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6:1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学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学专业论文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篇2

论文摘要:就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分析。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篇3

关键词:三维整合;审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74-02

审计学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与会计、法律、统计等相关知识联系密切,需要理论指导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审计学课程内容条块分割,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审计课程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也感到难以将审计学课程讲得深入浅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审计知识。该项研究提出了基于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综合模拟实验的三维整合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审计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重复,缺乏逻辑性。审计学课程设置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章节内容重复。有的学校根据审计主体性质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鉴证审计等;有的学校根据特殊行业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这些课程之间和章节内容也存在重叠现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各章节前后没有连贯的逻辑关系。若教师在教学时不考虑课程间的联系与渗透,盲目地为课时而讲授,则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审计知识不系统等问题。为此,应科学设置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进行有机结合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知识。

2.教学内容多,缺乏内在衔接性。审计学教学分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性不强或拓展性知识;实务部分以审计实务的四个循环和货币资金审计为主线,审计终结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部分院校增加了验资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内容。审计学教学内容多,实务部分与理论部分缺乏衔接性,使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脱离。如何进行理论知识与实务部分衔接,尤为重要。例如,在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务部分讲解时,应与审计方法中的存货监盘有机结合,并辅之审计工作底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

3.审计理论和术语晦涩,缺乏明晰性。审计理论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与乏味,有些理论术语晦涩,如日期截止目标、机械性准确、重要性、合理保证和认定等。单纯从字面看,这些术语很生僻,加之其定义或含义多数是从英文的复合句中翻译过来的,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不通俗。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案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其真实含义。

4.审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加之对审计学的内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犹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实物、录音、图片、教学软件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使教学形象直观,并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审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操作性。审计学偏重于实践,但目前教学过程中纯理论讲解较多,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维模式呆板与审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由于审计原始资料的隐密性,致使实践教学资料缺乏,对审计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认识上。部分学校试图从案例教学入手,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仅依靠案例教学,还不足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务接轨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工作底稿,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

二、构建基于三维整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为改变现行审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方案——三维整合审计教学模式,即从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三个层面,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1.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整合审计学课程内容,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工作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过程中,应力求精简与实用,注意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安排搭配,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1)审计学课程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方面。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系统、实用的知识。例如,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实务的学习中,与审计基本理论中的函证法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函证审计方法与技术。(2)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财务管理、统计和税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对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结合,在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4)将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其审查技巧作为补充。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的主要风险领域进行错弊的归结,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各种错弊表现形式,进行审计技巧的讲解和分析。适当补充财务报表主要项目的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审查技巧,从实战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审计课程的全方位整合。

2.审计案例教学。运用审计案例教学,以审计案例的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现场”,即由理论讲述向审计案例的剖析与理论描述相结合转变。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审计相关知识。审计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审计案例教学形式包括三种:(1)审计实务案例。该种案例大多以审计的业务内容为主,具体的业务调整居多;(2)审计典型案例。以国内外典型审计案例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于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的讲授、分析与讨论,对审计知识进行深入剖析;(3)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来分析案例,再进行审计案例的相关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设审计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侧重点略有不同,《审计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选取典型的审计案例或业务案例,分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应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案例或专题进行深入思考,拓宽思路,让学生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教师可让学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运用审计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审计模拟综合实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能增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尽量避免知识的交叉和重复。审计模拟实验的形式很多,可通过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培训等形式完成。(1)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针对理论教学的讲授内容,将审计知识分为若干个项目,准备审计专用的各种工作底稿和材料,与学生共同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针对性地选取某个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理论教学中进行现金监盘审计时,可选择货币资金审计项目的专项资料,在工作室里与学生共同填写现金盘点表,完成现金审计的全部审计资料,提高学生对货币资金审计的能力。(2)校内模拟仿真实习。为突出直观教学,进行校内审计模拟仿真实习。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使用账、证、表等实务会计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置工作岗位,进行情境操作,真实再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包括接受审计委托、制订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小组在模拟实习中演示、说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确定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学生须提交审计报告和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3)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该实验需要在审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审计软件会事先准备一套仿真模拟电算化会计核算资料,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其内容与手工模拟仿真实习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有业务需要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轮流深入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建议学校注册成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解决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教师可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习审计的分工不同,实习成绩可通过知识应用能力、个人修养、动态的考核和实习报告等决定,其中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实习完成情况、审计小组会议表现情况等,分值占50%;个人修养包括出勤率、师生交流互动、精神面貌、言语方式、行为礼貌等,分值占30%;动态考核方式可通过口试、社会调查、论文、报告、设计规划等完成,分值占20%。

参考文献:

[1] 陈风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6-98.

[2] 倪敏,黄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9,(7):53-55.

[3] 徐绍祥,王丽.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87.

[4] 王俊豪.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2.

篇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加之对审计学的内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犹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实物、录音、图片、教学软件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使教学形象直观,并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审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操作性。审计学偏重于实践,但目前教学过程中纯理论讲解较多,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维模式呆板与审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由于审计原始资料的隐密性,致使实践教学资料缺乏,对审计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认识上。部分学校试图从案例教学入手,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仅依靠案例教学,还不足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务接轨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工作底稿,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

为改变现行审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方案———三维整合审计教学模式,即从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三个层面,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1.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整合审计学课程内容,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工作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过程中,应力求精简与实用,注意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安排搭配,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1)审计学课程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方面。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系统、实用的知识。例如,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实务的学习中,与审计基本理论中的函证法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函证审计方法与技术。(2)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财务管理、统计和税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对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结合,在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4)将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其审查技巧作为补充。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的主要风险领域进行错弊的归结,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各种错弊表现形式,进行审计技巧的讲解和分析。适当补充财务报表主要项目的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审查技巧,从实战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审计课程的全方位整合。2.审计案例教学。运用审计案例教学,以审计案例的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现场”,即由理论讲述向审计案例的剖析与理论描述相结合转变。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审计相关知识。审计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审计案例教学形式包括三种:(1)审计实务案例。该种案例大多以审计的业务内容为主,具体的业务调整居多;(2)审计典型案例。以国内外典型审计案例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于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的讲授、分析与讨论,对审计知识进行深入剖析;(3)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来分析案例,再进行审计案例的相关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开设审计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侧重点略有不同,《审计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选取典型的审计案例或业务案例,分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应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案例或专题进行深入思考,拓宽思路,让学生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教师可让学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运用审计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审计模拟综合实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能增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尽量避免知识的交叉和重复。

审计模拟实验的形式很多,可通过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培训等形式完成。(1)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针对理论教学的讲授内容,将审计知识分为若干个项目,准备审计专用的各种工作底稿和材料,与学生共同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针对性地选取某个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理论教学中进行现金监盘审计时,可选择货币资金审计项目的专项资料,在工作室里与学生共同填写现金盘点表,完成现金审计的全部审计资料,提高学生对货币资金审计的能力。(2)校内模拟仿真实习。为突出直观教学,进行校内审计模拟仿真实习。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使用账、证、表等实务会计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置工作岗位,进行情境操作,真实再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包括接受审计委托、制订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小组在模拟实习中演示、说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确定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学生须提交审计报告和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3)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该实验需要在审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审计软件会事先准备一套仿真模拟电算化会计核算资料,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其内容与手工模拟仿真实习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有业务需要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轮流深入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建议学校注册成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解决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教师可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习审计的分工不同,实习成绩可通过知识应用能力、个人修养、动态的考核和实习报告等决定,其中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实习完成情况、审计小组会议表现情况等,分值占50%;个人修养包括出勤率、师生交流互动、精神面貌、言语方式、行为礼貌等,分值占30%;动态考核方式可通过口试、社会调查、论文、报告、设计规划等完成,分值占20%。

作者:倪明辉 曲艳梅 高尚 邢大为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篇5

摘要: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教育。但要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科学安排教育内容,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并强化其领导和管理。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方式管理

后续教育,又叫“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的教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教育制度”。这无疑将促进内审人员素质和内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安排后续教育的内容

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是内审人员进行学习的客体,是其丰富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主要信息来源和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在确定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内审人员的职业特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内审人员需要学习什么。其次要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有所用,学能以用。第三要考虑不同内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所在行业或单位的特点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不同行业的内审人员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后续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后续教育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号召力,才能保证后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总体上来讲,目前的后续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知识的教育。目前在国际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已经普遍运用了计算机审计手段,并将一些审计软件、计算机测试技术运用到审计实务中。但在我国仍有很多内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能利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应加强对内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内审工作。通过培训,造就一批能运用计算机审计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使内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审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和内审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对内审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审的作用从局限于监督与评价逐步向风险管理和促进单位发展转移,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并及时运用于内审实践,才能适应时展和内审要求的需要。

3.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法制就越健全;而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工作。如果内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不仅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内审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内审作用的发挥。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切实保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应熟悉掌握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审计法规、会计法规、税收法规、财政金融法规等。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七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中国内审协会也颁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内审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不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不坚持原则,随意泄漏所知悉的资料,甚至、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内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后续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5.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侧重于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内审人员掌握现代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只有这样,内审工作才能够上台阶、上层次。内审人员应掌握的相关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总之,后续教育的内容应突出两个字:“新”和“实”,必须内容新颖和实用,内审人员应做到自己缺什么就去学什么,学了什么就要能够在工作中用什么,充分保证后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灵活选择后续教育的方式

后续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否灵活、合理,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选择教育方式,既要考虑其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冲击,单位经费的保障程度,还要考虑内审人员的素质高低,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笔者认为,为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除采用传统的集中统一培训上课这种模式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1.由内审协会或审计学会牵头举办研讨会,针对改革中的审计理论和实务问题,组织同行业和同学科中理论基础好、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审骨干力量进行深入探讨,并将成熟的讨论结果采用合适的途径传播。

2.组织内审人员到内审工作有特色的地区或单位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也可出国考察,以不断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3.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本行业或本地区举行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介绍审计理论、审计实务或审计法规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

4.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努力办好内审网站。

5.办好内审刊物,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6.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篇6

【关键词】 审计学; 实践性;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几年随着反腐倡廉的开展,社会对审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审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审计基本技能的讲授,而是能培养出能查账、会查账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既具备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又具有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为此,从服务于学生就业出发,审计学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具备实践认知能力与职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审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课程难度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虽然不少高校采取了审计案例教学、模拟试验教学等审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能力为本,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将课程教学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的教改思路。

一、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效果欠佳的成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缺少审计实践经验

目前大部分审计教师来自于高校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从未亲自参加审计过活动的不在少数,更不要说主持审计业务。这种知识背景的教师只能关门教书,照本宣科,侧重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缺少鲜活的实际案例,结果是教师难讲、怕上审计课,学生觉得审计课枯燥无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而在各种教学评估中,很难有好的评价。教师的审计实践水平、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这是长期以来高校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的最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与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评体制有关。一是学校对教师只有学历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二是即使教师想去参加社会实践也会因为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而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去实践。学校没有考虑到为教师的实践提供便利的条件。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都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要求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使教师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上,从而忽视社会实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脱节。

(二)案例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行审计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毕竟是局限于课堂内的“纸上谈兵”,没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过程,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缺憾必须通过走出课堂进行实践训练得到弥补。另外,由于高校教师本身缺乏审计工作的实际经验,没有真正体验过审计工作,在案例讨论中很难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案例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审计案例的选编也是一个难点,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我国选取的审计案例过分关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缺乏系统性、引导性。由于实际性强的案例严重不足,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审计模拟实习是在审计教学中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在学校建立审计模拟实习室,把审计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审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学生运用审计的方法和表格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巩固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尽快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审计模拟试验设计的难度大,实施成本高。要成立一个审计模拟试验室,至少需要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会计电子数据和原始凭证)。审计试验资料的设计难度大,必然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还要考虑相应的软硬件的配备,成本势必很高,高校难以承受。其次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审计模拟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目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无法为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联系到学校的情况,在目前的审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审计模拟实习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条件与企业单位相差甚远。二是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审计模拟实习的时间虽然安排了三天,但同学们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四是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五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

二、加强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措施

(一)高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审计课程的实践教学

据了解大多数的财经类学校没有设置审计学专业,所开设的审计课也只作为会计、财务管理的附属。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师资力量的培训、人才的引进;审计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大部分没有用在审计课程的建设方面,而是用于其他方面;在教学评优方面没有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而采取统一的标准。审计教师往往感到吃力不讨好、被边缘化,从而情绪低落,教学热情降低。

基于上述情况,高校的领导一定要改变观念,把审计学课程与会计学课程同等对待。包括课时的安排,教师的安排,经费的安排等。保证足够的课时,尽量让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上这门课,在评优、奖励方面向审计教师倾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其走出去“打工”,允许教师在学校的审计处兼职。在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具体措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联系,成立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审计教学模式改革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审计教学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加强审计的模拟实习质量控制

审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提高质量,实现审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

1.建立审计模拟实习室。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开设审计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学校审计模拟实习室。可由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会计师事所设置布局,设置工作岗位,进行情境操作。

2.完善教学计划。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设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审计模拟实习分为分步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并将综合模拟实习分为单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和多学科综合审计模拟实习;做到综合实习与分岗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学习《审计学基础》起,就进行审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毕业前夕,进行多学科综合审计模拟实习。

3.制定审计模拟实习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审计模拟实习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4.工作委派。选择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明确其责任和任务,明确对其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其奖励和惩罚制度。

5.督导和监控。建立分级督导制度,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实习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从审计工作的一线聘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进行协助,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察督导组的作用。督导和监控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督察督导组、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任人。构建事前审核、事中辅导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控体系,确保审计模拟实习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建立与扩展教学实践基地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所以,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会计教学实践基地为我们建立审计教学实践基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完全可以共享这一资源。同时,还可以开辟新的审计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部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事实上,近几年我校每年都推荐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有的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审计工作,有的作为管理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锻炼了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兼职并撰写实践报告,教师对学生实践报告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为了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我们应当成立由教师组成的监控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实施不间断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践中的各种困难,使实践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而不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流于形式,真正达到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其应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2个学术硕士和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54项,企业委托项目336项。

学校拥有会计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会计学等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会计学专业等省级教学团队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3年学校获批自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牵头的“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自主培育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会计学院始建于1985年,拥有会计学学术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MPAcc)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56人,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4部;获批国家“两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两金”及各部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一、研究生招生

会计学院招收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

?筅招生计划

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15名左右;会计专业硕士40名左右。

?筅享受待遇

(1)国家助学金。所有学生10 000元/生・学年。(2)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2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20%;二等奖学金6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30%。(3)三助岗位。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担任学校兼职辅导员,提供800元/月岗位津贴(一年按10个月发放)。另外,自入学后第三个学期开始,研究生导师为每位研究生发放科研补贴不低于150元/月。

二、引进人才待遇

篇8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什么样的素质呢?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从应具备的知识方面来说,除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些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知识、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专业知识。

知识和能力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能动。本科毕业生必须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即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讲,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指综合能力、归纳推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自制能力、自学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能力等。

综上所述,笔者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身心健康,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会计通才。

二、改革专业设置

我国原来会计学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面对着企业经营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普遍存在着适应性差和后劲不足的缺陷。这也是会计毕业生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仍嫌不足的原因。国家教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改革了专业设置,要求只设一个会计学专业。但有些学校还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和注册会计师专业,笔者认为欠妥。为了使会计毕业生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可以有所侧重,如设立财务会计专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和审计专业方向等。但不宜有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因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即能成为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则要通过予以认定。再说,注册会计师只是为民间审计服务,社会还需要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显然审计专业方向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涵盖的更广泛。

三、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都注意到通才教育,即不论哪一门理工科,一律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领域一定的课程。我国现在的课程设置是按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五大类,忽视了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学科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此,笔者提出一个不太成熟的设想,按知识结构的布局设置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课三类。每一大类课程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会计本科课程设置的具体设想如下:

基础知识课:政治理论、、心理卫生、心、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大学、机基础、高等数学、当代科技概论、、社会学原理、法学基础、环境与自然、美学原理、诗词名著导读、书法绘画欣赏、世界文化学、检索、中外等。

相关学科课:财政学、国际、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统计学、运筹等、企业管理、经济法、国际税法、国际保险、国际投资、市场营销、价格学、价值工程、证券与期货、经济地理、广告学、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组织行为学、调查原理与、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经济应用文写作、外贸函电、人事管理等。

专业知识课可分为一般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

一般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单位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概论、会计实验、专业英语(含会计、审计、管理、商贸)、会计电算化、会计史、专业比较会计、财务管理学、珠算等。

专业方向课:

(1)财务会计方向: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社会保障会计、会计理论专题等。

(2)理财方向: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学(含会计报表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案例、财务管理电算化等。

(3)审计方向:高级审计学、经济效益审计、电算化审计、非审计服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案例、审计理论专题等。

现在很多人认为应实行“大三分流制”。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前两年一点不接触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及时建立起专业兴趣;不利于正确选定专业方向。我们应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到会计知识,加强对会计作用的认识,培养起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大三选定专业方向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前三年要将一般专业课学完,到大三的下学期,再按选定的专业方向学习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方面,总体讲,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首先,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大课程容量,使学生即使在一门课程中,也要力求知识的广博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创造和思维的能力。过分重视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思维和学习训练,人云亦云,唯上、唯书倾向严重,缺乏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难以培养出这些领导世界学术潮流的杰出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教惯常的思维模式,还应教反向思维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应在原有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再如,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方面,举例来说,在财务中应加入一章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这对于当前扭转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银行会计、基建会计、外贸会计等行业会计课程,其原理部分不必重复再讲,主要是结合这些的会计实务不同的部分,突出各有关行业的特点,使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日后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思考。

在大学几年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基本素质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即毕业实习。现在有些学校出于经费紧张及其他一些原因取消了毕业实习,是不妥当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来讲,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启发式教学法不是单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总称。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这对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2.研讨式:针对一些和实务,介绍几种流派和做法,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个人也可以分成小组,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能力、创造能力,还可做到“教学相长”。

3.论文写作: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资料目录,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乃至以后的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4.模拟实验、案例教学:对一些专业课应采用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财经类专业课还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最好不要限定唯一解,因为生活的复杂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5.系统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点难点应讲深讲透,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练习、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印发补充材料,提供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内容也应改进,要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要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答案可以有唯一解,也可以有多种解,只要学生分析得有理有据。

篇9

一、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容

(一)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能够“顶班上岗”的会计职业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是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复式记账科学方法,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等手段,连续、系统、全面反映核算单位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工作。因此,会计核算能力具体表现为按一定会计核算程序,通过手工或计算机将核算单位经济业务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进行登记,进而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最终向有关方面提供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是价值管理能力。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活动在价值方面表现为资金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分配活动。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分配进行管理,以实现以收抵支,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因此,价值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营运期前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编制能力,长期和短期投资决策能力,筹资决策能力;营运期中的销售收入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营运期末的利润分配能力;以及对伴随整个财务活动产生的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的财务关系和企业内部委托关系下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

三是审计工作能力。市场经济中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资源所有者并不直接管理资源,而是将资源委托给人进行管理。这样,受托人必须在一定期间后向委托者证明自己管理责任的完成情况。应运而生的审计就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并能独立于委托和受托责任双方的第三者,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审计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受托者可计量信息证据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标准程度的确认、鉴证能力;以及将审计结果向利害关系人的报告能力。

(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会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能力”的复合f生特征所决定的。尽管高校会计教育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而社会实践是复杂丰富的,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难免会与未来就业的工作实际发生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就业适应性,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

一是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可能到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种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这些具体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着鲜明的行业特征。只有不仅精通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的共同特征,而且熟悉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的各种行业特征的学生,才能尽快“顶班上岗”,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行业应变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特征,以提高适应性的能力。

二是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工作中不仅会接触企业内部各种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而且会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只有不仅精通会计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熟悉各种与会计本职工作相关联职业(无论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与之沟通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因此,关联职业沟通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关联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练就“知己知彼”的协调沟通能力,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适应性的能力。

三是会计现代化能力,会计现代化是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的现代化,其中会计方法的现代化是会计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会计手段的现代化是会计工具的自动化、网络化。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将有更多的现代化科技成果运用到会计工作中。21世纪同时又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未来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计作为最基本的“商业语言”,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存在实现会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只有不仅掌握现有会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洞察我国会计现代化脉搏,跟上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人,才能胜任未来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现代化能力就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化会计方法和手段,紧跟我国会计现代化趋势,以提高未来就业适应性的能力。

(三)会计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些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只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实现会计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为了未来学生发展需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外,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开拓创新能力。

一是会计职业观察思考能力。这是一种能够在会计实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产生改善现有会计工作既定模式的冲动和“灵感”,进而思考提高会计工作科学性,更好完成会计任务新模式的能力。

二是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能力。这是一种针对发现问题,寻找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获得启迪,进而丰富补充自己,开拓研究视野的能力。

三是探索发现能力。这是一种针对发现问题,敢于冲破前人思维定势,以会计职业判断,科学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措施,以创造和发展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二、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阶段运用练习、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国家职业技能考试等途径。

课程教学阶段运用练习是学生运用教学阶段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审计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各阶段,应对重点内容,不仅进行知识测评,更要以运用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模拟实训是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和财务、成本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应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以扩大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和电算两种模拟实训,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并为未来手工、电算两种情况下的就业提高适应性。最后,应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审计学”等课程教学后,进行以“财务预算编制”、“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以“成本计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

以“审计学”为内容的审计工作模拟实训。

毕业实习是学生到企业运用所学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尽可能参加实际工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承担着让学生了解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锻炼工作能力,培养未来工作适应性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普遍存在“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效果难保”的问题,为此,应努力做到: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对一些难以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给予必要帮助;做好实习动员,帮助学生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和掌握融入实习单位,扩大实习效果的方法;以折合工作量安排专业教师承担毕业实习的检查指导工作,以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国家职业技能考试不单是检验、认定考试者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方式,而且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的过程本身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活动。学校应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诸如“会计电算化”、“会计资格”、“理财师”、“内部审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证书考试,让学生从中锻炼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并通过获取证书,为将来就业创造更好条件。

(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多行业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关联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多行业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对制造业外其他行业会计特点的学习。学校应在一般以制造业为例的财务会计学习后,开设“行业比较会计”、“预算会计”、“银行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技能实训,以帮助学生了解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增强毕业后到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就业的适应性。

关联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对与会计相关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和与企业会计相关的外部管理部门或单位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校应在开设各会计专业技术课程的同时,开设“管理学”、“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税制”等关联职业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让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为了将来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工作,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后与这些关联职业业务往来时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会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针对会计现代化对会计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要求和会计手段“自动化、网络化”的要求,而进行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计方法的“规范化”是指会计具有“标准性、统一性、一致性”要求,而这种规范化,又必然与体现“客观性、有效性、先进性”要求的“科学化”和体现有关法律要求的“法制化”,以及体现国际间“相应性、可比性、适应性”的“国际化”相结合。因此,学校应在开设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开设“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国际比较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以增强学生在我国会计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潜力,提高就业适应性。

(三)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余活动及毕业论文写作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会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会计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奥秘的兴趣,树立科研意识。为此,应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清、讲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前提下,努力联系实际,介绍有关问题的当前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并通过学生参与式或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意识。

篇10

致谢一:

老早就知道博士论文后面有一段致谢意味的后记部分,一直在想自己到那天会是如何的激动如何的感慨,如今真到了这一时刻,却是相当平静却也发现自己无从表达此刻的心情。

从大学毕业时考研找工作两手准备,到幸运被复旦会计系录取,再到两年半后由硕转为攻博,最后三年半后博士毕业,进入不错的高校成为大学老师,我完成了由会计小本到会计博士,从会计学术门外汉,到成为一名可以独立进行会计研究的大学老师的华丽转身,这是六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六年的青春岁月可以在复旦度过,可以在会计系度过,我是幸福的。感谢我的导师吕长江老师,这不是博士论文后记部分的例行感谢,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一直认为如果当时我的导师换了其他人,我可能都不会走到今天。是老师一步步的将我带入会计学术的氛围中,让我yulu.cc的看到会计学术的魅力,也是老师耐心的教导及指引,让我慢慢发现了自己适合的人生职业。感谢老师对我的学术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老师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老师对我有话直说、口没遮拦的宽容。

同时还要感谢师母王克敏老师对我的点拨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会计系洪剑峭老师的关心及对博士论文解析部分的帮助;还要感谢会计系陈超老师、周红老师、徐浩萍老师对论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北京大学陆正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夏立军老师、复旦大学原红旗老师、南开大学刘志远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潘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张天西老师对论文提的宝贵意见;感谢复旦会计系所有老师在六年中从各个方面的帮助与照顾。此外,还要感谢我在耶鲁大学交流期间的外导FrankZhang,感谢张老师对我在耶鲁交流期间的照顾,及对我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的博士生杜凯同学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及论文解析部分的指导;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我在各方面的帮助。

我在复旦的同窗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的室友王瑞、杜琰琰、程南雁,同窗翁宵伟、李静、武建、朱晨波、张轶凡,及刘璇、黄海杰、刘念、徐媛媛等师弟师妹们,以及管院09博的所有同学们,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是你们的支持可以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的爱护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还有我的好妹妹,你倒是像姐姐一样照顾我,我们的姐妹情无疑是我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

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仅以此文献给你们。

致谢二:

历时一年有余,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终于即将完成。回首论文的撰写过程,内心不禁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政府审计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两年前,我的恩师,国内政府审计领域的权威人士蔡春教授以他对学术前沿的高度敏感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价值,并建议我以此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最初思考这一选题时,我颇为惶恐。这一论题不仅要大量涉及到政治学等较为陌生的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进行选题论证时搜集到的己有相关文献成果极为有限,国外文献研究几乎为零。可以预见如果以此为题,论文的创作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同专业的博士同学以及同门的师兄师姐讨论后,他们也都认为这一选题难度较大,这一度几乎让我失去信心。与导师蔡春教授交流以后,他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分析研究思路,启发我思考解决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并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在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坚持下来,并最终确定以政府审计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作为我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题确立后,我从2011年4月开始搜集资料,拟定论文研究大纲。写作期间,我又再次遇到了瓶颈,民主政治细化的问题曾让我一愁莫解。后来,我研读了大量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权力学的书籍与文献,并多次与政治学专业的同学讨论,才最终从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角度解决了.

这一问题。其后遇到的诸多难题,如政府审计对民主政治发展作用的机理分析、实证研究中民主政治的量化、模型的构建等,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讨论,一次又一次的翻阅各类文献,每个问题都是反反复复的琢磨直到被逐步攻克,这才最后形成了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成果。整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从选题开始到最后论文定稿,大到论文大纲框架的确立,小到一个词语的选择,无不凝聚着导师蔡春教授的心血、同门兄弟姐妹的帮助、同学和朋友的鼓励和我自己的努力,现在回想起来,实属来之不易。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不易,也越发感觉到自己才疏学浅。论文虽然初步成稿,但自己也清楚的知道我的研究还是最基础性的尝试,其中许多问题思考还不够成熟,分析还不够深入,还有许多缺陷甚至错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以帮助我更好的完善本论文并展开对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

学海无涯,我将博士论文的完成看成另一个学习道路的起点。在今后旳日子里,我会持续关注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谨记恩师教诲,踏踏实实的做人,勤勉严谨,不断思考探索,不辜负恩师的栽培,不辜负同学朋友的支持和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三年时光,如弹指一挥间。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欣喜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我已经在提笔撰写毕业论文的致谢词。深夜12点,万籁俱静,回想荣春园三年的求学生涯,导师的栽培、同门的帮助、同学朋友的关怀,父母的支持,一幕一幕在脑海中浮现,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蔡春教授。能够成为蔡春教授的博士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是蔡春教授带领我走进了审计学术的殿堂,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事风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术的不懈追求都令我十分的钦佩,这将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三年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蔡老师教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思想理念,教会了我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每一次学术思想的提点都让我获益匪浅,每一次生活上的关怀都让我这孤身在外求学的学子倍感温暖与感动。

特别是在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蔡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开题、论文的撰写、修改直至论文完稿,蔡老师一直在给我支持和帮助、信心和鼓励。没有蔡老师悉心的指导,我不可能顺利的完成我的学业。师恩深似海,蔡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于心。衷心感谢我的师母包建华女士,感谢您慈母般的关怀和教诲。

衷心的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的诸位老师。感谢彭韶兵教授、杨丹教授、罗宏教授、陈苑红教授、叶建明教授和黄载兴教授对我专业课程的教导。感谢樊行健教授、潘学模教授、吕先锫教授、冯建教授、冯俭教授、余海宗教授、谭洪涛教授、马永强教授和唐雪松副教授对我博士学位论文所提出的中肯意见,让我的论文得以完善。感谢方萍书记、余霞老师、杨长虹老师,谢谢你们三年以来的关照感谢蔡老师研究团队里面的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谢李江涛博士对我博士学位论文在实证模型设计等方面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刘更新博士,与你六年的同窗情谊,你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许多的关怀与帮助,感谢你在我考博期间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你带我进入蔡门大家庭;感谢谢赞春博士、苗连奇博士,感谢你们一直像大哥大姐一样照顾我,感谢你们在我感到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安慰与关心;感谢孙婷博士生、饶翠华博士生、马硕博士生,感谢你们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路鼓励与扶持;感谢蔡利博士生、朱荣博士生、李明博士生、刘雷博士生、谢柳芳博士生、唐绣球博士生、感谢你们兄弟姐妹一般的同门情谊,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感谢师门的瞿旭博士、董延安博士、李海燕博士、刘学华博士、罗朝晖博士、鲜文铎博士、张勇博士、徐荣华博士、杨晓磊博士、路伟达博士等和硕士研究生杨鲁、敖金俐、林洁、刘春苗、黄婧、张倩倩、和辉、王志、祁恒庆、陈永辉、杨晶晶、何雨、何苦、钟婷、马可哪呐、吴征远、梁怡爽、张鹏、周思维、王瑜、陈亮、孙琳、张静、周贤莉、李慧、罗琪、段楠、王宪振、欧琳、苗芄、蒋静、赵晓燕等师弟师妹,恕不一一列举,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感谢我的同班同学。感谢王伟博士生、张玮倩博士生、张晓玲博士生、彭丁博士生、郝以雪博士生、何惕博士生、黄莉博士生、林高博士生、卢兴杰博士生、王昱升博士生、向阳博士生、袁洋博士生、张媚博士生、周冰博士生、魏涛博士生、张泽南博士生、汪tn専士生、周婧博士生、侯甜甜博士生、肖光红博士生、周明友博士生。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三年美好的求学时光,我会将这些记忆永远珍藏。

感谢我的硕士同学万磊、龚建英、柳宇燕、夏冬明、易旭东、隋春蕾、周德如、陈义、夏蓓、王峰、张莉等;感谢我的本科同学徐燕、薛爱玲、王芳、仇扬、杨珠等,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用毕生的心血养育教导女儿,女儿不孝,多年在外求学,不能承欢膝下,只能在心里感谢你们对女儿的无私的爱,感谢你们一直包容我的任性,感谢你们一直做我坚强的后盾,放我去飞,放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致谢三: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丰富且有意义的四年求学生涯。这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会计学学科的博大精深,同时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天西教授。张老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默默的奉献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奋发进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始终给予了认真和耐心的指导,使我顺利地进入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并成功地撰写了毕业论文。四年来,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使我能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协调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三者的关系。尊敬的张老师,谢谢您!

衷心感谢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为我们辛勤授课的安泰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老师不辞辛苦的教学,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他们开拓了我的视野,为我的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感谢在百忙之中牺牲宝贵时间评阅和评审本文的各位老师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