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交流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3:4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活动交流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的讨论,就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切磋、争论和交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调节心态、完善人格。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生活的适应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处理得当的话其教育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讨论前的准备
刚开始时,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需要教师耐心的培养和长期的指导。首先在讨论活动开始之前要精心设计好题目,力求讨论题目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教育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紧密联系学生心理行为和生活实际。在交流讨论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但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引导,都应该紧扣目标和主题来进行。要抓住要点、突破难点、围绕热点,既要能吸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又要能引爆新的问题突现分歧,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指向合乎规范的道德观点和生活常规。最好在活动前先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准备的过程。
讨论题目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虚拟心理情景,如心理活动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材料,经典两难做事等;二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品德行为等;三是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操作、模拟情境后再就活动内容设计讨论题。
二、讨论中的环节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把握好讨论进程,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班级气氛,这是讨论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产生快乐的正面情绪,各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使之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题,勇于大胆创新。因此,在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想方式和思想感情。
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人人参与。学生是讨论的主体,通过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大组讨论、自由组合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人人参与,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角色、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自由而彼此尊重,做到既有同又求异。讨论也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创设了条件。
第三要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握好深度广度。要根据活动的目的,紧扣中心,抓住讨论的重点,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明确教材中的心理目标和行为要求。要多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依据品德原理对问题进行选择、判断和推理,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认识日常的行为规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接受生活常识,适应校园生活。
三、讨论后的总结
讨论结束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总结,要善于总结,恰到好处地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地进行简要概括总结。这个结论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中水到渠成的结论,也可以是根据大家意见师生共同进行归纳。要知道,采用讨论法教学,讨论本身不是活动的目的,通过交流、体验,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落实教育目的要求才是我们的目的。讨论后的总结如果到位,其效果将更为明显。
篇2
1. 主题明确、简洁,活动层次分明
如在讨论“体验合作”这一主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让同学思考并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游戏,思考合作带给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2)回顾自己曾经与人合作做事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小组内分享自己当时是怎样做的;(3)小组讨论成功的合作需要注意些什么;(4)运用合作技巧再进行合作游戏。每个话题老师都让同学充分表达、分享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主要观点。课结束时,黑板上写满了学生合作的感受、合作成败的原因以及合作应注意的事项,不需要老师再讲多少,同学们已经在自我教育了。
2. 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
活动应尽可能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的团体活动,如学生纸笔活动、小组案例探究活动等。例如,在开展“体验合作”主题活动时,让每个学生填写“我为小组做了什么贡献”的工作纸,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部分,一定要参与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与人合作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合作的认识。即使活动中需要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剩下的学生也应承担相应的其他任务,不能无所事事。
3. 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好的心理活动课顺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学生的成长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中,许多教师为了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但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如果没有内在体验,是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如“假如你碰到这种事情会怎样做?”这种方式使学生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情境中的角色,进行移情体验。
(2)游戏活动,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心理剧、团体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现场活动情境中体验。在“突围闯关”游戏中,学生可体验相互配合与支持时的心理感受等。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感觉最真切,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也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亲历“做到”―“悟到”―“知道”这一心理成长过程。
4. 尊重、聆听,让学生真情流露
好的心理课,课堂氛围宽松、自然、真实,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愿意说出心声。哪怕学生的想法中有些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错误的,老师也应聆听。
如一位同学在说到自己与别人闹矛盾时想打人。老师不是简单地指出打人是不对的,而是说:“看来,一定有谁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太生气了。能不能说给老师听听?”生:“……”师:“那的确很令人生气。打他,会让你觉得……”生:“很解气。”师:“或许当时真的解气了。让我们再一起想想看,你打了人后,会发生什么?问题又会变成怎样的呢?”生:“……”师:“如果,他又打回来,你又怎么办?你试过其他方法吗?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碰到这种情况还可以怎么办?”……这位老师聆听了学生的愤怒情绪,聆听了学生的委屈,对学生有了尊重和理解、支持,再进行教育就有了学生可以接受的心理基础。
5. 学生勤动脑、会思考
一堂好的心理课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人我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不同思维方式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如在“体验合作”主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合作的重要性时,有的同学认为生活中更需要独立思考,需要个人的独创性,不必与人合作也可以把事情做好;有的同学则认为生活中多与人合作,可以借人之长,开拓人的视野,使人更善于创造,把事情做得更好,还可以增进友谊。通过二者思维方式的比较,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有些心理问题是因为学生缺乏移情与移位思考造成的。如,针对合作伙伴之间常见的矛盾冲突,通过让学生互换角色扮演,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可以转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其心态的调整。
学生能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反省。每一项活动设计要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必须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使学生思考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如,让学生“回顾自己曾经与人合作成功或失败的一次经历,想一想你当时是如何做的?如何想的?”借此反思自己的心理困扰或经验,调整自己的心态。
6. 重视分享交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好的心理活动课要体现学生智慧的流动,通过点、线、面的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
心理课堂中的“点”是指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种分享有时在全班进行,有时在小组内进行。心理课堂中的“线”,即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参与活动之后,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相分享交流内在体验,以便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从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当学生有疑问时,老师可与学生对话,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考。心理课堂中的“面”,即把握全班同学的整体情况。如在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以板书、口头表达、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家讨论、交流的结果,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学生的智慧,并加以归纳成为课堂学生的具体成果,这可以极大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重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最好的行动是立刻行动。一堂好的心理活动课,在学生有了一些收获之后,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践行能力。
篇3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193-01
针对任意选取的30例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分析了解他们的内心特征,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心理护理方法的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中有30例传染性疾病患者,其中有18例是身患乙型肝炎,12例是身患肝硬化。经过交流以及问卷调查方式,发现上述患者均存在心理问题。
1.2 心理特点分析
(1)恐惧、焦虑、敏感、脆弱。这是传染病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这类患者一定要进行隔离处理,然而有的患者不能接受要被隔离这个情况,认为护理人员以及自己的朋友亲人是害怕自己被传染才要将他隔离,患者的这种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治疗。(2)自闭、寂寞、自卑和抑郁。对于身患传染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的方式,要长时间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分离,这就会导致自闭、寂寞的情绪产生。由于疾病具有传染性,害怕自己的病会传染给亲人,但又盼望亲人来看望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有自卑、抑郁的负面情绪产生。(3)自责、暴躁、情绪波动大。传染性疾病属于一种治疗过程较长的疾病,病情反复无常,不仅治疗需要大量占用时间,而且治疗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也是很大的,这导致患者自身认为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有一种严重的负担感。此时患者多表现为焦虑、烦躁、情绪波动大,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1.3 方法
(1)病患到医院接受治疗时,要热情迎接,用温暖、关爱的话语与患者交流,打破医患之间的隔阂,确立一个美好的医患关系基础。由于亲友不能进行长时间陪伴,那么医生就要主动代替这个角色,成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亲人和朋友。(2)在面对患者时,谈话内容不要涉及有关疾病的不良后果,更不要谈论有关传染性疾病患者逝去的问题。
2 结果
经过医生的心理治疗,上述患者均能以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并好转出院。
3 讨论
3.1 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在病人住院期间,患者与自己的护理医师是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师应该在其日常护理生活中多采取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以及行为,将护理意识渗透到日常当中。积极的与病患进行沟通,采取聊天的方式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例如传染方式、隔离方式等,让病患可以先认识到疾病的相关问题,引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饮食以及休息。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医生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厌恶、害怕等心理。
3.2 构筑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
一个温馨美好的居住氛围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有极大帮助,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安逸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患者自身有一种宾至如家的感觉,这才能放心的疗养。患者居住区要严格控制噪声的产生,有序的进行相应工作。在安排病患入住时要考虑到病患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应该优先把同N病患,相似年龄段的病患安排在一起,以方便患者之间的交流,打破疗养期间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状态,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之间的感情,以减少病患的孤单感。
3.3 注意保持和恢复病人的社会适应力
之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采取强制性服药、打针、营养以及休息,对于社会的功能不够重视。对于现在的治疗和护理就十分重视如何让病患重新返回社会当中。一般情况下,在病情不严重的状况下,要让病患进行相应的下床活动,进行练习,参与一些自己可以适应的活动,但要注意,不能急于进取,要适度,劳逸结合。
3.4 善于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
整理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其进行了解总结。对于那些身患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人来说,由于其治疗过程较长,需要长期打针、服药,他们极易因此失去耐心。曾经遇到以为身患咯血的病人,由于病情的反复无常曾多次住院进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情绪暴躁,对治疗不抱有任何希望,严重影响病情的疗养。经过与其谈心,我们了解了该患者的内心状况,对其进行极力的疏导和安慰,减缓内心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让患者重拾对病情康复的希望。
3.5 提高护士素质及业务水平
篇4
从课程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旨在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它像一般活动课程一样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特性,但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共享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长期积累起来的优秀的心理活动课资源,提高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水平,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在市教委德育处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市性的“中小学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集与评选”活动。
一、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本次活动历经了筹备、区县初评、专家复评、组织录课、对优秀课录像进行审阅、对活动进行总结等阶段,整个过程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年底结束,历时9个月时间。
本次活动征集的教案,反映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确立起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理念,突现出心理活动课的特色,但还存在一定不足
从心理活动课教案本身看,广大心理教师基本可以做到:
(1)整体构思逻辑清楚,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及课程主题密切相关,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感悟。
(2)能运用一定心理辅导技巧与方法,教学环节的安排具有层次性,重点难点把握得当,连接过渡自然、顺畅。
(3)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活动设计合理,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4)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师生、生生心理相容、平等和谐。
(5)专注倾听,对学生发言不进行价值判断和干预,能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
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案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吻合,活动衔接不够自然;出现“活动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完全变成了“活动”(游戏),对“活动”的导入、分享与总结尚有欠缺,活动与教育目标有距离,活动主次不清,表面上学生参与性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深层次的感悟、体验不足,情感与认识的升华被忽略。
(2)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现场的感受、情绪不能即时关注和引导;整个活动过程重预设、轻生成,没有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3)对课后延伸重视不够。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可能在课堂上几十分钟内完成,学生只有把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获得的感受、体验、认识等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并不断强化这些感受和体验,久而久之,才能成为习惯,进而内化为素质。心理活动课如果仅仅重视课堂环节,而忽视课后延伸,就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许多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程度不一,不同内容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之间存在水平上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但是从目前我市心理活动课的主题内容看,许多教师关注的仅是学生的沟通交往、情绪管理等少数教育内容,而对入学适应、生涯规划、意志力、危机应对等问题关注不够。尽管在下发征集通知时专门对教案的内容范围和数量比例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结果仍然是一些内容的教案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比较高;而另一些内容的教案数量少,水平相对比较差。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水平不平衡
在心理活动课教案的数量和质量上,区县之间、中小学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区县不仅参评的教案数量多,质量也高,如西城区、东城区、延庆县、大兴区等;有的区县获奖教案数量少,质量明显偏低。朝阳区、房山区等基础好的区县仍然保持其优势,部分郊区区县发展迅速。西城、东城、崇文(2010年归入东城区)、宣武(2010年归入西城区)等区,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研力量雄厚,一直在全市乃至全国保持着领先水平;部分郊区县如大兴、延庆、密云等,由于近年来认识到位,有专业教研员指导,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4.区县级相关部门教研员的专业指导是提高教师心理活动课水平的关键
区县级相关部门(德育室、教师研修学院、教科所等)对心理活动课比较重视,有专业教研员指导、经常开展心理课教研活动的区县,心理活动课教案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如西城区,有专业的心理教研员,长期以来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全区中小学心理教师中进行专题教研,稳步扎实地提高教师的水平;大兴区、延庆县也在专业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定期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查还发现,北京市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达到了73.2%,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中77.3%将活动课列入了课表。2006年徐志芳等人的调查结果为,北京市41.7%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3.28%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与之相比,北京市2009年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比例明显提高。
但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城区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比例和是否列入课表两项都居于前列,大兴区虽然在将心理活动课列入课表一项的比例略低,但在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项高居榜首。延庆、通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不足一半,门头沟与昌平不足60%。这与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西城是北京市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和丰厚积淀。2009年,大兴区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都名列前茅。总之,通过此次征集和评选,我们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和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导提供了依据。
二、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和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水平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和集中体现。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者对心理活动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成是心理咨询。有相当一部分校长认为,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就等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针对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心理活动课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热衷于学习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要向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宣传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兄弟省市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和水平。
2.心理教师的培训应体现专业化
我市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提高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对心理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导致培训内容与心理教师的专业需要不吻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作用。例如许多区级培训邀请精神病医院的医生讲授神经症、精神病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请某些咨询或治疗专家讲授诸如“箱庭治疗”“催眠治疗”“音乐治疗”等技术,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掌握了这些心理咨询技术就实现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所以许多教师不惜自费花巨资去考“咨询师资格证书”。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许多心理教师热心承担心理医生的工作而淡化了自己的教师角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心理教师是教师而不是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校心理咨询员的工作目标、任务等是有差别的,在培训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不能混为一谈,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
因此,在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清晰的定位,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应分为两个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系列和学校心理咨询员系列,两个系列在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应有明显区别。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构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一线教师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致使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近30年的发展中仍然没有比较完备的课程标准,各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各有侧重,制订的目标各不相同,所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它既需要有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必须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又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具有相同的属性,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充分,忽视理论研究和指导,就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歧途。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2001年北京市就有61.8%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至今使用的教材各种各样,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区县或学校用的竟然是刚从别的学科转过来,只上过一两节心理活动课的教师编的所谓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有二十多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是必修课,有的则是选修课,课时安排也从一学期几节到三十多节不等。这种表面看来“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长久、科学发展非常不利,它会导致各个学校自行其是、重复摸索,长久在低水平的状态下徘徊;它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也不利于校际的交流和协作,更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与中介,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有本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式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有自己的教育大纲,有通过审定达标的教材,有相对稳定的课时保证,有一定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有教研室,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其教育效果,而现状与之相距甚远。只有加强理论研究,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才能保证我市心理活动课的质量和水平。
4.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活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征集评选活动,我们发现我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拿出全国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示范课,不少教师经常被兄弟省市邀请。但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师资源。区县间的交流分享不够,致使区县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没有明显改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科研活动的比例偏低(参加过区县级及以上活动的占38.5%),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县、类型与地域之间的差异。针对此,我们应该建立市级和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机构,初步构建基本的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常规工作制度与合作模式,形成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交流平台,有计划地、定期地进行研讨,提高心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胡永萍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
[3]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
[4]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5]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 教育研究.2002(5).
[6]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7]〔美〕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李子建,尹弘飚.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篇5
关键词:美术 直观教学 教学相长、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一种现象,那就是大部分学生在一年级时对美术课有着较高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就出现了对美术课的排斥,到最后只有一小部分或几个人还在对美术课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教师又应从主观上做些什么呢?
一、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偏激
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比较偏激,为什么会这样呢?起初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成人化思维方法来分析,要求学生,忽略了一些极为基础的理论。从绘画开始,虽也多方面培养,但没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及理解能力。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美术就是单纯的画画。久而久之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在学生脑子里根深蒂固了。
二、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对美术有了错误的认识,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很好的鉴赏方法,从而就产生了一种理解性的错误,那就是单纯的形体像与不像的认识,那么这时教师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这时也强调形体的像与不像,那么就会有一部分造型基础弱的学生放弃了学习,原因很简单,就是我画得不像,我画的不准确等等都是与形体有关的因素。
三、外部的刺激与学生的心理承受
从上述现象我们可看出一个现象,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美术”,但每当自己作品问世的时候,当面对自己作品兴奋和激动的时候,却得不到鼓励,反而却是一些批判的语言,当然这里起到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的言行,如教师对形体、对线条等一些方面的要求过高,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缩心理,不敢进行绘画,不敢动笔,不敢放开思想进行创作,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别人说笑自己。
四、教师在讲课时专业术语过多,学生不能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很好的教法和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对课产生兴趣,一旦方法不得当理论过深,即使花样再多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讲课中尽量不要出现过多的术语或以词解词的情况。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然学生本就觉得神秘,好奇,术语一多学生辨不清方向,不能理解,不能消化,认为美术课高深莫测,知难而退,从而放弃学习。
根据以上几点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弱,学习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教师应做些什么呢?这里根据我自身的工作和平时的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1.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美术
美术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又称空间艺术。不只是单纯的绘画,它是一种文化,是美的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很多门类,如:书法,雕塑,手工制作,建筑,工艺等,而且众多的门类里还有好多小项,如绘画:分油画、国画等,往下还能细分如国画分工笔、写意等。这些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美术,当然这还不够,有了正解的认识,教师再对学生情感上进行交流,成为朋友,解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可以随时发问,不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这样师生感情融洽,自然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2.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
教师要有一个好的评价方法和正确的评价观念,也要有一个自我评价的正确观念。首先,教师要懂得欣赏儿童的稚嫩作品,注意自己在观察时的言行。学生虽不懂美术创作更无技法与方法,但会很认真的完成作品,当教师查看时,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对学生会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认真查看细心讲解,即使是学生应付了事的作品,也要心平气和与其交流,从情感出发,并给予激励,树立起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教学方法多元化,作好课后记
教学中要讲方法,每一个班,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研究教法,如:演示、多媒体等,这样学生对每一节课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教师通过后记的形式来总结班与班的差异、人与人的特征,从而能及时更正教学方法。在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层次,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分层练习,让每一部分人吃好,一部分人吃饱。如:一节课布置两种练习,一种是针对全体学生,一种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弱的学生不会感觉难,基础好的也不会感到乏味,从而使学生学习达到一种均衡。
4.虚心接受,师生关系融洽
篇6
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大学活动总结,请笑纳!
大学活动总结1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奋斗者们永远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继续前行,继续奋斗。我们一直围绕着“实践”这一条道路,开展着自己的活动。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理论与思想上的准备。这一个月我们在理顺社团本学期发展规划,做好思想准备之后,将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月社团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1.2月25号,社团干部会议
在新的一学期里面,社团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在社团人数慢慢减少的情况下,怎么样将我们的社团发展起来;让我们的会员能够在社团里面得到充分的锻炼。针对以上问题,作为社团的干部,我们经过讨论,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增进社团会员之间的交流,其次多搞一些有实质性的内容,再次就是让会员有机会实践锻炼自己。
2.3月4号,社团本学期全体会员大会
本次大会对社团本学期的主要活动做了详细的报告,报告中包括活动的大致内容,活动的大概时间,活动的大致形式及活动的组织安排。本学期社团主要活动为:干部培训、讲座、春游、社团文化学习、创业知识讲座、暑期工兼职、新生机校园、星光二外策划、武汉智通人才市场暑期工等其他非常规活动。
3.3月11号,社团“市场策划部
”成立启动仪式
伴随着社团向外发展的需要,社团需要更加紧密的与外界企业,商家之间的合作。所以我们成立了这个部门,该部门的成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与外界的合作。该部门的职能为:校园,商家在校宣传,兼职暑期工联盟,产品推广等其他职能。我们相信该部门的成立,对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3月18号,社团播放视频
此次活动为大家播放了创业视频和电影,旨在为了增加大家之间的交流和对社团文化的认可。社团文化是我们每个奋斗者的行为准则,我们的社团是我们的家,在奋斗这个集体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梦想,那就是创业奋斗。
3月是我们思想活动焕发的一个月,在下面的一个月我们将用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的奋斗者们继续奋斗,不断的去锻炼自己,让自己在奋斗者这个家庭里面能够使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大学活动总结2根据学工部本学期工作要求和我院本学期工作计划,我院第八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月各项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各项活动围绕本届525活动主题“危机理性 成长——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有序开展,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现将近阶段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学生喜爱
1、2、4月-5月,为契合本届525活动主题,了解我院大学生(含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特点,我院设计了《大学生、研究生生活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在全院各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发放了550份,回收466份。
同时为对比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上有何不同,特在外国语学院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8份。详细报告内容正在分析中。
3、4、5月24日,我院在图书馆东广场开展筹备已久的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特别活动,主题是“释放压力,轻松面对”。
此次活动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导同学们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此次活动引起了不少同学浓厚兴趣。第一个游戏是“枕头大战”。参加同学自由组成4队,每队10人,2队一组,?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谏砩习笠桓銎颍掷锬靡桓稣硗罚蜗饭嬖蚣从檬掷锏恼硗反蚨苑降钠颍北;ず米约旱钠颍?分钟后,剩下气球多的一队获胜。这个游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动现场不时的发出阵阵笑声与喊声,同学们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释放了压力,而且获胜的小组也得到了汽水、棒棒糖、薯片等同学们喜欢的小零食奖品。接下来的第二个游戏是“宣泄涂鸦墙”,同学们看到各色的颜料早已兴致勃勃。这个游戏是同学拿装在保鲜袋里颜料用力扔到墙板上的白纸上,在此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色的涂鸦作品而且也将自己的压力释放了出来。游戏结束后很多同学仍然意犹未尽,反映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也学习到了释放压力新方式。
5、6月,我院在“心情驿站”成长辅导室开展了525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之一“考研路上不孤单”的主题心理沙龙,活动由院心理辅导员、主持,三位作为嘉宾的07级优秀学长和在考研过程中感到有压力和困惑的部分08级同学参加。
首先老师介绍了三位学长,然后向大家说明了这次沙龙的目的,即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交流学会在以后考研路上合理应对所面临的压力。接下来三位学长分别介绍自己的考研经历,向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帮助大家分析困难,解答疑惑。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学长们一一作了解释,还分享了很多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好的经验,如要尽早的确定好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找几个同伴一起复习,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复习的进度要适合自己,但一般不宜过快或过慢,合理分配各科的时间,注重劳逸结合,等等。其中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大家解决疑惑。
活动结束时,大家都写下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及感想,相信这次心理沙龙活动为准备考研的同学解答了很多疑惑,也增加了大家的信心,能够帮助大家在以后考研的路上更加轻松、从容应对。
二、认真参与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月各项活动
根据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活动安排,我院积极参与学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月各项活动。在校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中,我院有27组共76人参加初赛,比去年增加了5组20人。根据校《优秀朋辈辅导员评选通知》我院选送了7位优秀朋辈辅导员参加校级评选,同时评出了18位院级优秀朋辈辅导员。5月19日—23日,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开展优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的通知》,我院积极部署相关工作,设计了班会参考方案,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了操作程序培训,要求心理委员邀请班主任参加。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我院08-10级29个班中召开了“背着重壳也要快乐前行——大学生压力应对”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班会促进了同学们对自身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进行再认识,思考目前的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学习了面对压力更积极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各班填写了班会反馈单,并由班主任批阅,上交了班会总结和照片。
三、总结与思考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载体,以心情驿站成长辅导室软件建设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学院副书记、全体学工办老师、广大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在活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学校活动繁多但种类单一,多数都是摊派任务式强制要求参加,学生滋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意愿,形成越强制越不参加的恶性循环。如何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每位学生工作人员思考。(2)朋辈心理工作部、朋辈辅导员独立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不少心理委员认为工作不容易开展,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大家接受的确不容易,需要时间和学院、老师、本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心理委员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有限,并且过于依赖老师,如依赖老师想活动主题、组织策划活动等。究其原因,活动过于强调效果,而忽略了朋辈辅导员有一个成长过程,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不能因为一次活动的不成功而不相信其工作能力,剥夺其工作机会,这样的朋辈辅导员永远都不会成长,甚至当了四年的朋辈辅导员都不能主持好一次心理健康班会。学校和老师应多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最后,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院会积极地配合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安排,努力发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平台“心情驿站”潜力,并以此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全院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活动总结3活动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
活动时间:__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801教室
活动负责人:王金尤
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09-1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多数才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经过一过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会逐渐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当中,充分的享受快乐和充足的时光。
和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学习丛内容、目的、方法、坏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大学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学习方面得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上大学前我们已经交了好多朋友,在一个未成年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单纯、随意。
进入大学一年多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为了更好的增强班级的凝集力、巩固友谊,我们公共事务管理09-1班举行了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活动目的:大学同窗好友的友谊,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身上,通过大家的参与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个人。
活动内容: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心理活动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的点评,对大学生几个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感想进行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坏节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等策略的内容“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坏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坏节
本次活动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学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原来自己子别人心中的位置。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活动主题,主要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
4、游戏互动
本坏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个同学进行复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谈了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至此活动给了大家一个很深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时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与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积极正确的对待,要憎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与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活动意义: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进班级,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并积极踊跃的发表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言,感触都较为深刻,让大家都从活动中受益。相信在这次活动后的大家不此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而更准确的说是拉近了一颗心、两颗心……..乃至更多心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进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在愉悦快乐胡气氛中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建立更坚固的友谊,与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
大学活动总结4__年3月8日下午5时20分,南昌大学14栋朋辈心理辅导室的新学期第一次内部专业培训活动在14栋辅导室举行。这一次内部活动的主题是“微表情心理学”,由辅导室成员刘晓静与刘昆明共同主持。
次楼栋内部活动的主旨是增加楼栋辅导室成员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开拓成员们的思维与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与此同时也锻炼成员的能力,也增加了咨询室的凝聚力。
活动流程:刘晓静与刘昆明主持,介绍了读心术与微表情。微表情收入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收到有效刺激后不受思维与意识控制的真实反应,最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
接着主持人展示了一些面部情绪图,主要包括了微表请的六大种类:愉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和惊讶。然后又看了一段关于微表情实际运用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微表情的作用与重要性。
最后本次内部活动由王子威学长做总结,具体的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两位主持中肯的建议。又谈到了开展楼栋内部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一是锻炼新人,而是丰富楼栋成员的心理学知识,三是增强楼栋成员的凝聚力。
下午6时40分,十四栋朋辈心理辅导室内部活动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楼栋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很高兴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大学活动总结5活动背景:
为了使同学们保持健康的思想,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度过大学时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使心情舒畅愉快,更为了培养大家更加团结向上的精神,我校举办了“心理健康周”活动,我们工业092班积极响应号召,特此举办了此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班长和心理安全委员给大家讲了一下此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二:心理安全委员讲解活动中所作游戏的规律。
三:进行游戏。依次进行了“青春手结”“贴膏药”“滚雪球”等游戏。
四:心理安全委员和班长教大家歌曲《感恩的心》的手语。
五:大家相互交流通过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六:班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大家都获益匪浅。
众所周知,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所以每位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在上大学前,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之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让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美好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全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一般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我们通过几个小游戏,培养大家团结合作、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在游戏后的交流中,有的同学说“很开心,很棒,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有的说“我懂得了要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我们的友谊”。有的说“我感觉我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有的说“在游戏中感悟人生”。大家都收获颇多。此次活动十分有意义。
篇7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辅导;交流;行动拓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躁动的青春期,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自尊心。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过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可能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心理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几年的一线心理教育实践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几点高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建议与反思。
一、良好的交流
心理问题宜缓不宜急,事实证明,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缺乏交流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预防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愿意分享,敢于交流,这样才能将心中的郁结疏导出来。为此笔者结合经验,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设置了点、线、面等不同程度的交流,以期引导不同心理认知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这样点对点的解决方法,便于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让学生健康成长。线型指导就是鼓励学生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问题、学习和活动等情况进行小组互动交流,这样便于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疏导,也容易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心理课堂中的“面”范围广一些,教师总结班级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典型心理状况,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引导。这样的方式适合普遍性问题,使用过程中不宜死板,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以趣味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在进行“感恩”教育时,笔者就从“点、线、面”的角度让学生分别进行交流和体味。在讲到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时,很多学生潸然泪下,在接下来“相亲相爱”这个环节上,学生更是积极地表达了以后想为父母做的事情。
二、行动和拓展
心理教育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往往一周一节课。因为课堂时间间隔比较长,所以随着时间流逝,学生的记忆和感触容易淡化。还有就是,青春期的学生不喜欢耳提面命的抽象理论说教,这甚至会造成他们更强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就要谋求契合高中生认知和发展的心理教育方式。一方面强化他们的记忆和感触,另一方面激活他们主动参与行动和体验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灵动、有趣的心理教育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触动。为了拓展心理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安排相应的课后实践训练项目并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比如,在学习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整时,笔者就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情绪冲动时造成的行为后果。然后给出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之后,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说一说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接着,设置考验情绪小活动,比如一位同学“不小心”踩了另一位同学的脚,或者撞翻了他的东西,看看同学们应该怎样表现。这样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给他们树立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的解决范本,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管理好自己情绪的良好心态。
总之,心理健康属于教育的范畴。高中阶段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结合他们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排解心中的郁结,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听力难题;听力训练;技巧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英语学科新课改的重点是改变以往只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培养的状态;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不仅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总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四项基本功而展开的,即:听、说、读、写。听被排在四者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而在实际操作中,听力课往往是很令教师头疼的,也是学习效果偏差的一种课型。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和理解声音信号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同一个人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及个人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故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听力材料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听的效果都是不同的。
一、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的观察和总结,笔者发现在听力课堂上出现的难题
1.语音问题
应该说每位高中生都曾接受过英语语音训练,但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原有师资等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了解字母发音的一些规则,如连读、爆音、重音、节奏等。这都是在听地道的外籍人士朗读的录音中常有的情况。语音不过关,无法辨别对方的发音,听力受挫,更不敢开口讲话,因此交流也会很困难。
2.心理问题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相对于读、写、说,听力是一个几近完全被动的活动。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往往会导致听者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过度紧张便会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现象。高考英语第一项便是听力,时间短、分值大。很多老师为了高分,日常往往单纯地进行模拟训练,题型也很单一:单项选择题。这样的训练是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没听就心存畏惧,生怕选错扣分。这势必降低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
背景知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般了解。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人和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如果对两种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把握不准,就很难听出材料的精髓,更达不到交流目的。比如:中华文化把谦虚看成是美德,英美则不然,所以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赞扬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4.缺少合适的听力材料
目前的听力课,如果不订相应的资料,只有书本上一单元两篇的听力练习,且其听力内容较少,设置没有梯度,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而模拟题有很大的针对性,基本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练习题型单一,很少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市面上虽然听力资料种类繁多,但不一定都能紧扣教学大纲,符合学生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我们在选材进行听力训练的宗旨应是:紧扣大纲、由浅入深、题型多样,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和提高听力技巧,并最终达到获得知识以帮助产出的目的。优质教辅用书的缺乏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无奈与苦恼。
除了上述难题之外,在日常英语听力教学中还会出现很多棘手但又很难一时半刻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不扎实、知识水平不够等等。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难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提示:我们要改的不仅仅是课本,更应改掉一些陈旧的教学思维,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经常传授如音标、音节、连读、重读等基本语音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无畏犯错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除了师生间的互动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指导、纠错,鼓励学生课下用英语交流,将新学得的知识学以致用,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与求知欲。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时,也可以利用有趣、实用的英语歌曲和电影片段,让学生去听、模仿并表演出来。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便一定会更加乐于和善于学习的。
2.注重听力技巧的指导
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不少对学生强调一些听力技巧,如:听关键词、听主旨句、理解全文等等。但学生极少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听力过程中的,这便导致听力课只是听力练习课,而不是听力能力训练及提高课。结果便是老师一次次地重复,学生一遍遍地迷糊,渐渐地,学生便会对听力产生抵触、反感、甚至畏惧的心理。所以,听力技巧的指导是重中之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方法,便会事半功倍。那么,笔者认为,听力技巧的指导最为重要的是及时性和针对性。教师一定要对每篇听力训练材料有透彻的分析,结合听力材料的结构及题型特点,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有错必纠,并与学生探讨原因,思考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反复的验证和方法的巩固。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不同的听力技巧,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区分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并且,听完内容,要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力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复述或讨论,大家一起分析听力材料的体裁和格式,交流探讨听时所运用的方法、技巧。这样,今后面对同样形式的听力文章便迎刃有余了。
深挖材料,既解决了缺少听力材料的难题,又能节约学生的宝贵时间,起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更加消除了学生对听力的心理障碍,愿意听并乐于听。
3.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听力教学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同一主题多种输入。通过视听材料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提高兴趣。这些补充材料的来源可以是英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多媒体教学片等等。如《走遍美国》、VOA、BBC、21CENTURY、DISCOVERY等等。只有大量听、广泛听、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惯有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尽量多地接受英语信号对自己听觉的刺激。随着熟悉度的加深,学生对捕捉到的英语反应也会加快。另一个有效的方式便是看原声电影。课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如《阿甘正传》、《毕业生》、《老友记》等等。相信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一定会收获颇多,提高的不只是能力,更是兴趣。
篇9
【摘要】我们把心理学引用于监理人的组织与协调,意在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优化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通过一系列表观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把握相对参与人的心理活动趋势及行为方向,针对性的采取方法和措施,为节约项目投资、加快工程进度寻求最广泛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学;监理人;组织协调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往往在这场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特殊情况下,个人能力的大小甚至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适当提高参与人自身素质水平亦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宜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去接收和吸纳各种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学在经过人类精神文明5000余年的沉淀积累后,已经在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那么在工程建设领域,心理学又会对监理人的组织协调产生那些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呢?本文就心理学与监理人组织协调之间的关系作一综合的论述,旨在与大家共同学习、研究、探讨。
一、心理学与组织协调的联系
心理学,从字面上讲即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其思维和行为走向,为解决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协调即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活动组织,在管理者之间进行统一的协调、沟通、调度,使组织内各部门在人力、资金、物质上协同一致,最终使目标无障碍、无矛盾地顺利实施。
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由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其本质上是人交流的物化结果,由于各个参与者所处环境因素的不同,因而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纠纷。而一名合格、称职的监理人通常具有敏锐的眼光,能轻易地觉察到事物发展变化的端倪,并能及时地处理解决相关问题。作为第三方的监理人,宜及时掌握相关各方参与者的心理态势,做到未雨绸缪、未卜先知,把心理学的运用真正作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有力工具,为项目的优化管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在这场由人参与的工程活动中,监理人努力增进心理学专业知识显得迫切和必要。
二、工程实践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那么,在工程实践中,监理人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来自于对某个人(或团体)长期的语言、行为、处事特点的观察与总结,前提重在交流,监理人可以通过交谈、会议、联谊等日常活动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必要时可以建立个人(团体)行为档案,在此基础上预测其可能的心理活动、行为过程及结果。工程活动中的参与人无外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检测(监测)单位以及政府质量监督单位,各个监理人宜在自己工作职责的范围内找准业务方向,分析其相对人的行为规律,包括日常的言、谈、举、止、处事风格、思维定势、兴趣爱好、优缺点、特长等,并及时将自身掌握的信息在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交换,以达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获得其他人的意见建议。这样,就在全局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核心,真正发挥了监理人在工程活动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知道,科学的心理学不仅是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描述,更是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在工程活动中,各种关系看似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有时候还会给人一种棘手、难以解铃的感觉,但不可忽略的是,这是个由人组成的社会,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其心理活动外在体现的结果。监理人只要抓住了这一最基本的规律,那么各种层面的关系也显得条理分明,有秩有序!在日常联系中,监理人可以由心理分析结果预测其可能行为方向,也可以由已知的行为现象预测其可能的心理活动。
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集体力、智力、能力于一体的具有商业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监理人可以结合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市场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运用于日常工作中。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档案法来开展工作。这些方法的选择因人因事而异,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多种并用,不仅监理工程师可以采用,监理员也可以采用。
行为的发生都是特定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结果,其发生之前甚至很久之前,我们就可以从一些外部现象察觉一二。诚然,感觉(包括视、听、动、触、嗅等)是一切心理现象(包括记忆、 思维、想象、注意等)的基础,其本身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功能。因而,加强这种最原始能力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可行和易行,把感觉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解、消化、吸收,在工程运用方面显得必要,尤其是对监理人而言,更显得必须。
三、心理学在组织协调中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人协调的项目参与方往往不止一个,以下以业主和承包人为例,阐述心理学在组织协调中的应用。
1.与业主之间的组织协调
我们知道,业主是整个建设活动的主体,监理人在与业主进行组织协调时考虑的重心即是业主的利益。业主无非关注的是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及建成后的远期运营效果,其心思也必在以上几个方面,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其由此产生的肢体语言亦是围绕上述内容而展开的。监理人只要抓住了这点,则在今后的组织协调中即处于主动地位。但在项目的实际进展中,各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业主也会经常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提出新的其他的要求。此时,就要求监理人学会察言观色,站在业主的角度,经常走访现场,根据已掌握的业主人的言行举止,预测并推断此建设阶段业主人可能或即将提出的要求,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监理人作为业主的现场管理者,当然也受制于业主的管理。在现场活动的监理人,学会和善于表现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面。但在这里,并非是指有意地去揣摩业主的心思,而是根据需要不失时机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传达自己的行为举动,以及进行随机的工作汇报,否则,则是适得其反。所以监理人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把握这个度,把心理学的运用真正发挥到极致,在最佳场合、最佳时机、准确、精确、公平、合理地处理好与业主的利益关系,真正为业主服务。
2.与承包人之间的组织协调
承包人是整个工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工程中90%以上的利益纠纷也多是围绕他们展开的,在组织协调中,监理人处理最多的也是与承包人有关的事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显然承包人的一切行为也是围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展开的。在现场活动的监理人,其实更容易看出承包人行为的目的和意图,而核心是在不降低质量标准,不压缩合同工期,不增加预算,以及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各方事宜。
我们研究心理现象的目的即是通过对表观现象的感知觉来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最终的目的和行为方向,进而付诸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承包人多存在哪些心理状态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施工层面,其管理者多存在以下几种不利的心理状态①:
1.侥幸心理: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得过且过,行为上表现小技俩做小动作;
2.麻痹心理: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散漫、马虎、大意、懒惰以及麻木不仁;
3.骄傲心理:态度上表现为轻视、冷漠,行为上表现为一意孤行,甚至言语拙劣。
在把握了承包人的如上几种心理状态后,监理人则可以在随后的组织协调中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为项目的顺利进展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人格、习惯、作风、特点(优缺点)的不同,采取交谈、约见、会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阐述对方行为的必要性、合法性、后果性等。
注:①不利的心理状态:当然,在工程活动中,承包人也存在诸多有利的心理状态,此处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特仅指其不利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篇10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⒊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⒋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⒌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对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进行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⒍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⒎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学习、交流,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组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㈡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⒈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⒉设立“倾心链接”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⒊建设心理咨询室,做好六月份迎接各级领导检查的准备。
⒋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
三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班级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4.召开五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四、五年级部分女生)。
6.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研讨,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四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与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评课的方案。
五月份:
⒈继续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3.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六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2.分析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