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结束语范文

时间:2023-04-10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终总结结束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终总结结束语

篇1

1.校区多媒体教室建设

在配置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主播串播系统,课程设置系统,Internet信息服务的基础上,一教,二教多媒体教室电子柜内配置内部电话114只(不用付电话费,供上课老师处理突发故障时使用),又新建9个多媒体教室,松江多媒体教室已经达到了114个.

2、校区多媒体教室搬迁和建设配合学校的总体布局安排,搬迁和改造了原三北研究生用的多个媒体教室至中南三楼,新建了多个媒体教室,延安路校区多媒体教室达到了多个.

3.校区机房设施,机房网络结构改造

根据学校总体布局,校区机房要作长期上课的打算,据此,校区3号,4号老机房进行分期更新和改造.由于原来整个网络结构跟不上现在的需求且设施老化,无法保证正常教学,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机房网络进行了改造工作.

二.教学技术保障和服务工作

1.多媒体教学

1)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90%以上课堂教学,(周一至周五每天13节课),周六,周日本科生辅修,二专课程.

2)各类学生活动,周周讲,军训上课,党校,各类会务活动等2000多场次.

3)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各种参观接待.

2.计算机机房技术保障,教学软件安装和管理服务工作

1)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程,周六,周日本科生辅修课程,二专课程和计算机实践环节的课程400多门次,838257学时.

2)每学期各类计算机考试.

l3)每学期研究生,本科生学分制网上选课.

l4)计算机竞赛(ACM).

5)免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自由上机

3.为媒体,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开辟提高实践能力平台,提升就业竞争力举措,完成"多媒体设备技术应用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项目开发和技能鉴定试点工作

三,擦亮"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服务品牌

1.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第一的思想观念,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开展以班组为单位,从本岗位工作中找问题,寻差距,全面排查所有教学设备故障,分析日常教学技术保障中经常发生的各种管理问题和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全体同志的近1年的不懈努力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日常教学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各项任务.在多媒体和机房教学的所有上课教师,对教学服务,技术保障,设备完好率等方面统计的书面信息反馈中,优良率达到95%.

2.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本支部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基础上,全体党员保持荣誉,在日常教学技术保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做出了艰苦努力,起到了带头作用.

3.坚持挂牌上岗和教师信息反馈处理制度

本部门坚持多年形成的管理人员挂牌上岗制度,使所有员工的工作受到全体师生的监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上课老师就教学技术保障,设备故障,教学软件安装和管理等工作提出的各种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信息反馈,受到上课老师的欢迎和好评.

4.落实内部条例,严格管理制度

因多媒体和机房教学涉及全校教学工作,面广量大,如果没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会出教学事故,我们全体员工从一开始由严格管理制度作保证,到现在的主动,自觉地遵守内部管理条例.没有出现一起教学事故,也没有一位员工因违纪而受到内部管理条例的处罚.

5.免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自由上机,按学校原来的政策,以免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自由上机学时计算,本部门可作为加班费用为35万之多,人均可作为加班费用为1.1万元.免费自由上机后,我们不但每人少得了这么多费用,还把每天自由上机开放时间定为13小时(校区中饭,晚饭时间也开放),节假日也向学生开放,真正把"以学生的全面成才和发展"为中心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是我校关心学生成长的生动写照.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使一些表现差的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又省了很多人员经费.但我们的人员结构中,有三分之一是一年一签订合同的临时职工,主要分布在多媒体设施技术管理岗位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和朝气,技术上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对一些能力强,水平高的年轻人来说,因为工资待遇问题而留不住,所以人员不稳定,对工作影响比较大.

2.多媒体教学设施管理中,课间由于学生随意操作教师机和关闭投影机等情况时有发生,引起设备损坏或影响上课等情况总不能根治,这也是我们管理中的困难之处,除了管理人员加强检查,请老师帮助说服和教育外,还没有别的好方法.

篇2

一、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下,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全面实施艺术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发挥了艺术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小学艺术教育中专业化、和“以绘画、唱歌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完善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把我校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本学期,坚持“期初有计划,月月有检查”的原则,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长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领导组将随时了解艺术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综合教学现状,与艺术教师一起交流,鼓励教师及时地记录教学心得,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督促机制,又提高了艺术教学的质量。

三、艺术教学成效明显,艺术活动多姿多彩

篇3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章宜华总结了近两年来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近两年,我国双语词典界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语言学、认知科学、二语习得、翻译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大量应用于双语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双语词典学理论框架。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双语辞书界完成或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出版词典学专著十多部,双语词典学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国共有十多所大学招收双语词典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为我国的辞书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在学术交流和咨询方面,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项目的评审和评议工作;积极参加新闻出版署举办的全国辞书评奖和辞书编辑资格培训工作,并积极主办和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会议,如“第二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重庆)”、“大型双语词典项目合作研究及学术研讨会(南京)”等。

在双语辞书出版方面,词典出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双语辞书界提高了认识,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原创性词典,多家出版社和大学强强合作,致力打造我国的双语辞书精品。但是,双语词典编纂和出版还面临很多困难,如辞书市场萎缩,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如何发展,辞书规划与长期投入如何协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我国双语辞书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章宜华教授提出了有待双语辞书界解决的学术问题:(1)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合作与调研;(2)在数字化时代,辞书研究应该走向何方;优质辞书资源如何整合与数字化;(3)如何把辞书研究与大众语言学习的真正需求相结合;(4)内向型汉英或汉外学习词典的需求调研及相关研究工作;(5)复合型、应用型辞书人才的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通过大会主题发言、小组讨论和会后切磋等活动形式圆满地完成了原定的各项议事日程。会议中群贤毕集,各抒己见,动态、系统、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了双语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章宜华教授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入手,探讨了一语习得与二语学习的差异以及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特点,指出二语学习缺少一语习得靠自然语境大量输入和习得语块信息的机制和环境,而学习词典正是弥补这种缺失,构建习得语境,提供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有效工具。接着,章宜华教授从基于足够输入的注释信息、国别特色的搭配和注释信息及基于构式的多维释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词典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机制,阐述了中国国别特点的词典释义方法,以解决“高”词汇量与低交际能力并存的矛盾。

陈国华教授认为现有的词典义项排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为此,陈国华教授通过对“头”这个常用词的认知分析和详细论证,提出词典编者可以根据认知原则,为常用的多义词归纳出特征、功能、位置、形状等义项认知途径,并以此为依据识别和排列义项。陈国华教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客观而合理地识别并排列一个词的多种义项和次义项。

魏向清教授围绕“再语境化”探讨了双语词典译义的语境观,她指出,译语对应词的“去语境化”是双语词典译义的主流范式或者说是重要传统,但这种脱离词汇原有语境的抽象对应词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难以满足第二语言学习者或外语学习者相关词汇认知的信息自足需求。因此,魏向清教授结合语言学中语境理论构建的历时研究与发展,探讨了双语词典译义过程中的“再语境化”问题,以便确立双语词典译义的基本语境观,从而最终为双语词典文本设计特征的描写提供充分的理据。

姚小平教授深入研究了艾约瑟《上海方言词汇》(1991)的释义特点,并通过与同时期各种英汉方言词典比较,探讨了一些语词变迁、概念定名的轨迹。王仁强教授根据《汉英词典》(第三版)中的词类标注实践,结合国内外学界在词类及词类标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对该词典所采纳的词类观点及其所进行的词类标注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为进一步完善汉英等汉外词典的词类标注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曾东京教授就构建我国词典批评的理论框架、词典批评的实践等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吴建平教授探讨了双语词典释义的理论和框架。赵翠莲教授介绍了《大中华汉英大辞典》以“形一概念映射”框架编排义项以及语境信息的做法。这些主题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

会议按“理论探索”、“编纂实践”、“词典用户与词典教学”、“词典与翻译”、“计算词典学与词典评论”等专题分组讨论,通过深入讨论,与会者提高了对词典编纂的认识,细化了词典编纂的要求,展望了双语词典长远发展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