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消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2:1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学消费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学消费论文

篇1

后现代主义的小说作品是一个矛盾逻辑的产物,追求的是真实的虚构和冷漠的抒情。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矛盾对撞中产生,在矛盾中发展,故意以麻木冷漠的态度,裸地向阅读者昭示小说作品纯属虚构。而在后现代的诗歌创作中,诗人常常采用反讽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含蓄化地表达,欲扬先抑的创作手法对读者形成了明显的感觉冲击力。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就是通过矛盾对立的统一结合,打破有形与无形的传统界限,将其糅合在一起,在矛盾碰撞与火花激荡中将作者的感情加以宣泄,并将这种感觉和思维模式借助文学的途径传递给读者,传递给世界大众。他们大声地向世界宣示,这世界没有什么可以不用文学手段表达的,文学并非清高地独立于世,而应该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真真切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学表达的认识,扩大了文学创作的领域和范畴,创作的形式也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作家冯尼格在其小说作品《绝佳的早餐》中,直接采用图画这一画面感最强的方式,将作品中难以言表的思想内容进行表述,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小说家库夫在《临时保姆》中,将小说的要素进行了划分和打乱,108个独立的片段单元使得小说的内容更为抽象,却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片段进行欣赏等等。这就是后现代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在他们心中,艺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们将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更为广泛的阐述和发展。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冷漠孤独的法国新小说和充满嘲讽意味的美国黑色幽默小说。

二、后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消费趋势分析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受社会的现代性影响,主要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产物。其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受这一思潮影响,在西方当代文学中又形成了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投射诗、具体诗、语言诗等在内的不同文学流派。存在主义最早兴起于法国,其后扩展到整个欧美;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最早也是始于法国,继而漫延到整个西方文学界;“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源于美国;魔幻现实主义则由拉丁美洲开始,继而影响到整个世界文学;具体诗产生于德语国家和拉美国家,而语言诗则兴于美国;元小说的兴起地域要广得多,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以及阿根廷等欧美国家。借助于全球化的力量,这些形成于欧美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潮很快就影响到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学,并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形成了相互碰撞、影响和渗透。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将消费对象逐渐锁定于文学的附加值上面。这种消费模式虽然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的使用价值,但却经过包装加工,大大改变了其内在的价值。人们就是借着此种消费方式,来提升自我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强调自我或社会地位的确认和证明。当今社会,所有的社会消费或者说经济消费,特别是文学的消费,都有一种欲望性消费的趋势,追求的是没有内涵的,肤浅的快餐文化,更强调的是一种身体或精神上的暂时性的获得和压力释放。

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消费现状的反思

文学对于人类自身来讲何以如此重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种解释,文学所具有的基本意识形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都是无法被抹杀的。文学的后现代性是当代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共同特征,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文学共生与发展的产物。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趋势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是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产生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转性。首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文学创作方法的多元性,使世界文学呈现出各个流派多元发展的态势,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其次,受高科技发展的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必定是利大于弊。虽然网络文学是对精英文学的化解,但网络文学的快捷性和娱乐性可以加快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速度,在当代人快速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网络文学对后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第三,电子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是对纸质图书市场和印刷业的极大冲击,但是,图像式和网络式的文学作品对于人们的视觉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冲击力并以更加快捷的传递方式传递给读者和观众。因此,以图像和网络形式出现的后现代文学,新颖的表现形式无疑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欧美后现代文学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唯有消费才有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二定理。消费将原本高处不胜寒的,只属于贵族阶层欣赏的文化,向社会底层的文化素养不高的民众展开了双臂。在这里,无论高深还是肤浅,无论庸俗还是高雅,所有的文化、文学内容都被打碎打乱,并重新柔和形成了一种可以被所有阶层都欣赏和喜欢的文化形式。同时,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欧美后现代文学的消费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的影响。首先、人们对于文学的创作,需要浓厚的文化积累和创作灵感的碰撞,同样,文学的修养也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累加和积淀。但是随着消费趋势的大行其道,直接就导致了文学作品的程式化生产,追求的是快速,以满足消费者对快餐文化的需求。以迎合大众,追求庸俗肤浅的商业化过程,对于文学的价值提炼和积淀是非常不利的,偏离了健康、积极的方向。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趋势对于人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学读者来讲,进行了消费至上,甚至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输出,从而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

四、结语

篇2

1.1一般资料

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中,男51例,女75例,发病年龄6个月~12岁,临床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在春、冬季节为多发季节。

1.2临床表现

该病发作时不易掌控,通常会出现身体发热,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左右,并带有咳嗽症状,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有头痛、咽痛、关节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肺部可闻及痰鸣音和干、湿性罗音,X线表现明显,有斑状小圆点。

1.3辅助检查

通过常规性的血及尿液,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结核抗体测定。

1.4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①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不适,频繁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伴随有胸咽劲的疼痛。②对比之下胸部的症状更加明显。③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听诊其双肺的音是否较粗,亦能听到干、湿型罗音等情况。④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较为正常,亦可能有白细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况。⑤采取喹诺酮及青链霉素治疗时,均没有任何效果,但运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时效果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线片表现更为显著。

1.5用法用量

将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为1.0~2.0mg/ml,然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3h;剂量为10mg/(kg•d)。

2比较

将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将其注射到患儿的体内,利用红霉素结构,将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进行重排、扩张和还原等反应,并通过反应逐步取代其生产第一个15元环类抗生素。在对格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红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环内酯类中对肺炎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是10~100倍的血药浓度;由于巨噬细胞以及多核细胞内的浓度相较于细胞外浓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够通过巨噬细胞将药物传递到感染灶内。使用阿奇霉素时,每日仅需进行1次给药,在结束用药后其仍然能够维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时由于该药为短程给药而具备较长作用,因此小儿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临床中患儿具有红霉素耐药性,则不能够应用阿奇霉素,需要运用其它类型药物来治疗。阿奇霉素是针对细菌在转肽的过程中实行阻碍,并通过在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时实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达百分之百。其的代谢原形有50%通过粪、12%通过尿排泄出,不会对肝肾造成明显损害。

3结果

126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释浓度为1.0~2.0mg/ml;剂量为10mg/(kg•d)。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宁、阿昔洛韦等治疗痊愈,疗程缩短。结果126例小儿肺炎经过综合治疗均痊愈。

4讨论

篇3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篇4

课堂教学是一种交际行为,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两种形式进行:一是语言交际行为,二是非言语交际行为。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非语言交际指交际者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特定语意的过程。它在特定场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或独立出现,表达交际者自己的思想或理会别人的意图。“body language”就属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主要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服饰等。

人给非语言交际下了定义,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1978,见Malandro,1989:7)。加拿大语言学家F.Poyatos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个人人们相互之间,某一特定文化内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觉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美国语言学家A.Samovar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的刺激”,“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美国语言学家R.Cooper把非言语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涵盖范围非常广,包括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不用言语表达的交际行为和刺激行为。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运用

正确地将非言语行为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启蒙,况且英语课堂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全英文授课,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非语言交际是必要的。有关专家研究估计,在人们面对面的交际中,有90%的存在于非语言的信息中。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起到了语言交际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师的体态语

1.教师的穿着打扮

在课堂上,学生注视的对象大多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着装就显得尤为。教师的服装应庄重、明快和自然,给人以高雅、大方、清新的感觉。如果教师穿得脏兮兮、衣衫不整,那么学生将会怎样看待教师,还会认真地听课吗?教师走进教室,先给学生一个好的视觉,然后才会有好的感觉,才会很好地融入课堂。小学英语教师可以穿一些带英文字母或单词的衣服,或是比较西方化的服装,以便无形中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

2.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个教师整堂课都没有一个手势,课堂就会很呆板,没有活力,而且学生不可能完全听懂老师的口语,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西方人讲话时手舞足蹈,显得比较有活力。学习语言,就应该学习语言的相关文化。比如在教学生语音语调的时候,教师用手在空中比划声调的升降,教授英语新单词的时候,应该用升调和降调两种语调教,以便以后学生在说英语句子时候有升有降,运用自如。

3.面部表情

人们的面部表情是心态变化的窗口,可以充分反映说话者的感情世界,探知其内心感受及对听话者的印象。Mckerrow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具有三大功能:第一,面部表情反映人的情感,是自我情绪的展示。第二,面部表情的变化可以阐释信息内容。第三,面部表情可以建立谈话者之间的视觉连接。

一个表情丰富的老师是最吸引学生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要活泼、开朗,有亲和力。小学生处于很情绪化的阶段,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会很。小学英语教师担心全英文教学,学生会理解困难,其实不然,面部表情就可以让学生猜出老师要表达的意思。例如,老师反问学生,如果老师表情到位,学生绝对会回答“yes”或“no”。如果学生答案正确,老师露出满意表情,学生便会知道自己对了,如果不正确,老师露出疑问的表情,学生则知道不对,便会再说一个答案。

(二)教师的情感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情感,用自己的热情感化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果老师上课无精打采,那么对于自控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小学生来说,教学就不具有吸引力,会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

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都很倔强,而且具有逆反心理。面对课堂上的顽皮学生,教师的发怒不会给学生带来尊重,对于低年级学生,即使当时吓住了他们,获得片刻的安静,却会失去他们对老师的热爱。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尽量不批评,即使要批评也应该对事不对人,以免伤害到学生。的是教师的情感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要有偏见。

总之,教师要制约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坏情绪带进课堂,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关怀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都说“Very good!”,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5

1.1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1.2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1.3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1.4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3.1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3.2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3.3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3.4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篇6

1.1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特色的调查研究,将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这4个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5]。(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人员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一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3]。(2)法制健全程度。在我国有关互联网上的消费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因此在商品信息上大学生消费群体就属于了信息拥有量少的群体,而商家就能够利用其足够的信息进行谋利。由于法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让大学生消费群体和商家形成公平的交易。(3)风险感知。风险感知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因为无法预料这一消费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由于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感知到的风险也会不同。风险感知的差异可能使得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不一样,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不一样。(4)广告宣传。由于商家的大量的广告宣传,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误导,为消费者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做出了不正确的消费行为。

1.2模型的假设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从而提出信息不对称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H1:法制健全程度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H2:法制健全程度与广告宣传存在相关关系;H3:广告宣传与风险感知存在相关关系;H4: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5:法制健全程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6: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2问卷调查及量表设计

2.1样本选择本研究的对象是长三角地区的大学生,由于数量多、范围广,笔者仅在学校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以及学校周边地区发放问卷,还有一部分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发放,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合肥、镇江、扬州、盐城等城市及地区。正式问卷共3部分:①问卷简介,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②被调查者个人因素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③影响信息不对称的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4个方面。问卷第三部分采用5分法调查大学生消费者的态度,分别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态度层次。

2.2问卷测量量表根据前面提出的假设模型,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各变量的测量指标。

2.2.1信息不对称的指标体系对信息不对称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非常关注那些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消息;②信息不对称不会影响我的正常消费行为;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会选择信息更加完全的商品进行消费。

2.2.2法制健全程度的指标体系对法制健全程度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网络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能够保障商家产品信息的真实性;②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③我国的法律制度削弱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2.3风险感知的指标体系对风险感知的测量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仍然进行网上消费;②商家的对商品信息的描述都是真实可靠的;③信息不对称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④在网络消费前会先调查商品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麻烦[5]。

2.2.4广告宣传的指标体系对广告宣传的测量主要根据网络广告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被商家的大幅度广告宣传吸引而进行网上消费;②被虚假的广告信息吸引而进行消费;③广告宣传加强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④广告宣传削弱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2.2.5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和周围的人经常在网上进行消费;②在经济条件允许下我不在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③进行网络消费时我通过商家描述了解商品信息[6]。

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1样本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一共发放800份问卷,其中320份问卷是现场发放,还有480份问卷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进行调查的。最终一共收回722份问卷,剔除其中无效问卷12份(无效问卷主要是问卷中至少有一题没有做),有效的问卷是710份,录入的有效数据也是710份。本次有效调查人数有710人,调查区域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接近对半,女性稍多了一点;就学历而言大部分是本科,占66.5%,专科占26.8%,居第二多,硕士35人,博士学历的16人,比较少。

3.2信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该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7]。本研究中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见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α值在0.703至0.784之间,均大于0.7,这表明本次问卷调查所设计的测量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

3.2.2效度分析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信息不对称的KMO值为0.655,适合做因子分析。关于信息不对称的3个测量题项落在一个因子内,所对应的因子载荷超过的题项的总体特征,信息不对称可以归结为一个因子。除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KMO值只有0.591,勉强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效度检测,信息不对称、法律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相关测量题项都落在一个因子内,5个方面都可以各自归结为一个因子。

3.3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3.3.1初始模型检验常用的拟合度指标有以下几个: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CMIN/DF、拟合度指数(GFI)、AGFI调整的拟合度指数、IFI增加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得到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见表3。可以看出,CMIN/DF略大于3,其他各指标的值也都略偏小,RMSEA的值偏高,模型适配度欠佳,可以看出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还不是很好,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3.3.2模型修正后的检验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后,各项拟合度指标值见表4,可以看出修正之后的模型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为2.274,这说明适配情况优良;GFI、AGFI、IFI和CFI的值均落在最优值趋向内,模型拟合度良好;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73,在0.05至0.08之间,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在SEM方法中,判别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是临界比例,简称C.R.,当C.R.的绝对值≥2时,回归系数数值即可认定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见表5。其中,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这一变量,广告宣传和风险感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是间接的;法制健全程度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这一行为,但是法制健全程度通过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也间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影响[6]。

3.4假设模型验证结论总结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现在将所有假设及其验证结果进行汇总,见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法制健全程度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大,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维权等法律方面的因素;②法制健全程度对广告宣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广告传递给大学生消费者的虚假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③广告宣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较大,广告宣传力度的加大,就可能致使大学生风险感知度减小,大学生还是处在信息的劣势;④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风险感知能力越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就越小;⑤法制健全程度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较弱,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生网络消费的影响;⑥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网络消费行为的关系较为显著,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大学生对在网络上消费还是有所顾忌的,商家的诚信、商品的质量、物流的速度都是大学生网络消费所要考虑的问题[8]。因此,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总结

篇7

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的实验方法,采用代祺等人的研究范式,在其编制的《同龄群体影响青少年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改变过程的调查问卷》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同龄群体性别(男、女)这一变量。问卷分为前测和后测两个部分,前测部分包括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自我一致性三个分量表,后测部分包括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两个分量表,各量表项目均采用七级记分法记分。根据代祺等人对各种产品的属性测量,选择了运动鞋作为实验的刺激,这类产品属于功能型产品,为大学生所熟悉。

1.被试被试选取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

2.实验设计实验采用被试内的前后测设计,实验自变量为同龄群体的性别(男、女)、同龄群体的反馈意见(正、负),自变量均为被试间变量,实验为混合设计。实验因变量为被试在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两个维度的分数改变量。由于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很多,为了控制产品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无关变量的影响,根据代祺等人的研究,对被试的“自我一致性”进行测量,作为控制变量。

3.实验程序分发问卷后,先请被试仔细观察产品的图片,并阅读产品的详细介绍。接下来请被试填写产品评价、购买意愿量表、自我一致性评定量表。给予被试实验控制———同龄群体(男、女)的反馈意见(正、负),再请被试填写产品评价、购买意愿量表。

二、结果与分析

以各条件的平均值替换缺失值后,采用SPSS11.5软件分别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的检验,并进行方差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α系数为0.9771,因此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

2.项目区分度检验以27%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选出总分高低两组,对高低两组各项目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项目的p值均达到小于0.002的显著水平,表明各项目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3.因素分析对量表前测部分和后测部分分别进行因素分析。该量表前测部分的KMO值为0.87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项目之间相关性很好,可以对该部分进行因素分析。对前测部分各项目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3个,占总方差的73.82%,能解释项目的大部分差异。对因素负荷矩阵作Pormax斜交旋转后,各因素负荷分布显示:因素1包括了购买意愿和自我一致性两个维度的项目,因素2和因素3则都是产品评价维度的项目,其中因素2偏重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因素3偏重客观评价。后测部分的KMO值为0.892,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项目之间相关性很好,可以对该部分进行因素分析。对后测部分各项目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2个,占总方差的82.05%,能解释项目的大部分差异。对因素负荷矩阵作Pormax斜交旋转后,各因素负荷分布显示:因素1包括了购买意愿维度的所有项目和产品评价维度中主观评价的项目,因素2包括了产品评价维度客观评价的项目。

4.方差分析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群体性别与反馈意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77)=0.76,p=0.386;群体性别的作用也不显著,F(1,77)=0.31,p=0.581;同龄群体的反馈意见对被试的态度改变作用显著,F(1,77)=13.09,p=0.001,当反馈意见为正面信息时,被试的态度改变分数差异不显著,当反馈意见为负面信息时,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表明当接受到群体的负面意见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显著降低,出现从众现象。我们认为,只在群体负面意见的条件下出现从众行为,反映了大学生在做出消费决策时普遍具有风险规避的心理。将自我一致性分量表的总分按照高低排列,以总人数的27%为分界,将被试分为高自我一致性和低自我一致性两组,其中,高组有被试有23名,低组有被试26名。对高自我一致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产品评价维度,没有显著效应: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17)=2.35,p=0.144;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17)=2.90,p=0.107;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17)=0.07,p=0.801。在购买意愿维度,发现反馈意见的作用显著,F(1,17)=4.58,p=0.047,当群体给予正反馈意见时,后测的分数高于前测的分数;当群体给予负反馈意见时,后测的分数低于前测的分数;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17)=0.18,p=0.682;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17)=0.60,p=0.448。表明被试对产品的评价随同龄群体的评价变化而变化,出现从众现象。对低自我一致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产品评价维度,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21)=0.01,p=0.993;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21)=0.37,p=0.552;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1)=1.17,p=0.292;前后测的作用显著,F(1,21)=13.34,p=0.001,不论群体性别和反馈意见为何种条件,后测分数始终显著低于前测分数。具体表现为:当反馈意见为正面信息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改变不显著,但呈下降趋势;当反馈意见为负面信息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显著下降。在购买意愿维度,没有发现显著效应: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21)=0.39,p=0.541;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21)=0.30,p=0.593;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1)=0.39,p=0.541。

三、结论

篇8

自从缩减课时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大大减少,有的课程甚至被取消。课时的压缩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把大纲内容讲完,现在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要接受比之前更多的内容,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验课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接受内容太多,来不及吸收消化,不能熟练应用前面所讲操作。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进。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措施

2.1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由于硬件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课程仍然采用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实验课是在机房中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开来,不利于学生能够迅速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重视本专业课程,而忽视计算机基础课,认为计算机课只要考试过关即可,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计算机课,而且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往往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医药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这也需要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加强学校特色专业方面的了解,将计算机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本专业结合起来讲解,例如介绍一些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的例子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机课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想法。

2.2改革教学方法若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可,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因素都跟关键,在在此两者之中,学生因素更是占主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系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方法。(1)案例教学。例如在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时,举例介绍某医院部分病人信息错误,经检查,有一字段应该为long型数据,却定义为short型。(2)互动教学。互动式教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予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目前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已经使用多年,并已有多门课程分别荣获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查看老师授课视频,跟老师线上互动,或者进行模拟练习等。

2.3改革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其考核方式不能照搬其他理论课常见的填空、选择、简答等笔试形式。在考核过程中,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一部分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实验课过程中的操作情况、以及其他师生之间的问题交流情况。期末成绩可根据具体课程,采用教师出题或者学生自选题两种方式,不拘一格,既客观又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结语

篇9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分析;非重点中学;高中学生;教学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9岁之间,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一)通过分组座谈:共收集到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684条。(二)无记名问卷调查:抽样对三所非重点学校高中学生发放了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其中高一310份、高而295份、高三226份,收回率100%。(三)对前来心理咨询室320人次的咨询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二、情况分析经过对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反复分析研究,我们认为非重点学校的高中学生基本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智力水平相对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增强,思维活跃,喜欢变化,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相当部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表现懒散。各年级无明显差异。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流行时尚信息好奇心强,接受快,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当问到“你自习课或晚修时,多数时间在做什么?”,回答“做作业、看学习有关的书籍”占65%,有25%在“看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有10%在“玩手机、聊天、睡觉、无所事事等”;当问到“空闲时你怎么度过?”,回答“看学业有关的书”占55%,有30%在“看小说等、上网”,15%在“宿舍睡觉、聊天或无所事事”。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投入到对学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中。前来咨询的学生也反映,他们的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看漫画、小说或闲聊中度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感、渴望自立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难于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看管,家长的监督,虽然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部分同学学习自主性差,有目标无行动,得过且过混日子。

(二)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理冲突明显,在学习、生活上表现有很强的上进心,但行动力不够、自信心不足。各年级无明显差异。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由于他们面临升学、社会化等课题,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更加明显,同时随自身体验的增加。当问到“你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如何?”回答一般或差的同学占67%,回答较强或强的同学只占33%,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为他们都是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过去的不成功经历带给他们的是自卑等负面情绪体验,自我评价比较消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咨询中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别人为什么老是议论我?”,对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信。在问到“你想提高个人素质吗?”这一问题时,有65%的人回答“想,但缺乏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虽然想上进,想提高个人素质,但现实中缺乏行动力。在学习中也常常出现自己理想的学习成绩与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老上不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希望尽快提高,但在学习困难面前又缺乏勇气和恒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成绩的提高不如想象的那么快,就容易处于一种慢性焦虑状态,对现状的不满。有些同学甚至出现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也有些同学的目标定得太高,又在现实中却缺乏行动和恒心,而不能实现,引起内心的冲突。

(三)学生的社会情感日益丰富,理智感、审美感发展日趋成熟,友谊感、道德官有了新发展。但的情绪反应强烈、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对“你会经常情绪低落吗?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90%的同学回答“会”,原因有学习不好、同学关系不好、情感问题等。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情绪感受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情绪反应强烈,有时一个眼神,可以使他们闷闷不乐,一句表扬,又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感到激动。他们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容易走极端,情绪高涨时像火山,情绪低落时又像冰山。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遇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另外,由于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表现出否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他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喜欢怀疑一切,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经常处于不愉快、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尤其是他们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情况时常有各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

(四)学生性意识有了显著的发展,早恋现象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

在回答“你认为在我校学习期间谈恋爱是否适合?理由是什么?”这一调查问题时,认为合适的高一有20%,高二有31%,高三有35%,随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认为合适的理由有:早恋可以使双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进入青春期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渴爱有个异性朋友伙伴等等。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生随着身体的成长和性生理成熟,他们的性意识萌动和发展。他们正处在向往和接近异性期时期,他们对性的问题感到好奇,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对异性感兴趣,喜欢接触异性,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二是在充满憧憬的初中阶段,没能进入重点中学,原来有意无意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得以爆发,渴望通过恋爱让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三是一些学生生活学习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是否能够考上理想大学迷茫,感觉到生活太单调,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充实空虚的心灵,寄托自己的感情;四是从众的心理,使早恋现象随着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虽然一些学生进入高中时表示全力以赴认真学习,考取理想大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周围的同学谈恋爱,就会产生困惑,自然会激发恋爱意识和行为,原先的信念就动摇了,有些同学会觉得别人谈而自己不谈,别人会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本事,产生危机感、失落感,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于是自己也加入到恋爱队伍只中。

三、教学的建议

(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以“刺激S—心理过程O—反应R”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心理过程O,它的实质是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心智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人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动力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并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贪玩的、不自觉的、不成熟的,同时又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巨大发展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成才欲望是主流,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激发。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是第一,只有让学生听的课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愉快、轻松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相反,压抑、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注重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弹性地适应学生素质,完全接纳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视觉去了解有关信息,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张驰有度,有人说:好的老师驾驭的课堂就象是一曲完美的乐章,有波澜起伏,也有风平浪静。每40分钟一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集中时间大约20—25分钟,要适当给学生说的时间或作轻松调侃,学习时的愉快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动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角色,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方法方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对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及时、适时的指导,可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醒。如,课堂讲课中哪些内容该做笔记、如何做,要随时提醒,反复强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其次,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适应高中紧张学习特点的指导。

3、教学设计个性化、人性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均有其缺点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立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多设案例,多使用直观感性的教学语言导入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能力感。跟据学生差异,制定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学习效果,也要体现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基础好的更上一层楼,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成不骄,败不馁,及时总结、提高。这样,能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塑造学生的成才心理品质。

成才是要付出努力的,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非常艰巨,要学到真本领,就必须加倍努力。

成才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控制能力是成才的核心,塑造成才心理品质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是发挥榜样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人生观可塑性极强的高中生,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学生对高目标追求的欲望。典型可包括伟大人物、班内或校内的先进人物、学校已经毕业考上大学本科的优秀学生等。组织学生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请其中一些校友回母校作报告,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立志成才。有了学习的榜样以后,关键是让学生找出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并制定切实的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经受挫折,稳定心态。挫折感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学生面对挫折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坦然地经受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体验,维护心理平衡,在困境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三)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班集体的成员,应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风建设的主体,认识到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班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教师可以开展班风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统一目标;同时可以开展自评、自控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评分,相互监督。让学生就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通过民主集中的办法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营造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正确引导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减少早恋的消极影响。

早恋现象禁而不止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对早恋问题,宜疏不宜堵。要引导异性同学间正常适度的交往。正常适度的异往有积极意义:一是促进互补,健全人格。男女生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可以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广泛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人格相互渗透,人格互补,人格健全,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感情体验更为丰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二是丰富感情。人际交往间的感情是丰富而微妙的,两性的感情特点是有差异,在异往中获得的感情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三是产生动力。由于“异性效应”,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但必须教育学生要把握好异往尺度,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过早涉足早恋很可能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书育人,方法有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非重点高中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的双重实效。

参考文献:

篇10

生态文明下绿色消费模式的倡导

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构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改变以往以感官享乐为人生意义的消费主义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一种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新型消费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物质生产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水平,是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顺应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趋势,是人类理性选择和道德自律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倡导绿色消费,克制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有利于人类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维护和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制度,最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消费模式是对传统消费方式的生态考察和哲学反思,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在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大学生的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带来了能源消耗问题,大学生的消费已不是一个个人或家庭的问题,绿色消费教育是通过分析各种消费心理与行为,针对当前消费观念的变化与冲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绿色消费知识和绿色消费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绿色消费观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中去,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和整体性的教育理念,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