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9:0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职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涉外护理专业最初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自2012 年正式成为一个独立性专业,也是当前护理教育的一个新兴专业,旨在培养涉外型国际护理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着力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很多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都是在照搬护理专业课程体系[1]的基础上增加英语课程,即“护理+英语”模式,没有从根本上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接。
我国现行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多以“学科型”为主,学科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四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信息技术基础、人际沟通、体育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技术、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等;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是,第一学年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专业课和部分基础课,第三年临床实习。除第三年临床实习外,各课程群所占学时比例为公共课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与国外相比,国外更注重人文课程。以美国为例,美国护理专业人文课程更接近护理教育的实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核心思想是护理工作应首先尊重生命。而我国的人文教育则注重实用,强调学以致用,侧重于学生知识基础的完善。
所以,导致目前的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第一,护理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定位不明确;第二,现行教学大纲明显滞后于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 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第三,普遍存在以“传统的护理教学加英语”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造成语言培训和专业培训相脱节,大部分毕业生不能胜任涉外护理岗位,专业特色不突出;第四,教育教学与国内外职业资格考试脱节、与临床岗位工作实际要求不吻合等。这些现行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另外,从国际市场护理人才需求来分析,第一,国际护理方面,随着全球医疗卫生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发达国家医疗机构为病人配备护理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很多发达国家更是大量的吸纳别国的护理专业人员。第二,国内涉外护理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来华外国人员大幅度增加、中外合资医院以及国内各级医院的涉外病房逐年增加,对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的护理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以上这些都是造成涉外护理人才紧缺的主要因素,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是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潜在动力。
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更是培养合格涉外护士的保证。本文以现行的涉外护理课程体系为基础,从国内外涉外护理人才需求出发,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确定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课程结构,从而进行初步的课程体系改革[2]。
首先,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发展实际把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国内涉外医院、综合性医院涉外病房或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并且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医护人文素养、基础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社区护理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熟悉英语国家基本国情、一般法律知识和风俗习惯等,毕业后能在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或在通过国外资格考试后,能够在国外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突出涉外特色。课程选择和组织应紧密围绕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将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构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的优点,与世界接轨。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目前的学科体系设置,借鉴生命周期课程体系,并进行模块化整合,将所有课程分为六个模块[3],依次为:(1)人文社科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体育、计算机、护理伦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课程。(2)专业基础模块:将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将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整合为疾病学基础。将传统的药理学改为药物应用护理。(3)临床护理模块: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主体采用生命周期式,主要包括:成人护理、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护理等。(4)英语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英语(精读、泛读、听说、写作)和专业英语两部分。(5)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护理技术、临床专科护理实训、临床见习、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6)专业拓展模块:拓展模块课程主要是培养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护理能力,包括英语国家概况、世界史、创业与就业指导规划等。
突出涉外特色即突出培养涉外护士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发达国家对护理人员的引进均设置了严格的英语水平要求,因此语言障碍是制约护士出国就业的最主要瓶颈。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英语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共英语应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重点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将雅思考试内容融入各门课程之中。而专业英语课程则应融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讲授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术语,并用英语进行课堂总结。在各专业课即将结束时,开设护理英语课,对所学的护理英语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并加以强化,以提高学生护理英语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引入行业标准(国内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和国际标准(美国 CGFNS考试),促进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4]。
篇2
关键词:健康评估;护理专业;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健康评估课程逐渐成为现代护理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具备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多,医学术语多,专业性强,高职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不牢固,对护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近年来,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容易失去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必修课之一,是连接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好临床专业课起到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共76学时。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突出高职护生的技能操作。健康评估课程共安排76学时,理论52学时,实训24学时。健康评估是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健康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以确定护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临床需要、生源特点、医学前沿知识和护理专业特点等方面合理筛选和认真优化教学内容[2]。健康评估中身体评估和症状评估是重点内容,同时结合护理特色,突出护理特点,减少身体评估中过多精细的体格检查的课时,如简化各种心脏杂音的听取,简化众多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注重护理特色的培养,如身体评估中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方法的实训内容,增加实验室检查中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资源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从事健康评估教学的均是来自于临床的医生,临床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护理专业教师又不擅长身体评估。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和岗位实习的方式掌握护理学基础知识,加深健康评估与基础护理学之间的课程融合。实训课教学中在积极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同时,还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及部分微课,实现在线学习和课下互动。
四、教学方法
随着病例分析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比例的日益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案例教学法,注重将病例导入课堂,解析训练。基于健康评估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教学法,如症状评估疼痛中讲解了急性胆囊炎疼痛的特点,在恶心呕吐中讲解了急性胆囊炎恶心呕吐的特点,而在身体评估中再次讲解了急性胆囊炎的腹部评估。在课堂中适时的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疾病的症状体征。此外,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症状评估和身体评估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情景模拟病例,分角色完成该疾病应有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评估。
五、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结合生源特点,遵循全程化、多样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末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考核包括职业素养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职业素养考核(平时考勤和作业情况)占20%,技能考核在以往实训课考勤和实训报告情况的基础上,增设心电图检查、身体评估综合考核项目,共占30%;终末性考核以理论考试形式为主,成绩占50%,考试内容和形式要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认真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训课中应用标准化病人,使学生模拟真实临床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期;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设计病例,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作者:王利平 王静娴 齐亚莉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加坡;义安;护理;教育;见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护理人才也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何增强护理人员就业的竞争力,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护理人才培养需进行很多的思考。2009年7月,为推进我院全国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专业的建设,我们一行7人带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嘱托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体会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及该院护理专业的办学经验。
义安理工学院以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为导向进行办学,结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教学模式先进。应用多媒体科技和网上教学,课程设计与行业并轨,注重实际应用和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潜能,为学生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加坡期间,义安理工学院教学培训中心的王玮老师全程陪同,结合他自身在国内工作生活经历,给了我们许多义安理工学院有别于国内教育的启示。下面把我们在义安理工学院考察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与广大护理同仁分享,共同关注我们高职护理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引发我们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馨而和谐
义安理工大学是一个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大学,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很大,学校办学经费充足,各种教学设施完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义安校园,我们
随时随地都能真切感受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环境。在这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政府资助的80%奖学金,少数学生还可以享受全额奖学金,每个学生都随身携带手提电脑进行学习,贫困家庭学生由学校免费提供借用。在校园每幢房子之间,通往公用设施的路径上都有绿荫长廊相连,行人可免遭日晒雨淋之苦。而且无论在教室、图书馆、学生休息室,还是在食堂、在走廊、在路边随处可见舒适的桌椅,桌椅旁都安装有安全插座,方便学生无线上网。配套服务设施也很完善,餐厅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美味食物,由于上课时间分段安排,餐厅里几乎看不见拥挤现象,学生就餐、休息十分方便。在每个角落还有可供直接饮用的洁净水源,为学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另外,校园内提供大量免费的体育娱乐场所和设施:全天循环水的标准游泳池,国际化标准跑道,完善的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壁球场,甚至还有专门的靶场等,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拓展和锻炼,真正让学生劳逸结合全面发展,实实在在体现“教育是全方位的培养人”。
2“学校―医院”共建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适用型人才
在新加坡,学校申请开办一个新的专业,首先在院系层次,就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对该方面人才需求的调查,并征求一定数额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由企划处负责完成,整理后得出5-10年市场对该专业人员需求的数据,并统计分析其他大专院校是否有类同专业,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校内教授、校外资格委员会人员组成)提出意见,再由义安内部董事会(教育部安排、政府组织)通过,最后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通过后招生。这些过程全部用数据说话,真正体现专业设置能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义安理工学院护理专业2005年5月开办,目前在校学生约1500人。全体老师均来自临床,由于教师熟知临床目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临床所需进行组织、编写讲义和制作课件。在义安,90%左右的课程只有讲义没有教材,课程内容和临床结合十分紧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随着专业教学的深入,临床见习实习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第一学年见习实习10周,第二学年见习实习11周,第三学年含实习含到医院顶岗实训共24周,三年到医院时间为45周。新加坡政府规定各级医院必须承担医学类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任务,这对解决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好的平台。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学校老师也随同进行临床带教,确保见习实习计划的完成,同时也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与临床的区别并随时调整课程内容。能完全根据医院不同岗位需求制定学生培养的态度目标、技术目标、知识目标,真正做到学校培养的学生正是医院所需要的人才。
3新颖的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在义安教师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这里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科内容及不同教学阶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喻说:1.学生作答指导教师出的复习题目;2.指导教师设讨论题;3.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4.学生听其他学生讲课 迷你课堂(由学生进行讲解);5.学生听讲师的故事;6.指导教师解答复习题目;7.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示范;8.学生听讲师讲课;9.教师总结课业;10.学生利用互联网论坛讨论问题;11.学生为课业题目自制学习材料(照片、演示文稿、录像等);12.学生写下对讲师故事的反思;13.学生互设题目;14.学生作答其他学生出的题目;15.学生相互辩论;16.学生分组解答题目;17.学生总结课业;18.学生解答自己设的题目;19.学生上网回答教师所设的题目20.学生上网阅读教师的演示文稿等等。
在那里感觉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随时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大多时间都是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只是组织、协调、引导的角色,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内容适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补充。这种授课形式,咋一看老师很轻松,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仅涉猎知识面要广要深要精,而且在每次课前要充分准备,针对教学内容拟定主题,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有疑问随时通过网络等方式向老师提出,教师也会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而且师生在网上的交流互动情况学校会有专门的部门统计数据,教学活动在课堂之外就开始了。课堂则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展示成绩的平台,极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会单独指出,非常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种平等宽松的气氛和环境中学生自然乐学且善学。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也使教师颇具成就感,从而乐于教学工作。
4注重实践与创新、讲求规律与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的目的在于实用。在义安,无论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还是实训、见习实习的安排都是以岗位要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安排工作会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展开,而且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在校三年都会开设相关的护理技能培训课程,大一主要训练一些最基本的无菌消毒的护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大二训练一些较复杂的基础护理项目;大三则训练综合能力要求高的专科护理项目。训练内容符合护士职业技能养成规律。当然这些实训项目的开展必须依靠校内充足的实验资源和优越的师资配备才能实现。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训时,一般15人左右一个实验组,每组配备3-4名指导老师,老师对操作进行讲述后,学生根据实验手册进行练习,出现问题随时向指导老师咨询解决。指导老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知识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校还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甚至是国门进行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来进行创新拓展能力的培养。学校会组织学生去不同的地方见识一些校园内没有的东西,学生要求每天记录学到的内容,既要独立观察、思考,又要协同合作。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但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也需要相互交流,一起努力,让学生去感受、去经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协同学习,发现学习,反思学习,创新学习。在校三年,学生至少有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活学活用,贴近社会实际,岗位实际,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
5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机制检测学生日常学习效果,让教学的效果落实在平时的积累
篇4
关键词:校院合作 内科护理 学习成效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具有普遍适用性[1]。按照江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在3年级第1学期学习。校院合作是我校与相关医院联合办学,学生前2年在校内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3学年开始在医院学习,将临床见习、实习和专业课的理论授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笔者将两个班的学习成效进行比较,以期望在教学方面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09级高职护理(3)班53名
学生作为对照班,实验班为我校与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办学的2009级高职护理妇儿班47名学生,以上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7~19岁。两班学生年龄及在校前期专业基础课程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学习内容
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学生均按江苏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三年级开始学习内科护理,所用教材为李秋萍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学期学习内容为第一章至第四章,任课教师均为中级职称以上,对照班为校内专业课教师任教,实验班为医院的护理骨干任教。
1.2.2 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结合临床病例课堂讲授,学生记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在实训室进行实训,集中安排两周临床见习。实验班采用工学交替,以工作过程为主线[2],半工半读的教学方法。即教学时间与校内同步,每周安排5天学习时间,安排学生上午临床实践,下午学习专业理论。具体如下:
1.2.2.1 任务引导 将本学期的重点疾病如肺炎、COPD、心力衰竭、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重点疾病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收集相关病例,以临床病例为任务,引导学生边实践边学习,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2.2.2 教学实施 以护理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分解成病人的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和出院护理。根据病人的护理需求及临床工作标准来确定学习内容。如以肺炎为例。①入院护理:以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如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胸片等,让学生对肺炎有直观的认识。布置任务,让学生将肺炎的入院护理设置成不同的情景,组织学生入院评估,分组讨论,老师点评总结。②住院护理:利用医院的真实情景,实施床旁分组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求。在工作中学习为病人物理降温、吸氧、饮食指导等住院护理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肺炎病人发生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等内容,教会学生观察病情,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交接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③出院护理:通过分组讨论,制订肺炎病人的出院指导。并对病人进行现场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④课后:学生自我练习肺炎病人护理的自测题,评价学习效果。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结,以观察学习成效。
1.2.3 评价方法
①理论考核。期中和期末分别对两个班进行理论考核,试卷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即任课教师不参与出卷及阅卷工作。②问卷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学期末对实验班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学习兴趣、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共6个条目。每个条目3个选项,每个选项从能、一般和不能划分3个等级。集中发放问卷,当场填写、收回,共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7份。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统计描述,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班内科护理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2 实验班学生对内科护理学习成效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校院合作可提高内科护理的学习成绩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期中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
3.2 校院合作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校院合作能合理利用医院的真实情景和临床病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讨论及入院评估中,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病情观察,培养护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内科护理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2],实践证实:校院合作可培养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护生的临床思维,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护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尽快进入护士角色。调查显示,78.72%~89.36%的学生认为校院合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校院合作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3.3 校内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提高
在校院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与临床教师通过定期备课;结对交流;开展内科护理“一课同上”、观摩课等活动,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及临床新进展,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校内教师深入临床,临床教师深入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校院合作提升了一批护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经验,实现校内及临床护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3.4 校院合作在内科护理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组教学中部分护生存在依赖心理,收集病例主动性欠佳。其次,受条件限制,有的疾病未收集到典型病例;再次,通过比较找出校内护生学习中的不足,校内护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较短(两周),部分护生不能将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校内班级需增加临床见习课时,使护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
[2]马丽和,张培莉,王倩,等.护理教育中评判性思维培养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9,26(11A):37-39.
[3]董淑霞.构建内科护理有效课堂的反思[J].价值工程,2010(32).
备注:本研究为江苏省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221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特色护士定向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以“妇儿”班为例(课题编号JZ201115)。
篇5
具体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开展双语教学同样需要合适的教材。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专科病理生理学的英语教材,因此,我们从原版和国内其他版本的英文版病理生理学教材中挑选与学生目前使用的专科教材相似的章节作为双语教学的授课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接收水平,我们主要选取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两个章节作为双语教学内容,因为这两个内容所涉及的病理过程,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而且在学习生理学时就已学过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及熟悉程度较高。老师的课件完全为英文制作,中英文结合讲授,使学生不但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
2教学方式
根据专科学生的特点,我们具体以中文授课为主,只是对于相关的较为简单易懂的内容、概念或一些专有名词的讲授使用英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在保证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采用英文教学。在学生逐渐适应的前提下,内容简单的部分尝试完全用英文讲授。对于其中内容较难理解的,使用英文课件,中文讲授。
3反馈意见的收集
在初步尝试实施双语教学后,课后及时征求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开始学生并不是很适应,感觉接收困难较大,随着教学方法逐步调整及学生适应能力增强,大多数学生反映能听懂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对熟悉专业英语有较大帮助。有少数学生认为上双语课压力较大,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无法掌握教学内容。
4教学效果
我们选取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观察教学效果。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平均成绩为70.2分,同样试题口腔专业平均成绩为65.8分。公共英语成绩护理专业平均成绩为68.5分,口腔专业平均成绩为61.3分。从结果发现,通过双语教学,不仅学生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其他未进行双语教学专业明显提高,而且增加了外语词汇,提高了其英语水平。
问题及对策
1师资水平
“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它需要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专科学校面临师资及能力不足的情况。另外,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虽然有英语运用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于医学专业教师而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却大部分不具备过硬的英语功底。因此专科学校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前,需先组织双语课教师讨论对双语教学的理解,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寻到一条适合专科学校双语教学的道路。还可邀请英语专业的老师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基本英语知识的培训,提高英语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平时和本校的外教多交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派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和培训,利用良好的语言氛围提高英语水平。
2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学之本,选用合适的教材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目前有些本科院校选用的教材大多是国外原版教材。由于专科学校学生与教师目前的能力的制约,国外原版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并不很适合专科层次教学使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成熟的专科学校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双语教材。我们可在参考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科教育的特点,删除一些比较深的以及在实践中运用不多的理论知识点。选取部分章节自己编写适合专科教育需要的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成人教育的学生(简称成教学生)通常是在学校寒暑假期间集中学习,学习时间有限。同时由于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1]。如果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成教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太大,会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成人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构建了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块,同时注重课程的相互渗透。以微课、慕课和翻转式课堂为代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2],以问题为中心开发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实践性教学从属于理论性教学的状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创建和开发第二课堂,发现和创造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合点[3],树立成人教育的特色化,增加人文学科和科学知识的教育,并增加实证教学和案例教学[4],充分调动成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积极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选择热点问题或重点课题进行专题教育,开阔成教学生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级山东大学成人教育专升本的学生共304人,其中护理专业1班至4班分别有53人、51人、52人、54人;药剂专业1班至2班分别有46人和48人。这些学生均为全国统一招生,入学年龄、入学成绩和上学期基础课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
通过随机抽取,将护理专业1班、3班及药剂专业2班设为实验组,共153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不同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5];将护理专业2班、4班和药剂专业1班设为对照组,共151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授课过程中穿插少量病例,并进行简单解答。两组在进行教学时均使用多媒体,皆由同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相同。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师在一次课完成之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先说明下次课的教学方法,并给学生发放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提前阅读,以便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6]。
1.2.3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校听课督导组打分、问卷调查。(1)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考试采用相同试卷,以闭卷方式作答,成绩以满分100分计算。(2)听课督导组打分。学校听课督导组对教师利用不同教学方法授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采用5分制,“好”计5分,“较好”计4分,“一般”计3分,“较差”计2分,“差”计1分。(3)问卷调查。由学生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面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授课教师向全体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进行填写,独立完成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304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单因素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2.18±5.14)分,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为(71.81±5.36)分,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2.2听课督导组打分
听课督导组打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得到了听课督导专家的认可。
2.3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实验组对各项评价内容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学生比较赞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教学方法.
3结语
结果表明,改革后,采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重点难点突出,便于记忆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拓宽了知识面[7],实现了相关学科知识彼此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8]。
作者:刘文芳 吴志刚 单位:临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何红玲.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策略探讨[J].成人教育,2006(8):12-14.
[2]曹丽君,王海明.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1):75-80.
[3]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4]乐传勇.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策略探讨———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中政府机制的失调与对策[J].成人高等教育,2007(4):4-6.
[5]梁雁翔,杨毅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谈西安体育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J].2002(3):3-4.
[6]单宏.以创新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4):32-35.
篇7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中职 内科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02-02
引导文教学法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奔驰等大型公司研发的旨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事先将此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任务的形式做成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驱动,引导学生对此次课程内容进行独立分析、准备、检查和评估。引导文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桂林市卫生学校顺应改革潮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应用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以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对象
以桂林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4级护理1班和护理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这两个班学生入学测试及上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比对,她们的入校成绩及基础课学习成绩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班的内科护理课程均由笔者任教。护理1班60人用引导文教学法(实验组),护理2班60人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
通过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将课内知识点归纳为课外的工作任务,将单一的知识点组合成各项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的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以下以“缺铁性贫血”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资讯。资讯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缺铁性贫血”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在布置任务前,先安排学生观看缺铁性贫血相关视频,视频来源于一些电视或电影片段,如电视连续剧《今夜天使降临》中女主角怀孕期间因营养不良导致贫血而晕倒就诊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接着下发设计好的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借助引导文中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地去预习课程内容,以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会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和专业性网站,作为学生主要知识信息的来源。
(二)计划。计划过程是让学生确定自己应怎么做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后,采取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6人一组,选1名组长。分组中将成绩好的学生以及积极配合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小组。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进行任务细化和分工,如确定本组角色扮演方案,包括剧本编写、演员、道具制作等。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确保组员人人有事做,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也可以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详见表1)。
(三)决策。决策过程是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的最终方案。此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参与其中,旁听学生讨论,由学生自主陈述方案及其缘由,最后选择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方案。
(四)实施。我们提倡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引。学生必须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来逐步完成各项任务,再通过具体操作和讨论来发现问题并完善计划,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实施的过程中既有学生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也有小组商议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五)检查。课堂时间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习小组按抽签顺序轮流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录像,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现场录像,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就是观察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发言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沉默时引导学生打开话题,在学生偏离主题时及时纠正,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六)评估。笔者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向评价。评价形式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主要是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态度以及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互评主要是小组之间互相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活动,通过测试成绩,对引导文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或小组打分,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效果分析
笔者采用了三方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并不将教学效果仅仅停留在分数上,而是更全面、直观地看到教学效果。
(一)考试成绩统计学分析。两班学生在授课结束后,由教务科统一命题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考核,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密封试卷,机器阅卷,以百分制记分,尽量减少主管因素的影响。实验组考试成绩为(83.22±15.78)分,对照组为(70.86±18.32)分,数据经SPSS1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96,P=0.00)。
(二)教师评价。根据整个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对引导文的准备、角色的分工、课堂上的积极发言等整体表现评分,再将小组内个人表现的评分汇总后取平均数,记为个人得分。结果显示:本学年内科护理学一门的成绩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三)学生评价。课程全部结束后,采用笔者对使用引导文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上的常见问题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为10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组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引导文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等,这些都将对今后的自学方式及临床工作中的团体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护理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科护理涉及临床病例较多,实施以课前引导和课堂讨论为主的引导学教学法,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知识、解决某一问题,而且要求在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目标不明确,惰性大,缺乏主动意识,不愿学习或需不断督促学习,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引导文教学法要求学生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远远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部分学生应付了事,不认真仔细收集资料。
第二,医学临床病例的分析需要多学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比如,一个疾病分析,涉及各种临床基础课程以及临床课程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学习困难,压力大,积极性受影响。
总之,为了更好地开展引导文教学法,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把引导文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或小组讨论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把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国群,曹青.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王燕燕,唐海雯.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引下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2)
篇8
关键词:贵州;护理类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途径;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69-02
目前,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仍是我国护理人才非常重要的培养基地。可以说,护理类中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护理类中职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结合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总结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部机制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隶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是省属唯一一所培养卫生护理人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校坚持质量兴校,近年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坚持“内培为主、积极引进”的方针,充分利用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院)的有利条件,发挥省医院强大的人才优势,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定标准,建立各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新教师成长计划 职业学校教师除应具有普通学校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培训,特别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训。对新教师的培训是我校一系列培训的第一步。我校规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除参加校内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外,必须到临床一线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应尽快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拜师学艺制度 老教师也有自我提高的明确要求。我校对教师的培训是长期性的。学校规定:副高职称以上“双师型”教师有培养新教师的义务。为了让这项制度落实,学校推出了“拜师学艺制度”。每年,老教师和中青年专业教师以自愿的方式结成互帮互助对子,签订拜师学艺协议书。协议书包括师徒每学年度必须完成的互帮互助任务。学年度结束,按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拜师学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手把手“传、帮、带、导”,年轻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老教师也借此接触最新临床护理技术和最新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大幅度增强。
中青年教师轮岗制度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最大的办学优势是其属贵州省人民医院办校,拥有“医院+学校”、“学校+基地”的办学特色。省医院将我校教师的培训纳入其人才培训总体规划,每年都安排一定教师名额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故我校可以直接利用省医院强大的人才培训资源。我校工作人员和教师主要是从医院一线临床医护人员中直接调任的,他们与省医院有天然联系,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迅速成长为既能教,又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为了让大量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利用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的隶属关系,制定出详细的中青年教师到省医院轮岗实习计划,规定凡教龄不满5年或尚未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到省医院各科室轮岗时间每年不得少于两个月,轮转期内轮转科室不得少于5个。每年寒暑假,大量青年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参加临床实践,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获取临床第一手资料,为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造提供依据。通过轮岗实践,教师掌握了最新临床护理技术。由于有了实践经验,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讲起课来能联系实际,具体生动,教学效果大为改善。学校还聘请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聘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经过这种培养,许多教师成长为具备一技之长的“双师型”人才。她们在课堂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病房里是独当一面的护士。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除直接利用省医院强大的人才培训资源,参加省医院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培训外,我校还每年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骨干教师培训。2006年以来,我校共选派教师30人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5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的比例总数超过专业教师总数的20%。学校还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改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以使他们直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技能比武制度 技能大赛是独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项基本制度,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校十分重视技能比武的难得机会,每年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竞赛,获得各级荣誉多项。我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经常开展校内教师技能培训和业务练兵比武活动,积极参加国家、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通过竞赛,我校加强了与省内外职业院校的交流,有效地锻炼了教师队伍。
打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背靠省医院,立足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发挥医院办校的桥梁作用,紧密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健全长效的校院(企)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外部环境,锻炼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院校合作 院校合作、订单培养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先后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44医院、贵阳市肺科医院、贵州省建筑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航303医院、贵航300医院、迤那镇卫生院、乌当区人民医院、南明区人民医院等医院合作,由医院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院校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行“订单式、预就业”培养方案。学校提供师资,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医院提供实训实习场所,承担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学校派出教师配合医院对实训实习进行管理。将教学过程由校内向医院、由教室向病房延伸,为医院成功地培养出一大批熟练掌握最新护理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促进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打开一条通道。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的基地。基地不仅承担学生的临床护理实习、护理实训等教学任务,还同时承担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我校每年都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培训,让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性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我校目前拥有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44医院、贵阳市肺科医院、贵州省建筑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航303医院、贵航300医院、迤那镇卫生院、乌当区人民医院、南明区人民医院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目前,我校聘请医院临床护理一线技术与管理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人才需求、行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规格、能力结构要素、教学计划以及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交流和研讨,以指导专业建设、就业创业和师资培养等,由此形成灵活方便、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他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临床护理第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还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术服务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特别是对社区医院及社会福利院的服务。技术服务由教师牵头、学生参与。这种“真刀实枪”的工作锻炼,使学生掌握了职业技能,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双师”修养,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临床科研素质
临床科研工作不仅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学校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我校除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外,还利用与省医院的紧密联系,积极鼓励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直接从省医院调任的专任教师积极承担临床科研项目。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获得各级奖项多次,比如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二等奖3项,贵州省人民医院院级成果三等奖8项,贵州省人民医院新技术三等奖14项。多级别、多层次的临床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什么样的教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校所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明显加强。
总之,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难得的经验。事实证明,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敢于探索,勤于创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制度,营造适合“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方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魏素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王洪昌.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3]李俊华,李业明,李蓉,等.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
篇9
1一般资料
1.1教师结构
我校目前有内科护理学教师11人,平均年龄35.7岁,每年承担中职二年级、高职四年级护理和助产专业二十个左右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任务,以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任务。具体情况见表1。
1.2学生情况
我校2005级、2006级高职护理毕业生共625名,为中招第二批次录取;2006级、2007级、2008级中职护理、助产毕业生共2264名。为中招第三批次录取。2889名毕业生入学时文化基础情况见表2[1]。
2做法
2.1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师知识水平,及时弥补知识结构不足
各个学校内科护理学教师多由临床医学或护理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年轻的内科护理学教师缺乏执教经验,所学的本专业知识不扎实,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内科疾病方面知识欠缺,临床专业毕业的教师护理程序方面的知识不完善。承担内科护理学教学任务时需要尽快弥补各自的不足,学习所教教材在大学内没学的内容。否则,执教时只有照本宣科,没办法精彩授课,无法做到深入浅出的启发学生学习。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听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教师的授课、外出进修、自学缺乏的知识、深入临床一线体验内科与护理知识结合的技巧等形式,尽快胜任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执教工作。年长的内科护理学教师往往缺乏创新意识,易于墨守成规,知识传授过程缺乏活力、新意。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布置科研任务,使其自加压力,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2.2内科护理学课程安排趋于合理化
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总课时146~168学时(高职168学时,中职146学时),其中理论课课时占2/3,实验课时占1/3。我校根据内科护理学教材涉及范围广、重难点知识多,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内科护理学考点内容细化,考试题型多种多样的特点。理论课安排时,教学内容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取舍教材内容;实验课安排时,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需要增加了“病例分析”课时的安排时间。
2.3努力把内科护理学打造为精品课程,注重建设一流教学团队
2.3.1首先要求内科护理学教师从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如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精神风貌从走进课堂开始就以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有“一见钟情”之感;要求所有内科护理学教师说普通话,语调亲切动人,抑扬顿挫;板书字体优美,设计合理,粉笔色彩应用恰当。因为只有学生喜爱老师,才会专心上老师教的课,才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2重视上好内科护理学的第一堂课,即《绪论》部分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醒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有备无患地进入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学习过程。
2.3.3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内科护理学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教师年龄及经验不同,每位内科护理学教师都承担了相应部分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课件的设计任务,完成的课件在教研组内先试讲,经全体内科护理学老师讨论确定后,再用于课堂教学。
2.4内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方法多样化,实验课教学形式因地制宜
2.4.1每一堂内科护理学课程开场,老师以“谈家常,说趣事,道原委”形式展开本次课学习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过程,诱发学生探求“真知”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讲授“甲亢”时,我描述一个场景:某医院就诊厅,排了长队,一女青年径直上前就诊,队伍中有人批评其行为,她张口就说粗话,多人指责,她却不退让,会诊医生出来发现:她争吵的“脸红脖子粗,怒目圆睁”道出她行为的原委-“甲亢”病人神经兴奋性高、甲状腺肿大、突眼。由此,开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教学过程。
2.4.2恰当分配每节课教学方法应用的时间随着科技发展,学校在教学硬件应用上更完善,更先进。但应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除在教学内容上取舍恰当,在教学手段应用上应安排合理,否则会弄巧成拙。如初中毕业的高职高专、中职学生自学能力差,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引导下由浅入深的讲解、分析、归纳才能掌握重难点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在安排教师讲授及板书所化的时间上要比课件、影像资料放映的时间长。而高中毕业的专科、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强,对新知识需求量大,故在上课时间安排时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的时间,满足学生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课后知识归纳、求索的方法。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可因材施教,弥补高中专、高大专班级课时不足的缺憾。
2.4.3根据内科护理学授课内容不同,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护理学》每章节“概述”的内容多是复习基础课曾经讲授的内容,学生有过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利用解剖挂图、表格、解剖模型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内科护理学》中“护理评估”的内容可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比教师单纯讲授、解惑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除在常见症状、体征护理中按传统教学法系统讲解外,在每个疾病中可用PBL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因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2]。适用于学校硬件资源不足,教学课时不够,学生课余扩展学习机会不多的学校教学。
2.4.4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应占重要地位内科护理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门学科,实验课课时安排按大纲要求应占总学时的1/3,但事实上实验课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每年学生生源数量大,招生人数多,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附属医院规模小,典型病人少;其他市级医院无带教的硬性任务,每年医院的实习生人员安排已经出现超负荷,再接受学生去见习,担心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内科护理学实验课安排多是理论上的实验,实际上的理论课形式。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弥补实验课教学资源不足的唯一“良方”。其中典型病案录像放映是实验课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模拟人或模拟设备帮助学生认识“诊疗技术操作的护理”过程;角色扮演+病例分析是情景式教学、PBL教学法的融会贯通,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发挥内科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合理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有促进作用
从表3显示:班主任相同、学生知识水平相同,其他课程辅导教师相同,内科护理学辅导教师的经验和水平对考试过关率有一定影响。
2.6完善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分析评价结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6.1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检测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形式接轨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考试题型,与每年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为100道选择题。其中A1型题(单句型)占20%、A2(病历摘要型)、A3(病历组型)占30%。A4(病历串型)题占20%。根据班级学生座位情况,以纵排为一组分别测试A、B、C、D四套内容相同,排序不同的试卷,避免学生抄袭,以获取每个学生的真实成绩。通过此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态度更加端正,对复习过程更加重视,监考教师对考场纪律更加满意。能真实地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薄弱的环节。
2.6.2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方面的测评,帮助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量化考核附加分作为每位教师年度考核结果的依据。其中学生测评方法是:所有班级学生给每门课任课教师打分,测评内容有:教学态度、备课讲课、教学方法、板书、语言表达、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经班级汇总得出每位任课教师班级测评分。教师测评方法是:各学科每位教师给本学科教师打分,测评内容有:教育事业心、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水平、掌握教材水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履行本岗位职责、履行校内其他岗位职责、教育工作成绩、教学工作成绩、科研成果和指导培养教师成绩。教师量化附加分内容包括:超课时量,参与课题类型及排名,,兼职班主任工作,出勤率,教学事故。上述三项得分由教务部门收集、整理、综合,最终得出本学期每位教师测评总分并排名。
3结果
3.12010、2011学年度对内科护理学教师测评结果见表4,2010年度有87名教师参与测评,2011年度有99名教师参与测评。内科护理学教师有2名到临床进修。
3.2据统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009年中职通过率为58%;2010年五年高职通过率为97%,中职通过率为83%;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题型、时间均有改变,但我校五年高职通过率为97%,中职通过率为71%[3];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针对性教学和考前辅导等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结果分析
3.3.1教师测评结果显示多数内科护理学教师测评成绩在全校教师测评成绩中排名较前。其中教师之间互相测评有情感因素的影响,差距不显著;学生测评成绩相对公平;量化考核成绩是明确指标。结果说明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得到学生和同行认同。个别老教师需补充新的教学教法,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个别年轻教师需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3.3.2学生入学时基础水平较差,但通过几年在校学习,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机会均等。说明我校教学管理、教学教法、学生能力培养等措施行之有效,内科护理学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中占重要地位,对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帮助较大。
4讨论
4.1加强团队建设,发挥集体力量学校要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特点,制定相关培养计划,实施培养目标,使每位教师各取所需,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或教研组集体力量,促使大家积极参加,集思广益,共同进步,体现团队建设的成效。
4.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研讨教学教法现在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能力。如开展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网络多媒体、听课、评课、说课、专题讨论、观摩教学、外出学习等活动。
篇10
为了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护理专业本科的学生应掌握人际沟通理论和沟通技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人际沟通》的课程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角色扮演 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世纪30年代为心理治疗而创设的,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1]。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等领域中,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中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各自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 创设一种扮演生活原形的情境, 让学生承担其中的一个“ 准角色” , 推动他们置身于其中, 表演相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 同时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 深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案设计。其独特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
1.角色扮演法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的效用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证明,护士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包括与患者沟通,与医生沟通,与护士群体沟通,与其他健康服务者沟通。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与他人沟通的能力[2]。角色扮演法与现代护理教育注重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但在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上达到合格,而且最终要帮助护生从认识水平与情感水平进入护士角色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人际沟通》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种模拟训练方法。角色扮演的情境具有拟真性,由学生扮演护士的角色,要求扮演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自发地投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2.角色扮演法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的方法和步骤
在这种教学法中通常需要两个学生,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患者,他们的表演基于特定的学习目的,按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表演。而其他学生则作为观众,按照事先确定好的各种评估标准仔细观看,并开展积极的评论,最后对护士和患者的角色扮演进行评估。尽管作为观众的学生没有参加角色扮演,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他们提高临床思维和能力带来极大的益处。最后,教师要对此法角色扮演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扮演医生角色的学生对“患者”的言行及处理是否得当,做出总结性的发言。主要步骤如下:
2.1 教师确定学习目标和设计学习项目。明确角色扮演游戏类型(合作型或是对立型)。以及每个角色所需人数。确定和设计好游戏的整体进程、时间安排等。
2.2 学生分组、分工,写好脚本,选定扮演者。我们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时,在第一次上课时先分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一般选择与平时的朋友分在一组, 这样可以达到最优化组合, 产生最佳效果。每次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大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写脚本,设计台词,进行角色扮演,因为扮演角色的学生数量有限,所以要求其他学生在一边仔细观察,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对其姿势、手势、表情和语言表达等项目进行评估。观察者与扮演者应轮流互换,这样就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模拟训练。
2.3 进行角色扮演。在情境确定,角色明确的前提下,教师协助学生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点,应强调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不要片面追求表演本身的艺术性。角色扮演的效果与扮演者扮演时的自我投入程度有关。要强调表演时务必做到身心投入。
2.4 实施观察评估及反馈。角色扮演的课堂评价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平时成绩,以扮演的效果、沟通方案设计、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来分等级记录平时成绩。教师与观众讨论整个活动的体会、感受、相互启发、强化体验。
3.角色扮演法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1 课程的设置问题。在应用角色扮演法中存在一个比较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人际沟通》课程是在第一学年的下期,第一学年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是基础课,没有学习专业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不能运用她们的专业知识来设计沟通方案,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因此,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际沟通》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下期,这样是学生在设计沟通方案时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满足患者需求。
3.2 学生可能难以进入角色。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溶入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扮演还必须在观众面前展示。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很容易,而对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则不自觉地会产生一些抵触,教师向学生解释角色扮演的价值,使学生对所扮演角色有所了解,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对表演者以平时成绩作为奖励,激发参与的热情,从而自如地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其实,这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以护士的角色出现是很有帮助的。
3.3角色扮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角色扮演有时会陷入无组织的混乱,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学习环境;学生受训练不足而影响角色扮演的效果。其实经过认真的计划和准备,上述所担心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尤其是计划。要根据你预期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使表演过程更富有教育意义。在这方面首先教师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习项目的设计和控制,由教师提供素材和提出要求,由学生来设计沟通方案,撰写脚本,让学生按脚本来表演,在撰写脚本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所表演的内容应是紧扣教学目的的态度和技能,也应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历的情景,既要易于表现,也要易于接受。脚本的开头部分除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外,还应描述所要包含的内容。要为角色扮演者来拟定一个情节,应包括背景问题、提出问题和潜在的冲突来源。脚本应短小精炼,故事情节真实可信,语言通俗易懂,避免长篇说教。一般表演应掌握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以免引起表演者的倦怠和观察者的厌倦,反而淡化了重点内容,影响教学效果。给扮演者充分的准备时间进行练习,扮演者应熟悉台词,不要边想边说。这样既容易偏离规定的情景,还容易造成语言、行动的不连贯,影响表演效果。
3.4 其他学生如何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投入并获益。这些观众就是其他的学生,他们要从观看角色扮演中获得知识,并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观众不积极观看就无法收到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对观众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观看完角色扮演后对表演进行评价,以评估观后是否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
- 下一篇:卫校学生第一学年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