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费观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消费观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消费观小论文

篇1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 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篇2

1.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

二、采用贴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改革后,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地、抽象地说教,而要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该是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就像是“知心姐姐”或“历史老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孔训人的、面目可憎的官老爷、教师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情感的渗透还可延续到课后,教师应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教材中的活动框题,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比如,我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丰富的活动教育的一种方法。我们组织学生说一说格尔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走一走农贸市场,了解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很深,回校后,写作小论文时,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三、有效利用教材、时政等途径提升德育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凸显出来。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在课堂上由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消费行为,然后对照教材检查这些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了消费心理而且在活动中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可取的,从而在思想上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其实,现有政治课教材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充分注意落实了德育方面的内容。

2.加强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如在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对“3.1”和“7.5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形成。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思想认识,从而将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篇3

【关键词】活力课堂;高中政治;创建;思考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1.课内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4

问题导学,让思维灵动

问题在课堂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教学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思考的重要桥梁。正因如此,“问题设计与提出”一直都是教师教学探索与研讨的热点。在思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中,问题仍旧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是诱发学生“思”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就教材提问题”“就教案谈教学”的思维定式,尝试通过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激发思维作用,以“激疑”的形式,让学生思维先于教师的“教”,主动探索相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中的“股票”板块中,笔者在教学导入中插入了综艺节目“一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笑谈三十年》片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解答问题,由此抛砖引玉,导入教学。在这个关于股票的小品中,笔者巧妙地通过更具影响力的名人脱口秀,导入股票这一话题,通过周立波的幽默语言及独特见解,化繁为简,让本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①买了股票就能发财么?②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有什么不同?③你们家有人炒股吗?你可以给他提几个建议吗?通过问题与情境相融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周立波老师的精彩解说,快速地联动起来,达到以问题导学、以情境促学、激疑设疑释疑的目的。

有效示范,能力养成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好榜样。在思辨课堂中,教师要“身正为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先,还得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令学生叹为观止的有效示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们明确思维方向,提高他们实践的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的变动》这一课前,笔者邀请班长、团支书共同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基于热播生活戏剧《家有儿女》的情景剧。在这个剧情中,团支书扮演妈妈(刘梅),班长同学则扮演聪明活泼的儿子(刘星)。对话内容主要围绕妈妈在商场优惠大促销期间买了一大堆促销产品展开,如冬季的羽绒服(剧情表演发生在夏季)、降价的鸡蛋、少得可怜的猪肉(猪肉价格涨得厉害)等。在这个情景剧中,笔者扮演爸爸,巧妙地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导入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不时幽默地抛出问题,并在学生难以解决问题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智慧地解决问题。小品内容生动活泼,为学生的讨论与思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智慧的思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思辨让智慧碰撞出火花

高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他们渴望获得课堂的话语权,具有较为独立的行动能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置上做出一定调整,尽可能减少教师单向讲授的知识,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实践与展示。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堂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始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该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创设“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把学放在教的前头。活动中,笔者以播放小视频的方式,导出论点“买贵的,还是买对的”。在这个小辩题中,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阵营,并要求各个阵营推选出6名小辩手,代表小组参加比赛,其他成员则负责收集材料,整理论据,补充观点,并做好拉拉队。在这个思辨平台中,学生们竭尽所能地发挥了自己的语言才能与思维才能,他们妙语连珠,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场面很是热烈。在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笔者作为特邀评委,及时点评,并巧妙地渗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辨,让他们的智慧撞出火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结束语

篇5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求通而不得的状态,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思维处于活化的状态。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时我在黑板上写下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场景,接着问学生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并引导学生赏析: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驶的轻快、迅速,舟在江中驶,猿在岸上啼,只觉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啼鸣着,所坐小船却早已飞快的穿过万重山了,诗中展现的生命情调,明朗愉快飞扬奔放,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

这样用名人佳句所进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归纳哲学观点,把学生置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立足生活,梳理成思

列宁曾说过,理论要变为实践,理论要由实践来鼓舞,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政治课的内容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耀理性智慧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以及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智慧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这些都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历久弥新的信息宝藏。例如在讲《文化生活》“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时就用了孔子的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由此得出“潜移默化”这一特点;在讲“深远持久”这一特点时让学生背诵《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学生总结,得出这一特点。而后请学生齐声唱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演唱更深刻体会到海外游子的心声。

三、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重要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实践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去尝试,并从实践中去总结,去归纳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外,在学习《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这一框题时,布置小组成员去居委会、村委会去调查,学写政治小论文等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过程中生成知识,并将其化为行动。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的矛盾中探究、感悟和内化。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例如,我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例如,在学习了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之后,我让学生学着制定一份“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增强学生做人的责任感。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

二、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的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四阶段,练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篇7

一、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与生活贴近

“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

――爱因斯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人名言、电视广告、时事政治等素材,运用各种方式设置问题,诸如用演绎法、归纳法、扩展法、反向法等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下找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名牌产品和印象最深的广告词。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仅仅是广告词吗?一个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名牌长盛不衰?在学生对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再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则材料:山东兖矿集团日照比特电子公司、老字号企业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家电零售大鳄国美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的科技馆里陈列的大铁锤的故事等,然后设问:“他们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切入课题。

二、要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引导式

“还学生完整的经验世界。”

――朱塞佩・皮亚诺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所需要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策略,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

在学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内容时,其中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目标、功能以及人世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因缺乏相应的背景资料,学生难以理解,很难记忆。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我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人世所做的努力、为人世条款做了怎样的承诺,人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其次,了解本市经济的基本概况,尤其是结合本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类型,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多少,引进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等。最后,汇总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政治小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自己的成果得到最有效的展示。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问题也迎刃而解。

不过,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要进行点拨、提示,分析。(2)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立体式的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3)讨论气氛要轻松自由、无拘无束,要体现民主平等、宽容、鼓励的原则。(4)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智慧,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环节切不可搞成师生问答形式,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要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我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在自学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在此环节,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他们对现有结论怀疑与否定。鼓励求新,就是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质疑求新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利用新教材中相关链接、探究活动模块设计质疑。(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在比较中质疑。(3)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4)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学生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感到困惑,纷纷提出问题:“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很尖锐的问题,光靠讲大道理是不能回答学生疑惑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分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许多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如下:适度消费是量入为出,不是赶时髦、盲目攀比;“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必须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实际相一致;青少年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走出各种消费误区,摈弃各种不科学的消费心理,不随波逐流、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倡导绿色消费等。由此可见,让学习质疑、释疑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四、要将政治教育渗透学生心中

“亲其师,信其道。”

――《学记》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导学式;教学模式

实施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摘 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自于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

再次,要坚持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

第四阶段,练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更要注重实践活动。首先,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其次,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