曲线长度小, 外侧大, 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3.2.2纵坡限值的理解
设计纵坡一般采用小于规范规定的推荐值, 除非特殊地形的要求, 如避免大量拆迁、挖方和满足道路横向连接等情况, 一般不要达到极限坡度。
3.2.3关于上、下线错台
为了减少山体开挖或有利于路侧道口横向连接, 可采用上、下线错台设计形式, 即横断面为处于不同标高的双幅路, 两幅路的设计标高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线控制, 纵断面在上、下线起终点与原设计标高接顺, 中央利用放坡绿化过渡高差或采用支挡构造物, 如海口市滨江西路位于南渡江西岸,道路沿南渡江走向,文明东路口至琼洲大桥段需起到防洪要求,但此段地势低,为了减少土方回填和与周边道路连接,又能达到防洪设计要求,因此道路纵面采用上、下线错台设计形式。
3.3 横断面的设计
3.3.1 关于路幅的分析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应视具体情况而异, 旧路比较常见的是一幅路和三幅路, 而新建道路中又以两幅路多, 现在红线宽度大的道路逐渐倾向于向四幅路发展。
新建城市道路更加注意景观, 城市道路建设中引入了彩色沥青和较宽的中央绿化带; 采用两幅路的形式,横断面布置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 自行车道可采用彩色沥青铺装, 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也满足了非机动车的通行需要。最外侧的一条机动车道因地制宜地
设置公交车专用道, 满足公共交通通行要求。工程注重景观, 根据规划宽度和交通需求, 设置中央绿化带, 机动车道两侧设置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行道树分隔, 人行道外侧至红线边设置绿化带。
3.3.2人性化考虑
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之外, 应注重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在保证人行道宽度的同时, 全线行人通道保持连续, 满足行人的需求, 人行道宽度最小为3m, 同时还应考虑设置人行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在受拆迁限制的交叉口, 转弯半径尽量取规范低限值。主线行车速度为60km/ h, 交叉口右转弯采用30km/ h, 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当右转弯行车速度为30km/ h 时, 转弯半径为33~38m,为了保证人行道的宽度, 转弯半径可取低限值33m。
篇9
关键词:物业服务;管理提升;专业化
目前,油田矿区的物业服务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油田矿区的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决定了整个大庆油田的建设能否持续的发展,整个矿区的的服务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广大的职工群众能否从中受益,将来油田矿区能否给大众带来更好的服务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完善目前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的模式,解决目前油田矿区物业服务大的改革压力下造成的组织结构单一、附加任务重的问题,在一系列油田矿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新思路,为建设“最美矿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管理层的服务理念与能力
首先管理层必须具有思想上的工作动力,这是决定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因为激情比能力更加重要,任何一项工作,如果对其没有积极主动性,就很难将一项工作做到完美。这就要求时刻对管理层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矿区物业服务的认识,使得管理层对该项工作的发展形势又一个清楚地认识,并且还需要定期开展管理层会议,形成良好的纪律和制度,增强管理层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其次是需要将工作的步骤协调好,简化复杂的工作步骤,转变管理层传统的工作观念,在保证工作质量和标准的基础上能快速的完成工作,提高效率。最后,还需要管理层强化指导作用,对基层单位有一个良好的指挥和引导的作用,与他们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难题,正确指导他们的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物业服务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能显著提高该服务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效。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由于不断被细分的城市功能,油田矿区所在的城市对物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物业服务必须走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如今的油田矿区物业服务已经开始将大量的集中型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改变了以往大量购买专业操作设备和引进技术人才的传统模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减轻了负担,使得大量的精力开始转移到提升服务水准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次,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还能弥补人才不足的缺陷,传统的物业服务工作人员都是从已有的老员工中进行调离,他们的特点是年龄都比较大,且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这使得物业管理一直都得不到高水平的提升。由于进行了专业化,人们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转变,服务技术得到了提高,服务态度和积极性也变得活跃,满足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第三,专业化的发展还可以降低服务成本,由于大量的专业服务被外包出去给专业的服务公司,减少了原服务单位的经济亏损的现象,还能使通过规模经营的服务公司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三、物业服务的专业化模式
首先要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统一理念、统一服务,做好宣传导向工作,督促服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的工作规范,学习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纪律制度,让他们在工作中能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能更快地完后相关的工作内容,提高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能力。其次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让工作人员能随时反省自己的工作,检查错误,努力改正,挺高物业服务的工作质量。在进行工作质量的讲评过程中,要落实工作规划,实时进行工作进度调查,方便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体系,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时获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和完善后续的工作,建立追责制度和定期回访,真诚服务,,及时为用户解疑答惑,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还需要对专业化的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性物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物业服务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关于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的管理工作的实践思路探索,必须要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从中返现问题,找出缺陷,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意见,不断优化物业服务的结构,形成先进的服务理念,走专业化的服务道路,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摒除传统的、落后的、有缺陷东西,完善物业服务的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发挥外包服务业的功能,让整个物业服务行业得到更好的更优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设计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政工程管理对推动城市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并关系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水平。
一、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技术管理要符合科学规范,市政工程的施工,在机器设备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科学化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应该遵循。施工技术上会有所创新和突破,对于新技术不能冒然使用,否则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一般方法是对新技术和新方法要进行实验测试,确保方法可靠后再进行推广。
(二)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就是合理利用成本并节约成本,提高成本的利用效率。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经济利益方面,不要目光短浅,而要考虑长远。在市政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层面上,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技术施工方案,挑选出成本适宜、性能可靠的施工方案。
(三)国家政策为主的原则
市政工程的施工将涉及到许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政策在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有科学化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各项特征以及科技发展的状况,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应该遵守这些政策规范,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使施工技术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二、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
(一)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市政工程应当服从专业的测试,所需的原材料和控制材料设备技术性能指标,测试指标都要符合标准要求。原材料需要具备有关单位和部门产品认证,以及材料力学测试报告和其他数据。另外,管道外观要光滑干净,没有明显的缺陷。材料混合领域进行验收检验,检验人员应严格检查,检查原材料,包括表面的性能,质量,重量,并检查合格的质量数据。安装前需要进行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需要更换或使用前通过有效处理。
(2)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
工程师对施工组织的合理科学的严格把关,然后做出一个合理而有效的计划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各个工作部门的施工分工,建设流向和劳工组织的组织计划,确定项目采用的相关技术、设备、材料和过程。每个单位和分部以及分项工程施工前一定要仔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并发现连续工作的困难和关键,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工程特点及工程技术等关键条件,在施工工程中寻找相应的对策。
(3)减少测量误差。防治测量错误
应该配备一组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建立特殊人员,精确测量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自检自测应该改善要求,精度偏差要比允许误差的准确率高50%。施工放样要与地质条件相结合,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放样,并由专业的工程师检查后再审查,之后在进行施工。要准确测量、精密仪器的使用,根据施工需求进行仔细认真的计算,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二)建立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通过对市政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深度分析可知,建立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合理有效的承担管理责任也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因此,一个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有益于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也有益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在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效的贯彻落实。只有严格的依照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执行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各项施工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建立完备的技术交底制度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展开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应当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保障了参建工人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施工任务与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技术人员向参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图纸的交底; 工艺的交底; 材料的交底; 相关规范、标准的交底; 措施的交底;样板和实际样品的交底。
(四)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建立图纸会审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因图纸的错误产生施工上的严重后果。图纸会审工作应当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对于工程的变更部分需要实行技术核定。在实行技术核定时,需要会同相关部门从技术性、经济性以及工程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核定结果在统一多方专家意见后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以下是图纸会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合法性的审核; 整体性的审核;主结构的审核;施工技术装备的审核; 路桥和涵洞的审核;材料选用的审核; 针对疑问进行解释; 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对具体施工过程的现场情况进行综合性记录,因此需要建立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主要记录的内容有: 日期和天气条件的记录; 工程部位和施工组队情况的记录; 施工活动内容的记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起止日期,施工中意外事故的过程和处理情况,相关领导对工程的指示等。
(六)竣工和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竣工和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组织试验室工作人员实施全方面的试验检查工作。组织预验收工作并填写竣工报告。实施交工报告和技术层面的总结工作。进行相关文件的整理和归档。
三、提高市政施工技术的方法措施
(一)引进先进的技术。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加大力度对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进行引人和投资开发,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市政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淘汰落后以及富含危险性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以此来确保小区道路和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市政施工的设计工作管理。市政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会审是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基础,它决定着一项工程质量的问题。当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之后,准备开工之前,相关单位和部门一定要抓紧对图纸进行会审工作。在设计图纸会审结束之后,有关单位还要到现场对施工设计进行复审。要严肃认真的对施工图进行复审,以免工程开始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到时再请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现场就会出现严重窝工、浪费材料等现象。另外,对于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一定要结合当前小区的特点和美学,与主体建筑物的美学特点要达成一致,遥相呼应,这样才能够体现小区市政建设的美感。
(三)加强市政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快速发展,但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无法赶上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迭代,所以就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一个优秀的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就应该具备一批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先进机械设备仪器。做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拥有一批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员培训学习方面的资金投人,经常性组织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去一些专业的学习培训机构进行施工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本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在人力物力双重保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建设出一大批更加优质更加精品的市政工程,才能保证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快速健康蓬勃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与管道工程,只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满足市政工程建设和市民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安丰悦.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