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22:2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一、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实习管理简述

目前,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实行的是分散型实习与集中型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集中型实习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灵活性增大,企业接收学生的概率提高;由于实习单位面广,学生实习内容也比过去更为丰富。目前的分散型实习方式也深受中职生喜爱,但是,我发现,学生在一年的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集体感缺失。中职生正处于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二次断乳期,有的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去陌生的环境下实习,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社会孤独感。

(2)心理压力大。实习是中职生在跨入社会各行各业之前提交的最后一份作业,而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使得学校对学生作业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主体,于是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懒惰性。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分析,发展规划也不够完善,定位模糊,导致实习过程过于随意。如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等。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例如,酒店1班有两位国赛获奖的学生张某某与陈某某,都选择了南宁市鑫伟万豪酒店实习。选择做餐厅服务员的张某某尽管外形好,英语口语好,却因为收入低和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等原因辞职。选择做前台咨询的陈某某在被分配做服务员后埋怨工作辛苦,随后被调换到前台做咨询工作,没多久也辞职了。这两名学生都因国赛获奖而自我优越感较强,没有提升实习质量,增长社会见识。

2.学校方面

很多外出实习的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无法对其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或产生惰性消极情绪时,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学校教师不了解学生实习的感受、状况和生活情况,也无法对实习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断层,实习的质量与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3.企业方面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是与学校挂钩的,如缺乏校企合作资源和动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提出了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但具体的合作依旧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归其原因,主要因为企业大多重视对人才的使用,而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产生信任。

4.实习评价与管理方面

由于中职生实习点多而分散,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客观而准确地给出实习成绩与评价,而过去的实习质量与成绩结果大多又侧重于职业道德评价,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习动态缺乏有效监督与总结,因此学生消极对待实习的情况时常发生。

三、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对策研究

1.学生方面

(1)完善实习计划。中职生要严格约束自我,接受挑战,不能因为有某方面的特长而狂妄自大。在实习以前,实习指导小组要与实习单位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事项,由学生自行制订实习计划,由学校召开实习班级班主任和指导老师会议,明确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学生必须统一思想。

(2)全面宣传动员。学生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动员工作,才能从思想与行动上真正做到正视实习,认真实习。因此,宣传动员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责任。组织全体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以前,除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实习纪律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外,还要求教师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海报等资源,传递企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并利用班会课、职业道德课程强化学生关于《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以促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发展潜力和企业的文化精神,明确自己的实习身份和实习目的,以应对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探讨,强化自律与训练。

2.学校方面

学校实现对学生实习管理的全过程监管,要从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①双导师制度。保证每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配备有专业导师和职业德育导师对其提供指导,为了节省师资资源,指导教师可以兼做大部分学生的导师。其中,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方面的学习情况。职业德育导师则应关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看清社会形势,面对自身问题,正视实习工作,提高适应能力。②周汇报制度。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时间内要利用每周末的时间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并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③定期巡查制度。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为主的实习检查小组,对实习生进行定期的巡查与走访,特别要关注有国赛获奖经历的学生的心理态势,对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④网络服务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体在时间、地域限制下的技能培训模式,如通过组建QQ群、学校实习网站等,随时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强化交流与沟通。⑤实习评价制度。新建的实习评价制度在内容上必须更加具体和深化,除包括学生自评,班主任、就业老师、企业团队的多方位评价外,教师还要对实习生个人的实时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3.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中,学校对企业的选择要重视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由于实习生实习期间有临时性的特点,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对实习生的照顾缺乏工资福利与升迁机会,因此,学校对企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从企业工作中得到尊重与支持的方面,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实习生实习过程管理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关系到学生自身与学校声誉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职生实习管理过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应积极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真正为中职生的实习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2]吕宜之.关于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职学生 评价体系

一、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意义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8种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中职学生是中、高考场上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存在8种多元智能。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历史将赋予他们神圣的建设使命。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中职学生评价体系,为其创设诸多展示个性智能的平台,全方位地对他们进行多元评价,使他们彰显和发挥潜在的智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个体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主动积极投入到职业学习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终身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中职学生评价机制还从传统考核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诸多的中职学校依然凭借学业成绩一次考试、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没有去考虑学习过程表现和综合素质表现情况,致使中职学校学生评价结果存在三个较大反差:一是理论教学评价与实习教学评价结果反差较大;二是企业对毕业生评价和学校评价反差较大;三是学校评比的优秀学生与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差较大。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没有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思想品德评价没有纳入企业的职业能力元素。

我们呼唤:要重视中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培养准职业人的素养能力评价;要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搭建能够充分展示中职学生个性智能的平台:要建设多元课程体系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要创设多彩的教学课堂让中职学生的智慧漫舞飞扬;要创新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中职学生灵动的生命增添创造的热望。

二、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理念

评价目的要使中职学生学会做人、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综合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个性特长,成为社会和企业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评价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僵化评价模式桎梏,实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改变一次考试主宰学业成绩为学生全部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改变单一的操行成绩评价为学生全部行为能力与活动过程的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要改变教师单一评价为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即灵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干部评价、相关部门评价、社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评价方法要改变学业单纯笔试和技能操作评价转变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测试、学习创新等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测试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操行鉴定成绩转变为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活动全过程的态度、能力、水平表现的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评价的重要问题是在多元评价过程中要建立评价的有效载体: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载体是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学业成绩评价的载体是灵活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课堂。

三、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体系

中职学生多元评价分为“学生基本综合职业能力多元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评价”两部分。“学生基本综合职业能力多元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培养、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岗位任务完成、合作交流、吃苦耐劳精神、个性特长、能力创新等9个方面;“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评价”内容包括理论课学业成绩评价、实习课学业成绩评价、校外实习学业成绩评价3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价分解为若干个评价环节,每个评价环节都有具体的评价细则,使中职学生多元评价实施体系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一)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机制

1、评价公式

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成绩(100分)=日常行为规范成绩(40分)+职业道德培养成绩(10分)+校园文化活动成绩(10分)+心理健康教育成绩(10分)+岗位任务完成成绩(10分)+合作交流成绩(10分)+吃苦耐劳精神成绩(10分)+个性特长成绩(加分)+能力创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日常行为规范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生品行评价考核办法》的有关部分章节及有关的行为规范;评价办法是中层干部以上干部值班检查、职能科室人员值班检查、学生纪检部检查、学生宿管部检查、学生体育部检查、学生生活部检查、任课教师课堂日志检查、班级自查、临时性的抽查和专项检查。

②职业道德培养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职业道德讲座、主题班会、集体活动、值周劳动表现、职业道德学习任务完成;评价办法是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的考核,如参加态度、担任角色、参与情况、取得成效、心得体会。

③校园文化活动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校内和校外的各类文化活动、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社团文化活动、自主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评价办法是参加次数、担任工作、活动过程表现、取得的成绩、参与体会。

④心理健康教育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习生活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讨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情况、同学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中各种心理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评价办法是对以上活动所持态度的积极与否、参与过程的具体表现、参与次数、担任角色、取得成绩。

⑤岗位任务完成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校值周劳动任务完成、班级值日任务完成、学校和班级指派临时性任务完成、班级义务劳动完成、学生干部工作任务完成;

评价办法是各类岗位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态度和过程表现、完成岗位任务的量化考核、完成岗位任务中的突出表现。

⑥合作交流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小组集体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宿舍学生交流、学生自主健康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同学关系和谐情况;评价办法是在各类合作交流活动中的态度、过程表现、人际关系协调、合作任务的完成、取得效果等表现情况。

⑦吃苦耐劳精神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校值周劳动、班级值日劳动、义务劳动、完成小组或班级比较辛苦的工作任务、体育课吃苦耐劳表现、校运会拼搏和吃苦耐劳表现、模拟吃苦耐劳主题活动等表现情况;评价办法是在以上比较辛苦的活动和工作中的态度、毅力坚韧性、对苦脏累工作的耐受性、完成情况和过程表现等。

⑧个性特长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而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如书画、艺术、体育、表演、演讲等;评价办法是班级和学校组织的个性特长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各类个性特长活动竞赛成绩。(按竞赛级别、获奖名次等级加分)。

⑨创新能力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在基本综合职业能力的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表现,如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的尝试、素质教育活动的新颖开展、个人某项技能的创新等;评价办法是根据创新表现的具体成绩、效果、反响、业绩等情况。

3、活动载体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除了常规性的工作外,可以根据管理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新颖、活泼的竞赛活动形式,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类竞赛活动模块举例如下:

技术能手奖(操作技能)、精诚合作奖(团队精神)、和谐文明奖(文明班级)、铿锵玫瑰奖(女生工作)、窗明几净奖(教室卫生)、琳琅满目奖(板报比赛)、出口成章奖(演讲比赛)、芝麻开花奖(问题学生)、我爱我家奖(文明宿舍)、开卷有益奖(读书活动)、初露锋芒奖(竞赛鼓励)、妙笔生花奖(征文比赛)、拾金不昧奖(拾物归主)、超女超男奖(校园歌手)、孔雀开屏奖(舞蹈展示)、爱的奉献奖(爱心活动)、龙飞凤舞奖(书画绘画)、出类拔萃奖(活动比赛)、见义勇为奖(危急解难)、无私奉献奖(雷锋精神)、绚丽多彩奖(服装礼仪)、组织协调奖(学生干部)、道德风尚奖(竞赛鼓励)、独出心裁奖(创新发明)、埋头苦干奖(各类劳动)、5S管理奖(现场管理)。

(二)学业成绩评价机制

1、理论课学业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课程成绩(100分)=学习过程成绩(60分)+期考成绩(40分)+竞赛成绩(加分)+创新学习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学习过程成绩(60分)=学习态度与纪律成绩(5分)+课堂展示成绩(10分)+学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20分)+阶段测试成绩(20分)+合作学习成绩(5分)

学习态度与纪律成绩评定:包括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随便讲话、扰乱课堂纪律、企业参观、实验课遵守操作规程等有关课堂学习的表现情况;

课堂展示成绩评定:包括主动积极、互动次数、声音宏量、表达清楚、思维活跃、讨论参与等情况;学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评定:包括缴纳情况、完成次数、作业质量、规范整齐、实验报告等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评定形式:包括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开卷、闭卷、讨论、回答、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口试、识图等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成绩评定:包括以小组形式的学习、讨论、汇报、展示中的表现情况。

②期考成绩。期考无论考试或考查科目均采取同样的评定方法进行,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采取AB卷、闭卷、开卷、其他测试的方法进行,如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讨论、回答、练习、演讲、实验、操作、议论、总结、报告等。

③竞赛成绩。指与课程有关的教学竞赛项目,具体奖励根据竞赛的级别、获奖名次或等级进行加分。

④创新学习成绩。内容包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思维表现、学生课外开展的专业课程拓展性活动、考试附加题的解答、对某一问题的异化理解、学习管理形式的合理化建议等。

2、实习课学业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校内实习成绩(100分)=实训过程成绩(60分)+期考成绩(40分)+竞赛成绩(加分)+操作创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实习过程成绩(60分)=实习态度与纪律成绩(5分)+与他人合作成绩(5分)+实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15分)+课题测试成绩(25分)+“6S”管理与安全成绩(10分)

实习态度与纪律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堂中的纪律表现,如是否有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扰乱课堂纪律等行为。是否主动积极训练、上台演示、认真训练操作;与他人合作成绩评定:根据小组合作讨论、配合教师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情况;实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实习任务与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实操展示完成的质量情况;课题测试成绩评定:根据每个课题测试的平均成绩。测试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轮流回答、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口试、识图、操作展示等方法进行;“6S”管理与安全成绩评定:根据实训现场“6S”管理表现、遵守操作规程、卫生清扫和设备工具整理、有无制作刀具、实习过程中安全规程操作的执行等情况、安全知识考试和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等情况。

②期考成绩。指期末实习的综合训练成绩,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要围绕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来进行。

③竞赛成绩。指与操作训练课有关的竞赛成绩,具体奖励根据竞赛的级别、获奖名次或等级进行加分。

④操作创新成绩。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和创新不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见解,或对考试附加题部分的解答。

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可以参照实习课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

3、校外实习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校外教学实习成绩(100分)=职业道德表现成绩(20分)+实习安全成绩

(10分)+实习任务完成成绩(40分)+实习报告成绩(15分)+企业班组鉴定成绩(15分)+突出表现成绩(加分)

校外顶岗实习成绩(100分)=职业道德表现成绩(30分)+安全文明生产成绩(15分)+岗位任务完成成绩(35分)+企业班组鉴定成绩(20分)+突出表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职业道德表现成绩评定。根据遵守企业生产纪律如实习出勤率,有无迟到、

早退、中途溜号、串岗、旷工等违纪情况;遵守学校要求的实习管理纪律,服从实习带队教师管理,有无实习班外违纪情况、宿舍文明纪律情况;服从班组管理,工作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情况。

②实习安全成绩评定。根据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情况、文明生产情况、在实习

过程中有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班外安全问题。

③实习任务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完成企业班组师傅交给的生产工作任务、完成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分配的其他任务情况。

④实习报告成绩评定。实习报告的篇幅、学习技术和操作技能情况、职业道德情况、实习体会。

⑤企业班组鉴定成绩评定。根据服从班组师傅管理情况、完成班组生产任务情况、在完成岗位任务中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表现。

⑥突出表现成绩评定。根据出色完成实习岗位生产任务,在质量和安全上达

到高标准;在实习生产中成功排除安全险情为企业避免损失;模范遵守职业道德有突出表现,得到班组和车间的高度赞誉;在实习生产过程中团结合作等方面成绩显著;班外生活与宿舍文明方面综合表现优秀。突出表现成绩由企业师傅和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决定。

4、课堂拓展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新颖、活泼的课程拓展活动形式,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各类课程课堂拓展形式举例如下:

我身边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水的奥秘、有趣的静电感应、真空中的库伦定律、电场的叠加、机器人观赏、杠杆的魅力、楼宇智能的体验、IT游戏课、神奇的物流、趣味英语角、国学精粹共赏、唐宋诗词欣赏、粤语入门、传统茶艺。

作者简介:

曾繁京(1962―),男,硕士,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研究课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的研究》:广西教科所2008规划课题;

2、《教师应该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北京,蒋乃平,2011;

3、《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教学改革》,广西,蒋国平,2010;

4、、《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借鉴与应用研究的思考》,株洲教科院职成研究室,2006;

5、《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闫承利,2001;

6、《学校德育新探》,北京,知识出版社,施光明,2000;

7、《教育科研手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

8、《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知识》,网络下载,2008;

篇3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客房》课程教学;应用;意义;问题

“行为导向”教学思想及其要义

“行为导向”教育教学的概念大约在1982年引进我国,1995年前后开始了较系统的反思与研究,然而职业技术教育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教育部姜大源同志认为“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在德语中的基本涵义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马庆发博士则认为,所谓“行为导向”,实质上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对“行为导向”的解释虽有微异,但都突出强调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关系,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个体的价值。其要义主要在于:(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2)强调学生的合作性。(3)强调学生的参与性。(4)弱化教师的传统地位。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

《客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市场决定方向

据目前旅游业的全球发展预测,中国在2010年将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中国将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得旅游行业的技术构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旅游劳动力市场将以沟通能力、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旅游企事业的核心能力。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将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讲究独创性

《客房》课程作为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首先以学以致用为主要目的,其次以培养外显能力为主要特性。要使学生在掌握技能方面有独创性,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从做中学”,深刻体验现实活动特征,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符合中职生独特个性

中职生希望学有所成,但不能持之以恒,常常表现出懒散、没有学习兴趣等行为特征。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使中职生失去对学习的成就感。教师面对中职生也有说不出的困惑,师生双方极需走出这种困境。

(四)教学论与学习论的深化

东尼奥·梅内盖蒂的“本体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智慧。因为社会的原因,天生的智慧在社会的限制中消失,但只要正确引导,每个人都应当会成功。加德纳博士则在《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只要对不同智能结构、智力类型采用适合的方法,人人都能成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围绕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强调“学会”的重要性。“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命题出发,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客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模拟、角色扮演、表演、案例分析等。以下结合《客房》课程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一)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项目的要求,从而学会或者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以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为例:

项目内容饭店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

任务对饭店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

形式和内容(1)按需分组。按学生人数进行自行分组,选择领班或组长,注意对带头人的选择和指导。(2)理论学习。每小组对课本中的该知识点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3)资料收集。每小组再分工对理论知识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采用网上、旅游管理处或饭店、书店等多场所分组进行。(4)考察前策划。每小组根据理论选择考察点,进行任务商定。对于到何地踩点和参观,与谁联系,如何才能达成参观和学习的目标,参观后如何进行记录和设计,如何发现和探究问题,需要对饭店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什么问题的提问,谁提问,谁记录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设计前策划。(5)制定饭店实地考察的具体事项安排。对于什么时间,什么线路,注意什么,准备什么,发生意外怎么处理等问题进行考察前分析。(6)实地考察,结合理论对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评价,听取饭店专业工作人员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和定稿。(7)每小组展示作品,进行对照。了解不同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由每组领班或组长进行设计原因的解释。(8)教师总结,不评定等级,只对不同特色做发散性思维分析,给予每组不同的激励。转贴于

教师的任务做好指导、引导、答疑工作,做好有关安全、后勤等工作。

意义以往教师一般是按书本知识对知识点进行讲授,稍有特色者则是自己对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再由学生进行模仿设计,导致学生只会背而不会随机应变。项目教学将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的任务交给学生。具体项目的布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对具体项目进行研究才能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该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而方案的设计、前期的准备、信息的收集等环节则要求学生必须就如何获取信息这一课题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计划的制定及修改,方法的选择及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和反馈直至达到目标,这种实践性学习不但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内化的过程。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自我负责的精神。教师则从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参与,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参与的“助手”和服务者,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宽容的胸怀。该过程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专业实践的技能,并能应对不同实践中的不同知识。

(二)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

案例分析是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模拟的情境做出判定和选择。表演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来学习,借此培养其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与角色扮演不同的是,表演有更加相对独立的主观性行为,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角色行为,具有主动决策性,不同于带有任务性的固定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进行应用,又可以相互结合,交叉使用。在学习有关投诉方面的理论知识时,教材中虽有简单的文本案例,但学生仍旧没有学习的兴奋点,教师也普遍感觉太枯燥。然而如果将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相结合,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案例小李是温州大酒店的实习生,雁荡旅游学校是该酒店的协作单位。一次,雁荡旅游学校办公室主任陈先生通过外联部黄经理预订了客房。当陈主任带客人来住店时,按要求客人要出示身份证,但当时客人不方便出示。于是陈主任以身份证担保,但是小李不认识陈主任,便以饭店有规定为由,不予办理入住登记。于是陈主任向饭店投诉,并向校委会汇报,次年校方取消了与该饭店的合作,使饭店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

问题(1)小李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如何?(2)如果你是主管,陈主任向你投诉,你该怎么办?

任务分析和解决投诉等问题。

形式和内容(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本案例学习。(2)选择不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表演。选出小李、陈主任、主管、三五位客人等,按文本案例情况进行模拟。(3)其他学生对扮演的角色所处理的事件进行评价,特别是针对小李的做法和主管处理投诉的事件进行评价。(4)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5)针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学习,加深印象。

教师的作用理论指导者,答疑者。

意义对于案例进行的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中上台的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有良好的表现,同时加强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其他学生要对这些同学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从而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则紧紧把握问题的核心,在分析和情境模拟中步步深入,使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感受真正的技能锻炼。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应用中的问题及讨论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

“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定的实地饭店或模拟场所,一般中职学校难以达到。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使原有教材的编排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需要改善相应的教学环境,这将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建设过程。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个认同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教学形式的改变引起课堂气氛的改变,有时会比较热闹,但中职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短期内并不一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些学校领导和家长对此难以接受,因此需要他们有一个认同过程。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更多的准备

“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主观能动性,问题在于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能否克服以往的惰性和懒散的习惯?会不会造成“看起来很美”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前期策划”和“过程调控”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OL].

篇4

关键词 德育 护理 核心能力 培养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

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 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 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 年6 月——2011 年8 月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时间为2011 年8 月——2012 年1 月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2月——2012 年6 月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第一步: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 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 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2012 年6 月—2012 月12 月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注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高职护理特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课题立项后,为了让课题组成员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学校不但通过图书馆给课题组订阅了《职业教育杂志》、《高等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和《护理学杂志》等,还同意购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护理人际沟通》、《临床护理三基实践指导》等开拓教师视野的专业书籍,课题组还要定期学习国家有关高职护理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认识到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性,感到肩负的责任,从而达成共识,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科研当中去,开阔视野,增强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课题组除在自己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外,还走出去向专家、学者学习。

①由课题负责人参加河北省教育规划办组织的科研课题培训,会上不但认真听取学习与会专家所作的科研学术报告,还购买了内容光盘带回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它不但增长了课题组人员有关的科研知识,也使大家对做好科研充满信心。

②课题负责人把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所学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根据课题计划,分别就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心得向课题组成员做了汇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共识,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科研课题夯实基础,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③课题组鼓励成员参与科研有关学术会议,并把会议有关内容进行整理,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拓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拓展了课题组人员的思维方式。

(2)根据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达成的共识有:①是教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观念,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因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3+2 护理专业的学生,虽不是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但多数却是被拒之高中校门之外或是觉得升入普通高中后上大学无望才走入职业院校大门的,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被教师重视,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被压抑的环境中,缺少关爱,所以,他们更需要师爱,教师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切入点。

②是要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心相待,以诚相交,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情,唯有真情才能铸造出一颗颗火热的心。

为此教育教学要以亲情、温情为开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体会到老师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是自己的精神父母,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心灵中“软着陆”,从而学生自觉地跟老师前行或按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行。

③是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学生同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顾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顾实际教学效果,要和学生充分交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齐抓共进,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

⑤是要以座谈的方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问题研讨,课题负责人要亲自负责进行会诊。研讨会上大家把棘手的问题摆出来,以探究的态度共同研究讨论,出谋划策。课题组每一名成员都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切磋,使许多“难题”有了好对策,好方法。

3. 为找准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和立足点,对在校3+2 护理学生和3+2 护理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由德育教研室和学生处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处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由护理教研室和、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组织实习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

五、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理论成果经研究,课题组认为“德筑人生、技创未来”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核心能力培养中必需贯彻执行的两条线,因为“德”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进而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及帮助的前提和保障;“技”是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条件,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追求的目标。“德筑人生、技创未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理论总纲指导下,课题组达成的理论共识有:1. 明确德育工作具体目标,构建大德育框架,营造全员德育环境氛围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要紧紧围绕课堂常规的落实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两假一习”为突破口,教管协作,并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职业院校“大德育”框架体系,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优化育人环境,使德育工作更能做到实处。

2. 更新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特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就在于它是在“教育”二字之前冠以“职业”的教育,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教师应从心底深处打破习惯传统和社会造成的主观偏见,尊重学生,热爱护理职业,坚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成功不一定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安居乐业”,学有所用同样也是一种成功。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三个层面:知识和技能属于同一个层面,是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的目标就是方法和能力,它概括的程度比知识和技能更高级一些。第三层面的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实质上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最高层面的目标。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完美统一和平衡。为了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来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是:(1)突出核心能力标准以核心能力为主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要承担着培养学生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的任务,以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其课程体系。

(2)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向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把教学的重点从掌握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到形成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从注重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引向注重它们向临床灵活的应用护理技术和技术与理论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应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合理与适当。

(3)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现今社会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为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要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内。专业护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理念,对他人利益和健康完好状态的关心;给患者提供信息做到知情同意;有尊严: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伦理准则和执业标准:坚持道德、法律、人道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单单靠哪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过程,因此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护理教育的过程中。

4.整合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淡化学科界限(1)要合理整合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

高职护理教育要体现“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如可以将护理伦理与法规、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卫生法,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虑增设循证护理的课程。课程内容要涉及到经济学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开设循证护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整合职业基础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重组职业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整合中专、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课程,以减少各个教育层次之间课程严重重复的现状。高职层次的护理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中专、高职、本科之间课程的内在一致性,难易程度的递增性,如在中专课程中将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论纳入护理学课程中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该理论即可;在高职阶段,则将循证护理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使学生会用“循证’’的思想进行护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分为护理学基础( 一) 和护理学基础( 二),分别作为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内容从浅到深,自然衔接而不重复。

(3)淡化学科界限,拓宽基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改变只重视人的疾病而忽视人的社会心理变化的课程体系。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应用,要淡化学科界限,合并一些课程,开放学科边界,鼓励跨学科修习,加大人文、社会、法律、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5.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工作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情境更加复杂化,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身具有的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我国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灵活的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为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可以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疾病,提高其疾病诊断能力。

6.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为了能把最新的医护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 我们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实践, 引导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 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7.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1)积极寻求合作,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与医院的要求可能出现的偏离,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院校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护理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标准制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共同商讨确立教学不同时期的工作计划,突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的正常工作;双方合作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和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进修等。通过合作实现共建专业、互通师资、共享资源,为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的临床学习,实现临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吸纳社区教育资源,缓解医院实习压力随着国务院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重要内容的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全面推开,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行学校实训+ 社区实践+ 医院实习,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已越来越受到肯定。这种吸纳社区为护理实践环节的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因扩招给临床教学医院带来的实习人数急增的压力。

8.建立健全护理教育学生学业考评体制高职护理教师在考评学生学业绩时,不能单纯依靠死板的记忆式考试,要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反对以分数高低作为学生优劣的评价标准。课业考评要包含学生完成的各种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观点的研究计划或小型论文等,以刺激学生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辨别知识、获取知识。在设计试题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或给出真实病例,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成果

1.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

(1)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知教育学生、以实力服务于学生,已成为本课题组教师共同的工作准则。一个“以生为本”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这个群体中已经形成。

(2)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得到增强。

课题组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定期交流,对教师的功能做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他们重视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为工作服务。

(3)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教育理念不但增强,而且自己使用现代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以前很少关注的音频、视频知识也纳入了学习的范围。

(4)贴近学生,关注生命已经成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南丁格尔精神得以传承,并激励着师生前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服务生命;善待生命”的理念已经贯注到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中。

(5)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大德育框架形成并发挥作用。

整合性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校内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活动三部分。依次分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与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素质训练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应对灾害生存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其特征为:①整合性德育教育的基本点是一个基础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大平台即群体德育活动和个体德育咨询。三大整合即专门化的德育课程与非专门化的生涯服务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活动体验与专题咨询整合。其核心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德育,基本目标是教育学生做合格的职业人、做幸福的职业人。

②整合性德育教育是分阶段的德育教育。它分为“准职业人”角色和“职业化”形象的培养;“职业化”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化”规范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三个阶段。

2. 课题组教师个人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发表国家级论文13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9 篇,在国家级学会评比中有1 篇论文获一等奖、2 篇获得二等奖;以主编、参编国家级著作3 部。

此外,课题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还多次获得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校级先进个人奖励。

六、研究的结论

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态度和方法上要转变为:尊重;服务;引导;帮助。

2. 德育工作过程的模式、目标和方法为:创设环境;人文管理,多角度、低坡度、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一体,坚持德育大框架,实施全员德育。

3.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创建了具有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在学校多门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采用角色扮演法及小组讨论用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广泛应用多媒体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4. 注重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和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进行病房情景模拟实验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5. 在人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中,注意和学生专业内容贴近,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用性;在专业课教学加入医学人文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职业素养。

6.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即减少终结性评价, 增加形成性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 实践操作+ 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变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小组间的评价, 体现师生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7. 在临床实践时间安排上,将临床实践分阶段安排,即在讲授临床课的同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阶段都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形成“课堂学习—临床实践—课堂学习—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临床实践指导上,借鉴“双重临床指导”的方式,由学校的全职老师和病区临床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七、研究的展望

1.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对现今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学生素质不适应,产生了“职业枯竭”症,如何唤起教师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是做好今后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2. 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其本心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学生却不接受,教育者的工作是不是存在误区?如何克服这些误区?3.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需要设计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所谓核心能力课程是设计、构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案、系统,实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但目前所提出的课程整合还是停留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的整合,缺乏对与核心能力相配套的新课程开发,这还有待于我们对核心能力课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德育网;河北德育网。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版。

[3]《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4]《让“准职业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俞松涛校长所做演示文稿[5]《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中央科教所演示文稿[6] 邱桂红. 护理学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 张贵源. 医学专科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J] . 医学教育,2000, 6: 12- 14[8] 王克芳, 高庆岭.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 J ]. 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 12 ) : 1088- 1089.

[9] 张玲芝, 周彩华, 李光兰. 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在模拟职场环境下的培养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02-103.

[10] 黎燕清. 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9[11] 殷磊, 王艳. 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1):9-10.

[12] 吴原. 临床教学引发的几点理性思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20):106-107.

[13] 楼蓉蓉, 蒲杰, 丁玫, 周瑛. 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思路与实践[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74-75.