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1:1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独立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订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从事报告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比较容易理解,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针对第三者而言的,即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客户的身份,在他人看来是独立的。因此这需要通过外界来评价,如果投资者或其他人士怀疑注册会计师或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保持客观的立场并作出公正的判断,该会计师事务所就未能做到形式上的独立。也就是说应做到让外界特别是让投资者相信其独立性,如果外界人士怀疑独立性,那么即使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还是不能达到使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目的。所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审计报告应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但从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浦东金桥、物贸中心、宏盛科技以及东海股份(注:与下文新黄浦为相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等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该所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新黄浦金融大厦四楼。而阅读新黄浦(600638)2001年报与其他公开披露的信息之后不难发现这幢“新黄浦金融大厦”正是该公司的“主要开发项目”,在存货项目中比重极大,并“采取以出租为主的政策”。而新黄浦恰巧也是由该所提供审计报务,但与前几份报告相比我们却发现:这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的地址却没有了“新黄浦金融大厦”的字样,不知该所是否也是因担心投资者或其他人士会对其独立性产生疑问而将其略去,而这种疑问往往对上市公司本身又是非常不利的。
篇2
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与基础;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是获取社会公众相信审计人员实质上独立的根本保障。审计人员实质与形式上独立的整合,并通过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将注册会计师职业展现于社会公众面前。公众利益和公众预期与信任,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重要意义,从公众视角审视形式上的独立,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繁荣。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公众视角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关于独立性的内容被普通接受的观点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前任主席托马斯·G·希金斯提出的,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事实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职业界重实质轻形式。在业内人士看来,事实上的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涉及形式上的独立性的规章所能带来的好处都是微不足道的。直到193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理一州际袜厂诉讼案后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道德准则中,强调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不得有任何形式上的利害关系时人们才开始重视形式上的独立性。尽管从论述中我们看到了审计形式上独立重要性的提高,但笔者认为,在越来越强调人性沟通和信息交互的社会里,仅仅将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相提并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上升一个高度。理由是: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要实质性地发挥其职能,为社会公众认可并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职业之所以存在,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够合理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及其他信息的可靠程度。如果社会公众根本不相信注册会计师群体,就不会相信他们的鉴证工作。独立性正为注册会计师群体获取社会公众的这种信任提供了合理保障,然而大多数公众不可能深入注册会计师群体内部了解实质上的独立,只能从形式上窥探独立性之一斑,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沟通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间的纽带。
(二)以顾客为中心建立需求拉动型的产销模式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将顾客满意的管理哲学引入审计独立性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地位的提高及营销策略的开展。为收集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如同实业企业的生产,社会公众作为审计报告的直接使用者如同顾客,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须象对待上帝一样以不可动摇的抱负运用自身的知识为社会公众服务。
(三)为公众利益服务是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要求,这除了暗示注册会计师职业维护公众利益的承诺之外,还强调公众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利益。不仅如此,它还作为基本原则列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这意味着在公众利益与注册会计师自身利益冲突时应以公众利益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四)为公众利益服务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判断实现的。独立性的强弱程度决定了公众利益的被保护程度。然而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判断上的不偏不倚,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无形和难以度量的,连注册会计师自身都很难讲清,社会公众就更难把握了,形式上的独立则是有形和可以观察的。事实上社会公众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探求审计实质上是否独立,只能直观地了解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进而确定是否信任他们的审计意见。换句话说,形式上的独立才是形成公众信任的决定因素,同时还应注意到,由于社会公众和注册会计师所处角度以及专业知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上也有差别(见附表)。
从附表中不难看出,当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不相一致时,注册会计师评价的依据是实质上的独立而社会公众则更多考虑形式上的独立。
以上笔者从不同侧面分析了社会公众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重要地位。公众利益是其宗旨而公众期望是其内在动力。确定公众视角虽然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重构,但此文的主旨在于倡导一种新的思路,从公众的角度开展形象策略,以期注册会计师职业地位的提高。
二、从公众视角重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观
完整的独立观应具备三个要素:谁需要独立、如何保持独立、向谁独立。由于向谁独立很明确且对公众的理解没有影响,笔者暂不作讨论。前两要素的简单组合形成独立性的四个方面: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性、审计团体实质上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性。除了对独立性的内容重构外,笔者的意图还在于从公众视角对其重要程度排序。(一)审计团体的独立性主要是形式上的独立性,这是公众关注的首要因素。审计团体本身不具备判断思维的能力因而基本无实质上独立之说(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实质上的独立其实是全体审计人员形式和实质上独立的整合)。审计团体的独立性主要是形式上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乃至行业协会拥有自主经营、行业管理的权力而不依附外界权力或利益上的支持,我国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正是审计团体形式上独立的完善,这使事务所长期依赖行政权力开展业务的状况得以改变;二是指注册会计师作为一门职业应有的声誉,表现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普遍印象和一般评价,是深层次的形式独立。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印象并非来自对注册会计师及其职业的认知,而是更多形成于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应。部分公众可能了解某些注册会计师并予以高度评价,但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当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依赖不熟知的注册会计师工作时,起支配作用的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一般看法。可见塑造长期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获取公众信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形式上独立的努力不仅有助于实现该目标而且作为独立性的最表层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认知的起点。
(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包括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性两方面。前者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益以及其它形式上的特殊关系,后者强调审计人员在执业中保持超然的态度。
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尽管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该审计人员工作的直接评价,但笔者认为,相对公众来说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退居其次,实质上的独立才是关注的对象。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论述,笔者的观点归纳如下:
(一)笔者提出从公众视角重构审计独立性在于倡导注册会计师职业营销策略的改变,事实上就是一种实现注册会计师职业与社会公众融通的公关策略。
(二)笔者强调形式上独立的重要性并不否认实质上独立的基础地位,更不是对形式上独立的一味拨高,而是基于形式上的独立是社会公众能直接触及的表层信息并构成了社会公众认知审计独立性的起点这一事实。由于公众利益和公众预期与信任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从公众视角审视形式上的独立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繁荣。
篇3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成本审计效益
一、日益增强的审计风险,要求独立审计要进行可审计性研究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审计责任,随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专业素质及法律意识的提高与增强,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已越来越受到独立审计执业界的关注。
1.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一方面会计目标由过于单一的经营责任向多元化发展,既为经管责任服务,又为经管决策服务,同时也为投资决策服务。此时,会计处理不得不在这几种要求之间寻求平衡,从而增加了对会计信息解释的可争议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经济责任的关系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托人、委托人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也成为具有双向约束力的约定权责关系,这种平等权利,既给了受托者自主处理会计信息的机遇,也增强了委托方要求获得合理保证的会计信息的要求。这就给会计信息的理解冲突埋下了伏笔。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处理复杂化以及不同阶层理解冲突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风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增加了审计法律责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及影响范围是相当有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各方面的关系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会计的反映内容。因此,会计信息决策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一项小小的错误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个亿的错误流向。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和经济后果性日益突出,一旦产生不应出现的经济后果性,或者鉴定会计信息与使用会计信息双方对这种经济后果产生不同看法时,必将带来法律上的冲突。事实证明,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因审计业务纠纷而被推上民事法庭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可见,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增大,也引起相关审计法律责任的加强。
3.独立审计的相关法制还不很完善,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机制。在国外,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行业的高风险体现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的高额索赔制度。尤其是诸如日本等国家实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无限责任制,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都将为其造假行为承担严重的经济后果,如果被司法部门证明与上市公司勾结,将被定性为证券欺诈罪,而遭受严厉的刑法制裁。所以,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机构,且都在保险公司投巨额保险。由于我国会计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相关法规不健全,所以我国的会计市场也就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机制。
二、对于任何会计师事务所,还必须讲求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益
1.独立审计的目的,原本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不管其会计报表质量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可依据职业标准相应地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点上看似乎任何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都是可审的,但问题在于,一些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不予接受,从而拒付审计费用,一旦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拒之门外,则注册会计师徒劳无益。
2.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极高,注册会计师难以通过实施必要的测试程序,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或者,注册会计师可能要实施极为复杂的审计程序,付出高昂的审计代价,才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审计收费却不能相应提高,从成本效益上来看,显然,该项目也不具有可审性。
总之,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对企业进行可审性研究,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控制审计风险;(2)避免法律责任;(3)评估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
篇4
审计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会计审计机制的确立,有利于保障经营管理者及董事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目的。对此,企业需要设立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和职业管控双管并立,导致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模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工具之一,承载着监控企业决策合法、不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职责,而审计体制同管理机制的失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了应有的监管职能,双向性的服务体系令内部审计失去了有效性和独立性。
(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其他审计。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由决策者进行管控,而审计部门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受领导束缚,致使审计机构独立性丧失,也无法合理地审计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三)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国内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少财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法律常识等,难以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因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名员工密切相关,它的职能范围也很广,通常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兼备多种知识储备。而现今的大部分会计审计人员还暂不具备这些能力。
(四)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审计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的问题,由于会计审计形式的转变和创新,其由常规的财务审计逐渐向责任审计等方面扩展,然而不少会计审计人员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作业模式当中,无法熟练运用相关经验,缺少风险意识等。
三、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的力量,企业应当继续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可以借助网络科技来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令各项资金的配置情况更加明晰,便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增强企业审计部和财务部的联系,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这一点是保障内部审计的重要举措。会计审计是监管企业经济行为的关键对策,更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构成部分。所以说,审计部门必须具备独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审计形式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审计队伍,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强化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综上,当前企业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须更加注重会计审计工作,继续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论文范文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五、结束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4.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5
关键词:内审作用,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所建立的服务于该组织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 、是否有效的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活动向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换句话说,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其作用在于:
(一)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重心在决策,科学的决策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内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能够有效的促使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贯彻落实与执行。
健全的内审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诸如贪污、盗窃、浪费乱挤乱摊成本和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资条件,如果内部控制不严密,不相容职务未分开,就往往会造成企业财产物质的大量流失,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进而提出可行的建议,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达到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目的。
(四)能够促使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内审制度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较弱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审部门,如若服从于一把领导的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论文格式,内审作用。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内部审计的对象也多元化 ,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被审单位与集团公司是母子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关系,在兼并和收购、改制和改组、联合和剥离及分拆中,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内部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由于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单位和集团公司改制和改组,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四)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白,使得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内审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五)内部审计方法滞后,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内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论文格式,内审作用。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论文格式,内审作用。
同时,目前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问题定性模棱两可。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理顺内审管理体制
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知识,通晓财政经济法规,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论文格式,内审作用。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再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论文格式,内审作用。论文格式,内审作用。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内审法规建设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入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同时,我国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要想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重视审计监督,提高内审的地位,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审计决定的跟踪。
主要参考文献:
徐丽《如何发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1期
《现行审计管理制度与执法监督》,辽宁电子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篇6
关键词 审计收费 审计独立性 影响 对策
一、我国CPA审计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一)审计收费的支付方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审计费用支付方式是由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客户收取审计费用,客户管理当局充当实际委托人。这种方式导致审计人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上的一定程度的依存性。我国CPA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在被客户掌握了经济命脉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遇到重大审计问题时受到经济威胁,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作出顺应客户管理当局意志的妥协,从而影响其独立性。
(二)审计收费的费用额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在我国,行业中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过低的审计费用会对独立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迫使事务所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雇佣更多的初审人员来代替注册会计师,以损害审计质量为代价来减少审计成本,这样有可能无法查出重大的审计问题,即便发现,也有可能迫于审计费用的压力而与被审单位合谋。
(三)审计收费的费用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这里的费用结构指主要是指某一客户的付费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比例。当某一或某几家客户所提供的审计收费占事务所整个费用收入总和的比重很大时,该事务所就有可能单纯从利益出发,屈从于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将很难保持独立性。
(四)审计收费支付时间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费用的拖欠对独立性的损害非常严重。所谓拖欠审计费用,一般是指在连续审计下截止签订本年度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尚未完全支付上年度审计费用,在变更审计下对前任事务所尚未完全支付审计费用的行为。拖欠的审计费用是对今后年度审计工作的影响,说明上市公司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非本年度审计费用外的经济利益关系,形式上与实质上均未完全独立。
(五)审计收费的披露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审计收费的披露透明度不高,披露不充分,只是含糊公布一个数据,不能够帮助使用者进行更为有效地决策,同时不利于监管机构掌握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利于社会各方利用这一信息的透明度,及时获得相关的信息。
二、完善审计收费制度,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思路与对策
(一)对审计收费方式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现有的直接收费的方式的弊端,有一种在独立性方面具有很大优越性的审计模式基于账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审计委托模式。
财务报表保险,是指公司不再任命和支付报酬给注册会计师,而是购买财务报表保险,使投资者在面临财务报表虚假陈述所带来的损失时,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公司所能获得的保额和为此支付的保险费将被公布。由保险公司任命并且支付报酬给注册会计师,让他们对潜在投保人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供鉴定。那些公布高保额和低保险费组合的公司将脱颖而出,在投资者的眼中他们具有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因此,每家公司都将渴望得到更高的保额并且支付更少的保险费。这将导致报表质量的一次飞跃。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保险公司置于整个审计委托模式的核心地位,由财产所有人通过批准购买财务报表保险的形式,委托保险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此模式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保险公司负责,而由于保险公司在财务报表质量方面与股东利益的趋同,保险公司将乐于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客观勤勉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发表真实意见的动因。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关系,取消了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联,增强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二)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审计收费金额
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公司的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事先预测出工作量和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并根据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小时收费标准,来确定最终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可以解决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水平高低悬殊的问题。
(三)对审计收费费用结构的改革
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事务所之间的合并、重组来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增强与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还可以让国内的事务所像四大一样可以去承接非审计业务,渐渐降低某一被审计客户对事务所的影响,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二是强制规定某客户审计费用占事务所全部收入的比例。
(四)对审计收费支付时间的改革
审计收费应该在外勤工作结束时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全部或大部分。尽管此时还有许多需要与上市公司沟通并调整的事项,审计意见也未形成,但审计工作的主体已经完成,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诚然重要,但这是事务所而不是公司的事情。我国也要对委托人支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尤其应要求公司对审计费用的拖欠进行披露,以提高透明度,使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对事务所的独立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五)建立审计收费披露制度,增强审计收费的透明度
针对审计费用的披露问题,我国应重新制定条文或修订原有规定,务求完善、坚持集中性、详细性和强制性披露,信息披露形式可以指定网站,或指定报纸,也可以使两者结合。同时,应加大对审计收费披露制度的监管,加强对不规范披露的惩罚力度。另外,事务所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的收费应分别披露,以避免非审计业务收入过大而造成对独立性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杨中环.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的思考.价格月刊.2004(7).
篇7
【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 因素分析 对策 灰色系统 保险制度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uditor independence.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全球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突然蔓延,我国企业、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由此导致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如果仅仅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觉性和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性,很容易造成因潜在的经济利益等原因威胁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得当财务报告包含虚假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和为其付费的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站在同一个立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不再是去找漏洞,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些公司的财务补漏洞,最终误导预期使用者的决策,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
1.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发展及其解读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初期,独立性仅仅被定义为精神上的独立,即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中要拥有一种自信心,在进行职业判断是有自己独立的意见而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然而,这种"精神独立观"是以注册会计师是“道德人”而非“经济人”为前提的,因而这种观点片面且抽象。
随着对独立性问题的深入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道德层面的精神独立是不够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因为形式独立是精神独立的重要保证。正如英国学者Moiser所述,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往往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丧失应有的独立性,因此,精神上的独立更需要相应的外部机制约束才能实现。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认为该注册会计师独立。注册会计师的形式上的独立也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在第三者面前以超然独立的身份出现,那么即使他在精神上是独立的,也无济于事。
如今,我国实行的是“双重”独立观。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即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也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即外观上的独立性,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因此,审计人员既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又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抽象的、无形的、难以衡量的,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具体的、有形的、可以观察和衡量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审计独立性的概念。
2.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精髓和基石,一直是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众多,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试图构建一个结构框架,用以从整体上把握影响独立性的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974年,Goldman&Barlev从审计人--被审计客户利益冲突的角度,基于谈判力量平衡的思想,提出了以下审计独立性的评价框架(如图1):
2000年,曹玉俊在Goldman&Barlev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将审计人、被审计客户之外的其他利害相关者考虑进来,基于压力平衡的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框架(如图2):
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裘宗舜和韩洪灵于2003年建立了一个分析审计独立性风险的产生与后果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包括:独立性风险产生环境前因、诱发独立性风险的环境前因的减缓因素、独立性风险的潜在后果分析及其治理(如图3):
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3.1独立审计市场缺乏有效需求,竞争混乱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环节,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缺乏有效需求主体,强制性而非自发性成为我国审计需求的主要特征,审计市场呈现需求不足而供给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现状。在我国,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种相关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于是,绝对多数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是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它们看重的不是审计质量的高低,而是注册会计师能否按照审计需求出具审计报告,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与此同时,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低价恶性竞争,审计价格信号传递功能难以实现;审计和咨询业务混在一起,更易使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企业利益的驱使,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
3.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委托关系失衡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由于现代公司股权过度分散而形成的“强经营者,弱所有者”局面的存在,管理层在注册会计师的聘任、解聘及报酬方面有很强的影响力;同时,管理层担负着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职责,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紧密联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很可能会向管理者倾斜。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大量案件表明,对上市公司财务审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的升职和薪水过分依赖于一个上市公司,于是两者之间发生了复杂的利害关系,从而丧失了独立性。
在我国现行独立审计委托制度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既是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注册会计师是审计人。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
3.3对注册会计师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由于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案后,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然而,目前仅仅依靠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来约束注册会计师,以及用无法穷举的事实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独立性进行要求,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独立性机制中处于弱势地位,无相应法律赋予注册会计师应有的权利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解释说明。合理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的缺失也使其独立性丧失了应有的保证。
4.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应对策略
4.1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竞争机制
审计市场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投资者(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产生的。但这种市场本身又产生了新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审计行为和审计能力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借助于市场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节约监管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趋向科斯定理中的资源的优化配置。
4.2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结构
可以通过建立审计委员会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结构。一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降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注册会计师聘用方面的影响力,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以独立董事为主要成员的审计委员会建立后,独立董事可以与内部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等进行更好的监督。
4.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应该通过法律赋予注册会计师相应的职业权利,包括独立执业权、调查取证权、拒绝出具报告权、独立发表审计意见权及获取报酬权等多方面权利;与此同时,将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化,这样可以起到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范和监督作用。再者,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最后,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5.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的创新对策
5.1基于灰色系统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价判断
由于当代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判断越加困难。虽然独立审计准则已经加入了大量内容并日益完善,仍无法概括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所有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引入数学模型来帮助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丧失独立性。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三种最常用的不确定系统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但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着重研究 “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最适合分析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问题。
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的又含有未知的或者非确知的信息系统。它是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对于灰色系统的处理,不是去寻找它的统计规律和概率分布,通常是通过累加生成法,弱化原始数据的随机性,使其呈现较为明显的特殊规律,从而达到对系统规律的正确描述和实现有效控制的目的。如通过基于背景值改造的GM(1,1)模型,残差修正GM(1,1)模型及等维递补GM(1,1)模型,将影响独立性的因素量化代入GM(1,1)模型,进而判断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灰色系统具有自学习性,自适应性和很强的容错性,不需要人为地确定权重,有效地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可靠性,使评价结果更有效,更客观。基于灰色系统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现了评价独立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从而从理性角度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5.2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独立审计委托制度造成的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可以借鉴美国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中介引入审计委托关系中,形成四方审计关系,打破了传统三角型的审计委托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影响审计质量的制度性因素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5,(1).
[2]任明川. 安然事件与审计独立[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05).
[3] 张娜.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6).
[4]黄媛媛.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解决审计独立性矛盾的新思路[[J] ,2008, (9).
[5] 潘华,黄国良.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5,(03).
[6] 韦红玉.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9 .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因之变得日趋复杂,经营风险大大增加。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经济网络化,要求内部审计对资源运动的合标性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及时反馈信息。上市公司自身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也在不断的变革中求发展,而变革是企业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可见,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上市公司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把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作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程度,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相对弱化。被弱化的独立性又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评价职能都是以内部审计的审计结论作为依据的,如果内审人员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就很难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也就难以得到可靠的证据进而影响到公正的审计结论,引起内部审计风险。尤其是相当多的舞弊常常牵扯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对此将无能为力。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和畅通的报告渠道,内部审计的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三、中外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
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的规范里明确要求各银行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银行的重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各分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向总行内部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营预算、工作计划和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在这种垂直管理的组织架构下,内部审计机构利益与被审计部门完全分离,内部审计事项决策也不受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中国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实现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监督体制是:总行设置稽核部,主管全行的稽核工作。各地区分行设置稽核处,作为基层稽核单位。各地区分行稽核部门直接向分行行长报告工作,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分行稽核部门的独立性。而且分行稽核人员的编制、工资福利待遇均由稽核所在分行决定,使得稽核工作人员无法客观公正地对分行管理层决策的事项和一些敏感性问题的是否合规、合法和经济进行稽核,也就无法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影响了内部稽核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通过改善治理结构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
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性,特别是对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的设计,是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首要条件。内部审计机构应在组织结构中应处于较高地位,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董事会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董事会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对基层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确认,又要对高层的决策行为进行评估。所以,各层级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应归属于同级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应向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的相关情况,并及时向管理当局提供改进的建议。
(二)引导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过程
首先是风险识别。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采用通用风险分析模板及方法,识别上市公司要内外部环境中所有的风险事件。如:单位本身的风险和重要合作者的风险。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判断管理层是否完全识别了单位的所有重大风险,若有遗漏要提醒管理层加以注意。其次是进行风险评估。在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的后果时,可以采用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很多情况下要主观判断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分析的复杂性和困难所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其特有的独立地位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风险的假设和计算方法来评价风险,提出专业意见。最后是风险控制问题。单位要要采取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应对不同的风险,比如:是避免风险、接受风险,还是降低风险。在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分析、评价风险,提出减少风险导致损失的建议,并不建议参与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洁.内部审计功能拓展及风险管理.财会研究,2010(9)68-69.
[2]庄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9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内笠作为一种传统的内部审计形式,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影响其工作的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紊质参差不齐,导致其不能积极地发挥防护与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改善管理,使企业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具有经济监督、鉴证评价和建设服务三大职能。在经济监督职能中,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股权结构及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内部审计成为公司发展的自我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就成为公司的自觉行为。在鉴证评价职能中,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行,公司内部审计将在评价公司计划、预算方案、投资可行性方面,在评价生产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在揭示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弊端方面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服务职能中,公司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能因此也有了质的飞跃。
内部审计内置是指公司内部设立审计机构,配置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属于公司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内置作为一种传统的内部审计形式,存在于许多公司之中。
一、内部审计内里对公司治理的有利影响
内部审计内置于公司内部,可以自行确定审计时间,便于加强管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等,这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包括:
(一)审计时间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内置,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向公司管理当局报告,确保管理当局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免造成重大失误。所以说内部审计是面向控制和面向未来的,信息的及时性显而易见。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人来源是年度报表审计收人,这样就导致事务所在业务上存在忙季(每年的1月份至4月份)和淡季之分,如果企业在事务所的忙季将内部审计外包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内设机构和人员,不存在忙季和淡季之分,接受企业内部有关机构的领导,能在企业急需的情况下及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审计服务,保证管理层及时获得信息和采取措施。
(二)为公司管理层服务的忠诚度
内部审计职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忠诚不是仅凭利益性的契约关系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成为企业的一员,审计人员才能真正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着想,为管理层服务。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他们的目标,再加上他们对企业组织文化的强烈趋同感,会更加投人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有着很高的忠诚度,这种高度的忠诚度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公司内部管理。
(三)公司内部信息的保密性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扮演着独特的内部监督与信息传递的角色,内部审计信息属于公司秘密,包含公司内部财务状况,经营策略等信息,内部审计内置可以有效保护公司秘密。
二、内部审计内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内五有局限性,仅仅是查错防弊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当初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维护国家财经法纪,致使许多人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管理层的对立面,把经营管理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认为内部审计与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无关。这样导致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不予设置或削弱或淡化内部审计职能;更主要的是使内部审计人员把审计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为查错防弊,而不是积极地发挥防护与促进作用,重事后查处,轻事前控制;重违纪违法查处,轻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影响工作的权威性
目前,部门、单位内部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并向其直接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方式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它业务部门处于平行地位,使审计机构和人员难以处理与各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往往受单位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干涉,甚至阻挠,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充分发挥,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真实的审计结论,做出的审计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另外,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予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长此下去,内部审计在监督公司经营决策,内部管理,财务安排方面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三)内审模式选择和组织机构设置不适应审计监督的要求
公司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忽视其独立性、专职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等一般原则。对公司自身的特点及控制管理上的实际需要考虑粗略,缺乏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合理搭配,简单地发个文件,组成一个审计处或审计科,内部审计机构就算建立了。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为随意,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了又并,并了又设,审计人员很不稳定,没有较稳定的机构,人员容易浮躁,很难为公司在管理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计内置于公司内部就要求公司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会计、财务、管理等部门转岗而来,有的审计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没有获得较权威的内部审计资格证书。没有高质量的信息,公司很难据此进行决策,就会影响治理效果。 三、针对内部审计内置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加强内部审计法规的建设
尽快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同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规定的考试课程,颁发统一的合格证书,方可执业。
(二)保持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不管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结果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在组建组织机构时,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会或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直接负责并报告工作。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根据单位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随时对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没有影响独立性的利益关系。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使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日常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是深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内部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真实的前提条件。因此,单位任何领导及其他职能部门都不得对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工作进行过问和干涉,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做出客观、正确的审计结果;否则,应当承担相关的经济责任,受到相应的行政及法律处罚。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围绕企业管理的需要制订审计目标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少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和发展需要,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出发点,制订审计部门的战略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做为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向企业的最高决策层、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管理层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但要查错防弊,更要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科学的审计目标,不仅只是查错防弊,要向管理深人,并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合理化建议,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
篇10
论文摘要: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审计委员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环境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是其作用得到发挥的重要保证。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中最重要的专门委员会在内部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企业中,审计委员会更是得到广泛应用。《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对内部环境中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作了阐述。基于此。笔者对审计委员会在不同内部控制阶段的重要性发展进行探讨.并对影响其职责发挥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 审计委员会重要性在内部环境中的发展
在内部控制发展的前期阶段.“内部环境”这一称谓还没有出现时.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得到重视而在以下几个阶段中,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才逐步得到重视。
(一)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的研究得到重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 PA)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O.55)。首次以“内控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将控制环境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这其中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二)内控控制整体框架阶段。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性。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在控制环境中,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组成需考虑的因索主要包括:成员的经验: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夕部董事的比例;其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所采取措施的适宜性:对管理层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与内部、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实质。在此阶段,审计委员会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H)阶段。COSO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第一 大要素,此时赋予了控制环境较准确称谓:内部环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正式采用了“内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第 5条指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将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第一大要素。并阐述了审计委员会在内部环境中的作用。
从以上的发展可以看出,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在内部环境中的作用逐步被重视,成为内部环境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二、审计委员会在内部环境中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审计委员会在内部环境中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是内部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 11条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第 l2条也指出,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因此,作为董事会重要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它对强化董事会功能、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对审计委员会也越来越重视.它能提高董事会监督的独立性.为董事会提供多角度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和公司信息的透明度。
(二)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从公司整体组织架构而言,审计委员会的地位要高于内部审计部门,即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接受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监督,并通过审计委员会不受限制地接触董事会,可见,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桥梁。在内部审计监督方面,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检查内部审计章程、接受内部审计报告、评估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以及监控内部审计的人员配备问题。为了向董事会、股东、公众履行其职责,审计委员会需要为内部控制和其他事项提供评估。所以,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这两大因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影响审计委员会作用发挥的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应对影响其职责发挥的因素有清楚的了解。
(一)独立性。为了保证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首要条件是要保证其独立性。根据对美国40家最大的审计委员会 主席进行 调查.结果约有92.7%的比例认为不要与高级管理层发生重要联系,保持精神与形式上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因此,审计委员会要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成员绝大部分必须是独立董事。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监督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它们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一是审计委员会成员除了职务收入外,不得接受来自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任何名义的酬金或其他报酬:二是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得担任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的任何职务。我国独立董事津贴可能是独立董事比较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这些会影响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