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女性消费心理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家庭自我观念;体育消费态度

中图分类号:G8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21-0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居民的健身意识大大增强,体育消费已经启动,体育产业向前发展,体育人口大幅增加,体育消费市场日趋繁荣。但是,女性,尤其是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体育行为仍处于底下状态。面对中国女性体育消费不容乐观的状况,认真研究女性,尤其是研究湖南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和家庭自我观念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对了解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心理特征,吸引湖南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促进湖南体育市场繁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14个省辖市35~5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城市是: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吉首市、怀化市、娄底市、郴州市、永州市、张家界市。

1.2研究方法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1.2.1调查、访问法

1.2.1.1一般问卷调查法身体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由多种成份构成,澳大利亚Marsh教授的理论把人的身体自我概念分成11个维度,即身体健康、身体力量、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身体肥胖、身体活动、身体外表、身体协调性、身体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尊等,并依次编制了《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我国杨检对PSDQ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认为该问卷是一个较为理想和可靠的身体自我评价问卷[9]。

本文采用的问卷调查法,420份《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由作者派出经过训练的学生调查员在14个省辖市内随机抽取一个中学初一年级至高二年级符合课题调查对象要求的学生家长30人、由学生带回家让其母亲填写,这其中涵盖了35~45岁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280份《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是由调查员在14个省辖市的高校内随机抽取符合调查要求的当地城区学生家长20名,对学生发放问卷,委托学生带回家由其母亲填写,这部分人群则是46~55岁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抽样调查样本总量700人,问卷回收676份,35~45岁403份,46~55岁273份,回收率为96.57%,剔除无效问卷34份,有效问卷642份,问卷有效率为97.76%。

1.2.1.2效度检验在问卷设计好后,作者选取了37位体育理论及消费心理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分,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结果见表1。

1.2.1.3信度检验问卷主体采用“再测法”,即在第一次调查问卷回收后,作者以邵阳市原来样本中选30位调查对象进行重测,时间间隔一个月,然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方法进行信度检验,计算R=0.8276,符合统计学要求,表明问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1.4调查访问法为了解全面情况,笔者就有关问题走访湖南省一十四个省辖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学者,并考查了长沙、湘潭、益阳等地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用品等体育消费市场,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撰写该论文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2文献资料法本文作者查阅了相关论文60余篇,阅读了《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等与体育消费心理和营销策略相关书籍。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3.o分析统计,将结果进行讨论。

1.2.4逻辑分析法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走访专家所得信息,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身体自我概念的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

2.1.1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与消费态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运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进行了调查,通过运用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果见表2。

1) 从表3可以看出,在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6个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有相关性。第一,灵活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相关,说明灵活性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者比较积极。在现实生活中,灵活性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比较喜欢体育活动,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的自由活动,她们都表现出积极或较积极的态度。在城市的健身场所可以看见,大多数女性都是比较灵活的;在运动场上的众多女性也是比较灵活的。第二,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非常显著相关性,说明协调性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强、力量素质好、耐力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体育消费态度积极或比较积极。协调性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协调性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她们愿意参与节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比如健美操、健身操、有氧健身操、街舞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必然参与体育消费。因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的。体育活动是当今众多人比较喜欢的,喜爱体育活动的中年职业女性,对体育的认识较深刻,体育价值观正确,她们对单位的体育活动积极参与,自己还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也组织其他人开展体育活动,所以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的。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参与运动者具备一定运动能力。运动能力较强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不会因运动量的大小、强度的大小而中断体育活动,有的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增强体质,因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在参与力量项目健身时,会表现出特有的风格,以增强自身的肌力而感到愉快和满足,并将长期坚持健身、健美训练,为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耐力,耐力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会象跑长跑一样坚持体育锻炼,不会因运动的劳苦而中断体育健身,为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以上六个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相关性,这给人们,尤其是给体育商家带来新的思考。

2) 健康、外表、自尊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健康类型的职业女性,自认为身体健康,而较少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处于不太积极或消极;外表与喜爱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心理本身也没有多大相关性,所以二者不具有相关性,这合符常人的观点;人的自尊与人的修养有关,与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关系不大。

3) 身体肥胖与体育消费态度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肥胖者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其体育消费态度表现为不太积极或消极。

4) 消费金额与消费积极度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459,P<0.01)。

2.1.2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在不同消费态度下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协调维度中,消费态度较积极与消费态度积极相比差异显著,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体育活动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消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运动能力维度中,体育消费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整体身体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较积极和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在力量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较积极和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灵活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在耐力维度中,体育消费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这进一步说明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态度与其身体自我概念的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灵活、耐力等6个维度具有相关性。

2.2家庭自我观念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

从表5可以知道,具有扩展家庭观念、核心家庭观念和子女中心观念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构成比较高,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和较积极态度构成比也高,反映她们在参与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参与体育消费,而且为家人代为(帮助购买体育产品)体育消费,这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在生活中担任多重角色,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是绝大多数儿童、老年、男性、家庭体育用品的购买者。在当今社会家庭中,大多数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掌握了经济支配权,她们在满足自身体育消费的同时,又参与子女、丈夫及其家人的体育消费。

3结论

1) 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6个维度与其体育消费态度有相关性,分别为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灵活和耐力。健康、外表、自尊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相关性不显著,身体肥胖与体育消费态度呈负相关,消费金额与消费积极度呈显著相关。

2) 具有扩展家庭观念、核心家庭观念和子女中心观念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构成比较高,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和较积极态度构成比也高。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如何吸引女性消费[J].消费经济,2000(5).

[2] 徐江. 体育消费心理文化论[J].开封大学学报,2001(4).

[3] 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动机需要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0.

[4] 张辉. 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

[5] Morgan,AmyJ The Evolving Selfin Consumer Be havior: Exploring Possible Selves[J].Advancesin Consumer Research,1993(20):429.

[6] Graeff,Timothy RU sing Promotional Messages to Manage the Effects of Brandand Self-I mageon Brand Evaluations[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6(13):4.

[7] 理查德・考克斯. 运动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488.

篇2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消费

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主流,而体育消费在人们闲暇休闲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本文对福建省江夏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等因素的调

查,研究这些因素对其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江夏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600份(每个年级200份),内容涉及体育锻炼意识、动机、体育锻炼项目、习惯等,收回问卷586份,其中有效问卷573份,有效率为98%。

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收集查阅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论文数十篇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着作。

3、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问题的访问,提出有关问题,了解其行为现状。

4、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和EXCEL对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闲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男生在余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前两位为上网和体育活动,女生排前两位的为聊天和上网;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要远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闲暇时间重要的活动方式,这意味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和部分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发邮件、聊天、查阅资料、游戏等,大部分学生在网上进行过观看体育新闻和赛事转播等行为,但网络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进行体育活动,也势必影响到大学生们进行必要的体育消费。

(二)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

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1所示。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经常从事的体育活动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但男女生在喜爱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在整体上喜爱一些大球,而女生对小球和操类偏爱。

(三)体育锻炼习惯

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喜欢体育锻炼的男性占男生的86.78%,女性占女生中的72.65%。其中主要的原因:72.80%男生为增强体力与健康;62.38%的男生为满足娱乐需要;61.95%的男生为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与能力;61.45%的女生为增强体力与健康;57.73%的女生为满足娱乐需要;57.36%的女生为减肥或健美体型。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在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中发现:多数男女生因为不懂锻炼方法、缺乏闲暇时间、锻炼场地缺乏及不兴趣体育,比例分别是6.82%,9.55%,11.69%,16.42%。从图2显示的结果看,绝大部分学识还是喜爱体育运动的,但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看,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的情形并非乐观,如表2所示:

从调查获取的数据可知:将近一半的男生能每周锻炼的频率是3次-4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而女生的比例则仅为男生的五分之一左右(18.5%),这说明男女生的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主要是因为学校锻炼场地的限制所致,很多女生实际上是非常渴望体育锻炼的,然而由于女性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体育锻炼场所要求较高,而学校又缺乏,这限制和影响了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二是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不断的加强,大学生忙于“考证”,从而限制和影响了他们参加锻炼的时间。

(四)体育消费意识和动机

1、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意识支配、控制人们的体育消费过程,而体育消费意识是由体育参与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所构成的。体育消费心理是浅层的消费意识,往往受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自发地形成;体育消费观是深层的消费意识,是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体育消费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正在逐步地提高。本文设计了几道关于对体育消费认识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并无显着性差别。60.8%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能促进健康,52.4%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46.7%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很正常,30.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终身成本投资。

体育消费意识,如图3所示。

大学生多处于18岁-23岁这一年龄段,不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其体育消费观念塑造、体育消费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为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欲要期加强锻炼,必须加大力度强化“体育消费是终身资本积累”的认识,促进大学生科学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悟体育锻炼的好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提升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积极性,将它纳入生活的一部分。

2、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动机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决定了多样性的体育消费动机,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很少只出现一种的消费动机,而往往是由多种动机共同影响其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多种多样,男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体育锻炼、健身62.57%;精神娱乐19.38%;单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9.25%。女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体育锻炼、健身60.81%;精神娱乐20.53%;获得美感7.89%。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应积极地诱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体育消费行为。

三、结论

第一,就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知的,在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分析中出现较强的趋同性,表明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对大学生的良好体育消费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适度消费的体育消费观念,把“绿色消费、消费权益、消费效果、体育价值评价”等相关知识纳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体系中,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使自己在毕业时多一些竞争的筹码,大部分同学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参与“考证”,以便多一些优势与机会,从调查可知,偶尔锻炼的学生占被调查的50%左右,每周锻炼3次-4次的学生占三分之一,仅为4%的每天锻炼一次,体育课外从不锻炼的学生有10%,同时随着年级增高而参加锻炼的比例呈减少的趋势。无疑这将影响大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及由此而产生的体育消费。另外,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中网络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尽管网络能使大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体育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但仅有知识和信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旨在使大学生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三,在消费意识方面,“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逐步融入到大学生中,对体育价值的理解比较到位、准确和全面,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各种的体育运动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初步形成了“体育为健康”的理念,对体育消费基本持积极的态度。体育消费动机正呈现多样性趋势。但“体育消费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动机占据着主导位置,男女生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别。但就“突出个性”的选择上,女性的比例较低,从某个侧面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动机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张保华.现代体育经济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古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3、周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篇3

摘要文章应用风险感知的概念以及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来解释网上购物的行为,归结出了欲研究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设计了一个实证研究假设模型。在此基础上,调查广州地区的部分消费者,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此模型。得出下列结论:(1)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有“来源于商品情况及零售商的风险感知”、“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及“心理风险感知”;(2)性别、网络经验、收入水平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情况不同。文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网上商店的管理启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在线购物;风险感知;信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已为更多消费者接受。尽管网上购物的发展不如预想那样迅速,但电子商务的服务范围依然呈逐步扩大趋势,已涉及旅游、票务、金融、房地产、职业介绍、网上教育、网上娱乐等。与传统零售相比,网上零售的优势在于信息沟通,它可以即时、动态地更新有关商品种类、价格、配送等信息。其劣势在于:买卖双方远隔千里、相互不了解、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易;顾客无法直接触摸、试用商品。这种劣势就导致顾客的风险感知较高,从而制约了网上购物的发展。因此如何降低消费者风险感知,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在线零售成败的关键所在。

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有哪些内容?它们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如何把握消费者在线购物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着重研究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的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各类风险感知的影响,以及提出如何降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建议。

一、风险感知的概念以及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

风险感知最初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的鲍尔(RaymondBauer)从心理学延伸出来的。风险感知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Dehaix,1983)。它由不确定性和后果两部分组成。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满意程度感知的不确定;后果指的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后可能的损失。

米切尔(Mitchell1995)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消费者都在冒某种程度的风险,并且风险感知的水平是不同的。在确认需要阶段,由于没有立即解决问题手段或不存在可利用的产品,感知风险不断增加;开始收集信息后,风险开始减少;感知风险在方案评价阶段,继续降低;在购买决策前,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风险轻微上升;如购买后消费者达到满意状态,则风险再次走低。

米切尔指出: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个消费者都在努力回避或减少所感知的风险。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是一种减少风险的行为。而消费者改变、推迟或取消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感知风险的影响。当感知风险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完全消失,消费者决定购买。因此,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是促进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最好方法。

二、网络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

消费者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已有很多研究。多数学者是从购物的后果(后果指的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后可能的损失)来划分,其中为大家所认同的风险为:Jocoby&Kaplan(1972)提出的资金风险感知、功能风险感知、社会风险感知、心理风险感知、身体伤害风险感知五大风险。Roselius(1961)定义还提出另一种风险即时间风险。而Stone&Gronhaung(1974)的研究中,发现了这六种风险解释88.8%的总风险感知。

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所感知的风险,比传统购物风险感知的内容范围更广。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每种风险的内容有变化,二是新的消费形式带来的新的风险,也就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六大风险外,还有其他伴随网络而产生的新的风险,如个人隐私风险。

NenaLim(2003)提出了一个基于来源的新的网上购物消费者风险感知分类方法——按风险感知来源划分,可分为:零售商风险感知、消费者自身风险感知、产品情况风险感知。

网上购物的风险感知的具体内容,根据CNNIC历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三、风险感知的实证研究

根据上述风险感知的内容及SandraM.For-sythe研究思路的归纳,笔者提出了下面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各种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的影响。

根据上述风险感知的内容及SandraM.For-sythe研究思路的归纳,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的类型可分为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知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知觉,来源于时间/便利性风险,来源于心理风险。而消费者的网龄、收入、性别不同,风险感知类型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在线购物的参与程度。笔者提出了下面的研究思路:

1、研究假定上述各种风险感知类型与在线购物的参与程度均负相关。

2、研究网龄、收入、性别与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关系。

问卷调查的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共发放问卷400份,问卷回收253份,回收率为63%。其中有效问卷210份,公司职员162份。学生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在210份有效问卷中,有108位男性,占51.4%;102位女性,占48.6%,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龄方面,最小的23岁,最大的32岁,平均年龄26.5岁。

职业方面,公司职员162位,在读研究生48位,分别占77.1%和22.9%

收入方面,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42.9%,3000元以下57.1%

网龄方面,被调查对象的网龄在3~8年之间,平均网龄5.6年。6年网龄以上的占54.3%。

网络购物经验方面:未参与在线购物的有96位,占45.7%。已参与在线购物的有114位,占54.3%。

问卷调查结论如下:

结论1:风险感知类型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风险感知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心理风险感知”。这三类“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消费者的“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心理风险感知程度”及“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从样本总体看,“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频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2:性别与网上购物行为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关系

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特征存在差异。对于男性消费者,其“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受“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及“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的影响较显著。而对于女性消费者,“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受“心理风险感知程度”影响比较显著。

结论3:网络经验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网络经验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同。对于低网龄消费者,只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高网龄的消费者,“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是“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也对参与程度产生影响;但“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高网龄消费者的“在线购物参与程度”无相关性。说明随着网络经验的增长,消费者逐渐不再担心隐私会被公开。

结论4:收入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收入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同。对于低收入消费者而言,只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高收入消费者而言,四类“风险感知程度”都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强的是“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说明高收入者更关心时间价值。

四、实证研究的结果的管理启示

根据前面的理论,减少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是促进消费者产生购物行为的途径。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启示:

1、支付方式不再是网民担心的主要因素,采用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这对广大商家而言是个很好的时机。

2、网上购物消费者现在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厂商信用能否得到保障以及网上信息是否可靠等问题。而网络对正面、负面的信息均能起放大作用,所以建立起商家的信誉是最迫切的任务。不虚假信息、虚假广告,保证商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是建立信誉的方法。可选择厂家承保的定型化的产品来销售,如手机、电脑等。

3、如果是销售女性顾客为主的商品,关注点应该是使消费者相信网上信息不被公开。

4、男性顾客购物频率高,而且他们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所以网上销售应主要关注男性顾客为主的商品。

由上可见,网上商店要更注重品牌网站,赢得消费者口碑。销售商品类型可选择男性顾客为主的商品,不易造假的商品,厂家联保产品。也可以与实体商店合作,由实体商店保证售后服务。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本文对影响中国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进行了初步研究,力求对于国内在该方面研究的匮乏填补一些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但由于资料和文献的缺乏,以及样本容量较小,并且在实证调查中采取方便抽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研究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1)对影响国内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归结及问卷测试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国外的研究,可能不够完善和准确,值得作进一步的分析。

(2)受各种资源限制,本研究仅以广州部分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欠缺广泛代表性。若条件允许,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展开调研,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篇4

关键词: 淮安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1.前言

体育俱乐部是社会化的体育组织,俱乐部作为开展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正在成为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者指出:各种健身手段是建立在个人兴趣基础之上,极具个性化的娱乐性消费行为,而对个人兴趣的长久支持,不可能成为政府计划中长期、具体的目标,支持个人兴趣,并能够与之对接的便是各种各样个体育俱乐部,特别是以人为基础的服务性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大众体育生活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一个地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直接影响该地区群众体育发展。因此,笔者对淮安市9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健身俱乐部从内部经营到俱乐部相互之间的沟通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影响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淮安市新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淮安市9家健身俱乐部(亿时代、鼎峰、长青、名媛、金珠、美格菲等)的经理、管理人员、健身教练员及俱乐部会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管理学、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的专著及研究论文,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做充分准备。

2.2.2问卷调查法

以随机的形式对9家健身俱乐部会员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1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为96.3%。

3.分析与讨论

3.1淮安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3.1.1经营现状

3.1.1.1经营规模

根据投资数额,淮安市健身俱乐部可分为大中小型(投资额少于100万的为小型俱乐部,100―300万的为中型俱乐部,高于300万的为大型俱乐部)。调查结果显示,淮安市的健身俱乐部大部分为私营,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77.8%的健身俱乐部在600平方米以下,22.2%在10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数俱乐部根据会员健身特点和爱好划分器材区和团体操区。从俱乐部面积的划分上来看,器材厅的面积小于健身操厅的面积,主要是因为女性会员比男性会员多,女会员更多喜欢健身操的课程,同时女会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健身会馆位于闹市区或居民区,主要是为了利用地理条件尽量多地吸引会员,但场地一般都是租来的。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健身会员对俱乐部的场地、设施满意程度不够,尤其是对器材的配置及休息、洗浴环境不太满意。

3.1.1.2经营方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淮安市9家健身俱乐部,有4家是合资经营,有2家是联营,还有3家是私营,其中只有3家为综合型健身俱乐部,除了有一般的健身器械,还从事各类有氧操的教学。这些俱乐部经营的时间一般在3―5年,最长时间的约有10年。为了获得更好地效益,使俱乐部更好的发展,经营者不断地对俱乐部进行新的投资,改善健身环境,创办特色项目吸引会员。其经营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的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转变,如部分俱乐部还提供美容、服饰等一系列的服务。淮安市健身俱乐部虽然经营的时间都不长,但无论是私营还是联营,管理都很规范,俱乐部的信誉很高,参加的人数较多,效益也很好。

3.1.1.3经营项目

现代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不仅有健身操,而且有很多其他的项目,包括经典项目和时尚项目,既有男会员喜欢的项目,又有女会员最爱的项目,例如男子、女子器械及有氧操等。经营的具体项目如有氧健身操、有氧拉丁、瑜伽、动感单车、踏板操、普拉提、肚皮舞等不同项目,不同的健身俱乐部有不同的经营项目具体情况(见表一)。为了完善俱乐部的经营,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除了洗浴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台球、冲浪等休闲场所(见表二)。

表一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调查

表二健身俱乐部的配套设施情况

3.1.1.4俱乐部活动开放时间

小型俱乐部的开放时间是7个小时(14∶00―21∶00),大、中型俱乐部一般开放10个小时(9∶00―12∶00,14∶00―21∶00)。俱乐部只有在团体操室里进行的活动是受限制,其他项目会员可以选用任何时间来锻炼,而且健身俱乐部内有巡场教练可以帮助进行器械的练习,使会员很快熟练器械,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3.1.1.5收费情况

各健身俱乐部收费标准不同,主要根据场地的地理位置、器材设备和配套设施等而定,不同投资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消费价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淮安市健身俱乐部的收费定价和整个淮安市的经济大环境相符。大部分健身俱乐部的月收费在200元左右,少部分在300元左右。收费形式采用的是会员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的形式。据调查显示,约占90%以上的健身者选择会员制,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健身者主要使用的是次卡,单次为8―10元。

3.1.2俱乐部人员构成情况

3.1.2.1经营管理者

俱乐部经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作及发展壮大。经营人员是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个优秀的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经营理念,同时应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身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健身俱乐部经营者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令消费者满意才是取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根据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对服务质量体验的内在情感反映,它以消费者经历的服务质量、感情价值和消费者期望的服务质量三项因素为基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行为,因此,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者要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增强俱乐部的服务竞争力。

3.1.2.2健身教练

3.1.2.2.1健身教练的来源。

淮安市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大多为体育院系的毕业生、舞蹈教师或舞蹈演员、退役的体操动员或健美运动员及业余健身爱好者。

除体育院系毕业的学生以外,后三类教练明显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健身的理论及其规律了解甚少,不能够满足健身者的健身需求。因为体制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健身俱乐部的教练是兼职,工资按课时计算,大部分兼职教练的工资在40元/小时左右。因为俱乐部教练是兼职且工资比较低,所以此工作的吸引力不大,俱乐部的教练队伍不稳定,钻研提高业务的兴趣不浓,俱乐部的训练水平难以提高,这样也严重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

3.1.2.2.2健身教练的性别、年龄差异。

在性别方面女性教练多于男性教练,教练的年龄结构年轻化,20―30岁年龄段的教练是淮安市教练队伍的主力军,占调查人数的80%。

3.1.2.2.3健身指导者的资质。

技术等级状况,无等级的占40%,有等级的占60%,这说明淮安市健身俱乐部的教练队伍水平不一,不合理结构的教练队伍不利于健身市场的发展。从获得等级培训的等级来看,45%的教练参加过健身俱乐部的培训班,40%的教练参加过体育学院培训,15%是的教练参加省市体育局和俱乐部培训。这说明健身俱乐部对员业务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3.1.3影响健身消费者的因素

影响健身消费者的因素众多,根据淮安市发展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健身的热爱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3.1宣传因素

宣传因素是影响健身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俱乐部的广告宣传和朋友介绍等相关因子。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宣传因素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身俱乐部往往通过公开宣传的形式,将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利用适当的媒体传递给消费者。俱乐部通过各种宣传,不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广泛及时地把各种相关的信息和最新的动态传播给广大消费者,而且有利于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甚至在改变健身思潮、推动健身消费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消费者了解俱乐部的途径广泛,其中80%的健身消费者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网络广告、现场销售人员介绍和朋友介绍等了解相关的信息。由此可见宣传因素对于健身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3.1.3.2价格因素

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价格因素所涵盖的基本因子内容可见,健身卡的价格、会员打折促销手段是消费者关注的要素之一。俱乐部会员卡的价格涉及消费者的利益,对消费者心理和购买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也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因此,健身消费者通常把俱乐部的价格与自己的文化品位、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以满足自身的社会性心理需要。比如收入颇丰富者往往选择高档次品牌健身俱乐部,把会费价格同自己的身份、地位相比拟。因此,只有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价格,才能使消费者的健身消费得到合理的体现。

3.1.3.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健身消费者消费的第三因素。健身消费者是在俱乐部所提供的场所中进行锻炼,因此健身场所的环境对消费者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个好的健身环境会给健身消费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俱乐部内部空间的布置、人员拥挤度、浴室清洁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所以,营业环境的质量与形象会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和购后评价。

3.2存在的问题

3.2.1缺乏统一的管理

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管理,淮安市健身俱乐部场地选择不合理,大部分俱乐部集中在商务中心,不方便健身者的选择。此外价格定位令一些健身消费者不够满意从而导致部分会员流失,严重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

3.2.2健身指导者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的目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健身者不仅希望在运动中得到锻炼,而且希望能享受到快乐和释放压力的感觉,这就要求健身教练不仅要指导学员跳操,利用器械锻炼,而且要为学员提供体能评估、运动营养搭配、运动处方的制定,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有偿服务等。但目前淮安市健身俱乐部教练总体素质难以适应这种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3.2.3俱乐部经营的项目和配套设施基本相似导致会员流失严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俱乐部硬件设施相似,跳操场地比较小,且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俱乐部场地中间多了两根柱子,对会员锻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课程安排方面,大多数以徒手操为主,健身方法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影响了会员健身的积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淮安市健身俱乐部的内部经营管理混乱,经营的项目趋同,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指导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水平有待提高;健身消费者需增强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淮安市的健身俱乐部正面临着发展机遇和生存挑战,关键在于针对俱乐部的现状和影响俱乐部的发展因素,更新管理理,加强现代体育产业的经营意识,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

4.2建议

4.2.1加强科学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健身市场的准则条件,依据健身俱乐部的资源条件进行等级分类,同时指定市场价格,从而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社会组织主体作用;或者在具体定价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经营的不同时期采用成本导向定价、亏损导向定价、价值导向定价和关系定价等策略,阻止盲目的恶性竞争。其次,各俱乐部应根据淮安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的文化素质,体育消费水平等相关因素,制订适合自己俱乐部发展的长远计划,建立健全有自己特色的训练体制和管理体制;坚持科学的管理,针对不同的个体,指定一系列的健身计划,完善服务管理体制,力争达到人们预期的训练目标,从而壮大健身俱乐部会员的队伍。

4.2.2提高业务水平

健身俱乐部要重视教练的业务培训,教练不但要技术精湛,而且要人格健全,因此,担任教练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合格的等级证书上岗,多参加、观摩各种比赛,关注世界和国内健美健身运动,跟上世界和国内俱乐部的步伐,引进最先进的训练手段,制定一系列的健身计划。健身俱乐部还要加强顾问的专业性包括健身知识、服务技巧、沟通能力、销售技巧等,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销售体系和工作规范,让顾问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此外,健身俱乐部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激励性的薪资制度,采用人性化管理,加强员工对俱乐部的忠诚度。

4.2.3合理规划

淮安市健身俱乐部应注意俱乐部内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提高空间与器材的使用率,同时,推广有特色的健身项目,促进健身事业的发展。此外俱乐部的服务是否周到,经营项目是否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项目是否前卫和时尚,是最终影响俱乐部能否发展的另一原因。

参考文献:

[1]仇军.我国体育人动参与及其变动趋势[J].体育科学2000,(17),4:5-6.

[2]詹建国.我国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用品消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0,(19),4:9-11.

[3]傅裕嘉.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定价策略研究.价格研究理论与实践[J].2003,(7),10:7-8.

[4]陈婷.试探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的个人素质[J].福建体育科技,2004,(8),4:7-8.

篇5

【内容摘要】 传统广告的诉求点是产品诉求,而现代广告的诉求点是形象诉求。广告中出现的内容大多为一种符号信息,一种人与物关系的建构。广告传达给受众的东西日益充满了社会意义与形象网络。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人们买进一种商品,同时也买进了一种观念。广告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份,确定了人本身。

【关键词】 需求;符号;广告;形象;消费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广告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广告就在我们的文明的门面上打上‘烙印’。”①它是商品的标记以及社会新价值观的预告;大众媒介的内容因它而呈现特定的结构;它似乎是建构性别以及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由于影响并刺激了需求,消费经济借助于表面事物而得以存在;在社会问题如环境方面,广告俨然变成了强有力的代言人……甚至20世纪被称作“广告店和娱乐公园的世纪”。②

广告在反映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有关广告的争论不一而足。批评广告的人指称,商品的生产者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于是运用广告来控制并操纵消费者,使他们去购买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关于这一点,马尔库塞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应甄别人们的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虚假需求是外界强加给个人的:“大多数流行于世的需要,要人放松、享乐、根据广告的讯息而行为与消费,与他人同爱同憎,都可以归类为虚假需要的类型。”③广告之“为害”还不仅创造了虚假的需求,更甚的是广告为达成这一目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才真正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他们指出,20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出现了一批生活富裕、消费水平高的消费者群,为了替他们创造出一些需求,厂商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产品本身,在广告中诉求的重点转移到消费气氛的营造,此时,重要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群。如果说产品的供给与消费者的真实需要无关,而是人为的从市场中创造出来的,那么广告就必须纳进更多与消费者有关的讯息。这样,广告传达给消费者的东西日益充满了复杂的社会地位与意义的形象网络。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研究者威廉士也指出:“如果我们真的是那么惟物是问,那么就使用物品这个层面的生活来说,我们应该会觉察到大多数广告不但与此无关,而且愚蠢无聊。比如,光是说啤酒能喝不也就够了?何必又多此一举,说喝了它就会显得雄赳赳而心神焕发,或是和蔼容易亲近?洗衣机是个有用的洗衣机器不就了了,何苦说有了它我们就比邻居来得有见识,就是邻居的羡慕对象?”④威廉士认识到,在当代社会,人往往通过商品的消费来寻求意义,这不无道理。但他的基本论点是,一个物品的意义,按理应当与其满足“真实需要”的能力相关。在“惟物是问”而没有广告的社会,物品只会被当成具有实用价值而无社会意义的物品,从而论证广告创造虚假需求的无聊。行文至此,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很多人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他们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厘清广告在当代消费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人类学或是泛文化研究,都已经提供了充分资料,显示物品对人们之所以重要,不但是因其效用,而且也是为了其“符号”上的意义。当代广告符号学认为,我们身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所谓的“自然的”和“生理的”需要,任何需要都是外在事物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是社会性的。实际上,人类物质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凡勃伦“炫耀性消费”的提出就是以此为根基的。阿尔都塞在他的名著《意识形态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机构》中援引了马克思的例子:英国工人阶级需要啤酒,法国工人阶级需要葡萄酒,人类需要本身就是某种文化的体现。人类各个时期不同的需要由外在的事物来作说明,而广告就是这些外在的事物之一。朱迪丝·威廉逊在她研究广告的经典著作《广告解码》中指出,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广告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份,确定了人本身。

关于物的论述,最起码应该认识到,人们使用器物有其形象方面的意义。在某些时候,物品之所以比言语更能雄辩地表现出社会或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与嗜好,是因为物品除了因其物理功能而被使用外,更具有各种符号的象征的意义。罗兰·巴特的《神话》一书对“产品符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该书收集了一系列论大众物品的论文,巴特认为,物品载有“隐喻”的意义,它们带有广泛的联想,起着“符号”的作用。以葡萄酒为例,巴特这样描述:“在法国人的感觉里,葡萄酒有如一种魔力,非常独特的,就像法国的三百六十多种忌司和它的文化。这是一种图腾式的饮料,相对于荷兰母牛的奶,或英国皇室的喝茶仪式……葡萄酒是社会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为道德提供了基础,也为环境提供基础;它是法国日常生活中最轻微的仪式行为装饰……它可以涵盖法国人空间和时间的所有方面。只要你开始了解某人的日常生活,那么缺乏葡萄酒会给人一种震惊的感觉,有如某种异国情调的东西:科帝在接受拍照时正是他七年总理任期之初,是坐在一张家中的桌子前,上面有一瓶啤酒,在一种奇特的特殊情况下,代替了熟悉的红酒酒液,全国为之骚动;这就像一个单身国王一样,令人难以忍受。在这里,葡萄酒是执政者在位理由的一部分。”⑤罗兰·巴特致力于揭示对象、环境及事件的社会心理功能,认为它们含有比一眼瞧上去丰富得多的涵义和大得多的力量。

人类学家萨林指出,任何的器物使用都有其文化背景,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最为世俗平凡的物品,当我们与它产生互动之际,也是在一层符号意义中介里完成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始终将电话视为权力的象征。在移动电话出现后,许多人有意地在大庭广众的场合炫耀性地使用。然而,电话业务的市场扩张突破了中国的防线后,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所支撑的消费成为电视公司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有关电话的广告,可以出现电话消费观念从权力的象征转变为事业成功的象征、个性化生活方式或时尚追求、品位独特等的象征。例如诺基亚8850手机的平面广告文案:

标题:非一般尊崇感受

正文:诺基亚8850,自然流露的成熟魅力,映衬您卓尔不凡的成功气质。高贵的亚光质感表面,雅致的白色亮光屏幕,配合诺基亚手机一贯的卓越功能,尽显科技与艺术之美。

诺基亚8850,历经千锤百炼,品位尊崇不凡。有人说这是恒久风范,在诺基亚,我们称之为科技以人为本。

整个广告没有硬性的技术指标的诉求,而“品位尊崇”成为其品牌认知的特色,尤其是配以整个广告版面1/2的图片,一个具有成熟魅力、气质不凡的男人形象,更加渲染了其“以人为本”的广告口号。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他商品的广告也是如此“疏远”物品的使用价值,一个轿车广告不会只说:“你看这轿车不错,它会跑!”广告会用无穷的联想和暗示,为那些轿车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感觉与形象。所以在一个广告中,一部轿车可以是“气派而华丽”,或者是“纯真而自然”;可以是“潇洒而快乐”,或者是“沉稳而凝重”;可以是“显示出您辉煌无比的成功”,也可以是“透露出您朴实无华的高贵”。消费的欲望不仅仅局限在轿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这种“实实在在”的功能,欲望脱离了“生存的必要需求”这一“实在”但却是“有限”的地平线,而进入到一种“无限”的意象与符号的空间。我们发现,“使用价值”在消费行为中逐渐退隐,而“符号价值”则日受瞩目。

人类在使用器物的时候,并非只是关注其实用性,因此,透过市场过程而传达商品讯息的广告,也就必定反映了人与物关系的层面。广告所塑造的商品的形象意义,反映了人类深层感受的需要。因此,当我们审视日常广告时不难发现,广告的诉求,从商品使用价值的直接陈述,转换到了隐喻的价值与生活形态。广告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产品本身,诉求的重点转移到了消费气氛的营造,此时,重要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群。“我们可以明确地推知,在我们的文化形态里,光是物品本身还不能算数,假使要把它们推销出去,还得把它们比附于特定的社会或人际意义。”⑥因此,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意大利的时装品牌“贝纳通”却以种族问题为广告题材。如早期一则广告,拍摄一名黑人妇女正在给一名白人婴儿喂奶,另一则广告表现一名黑人与一名白人同铐在一副手铐上。贝纳通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想唤起消费大众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注意,同时告知大众,贝纳通对社会的关怀。例如哀伤的家人围绕着垂死的艾滋病患者、手持人腿骨的士兵、一群爬进货车的移民、面容悲戚的亲属依傍着躺在血泊中被黑手党枪杀的死者。由于这些广告的题材,富有惊世骇俗的冲突性,且表现手法极为大胆,戏剧效果强烈,在公众中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为之喝彩,有人则极力反对。在欢呼和喝倒彩的喧声中,贝纳通广告却赢得了多个奖项,同时造就了鲜明的品牌个性和高成长率的销售成绩。 由于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当人们选择商品时,比起商品本身的普遍的使用价值,他们将更加重视它是否符合自己主观上的需求与爱好的问题,“符号价值”在购买选择与消费心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广告商来说,只要能够控制符号系统,就可以让商品产生任何意义,此时商品与实用性无关。在这个过程中,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80年代末上海白丽香皂“今年20,明年18”的广告口号由于深得中国年轻女性心理之需求而震动一时;90年代初,广东白马广告公司创作的“太阳神”形象电视广告出现在屏幕上:无垠的大地、辽阔的天空、辉煌的太阳,当一群人奋力将一个巨大的“人”(也是A之略体,A为太阳神Apollo的第一个字母)字从地面拉起,使之顶天立地,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中时,光明、热情、生命、健康、关怀与爱护等意义完美地呼应了当时在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下对人的呼唤的文化价值;199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孔府家酒·回家篇”电视广告,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角王姬在广告中对全国人民说:“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其成功的创意深深切入了人类永恒的乡愁情结,并艺术地将电视连续剧中最为成功的元素置换到广告片中……英国传播学者戴维·巴勒特在谈到广告符号学方法时说:“在广告中,常常利用一些肖像暗示特定的意义。这些肖像往往是漂亮的、富有的、有地位的、现代的、传统的、健康的、精神饱满的、性感的、年轻的,以及关于家庭生活的。”⑦通过广告,消费者可以发现“自我”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自我”。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他们不光是“使用”对象,用萨特的话来说,“他们同时也买进了一个观念,而且对这个观念进行了奇怪的处理”。⑧

可口可乐的乔格斯说:你不会发现一个成功的全球品牌,它不表达或不包括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而许多能引起我们情感共鸣的品牌形象又是由广告来塑造成功的。香港维他奶广告“背影篇”以浓郁的怀旧情调,从容展开画面:一位少年暑假回乡村看望从未见过面的祖父,很有些“近乡情更怯”的神色。初到乡村,既新鲜又有些不适。祖父替孙子在碰青了的膝盖上擦跌打药水,一起翻着昔日的家庭生活照……快乐的暑假过去了,祖父送孙子上火车。开车前,祖父越过铁轨,爬上对面的月台,在小吃店买回一盒纸包装的维他奶给孙子途中饮用。火车开动了,祖父的音容渐渐远去,而他脸上淡淡的愁容却永远刻进了孙子的心中。此时,画面水到渠成地显现字幕:“始终的维他奶”。淳厚真挚的亲情成为少年一生难忘的经历。如同朱自清的散文,我们从中发现了每个人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经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不能仅仅从生理需要的角度去定义广告以及消费,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消极地吸收与使用方式,而必须将之视为一种积极的“建立关系”的方式。我们通过广告来与客体、集体与世界建立关系,来获得一种身份和意义。法国的社会学家博德里亚指出,我们购买服装、食品、家具、化妆品或者娱乐,不是为了表达一种预先确定的我们是什么人的感觉,而是借助于我们所购买的东西来确定我们是怎样的人。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我买了,因而我就是。”(I shop, therefore I am)

注释:

① 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页。

② 堤清二著:《消费社会批判》,朱绍文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③⑥ 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④ 同上,第236页。

⑤ 罗兰·巴特著:《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7—70页。

篇6

关键词: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品牌体验;顾客感知虚拟价值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722 (2016) 02-0005-xx

Influence Research of Brand Experience on Customer Perceived Virtual Value

--???-Based on Comparison of Apple and Lenovo Brand Image

ZHANG Ming-li GUO Ling-yun LI Xin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06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ntroduced dualistic value Rong-Jie state theory based on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nto the framework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and mad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brand experience on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virtual value and functional valu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Lenovo brand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and experience such as sense experience, intellectual experienc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behavioral experience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virtual value and functional value).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he two brand experience on the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brand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dualistic value Rong-Jie state, brand experience, customer perceived virtual value

一、引 言

上世纪50年代,品牌形象的概念被加德纳和利维首次提出。虽然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但对于品牌形象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越来越被企业和消费者所重视。企业通过塑造品牌,可提高产品在消费者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企业竞争力。消费者通过品牌,将对产品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减少选择成本、降低购买风险,获得情感层次的额外收益。因此,企业树立深入人心的良好品牌形象尤为重要。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体现企业的品牌资产,同时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因此,研究品牌形象对于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消费者判断不同产品的好坏,或服务质量的高低,往往是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并存,其中感性因素是与品牌体验密切相关的。品牌体验的要素主要包括核心服务、品牌传播、服务人员等。同时,消费者也会从产品或服务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服务设施布局等来总体感觉和评价消费体验,这种体验实际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认知。品牌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发消费者的思考和联想,引起美好的感觉,因此,可以说品牌也是品牌体验的直接提供者。品牌体验价值,是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客往往把对服务和销售人员的形象、态度等的体验,作为其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两点恰恰温和了广义虚拟经济的宗旨――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理性因素)和心理需求(感性因素)[1]。因而,从广义虚拟经济出发,研究品牌体验对感知虚拟价值包含实用(实体)价值和享乐(虚拟)价值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品牌体验,进而提升顾客感知虚拟价值。

鉴于以上背景,本论文在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建立基于不同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研究不同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品牌体验的各个维度的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制定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及品牌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关注消费者在品牌体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企业实践者在提升品牌体验感受提供指导性建议。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品牌体验研究现状综述

营销中体验的概念是由Pine 和 Gilmore最先提出,他们认为,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核心、以商品为媒介,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中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所创造出的体验则是令人难忘的。随着品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提出了品牌体验的概念[2]。Holbrook和Hirschman把品牌体验分为幻想(Fantasy)、感觉(Feeling)和趣味(Fun)[3]。Pine和Gilmore认为体验是“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当一个人在意识中产生了美好的感觉,那么这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必然达到了某一特定水平,这种美好的感觉,是其自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策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4]。Chaudhuri和Holbrook将品牌体验分为功利体验和享乐体验,并认为任何品牌体验都是基于功利体验(客观价值)和享乐体验(主观价值)的相互作用的混合体[5]。Iglesias,Singh和Batista-Foguet认为目前的体验概念可以按消费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搜寻产品阶段的“产品体验”、购物及接受服务阶段的“服务体验”、消费产品阶段的“消费体验”等[6]。综合以上学者观点,可以知道品牌体验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意识感受,这种感受是在与企业的互动过程中基于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体现了消费者内在的心理反应。消费者对体验的追求目前更多的表现在选购产品和服务时逐渐明显的感性倾向。

目前对于品牌体验维度的研究国内外文献相对较少,尤其是国内的学者鲜有涉及。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者一般都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品牌体验的分类及构成,这为具体测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Bennett,H?rtel和McColl-Kennedy认为品牌体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品牌体验是顾客通过搜索、初识、选择、购买、使用,到坚持重复购买的外部信息获取的过程;另一方面,品牌体验也是顾客的内部价值感受,顾客对品牌的个别化感受有程度高低之分[7]。Mascarenhas,Kesavan和Bernacchi从顾客对品牌体验的阶梯层次提出了划分品牌体验的三个力矩:物理属性介入力矩、情感介入力矩和价值主张介入力矩[8]。Terblanche和Boshoff则将品牌体验划分为员工与顾客的交互作用、产品价值、商店内部环境、产品分类及多样性、顾客抱怨处理五个因素[9],这一结论是在对零售业的实证研究中得出的。Iglesias,Singh和Batista-Foguet在Schmitt体验五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划分的基础上,将品牌体验进一步综合为感官、情感、行为和智力四个维度,并构建了品牌体验量表,通过六个实验,最终确定了12个条目,验证了量表可靠性和有效性[6]。

(二)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研究现状综述

顾客感知虚拟价值是在使用产品或获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的大小由顾客的感知来认定和评判,主要体现在其利得成分和利失成分的复杂性和发展性。Lapierre认为对于企业顾客而言,顾客感知虚拟价值,需要付出货币投入和时间、精力、冲突等非货币牺牲[10]。然而,对于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构成,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

Joachimsthaler和Aaker认为感知虚拟价值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交易效用和获得效用。其中交易效用指顾客心中参考性货币付出与实际感知的货币付出的比较,获得效用是顾客感知利益与实际感知的货币付出之间的比较[11]。与之相应,有学者将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分为获得价值和交易价值,其中获得价值是顾客对消费过程中与获得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净所得的感知。Sheth,Newman和Gross将顾客价值区分为认知价值、社会性价值、情感性价值、功能性价值和条件价值等五个方面[12]。Heinonen认为感知虚拟价值是顾客对特定服务在特定时间、地点及特定提供方式的感知,其评判应该包括空间、时间、功能性及技术性等四个维度[13]。低水平的时间、空间维度的服务必然带来消极的价值评价,但高水平的时间、空间维度的服务未必带来积极的价值评价。也就是说,水平越低的时间、空间维度的服务,顾客感知的损失越大,带来的价值评价就越小。不仅如此,顾客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服务比功能性和技术性维度的服务更为敏感,时间和空间的服务对顾客的影响也更大。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

本论文结合实证研究的背景,提出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机制模型如下:

随着体验经济的盛行,消费者和企业也越来越看重体验所带来的变化,良好的品牌体验往往都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感知虚拟价值。李满和安国山认为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同时存在于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评价中。其中感性因素主要与顾客的体验密切联系,顾客体验要素又包含了品牌的核心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产品设计、购物流程设计、服务设施布局等也都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总体感觉和评价。同时,他们认为品牌象征意义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思考和联想时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品牌也是体验的直接提供者[14]。所以针对品牌的体验价值,也是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驱动要素是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感知的要素。成海清提出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三个核心要素主要指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体验价值;产品价值,是指消费者从企业提品的感知虚拟价值;服务价值是指消费者在与服务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所感知的无形价值;体验价值是指消费者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所体会到的源于内心的感受价值[15]。这与Kotler提出的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分类中的人员价值对体验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一致,即较高的服务水平和员工服务态度能够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体验价值,进而提升顾客的感知虚拟价值[16]。

在上文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将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分为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品牌体验作为影响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重要因素,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各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企业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体验,就能提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及之后的感受价值,实现更多的重复购买,进而增加企业收入。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此做出了贡献。据此我们可以假设:

品牌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何将品牌融入消费者真实性的生活体验中,却是个极具挑战的关键问题,一个品牌的品牌形象往往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品牌体验当中。消费者对同一品牌产品重复购买的可能性,是与他们使用产品的积极体验成正比[17]。蒋廉雄和卢泰宏通过实证表明功能性因子对顾客价值的影响微乎其微,而非功能性因子显著影响顾客价值 [18]。消费者对产品良好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加深顾客对品牌内涵和形象的记忆,产生积极正向的体验。现阶段营销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去探求企业该如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却没有从品牌体验的角度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9:不同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各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四、实证研究设计

(一)变量测量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分析,依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修正,设计出初始量表。在从国外文献选取测量条目时,为求准确表达并符合汉语特点,需要对学者已有量表中出现的概念、语句、词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仔细揣摩语句并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来衡量量表中的词语表达是否清晰明确,简单易懂,突出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小范围内的预调研及对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二次修正也是比不可少的。通过以上分析处理最终形成了本文的调查问卷(见附录)。问卷采用了7分Likert量表对每个条目进行测量(7代表非常赞同到,1代表非常不赞同,中间以此类推)。本文对品牌体验的测量主要参考了Iglesias,Singh和Batista-Foguet所开发的量表,他将品牌体验分为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智力体验和行为体验这四个维度[6]。量表一共有十二个问题。下表详细的列出品牌体验下各维度念的度量指标。

(二)问卷发放和回收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使用过苹果、联想品牌的产品或者知道以上两个品牌的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在相对年轻的用户群中比较普遍,因此问卷发放选择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在实际问卷收集中,在中央民族大学共发放250份问卷,主要利用课上时间与课间休息时间填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发放150份,主要选择在实验室、图书馆及自习室进行;在网络发放问卷共收集到67份,其中问卷主要选择在西单大悦城苹果零售店和中关村海龙联想专卖店收集,采取随机选择调查对象现场在线填写问卷的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400份,收回393份,回收率为98.25%,有效率为94.4%;网络问卷收集到6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最终共回收问卷4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38份,有效率为95.21%。无效样本通过以下规则确定:(1)超过3题(包括3题)没有回答的;(2)问项选择全部或大部分为相同的;(3)问项选择有一定规律的为无效问卷。

可以看到样本选取包含了不同学历及年龄层次的用户群,其中学历层次中一半以上为本科学历,年龄结构中18-35岁的中青年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90%同时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从人口自然属性来说,该样本很好的代表了总体的分布情况。

五、数据分析

(一)信度检验

我们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净化测量条目,相应净化准则主要包括:第一,删除那些在其删除后能够使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Cronbach α系数显著提高的条目;第二,删除变量与条目相关度(CITC)低于临界值0.50的条目。依据这一原则,删除了情感体验的第一个条目AE1 智力体验的第三个条目IE3和行为体验的第二个条目BE2,最终剩余17个条目。删除条目后得出每个因子的Cronbach 系数在0.77-0.92之间(见表4),均大于0.7的临界值,说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效度检验

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指测量同一概念的题项间应该具有的相关性,测量同概念题项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收敛效度越高。可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和平均萃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两个指标来衡量。本研究运用LISREL8.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16个测量条目在6个因子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均在0.6以上,且都显著;各维度的AVE都高于临界值0.5,说明每个潜变量平均而言都能解释其指标变量一半以上的变异性。本研究整体问卷量表具有足够的收敛效度。如下表5所示。

判别效度(Discriminate Validity),指的是测量不同构念的指标之间能够相互区别的程度,本研究采用Fornell和Lacker准则和交叉载荷量准则来检验判别效度。Fornell和Lacker准则是指平均萃取方差AVE的平方根大于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20]。也就是说,一个潜变量与其测量变量所共享的方差应大于该潜变量与其他潜变量的测量变量所共享的方差,即一个潜变量所反映的测量变量组与其他潜变量所反映的测量变量组应具有较好的区别性(Fornell和Larcker,1981)。由表6所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辨别效度。

(三)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lisrel8.70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验证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本研究 值为3.45,小于5,表明该研究假设模型适配度较好。模型的GFI和AGFI值略小于建议标准值,但是绝对拟合指数RMSEA=0.063,绝对拟合指数CFI=0.95,说明模型可接受。最后的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除GFI和AGFI外均超过了临界指标,考虑到实际情况,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为了验证苹果和联想这两个不同的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各维度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差异,文章将分品牌进行数据分析,并验证相关假设。通过观察结构模型验证的路径系数估计值和检验指标值t值,我们可以发现苹果品牌体验各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智力体验、行为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实用价值、享乐价值)的t值检验均显著,且路径系数均大于1.96,说明品牌体验各维度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本文提出的假设H1-H8得到验证;另一方面联想品牌的相关假设验证中除智力体验对享乐价值这一路径检验(原假设H4)未能通过外,其他相关假设均通过验证。总体上看,可以说本文研究假设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通过分析苹果和联想两个不同品牌形象的模型检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两个品牌间,品牌体验各个维度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的影响因子存在明显不同。具体来讲,苹果这一品牌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智力体验和行为体验对实用价值的影响因子(β=0.73、0.63、0.68、0.47;

(四)苹果品牌与联想品牌的对比讨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品牌体验各维度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各维度均有重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各品牌的品牌形象不同而存在显著地差异。

就品牌体验的各个维度对实用价值的影响差异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对于苹果这一品牌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感官体验、智力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对于联想这一品牌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智力体验和行为体验;即无论是苹果还是联想的品牌体验对实用价值的影响最大的都是感官体验(β=0.73、0.65),影响最小的均为行为体验(β=0.47、0.44),不同之处在于苹果的智力体验对于实用价值的影响大于情感体验对实用价值的影响,而联想则相反,且苹果品牌的影响系数略大于联想品牌。对比两个品牌的品牌体验各维度对享乐价值的影响差异可以发现:对于苹果这一品牌的享乐价值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情感体验、智力体验、感官体验和行为体验,对于联想这一品牌的享乐价值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情感体验、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智力体验;可以发现对于两个品牌影响最大的都是情感体验(β=0.93、0.75),不同在于对于苹果而言智力体验对于享乐价值的影响远大于联想品牌(β=0.89、0.43)。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苹果和联想两个不同的品牌形象而言,它们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品牌体验中对实用价值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感官体验,对享乐价值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感体验要素,这说明不同品牌之间虽然存在各自的产品特性,顾客感知虚拟价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都是来自于感官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体验,感官体验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外形设计以及视觉上的体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与某些特定品牌的特殊感情或者喜好。因此企业为了提高顾客感知虚拟价值最主要的提高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与此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培养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是消费者形成对品牌的喜爱甚至是依赖,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同时,不同品牌之间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品牌体验对享乐价值的次要影响因素有很大的不同,苹果的次要影响因素是智力体验(β=0.93),联想的次要影响因素是感官体验(β=0.75),这种差异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于苹果品牌更热衷于思考、学习并乐此不疲,而消费者对于联想的享乐价值更多的是来自于感官上的体验,且这种影响小于智力体验对苹果品牌享乐价值的影响,据此可以知道,企业实践者要根据自身品牌产品特性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营销方案,以提高消费者体验,进而提高顾客感知虚拟价值。

六、研究结论

(一)结论

本研究继承并拓展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介质容介理论引入到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研究中,建立了基于不同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影响机制模型。本文遵循了前人对于品牌体验和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研究,采用了品牌体验的四维度及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两维度分类,同时本文创新的提出了从品牌对比的角度分析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探究其中的差异对于企业实践者的意义,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启示,最终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创建良好品牌形象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持。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品牌体验四个维度感官体验、智力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两维度:享乐价值和实用价值均有正向影响。

其次,通过对比两个品牌形象的品牌体验对于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共同点。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品牌体验各维度对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大小不尽相同,最为显著的差异是智力体验对于享乐价值的影响因子(β=0.89>β=0.43);共同点在于两个品牌形象对于顾客感知虚拟价值两个维度影响最大的品牌体验维度是一致的,分别是感官体验(对实用价值)和情感体验(对享乐价值)。

最后,不同品牌的体验对于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具有各自品牌的特点。这也说明品牌形象对于品牌体验有着显著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差异。这些研究结论为企业优先创建强大公司品牌的战略,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持。

(二)管理实践启示

正如本文开始所提到的,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各种品牌纷繁复杂,如何能在激烈的自由竞争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顾客感知虚拟价值中享乐价值最重要的体验要素是情感体验,它主要表现在能够引导顾客情绪、心情愉悦度、兴奋程度等几方面,其核心体现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了在购物过程中与产品的互动,还包含了在这过程中提供的优质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广告设计刺激顾客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企业应充分考虑顾客的消费体验,设计更为吸引顾客休闲消费的舒适氛围。在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比中,笔者发现国产品牌联想在品牌体验方面与苹果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这不仅表现在产品设计,还有品牌零售店的体验以及广告宣传等,不过近些年这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同时,感官体验是消费者最直观的体验,也是最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顾客通过视觉的形象,对产品的形态、材料、色彩、销售环境等进行视觉体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开始从注重商品的功用价值,转向心理与情感的需求。因此,企业应当注重顾客的感官诉求,尽可能的通过视觉效果影响顾客的态度和行为,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媒体广告、宣传资料、包装及展会等方式给顾客提供美学的愉悦、兴奋和满足,从而强化顾客的感官体验。最后,智力体验和行为体验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对于顾客感知虚拟价值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的,只是影响效果没有情感体验和感官体验显著。原因主要是智力与行为体验是消费者接触品牌之后经过大脑思考后产生的结果,没有其他体验要素那么直接,但是这并是说这两个体验维度不重要,在品牌对比中可以发现联想品牌智力体验对享乐价值的影响远小于苹果品牌,这也说明,在当今电子产品市场,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中暑和投入还不够,企业经营着需要在这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改善品牌体验,进一步提高顾客感知虚拟价值,最终提升品牌形象。

(三)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以下研究局限:(1)本文研究品牌形象、品牌体验对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影响,但是对品牌形象、品牌体验的相互影响研究相对缺乏,研究指导性较弱。在现实消费环境中,影响顾客感知虚拟价值的因素十分复杂,本研究无法严格控制其它因素,为此在研究结果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2)在本研究中,受限于时间、人力和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本研究仅限于在校研究生进行样本采集。问卷均是在学校及一些公共场合发放,且为无偿参与,因而问卷调查的数据效果可能达不到理论预期。学生在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心理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论推论至全社会大众消费者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由于涉及到商家的商业秘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要想获得真实的数据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Pine B J, Gilmore J H.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76: 97-105.

[3] Holbrook M B, Hirschman E C.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2: 132-140.

[4] Pine B J, Gilmore J H.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M].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9.

[5] Chaudhuri A, Holbrook M B.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 65(2): 81-93.

[6] Iglesias O, Singh J J, Batista-Foguet J M. The role of brand experience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in determining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11, 18(8): 570-582.

[7] Bennett R, H?rtel C E J, McColl-Kennedy J R. Experience as a moderator of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on brand loyalty in a business-to-business setting 02-314R[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 34(1): 97-107.

[8] Mascarenhas O A, Kesavan R, Bernacchi M. Lasting customer loyalty: a 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 approach[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6, 23(7): 397-405.

[9] Terblanche N S, Boshoff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atisfactory in-store shopping experience and retailer loyalty[J]. S. Afr. J. Bus. Manage, 2006, 37(2): 33-43.

[10] Lapierre J. Customer-perceived value in industrial contexts[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0, 15(2/3): 122-145.

[11] Joachimsthaler E, Aaker D A. Building brands without mass media[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75(1): 39-41, 44-6, 48-50.

[12] Sheth J N, Newman B I, Gross B L. Why we buy what we buy: 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1, 22(2): 159-170.

[13] Heinonen K. Reconceptualizing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the value of time and place[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 14(2/3): 205-215.

[14] 李满, 安国山. 顾客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 品牌形象, 顾客体验的关系简析[J]. 生产力研究, 2008 (22): 149-150.

[15] 成海清. 顾客价值驱动要素剖析[J]. 软科学, 2007, 21(2): 48-51.

[16]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97.

[17] 庞继红, 刘晓静. 基于体验营销的顾客满意与品牌体验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08):52-52.

[18] 蒋廉雄, 卢泰宏. 品牌形象: 顾客价值-满意-忠诚关系结构中的新变量[J]. 管理世界, 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