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4:1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才能表现其经济效益,为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此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根据蛋鸡生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般将蛋鸡饲养管理分为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产蛋期(18周龄~淘汰)三个阶段。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差的特点,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抗病性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1.2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雏鸡成败的关键。育雏鸡舍应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在33~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鸡群的状态调整温度。如果雏鸡集聚在热源附近,并发出“叽叽”的叫声,说明鸡舍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张翅、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适宜的判断标准是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面均匀,采食正常。
雏舍需保持温度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应≤1℃,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另外,温度过渡要平稳,基本按照每三天降1℃的规律进行。
1.3密度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雏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密度过小浪费地方,保温电力和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雏鸡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安,弱雏争食不到,会引发啄癖。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多,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度过大,空气污染会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通常第1周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第2~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第4~6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
1.4光照控制
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有较大影响,一般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勒克斯以上,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和采食;2周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8~9小时或自然光照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1.5雏鸡免疫及环境消毒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部分。首次免疫时,应使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确保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度。二次免疫及之后的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但也应注意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免疫程序要科学合理,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使用,消毒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处于骨骼和体重的快速增长期,内脏器官增长和消化功能的增强使得鸡群的采食量迅速增加。转群及频繁的免疫接种会使鸡群长时间处于强应激状态,所以必须注重全面的营养供给。育成期的培育目标是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重增长符合标准,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能适时开产。
2.2育成鸡体型均匀度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高产性能和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均匀度反应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维持时间长。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目标是体重周周达标,为产蛋储备体能;鸡群每周均匀度达到85%以上;8周龄骨骼发育完成80%,13~14周龄发育成熟。鸡群体重不达标时,应确保环境稳定、饲养密度适宜;适当增加饲喂量,同时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能力、微量元素含量;采取分群管理,体重超标的限制饲喂,体重低的增加营养。
3.产蛋期饲养管理
3.1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产蛋前期的管理目标为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具体措施如下。
换料:产蛋5%以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以确保早熟的鸡能摄取到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其骨骼的发育及顺利开产。
体重:每周监测体重,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光照:从18周龄开始,每天供给13h光照,以刺激产蛋,之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小时为止。期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若体重不达标,可延迟增加光照;若体重超标,则可提前增加光照。
3.2高峰期饲养管理
高峰期饲养管理目标是鸡群产蛋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喂料管理:饲料质量稳定,不随意更换饲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符合品种要求,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光照管理: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期的死淘率有着极大影响。总体原则是确保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强度褐壳鸡每平方米3瓦,粉壳鸡每平方米2~2.5瓦。
温湿度管理: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湿度50~6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5℃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
环境:产蛋期一定要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产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消毒和防疫管理:做好定期环境、带鸡消毒工作,并关注鸡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3.3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与产蛋高峰期相同,其中关键点分别是根据产蛋率变化调整饲料营养、适时淘汰低产鸡和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三种措施。
3.4环境控制
规模化养殖的禽舍环境控制目标包括光照、空气、水、噪声以及有害气体的控制,因此需要标准化、现代化的鸡舍设计来满足当前的环境控制目标。其中,鸡舍规范化选址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宜建在地势高燥平坦、采光足、排水好、隔离好的地区;距离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化工厂、矿场、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场至少3公里;距离城市、居民区至少1公里以上,且位于下风向。
二、小结
篇2
1.场址选择。(1)场址选择。应符合GB/T17824.1标准要求,应远离河道及水源地,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坡度在25°以内,背风向阳,土壤贫瘠,有足够的面积,周围有较大面积的森林、竹林或天然草场以及种植业配套用地。(2)占地面积确定。生产区占地面积应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12~3.9平方米计划,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规划。(3)养猪规模确定。生态养猪应体现种养结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养猪场规模应根据周围种植业园地能消纳多少粪污量来确定,应按照每公顷耕地承载2.2~8.8头母猪或10.5~45头肥猪来确定。猪场规模应控制在2000头以内。
2.猪场环境。(1)空气质量。猪场周围大气质量应符合NY/T391标准规定。(2)土壤质量。土壤越贫瘠越适宜于建设猪场,土壤质量应符合NY/T391标准规定。(3)水源质量。应有充足的水源,应按每100头基础母猪日需水量20吨来计算,炎热和干燥地区的供水量应增加25%。水质应符合NY/T391标准的要求。
3.猪场规划布局。(1)猪场布局。应符合GB/T17824.1标准要求。(2)猪场建设要求。水电供应、设施设备应符合GB/T17824.1标准要求。(3)猪舍应有内吸对流式排浊设施。舍内无污浊空气滞留死角,相对通风面积应在90%以上;能满足正常光照的100°以上的光入射角,有保持猪不喝8℃以下冷水的设施或措施,有避免雨水、粪水交融的排污系统。
4.猪场绿化要求。生态养猪场应做好绿化工作,猪场内道路应硬化。猪舍间距应在8~15米,舍外栽植红椿、泡桐等高大落叶乔木,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应种植牧草、饲料作物或花草。
5.沼气设施及厌氧池。生态养猪场应修建沼气池。对于沼气池容积较小的猪场应修建厌氧池处理多余的污水,池内养殖水产品或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污水。
6.化尸池。在猪场内偏僻处或场外修建化尸池。化尸池容积应根据养殖规模的大小建设。没有修建化尸池或化尸池容量小的猪场,应在场外设深埋地。尸坑的长、宽能容纳尸体侧卧为度,深度应在2米以上。7.运动场。有条件的猪场应建运动场,面积应为圈舍面积的2倍以上;有条件的猪场应利用林地、竹林、草地建放牧场,规模为每100头猪不少于1200平方米,并种植白三叶等耐踩踏的牧草。
二、生态养殖技术
1.饲养管理。(1)保育期饲养管理。断奶仔猪原圈饲养或整窝移到保育舍饲养。饲喂生态环保仔猪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日喂3次,自由采食。保育期饲养35天,保育期成活率应在95%以上。(2)去势。瘦肉型或杜长大外三元杂交瘦肉型育肥母猪可不去势,育肥公猪在10日龄左右去势。(3)驱虫。应在8周龄和体重达到50千克时各驱虫一次。(4)调教。对保育仔猪及时调教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定位的习惯,建立起群居秩序。保育期结束进入放养育肥期,应对猪群进行呼唤训练,用语言或吹哨、敲打铁盆的声音等方法呼唤放牧的猪群回猪舍采食、饮水。(5)放牧。有条件的猪场应建运动场或放牧地,夏季在早晚,冬季在中午让猪群运动或放牧。(6)圈舍卫生。猪舍、运动场、放牧地应定期清扫消毒,保持清洁干净卫生。(7)饲料要求。采用直线育肥,全进全出饲养工艺,每天给料3次。土种猪,土杂猪,土洋二元、三元杂交猪可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青绿饲料,精青最高比例可达到1∶1,自由采食,不限饲。生产生态富硒肉猪应在出栏前30天全部饲喂天然富硒青绿饲料(硒含量为0.02~0.40毫克/千克)和天然富硒配合饲料(硒含量为0.10~0.30毫克/千克)。(8)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9)动物福利。生态养殖肉猪禁止断齿断尾,并为猪提供青绿饲料、生态环保配合饲料、运动场、放牧地。
2.育肥猪保健。生态养殖肉猪应采用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3.疫病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对常见病优先采用生物、物理、中草药防治方法,并收集民间验方推广应用,降低防治成本,避免药残。对于非采用常规兽药治疗不可的育肥猪则不能作为生态养猪,应分开饲养。兽药使用按NY/T472标准执行。
4.档案管理。应做好引种,配种,产仔,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消毒,免疫,诊疗,防疫监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销售等档案记录工作,所有档案应在肉猪出售后保留2年以上。
三、生态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
1.污水的减排。采用干清粪工艺有效减少污水排量,用沼液冲洗圈舍有效减少污水产生与排量,采用发酵床养猪避免污水产生,修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2.温室气体减排。合理搭配日粮,降低单个猪甲烷排放量,减少粪便中水分含量。猪粪处理从液态改为固态,增大粪便与氧的接触,防止粪便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建沼气池保证沼气安全燃烧利用。粪污处理氧化塘的深度不超过1米,缩短粪污贮留时间。好氧处理沼渣,在做肥料施用时保证不产生甲烷。
3.臭气减排。(1)科学合理配制日粮,并精准用量不浪费。(2)在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品和益生素产品等。(3)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脱臭。化学吸收法:在猪舍内安装化学吸收脱臭设施,吸收剂用苛性钠、次氯酸钠、硫酸、盐酸、亚硫酸钠等。电净化法:在猪舍上方安装电极系统,放电产生臭氧和高能荷电粒子对酪酸、吲哚、硫醇、粪臭素等进行分解。(4)采用生物方法脱臭。在猪舍外安装脱臭塔,将猪舍空气抽入脱臭塔,添加脱臭药剂,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微生物将气流中产生气味的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味物质进行脱臭。(5)在圈舍内施用木醋酸、樟脑、桉油等植物精油以及种植物的萃取挥发物。(6)采取加强通风、及时清理粪尿、饲料颗粒化,减少饲料浪费和猪场绿化等措施减少臭气产生。
4.氮的减排。添加氨基酸或寡肽,配制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质含量比饲养标准下降2~3个百分点,低粗蛋白质高能量日粮。
5.磷的减排。在日粮中尽量多添加小麦、麸皮、黑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含较高活性植酸酶的饲料原料。
6.微量元素的减排。禁止在日粮中添加高铁、高铜、高锌制剂;在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赖氨酸铜、蛋氨酸锰、蛋氨酸铁、甘氨酸铁、蛋氨酸铜、蛋氨酸铬、赖氨酸锌等有机态微量元素产品,替代无机微量元素。
四、无害化处理技术
1.粪便无害化处理。粪便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理按NY/T1168标准执行;处理后的堆肥、上清液、沉淀物卫生学指标按NY/T1168标准执行;处理后的上清液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应符合GB5084的规定;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猪粪便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必须分别符合NY525和GB18877的规定;粪便处理场场区臭气浓度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并做好防蝇、防鼠工作;猪粪粪肥的安全使用按NY/T1334标准执行。
2.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需要淘汰、扑杀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撒播的方法进行扑杀。确认为炭疽、伪狂犬病等传染病的病猪整个尸体应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处理。
篇3
市场经济水平的完善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升,使得人们对于草鱼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此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提升了草鱼养殖的规模,而使用网箱的形式来养殖草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鱼养殖的便捷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鱼病的出现,不仅能够达到草鱼养殖的高产量、高效率的目的,还能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有效提升养殖户的市场竞争水平。文章对网箱养殖草鱼的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草鱼养殖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草鱼;网箱养殖
草鱼是一种喜欢在水域的中层及下层等进行栖息的一种淡水鱼类,通常情况下草鱼在水域上层栖息时间相对较短。而在幼苗期间,草鱼喜食水生昆虫以及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因此在对其进行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域水质的干净,确保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及昆虫的大量存在。而使用网箱对草鱼进行养殖,不仅能够保证草鱼养殖的高效和高产,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可以使用网箱的方式在湖泊以及水库等水域中进行养殖,以达到降低养殖成本,快速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1网箱养殖草鱼水域的确定
在选择草鱼养殖水域时,一定要从以下2个方面上进行注意:首先,要确保养殖水域内没有被污染,且水域中还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水生昆虫,保证幼鱼成长时期饵料充足;其次,使用网箱的方式对草鱼进行养殖,要保证养殖水面的宽阔性;同时,水位要相对稳定,还要选择背风且向阳的区域进行养殖。此外,要保证养殖区域水深在3m以上,且周围交通要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而所选区域一定要满足草鱼生长的需求,有效提升草鱼的产量,增加养殖户的实际收入[1]。
2网箱的配置
2.1网箱结构
在对草鱼养殖的网箱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长方体网箱或者是正方体网箱来养殖草鱼,而一般情况下,长方体网箱能够满足实际养殖需求。通常网箱都是由箱体、框架以及浮力装置等部件构成,而网片通常会选用聚乙烯材质的网片。一般情况下,养殖户所选用的养殖网箱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小型网箱的面积通常在15m2左右,中型箱体面积在30m2左右,大型网箱面积在60~100m2,而超大型网箱的面积通常能够达到500~600m2以上。虽然大型或者是超大型网箱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就能够进行草鱼养殖,实际上草鱼的养殖产量并不是十分良好。选用小型网箱会增加网片的实际使用数量,增加了网箱的整体造价。因此,草鱼养殖规模不大的情况,会选用中型网箱来进行相应养殖。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草鱼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对网箱的大小进行更换,确保草鱼在水体中游动的顺畅性。
2.2网箱的使用策略
在网箱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网箱的有效固定以及网箱实际的下水时间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因此在对网箱进行固定时,一定要保证网箱上纲呈拉直状态;同时,将箱体的角绳固定在鱼排松木板上,之后使用聚乙烯材质的纲绳在网箱上纲的周围进行缠绕固定,在固定好箱体以后,在其各底角处设置相应的重物,重物通常会选择石块或是沙袋,并且要保证重物的质量在3~5kg,进而有效保证养殖箱体不会出现随意挪动等现象发生。而在网箱下水时,要保证网箱中没有任何草鱼鱼种,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能够附着在网片上,使网片变光滑,有效保证草鱼外表皮受到良好的保护,有效降低网片擦伤草鱼鳞片的现象发生[2]。
3草鱼鱼种的选择以及养殖密度的确定
在对鱼苗品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鱼种的品质优良,因此必须要选择体质健壮、鳞鳍完整的草鱼鱼种,如果所养殖的鱼苗是从外地购置和引进的,一定要对鱼种进行相应的检验、检疫,保证鱼苗品质优良且没有鱼病的存在。如果在使用自繁自养的形式来进行研制,必须要保证草鱼养殖水域的规模,提升草鱼的实际成活率,进而达到节约养殖成本的目的。而在对草鱼养殖密度进行确定时,一定要根据草鱼的实际情况,饵料的供应、水域条件及养殖技术等进行考虑,确定草鱼的实际养殖密度。通常情况下,要根据草鱼的生长情况来对鱼种的养殖密度进行确定,草鱼在50~100g时,要保证每平方米内草鱼的质量在15kg以下,放养密度通常在200~300尾;当草鱼生长到200~250g时,每1m2内的草鱼的总质量在30kg以下,养殖尾数在100~150尾;而在草鱼成长到500g以上时,每1m2的草鱼密度要保证在30尾左右[3]。
4网箱养殖技术的注意事项
4.1分箱注意事项
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草鱼生长情况来对其进行换箱,而在换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草鱼死亡的现象发生,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实际原因就是因为鱼群缺氧或者是受到惊吓而导致的死亡。因此在进行换箱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进行换箱前就要停止对草鱼的喂食,通常情况下在停喂两天以后,增加相应的添料,如,维生素C粉等,添料喂养3d左右即可[4]。其次,要将网箱进行适当提升,通常选择早晨或者下午时段进行提升工作,2次提升时间保证在9h左右;同时,要将草鱼提升到潜水层中,连续提升2d就可以进行换箱。最后,在换箱时,要对草鱼鱼体进行相应的消毒,然后按照草鱼生长的大小进行分类,最后将规格相同的鱼放置在相应的网箱内。
4.2饵料投喂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草鱼喂养饵料时,要选择最为合适的膨化颗粒饲料,保证饲料质量的良好。饲料粒径的大小要根据草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草鱼单尾质量在200g左右时,就要保证饲料粒径在3~3.5mm,而单尾质量在750g左右时,饲料粒径要在4.5mm左右。而对饲料投喂数量进行确定时,一定要按照草鱼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并且还要充分对养殖水域温度、鱼类健康水平和水体质量等进行考虑,而投放饲料数量要保证网箱内70%左右的草鱼不在进行抢食即可,通常情况下在早晚各投放1次饲料,保证鱼体生长的实际需求[5]。
5结论
想要保证草鱼养殖质量和产量的良好,就可以运用网箱养殖技术来进行养殖,不仅可以提升草鱼养殖的便捷性,还可以提升草鱼养殖的效率和产量。此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尽可能科学地选择养殖水域和网箱,提升草鱼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作者:潘朝敏 单位:广西武鸣县城厢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邓小红.超大网箱与普通网箱养殖草鱼对比试验[J].科学养鱼,2015(1):20-21.
[2]熊占山,胡国宏,张家松,等.标准化网箱草鱼成鱼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5(1):37-42.
[3]熊占山,胡国宏,张家松,等.标准化网箱草鱼育种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5(2):33-38.
篇4
1.1饲料选择
一般采用冰鲜鱼作为饵料,鱼种养殖一般采用绞肉机把冰鲜鱼加工成鱼糜投喂,投喂前用水进行稀释;成鱼养殖一般根据鳡鱼的个体大小把冰鲜鱼切成相应规格的块状投喂。
1.2驯化
刚开始驯化时,可采用1d多次驯化,驯化时间是每间隔1h驯化1次,然后逐渐减少驯化次数。大约15d后,每天驯化次数减少到3~4次,驯化时间为9院00、11院00、16院00。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稍候再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往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即表示驯化成功。
1.3投饲
养殖鱼种的池塘需投喂鱼糜,因刚加工出来的鱼糜一般呈块状,不易均匀投喂,鱼糜须先用水稀释,再均匀投喂;养殖成鱼的池塘需投喂鱼块,鱼块的大小依鱼个体大小而定,若鱼个体较小,鱼块一定要切小,否则鱼吞食不下,造成饵料的浪费,若鱼个体较大,投喂的鱼块也要相应增大,否则个体大的鳡鱼对小鱼块不感兴趣,影响鳡鱼摄食欲望,就会出现抢食不强的现象,同时鳡鱼因为不停的抢食而浪费不必要的体能,从而影响生长速度。投喂量依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
2日常管理
2.1加强水质调节
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主,每隔15d加水1次,使池水随鱼体增大而不断加深。在进入7月以后,由于水温的升高,鳡鱼的摄食量增大,排泄的废物增多,水质极易变坏,水色也变的较浓,并且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易超标,变坏后的水质反过来影响鳡鱼的摄食量,从而影响鳡鱼的生产速度,在日常管理中要养成定期检测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习惯。如果发现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应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定期用生物制剂调水,并用生石灰改善水质,即在7要9月,每隔10d左右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全池泼洒1次,每1个月左右用生石灰调水1次,施用生石灰的好处院一是改善水质,调节酸碱度,增加水体透明度。二是杀灭有害细菌。注意在使用活性生物菌调节水质后,在1周内最好不能用生石灰调水和换水。
2.2及时分养
鳡鱼抢食凶猛,食量大,生长快,由于抢食不均,吃食不同,造成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养殖中如不及时进行筛选分养,最终会导致同塘养殖同批鳡鱼体重相差10倍以上的现象出现。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的8、9月,由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比较快,基本1个月左右就要分塘1次,重新挑选规格基本一致的再同塘养殖,这项措施也是鳡鱼养殖成败的关键性一步。
2.3病害防治
目前,尚未发现鳡鱼特有的病害,但应注意病虫害预防。一是养殖前,对养殖池塘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全池泼洒清塘,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鱼种下塘前,将鱼体用食盐水浸泡消毒;三是鱼饲料要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食场消毒。
3捕捞
篇5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篇6
网箱放置于甘南县内嫩江西岸的一个江汊里,该水域有以下特点:
1.水面宽阔
水位较稳定,背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在7.0~7.5,酸碱度为中性偏碱的水质。
2.该区水体和嫩江相通
水流较平稳,水流速度一般在0.1~0.3米/秒,溶氧丰富,含氧量在5毫克/升左右。3.该水体透明度40~50厘米,每升水含浮游植物量150万个以下、浮游动物2000个以下,水质清新嫩爽,适宜黑龙江野鲤的生长。
二、箱体安置
1.网箱构成
网箱由箱体、框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设施等构成。
(1)箱体:采用10目箱体,此网箱为聚乙烯经编网片组成。无节光滑,不伤鱼体,网目经定型不走样,箱体柔软,出现问题易于缝合,不易开孔逃鱼,成本低,安全性高。
(2)框架:悬挂箱体的支架是用钢管和塑料管等材料构成。把箱体固定在框架上,以利于箱体张开、成形。
(3)浮子:用硬质吹塑制成的浮桶作为浮子,坚固耐用浮力大。
(4)沉子:选用直径25毫米的钢管制成,置于箱底,既可撑开底网,又可当沉子沉箱。
(5)大小及形状:中型箱,箱体呈长方体,长5米、宽4米、高2.6米。
2.网箱的装置
(1)浮动式网箱:箱体的网片上纲四周绑结在钢管扎成的框架上,网片下纲四周系上沉子,框架两端用绳子与锚系在一起,上口用网片封住,框架缚上桶式浮子,漂浮于水面。因水体与嫩江相通,水面开阔,为增加抗风力采取多箱联体浮动式安置网箱,其中15个箱体串联成一列,两端用锚固定,共2排,计30个箱体顺势排开,排与排之间用框架材料连接。
(2)网箱设置的水层:箱体网衣入水2米左右。
三、鱼种放养
1.鱼种入箱前的准备
网箱下水前仔细检查网箱。鱼种入箱前3~5天要提前将网箱安装好,放入养殖水域,网衣经浸泡附生藻类后,即可放鱼入箱。
2.放种时间
5月15-17日,以早入箱、早开食为原则,选在晴天无浪时鱼种入箱。
3.放养规格
品种为优质黑龙江野鲤,体重80~100克,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4.放养密度共投放黑龙江野鲤鱼种6150千克,单箱投放鱼种205千克,每立方米水体平均放养量为5.125千克。
四、饲养管理
1.合理投喂饵料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制成颗粒投喂,主要成分有干杂鱼(或鱼粉)30%、豆粕37%、玉米15%、麸皮15%、添加剂3%,粗蛋白保持在35%~40%,粗脂肪在5%~8%,做成颗粒饲料投喂。投喂量为:5月份8%、6月份14%、7月份30%、8月份32%、9月份16%,同时根据天气及鱼的生长情况按“四定”原则进行调整。
(1)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腐烂变质的饲料不要喂鱼,为防治鱼病可制成药饵投喂。
(2)定量: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时间有节制地合理投饲。
(3)定时:一般每天投喂3~4次,8-9时、14-15时、18-19时;7-9月鱼类的生长旺季,每天可投喂4~5次,分别为6-7时、9-10时、12-13时、15-16时、18-19时。
(4)定位:在网箱内设置饵料台,防止浪费,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用筛子垫纱布制成,悬吊在水下40厘米处。
2.日常管理
网箱养鱼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防病、防逃、防敌害,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网箱养鱼的成败。
(1)定期检查网箱。网箱养鱼最怕网破逃鱼,每周检查1次,一般在风浪小的天气,上午或下午进行检查,要特别注意水面下30~40厘米的网衣,该处因常受漂浮物的撞击以及水老鼠等敌害侵袭,很容易破损逃鱼。
(2)防风防浪。在暴风雨汛期洪水来临之前,要检查框架是否牢固,加固锚绳、木桩,防止网箱沉没和被洪水冲走,防止被漂浮物撞击。
(3)适时移箱。干旱时,水位下降,网衣有搁浅的危险,要把网箱往深水位移动;洪峰到来之前,要把网箱往缓流处移动,避开洪水冲击,如遇到污染水质入箱,应及时将网箱移至安全适宜场所。
(4)要防止有毒污水流入网箱区,还要防止偷窃、人为破坏等。平时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载每箱鱼种投放时间、数量、重量、规格、饲料用量、水温、天气情况、鱼病用药种类及用量、产量、出箱规格等原始资料,便于生产总结,进行成本核算。
(5)清洗网箱。网箱下水3~5天后就会附着大量污物,被一些藻类或其他生物所附着称青泥苔。严重时堵塞网眼,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一般在水面下1米水层内最多,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箱内水质恶化,缺氧、缺饵,影响鱼类生长,所以要对网箱进行清洗。主要采取人工清洗,通常是每隔5~17天将网衣提起,用扫把、树枝、毛刷等洗刷和拍打。
五、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食场消毒
用40克漂白粉装袋挂在食台附近。每隔两周换1次。
2.投喂药饵
高温易发病期间在每千克饵料中加入1.5克的土霉素粉,连喂2~3天,防止细菌性鱼病的发生。
六、养殖结果
5月17日开始投喂,9月28日出箱,共收获商品成鱼49200千克,单箱产量为1640千克,平均每立方米水体产商品鱼41千克。此次养殖出箱鱼类的最大特点是出箱规格整齐,平均尾重在0.75千克,体呈纺锤形,健壮优美,跳跃有力,背部灰黑、体侧金黄、腹部银白,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橘红色,达到了黑龙江野鲤在自然环境下的特性,并且肉质细嫩、无土腥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倍受市场青睐。
七、讨论
1.水域选择
选择优质水体是进行网箱养殖的前提,网箱养殖是将箱体置于水体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2.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并且溶氧丰富,背风、向阳,有微流水的水域。
2.鱼种规格
应做到品种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由于鲤是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密度大,以人工饲料为主,鱼类抢食激烈,如果规格不齐,会出现两极分化、大小不齐的现象,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多次检查,发现鱼类生长不齐、有特大或特小个体时,应将其捞出,并入个体相近的箱体中。
3.饵料质量
全价适口的饵料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基础。网箱养殖黑龙江野鲤是集约化养殖,投入高、风险大,因此为了保证鱼类的快速生长,要根据鱼类生理特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配制全价适口的饵料,同时应采取科学的投喂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4.防逃
网箱放置在自然水域中,一旦出现破箱现象,损失将十分严重,所以网箱养殖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整理、勤维修、勤洗网箱、勤排污渣,定期安全检查。防止鱼类逃逸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
5.防病
篇7
1.鱼种放养
(1)品种及规格:工程鲫占80%,斑点叉尾、鲢、鳙占20%。鱼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工程鲫平均规格50克/尾、斑点叉尾平均规格70克/尾、鲢、鳙平均规格100克/尾。
(2)鱼种放养:2014年3月6日,天气晴朗,将鱼种一次性放齐。亩放规格为50克/尾的工程鲫900尾、规格为70克/尾的斑点叉尾120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鲢、鳙(4∶1)260尾。鱼种下塘前,工程鲫和鲢、鳙用4%食盐水浸泡10分钟。
2.饲养管理
(1)饲料选择: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全价颗粒饲料。
(2)驯化投喂:从鱼种下塘后的第二天开始进行驯化,每天上、下午各1次。驯化时,首先敲击铁桶,发出固定声音信号1~2分钟后开始撒料,随着鱼群数量增加,逐渐加快投喂速度、增加投喂量,随着鱼群数量减少,放慢投喂速度、减少投喂量,每次坚持驯化投喂40分钟左右,逐渐形成鱼上浮抢食的习惯。一般只要一周即可驯化成功。
(3)投饲量: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池塘鱼存塘量确定,一般水温20℃以下时,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20~25℃为3%,25~30℃为3.5%~4%。
3.生产管理
(1)水质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测量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发现水色、水质变化和鱼浮头、生病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加注新水,7-9月份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千克/亩。
(2)合理使用增氧机:4月中旬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6-9月每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每天开微孔增氧机6小时。
(3)鱼病防治: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清明(4月5日)和谷雨(4月20日)前后,全池各泼洒杀虫剂1次,预防寄生虫病;5月份后为预防细菌性疾病,每隔一个月泼洒杀菌药物一次,鱼病流行季节,每15天投喂一次克血康,同时发现病情及时对症下药。
二、结果分析
1.产量与产值从2014年3月6日到12月8日起捕,经过272天饲养,共起捕各种规格的水产品48960千克,其中:工程鲫31920千克,斑点叉尾4510千克,鲢、鳙12530千克。所捕鱼在塘口批量售出,工程鲫13元/千克,产值为414960元;斑点叉尾16元/千克,产值为72160元;鲢、鳙8元/千克,产值100240元。50亩池塘共计产值587360元,亩均产值11747.2元。
2.经济效益50亩池塘共计投入生产成本391800元,其中:饲料69吨、计289800元,鱼种3970千克、58000元,塘租20000元,人员工资12000元,电费3000元,药费4000元,其他费用5000元。50亩池塘年利润195560元,亩均利润3911.2元。
三、结论
1.池塘80∶20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自1997年推广以来,带动我县池塘养殖产量、效益上了一个新台阶,池塘养殖单产由原来的亩产不足400千克,增加到1000千克、甚至1500千克的产量,亩产值由原来的不足5000元,提高到万元以上,促进了我县池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微孔增氧技术与池塘80∶20模式的结合,为池塘高产降低了风险,减少了病害发生,促进了鱼类的生长,保障了池塘养殖产量、效益的提升。
篇8
关键词罗非鱼;生活习性;食性;营养需要;饲料;病害防治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其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疾病少、肉味鲜美等优点,而且能在淡水、咸淡水乃至海水中养殖,成为我国广泛养殖的鱼类品种。1976年,FAO推荐罗非鱼为“最有希望的养殖鱼类”。目前我国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等几种。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及稻田养殖等,其养殖既可在淡水中进行,也可在半咸水中养殖。
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与食性
1.1生活习性罗非鱼属于广盐性鱼类,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海水中。这类鱼对水体中盐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别。莫桑比克罗非鱼从一般的淡水到盐度30‰的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长及繁殖,但在30‰~40‰的高盐度海水中虽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将罗非鱼从淡水或低盐度海水移到纯海水中,须经过由低盐度到高盐度的逐步驯化过程,才能适应高盐度的海水,否则会引起罗非鱼死亡。但从盐度很高的海水(30‰以上)中可直接移入淡水里,鱼能适应而正常生长[1]。
尼罗罗非鱼喜栖息在水温较高的水域,其生存水温为12~40℃。最适生长水温24~35℃,当水温在14℃以下时便不吃食,水温降到11~12℃以下时即死亡[2]。
罗非鱼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溶氧量0.7mg/L时仅表现出轻微的浮头,但仍能摄食;低于0.1mg/L时才窒息。保证它正常生长的溶氧必须在3mg/L以上[3]。有研究发现,在气温和水温22~26℃条件下,即使离水后,只要鳃部保持潮湿,它还可以生存3~4h,比一般鲤科鱼类耐低氧强。罗非鱼在密养情况下水质很肥的池塘、水坑中都能适应生存,并不影响其生长和繁殖[1]。
1.2食性幼鱼时几乎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个体的长大,逐渐转为杂食性。在天然水体中,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主。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也是常被摄取的对象。有时也吃些水草、浮萍等;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且能获得显著的效果。一些对于鲢、鳙鱼来说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而罗非鱼都能较好地消化利用。根据这些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投饵施肥的办法,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
2营养与饲料
2.1营养需要能量不是营养物质,但是要维持生命就需要能量进行能量代谢,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生长。一般鱼类饲料的能量蛋白比在35.53~52.25kJ/g蛋白质,罗非鱼饲料的适宜能量蛋白比为40.59kJ/g蛋白质[4]。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维持鱼体生命和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试验表明,罗非鱼对饲料蛋白质适宜范围为20%~30%,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8.5%~29%,生产中视鱼种规格及养殖水体情况,可在以上幅度内进行适当调整[5]。脂肪是鱼类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同时,脂肪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减少颗粒饲料在水中的散失。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罗非鱼饲料中脂类的适宜含量为6.2%。一般罗非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4%~6%[4]。维生素是一类需求量甚微,但却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活性物质。到目前为止,有关罗非鱼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不多。研究显示,罗非鱼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2和泛酸的需求量分别为50mg/kg饲料、50~100mg/kg饲料、6mg/kg饲料和10mg/kg饲料。在配制罗非鱼饲料时,维生素的添加量可参考一般温水性鱼类饲料[4]。矿物质是维持鱼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它在鱼类营养上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般认为,罗非鱼需要一般鱼类所必需的矿物质。尼罗罗非鱼获得最大生长对饲料磷的需求在0.9%以下,适宜的钙磷比为1∶(1.1~1.5)[4]。
2.2饲料罗非鱼饲养在天然池塘里,能很好地利用微生物和水藻等水生生物作为营养来源,比循环水池单喂颗粒饲料效果好。据报道,在天然池塘里,罗非鱼生长发育所需的50%~70%营养成分来自水生生物,只需要投喂一部分饲料。然而,在大多数人工池塘里水生生物极少,故依靠投喂配合饲料,尤其是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更需要投喂优质颗粒饲料[6]。
目前我国罗非鱼饲料形态有2种,一种是普通颗粒料,另外一种是膨化料。在生产普通颗粒料时,饲料调质温度最好控制在85~95℃,使饲料调质充分,糊化度好,水中稳定时间较长,饲料外形光滑美观。生产罗非色膨化料时,最好采用超微粉碎。80%以上过80目,这样生产出的罗非色料外形美观,而且对膨化机的磨损小,延长其使用寿命。无论是普通颗检料还是膨化料,其直径大小基本上在1.5~5.0mm[7]。
3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高密度养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特别是在循环水系统,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的工厂化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
3.1水霉病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在罗非鱼表皮内引起。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和搬运操作不小心,造成表皮损伤,以致水霉菌侵入伤口大量繁殖所致,在低温季节冻伤皮肤,亦容易感染水霉病,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3%食盐溶液或3ml/L二甲基蓝溶液进行鱼种浸浴5min。在捕捞、搬运鱼种时要格外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8]。
3.2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此病在水温16~18℃时,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鳃丝充血呈暗红色,体表、鳃瓣和鳍条上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游动迟缓,逐渐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200~250ml/L冰乙酸浸洗15min或用80ml/L的甲醛溶液浸洗鱼体20min。也可用干辣椒3.75kg/hm2,干姜1.5kg/hm2加水375kg/hm2煮沸后全池泼洒,连续2d。还可用1%~2%食盐水或8ml/L硫酸奎宁浸浴[9]。3.3急性肠胃炎病此病多发于夏季。其症状是充血,体表及鳍条失去黏液,尾鳍干白,厌食,游动迟缓,体色变黑,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发炎积水。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注意均匀投饵,防止鱼暴食。治疗可用痢特灵4片加水0.5kg,浸花生麸0.5kg喂鱼。也可用穿心莲粉1份加糠粉20份拌匀喂鱼,每100kg鱼投药饵2.5kg[9]。
3.4爱德华氏菌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腹部膨大,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有的病鱼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鳍条末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脾、肾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病灶,有腐臭味。此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原体是迟钝爱德华氏菌。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主要为7、8月份高温季节,范围较广,是罗非鱼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危害严重。多数是慢性死亡,持续时间较长。
防治方法:①注意合理密养、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②发病时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g/m3。③同时内服捣碎大蒜,按5%与饲料混匀,每天1次,连用3d[10]。
3.5烂鳃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鳃丝肿大且色泽变淡。急性感染时,病鱼鳃丝呈紫红色,黏液多,发生腐烂直至死亡。流行季节为5~11月,主要发生在罗非鱼苗种培育期,规格为2~5cm,发病水温在25~30℃。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高,鱼池水质老化。生长季节水质调节不及时,水体透明度过低,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导致罗非鱼烂鳃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①避免过密养殖,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排污换水。②发病池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g/m3。③用0.3g/m3聚维酮碘全池泼洒[10]。
参考文献
[1]王鑫.罗非鱼的人工养殖技术[J].生物与特产,1990(6):10-14.
[2]余同章.尼罗罗非鱼的养殖[J].中国农村科技,1996(6):46-47.
[3]张铭汉.浅谈尼罗罗非鱼的试养[J].重庆水产,1993(3):89-91.
[4]吴锐全.罗非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2-25.
[5]李江,黄凯.罗非鱼的营养需要[J].科学养鱼,2003(3):40.
[6]朱钦龙.罗非鱼的营养和饲料[J].上海饲料,2000(5):20-21.
[7]余伟明.罗非鱼的营养与饲料[J].科学养鱼,2002(4):54-55.
[8]廖国璋.罗非鱼疾病及其防治[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6-29.
篇9
养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溶氧在3.0mg/L,PH在6.0-8.0,透明度在20cm左右。
2苗种的放养
在放养前1个月,池塘底夯实后池塘注水20cm,用生石灰15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在苗种投放5天前,加注过滤的新水至60cm,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50kg/667m2,培肥水质,为苗种培育适口的饵料。同时,池塘应种植慈姑、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4,用以遮阳、降温、增氧、提供饵料与栖息。在相同的条件下,养殖人工泥鳅苗收成高,易驯化,增重快,病害少,生命力强。野生苗种易死亡,成活率低,增重倍数低,产量低,效益差。因此,养殖商品鳅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如需放养野生苗种,应选择黄斑鳅养殖,以人工网具捕捉的野生苗种最好。苗种应选择活动力强、体色正常、体表光滑、鳍条完整、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的苗种。放养前苗种用3%-5%食盐水浸浴5-10min,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放养时应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水温稳定在10℃以上,7cm左右的苗种放养密度为6万尾/667m2。养殖条件好的,密度可达7万尾/667m2。经过4-6个月的饲养可达到80-100尾/kg上市规格。混养鲢鱼、鳙鱼夏花鱼种,滤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3科学投饵
泥鳅食性杂,可投喂泥鳅商品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新鲜的动植物饲料。按照泥鳅的饲养标准及饲料的营养成分来配制饲料。同时新鲜的动植物饵料应消毒(3mg/L的二氧化氯浸洗)后投喂。水温在10℃时,投饵量为存塘泥鳅总重量的2%,随水温投饵量逐渐增加。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应保证泥鳅吃好、吃饱、吃匀,不留残饵。看季节、看天气、看泥鳅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看水色来确定投饵量与投饵次数。,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
4防病技术
池塘养殖泥鳅是高密度养殖,水质易变坏。应泼洒EM菌液。EM菌液能有效分解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酚类、胺类等有毒有害化合物,改善水质,充分保证水体的无毒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泥鳅生长。同时饵料中加入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挂袋杀灭寄生虫,增强泥鳅的抗病力。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搞好疫病防治。搞好工具消毒、食场消毒、饵料消毒、鱼体消毒,定期用生石灰1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渔药的使用上,严格遵循用药制度,做到对症下药,不滥用药物,禁用国家禁止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确保食用泥鳅安全、营养,生产优质泥鳅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主要做好泥鳅的赤鳍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的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
5日常管理
5.1水质管理
泥鳅养殖的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在20-30cm。当池水透明度大于25cm时,追施发酵的有机肥,调整水色。透明度低于25cm时,就及时排出老水加注新水。在生产中定期施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确保泥鳅有一个适宜生长的水环境。
5.2水温调节
水温对泥鳅的生长很重要。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就进入泥中避暑,生长基本就停止。要做好降温措施。采取更换池水、增加水深来降低水温。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降温。
5.3坚持
篇10
可采用移动式塑料大棚和简易砖混石棉瓦2种结构形式。鸭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每栋长30~55米、跨度6~9米、顶高2.5~3米,拱形结构。鸭舍外墙开挖排水沟,设置棚舍通风口、照明、供水、供暖、喷雾装置等设施;棚顶覆盖薄膜、气泡膜隔热层或稻草、遮阳网,两侧安装摇膜装置,便于调节舍内温湿度。在鸭舍内圈外侧可留2米左右的空间用于堆放饲料和储存工具。鸭舍围栏高40~60厘米,用丝网或塑料网围成。料槽设在鸭舍发酵床中部,饮水槽设在鸭舍两侧边缘。将饮水槽安装在漏缝地板上方,有利于将鸭饮水或嬉水时洒落的水及时、充分地排出,以防止床面潮湿。发酵床的建造方式有地上、地下和半地上式3种。饲养肉鸭的发酵床深度一般40厘米为宜,因此地下式发酵床应下挖40厘米,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床底部为自然土层。四周用水泥预制板、砖块、木板等材料砌挡土墙,以防止泥土坍塌。地上式发酵床则在四周砌成略高于垫料的矮墙,床底部为自然土层。地上式发酵床也适用于旧鸭舍的改造,地面要求是泥地;若为水泥地面,可开钻直径为4厘米左右的孔,每平方米6~10个。半地下式发酵床,可参照以上2种方式,只需下挖20~30厘米,利用相应材料砌挡土墙。
2.发酵床垫料制作
根据惰性强、透气性好、吸水性能强和无毒害等原则选择垫料原料,锯木屑是发酵床垫料首选,同时结合当地资源情况,选择稻壳、花生壳、玉米芯和干稻草粉进行适当比例的替换。垫料成分比例为:锯木屑50%~60%、稻壳(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等)40%~50%、米糠1%。按每立方米垫料添加固体生物发酵剂0.1~0.2公斤,发酵剂主要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效活菌含量大于100亿个/克,添加前用水搅匀稀释发酵剂预先复活和扩繁。将发酵菌种均匀喷洒在发酵床垫料上,混合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喷水,使含水量控制在35%~40%之间(以手握紧垫料能成团不滴水,松手能散开为宜)。混合好后的发酵床垫料需通过堆积发酵熟化,堆积高度为1~1.5米,每堆体积至少10立方米,铺上草毡或麻布袋。2~3天后,在垫料快速升温时翻堆,以使其发酵完全,垫料层温度达到35℃以上即说明发酵床已形成。发酵成熟时间一般是夏天4~6天、冬天7~9天,气温越低所需时间越长。采用分层法铺设发酵床,先将未粉碎的稻谷壳、花生壳、棉籽壳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芯等铺在发酵床最底层,厚度为5~8厘米,再由内往外翻耙平整发酵成熟的垫料,然后在垫料表面铺设10厘米左右现配的未经发酵的垫料原料,经过24小时后即可进鸭。发酵床垫料厚度以40厘米左右为宜,不得低于30厘米。
3.发酵床日常维护
使用发酵床育雏,要提前12小时预先升温。如果不在发酵床中育雏,则进鸭后的前10天为观察期,防止垫料表面扬尘。若垫料太干,有扬尘出现,应根据其干燥程度向垫料表层喷洒清水。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垫料2~3次,随肉鸭日龄和群体密度的增大应适当提高频率,可采用人工或小型翻耙机翻料。一般8~15日龄每3~4天翻料1次,16~42日龄每2~3天翻料1次。每批肉鸭出栏后,在垫料中掺入适量的菌种,重新堆积发酵,待下批肉鸭进场。
4.肉鸭饲养管理
发酵床养鸭和常规饲养方式在饲料配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日常管理方面类似,但在育雏期管理、密度控制、通风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①育雏期管理。发酵床饲养肉鸭可采用雏鸭在专用育雏舍、生长育肥期转至发酵床饲养的两阶段饲养模式,也可采用育雏至出栏全部于发酵床饲养的模式。前一种模式在专门的育雏舍育雏;后一种模式则在较小的育雏区内进行,在育雏区内育雏时,周围用塑料薄膜与外界分隔开。随着肉鸭的生长,育雏区逐步扩大,直至布满整个发酵床鸭舍。
②饲养密度。发酵床养鸭密度相比传统饲养方式略小一些。一般发酵床饲养肉鸭每平方米密度为:1周龄30~35只、2周龄10~12只、3~5周龄6~8只、成年中鸭6~7只、成年大型肉鸭4~6只。
③通风管理。对半封闭鸭舍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与湿度,而对于全封闭鸭舍则还有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流通新鲜空气的作用。相比传统饲养方式,因发酵床自身产热,对鸭舍通风的要求更高。
④防暑降温。高温季节,特别是夏季气温和发酵热构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导致鸭群热应激反应。全封闭房舍宜采用适当的水帘、冷风机和喷雾降温,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等综合措施来缓解高温、高湿对鸭群的影响。对于半封闭鸭舍,可采用喷雾和架设遮阳网等方式缓解鸭群的热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