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3: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新的消费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网上调查显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如: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元~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一是用来支付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学习资料(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有时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青年始终是大学校园中的主体,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大学生消费中最突出的消费项目就是使用手机。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的目标。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体育健康消费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前提,对体育与健康两者相关程度的认识,取决于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否全面,体育健康意识的需求必然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桥梁,也必然是通过市场得以实现。据调查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中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选择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去进行体育锻炼的。这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也逐渐提高了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等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在消费问题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与成年消费者不同,大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这一特征与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心智、生理已经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并能在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如:吃讲究情调,穿追求时尚和名牌;谈恋爱追求情感,大量进行物质投入;交朋友不惜重金;网费、话费节节升高,追求“舒适、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断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

4.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在消费调查,其结果有近16%的同学在350元以下在比较困难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近29%的同学在360元~520元之间,这属于中等水平,还算过得去。有近35%的同学在530元~850元之间,这是属于中上等水平了,手头稍为宽泛一点。有近15%的同学在860元~1350元之间,这就比较自由了。还有5%的同学月消费136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样一支群体是如何花钱,消费结构又是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时尚化、个性化,使消费标准不断增长,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增多已成为趋势与潮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的追求。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体育健康水平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个人的经济能力的增加而提高。当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的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培养节约行为

面对大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我认为,应结合‘消费教育”开节约课,甚至不仅是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应该配备从小节约的相关课程,不定期地给学生灌输节约理念。”同时,也向大学生提出倡议:“节约不是‘丢面子’,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节约上大学’,不仅节约自己私人财物,更要节约社会公物、社会能源。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还要努力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参考文献:

[1]网络互联:

[2]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篇3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市场细分

一、文献综述

二、消费价值观量表的研究

(一)量表的构建

本次研究中运用RVS量表的理论框架,以罗克奇提出的基本价值观点模型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大学生群体座谈,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价值观因素,最终按照消费价值观基本成分的不同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两个方面。量表初步确定了8个维度,其中消费价值目标包括4个维度:经济型目标、象征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功能性目标;消费价值手段包括4个维度:超前性手段、谨慎性手段、保守性手段、自信性手段。每个维度有5个测项,共40个测项,采用Likert自评式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计分为l分、2分、3分、4分、5分。

(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效度检验。本研究使用“KMO球形检定法”检验问卷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其值越逼近1,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运用SPSS17.0对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分别进行效度检验,其取样适当性数值KMO都在0.7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200个样本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用正交旋转法,方便共同因子辨认及命名。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将题项归为7个因子,然后分别命名。

因子1:“理性与谨慎”因子。该因子解释了最大的方差18.890%,包含最多的5个测试语句:“只要产品品质有保证,我认为多花钱是值得的”,“只要产品质量好是不是名牌都无所谓”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谨慎且理性的消费意识。

因子2:“自信与自我”因子。该因子解释了14.415%的方差。由3条语句构成:“看到我喜欢的产品,我会马上行动”,“我总是自己做出决定,不太依靠他人的意见”,“我购物时一向果决,绝不犹豫”。这些显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的态度。

因子3:“品牌依赖”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穿名牌能增加自信、提升形象”,“拥有名牌产品,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购物时我很注重产品品牌”。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以及名牌产品的依赖。

因子4:“个性与时尚”因子。由4条语句构成:“我总是会关注任何新上市的产品”,“我买东西时,会注重外观时尚的产品”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流行时尚前沿的个性产品的钟爱。

因子5:“经济实用”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买东西实用最重要,没必要买名牌”,“商品的便宜实惠对我很重要”,“我通常会购买便宜的商品”。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经济实惠以及实用性的重视程度。

因子6:“超前消费”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有钱就该花,要享受人生”,“我可以接受超前消费”,“我喜欢做个快乐的‘月光族’”。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超前消费的态度。

因子7:“传统保守”因子。由2条语句构成:“钱存着比花了强”,“过日子能省就省”。这两条语句反映了消费者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

在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到,与预期的8个维度的设想出现了一些偏差,消费价值目标中的功能性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中的谨慎性手段出现了合并归类,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信度水平。但总体保持了预期的维度设想。

四、聚类分析

将得到的7个因子的标准化因子值保存为新的变量,基于这7个因子对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在确定聚类中心数目时,对聚类数初步设定为4类,5类和6类,对输出的方差分析图表进行比较。聚类数为5时,显著性水平均为0,表示五个族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别,聚类有效。再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聚类数为5时的效果更好。所以最终选择了有五个中心的聚类,每个聚类中心代表一种细分市场。通过聚类分析,消费者被分为五个细分市场。根据每一细分市场的特征对其分别进行命名如下:

细分市场1:个性自我型消费者。个性与自我是这一细分市场的主要特点。这也反映了“80”后大学生最独特的特点与消费观念。这类消费者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感受和消费产品的时尚流行性。他们不太注重产品价格,而只为满足自我。

细分市场2:经济谨慎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在消费时体现出谨慎的态度,并且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而其“自信与自我”的得分较低,可以看出他们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理性的。

细分市场3:身份象征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依赖品牌。他们认为所购买产品及服务体现了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他们非常注重这种身份对自己的满足感。从而因此增加了其对此品牌的忠诚度。

细分市场4:超前消费型消费者。“超前消费”是这类消费者最大特点。他们比较接受最新的消费观念,有着很超前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较他人更超前。他们喜欢花钱消费而不是存钱。

细分市场5:传统保守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具有传统的消费观念。他们与超前消费人群有着截然相反的消费态度。他们宁愿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钱消费。他们并不对产品的品牌和流行性过于看重。

五、针对各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消费价值观下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本文试图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如下建议。

(1)针对“个性自我型”人群注重宣传“体验消费”。这类人群在消费过程中,追求个性、时尚和新潮的产品,对消费和购物充满着好奇,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消费者,企业可以采取免费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品的个性或体验到产品的新奇功能,对于新上市的产品或者比较新奇的时尚产品,企业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这一消费者人群中。

(2)针对“身份象征型”人群注重发挥“品牌效应”。这类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比较注重产品或品牌的档次和品味,关心的是产品能否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形象和地位。针对此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整体形象,以培养此类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应做好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不断维护形象,使这类人群形成对企业产品的偏爱。同时开展多元营销方式,采用电视广告、人员促销、名人效应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推广,让品牌的信息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品牌,在情感上认同此品牌。

(3)针对“经济谨慎型”人群注重开展“打折降价”活动。这类人群消费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倾向于购买打折降价的商品,买东西首选便宜实惠的物品。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群体,企业应通过打折降价、优惠、送礼、抽奖等促销手段,采取低价的定价策略,通过薄利多销来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4)针对“传统保守型”人群注重引导“理财性消费”观念。这类人群一般不会购买新奇产品,储蓄倾向很高。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以开办公益讲座宣传理财知识等方式,以投资的角度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消费的新理念。

(5)针对“超前消费型”人群注重提供“信用服务”。这类人群具有前卫的消费意识和观念,愿意超前或透支消费,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企业可以提供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服务;并从理财的角度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超前消费的益处。

六、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本文立足于新的视角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市场细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样本选取方面,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本研究没有做到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随机抽样,取样还不够全面;在调查方式上,由于不能对每份问卷进行一对一发放,可能消费者对问卷题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从消费价值观角度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已经受到了关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立足于某一类具体产品进行研究,结合每个消费价值观群体的购买行为展开深入的探讨;基于同一个消费价值观细分市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不同地区间消费价值观的区域差异展开研究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胡洁.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余洪文.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广东大学生消费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苏胜强,谷永春.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

130-133.

[4]林清河,施坤寿.许家铭.消费者决策形态与价值观之研究——台湾地区大学生之实证研究[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专刊:人文及社会科学,2001,11(1)16-29.

[5]张立强.基于二维价值观的78后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

[6]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10).

[7]冷滨.90后的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以运动休闲服装市场为例[J].营销传播论坛,2008(03).

[8]吴垠.关于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5(08).

[9]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90后”;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迈入校园后消费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关注的问题,以首批“90后”学生为例,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喜好、课余生活情趣,高校及家庭、社会如何给予及时正确引导等已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和理论界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按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现在的“90后”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中流砥柱。伴随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也在迅速崛起。这批关乎国家整体发展的“90后”在民办高校这样一种特殊的办学队伍中成长成才,他们的消费状况、消费心理等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在校的民办高校“90后”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成因,指出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方法。本次调查针对民办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90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卷291份。

一、民办高校“90后”学生的消费现状

1.经济来源单一化

民办高校“90后”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父母给予、奖助学金(包括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调查显示,95%的学生经济来源是靠父母给予,12%的学生绝大部分生活费要靠自己勤工俭学获得,而能成功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仅占3%。特别是民办高校,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只能申请生源地贷款,这就无形中给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困扰。吉林省今年才开通生源地贷款,也就是说,2012级新生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

2.消费水平两极化

民办高校的“90后”学生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都是条件优越,也有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极其困难,总体情况呈现两极化,使得学生们在校的消费也呈现两极化的特点。月生活费在300—500元的学生占13%,月消费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占15%,绝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集中在1000—1200元和1200—1500元,前者占25%,后者占19%。其次是800—1000元,占17%,600—800元占11%。

3.消费支出立体化

民办高校“90后”学生的消费结构除基本的伙食消费、日常用品消费外,还出现了更多精神层面的消费。如学习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交际消费、旅游消费等等。而旅游上的消费还细分了小长假旅游、寒暑假旅游和毕业旅游。而个别民办高校离市区较远,使得学生在交通上的花费增加了。从本次调查上看,除伙食消费外,排在前面的有:学习消费41%,大四学生居多,多用于考研、考公务员辅导班、各种过级考试辅导班费用。很多考研机构甚至推出了“钻石卡——超级VIP学员班”,签订两年的学习计划,而学费则高达两万元。公务员考试的保过班,学费也高达万元,令人唏嘘。其次是服装、饰品、化妆品消费占39%,用于交际、娱乐的消费则占总消费的27%。在恋爱的学生中,他们日常用于恋爱的费用普遍占总消费额的30%左右,个别则高达50%左右。

二、民办高校“90后”学生消费特点

1.享受消费居多,追求名牌

处于成长阶段的“90后”的大学生对于老一辈提出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观念感到不解,反而对李白的“及时享乐”主义颇有认同,他们喜欢更丰富、更随性、更洒脱、更享受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定期去做美容、美甲、美发,会去健身、瑜伽,会选择单身背包客旅游、毕业旅游、情侣旅游等等。对于这些,他们则愿意归结为是对生活质感的体验。

2008年我们曾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做过调查。当时手机的普及率接近100%,电脑的普及率在30%左右。时隔4年,手机的普及率早已超过了100%,有60%的学生有两部手机,还有3%的学生甚至有4部手机。电脑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3%。iphone、ipad等高端手机在学生中也不罕见,同时拥有iphone、ipad的学生甚至高达11%。学生们对于名牌化妆品、名牌衣服等高档消费品的追逐也从未停止。

2.感性消费,理财能力差,有攀比心理

调查显示,高达29%的学生从没有记账的习惯,对自己每月的支出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了“月光族”,甚至“半月光族”的消费群体。处于成长期的“90后”学生,还不能够合理的理财,在对金钱的支配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当自身的消费能力不够时,会因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产生盲目消费。

对待新鲜事物,他们是乐意接受的。有46%的学生对信用卡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其中有18%的学生已经使用信用卡消费了,他们认为非常便捷、非常时尚。

3.勤工俭学多样化

传统的观点是学生的勤工俭学会为在学校的超市、食堂、图书馆打零工,或者做家教、临时促销员等等。民办高校“90后”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相对公办院校的学生略逊一筹,但说起做生意的头脑来丝毫不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开始了多样化的勤工俭学:开网店、开实体店、做补习机构的校园、摆地摊、DIY创意手工艺品、炒股等等。网络的开放化,社会的多元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更多,他们的观念日新月异,他们的想法也与时俱进,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三、影响民办高校“90后”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90后”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90后”大学生,尽管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自我意识颇强,思想却不成熟。在消费问题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荣攀比心理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这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广泛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社会、学校,乃至学生本人的亚健康心理。

1.家庭因素

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消费观念、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消费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偏好的学生则日常消费水平较高,反之则较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好的理财观念、理财能力,其子女耳濡目染,也会有较好的理财认知和把握。而对于父母日常生活中不善理财、花费随意、没有计划、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学生的消费情况也不会太乐观。

2.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老一辈只讲究吃饱穿暖,现在的“90后”却提出了“吃要吃出健康、穿要穿出风格”等多元化的消费观念。网络已逐渐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各种新潮的、时尚的消费应接不暇。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更是乐于尝试,还不断创新。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团购、促销等等,既丰富充实了购物空间,也大大的推动了“90后”大学生的消费。与此同时,个别商家的引导性消费,商品个性化特征,奢侈品的品牌效应等等,使得广大学生走入了消费误区。

3.学校因素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物云集、潮流品牌竞相登场的舞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这些时尚、高端的奢侈品牌的谈论更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常见话题。盲目的消费、攀比虚荣的心理、消费理念的错误引导,在学生中愈演愈烈。作为民办高校,其办学主体更多的关注于学生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制止和批评教育,助长了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滋生。

4.学生自身因素

“90后”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告别了父母,来到学校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的庇佑,他们还没能完全学会独立,学会自理,盲目的追随潮流,正如歌词中描述的“跟着感觉走”,“你有我也有”,导致“90后”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现状。

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看到身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高水平消费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这些学生自尊心极强,好面子,他们选择通过完全超出自身经济状况的高消费,来掩饰贫穷带来的自卑。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只会让学生越陷越深,不断的消费来证明自己的“富裕”,实则“富”了皮囊,空了内心。这种追慕虚荣,严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导致学生超负荷消费。相对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学生,他们更注重享乐,注重高层次的消费。经济因素对他们来说不是困扰,他们任意消费,过度消费,追求高档次的生活。这些与处于成长、学习阶段的学生身份完全不符。

四、引导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几点建议

1.言传身教,树立良好榜样

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女们耳濡目染,沿袭了父母的消费观念。所以,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引导子女参与家庭理财计划,既可以让其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又可以培养他们学会自理、自立的能力。

2.优化环境,营造绿色消费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约束管理,形成健康的舆论引导,提倡简约、绿色的科学消费。不鼓吹泡沫经济,不追逐过度消费,不过度哄抬品牌效应,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消费,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3.高度重视,加强疏导,引导科学消费

首先,对学生的不良消费现状,高校要高度重视。民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主体上与公办院校不同,但同样承载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2006年,教育部为贯彻中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专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即教育部第24号部长令,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工作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按比例配备辅导员,并充分调动一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消费心理,对有不良消费行为的学生提早发现,逐一疏导。

其次,高校要了解把握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状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的调研分析,关注重点生的心理发展和他们的消费情况。分析掌握学生们的消费特点、消费心理,才能“对症下药”,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规律性,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消费的引导工作。

再次,高校还应积极协调,调动辅导员和“两课”教师,普及消费知识,组织各种讲座,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用科学的观念武装学生的头脑,用健康的思想引导学生,使其正确认识消费,不被动的受消费支配,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4.学会理财,树立合理消费理念

大学生自身要不断加强自律,克服不良的消费行为,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理性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消费,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就业回报父母和学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汪行舟,王小敏.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消费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8).

[2]张晓晶,叶珊珊,应玲盼,张蕾.“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透视[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1(3).

[3]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篇6

[关键词]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二、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三、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分析

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直接或间接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个人消费。而狭义的体育消费则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它包括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购买运动器材、从事体育活动等。近年来,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加,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集体,而当今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日趋变得平凡,大学生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花钱买健康,享受运动乐趣是大势所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

1.2 研究方法

文献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2大学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其水平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运动保健。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体育消费的环境、观念、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兴趣与闲暇时间有关。

3.1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就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状况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学校开设体育课,学习内容丰富,例如:游泳、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生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这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

3.2体育消费的观念

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的运动又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体育活动已被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经调查得知: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强身健体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首要目的,而且还可以欢度余暇、改变体型、健美减肥。体育运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最好方式。人们可以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信息、调整情绪、展现自我、增进同学和朋友间的友谊和亲密感。

3.3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经济好的学生日常月均消费支出越多,反之,月均消费低的这个群体除了一些必备运动服装器材外,他们对体育的消费以不花钱或少花钱为主。而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价格和质量这两方面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的境地。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来源方面受限制,所以他们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

3.4体育兴趣与空暇时间

根据访问调查,在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男生比较感兴趣的有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健身操、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等。

经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就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空暇时间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要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由此可证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想要很好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那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问题是首要任务。

4 结论

生命的第一涵义是生存,生存的前提是健康。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扩大体育消费的环境,加强体育消费的氛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1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消费的观念、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等。

4.2调查发现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经济能力有限,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供给,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消费结构单一。

4.3经济来源与体育消费品价格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他们进行体育消费。

4.4大学生的空暇时间和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体育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好发展体育消费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5 建议

5.1 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大学生体育消费资金,这样会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个人、家庭、社会的文明程度。

5.2 加强在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宣传,使大学生的健身观念有所提高。

5.3 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适应学生体育活动兴趣需求的能力,多开展一些符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

5.4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的投资建设力度,并开发利用好现有条件,改善学校体育活动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2]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3]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4]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篇8

关键词:高职生;媒体舆论;同质群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整个社会物欲横流,政府行为表现之一就是拉动内需,鼓励消费,也许是中国比较传统的文化背景使老百姓不敢消费,因此目前刺激消费的举措很多。睁开眼睛,打开电视,广告到处可见,这些对没有踏入社会的高职生就有很大的影响,当然,高职生的消费行为还受其家庭背景和同质群体影响。从总体情况来看,高职生消费现状除了受外部环境影响之外,最终消费决策还是由自己做主,因此,高职生的心理因素、性别差异和习惯不同对其消费的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众传媒因素

大众传媒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目前主要包括电视、互联网、手机、报纸、杂志等手段,向为数众多的人们提供消息、知识、思想、观点、广告的活动。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媒体消费已成最近增长最快的消费品。对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职生,一方面,他们从小接触互联网;另一方面,有限电视普及农村,从而这批学生成为媒体发展的受众群体。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的信息量非常大,再也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对国家乃至世界的信息获得非常便利。对于高职生群体来说,大众传媒对其消费如何产生影响,笔者拟从媒体舆论导向和广告煽动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一)媒体舆论导向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消费行为影响。媒体舆论导向传输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潮流或者说是一种思想,媒体受众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对其行为具有导向性。最近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非常火爆,引起很大的舆论反响,也带动了很多媒体开始探讨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并带给学生很多这样的舆论导向:找个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工作好不如嫁得好;找个有钱老婆可以少奋斗几年等,这些与中华传统的吃苦耐劳、辛勤劳作这些传统美德相背离。

社会的媒体关注热点会对高职生有很大影响,虽然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多数为住宿生,在学习期间看电视比较少,但是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手机可以上网,因此,社会信息透明度很高,从他们的语言中,可以揣测这种媒体舆论导向对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偏激的媒体舆论使很多学生家长树立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因此,很多家庭开始张罗应届毕业生的相亲活动。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不是将学习视为首要任务,而是将逛街,如何装扮自己视为重任。第二,媒体过分关注所谓的富二代生活及明星、歌星的私生活,在无形中使年龄不足二十岁的高职生盲目崇拜物质主义,追求享受的生活。没有明确价值导向,不要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没有体现,过分好逸恶劳、拜金主义却显得非常严重。

(二)广告煽动效应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吴茜在其硕士论文《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中提出:大学生是对商品广告反映最敏感、最强烈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一些广告的反映速度、反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对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尤其如此。高职生的年龄比大学生小,没有形成自己的消费模式,其可支配收入来源相当,因此,高职生受广告影响更为明显。

广告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由铺天盖地广告陪伴成长的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一代,他们更是不习惯没有广告的时代,对于广告就有一定的依赖性,并且很受广告煽动效应影响。

第一,目前广告代言人选择大腕明星,对于追星的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职生具有很大促动作用,有些学生喜欢某些产品的原因变得异常简单就是喜欢本品牌的代言明星。第二,学生属于感性消费的代表群体,容易相信广告语言,并受商家促销活动牵制,听说促销,就等同于便宜,因此表现出过于冲动消费。第三,目前广告符合学生求异、求新心理。因此,广告嫁接的媒体如果具有这些广告,将会吸引学生眼球,并会增加对此的消费。追求广告带来的知名效应,追求广告带来的信息效应、享受广告带来的鼓动效应,因此,广告煽动效应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的消费行为就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先赚钱再消费到现在先消费再赚钱的转变。记得在转型时期有一很经典的营销学案例讲的是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那段对话。中国老太太说,“我终于赚足了钱可以买一套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终于把我们房子的贷款还结束了。”到底是先存钱还是先住房的问题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发展至今,大家还是比较接受贷款买房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刺激了高职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提高。这种消费主义文化背景,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职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见以下几名学生的认识:

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观念对高职生的消费理念影响深刻。在学校教育中虽然一直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但是从学生的消费行为中看不到这些优良传统,学校也没有给新时代的生活作风进行定义,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从这些学生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他们追求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对这种社会观念有意见,也有些人试图去改变自己,但是很难控制。总之,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对高职生的消费观念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挥霍不去。

(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市场经济繁荣,产品琳琅满目,物流发达,为学生消费带来更多的可能,一方面,扩大了消费范围和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为炫耀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提供了物质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产品应运而生,对于没有消费经验的学生来说,这种物质流充斥着他们在消费长河中摇曳不定,对其影响可见一般:

第一,卖方市场的供给远远大于买方市场的需求(供>求),可替代产品、换代产品层出不穷,从而加速了产品被淘汰,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物质商品的不断更新,对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职生来说,正好是追求新鲜的年龄阶段,这样的社会物质背景,刺激他们消费,消费欲望膨胀在所难免。第二,目前物质产品的价格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使作为没有足够收入来源的高职生消费群体可以支付,再说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何谓勤俭节约?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过多掺杂的是个人感性和情感消费。

三、家庭环境因素

根据市场调查得出家庭收入不同对高职生消费支出具有影响,这也是不难理解的问题,总体来讲,家庭收入较高的高职生来自家庭的新经济来源就会多一些,家庭收入较低的高职生来自家庭的经济来源就会少一些,90.2%的高职生生活费来源于家庭,因此,家庭收入情况直接影响高职生的消费行为。

还有就是家庭文化背景、父母的职业对孩子的消费行为也有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第一所学校,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很多的消费行为都沿袭家长的消费行为,但是中国多数的家长都有个观点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开绿灯”。这样的家庭理念教育下,使很多孩子理解成父母养育那是理所当然,就不去考虑父母生活的艰辛,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第一,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费不关心,也不敢过问,每个学生在家庭里的地位就像“小皇帝”,高高在上,在他们的意识里,上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因此家长对孩子只能顺从,没有引导和批评。第二,家长的消费倾向对孩子消费行为的影响巨大,孩子如何消费?或者说消费什么?他们的第一任消费老师就是家长,那家长的这种榜样作用对他们来说一直是模仿的对象,还有家长的引导消费会让孩子养成对应的消费习惯,很难去改变。

四、同质群体因素

同质群体是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组织行为学研究将群体分为同质和异质群体,相比较而言,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生的年龄特征更容易受其同质群体的影响。

同质群体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这些高职生的影响确实很大,证实了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表现在:同质群体会在空间上给你带来相似消费的可能,由于大家的身份背景相似,平时消费需求相似,那当高职生甲在消费的同时会对高职生乙带来面对面的消费冲击,因此,消费乙比较容易采取从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使同质群体在时间上对其消费影响带来保障。比如高职生甲有了手机消费,那平时高职生甲和高职生乙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形影不离,那手机给甲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快乐,乙最清楚,因此,高职生乙就有手机消费的动机和欲望。为什么,大中专的好朋友在一起久了,别人就会觉得他们相像,原因就在于此。

五、个体行为因素

高职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和习惯对其消费行为比较有影响。第一,他们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其可支配消费金额比较少,那在消费的优势因素利诱下,应该首选就是满足其生活中的习惯,这点从马斯洛的消费层次理论可以推测,第二,消费也是一种行为,是行为就受惯性影响,因此,高职生的消费习惯对消费行为影响颇大;第三,他们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不仅消费心理不够成熟,而且他们追求不被控制的心理在消费行为中有所体现,因此越是家长、社会、学校不认可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去做。第四,还有高职生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炫耀心理,这些心理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2]黄小兰.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3]刘聪,欧阳力胜.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甘肃农业,2006(6).

[4]高明,陈美玲.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畸形消费心理及治疗[J].商场现代化,2006.12.

篇9

Abstract: With methods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ree colleges in Qinghai Province on their sports consumption motivation,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 spor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青海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Qinghai Province;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208-04

0 引言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消费。体育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个人消费的支出,它是人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人们购买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服装,观看体育表演或体育比赛,也包括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而去从事的各种各样和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其对于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各项物质要求后,对精神和健康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体育娱乐身心的功能也正符合人们的这种要求。于是,“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们的意识,并带动了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体育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今后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体育消费市场中的重要消费群体。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截至2011年底,青海省共有普通高校8所。目前,青海省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09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48%,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他们是整个青海体育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与一般的消费者相比,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者群体。首先,从年龄上说,大学生正值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劳动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学习,因此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无法进行全职劳动,也就无法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因为即使是经济困难家庭也会尽力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可以说大学生的生活是相对独立的,可以自由支配手中的生活费以及其他渠道的收入(如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等)。其次,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与社会和学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都处在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当中,价值观、人生观也都处于完善成型的阶段。大学生活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将对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支出已排在高薪阶层之后,位居第二。三,通过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水平、机构、影响因素等指标,有助于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消费观念,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合理、健康的发展,并对未来整个社会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青海省三所高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从各校随机抽取非体育专业的在校男女大学生740名, 共发放调查问卷 740份,共回收问卷 700份,其中有效问卷669份,问卷有效率为 96%。问卷调查时间为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3月。在有效问卷中:男、女生性别比例为:男生问卷 343 份,占 51.3%,女生问卷 326份,占 48.7%,如表1所示。

②大学生不同专业比例为:理工类 406 名,占 60.7%,文科类 137 名,占 20.5%,农牧类 25 名,占 3.7%,医学类 101名,占15.1%,如表2所示。

③大学生不同年级比例为:一年级181 名,占 27.1%,二年级 216 名,占 32.3%,三年级 166 名,占 24.8%, 四年级 106名, 占15.8%,如图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消费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心理学以及测量与评价等相关学科的书籍,并借助计算机检索系统,以消费、体育消费、高校学生、大学生等作为关键词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搜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几十篇,并进行了认真研读。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设计并发放了《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表》,旨在调查青海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动机、需求等方面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问卷740份,共回收问卷70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6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1.2.3 访谈法

就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环节,走访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听取其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669份有效问卷,运用spass20.0、Excel统计软件对669份调查所得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和对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

体育消费态度是消费者对体育消费所持有的态度,是体育消费观念的直接体现,进而影响着体育消费的层次、类型和方向等,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发挥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由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所以,他们对体育消费持负面态度的占少部分,他们对“花钱买健康”这一观念的认可度较高,对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从表4可以看出,41%的大学生选择了赞成,13.8%选择了非常赞成,可见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还是认可的,接受适当的花钱进行体育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活动的意识也深入人心,体育消费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学生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情愿进行体育消费(6.9%),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同时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非常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上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较女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积极性更加强烈一些,这与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度、频率及单位运动时间有直接关系。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的本质功能,而且它还具备娱乐休闲的功能,并接受了体育消费,将它纳为生活的一部分。

2.2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则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动因,也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1]。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了解青海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将体育消费动机分成了11项,即满足好奇心、从众心理、社交手段、追求时尚穿衣方便、上课要求、了解体育信息、掌握运动机能、学习健身方法、消遣娱乐、健身要求和其他等。调查结果表明消费动机中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学习健身方法、掌握运动技能是最重要的,且无论男女都将强身健体排在第一位,由此可知,大学生已经将体育活动当初了促进生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同“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新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随之出现的各种身体素质的下滑和亚健康的出现,男女生都把体育作为消遣娱乐的方式,也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其表面的含义上了,他们对“花钱买健康”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接受。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要求和消遣娱乐的需要,这是和体育本身强身健体的功能相符合的。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加深,体育娱乐的功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进一步的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和学习健身方法才能在健身和消遣娱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方面。

2.3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如购买体育器材、服装及门票等等)[2]。体育消费的金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消费的水平。青海省大学生每月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分为5个水平,他们分别是:①50元/月以下;②51-100元/月;③101-150元/月;④151-200元/月;⑤201元/月以上5个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74.9%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在50元/月以下、有15.7%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在51-100元之间、有6.9%的大学生月体育消费在101-150元之间、有1.2%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在151-200元之间、有1.3%的大学生月体育消费在201元/月以上。而从调查得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月均生活消费支出约为 500元以上,而体育消费约为50元以下,因此,目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较低,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和消费理念影响。

由此可知,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仍然很低,很大原因是因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造成的, 促进青海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远,这无疑对广大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要想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就必须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3]。依据体育消费的特点可将体育消费分成三类,即体育劳务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和体育实物消费。

本次调查根据实物型、信息型和劳务型三种体育消费类型,将大学生有可能涉及到的体育消费归纳为常见的八类,分别是:运动服装费用、订阅体育报刊购买体育图书音像费用、到收费的场馆健身费用、用于体育健康医疗费用、观看体育比赛门票费用、购买体育彩票费用、参加体育培训、学校班级举办的体育活动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服装类是青海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在体育服装上进行消费的学生占到74%,比例最高。其次是学校班级举办的体育活动占36.5%、参加体育技能培训占26.3%和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占23.2。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参加班级活动和技能培训都很积极。购买体育门票和到收费的场馆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深受男生的喜欢,导致男生劳务消费水平高于女生。主要原因跟他们的体育意识、活动兴趣及参与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由于相比男生,女生更加注重形体的塑造和自身的形象及内在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女生更愿意进行体育消费。以青海省大学生为例,有研究发现观赏性和参与型消费要远远低于实物型消费,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实物型消费方面:在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占据非常高的比例,究其原因发现:一是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水平还很有限,而在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是相对较便宜的;二是实物型消费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大学生体育课必备使用体育服装鞋帽等,还能够满足的大学生的很多实际需求,因此事务性消费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选。

体育信息消费方面:近年来,随着青海省经济的高速发展,省体委在体育赛事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除了举行一些常规比赛外还引进了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雪舟杯”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与世界杯攀岩赛并称青海三大品牌体育赛事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赛事。这使得青海省体育赛事市场更为丰富多彩,但是这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却带来了高昂的观看费用,显然,面对高昂的费用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退而却步.再加上现代媒介丰富多样,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免费的观看体育赛事,因此仅有14.3%的学生在体育消费中选择了用于观看体育比赛门票。

在体育劳务消费方面: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其体育活动都是在学校进行的,而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是免费的,无形中抑制了大学生的体育劳务消费水平。尽管目前体育劳务类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要远低于体育实物类消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说话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劳务类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已经在逐年提升了,劳务消费有所发展,约有19%的大学生到收费体育场馆参加健身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①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消费观念和健身意识,大部分同学认为体育消费是有价值的,认同体育消费。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而体育本身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②目前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育消费,但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导致实际上该省的体育消费总体水平是偏低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的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其体育消费水平,但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正在逐年提升,其中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明显低于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③当前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非常单一,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要远远低于实物消费水平。

3.2 建议

①充分发挥学校职能,积极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任何的体育消费都是建立在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或者技能掌握或者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成立的,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应充分发挥学校职能,积极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只有让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或者技能产生兴趣才能使其心甘情愿的进行体育消费。

②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新观念。虽然现代很多大学生都认同体育消费,但是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还很陈旧,体育消费动机也很不明确,存在跟风和盲目现象,因此,应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新观念,帮助其养成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理念。

③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高校应努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不仅可以多开展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而且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毽球等项目。

④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高校应加强相关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传播作用和优势,多宣传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

⑤加强体育场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配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高校应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高校还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各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效果,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Xiao-lin deng, TuShaoSheng, hai wan pi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 Which school journal (natural science), 2006 (05).

篇10

摘 要:大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大学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而且,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孤立的消费问题,它关系到大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形成之后身心的健康发展。此时抓紧进行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且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杭州市在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1.1 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市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共2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找翻阅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体育消费等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

1.2.2访问调查法

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同时抽取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当面访谈,通过访谈,直接获取了部分相关信息,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问卷的设计要求,对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共17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两轮函询,形成了正式调查问卷(附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调查,体现出杭州市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187份有效问卷中,每年度的年度需要的各种生活消费支出总额平均为13423.16元,年度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与之相比,仅占4.91%,这样的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据有关资料介绍,经济发达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檎个社会消遣和娱乐费用的30%~40%。当今美国人认为,体育消费应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23]。杭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上还是相对较低的。但同时也说明了杭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

这种差距造成原因在以下方面:一、我国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对其参与体育消费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二、大学生群体在整体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意识上照西方国家相差甚远。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的消费意识(包括体育消费意识),取决于其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包括体育价值观念)。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认为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是导致其体育消费动机,发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基础因素。这种理解从逻辑上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一个对体育的价值毫无认识的人,在多数情况下不是不会将较多的资金和时间投向体育,进行体育消费的。80年代的美国社会,其体育消费的水平就远超过今天的中国,1988年美国人的体育消费总额为470亿美元,人均约220美元,其中花费在观看各种运动比赛门票的费用为64亿美元。1987年美国国家每天平均有三家体育用品商店、五家减肥中心开业,全国4万家体育用品商店每天出售1.3亿美元的种类体育用品,其中包括约100万双运动鞋,2.2万套运动服和1900万份各类体育报刊杂志、图书;全国平均每天有约7000个体育场馆有赛事,600万观众观看比赛,每天工作之余全国在2560多万人到体育场馆参加球类活动[24]。这些主要取决于美国社会体育意识强、体育社会化程度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包括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努力,除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经济水平之外,还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和提高全国人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及体育消费意识。

大学生群体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消费意识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镇居民相比,心、生理特点和对社会经验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和判断事物时不会形成果断成熟的思维,但正是因为他们处在体育阶段观的不定性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和学校部门应抓住这一段有利时机,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动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尤其应注重对其进行体育劳务消费观念的培养,使他们能理解体育劳务方面的花费,虽然不象实物消费那样能马上能看得见、摸得着,但却具有帮助人们增强体质、调节生活节奏、获取美的享受、维持并强化脑力和体力劳动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非常值得的一种长期投资。只有这样,才会对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迅速提高整个社会的体育消费水平,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37]。

大学生群体是成为体育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趋势已从单纯的运动锻炼消费转向了生活方式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在穿着名牌运动服装的时尚潮流中,大学生群体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款式和风格的追求,有时超过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即使是高价格的体育产品也愿意购买。在观赏性体育消费领域,需要付费购买门票的赛场上众多大学生体育迷的身影在观众席上也引人注目,成为赛场一景。学校主管体育领导应经常和体育教研组成员开研讨会,身体力行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体育消费理念氛围,为树造良好的、科学的体育消费环境提供保障。体育教师要提高健康体育消费观念;应学习一些科学的体育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其他学科教师要增强体育消费的认识,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树立学生健康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增强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是事在必行了,使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部门应加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制定有关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优惠政策,满足他们的需要。体育企业通过对消费者体育消费现状信息的收集,并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策划和引导。体育用品生产商可以针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不断丰富体育产品种类,提高各类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体育需求,以获取消费者最高需求满意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一大二与大三大四不同学段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年级学生实物需要、强身健体、审美、体育成就的体育消费要明显低于初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要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低年级生在购买书和音像、体育服装和去健身场馆健身的费用上明显高于高年级生,而高年级学生体育器械消费却明显高于低年级生。

3.2 建议

大学应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大学校园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并在适当时间对大学生实行有偿开放;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关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优惠政策,防止经营的场馆因收费太高而把大量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以便拉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型消费。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方式,应改变教师和学生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放在消费者的位置上,着重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区别对待,正确引导,使学校体育工作适应时展的步伐。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体育消费意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意识教育,使其树立起健康的消费理念。各级体育产业部门,目前看,仍以体育实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部门为主,应根据当前大学生消费不同情况,去生产相对路的产品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进一步挖掘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潜力。体育服装可以在美^程度、两用程度、舒适程度方面做文章;研发更多简便、实用、经济的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器具等等。

4 附 件 问卷

杭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结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能了解杭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情况,在体育方面花了多少钱,我们设计了此问卷,问卷不计姓名,问题也不分好坏,只希望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请将选项填在后面的[ ]内,表示同意填写[是] ,表示不同意填写[否]

1、我有购买漂亮时尚运动服装 [ ]

2、我有去收费健身场所或买健美用品 [ ]

3、我只买象耐克之类上档次的体育服装 [ ]

4、我有买高档体育用品 [ ]

5、我有时购买穿着舒适运动服装 [ ]

6、我有时购买方便实惠的运动服装 [ ]

7、有时为了展示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我进行体育消费 [ ]

8、为对某项运动的兴趣与好奇心,去消费 [ ]

10、我有时投资健身 [ ]

11、我有时花钱参与运动或买体育的书报音像[ ]

12、体育课要求必备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因此有时我要买 [ ]

14、我有时购买体育书籍 [ ]

15、我花钱参加体育培训班 [ ]

16、我有时还花钱购买某些体育明星的体育用品 [ ]

19、有时我买自己喜欢体育明星的报刊音像 [ ]

20、我有时去体育消费场所 [ ]

21我有时花钱观看比赛 [ ]

参考文献

[1] 郭燕春. 2007年体育消费快速增长[N].中国体育报. 2008.01.29.

[2] 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Z]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01.

[3] 李丽.河北省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

[4] 中国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