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0: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篇1

关键词:技术 人才队伍 素质

公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公路人才队伍。但是,人才队伍建设没有跟上公路发展的步伐,人才匮乏直接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发展。

1.目前公路人才队伍的现状及面临主要问题

1.1公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逐年增多,对公路养护质量以及养护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员工的专业技术、管理才能以及综合素质必须适应公路发展的新形势。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已成为发展的瓶颈,如有的公路部门职工总数达到817人,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39人,占职工总数的17%,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7人占职工总数的8.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均衡的状况,导致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有的公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低等级公路路面养护工作,知识面偏窄,对于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大型桥梁、隧道养护技术标准,缺乏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难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此外,近几年来,为缓解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困境,通过公开招聘接收部份路桥工程专业本科生,但由于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少,工作能力不足,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难以独当一面挑大梁,对公路建设事业还未能起到业务骨干作用。

1.2人才素质与公路发展不协调

在突飞猛进的公路建设热潮中,公路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没有跟上公路发展的步伐。公路人才队伍中,有经验、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多面手”人才偏少,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偏慢,综合知识面偏窄的问题尤其突出。甚至有的公路养护公司内部选拔经理人选,没有懂经营善管理的合适人选报名,只能高薪外聘。推进公路养护科学化的要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3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呈现了人才断层和老年化趋势。从管理、专技人员的年龄层次来看,中老年人占大多数,50岁以上占30%,40至49岁占38%,40岁以下仅占32%。主要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经费、编制所限,招收补充新员工数量有限,导致公路养护管理队伍没有及时融入新鲜血液,缺乏生机与活力,普遍存在队伍老化,知识弱化,能力退化的现象。

1.4高级养护技工数量不足

在公路养护管理队伍中,公路养护技师、高级养护技工数量不足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由于公路养护工作属于野外作业,条件艰苦,薪资不高,所以很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从事公路养护工作,选择改行到薪酬较高,工作条件较好的私营公路施工企业就业,大量高级养护技工的流失,造成养护技工队伍严重萎缩,公路养护技术水平下降。

2.培养公路人才队伍应注意的问题

2.1注重培养条件

公路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公路事业兴衰成败。要建立系统、完善、全面的培训机制,制定中长期公路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实施科技兴路、人才兴路战略,培养人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着眼长远,着眼全局,要为管理、专业人员成才创造各种条件,让员工跟上公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技能,达到以岗位抓技能,按技能定岗位的育人目标。

2.2注重内部挖潜

公路部门一方面苦于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人才挖掘重视不够,甚至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如本科生干勤杂,会计师当仓管等等。再如在专业技术队伍中,有管理才能十分突出的员工,在管理队伍中,有精通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公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重内部人员的挖潜,要科学合理使用现有的专业人才,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人才效应。

2.3实施轮岗制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公路养护没有高技术含量,属于应用操作型工作,没有必要实施轮岗制度。要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实行轮岗制度,通过多岗位锻炼,多学科知识积累,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人才。同时内部岗位轮换还能避免各内设部门之间热门岗位人才拥挤,冷门岗位人才断层现象,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3.加强公路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人才队伍建设是公路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不断提高公路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促进公路事业科学发展。因此,建设公路人才队伍应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3.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公路员工素质

提高公路员工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教育。要把公路人才建设纳入公路建设的体系中。要加大人才培训教育资金的投入,营造不断拓宽各种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良好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和倡导职工多学习多创新。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定期为职工举办公路科技动态讲座,了解掌握公路行业的一些最新动态和最新的应用技术,让职工不断地吸收消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紧跟时展步伐。

3.2加强交流学习,实现人才优势互补

根据公路行业的现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公路部门的学习交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开展经验交流会以及讲座、论坛等各种主题活动,学习先进经验,进行学术研讨,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同时,选派技术骨干分批次、分层次到院校培训进修学习,以实现“全面灌输”和“自我吸收”相结合,以此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3.3加强管理机制,发现培养使用人才

要加强人才管理,重实绩用人才,善于发现培养使用优秀人才,要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注重内部挖潜,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盘活现有的公路行业人才。

3.4加强宣扬和奖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要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对那些做出科研成果和创造经济效益的优秀人才以及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学习楷模标杆。在精神奖励同时,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公路员工投身于公路建设的热情,激励更多的专技人员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上发挥聪明才智。同时,奖励政策还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避免人才外流带来的损失。

4.总结

随着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机械化、信息化方面要求提高,公路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全面提高公路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公路行业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篇2

一、进一步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配齐、调整、加强”的原则,从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入手抓好基层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领导班子考评体系,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强化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总结推广1-2个基层班子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

二、进一步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结合新时期质监工作面临的特点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课题,周密组织实施,利用网络、视频等多媒体每季度有针对性地组织1-2次质量较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用”机制,培养“多面手”。针对基层局人员少、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状况,在部分县级局尝试推行“分片负责制”,探索一条既能降低行政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多面手”的好路子。

2、继续推行轮岗交流,全面锻炼队伍。根据《****市质监系统“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和近两年实施轮岗交流的经验,落实市局机关业务科长和市局直属所所长,市、县两级行政机关内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期3-6个月。同时,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省局、省所以上单位交流挂职锻炼。

3、加强引导鼓励,继续抓好学历提升教育。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丰富知识、改善结构”的原则,引导大家按照规范干部在职学历、学位管理的要求,积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年内引导和督促24名大专以下学历的干部职工、32名大专学历的干部职工参加或完成继续教育学习,鼓励5名干部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修订完善奖励机制,出台《****市质监系统学历提升教育奖励措施》,对经过批准参加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继续教育的人员,时间上予以保证,学费上予以倾斜,并将干部提拔使用与学历要求挂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严把招聘关口,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招聘高素质人

才的力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全面考核招聘人员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和经验,吸收和招揽优秀人才,促进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进一步打牢技术机构持续拓展新业务的人才基础。年内市局直属单位招聘的编外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严格按照招聘编外人员的程序和要求实施。加强与重点高校的联系,及时掌握专业人才信息,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采用高薪或年薪聘请等办法,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年内力争引进1-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食品、钟表检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大科研设备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的配套完善,吸引更多的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质监队伍,以适应质监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篇3

近年来,我局人事工作在泰州市局的指导下,坚持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为抓手,着眼于水利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注重人才队伍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德才兼备、业务精干的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人事工作基本情况

机关和下属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教育培训、

事业单位改革管理是人事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能。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干部队伍配备和人才队伍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把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作为首要任务。

(一)合理配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推行干部轮岗,科学调配机关中层干部。按照“三定”方案规定,我局机关共设10个科室,应配备中层干部14名,其中正职10名,副职4名。根据上级要求,我局十分注重机关中层干部的培养及配备工作,目前,10个科室的负责人中,有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3人具有大专学历,业务科室负责人基本上都是水利专业类学科毕业生担任的。根据局人动和领导分工的变化,今年5月份,对办公室、财审科、人事科、农水科、工程管理科、水政水资源科等6个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轮岗交流。同时,针对基层水务站骨干力量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对4个水务站负责人实行易地交流,既解决了少数水务站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又缓解了水务站内部管理的矛盾,基本实现了干部队伍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目标。二是合理计划安排,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增强干部队伍后劲,解决干部队伍后备人才不足的矛盾,今年年初,我局在认真谋划方案、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中层后备干部推荐活动,通过层层推荐、建档管理、教育培训等措施,将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之中,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增添了活力。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绩效管理是对干部考核的一项有效举措,也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一年来,我们结合机关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的有关要求,采取与中层干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定期组织督查、开展民主测评等措施,对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及基层水务站的负责人进行了严格考核管理,实现了干部队伍素质大提高,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着眼未来,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根据市人社局部门统一部署,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继续教育必须达到规定的学时,对全市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2015年底前拟申报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到泰州参加培训。今年我系统共有二十多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今年以来,共有两名同志取得中级职称资格,十八名同志取得初级职称资格。另有九名同志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考核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二是组织岗位技能培训。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培训方案,经局党委研究后分批进行。今年分两批安排20名新任水务站长及技术骨干,到扬州大学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业务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是实施本地专业培训。组织水务站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安排灵活,比较容易操作,时间短,效果好。四是积极参加上级培训。今年10月,我局组织水政监察大队2名技术骨干参加了泰州市局举办的首届水行政执法理论培训和技能竞赛,在参加了由理论知识学习、模拟查处案件、业务知识考试、体能测试和廉政教育等五大板块组成的竞赛活动中,我市水政监察大队获得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刘增兵、顾开华等两名同志分获个人第一名和第三名。

(三)联系实际,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一是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今年,按照上级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坚持“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动态管理”的原则,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稳步推进的方法,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在完成了设岗、公示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报市人社局审批后,与全体应聘人员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二是完成了岗位聘用工作。根据兴人社局关于核准市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函复,我局严格按照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经局领导集 体研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各科室工作职责,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位聘用按照竞聘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与量化积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的程序,择优选聘人员,圆满完成了岗位聘用工作。

(四)分类指导,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市编办统一布置,我局于今年10月份即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及时进行分类,并提交了分类方案,七个所属事业单位划分成两类:一类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单位有四个,分别是__市水工程管理处(河管所)、__市水政监察大队、__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另一类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有三种类型:分别是35个水务站、水务技术指导中心和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其中水务站为编办列名一类单位。所有分类单位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但根据对接情况能列入行政类的可能很困难,近期我们仍将努力沟通,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给人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管理人员老化、技术人才紧缺、继续教育缺乏的矛盾也逐步显现。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管理人员严重老化。据统计,目前现有51名中层干部正职中,年龄55岁的有3人,45至54岁的有31人,35至44岁的有15人,35岁以下的仅2人,管理人员老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据统计,目前51名中层正职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13人,大专学历的15人,中专学历的8人,高中学历的15人。其中部分人员的学历与与水利专业不对口,工程技术人员相对紧缺。三是继续教育缺乏。仅仅依靠一至两次短期培训很难解决专业技能继续提高的矛盾,工程技术、财务管理、水政执法、水资源监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篇4

一、制造从营造开展,加大投入提软硬件水平。

制造产品首先要从培养员工开始。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高低乃至企业发展的快慢。在校企合作之初,我们即从自身建设入手,不断加大职工教育软硬件建设,营造校企合作大环境。工作中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我们在企业内部成立了由企业、学校双方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方总经理和学校方校长牵头,双方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制订年度、学期合作计划,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实行每周五例会、每月底汇报工作制,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投入到位。我们按照起点高标准,作用高效化的原则,投资建设了可同时容纳150人学习的综合教学室一处,购置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投影教学设施。并且我们还先后投资建设了可供200人休息的实习生公寓楼一栋,可供300人就餐的餐厅一处,并配备了娱乐室、台球室和乒乓球室等一应休闲娱乐设施。让实习生学的专心、吃的舒心、住的安心、玩的开心。三是工作到位。为确保校企合作和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还专门招聘了两名专职教师,配备到人力资源部,专职负责校企合作具体事宜和开展企业日常职工教育工作。并将其工作开展直接列入人力资源部和教师本人的日常工作百分考核,促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现在我们已成为了市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和省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

二、招工从招生开始,企校联动促在校教育。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根据我们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招生,展开订单式培养。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尽企业所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将企业招工和培训工作直接前伸到学校。加大企业宣传促招生。在学校招生的同时,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加大企业形象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并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到企业参观,感受企业良好的生产工作条件和文化成长氛围,使家长和学生自愿报考。选人驻校授课。在学校开展专业课培训的同时,我们结合学校方教学需求,选派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他们将专业理论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真切地学习到实践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接纳教师到企业学习。为了使学校教师能够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我们还每年接纳合作方学校的教师到企业来,分配到药品研发、工艺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岗位,与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相互交流、互促共进。今年以来,我们共组织了开发、工艺、质检等七个专业岗位30余名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先后接纳了荣成水校、荣成成人中专等相关校院的多名教师到企业来进修。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不仅能够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更加深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友谊。

三、上岗从实习开始,步步推进抓在岗培训。

企业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必需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拓展意识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后一年进入实习,熟悉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技能。从学生学校课程学完,到企业实习第一天起,我们就与学校一起,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企业岗位需求,逐个学生制订实习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岗培训。先是抓基础培训,使实习生达到企业员工基本要求。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校带队实习教师一起,对实习学生进行为期七天的实习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员工礼仪、安全生产等基本知识,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达到企业员工上岗要求后方可上岗实习。再是抓技能培训,使实习生达到岗位入职要求。我们采取名师带徒的方式,在企业关键岗位选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当指导师傅,由他们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地操作。使实习学生在一至三个月内即可顶岗作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员工。然后是抓轮岗培训。使实习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我们结合学生技能掌握进度及岗位难易程度,采取每一至三个月轮岗一次的方法,对实习学生进行轮岗培训,每次轮岗,我们都与学校教师一起,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天的交流总结,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巩固已学技能,听取同学们好的经验和作法,为下一步轮岗打好基础。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篇6

年的脚步即将迈向身后,回想走过的脚印,深深浅浅一年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廉洁奉公、务真求实。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是应该好好静下心来面对自己过去一年中的得失,展望一下未来。我将过去一年中工作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

一、在过去的一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克尽职责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并积极配合业务部工作需要开展工作,及时完成公司和部门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终于不辱使命,没有因为怀孕而影响到工作。

二、与各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确保药品供应顺畅。面对今年来势汹汹的甲流的挑战(部份药品一周用量已经超过平时六周的用量),也没有出现大的断货现象,深表欣慰。

三、按照gsp质量标准,及时听取与反馈质管部的意见,与各供应商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保证药品质量。

四、贯彻领导的思想,做好市场部的招投标工作。

五、做好新品种的物价备案工作,及时做好调价工作。

六、做好销售内勤工作,为销售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销售员的后顾之忧。

不足:

一、对于流行性疾病预测力不足,导致对此次的甲流事件手忙脚乱一阵。

二、因为消息上的不灵通,对于药品招标及后续工作跟进不够及时。

采购部是公司业务的龙头老大,是关系到公司整个销售利益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我很感谢公司和领导对我一如既往的信任,将我调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我亦将不懈努力以不辜负领导的厚爱。怀着感恩的心,将明年的工作做了以下部署:

一、在以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货比三家,直接降低药品价格。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

二、对于非现款供货单位发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充分利用供方信贷期。

三、发货方式尽量以送货上门为主,尽量减少物流费用。

四、降低现款供货,寻找新的供货来源。

五、稳定现有供应商,开发培养有潜力的供应商,为公司做大做强做好积极准备。

六、以遵循gsp为标准,力争更好的做好质管部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

七、做好物价工作,多方采集消息,提高市场嗅觉能力。

八、贯彻公司宗旨,做好招投标工作,为占领的市场份额而积极努力。

九、对于周期性及流行性的疾病做好更加充份的准备。

十、继续做好销售内勤工作,仍然坚信一个出色的内勤是十个乃至优秀销售员的坚强后盾。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从来都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而让我们充满激情.我似乎已经看到了我们部门变得强大的光茫,我将留取精华,摒弃糟粕,不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要以创造利润来提升自身价值。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与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共建和谐、共创辉煌!

(2)

一、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部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根植“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员工职业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个人业绩的提升,从而为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搭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

3、分层次,抓重点。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岗位分工、技术特长等特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个方面,形成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团队。

4、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制度,重点着眼于专业、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创立,形成部门文化理念,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策略:

在公司“有势者强,有德者昌”的文化氛围下,提出“为有势者搭建舞台,为有德者创造未来”的思想,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各个岗位及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动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计划:

(一)、基层管理人员(主管)

思想: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方法:

1、建立“周会”的沟通形式。把每周的数据统计结果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从数字的角度对公司一周的运营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整建议。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3、进一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高对各环节的控制力、执行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

思想: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支持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方法:

1、深化细致的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年纪较青的人员(20—40岁)

思想:这是公司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在指导和培训上应着重于适应性和专业技能提高两个方面。

方法:

1、创建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各类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这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轮岗锻炼。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轮岗,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及时全面掌握轮岗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便于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4、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定期考核制度。在部门内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5、对于新员工以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基础,增强新人团队意识、沟通的机会,严格管理,为提升部门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本月具体工作内容

1、完善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个人,重点关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2、完善各项财务制度,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为业绩效考核的建立依据。

3、完善各个岗位绩效考评制度,满足公司整体管理规划的要求。

(3)

为了我要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并做好厂房中介的工作。为此,在厂房部的宋、李两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逐步认识本部门的基本业务工作,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目前各方面的不足,为了尽快的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纪人,我订立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

一、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基本业务工作。作为一位新员工,本人通过对此业务的接触,使我对公司的业务有了更好地了解,但距离还差得很远。这对于业务员来讲是一大缺陷,希望公司以后有时间能定期为新员工组织学习和培训,以便于工作起来更加得心顺手。

下半年的工作是一年当中的顶峰时期,加之我们一年的厂房推界、客户推广,我相信是我们厂房部最热火朝天的时间。我们部门会充分的根据实际情况、时间特点去做好客户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节我部的工作思路。争取把厂房工作业绩做到最大化!

二、制订学习计划。做房地产市场中介是需要根据市场不停的变化局面,不断调整经营思路的工作,学习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业务人员与时俱进的步伐和业务方面的生命力。我会适时的根据需要调整我的学习方向来补充新的能量。工业知识、营销知识、部门管理等相关厂房的知识都是我要掌握的内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方面还希望公司给与我们业务人员支持)。

三、加强自己思想建设,增强全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减轻领导的压力。

以上,是我对年的一些设想,可能还很不成熟,希望领导指正。火车跑的快还靠车头带,我希望得到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展望年,我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去对待每一个业务,也力争赢的机会去寻求更多的客户,争取更多的单,完善厂房部门的工作。相信自己会完成新的任务,能迎接新的挑战。

(4)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员工是企业的根本,而一个员工素质更是这个企业的基础。首先我很感谢我的团队给予我一切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我在来行这三年内迅速成长,为我的理想奠定了牢靠的基础,这期间有过很多荣誉,得到领导的赞赏与好评;但也有过很多工作中的不足,表现出懒惰不积极的态度,如今感到很汗颜,为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将工作做的更好,我特制定年工作计划纲要,希望新的一年里工作在上一个台阶,做好领导的左膀右臂。总结三个字,如下:

一、勤。勤学习、勤动脑、勤交流、勤干活。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要在竞争稳脚步。踏踏实实,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和同事们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征取更好的工作成绩。

二、精。精干、精确、精练。做事情不能像以往没有计划,想一出是一出,而是把要做的事情梳理好,按部就班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只有事半功倍才能让工作更加顺利更加完美的完成。

篇7

时间一晃而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企业员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企业员工个人工作计划1根据我行今年一年来会计结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明年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抓服务、抓质量、抓素质,现就针对这三个方面制定我营业部在20__年的工作思路。

一、以客户为中心,做好结算服务工作

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作为营业部又是对外的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行的信誉。

1.我行一直提倡的“首问责任制”、“满时点服务”、“站立服务”、“三声服务”我们将继续执行,并做到每个员工能耐心对待每个顾客,让客户满意。

2.随着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在临柜服务中更体现在我行的服务品种上,除了继续做好公用事业费、税款、财政性收费、交通罚没款、BSP航空等结算外,更要做好明年开通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业务、开放式基金收购业务、证券业务等多种服务品种,提高我行的竞争能力。

3.主动加强与个人业务的联系,参与个人业务、熟悉个人业务以更好为客户服务。

虽然已经上了综合业务系统,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能做到真正的综合,是我营业部工作的一个欠缺。

4.以银行为课堂,明年我们将举办的银行结算办法讲座,增加人们的金融知识,让客户多了解银行,贴近银行从而融入到我行业务中。

5.继续做好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工作,并向优质客户推广使用网上银行业务。

二、强内控制度管理,防范风险,保证工作质量

随着近年来金融犯罪案件的增多,促使我们对操作的规范、制度的执行有了更高的要求。

1.督促科技部门对我营业部的电脑接口尽快更换,然后严格按照综合业务系统的要求实行事权划分,一岗一卡,一人一卡,增强制度执行的钢性,提高约束力。

2.进一步强化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内控外防,着重加强帐户管理(确保我行开户单位的质量)和上门服务。

3.进一步加强会计出纳制度,严格会计出纳制度的执行与检查,规范会计印章和空白重要凭证的使用和保管。

4.重点推行支付密码器的出售工作,保证银企结算资金的安全,进一步提高我行防范外来结算风险的手段。

5.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化总会计日常检查制度以及时发现隐患,减少差错杜绝结算事故。

6.切实履行对分理处的业务指导与检查。

7.做好会计核算质量的定期考核工作。

三、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

员工的素质如何是银行能否发展的根本,在目前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我营业部急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1.把好进人用人关。

银行业听着很美,其实充满竞争和风险,所以到我营业部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用人上以员工的能力且要能发挥员工潜能来确定适合的岗位,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业务培训,这也是明年最紧迫的,现已将培训计划上报人事部门,准备对出纳制度、支付结算办法、综合业务系统会计制度、新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以及各种新兴业务进行培训。

3.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仍要加强岗位练兵,除了参加明年的技术比武更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4.勤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关心鼓励员工,强化员工的心理素质。

5.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岗位轮换,培养每一个员工从单一的操作向混合多能转变。

企业员工个人工作计划2尽管这十几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从事销售工作时间较短,欠缺营销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使得有些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到位。鉴于此,我准备在6月份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销售任务的完成。

一、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品

(1)抽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学营销方面(尤其是白酒营销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些成功营销案例和前沿的营销方法,使自己的营销工作有一定的知识支撑。

(2)经常向公司领导、各区域同业朋友以及市场上其它各行业营销人员请教、交流和学习,使自己从业务水平、市场运作和把握到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二、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6月份在做好广告宣传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向烟酒店、餐饮、代销公司、酒店及团购渠道拓展。在团购渠道的拓展上,7月份主要对系统人数和接待任务比较多的部队、工商和大型国有企业三个系统多做工作,并慢慢向其它企业单位渗透。

三、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对市场进一步的调研和摸索,详细记录各种数据,完善各种档案数据,让一些分析和对策有更强的数据作为支撑,使其更具科学性,来弥补经验和感官认识的不足。了解和掌握公司产品和其他白酒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整个白酒市场的走向,以便应对各种市场情况,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四、与李总密切配合,做好销售工作

协助胡总在稳住现有网络和消费者群体的同时,充分拓展销售网络和挖掘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带动业务员的销售积极性。

五、建议和实施

(1)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能方面的素质必须较快提高,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要面向社会吸纳有才华的精英加盟公司,主要是销售精英。

(3)做好安全销售业务商谈,确保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要以"以人为本、服务企业"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影响力。

最后希望公司领导在本人以后的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批评、指正、指导和支持。

企业员工个人工作计划3此次工作计划是为了让我今后的工作更加顺畅的进行,也是为自己的后期工作进行一个铺垫。

一、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部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根植“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个人业绩的提升,从而为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搭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

3.分层次,抓重点。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岗位分工、技术特长等特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个方面,形成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团队。

4.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制度,重点着眼于专业、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创立,形成部门文化理念,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策略

在公司“有势者强,有德者昌”的文化氛围下,提出“为有势者搭建舞台,为有德者创造未来”的思想,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各个岗位及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动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计划

(一)基层管理人员(主管)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1.建立“周会”的沟通形式。

把每周的数据统计结果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从数字的角度对公司一周的运营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整建议。

2.鼓励自主学习。

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3.进一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高对各环节的控制力、执行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支持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1.深化细致的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

2.鼓励自主学习。

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年纪较青的人员(20—40岁)

这诗司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在指导和培训上应着重于适应性和专业技能提高两个方面。

1.创建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各类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这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轮岗锻炼。

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轮岗,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及时全面掌握轮岗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便于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4.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定期考核制度。

在部门内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5.对于新员工以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基础,增强新人团队意识、沟通的机会,严格管理,为提升部门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本月具体工作内容

1.完善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个人,重点关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2.完善各项财务制度,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为业绩效考核的建立依据。

篇8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8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4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7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1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3笔3395万元。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17人,创业培训768人。

2.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44919人次,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59周岁已参保缴费174674人,适龄人员参保率99.49%,续保率达到100.00%,待遇发放率100%。

3.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新增技术工人6030人,其中初级2716人,中级2790人,高级工451人,技师和高级技师72人。

4.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依法受理查处举报投诉案件265起,其中工资拖欠案件206起,涉及人数2811人,追讨兑现工资3580.91万元,清欠率达99%以上。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68起,审结案件255起,结案率为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1.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扩大就业。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可得万元创业补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900万元补充到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95万元。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引导符合条件的用工单位申报稳岗补贴,受惠企业229家,补贴金额836万元。

2.打造培训品牌,提升就业能力。大力打造就业创业培训品牌,“白酒酿造工”被评为市级劳务品牌。成立培训监管机构,引导全区定点培训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项目库建设,组织创业培训学员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主动深入乡镇、企业,贴合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共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

3.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广泛宣传就业信息,在乡镇举办“春季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坝区移民”等专场招聘会12场,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活动3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8981个。强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举办“迎五四”青年就业创业交流会,实施全民创业促进行动,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愈加浓郁,共帮助892人成功创业,带动4014人实现再就业。

(二)突出完善政策,着力推进社保城乡一体化。

1.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灵活就业人员、三产服务业和非公企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7月起,我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除少数困难企业外,全部严格执行“五险一单”。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社保基金征缴入库6654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进一步强化,参保率、续保率和待遇发放率都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完成参保240565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9.63%。

2.主动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工作,打破户籍、身份限制,允许我区在郊区、新工业园区和村镇集中居住区的农村户籍人员自主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共有1426名农村户籍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的制度,对我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全部转让给受让方的,按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标准将农户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体,较好解决了此类群体的“后顾之忧”。

3.不断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按政策连续10年对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调整,全区符合条件的21492名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平月增164元。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平台正式启用,参保对象医保待遇地域享受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大病保险、医疗监管等工作有序推进。从农行调取6台自主查询缴费终端设备放到无农行服务网点的部分乡镇,全区14个乡镇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均可在乡镇办理。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对工伤保险死亡待遇进行二次投保,有效降低了基金支付压力,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卢斌任主任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

(三)突出科学发展,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贯彻执行《省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公务员自觉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龙泉镇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务员招录、干部职数清理、公务员年度考核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全区79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进行了清理整治。安置工作有序实施,全区企业干部保持稳定。

2.改革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制定《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设置新一轮岗位聘用7998个,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范稳妥开展,已完成204个职位的招聘组织和监管工作。

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备案制度,事业单位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区规范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和统筹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照市直年人均2.7万元标准执行,基本实现与市城区同城同待遇。

(四)突出创新活力,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增活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制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职称评聘工作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

2.人才培养选拔增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项目建设力度,落实稻花香博士后基地、高新章版画工作室、张定虎根艺工作室两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配套政策,恒达石墨、邓村绿茶入选全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推荐13人参加省市评审,萧氏萧勇被确认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十八湾黄蓉被评为全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选拔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

3.技能人才鉴定增规模。狠抓“技能鉴定效益年”建设,扎实开展鉴定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新增鉴定人数4325人。出台我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文件,创新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模式,不断拓宽鉴定方式。

(五)突出和谐稳定,着力推进职工权益高效维护。

1.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力度。加大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年检各类用人单位1201家,开展专项检查5次,实地检查用工单位572家。

2.加大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合同签订率。组建副科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指导与督办,全区14个乡镇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层调解工作逐步规范化。

(六)突出标准规范,着力推进基层平台建设水平提升。

1.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乡镇服务平台建设投入,投资90万元为各个乡镇人社中心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读卡器、数据采集卡片相机、显示屏等设备,不断改善基层人社平台的服务条件。进一步提升村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村级人社服务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夯实“群众办事不出村”工作基础。

2.积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和换卡工作,大力推广社保卡金融功能运用,累计制发35.32万张。积极向省、市申请在我区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发行社保卡,全区4.67万居民医保服务对象可实现持卡就医。

(七)突出路线教育,着力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要求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着力兴办12件为民惠民实事,独创特色印制《区人社局群众路线工作手册》,狠抓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集中学习12次,收集意见建议232条。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稳步推进,局党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高标准召开。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整改“”方面、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等各类问题27项,修订制度20条,部门作风改善成效明显。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2.大力强化自身建设,全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部门自身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推进治庸问责、“三进五访”、“三万”、联系村帮扶等活动。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人社系统效能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评办法,全系统上下形成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服务高效的良好风气。清理规范便民服务流程,减少了35个办事环节和20项资料,统一印制业务办理明白卡放到办事窗口,在机关1楼设立咨询接待室,窗口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局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全区近100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根据基层预约开展法规团宣讲,今年共开展了8期专场宣讲活动,人社政策法规宣讲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此外,组织人事、计划生育、老干部、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宣传、文明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档案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年来,人社系统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招工就业两难问题并存,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移民和失地农民等特殊就业群体存在就业难。二是社保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还比较低,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劳动保障执法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比较突出,劳动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基层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发展、稳定发展、服务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消除盲点,增加亮点,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立足重点群体,全面保持就业稳定。大力贯彻落实省、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强对各类劳动者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服务本地企业用工。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项目库开发,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2.立足完善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扩面征缴,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扎实有效地完成。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联合征收,力争我区城乡居保人均缴费额度达到200元以上。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3.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我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为工作导向,新增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及培养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立企业人才评价标准模式,不断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4.立足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聘用管理工作。

5.立足和谐稳定,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常态化执法检查,加大对恶意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进一步推进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完善仲裁工作程序,接受省市仲裁院达标检查验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劳动纠纷化解工作。

篇9

关键词:公司;人力资源;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l(2010)05-003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并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合理使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战略图谋。经过近几年的调研活动,现总结归纳出我公司人才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公司人力资源总体现状

(一)公司在册职工人员状况

截止7,009年初,公司在册职工774人(含局物业公司17人),实际公司在册职工757人。在册职工中,干部451人,工人323人;实际在岗职工602人(已除外借调人员18人及未在岗职工137人)。

(二)公司干部队伍状况

高级职称人员24人占干部总人数451人的6%,中级职称人员95人占干部总人数的21%,初级职称人员332人,主要是近几年的大中专学生,占干部总人数的73%。显而易见,中高级职称人员明显偏少,而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按目前公司14个在建项目计算,平均一个项目只有1个高级工程师,3个工程师,显然这种整体技术力量很难满足项目岗位的需要和业主对履约的标准要求。

(三)公司工人队伍状况

1.工人323人,占职工总人数774人的42%,与公司的技术力量相比。工人数量所占比例偏大,制约着公司管理水平和能力。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技术化管理型道路必然要求,除了特殊工种外,普通工人占有比例将会越来越小。

2.目前公司高级工技术等级以上人员83人,占工人总人数的25%,初级技术等级245人占工人总人数的75%。高级工以上技术等级人员明显偏少,初级技术等级人员居多。

3.工人不在岗人数102人,占工人总人数的31%,占不在岗总人数137人的74%,主要是初级技术等级人员、一些劳动技能及体质较差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些具有各种原因离岗的女同志。

二、公司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探讨

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不上规模,企业将无法生存,而生产规模的扩张,却受到人才资源短缺的制约,生产规模的扩张。更加突显人才资源短缺。如何解决生产规模的扩张与人才资源短缺的矛盾成为制约公司科学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内部改制,公司人才的分流

2006年,我局内部体制改革,公司先后共计150余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各类复合型人才相继调到局其他单位或借到海外公司。其中。较大比例是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公司的中坚力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人员的调离极大的削弱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力量,进一步加大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调配的难度。

(二)项目小且过于分散

为了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的竞争,近几年公司开发省外项目较多,目前公司在建项目中,省外9个在建项目,省内5个在建项目。项目规模小,项目分散,人才不能互通,不能充分共享,更加突显项目人员短缺。

(三)在招聘中和用人过程中对人才的不合理定位

招聘中我们参考的人选的关键标准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制定和选取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也不同,同一个企业里不同的工作和职位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傲的是因时因地制宜,结合企业的需要和岗位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标准,选取合适的人。

在用人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应该在新员工人职后试用期内密切关注其工作情况,应该随时与新员工交流工作心得,给予工作技能指导,灌输企业精神和发展远景。然后项目管理者可以针对员工的特点结合工作岗位特性来安排员工的具体工作并对其进行指导。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能够充分反映个人业绩和贡献的薪酬体系

在国有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得不刘充分的发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工资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收入差别不大。员工的收入与其绩效不能挂钩,则无法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因此,使得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造成人才的流失。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公司人力资源的紧缺情况,面对公司复合型人才的断层,如何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吸引外部人才、如何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就是摆在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公司人才资源短缺的对策及方法

(一)做到以人为本,管好、用好、留好现有各类人才。不断挖掘公司内部人力资源潜力

一是公司两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并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耍务。要认识到一个技术干部的经验、能力、素质以及所具有的价值应该与社会上具有同等水平的人才相匹配,相对等,让这些管理和技术人员感觉到身有所值,充分体现出社会价值,进而在公司有所作为。

二是应建立“以能力决定晋升、以绩效决定薪酬、以态度决定去留”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要建立在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公司员工任职期间的业绩进行考核。做到: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必须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既重视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考评团体业绩。

(二)加大员工教育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素质是缓解人员短缺的有效途径

“培训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这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结合我局发展战略,发现和培养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要逐步建立水电、非水电、国际业务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要注意把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的短期岗位技能培训和长期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把员工的轮岗培训与集体培训结合起来。培训的方式采用实效更强的实践教育,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指导教育,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公司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合理开发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公司经营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人力资源在公司范围内统筹规划。统一调配,在公司范围内尽量克服项目本位主义

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公司在建项目的轻重缓急,合理调配人员,使有限的人才资源达到最大的使用效能。一是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如某个工程项目不太紧张可把能抽出的骨干人员调往其它急需工地,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变换工作环境。激发工作激情。要将那些长期在一个地区工作。工作热情不高、没有能动性的职工调换到另外一个项目。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能动性。三是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要考虑到部分员工长期在外省工作,不能照顾家庭的实际,对省内、省外人员进行调整调换。变换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爱。感受到团队的温暖。这样既可以避免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流失。避免各类人员的闲置、浪费,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广开门路。不拘一格,多渠道录用和招收各类优秀人才

每年公司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及时编制大中专学生需求数量和专业计划。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调动和流失因素,大量从学校录用、招收,作到有效的人才储备。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在每年的三月份到人才市场招聘各类专业大学生,并进行正式就业前的定岗实习。在定岗实习阶段考察他们的实际学习和工作能力,更主要的是看看他们能不能适应工地一线的艰苦生活。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不适应工作环境而出现人才流失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篇10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施工企业人才补充的重要来源,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章论述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对施工企业的必要性,分析了施工企业在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施工企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应采取的措施和应建立的保障机制。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这一观念已经广泛深入人心,为企业各级管理者所接受。一般来说,企业人才的来源,主要有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途径。近几年,国内的各大施工企业,在人才引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接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每年9月中旬开始的各工科类院校火爆的招聘场面,便可见一斑。但这些高校毕业生接收进企业后,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便是施工企业各级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解决、而且还要解决好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的必要性

1、从企业层面来讲,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施工企业又称建筑施工企业,全国现有建筑施工企业约11万家,从业人员达3800万人左右。由于施工企业具有经济效益低、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特点,造成其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和保证。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关键,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只有培养好企业每年接收进来的高校毕业生,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其次,是施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总额达2.2万亿元,“十二五”已经开始,铁路建设投资规模依然坚挺,铁路投资总额将达到3.5万亿元。对众多的施工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来临了。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十一五”期间,即2006年-2010年五个年度的产值分别达到了70亿元、88亿元、129亿元、195亿元、205亿元,2011年预计将达到248亿元,而公司的员工总数却由2006年的15400多人下降到了2010年底的15200多人。笔者所在的公司,只是国内众多施工企业的一个缩影,施工任务量不断翻番,而员工总数却没有增加。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力度。

第三,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需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将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然而国内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现状却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高级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匮乏,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人才密度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大,这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施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才可能实现。通过后续学历教育、引进高学历人才等办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学历水平,而施工企业急缺的高职称人才,则需要通过职称评审来解决。以笔者所在的公司为例,职称评审对参评人员学历、资历、业绩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在任职年限上,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从毕业到晋升高级职称最快需要10年;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从毕业到晋升高级职称最快需要12年,中专学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是解决施工企业高级职称人才短缺、调整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办法之一。

第四,是施工企业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的需要。对于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引进,主要是通过人校招聘这一途径来解决。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力资源的缺口也不断加大,这促使施工企业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接收力度。但是,在接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同样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招聘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招聘效果好的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收入高,发展前景好。经笔者在应届高校毕业生中调查发现,在校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是向已经进入施工企业的师兄、师姐们了解企业状况的,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见,要想接收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就必须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加盟企业。

2、从高校毕业生层面来讲,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是高校毕业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可见,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人的最高需求。高校毕业生更看重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求。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有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如果施工企业能为他们搭建好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便会为企业贡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

二、施工企业在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培养资金投入不足,可以说除了高校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外,很少有专项资金是用来培养高校毕业生的。二是对高校毕业生培养时间投入不足,特别是施工一线的高校毕业生,好不容易有一个培训机会,项目部领导却以项目部工作忙等原因而不批准,使得高校毕业生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培训机会。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确实是由于项目部施工生产任务重,关键技术人员离不开,但主要还是由于部分施工一线的管理者认识高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高校毕业生的培养,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甚至错误的认为:高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已经非常扎实了,没有必须再浪费资金和时间去参加培训。

2、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度完善、机制合理,才能真正培养好高校毕业生。以笔者所在的施工企业为例,在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前重后轻的现象。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有一整套的培养制度,而对见习期满后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培养制度,却很少见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使用机制等机制尚未建立,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就是企业制定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培养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被打了折扣,不能落实到位。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作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仍然是传统的人事、劳资、培训等工作,而没有将工作的重点提高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人才管理的高度;二是由于与高校毕业生培养的相关机制不健全,如考核机制,未将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纳入到各级领导的考核体系中。

三、施工企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毕业生作为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施工企业,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从入职到逐渐接受企业文化并完全融入企业,需要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施工企业要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班、报告会、文体活动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行业及企业政策、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和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践行于日常工作中,并积极宣传和灌输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企业文化认同,实现精神上的最终归属并融入企业大家庭。

2、要做好培训工作。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毕业生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更新培训观念。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站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人才,深刻认识到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力克服工学矛盾,保证高校毕业生能顺利参加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培训。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仅要详细了解行业、专业知识的更新情况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情况,还要站在高校毕业生的角度,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短板,并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高校毕业生的培训计划。第三,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往的培训,形式主要以课堂上老师念教材、学员记笔记为主,枯燥乏味,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低,培训效果差。因此,对于求知欲高、学习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培训既要内容丰富,又要形式多样。如在入职培训中安排拓展训练、军事训练等内容,不仅可以加强培训的趣味性,还可以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纪律性;而在业务知识培训方而,则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新工艺、新技能的培训中。可以采取现场观摩的形式等等。

3、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施工企业要切实抓好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根据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原则,人力资源部门、见习单位、见习指导老师相互配合,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其次,要继续落实好“导师带徒制”。要在见习期的不同阶段为他们配备见习指导老师,并签订师徒合同。高校毕业生要在见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见习计划分阶段认真进行学习,在每一阶段见习计划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第三,要做好见习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抽查、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校毕业生的见习计划落实情况、“导师带徒制”落实情况、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成长情况,通过定职考试或考核等形式,对见习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按时为他们转正定职。第四,要通过开展“优秀见习生”、“优秀见习指导老师”评选表彰活动,对见习期间表现突出的见习生和见习指导老师进行奖励。

4、要注重岗位实践锻炼。施工企业要敢于放手让高校毕业生开展工作,在岗位上压任务、压担子,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特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轮岗培养计划,在计划中明确需要在哪些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锻炼多长时间,锻炼期间要完成哪些任务、学会哪些业务知识等内容,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轮岗培养计划,定期进行跟踪考核。通过在不同岗位问的轮换。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逐步将高校毕业生培养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人才、栋梁之才。

5、完善激励培养机制。施工企业要根据高校毕业生渴望成才、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特点,采取薪酬、职位、荣誉等激励方式进行培养,使之成为助推高校毕业生获取成功的内在动力。

(1)薪酬激励。针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可适当将薪酬水平向施工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对高校毕业生渴望成才、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特点,对积极上进、踏实肯干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给予特殊奖励,倡导“真干活、真拿钱”。对成绩突出的青年骨干特别是专家型人才,实行“特殊津贴”或“专项奖励”。结合项目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薪酬激励方案,如内部承包、奖包并举、目标考核等措施。

(2)职位激励。对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不论资排辈、厚此薄彼。对一些表现平庸、群众不满意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大胆拿下,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理念。让高校毕业生看到公司前景和自己的前途,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荣誉激励。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竞技类活动,在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物质奖励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6、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每个人职业理想的形成,都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在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不断地修改着。因此,施工企业要在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性格特点等,结合其兴趣、价值观、资质以及行为取向,通过环境分析(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等),与高校毕业生本人一起,制定适应其成长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对高校毕业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有计划培养。

7、纳入后备人才管理。要统筹兼顾,将高校毕业生培养和提高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培养潜力的高校毕业生要加以关注,并制定培养计划,可把他们纳入到后备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建立“苗子档案”,定期跟踪,重点培养,并在合适的时机,优先使用他们,不断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步伐。

四、施工企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应建立的保障机制

1、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组,将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纳入对领导考核的范围。由领导组研究并提出加强高校毕业生培养的重大政策措施。

2、加强系统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系统要注重加强基础性研究,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结构,完善培养、选拔条件和程序性规定,确保把学有专长、有发展潜力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培养和开发计划。探索建立对高校毕业生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同行业其他单位高校毕业生培养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本单位高校毕业生培养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加大高校毕业生培养和开发投入的同时,在年度培训经费中划出专门比例,用于高校毕业生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项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培养的投入力度,将经费真正投入到高校毕业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4、营造良好培养氛围。要积极宣传加快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宣传各类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加大对重点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扩大他们的影响和知名度,为高校毕业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企业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每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施工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勇,车建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