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7:5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lecture-style teaching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y more. Based on jobs and vocational skill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form idea of Development of Dynamic Website course based on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 by using the new idea of construc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urse reform id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 and its role i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e-business major.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development of dynamic website;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18-02
1 课程改革背景
自我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来,《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在教材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方面、课程考核方面都存在着若干问题。教材普遍是由相应学科专家或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编写。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日益更新的学科,编写的教材往往落后于技术,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要求。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分散,没有非常清晰的主线,学生往往感觉学了很多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又往往感觉无从入手。以往的教学理念强调以课堂、教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无法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知识为考核点,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本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具体阐述《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改革思路。
2 《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结合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向学生详细介绍动态网站开发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和工作流程,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网站或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要求,使用.NET开发技术设计系统模块,开发编制系统、部署实施系统。能够设计良好的系统界面;能够熟练后台编码;能够进行网站的配置和。
2.1 确定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1+2”的课程设计理念为基础,对.NET软件应用技术员为主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①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原则,推出“1+2”课程设计理念。“1”是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设计能力本位课程。 “2”是指课程设计中要参考两个标准“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与校企公司合作,聘请相关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项目、教学模式以及课程需要配备的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
2.2 选择学习项目载体 由校企合作公司协助,精心选择最能涵盖动态网站开发所需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工作项目。一是 “用户调查问卷”、二是 “网上商城”、三是 “新闻系统”、四是“自然美美容院网站”。本课程项目分为四级项目,分别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和“理论提升项目”。将 “用户调查问卷”子项目、 “网上商店建设”、 “新闻系统”和“自然美美容院网站”四个工程项目转换成教学项目,并按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成入门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和理论提升项目。将四个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分别分为5个、10个、6个任务和2个任务,分析每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将所有知识和技能按照“序化”、“简化”、“例化”来处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关系。
2.3 编排学习内容 课程内容组织上采用多重递进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单个项目内的难度递进和项目之间的难度递进。比如在“调查问卷”项目教学上,首先采用控件拖放的方式实现控件的排列,接着采用属性设置的方式设置各个控件的样式,最后通过代码编写的方式实现将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在这个项目中,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容编排方式。同样,在“网上商店建设”项目中,首先采用控件拖放的方式实现网站简单界面的设计。接着采用广告控件、日期控件、导航控件等实现丰富的界面制作、验证控件验证用户信息有效性等。最后通过代码访问的方式实现商品信息列表展示、购物车、用户信息等保存和编辑等功能。其次,在各个教学项目间实现难度上的递进。在“用户调查问卷”项目中,只涉及单选按钮列表、多选按钮列表、普通按钮等基本控件的设置和操作,数据库操作也只涉及到简单的数据插入操作。在“网上商店建设”项目中,拓展多个复杂控件的设置和操作,如广告控件、日期控件、列表控件等。在数据库操作中,除了涵盖数据库常见基本操作,如编辑、更新、删除等。还要求学生采用存储过程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使用多重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经过前序项目训练掌握一定技能后,结合自然美美容院管理系统项目,一方面要求学生对网站开发技术、原则进行梳理归纳,提升对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引入适量有关网站项目开发管理知识,为学生成为技术骨干提供必要基础。
2.4 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行以过程考核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绩突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是课程教学中的三个学习项目的完成情况,以任务为单元进行评价,包含工作态度、工作进度、阶段成果和总结汇报,比例为2:2:4:2,每个子项内容都采用三方评价,即学生自评(角色职责)、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评价比例为3:3:4。终结性考核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考核内容主要以小型项目或部分项目开发为主,考核时间为3个小时,采用教师评价方式。
3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把复杂、分散的各知识点进行综合,选择典型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4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已经开设了多年的数据库教学,总结近年来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数字媒体行业人才的需要。
1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移动媒体和游戏开发两个方向,前者侧重网站和移动端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为该方向学生开设,总计64学时,理论和上机各32学时。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能够自己或配合团队进行数库的设计和开发,从而掌握在实际项目中使用数据库的技术。移动媒体方向主要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如表1所示:
本专业属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较少,侧重于应用型课程。同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的优秀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并未参照国外经典教材,授课内容也有所删减,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主要授课内容为:原理部分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OL语句、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设计和应用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总结近几年来教学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本专业课程围绕数字媒体的应用设置,所以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较少,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编程能力不强,因此对于较抽象的原理知识,如:关系代数等内容,学生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对于SQL语句的学习,学生只是照搬书上简单的例子来操作,对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没有融会贯通。后续的项目实践中,不能从应用的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导致设计的数据库性能较差,实用性较弱。
2)相关课程缺乏联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较弱。本专业的教学任务中,网站开发类课程和数据库课程相互独立,尽管第三学年的综合实践课程将两者结合,由于以学生练习为主,课时较少(16学时),较多学生仍旧不能掌握复杂的数据库设计。总结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网站开发类题目中,较多学生仍然无法解决数据库整体设计及其如何与前端页面交互的问题。
3)缺乏综合应用的实践平台。由于学时的限制,上机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实现,与实际应用中的复杂设计相差甚远。同时,机房中数据库平台的部署基本都是单机环境,与现有实际网站系统中大型数据库的部署和使用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2改革措施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应用性”和“渐进性”原则,对本课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2.1合理规划课程内容
对数据库原理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数据模型、关系模式、范式等,我们采用用案例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相结合;对数据库设计以团队实现项目的方式讲解,具体如下:
1)项目案例引入教学,实际案例中的用语和理论知识对应讲解。教学中所用到的项目案例由互联网下常见应用模型的提取,如:购物网站设计。用验证性实验加强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理解,即授课过程中边学边练。
2)对数据库设计章节,将复杂的实际应用划分为多个简单需求,鼓励学生从中选择单个或几个简单功能进行项目的模拟化设计和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实际执行时,3-5学生组成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需求分析、E-R图、数据库设计、实施和安全性检测整个流程,采取集中演示和答辩方式进行成绩判定。
3)结合数字媒体的实际应用,讲解大型网站的搭建机制,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课本中相关知识点与实际应用也有了较好的结合。
2.2优化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所以其课程设计应该与网站开发等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之间又有密切联系,让学生及早了解这种联系,十分必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第二学年开始开展综合实践,内容是将WEB开发课程内容和数据库结合。教师演示项目案例的实际开发流程,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应用,与传播学和艺术方向学生合作,分别完成技术实现、策划和艺术设计环节。这种方式与公司的项目运作方式相似,能够更好的锻炼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综合实践成绩通过学生答辩方式判定。
2)引入对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介绍,这是应对大规模和高并发数据访问Web2.0网站常用的技术。教师介绍大规模网站架构中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块,学生分组了解某个相关的设计思想和开源软件。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础上进行扩展式自学,减小互联网应用对学生造成的神秘感。这部分内容属于书本外的扩充知识,以学习汇报方式进行考查。
2.3丰富实验课教学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数据库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1)提供MySql和SQLServer软件平台,以及智能手机常用的Sqllite,另外提供实际应用中常见的Memcache、MongoDB等分布式系统,学生可自由选择使用。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实验课上选定某个学生设计的数据库为服务器,其他学生对它进行远程访问。
2)增加大规模网站中分布式数据平台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动手搭建MongoDB等开源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应用项目,重点训练其中数据库应用和设计部分,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我们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相关毕业设计人数有了显著提升,毕设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篇3
关键词:PHP程序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85-02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PH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是教师已把模块化项目式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的案例来源于教材案例或网络实训案例,学生仅满足于完成课上的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开发机会。教师仍沿用课件讲解―操作演示―学生练习―师生互评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PHP程序设计技术涉及知识点多、更新快、难度大,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术很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吻合,离培养学生精通PHP动态网站建设开发综合实践能力的预期教学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缺乏对实际完整工作项目的分析与操控能力,很多同学还需要参加社会培训后才能从事PHP程序开发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构建起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网站开发实战能力,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我们与校企合作单位密切合作组织教学,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进行改革,围绕企业实际开发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开发实战能力。
三、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通过与PHP网站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对PHP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进行调研,总结出企业PHP软件工程师需求调研报告。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与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课堂,使得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企业参与学生项目答辩考核,对学生实际开发能力进行行业评估。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熟练掌握PHP语言、HTML语言、JavaScript脚本语言的语法规则,具备开发互联网应用程序和企业网站的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PHP软件工程师。
1.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本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原则,我们在整体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积极与企业专家深入合作开发课程,将技能培养落到实处。
2.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论证。与企业专家多次研讨,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确定职业能力及学习领域,进而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以真实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采用“双线并行、项目设计”的教学模式展开。学生从接受项目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直到项目验收,学生在开发的过程中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技能的知识点。
4.采用“双线并行,项目设计”教学模式。学生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项目A,在课下独立完成一个综合项目B,课上项目完成的同时,学生课下项目也同步完成,学生用项目B进行项目答辩,详细阐述在项目B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真实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参与了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实现了学校到企业的零对接。
5.合理打造项目团队。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组成员4―5人,设“项目经理”1人,“系统分析师”1人,“软件工程师”1人,“数据库工程师”1人,“测试工程师”1人,“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小组的项目工作安排。小组成员在项目团队的支撑下集学习、讨论、设计制作、创新于一体,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划分项目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等,保证小组成员搭配的合理性,以免造成小组间发展不均衡,阻碍后期项目实施的进程。
6.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能力本位是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本次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的“笔试+上机”考核方式,引入能力本位教学理念,注重能力考核,引入项目答辩的考核方式。答辩教师由课程组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组成,首先是项目小组分角色陈述项目开发过程,然后由答辩教师向项目小组学生进行多方面提问,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程改革具体实施
1.市场调研和分析。2014年开始,《PHP程序设计》教学团队开始对市场进行调研,对PHP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进行分析,与多家PHP网站建设企业沟通交流,对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归纳总结出PHP软件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2.PHP软件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针对PHP软件工程师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抽取4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核心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整合提升为对应的课程,从而确定了培养PHP软件工程师的核心课程,三者对照关系如下图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项目式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按照工作过程各环节进行项目开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HP开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PHP语言结构和语法基础,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PHP和MySQL整合,PHP项目实施,以及网站的管理和优化。以项目为载体,合理而有序地把PHP语法知识穿插其中。
4.双线并行教学模式设计。项目A:教师在课上围绕项目A开展教学活动,项目A又划分为若干子项目,项目最后阶段要对项目进行整合,最后完成整个项目A的开发过程。项目B:学生在课下根据课上所学知识,自己拟定题目设计项目B,对项目B划分为若干子项目,项目最后阶段完成项目答辩环节。
5.模拟公司组建项目团队。在教学中模拟公司项目团队成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其中项目经理统筹管理项目开发过程,负责方案的设计,书写项目文档;系统分析师主要负责网站整体设计,软件程师主要负责网站设计、开发、测试规划;数据库工程师主要负责数据库的设计和创建;测试工程师负责网站的模块测试和整体测试;文档管理员负责整理文档和书写系统说明书。
6.课程答辩。学生组成答辩小组,每组成员4―5人,每组有15―20分钟的陈述时间。陈述完成后由考核小组成员随机提问,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考生的答辩情况给出该小组的分数,最终取平均分作为小组的项目成绩。课程成绩=平时表现20%+阶段性考核30%+项目成绩50%。
五、课程改革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与校企合作的多家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对多家企业PHP网站工程师岗位的需求进行调研,总结出PHP软件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及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与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
3.教学中引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毅娟.《PH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
篇4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一开始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但是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度逐渐降低。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①课程覆盖的内容较广,要设计出精美的网页,不仅需要掌握网页设计工具如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还需要一定的美工基础,并且要熟练掌握HTML、CSS、JavaScript等知识,面对这么多工具以及知识点,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畏难情绪,没有信心学习好课程;②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师常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模仿制作”->“总结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学习效果不明显;③考核方法单一,不能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动力实践能力,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不高,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
2教学改革措施——小组协同式学习的应用
2.1课程目标与定位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主要任务是讲授静态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以及企业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打下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PHP网站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网页的基础知识以及网站开发的基本流程,较好地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于实践,熟练运用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能够进行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网站、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2.2优化教学内容
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网站的开发流程(用户需求分析→网站规划→网页效果图设计→制作静态站点→编写后台代码→网站测试→与运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企业管理规范和开发流程,充分体现基于网站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软件应用与网站开发能力,通过模式创新,将专业教学过程、技能训练过程、企业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3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⑴分阶段引入项目,动态调整学生分组。
课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企业项目实战阶段”和“竞标式项目阶段”。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网页课程一般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共14周,我们将整个学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企业项目实战阶段”安排在前10周,在该阶段学生按照项目开发的需要以及自身优势组成项目开发小组,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协同学习小组——项目开发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完成任务;第二个阶段“竞标式项目阶段”安排在最后4周,此时,学生需要确定一个岗位方向,形成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的协同学习小组,如美工组、网页设计组、交互程序开发组等,各个小组通过竞标组成新的开发团队,协同完成竞标项目的开发。分阶段引入项目以及动态调整学生分组,可以打破常规分组,使学生有了新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协同学习小组,同时对于发现自身优势、挖掘潜能、明确就业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⑵成立项目开发小组,协同完成项目整体开发,促进小组协同式学习。
在“企业项目实战”阶段,学生按照项目开发需要形成优势互补的项目开发团队,营造真实的企业开发氛围。项目开发团队一般由下列角色组成:项目经理(ProjectManager)、项目组组长(TeamLeader)、项目组成员(TeamMember)。项目经理,一般由我们聘请一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软件企业项目经理或由教师担当,负责该教学环节的现场指导。将3-5个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即项目开发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动手能力强的项目组组长,组长向上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向下是全体组员的直接领导,项目经理要求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考核,这样构成一个虚拟的企业项目开发环境。全体组员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实践,协同完成项目整体开发。项目驱动的小组协同式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勉励、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开发能力。
⑶引入竞标式项目,形成竞争与合作交叉并举的协同式学习小组。
在分阶段引入项目过程中,第一阶段的项目每个项目开发小组完成后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引入了竞标式项目,通过竞标,从美工组、网页设计组、交互程序开发组各选出一组,成立重点项目开发组,共同完成竞标项目的整体开发。一般根据岗位的不同,美工、网页设计、交互程序开发各成立三个组,每一组成员3-5人。对于落选的小组,则需要辅助中标的小组完成任务,同时,通过自由搭配或者教师指定的方式,再成立两个普通项目开发小组,根据学生选题或教师选题的形式,完成其他项目的开发。竞标式项目的引入使得各个学习小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是一种竞争与合作交叉并举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在竞争学习中有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有竞争。竞争学习不仅促进了合作学习,还为合作学习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缺乏竞争的合作学习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是脱离实际和低效的。竞标式项目使得竞争学习与合作学习得到很好的结合。
2.4强化跟踪课外学习成果
课堂只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将课堂学习过渡到课外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专业学生社团”和“工作室平台”是学生完成课外学习的两个有效的切入点。专业学生社团和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给每一位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与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以外,利用工作室平台让学生参加到实际项目开发中,利用专业的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研讨,通过项目实践与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2.5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卷面考试,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为最终成绩。这种方式往往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必须对考核指标做进一步的量化和细化,注重过程化跟踪管理,加强课内学习效果的考核以及课外学习效果考核,将学生是否参加专业学生社团、是否参加技术研讨、是否实际参与项目的开发、是否参加学生技能竞赛等课外学习环节纳入到课程考核指标中,促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让考核标准强调“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要求,突出整体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3结束语
篇5
电子商务技术是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和信息安全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生想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论文、数据库、信息安全理论等是前提。在技术层面讲,计算机网络的成熟促使了电子商务发展和壮大,电子商务的交易离不开互联网,所以要学好电子商务,就一定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从交易安全方面讲,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也是电子商务交易中重点要维护但却始终存在安全问题的,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关键。
电子商务专业在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往往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选用教材不当,教师资源匮乏等;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真正的实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下是笔者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提炼,希望能对相关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1.1 教材选择
教材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1]。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而言,既要保持计算机网络特有的知识点,又要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①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准确;②计算机网络技术内容先进;③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特色而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所取舍;④适合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化;⑤适合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注重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
优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并不少,一些重点本科院校使用最多的是Andrew S.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James F.Kurose著的《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和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这三本教材均属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精品教材[2]。其中Tanenbaum的教材难度最大,原理讲解透彻;Kurose的教材最大特点是自顶向下和关注因特网[3],其讲解的思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谢希仁的教材内容讲解清晰,语言精练且通俗易懂[4]。在我校,多年使用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后发现,其教材理论性强,适合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学习,但不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的非网络专业学习。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难点,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偏向应用,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冯博琴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面向应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针对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复杂的概念,既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用。
1.2 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
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伴随着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转型,各高校把提高在校教师的学历程度和实践能力成为首要任务[5]。对于应用技术型院校,要求在校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并且要有相关专业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的经历。但由于研究生教育以学术科研为主体,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学校的校门,没有实践机会,这样使得大部分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专业教师授课时,注重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专业教师的总体特点:理论性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较弱。所以,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教授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需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需具备相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我们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并在学习后在相关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术大赛,在参赛中学习实践经验。以此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在有效保证教材和师资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在学习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环节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日历,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承上启下,既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有效的完成了实验内容,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在理论课堂上由理论教师讲解,并在实验室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辅助完成,实践应用性实验在实验室由实验员讲解,同时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同时辅导完成。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以分组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实验课内容,以模拟实验软件和真实实验设备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小组内部的合作精神,又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利用现有资源更大程度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在上课之余,学生可以申请免费使用实验室,不限次数,直到学会为止。在实验环境有保障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参与了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技术水平。
1.4 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多年的改革中一直被视为重点方式,它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让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培养系统性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划分为网站开发方向和商务方向两大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网络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数据库开发、网站设计等相关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的应用和网站的等知识;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行和维护、网络营销策划、网上交易、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应用等应用性较强的网络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改革效果反馈
2.1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将呆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问题,学生有目的、带任务性的学习,从枯燥的纯粹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任务的解决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和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任务分析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种启发性、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出勤率提高到96%以上,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高涨;作业完成率达到100%,且质量较高,正确率在96%以上。
2.2 毕业生就业方向明确,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
两年来,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做随访调查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就业大都选择网站设计、开发等领域,而商务方向大都选择网站推广、运营等领域;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据统计,已经毕业将近一年的201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其工作岗位均受到好评,2012级正在陆续就业的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就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统计时间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初见成效。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学生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能力。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型教师,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考察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在改革效果中,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改革周期短,评价指标不健全,不能更客观的反应教学效果,所以,建立健全的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篇6
关键词:综合性课程设计;软件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特点。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感觉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概念抽象,不容易在课堂讲授中获取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同时,大部分学生的编程实践较少,很少参与开发实际的软件项目,对项目的背景了解甚少,欠缺在实际环境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仅仅是在上软件工程课程的时候以固定课时的方式进行实验训练,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内涵。从实验过程来说,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具体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完成资料查找、阅读、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软件开发工作。此外,很多学生重视编程等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必要的文献查找、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主要是要解决本科生在学习中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完成实际工作的问题。软件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综合性课程设计,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同时,经过工程实践,学生还能建立起独立开展软件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2课程设计的组织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动脑又动手,并且独立实践的机会。首先实验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一些常规的示例性课题。其次,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实验的开展都需要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按通常的课程教学来组织,需要围绕给定的具体题目指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学必要的开发工具,搭建实验的开发环境,完成编程和测试工作。除了软件开发实践以外,还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老师主要是通过指引方向、讨论问题、提出建议、评价和考核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的成长。
围绕上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制定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综合课程设计的重要性、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考核目标,给出具体的问题领域和题目。综合性设计的题目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研究型和应用型题目,或科研型和教学型题目。研究型题目可以指定学生完成某个特定的研究问题,例如:某些比较复杂且学生没有学过的算法。应用型题目则偏重软件开发实践,训练学生掌握新的技术,例如对于网站开发类题目,不仅是简单的实现网站构建,而是引入当前IT领域最新的技术(如Ajax),使学生学会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的开发技术。
(2) 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况进行分组管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运用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动手能力较差;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不少的学生在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感觉进入陌生的领域很困难,缺乏完成题目的信心。另外,很多学生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关心编程锻炼而忽视写作练习。针对这些问题,在组织管理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例如:在一个小组中以五个人为上限,进行合理组合和搭配使在一个团队中既有具有较强管理意识的学生、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在管理小组时,让每个人去尝试其他小组成员的角色,让他们从团队中学习,既发挥各自的专长,又能全面培养软件开发的才能。
(3) 项目实施和指导。采用定期检查任务进度、召开团队会议、讨论问题等形式关注并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在时间安排方面,通过一个学期来实施整个课程设计,所有实践不占用课程时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分配的任务。前期老师对如何开展工作进行指导,然后定期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查。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问题的数量和重要程度不定期的做一些软件开发知识的专题指导,如软件编程规范、界面和数据库设计、软件体系架构等。在完成系统后,指导学生依据文档规范撰写实验报告。针对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条理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通过讲解相应的写作模板和案例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最后,对学生提交的各种文档采用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审和考核。
3教学实践
在综合考虑各情况的基础上,以实验项目的形式开展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设计的实验题目涉及多领域的知识和工程背景。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运用引导、辅助等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系统开发,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1) 引导学生进入课程设计
开始课程设计时,首先召集学生,建立小组联系方式,确立项目的开发团队。给小组成员讲解综合性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题目背景,以及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完成这样较大的软件开发题目,缺乏足够的自信,老师需要通过鼓励来帮助学生扫清心理障碍。刚开始学生对整个工作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因此要引导学生按照项目的开发方式进行规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确定重点、查阅资料文献,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使他们能独立地思考问题,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对于项目完成的成果,给出明确的规范和考核标准。在开始课程设计前需要向参加项目的成员介绍软件开发需要建立哪些文档,例如: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等等,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的软件工程文档来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概要讲解有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括设计工具(MS Visio等)、开发环境工具(MS Visual Studio,Eclipse等)、测试工具(JUnit等)。这些工具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要学生通过搜索Internet、查找图书馆资料来自学掌握。
(2) 培养创新能力
软件工程教学如果仅仅在抽象的概念、术语和图表上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没有直接的项目开发体验,不了解真实用户的需求,就很难发现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用新的思维或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很多IT行业的成功例子中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技术,甚至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或领域。例如,Google、Facebook、P2P软件等都是从最初一点想法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综合性课程设计中提出四种创新模式,通过不同的创新模式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方式,尽可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① 应用创新。应用创新以实际工程中的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多领域相结合,强调软件系统的实用性,例如:在指导学生确定题目时,把P2P网络和信息检索相结合提出应用软件课题。
② 技术创新。开发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需要各门课程,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掌握新的技术,并对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操作系统知识,在实验中结合多核技术拟定“基于多核实现矩阵并行运算”的题目。
③ 研究创新。研究创新强调问题驱动和研究导向,通过给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研讨式分析和实验。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某个研究领域前沿性的论文,在论文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算法和系统,在逐步积累的基础上,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实现创新。
④ 管理创新。在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中,管理比技术更重要。通过实践要让学生重视管理,学会管理,培养管理能力,实现管理创新。例如,在软件开发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化,包括软件需求、设计、源代码等都会在开发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改变,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会这些变化对软件开发的影响,思考如何从管理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发挥创造性。
(3) 评价与考核
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评价,以讨论的方式找出软件系统和文档中的问题。将文档分发给团队成员,每个人要对其他成员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衡量,对程序代码和各种文档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来强化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其分析能力,锻炼交流和沟通技能。老师在评价时要考察学生的开发进度、商讨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协调管理中的矛盾。在总结学生工作时要对学生作出指导,并给出改进建议。
考核方式主要是对学生开发的软件系统和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评分。在评分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提交的源代码、课程设计报告,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性。具体来说,考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这一部分占 30分,主要根据文档考察学生对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第二部分是软件系统的设计,这一部分占30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各种图表和语言进行系统分解和设计的能力;第三部分是软件系统的编码和测试,这一部分占40分,主要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总结
当前本科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通过训练学会如何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软件工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为学生建立起完成具体任务的团队合作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学生组织项目团队,担任不同的角色,培养了组织和管理才能,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波,钟林飞.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教学,2007(9):154-155.
[2] 刘智,刘加伶,闫河,李唯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路与实施[J]. 软件导刊,2009(1):198-199.
[3] 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4] 唐仕喜.编译技术可扩展式课程设计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2):40-42.
[5] 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的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1,(10):38.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ZHU Da-yong1, ZHANG Xin-li2, LI Shu-quan1
(1. School of Softwar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h and Inform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4, China)
篇7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站向外界宣传个人或单位形象,推广公司产品或开展公关活动,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很早就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静态网站设计、制作的流程和技法,锻炼静态网站开发能力,既可以确定毕业设计的创作方向,也可以设计与制作个人网站来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一、“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用型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难以提高;以期末考核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因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无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真实情况。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是根本出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主要解决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学方法主要解决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如何通过任务引入、启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利用软件工作室,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人才培养方案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课程学习划分成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制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主要针对没有任何设计经验的大一新生,重点介绍基本知识,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网页布局和css、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和简单的JavaScript的使用。在第一阶段教学中,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掌握代码的使用方法和艺术设计的美感。第一阶段学习结束的时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小的图文并茂并且布局合理的网站。第二阶段教学放在大一第二学期初,针对具备基础程序设计能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采用国家火炬计划河北省软件人才工程实训课程,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迄今为止,学生完成的项目包括“旅游网站”、“小游戏网站”和“化妆品网站”。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行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设计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提高基础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授课期间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投影演示教学,将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传达给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后的学习。课程网站放置学习资源,并定期更新,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了解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利用课程qq群、博客等辅助教学。通过课程qq群、博客等现代化沟通方式和学生探讨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每个章节内容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知识点: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术。
应用案例:介绍本章知识应用的案例。
创新训练:针对具体的问题,应用本章技术来完成知识点的应用。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体系,将每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与技能,精心设计并包含在工作任务中,使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法来实施教学。首先进行分组时,兼顾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相互间的合作配合问题和学生的个体情况,采取互补的方式,按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搭配分组,利于学习的相互促进。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同时设立组长一名,便于意见的集中统一。对各组员明确分工,防止个别组员出现依赖思想,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工作实践过程中。各个组员分工合作,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五、考试方式的创新
课程考核以学期末大作业形式实现。改变了以前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站,主题自拟并且积极向上,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实现至少80%课上讲解的知识。对使用课外的工具和手段使得网站更加生动的学生可加分,即鼓励学生自己摸索和创新网站制作方法。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网站的创意、美观性、内容、技术和工作量等多个方面来评分。同时也考核了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本课程最后的综合成绩评定除了依据上述大作业完成情况,还依据平时上课情况和上机实训完成情况,其比例分别为60%,10%和30%。
总之,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加满意,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制作的美感,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锻炼了创新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纪明明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239
篇8
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应以“能力”为重心,拥有的知识以及技能,与电子商务相关。从形式上一定有“两证”,学历证以及相关资格证书,要拥有到企业观察学习、实践、培训、指导工作的机会的能力和经验。精神层面应体现电子商务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具体表现在:
1.热爱电子商务教育。踊跃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构建电子商务实践的体系,有确切的电子商务思想,要持续的实践学习,不断的反思总结。
2.要可以与市场吻合,专注于关心电子商务界之最新动向。可以认识到现在正处在一个很活跃的时期,一个传统业务迈向电子商务的过渡时期,可以预测出电子商务人才可提供的市场需求。
3.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巩固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有能体现出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国家劳动部职业鉴定中心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阿里巴巴商务网站认证)等。
4.有校企合作项目。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实习、指导,有企业实践经验。
5.有电子商务教学能力。在教育中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显示出巩固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以及技术水准,主动钻研和实践课程变革。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6.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老师”和“技师”,两者单一的重叠并非“双师型”,往往是两者有机的综合在理论、职业修为、能力各方面,而各方面表现在课题钻研,项目合作,开发校本,个人成绩归纳等。
7.学校与企业协作,教师与学生授学,钻研课题等方面有社交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例如擅长组织学生创业活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呈现了适应,以及创造能力,展现了优良的职业修为。
二、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的方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专业技能电子商务教师面对的教学工作,要敢于因材施教,联合教育方针,对于不同情况制定出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实习。笔者是一名电子商务教师,是从教计算机转来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众多的商务知识通过自学以来,结合国家劳动部的电子商务专业评定标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实践。首先,要熟悉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后注册了本人的域名于中国数据网,还试验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商对客服务,主营丝制品和外贸服装。运营网站几个月后,电子商务的趣味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而且很快的挣回当初的成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重点,持续强化课程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胜利,经过一个完全的商业网站创建将技术掌握以及素养升华为一体。在“电子交易”,角色扮演法被运用的很成功,不仅使学生摹拟真正的角色电子业务的历程,而且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兴致,在“物流基础”,策划了一场“商品包装”竞赛,用商务考察,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物流概念,把学生的创新思想激起,电子商务教学使笔者觉得趣味无处不在。实习教育到处都是,指导教师以及课程设计是非常首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设计里的职业素质的修养,中心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素质”的讲演,李开复谈到:“二十一世纪是集信息同享、公平竞争以及持续转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期中人才素质是——积极主动、标新实践、高EQ合作、跨范畴协作、高效沟通、热爱工作、达观向上。”此见解是非常正确的,而这类素养须值得电子商务老师拥有,而后在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这类素养。
(二)参加职业资格评定和技能比赛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此四种级别是电子商务认证里具有象征性的职业资格凭证。他的教学材料的使用,培训系列,考察形式都非常完美。另外全世界有名的电子业务平台——Alibaba,其推行了专业技能评定认证,比如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员、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专家、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大师等几个等级资格证,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电子商务认证如网络国际贸易方向认证,网络营销方向认证、搜索引擎方向认证等。以上认证各有特色。教学体系也曰臻完善,培养方向更加实务,实用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电子商务竞赛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2014全国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理论知识比赛、创意比赛,创业比赛、模拟大赛四个竞赛,如此的竞赛项目设立,从专业学习电子商务角度看来,应说挺完善,很合理。参与专业技术评定的比赛,不能单方面重在得奖,拿名次,参与是一次非常有用的进修以及实习的形式。本年苏州市教育局举行电子商务高级工培养训练,面向全市中职电商类老师举行培养,为了使师资水平上升,这是最佳证明。
篇9
关键词:高职;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529-02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网络专业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管理、网页编辑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同时也是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本行业的需求及课程特点,该文就该课程的内容如何选取,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安排
1.1 根据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在进行课程设计前,要先了解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基于行业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方案。通过项目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网页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职业技能,能够制作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静态网站,具备网站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及维护的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真实项目制作,实践学真知,积累优秀作品,为就业打下必要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从事网络媒体网页制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为原则。
通过对IT 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企业调研等方面调查分析,可以将网页设计分为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站编辑、网站管理 4大岗位群。其中网页设计主要是网站开发前期界面的效果图设计,网页制作主要根据页面效果图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实现效果图向网页的映射,网站编辑主要负责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岗位,网站管理主要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网站的改版等工作。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职业岗位和不断发展的IT技术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从这些职业岗位中选择一些真实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
1.3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设计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且本课程最终目的为制作一个成功的静态网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案例、任务及最终项目时,应以当代大学生所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或者给予其充分的自,让他们为了圆满完成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积极主动的去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模式探讨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等。根据课程特点,使用“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使用“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知识点在于:html语言、css样式、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对于知识点的教学应该主要由教师讲授来引导学生入门,再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和消化吸收知识点,再引导学生总结重点、难点、方法和技巧,以此打好基础,为完成后续的任务而做好准备工作。
2.2 “任务驱动”与“工作项目”相结合
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网页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个整体网站则需要多个工作过程。本课程的要求是完成整体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其中网页是由logo、banner、导航、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组合而成。各个元素的添加的方法与组合方法则是本课程所介绍的重点知识。
在网站建设行业中,不同的企业机构在设计网页时,均有不同的需求。如有的企业因为信息量小功能少就需要设计简洁型网页,而有些则需要设计成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页面,不管是复杂还是简洁,都是相同的制作流程,不同的是简洁型涉及知识点少。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简洁型网页入手,由浅入深设计工作项目,例如设计一个完成纯文字页面的工作项目,将些项目分解为几个工作任务:认识网页创建站点应用网页元素“文字”对网页布局完成页面初期效果,通过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直到整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以一名网站制作人员的身份,体会了制作页面的工作过程。
在随后的教学中,再融入新的知识点,设计稍为复杂的项目,循序渐近,如适当添加元素或者变换组合方式及网站优化等,通过完成不同的项目,体会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作为网页设计师对网页进行布局、配色与装饰等;作为网站管理人员从便于维护和修改的角度对网页进行修改;或者作为网站seo对网站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处理等。并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其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以达到掌握知识,强化技能的目的。
2.3 以作品评价为考核方式
在学期即将结束之前,教师适合学生能力的工作项目,提出设计要求,学生以网站建设团队的人员结构为依据,组成小组,并明确分工。以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整体规划确定方案收集素材协作完成推广后期维护的行业实际工作过程,小组成员分别以项目经理、业务员、网站美工、网站编辑、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站优化维护人员等身份,以工作的形式完成最终项目的制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管理,使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通过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项目考核成绩*60% +平时成绩*40%作为该门课程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为出勤+ 纪律+ 团队协作能力(互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再结合本行业的需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网页制作人员为宗旨,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各种操作技术具备开发维护小型网站的能力外,还要为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知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和各种能力。
首先,对于专业能力,学生除了掌握网站制作流程,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使用软件完成网页的结构搭建、布局与美化外,还应该顺应时代养成手写代码的习惯,这样不仅使制作出来的网页能符合web标准,同时还能为学习web应用系统开发打下基础。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对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资料检索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均能进行很好的锻炼。
第三,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对于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有责任心,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有很好的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类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力培养上应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根据需要调节内容,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促进学生尽快的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教学 项目导向 教学法
[作者简介]闫丽新(1973- ),女,河北承德人,承德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电化教学和网络、远程教育。(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23-02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理论较全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开发应用型软件、进行较复杂的系统集成与维护、担负低层次及初学者的计算机培训工作的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在社会劳动人才划分中属于高级蓝领。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一、“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创造。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求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是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做适当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接合点,运用知识迁移、合作学习来完成项目,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和理解。
“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指导,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包括三层含义:边学习边做项目,学习进度和内容与“项目”进度一致,用“项目”贯穿课程始终。在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项目导向就是只讲项目、不讲理论,只要能做出项目结果就算达到教学目标,项目导向就是要抛弃案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的目的和作用不仅要学“是什么”,还要学“怎么做”,使学生毕业后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不只是做项目,还包括理论课、上机课、项目实践课、阶段项目课、毕业设计课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高职高专的公共基础课,实践性强,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考核采用国家或省级的计算机基础统一考试,反映到教学上是把国家或省级统考内容作为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应试训练,以统考成绩评价学生。目前高职高专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统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能够把就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中,综合Office在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应用,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和教学理念,通过实训项目,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精髓。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课程实训项目。项目设计以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和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包括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验证性基础项目和综合应用性项目,如Word项目要求制作学校的招生简章、宣传广告,求职简历等;Excel项目要求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的日常统计分析;Power Point项目要求做一个宣传学校招生就业的演示文稿。
2.“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在“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中的应用。“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是承德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点专业技术课程,由“Dreamweaver网页设计”“Flas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整合而成,强调学生通过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及ASP和数据库的学习,熟悉网站开发的整体流程,能够运用网站设计制作技术自主开发网站,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工程意识等职业素质。教学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前制订具有应用价值的网站计划,在教师的指引下成立网站设计项目小组,边学习边制作,完成网站的设计制作及。
3.“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属于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程,经过实践证明,“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在硬件课程中很适用。“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就是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前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过程、应用领域、硬件组成,再讲解网络协议TCP/IP、网络七层模型OSI,最后介绍各种网络实际应用和网络安全防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单方向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的效果不理想。可引入“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根据网络课程特点,设计一个综合组建小型局域网实训项目,包括综合组建小型局域网系统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给学生提供各种器材包括计算机软硬功资源、双绞线及其工具等,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演示,学生分组完成项目。
三、“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建立教师导学机制。“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课、上机课、项目实践课、阶段项目课、毕业设计课等。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理论课讲解,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个层次的实训项目,包括每一个知识点的项目实践课、每一章每一节内容的阶段项目课、每门课程的项目实训课、几门相关课程的综合项目课,毕业设计项目实训课等。最后创设导学环境、设计导学活动和导学监控机制组成的导学体系,帮助学生完成各层次的项目,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学定位,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为了完成项目,除了面对面的指导外,应尽可能在网上提供教学辅导资料,如项目实训辅导IP课件、项目实训教程、项目实训范例和学生优秀作品观摩等。
2.利用项目实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除了导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做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求学生限时完成的项目,学生一般都能按时完成,这说明教师只要项目选择设计合理、进行导学监督,项目教学是能够有效开展的。在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导学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我约束和主动学习的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电子档案袋,加强教师控制与监督。档案袋制作者借助电子技术,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能够反映制作者在一定时间段内学习、业绩、个性和协作能力等方面变化的档案材料。“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对于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课程结束时必须制作出作品,教师要在课程开始时明确布置给学生课程结束时需要完成的项目,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完成项目。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最终的项目是让学生创建一个网站,教师要给学生详细的设计制作项目说明,告诉学生去哪个网站学习计算机网页编程,告诉学生如何创建数字资料,最后如何做出一个满足要求的项目作品。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使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监控和记录,对学生的评估不仅包括最终做出的网站,还包括做出网站的全过程:学生是否学习了正确的有关编程的课程材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实例等。通过“电子档案袋”教师能看到学生是如何创建网站的,不仅能评价网站本身,还能评价学生在学习整个课程过程中所有工作的质量和态度。这种特殊的课程设计方式可以加强教师监管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利用项目实训,加强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周围环境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协商和辩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最差的班级也有好的学生,即使最好的班级也有差的学生。根据班级情况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好学生是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中等学生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的学生,差学生是在教师督促下仍然不爱学习的学生。让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结对子组成学习小组,好学生与差学生结对子,中等学生结对子。计算机课做项目时,采用排座位的方式,一个差学生挨着一个好学生,互相帮助,好学生督促差学生。另外,每门课程设计由3~5人协作完成的项目实训。
5.强化训练重点项目。针对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不动脑筋、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主动学习的特点,可以采用强化训练重点项目,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复习。强化训练重点项目采用讲解演示、随堂练习、复习重做项目、小测验等方式,效果较好。根据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采用不定比间隔强化和不定时间强化复习巩固效果最好,即不定时间对每一章的重点实例项目加以巩固练习。
6.项目实训的总结与提高。为完成整个项目,教师通过讲解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将根据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实现来完成讲授,在课程学完后,即可完成所贯穿的项目。引导学生总结本项目用到的知识点和各自的收获,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强化学生的成功感受。完成每个大的项目任务后,教师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提供给学生实训报告范例并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可以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研究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高职高专学校,“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法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EB/OL].,2009-02-24.
- 上一篇: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 下一篇: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