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年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20: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前端年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前端年终总结

篇1

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综合素质

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培养文理兼容的具有开创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实现哪些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1]。

1.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综合性通用人才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新课改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高中教育更多的注育人为本,重文理综合,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未来十年高中阶段发展前景看,高中大幅度普及,强调学生多元化的综合素质,高中教育必须理性回归育人为本,新课程建构的高中制度,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通用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和谐与人理念,新课程的生命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使高中教育导向文理学科综合趋势发展。

2.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打破学科壁垒

现实的高中课程的编排与改革,文理分科的两难和争论,我们必须作前瞻性的思考:10年以后的世界会怎么样,今天的高中如何培养出10年以后需要的人才,现在的高中学生,10年后应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具有战略眼光。要有综合素质,不是简单的一门课就能教会的;要做到学贯中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学习不同文化的精华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之下,整合你的知识结构。其次,对本专业必须有深入的理解,又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博学通才。再次,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最后,必须了解和关注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问题。科学素养不够、人文素养不够,这是教育的问题。

高中现阶段的文理分科,缘出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科壁垒,带来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的人才观的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通识教育,或者是“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包含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将教会学生“善”和“美”,科学精神的培养将教会学生追求“真”[2]。通识教育要打破人文和科学之间的壁垒,展现不同学科和文化的思维方式。它与孔子培养君子之道有相近之处,主要目的在于传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建立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了解、理解和容忍、沟通能力。要打破越来越多的学科壁垒,就需要拥有综合知识,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地带。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专业教育也需“通识”。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我们碰到的现实问题,通常会涉及多学科。好的通识教育,就是培养你有综合能力,培养你有人文情怀,对国家、民族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加上对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和了解,有宽容心、有沟通能力,要体现多门学科的学术魅力和文化思维方式,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结构有整体了解,这样的人,才是未来中国之急需。

二、纵观文理分科的利弊悖论,审视高中文理学科渗透与综合

对于高中阶段文理是否需要分科,教育部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时做了专门的调研,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收到建议110多万条,反对者与赞成者可谓难分伯仲。反对者则多以文理不分会使学生身上学业负担更加沉重不堪作立论,赞成者多从取消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依据,可谓各有理据。“高中文理分科”取不取消,是否有利有弊?出现两难悖论:取消之,不会让学生变得更有素质,不取消也不会有益于学生负担的减轻。

但反对者和赞成者也有着耐人寻味的一致:高中应该减负,高考应该坚持改革,真正实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文理兼容、全面发展。可见,育人本位的回归——高中文理渗透与学科融合,已成为广泛的共识,“能有效消除高中过早分科现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构建同化和顺应功能更强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奠定学生人格与学力发展的基础”[3]。

1.文理分科的现实意义

(1)分科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爱好,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分科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基础知识,因为文理分科后,学理的只是适当降低文科的要求,而理科知识有所加强,学文的也是如此。据统计,“目前有54%的人赞成文理不分科,有46%的人赞成文理分科,耐人寻味的是,85%的高中生赞成文理分科,反对改变现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