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6:3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情况

全国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早在*年国家人事部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问题的通知》,同年农业部下发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暂行规定》。按照人事部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各地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陆续展开。我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始于1997年,根据人事部和农业部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的实施意见》,部署并开展了首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随后又于*年、*年分二次集中安排部署了申报评定工作。近年来,虽然没有再专门部署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结合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也对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做出了相应安排。除人事部门组织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外,市科协还于*年部署开展了一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经过全市各级人事部门的共同努力,十年来,我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农民技术人员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为优化我市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

(二)全市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状况

据我们这次调查统计,截至*年底,全市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1,845人,其结构和分布情况如下:

从结构情况看:

1、职称结构:高级农民技师23人,占1.2%;农民技师169人,占9.2%;农民助理技师752人,占40.8%;农民技术员901人,占48.8%。

2、学历结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1人,占0.6%;中专学历的133人,占7.2%;高中学历的782人,占42.4%;初中以下的919人,占49.8%。

3、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324人,占17.6%;41岁—49岁的236人,占12.8%;36-40岁的821人,占44.5%;35岁以下的464人,占25.1%。

从分布情况看:

1、区域分布:永吉县有农民职称人员210人,占全市的11.4%;舒兰市有584人,占全市的31.6%;磐石市有435人,占全市的23.6%;蛟河市有92人,占全市的5%;桦甸市有247人,占全市的13.4%;昌邑区有2人,占全市的0.1%;龙潭区有247人,占全市的13.4%;经济开发区有3人,占全市的0.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人,占全市的1.3%。

2、专业分布:从事种植专业的856人,占46.4%;养殖专业的169人,占9.2%;生产加工专业的54人,占2.9%;经营管理专业的203人,占11%;其他专业的563人,占30.5%。(见下表)

专业数额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其他专业

人数85616954203563

所占比例46.4%9.2%2.9%11%30.5%

二、现状分析

从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起步较早,但持之以恒地坚持不够,没有形成制度,评后的管理也没有及时跟进;虽然为一批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但总量还不多,专业结构也显得单一。无论是从现有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的现状,还是从组织管理上,都是成绩与问题并存。

从我市现有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现状来看:

(一)虽然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小有规模,但总量较少、层次较低,与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数比例不尽协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人事部门的协调和指导下,截至去年底,我市共为1,845名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他们做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与我市近207.4万的农村人口总数、71.5万农村劳动力总数及1.5万的农民实用人才队伍总数相比,很不协调,仅分别占0.09%、0.26%及12.3%。除总量较少外,其层次也较低。其中,具有农民高级技师职称的仅有23人,只占总数的1.2%;具有农民技师职称的仅有169人,占有农民职称人员的9.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44人,占具有农民职称人员的7.8%,而初中以下学历的达到919人,占总数的近50%。以上数字分析表明,我市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总量少,人才密度小,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虽然具有农民职称人员在相关专业和区域都有所分布,但专业结构单一、区域分布不平衡

在调研统计中发现,各专业、各区域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人员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农村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总体来看,专业单一,分布不均衡。一是现有农民职称人员专业类别单一。从事种植业的有856人,占有职称人员总数的46.4%;从事经营管理的203人,占11%;从事养殖业的169人,占9.2%;从事生产加工和其它专业的54人,仅占2.9%;而从事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等专业的一个人也没有。这表明,我市农民职称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较为单一。大多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及其他一些新兴行业职称评定工作滞后,相关专业具有职称人员还是空白,不利于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二是现有农民职称人员在各县(市)区分布不均衡。在9个县(市)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调研统计发现,舒兰市有农民职称人员最多,有584人,占总数的31.6%,而大多数县(市)区在100-400人左右,少一些的不到10人,个别县(市)区甚至还没有。因此,全面加大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解决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单一,促进均衡发展,是下一步工作的任务之一。

(三)虽然具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为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职称评定应有的激励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一大批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如,蛟河市黄松甸镇的刘志国,为促进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就全市而言,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在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中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正如一位有助理技师职称的农民反映所说,“我评上助理职称有4、5年了,该种地还种地,该打工还打工,没觉得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所以,对于晋升上一个级别的职称我不太感兴趣。”还有一种现象是农民有的建场办厂、务工经商、带班传技,还有的出国当专家,却因为农民身份、没有职称、在社会上没有得到认可,常常不被人看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身能力水平、专业特长的发挥。所以,如何发挥好已有职称农民技术人员的作用;如何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之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今后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组织管理方面来看:

(一)虽然有农民职称评定实施办法,但已不适合当前的形势及职称评定工作的需要

早在1997年,我市依据国家人事部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情况,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评定的范围对象,评定条件及相关问题,使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有了依据,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大规模地部署并开展了全市范围的职称评定工作,使一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但是,随着国家和省、市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和农村面貌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农民已从土地中走出来从事多种生产和经营活动,特别是随着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原有的《实施意见》中的评定范围、专业设置、评定条件及有关规定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亟待出台新的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定政策办法。

(二)虽然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已开展多年,但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

自1997年算起,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已进行了近10个年头,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组织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一是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各级人事部门依据其职能一直在组织实施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而市科协等单位则按照条条的安排部署,也组织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出现了多个部门管的现象,给基层单位带来了混乱,不知所从。二是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没有纳入全市的人才评价体系。由于重视程度不高,一直以来农民职称工作游离于人才评价体系之外,无论是研究制定工作计划还是部署人才工作时,没有将其纳入视野,处于可有可无或者是可搞可不搞的状态。三是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尽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断断续续在开展,但前紧后松,开始的前几年抓的比较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忽视,缺少连续性,没有象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那样制度化、经常化。各县(市)区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开展也不尽平衡,有的县(市)区开展三、四次,有的开展一次,有的因某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展,由此造成各县(市)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差距较大。

(三)虽然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单位和农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宣传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各县(市)区虽然按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始终处于对上级的安排不得不抓的状况,对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乡镇没有专人抓,认为给农民评职称好比给盲人戴眼镜,看上去漂亮了许多,实则是“花架子”,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一些农民技术人员更是片面地认为,评职称与不评职称都一样,我该干啥还干啥,也没有什么实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识到为农民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意味着其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业绩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没有认识到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是应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是“领头羊”,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四)虽然评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但评后管理和使用工作不到位

近十年来,各县(市)区都评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人数不断增加,队伍不断扩大,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民职称评定之后的管理和使用还是一个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仅有的一些待遇也难以兑现,使农民技术人员没有切实感受到拥有职称的优势所在,导致了对申报评定职称没有积极性。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重评定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绝大多数农民职称人员的技术档案没建立,相关资料没有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后续的业务知识培训也没有及时跟进,直接影响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没有把农民职称评定引入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各环节中,相互脱节,农民职称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建议对策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农业在全市的产业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县(市)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将更加突出。针对全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规范和加强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农民技术人员评定职称,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与关心,可以让他们看到学科学、用科学、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光明前途;也是对从事农村专业工作的广大农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出的公正评价和肯定。通过为农民评职称可以发现农村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后备干部,有助于知识缺乏、消息闭塞的农民群众寻找发家致富的“路标”和带头人,有助于带动、加速农业科技、农村文化以及农村文明的发展进步。为此,各级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本身要提高对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各县(市)区及乡镇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要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向广大农民技术人员宣传和讲解开展农民职称评定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使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农民自身都深切感受到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给农村发展和农民技术人员本身带来的好处,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拥护,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同时,在宣传中还要告诉广大农民技术人员,农民职称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有所区别的,它只是一个技术称号,尽管给予一些待遇,也仅限定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与自身的物质待遇是脱钩的,取得职称后要获得更好的物质利益,必须面向市场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从市场中寻求和实现自身价值。

(二)制定相应办法,加强和规范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适应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农民技术人员的创业领域不断拓展,迫切要求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做出科学评价的新形势,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我市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紧密结合我市农民技术人员的实际,起草制定《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对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范围、标准条件、评定方式、申报评定程序以及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解决过去农民职称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单一,评定条件不灵活,权利义务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使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加强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农民特点,科学组织实施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针对过去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事部门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搞好相关政策办法的制定及综合协调指导,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农业、牧业、科协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县(市)区还要根据相关要求组建专门的农民职称评定组织,负责职称评定材料的审核和评定工作,挑选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公道正派的人员担任评委,确保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质量。

二是服务为主,简化农民职称评定程序。在农民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着“服务为主,程序简化”的工作方针,简化不必要表格的填写和不必要的评定程序,免收相关费用,减少农民的负担,为农民技术人员申报评定职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注重实绩,科学把握农民职称评定标准条件。针对农民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实践技能强的特点,在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条件的设置上应“重实绩、轻学历和资历”,把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广应用实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所做出的贡献及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真正体现出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农民职称评后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技术档案,跟进评后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服务,建立农民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档案,对农民技术人员每年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存入本人档案,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以增强他们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压力和动力,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

[关键词] 期刊;期刊特征;非法医学期刊;期刊鉴别

[中图分类号] 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45-02

是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术经验、传播医学知识、推广科研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评审职称、取得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在非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评职称也无效。为防止在非法医学期刊上发表无效论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医学论文写作的经验,结合有关期刊出版法律、法规及政策,将合法期刊、非法期刊的特征进行总结,并简要阐述非法医学期刊的识别方法。

1 期刊的概念

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根据发行范围不同,将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期刊出版单位(期刊社,不设期刊社的为编辑部)出版、公开发行的期刊。非正式期刊(又称内部期刊)是指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后印刷供内部交流用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都是合法期刊[1]。

2 正式期刊的特征

正式期刊装帧精致,编排规范,字迹清楚,谬误极少,其论文质量也相对较高。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有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总编辑(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国内刊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记录,通过邮局发行的还印有邮发代号,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同时印有国际刊号。期刊出版单位和主办单位必须在同一行政区域[2]。

3 正式期刊的刊号

正式期刊的刊号即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简称中国标准刊号)包括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简称国内刊号即CN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简称国际刊号即ISSN号),前者可以单独使用,后者则不能[3]。

国内刊号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由前缀“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与数字之间空一个字距,6位数字的前2位与后4位之间用连字符“-”隔开,其结构格式为CN XX-YYYY/ZZ。其中“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期刊的序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期刊的顺序号从1 000~5 999。分类号用以说明期刊所属的主要学科范畴,用“/”与顺序号隔开。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给出[4],医药卫生分类号为R,生物科学为Q。

获得国内刊号的期刊,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请可以得到一个国际刊号,其结构格式为ISSN XXXX-XXXX。一个国际刊号是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ISSN与8位阿拉伯数字之间空一个字距,8位数字平均分成两段,两段之间以一个连字符号“-”隔开。其中前7位为单纯的数字序号,无特殊意义,最后一位为计算机校验码,前7位数字依次以8~2为加权之和除以模11,再以模11减去余数所得差值就是第8位校验码。如余数为10,则校验码以大写字母“X”表示,如余数为0,则校验码以“0”表示[5]。

4 非法医学期刊的特征

非法医学期刊刊名常常冠以“世界”、“中国”、“中华”、“当代”、“现代”等响亮的牌子,主办单位尽是“中国XX研究院”、“中国XX研究中心”、“世界XX学会”、“中国XX学会”等一些很“权威”的单位,有的还在封面上印有“国际XX核心期刊”、“中国XX核心期刊”、“XX统计源期刊”,往往自称是国家级、中央级刊物,但没有明确的主管单位,出版单位、主办单位、编辑部和承印单位常常不在一个行政区域,一般都没有准确详细的通信地址,所刊文章质量不高,错谬较多,编排格式也不符合正规期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

5 非法医学期刊的主要表现形式

5.1 杜撰中国标准刊号

如《中国当代医学》杂志[6],国际刊号是ISSN 1810-8755,国内刊号是CN 43-8232/R。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计算出来的校验码为10,以大写字母“X”表示,而不是“5”,显然国际刊号为杜撰。国内刊号CN 43-8232中的序号8232也不在1 000~5 999之间,也属杜撰。这类期刊以杜撰国内刊号为多见,主要是在香港、澳门地区登记,擅自拿到大陆进行出版发行的境外期刊。

5.2 境外期刊在境内非法出版

香港、澳门地区可以直接向ISSN国际中心注册获得国际刊号。一些出版业者在港、澳地区虚设公司或出版机构,冒充该地区出版物,向ISSN国际中心骗取国际刊号,然后杜撰一个国内刊号就拿到大陆出版发行。如《中华现代全科医学杂志》国际刊号ISSN 1680-6344没有问题,但国内刊号CN 29-3227/R中的地区号“29”不存在,显然是杜撰的[7]。

5.3 假冒正式期刊的非法期刊

假冒的非法期刊刊名与被假冒的正式期刊相同,装帧也相似,但与同名的正式期刊相对照,可以看出假冒期刊的刊号、主办单位、编辑部、主编、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与被假冒的正式期刊不同。例如《中国医药》(ISSN 1608-3776)就是假冒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医药》(ISSN 1673-4777)。

5.4 内部期刊“越位”

内部期刊只能在境内按照指定的范围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发行、陈列,不得标明定价或工本费进行销售。如果内部期刊打着公开发行的旗号搞有偿发表,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就由合法期刊嬗变成非法期刊了。

5.5 用ISBN号冒充ISSN号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国际标准书号,而非期刊号。例如:《儿科继续教育》就是由于没有申请到ISSN号和CN号,而临时用书号(ISBN)出版的试刊号。所以《儿科继续教育》目前只是一本书而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也只能出一期试刊号,以后想继续出版,就必须等申请到ISSN和CN号[8]。

5.6 一个刊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这类非法期刊主要是一些科普期刊另外办的学术版。例如《健康大视野》就用同一刊号办了“医药学术版”、“医学分册”、“医药保健”、“医疗卫生版”、“医术人生”、“医药卫生”多个学术版。在这些科普期刊的学术版上发表的论文当然不被认可。一个国内刊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刊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9]。

5.7 正式期刊制造的非法期刊

正式期刊经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取得一次性增刊许可证后1年可出版两期“增刊”。 增刊内容必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开本、发行范围必须与正刊一致,除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与正刊相同的版本记录外还必须刊印增刊许可证编号,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未经批准擅自编发的增刊、专刊、论文集以及一年超过两期的增刊和擅自增加页码的增刊都属于非法期刊。

6 非法医学期刊的识别

6.1 直观判断

根据前文所述的非法医学期刊特征就可以初步判断。

6.2 通过中国标准刊号识别

①先看国际刊号结构格式是否正确,再计算出第8位校验码,只要格式或校验码错误就可以判断是非法期刊。如果格式和校验码都正确就只有通过上网进入ISSN中国国家中心查询,能在该中心查到国际刊号的可以肯定是合法期刊。②根据国内刊号可以把大部分非法期刊识别出来。先看有无国内刊号、国内刊号是否唯一、结构格式是否正确;再看地区号是否存在:凡地区号65,以及在16~20、38~40、47~49、55~60之间的都不存在;再看序号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期刊的序号除北京地区在1 000~5 999之间外,其他地区一律在1 000~1 999之间,序号不在此规定范围的期刊肯定是非法期刊;最后看分类号是否正确: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分类号为R,否则就是非法医学期刊。

6.3 通过期刊目录查询

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遴选出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概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全国8135种正式出版的期刊中评选出1 500多种期刊组成的“期刊方阵”。能从以上3种主要期刊目录里查到的期刊可以肯定是正式期刊,但查不到的需要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识别[10]。

6.4 通过数据库查询

目前国内主要有六大学术期刊数据库:①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②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③中国人民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研制开发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④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⑤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⑥维普资讯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数据库仍有收录非法医学期刊的现象,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就收录有《中国当代医学》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均收录了用《中外健康文摘》同一刊号(ISSN 1672-5085,CN 11-5062/R)出版的多个“学术版”。

6.5 通过有关网站查询

①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网址为bk.省略/)。登陆该网站后,可以根据期刊名称、出版单位、邮发代号、刊号进行检索。能检索出来的,肯定是正式期刊,但自办发行的正式期刊检索不出。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网址为gapp.省略/)。登录该网站后在网页右边“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媒体名称处输入想要查询的期刊全名,媒体类别选择“期刊”,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查询,凡是能查到国内刊号的都是正式期刊。③中国记者网(网址:press.gapp.省略/)。在该网站页面左中上部“媒体查询”栏目中媒体名称处输入想要查询的期刊全名,类别选择“期刊”,点击“确定”即可。

6.6 向新闻出版部门电话查询

用以上5种方法应该可以把绝大部分非法医学期刊识别出来,最后仍不能识别的期刊再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当地新闻出版部门电话询问核实。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出版管理司的电话是010-65212787或65212785。

[参考文献]

[1]杨颖.期刊、合法期刊、非法期刊的概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2-12(2).

[2]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S].2001.

[4]邢春怡, 高艳艳, 邢伟娜.中国标准刊号的识别与应用[J].医学情报工作,2005,26(1):68.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6]陈图文.非法期刊的主要特征及其判断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7):86.

[7]安秀敏.“另类期刊”调查[J].出版经济,2004,5(11):78 .

[8]李贵存,江澜,杨锡强. 期刊刊号的标识及其真伪辨[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6.

[9]毕丽芳,刘仁和.看CN号识非法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