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消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6:2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官消费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官消费论文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变革

市场营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商家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众多的消费者购买本产品以及开发购买潜力。如果开发的购买潜力越多,那么就有更高的概率让消费者购买商家生产的产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互联网的普遍发展,这给我国市场营销带来了众多发展渠道,但是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了新环境下的首要问题。

一、适应新环境应当是从完善产品的角度去改善

首先商家一定要有将产品做到国际市场中的理念,时刻关注重视产品技术研发、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的波动方向,这对提高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对于商家而言产品是根本,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商家的信誉度,也决定着商家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应当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位、感官以及价格等三个方面入手改革。

1.产品的定位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由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向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消费者为了脱离普通、大众化的产品,开始追求特定的品味。因此,商家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应当将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个方向的定位,使其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生产产品高质量的同时应当增加产品的个性,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差异性观念的理解,将非固定的消费者人群通过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为永久消费人群。

2.产品的感官定位策略

传统产品的营销策略主要是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传统中营销信息量较少,繁复的传统市场营销在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刺激的同时还能跟环境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对产品的宣传营销带来促进作用,但现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消费者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消费者由视觉刺激逐渐转向了产品营销质量方面;信息多的感官刺激不利于消费者的注意力,而高质量的信息直接表达的方式深的消费者的喜爱,通过研究表明,消费者逐渐关注商家企业对产品精简信息的独特之处的感官刺激,如小米电池的包装。

3.产品的价格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最直接原因是产品的价格,且价格的因素同前面提及的两种发展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变革产品价格策略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产品的长期利润最大化,这就给商家提出不能盲目比拼产品的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盲目降低产品价格是不可采取的。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科学经济知识,适当的调整产品价格反而能够拉动产品的需求量。

二、适应新环境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变革

消费者角度就是消费者对产品注重的侧重点。对于同一件产品,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选择方案,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好最优的产品,可以说在市场营销中能否成功销售产品的最主要决策者仍然是消费者的决定。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决策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当空间环境安全、资金充裕、行业值得信任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及时消费的心理,而当空间环境危机、资金匮乏或者选取的行业不值得信任时,那么消费者往往会采取长期观察的心态,不进行消费,保留基本消费心理,在此说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是否安全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作用,当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是积极的作用时,就给给消费者一种消费是安全合理的环境,就会促进消费,当接触的渠道是不利的,那么容易给消费者一种不安全的消费环境,对商家产品销售带来不益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对消费者是否能够直接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处于“互联网+”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只有通过更加全面的变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馈,但变革的方向仍然还是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思考。本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够对处于新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在变革中带来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钢.互联网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的变革及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6(1):136-137.

篇2

论文摘要: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的问题,对其成才非常不利。本文基于体验营销的视角结合从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大学生“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以及为高校教育提供合理建议

2011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从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持。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完成了到大众教育的嬗变。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个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专业课学习态度放纵

经过高考的洗礼,刚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资格进行“休养生息”,从而逛街、网游、看电影等轻松悠闲的享乐主义泛滥,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游戏人生之上。此外,他们把对专业课有用的基础课当成所谓的“游戏课”,这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学习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眼中的是对其人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2专业课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大学生有权就所选课程听取教师课堂讲解与教诲而不被拒绝的权利,同时听课的权利也可以放弃,但是这不能成为大学生不上课以及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借口,所谓天道酬勤,一份投入一分收获,低投入必然带来低产出。因为自身自控能力的缺失以及外在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很难将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1.3专业课学习收获甚微

大学的课程学习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外延的开放性、运作的自主性、求解的探索性、运用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与初高中相比,这就需要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实践。大学讲师的普遍投入不够,授课方法四班,尤其是针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他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课堂一般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大学老师对理论的讲解模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上这两点都导致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低收获量。

2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大学校园里的厌学现象愈演愈烈。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2.1缺乏学习目的

“不知大学为何而学,又不得不学”成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无目的性的主要原因。专业课本具有极强理论性,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没法在枯燥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市场有充分经验后才有兴趣于《西方经济学》课本里的那些经济需求和供给曲线、图表分析以及各种函数公式,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结构和整体市场才会知道怎么写出一份适合本企业产品的营销策划书。目的不明确让其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体味自己专业的乐趣所在。

2.2缺乏专业兴趣

赵德雷博士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半数以上(56.8 %) 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44. 7 %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上的课“基本没什么意思”,感到“非常有兴趣”的只占5. 3 % ,剩下一半的学生都持折中态度。相比专业书籍,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职场类书籍,认为自己能从那些实在的案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且为自己在职场方面增长经验。

2.3很难深入理解专业内容

具备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坚强的学习意志这两点积极学习态度的同时,大学生要学过且学懂、学透了才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在课堂教育中,大学教师给学生主要传达理论知识,但“嘴把式”的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而那些深刻理解所学专业内容、敢想敢做且做得漂亮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需要且可以重点培养的对象。

3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式营销已作为一种为体验所驱动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完全取代了把功能价值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的特色与功效营销。本文针对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提出把营销中的“体验营销”运用到大学生的专业课上,即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的目的。

3.1经济学中的体验式营销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式营销具有五个特点,即关注顾客的体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检验消费情景,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3.2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的概念

所谓“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就是类同于经济上的体验式营销,把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联想等要素融为一体,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目的和兴趣主要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前、学习时和学习后对“体验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以充分响应学生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的诉求,推出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模式。本文把这种“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融入大学生专业课,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3.3“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特点

体验模式的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关注学习者对理想学习内容的渴求;体验要有一个目标,“为何而学”是“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关键。以体验为主导,学以致用,课程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引起学习者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学习者的实践;学习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积极地心态与扎实的理论为“体验”做铺垫。

3.4“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战略模块

伯德施密特将这些复杂多样的体验形式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SEMs),以此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战略体验模块由五种不同体验模型组成,即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下面将是从这五种体验模型来阐释“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3.4.1感官体验模块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可能是味觉与嗅觉。现在大学多进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优秀的课件在背景图及图颜色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吸引力(视觉上)。学校有关部门可以为学习者播放与专业课相关的视频或者申请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产品流程的近距离接触等一系列的感官活动,这样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听觉与触觉上有更多了解。

3.4.2情感体验模块

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学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学习者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对所学专业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顺藤摸瓜,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这样学习目的性也得以体现。同时,自信、幽默、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既能提高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情动人、美化心灵和提高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施教者以审美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听俞敏洪老师的讲座,他们被于老师自信、幽默风趣、渊博的学识和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吸引,认为自己对未来变得有信心。

3.4.3思考体验模块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学习本身引起学习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学习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比如,一个正在学习营销策划的学习者若只听老师讲解是没法理解营销策划书的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等的具体操作;若让他模拟参与到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并赋予他一定的责任,使他不得不为所做项目进行思考,在集中思维过程中明白课本中的理论应当如何与实际相联系,也更深入认识专业理论的实战性。

3.4.4行动体验模块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同上例,学习者透过深入思考,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对自己所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将书本的理论转换成他所策划的实物,将理论用于实践,设计出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以达到调查的目的,亲身收集调查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分析,观察再思考,最后写出一份优秀的营销策划书。思考与行动是不可分的,它们是相铺相成的。

3.4.5关联体验模块

关联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各个层面。比如,假设存在“面包”这个食品,那么必然存在消费者,消费者肯定会从面包的色、香、味或者品牌偏好来选择面包,为吸引消费者就必然存在宣传者和策划者。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就像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要计算数值,数学课本里有文字,市场营销专业里需要学习财务会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

“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与关联五个战略模块和例子阐释了“体验”在专业课程里运用,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是以体验为基础认识到“为何要学”,从而引导他“怎么学”;确定学习内容与将所学内容用于何处的目标;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4结论

总之,体验经济越发适用的今天,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营销,能够为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增添砝码;大学生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从而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在不断对专业课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升自我,赢得学校和企业的青睐,最终不但得到自我远大理想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21世纪的大学生,既要追求生活数量,也要讲究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品位。在生活中追求美,保持青春的激情和浪漫,以一种“体验”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伯德施密特(美). 体验式营销[M].刘银娜,高靖,梁丽娟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2]顾明娣,屠锦红.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江苏宿迁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29):156,162.

[3]倪洪涛.大学生学习权的类型化[J].现代大学教育, 2010(3):11-18.

篇3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完善,消费者日趋理性和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体验营销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房地产体验营销和我国房地产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体验营销在房地产营销中的作用,并在最后论述了房地产企业体验营销战略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观念的人们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体验营销的核心就是顾客参与,人性化的体验营销,把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及时回应消费者的感情诉求。体验营销的消费者通过创造性的消费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也反映出体验营销人性化的特点。

一、房地产体验营销的一般分析

(一)房地产体验营销的概念

体验营销就是让消费者通过看、听、试、思考等直接参与的方式,让顾客在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实际感知产品、服务或性能及其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产生超越对产品或服务本身的好感与深刻印象,从而达到顾客认知、喜好产品及品牌并促成购买及重复购买,甚至品牌忠诚度的一种营销模式。

所谓房地产体验营销,就是把客户购房的全过程“体验”视为整体,站在客户的感受、情感、思考、行动等角度,重新定义、设计房产项目的营销行动纲领,为客户创造值得回忆和持续愉悦的丰富体验,从而促进项目的销售和客户价值最大化。它涵盖了包括从产品设计一直到营销推广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不足,就会影响体验营销的效果。它通常是和营造一种氛围、制造一种环境、设计一种场景、完成一个过程、做出一项承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有时它还要求客户积极主动的参与。

(二)我国房地产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房地产业被视为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导向型产业,潜在的价值量丰厚,这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投入到房地产的行业中来。房地产商品自身开发、销售及产品固有的特点使得房地产营销日益得到开发商的重视,成为关系房地产开发商得失成败的关键,开发商们不得不在经营策略和操作手法上下功夫,凡是其他行业比较成熟的经营方式与方法,几乎都被拿来用过。但是,如今,房地产开发只靠已有的传统营销已难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营销必须在观念上有大的改变。产品开发不能再简单停留在规模、规划、概念、质量和服务等方面,而应将开发理念上升到体验高度,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愉快的、让人意犹未尽的体验产品。开发商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的以一种体验的心态去规划、设计、建造、经营,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为消费者营造、提供一个可以体验的过程、环境和氛围。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向往的惊喜,那么消费者买的不仅是房子,而是与房子相关联的体验。目前,在房地产领域里,利用明星做代言人、设立样板间、“试住”以及各种营销活动等都是体验式营销很好的例子。

二、房地产体验营销的作用

(一)体验营销能够将概念具体化

体验营销能够将概念具体化

是指使人们从语言的认识到形象的认识,感受到具体的场景,从感觉到心理,全面地接触事物。表现为体验营销将独特的销售主张具体化。销售主张通过报纸广告等平面媒体向目标受众传达,是空洞的概念,购房者已经拒绝相信空洞的说辞,于是体验营销发挥了作用。抽象的概念通过体验营销具体化,加深印象,诱发购买行为。

(二)体验有助于新产品研发,使企业产品独特

通过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指导产品改进、创新;通过对客户的逐渐摸索、定位,找到客户的兴奋点,做出更具创意的客户活动或客户偏好的项目,迎合市场的同时做出特色。

(三)体验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

这是住宅体验营销的主要作用之一。体验价值的传递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价值。向市场提供体验是顾客需要的月.为差别竞争的价值传递,该部分价值为溢价部分。体验提供的价值区别于其他经济品提供的价值,是令人难忘的体验。

另一方面是顾客分享的体验价值。发生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即服务的人际接触过程中提供方的正向情感付出和接触过程中的环境及各种刺激所产生的价值,是一科,由顾客感知的主观价值。

顾客分享的体验价值=情感交流价值+享乐感知价值

情感交流价值的衡量取决于参与者的积极情感及增强信任。享乐感知价值从娱乐、审美、梦想等角度衡量。综上,体验营销的价值在于溢价部分和顾客分享的体验价值。

(四)体验有助于缩短交易周期

体验营销能够缩短交易时间,解决交易中的问题,没有两所相同的房子,产品的唯一性使体验成为必要,当客户看到真实的产品,亲自感知产品包含的价值点,客户成交的可能性便有望提高,缩短了交易时间,即缩短了销售周期。

(五)体验能够整合整个产业价值链,推动企业流程重组

体验统领中游的服务、下游的产品建造环节在内的整个价值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到施工,诸多相关方介入后提供服务,如产品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物业管理公司介入等,通过商业运作进入产品的销售期,这其中包括产品、服务在内的行业价值创造机制。原来企业关注产品的设计、规划、施工,但市场接收程度才是产品的试金石,所以从顾客的角度考虑,对客户的定位在于对客户购房需求的把握,体验被发掘后,企业流程表现为关注产品的体验,而非产品的特色和益处。所以设计出购房者的体验情境,了解顾客真实所需,各个利益相关方按照全面体验的原则设计建造出市场接受度极高的体验创新型产品,获得溢价。

(六)体验能够增加客户忠诚,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体验营销提出后,营销的目的不仅在于创造顾客价值,而且在于创造有价值的顾客体验,这是营销认识论的里程碑。传统营销对顾客的价值创造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及形象价值,四种价值总和为顾客价值。但体验营销己经超越了产品与服务的层面,其价值体现在为开发商提品或服务的溢价,将原来无价值的部分变得有价值,且使顾客购买后心存感激并保持忠诚,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保持顾客忠诚的同时,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三、房地产企业体验营销战略的应用

(一)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的目的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它适用于区分公司和产品,激发顾客的增加产品的价值。感官体验需要知道如何达到感官效果。房地产产品是建筑产品,而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品,直接给人带来感官体验。而感官体验旨在于充分为消费者提供美的享受或者刺激。适当的感官体验能够实现公司和产品的差异化,激励消费者并为消费者带来价值。

房地产产品的感官体验集中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典型行为模式都是从接受信息开始,先看到,然后以听说来证实,在试用期后最终形成购买。因而是越在前面的环节越具有影响的广度。看和听的体验要素可以有很多人体验到,但用和参与者的针对面就窄了很多。虽然窄的这部分是目标客户群,如果看和听的体验没有在量和质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那就会影响用和参与的量和质。为保证看和听的量与质,房地产企业营销人员思考的应该是,要让顾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给哪些顾客看,在哪里看;让顾客说什么给别人听。

(二)感受体验

感受体验是通过体验提供者把企业、品牌和它们的影响联系起来的战略和实施方法要成功地运用感受营销,必须清楚地了解怎样在消费过程中创造感受。感受体验上,应重点从产品、身份识别和环境这三个体验提供要素进行感受体验的设计。体验营销理论认为,顾客是有理智的感情动物,因而顾客应是同时受感情和理性的支配。也就是说顾客因理智和一时冲动而做出选择的机率是同等的,因为消费体验常常是为了“追求幻想、感觉和乐趣”。而且,应该把顾客看作自然进化的生物,产生感觉、思想和感情的生理和智力器官都是从祖先面临问题时做出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不要仅仅把顾客当作理智的决策者来对待,他们要的是娱乐、刺激、被感动和有新意的挑战。所以感受体验在营销过程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消费场景设计——‘环境’夕来完成。营销人员不再孤立的去思考一个产品(质量、包装、功能等),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娱乐、店面、人员等)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作为地产销售,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营造出非常温馨的居家环境,从而使客户产生愉悦的心情,通过与销售人员的互动,最终使客户产生美好的情绪,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

(三)思考体验

篇4

一、体验经济

(一)体验的概念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以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回忆的事件。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是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目前体验经济还不能称为一种产业,它着重追求的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感受,所以体验是消费和生产的互动过程。

(二)体验经济的特征第一,体验经济以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为出发点。企业在提供体验的运行思路、程序和方法时,必须要保证给消费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它必须是互动的和不可替代的。第二,体验经济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定制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是个性的感受,同时定制化服务所产生的体验效应是带给消费者美好的感觉、永久的记忆和值得回味的事物与经历。第三,体验经济以顾客为核心。顾客是体验经济的主体,顾客对企业的经济运行工作参与度越高,说明顾客对企业越信任,企业品牌价值的实现程度就会越高。第四,体验经济使企业的经济运行更加开放、更加健康。体验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提高自身开放度,使其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监督之下开展经济活动。它可以保证企业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程序,满足更广阔市场的需求。

二、体验营销

(一)体验营销的优越性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体验营销关注的是体验,以体验为基点,由顾客亲身体验,双向沟通。体验营销是企业和顾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集合,通过营销过程使消费成为记忆。

2.体验营销根据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定价。而传统营销则是根据企业的成本制定价格。

3.体验营销的方法非常灵活,企业与顾客的接触也是全方位的。传统营销更多的使用分析和定量的方法,企业与顾客的接触只是通过中间商。

4.体验营销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用体验来达到顾客满意,增加了顾客重复购买的可能性。

(二)体验营销的策略

1.感官营销策略感官式营销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感官式营销可以区分公司和产品,引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等。

2.情感营销策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就必须掌握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变化规律,真正了解什么方式可以使消费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加入其中。

3.思考式营销策略思考式营销是启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它运用惊奇、计谋和诱惑,引发消费者产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在高科技产品宣传中,思考式营销被广泛使用。

4.生活方式营销策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及行为和品牌选择。企业可通过消费者态度、兴趣、意见结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结构对顾客生活方式分类,在这基础上将本企业产品化为某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5.参与营销策略参与营销策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顾客主动参与的要求,通过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使顾客获得一种体验。让顾客参与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加深顾客对企业品牌的喜爱程度。

(三)实施体验营销的对策和建议第一,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顾客与其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技术支持,以了解客户的需求,满足其偏好。然后将这些反馈应用于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第二,体验的设计必须与该企业的传统相一致。必须创造性地思考哪种体验在其业务范围内是有意义的。体验设计一般应遵循正面的暗示同希望营造的印象融合;充分恰当地利用纪念品;整合多种感官刺激等原则。第三,有效地将体验带给顾客。如用服务传递体验;通过广告传播体验;借品牌凝聚体验;创造全新的体验业务。第四,企业经营要遵循感情原则,在销售氛围中提供情感体验。不管是出售产品还是服务,要想成功,就必须与顾客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让客户无法拒绝的感情体验,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丁家永:“从注意眼球到自我体验--谈体验经济中营销观念更新含义”《新营销》2004年第3期

3.“感情营销策略”,《华东经济管理》写作论文2002年1月刊

4.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年版

5.斯科特•麦克凯恩:《商业秀》,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篇5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众化,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娱乐经济时代,娱乐改造经济成为趋势。广告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浮标和社会文化的载体,其娱乐化正是对这种趋势的生动反映。娱乐化思维对广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在其创意手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近年来饮料行业发展迅猛,饮料广告日益成为广告业的新宠,娱乐化思维在饮料广告上的运用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本文以饮料广告的娱乐化发展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和探究了广告娱乐化的产生、概念及特征、娱乐化思维对饮料广告创意手法的影响及一些预测性建议。

关键词 广告 娱乐化 饮料广告 创意手法 影响

一、广告娱乐化的概念及特征

目前,广告学界还没有一个关于“广告娱乐化”的确切且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广义的广告娱乐化应该是广告的一种发展态势,它是将娱乐理念注入广告的整体运动过程,从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到广告制作、广告投放、广告测评,在娱乐过程中实现说服受众的一种新型的广告传播过程。广告娱乐化是娱乐对广告的全面包装,它作用于受众的娱乐心理,利用大量的娱乐元素激起受众感官兴趣、内心情感以促使购买行动的产生。受众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一般不会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而是以轻松和开放的心态,在被娱乐的状态中接受并最终产生购买行动。而经过笔者一系列的研究与思考之后,笔者认为(本篇论文所指的广告娱乐化均指狭义的广告娱乐化),狭义的广告娱乐化是指诉诸于消费者感官娱乐的诉求点或用情感化、感性化的表现形式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过程。狭义的广告娱乐化就是指具体广告表现方法的娱乐化。

二、饮料广告娱乐化的表现

从以往至今的饮料广告中可以窥见饮料广告在创意表现上的娱乐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卡通形象的运用

设计独特的卡通形象丰满完美,既醒目又可爱,极具亲和力和娱乐性,与儿童及年轻人有天然的心理联系,对其他年龄阶段的受众也极具“感染力”,在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卡通形象往往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有的是产品本身的人型化,并被赋予了人的性格爱好和思想情感,例如“酷儿”和“咪咕”;有的是企业精神和品牌理念的具象化,凝聚着特定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例如“大白兔”和“米老鼠”;还有的是企业服务特色的代言,帮助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的识别度,例如“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爷爷”。可以说,卡通形象是娱乐化思维在广告中最有创意的运用。在饮料广告中,“可口可乐”的平面广告创意表现从最初单单以人物、可口可乐瓶本身为展现对象,到后来赋予可爱的动物以人的情感,例如1993年推出的北极熊形象,将北极熊形象和可口可乐挂扣;2000年“我的可乐哪里去了?”的广告,一方面让大家知道可口可乐消暑的特性,同时也将调皮捣蛋的“企鹅”形象加以推广,让消费者产生记忆、联想;随之2008年又推出各种卡通形象,显得活泼可爱,这种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广告娱乐化逐渐强化的趋势。在可口可乐广告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平面广告给它带了非常丰厚的收益,不同主题的和风格多样的海报在一代又一代可口可乐迷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维系着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

(二)与产品本身挂钩

这类广告表现是以产品或产品包装作为广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创意,使受众对产品有最直观的认识和记忆,将产品本身与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接触点更加多元化,娱乐性也更强。如绝对伏特加的平面广告表现就堪称典范。绝对伏特加是世界知名的伏特加酒品牌,虽然伏特加酒起源于俄罗斯(一说波兰),但是绝对伏特加却产自一个人口仅有一万的瑞典南部小镇Ahus。

(三)与社会生活挂钩

广告如果脱离社会就会丧失生命力。根植于社会和时代的广告才是伟大的传播,将产品本身的功能、特质与社会、生活挂钩,让受众感同身受,更易于接受产品,并更能促成购买行为。例如“‘农夫山泉’为贫困山区儿童捐一毛钱”、“母亲水窖”等活动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三、对饮料广告娱乐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然,娱乐化思维对饮料广告的创意手法的影响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结果。比如会消解饮料企业对自身品牌的培育(娱乐活动违背品牌理念、短期娱乐行为与长期品牌战略相抵触),过度的娱乐化导致品位的低俗化(过度强调人的本能欲望、娱乐同质化泛滥),引发消费主义(高消费诱导畸形的消费观)。综上所述,饮料广告在娱乐化思维的运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深度挖掘产品的娱乐特质和把握目标消费者的娱乐心理;

2.继续开发传统媒体的表现空间,大力引用新媒体,并注重两者的组合应用;

3.完善广告营销效果评测,尤其是进行娱乐认知的测评;

4.建立娱乐化品牌,倡导“绿色娱乐”,担当相应的文化传播的责任,避免低俗化。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娱乐化思维对饮料广告的创意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是如何把握和提升。如果把握得恰当,再结合当前乃至未来广告行业的积极环境因素,那么娱乐化思维一定能为饮料广告的发展开辟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J·沃尔夫(Michael J. Wolf)著;黄光伟;邓盛华译.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5.

篇6

论文摘要: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消费者识别商品好坏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许多厂家重视,同时包装设计可以提升商品的品牌效应,本文就泰山土特产的设计包装说明包装的重要性。

许多商家总是是希望能够借助一种方法,让原本雷同的商品以差异化形态展现在顾客眼前。无疑,跳眼的包装以其出众的视觉识别力所形成的感官高度评判,会帮助我们的商品从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是每个商家所追求的最理想化的包装。泰山的土特产数不胜数,其中泰山煎饼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绿色食品。它的独道之处,离不开泰山水的滋养,泰山三美当中,以水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没有异味,烧水,壶上不结水垢,只有用它孕育的五谷杂粮,制作的煎饼,才是闻名于世的泰山煎饼,才具备泰山的神韵。如何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特色,泰山土特产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让包装设计给绿色食品穿上漂亮的衣服。

从字面上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是指事物的修饰点缀。这是指把包裹好的商品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结构,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有时设计者会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这是设计中的一大忌。

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内涵部分。如果说包装设计的概念是无服饰艺术包裹、修饰的人体,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衣着装束的话,那么,包装设计的内涵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文化思想。一个人的装束能反映他的思想和修养层面,包装设计也能反映出产品、品牌、企业等不同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找到产品的个性特点,同一年龄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产品也是一样。同类型的产品也有其自身和特征。比较同类产品找出异同点,针对目标市场划分消费阶层,给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符合产品鲜明个性,这些是包装的第一个切入点。以泰山土特产中的泰山煎饼为例,它的消费群体包括老中青三个层次。针对这一消费层心理,从设计的要求上取自人们喜欢的煎饼固有颜色土黄色彩,又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可以把它设置为绿色,利用简明的金黄和绿色把泰山煎饼的特征表现的一目了然,也能被广大消费者识别。包装为产品而设计,产品出自于企业,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泰山爱迪利食品公司的包装设计不但赋予的产品品牌内涵,更是企业文化积累的一种反映。利用金黄色和绿色表现了泰山的文化底蕴,还表现了泰山人民的辛勤和智慧。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有感觉到泰山人朴实的品质和泰山土特产的品质,人们总会感觉到泰山那固有的文化精髓。

其次是图形的选择。选取传统图形的资料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常见的有:图腾,传统的花边纹样、国画、民族服饰、民间图案纹样、民间寓意吉祥图案、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等。传统的纹饰在现代包装中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作为底纹,主体图案还是边饰或角饰,都能带来一股古朴、清新的气息,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最后是字体的设计。字体本身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形体美和抒发感情的特性,在设计时不仅满足文字的可辨性和可读性,还应灵活运用文字的装饰性。文字源于图画,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提及:"既是字,又是画"汉字可以说是物象符号化,语义图案化的典范,在设计中适当运用文字象形这一历史成果,仍不乏产生耐人寻味的构想。中国的书法具有奇特魅力,如篆书古老雍容,流畅宏伟,李斯书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残石,给人一种图案花般的装饰美。利用古老的泰山文化更能表现泰山土特产的历史悠久。在包装设计中,不能把包装和设计分开,而应与整体版面布局密切合作,使整体视觉趋于完美,从而确立独特的风格。泰山土特产就是泰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应该让泰山土特产的品格与泰山文化一样得到提升。

篇7

体验经济是1998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中首次提出来的,随后体验式消费、体验营销开始在全球各大产业中扩散。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体验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很大不同: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形美观、价格具有优势;而体验营销则从生活和情境出发,塑造个人的感官体验,并以此抓住消费者,改变其消费行为,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和空间。基于消费者的个人体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必须从体验营销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谓体验营销是与体验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系统化的营销思路,是以服务为重心,把商品作为一种道具、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消费环境,在情境里通过消费者的参与、互动,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独特、美好的回忆,最后达成忠诚购买的过程。

体验营销作为未来营销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顾客为导向,即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体验是属于顾客个人的,和顾客的感官、情绪等因素有关,并糅合顾客过去的遭遇和经历,结合营销场景而产生的一种感受。(2)体验甚至胜过产品和服务本身。在本文开始的案例中,生意兴隆的黑暗餐厅餐饮口味及质量也许一般,而顾客趋之若鹜的最大卖点在于在黑暗餐厅用餐的奇妙感觉即体验。当体验和产品融为一体,消费者觉得体验比产品或服务本身意义更大的时候,体验就成为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3)企业与顾客一起创造价值,即体验价值的创造是企业和顾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企业以产品为道具精心营造的环境里,让顾客积极互动、参与到情境中来,不分主宾,就像积极参与投票的“超级女生”的歌迷一样共同出演、创造顾客价值。

二、体验营销组合策略

派恩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到现在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前三个阶段通称为传统经济。人的祖先从耕作中获取经验创造了农业经济时代;近代人们因对物质进行加工制造出商品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此时产品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服务并不“值钱”;物质商品的丰富促使服务业的出现而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此时产品演化成提供服务的平台,企业通过服务来获利;而现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体验经济也应运而生,产品和服务都成了提供体验的平台,“体验”成了获利的关键。

基于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不同特征,在体验营销模式下,虽仍以4P组合来概括其营销特点,但其深层含义却是截然不同的。(1)在产品策略上,传统营销注重产品的的品质及其功能,而体验营销只把传统的产品视作道具,更关注于传递给顾客个性化的体验价值。(2)在定价策略上,传统营销运用成本、需求及竞争定价法,而体验营销基于顾客可感知的体验价值进行定价,“使顾客把价格视为回忆体验的一种功用”,如5元一杯的咖啡在在星巴克特殊的环境体验下可以卖到40元~50元。(3)在渠道策略上,传统营销可以根据产品不同采用直销或分销,而体验营销一般只依靠便于控制的直接渠道传递体验,在企业精心设计的直接渠道中,所有接触到顾客的任何物都成传递体验价值的载体。(4)在促销策略上,传统营销可以运用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及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而体验营销则把各种促销手段融入体验之中,以情感为基点,通过互动是信息传播变得流畅,从而达到促销所要的效果。

三、体验营销策略创新

体验营销是体现着人性关怀的现代营销方式,其核心是顾客的全心参与,它的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希望在消费中获得惊奇、激动的体验和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当顾客走进麦当劳时,洁净明亮的空间、鲜艳的色彩和欢快的音乐以及周到的服务等都会深深地感染着顾客,使顾客能体验到麦当劳带来的快乐体验。体验营销通过出售体验的方式为企业带来超出产品和服务的大量利润,是企业未来营销的发展方向。体验营销是个相对新颖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在尝试或正在运用体验营销来扩展市场。运用何种体验营销策略或如何进行体验营销策略的创新将决定企业的未来。从企业实际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验营销策略的创新:

首先,培养体验文化,塑造体验营销理念。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对营销起到导向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良好的体验文化,塑造先进的体验营销理念,把这种文化和理念根植到企业及其员工的内心深处,自觉的、真正的执行这种营销策略,才会起到体验营销的真正效果。如迪斯尼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的理念,使其成为大人和孩子的游乐园。

其次,从不同层次增强顾客体验。企业增强顾客体验的手段有很多:(1)可以在产品及品牌上附加体验。因体验是顾客通过感知去获得的,所以任何能够满足消费者视觉、触觉、心理等审美需要,使顾客能够产生感官享受、身心愉悦的产品外观、质量、品牌等都能增强顾客体验。(2)可以通过情感或氛围来增强体验。体验营销中的顾客体验是需要顾客的感情投入的,顾客的感情投入源于营销的某种刺激的感染,如超级女生的歌迷为歌手近似疯狂的投票助威,此时营销的关键在于真正了解何种刺激可以感染消费者,并使其融入到情景中去。氛围是一种环境,通过美妙场景的营造去感染消费者,如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提供了一种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悠然的社交环境,给消费者一种都市中享受闲情逸致的特别体验。(3)可以通过服务和广告传递体验。服务是传递体验的平台,针对顾客的不同可以真切地、面对面地给顾客提供差异化的个性体验。而广告则可以大规模地传播消费者喜欢的体验,吸引消费者,进而达到销售目的。如麦当劳的“我就喜欢”的广告,实际上就是传播了个性化消费者喜欢的一种体验感觉。

最后,要创造全新的体验业务。在体验营销中,体验是企业真正要出售的东西,烘托体验的产品或服务只是辅助手段。如前面的黑暗餐厅,出售的复合消费者需求的真正产品是在黑暗中用餐的奇妙体验,而不是能填肚子的餐饮美食。全新体验业务的创造需要企业关注消费者体验,以消费者体验为向导,运用各种营销体验工具设计、制作和销售产品。

四、结语

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人们在基本的物质保证得到满足以后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人类生活体验阶段,在这个阶段商品价格的高低都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神体验。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必须紧跟体验经济市场消费趋势,不断创新,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同地区是不均衡的,总的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及体验经济的混合体,在现实市场上,商品价格的高低对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仍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所以企业在进行体验营销的探索或实践时,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才能起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2]:体验营销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中外企业家,2007,5:56~59

[3]韩炜:基于顾客资源的体验式营销刍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7,6:218~220

[4]周林: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新思维[J].市场经济研究,2004,6:49~50

篇8

平面化

功利性

论文摘要:伴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传媒文化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相应变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件崭新的美学事件在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被催生出来并日趋占据美学的阵营,它跨越了传统艺术的范围,把“审美”引向日常生活领域。以图象性、追逐感官、贴近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特征显示出其新质,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美学所建立起来的无功利性、具有普遍共通感、超越现实的批判性原则,同时也彰显了它无法回避的精神危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下文化论争中出现的又一个新话题,同样它也是一个西方理论的舶来品。对它的讨论最初是源起于西方。博德里亚、杰姆逊等人对这一现象曾有过相应的描述。真正给予其命名的是英国学者费瑟斯通,他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概括了西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艺术亚文化的兴起,在西方,这个潮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运动为代表,他们追求打破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解艺术的“灵气”,认为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或审美的对象。艺术无处不在:大街小巷、废弃物、身体、偶发事件等,无一不可以进人审美的殿堂;二是将生活转换为艺术的谋划,具体指追求生活方式的风格化、审美化。这种审美化的谋划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一直延续到福科等后现代主义者;三是日常生活符号和影像的泛滥。由于大众电子传媒的迅猛发展,今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符号化、影像化,它越来越像一面“镜子”,构成现实幻觉化的空间〔习。考察费瑟斯通的三种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就是在围绕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这三层含义其实隐含了审美化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艺术领域内部自觉的冲破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限;第二个时期普通人按照艺术来规划自身生活;第三个时期是物质生活世界的形象化、图像化、幻象化趋向。可见“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日常生活与艺术的沟通与融合,拆解生活与艺术之间那堵传统高墙。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当代社会中逐步的模糊和消失,审美因素向生活领域渗透和扩展,它反过来又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美学观念。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绝非简单孤立的美学事件,它的出现是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其一,审美化过程是与当代都市商业文化同生共长的,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20世纪后半期,工业的急速发展使得物质产品极度充裕,人们消费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商品的实用性,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使得消费已转向了非物质化、非实用性的商品消费。形式和包装所引起的审美愉悦更能刺激大众的消费,视觉图像和符号系统的文化生产成为经济潜力的巨大增长点;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的需求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起码的衣食住行而拼命劳作,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审美的娱乐休闲因素被前所未有的凸现出来,对于符号、形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的重视带来了娱乐工业、美容产业、身体工业、文化工业等的勃兴;再则,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导致图像和符号的极度泛滥,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充斥着各种符号和影像:不管是触目皆是的街头广告,还是热浪叠起的居室装修,不管是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还是电影《大话西游》,不管是流行歌曲MTV,还是电视报道美国轰炸阿富汗塔里班,不管是城市白领们翻阅的时尚杂志,还是打工仔喜欢的卡通读物,我们都离不开图像,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图像的时代。这些影像并不简单地依附或从属于现实,相反的是它反过来主动地去影响现实,甚至去建构着现实,从而形成一个如韦尔施所说的“现实的非现实化”的世界[Czl,从而造成了现实与影像之间差别的消失,而日常生活也就与电子传媒所造成的影像一样,成了虚拟的审美化的。在这种“对现实的审美幻觉”中,艺术与实在的位置颠倒了,日常生活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正如费瑟斯通说的:“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已为现实的审美光环所笼罩”,“现实已经与它的影像混淆在一起’}U7。其四,消费社会的出现,极大丰盛的物质及伴随而来的惊人消费构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nC37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商品的符号/象征价值。人们有意识把它与身份区隔联系起来:每一件商品都不只是物质产品本身,而且还是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汽车等等,都是相应社会地位的标志。商品符号外观方面的重要性似乎远远压倒了实际功能性,符号的观赏性压倒乃至取代了实用性。人们将商品(尤其是商品的外观)作为一种标签来划分社会关系。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当中非常醒目,很多人买东西非名牌不买,对于“品牌”的执着其实就隐含了人们对于自身身份的一种标识,尤其是城市里的中产阶级、白领阶层这样相对富裕的群体。文学艺术与其他的消费实践一样,已成为实践社会区隔的符号策略和工具,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已经在这种消费和占有中沦落到了边缘。

韦尔施明确的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传统美学已经不能涵盖新的现象,因此美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一种“超越美学的美学”(s},突破了传统艺术哲学的范围,能够更为广泛的适应当下的文化语境。18世纪出现的经典美学,到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已经确立了一种有影响的传统。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却以一种迥异于传统美学的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它从外延和内涵上都改变了人们对于美学的基本看法。从外延上而言,‘旧常生活审美化”已经跨越了传统艺术的范围,把“审美,,引向日常生活领域。从传统艺术种类,诸如文学、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到当下的电影、电视、广告、流行歌曲、杂志、时装、行为艺术、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等新兴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审美、艺术活动,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如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等),深人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审美从最初狭隘的纯粹艺术种类拓展到人类所有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任何日常生活都可以以一种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内涵上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图象性、追逐感官、贴近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特征显示出审美的新质,从而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美学所建立起来的无功利性、具有普遍共通感、超越现实的批判性原则: 其一,‘旧常生活审美化”与图像文化的血肉联系导致了审美平面化、形式化的特征。当代电子传媒在现实审美中改变了传统美学的审美方式,人们摆脱了对于文字的艰难阅读和理解而越来越倾向于对图像的直观,日用商品的漂亮包装代替了人们对商品使用功能的关心,在可视的现实中实体形式的审美“物化”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平面化、直观化、瞬息万变的图像、实物充斥于现代人的眼球,使得人们醉心于高科技打造的美仑美矣的审美幻觉之中。艾尔雅维茨在《图像时代》的第一章标题中这样直言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改变:“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s7“读图时代”的到来,文学以前所固守的“内视”的心象性特性已经无法再让人们魂牵梦绕,视觉图象对感官的直接冲击致使仅仅只从审美对象的形式层面就能够获得了相当的现实满足感和愉悦感,内容反而被大众所遗忘,对象的形式、外观、纯粹的装饰成为了愉悦人们眼球的焦点。“图像”的美学价值直接依赖于某种形式存在的视觉魅力。‘旧常生活审美化”那种直接、强烈的感受性,超负荷感、无方向性、符号与影像的混乱融合以及能指的游戏直接的带来了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无深度”。

其二‘旧常生活审美化”在商品消费欲望的驱使之下,体现出追求瞬时性的感官和愉悦的特点,而且这种享受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身体。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美学关于美的讲述都是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统一的基础之上,如康德的“无目的之合目的性”和黑格尔的“理念之感性显现”无不在强调美学作为一门感性学科不能完全停留于感性认识的层面,美决非纯感性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存在,它必须在普遍共通性的理性之光的烛照之下,才能称其为美。而眼下这场消费市场搭台大众狂欢的美学盛宴却仅仅停留于单纯的欲望,它由斑斓的色彩、迷人的外观、眩目的光影装扮得分外撩人,精致煽情,最大限度上解放了人的感性,放纵了人身体层面的欲望和渴求。正如王德胜说的那样:“在洋溢着感性解放的身体里,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欲望已自动脱离了精神的信仰纬度,指向了对于身体(包括眼睛对于色彩、形体等)满足的关注和渴望’p[s)。审美已然具体地从一种理性主义的超凡脱俗的精神理想,蜕变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生活享受,这种来自审美对象(以图像/符号为主)对于人的身体的直接贴近,它与生活相连,又诉诸人的感官,又无须主体高度优越的心灵想象与精神期待。

篇9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城乡学生;消费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在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城乡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城乡两种生源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探究,得出科学论断并提出相应地教育改革措施,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推动高职教育快速稳定发展,从而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但作为同龄人,城乡籍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同质性,这些同质性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消费方式。深入了解这两类大学生群体在消费方式方面存在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这两个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对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消费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的城乡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个别访谈,得出两种生源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一、农村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除去学费、住宿费和往返家乡的交通费用,农村学生较之于城镇学生的月均消费水平明显偏低。这与各自的家庭经济收入有直接的关系。虽然近几年来,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镇来说,其收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村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用也远不如城镇学生,二者的消费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受长期教育和传统的观念影响,农村学生大多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其消费行为是保守的,消费心理是谨慎的,因此在月均消费水平方面势必会低于城镇学生。

二、在消费结构中,城镇学生更注重交际的投入,而农村学生较注重学习的投入

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方式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主要包括食品和服装支出)三个方面,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生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占据了较大比例。通过调查发现,在这些消费结构中,城镇学生对交际消费的投入较多,而农村学生对学习消费的投入较多。城镇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更注重精神追求,他们在购买礼品、加入社团、男女朋友交往和老乡聚会等方面的花费往往投入较多。而农村学生则较注重学习方面的投入,他们为了学到真才实学,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考证方面的消费投入较多,而对于交际消费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三、在消费行为上,二者均缺乏计划性,超前消费较盛行,但城镇学生更注重品牌消费

但是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都充满激情、易冲动,伴有随意消费的特点,往往对自己的生活费缺乏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购物前只有大概的购买对象,常常会购买计划之外的商品,购物存在着盲目性与冲动性。同时在冲动消费的同时伴随着超前消费。这些方面城镇学生的表现略明显于农村的学生。笔者认为,超前消费在大学的盛行大体上有两种原因。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消费群体,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能力是远远无法满足其消费欲望的。在一个到处充满着琳琅满目商品的社会中,人们的感官时刻被商品刺激着,消费欲望随时都可能被激起。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且生活费基本上是固定的,当消费欲望被激起时,很容易出现“超前消费”的行为。其次,从客观上来讲,信用卡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鼓励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据调查,很多学生办理信用卡是由于“从众”,但是一旦办理了信用卡,每年就必须进行一定金额的透支,这让一部分学生不得不进行超前消费。此外,“非从众”原因办理信用卡的学生,因为有了信用卡心里产生了一种“踏实感”,从而对消费更加没有计划性,因为“反正可以透支”。所以社会和自身的因素都导致了两种生源的学生在消费行为上缺乏计划,超前消费盛行。

篇10

关键词:地铁空间、立体化表达、新兴媒体形式、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成都地铁一期工程规划10条线路,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都地铁1,2号线已经开通,3,4,7号线同时开建,整个10条线路预计在2020年完成。随着地铁网络的逐渐完善,地铁交通以其方便快捷、耗时短的特点,必将成为成都交通的核心。而伴随着每日巨大的客流量,地铁成为展现城市文化重要的媒介方式。

成都地铁在建设初期,由于施工时间、资金方面的考虑,地铁内部空间设计遵循简单复制、快速施工的原则。虽然在每个站点都结合本站特点在柱础、墙壁、天花等部位做出了相应的文化表达,但表现形式仅停留在单一的界面装饰上,表达内容也不尽充分。

成都作为古蜀文化的发源地,如今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休闲之都,其文化内容丰富且具有时代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从传统的饮食文化、休闲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到现在的产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新兴文化,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成都的蜀绣,在三国时期就已驰名天下,现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事业。此外,成都于2010年2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推动川菜走向世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随着城市向着多元化国际性都市迈进,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历史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并与现代文化结合是现代城市建设必需考虑的问题。

伴随着以新兴电子产业为主导的新时代的到来,文化的表达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和高科技化,但是归其根本,还是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易于感知的空间。在以人为本的主题下,地铁文化的建设也应展现出人文关怀气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地铁内部空间营造恰当的、易于理解和识别的文化元素。例如进站乘坐电梯时遵循左行右立的原则,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这种软性的文化也是设计者应该思考的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让使用者得到真正的益处。

成都在表达川蜀文化上最成功的案例是宽窄巷子——通过还原老成都一宽一窄两条街巷尺度,再现成都的街巷文化,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形式,使过去和现在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参与成都街巷文化的平台。

在新兴文化的表达上,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案例。该公园由原成都红光旧厂区改造成音乐产业园地,废旧的工业产房和工业设施被改造成音乐酒吧和小品建筑,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赏、摄影,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活动项目也在这里开展。作为一个新型公园,它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娱乐空间的需求,同时也满足老年人对于休闲空间的需要。

通过对上述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文化表达方面可供参考的经验。宽窄巷子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把成都传统文化通过立体呈现的方式,调动人的感官,让使用者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成都丰富的街巷——凹凸变化的墙壁,川剧的演出,美食的品尝等。在地铁站的候车空间中,乘客可以通过欣赏地铁站内的装饰来消磨等待的时间;但是在通行过程中,应创造层次更为丰富的文化展现形式,从感官角度出发,让乘客在通过式空间和等候式空间中都能接触和参与到成都文化中。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最成功的文化表达在于其把旧时代的工业文化和新时代音乐时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积极参与性。新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城市区域也因为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被带动,彰显出社区活力。成都地铁在文化的表达上,也应该承载文化的变迁,串联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体现城市文化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在成都地铁站内表达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大量青年和中年乘客需求,对于城市新兴文化元素进行表达。在表达的方式上,应当结合新的媒介模式,例如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地铁内wifi的使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未来地铁内文化的表达方式应结合不同受众人群,把新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城市文化以一个新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

此外,文化的表达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公众的参与。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因素——教育(即人的参与)和空间,有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作为支撑,成都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和传播。譬如美食、川剧这些传统的成都文化项目都是得到了人们的品尝和观看后才被多年的传承下来。

成都地铁的线路规划综合了城市职能和功能片区的发展需要,每条线路的设计都有其经过的代表成都文化特色的区域。地铁内文化表达的方式应结合每条线路各自具有的特点,发展每条线路的主题,使成都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成为一个体系,展现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第一,成都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应该是多元的,文化应该包括历史的积淀、现在的发展及未来的规划等方方面面。成都作为一座包容的城市,应该向全世界呈现一个多元发展的城市面貌。第二,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使用者各个感官要素的体验,让文化的表现方式更为立体化,让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文化进行解读。第三,文化的表达方式应该与新兴的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成都文化通过与时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传承。第四,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应该切合每条线路的通行站点所在区域特色,系统性的进行规划。

地铁站点内部空间在文化的表达上应借鉴地上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方式,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其作为地下空间的特殊空间属性,选取适当的表达方式,使文化能够更好的得以表达和感知。

[1][[1]本论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课题编号为201210613028)指导老师:李异。课题成员:祝学雯,杨文菲,杨浩,赖冰馨,赵嘉谦。]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201210613028)

[2][] 特别感谢小组成员杨浩,赖冰馨,赵嘉谦对本论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珣:“成都城市特色与成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