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02:2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

篇1

1.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推进农机服务的热情到户,春季农忙,广大农民下田地干活,没有更多的时间购买新农机具,办理补贴资金,我镇农机推广站同志经研究后,首先要坚持正确完善农机服务工作目标为方向,加强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实际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建立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积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到广大农民家里,田地里,宣传新型机械的优势,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户对于购买使用新型农机的热情有了空前高涨,最近几年,我镇发展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领域近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化在我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合理利用时间宣传农机科学技术和合理推广使用农机。

近几年我镇农机推广站,逐年总结过去在农业机械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和生产中存在的失败经验教训。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广大农民特别春秋季很忙中,没有太多时间去各地区学习参观新技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镇农机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下乡到户到车,宣传农机新技术应用推广,需要更多的广大农机户,尽快提高文化技术水平,推进农机新技术应用,镇农机推广站采取了新办法,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农机大户到较近市县里短期学习培训,内容是农机驾驶操作和技术培训实验等,农机具的保养方法和新型机具的了解和使用。

3.合理作好管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最近几年我镇农机推广站对于当前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之后,积极组织人员到户到车,介绍补贴内容车与机具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解,购买农机与新机具的热情有了新提高。随着购买农民的增多,促进了农机的发展,我镇农机数量有一定规模。

热情服务完善安全监理工作,使农机户遵章守法是当前我镇农机推广站面对一些困难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向解决好安全生产,结合年检审工作的开展使拖拉机驾驶员愿花钱办证,年审等项工作的开展顺利。怎样才能作好这些工作,首先,提高服务农机推广人员素质,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热情实际认真下乡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开展研究解决困难和处理好问题的办法,把存在驾驶员换证、年检、补证等项内容作好,帮助拖拉机驾驶员提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思想,认真遵守法律法规等常识,农业机械操作安全常识,监管好拖拉机驾驶员的麻痹和侥幸心理,不在给农机生产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建立良好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思想,使拖拉机驾驶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明显提高,有了新的变化,为道路交通安全有了安全保障。

篇2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谭明龙任组长,党组成员刘发友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张廷禄、副所长阳昌洪、科教科科长何林、管理科长张兴建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篇3

关键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35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农业机械化不仅对过去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也必将不能离开农业机械化而存在,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的繁荣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随着农机数量的上升和农机活动量的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机事故频发,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问题至关重要。导致农机安全隐患的原因除了机手操作不当和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机械老化、磨损等一些问题以外,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总之造成农机事故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伴随着农机活动量的加大和农机事故的发生,我国开始注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目的在于为农业生产和农机手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影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客观的讲,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底子也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晚,也不是十分成熟。所以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也要客观正面地面对,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的工作者,就是要迎难而上,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笔者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引起广大农业机械化部门的注意,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1.1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第一难题就是工作在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专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大多数人员还没有资质,没有证书,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维修农机也是靠自己的经验,维修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1.2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设备老旧,需要更新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很多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和检测设备过于老旧,有的甚至是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者的维修水平,即使是专业技术很强的农机手也很难维修好农机。还有的设备根本都不能工作,已经成了摆设,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1.3 农机维修网点数量和位置设置不合理

有的农机维修网点设置得过于偏远,不能满足农忙时节农民及时修理农机。有的农机维修网点数量也不够,比如村子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到了农忙时节农业机械的使用量就要普遍高于其他村子,如果只设一个维修网点可能就不够,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到进行实地考察。

2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对策

善于总结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农机化部门要致力于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农机网点建设的健康发展。

2.1 加大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力度

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等。每年的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的形式上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国家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的经费不足,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而且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人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2.2 及时更新设备,合理安置废弃设备

不能用的设备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及时购买新的设备,保证农村农机维修所需。购买的设备要符合农村的情况,合理购买。

2.3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一个维修网点建设,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网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5~10公里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 张志星,袁晓霞.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6).

[2] 张广东,刘玉琴,李晓燕.对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07,(05).

[3] 马龙武.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2).

[4] 朱月兰.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07).

篇4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革;建议;云南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323;S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5-02

畹町为国家一类口岸,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邻邦九谷市一河相隔。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畹町市,并入瑞丽市,设立畹町经济开发区,实行“政经合一”的管理体制,行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职能,计划单列、财政自收自支。畹町经济开发区辖1个乡镇、1个农场、3个社区,总人口14 056人,其中农业人口6 608人,国土面积103 km2,耕地面积858 hm2。行政区划调整后,畹町没有省级财政户头,很难申请到中央、省级农业项目资金支持,本级财政困难,农业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以上原因构成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面积小、人口少、资金少、项目立项困难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1-2]。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清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思路,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现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情况作一概述。

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销原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中心、农机股、甘蔗技术推广站、经作站,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0名。

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有编制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身份构成情况,专业技术人员19人,工勤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7.9%;职称构成情况,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7名,工程师6名,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0%;学历构成情况,研究生2人,本科9人,大专9人,中专3人,高中3人,初中及以下2人;年龄结构情况,50岁以上9人,40~50岁8人,30~40岁9人,20~30岁2人;推广专业分布情况,借用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有7人,从事农机工作的有9人,从事甘蔗工作的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有6人,其中农技推广专业2人、热作栽培专业1人、植保专业1人、土肥专业1人、技工1人,主要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

1.2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畹町镇管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牧局为业务主管部门。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6人,其中3人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余13人是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是以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基本上脱离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工作职责。

2 改革取得的成效

2.1 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配置趋于合理,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012年畹町经济开发区完成作物推广种植的面积为2 726.4 hm2,比2011年的面积2 536.1 hm2,增加了190.3 hm2,增长率为7.5%;总产量为39 893.5 t,比2011年的27 533.5 t,增产12 360 t,增产率44.9%;总产值5 571.6万元,比2011年的5 204.3万元,增加367.3万元,增值率7.1%。

2.2 农业机械现代化稳步推进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工作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2012年4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引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3.33 hm2。通过软盘育秧,机耕机耙、插秧机规范化栽插、科学管水、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收等措施的实施,示范区水稻平均产量9 195 kg/hm2,比2011年常规栽培的7 650 kg/hm2增产1 545 kg/hm2;2013年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扩大到33.5 hm2。

2.3 经济作物推广成果显著

2012年经济作物推广种植面积达1 346.6 hm2,产值1 445.5万元,其中,青枣面积33.3 hm2,通过嫁接、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提高了果品质量,平均产值超过15万元/hm2;天然橡胶新品系云研77-4引进示范推广844.4 hm2,获得德宏州农业局科技进一等奖;随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推进,畹町经济开发区经济作物逐步由传统的常规栽培转变为设施栽培、集约化经营,蔬菜、水果大棚避雨栽培,滴灌、喷灌系统的应用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2.4 植保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月开展4次定点系统调查,按时上报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及时下发各村小组农作物病情通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2012年全区农作物推广种植面积2 726.4 hm2,完成防治面积3 780 hm2次,为大面积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保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除面积248.1 hm2,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09.4%,有效控制、减少了蔓延危害面积;2013年获得中央水稻病虫害防治项目支持。

2.5 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制定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安排测土配方施肥省级监测点3个、国家级监测点1个,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为农作物获得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2年度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要求,完成辖区内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根据《云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6份;2012年共计检测蔬菜样品1 000份,发现6份蔬菜样品农残超标,超标率0.6%,通过检测,实行系统跟踪调查,严禁超标蔬菜进入市场流通,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消费安全。

2.6 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成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机合作社,全区80%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水稻机收全覆盖,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33.5 hm2;成立了畹町民兴蔬菜合作社,社员达到400人以上,蔬菜种植面积每年266.7 hm2。

3 存在的问题

3.1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农业服务职能被普遍弱化、淡化、行政化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到乡镇管理后,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占了大量编制,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成为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基本脱离了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主要工作职责。

3.2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

目前,有21人从事农机、甘蔗等推广工作,仅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委托农业执法及数据整理、总结、材料编报等技术指导服务和日常工作,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3 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老化

农技人员整体专业技术知识老化,工作方式传统落后,外出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更新慢,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几年之后就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5],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3.4 经费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

地方财政有限,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上级主管部门对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项目扶持资金较少,导致畹町农技推广体系形成“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局面。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必备的科技服务培训设备、检测仪器、交通工具;二是缺乏农技推广经费。

4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议

4.1 强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业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现代农技推广体系

畹町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不论是农业局管还是镇政府管,都应以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中心工作,制订符合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应用科技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建立健全以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为依托,乡镇农技服务站为单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核心,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

4.2 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业项目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应按当地推广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加强农技人员管理,并根据专业合理配置,明确农技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地方财政应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涉农部门应积极争取省、州级农业项目扶持资金,不断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7]。

4.3 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科技人员进行分层次的继续再教育,积极争取年轻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机会,逐步提高科技人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以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5 结语

畹町经济开发区从人口、面积上来讲,相当于其他县市的较小乡镇,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以较少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全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实现了农机技术与农业技术的集合,农技推广实现了机耕机耙、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残检测、机收等技术集成服务。只有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才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畹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6 参考文献

[1] 郑琼,董金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2-33.

[2] 李建霞,何文廷.关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农村,2011(3):161-162.

[3] 胡栋礼.关于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48.

[4] 马林仙.昭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0.

[5] 杨任宽,陈本贵,徐文荣.淳安县农技人员现状分析及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建议[J].杭州农业科技,2008(1):13-15.

篇5

一、农民培训工作情况

今年,截止6月底,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其中,在县委党校集中培训20期,在镇、村就近集中培训26期,按照项目要求,每期培训3—4天,已总培训10380人,占总任务100%(不含市组织的创业培训500人)。其中培训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占任务的100%;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880人,占任务的100%;对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和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发放物化技术补贴人均50—150元,开展技术指导4次以上,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现场指导100%;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已对100名技术指导员开展集中培训5天,对1400个示范户和辐射户培训指导4—6次,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100%,同时发放叶面肥示范户每人50袋、辐射户每人20袋。已累计支出资金近430余万元,已申请财政下拨到各培训基地补助资金435.76万元,应补资金全部到位,不含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一般在乡镇。

二、农民培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农委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葛月光主任任组长,农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工会主席、党组成员徐华具体分管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同时明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招标确定培训基地并签订合同,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开展项目检查、督导、验收,对培训基地进行考核,总结汇报有关数据、材料,每月组织召开例会等。培训基地的主要职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签订并履行合同;选聘培训教师并保持相对稳定;公开遴选受训学员;规范培训和指导;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总结上报典型材料,留存培训过程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提交实施情况总结和验收申请报告;按规定要求使用培训补助资金,建立资金使用明细账。

(二)公开招标,确定培训基地。通过招标公告,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确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广校、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县农机事业发展中心、县菜蓝子工作办公室、县水产管理站、县三义高级职业中学、县范集中学成教部、县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单位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县高级职业中学、县农机成人中专学校等3个单位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为农民科技示范项目培训基地;庄周职高为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市农委招标认定)。

(三)加强制度建设。除建立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台账制度、公示制度、管培分离制度、月报告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以外。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提前1-2天向办公室报告,并提供开班计划等有关材料。办公室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检查农民参训情况,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等。凡开班不上报者,其培训情况不予认可。二是百分之百电话回访制度。培训基地对已培训的学员必须进行100%电话回访,回访情况登记表每季度末上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和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进行再回访。同时,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参训学员联络畅通,政策知晓,满意度增强,支持度提高。培训基地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和具办人签字盖单位公章后,于每季度末上报县农委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三是例会调度制度。每月20日为全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例会日,原则上各培训基地分管领导和举办人参加,遇节假日不后延。主要议程为调度工作、交流意见、审核台账等上报资料,部署下步工作。没有特殊情况,20日上午9点按时开会,迟到者罚款100元,无辜缺席者罚款200元,并限时补会。

(四)强化培训质量。每期开班,都必须上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指南,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授课教师、培训内容、作息时间。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却按照长训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办班。每人发教材2-3本,水笔一支,笔记一本,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开班动员,结业总结,并检查学员笔记,进行全员考试。对参训学员登记造册,印发学员证,学员本人凭证进班,定位入座。坚持点名制、缺席补课或取消制,保障学时。坚持奖惩制,每期培训班都评出10%左右的优秀学员,由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不守信用,无故缺席2次的学员,取消学习资格,并列入农委“黑名单”,两年内不安排其培训,不向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培训质量。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六个结合”。一是本地老师与省级专家授课相结合;二是严肃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每期都利用1-2个小时,采取有奖答题式、师生互动式、讨论交流式,有时利用晚上穿插少量的文娱活动,引导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消化领会,使学员在放松了身心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现场观摩相结合。如,依托3月22日在党校开幕的皖北()第六届农资产品展交会这个平台,组织学员现场观摩、鉴别,进一步学习农药、化肥、种子方面的知识,增强识假辨劣能力。再如农机大户培训,每期都要安排半天,选择待建场地,现场展示、操作;四是口头讲解与物化激励相结合。如对参训的农资从业人员,每人免费发给电子磅秤一台,寓意要秤足数量、秤出质量、要秤出良心、公平交易、秤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每人发了一台喷雾器;对农机大户每人发了一套维修工具等;五是集中大班培训与分散小班培训相形结合。对于学员分散范围广的专业,则在党校集中培训,每期培训都在300人以上。对于学员相对集中的专业则到乡进村就近培训,每期50-100人,同时利用村镇广播,现场直播,扩大了培训效果,如农机学校等。六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包保到片,指导到人,通过进村入户、电话、短信等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已向受训学员发送农技短信3条,2万人次。

(五)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会议宣传,县召开了启动会、再动员会宣传培训政策、培训要求;二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农业信息网公开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培训补助、培训基地、培训时间、监督电话等信息;三是印发县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份、印发《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简报》9期;四是开班典礼上第一堂课,宣传政策,在培训现场悬挂会标、宣传横幅、制作宣传图板等。五是上报工作情况、典型经验并在农业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发表总计27篇。

篇6

中国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普遍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转型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农业机械化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综合国力很弱;农业工业和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正在进行联产承包制的重大改革;这些客观存在的制约限制了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二是萧条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逐步完善,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战略转移,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处于维持和停滞状态。三是复苏期(本世纪初至今),这次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大特点,它不是靠任何人为地设计、掀起和推动,而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然形成的。这次发展的动力既存在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支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更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证。

2006年,国务院制发了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设意见。至此,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再次迎来了成长发展的春天。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现存的问题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加强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力度,但就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态势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整体实力弱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总结分析,造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机构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在这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广潜能的角度,来研究调整和正确对待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2.基础设施差

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以柳河县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为例: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资产为零,15个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资产总额为18.6万元(80年代末固定资产总值),其中六个乡镇资产为零。

3.人员素质低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农机化专业院校开始撤并停招,致使培养输送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园地和渠道被切断。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4.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承诺难兑现

《意见》既明确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地位,同时也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编制、人员基本确定,基建、项目后续待进。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基层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财政保障问题了。要想马儿跑,就要填料加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就这一点点,也成了基层农机推广人的一种奢望。

(二)职能作用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职能边缘化。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现在基层农机推广完全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要求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就不同,他们的适应性较强,小可以入户(种植户、养殖户),大可以入园(农业生态园、养殖园)、入场(农场、养殖场)、建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三、整改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意见》精神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利用现有,不增负担,整合资源,方便工作”的原则,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一)人才资源的整合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一般定编为2~3人。他们既搞农机推广,又抓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即使做了些工作,也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对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突出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

采取乡镇机构撤并整合的方法,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农机推广力度。以3~5个乡镇为单元,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8~12人。重点负责服务区各乡镇的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农机推广主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2.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正常的农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它们干不了;农机安全生产和服务,它们做不了等。致使群众意见大,领导不满意。

通过整合,类似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合理调配等,都会积极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物资资源的整合

按照“整改”原则,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层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和物质不足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和帮助,为基层农机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三)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区域(中心)二级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及资产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坚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切实抓好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政策保障

每个方案和建议的优劣,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改革也一样。一项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壮大,需要一个适宜的生存发展环境。刚刚复苏崛起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关注。

篇7

1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力量提供支持,是农业生产当中最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农业机械化丰富了农业生产手段,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且确保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以及农业经济的稳步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可抵御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灾害。

1.2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

随着农业机械投入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当中,原本处于经济落后面貌的农村在采用先进生产力之后,对其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并且让农村的广大群众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意识的觉悟。同时,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提升了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不断深入,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由此可以表明,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偏远的农村地区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质量无法提高,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农机技术对于改变这一现状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向农机化转型,逐步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环境以及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对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工作,基于这一角度,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会有效推动我国农机技术的向前发展,并且在不断研发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的生产质量与产量,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态势,并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富裕劳动力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将各方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开展措施

3.1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为了做好农村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应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探究。实际上,不管哪一领域的工作,都应提高对体系构建方面的重视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中,有关人员要对农机技术推广进行改革,不断推进农机技术推广的机构、队伍、设施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工作,要着重严抓。其中,关于制度建设工作,有关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体制,规范其运作体系;关于队伍建设工作,要提高人员选拔的门槛,致力于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此外,在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工作中,还要注重将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为农村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农机技术服务。以上种种都是笔者关于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建议,在实际的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

3.2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可想而知,对于农村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这样一个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工作来讲,会涉及到多方面、各主体的相关利益,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一定要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完善其法律法规,而这项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于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想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对其予以保障,则一定要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积极论证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推广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

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而言,相关推广工作人员会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为农机技术推广发哪敢由推广人员制定完成,并且相应的推广工作也是由推广人员亲自执行。所以,要想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就要做好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首先,相关推广人员要不断吸取教育,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找出最直接有效地推广方案,只有保证推广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才能确保推广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

3.4致力于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篇8

一、整治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使农机销售、维修、维修配件网点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业机械经销资质证书》以及维修人员领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领取率达90%以上,完善销售、维修、配件供应网点的"三包"服务制度,提高维修质量,基本消除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进一步净化农机市场秩序。

二、整治重点

1、无营业执照、无证经营农机销售、维修、供应点及无职业资格证书的维修人员;

2、销售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的维修、配件供应网点。

三、整治内容

1、有无《营业执照》或是否超范围经营;

2、有无《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业机械经销资质证书》或是否超范围修理;

3、有无《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维修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4、有无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行为。维修"三包"服务制度是否健全。

四、整治时间

2012年4月27日至10月31日。

五、整治步骤

1、摸底排查阶段(201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由县农机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农机站对辖区内从事农机销售、维修、供应点进行排查摸底,要摸清无照无证销售、维修、供应点的分布和经营状况,并建立健全档案。

2、换发证阶段(2012年5月1日至5月31日)。对全县范围内已领取原《省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督促其带原证到县农机管理部门办理换证手续;对没有办理过《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督促其尽快到农机部门办理。办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2)相应的维修场所和场地合法使用证明并标明占地面积;

(3)主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标明其名称、规格和数量;

(4)主要从业人员名单和职业资格证明复印件。

3、联合执法阶段(2012年6月1日至7月31日)。由县农机局牵头,组织工商、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对办理换发证情况及农机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对无《营业执照》的,由工商部门签发警示通知书,限期办理营业执照;对无《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业机械经销资质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由农机部门下达限期通知书,约定时间到农机部门办理;对无"二帐二票一卡一书"的,工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对检查出的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产品,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查处。

4、补办手续,总结阶段(201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对无证(照)销售、维修供应点及《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补办有关手续,并按规定发放有关证(照)。同时,对专项整治情况及换发证(照)情况做好总结,对整治行动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六、整治要求

1、为加强全县农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维修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行为,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专项整治行动中集中执法人员,选择重点对象组织联合执法,切实打击假冒伪劣农机及零配件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机市场秩序。

篇9

[关键词] 黑龙江 农业机械化 推广方法 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92-01

一、前言

自古以来,农业这一生产活动都是最受人们所关注的。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粮食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可言喻的。在科技还没有当今社会这么发达的时候,农民们都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凭借自己的双手或者是自家养的牲口来进行农作,这往往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的出现了拖拉机、收割机等等一系列可以代替人力,凭借人为的操作,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工作的高科技,这不仅仅帮助农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帮助他们减少了原有的工作量,也算是农业史上一个重大的飞跃。

二、发展黑龙江省各个县乡农技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是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工具和一些实用机械化的调查结果相结合并且好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现代化农机的一个强有力保障。也别是在最近几年,国家先后都颁布了几个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文案,让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农业机械化能给个人以及国家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在此之后,许多城市的各个地方也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一些实施准则,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我省的各个的地方也都做了许多农机的推广工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机现代化都带来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收入增加的一系列巨大成果。

三、推广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方法

1.加大领导的力度

要想有效地推广农机,就要最大程度的加大领导者们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一系列领导力度,在所有的员工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实现目标责任制为目的,先制定一个可行有效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条款,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要加大整个单位对推广农机部门的资金投入,有了必要的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机的推广。此外,还要对推广部门的所有员工进行岗位责任划分,安排给他们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到全员合理分工以及有效合作的实质,以此来确保推广方法的有效进行。

2.抓好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结合我省现有的一些专业技术方为其他地区树立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搞好新式农业机械的推广以及新发现的农机工作技术的推广,帮助广大的农民群众更好的了解一些农作工具和农作新技术,加强农机推广部门的管理,提高农机推广应用的水平,从而增强技术的储存、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

3.加强农技推广的技术并引进这方面能力强的人才

我省相关部门的人员应该把其各个地区的所有农技推广部门的人员都召集一起,找一个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有深刻研究并且经验比较足的老师来对这些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让所有这些农技推广技术方面的人员不仅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得到专业人员的教导,同时也可以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和自己对农技推广的一些想法,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不仅如此领导也应该要积极引进一些这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的人来进入自己的专业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应该要在一些新的专业的农业操作工具上进行认知程度的训练以及操作技术的加强。

4.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建设指导

抓住国家重视农技推广的机会,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资,统一大家的思想并且积极的开展县级的农机技术推广升级活动,让农机的推广制度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此外,我省还成立了专门的农技推广机构,同时还配备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实时的指导和检查,通过这点足逐步的总结经验、推广农机试点的建设。

5.开展农机化技术的调查和验收工作

通过结合农机化推广项目的实施以及农机发展上的一些热门问题,深入农机推广工作的第一线,扩展农机发展的服务领域和农作工具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我省的一些调查组人员也会定期分析出当时这一局面的形式,对全省的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好好的研究调查,最后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再经过完善后在对这一项目进行鉴定和验收。

6.搞好农机推广的信息宣传和服务工作

结合我省农技推广的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点和重点推广技术金进行宣传报道,以及基层推广工作方面的亮点进行有效地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及时一些农机推广工作的最新动态和一些新农机产品使用的推广示范以及农机市场供求方面的一些信息。

四、总结

由上文可见,当今社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主要的功劳是属于这些有效的农机推广工作的方法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做到农机的推广,那么农业机械化的好处也不会被这么多人所熟知,我省的农技推广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最后,只有不断的学着不断地突破,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有了进步才会离实现农业现代化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程友谊,王峰.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J].湖北农机化. 2012(04)

篇10

[关键词] 基层农机 推广 现状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03-0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使用,农业推广工作逐渐进步。但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农机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实施。

1 基层农机推广现状

近啄辏我国的农业机械在农村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实施效率,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机推广的积极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设备问题。在农村,受经济因素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农村机械设备不够全面,不仅在推广农业机械过程中面对较大困难,也达不到一定的使用效率。设备不足不仅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的生产数量,还影响了农业的收成效果,从而制约着农业的有效发展和积极进步。其二,资金问题。我国虽然对农业生产更为重视,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生产机械,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引起的,给农业农机推广工作带来较大的限制因素。其三,专业技术问题。由于我国专业技术较为落后,推广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导致推广人员无法对农民积极引导,也会使现代农机的操作和应用面对较大挑战。其四,制度问题[1]。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还没有为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导致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不仅无法促进执行工作的规范性,也无法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五,服务问题。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农户无法更新自身更新,也无法学习先进的推广知识,从而为农机的推广工作增加更多难度。基于基层农机推广现状的分析,为了使农机推广工作有效执行,保证在农机使用期间为农业发展提供较高的作业效率,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需要利用相关的实施对策对其有效解决,在能够保证推广工作有效实施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实施对策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现状的分析,要为农机的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执行措施。其中,不仅要促进农机产品类型的合理选择,对新农机进行培训,还需要转变推广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人员的素质,以保证在服务工作中,能够实现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2.1 农机产品类型的选择

在对农机产品类型进行选择期间,保证选择的产品类型适合该地区土质、茬口以及农艺要求。并且,在使用期间,需要做好示范表演工作,这样不仅能保证机型的可靠性,还能选择出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的使用设备。

2.2 新农机的培训工作

对于一些新购买的机械和工具,为了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不能及时对其施工。需要根据新型农机的使用标准以及一定规范,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并为农户提供有效服务。在培训工作中,操作人员不仅能了解到农机的使用性能,做好农机的维修与保养工作,还能解决一些故障问题,促进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全面的推广作用。

2.3 优化传统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实施观念,并为农户树立科技农业发展理念。更新农户的实施观念,使他们在农业生产期间,不仅大量使用新农具、新技术,扩展服务范围,还需要增加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配套农机中存在的问题[2]。

2.4 对推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各个单位需要组织农机人员参加培训,以保证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提高。还需要利用相关手段鼓励推广人员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并让知识成为推广工作的主要动力。同时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并使农机推广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期间,对推广人员进行考核,以使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还能促进信息的相互传输。

2.5 服务工作的加强

服务工作的积极实施,因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质量不能要分析新农机的数量,还需要研究农机的作业效果。所以,对于新购买的农机,需要对其进行跟踪服务,不仅需要保证配件的及时供应,还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中学习,并学会使用配件以及相关工具,保证在有效排除故障基础上,提高机组的实施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3]。

2.6 信息网络的推广

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加强信息网络的使用。因为现代社会已经发展为网络信息时代,所以,农机推广工作也需要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工作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更新推广人员的自身观念,因为只有促进观念、知识、政策的创新性,才能促进农机的飞速发展,才能有效利用农机信息。同时,还需要在各个区域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以促进农业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其次,为农机行业建立行业协会,保证能够满足农机的发展需求,如:在互联网上,可以采集各个农机机构的信息,并使之能够与农机企业相互联系,这样才能获取到更为有利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化发展中,不仅能促进多元化信息平台的形成,还能促进信息的有效获取。

总结

基层农机的推广工作能够促进农业的积极发展,为农户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积极改善,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以促进我国农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基层农机推广现状与创新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