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7: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心理孤儿”现象 产生原因 改变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像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和最佳状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心理障碍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占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时期成长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学习被耽误,心理上受影响,经过拨乱反正,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而重新走进学校,但仍有不少人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未能弥补过去在文化上的“空白”。因此,他们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他们把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或用大道理压人,或“棍棒相加”,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3.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环境优化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形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三、研究目的
1.通过一系列研究活动,探索减少“心理孤儿”的途径与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
2.构建教育科学、系统、规范的心理卫生教育体系,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3.系统地分析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并对如何改进教育方法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议。
4.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研究的内容
1.自我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只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缓学生的内心压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教育,促进认知能力、思维的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和完善考评制度。
改革课堂教学和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形成的发源地。改变以往“填压式”和“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摆脱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落实全面素质发展评估的方法,把分数改为等级制,并由激励性的评语,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嬗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最后,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4.引导家庭改变教育模式。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诉我们:你们生育教养子女,不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家庭里,在你们影响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2)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为此,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生产日的逐渐缩短,节假日日益增多,父母也应提高闲暇的水平和质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英国首相布莱尔作为一国之主,尚且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周末。父母们更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
(3)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老一辈的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教育儿童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因此,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四、研究过程和方法
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文件分析法等。
1.实验法。
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2.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
调查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
4.深入访谈法。
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备选答案对问题作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
5.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及总结,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五、研究结果
以一学期为周期,通过以上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不断加以完善,最终达到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郭裕建.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趋势[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
[3]骆伯巍.教育心理学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4]池方浩,池哲萍.教育课题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10-03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于1987年发端,历经20多年风起云涌,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方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作模式,提升了办学水平,推进了素质教育。为了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近期,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逐渐明晰了以“规范管理、专业引领、品牌塑造、积极导向”为特征的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以规范化管理提升心育工作的品位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之初就得到了行政的大力推动和规范管理,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整合,南京市形成了体系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具有了较高品位。当前,其行政管理机制形成了两大模块:行政与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1.行政与服务体系是由三个三级子系统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
工作网络――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咨询网络――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区县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分站)学校心理咨询室;
科研网络――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
2.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则是心育系列工作制度化的产物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保障和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首先是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如1996年颁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培训内容、途径方法,到教师队伍培训、考核评估等做出相关的规定;1999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其次是各项具体工作领域的制度建设,包括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与评估制度、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等。例如,为规范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南京市于2000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并配套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2001年又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考核办法》;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健康发展,南京市于1999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试行)》,2006年对《评估方案》作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后为适应形势需要,又于2007年颁发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为确保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2001)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2007)。
这些政策和文件的颁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战略与策略的层面上都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轨道。
二、以专业化建设锻造心育工作的品质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操作模式,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实施,为心理教育的品质提供了保障。这套实践操作模式包括五大模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层级式的心理健康防护系统。
1.以科研课题引领教育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南京是在全国最早启动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着手研制出版了《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这是国内推出的首个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性蓝本,出版后立即引起全国极大关注。紧接着该所又会同市鼓楼区教育局编写了《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这也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中学生心理读本。此后,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领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九五”期间,南京市几十所学校汇聚在国家重点课题《大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十五”期间,南京市又成功立项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集中了80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此外,南京市还先后完成了《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教育研究》《心育与德育关系的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等一大批各级心理教育课题。并且,全市逐渐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中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儿童感统训练中心”“儿童心理剧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儿心理科学院”等。科研课题整合了全市学校的心育资源,引领了全市学校的心育实践。2007年,南京市由教育行政领导亲自挂帅,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以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掘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这项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2.以专业素质建设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
首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2002年,在明确区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这两类不同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两个层次的资格认证制度,成立了资格认证机构,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方案,认定了培训部门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是一个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促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这项举措已被国家教育部编入高校相关学科教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1882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其次,对心理教师进行职称评定。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成长,南京市开始了心理教师职称评定,目前暂属于政治系列。同时也开启了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的评选。
此外,在教师通识培训中,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专业性,南京市还专门组建了由高校专家、一线优秀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以专家数据库方式为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师资信息。此举得到了教师管理与培训部门的高度赞誉。
3.以评估督导改良心理咨询室,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
学校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阵地,为此南京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明确心理咨询室的职能。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求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的职责,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教育、指导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
二是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要求这些人员必须经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
三是评估和验收合格心理咨询室。我们制定了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试行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进行评估和验收,以市教育局的名义认定合格心理咨询室。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水平不断跃升,又于2007年启动了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
四是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举办过多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一些区县也分别召开过心理咨询室建设经验交流会。截至目前,南京市经过评估验收的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已达551个,占市中小学总数的90%以上,并验收了首批47个示范心理咨询室。
4.以多样形式传递心育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南京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市有80多所小学先后开设了心理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节,每节20分钟;初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高中则以选修课(有的学校还作为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常识和心理健康辅导。市里还先后编写了《中小学各年级心理教育实验读本》、《心理教育活动手册(幼儿卷、小学卷、中学卷)》等教材,开展了心理剧展演、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心理小论文征集等活动。许多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创出许多团体心育活动的形式,如“少儿俱乐部”系列、“校园心理剧”系列、“心育游戏”系列、“心育体操”系列、“音乐育心”系列、“心育小研究员”系列、“心育行为练习”系列等。心育课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此外“同伴互助”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举措,全市许多学校建立了“同伴互助小组”“心理互助热线”,一些学校还设置“班级心育委员”“心理信息员”,使同伴互助落到了实处。
5.以三道防线建立防护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层级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南京市形成了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主要承担者是学校。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管理,“陶老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室一起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合进行。
三、以特色化运作打造心育工作的品牌
南京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地引进特色化的品牌运作方式,塑造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形象,使心育工作生动鲜明地呈现,以此提升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品牌。
1.“智慧果”青少年性教育热线
1994年,南京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专为中学生提供性心理咨询与性教育的电话热线,并赋予它一个诗意的名称――“智慧果”。热线开通后即引起了广泛、热烈而持续的反响,国内外五十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北京的“少女课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当时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该热线已接待咨询近万人次。
篇3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音乐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80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学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农村地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学效果还是很差,尤其是在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因此,如何提高农村音乐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专家和教师关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整体环境,创造运用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听、说能力,进而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农村音乐教学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农村,虽然许多小学已经开设了音乐课,但是不论从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方面,许多孩子音乐学习完后,只会唱几首儿歌,却不懂音乐的真谛,这也就严重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下面就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1 教学环境问题
农村教学环境有限,这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共性问题,在音乐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缺乏教学设备,没有合理的情景对话场景,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生失去兴趣,而家长又顾着干农活,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给孩子的音乐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教师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许多农村音乐教师队伍主要还是以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居多,很多都是大专毕业,本科毕业的相对较少。这些教师自身音乐知识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非常被动,显得有心无力。在具体音乐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只是片面、笼统地将相关知识填鸭式的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致使偏误层出不穷。
1.3 家长的制约
家长的人才观,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在许多家长看来,上大学是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学历是孩子进入社会的资本,因此对孩子的学历期望越来越高。在这种盲目的高学历期望的作用下,家长们把孩子学习好看得高于一切,对音乐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意识就相对减弱。
中小学生教育程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方法是否细致和得体。但是在我国许多家庭里,家长简单的追求高分,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影响到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措施
2.1 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如何解决农村孩子们的“哑巴”音乐现象,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关键第一步。音乐教学作为农村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许多孩子缺乏说出他们对音乐认识的信心和勇气,很怕会出错、怕被别的同学耻笑。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重点上应该有所转移,走出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包括,在课程量安排方面,要舍得花时间,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就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开口说话,对说得不对的地方,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们真正喜欢音乐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实际能力。
2.2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在农村,由于孩子家长水平有限,很大程度上不能依靠家长给予辅导,教师就是第一主力军。因此,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落实音乐教学的关键一步。首先,学校在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上,要注重整体能力素质。要将关注音乐素质教学能力作为教师选拔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次通过多种教学评比的方式,积极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如可以将音乐课堂活跃气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浓厚程度等,作为教师年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三就是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可以送出去培训,也可以在学校里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经验共享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培养家长的教育兴趣,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加以巩固
关怀孩子的身心发展,提升孩子们音乐运用能力,是父母教育的中心之一,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都能做到。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偏颇和教育能力的缺陷,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们音乐能力方面失去信心的情况是存在的。培养家长的音乐教育兴趣,就是指导家长解决孩子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在体验成功之中乐于探索教育孩子的规律。有了提升孩子音乐的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把艰苦繁重的教育孩子的工作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也不会把孩子不停的提问或淘气看成是讨厌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兴趣还会唤起家长的童心,促使他们了解孩子,乐于和孩子在一起,进而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观察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这种兴趣还会鼓励家长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育孩子的知识,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从教育的效果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家长除了要提升自己教育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图画、图片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通过将音乐学习的表现通过一幅画就可以轻松表达,这种多种感官、多方面的视觉冲击能够让孩子们集中并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3 结束语
音乐教学已经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农村中小学关注的重点,通过提高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整体质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相信对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
[2]苏兰琼.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Z6).
[3]王红.强化音乐教学 提高言语运用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1).
[4]刘芬.浅谈初中音乐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篇4
(一)社会实践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篇
团队最初调查的地方是黑龙江大学至服装城路段,此路段正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交通比较繁忙,车辆、行人都比较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此路段违规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车辆甚至停在禁止零时或者长时停车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显然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并不多,或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仅仅三十分钟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车辆违规现象,甚至有的车辆在禁止掉头的路段掉头。为了构建安全、快速、平稳的城市交通,我认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现状也是难以改善的,还要全名提高司机的法律法规意识。
然而,团队调查发现,在电子大厦的周围,本来有人行横道,只需从电子大厦向前走过几分钟就可通过人行横道,但是许多市民却选择了从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在护栏的一侧,车辆高速行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还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我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吗?这让我们志愿者感觉非常的担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横穿马路与翻越护栏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调查一些横穿公路的中小学生,他们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来引导他们。一些老年人也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通过抽样调查,他们大多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横穿公路知识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从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的现象,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现在交通安全现状也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改善。
对于中年人来说,大多数对交通安全知识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机外,其他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了解交通灯的含义,这让我们志愿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许多市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却同样不顾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许多人了解交通法律法规,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许多人都是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才后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为了构建安全、平稳、快捷、和谐的交通,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没有系统的教育,为此我们提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极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在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是最困难的,以成年人为宣讲对象很难起到好的效果。通过此次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来带动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如果小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如果由子女来提醒其父母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实践所得出的“小手牵大手”的含义。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案,在中小学开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仅只学到语文、数学,只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接触交通范畴,托扎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中小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这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
此次实践,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尽管他们了解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说与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在以后的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交通安全知识“实习”。例如,让中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带领他们正确过马路。另外,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研究和课程教育的教案。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编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手册》,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手册》,为以后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做铺垫。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许多经验总结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也没有专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中求进步。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校进行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有一些比较切合实际,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有没专门的教师,只有日常的教育,而且成效并不明显。然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长期放在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研究上,我们只有靠一届一届的学生志愿者传承。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以“讲座式教育”和调研的教育方式才有一定得可行性。在我看来,所谓交通安全“讲座式教育”就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一定得时间间隔里为同一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模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明白了在以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种种教育方式行不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课程设置的太深奥,孩子们难以理解,取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的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使它们理解的教育方案,我想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小学生,充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然而,在选择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志愿者同样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志愿者选择的好坏,以及交通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由此,我提出在志愿者招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招募方案,严格招录适宜交通安全教育并且适宜中小学生教育的志愿者。同时,招募志愿者以后,我们也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教育他人,先教育自己;先让自己遵守交通规则,才去要求他人遵守交通规则。志愿者要在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总结自己,左后做到提高自己,完善协会,奉献校园,服务社会,贡献交通。然而,在今后的招募与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学院的学生,我们拓展在整个东北林业大学,真正征募有意愿有激情,胜任交通安全教育的志愿者,况且,不只是交通学院的学生才适宜于交通安全的教育工作,在现在这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我们每个人都要融入交通氛围中,只要有激情,就能做好这些工作。因此,蓬勃志愿者协会作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要着力出台一套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的志愿者。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在选择交通安全教育的志愿者时,一定要选择性格开朗,和小孩子比较亲和的人。在志愿者培训的时候,不仅仅要培训他们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还要针对小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选择相应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案。并且,认真、严格考核志愿者教师的交通安全了解情况和遵守情况,坚决杜绝志愿者照书念书,死板地教育的小学生的现象。在志愿者培训的时候,要定期开展总结与交流工作,让志愿者教师日益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目前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
在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孩子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有的却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如此可见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将翻越护栏当做家常便饭,这也可能是没有较好的交通坏境的引导吧。由于小学生好动,容易在公路上打闹,而且处理交通紧急事件会慌张,如果在夜间或者死机没有留神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我想要使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告知于他们,可能会取得一定得效果。小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容易,又有探索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只是局限于知识,却没有付诸于行动。所以,出现了问及交通安全知识时,大多数小孩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却难以遵守。如果可以通过道路直接讲述,他们肯能更容易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调查显示,在目前哈尔滨的中小学校中,大都都有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他们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并不系统,不完全。
(四)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在调查中,绝大数人都表示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他而且们大多数都知道交通法律法规。如果问及他们是否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都表示从来没有。但是在调查中,仅仅在黑龙江大学电子大厦门前四十分钟就有接近两百人(成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在前方不远处就有人行横道。在护栏的一侧是车辆速度最快的车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在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中,一名志愿者在观察某个有交通警察指挥的十字交叉路口时,发现一个现象,在交通警察做左转弯待转手势时,该车道的前一辆司机竟然看不懂精通警察的手势信号,在交通警察连续做了几遍手势,那司机还是无动于衷,依然坚持在停止线以外,直到在他身后的一辆出租车从他左侧行驶过去,也许他都还没有明白过来到底是什么回事。这让我们的交通志愿者有些难以理解,一名司机竟然连左转弯待转信号都不明白,可想他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现在,许多报道上说,酒后驾车已经成为马路杀手,我想没有那一名司机不知道酒后驾车是交通违法行为,但是每天都有多少的司机在违法啊。也许只有他们在发生交通事故了才知道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危害,才知道后悔,但是都是悔之不及了。我想司机只是在驾校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常常“温习交通法律法规”。
在调查中志愿者发现,一些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将小孩先放在护栏一侧,然后自己在翻阅护栏。我们担心如果小孩子突然对路上的某个事物感兴趣,在其母亲翻越护栏的时候往前走,那是多么危险地场面啊。而且,这样的情景对小孩遵守交通规则的引导是极其不利的,这样跟随母亲长大的孩子,他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不翻越护栏吗?这让我们志愿者非常怀疑。
究其原因,一些成年人对目前的交通现状可以说是麻木的,他们将横穿公路、翻越护栏或者顺坏护栏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
(五)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状况
在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也匆匆翻越护栏,给我们志愿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可能为了赶时间就可以不顾及生命危险翻越护栏。。在我们调研的地点,前方100米处就有人行横道,有交通指示灯。绝大数人在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后还要经过有人行横道的路段,我想不遵守文明交通的他们绝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
在志愿者调查的地点,我们虽然拍摄只是交通违规现象,但是我相信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遵守文明交通,做一个文明的市民。因为我们在十字交叉路口有那么多人在遵守着交通规则,而无视交通安全的人还是人群的一小部分。
(六)交通问题和思考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发现用调查问卷去了解社会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实行不通的,无法得到真正的结果,许多人都“表里不一”,有的甚至刚做完调查问卷,表示重来没有翻越过护栏,可是就在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却将自己的承诺打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调查问卷只能了解社会群体对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也无法得知他们是否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由此可见,我们绝大数社会群体都应该提高个人素质。但是,市民提高素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是我们举办几次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或者教育讲座就能成功的,不然交通现状早就和谐了。我想只有通过及教育或者教育引导一代人,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至服装城路段的交通,以前是由智能交通系统控制的,它通过车流判断减少了车辆的滞留现象,自动控制车流量,通过电子眼抓拍道路违规车辆。然而现在该路段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并没有运用,也许因为客观原因也也难以运用,目前该路段的交通现状有时会出现堵车等现象。
我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于交通系统,可以改善现在的交通环境。据报道,北京运用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秩序在全国来说,可以可我为榜样。同样,日本在1994年实施智能交通系统系统以来,目前即使你是一个新手,也能很快熟悉道路情况。司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前方道路的堵车、交通事故、车辆通行限制、交通管制时间等,从而控制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要归功于现在日本先进的卫星到系统和智能交通的高新技术。
此次实践中,我们专门针对哈尔滨地铁工程进行了了解和思考。。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按照国家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确定近期轨道交通建设期限为XX年,规划期内完成1号线城市中心段和3号环线工程,总里程45.53公里,预计投资163亿元。我想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天以上万辆的速度增长,私家车逐年增多,一些路段经常拥堵。当城市道路的交通难以满足人们对快速、平稳、安全的交通的愿望时,建设地铁工程,的确可以缓解公交车拥堵的压力,可以说是哈尔滨发展的百年大计。
因此,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或者修建地铁、高速公路都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只有限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享受平稳、快捷、方便、顺畅的交通,只是不断修路是不够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来控制车辆流量,快速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通过教育让人们逐渐提高自身遵守交通规则的素养。这样人与高科技共同作用,我想一定能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交通。
(七)中小学生交通事故急救常识
此次社会实践宣讲前,我们做了一个交通事故遇急处理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数调查的社会群体对急救常识了解的太少。许多小学生知道一些交通安全常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的应对方案。我想如果有相应的教育或者引导,假如他们遇到交通紧急事故时,可能对他们有用。中小学生不知道急救常识,这也折射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少,即使在学校有类似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交通规则的识别上,并没有涉及交通事故急救常识的拓展教育和训练。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我想我们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孩子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例如野外生存,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心理活动,我们应该采取适宜于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总结此次实践,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预防素质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首先,可以在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例如《篮球里的花季少女》,但是在进行教育视频播放时切忌用小学生难以接受的题材或者惨烈的交通事故照片,否则可能会对中小学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只要让他们明白如何在道路上保护自己,知道违反交通规则的利害。二,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日常的交通事故应急方案,采取模拟现场的形式来教育他们,三,收集一些应急的经典教案,和他们一起分享。四,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带领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或者为他们在道路上讲解交通事故预防的措施。
(八)社会实践人员调配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者基本是蓬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志愿者之间关系比较默契,容易组织,工作效率高。但是一定要记住在熟悉的朋友之间组织活动时,一定要纪律严明,在分配任务时,不论亲疏;同学犯错时,领队千万不能碍于面子而不批评,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在社会实践中,领队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在社会实践选人时,选择能吃苦的人,听从指挥,有全局观念的人,社会实践中比较容易开展。千万不要选择自我为中心的人,否则开展活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麻烦。
不管是暑期社会实践,还是上课期间的志愿服务,其实都是比较幸苦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难以坚持下来的。一般来说,志愿者至少要具备奉献、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而且,在蓬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还要求对交通知识以及交通安全教育有兴趣有激情才能坚持下来,做出好的成绩。
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只有少数在实践中怕苦怕累,但是对社会实践也造成轻微的损失。究其原因,是没有认真挑选新加入的志愿者。整体来说,此次社会实践还是各尽所能,顺利地完成了社会实践。
(九)三个讲座与和绘画课的流程及效果
一、日常安全救常识讲座
在此次社会实践首先举办了一场日常急救常识的讲座,到场的四十多名中小学生,十多名小学生还在家长的陪同下来的。主讲者认真备课,能自如地为在场的小学生们讲解,并且利用投影仪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日常急救常识,到场的中小学生积极配合,好奇心极高,主动询问学习,得到了到场家长的认可。
二、交通安全小常识
讲座一开始,主讲者将将在场学生引入日常交通环境模拟中,带领小学生们认识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当小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的时候,主讲者给他们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紧接着利用问答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解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案与急救常识。这个讲座首先从日常的交通常识着手,由浅及深,慢慢地引导在场的小学生,40分钟的讲座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现代交通工具识别讲座
此次讲座主讲者播放《变形金刚》,从中找出电影中涉及的车辆,然后主讲深入讲解,激发了小学生求知好奇心和主动性。在座的学生们积极提问,讲座的气氛非常活跃。日常的交通工具识别讲完以后,讲座并没有结束,而是就交通工具,给学生们讲解各类交通工具乘坐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交通工具绘画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次社会实践专门设置了“我心中的交通工具绘画课”,小学生们想象力丰富,画出了许多“汽车”,其中许多学生都在画太阳能汽车,他们解释说“这种汽车不能加油,只要有太阳就行,环保、方便”。虽然有些稚气,但是他们的想象力绝对是值得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水平在提高,而且现代小学生的娱乐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有感触。小学生知道许许多我们这代人曾经不知道的东西而我们在为他们讲解这些课程时一定提前与他们交流,在与他们有了一定了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些知识,他们在学校或者其他场所已经接触过,我们只需要为他们做一些引导就可以,如果重复为他们讲解,他们就没有兴趣学习,同时也浪费时间。所以,在以后的在我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一定要提前了解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他们实际情况,为他们讲解不理解、不知道内容。在此次的讲座与绘画课中,我们欠缺的就是提前去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
就如上面提到的在小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不要盲目的开展讲座,一定要提前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听者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实行“补缺”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十)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由于一些原因,我们没有完全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然员安排和招募,最终导致人员杂、人员赘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进程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实践的经费。
二、本来按照原计划有多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我们缩短了在新胜小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间和教育内容,直接影响了此次交通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我们对参加讲座的小学生的了解受到限制,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们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三、交通安全意识走访调查或者问卷调查难以实现,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人们难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实际的做法。所以,要想了解社会各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现状,我们可以采取观察调查或者间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不直接询问当事人,而通过别人看到和体会得出)的方法得出。
四、交通安全教育地点欠妥,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应该面向广大的社会群体,但是我们的力量单薄无法实现,况且也没有必要全盘开始,我们应该在局部获得经验后才应该拓展开来。我们选择的南岗镇王岗村交通欠发达,不过,社会实践证明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对象却是完全正确的。
五、《交通安全手册》发放是否有价值值得怀疑。我们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发放《交通安全手册》共计400册,但是我们绝大多数发放的对象是市民,他们会看,并且能取得效果,这让我们志愿者质疑。
六、各个讲座过于仓促,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最终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或和目的。也就说我们虽然做完了社会实践,理解了将来怎么做,但是此次讲座让此次受教育的学生难以保证从此学会知识。
七、交通工具绘画课程时间过于仓促,学生们难以真正画出好的图画,我们也难以给予他们一定得讲解和辅导。
八、按原方案,我们安排了实践课,但是由于在社会实践答辩期间,受到其他原因,变动了计划。做准备工作的志愿者忽略了讲座后的实践课。
九、社会实践后期有些空洞,例如交通安全手册发放和交通安全宣讲以及“心中常亮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的签名活动。所以,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或者夏令营中,我们要杜绝工作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效果。
(十一)实践后关于交通安全教育的感想
一、大学生与中小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辅导学校和相应的课程。这个学校并不是要以实际的形式存在,而是建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小组,然后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生定期开展交通安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fanwen.chazidian.com 全教育。我想仅仅依靠中小学校偶尔的交通安全教育完全不够,我们要想真正建文明交通,还得影响许多人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学校开展交通教育是有必要的。并且,在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也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因为他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才可以去要求别人。此所谓我们志愿者要教育别人,首先教育自己;要别人遵守交通规则,首先要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在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总结与研究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交通志愿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有激情,有时间,可以弥补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同时,也解决了交通管理部门人员走进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难题。
三、蓬勃志愿者协会作为长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团体,而且在社团的志愿者绝大数是交通学院学子,多数随交通比较感兴趣。在协会,许多志愿者都愿意参与总结交通安全知识。然后,为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我们在学习交通的同时,也学会了交通领域的一些有用的分析方法,开展交通安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进过长期的总结和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我们具备了开展交通安教育的能力和经验。而且,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许多数据,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交通法律法规、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交通工具认识课程以及日常急救常识课程。
五、讲座式交通安全教育方式适宜中小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文明的交通习惯有很好的帮助,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意识。同时,通过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和日常急救常识的学习,让所教育的中小学生拓展了视野和加强了素质的训练。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述
不同于以往的注重课堂教学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更注重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塑造学生的心理技能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活动训练的开展,使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自主的感悟、深切的体会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模式研究
2.1明确的树立活动单元的目标及内容。首先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确定活动的实施对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环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课内容。在明确了具体内容后,我们应确定一个体现活动特色、提纲挈领的名称主题,注意不要将个人情感、政治立场反应于主题中,力图用中性的描述、通俗易懂的思想紧扣主题活动的核心,避免专业性过强词语的运用。当然,中性的描述并不代表题目的枯燥,我们应运用创新的思维、新颖别致的思路注意引人入胜的主题确立,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注重兴趣教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热爱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我们应根据确立的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课程辅导策略及方法,要注重主题与目标的有效配合,内容与方法的严谨、协调,活动方法与形式的充分适应。
2.2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活动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活动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同时学生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及广泛积极的心理动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信任之行”需要准备眼罩及障碍物等活动材料,活动方式可以是分组的、集体的,地点的选择则必须是平整、活动范围较为充分的场地。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充分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创新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功能化软件进行心理场景的布置、演示、模拟及录制等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学生参与活动的紧张情绪我们应开展必要的活动课前辅导及动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做好活动前身心上的双重准备。
2.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过程设计。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由课程导入、内容展开、推进直至结束等环节组成,从活动的层面讲具体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及结束活动三部分。
2.3.1热身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通过学生之间信任的建立、团队的合作上升到心灵层面的沟通过程,只有建立在了解、和谐、健康、安全、放松、自由氛围基础上的活动课程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敞开心扉、主动参与、热切交流,圆满的完成活动课程。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前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们可以用激情生动、富于变化、富于感召力的语言进行开场动员,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通过设置简单的互助游戏活动使大家在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中调动活动的兴趣,如站成一列依次互相为对方拍背。当然热身活动的时间不应太长,点到为止即可。例如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可先让每位学生主动发言,说出对自己身体中最满意的一个部分,通过学生自主的介绍,自信的描述,同学们的热烈观察引入自信的教育课题。
2.3.2主题活动即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主体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应重点的围绕活动课的主题和目标进行设计及实施,包括活动的展开、推进与。
其中设计环节包括具体的流程设计、形式设计、方法选择、多媒体手段运用、活动时间安排等。活动、体验、分享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我们应围绕课程的目标及内容,并严格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运用感知、参与、体验、内化的方式逐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应注意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对于活动形式的选取我们应本着开放、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特性,进行与活动主题相适应、相切合的具体形式。包括游戏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讨论式、实践式等。针对多样的活动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方法也是生动多变的。例如游戏活动可通过学生互相配合、互相竞争、努力探索的游戏模式开展教育活动,角色扮演法可通过一定的情景剧、小品使学生身临其境的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当事者的心理变化、体会多重人格特征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可让学生通过角色的互换、集体的配合表演体会不一样的心理活动。小组讨论法则较为简单可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分组讨论、固定人数讨论及持不同观点自由辩论等。
对于实践活动的安排我们要合理的评估课程环节的设计时间,注重重点的突出及不必要环节的省略,从而防止课堂教学环节头重脚轻、课堂节奏松紧不一现象的发生。
2.3.3结束活动。结束活动的教学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精髓的归纳与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收获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外活动的延伸,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
3.结语。总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模式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应充分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求设立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环节,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力、创造力、总结力的塑造强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他们拼搏的意识、自主创新的精神,从而使中学生以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质勇于开创他们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鑫鑫.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思考[J].中小学校外教育,2009:34-35.
篇6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生涯教育;案例分析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让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10年后的自己,因为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成绩成绩优异,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其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稹氛瓜值木褪歉咧薪锥窝生面临的的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这一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就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但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通过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任务主要是由同伴推荐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剧的见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表现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及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表达真实。同时,由于采用了动态的背景,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到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分享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这些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他们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了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要团结协作,交流和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这种形式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队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教学与管理, 2007,10:44 -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 -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 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107.
篇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08
一、肃南“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山大沟深的祁连山腹地,聚居着包括裕固族为主的十五个民族,祖辈以游牧生活为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牧区的孩子接受教育逐渐成为共识,肃南县政府出资让牧区所有的孩子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的免费教育的惠举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很多孩子被送到县城,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但迫于生产,孩子们的父母只能随着羊群逐水草而居,游牧牧场的迁徙性决定了孩子只能由年迈的祖辈照看,托付亲戚、朋友代管,或者干脆住校。
二、对我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校是肃南唯一一所含初高中24个教学班的全日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880名,其中因为父母放牧、打工、经商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学生”近600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8%,住校学生426名,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8.5%。“留守学生”在我校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据调查,我校“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四种类型,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69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4.17%,祖辈监护的学生98人,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16.15%,亲朋监护的学生38人,占 “留守学生”总数的8.27%,还有15名学生由于特别原因则处于同辈或自我监护,由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完全自己照顾自己的自我监护状态。
三、“留守学生”亟待关注
祖辈和亲朋监护人往往不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停留在生活的照料上,只能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极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留守学生”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自身发展和学校管理。留守现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和情感、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我校“留守学生”进行关注与干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
四、改善“留守学生”情况的策略
首先是引起关注。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孩子的父母、监管人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衣食无忧,有人看管就可以了,从主观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顾与关心,更有情感交流、心理疏导等诸多的需求。对此,家长们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其次是引导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排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做法:通过心理训练等方式,塑造“留守孩子”心理品质;通过心理辅导,维护“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通过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调整“留守孩子”的心理状态。
再次是人为干预。运用多层面的宣传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及教育的热点,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一个课题。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德育及心理方面的教育。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主动进行有目的的人为干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具体主要运用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调查方法。(1)通过谈话,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通过谈话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有关细节,以便深入研究问题。(2)通过问卷法,可以让学生反思和挖掘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可以用得出的结果分析、判断实验研究的效果。(3)通过测验法,可以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或特点的评定。
篇8
一、实验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已逐渐凸现其特有的价值。现行的英语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英语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推进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之际,针对目前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笔者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展开调查(见表1、表2),旨在寻找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困境及根源,从而采取合理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10所学校校园英语环境调查表
表2.100名学生家庭英语环境抽样调查表
通过对100名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得出:9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大困境是没有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成立英语礼仪队、英语向导、英语沙龙等,希望常到公共场所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
调查分析一 声音是英语的真正灵魂。回到我们的英语教育现实,学生语音语调大都未过关,词汇量也不足,原因何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四大要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只关注前三者的重要性,而忽视学习环境的因素。很多人把英语教学收效较低的原因归咎到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上。的确,教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材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依据十几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及教研工作的经历,笔者以为,此结论是片面的。理由有三。第一,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较高的。英语教师一般毕业于师范专业,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他们一般能唱能画,能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可以阅读外文书籍,了解外国文化,思路开阔,综合素质较高。第二,英语教材目前更新较快,且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严格把关,被确定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后方能使用。第三,每个人都有学会语言的天赋,因为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那么,到底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何在?我们还是要从研究英语的“灵魂”──“声音”入手分析。我们的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中,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无处不有、无时不闻的英语语言声音?是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语言的主观和客观的环境?从以上有关校园主、客观英语环境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在于缺乏学习和实践英语的语言环境。
调查分析二 外语学习要有浓厚的语言环境。语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当然还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是不可违背的语言学习规律。所以,离开了语言环境,语言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调查分析三 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许多年来,“充分利用45分钟”“向每一分钟要质量”,以及“课堂解决一切问题,课下不占学生时间”的思想和做法是有偏差的。因为外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个着眼听说读写、突出交际能力的心智活动过程,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所以,英语教师应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从创设立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方面采取对策。
调查分析结论 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是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境之一,也是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一个根本原因。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抓住“语境”关键,采取得力对策,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转变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被动局面。
二、实验理论依据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突出了环境对人的心智活动的正迁移作用。其模式的形成是多种理论学说交互渗透的时代产物。
1.皮亚杰的合作学习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认为,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交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强调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自己跟优秀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
2.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来自习得。在自然环境习得的知识蕴藏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他的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语言要在尽量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布卢姆教育论。布卢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
4.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载入大脑的信息量越大,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越及时、精确,实践是加大信息量的途径。系统论和控制论指导实验教师按照科学的方法、程序组织、实施实验。
三、实验目的
教师通过语境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应试型”“统一型”向“素质型”“个性型”转变,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同质化、静态化向多样化、动态化转变,充分利用CAI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策略上实现从注入式、管制式、封闭式向启发式、民主式、开放式的转变。体现师生双边互动关系的平行性、民主性、磋商性和合作性。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基本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四、实验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语言环境、词、句、语言规则等语言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言整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义和一定的语言功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是语言的整体性。整体性也是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我们在语境实践教学中必须遵循语言本身的整体性原则和人的语言心理活动整体性原则,在设计语境时必须保证语言环境与语言材料和学生的语言心理活动和谐统一。
(二)实践性原则
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的实践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交流活动既是开启大脑语言机制的钥匙,是人们学习语言的动力之源泉,又是人们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语言的实践活动,语言本身就必然被肢解,语言教学也不可能成功。我们在语境实践教学中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将语言当作交流思想的工具,设置情境,在语言交流活动中组织教学,才能保持语言本身的整体性,也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必须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地感知、体验和实践语言材料,了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探知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并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同时感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情操,形成鲜明个性。
(四)交互性原则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和要求,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使学生在交际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实效性原则
教师设计语境时,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活化对话、课文等材料内容,进行开放性延伸,增强课堂交际活动的真实感和实用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获得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实验因素分析
自变量: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
因变量: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相关变量:教师素质、教学条件、内外语言环境
实验班级由随机编班,平行安排教师工作量,随机安排教师任课班级,教材均采用JEFC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以常态自然实验为主要方法,尽力优化实验因子,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使因变量达到最佳值。
六、实验过程及措施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健全领导机制,构筑教研网络,打造语境实践教学的实验平台
我市“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从1998年起步到现在,主要遵循“系统设计──分步实验──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模式,本着“分项研究,专项突破,知行共振”的思路稳步开展实验。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由学校强化对实验流程的区位管理。按照市、县两级“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方案,成立实验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课题实验组,出台《学校课题组工作职责》《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量化评估与考核、职务晋升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实验运作与纵深发展。依据实验方案,确立每个轮次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并确立分步实验的八个课题研究,以期专项突破,整体优化。
1998.7.~1999.7.(准备阶段):
A.活动课的开展模式及设计技巧
B.活动课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1999.9.~2000.7.(探索阶段):
C.教师在语境实践教学课堂的角色定位
D.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与差生的转化
2000.9.~2001.7.(实践阶段):
E.如何建立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F.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对学生情感、语感的影响
2001.9.~2002.7.(发展阶段):
G.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H.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中任务实施的原则与策略
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明确“三课(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能力主题,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优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语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境的设置可以采用CAI展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也可根据课前对主题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大胆想象与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期待着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表演氛围,将学生的表现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电话、风筝等,使表演更加有趣、逼真。学生通过表演,内化了所学语言知识,发展了言语技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广泛搜集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最终对所学语言点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在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自学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当然,在互动式的语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预先做必要的铺设,并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
(三)以英语教学活动为载体,延伸语境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在语境教学课题实践中,根据“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证明,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的方寸之地和有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参与语境教学实践的人数受到限制,语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将课题实验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语境实践教学综合教育模式的研究,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建立一个英语活动室” “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 “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 “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倍增。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
1.建立个人英语学习档案制。
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英语学习档案”。档案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制作的英语手工品、英语手抄报、表演剧本、学生作文、录音带或录像带等,将它们在英语活动室展示出来,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成果。
2.阶段性评价。
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品表演、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表格设置如下。
表3.阶段性评价表
3.终结性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听力、笔试和口试三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
七、实验效果
(一)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依据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二二三五”整体实验框架,即一个学年周期,开发两个课题研究,随机抽两个平行班参与实验,力争三年形成气候,五年创出特色;推出了“三三三三”实验策略模式,即坚持“三个界定”原则(界定知识主题、能力主题、情感主题),立足“三个点”(渗透点、切合点、生长点),确立“三课模式”(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形成了“两结合”实验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二)促进了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培养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进行调查,发现100%的学生热爱英语学习活动,75%的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4.“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统计表
表5.“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统计表
依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一书的统计原则,通过对学生英语学科的前测成绩和终测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后,从P 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对照班存在着显著差异。其结果见下表。
表6.前测(初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表7.终测(初中毕业会考)
(三)造就了一批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年的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中,教师们以课题实验促课堂教学,勤思考,勤研究,勤总结,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科研型”英语教学能手。在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我市英语教师刘艳获全国一等奖,邓迎新获省一等奖;先后有150余篇教学经验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0余篇有价值的教案入选各类优秀教案集;20多个优秀课本剧获省级编剧和表演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有130多人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
(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于不仅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落实。
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教师灵活应变的指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互动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提高语境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根本。我市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朝着既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验的各个层面上还缺乏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我们相信,在总结过去三年实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浙江出版社1993年版。
3.马相明: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潘小华、刘伏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
篇9
与严峻的心理问题现状相比,我国现有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都存在不足,干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水平无法满足教育需要。就本校而言,心理教师虽然接受过专门培训,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课时,又身兼数职,接触学生的时间有限。班主任虽然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如果二者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则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那么,学校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的过程中,该遵循那些原则和策略呢?
主要概念界定
合作 合作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一致的目标、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合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本校的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具备初步合作的基本条件,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课题是由学校的政教处、教科研室共同承担,这些都为有效的合作提供了保证。
策略 策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二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三是指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本课题所指策略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有效合作的方针、机制及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合作策略 合作策略一词始于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它是指合作双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双方的需要都是合理或重要的,而且双方相互支持,高度尊重,愿意以合作来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成果
从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经过历时两年的行动研究,本校总结出以下五大策略,即目标引领策略、尊重支持策略、沟通协调策略、资源共享策略、问题学生转介策略。
实施目标引领策略,激发教师合作的热情 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动力。学校把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实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高度认同,因为它既关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这是实验教师迫切需要的。
另外,心理教师将总课题分解,要求课题组教师在总课题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班级实际,确定研究专题。实验教师确定的研究子课题包括以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为突破口的调查研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行为及对策的研究、初中生挫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从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到实施,学校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实验教师在总课题的带领下,一步步加以实施。而子课题的确定又使其研究有了重点,目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也激发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题组成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积极主动学习、实践,还承担了对各年级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任务,并将其视为提高自己、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其中部分班主任从未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但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购买相关书籍或申请外出学习培训。
实施尊重与支持策略,增强解决问题的力量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彼此支持是合作保障。课题组中,成员都是平等的,有活动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有问题共同商量解决,以对彼此的尊重换来相互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小组成员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组成了一个精神的家园。每当烦恼和苦闷的时候,相互之间几句安慰、劝导的话语,就可以起到精神抚慰的作用,及时化解教师的情绪,从而以一种健康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样,小组成T起到了相互督导的作用,这是心理教师自我成长所必需的过程。
实施沟通与协调策略,提高心育工作效率 在合作过程中及时的沟通与协调是合作成功的关键。为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课题组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小组会谈机制,小组成员每周一次例会,谈一谈本班的问题、个人心育工作现状和体会,共同商讨、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和转化工作的重点和对象。同时,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定期出版“心育研究简讯”,通报本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等。此外,心理教师还将个体辅导的结果及时通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则在转介学生时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已经做的工作通报给心理教师,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网络交流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课题研究服务。如设立组内专用邮箱,及时将有关资料、通知发到邮箱中;建立QQ群、微信群,使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畅通,也使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把课题组教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实施资源共享策略,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由于本学科的特殊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相关的资料也只能通过教师去搜集,因此教学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个人所能了解和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就需要掌握更多更好的资源。于是本校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一是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测量软件对课题组教师开放,以保证学生现状分析及问题学生确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把教师个人手中的资源集放到心理教师手中,课题组教师随时可以借阅观看。现在学校已拥有相关图书150余册,课例30余节,报刊杂志4种,还有其他心理活动器材、数字资料若干。另外,本校资源库也对全校教师开放,很多教师在班会、家长会、主题活动课之前也纷纷通过资源库寻找资料,使教师养成了随时积累素材、资料的习惯。
实施问题学生转介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自己帮助不了的来访者要及时转介,以免延误病情。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学校个别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只是这种转介是心理教师与班主任间的互相转介,而非单方面。为此课题组设计了“问题学生转介卡”,班主任可以将本班级的问题学生转介给心理教师,但需认真填写转介卡,让心理教师更多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心理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后,再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效果填在表上,交给班主任,请班主任配合做工作,使学生得到一致的、持续的教育和帮助。有时问题比较复杂的学生,需要经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之间反复多次的相互反馈、辅导,才能见到效果。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尽早发现学生心理的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但班主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级心理干预后,如果发现问题严重,必须转介给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由心理教师向家长提出建议,由家长带学生做专业的心理咨询。这样就保证了每个问题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论与建议
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运用师大易度心检系统对部分实验班学生进行前期(2011年9月)、中期(2012年9月)和后期(2013年6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心理问题人数有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对实验班心理问题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对比,共计246人(见下表)。
说明:所运用的师大易度心检系统《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包括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问题行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社会支持12个维度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实验班的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精神状态普遍好于非实验班,他们积极乐观,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课题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知识和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教师对待学生更像朋友和亲人,因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多位教师的心理教康教育论文和课例在市区级获奖。同时,课题组教师为学校的班主任、青年教师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学生所做的专题讲座,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现在,课题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还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头人。他们为全校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开展讲座、做观摩课,为全校学生上团体辅导课,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主动要求成为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筛选,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由原来的5人扩大到现在的12人。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提高。V大干部教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视,添置心理测评软件、购买辅助教材、光盘资料,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在人员、财力、时间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于2013年在玉桥中学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生涯教育研讨会。
篇10
1.1自主学习定义
在我国,一般来讲,很多研究者(程晓堂,2000)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通俗地讲,就是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教育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大纲、学校、教师、教科书)给予学习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对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宽容度。对教育实践者来说,培养自主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1.2自主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方面,自主学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着很大差异。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层次高、负担重、专业定向强。学习内容多样、复杂,具有研究性和探究性。此外,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更为宽松,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些特点客观上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才能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大学教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而学生对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则更多地要靠大学生自己去努力。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学会学习”,也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英语自主学习的养成,不仅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它还会泛化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当中,使学习者即使离开学校后也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大学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小学教育后,大学生在英语语法和词汇方面已经完成了基本积累,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在听力和口语等实际运用方面需要改善。此时,中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引入自主学习变得必要。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完善的过程。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很可能在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后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使大学英语教育流于应试,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薄弱。同时,在大学课程安排上,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课时量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信息量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课后的自主学习时间,英语水平的提高会相当困难。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议题。
2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目前,对于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育方面的应用有着广泛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英语学习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2.1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引入外语文化认知
(1)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而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最重要的前提,任务完成式教学模式不适应语言的长期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活动,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一个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后,他会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在老师的要求或督促下,或是迫于其他原因。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会自动完成学习任务。还会通过课外阅读吸收相关知识,自觉运用所学。这样不仅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其带来的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能够悦纳自己,提高其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其学习。决定学习效果的是学习者本人,即使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教学条件下,学习者阶段的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就是由学习兴趣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扎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这成为了决定的先行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可以引入外语的文化认知。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完全孤立地进行学习,单调乏味地重复会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传授语言点,造成学生心理上对语言的排斥。外语是外国文化的载体,外语的传授过程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对外语教学渗透一些新的审视、探索,是各级各类外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英语是很多西方国家使用的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西方国家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大学生大多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表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相关的文化,通过文化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同时通过文化知识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当学生对文化感兴趣后,会自主地去学习和理解语言,随着语言的深入学习,又不断地去寻求文化相关性,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笔者发现,很多英语水平较高、对学习语言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对国外音乐、电影等有一定的接触,他们在听英文歌曲和了解国外文化过程中,提高了外语水平,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中穿插文化背景讲解
英语文化传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课堂教学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例如,在讨论genderdifferences这一话题时,可以分析不同国家对男女性别的看法。运用表格形式进行各种现象的对比讨论,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原因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好奇心和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3)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
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西方文化的选修课,强化文化知识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常识。文学类课主要有小说选读、诗歌赏析、散文名篇、英文影视和比较文学等,主要侧重于文学作品赏析,品味西方精神文化;文化知识类课主要有欧洲文化、西方文明史、英语文化和语言与文化等,主要侧重于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口、环境等方面文化知识的归纳和概括;文化比较课有东西方文化系列、中美文化比较等,侧重于母语与目的语文化比较,使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全方位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学等,侧重于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以及对如何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手段指导。充分利用文化知识课进一步丰富文化知识学习,完善外语文化知识的结构,是文化知识学习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
(4)开展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
此外,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顾问,建立英语文化俱乐部。俱乐部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教授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文化信息;定期举办英语沙龙,邀请外教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创造相对纯粹的外语环境,在直接的外语对话中,体会东西方文化差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英语比赛,如英文辩论、英文主持人、英文歌曲、英文配音大赛,使选手和观众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创造校园文化氛围。这样的结果在于,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外语,而是联系文化,更容易理解外语的演变和实际应用。
(5)选派学生出国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出国交流,给学生直接感受外语文化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均有学生出国实习、交流等机会,在西方文化环境下,学生可以把平时学到的外语知识付诸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自信。
2.2倡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必要性
除了和文化学习相结合,英语自主学习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长期以来,教师以知识占有者、传授者的身份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程序保持一致。教师讲得多,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较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能遭压抑,而且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遵循“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特质,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在学习上自研自得。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是生理和心理、认知和情感、思想与行为等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水平。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利用课外时间,利用一切资源,在听说读写方面不断练习,才能在英语水平上尤其在听说方面实现飞跃。而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观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
(2)实例说明
笔者对所教学生,先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讲解重点词汇和进行课文文本内容分析。此后,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语言的讲解。在讲解之前,给予学生课后时间利用各种资源去搜集材料,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先从简单的单词讲解开始,过渡到语篇语法讲解。笔者发现,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激励学生从单纯的输入式学习转变成输出式学习。因为此时,学生会主动就所学内容借助工具书查询文化背景,分析、归纳、操练语言点,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向老师、同学或他人请教,对语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听取讲解者的发言,和自己理解进行比较,会积极地指出同学错误,互相学习探讨。在整个准备和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对于如何进行语言学习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英语教学效果好于单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同时做好检查、释疑和补漏的工作,加强引导。通过发挥学生主动性,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对自身的不足了解更加清晰,对于如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也更加明确,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2.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1)大学生的独立特性
要实现大学生英语的持续性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使自主学习不停留在浅层次,才能给予学生坚持的动力。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对知识的认识带有片面性,认为英语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对语言学习缺乏动力和热情。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都有自己较强的独立性思维,所以教师如果光是进行道理灌输,无法有效说服和影响学生。
(2)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参加招聘会等)
在引导学生方面,可以结合事实对学生进行沟通。大学招聘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招聘会,提前了解单位需求,了解无论何种专业,对英语都有一定的要求。英语在45个国家都是官方语言,世界1/3的人口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3/4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会有英语。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外联系加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英语越来越成为一项必要的技能。针对有部分学生有将来出国深造的打算,重视在学校里语言的学习,就不会在语言关方面花费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去补课,而是一站式通达国外,获得更多良好教育的机会。
(3)邀请毕业学生回访学校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毕业后的学生回访学校,和在校学生进行交流。一般学校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同学进行互动,对新生树立大学目标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同属在校学生,对社会需求和以后的工作走向认识都还处于模糊阶段。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的学生,一方面可以运用自身所遇到的实例,来说明知识学习尤其大学英语学习对工作的作用,学会自主学习方法,才能继续有效提高;另一方面,特别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相似,容易引起共鸣,在校的学生容易信服,效果甚至好于教师。学生毕业工作后往往分散于各地,组织上会有一定难度,目前高校在这方面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4)因材施教
在实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性自主学习方面,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对而言,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较好,因为其在中学大多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因为效果不佳而中途放弃。各个班级都有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不增强其学习信心,会导致他们放弃英语学习,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由于教师课堂教学很难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适合单独辅导。学校可以安排或指定特定教师或者优秀学生进行定期辅导,解决英语学习难题。
3总结
- 上一篇:四年级孩子心理活动总结
- 下一篇: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