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班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5:5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活动班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活动班会总结

篇1

201x年3月6日,我们生物1002班举办了以“3.7女生节”为主题的心理班会,以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的能力,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本次活动由班级心理委员主持。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直奔主题,从回忆女生中学时代喜欢的小说《幻城》等,渐渐引申到我们从孩童时期开始熟悉的一系列经典的动画,影视,游戏。《葫芦娃》,《四驱兄弟》,《还珠格格》,《天龙八部》,“跳房子”,“打弹珠”等一些经典勾起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传数字”。规则简单,但是考验的是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并不是如此简单。再来,热情高涨的我们还一同做了“第八套广播体操”。主持人还使用照片截图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观看眼睛截图来辨认班级同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是如此的不同,或炯炯有神,或明亮可人。通过这一小游戏,考验的便是班级同学间的熟悉程度。同学间的熟悉感上升,班级的各项指标,包括班级凝聚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会最后的集体性游戏“天黑请闭眼”,是考验小团体间的协作以及个人的语言功底,各团体间的“勾心斗角”和“大局观”都牵动着胜家的归属。

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于此次班会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次班会可以说是圆满结束。

篇2

关键词:体验式;主题班会;娱乐节目;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44-01

“体验式班会”是根据“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和心理学理论,运用相关心理学技术,创设体验情境和活动,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班会形式。由于体验式主题班会强调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以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娱乐节目作为“游戏”的重要形式,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能够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成为良好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的价值、审美取向,有效规避娱乐节目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在“游戏”中让学生成为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说的“完整的人”。

一、为班会设计提供素材

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内容的“设计”是班会实施的前提。一些团体心理活动,如“同舟共济”、“盲行”等已经成为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经典活动,为许多老师及学生所熟知,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容易让活动失去升华的情感体验空间。寻找新的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的课程资源,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例如,湖南卫视2015年档综艺节目《偶像来了》中的“捕鱼达人”游戏。“捕鱼达人”的游戏规则是:比赛分两局进行,两队轮流作对方的“鱼儿”和“渔网”,每一条“小鱼”身上都藏有不同金额的装修经费,“渔网队”限时捕鱼,每捉到一条“小鱼”即可获得相应金额,并可将“小鱼”纳入自己战队。本游戏需要每个组员全身心投入游戏之中,“鱼儿”要灵活地躲过“渔网”的捕捉,组成“渔网”的组员更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捉到“鱼儿”。

“捕鱼达人”游戏适合在团队建设的主题班会中开展,既契合班会主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又体现人人参与体验、交流、分享,从而促进人人有提升的体验式主题班会的“人”的要素。同时,“捕鱼达人”活动适合户外开展,在较为开阔的环境中,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游戏体验情境,体现“场”的要素。

来源于娱乐节目中的游戏通常较为新颖,但学生又有一定的视觉经历,容易被学生认同接受,避免体验式主题班会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戒备心理,为班会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新设计班会组织形式

通常,体验主题班会的设计遵循以下基本环节:导入点题暖场活动主体体验活动总结提升,这种主线清晰的活动组织形式,方便活动的开展,成为许多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固有模式。这种模式,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其心理学基础,也为体验式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操作性。

但是,当模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也了解到游戏过后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无形中容易让学生对班会的开展又慢慢产生排斥心理。既然体验式主题班会的优势是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做中学”,那么所谓的总结提升有时就显得多余。

因此,借鉴娱乐节目的一些编排形式,重在让学生经历、体验,或许这一“游戏”过程本身就已经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2007年打造的一档全新的娱乐节目,借助这一节目形式,在主题为“同桌的你”的班会课上,引入精选的与班会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如老狼的《睡在上铺的兄弟》、罗大佑的《童年》等,歌曲中的经典歌词、引人入胜的旋律,很容易将学生带入珍惜同学情、热爱班级和校园的情感氛围中,最后在《同桌的你》这一经典曲目的合唱中将班会推向,也划上一个在学生心中不会结束的句号。这种没有“总结”的总结,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是轻松愉快的。

三、帮助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

诚然,作为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的教师,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能够很好地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在以上固有模式中,学生仅仅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在课堂中参与活动,产生情感的共鸣。事实上,在一些体验式主题班会上,可以让学生参与甚至主导活动的设计,将班会对学生的影响延伸到课堂外。基于学生对娱乐节目的熟悉程度,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节目为载体设计、组织主题班会,不仅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娱乐节目的审美、价值取向,趋利避害。

例如,主题为《崇尚科学 远离》的主题班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委员组织的活动设计团队,选择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作为体验式主题班会的载体,设计选择了“单手劈木条”、“瓶子不许动”、“单手飞钉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感悟科学原理的无处不在。这一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功能,能够更加顺利地达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 伟 杨翠华.娱乐节目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篇3

一、同伴教育的价值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完全中学的办学条件优势和初高中一体化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初高中一体化的同伴教育活动探索,以同伴榜样引领创设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氛围,凝聚和传递正能量。

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仿,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并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育人”的宗旨,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互助共享为归宿,充分发挥初高中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心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同伴引领―同伴助力―同伴共进”,营造“爱国、民主、公正、文明、自由、平等、诚信、友善、和谐”的校园发展环境。

二、开展同伴教育的专题开发

学校为初高中半寄宿制完全中学,是初高中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初中班18个,高中班12个,这就使学校具备了初高中年级自然衔接的条件。学校自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以来,共开发了如下5个同伴专题活动。

1.“学习引领”专题活动

这源于金字塔理论的启发,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因此,学校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起始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法指导需求,以及毕业年级的考前指导需求,在每学期初会开展“学习引领”专题活动,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学习”,营造“比学习、助学习、乐学习”的学习求知氛围。

“学习引领”专题的榜样标准有:学习成绩优异,单科学习成绩出众,学习方法有风格,学习成绩稳定等。因此,每个年级的学习明星、学习标兵、单科学习成绩优胜者、学习进步者会成为同伴榜样的主要力量。

已开展的学习专题的同伴活动有:(1)新生入学适应辅导、规划初高中生活,9~10月开始,选拔高三年级前20名学习明星与初三年级前30名学习标兵,分别面向高一年级与初一年级,包括目标设立、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等内容,可采用年级会、平行班会、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形式。(2)学科学法辅导,9~10月开始,选拔初三年级物理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和高一年级化学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分别辅导初二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对物理与化学的入门与学法进行指导,主要形式有年级会、平行班会、课余互助。(3)考前学习心理辅导,4~5月进行,选拔高一年级中考年级排名前30名的学生与优秀大学校友(文科3人和理科3人),分别对初三年级与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考前学习准备和心理调节的辅导,主要形式包括年级讲座、课余互助、网络互动等。

2.“道德培养”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塑造”。通过“三中道德榜样”评选活动,学校每学期会在初高中所有年级共30班中,让每班选出10个班级榜样,在此基础上选出年级的10个榜样――三中榜样。榜样的产生来自学生开放性的、民主性的选举。榜样名称的确定源于被评选个人的独特能力、品质或情操。学校会将所有的令三中人感到骄傲的榜样做成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同伴榜样氛围。采取的活动形式有班会评选、年级会评选。

3.“心理互动”专题活动

心理相容是以群体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的,对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作用,是群体共同活动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学校提倡全校范围内的心理相容,在各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互助志愿者,形成心理社团,参与全校的师生心理活动,服务大家,陪伴大家。这是“心理互动”专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分享”。

心理同伴榜样的素质要求包括:(1)性格方面:自信开朗,大方热情,真诚谦虚,积极主动,尊重包容,公平正义。(2)能力方面:具有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辅导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尊重他人个性,集体责任感和团体意识较强,拥有积极正向的班级发展观,优化人际关系意识较强。(4)人际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较好,深受师生的喜爱和拥护,善于向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能主动帮助他人,爱戴父母,家庭关系良好。

心理同伴榜样的工作职责有:负责收发学校(心理咨询室)相关的心理活动通知,并向全班同学通报;负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制作心理板报,粘贴心理宣传材料等;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协调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矛盾;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做班级与心理咨询室的联络员;主动营造关心互助、欣赏鼓励、包容接纳他人的和谐班级氛围;主动践行自信、乐观、自主、自制、坚韧、积极的心理品质;指导学生练习、体验情绪管理、心理减压的放松调节活动。可采取团体辅导、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活动形式。

4.“校园活动”专题活动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即共生效应。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自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典型。

“校园活动”专题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体验”。学校校园活动丰富多彩,除大型的校园常规活动艺术节、运动会、新年联欢、合唱节以外,学校有近30个学生社团,如围棋社、印染社、轮滑社、武术社、健美操社团、篮球社、文学社、手工社、摄影社、书法社、国画社、环保社、军迷社、天文社、跳绳社、插花社、茶艺社、礼仪社、演讲与主持社等。

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体验和展示的舞台,为他们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土壤。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助学者,一起研讨,一起体验,一起成长,在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每学期的社团活动都会涌现出众多的多才多艺的榜样,拿到县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种奖项。这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生榜样的自身成就,同时也可将他们的才能和成绩辐射到全校园。

5.“规划生涯”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规划”。在4~5月,学校会针对高中文理分科进行辅导,选拔高三年级文理科班优秀学生2~4人,面向高一年级针对文科与理科的选择进行建议,可采用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社团互助等形式。再如,9~10月,学校会进行生涯发展规划专题活动,选拔优秀校友对高中年级进行辅导,让其了解社会、大学与专业,规划人生;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高中,规划人生;选拔初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初一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初中,规划学生。可采取的活动形式包括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等。

三、开展同伴教育的组织模式

学校同伴教育的主要组织流程为榜样选拔―组织培训―参与活动―效果反馈,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级集会、平行班会、主题讲座、小组交流、社团互动、课余互助等,具体操作过程以“学习引领”专题活动之高三学长走进高一各班的平行班会为例来说明。

活动准备:首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20人组成同伴辅导团队,为高一每班分配5位同伴榜样。其次,对高三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确定个人任务及平行班会分班进入名单。再次,对高三学生发言使用的专题幻灯片进行指导和修改,印发高一年级学科学习方法交流指导小报。最后,通过年级会向班主任讲解活动程序和安排班级布置。

活动过程:首先,是30分钟的学长讲堂,由高三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分别从高中学习规划、心态调整、时间管理、学科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每人5~8分钟。其次,是25分钟的互动交流。高三学生要融入高一学生小组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答疑,而且高一学生可就个人需求进行积极提问,可参考分发的“高一学习方法指导小报”。最后,是5分钟的同伴助力,由班主任进行引导,让高一学生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感受。高三学生助力高一学生要有良好开端,并让高一学生祝福高三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成果,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升华。

活动总结:通过对高一年级的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或教师访谈,进行活动效果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升,形成效果评价。

此外,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的活动效果进行检验,发现这一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喜爱,而且也得到了县德育部门的好评,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通过橱窗和报纸向社会公开展示。

篇4

关键词: 心理主题班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 有效机制

班级是学校向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谐班集体对青年大学生发挥着和谐育人的作用,心理主题班会已成为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它和其他班会有本质的区别:一是性质不同。心理主题班会的性质是传播知识、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其他班会则有不同的性质;二是班会形式不同。心理主题班会以班会全体成员参与为主,共同体验、分享、提升,其他班会则以个体或少数人参与为主;三是目的不同。心理主题班会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学生发展为目的,其他班会则具有其他目的。

心理主题班会以全班同学参与为前提,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的主题,将心理辅导的技术方法贯穿于主题班会的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或预防同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或提升有关心理素质,如人际关系、自信心、恋爱、学业、就业、挫折、情绪调节等。

以南昌大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全校各个班级共开展心理主题班会321场,本文从理论的视野和实践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

一、心理主题班会“四位一体”的组织分工形式

“四位一体”的组织分工形式采取校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业务指导,校院两级心理发展部负责组织与后勤,各楼栋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朋辈心理辅导员做好协助工作,立足各自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共同实现目标的工作合力。“四位一体”的组织分工形式,“全面覆盖,深入渗透”,提高了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实施的有效性。具体分工形式如下: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中心专职教师进行督导,内容包括:打破传统的等学生上门咨询的局面,主动深入学生公寓开设13个学生楼栋心理辅导室,培训和发展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校级文件的形式在校院两级学生会成立大学生心理发展部,每个班委中均设立班级心理发展委员,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及管理。

2.校院两级学生会成立的心理发展部,负责心理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后勤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心理调研、主题挑选、会前的宣传与动员、道具的准备、场地的选择、人员的通知、后期的宣传报道等。

3.各学院成立楼栋心理辅导室,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如详细的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督促和检查活动准备情况、主持心理主题班会、系统培训心理主题班会的领导者等。

4.朋辈心理辅导员,做好协助工作,如深入班级协助各班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心理主题班会上扮演示范小组,协助领导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等。

二、心理主题班会的开展流程

心理主题班会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要素,如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参与人员、活动流程、活动纪实、参与者、观察者与班主任辅导员的感想等,决定了心理主题班会的开展流程。如下图所示: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流程图

三、高校心理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与内容安排

发展心理学认为,在青年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及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社会性的不断强化,他们开始寻求比较稳定的同伴关系,也就形成了同伴团体。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对他们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性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大学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很敏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由于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不同和心理素质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题,分年级召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要。

低年级: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重新定位,探索新方法,融入到新集体当中;中年级: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确立健康的爱情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高年级:开展挫折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主题班会贯穿了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契合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年级心理班会精选见下表:

表不同年级心理主题班会精选

四、高校心理主题班会的形式设计

心理班会的主题丰富,几乎涵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主题班会无需固定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融合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发展心理为主线,以学生为真正的主体,老师只起指导作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做到“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自我探索,体验自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改造和重新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善人格发展。具体形式设计可参考:个人主题发言、经典案例讨论、班级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联播与点评、心理素质拓展、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心灵故事、心理主题辩论赛、阅读疗法、心理DV展示,等等。

五、心理主题班会的教育功效

为了检验心理主题班会开展的教育功效,本文对南昌大学近一个学期来举行过心理主题班会的班级进行了随机调查研究,调查人群分为三类:带领者、参与同学和班级辅导员。作为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者,一名带领者在活动感悟中说:“通过此次心理主题活动使该班男女生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活动效果很不错。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把一个群体融合,而且自己也加入这个群体,那是多么不易,任何时候都要依靠你的团队,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本领,会给你启发。”其中一位参与的同学说:“我们才大一,大学四年,还有三年半的时间要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班级就是一条船,我们现在就处在同一条船上,只有同舟共济才能驶过一片大海,而且,只要同心协力,无论有多大的风暴来临,我相信我们都能成功地把船开往目的地。”一位辅导员说:“这个班的同学在一起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但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不多。尤其是男生和女生之间还相当陌生,在‘我的青春,我做主’班会之前,有些男生女生之间甚至是第一次说话。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之间亲密了很多,这也给他们分班之前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个别甚至拒绝参与到心理游戏中来,但通过带领者及助手的引导,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而且能够主动与大家分享在游戏中的心得,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还意犹未尽。此次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心理主题班会形式吸引人,主题贴近学生实际,很受学生欢迎。在活动中,同学坦诚交流,深入思考,增强了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就其本身开展的意义而言,从班级成员角度来说,它传播了心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能力,健全了学生的人格,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对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带领者角度来说,通过体验式参与,提高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升华了所学专业知识;从辅导员角度来说,通过心理主题班会,融洽了班级凝聚力,更有利于班级管理;从班级甚至全校角度来说,它搭建了心理沟通平台,畅通了心理咨询渠道,浓厚了心理文化氛围,打造了班级教育品牌,形成了浓厚的学风、优良的班风,为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向前.论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教学与管理,2011(10):73-74.

篇5

(一)“机构到位”。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指导组委会,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具体执行,同时各院设置具体负责心理的老师,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形成“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模式。全校开设大学生心理课程、针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特殊学生心理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师资到位”。

学校层面突出专业化建设,目前我校专兼职咨询员均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心理教学、咨询以及危机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层面突出准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充分发货学生工作者深入学生的优越性,挑选责任心强、工作热心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老师或学生工作者,经过培训使他们成为相对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三)“场地到位”。

学校提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接受咨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初显成效

学校积极践行"平行渗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各院学生骨干、心理社团、各班心理委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在班级层面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在寝室中选择寝室长担任心理调解员,突出朋辈互助队伍的建设。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实现学校———院部———班级———寝室的纵向联系与互动,也可以加强院部与院部,学生与学生横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于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即快速预警和及时干预双管齐下。学校还根据四级网络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一是“送出去”、“请进来”。学校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讲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心理案例解析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学生干部业务培训。;三是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三、“教育———测验———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教育。

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心理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给入校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座,从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二是心理活动分类指导。就我校经济贸易学院为例,自2010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请武汉理工等高校心理专家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三是心理团体辅导。切合实际的开展不同内容团体辅导活动,2010年学校以“寝室关系”为主题,给各学院代表寝室做了有关寝室融洽关系的团体辅导。在院部也经常开展不同内容的团体辅导,就经济贸易学院为例,在2011年为2010级学生做了“相识湖科”的新生工作坊、为2009级学生做了“我的团体我的家”的团体工作坊;四是就业心理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每到大二下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在第三上学期开设的毕业生求职心理讲座,在不同层面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焦虑,为学生职业生活做好铺垫。

(二)实施测验。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心理学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这些量表的研制和使用,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据。大学生心理测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种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伊始,就启用心海导航系统,采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进行大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历年的心理测验,可以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类指导,积极做好预防、疏导、干预、治疗等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个别与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构建体相结合的日常心理测量,并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主动咨询。

实施主动咨询措施:一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帮助特殊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质的一种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心理咨询,即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开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即面向特殊群体和热点问题进行团体咨询,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对特殊学生(就业困难、违规违纪、贫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开展团体咨询和心理训练,保证咨询的针对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时效性;二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探讨大学生建立早期发现,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入学伊始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定期对高年级进行抽查。学校实施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心理月报制度,异常学生及时汇报制度、访谈对象反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心理教育实施途径多元化

(一)进入教学课堂。

学校在不同学期为各行政班级开设心理课程,将知识普及与问题探索、行为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校融课堂教育与心理训练于一体,通过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等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教育。

(二)步入宣传阵地。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传阵地,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问题学生能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三)融入校园文化。每年五月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举办特色心理活动,如:工商管理学院的心理知识竞赛、经济贸易学院的心理趣味运动会、机电工程学院的心理主题班会等。此类活动已成为心理健康月的校园活动品牌,对大力弘扬我校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篇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在2013年第19期刊登了广东省崔昌淑老师《关于心理辅导课“三阶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文(以下简称“崔文”),笔者学习之后颇有感触,并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探讨。

崔文在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动力“四阶段”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式存在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三阶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即感知、感受阶段;理解、感想阶段;整合、感悟阶段(以下对两种模式分别简称为“三阶段”体验模式和“四阶段”动力模式)。“三阶段”体验模式主张从情感和认知两个层面出发,设计一个动态活动,并对此活动进行由浅到深的体验过程,使学生从简单活动的初步体验到有难度活动的深入体验,再到最后重组活动的解决体验,从而完成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目标。

据笔者的理解,“三阶段”体验模式是在“四阶段”动力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探讨,所以下文中笔者侧重谈谈对这两种模式“同”与“不同”的看法。

一、两种模式价值取向一致,活动内涵不同

“三阶段”体验模式以活动、体验、发展、目标为价值取向,而“四阶段”动力模式同样强调心理辅导课是“活动课程”,是一种“重体验、不重认知”的发展性团体辅导。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一致之处,即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与本质。说到底,不同的“模式”仅仅是表现方式不同,其根基是相通的。

崔文在谈到活动取向时认为,心理课要提倡动态活动,而看视频、听故事等属于静态活动,缺乏学生的参与度。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似乎有失偏颇。众所周知,视频、故事不过是载体,心理剧和心理游戏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采用什么样的载体,而是对于承载内容的思考与感悟。看视频、听故事表面似乎非常安静,但谁能说学生内心深处没有思想的激流在涌动呢?所谓的动态不仅是指形式的活泼与学生“身体参与”,更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融入与触动。外在的形式再生动活泼,但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那就不过是为了动而动而已。

“四阶段”动力模式同样非常重视和强调活动。它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规律以及团体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特征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无论动态还是静态活动,只要能“使团体注意集中、促进团体讨论参与、提供学习范例或相关信息;增加团体舒适度、激发兴趣、放松精神、推动成长”的活动,就是心理辅导课可采纳的活动。

二、两种模式活动取向一致,数量要求不同

“三阶段”体验模式和“四阶段”动力模式都强调活动,但对活动的具体数量要求不同。“三阶段”体验模式认为“四阶段”动力模式按阶段设计活动,造成“活动零碎片段化”,且“活动缺乏内在联系,一个接着一个”,不能使主题深入,所以提出“只需一个活动”即可,认为只要对一个活动进行初级设计、复杂设计、再整合,就可以更加深入,同时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也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课程的效果也更好。

而“四阶段”动力模式则强调“有效利用团体动力,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成长”,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团体活动,至于团体活动的数量并没有规定是一个或是几个。如能充分发掘,达到探索与提高的目标,一个主题活动也可;如果一个活动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目标的达成,那么就选择多个相关活动进行组合,使团体成员在充分的活动、互动中成长。但不同的活动“组件”从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必定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它们围绕着共同的活动目标,且整个团体动力的推进也必须是一个动态而延续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到底是设计一个有深度的活动难,还是围绕目标设计多个合适的活动更难,想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外,学生在课堂上情感体验的深入程度及参与的广度,与活动的数量又有多少必然的联系呢?

三、两种模式的运作动力一致,着力方向不同

“三阶段”体验模式针对辅导过程,强调成员的个体体验。“四阶段”动力模式针对活动过程,强调在团体动力的相互作用中改变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的确,两种模式的着力方向有所不同,但活动形式仅仅是辅导的一个载体,最终仍应以辅导目标为焦点。这一点在崔文中也得到认可,“助人自助”是其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但跳出个体体验的过程,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团体动力的存在,它依然存在“助人自助”的进程中,并发挥着作用。

“四阶段”动力模式是对心理活动课课堂动力的科学总结,符合活动课的内在发展规律,它体现的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心理场”。活动课的过程正是促进团体动力发展、激发团体内部正能量,使学生在动力系统中获得感悟与成长的过程。这种团体动力是由团体内部要素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影响团体运作的社会力,它存在于团体成员互动的行为中,是一种“力的磁场”。它是动态的、有强度的、有方向的,是可以感受的,也是有影响的。因而团体是每个成员共享的成长空间,团体动力对每一个成员的情感体验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无论是着力于个人的体验,还是着力于团体的影响,只要是团体,起作用的都是团体运作过程中的“互动之力”。

四、专业引领要求一致,程度深浅不同

“三阶段”体验模式认为心理辅导课是有专业属性的,其专业性突出表现在“体验与感悟”方面。如果削弱心理课的专业性,会使课堂异化为班会课。

而“四阶段”动力模式同样强调心理课程的专业性,同样强调“重感受、不重认知”,而且对于团体动力各阶段发展与活动的设计,也无一不是团体辅导专业性的体现。而对于上课的教师,同样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篇7

关键词:班风;班级管理;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18-02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管理平台

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教育每一个成员的主题。它把全班师生连接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成为全班师生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

目标确定应力求避免“好高骛远,虚无缥缈”,避免假、大、空,脱离实际。它有近期和长期之分。近期目标通常在不同的时间段,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定。长期目标以学期或学年等时间段来制定。比如把班级长期目标设定为:以‘诚信’为主线,抓好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诚信、勤奋、守纪、进取”的优良班风,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文化、讲文明、有作为的人等等。

心理学在强化理论方面有这样的论述:人和动物有一种本能,他们总能自主的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 ,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有效的形成学生的认知和优良品德的养成,制定针对培养目标的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构建一个班级管理平台必不可少。

行为规范实施细则通过量化将考核分成四大块:学风、行为、卫生和文体活动。考核内容既有规定,又鼓励个性化发展。考核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考核结果每周在班会上予以公布,班长总结,辅导员点评,利用班会大造舆论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问题。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氛围能不断陶冶人的心灵,潜移默化营造好的品质。围绕班级培养目标展开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考核,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尝试。

教室和寝室卫生值日是每个学生课余的一项义务。要求学生不仅当作一种劳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锻炼自己,培养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于旷劳行为,不轻易放过。除必要的考核之外,辅导员都要谈话,询问原因,指出旷劳存在的危害性。

二、把好选拔关注重培养班级管理骨干队伍

班级管理的成败班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选拔关,把有管理潜质并有为同学服务精神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行列中来,把他们培养成为团结一心、富有主动精神、尽心尽责的学生骨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辅导员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更新观念,让自己从原来 “家长”、“保姆”的角色,变成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管理能力,自主管理的舞台。

确定班干部,辅导员不能搞“一言堂”包办指定,也不完全按投票的多寡来确定。要保持学生干部持续不衰的朝气,就要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机会。每学期班委会最好改选一次,采用自我推荐,竞选演讲、民主投票,再由辅导员根据操行考核与被选同学自身特点,结合竞选职位进行最后分工。

班干部的竞选演讲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随着在校时间的递增,同学们的这种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精神十分高涨。

对于班干部的任用,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大胆管理。一般说来,学生干部工作热情较高,但管理经验缺乏,工作简单,有时不讲究方式方法。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本着从严要求的精神,给学生干部管理方法的指导,循循善诱,做好思想工作。

对班干部既要鼓励大胆工作,又要实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一看能否做到以身作则,起好的表率作用;二看在行使班级考核权中能否坚持公平、公正,不询私情。这项工作可以由直接向辅导员负责的班委民主评议小组来承担,每两周一评、月总评,考评结果作为操行考核以及优秀学生干部考核的依据。

三、想方设法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构成来自不同地域,成分相对复杂。其个人条件相差较大,而性格也千差万别。一部分学习用功,表现较好的学生,其性格内向孤僻;而学习上不思进取,表现不好的学生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心理素质很不稳定。这样的班级常常缺乏凝聚力,班级活动无人问津,好似一盘散沙。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呢?第一,开展丰富多彩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个好的班级,集体活动不可缺。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逐渐加深对集体的理解和感情。每次活动都应该提出一个活动主题,明确提出活动目的。从而使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效果最大化。第二,坚持正面教育,坚持用具有时代感的先进人物、事迹感染,熏陶学生。“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用潜移默化地力量一定能感染,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室里悬挂具有激励作用的条幅、字画。组织学生到伟人纪念地参观,组织开展学雷锋知识竞赛,学雷锋演讲主题班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现代雷锋的事例,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大力培养“六爱”感恩之心。班会上还可以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三,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学生,是正面教育的最好方法。正面宣传比反面批评使人容易接受,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身边的榜样生动、直观,是一部活生生的好教材,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模仿、攀比的心理。同样是学生,别人能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这样相互攀比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潜质的、有追求的动力源,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第四,参加集体活动是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踊跃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操行考核中予以体现。第五,班级活动后总结是提升活动目的的关键环节。总结会上由学生畅谈感想,班长或辅导员点评。不仅总结活动中可圈可点的事例,更要对同学中团结友善、热情助人、维护集体荣誉的闪光点大加宣传和赞扬。

四、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

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他时刻生活在班集体中,只要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间思想、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有宜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热爱学生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营造优秀班级的重要因素。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变化,做到不偏爱,一视同仁。

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有些学生心理上存有缺陷,自卑感较强,常为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如高考分数低文化基础差,身材矮小、相貌一般、家境贫寒、不善交际而苦恼,情绪消沉,甚至破罐破摔。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集体活动不参加,公众场合缩头缩脑,综合测评后进的特点。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谈话、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并与任课教师配合共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不断战胜自我。

学生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学生。对于他们,辅导员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用智慧和道理教育说服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是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用积极的态度挖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在全班宣传和表扬,增强他们做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忌讳简单粗暴的训斥,冷嘲热讽的挖苦。

五、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道德情操培养

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把这个时间段利用起来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重视的。

应让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体育馆等场所都成为育人的场所,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坚持做到活动经常化,内容主题化。比如:每月一次的读书读报感想报告会,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寝室为单位轮流出版班级小报纸,有计划地开展班级运动会、班级专业技能比赛,节假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

六、班级管理到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好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为学生在校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好的育人环境。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于学”,提高了学习质量,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多能”的浓郁学风。如同杜甫的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无论对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还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搞好班集体要首先建立一个内部团结、作风民主、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的班委会。通过积极的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结合细致、严格的教育管理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具有互助友爱、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一定能够实现。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定能够营造成功。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 刘芳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2).

篇8

关键词 班级活动主体主导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品过失败的苦,也尝到了成功的甜。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去年的一次班会比赛。为了那次班会,同学们辛苦地排练节目、我又是找材料,又是制造道具,找伴奏带。但是班会评比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我当时的心情难受极了。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次班会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前几年农村教师资源紧张,在我任教我们班之前,是两个班和在一起的,人多,组织性和纪律都特别差,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追跑打闹,觉得班里人这么多,老师也管不过来,甚至有的班干部也变得比较自私,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事,不管。所以,比赛时,等待演节目的同学和旁边的人小声说话,而没有节目的学生更是左顾右盼,对其他学生的表演的节目看都不看一眼。他们错误地认为,表演节目是给评委们看的,自己做什么都无所谓。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员。在这次班会中,他们本应是一位位文明的观众。而且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是评委评价班会优劣的标准之一。

事实上,我忽略了许多学生们身上存在的东西。于是,我在班里开了一次讨论会。我问学生们:结合上次的班会比赛,我们有什么地方要改进吗? ”有个同学说“我们应该尊重演节目的同学,有个同学说,我们要认真观看他们的演出。”“我们应该好好排练节目,表演时,就不会紧张了。”还有个同学说:“辅导员老师,跟您说实话吧,那次班会比赛,咱们班都排练了无数次了,我们早就看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筷子。我先拿了一根筷子,让队里最有力气的一位同学把筷子折断,他很轻易的就折断了筷子。我又拿了两根筷子给他,他有些费劲,但还是折断了。有的同学认为我在和他们开玩笑,有些起哄。后来,我又给那个同学三根筷子让他折,他龇牙咧嘴使了半天劲,而筷子只是变弯,但是没断。我又给第四根,筷子没有变弯,接着第五根、第六根……最后折筷子的同学说:“老师,您别让我折筷子了,越多,我越折不断。”“同学们,通过折筷子,你们有什么感受么?”我问道。开始,同学是一片沉默。不一会儿,有个同学说,老师我明白了,您是想告诉让我们团结,一个人做事,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又有个同学说,老师我知道您是想让我们团结起来,因为咱们班太散了,您是想让咱们班变好。我说:“大家说得都对,可是怎么才能让咱们班团结起来呢?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制定了许多促进班级、中队更团结的规章制度。

经过这次失败的班会和班里的讨论会,我总结认为是教师没有让同学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我那次班会失败的最核心问题就是,我没有让同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设计班会时,里面所有的节目都是我一手包办的,没有给同学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一直是我领着他们走。对于老师给的材料也是死记硬背,根本不去理解节目中人物在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要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老师应该做到:

一、强化同学的的主体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成才,主要决定于少年儿童自身的主观努力。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学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智力、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等方面是同学发展的内因。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或学习的机器。只有唤起同学的主体意识,同学才能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要推行主体性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同学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尊重和信任同学的主体设想和原创性,尊重和信任同学自己独立思考,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发挥同学潜在的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同学的主体意识。

二、激发同学的主体情感

同学班会活动产生兴趣,感到快乐,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否使同学快乐地投入活动中,直接关系到活动质量的高低。这次班会,同学们的表现就已经说明,他们根本不重视这次班会,认为这件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表演的成功与失败,无所谓。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后来的讨论会上,我安排了折断筷子这件事。目的是教育同学们,要团结、要有集体荣誉感。要让同学们有这样一种意识:班荣我荣,班辱我辱。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从小处做起,一点一点的去努力,将大家的心慢慢的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的队集体。

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班会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之一,应定位在育人的高度,从育人高度看班会活动的德育过程,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的教育过程,自觉地将同学看作是中队活动的主体。同时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同学观,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掘同学的创造性。在组织和设计主体活动时,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点,并让同学在主动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会让同学的主体性发挥的及至。

成功的现代教育除了要尊重教育规律之外,还必须尊重同学:即尊重同学的人格,尊重同学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生活在变,一天一个样;学生在变,一拨一个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变,看,管,盯,压的生硬手段已经过时,"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没有变,但是时代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一直是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展望21世纪,我们必须深入开展班集体主体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尊重学生人格,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教育规律。立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空前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劳动和享受、生存和发展、脑力和体力得到和谐地统一。我相信,中队主体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一种主体性对话实践”。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突出学生的个性弘扬和主体地位的体现,这种主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自主发展的主体,是自主提高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方,方中雄,陈爱.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导[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2]北京市大兴区地方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小学生心理健康(下册)[M].开明出版社,2009-5.

篇9

一、开好一个头

(一)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和学生初次见面时说话的语气要亲切、温和、关心和体贴; 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相貌和姓名、(在第一次班会上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一定感动于老师对他们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其次深入宿舍,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赢得学生的喜爱。

(二)开好第一次班会

此时,师生双方不太熟悉,多数的学生对班级工作持观望态度。

开的第一次班会是对班主任管理能力的考量。第一次印象良好,学生眼中的班主任形象是认真、负责的,可以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威信和可信度,并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在班级的行为。班会的内容应包括:班级建设的设想和自己的工作原则、让每个学生提出对班级的希望、对同学们的具体要求(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等。

(三)狠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一个月,甚至是更短时间内把一个班级带成型,就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和管理。我会结合学生手册,整理出学生最有必要了解,遵守的规章制度,利用早晚自习及班会时间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知道怎样做才符合学校制度的要求。

二、选好一批人

班主任可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班委中只要有一个人的位置摆得不对,用的不好,就会制造很多麻烦,一定要慎重。我是这样选班委的:通过对做一些事务的考察(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到图书馆领书等),对学生情况做一些梳理。又在全班进行了书面调查,向全班同学下发问卷调查表。给合这几个方面,选出班级能力很强的几个人,(班主任用人是用学生的长处,与学生的短处没有关系)再结合问卷调查表,搞清楚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把这些人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合理分配好任务。要敢于放手,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三、定好一个调

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为班集体树立一个目标:班级要成为优秀班集体,每个人要为班集体争取荣誉。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了,但我让同学们知道这一目标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自私现象,如:随地乱扔纸屑和杂物,而轮到他值日又一走了之、与同学相处、只能占上风不能吃亏;无法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总觉得自已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因为自己的违记影响班上的常规评比、却熟视无睹;上课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他人等等。为了消除前进中的这些障碍----自私现象,采取了以下措施:⑴在全班召开“找找身边的自私现象”的主题班会⑵采取两两结“对子”⑶对所有行为规范被扣分者都要写说明书,说明在做本条例禁止做的事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今后的打算,说明书交我保管。这些都与期末“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挂钩。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后进生的转化上,以后进生的进步促进中等生,进而推动全班的进步,来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四、站好一班岗

一、强化自身

(一)规矩从我做起

年级组要求班主任做的,我要做得更好。无论是平时日常卫生,还是年级组临时布置的突击卫生,我都认真的布置、落实、检查、总结,我自始至终做到这一点。

(二)持之以恒,做到三勤

勤进班级:一天中的几个时间节点:早晨学生到教室的时间、晚自习开始的时间,比如,要求学生早晚7:00准时到教室,我就经常准时出现。查看任课老师的教学记录,把学生的错误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勤进宿舍:有时间就到宿舍看看,我认为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心理安慰。学生看到班主任,心里就会感到踏实,如同孩子回到家见到父母一样。我常和孩子们说,在家有家长照顾,在校要靠老师,有问题找老师。哪个学生不舒服,有时候还买上奶粉、水果等东西,并叮嘱同学们要学会互相关照,并和宿管老师沟通,便于他们的看护。每次都主动地与宿管老师了解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化解。

勤上网:加入 QQ:1125群,希望利用虚拟的网络世界,能听到学生对班级事情和班级建设的合理性“真言”,如果涉及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我,如果是关于班级管理等问题,他们可以用网络虚拟的名称,这种交流,不仅对班级管理效果很好,同时也对同学们上网做些什么,间接的给予了矫正。同时,学生一看老师还有QQ,觉得很新奇、也会觉得我和他们的距离并不远,增加班主任的人格亲和力,让学生愿意接近。

五、把好一个舵

篇10

1 用爱感化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作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那些学习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缺少母爱父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我最关心的是三个方面;

2.1 每个学生都要注意安全。

2.2 品行要端正,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我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3 学习要认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成长的,告诉他们,父母挣钱不容易,把你们培养长大更不容易,父母在培养你们成材的道路上不但花费了钱财,更倾注了很多的心血,要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3 建立优美的班级环境

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优美的环境能给学生们以美的感受。启迪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启迪学生们产生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这种陶冶与教育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因此一个班的班级环境不仅反映出一个班的班风、班貌,更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无声力量。

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语言氛围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起示范作用来促进班级宽松、和谐、友爱、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除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外,还应抓好传统道德和礼仪教育。要让学生用好礼貌用语:请、您、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鼓掌、起立、请坐等。要把这渗透到课堂中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表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来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这样对学生的心灵的净化、品德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5 建立良好的学风

要建立良好的学风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如通过办黑板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请学习成绩好、品德优秀的同学谈学习经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奖励措施来促进班级学风的形成,对班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6 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